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老王(精选8篇)
教材分析
老王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老王一辈子很辛苦,靠一两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计。他的眼睛不好,生活很是凄凉悲苦。但是他的心极好,老实厚道,总为他人着想。正是这个“小人物”在十年**中,给人带来了一点正气,一点为人之道。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心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学情分析
现在社会人与人的关爱很少,关系淡漠。通过本课就是为要让学生树立一种关心他人,关心弱者,关心不幸人的人生,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和人道主义精神。《老王》是一篇叙事散文,以写人为主,侧重描写老王这一普通平凡的人物。按照时间先后以“我们”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为线索,以逻辑为顺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先自读并适当加以点拨,促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同时还要设计几个问题,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运用小团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最后老师总结归纳。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悟爱的博大。能力目标:
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学习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语言的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一、十分勤劳的父亲
我家的台阶父亲觉得太低。但是, 这三级台阶也是年轻时的父亲勤劳的结果。“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 用三块青石板铺成”。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 这可是一块一块“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的, 而且是“一口气背到家”的。“父亲”的力气可真大, 这样节省了石料钱。力气大而且勤劳, 父亲建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家。父亲的个子高, 力气又大, 长年累月地在地里劳作, 但毫无怨言。
父亲的勤劳还可以从那双脚上看出来。“他的脚板宽大, 裂着许多干沟, 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 他一般都去凼里洗, 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父亲的脚, 要过年才在家里用板刷刷洗一次, 而这次, “我为他倒水, 倒出的是一盆泥浆, 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有这样一双脚的“父亲”, 是农民的本色, 是农民的骄傲, 这是一双多么勤劳的脚啊。和那些笼在袜子里鞋里的细皮嫩肉的, 还要去“洗脚城”享受一番的脚相比, 父亲的脚, 可以说是“铁脚”, 踏踏实实地生长在泥土之中。
父亲的每一年, 都在勤劳中度过。“于是,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 四个月去山里砍柴, 半个月在溪滩上捡屋基卵石, 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哪一天闲得了?
二、非常节俭的父亲
父亲十分勤劳, 也非常节俭。这是中国广大农民的本色, 更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 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 父亲感到太可惜”。一双草鞋, 现在还有多少人看重?尤其是那些几千块钱一双的名牌鞋子, 买来没穿几天就因不够时髦而丢弃的“大款”, 不知作何感想。当然, 经济发达了, 条件好了享受一下是可以的, 但浪费永远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父亲要建新屋, 这是一个长久的打算。“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 明天可能捡进一片瓦, 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终于“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高”。一块砖、一片瓦、一张角票、一块石头, 在今天有几许人看中了?除了像“父亲”这样节俭的农民。“勤俭持家, 家大业大”, 这是农民的信念、追求、希望。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舍不得穿一件新衣服, 舍不得穿一双新鞋, 这就是“父亲”样的农民啊。“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这应该是作为燃料, 物尽其用了。
三、需要尊重的父亲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而其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其实, 父亲也需要尊重。就算他“老实厚道低眉顺眼”, “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农民, 中国的农民, 没有社会地位, 但不能没有人格。愚昧也好, 落后也行, 就是不能丢了自己的人格。中国人口十几亿, 多的就是农民。每个农民都能在人格上进行自我塑造, 在潜意识里提高自己的地位, 那么, 中国人的脊梁一定会挺得更直。
的确, “家乡地势低, 屋基做高些, 不太容易进水”。这是实用一说。“另外还有一说, 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这个目标, 父亲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终于, 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新台阶砌好, 九级, 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这时, 我们不妨揣摩一下“父亲”的心理:在不大自然之中, 难道就没有一点儿骄傲自豪吗?老实厚道的“父亲”, 不懂得炫耀, 但他的内心应该是有一丝满足的。别人尊重与否, 姑且不论, 但自己尊重自己总行吧。父亲一生的奋斗, 就是要赢得尊重。
四、心情沉重的父亲
父亲辛辛苦苦勤劳节俭了大半生, 积铢累寸, 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个普通农民的心愿实现了, 心头的喜悦自是难以言说。但是, 新屋落成了, 有了九级台阶了, 人却衰老了, 身体也垮了。
年轻时, 背三百来斤的青石板, 能从山上一口气背回家。但在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时,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是呀, 自然法则, 岁月不饶人, 当年的壮小伙子, 而今成了力不从心的老人了。“有一天, 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 在上台阶时, 父亲的腰又闪了。虽经母亲的土方医治, 但父亲毕竟老了, 再不敢让他担水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干, 又觉得很烦躁”。连在自己骄傲的青石台阶上坐坐, 也“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人聊天了, “偶尔出去一趟, 回来时, 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的确, 父亲的心情是沉重的。有时, 自己的目标实现了后, 就会陷入一种迷惘之中。而父亲呢?怎么了?那极短的头发, 像“刚收割过的庄稼茬, 高低不齐, 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五、结语
此句直译应是:因为(“以”)这样(“然”)的原因(“所”指代性副词)(是)什么(何)(呢)?水土不同(异)(啊)。
然而,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这句译文中的“因为这样”和“原因”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意译为: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或: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啊。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此句直译应是:叶子只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然而前半句的译句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只有叶子相互类似(相像),他们的果实的口味(是)不相同的。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此句前半句中的“绝”意为“气息中止或死亡”。照前句字面意思讲,王子猷应该是早就死去多时了。可是为什么后半句又讲他一个多月后也去世了。难道说前面那个死了的王子猷又起死回生重新复活了?否则,岂不是前后矛盾?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认定王子猷前回的死是昏死而非真死。于是此句可推译为: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教参原译: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笔者认为,此句翻译似乎不妥。因为此句主语“青树翠蔓”和谓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很难整体搭配。此句实际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格。所谓并提,又叫合叙,即文言文中出现的将两个词语或句子合并成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文言修辞现象。如郦道元《三峡》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就是由“自非亭午不见曦”和“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成的。此句真实含意为:
