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

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 篇1

第一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一 A、D2 D3(1)烯烃(2)炔烃(3)酚类(4)醛类(5)酯类(6)卤代烃 二

1.4 4 共价 单键 双键 三键 2.3 3.B 4.C(CH3)4 5.CH3CH=CH2 三

1.B 2.(1)3,3,4-三甲基己烷(2)3-乙基-1-戊烯(3)1,3,5-三甲基苯 3.四

1.重结晶(1)杂质在此溶剂中不溶解或溶解度较大,易除去(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蒸馏30 ℃左右

2.C10H8NO2 348 C20H16N2O4 3.HOCH2CH2OH 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

4.(1)2,3,4,5-四甲基己烷(2)2-甲基-1-丁烯

(3)1,4-二乙基苯或对二乙基苯(4)2,2,5,5-四甲基庚烷 5.(1)20 30 1(2)5 6%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有机化合物命名有俗名、习惯命名法(又称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其中系统命名法最为通用,最为重要。(1)俗名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存在与性质而得到的名称。例如,甲烷又称坑气、沼气;甲醇又称木醇等。(2)普通命名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以内的简单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十一、十二、十三„„异构体以“正”“异”“新”等词区分。如: 直链烷烃或其直链烷烃的衍生物用“正”字表示,如“正己烷”“正戊醇”等。在烃的碳链末端带有甲基支链的用“异”字表示,如“异己烷”“异丁烯”等。

限于含有五、六个碳原子的烷烃或其衍生物中,具有季碳原子(即连接四个烃基的碳原子)的用“新”字表示,如“新己烷”“新戊醇”等。

上述习惯命名法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需用系统命名法。在介绍系统命名法之前,先熟悉基的命名。

(3)基名一个化合物失去一个一价原子或原子团,余下的部分称为“基”。如烷烃(RH)失去一个氢原子即得到烷基(R-),常见的烷基有: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烃基:(4)系统命名法

随着有机化合物数目的增多,有必要制定一个公认的命名法。1892年在日内瓦召开了国际化学会议,制定了日内瓦命名法。后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作了几次修订,并于1979年公布了《有机化学命名法》。中国化学会根据我国文字特点,于1960年制定了《有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1980年又根据IUPAC命名法作了增补、修订,公布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本章第三节就是根据我国《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介绍了烷烃的命名法,也介绍了烯、炔的命名法。其他官能团化合物命名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四步:

① 选取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 从靠近官能团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得出主链上支链或取代基的位次号。编号要遵循“最低系列原则”,即从不同方向给碳链编号时,得到不同的编号系列,比较各系列的位次,最先遇到最小位次者,为最低系列。例如: 1,3,5-三氯己烷 2,3,5-己三醇

(不是2,4,6-三氯己烷)(不是2,4,5-己三醇)

③ 确定支链或取代基列出顺序。当主链上有多个不同的支链或取代基时,应先按“顺序规则”排列支链或取代基的优先次序,命名时“较优”基团后列出。“顺序规则”要点如下: a.比较主链碳原子上所连各支链、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大小(同位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原子序数较大者为“较优”基团。例如: I>Br>Cl>F>O>N>C>D>H b.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比较与第一个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原子序数,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例如:-CH2Br>-CH3 这两个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均为C原子),则比较C原子上所连的原子,分别是Br,H,H(按原子序数由大到小排列)与H,H,H,因为Br>H,所以-CH2Br>-CH3。同样道理,下列烷基的较优顺序为: ④ 写出化合物的全称。例如:

4-甲基-2-羟基戊酸 3-甲基-5-氯庚烷

在教科书中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烃类化合物与简单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支链、取代基在化合物命名时,仅要求按“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的顺序排列,不要求“顺序规则”的内容。这里介绍“顺序规则”仅为便于理解“由简到繁”的列出顺序。

如果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可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和“顺序规则”予以处理。2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有着非常丰富的同分异构现象,概括如下: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即构造、构型、构象。

构造是指有机物分子中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结合顺序或排列顺序; 构型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各个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

