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演讲稿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间故事演讲稿

民间故事演讲稿 篇1

Two dogs

A man has two dogs: a hound and a housedog.He trains the hound to help him hurt and teaches the housedog to watch the house.When he returns home after a day’s hunt, he always gives the house-dog some meat.The hound feels very angry.He says unhappily to the housedog, “Where I work very hard outside, you share my food.” “Don’t blame me, my friend.You should blame the master.He doesn’t teach me to hurt, but to share other’s food,” the housedog answers.Don’t blame children for the mistakes of

their parent

两只狗

有一个人养了两条狗:一条是猎犬,一条是看家狗。英语故事演讲稿他训练猎狗帮他打猎,教看家狗守家。当猎人打了一天猎回家后,总要分给看家狗一些肉,猎狗对此很生气。它不高兴地对看家狗说道:“我在外边追捕猎物十分辛苦,而你在家什么都不做,但你却分享我的食物。”看家狗回答道:“不要责怪我,我的朋友。你应该去责备主人。他不教我打猎,却只教我分享别人的食物。” 不要因为父母的错误而去责备孩子。

Three Good Friends

One day, a monkey rides his bike near the river.This time he sees a lion under a tree.The lion runs at him.He is afraid and falls into the river.He can’t swim.He shouts.The rabbit hears him.He jumps into the river.The rabbit swims to the monkey, but he can’t help him.Luckily, an elephant comes along.He is very strong.He helps the rabbit and monkey.Three friends are very happy.()They go to the elephant’s home.Then, three of them become good friends.三个好朋友

一天,一只猴子在河边骑车。这时他看见树下有一只狮子,狮子向他跑来。他非常的害怕,掉进河里。他不会游泳,大叫起来。兔子听见了,跳进水里,但他却没有办法救猴子。幸运的是,一只大象过来了。大象非常强壮,救出了兔子和猴子。他们来到大象的家,在那里吃了一顿大餐。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Look for a Friend

Sam is a little fish.He lives in the sea.He is very lonely.He wants to have a friend.The friend looks like him.Sam sees an ink fish.The ink fish has eight legs.He doesn’t look like Sam.So Sam goes away.Sam meets a shark.He wants to say hello to the shark.The shark opens his big

mouth.Sam runs away quickly.Sam is tired and hungry.He wants to have a rest.Then he sees a round fish.She says to him.“Hello!Would you like to be my friend?” Sam answers: “Of course!But you are round.I am flat.” The round fish days: “But we are both fishes.”

Sam thinks and says, “You are right.Let’s be friends.” They become good friends.找朋友

塞姆是一条小鱼,他在海里。他生在海里。他很孤独,想要找一个朋友,那个朋友看起来要想他。塞姆看见一条墨鱼。墨鱼有8条腿,看上去不像塞姆。因此塞姆游走了。塞姆遇见一条鲨鱼。他想跟鲨鱼问好。鲨鱼张开大嘴,塞姆有迅速地逃走了。英语故事演讲稿

塞姆又累又饿,他要休息一会儿。这时他看见一条圆鱼,圆鱼对他说:“你好!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塞姆回答:“好哇!可你是圆形的,我是扁的。”圆鱼说:“但是我们俩都是鱼啊!”

民间故事演讲稿 篇2

一、演讲稿中故事的展开方式

演讲中讲述故事常用三种叙述方式:概括叙述、详细叙述、夹叙夹议。概括叙述就是对故事的人物、事态做粗略叙说, 着眼于全貌, 忽略局部细节。详细叙述是着眼于人和事态的局部和细节, 形象生动, 有画面感。夹叙夹议是在叙述过程中表明叙说者对人物、事态的立场、观点、态度, 边叙说, 边议论, 叙述的故事生动, 讲述的道理深沉, 表达的情感真挚, 比起前面两种叙述方式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白岩松的演讲稿《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讲述了三个人的四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一个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本世纪最伟大的提琴家讨教,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的故事。第二个故事是北大教授、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帮外地学子看管背包的故事。第三个故事是冰心老人对现在最关心的事情的回答。第四个故事是北大刚进校的学生拜访季先生又担心打扰先生, 用竹子在土地留言问候之事。这些故事, 对演讲者如何做人富有重大启迪, 演讲者从这些故事中, 感知到一个优秀的主持人, 一个优秀的新闻人, 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篇演讲稿对上述故事的讲述采用了不同方式。第一个故事采用概括叙述, 旨在引出论题, 做人与做优秀大提琴家的关系。第二个故事采用详细叙述, 详细讲述报道学生的疲惫不堪, 老人答应学生时爽快的神情, 看守行李的时间, 以及学生校会上发现看守行李老人真实身份时的惊讶神情, 这些细致的讲述,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老学者形象。演讲者在讲述冰心的故事后, 随即发表议论, 抒发对冰心老人宽广爱心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讲述了第四个故事之后, 作者也发表议论, 认为“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副油画”, 在议论中, 展示了季先生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的投影。演讲稿不同叙述方式交叉使用, 不仅在材料运用上体现出详略得当, 主次分明, 同时还使得演讲稿叙述线索清楚, 结构上也显得张驰有度, 富于变化。

二、演讲稿选取故事应注意的事项

1. 注意故事的新颖性, 激发兴趣。

演讲中选择的故事, 必须抓住听众的兴趣, 唤起他们的好奇心, 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故事的新颖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新近发生的, 一个是故事包含着新的阐释的可能。例如在一次关于人民警察爱岗敬业的演讲中, 演讲者选取了一个儿童的视角来表现爱岗敬业的人民警察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一次演讲者问一个小孩, 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小女孩说是要把妈妈的办公楼炸掉。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奇特不合情理的心愿呢?后来经过演讲者的解释才知道, 原来孩子是因为妈妈经常加班, 牺牲了作息时间, 减少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在她的想象中, 以为办公楼的存在, 阻碍了她与妈妈的相处。幼稚的孩子把两个不相关的事联系在一起, 从孩子的视觉出发, 将一个人民警察的形象展示出来。故事不仅生动, 还因为孩子天真活泼的神情, 打动听众, 让听众获得情感的认同, 产生情感共鸣。