青树参差披拂,翠蔓蒙络摇缀。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原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如果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看见”,那么根据现代汉语语法,此句动宾搭配显然不当。因为“明”处“可见”,“灭”(隐藏)处怎能也是“可见”的呢?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将此句中的“见”解为“知道”。据此,此句可译为: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一样流动,这才知道这条河道的有些地方是隐藏着的,有些地方是显露着的。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此句至少有两个语病问题值得人们思考:一是“寂寥”和“悄”前后重复,“凄神寒骨”和“悄怆”基本上也算是近义词;二是“无人”与后文的“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自相矛盾。
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的解释是这样的:“竹树环合”的环境特点使作者仿佛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中,这又使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当时被贬寡居的生活处境,于是悲从中来,感到这样的环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则强调了作者这种因为环境极端寂静而产生的悲伤之情的深重。“悄怆”,即作者由观看小石潭周围环境而产生的静极而悲的感情。
至于第二个问题,笔者想可能有两种解释:1.吴武陵、龚古等人虽与作者同游,但他们并没有随同作者一起“伐竹取道”并来到小石潭边。2.吴武陵、龚古等人虽在作者身边,但由于作者过于陶醉于小石潭优美动人的景致而完全忘记了他人的存在。
据此,本句不妨试译为: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这里既寂静又空旷,没有其他人,这样的环境不禁使我心神凄凉,骨节寒冷,如此静极而悲的感情真是深不可测啊!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126页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解释显然是不太准确的。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这里的错误有二:一是译文中“悄怆”被解成了“寂静”的意思,这和后面对“悄怆”一词的注解相矛盾。二是没有指明“幽深”指的是什么深。
(7)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重。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把此句中的“隶”和“从”分别解释为:隶,随从;从,跟随。众所周知,“随从(名词)”和“跟随(动词)”是近义词。如此一来,“隶而从者”(直译:随从而跟随的人)岂不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病句?
笔者认为,这里的“隶”不妨解释为:“以奴仆(或随从)身份”。这样既解决了上面的难题,又突出了作者当时孤苦无依的处境。
(8)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无论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还是苏教版八语教参都把此句中的“胼胝”解释为“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据此,“亲劳胼胝”一语便可直译为:亲自辛劳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或可直译为:亲自辛劳使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劳苦。(“劳”字使动化。)
显然,以上两个译句都是病句。
笔者认为此句中的“胼胝”似乎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1.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手脚生茧子”。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辛劳(乃至)手脚会产生茧子。
2.此为借代修辞格,即以“因劳动而在手脚上磨成的茧子”代指“因劳动而磨出茧子的手脚”。这样,“亲劳胼胝”一语便可意译为:亲自劳苦使生了茧子的手脚觉得劳累。
两相比较第一个解释更合理一些。
(9)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将此句译为: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苏教版八语教材对“布袍缓带”一语给出的解释是:
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把前面教参的译句紧缩一下,这个句子的主干就是:
海瑞轻装便服,顶风冒雨,来来往往。
这显然是一个病句。因为名词性短语“轻装便服”怎么能够和动词性短语“顶风冒雨”、“来来往往”同时作这个句子的谓语呢?
因此,从这个句子的实际情况看,原句中的“布袍”和“缓带”两词其实都是名词当作动词活用的。即:
布袍,穿着棉布长衣;缓带,系着宽松衣带。
这样原句就应翻译成: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穿着棉布长衣,系着宽松衣带,顶风冒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
(10)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参对此句的翻译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据此,笔者可以断定,按此教参观点来看,句中的“荡”应为使动用法,意为“使……激荡”。“曾”则同“层”,层出不穷;决,裂开;眦,眼角,指眼睛。
此句是杜甫五律《望岳》中的颈联。按照律诗的写作要求,此联应对仗。既然“荡”是使动用法,那么为什么后半句中的“决”不是使动用法呢?再说,如果把“荡胸生曾云”译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即“曾云荡胸”,那么,原句中的“生”岂不是就没法解释了?后面的句子更不能按照对仗的要求翻译为“归鸟决眦”。另外,一般的主谓倒置的倒装句往往有强调谓语的作用。如果说前句倒置谓语是为了强调谓语“荡胸”,那么后句却无论如何也没必要强调谓语“决眦”。
所以,笔者认为,此联似乎可以这样来翻译:在我激荡的胸脯周围产生了一层又一层的云气,在我睁开的眼角周围飞来了一批又一批返回的鸟儿。
(1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即天涯。
此句用“浩荡”修饰“离愁”是词语的超常搭配,暗示诗人心中的离愁就像大海一样广阔深重。“浩荡离愁”是名词性短语,“白日斜”则是主谓短语。诗人将它们连用在一起也属词语的超常搭配。诗人如此造句自然是为了更充分地抒发自己心中浩荡的离愁。因此,翻译此句时就应该注意突出诗人的这一意旨。
据此,此句可试译为: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在斜挂夕阳的映衬下越倍增伤感, 离开京都,我把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像立即来到了天涯一般。
(1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句中“落红”借指落花,而这里的落花又比喻像自己一样已经辞官回家的爱国志士。
(13)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句中“南冠”本指古代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俘,晋侯见他带着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人“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被清兵逮捕。(详见教材231页注释3)
但此句中的“南冠”显然是一个动词。所以,笔者认为,这里的“南冠”实际上兼用了借代和词类活用两种修辞格,可理解为:本借指囚犯,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成为囚犯”。
(杨卫军 江苏盐城大丰市大桥第二初级中学 224131)
王
杨绛 第一学时
导语:
人们都说,母爱是最伟大的;学过《背影》,我们知道父爱是深沉的,博大的。拥有亲人的爱,让我们的生活如沐春风;而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能够彼此互相帮助,这种爱是值得敬重的,是值得珍藏一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王》这篇文章,来感悟人世间爱的博大。
学习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字词、作者)
2、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人物的善良,感悟爱的博大。
3、学会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预习提纲:
一、积累基础知识
1、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查资料,积累作者有关文学常识。
二、阅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读课文,思考,理解人物形象。(用“我读„„看出老王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说你对人物老王的理解。)
2、作者也是善良的,请说说作者的善良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读过本文,请说说你的感想。
互动探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横线字词注音。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镶嵌()
翳
()
攥着()
滞笨()愧怍()
伛着()
骷髅()
2、解释下列词语。
惶恐:。
镶嵌:
。愧怍:。
滞笨:。
3、文学常识填空。
①本文作者是
,本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__________、翻译家。本文选自《
》。
②本文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体),作者以为线索记事写人的。
小结:通过检测,同学们对生字、词,作者常识的掌握还是很好的,同学们要注意天天积累,积少成多。
二、阅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1、依据预习提纲,阅读课文,理解人物。并用“我读„„看出老王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说说你对人物老王的理解。
2、小组内交流结果,讨论,并推荐同学准备回答问题。
3、小组间交流结果。每组一个同学发言。
4、老师小结。
同学们发言积极大胆,都说得很好,对人物的理解很深刻。用一句话说就是,老王是不幸的,但他却是很善良的:老王的不幸表现在他生活苦、谋生难、经济贫三个方面。而他的善良是从送冰,送人,送“货”,送鸡蛋、香油这四件小事中表现出来的。
(板书)
生活苦
老王:不幸
谋生难
苦
善
经济贫
送冰 送人 送货
送鸡蛋、香油
5、请同学们依据分析,快速划分课文层次。
三、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善良。
1、本文的作者也是善良的,读课文,试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表现出作者的善良。
