混凝土工程实施要点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混凝土工程实施要点(精选8篇)

混凝土工程实施要点 篇1

一、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水泥

(1)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颁标准的规定。

(2)大型水工建筑物所用的水泥,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水泥的矿物成分等提出专门要求。

(3)选择水泥品种的原则。

(4)选用水泥强度等级的原则。

(5)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有制造厂的品质试验报告;试验室必须进行复验,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分析。

(6)应经常检查了解工地水泥运输、保管和使用情况。保证水泥的运输、保管及使用符合要求。二)骨料

(1)骨料应根据优质条件、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

(2)骨料的勘察规定。

(3)骨料加工的质量要求。

(4)骨料的堆存和运输要求。

(5)砂料的质量技术要求。(6)粗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

三)水

(1)凡适于饮用的水,均可用以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2)天然矿化水、如果化学成分符合规定,可以用来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3)对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的水质有怀疑时,应进行砂浆强度试验。

四)掺合料

(1)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活性掺合料,掺用部位及最优掺量应通过试验决定。(2)非成品原状粉煤灰的品质指标。五)外加剂

(1)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及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必须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2)应根据施工需要,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及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外加剂。

(3)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必须掺用加气剂,并严格限制水灰比。

(4)混凝土的含气量范围。

(5)如需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宜在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

(6)使用早强剂后,应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时间,并应特别注意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7)使用外加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六)配合比选定的质量要求

(1)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工程所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

3(2)对于大体积建筑物的内部混凝土,其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40kg/m。

(3)混凝土的水灰比应以骨料在饱和面干状态下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对单位胶凝材料用量

3的比值为准,单位胶凝材料用量为每m混凝土中水泥与混合材重量的总和。(4)混凝土的水灰比,应根据设计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由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5)粗骨料级配及砂率的选择,应考虑骨料生产的平衡,混凝土和易性及最小单位用水量等要求,综合分析确定。

(6)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钢筋含量、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尽可能采用小的坍落度。

二、混凝土拌和的质量控制要点

(1)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遵守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

(2)水泥、砂石、掺合料、片冰均应以重量计、水及外加剂溶液可按重量折算成体积。称量偏差应符合要求。(3)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情况,检验拌和设备的性能,如发现不相适应时,应适当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有条件时,也可调整拌和设备的速度,叶片结构等。(4)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根据气候条件定时地测定砂、石骨料的含水量(尤其是砂子的含水量);在降雨的情况下,应相应地增加测定次数,以便随时调整混凝土的加水量。

(5)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含水率稳定,砂子含水率应控制在6%以内。

(6)掺有掺合料(如粉煤灰等)的混凝土进行拌和时,掺合料可以湿掺也可以干掺,但应保证掺和均匀。

(7)如使用外加剂,应将外加剂溶液均匀配入拌和用水中。外加剂中的水量,应包括在拌和用水量之内。

(8)必须将混凝土各组份拌和均匀。拌和程序和拌和时间,应通过试验决定。(9)拌和设备应经常进行规定项目的检验。

(10)如发现拌和机及叶片磨损,应立即进行处理。

三、混凝土运输的质量控制要点

(1)选择的混凝土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及钢筋、模板吊运的需要相适应,以保证混凝土运输的质量,充分发挥设备效率。

(2)所用的运输设备,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及过多温度回升和降低坍落度等现象。

(3)同时运输两种以上强度等级、级配或其他特征不同的混凝土时,应在运输设备上设置标志,以免混淆。

(4)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及减少转运次数。掺普通减水剂的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不宜超过规定。因故停歇过久,混凝土产生初凝时,应作废料处理。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中途加水后运入仓内。

(5)混凝土运输工具及浇筑地点,必要时应有遮盖或保温设施,以避免因日晒雨淋受冻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6)对大体积水工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吊罐直接入仓的运输方式。当采用其他运输设备时,应采取措施避免砂浆损失和混凝土分离。

(7)不论采用何种运输设备,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以不大于2m为宜,超过此界限时应采取缓降措施。

(8)用皮带机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相应的规定。

(9)用自卸汽车机车、侧翻车、料罐车、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相应的的规定。(10)用混凝土泵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相应的的规定(11)用溜筒溜槽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相应的的规定

四、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要点

(1)建筑物地基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

(2)岩基上的杂物泥土及松动岩石均应清除。岩基应冲洗干净并排净积水;如有承压水应经处理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清洗后的岩基在浇筑混凝土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3)容易风化的岩基及软基,应作好相应工作。

(4)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有关准备工作:地基处理情况,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模板、钢筋、预埋件及止水设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做好记录。

(5)基岩面的浇筑仓和老混凝土上的迎水面浇筑仓,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必须先铺一层2~3cm的水泥砂浆;其他仓面若不铺水泥砂浆,应有专门论证。

(6)混凝土的浇筑,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在高压钢管、竖井、廊道等周边浇筑混凝土时,应使混凝土均匀上升。

(7)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器的性能等因素确定。

(8)浇入仓内的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于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内部蜂窝。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浇筑,浇筑面应保持水平。

(9)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10)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已入仓的不合格的混凝土必须清除。

(11)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应按工作缝处理,若能重塑者,仍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12)混凝土工作缝的处理,应遵守相应规定。

(13)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泌水较多,应及时研究减少泌水的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

(14)浇筑混凝土时,宜经常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和埋件表面的砂浆。

(15)混凝土应使用振捣器捣固。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

(16)振捣器前后两次插入混凝土中的间距,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振捣器的有效半径根据试验确定。(17)振捣器宜垂直插入混凝土中,按顺序依次振捣,如略带倾斜,则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以免漏振。(18)浇筑块的第一层混凝土以及两罐混凝土卸料后的接触处,应加强平仓振捣,以防漏振。(19)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

(20)振捣器距模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21)在浇筑仓内无法使用振捣器的部位,如止水、止浆片等周围,应辅以人工捣固,使其密实。

(22)结构物设计顶面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使其平整,其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23)浇筑低流态混凝土时,应使用相应的平仓振捣设备,如平仓机、振捣器组等,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五、混凝土养护的质量控制要点(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低流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并延长养护时间。(2)混凝土表面的养护。

(3)混凝土养护时间,根据所用水泥品种而定。重要部位和利用后期强度的混凝土,以及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应延长养护时间(至少养护28天)。

六、特殊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防止混凝土遭受寒潮和霜冻的侵袭,加强新老混凝土防冻裂的保护措施。

(2)低温季节施工时,必须有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可靠的措施,以保证混凝土满足设计规定的抗压、抗冻、抗渗、抗裂等各项指标。