构象是指在有机物分子中,由于围绕单键旋转而产生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列形象。

(1)构造异构 构造异构就是指那些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相互结合的顺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主要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与官能团异构。① 碳链异构由于碳链骨架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例如: 环己烷与甲基环戊烷

② 位置异构 由于取代基或官能团在碳链或碳环上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例如: CH3CH2CH2CH2OH 与CH3CH2CHCH3OH 1-丁醇 2-丁醇

邻溴甲苯 间溴甲苯 对溴甲苯 或2-溴甲苯 或3-溴甲苯 或4-溴甲苯

③ 官能团异构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由于官能团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例如: 具有相同分子式的烯烃与环烷烃之间也存在异构现象:

CH3CH=CH2(丙烯)与 环丙烷

此外,还有一种可以互相转变的特殊的官能团异构即互变异构现象,例如乙酰乙酸乙酯存在着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的平衡体系:

酮式 烯醇式

(2)构型异构 构型异构是指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有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两类,将分别在第二章与第四章教学资源中介绍。

习题参考答案

1.D 2.C 3.D4.5.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1.4,2.B 3 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 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 己烯和邻二甲苯。1 A、D 2 复习题参考答案

1.C 2.B、D 3.B 4.D 5.A、C 6.A 7.CH3CCl=CHCl或CH3CH=CH2 CH3C≡CH 8.C2H6C2H2CO2 9.2-甲基-2-戊烯 10.14 L 6 L 11.2.3 t 12.160 g

第二单元、习题参考答案 1.D 2.C 3.D 4.5.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习题参考答案 1.4,2.B 3己烷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1己烯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己烯和邻二甲苯。4

四、习题参考答案 1A、D 2

复习题参考答案

1.C 2.B、D 3.B 4.D 5.A、C 6.A 7.CH3CCl=CHCl或CH3CH=CH2 CH3C≡CH 8.C2H6C2H2CO2 9.2-甲基-2-戊烯 10.14 L 6 L 11.2.3 t 12.160 g

四、习题参考答案 1.C 2.3.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强了其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其沸点远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甲醇、乙醇、丙醇能与水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因此水溶性很好;而碳原子数多的醇,由于疏水基烷基较大,削弱了亲水基羟基的作用,水溶性较差。

4.C6H6O

四、习题参考答案 OH 1.有浅蓝色絮状沉淀产生;有红色沉淀产生;

2.D 3.

四、习题参考答案 1.A、C

四、习题参考答案 1.A、C

四、习题参考答案

2.D 3.4 mol 4.16.8 t 1.01 t

四、习题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D 6.1.04 t

四、习题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D 6.10 000

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

8.C 9.B 10.C 11.B 12.C 13.B 14.B 15.16.略

17.(1)分别取少量三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1~2滴碘—碘化钾溶液①。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原试管中的溶液为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2)另取两只试管,分别取少量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3~5 min(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反应),有银镜产生的是葡萄糖溶液,无现象的是蔗糖溶液。

18.略 19.77.8 g 20.3.8×

kg ① 碘—碘化钾溶液的配制:取10 g碘化钾,溶于50 mL蒸馏水中,再加入碘5 g,搅拌使其溶解。加碘化钾为提高碘在水中的溶解性。

习题参考答案

四、习题参考答案

1.聚合度8× ~2.4×

9.6×~2.9×

4.7×~7.6×

1.0× ~1.5×

4.6×~5.6×

2.9×~5.9×

2.C 3.a和d 4.B 5.硅橡胶、习题参考答案

1. 2.B

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 篇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每组中各有三种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乙醇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溴

2.某物质中可能有甲酸、乙酸、甲醇和甲酸乙酯4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鉴定时有下列现象:①可发生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沉淀不溶解;③与含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发现溶液中红色逐渐消失至无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甲酸和甲酸乙酯(B)有乙酸和甲酸乙酯

(C)可能有甲醇,一定有甲酸乙酯(D)几种物质都有

3.X、Y、Z三者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有一种同位素不含中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化学式:①XYZ3、②X2YZ2、③X2YZ3、④X2Y2Z2、⑤X2Y2Z4、⑥X4Y2Z2中,并非都存在的一组分子是()