2、同桌交流。
3、自由发言。
4、老师总结: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作者一家与老王的交往就是生动的一例。作者一家属知识分子家庭,尽管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但仍是幸运的;而老王是没有地位、没有生存能力的残疾的人,他是不幸的。但他们能够互相帮助,这就是“善”,就是以善良体察善良的良心。
同学们,读过本文你最想说什么,请写出要点,小组交流,然后说给大家听。
测评训练:
请同学们说说读过本文后的感想。
课堂小结:
是啊,同学们,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幸者,他们就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让我们关注不幸者,关心社会上的弱者,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献上一点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后让我们一起高歌《让世界充满爱》吧!
放录音,唱歌。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老王》
(第一学时)
教 案 设 计
莲庄乡初级中学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三)线索:本文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主要因素,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本文写作者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由于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接着写老王眼疾,作者的女儿给他吃大瓶鱼肝油,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后来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作家作品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五)文学常识
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阅读记叙文,要注意作者怎样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作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写的事物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把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掌握之后,才能更加深刻的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六)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段),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只能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第二部分(5—7段)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从不多收一分钱。我们一家人对他也很关心和照顾。
第三部分(8—23段),老王过世前一天还要给“我家”送来香油鸡蛋。对他的去世,“我”同情、悲酸也很愧怍。
(七)中心思想
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信客》
(一)生字词语 1.生字注音:
唏嘘 xīxū
嫉妒 jí
晦气 huì
噩耗 â
猝然 cù
诺诺 nuî
........呵斥 hē
诘问 jiã
文绉绉 zhōu
焦灼 zhuï
伎俩 jì
......吊唁 yàn
跋涉 bá shâ
颠沛 diān pâi .....2.多音字辨析:
人liǎng俩
伎俩liǎng3.形似字辨析:
jì救济
人才济济jǐlèi劳累 累赘léi跋涉
拔河焦灼
钓鱼晦气
后悔猝然 精粹4.词语解释:
晦气—— ① 不吉利:倒霉。② 指人倒霉或生病时难看的气色。文绉绉——形容人的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诘问——迫问,责问。颠沛——穷困,受挫折。猝然——突然,出乎意外。呵斥——大声斥责。焦灼——非常着急。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号家属。
克扣——私自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噩耗——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号啕——形容大声的哭。
(二)文章脉络
信客做信客的缘起——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信客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三)突出重点
作者重点写了信客的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四)修辞 1.比喻: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 询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2.排比:
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兴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
(五)作家作品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山居笔记》,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六)背景介绍
信客:作者故乡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七)课文结构分析
每一部分: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找到年轻人,当了第二代信客。第二部分:信客工作任劳任怨,善良厚道,有时还要忍受无端的呵斥与猜疑。
第三部分:信客遭人诬陷,不再做了。但人们仍想念他,并请他代办本乡邮政的事务。第四部分:人们推举信客当老师,信客工作出色,还当了校长,赢得人们的敬爱和怀念。
(八)中心思想
本文概述了信客三十年的生平,尤其是写他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备尝艰辛,传递两地亲人信物的事迹,褒扬了信客那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优秀品质。
(九)语言特色 1.质朴而典雅
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一句,质朴而典雅。2.警辟而畅达
【模拟试题】
一.基础知识:
1.辨字,注意并组词:
燥
()
缔
()
监
()躁
()
啼
()
槛
()2.下列各题画线处所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 着他远去的背影,眼泪又来了。
(2)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
一个“大”字。
(3)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
在他的肩上。(4)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
成一堆骨头。A.望
躺
压
变
B.看
写
放
散
C.望
摆
堆
散
D.看
躺
压
变 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背影》是一篇记叙文,选自《朱自清散文集》。()(2)《阿长与<三海经>》作者是鲁迅,是一篇散文,阿长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长妈妈。()
(3)《老王》是杨绛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杨洚是我国著名的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又是作家、翻译家、著有《干校六记》,翻译了《堂·吉诃德》。()
(4)《信客》的作者是朱自清,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4.下面哪一项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
(1)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台阶》“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微妙地写出了父亲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又与众不同的样子。)()
(2)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台阶》——表现了“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
(3)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老王》——运用比喻的手法刻画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4)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H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台阶》——表现“父亲”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5.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病句。(3分)
(1)我们学校共青团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今天我妈妈买回了白菜、苹果、空心菜等蔬菜。(3)在一个十分漆黑的夜晚,我迷了路。
(4)在6月1日的“国际儿童节”那天,我们开展了文娱晚会。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一)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过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后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里又传出一担沉重的叫声,我和
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厶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父亲坐在新台阶上磕烟灰,为什么“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 2.有人对坐在新台阶的父亲问,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为什么父亲回答错了呢?