(3)混凝土允许受冻的临界强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

(4)低温季节施工,尤其是严寒和寒冷地区,施工的部位不宜分散。当年浇筑的有保温要求的混凝土,在进入低温季节之前,应采取妥善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5)施工期间采用的加热、保温、防冻材料(包括早强、防冻剂)应事先准备好,并且应有防火措施。

(6)可采用蓄热法、综合蓄热法、暖棚法施工,对风沙大的地区可搭设简易防风棚;对风沙大,不宜搭设暖棚地区,可采用覆盖保温被下布置供暖设备的办法。日平均气温在-2 0℃以下为不宜低温季节施工。

(7)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符合温控和设计要求。

(8)低温季节施工的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引气、早强、抗冻型)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除每批进场检查质量外,还要不定期随机抽检。其掺量要通过混凝土试验确定。

(9)原材料的加热、输送、储存和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设备及设施,均应根据热工计算结合实际气候条件,采取适宜的保温措施。

(10)砂石骨料宜在进入低温季节前筛洗完毕;成品料堆应有足够的储备和堆高,要有必要的措施防止冰雪造成骨料冻结。

(11)提高混凝土拌和物温度的方法:首先应考虑加热拌和用水;当加热拌和用水尚不能满足浇筑温度要求时,再加热砂石骨料。水泥不得直接加热。

(12)加热拌和用水超过80℃时,应改变加料顺序,将骨料与水拌和,然后加入水泥,以免假凝。

(13)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下时,宜加热骨料。(14))拌和混凝土之前,应用热水或蒸气冲洗拌和机,并将水或冰水排除。混凝土拌和时间应比常温季节适当延长,延长的时间由试验确定。

(15)在岩石基础或老混凝土上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其温度。如为负温,应将其加热成正温,以浇筑仓面边角表面测温为正温为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16)仓面清理宜采用热风枪或机械方法,寒冷期间宜采用蒸气枪,不宜用水枪或风枪。(17)在软基上浇筑第一层基础混凝土时,必须确保软基没有冻涨变形。(18)浇筑混凝土前和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清除钢筋、模板和浇筑设施上附着的冰雪和冰块,严禁将冰雪、冰块带入仓内。

(19)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并及时调节混凝土的温度,尽量减少波动,保持浇筑温度均匀。

(20)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外露表面应及时保温,防冻防风干。(21)当采用蒸气加热或电热法施工时,应按专门的设计文件进行。(22)温和地区和寒冷地区采用蓄热法施工,应注意相应事项。

(23)低温季节施工的保温模板,除应符合一般模板要求外,还必须满足保温效果的要求,所有孔洞缝隙均应填塞封堵,保温层的衔接必须严密可靠。(24)外挂保温层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模板上。内贴保温层的表面应平整并有可靠措施保证其固定在混凝土表面。

(25)重视低温季节施工混凝土的性能质量及外观质量检查。

(26)在低温季节施工的模板,一般在整个低温期间不宜拆除。如果需要拆除,必须遵守相应规定

(27)低温季节施工期间,应注意各项温度变化,加强测温工作。

二)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不得超过28℃。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应符合相应规定。

(2)混凝土浇筑的分段、分缝、分块高度及浇筑间歇时间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3)在施工过程中,各坝块尽量均匀上升,相邻坝块的高差不宜超过10~12m。如因施工特殊需要,并有专门论证,经设计、监理同意,可适当放宽高差限制。

(4)为了防止裂缝,必须从结构设计、温度控制、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施工安排、施工质量、混凝土的表面保护和养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5)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必须改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混凝土的质量除应满足强度保证率的要求外,还应在均匀性方面符合有关规范中的良好标准。

(6)为防止裂缝,应避免基础部位混凝土块体薄块长间歇放置,避免基础部位混凝土块体在早龄期过水;其他部位也不宜长间歇放置或过早过水。

(7)对于设计龄期大于28天的混凝土,必须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就考虑保证混凝土必要的早期(28天以前)抗裂能力。(8)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主要措施。

(9)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的主要措施。(10)特殊部位的温控措施。

(11)表面保护和养护的质量控制要点。

(12)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每1~3h测量一次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机口混凝土温度以及坝体冷却水的温度和气温,并应有专门记录。

(13)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测量,每100m2仓面面积应不少于1个测点,每一浇筑层应不少于3个测点。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浇筑层面上。

(14)浇筑块内部的温度观测,除按设计规定进行外,应根据混凝土温度控制的需要,补充埋设仪器进行观测

三)雨季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雨季施工应做好准备工作

(2)中雨、大雨、暴雨天气不得进行混凝土施工,有抗冲、耐磨和有抹面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在雨天施工。

(3)在小雨进行浇筑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混凝土工程实施要点 篇2

水工结构工程按结构形式分,一般包括港口码头、防浪及导流堤坝、船坞船闸等。按水文环境分,一般包括淡水水工建筑物、海水水工建筑物。按气温条件分,一般包括受冻水工建筑物、不受冻水工建筑物。因此,相对普通结构建筑物承受使用荷载外,水工建筑物对抵御外界环境破坏的要求很高。水工结构混凝土除了满足强度及和易性要求外,必须满足抗冻性、抗渗性、抗腐蚀性及船只和冰凌撞击的性能。而水工结构混凝土施工中往往面临3个不利条件:

1)结构设计截面和尺度比较大,一次性混凝土浇筑量比较大,时间比较长。同时施工地点也往往比较偏僻,因此经常需要设立现场搅拌站,对现场拌合混凝土的持续质量保证及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比较难。

2)施工条件比较恶劣,劳动强度比较大。水工工程是临江临海工程,施工作业面往往在水上,施工机具主要为各类船舶。日照、风浪、水流海流、气温等比较强,变化幅度也比较大。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时段安排和现场质量控制要求比较高。

3)养护条件比较差。日照和风强度比较大,容易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裂缝、温差裂缝,冬季容易产生冻伤。一次养护调用人员、机具、船舶比较多。而临海施工时,往往面临养护淡水的严重不足。根据实际经验来看,后面两个不利条件对水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影响较大,需要高度重视。正在建设的某河港码头如图1所示。

2 原材料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材料工业以及近10年来水工施工技术水平、设备性能、船舶吨位的大幅度发展,水工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普遍比过去有所提高。结构现浇混凝土一般在C30以上,普通预制混凝土在C40以上。混凝土原材料的种类和来源也大大增加,同时政府各级质检单位及现场监理制度日趋完善,对原材质量的检验和控制比较严格。