2. 注意故事的典型性, 反映本质。

演讲中故事的选择必须围绕演讲的中心主张观点, 进行讲述。讲述的故事必须有典型性, 能体现事物的本质规律。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讲述了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两个感人故事。一个故事是中国小伙子与哈萨克斯坦的美丽姑娘瓦莲金娜喜结良缘的爱情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 一位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小伙儿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美丽姑娘瓦莲金娜, 两人真心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来,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瓦莲金娜回国了, 当时他们的儿子才6岁。这个孩子长大后, 不断寻找自己的母亲, 想尽了各种办法, 始终没有音讯。2009年, 儿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瓦莲金娜, 他的母亲就住在阿拉木图。这一年, 儿子61岁, 瓦莲金娜80岁。后来, 儿子来到阿拉木图看望母亲, 还把母亲接到中国旅游。讲述了这个故事后, 习近平概括总结了这个故事体现出的事物的本质: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幸福, 是中哈人民友好的有力见证。第二个故事是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的故事。R H阴性血型在中国属于十分稀有的血型, 被称为“熊猫血”。这种血型的病人很难找到血源。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鲁斯兰正是这种血型。在海南大学读书期间, 鲁斯兰自2009年起参加无偿献血, 每年两次, 为一些中国病人解除病痛做出了贡献。当中国朋友称赞鲁斯兰时, 鲁斯兰说:“我觉得应该帮助别人, 献血是我完全应该做的事情。”这两个感人故事, 只是中哈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史诗中的两个片断, 但充分说明了我们两国人民是心心相印、亲如手足的。故事具有代表性, 而且故事的主人, 涉及两个国家的民众, 这就在听众中建立起一种关联性, 求得一种认同感, 同时也反映了两国人民的血肉联系, 友好交往的友谊本质。

3. 注意故事的哲理性, 促进思考。

同一个故事, 有不同的哲理面向。一些传统的故事, 也可能蕴含新的哲理。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但这个古老的故事, 却可以发掘新的哲理, 那就是科学方法对效率的作用, 在新的方法下, 睡大觉的乌龟也完全可能胜过不断奔跑的兔子。

4. 注意故事的来源性, 确保信度。

故事有不同的来源和分类。根据故事的国别划分, 可分为中国故事和外国故事。根据故事的时间性划分, 可分为历史故事、现代故事、当代故事。根据故事主人翁的知名程度划分, 可分为名人故事和平凡百姓故事。根据故事与现实的关系, 可分为真实的故事和虚构的故事。真实的故事, 可能是直接发生在你亲朋好友身上, 或是你从杂志上、报纸、电视新闻节目获得的。真实的事例诉诸于人的感觉。假设的故事让听众想象一个特定的场景, 或是在一个特定场景中的故事, 也诉诸于感觉, 在这个情况下你要及时指出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但是故事虽然是虚构的, 反映的本质却是真实的。名人的故事具有权威性, 有很高的信度。平凡百姓的故事, 来自听众身边, 被听众熟悉、认识, 事实胜于雄辩, 同样可以获得听众的认同, 体现出不可反驳的信度。

综上所述, 演讲中的故事有很大作用, 演讲稿必须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 选取不同的故事, 增强演讲的说服力、感染力、鼓动力。

参考文献

[1]狄安娜.D.赛尔劳, 著.公共演讲路径与方法[M].朱强,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44.

[2]唐树芝.口才与演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第二版:43.

[3]唐树芝.口才与演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第二版:153.

民间故事演讲稿 篇3

关键词故事演讲语文课堂阅读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些教师过度地夸大人文性的功能,淡化语文的基础训练,使语文教学变得浮躁、复杂,语文课变成了思想教育课、知识拓展课、实践表演课,而唯独不见文章的品读、词句的积累、句式的训练。语文学习的途径就是语文实践。然而以语文为核心的听、说、读、写、思活动开始处于边缘。于是,特级教师王金才提出:中国语文教学应该酝酿一次“转身”,从重“语言理解”转向重“言语运用”。故事演讲的教学方式可以推动语文课堂实现这一美丽转身。

一、故事打造活力课堂,丰富语文学习形式

故事演讲是语文课程的一种具体形态,是依托多种多样的言语材料,在各种各样的(真实、模拟的)语境中听、说、读、写,不断提高言语能力与提升言语生命意识,开展以“言语育人”和“育人言语”为一体化目标的言语实践活动。

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我依据课标,将目标定位在有创意地指导学生复述天鹅的故事上。师:“谁能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生:“有一年春天来得很早,一些候鸟飞来,我在贝加尔湖畔的沼泽地打野鸡,可是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结冰,有些候鸟飞走了,到别的地方去了。而天鹅群没有飞走,它们在冰上呼唤着。它们没有吃的怎么办呢?老天鹅此时想:怎么办?怎么办?没有吃的,总不能让我们饿死吧?只有撞击冰面,把冰面撞碎,才能吃到食物,好,就算我牺牲了,能帮大家吃到东西也是值得的。”师:“这里,他加入了想象,说出了老天鹅的心理活动。”“突然,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扑打冰面,雪白的羽毛已经血淋淋的了。它好像没有力气了,但它想:是我把你们带到这儿来的,我就一定要负责任。想到这,它全身都充满了力量,又开始扑打冰面,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冰面破碎为止。很快整群天鹅都加入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好像在喊着劳动号子。终于,破冰成功了,它们昂首挺胸在水里游着,捕食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