(A)①②(B)④⑥(C)③⑤(D)②④

4.我国纳米专家王雪平发明的“WXP复合纳米材料”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含硅衍生物,它能保持长期杀菌作用,若戊二醛是直链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断沸点不同的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

(A)4种(B)5种(C)6种(D)8种

5.已知

(C) C2H5OH (D) C2H518OH

6.—些中草药中常存在下列四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七叶内酯与东莨菪内酯互为同系物

(B)四种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种类完全相同

(C)它们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1 mol上述四种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最多的是亮菌甲素

7.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凡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物质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仍然有光学活性的是()

(A)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B)与NaOH水溶液共热

(C)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D)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

8.断肠草为中国古代九大毒药之一,据记载能“见血封喉”,现代查明它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其中的毒素很多,下列是分离出来的四种毒素的结构式,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①与②、③与④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B)①、③互为同系物

(C)①、②、③、④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②、④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②消耗的氧气多

9.由羟基乙酸乙酯(HO-CH2-COOCH2CH3)和苯乙烯()组成的混合物中,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那么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A) 4.6%(B) 7.7%(C) 15.5%(D)无法计算

10.硝苯地平缓释片(以M表示)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心绞痛,其结构简式下列关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的分子式为C17H17N2O6

(B) 1 mol M在水溶液中最多能消耗4 mol NaOH

(C) 1 mol M在一定条件下能和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 M分子中N元素的化合价都为-3价

11.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7H6O2,将它与NaHCO3溶液混合加热,有酸性气体产生.那么包括A在内,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5种(B)4种(C)3种(D)2种

12.已知苯环上由于取代基的影响,使硝基邻位上的卤原子的反应活性增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A) 5 mol (B) 6 mol (C) 7 mol (D) 8 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3.(10分)今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的几种有机物,试写出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1)若该有机物为烃,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若该有机物是一种饱和一元醛,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3)若1 mol该有机物能与足量银氨溶液作用可析出4 mol Ag,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4)若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该有机可能是______.(注:羟基连在双键上的有机物极不稳定)

14.如图1,A是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已知它存在以下一系列转化关系,其中C是一种一元醇,D是A的对位一取代物,H与E、I与F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

(1)化合物I的结构简式是______,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设计实验证明H中含有溴原子,还需用到的试剂有______.

(3)为验证E→F的反应类型与E→G不同,下列实验方法切实可行的是______.

(A)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得到淡黄色沉淀

(B)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溴水,发现溴水立即褪色

(C)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后,加入溴的CCl4溶液使之褪色

(D)向E→F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混合液红色变浅

(4)若A被酸性KMnO4氧化后得芳香族化合物J(C7H6O2),写出J的所有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不包括H).

15.链状单烯烃A有如图2转化关系.实验测得化合物B含氧18.6%,其核磁共振氢谱中信号强度比是2:3.

已知烯烃通过臭氧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可得到醛或酮,例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2)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写出C与Ag(NH3)2OH溶液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6.已知乙醇与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有关的有机试剂的沸点如下:CH3COOC2H5为77.1℃;C2H5OH为78.3℃;C2H5OC2H5(乙醚)为34.5℃;CH3COOH为1 18℃.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步骤如下:在蒸馏烧瓶中将过量的乙醇与少量浓硫酸混合,然后用分液漏斗边滴加冰醋酸,边加热蒸馏.由该实验可以得到含乙醇、乙醚、醋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如图3所示).据此填空:

(1)反应中加入的乙醇是过量的,目的是______.

(2)边滴加醋酸,边加热蒸馏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A)反应物(B)催化剂(C)吸水剂

(4)把粗产品进行精制,可经过下列步骤:

①为除去混合物中的醋酸,可向产品中加入______(填字母代号).

(A)无水乙醇(B)碳酸钠粉末(C)无水醋酸钠

②再向其中加入无水氯化钙,振荡、过滤,其目的是______.

③然后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振荡、过滤,其目的是______.