3.父亲推开我说“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的含义是什么? 4.为什么“我和母亲都惊了惊”,却还要“尽力保持平静”? 5.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6.归纳这几段文字的思想内容。(20字以内)
(二)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1.这三段文字写了三件事,请归纳这三件事的内容(限8个字以内)。(1)第一件事:□□□□□□□□(2)第二件事:□□□□□□□□(3)第三件事:□□□□□□□□ 2.作者写到“文化大革命”,钱先生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为什么老王照样送钱先生看病?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的三轮都取缔子。”“取缔”是什么意思?当时为什么要“取缔”? 4.“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前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扼要谈谈老王的“善”与“苦”,具体表现在哪里?
(三)① 一次,他带着一封满纸幽怨的信走进了都市的一间房子,看见发了财的收信人已与另一个女人同居。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发了财的同乡知道他一来就会坏事,故意装做不认识,厉声质问他是什么人。这一下把他惹火了,立即举信大叫:“这是你老婆的信!”
② 信是那位时髦女郎拆看的,看罢便大哭大嚷。那位同乡下不了台,便说他是私闯民宅的小偷,拿出一封假信来只是脱身伎俩。为了平息那个女人的哭闹,同乡狠狠打了他两个耳光,并将他扭送到了巡捕房。
③ 他向警官解释了自己的身份,还拿出其他许多同乡的地址作为证明。传唤来的同乡集资把他保了出来,问他事由,他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④ 这次回到家,他当即到老信客的坟头烧了香,这位老人已死去多年。他跪在蚊头请老人原谅:从此不再做信客。他说:“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
⑤ 他向乡亲们推说自己腿脚有病,不能再出远门。有人在外的家属,时陷入恐慌,四处物色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⑥ 只有这时,人们才想起他的全部好处,常常给失去了生活来源的他端来几碗食物点心,再请他费心想想通信的办法。
⑦ 也算这些乡村运气还好,那位在都市里打了信客耳光的同乡突然发了善心。此公后来更发了一笔大财,那位时髦女郎读信后已立即离他而去,他又在其他同乡处得知信客没有说他任何坏话,还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如此种种,使他深受感动。他回乡来了一次,先到县城邮局塞钱说情,请他们在此乡小地货店里附设一个代办处,并提议由信客承担此事。
⑧ 办妥了这一切,他回到家里慰问邻里,还亲自到信客家里悄悄道歉,请他接受代办邮政的事务。信客对他非常恭敬,请他不必把过去了的事情记在心上。至于代办邮政,小南货店有人可干,自己身体不济,恕难从命。同乡送给他的钱,他也没拿,只把一些礼物收下。
⑨ 此后,小南货店门口挂出了一只绿色的邮箱,也办包裹邮寄,这些乡村又与城市接通了血脉。
⑩ 信客开始以代写书信为生,央他写信的实在不少,他的生活在乡村属于中等。1.节选的文字重点写了什么事迹?
2.从节选的文字看“信客”有什么品质?
3.为什么不说真实情况,而“他只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 4.为什么“他向乡亲们推说自己腿脚有病,不能再出远门”? 5.为什么“同乡送给他的钱,他也没拿,只把一些礼物收下”?
【试题答案】
一.1.燥 zào(干燥)
缔 dì(取缔)
监 jiān(监狱)
躁 zào(急躁)
啼 tí(啼哭)
槛 kǎn(门槛)2.C 3.(1)×
(2)√
(3)√
(4)× 4.(3)×
5.(1)删去“和共青团员”或删去“和学生”(2)删去“苹果”或删去“等蔬菜”(3)删去“十分”
(4)删去“6月1日的”,改“开展”为“举办”。
二.(一)
1.由于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所以他就感到手有些不对颈。另外“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保护台阶就是保护自己的地位。
2.故意回答错了,这是父亲身上有着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住新房、吃饱喝足,不是显得傲慢了吗!