克哩

克哩。’好像在说:‘哦,我们胜利了!我们得救了!我们有鱼吃啦!’但老天鹅却含泪而终,别的天鹅来到老天鹅旁,它们知道老天鹅已离他们而去,眼里流出了泪花。”师:“(惊讶)你为什么给老天鹅安排这样的命运?”生:“因为老天鹅已经太累了,他为天鹅群付出生命也是值得的。”师:“真是一只舍生忘死的老天鹅啊!为什么要含泪而终呢?”生:“(另一名补充)应该是含笑而终。”生:“(沉默)老师,是喜悦的泪水、安慰的泪水。”师:“原来是喜极而泣,原来是目标达成后的快慰。”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天鹅破冰的感人场面,通过复述和朗读我们认识了一只奋不顾身的老天鹅,一群团结协作的天鹅们。他们用顽强和团结完成了自我拯救。如果给课文换一个题目的话,你会加怎样的题目?”生:“拯救。”生:“团结的力量。”生:“感召的力量。”生:“顽强的天鹅……”以目标驱动教学过程,学生在创意复述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既锻炼了说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课外延伸活动,培养故事阅读能力

表演,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演示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而且提高了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表演课文。《谁的本领大》《蚂蚁和蝈蝈》《小动物过冬》等这些课文形象而生动都是满足学生表演欲望的好素材。

辩论,是一种灵活、生动、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用事实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引导成长的正确方向。例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学完后,班级组织了辩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的人?”学生搜集了很多爱因斯坦的故事,他们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表达观点,驳斥对方。

课本剧表演,是高年级语文教学与故事演讲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等剧本式文章时,学生在表演中,读透教材,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细细揣摩人物心理,表演欲望强烈,教学效果甚好。

三、课题引领,将故事演讲引向理性和深入

感人故事演讲稿 篇4

镜头一——一个坚强好学的女孩

你听,你听,在废墟下,在瓦砾下,传来了一阵阵清脆的朗朗读书声,它,来自于一个被压在废墟下的女孩。她

正打着手电筒忘情地读书,忘记了危险,忘记了孤独,忘记了外面的一切,只有自己和书。她用自己的读书声驱赶恐惧和死神,同时以在召唤着生的希望。

她的临危不惧,她的从容镇定,她的坚持顽强,无不显示网着中华民族不屈的品格和祖国光辉的未来。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美妙的未来。

镜头二——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师

……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来源:好范文 http:///)护着四个学生……

当地震灾难突然袭来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了他的学生。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他首先想到了学生,他毅然地张开双臂,护住自己的四个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把死亡留给了自己。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师者最真实的爱,用血肉为学生筑起一道永生的长城,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镜头三——一位救人心切的战士

他哭了,雷雨如下,泣不成声;他跪下了,哀痛地请求,大声喊道:“里面还有人,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救一个!”因为强烈的余震,房屋摇摇欲坠,即将倒塌,他被队员们强行拉走了。他心有不甘啊!

他只是一个典范,在抗震救援的一线,又有多少位像他一样救人心切、舍身忘死的战士啊,又有多少位爱心天使给灾民们送去了无限的温暖。

灾难是短暂的,但精神却是永恒的。在5.12期间,这种感人的故事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也被他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在遇到难题时,心中有着顽强不倒的精神支持着我,我不再退缩,不再抱怨,而是迎难而上,去解决它。经典,不再单指书籍、音乐等,更包括了这惊天动地的不朽精神。让我们带着这经典创造美好的未来吧!

雷锋故事演讲稿 篇5

大家好!我叫肖晗铭,来自四年级六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永远的雷锋》。

有这样一位叔叔,他的身高虽然只有1米54,却成为几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他的体重虽然不足50公斤,却像一块巨石,激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浪花层层。他的日记,人们越读越起劲;他的故事,人们越听越动情!他的名字就叫――雷锋。

雷锋叔叔,1939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的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雷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名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他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前,他先后在乡、县当过通讯员,在农场当过拖拉机手,在鞍山钢铁公司当过推土机手,多次获得嘉奖。

参军后,雷锋叔叔勤学苦练基本功,各项科目成绩都是优良。他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他把平时积攒的200元钱无私奉献给抚顺人民公社和辽阳灾区人民,他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他利用闲暇时间担任校外辅导员„„他做的好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他把帮助别人看成是一种享受快乐的方式,始终“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对自己他一向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1962年8月,雷锋叔叔因公殉职,年仅22岁。他把短暂的一生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是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雷锋叔叔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做了世界上最精彩的回答。作为少先队队员,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我们要从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身边的人们更加幸福,让雷锋精神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扉!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雷锋,树新风》。

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4周年。3月,又是我们学习雷锋的传统月。几十年过去了,在雷锋精神的照耀下,一代代青少年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提起雷锋,中国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位普通的中国士兵,在他短暂的二十二年的人生岁月中,以平凡朴实的言行,展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一提起雷锋,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生前所做的每一件小事:帮列车员拖地、打扫候车室,为丢失车票的大嫂买票,给困难战友家中寄钱等等。所以人们常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可见在他那短暂的人生中做了多少好事,给别人带来了多少快乐和安慰。

40多年来,雷锋这个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呢?同学们应该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来体现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胸怀宽广,树立远大理想。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发奋学习,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以实际行动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争当新时代的小雷锋。同学们,根据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我们把“学雷锋见行动,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热爱家庭,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作为三月的主旋律。

文明之星、卫生之星人人争,大家都来保持校园里的清洁,不随便乱扔纸屑纸团,见到地上有垃圾,请你弯弯腰,捡一捡,卫生之星一定是非你莫属了。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学习雷锋,从点滴小事做起,大家互助互爱,做一个新时代的“小雷锋”!3

与雷锋的虚拟对话:我活着 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好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雷锋精神,雷锋自己能否给出答案?可供我们寻找的只有他的日记,所以安排一场虚拟对话,让雷锋来面对这些提问。对话虽是虚拟,但雷锋50多年前的语言,放在今天,依然让人耳目一新。(雷锋所有回答均选自雷锋1958-1962年日记。)

1、记者:你知道吗?这50年,人们都在向你学习,“雷锋”已经成为了一个做好事的符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雷锋:我也曾经问过自己,“我为未来带来了什么?”我曾经说过“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

2、记者:现在这个年代,似乎大家更看重得到,而不是给予?