17.A是烃,B是烃的含氧衍生物,A、B均为常见的有机物.由等物质的量A和B组成的混合物0.05 mol在0.125 mol O2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0.1 mol CO2和0.1 mol 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中A、B的组合可能有______种.

(2)另有一种组合的A和B,以任意比混合,且物质的量之和为a mol.

①若耗氧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耗氧量为______mol(用a表示).

②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A______,B______.

③若生成CO2的量为定值,则生成物H2O的质量范围为______(用a表示).

化学选修5第三章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D) 6.(C) 7.(A) 8.(B) 9.(B)10.(C)11.(A) 12.(D)

二、非选择题

(2) NaOH水溶液(或NaOH醇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3)(C)

解析:A是甲苯,B是A的溴代产物且水解产物是醇类,因而B是;D是A的对位一取代物,其结构简式是;H、E分别是B、D的加氢产物,它们再发生消去反应分别得到I、F,E水解得到G.E→F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E→G的反应类型是水解反应(取代反应),E→F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烯烃(产物)、乙醇(溶剂)、NaOH(多余的)和NaBr,不可检验NaBr,而NaOH液能使溴水褪色,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4)中甲苯被酸性KMnO4氧化后的产物为,类别异构有酯和羟基醛.

16.(1)增大反应物乙醇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提高乙酸的转化率(2)增加醋酸浓度,减小生成物乙酸乙酯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3)(B)(C)(4)①(B)②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醇③除去粗产品中的水

17.(1)5 (2)①C2H2 C2H6O2 2.5a

②C2H4 C2H4O2③18ag

解析:(1)A、B的组合可能有5种:

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化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中的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有机物的概念和它们的性质。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建立在化学必修2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必须理清两者的关系,调整与整合授课内容。

一、用官能团作为桥梁,用典型有机物作载体整合课本内容教学

1.烃的性质

我们还是先学习最熟悉的甲烷,从甲烷的性质入手,过渡到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命名,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再从乙烯开始,到乙炔,归纳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再过渡到苯的性质,苯的同系物命名,芳香烃的性质。因为苯的性质比较特殊,它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所以它既有饱和烃的性质也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学生学完了烷烃与烯烃后再学苯的性质就相对容易掌握。

2.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

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主要是官能团的性质,也可以说是烃的一些衍生物的性质,学生刚学完烃的性质,现在再接着学习这些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不会太陌生,教学内容上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学生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与掌握。

醇的性质以学生熟识的典型的乙醇(酒)入手,从乙醇的7个特殊性质引申到醇的同系物的性质也就是羟基链在链烃基上的性质,自然就过渡到羟基链在苯环上酚的性质。

按照醇的氧化得到醛,醛的氧化得到酸,酸与醇的反应得到酯,这一线索就把醇、酚、醛、羧酸、酯的知识连成了一条线。但要注意的是学到这里时,不要把油脂一并学习,让它放到选修5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时与糖类,蛋白质三个一同学习,这样既能分散难点,又能让知识更有系统性。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也提出为什么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呢?烃与卤代烃不是很自然过渡吗?课本选修5第二章的标题也是烃和卤代烃,它们两者都是放在一起学习的。后来我们在科组活动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还是认为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的好。卤代烃的性质最重要的是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卤代烃取代反应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条件下得到了醇,消去反应在氢氧化钠醇溶液条件下得到烯烃,这些反应的条件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如果接着下来又学习醇、酚、醛、羧酸、酯的话,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太难,无规律,不容易掌握,从而降低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卤代烃取代反应得到醇,消去反应得到烯烃,这与前面学习的醇、烯烃起到一个首尾呼应的作用,我们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就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圆,一张网。在以后的实践中也证实了我们这样对教材的处理是恰当的。

二、添砖加瓦,查漏补缺,使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学完烃的性质与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后,官能团的“功能”模块知识就基本学完了,我们还必须把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一些枝节与遗漏的内容整合完毕。

1.命中的营养物质

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与选修5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整合在一起学习,因为它们主要是生命中的营养物质:油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酯与羧酸有一定的联系。

2.机物的结构特点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我们就当成是前面学习的一个归纳与总结,不当做是一个新的内容来授课。