对施工单位来说,只要进货来源是正规生产厂家,一般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

2.1 水泥

水泥属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起胶结作用。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非常大。水工结构混凝土允许采用的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出于对水泥稳定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的考虑,水工结构通常使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烧结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因此水工上必须采用正确的水泥品种。

2.2 骨料

骨料分为细骨料和粗骨料。细骨料通常称为粗砂、中砂、细砂。水工中规定:细骨料粒径在5 mm以下。水工中规定临海建筑物中严禁使用海砂。粗骨料分为碎石、卵石。临海建筑物中严禁使用碱活性粗骨料。

2.3 掺合料

水工混凝土中常用的掺合料为优质粉煤灰和高炉矿渣粉。对于水工混凝土掺合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通过填充作用和减水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和抗冻融性,对增强混凝土耐久性作用显著;2)有效减少混凝土水化热,可防止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3)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加可泵性,对于作业条件差,持续时间长的水工混凝土浇筑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为达到作用必须选用达到细度模数和成分要求的优质掺合料,同时要严控掺入比例,不得大于20%~30%,掺入比过高会降低混凝土强度指标。

2.4 外加剂

水工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防冻剂、泵送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对于施工环境恶劣,养护条件差的水工混凝土来说,各种外加剂的有效使用对提高混凝土质量,加快施工周期有很大帮助。正因为外加剂对水工混凝土非常重要,因此,在水工施工中必须严禁随意添加外加剂,同时防止增添外加剂后忽视现场质量控制的现象。

2.5 拌合用水

水工混凝土拌合用水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生活淡水,在寒冷地区拌合时不得有冰块。严禁使用海水或有腐蚀性的污染水。

3 生产控制

3.1 配合比

水工混凝土按海水环境及淡水环境对水灰比有严格的控制。试验表明,当水灰比大于0.6时,混凝土的抗渗性急剧下降;而小于此值时,其抗渗性变化平缓。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显著改善其抗渗性,提高率可达一倍以上,原因在于优秀粉煤灰的填孔效应。同时水饱和状态的混凝土经过若干次冻融循环后,强度就已完全损失,其抗冻耐久性大大降低。冻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中水的存在,而毛细孔是水存在的基础。所以必须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在规定指标下,以减少其毛细孔孔隙率。这点对水工混凝土尤为重要。

3.2 拌制

水工结构混凝土必须由搅拌站或搅拌船集中拌制。拌制中需严格控制拌合时间,一般混凝土搅拌时间从投料完毕后组成材料在搅拌机内连续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 min。严禁过程中任意加水。

4 施工控制

施工控制是混凝土质量控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曾经到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三线工程,发现许多工程经过几十年后质量依然很好。相比那个年代,现在无论从技术理论、材料、施工水平和工艺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为何依然会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甚至事故,原因是社会经济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施工主体由工程部队、民兵、计划制国企变为完全的市场化企业。一线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减弱,更多的考虑了经济效益,人员流动也比较大,固定技术工人的数量大大减少,各种分包单位的水平难以掌握控制。造成最后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使得先进技术、材料和设备工艺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4.1 模板

由于水工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量比较大,模板及支撑体系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一方面是防止出现构件变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水上施工安全防范空间狭小,防止出现跑模、爆模等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4.2 浇筑

根据施工区水文气象条件,正确选择施工时段。既要保证有充足施工时间,又要避免在初凝时间内温差过大及水位变化引起的冲刷。混凝土浇筑前,保证仓内无杂物,模板、钢筋、预埋件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振捣、压实、抹面是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及其重要的工序环节。由于水工施工浇筑量大,作业面狭小,容易造成局部漏振或过振。必须保证混凝土得到有效振捣,否则会造成空隙、孔洞、松顶、露筋等严重质量问题,而且不易修补,大大降低结构耐久性及使用年限,甚至影响正常验收使用。某船坞接缝处漏振孔洞修补见图2。

水工结构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设计都要求净保护层在5 cm以上。这是因为水分、氧气和腐蚀性离子沿混凝土孔隙的渗入会导致结构的抗腐蚀性及抗冻融性有很大降低,因此对结构表层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很高。在浇筑到结构顶层时应采用二次振捣,浇筑完毕后要分阶段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和抹面,及时处理泌水现象,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表面裂缝数量。

举例说明。笔者发现:港口工程中码头面层及作业场面层都是大面积混凝土工程,为防止表面开裂,设计上采用提高混凝土标号,并广泛掺入高性能抗裂纤维。生产中又尽量控制坍落度,施工按正常程序浇筑。结果许多工程依然出现大量混凝土表面裂缝,说明技术和材料的投入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事实上通过调研一些优质工程,笔者发现:无论抗裂纤维的添加量多少和混凝土和易性大小都可以施工出表面裂缝很少的面层混凝土。证明材料质量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有经验的现场技术处理和工序控制。这点完全用理论解释描述很难,是根据现场情况的经验处理。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浇筑时间,其次要分阶段进行多次压面、提浆、收面工序,而不是一次能够达到效果。即将进入面层施工的某高桩码头见图3。

4.3 养护

水工混凝土养护的重点是保湿、保温。因为临江临海区域地势比较开阔,风速、温差比较大,同时养护用淡水往往缺乏。为防止出现干缩、温度裂缝和混凝土冻伤,混凝土浇筑后对混凝土表面应在12 h内进行一定厚度强度的防水土工布覆盖,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保湿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0 d。

5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1)影响水工混凝土质量的原因有以上几个方面,其中现场施工控制是关键环节,也是在水工混凝土施工中最难控制而又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希望各级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建设实施和分析问题时加以充分注意和重视。

2)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带有阶段性。目前,我国处在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化大量转移的时期。工程作为基础工业,一线施工人员的主体是农民工,因此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成了关键。要在现场进行持续教育。笔者曾在某大型项目上采用发放通俗易懂的质量手册的形式,取得了很好效果,仅供各工程行业同仁参考。

摘要:针对水工结构混凝土施工中面临的不利条件进行了分析,并从原材料、生产、施工三方面提出了水工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同时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水工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JTS202-2011,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S].

[2]JTS257,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S].