雷锋:处处只为个人打算,怕吃苦,那些可耻的行为,我坚决反对。

3、记者:你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吗?

雷锋: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我知道爱谁,恨谁,我知道保卫我们可爱的祖国,是我们青年的神圣职责。

4、记者:现在很多人说,其实你很爱美,你是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

雷锋:什么是时代的美?战士那褪了色的、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美。如果谁认为这并不美,那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时代。我们处在一个翻天覆地千变万化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百花盛开的时代。

5、记者:现在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现在有的人不愿意做好事,怕被诬陷,觉得做好事很难。

雷锋: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要愉快地多给别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6、记者: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乐观?

雷锋:热情,像熊熊的火焰,是一切的原动力!人若没劲,好像没有蒸汽的火车头,不能动;像没长翅膀的鸟,不能飞。、记者:现在是2012年,和你所在的年代有很多不同点,你想对这个时代的青年说些什么?

雷锋: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你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会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教育故事演讲稿 篇6

——《每一位老师都是上帝》

南园中学:张雅娣

每一位老师都是上帝

听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老师怎么会是上帝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2009年9月1日,我也成了班主任大军中的一员。人们常说,班主任是所有主任中官职最小,责任最大,利益最少,操心最多的主任。对于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我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像每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样,在出发前我已经热血沸腾、踌躇满志了。

然而现实很快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在实际工作中,总有许多琐事和麻烦迎接我,每天,我几乎都是到校最早的老师,可是由于没有经验、没有方法,我只能跟在问题后面一路小跑,问题出一个,我解决一个,疲惫且充满了挫败感。

这还不算什么,最让我头疼的是班内的十七个男生。也奇怪了,我们班女生虽多,却个个乖巧懂事,一个个像小天使一样,从不让老师操心;男生只有十七个,数量不多,却像十七个小魔鬼,不断刺激着我的神经。今天这个违纪了,明天那两个打架了,几乎无法安静。他们之中,竟挑不出一个可以做班长的,不管是成绩还是纪律还是特长,没有出众的,他们每天都在一门心思的调皮捣蛋、嬉皮笑脸。我每天都陷入和他们无休止的斗争中,心情糟糕透了。

怎么办?就这样认输吗?当然不行。我要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作战方法。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这群小魔鬼的心理:第一,他们的确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上,身上既有小孩子的幼稚,又开始出现青春期的叛逆,调皮也是正常的。第二,也是更关键的,这十七个男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不高,估计在小学就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批评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他们的自尊心已经收藏起来,很久不用了。我想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尤其是对于男孩的群体,更是需要一个身边的领袖。没有领袖,我也要培养一个领袖。

我的实验开始了。于永正老师说过:不要在鸡蛋里挑骨头,而要在骨头里寻肉,哪怕找到一丁点肉丝,也要把它说成排骨。我仔细观察这些男孩的言行,发现其中有一个叫孙卓的同学比较成熟懂事,于是我把目光锁定在他身上。有一天,他发现讲台周围太脏了,就拿起工具扫了一下,我立刻大肆表扬,夸他积极主动有爱心,他很不好意思,放回工具时,也没像男孩们往常那样随手一扔,而是规规矩矩的放回了原位,我的赞扬立刻跟上,几乎把能用的词都用上了。我还发现他的数学成绩比较好,就直夸他聪明有潜力。一时之间,孙卓成了老师眼中的红人,同学们很是羡慕,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换取老师的表扬。

之后,我就势任命孙卓为周一的值周班长,从而成为了五个值周班长中唯一的男性。值周班长职责中有一项,就是当上课铃想起时,站在前面大喊一声上课,提醒班内同学迅速安静下来。那时的孙卓非常腼腆,第一次站到前面非常不好意 思,“上课”这俩字喊了几次都喊不出口,憋个大红脸。我走过去,悄悄告诉他:一定要让自己优秀再优秀,底气越足,喊出的声音才越大,同学们才越信服。老师相信你。

在那之后,孙卓真的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处处以班长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带动身边的小鬼,帮老师撑起男生的世界。

奇迹总会发生的,当年的期中考试中,他的成绩比入学时高了一大截,运动会上还拿到两个名次,班委正式选举中,他以全票当选班长。到现在,孙卓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今天的他,已经完全褪去了往日的羞涩,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班长,他变成了我的天使。看来,好孩子可以是夸出来的。只要唤起学生心底那份自尊,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现在,我的小魔鬼们已经长出天使的翅膀了。

学生们的改变也激励着我。是的,我们都会犯错,可是有什么关系呢?这才是成长!