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四节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主要是介绍有机物的一般研究步骤和方法,内容繁多,涉及的其他知识较广、较新,学生比较难掌握,但在高考中的出现率不高,不宜拓展加深。

4.有机合成

我们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与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整合学习,这两个部分分别对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和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两个部分其实是对有机化合物各种性质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熟悉各种官能团性质程度的大检阅。它能对全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考查,所以高考中有机合成被放在化学科目的大题第一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我们选择灵活机动的授课方式,大胆尝试,大胆实践,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学得流畅、明白,最大限度地使两部分的有机化学整合得更加完整、统一、严谨。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地学习、思考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朱建宝,王祖浩.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建构.化学教学,2005(Z2).

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 篇4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多地少。千百年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满足人类增长的需要,人们不惜毁林(草)开垦农田。西部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类破坏当地植被后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甚至形成沙尘暴。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2003年1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经过这些年的实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后生态旅游业、畜牧业、林业等也蓬勃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都得到提升。答案:D 2.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A.多获取农产品

B.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C.使粮食增产

D.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生态农业是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工程,而并非只强调经济效益。答案:B 3.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A.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B.建立原始和现代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C.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D.建立农村小流域综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解析:小流域治理模式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等,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其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答案:C 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答案:B 5.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化严重,其主要原因是()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

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

解析:黄土高原沙漠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过度开发破坏。答案:C 6.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 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及造纸厂、酒厂的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解析:应该控制污染,而不是因怕污染而放弃发展。答案:D 7.下列处理城市垃圾的办法不妥当的是()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 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

解析:城市生态系统分解者少,分解功能弱,因此城市垃圾不能依靠微生物的自然分解来处理。答案:D 8.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的治理对象为()A.山甸 B.草原 C.荒漠 D.湖泊

解析: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是治理土地荒漠化,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答案:C 9.下图是根据生态工程原理设计的“多功能生物氧化塘”工艺流程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工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设计能净化污水,原因是植物和藻类的协同作用 B.该设计运用了物种共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C.如果污水中有机物较少,则应采用流程Ⅰ D.该工艺不仅能净化污水,还可使污水资源化

解析:“多功能生物氧化塘”较好地运用了物种共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利用植物和藻类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净化污水,还可使污水资源化。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高,则采用流程Ⅰ;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低,则采用流程Ⅲ、Ⅳ。答案:C 10.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违反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解析:认真分析题图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没有过多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对环境的破坏会导致系统的失衡。答案:B 11.利用生态工程对传统的经济模式改造和完善的过程中,哪项指标的发展一定与右图坐标曲线相符?()

A.企业收入

B.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C.环境污染

D.综合效益

解析:A错:生态工程建设有可能降低企业收入。B错:生态工程建设有可能增加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而恢复力稳定性下降。C错:生态工程建设能降低环境污染的水平。D对:利用生态工程对传统的经济模式改造和完善后形成生态经济,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答案:D 12.下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稻—鱼—蛙共生农业生态系统和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稻—鱼—蛙共生农业生态系统

乙 普通稻田物质能量转化

(1)分析说明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2)分析说明稻—鱼—蛙共生生态系统的生态优势。

(3)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

(4)甲和乙相比,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原因是。(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立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6)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

(7)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

解析:(1)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光能。(4)由于甲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大,故甲和乙两个生态系统相比较,甲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设置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6)由于甲生态系统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因而不需要经常使用农药。(7)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答案:(1)鱼、蛙是消费者,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在原有食物链中引入新的环节(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农副产品),有利于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轻了环境污染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太阳光能

(4)甲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大

(5)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6)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7)抵抗力 次生演替

13.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 模式1 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 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

的现象。

(2)下图表示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

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最佳捕捞时间是在投放后的 个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

,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分)。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解析:(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即K值。不同鱼类生活的水层不同,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2)图示曲线为“S”型,最佳捕捞时间是既获得较大的捕获量又能保持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故是在接近K值时捕捞,捕捞后的鱼类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3)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产甲烷 杆菌为分解者。(4)“四位一体”模式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1)环境容纳量 分层(2)“S” 8(3)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分解者(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4.1985年以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2006年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