混凝土工程实施要点 篇3

前言:在经济不断进行发展的过程之中,人的数量在增加,而对于各类资源也有了新的要求,对于水和电这两个类别资源来讲,人们需要更多的“量”,所以国家必须做好水利相应工程的建造工作,以使得生产出更多“量”的水以及电等等,但是水利相应工程的环节非常复杂,对质量方面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其中的“TCW”,所以国家和相應人员必须仔细思考,做好控制环节工作,使得“TCW”整体可以有良好的质量。

一、对“TCW”整体原料给予控制

那么想要使得“TCW”有一个良好的质量,必须先使得整体的原料在质量方面可以达到要求,所以对“TCW”的质量给予控制,要先做好原材料方面的控制环节工作。混凝土主要就是水泥、水、砂石料、外加剂等按比例进行配合,那么对于水泥来讲,需要对水利相应工程的真正要求予以研究,把握其具体需要多少标号的水泥,这需要先进行抽样实验,然后在购买的时候,进行随机抽样检查,以确认其是否全部都可以得到国家标准,比如是否为某公司来制作的、是否过期等等,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水泥的质量,而对于砂石料等,必须注意到砂石料含泥量、粒径、级配等情况,相应研究工作人员在实验之后,表示运用河、江之中的砂石料可以得到理想结果,将这些砂石料和水泥进行混合以后,浇筑养护以后,非常地“坚硬”,在具体控制的环节之中,需要做好检查工作,各类岩石的碎渣是不能运用的[1]。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对“TCW”整体各类原料给予控制,必须做好整体工作的具体工作的过程之中,需要做好原料的存储环节工作,尤其是对于水泥来讲,注意不要让他们吸收到水分。

二、对“TCW”比率给予控制

对“TCW”整体的原料给予控制以后,还需要做好搅拌环节工作,这个过程之中,要对具体的配合比给予控制。上文之中已经提到,混凝土就是将水泥、水、砂石料、外加剂等进行混合,但是混合的比率,必须遵循相应的比率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混凝土完全干透以后,可以非常得“坚硬”,并且可以抵抗风、振动等等,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先把握原料的真正情况,可以运用三维立体相应人软件,进行真正模拟操作,得到正确的比率,同时考量到混合的其他胶类原料,注意到使用的方法,这就需要对负责混合的工作人员给予培训,让他们可以规范地进行操作[2]。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在控制整体环节之中,还必须将混合之后的混凝土进行一次检查,由此明确其是否有良好的质量,如果有良好的质量再开始运用,如果没有良好的质量,三、对“TCW”实际操作各环节工作给予控制

除了上面两个方面的要点以外,对“TCW”质量方面的控制环节工作,还必须要对实际操作这个环节予以控制,以此对“TCW”整体的质量给予保证,那么这个环节的控制,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对“TCW”的设计给予控制

对“TCW”整体的原料给予控制并且可以得到正确的比率以后,还需要对“TCW”的设计给予严格的控制,以得到完备的方案,混凝土想要完全干透,必须将其添加到特定的“框架”和“面”之中:在“框架”之中的混凝土干透以后,“TCW”整体达到方案的要求,包括形状等等,但是对于“面”来讲,混凝土干透了之后,需要将这些“面”拿掉,所以对这些“面”,必须做好设计环节,一是注意到“节省”,用三维立体等软件进行模拟,得到“面”最小的数量和每一个“面”的外形、面积等,二是考量到操作是否方便,将“面”连接到“框架”上以后,如果出现的裂缝,可以用一些草屑等来添加,让混凝土可以全部干透,并且在干透以后,有“光滑”的平面。“TCW”工作人员需要在“面”之中加上塑料膜,使得“TCW”在干透以后,可以快速地将“面”拿出。

(二)对混凝土操作环节给予控制

做好上一个环节控制的时候,必须也对混凝土的操作环节給予控制:一方面,“TCW”工作人员,必须依照比率来进行混合操作,让水泥、水、砂石料、外加剂等可以全部混在一起,并且可以做到“平均”,那么虽然在购买各类别原料的时候,已经进行了一次控制,那么在他们进行混合操作的时候,还要进行一次检查,使得原料有良好质量,因为有的时候,水泥等可能会被进入水分;另一方面,在铺和抹平混泥土的时候,也必须给予控制,主要是不能让混凝土之中有”孔”,而且平面必须“平滑”、“整齐”,所以负责操作的人员,最好每一次只进行30分钟的操作,将铺和抹平的地方用膜盖住,而且将还没有运用的混凝土也要盖住,避免它们被吹干[3]。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有下雨的情况,不能继续操作。

结论:总之,水利相应工程之中,必须做好“TCW”整体质量的控制环节工作,以对“TCW”的质量予以保证,国家和相应人员必须仔细思考,把握控制环节具体的要求,使得控制环节工作可以得到理想结果。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水利相应工程负责各方还必须对各类别技术予以提升并且进行“创造”。

参考文献

[1]王庆辉.炎热气候条件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要点[J].四川水泥,2016,01:206.

[2]李平忱.把混凝土质量控制落到实处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J].吉林农业,2015,19:85.

[3]虞小虹.小水电站面板混凝土与厂房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科技信息,2014,07:119-120.

混凝土工程实施要点 篇4

工程量清单编制时,应根据工程设计内容,按照规范的提示,结合有关计价定额的使用规则,完整、明确地描述清单特征,

(1)、各类基础下有各种垫层的,垫层应包括在基础项目内,并描述其平面尺寸和厚度或直接描述清单项目所包含的垫层工程量,

(2)、有梁、无梁带形基础以及同一基础类型、不同底面标高的基础应分别编码列项。

(3)、箱式满堂基础,可按基础类型、不同断面尺寸、不同底面标高的基础应分别编码列项。

混凝土工程实施要点 篇5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根据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关标准,职业接触限值分为__三类。

A.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瞬间接触最高浓度

B.时间加权浓度、短时间浓度和最高浓度

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

D.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

2、目前国内外油类火灾的基本扑救方式是__。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根据《国际危规》的要求,危险货物必须按照《国际危规》标准,附带正确耐久的标志。危险货物的标志由标记、图案标志和标牌组成,所有标志均须满足经至少__个月的海水浸泡后,既不脱落又清晰可辨的要求。

A.2 B.3 C.4 D.5

4、初始评审过程主要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__的策划,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两项工作。

A.运行控制

B.应急预案

C.改进措施

D.风险控制

5、船员航海知识浅薄,技术素质低劣以及诲上经验不足,均是导致海损事故发生的因素。对多起海事原因的分析表明,约有__以上的海事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说明船员条件是水运安全的直接重要因素。

A.1/3 B.2/3 C.1/4 D.3/4

6、《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被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限期进行隐患排除治理的,应当在规定限期内完成。因不可抗力无法在规定限期内完成的,应当在进行整改或者治理的同时,于限期届满前__天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__天内书面答复是否准予延期。