我的班主任工作也慢慢理出了头绪,制定班规、分组评比、卫生承包都不再是难题,我终于能跑在问题的前面了。这要感谢前辈们的经验,感谢同事们的帮助,更要感谢学生们赋予我的勇气。

民间故事演讲稿 篇7

关键词:化州,民间故事,文化强市,地位,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文化软实力”一度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关键词。朱玉尊曾在《南方都市报》与奥一网举办珠三角民间拍案拍砖会作了“广东气派源自何处, 路在何方”的演说, 提出了广东的文化软实力要体现广东气派, 并指出开放性是广东气派的重要元素, 尤其是思维开放性的特性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将绽放新的活力。

基于此, 在文化强省的背景下, 文化强市亦是各市举足轻重的战略。化州市位于粤西, 鉴江中下游, 古秦属象郡, 汉属合浦郡, 栉风沐雨, 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 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 其中, 化州的民间故事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特色的载体。化州的民间故事资源丰富, 诸如何仙姑成仙显灵的神话、特产橘红的传说、山水传说“三奇”等;诸如陈鉴、姚岳祥等文人传奇故事等;诸如陈宪、叶致英等革命传奇等;诸如本土笑话与寓言等等。这些民间故事都是化州人民集体审美意识沉积的体现, 为文化强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亟须保护开发其无形的价值。

一、化州民间故事资源的特性, 凸显其文化强市之地位

《化州图经》云:“滨海数郡, 惟此州为最, 炎风不蒸, 三水绕城, 以泄岚瘴, 民少痞疫。”俗话说:“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 笔者认为化州的这方水土, 濡养了一方人的同时, 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人情, 形成了独具化州特色的民间故事。倘若说中国文化是一座源远流长、坚不可摧的景观长城, 那么化州民间故事以其展示的乡土人情、蕴含的人文气韵构成了其不可缺少的砖块, 在东方旭日的照耀下,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指向永恒的符号。

(一) 地域性:乡土味浓, 原汁源远

翻阅《广东民间故事丛书 (茂名·化州卷) 》, 就像在阅读化州人民的生活史, 宛如在聆听着化州的乡土之歌。纵使山珍海味让人垂涎三尺, 却不及乡土味浓、原汁原味的这一道“家乡菜”让人大快朵颐、梦绕不绝。

一般说来, 民间口头语言生动明快, 简洁传神、极富形象性、立体感, 具有一种流畅活泼的动态美, 民间故事就是以民间口语为载体的被赋予了神奇魅力的一种文学形态。据考, 化州话为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使用人口约150多万。化州话也称化州白话或化州土话, 是全国七大方言区中粤语的次方言, 亦是在化州本土形成的方言;化州话古朴典雅, 词汇丰富, 语法特殊, 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 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俗言“老乡见老乡, 两眼泪汪汪”, 那是不改的乡音引发的乡情。用乡音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即使今朝用文字来记载下来, 仍深深地打下了乡情的烙印, 从而乡人听或看本乡的民间故事会格外的亲切, 会引起情感的共鸣。这同时也为外地人打开了一扇美妙的窗户, 既可以让他们领略到化州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又可以了解化州民众的伦理情感。

化州民间故事中的“传说”既是乡人情感接通的呼唤机, 又是追溯民众历史情感的路标。传说产生的主要动因是民众的历史情感需要得到公开的表露和抒发, 所以无论是“才女巧对撑船佬”“蟹壳上的牛脚印”等“生活传说”, 还是关于冼夫人的“人物传说”, 都寄寓着化州人民群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评价, 鲜明地体现出民众的历史感情。虽然大多传说都具有传奇色彩, 但这些传说中的故事以及人物大部分是历史上实有的, 可谓源远流长, 有根有据。“水烟筒的故事”据说发生在明末年间, “高天龙‘活神仙’”追溯到500年前, “木贤双凤井的传说”发生在宋宁宗年代。这些传说是民众文化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 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化州民众的生活风貌以及心路历程, 也正是化州民间故事作为民众生活文化史载体之一的价值所在。

(二) 人文性:人文韵长, 意蕴隽永

民间文学是一个地区民众传承的生活文化之一, 因而化州民间文学伴随着化州民众生活的历史而成长、发展。在化州民间丰富多彩的故事传说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既给后世人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 活的生活文化史资料, 又具有认识、传递和教化作用。

新时期的广东精神, 即“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 其中部分内涵思想来源于《易经》和《论语》这些富有人文性的古典书籍。化州民间故事中则反映出重视人, 尊重人, 关心人, 爱护人的思想, 也正是“人文”的集中表现, 也是民众美好而深远的意愿反映。一般概念中,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 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对于广大民众, “人文”是指民间中的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2012年8月18日岭南才子陈鉴纪念馆在化州乐岭举行奠基典礼仪式, 在化州人物故事中, 关于陈鉴的故事充分反映了民众向往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 那些惩恶除奸、为民除害、造福于民、勇谋兼备的人民英雄备受人民爱戴, 其故事代代流传、益发芳馨。

民间中关于陈鉴的故事有二十多则, 一方面反映出陈鉴天资聪明、才高八斗, 另一个方面讲述了他与贪官恶人斗智斗勇经过。陈鉴学富五车, 对对子对得精妙绝伦, 用“雷塔似笔倒写天上白云笺”对“廉艇如梭横穿波心绿锦绣”, 用“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对“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用“争民富, 争士强, 士宁可杀, 民不可欺!”对“斗官穷, 斗鬼绝, 鬼尚能捉, 官岂能抗?”是的, 他心中有民, 从而常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向贪官叫板。为了让祝知府独占赖家院橘红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在告示的“东”加上左耳旁, 使其变成“而后之橘, 须经衙陈鉴准, 方能摘”, 让老百姓光明正大地摘取到橘红, 惠泽老百姓。这些故事反映出的民众思想也正是与“人本”思想相契合, 与党中央的“为人民服务”、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相一致。

(三) 神秘性:风情灵动, 民朴质洁

大凡民间故事都有很多关于美丽动人的山水传说, 所谓“钟山川之灵秀, 赋造物以神韵, 依物取形, 随类赋彩”, 化州民间故事中便有关于山水传说的三奇八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民众的联想加工之下披上了一道神奇的色彩, 使景物更富风情, 更具观赏价值。这也反映出“自然崇拜”为核心的“万物有灵”观念, 认为自然是有生命、有意志的, 或者有某种超人的力量。而后, 这种原始观念已作为民间的一种信仰遗留。在对这种“超自然力”的神灵的崇拜, 民间便出现了各种祝祭仪式, 形成了有固定的时间、内容的周期性纪念活动, 进而演化成各种民间传统节日。