(1)试分析1985年以前生产形式的不利影响。(至少举两个方面)。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

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

等特点。

(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

(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举例说明:。

解析:(1)农作物秸秆的燃烧,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农作物只是利用了直接施入农田的粪便被分解后的无机盐,而粪便中的能量几乎不被利用而白白浪费了。(2)该生态工程建设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生态工程最大的优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按照协调与平衡原理,需要增加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和数量或减少原养殖家畜的数量。

答案:(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

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 篇5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

与水形成氢键)。(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

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

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③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④ 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⑤ 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 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1)气态: 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己烷ch3(ch2)4ch3 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溴乙烷c2h5br 溴苯c6h5br

乙醛ch3cho 硝基苯c6h5no2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石蜡 c16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特殊:苯酚(c6h5oh)、苯甲酸(c6h5cooh)、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 三硝基甲苯(俗称梯恩梯tnt)为淡黄色晶体; ☆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 2,4,6—三溴苯酚 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3+

☆ 苯酚溶液与fe(aq)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5)6]溶液;

☆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 甲烷 ☆ 乙烯

无味

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汽油的气味 无味

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不愉快的气味,有毒,应尽量避免吸入。

无味气体,不燃烧。有酒味的流动液体 不愉快气味的油状液体 无嗅无味的蜡状固体 特殊香味

甜味(无色黏稠液体)甜味(无色黏稠液体)特殊气味 刺激性气味

强烈刺激性气味(酸味)芳香气味

令人愉快的气味

☆ 液态烯烃 ☆ 乙炔 ☆ 苯及其同系物 ☆ 一卤代烷 ☆ c4以下的一元醇

☆ 二氟二氯甲烷(氟里昂)☆ c5~c11的一元醇 ☆ c12以上的一元醇 ☆ 乙醇 ☆ 乙二醇 ☆ 丙三醇(甘油)☆ 苯酚 ☆ 乙醛 ☆ 乙酸 ☆ 低级酯 ☆ 丙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

①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

、—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 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2)无机物 ①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 + 6oh-== 5br-+ bro3-+ 3h2o或br2 + 2oh-== br-+ bro-+ h2o ②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含有

、—c≡c—、—oh(较慢)、—cho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1)2al + 6h == 2 al + 3h2↑

2al + 2oh-+ 2h2o == 2 alo2-+ 3h2↑(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2 alo2-+ h2o(3)al(oh)3 + 3h == al + 3h2o

al(oh)3 + oh-== alo2-+ 2h2o

+

3+

+

3+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 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nh4)2s + h2so4 ==(nh4)2so4 + h2s↑(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7)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3)2oh2 ag↓+ rcoonh4 + 3nh3 + h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 hcho + 4ag(nh3)2oh乙二醛:

ohc-cho + 4ag(nh3)2oh甲酸:hcooh + 2 ag(nh3)2oh

(过量)

4ag↓+(nh4)2co3 + 6nh3 + 2h2o 4ag↓+(nh4)2c2o4 + 6nh3 + 2h2o 2 ag↓+(nh4)2co3 + 2nh3 + h2o

葡萄糖:

ch2oh(choh)4cho +2ag(nh3)2oh2ag↓

+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hcho~4ag(nh)2oh~4 ag

6.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

(4)实验现象:

① 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 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

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

2hcho + 4cu(oh)

2hcooh + 2cu(oh)

rcooh + cu2o4h2o

co2 + cu2o

ch2oh(choh)4cooh + cu2o

ohc-cho + 4cu(oh)

↓+ 2h2o co2 + 2cu2o↓+ 5h2o hooc-cooh + 2cu2o↓+ ↓+ 3h2o ↓+ 2h2o

ch2oh(choh)4cho + 2cu(oh)

hcho

7类(包括蛋白质)。

(6)定量关系:—cooh~? cu(oh)2~? cu2+(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cho~2cu(oh)2~cu2o ~4cu(oh)2~2cu2o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是:卤代烃、酯、糖类(单糖除外)、肽

hx + naoh == nax + h2o

(h)rcooh + naoh ==(h)rcoona + h2o

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或 8.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酚类化合物。9.能跟i2发生显色反应的是:淀粉。