A.10,5 B.5,10 C.10,15 D.15,10

7、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__。

A.强制原理

B.预防原理

C.人本原理

D.动力相关性原理

8、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这是__原则的体现。

A.动态相关性

B.动力

C.因果关系

D.反馈

9、事故树分析中,表示基本事件在事故树结构中位置的重要性的是__。

A.结构重要度

B.概率重要度

C.临界重要度

D.系统可靠的

10、定性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__。

A.安全措施

B.安全技术

C.定性的指标

D.定量的指标

11、生产性噪声是由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摩擦等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可分为__三类。

A.振动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B.冲击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C.气体性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D.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尘毒的是__。

A.水泥粉尘

B.电焊锰尘

C.油漆涂料

D.工业酒精

13、安全评价的目的不包括__。

A.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

B.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C.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接受

D.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可接受

14、__是安全评价过程工作形成的成果。

A.安全评价结论

B.安全评价报告 C.评价单元划分

D.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15、某建筑公司到定点经营单位购买具有“三证”和“一标志”的安全防护用品。这些物品须经__验收,并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后,方可使用。

A.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B.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C.产品生产厂家质检部门

D.有检验资质的中介机构

16、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在演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分工。通常分为参演人员、__、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A.联络人员

B.控制人员

C.治安人员

D.后勤人员

17、事故调查的内容包括事故本身和__两部分。

A.事故车辆

B.道路

C.行人

D.环境

18、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对于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容器__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

A.底部

B.中部

C.顶部

D.侧面

19、安全评价过程中,在对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单元划分是安全评价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单元划分的原则是以__为主。

A.事故类别

B.装置、物质特征和生产工艺

C.企业生产各个部门

D.重大危险源

20、事故报告后出现新的情况,事故发生单位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续报、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__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

A.10 B.15 C.30 D.60

21、特殊凿井法是在不稳定或含水量很大的地层中,采用__的特殊技术与丁艺的凿井方法。

A.钻爆法

B.非钻爆法

C.放电法

D.挤压法

22、__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够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

A.定性分析

B.故障树

C.定量分析

D.预先分析方法

2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重大事故应当逐级上报至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县级人民政府

24、在行政处罚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行政相对人__的权利和途径。

A.经济救济

B.媒体救济

C.物质救济

D.法律救济

25、在进行海事分析时,应充分地对发生事故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给予__,才能达到防止海事的目的。

A.分析

B.评价

C.研究

D.预测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有__。

A.依法必究的原则

B.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C.预防为主的原则

D.权责一致的原则

E.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2、危险分析的结果应提供__等。

A.地理、人文、地质和气象等信息

B.可能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后果分析

C.可能影响应急预案的不利因素

D.特定的时段

E.功能布局及周边情况

3、矿山设计的__具体项目必须符合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

A.供电系统

B.通风系统

C.运输系统

D.保障系统

E.排水系统

4、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业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__未依法保证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A.总工程师

B.决策机构

C.主要负责人

D.财务负责人

E.实际控制人

5、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会审前,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报送建设项目__。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安全施工方案

C.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

D.初步设计文件

E.图纸资料

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__的职业健康检查。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下岗期间

E.离岗后

7、《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工伤职工有下列__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A.下岗人员

B.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C.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D.拒绝治疗的

E.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8、下列关于法的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有__。

A.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B.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C.法是由政府机关制定或者认可

D.法具有道德强制性

E.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9、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和__。

A.公共关系

B.应急人员安全

C.消防和抢险

D.泄漏物控制

E.应急场面清除

10、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__。

A.特别程序

B.一般程序 C.简易程序

D.裁决程序

E.听证程序

11、事故统计工作一般分为__步骤。

A.资料搜集

B.资料整理

C.综合分析

D.资料汇总

E.统计分析

12、《矿山安全法》对矿山的急救组织和设备所做的规定有__。

A.医疗急救组织中必须都是专职的医护人员,并有资格证书

B.提供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

C.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和药物

D.建立安全救护队长负责制度

E.建立由专职或者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护和医疗急救组织

13、对于起重设备上用的吊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吊钩表面的裂纹可以用放大镜进行检查

B.对新投入使用的吊钩应进行负荷试验

C.工厂可以用补焊的方式修复吊钩

D.当吊钩危险断面的高度磨损量达到原高度的10%时应报废

E.吊钩分为单钩和双钩

14、下列叙述有误的是__。

A.在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安装位置的选择、敷设方式的选择,导体材质的选择、连接方法的选择等均应根据环境的危险等级进行

B.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线路主要有防爆钢管配线和电缆配线

C.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以及保护管、电缆或钢管在穿过爆炸危险环境等级不同的区域之间的隔墙或楼板时,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D.爆炸危险环境危险等级2区的范围内,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或电缆。在有剧烈振动处应选用多股铜芯软线或多股铜芯电缆

E.煤矿井下采用铝芯电力电缆

15、下列属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程序的有__。

A.简易程序

B.一般程序

C.复议程序

D.听证程序

E.诉讼程序

16、下列针对制氧站消防设施的叙述中,完全正确的为__。

A.消防设施应齐全完备,配置合理

B.站区外围应设高度不高于2m的围墙或栅栏

C.防火间距内无易燃物、毒物堆积

D.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E.合理布置醒目的完全标志

17、冲压作业的安全措施范围很广,包括__等。

A.改进冲压作业方式 B.改进冲模结构

C.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D.实现隔离保护装置

E.冲压作业机械化装置

18、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特征有__。

A.客观性

B.独立性

C.公益性

D.服务性

E.专业性

19、下列对疏散指示标志设置的要求,描述正确的有__。

A.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在其外面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B.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指示标志应设在门框边缘或门的上部;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天花板不应小于0.50m;位于门边时,其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 C.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灯光式)宜设在通道两侧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应不大于2.00m D.如天花板的高度较小,疏散指示标志也可在疏散门的两侧墙上设置,标志的中心点距地面高度应在,1.30~1.50m之间

E.悬挂在室内大厅或走道处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

20、用人单位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及时组织进行__。

A.安全隐患检查

B.生产流程检查

C.健康检查

D.医学观察

E.安全监督

21、以下属于非矿山企业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的是__。

A.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

B.高压医用氧舱

C.电梯、自动扶梯

D.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及游乐设施等

E.矿井通风设施、防爆设施以及防突水措施

22、某工人在车间内操作冲压机,由于他带病作业,误按冲压机开关,导致事故的发生。其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有__。