文化景观是社会、艺术和历史的产物, 带有其形成时期的历史环境、艺术思想和审美标准的烙印, 具体包括名胜古迹、文物与艺术、民间习俗和其他观光活动。化州所存在的文化景观是化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 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而其中的精神需要反映了民众质朴善良美好的愿望与向往。在被收录在书的五十则山水传说, 有关于神仙显灵斩鬼除妖的, 有关于得道高人惩恶除奸的, 有关于两情相悦死生不离的, 有关于动物人格化报恩或作恶的等等, 这些故事有的用以解释或配合了特定的自然景观, 例如关于“鲤鱼湾的传说”因为鲤鱼公死在湾江中, 幻成鲤鱼的形状的小岛, 从而有了今日的“鲤鱼湾”;有的用以故事给予景物神秘的色彩, 如“凤井鸣泉的传说”玉娣拒不嫁浪荡子, 和相爱的金锁双双化为凤凰鸟绕井而去, 而且晨昏都会来此井饮水听泉, 而后形成了附近相爱男女七夕来这口因此命名为“凤井”饮泉濯发的民俗。这些山水传说是当地民众的精神载体之一, 崇尚文明正义与友爱互助, 民风质朴。

(四) 先进性:古为今用, 益民导民

一个人或一个团体, 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才会被大众所接受;同样的, 民间故事也一定与每个时代相配合, 给民众带来欢乐、教化等积极作用, 对社会国家做出贡献, 才会被民众代代传诵, 否则一定会被社会淘汰。那么, 从这个角度来看, 化州民间故事资源得以流传和保存得益于其先进性。

化州民间故事有良好的资源, 如文学、艺术、音乐等, 都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就好像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 经过长时期的劳动实践, 总结出生产经验与规律, 转化成凝聚了这些劳动智慧的民间故事, 一传十, 十传百, 变成了民间中不成文的科学, 他人亦可在劳动中学习与借鉴。已经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跳花棚”与“八仙过海”何仙姑在化州的民间故事传说中有着密切的关联。传说在化州境内的南国名山中火嶂, 一小山村大旱, 何仙姑为了让村民更好地向上苍祈求风调雨顺, 她编了一首歌舞并教与村民。村民用此歌舞祈雨后, 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纪念何仙姑, 村民在每年秋收之后, 在庙前或禾坪上用竹竿搭起一个大花棚, 锣鼓号角齐鸣, 男女老少戴上面具, 手执各种农具在棚前场上跳舞, 驱邪接福。这“跳花棚”融合了民间多方面元素, 以歌舞艺术形式变现出来, 具有原始古朴的美感。

民间故事资源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能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与时俱进, 又可以有益于民众, 引导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何仙姑勤劳勇敢, 善良朴实, 有正义感, 爱民助民惠民, 无论是种橘红, 救彭祖, 还是斗老妖婆、斗蛟龙, 都集中反映了这些中华传统美德。而巾帼英雄冼夫人戎马岁月峥嵘, 平定岭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这些积极的精神也是当今所提倡的要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爱民助民惠民”便是今天的“为人服务”, 历久弥新, 具有先进性。

二、化州民间故事资源对文化强市的作用表现

为了响应中央、省委的号召, 认真贯彻落实茂名市委书记邓海光到化州调研的讲话的精神, 化州市在文化强市措施中, 科学谋划了新的发展, 实施“四大发展战略”, 推进“五大提速工程”。在强调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上, 转变发展方式, 重视“根”文化, 化用民间文化强市, 走科学发展之路。显然, 化州民间故事的作用是显著的:

(一) 化州民间故事的地域性利于软着陆

显风韵文化, 彰广东气派。《广东民间故事全书 (茂名·化州卷) 》是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丛书之一, 广大参与到其中的的民间文艺工作者把濒临绝灭的民族文化遗产奉献给我们, 不仅仅是为了唤起我们遥远的记忆, 给我们美丽的享受, 还通过这些质朴的回忆, 启迪我们保护这些民族文化精品的心智, 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你看那骊珠波光, 吸纳了降龙的精神, 融进了龙的灵气, 构建了传说与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默契;你看那神奇雄伟的珠光宝塔, 塔高九层, 层层有四门, 赭红呈祥, “南国灵芝”姚岳祥登塔听龙吟, 七窍通畅, 才思敏捷, 榜上有名, 人文风韵千里飘扬;你看那古村明教犀牛望月, 面朝鹤嘴岭, 弯卷着尾巴, 屈曲着前蹄, 翘首他那海市蜃楼般的爱情, 幽幽倒流湾江畔, 庇佑一方人杰地灵。这些风韵流传于民间, 融于生活, 形成了能彰显广东气派的文化。

2012年5月, 化州市被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最具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城市”荣誉称号, 并被列为2012“中华文化游——百家中华文化旅游目的地”重点推广的代表之一。据报道, 这是得益于“化州市深厚的人文底蕴, 丰富而独特的休闲旅游资源, 以及在实践中所营造的良好的休闲旅游环境, 实现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旅游业有着重要影响力和起着示范作用”。正因为在旅游文化中彰显了广东气派, 显示出地方的风韵文化, 使发展之路更宽敞更长远更顺畅, 这利于经济的软着陆。

(二) 化州民间故事的先进性利于软崛起

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通过将民间故事中的合理科学精神内涵充分挖掘, 与时俱进, 赋予时代意义, 转化为巨大的力量, 拉动经济发展, 促进软崛起。