10.能跟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的是:含苯环的天然蛋白质。

鉴别有机物,必须熟悉有机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抓住某些有机物的特征反应,选用合适的试剂,一一鉴别它们。

1.常用的试剂及某些可鉴别物质种类和实验现象归纳如下:

2.卤代烃中卤素的检验

取样,滴入naoh溶液,加热至分层现象消失,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确定是何种卤素。

3.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 + br2 + h2o → —cooh + 2hbr而使溴水褪色。4.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5.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

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6.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

4)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水)(检验so2)(除去so2)(确认so2已除尽)(检验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h2=ch2)。

牢牢记住:在有机物中h:一价、c:四价、o:二价、n(氨基中):三价、x(卤素):一价

(一)同系物的判断规律

1.一差(分子组成差若干个ch2)2.两同(同通式,同结构)3.三注意

(1)必为同一类物质;

(2)结构相似(即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或相同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3)同系物间物性不同化性相似。

因此,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除烷烃外都不能确定是不是同系物。此外,要熟悉习惯命名的有机物的组成,如油酸、亚油酸、软脂酸、谷氨酸等,以便于辨认他们的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1.碳链异构 2.位置异构

3.官能团异构(类别异构)(详写下表)4.顺反异构

5.对映异构(不作要求)

常见的类别异构

(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书写时,要尽量把主链写直,不要写得扭七歪八的,以免干扰自己的视觉;思维一定要有序,可按下列顺序考虑: 1.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列邻、间、对。

2.按照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官能团异构的顺序书写,也可按官能团异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

异构的顺序书写,不管按哪种方法书写都必须防止漏写和重写。

3.若遇到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时,可先定两个的位置关系是邻或间或对,然后再对第三个取代基依次进行定位,同

时要注意哪些是与前面重复的。

基、丙醇有2种;

2(四)、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记忆法 记住已掌握的常见的异构体数。例如:(1)凡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均无异构;(2)丁烷、丁炔、丙(3)戊烷、戊炔有3种;(4)丁基、丁烯(包括顺反异构)、c8h10(芳烃)有4种;(5)己烷、c7h8o(含苯环)有5种;(6)c8h8o2的芳香酯有6种;(7)戊基、c9h12(芳烃)有8种。.基元法 例如:丁基有4种,丁醇、戊醛、戊酸都有4种

3.替代法 例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四氯苯也为3种(将h替代cl);又如:ch4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新

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4.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等效氢法的判断可按下列三点进行:(1)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

(五)、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1.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不饱和度 2.卤代烃的不饱和度 3.含n有机物的不饱和度(1)若是氨基—nh2,则(2)若是硝基—no2,则(3)若是铵离子nh4+,则

八、具有特定碳、氢比的常见有机物

牢牢记住:在烃及其含氧衍生物中,氢原子数目一定为偶数,若有机物中含有奇数个卤原 子或氮原子,则氢原子个数亦为奇数。①当n(c)︰n(h)= 1︰1时,常见的有机物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乙二醛、乙二酸。

②当n(c)︰n(h)= 1︰2时,常见的有机物有:单烯烃、环烷烃、饱和一元脂肪醛、酸、酯、葡萄糖。③当n(c)︰n(h)= 1︰4时,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甲醇、尿素[co(nh2)2]。

+

④当有机物中氢原子数超过其对应烷烃氢原子数时,其结构中可能有—nh2或nh4,如甲胺ch3nh2、醋酸铵ch3coonh4等。

⑤烷烃所含碳的质量分数随着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介于75%~85.7%之间。在该同系物中,含碳质量分数最低的是ch4。

⑥单烯烃所含碳的质量分数随着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不变,均为85.7%。

⑦单炔烃、苯及其同系物所含碳的质量分数随着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减小,介于92.3%~85.7%之间,在该系列物质中含碳质量分数最高的是c2h2和c6h6,均为92.3%。⑧含氢质量分数最高的有机物是:ch4

⑨一定质量的有机物燃烧,耗氧量最大的是:ch4

⑩完全燃烧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的是:单烯烃、环烷烃、饱和一元醛、羧酸、酯、葡萄糖、果糖(通式为cnh2nox的物质,x=0,1,2,……)。

九、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

1.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

水解反应

c2h5cl+h2oc2h5oh+hcl

?naoh

ch3cooc2h5+h2o?无机酸或碱ch3cooh+c2h5oh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4co2+2h2o 2c2h2+5o2??