A.作业环境不良

B.从事禁忌作业

C.接触有毒物质

D.操作错误

E.健康状况异常

23、以下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的是__。

A.动力原则

B.能级原则 C.激励原则

D.弹性原则

E.可调原则

24、安全技术措施不包括以下__的内容。

A.措施目的和内容

B.经费风险预算及来源

C.负责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

D.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E.措施预期效果、检查验收及必要返工

25、传动带防护罩与皮带的距离不要小于50mm,设计要合理,不要影响机器的运行,需要设置防护罩的是__。

A.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

B.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

C.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

D.皮带轮直径在0.5m以上

混凝土工程实施要点 篇6

— 本帖被 bjzhj2008 从 【工业与民用建筑】 移动到本区(2008-08-1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审核要点指南(云南省监理协会版本)

一、审核前注意事项及准备工作

(一)注意事项:

大体积砼最薄处大于1m,方量成千上万,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二)准备工作:

图纸、方案、规范、现场调查。

要求监理工程师平时积累一些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基本知识。

二、审核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普通混凝土配制技术规程DBJ53-2-2003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PKPM

三、审核要点指南

(一)重点审核内容

1、方案的核心施工方法审核:

方案的核心施工方法是指主要项目的主要施工方法,简称为核心方法,如果核心方法不对头,后果十分混乱,此方案所有内容将变得毫无价值,必须返工重做,不必再审。下面介绍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施工方法的确定: 大体积混凝土的密实度、强度要求与普通混凝土相同,已有相关规范和成熟的施工方法,本文只分析与大体积砼相关部分。

混凝土验收规范GB50204对大体积砼的规定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所以,大体积砼的主要施工方法应为控温施工法。凡是没有控温措施的方案可以视为不合格。

2、大体积砼前期控制规定:

鉴于混凝土验收规范GB50204对大体积砼无具体规定,云南省建设厅在„DBJ53-2-2003普通混凝土配制技术规程‟里增加了如下几条:

大体积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

a)水泥:宜用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刚出厂温度较高的水泥不能用来配制大体积混凝土。

b).水:尽量使用温度较低的井水、河水、自来水等,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避免使用温度较高的水。

c)外加剂: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缓凝剂、减水剂以及膨胀剂。e)掺合剂:大体积混凝土宜大量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

大体积混凝土对配合比的要求

a)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在保证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和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按合理采用原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原则进行。

b)在确定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温度及裂缝控制的要求,提出必要的砂、石和拌和用水的降温、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c)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大体积混凝土的坍落度宜偏低些。

d)在满足施工性及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水泥用量应尽量低。e)应根据所用水泥计算混凝土的水化热及温升,并计算混凝土冷却后的体积收缩量,通过调整配合比控制在允许值内。

对大体积混凝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经设计同意,可利用混凝土60天、90天的后期强度评定、工程交验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3、温度控制计算:

已知条件:长城花苑地下室底板厚度1.4m,浇灌C35商品砼,采用42.5P•O水泥,用量mc=410kg/m3。实测砼入模温度T0=27℃,平均气温Th=18℃,比热C取0.92kJ/kg•K,密度ρ=2400kg/m3,水化热Q取375kJ/kg。先求最大绝热温度Th=mcQ/Cρ=410*375/0.92/2400=69.63℃ 考虑有散热时的温度Ts=T0+Tt•ζ。ζ=散热系数,见下表。

不同龄期水化热温升与浇筑块厚度的关系表,适于20-30温度天气施工选择

浇筑块厚度m 不同龄期(d)时的ζ值

不同龄期水化热温升与浇筑块厚度的关系表,适于20-30温度天气施工选择

浇筑块厚度m 不同龄期(d)时的ζ值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1 0.36 0.29 0.17 0.09 0.05 0.03 0.01

1.25 0.42 0.31 0.19 0.11 0.07 0.04 0.03

1.5 0.49 0.46 0.38 0.29 0.21 0.15 0.12 0.08 0.05 0.04 2.5 0.65 0.62 0.59 0.48 0.38 0.29 0.23 0.19 0.16 0.15 3 0.68 0.67 0.63 0.57 0.45 0.36 0.3 0.25 0.21 0.19 4 0.74 0.73 0.72 0.65 0.55 0.46 0.37 0.3 0.25 0.24

根据实际,3天的温度最高,只需计算到3天就能得到最高温度。查表3天ζ=0.49,得3天混凝土温度Ts=T0+Tt•ζ=27+69.1*0.49=61.12℃

收缩变形公式εy(t)=εy0(1-ebt)*M1*M2*M3*M4*M5*M6*M7*M8*M9*M10 当t=15天时,收缩较大,取系数b为0.01,取Mn如下,得变形

εy(15)=3.24*10-4(1-e-0.15)1*1*1*1.1*1.2*0.93*0.7*1.2*1*0.85=4.65*10-5 收缩当量温差计算公式:Ty(t)=εy(t)/a

a=线膨胀系数=10*10-6 15天收缩温差当量Ty(15)=(0.47*10-4)/(10*10-6)=4.65℃ 15天砼弹性模量E15=2.33E+04N/mm2 混凝土最大综合温差计算公式

△Tt=T0+0.667*T(t)+K1Ty(t)-Th。K1=安全系数1.2。15天△T15 =26+0.667*68.86+1.2*5.58-18=59.51℃ 收缩应力ζ=-E(t)a△T•S(t)R/(1-νc),νc=泊松比0.15 15天时砼的收缩应力ζ15=2.33*104*1*10-5*59.51*0.23*0.32)/(1-0.15)=1.200N/mm2 小于15天时砼的抗拉力ft=1.382 N/mm2 安全验收式Kζ15≤f15,(K=1.15),得1.15*1.2=1.380≤f15=1.382,合格 也可以用PKPM计算,速度较快,可作参考。

4、测温控温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浇筑温度及浇筑时的气温应进行监测,至少每2h应测一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期间应进行温度监测,同时应测环境温度,第一次测温时间宜在浇筑后12h进行。

测温点的布置应事先经过监理人员审查,测温点的布置必须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所有测温点均应编号,并绘制测温点布置图。

为了确保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必须对其进行封装。封装后将传感器用绝缘胶布绑扎到预定的测温点处的钢筋上。如相应测点处无钢筋,可另加钢筋。要避免传感器直接与钢筋接触,固定在横向钢筋下引出,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受到损伤。