齐勇锋、李平凡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文中更是向广大青年学生对实施政策进行分析, 对“文化软实力”进行探讨以及引领他们正确认识以及对其实践的导向。推行文化强市, 同样要注重发挥软实力, 造文化品牌。为何要“强市”?因为一个城市不能不谋求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 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保证人的全面发展, 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而文化强市正是文化与经济和谐统一与发展的体现。汪洋书记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我们着力打好加快转型升级这场硬仗”, 依然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还强调“编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和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突出加强文化教育事业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汪洋书记还重点强调了文化的作用“建设幸福广东, 必须突出文化引领”, 指出一条文化道路“要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繁荣文化事业, 壮大文化产业, 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充分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强省应如此, 文化强市也可异曲同工, 文化道路同样可以借鉴到化州文化强市中来。文人故事在民间故事中大放异彩, 利用得当必能繁荣文化事业, 壮大文化产业, 且让我以“南国灵芝”姚岳祥为例。他有文天祥的丹心照汗青的正气, 有诸葛亮的满腹经纶神机妙算的才学, 有杜甫忧国忧民心怀众生的情怀, 把这些以及其载体包装成文化精品, 并且集思广益, 汇集民智, 想法设法解决如何体现文化软实力和内容这一难题。需要注意的是, 建设文化大省或文化强市会出现逐渐的迷失甚至出现摇摆的困境, 导致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上依然徘徊不前。在此, 应该利用化州民间故事的先进性, 对文化机制、文化环境和文化心态加以规范和端正, 为软崛起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 化州民间故事的神秘性利于软提升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不是简单地复归传统文化, 为保障优秀传统文化健康发展, 我们一定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 辩证分析, 区别对待。落后愚昧的文化我们必须摒除, 但具有神秘性的民间故事资源要注意保护与开发。因为民间故事的神秘性会是一个神奇的跳板, 有利于经济的软提升。

开发神秘文化比较成功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地区, 有人美其曰“青藏铁路沿线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世界顶级旅游带”。化州因为其地理位置, 得天独厚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不逊色于青藏高原地区, 也赋予民众想象和创造神秘文化的基础与空间。我们以山水传说中的“倒流湾”所在地明教村为例。据相传, “明教”释义为“名不虚传忠信孝贤, 教无别术诗书礼乐”。民间传说赋予了其神秘性:有“龙”绕村北 (高田龙、龙颈坡) 、“虎”镇村东 (“猛虎跳河”岭) 、“鹤”鸣村西 (“鹤嘴岭”) 、“蟹”守村南 (门前坡蟹塘) , 因地灵而人杰, 古代有朝廷六品官员;近代有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和一批厅、处级官员。同时还有“双桥映月”、“美女织布”、“倒流一绝”、“护祝笔峰”、“古树村宝”等诸多景观, 和村中古风古韵的“大屋厅”、“六房头”、“骑楼”、“襟江楼”等一批经历了数百年风吹雨打的古建筑群, 共同塑造出具有神秘性民间故事氛围, 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一睹芳容”“一探究竟”。

神秘性的另一代表传说是“美女摄夫”, 与“梁山伯祝英台化蝶”故事类型相似, 相爱的人活着不能在一起, 坟墓裂开, 死而同穴, 从而化作有灵性的蝴蝶或鸟儿比翼双飞。这明显带有神秘性, 使自然生态景观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想象空间、新的趣味。当地的民众, 对于一些神秘传说总是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而游客却往往是“敬而近之”。例如巫文化, 很多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说者煞有其事, 听者好奇心、探险心蠢蠢欲动, 早已心向而往之。据报道, 2010年的重庆巫文化旅游节三天接待5万游客, 可见神秘文化蕴藏着巨大旅游资源价值。针对这些区域的旅游的开发, 要注意以神秘文化为名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转变旅游产业增长方式, 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软崛起。

(四) 化州民间故事的人文性利于软驱动

文化生态是指各地区各民族自然而然的原生性的、祖先传下来的文化生活, 而这个文化生活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文化生态具有不可再生性, 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一旦毁损, 传统风格一旦变异, 人居环 (下接第193页) 境一旦破坏, 将是人类文明的损失。要想加强社会建设管理, 提升凝聚民众向心力, 维护和保存原味的文化生态刻不容缓。也因此跳出以往资源消耗型的“打硬仗”模式, 令经济这辆车进行软驱动, 环保而快速地往前奔去。

建立地方文化生态保护区, 保护的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融入到百姓生活中的东西, 有利于地方稳定, 得民心。古语有云:“水能载舟, 水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察民意、系民情, 得民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民间的文化生态不是我们一两天能打造出来的, 那都是祖祖辈辈“打造”出来的, 是当地家家户户的老百姓“打造”出来的, 就如同化州的“年例”一样, 不用政府部门通知, 不用下命令, 老百姓自己有自己过节的约定俗成的一整套程序。因而要完善各项服务措施, 提供保护和发展的条件, 为民众创造财富, 提高生活质量, 以及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丰富民间文化。这些对文化生态的尊重与保护, 体现了服务型政府为人民服务。

“软驱动”不仅在于改善内部以及对内的服务, 还表现在对外为内所带来的效益。有关部门应该酌情合理地开发原汁原味的、充分展现岭南风情的民间故事资源展览区、旅游区甚至生活体验区。这一方面宣传了化州原味生态文化, 展示了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有利于增强化州民间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这有利于丰富中国文化, 以及促进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04年打造的文化精品电视栏目《岭南风情画》, 化州的跳花棚也被选辑进去, 一种古老的傩舞, 源于远古的生殖崇拜。于是丰收之后, “祝祭于祊”, 庆丰劈邪, 娱神娱人, 几年前在广东民间欢乐节上刚一亮相, 便受到人们的热情关注。而这一化州民间舞蹈《跳花棚》也已经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结束了化州“非遗”无“国保”的历史, 诞生了茂名地区第二个“国保”项目, 成为广东省第三批申报“非遗”国保8个项目之一。这增加了岭南文化底蕴, 展现南粤风土人情, 同时也成为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寻根”的一条通道, 也是广东人了解自己家乡的一个窗口。