点燃

??2ch3cho+2h2o 2ch3ch2oh+o2??

550℃ag网

?? 2ch3cho+o2??

65~75℃

? ch3cho+2ag(nh3)2oh??? 锰盐

4.还原反应

↓+3nh3+h2o +2ag

5.消去反应

24??ch2═ch2↑+h2o c2h5oh??? 浓hso

170℃

??ch2═ch2+nabr+h2o ch3—ch2br+naoh??

?乙醇

7.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多肽的水解都属于取代反应

8.热裂化反应(很复杂)

??c8h16+c8h16 c16h34?

?

??c14h30+c2h4 c16h34c12h26+c4h8 c16h34?

?……

9.显色反应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与浓hno3作用而呈黄色

10.聚合反应

11.中和反应十、一些典型有机反应的比较

1.反应机理的比较

例如:

+ 氢(氧化)反应。

和键。例如:

(1)醇去氢:脱去与羟基相连接碳原子上的氢和羟基中的氢,形成。o2???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形成,所以不发生失(2)消去反应:脱去—x(或—oh)及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形成不饱

与br原子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酯化反应: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跟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例如:

2.反应现象的比较

例如:

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现象:

沉淀溶解,出现绛蓝色溶液???存在多羟基;

沉淀溶解,出现蓝色溶液???存在羧基。

加热后,有红色沉淀出现???存在醛基。

3.反应条件的比较

同一化合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例如:

??ch2=ch2↑+h2o(分子内脱水)(1)ch3ch2oh???

170℃浓h2so4

??ch3ch2—o—ch2ch3+h2o(分子间脱水)2ch3ch2oh???

140℃浓h2so4

??ch3ch2ch2oh+nacl(取代)(2)ch3—ch2—ch2cl+naoh??

?h2o

??ch3—ch=ch2+nacl+h2o(消去)ch3—ch2—ch2cl+naoh??

?乙醇

(3)一些有机物与溴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十一、几个难记的化学式

硬脂酸(十八酸)——c17h35cooh 硬脂酸甘油酯—— 软脂酸(十六酸,棕榈酸)——c15h31cooh 油酸(9-十八碳烯酸)——ch3(ch2)7ch=ch(ch2)7cooh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鱼油的主要成分:

epr(二十碳五烯酸)——c19h29cooh dhr(二十二碳六烯酸)——c21h31cooh 银氨溶液——ag(nh3)2oh

葡萄糖(c6h12o6)——ch2oh(choh)4cho 果糖(c6h12o6)——ch2oh(choh)3coch2oh 蔗糖——c12h22o11(非还原性糖)麦芽糖——c12h22o11(还原性糖)淀粉——(c6h10o5)n(非还原性糖)

化学选修5课后习题 篇6

1、写出下列除杂的方法(括号内为杂质)

(1)酒精(水)(2)壬烷(己烷)

(3)硝酸钾(氯化钠)(4)乙酸乙酯(乙醇)

(5(62、将(1)丁烷(2)2-甲基丙烷(3)正丁烷(4)2-甲基丁烷(5)2,2-

3、写出烯烃C4H8的所有结构简式(包括顺反异构)

4、下列物质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的吸收峰锋面积之比

(1)甲基丙烯(2)2-丁烯(3)对二甲苯

(4)1,3-丁二烯(5)HCOOH(6)乙醇

(7)二甲醚(8)2-丙醇

5、丙烯1体积能与生成氯代烷能与体积氯气发生完全取代。该烯烃1体积能与体积HCl发生加成,生成的氯代烷能与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下一篇:网站测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