测温制度:人工测温,在混凝土升温及保持阶段,一般2-3h应测温一次。在温度下降阶段,一般4-8h应测温一次,自动测温,其时间间隔根据仪器及需要定,但不得少于以上规定的次数。采用预留测温孔测温时,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得采取沿孔洞变动温度计高度的方法来测孔中不同高度处的温度。孔中应注入5cm高的清水或油,玻璃或水银温度计末端应没入水中并保持至少3min,然后迅速抽出温度计,读数加上0.5-1摄氏度作为测定值。采用预埋传感器进行测温时,要保护好传感器及引出线。

人工温度计测温没有电子测温计快捷准确。测温工作应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测温数据应及时交技术负责人阅读。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向有关人员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参数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摄氏度。

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度之差不应超过设计值,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宜超过25摄氏度。

3)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措施:

降低骨料、拌和用水的温度,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炎夏搭棚遮阳。将骨料放在凉棚内2-3d后使用,可使骨料温度相对暴晒降低2-4摄氏度;成品骨料堆高6-8m,并保持足够的储备。通过底部和地垅取料可取得同样效果。

喷水雾进行骨料预冷,其效果也较好。但要有排水措施,使骨料含水量保持稳定。选定低温地下水或自来水,也可用冰水。水温控制在5-10摄氏度时,其降温效果更为显著。

当夏季温度较高时,混凝土泵管上可覆盖草包等材料,并经常喷水保持湿润,以减少混凝土拌合物应运输而造成得温度回升。

可充分利用低温季节和夜间进行浇筑,以降低浇筑温度,减少温控费用。

在夏季温度较高时,日间要加快混凝土的浇筑速度。缩短混凝土的暴晒时间,减少暴露面积。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因吸收太阳能而造成的温度升高;夜间在不形成“冷缝”的前提下,尽可能延缓混凝土的入仓覆盖速度,以利于水化热的散发。4)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期间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待其收水后,即可在外露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养护纸或喷涂养护液等保温材料。塑料薄膜和浸湿的吸水性织物如麻袋、、帆布等配合使用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保住混凝土中的水分,而且能使混凝土表面水分均匀分布,避免由于水流淌使得混凝土表面产生斑纹。

保温层铺设:可根据情况、部位采用草帘、麻袋、塑料薄膜、土、砂等保温材料覆盖,保温层的总厚度宜经过计算确定,并事先准备好。有些地方可以适当加厚。根据温度监测得结果,若混凝土内部升温较快,表面保温效果不好,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有可能超过控制值时,应及时增加保温层厚度。当昼夜温差较大或天气预报将有寒潮、暴雨袭击时,现场应准备足够的保温材料,并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及混凝土内温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保温层厚度。

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20摄氏度时,即可逐层拆除保温层,一般1-2d拆除一层。但要保证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控制值。当混凝土内部与环境温度之差接近内部与表面温度控制值时,即可全部拆掉保温层。但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并备足保温材料,以防止寒潮、暴雨袭击。

(二)典型案例及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实例:昆明长城滇池花苑底板浇灌:

地上18层,地下室10000m2,底板尺寸42*25*1.4m。浇灌C35商品砼,采用42.5P•O水泥,用量mc=410kg/m3。入模温度T0=27℃,比热C取0.92kJ/kg•K,密度ρ=2400kg/m3,水化热Q取375kJ/kg。2天后实测温度61℃ 温差Tmax-Tb=61-40=21℃≥20℃,故需保温措施

设采用2层薄膜加草席保温,其导热系数λi=0.14W/m•K,不易透风,取K=1.5 厚度计算

δ=0.5hλi(Tb-Ta)*K/λ(Tmax-Tb)0.5*1.4*0.14(40-18)*1.5/2.3(61-40)=0.067=6.7cm 实际采用了双层薄膜和处理毛毡,厚度大大减少,同样达到效果。下面是实测温度图

电子测温仪 BBCRI-JDC-2 ;导线测温点10个,中部1个表面1个(砼下100mm)

对不起,此图没有传递成功

中心温度(上线)最高温度62.1℃(比计算值大1度),表面(砼表面下100)温度39.6℃,温差22.5℃,未超过规范25℃,合格。

经过28天观测,并无温度裂缝出现,(仅有少量水裂),拆除全部保温层(14天拆除1层)。

三、批复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方案报批程序:

项目经理主持,组织项目部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并签字盖章。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初步审查后转回施工项目部。

施工项目部上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工或委托的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转给施工项目部。

由施工项目部将方案(4份)附上报验单A2,报给项目监理部审核。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签字后,将方案报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盖章(重要工程要报监理所技术组审核)。

将签章齐全的方案一份给业主备案,二份转发给施工单位施工和归档。特别重要工程的方案还需报监理公司总监办和质量总监审批。如果方案有重要修改,必须按以上程序重新审批。

四、审核成果

(一)审核意见:

方案审核后,要有总评意见。至少要有如下几条:

1、方案是否符合强制性条文;

2、保温方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3、安全计算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措施是否能够保证质量要求;

5、人员组织及安全机构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6、进度计划是否满足总进度节点工期要求。

结论意见:是否同意按此方案施工(或不符合某条,或不能指导施工,整改后再报)。

(二)审核表格(略):

[ 此贴被汪国华1在2007-12-09 09:23重新编辑 ]

混凝土工程施工全程质量控制要点 篇7

1 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1.1 水的质量要求

凡可以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 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 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允许使用海水。

1.2 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品种较多, 用于土建工程的通常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 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1.3 骨料的质量控制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通常1立方米的混凝土需要1.5立方米的松散砂石骨料, 骨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和混凝土要求, 从而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造价。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可以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 或者互相补充。选用骨料时应保证骨料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包括:强度、抗冻、化学成分、颗粒形状、级配和杂质含量。

2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 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 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 并严格按签发的混凝±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 严禁擅自更改。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 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

3 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设备条件选取相应的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提前预测拌和设备和运输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 并及时安排机修人员作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不能因为设备故障而停止混凝土的浇筑, 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提供工程所需混凝土, 促进工程有序向前推进, 保证施工进度。

4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作业包括:基础处理、施工缝处理、立模钢筋及预埋件的安设。其次必须经监理人员验仓合格, 并取得准浇许可证方能进仓作业。

4.1 入仓铺料

混凝土入仓铺料多采用平浇法, 它是由仓面某一边逐层有序连续铺填。铺料层的厚度与振动设备的性能、混凝土粘稠度、骨料强度和气温高低有关。混凝土层间间歇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会出现冷缝, 使层间抗渗、抗剪能力明显下降, 在施工过程中, 其允许间歇时间如表1。