化州民间故事资源就像静静流淌着的泉水, 泉眼是那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化州民间文化, 如此, 从高山峻岭顺流而下, 穿过乡间小道, 再奔向远方。经过民间润物细无声, 与经济之河汇合壮大力量, 前进不息, 达到文化强市这一海洋彼岸, 惠民泽民。

参考文献

《桃花源记》与民间故事 篇8

《桃花源记》深藏着至少是三个流传颇广的传说故事的精髓。即误入仙境、秦人古洞和烂船洲(亦称“烂柯洞”、“烂柯山”)故事。

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这里表面上描绘桃花源的自然景观,实则借鉴或化用了东汉时已在民间流传的“误入仙境”的故事。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二人去天台山寻药,因迷路而入仙境,遇到两位“资质绝妙”的仙女,淹留仙境半载,待他们返回家乡,人间已过了七世。两位仙女因与凡人相交、婚媾,违反天规,受到王母娘娘的惩戒,变成了桃源洞边的两座石峰。陶潜暗用这一美丽传说故事,不但十分贴近,且蕴藏两位仙女因受罚而变形的事典,把彼“桃花洞”与此“桃花源”巧妙地联袂起来。

武陵人进入山洞,其中“土地空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怡然自得”,洞人还盛情款待陌生的闯入者,这与武陵山区“苗蛮”家“吃排家饭”、五溪流域峒(侗)僚“串寨做客”极其相似。这“秦人古洞”的传说轶闻,陶潜信手拈来,略加点染、成为笔下的理想世界。另一方面,陶潜并非完全向壁虚构,他的创作是建立在民间传说、民俗文化基础之上的。

“秦人古洞”的传说轶闻,至今依然在“桃花源”的故乡——湘西桃源县桃花源镇(桃花村)一带流传。又如,上述武陵渔人所见“秦人古洞”内的风光景物及世态人情,乃是其地“溪人”的社会风习和溪洞地貌的真实反映。可见武陵山区、五溪流域潇湘之浦、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的原始遗风及好客习俗,千百年来一直在蔓延着、传承着。

《桃花源记》中蕴藏的第三个故事“烂船洲”,表现得更为含蓄。从字面上看,自“阮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太守刘歆,即遣人随之往,寻向所志,不复得焉。”寥寥40来字,相当隐晦地表达出了桃花源仙境早已茫然、无法问津的意思,正是所谓“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关于“烂船洲”的载录,最初可能是“缆船洲”。《十道志》载述,一渔郎缆船入仙洞,待渔郎从仙洞返回人间,船早已烂掉。至今,桃源县等地,仍然流传着《烂船洲》的口头传说。故事的主人公叫王质。故事里说,王质跟母亲夜晚驾船在沅江由下而上,发现河边有亮光闪烁。为探究竟,王质把船驾到亮光附近,让母亲和船停在岸边,只身寻找亮光进入傍水的一个山洞。他看到洞内四个老头下棋,难分难解,乐而忘返。到了下半夜,老头们端出一盘桃子来充饥。顺手给了王质一个,他只吃半个,留下半个准备带给母亲。四位仙翁吃完桃子散去。王质走出洞来,天已大亮。他去找母亲和船,却不见踪影。只见在原停船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像船一样的小洲。王质问河边捕鱼的人,得到的回答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妈妈死在船上,船也烂在这里……”正像当地流传下来的一首打油诗说的:“王质去求仙,一夜烂了船。洞内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同一类型传说故事也有题名“烂柯洞”或“烂柯山”的。讲述一柴郎上山砍柴,进入仙洞深处,看见四个仙翁在下棋。老翁们边下棋边吃桃、杏。“见者有份”,柴郎叨光,尝了仙果。当四仙离去,柴郎去拿他带去的砍柴的利斧,斧柄已烂成灰土(这就是“烂柯”),只剩一块烂铁。他回到村里打听,已经过了几百年。这种“仙乡淹留”型故事,在《水经注》、《神仙记》、《酉阳杂俎》等古籍及近现代民间故事集子《娃娃石》、《鬼哥哥》、《瓜王》中都可找到。

也许有人会问:陶潜的《桃花源记》蕴含着的就只上述三个传说故事吗?其中“秦人古洞”传说轶闻除了《桃花源诗》中说到的“嬴氏乱天纪”之外,还有否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笔者认为,借用作家同一时代的幻想故事(如上述六朝时盛传的“烂柯洞”等神异故事),固然亦可抒发其政治理想,但古今中外文坛屡见不鲜的,则往往是运用前代的神话、传说、故事等作素材,经过精心的改造或再创造,以抒写作家、艺术家胸中的“块垒”。因为神话、传说、故事等前代的民族文化遗产,总是凝集着逝去的历史岁月一层又一层的重要的文化沉淀,更便于作家、艺术家有选择地、含蓄地运用它们去表现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问题。所以,经过深入发掘,就会发现《桃花源记》中的故事里面还有故事,因而它所反映的时间、空间似乎并不止于六朝人的中古时代及武陵山区、五溪流域,其时空坐标伸延到上古时代以及云梦泽(或古洞庭湖)一带。

笔者反复研读《桃花源诗并记》,联系陶潜及其先世族属(其曾祖系分散于豫章、武陵一带溪峒并与苗瑶等“蛮夷”有关的“溪人”),尤其是《桃花源诗》中“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从而认为《桃花源记》里面暗藏着的“秦人古洞”传说佚闻中,尚蕴含内容更古老、文化层次更深的神话传说,即与盘瓠神话关联的“千家峒”传说故事。不过,要阐述得基本清楚,则非这篇小文所能胜任。

上一篇:三八节领导讲话稿下一篇:关于网上商城介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