3.反映了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
4.“我”和母亲为了照顾父亲的自尊心,尽量不扩大父亲闪腰的影响。
5.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一旦不能劳动,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到若有所失。
6.父亲把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二)1.(1)老王送的冰大一倍。
(2)老王送钱先生看病。
(3)作者关心老王的生活。2.老王没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照样尊敬钱先生夫妇。
3.“取缔”是明令取消或禁止。当年“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泛滥,荒唐之极。4.前任,是指在现在担任某职务的人之前,担任这个职务的。本是干部职务的词语,这里用在送冰人,可说是简练,大词小用,很风趣。
5.老王的善“表现在:送冰块大一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总也不忘,去世前一天还拿了东西上门感谢。”老王的苦“表现在:谋生手段、生理缺陷、居住条件很差,载客被取缔,生活更加窘迫,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三)1.具体写了一次遭人诬陷。
2.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3.他不想让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他保护了一个家庭。4.这条路越来越凶险,他已经撑持不住了。
第一单元
e(鄂)yu(豫)sui jing(绥靖)zu e(阻遏)rui bu ke dang(锐不可当)jian li(尖利)neng nai(能耐)you xian(悠闲)han jin(寒噤)yin can(阴惨)ze wai(仄歪)yang gao(央告)zhuan wan mo jiao(转弯抹角)yue ming feng qing(月明风清)zhang huang shi chuo(张皇失措)fu xiao(拂晓)wa li(瓦砾)di jiao(地窖)ju gong(鞠躬)chan wei wei(颤巍巍)zang wu(赃物)xiang qie(箱箧)zhi cai(制裁)dang ran wu cun(荡然无存)su mu(肃穆)huang miu(荒谬)jian wang(健忘)第二单元
Hai(骇)lu(掳)song(悚)huang ji(惶急)chuang ba(疮疤)jie wen(诘问)ke mu(渴慕)shu lan(疏懒)pi li(霹雳)gu shuang(孤孀)jiao xie(交卸)ben sang(奔丧)lang ji(狼藉)su su(簌簌)dian zhi(典质)fu xian(赋闲)tui tang(颓唐)suo xie(琐屑)ao dang(凹凼)gang a(尴尬)fan zao(烦躁)wei bu zu dao(微不足道)da ting guang zhong(大庭广众)yu(伛)huang kong(惶恐)huang pi(荒僻)ta bai(塌败)qu di(取缔)ku lou(骷髅)zhi ben(滞笨)kui zuo(愧怍)ke kou(克扣)jie ji(接济)xi xu(唏嘘)xi han(稀罕)e hao(噩耗)he chi(呵斥)jiao zhuo(焦灼)ji liang(伎俩)dian pei(颠沛)diao yan(吊唁)wen zhou zhou(文绉绉)chang tu ba she(长途跋涉)qiong chou liao dao(穷愁潦倒)feng chen ku lv(风尘苦旅)ji ling gou sui(鸡零狗碎)di mei shun yan(低眉顺眼)lian sheng nuo nuo(连声诺诺)sheng si huo fu(生死祸福)第三单元
Xiong kua(雄跨)xiong zi(雄姿)can sun(残损)gu pu(古朴)tui cong(推崇)wei miao wei qio(惟妙惟肖)qiao miao jue lun(巧妙绝伦)mei gan(美感)shi shi(史诗)zhu zu(驻足)xun xie(轩榭)bai bi(败笔)qiu he(丘壑)lin xun(嶙峋)lou kong(镂空)qiang wei(蔷薇)mingy an(明艳)ying di zhi yi(因地制宜)chong luan die zhang(重峦叠嶂)qing(磬)ao tou(鳌头)liu li(琉璃)zao jing(藻井)pan long(蟠龙)zhong zhou xian(中轴线)jin luan dian(金銮殿)ping feng(屏风)na niang(纳凉)wei mu(帷幕)huan chong(缓冲)zao xing(造型)cang su(伧俗)ya su zhi bie(雅俗之别)
第四单元
Ming fa(萌发)ci di(次第)pian ran(翩然)yun yu(孕育)xiao sheng ni ji(消声匿迹)shuai cao lian tian(衰草连天)feng xue zai tu(风雪载途)zhou er fu shi(周而复始)cao chang ying fei(草长莺飞)nang(囊)ke long(克隆)fan yan(繁衍)pei tai(胚胎)chan chu(蟾蜍)lin pian(鳞片)ji zhui(脊椎)liang qi(两栖)xiang an wu shi(相安无事)zhe zhou(褶皱)jie nan(劫难)zhi mi(致密)zhui su(追溯)tian yi wu feng(天衣无缝)shi sheng(失衡)pan li(藩篱)jian kong(监控)gui jiu(归咎)zai jie nan yao(在劫难逃)wu cai ban lan(五彩斑斓)xiao ju shan lin(啸聚山林)su shou wu ce(束手无策)wu jing tian ze(物竞天择)wu dong yu zhong(无动于
衷)huan jue(幻觉)yin yong(吟咏)yi li(绮丽)yin hong(殷红)bian hua duo duan(变化多端)rib o xi shan(日薄西山)qi xi yan yan(气息奄奄)xi yang wu xian hao,zhi shi jin huang hun(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长歌行
汉乐府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 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桃花源记》 1.武陵: 2.落英: 3.缤纷: 4.林尽水源: 5.仿佛: 6.才通人: 7.豁然开朗: 8.俨然: 9.属: 10.阡陌交通: 11.相闻: 12.外人: 13.黄发垂髫: 14.要: 15.绝境: 16.无论: 17.具言: 18.叹惋: 19.便扶向路: 20.及郡下: 21.诣: 22.寻向所志: 23.遂: 24.规: 25.未果: 26.寻: 27.问津:
1.陋室: 2.有仙则名: 3.有龙则灵: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 《短文两篇》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鸿儒: 7.白丁: 8.调素琴: 9.金经: 10.丝竹: 11.案牍: 12.劳形: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4.何陋之有: 15.蕃:
16.晋陶渊明独爱菊: 17.李唐: 18.淤泥: 19.染:
20.濯清涟而不妖: 21.不蔓不枝: 22.亭亭净植: 23.亵玩: 24.焉: 25.隐逸:
26.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7.君子: 28.噫: 29.菊之爱: 30.同予者何人: 31.宜乎众矣:
《三峡》: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亭午: 3.夜分: 4.曦: 5.襄: 6.沿: 7.溯: 8.白帝: 9.江陵: 10.奔: 11.疾: 12.素湍: 13.回清: 14.绝 山献 15.飞漱: 16.清荣峻茂: 17.晴初: 18.属引: 19.巴东:
短文两篇: 1.五色交辉: 2.四时: 3.歇: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欲界之仙都: 7.康乐: 8.与:
9.念无与为乐者:10.张怀民: 11.相与: 12.中庭: 13.空明: 14.藻、荇 15.但少闲人:
《观潮》
1. 浙江:
2.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3. 方 其远处海门: 4. 仅如银线:
5. 玉城雪岭 际天而来: 6. 沃日: 7. 艨艟:
8. 既而尽奔腾分和五阵之势:9. 乘骑 弄旗标枪舞刀: 10.略不相睹: 11.水爆: 12.一舸无迹: 13.敌船: 14.逝: 15.吴儿
16.吴儿善泅者数百: 17.披发文身: 18.溯迎而上: 19.鲸波 万仞: 20.腾身百变: 21.江干:
22.珠翠罗绮 溢目: 23.倍穹:
24.僦赁 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湖心亭看雪》 1.更定: 2.桡:
3.拥毳衣炉火: 4.雾凇沆砀: 5.一白: 6.长堤一痕:
比较级
1.as和than后面的代词用主格还是用宾格要取决于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 主语相比用主格, 宾语相比用宾格, 以避免歧义。如:
I know you better than he (knows you) . 我比他更了解你。
I know you better than (I know) him. 你和他相比, 我更了解你。
如果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 或虽是及物动词, 但不致引起歧义, 主格、宾格都可以使用。例如:
He has more books than I/me.他的书比我的多。
2.比较级可被much, rather, a lot, a great deal, even, still, a little, a bit等修饰。如:
Tom studies even harder than you. 汤姆学习比你更努力。
It is a bit colder today than yesterday. 今天比昨天还要冷。
3.“less+原级+than”意为“不比……”, 相当于“not so… as…”。例如:
This book is less useful than that one.=This book is not so useful as that one. 这本书没有那本有用。
4. 通常that用来替代前面出现的由单数或不可数名词表示的比较对象, those用来替代前面出现的复数名词表示的比较对象。the one相当于that, the ones相当于those, 并表示特指。例如:
The food in the box is much worse than that on the table. 盒子里的食物比桌子上的差得多。
This book is thinner than the one/that on the desk. 这本书比桌子上的那本薄。
最高级
1. 形容词最高级前一般要用定冠词the, 若形容词最高级前面有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修饰时, 则不用定冠词the。例如: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
Monday is my father’s busiest day. 星期一是我父亲最忙的一天。
2.in后面接比较范围, 不一定是同类;of后面接比较对象, 属同类。e.g.
Julia is the quietest of these girls.朱丽娅是这些女孩中最文静的一个。
This movie theater is the best in our town.这家影院是我们镇上最好的。
3.表示“ (在众多当中) 最……之一”, 常用“one of the+形容词最高级+复数名词”结构。例如:
Beijing is one of the biggest cities in China. 北京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4.最高级前既用the, 也用序数词, 其结构为:“the+序数词+最高级”, 表示“第几个最……”。例如: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in China.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
可数名词PK不可数名词
1. 可数名词前可以加不定冠词a/an或数词等限定词直接修饰, 不可数名词不能用a/an或数词等修饰。
2. 不可数名词前可用much (很多) , a little (一点) , some (一些) , any (一些) , a lot of/lots of或“数词+表示数量的可数名词+of”结构修饰。
3. 对可数名词提问时用how many, 对不可数名词提问用how much, 但对不可数名词前表示数量名词中的修饰语提问时则用“how many+ 复数量词+of”。
4. 有些词既是可数的, 又是不可数的, 如:当chicken意为“鸡”时是可数的, 意为“鸡肉”则是不可数的。
一般过去时
1. 表示在过去时间段发生过某事要用一般过去时, 而不能用一般现在时。例如:
2. 在含有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句子变为否定句或疑问句时, 要借助助动词did。例如:
When were you call me for the DVD machine? (×)
When did you call me for the DVD machine? (√)
3. 英语中有些表示过去的词 (组) , 如yesterday, last week, a moment ago等, 其前不能加任何介词。例如:
He came to China on yesterday afternoon. (×)
He came to China yesterday afternoon. (√)
现在进行时的特殊用法
1. 表示感情色彩。现在进行时可与always等副词连用, 表示经常、反复或习惯性的动作, 表达说话者的一种赞扬、责怪、不满的语气。如:
Lu Shan is always helping others. 陆杉总是帮助别人。
2. 表示将来。go, come, leave, start等少数动词, 常用现在进行时表示按计划、安排将要进行的动作。例如:
Mr Green is coming! 格林先生要来了!