4.2 平仓与振捣

卸入仓内成堆的混凝土料, 应平仓后再振捣, 严禁以振捣代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在显著下沉, 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过振使混凝土振捣均匀密实。

4.3 浇筑中仓面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停止浇筑。

a.混凝土初凝并超过允许面积。

b.混凝土平均浇筑气温超过允许偏差质, 并在l小时内无法调整至允许温度内。

c.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

4.4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挖出混凝土。

a.不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或对建筑带来不利影响的级配错误的混凝土料。

a.长时间凝固、超过规定时间的混凝土料。

c.下到高等级混凝土浇筑部位的低等级混凝土料。

4.5 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5 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5.1 混凝土的养护

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 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防止混凝±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5.1.1 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 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 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5.1.2 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 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5.1.3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

5.2 拆模

混凝土工程实施要点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047-02

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的具体体现,因此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混凝土是由多种原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混凝土的性能不仅与其组成的原材料性能有关。而且还与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外加剂齣种类和掺量,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成型、养护等因素有关。

1 建筑物外形尺寸控制

在水利工程各项施工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有关规范、标准及合同文件规定的测量技术要求;选择合理的作业方法,制定测量的实施方案,使测量误差在控制范围内。准确的放样建筑物的外形尺寸,是保证工程施工达标的前提条件。

在闸坝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建立专业组织或指定专人负责施工测量工作并及时准确地提供各施工阶段的测量资料。对用于施工测量的仪器和量具,要定期送交具有计量检测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全面的检定,并在其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同时,要求在测前或测后也应对已进行校验的仪器、量具按规定进行自检。

2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2.1水泥

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原材料,和水一起形成水泥浆,起胶结作用。目前水电工程常用的水泥主要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当混凝土所用骨料为碱活性骨料时,必须使用控制水泥熟料含碱量的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并使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低于规定要求。在混凝土工程开始前,对所使用的水泥必须先进行原材料试验、相容性试验及按规范分批(每200t~400t)检验其标号、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经检验不合格的水泥,不能使用。

2.2砂

砂作为混凝土工程中的细骨料,按每600 t或400 m抽取一定数量的试样进行检验,必须符合如下规定:①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②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且由于受实际情况的限制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水泥用量;③砂料中含有活性骨料时,必须进行专门性试验进行论证;④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规定。

2.3 粗骨料

按照《水下混凝土施丁规范》(DL/T5144-2001)规定,碎石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净间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及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②应严格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标准为:超径<5%,逊径<10%。③不同粒级的碎石应分开堆放,严禁混杂。

2.4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广泛应用,已使其成为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对改善新拌混凝土性能和硬化混凝土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种类有:高效减水剂、膨胀剂、速凝剂、引气剂、木质素磺酸盐、缓凝剂、复合外加剂等。在选择外加劑时,要选用正规生产厂生产的外加剂,并与水泥、骨料作相容性试验,符合要求才能选用;外加剂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的掺量进行严格控制,否则会造成混凝土不凝、裂缝或低强度等质量问题。

3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工程中最主要的是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其施工工艺过程包括混凝土的配料、拌制、运输、平仓振捣、养护和保温等。

3.1 混凝土的配料

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确定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并根据具体施工部位适当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水灰比进行较严格的控制。不论是设计推荐的配合比还是试验室做出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工程开始施工前,都必须进行工地现场生产性复核试验,以形成适合该工程所需的混凝土配合比。

3.2混凝土的拌制

目前,一般工程项目混凝土的拌制常采用自动拌和方式,混凝土的拌和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自动控制拌和站的计时系统按时进行校核和厘定。在水工混凝土规范中规定:混凝土拌和站的计量器具应定期(每月不少于1次)检验校正;在混凝土拌和生产中应随时对各种原材料的配料称量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一般每8 h不应少于2次检查。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由于对拌和站计量系统校验不及时出现混凝土质量不合格事故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因此应对混凝土的拌制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

3.3 混凝土的运输

由于一般闸坝工程施工线路较长,因此拌和站的设置距工作面较远。为提高施工效率,施工中往往采用自卸汽车进行混凝土的场内运输,但此种运输方式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装料的厚度>40 cm,特别是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混凝土运输机具需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

3.4混凝土的浇筑

在水利工程中,尤其是在闸坝丁程中,混凝土的分仓分块是按闸室和闸墩进行的,混凝土的铺料要求为:①将来料均匀平铺成30 cm~50 cm厚;②平仓时要分散过度集中的大骨料。

振捣是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重要丁序,振捣时要避免漏振和欠振。振捣时将振捣棒(组)快速插入至下层混凝土表面振至混凝土不继续下沉且表面明显返浆无大气泡排巾时,将振捣棒匀速缓慢提巾混凝土,避免形成棒孔。

3.5混凝土的养护

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需用水进行养护,养护范围包括浇筑块的顶面及侧面。顶面养护从混凝土完全初凝后开始,由人丁进行频繁洒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尤其是高温天气条件下要求不间断洒水;侧面混凝土在拆模后开始养护。除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外,混凝土表面养护要求在28 d龄期内连续进行,以防止混凝土产生干缩裂缝。

4 混凝土的强度检验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高强混凝土(HSC)的应用已越来越广。《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以下简作《规程》)已于1999年颁布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HSC的设计应用。由于HSC的强度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大量掺合料的使用,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无论是试件强度检验、构件强度检验,尤其是质量检验验收标准等,均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

通过混凝土拌和站出机口取样形成标准试件并按标准天数进行养护后,测定其弹模、抗压、抗拉、抗折强度以及抗渗等指标,评定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机口取样只能反映混凝土巾机前各个施工环节的控制水平,不足之处是不能反映混凝土出机后一系列施工操作,包括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所引起的质量差异。

5 混凝土缺陷处理与质量检查

根据项目管理的组织目标、组织内容和组织结构模式,建立统一指挥系统,确定质量目标、施工质量控制点;建立施工项目施工质量体系,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和质量监督制度,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并制定相关技术、经济合同保证措施和制度。对混凝土表面缺陷检查与修补表面缺陷是指对混凝土表面结垢、斑点、蜂窝、麻面以及不平整的部位进行例行的检查和缺陷修整,主要检查范围包括建筑物表面、溢流面等。对检查出的缺陷部位要拟定修复方法及确定修复材料,经修复后的混凝土要保持正常养护,完成修复的部位经检查应无干缩裂缝和空洞鼓声、外观颜色与周围混凝土要保持一致。

6 结束语

上一篇:血液透析护理下一篇:高校文化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