3. 表示渐变的过程。get, become, grow, turn等连系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表示一个变化过程, 比一般现在时更形象逼真。例如:
It’s getting warm. 天渐渐暖起来了。
4. 表示刚刚发生过的动作。在口语中, 可用tell, say, talk等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表示刚刚发生过的动作。例如:
I don’t know what you’re saying.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复合不定代词和复合不定副词
1. 复合不定代词及复合不定副词。
2. 复合不定代词作主语时, 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例:Everyone knows me here.
3. 形容词修饰复合不定代词时形容词放后。
例如:There is something new in today’s newspaper.
4.any以及any构成的词多用于否定句、疑问句、if条件句和含否定词的句子中。
例如:If you don’t want anything, please let me know.
He is too busy to see anyone come in.
The boy is too heavy for anyone to carry.
Anyone doesn’t know me here. 应改为No one knows me here.
注意:
① any以及any构成的词在否定句中不可作主语而应换成相应的代 (副) 词
②any以及any构成的词在否定句中为完全否定
not…any=no
not…any one/anybody=none/nobody
not…anything=nothing
not…anywhere=nowhere
例如:I can’t see anything in the room.=I can see nothing in the room.
③any以及any构成的词也可用于肯定句
any任何一个
any one=anybody任何人
anything任何事物
例如:He is taller than anyone else in my class.
5.every以及every构成的词在否定句中为不完全否定
例如:He knows everything.否定句:He knows nothing.他什么都不懂。
而不能改成He doesn’t know everything.他不是事事都懂 (否一半) 。
6.表示人的复合不定代词用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替换时一般用复数形式, 有时又可用单数, 这要根据上下文来决定。
① If anyone invites you, you have to meet them on time. (前面用单数, 后面是宾格复数them)
拓展思维:人称代词有主格宾格之分, 主格有I, he, she, it, you, we, they, 宾格有me, him, her, it, you, us, them。主格的要放在主语位置, 宾格的要放在宾格位置。主语位置一般放在句首, 如:I am a teacher. 在英语中, 宾格有两个位置, 一个在动词后跟宾格, 注意不是所有的动词都需要跟宾语。另一个在介词后跟宾语。
例如:I give him a book. 这里的give是动词, him是give的宾语 (宾语的作用是使谓语所表达的意思更加完整和清楚) , 因为him的位置是宾语, 所以如果在这个位置上用的是人称代词, 就得用宾格, 而不能用主格的he。
②No one knows me here, do they? (前面用单数, 后面是复数they)
③Everyone is doing their homework now.
④ If anyone calls me, tell him / her to call back after 8:00.
7.none做主语时, 谓语可单可复。
例如:None of us go / goes to school by bus.
None of us is a cook.
训练基地
Ⅰ . 选词填空
1.—How______do you go to the Internet bar? (long/often)
—Hardly ever.
2.—Doctor, I have a bad stomachache.
—Well, you______try to eat less food. (should/could)
3.—Is your friend Tina like you?
—No, she is ______ than me though we are of the same age. (older/taller)
4.—When ______ you ______ coughing? (did…start/are…going to start)
—Two days ago.
5.—Why do you often live in this hotel, Mr.Brown?
—Because it has______service. (the best/the worst)
Ⅱ . 从方框中选词, 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
plan, laugh, cut, win, become, move, hate, invite
1.I ______ to learn English last year, but now I don’t.
2.The Smiths ______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Now they are getting ready for it.
3.My sister ______ to a small but clean town when she grows up.
4.Tony worked hard and ______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ntest.
5.Jim is much funnier than we think. And he often makes us ______ a lot.
6.Tomorrow is Kate’s birthday. She ______ ten friends to her party.
7.Could you please ______ the bananas up, Jill? I’d like to make fruit salad.
8.My uncle ______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at the age of 20.
Ⅲ .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Helen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She _____ ( 感冒了) .
2.The twins ______ ( 打算度假) in Qingdao when they are free.
3.Could you please ______ ( 打开收音机) ? I’d like to listen to the weather report.
4.The little boy ______ ( 准备闲逛) with his best friend Tom on Saturday evening.
5.Jane ______ ( 洗餐具) an hour ago. Now she is working on her project.
IV. 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专项练习
一、单项选择
1.All of us were invited, but______of us came.
A.neither B.none C.both D.either
2.She listened carefully, but heard ______.
A.anyone B. someone C. everyone D. nothing
3.—Do you have ______ to say for yourself?
—No, I have ______ to say.
A.something; everything B. nothing; something C. everything;anything D. anything; nothing
4.Why not ask ______ to help you.
A.everyone B. someone C. anyone D. none
5.—There isn’t______water here.Could you get______for me?
—All right.
A.some; some B. any; any C. some; any D. any; some
6.Today, ______trees are still being cut down somewhere in the world.
A.much too B.too much C.many too D.too many
7.There’s ______ with his eyes. He’s OK.
A.anything wrong B.wrong something C.nothing wrong D. wrong nothing
8.—Haven’t you forgotten______?
—______, oh, forgot my bag.
A.anything; Excuse me B. something; Excuse me C. something;Pardon D. everything; Pardon
9.Put it down, Richard. You mustn’t read ______ letter.
A.anyone’s else’s B. anyone’s else C. anyone else’s D. anyone else
10.Be quiet! I have ______ to tell you.
A.important anything B.anything important C.important something
D.something important
11.I’m going to move ______. It’s too noisy in our neighbourhood.
A.somewhere quiet B.quiet somewhere C.anywhere quiet D.quiet anywhere
12.—Is there ______ in today’s newspaper?
—Yes.Shenzhou VI has been sent up into space successfully.
A.nothing new B.anything new C.new nothing D.new anything
二、 请用不定代词及不定副词填空。 (some, any, something, someone, somebody, somewhere, anything, anyone, anybody, anywhere, no one, nobody, nothing)
1. Do you have ______ questions?
2.Maybe______put my dictionary______.I can’t find it______.
3.I’m so thirsty.Shall we get______to drink?
4. I don’t think ______ knows her new address.
5.There’s______in the new cupboard.It’s empty now.
6.______is too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7.I think you can find him______in the school.
8.______can run faster than he.He’s the winner.
9.Could you tell______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pictures?
10.Please help yourself to______soup.
Keys:
Ⅰ . 1. often 2. should 3. taller 4. did…start 5. the best
Ⅱ . 1. hated 2. are planning 3. is going to move 4. won 5. laugh 6. is going to invite 7. cut 8. became
Ⅲ . 1. had a cold 2. are taking a vacation 3. turn on the radio 4. is going to hang out 5. did the dishes
IV
一、1~5 BDDBD 6~10 DCACD 11~12 AB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题目:① =4a2;② · =
5a;③a==;④-= .做错的题是( ).
A. ①B. ②
C. ③ D. ④
2. 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内去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上述操作所能验证的等式是
( ).
A. a2 - b2 =(a+b)(a -b)
B. (a - b)2 = a2-2ab+b2
C. (a +b)2= a2 +2ab +b2
D. a2 + ab= a(a+b)
3. 如图3,在底面周长为12,高为8的圆柱体上有A、B两点,则A、B两点的最短距离为().
A. 4 B. 8
C. 10D. 5
4. 如图4,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是a2和9,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a+9B. 3a-9
C. a2-9D. 3a-3
5. 图5的4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①② B. ②④C. ②③ D. ③④
6. 下列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1=a(a-1)+1
B. x2-4y2=(x+4y)(x-4y)
C. x2y2-1=(xy+1)(xy-1)
D. x2+y2=(x+y)2
7. 如图6,△A′B′C′ 是由△ABC绕点P通过旋转得到的,若线段 AA′长度为 a,点A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为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A. ab
C. a=bD. a、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8. 如图7,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点O为矩形对角线的交点.直线MN经过点O交AD于点M,交BC于点N.先沿直线MN剪开,并将直角梯形MNCD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后,恰与直角梯形MNBA完全重合;再将重合后的直角梯形MNCD以直线MN为轴翻转,此时所得到的图形是().
9. 有下列说法:①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②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1个B. 2个
C. 3个 D. 4个
10.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图8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大角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回答45°;乙同学回答60°;丙同学回答90°;丁同学回答135°.以上4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A. 甲 B. 乙
C. 丙D. 丁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 用计算器探索: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1, , ,…, ,如果从中选出若干个数,使它们的和大于3,那么至少需要选
个数.
12. 某同学学习了编程后,写了一个关于实数运算的程序,当输入一个数值后,屏幕输出的结果总比该数的平方大1.若该同学按此程序输入 后,把屏幕输出的结果再次输入,则最后屏幕输出的结果为.
13. 如图9,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
14. 如图10,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S△ABF =24,则EC的长为.
15. 如果x2+6x+k2恰好是另一个整式的平方,则k的值为.
16. 如图11,在小方格的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将正方形ABCD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正方形A′B′C′D′,则在正方形ABCD平移到正方形A′B′C′D′的过程中,所经过或覆盖区域的面积为.
17. 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能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式,那么所添加的单项式可以是.
18. 如图12,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C′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共66分)
19. (10分)因式分解:(1)36a2-(a2+9)2.
(2)(x2-2x)2-2x(2-x)+1.
20. (8分)化简求值:
a+b2-a-b22a-bb+2ab2+4a2(其中a=-1,b=2).
21. (9分)如图13,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在AB的左侧,分别以△ABC的三边为直径作3个半圆围成图中的阴影部分.
(1)图中△ABC是什么特殊三角形?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作出阴影部分关于AB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
22. (9分)图14的方格中是美丽可爱的小金鱼,在方格中分别画出原图形向右平移5格和把原图形以点A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小金鱼(只要求画出平移、旋转后的图形,不要求写出作图步骤和过程).
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 cm,则小金鱼所占的面积为cm2 (直接写出结果).
23. ( 8分)如图15, 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点,且BE = DF.小明说:“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小东说:“你说的对,若点E在DB的延长线上,点F在BD的延长线上,且BE = DF,得到的四边形AECF也是平行四边形.”小东的说法有道理吗?请画出图形,并给出说明.
24. (12分)如图16,在△ABC中,AB = AC,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的长,得△EFA.
(1)若△ABC的面积为3 cm2,求四边形BCEF的面积.
(2)试猜想AF与BE有何关系.
(3)若∠BAC = 60°,求∠FEB的大小.
25. (10分)如图17,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由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可以拼出图18所示的平行四边形.
(1)求四边形ABCD 4个内角的大小.
(2)现有这样的等腰梯形若干个,你能利用它们拼出一个菱形吗?若能,请你画出大致的示意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老王】推荐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范文07-26
八年级上册语文范文40010-30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05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作文06-02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09-12
八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工作计划10-18
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知识点总结06-1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文复习资料06-12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人教版10-02
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