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湾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湾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九湾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篇1

固镇县九湾小学 2013年2月

九湾小学2013年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根据国家和省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新部署,围绕服务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中心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成效,引导全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心和参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为我校持续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一、成立组织机构 建立管理制度

要成立义保经费改革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义保经费改革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的成立与各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加强学校财务监督,增强财务开支透明度,确保一方平安,规范使用公用经费,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各校要将这项事关学校稳定与否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二、严格公用经费使用范围 规范公用经费使用程序

1、公用经费的使用范围

国家拨给我们那么多公用经费,对于它的使用情况不可能不闻不问,一定会加大公用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不论办什么事情,都要经得起师生监督,开出的原始凭证要经得起任何部门的审计。严禁将公用经费用于偿还债务、旅游、人员工资等方面。切实把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拨给我们的公用经费用在刀刃上,向教学业务管理、教师培训、师生取暖、教学资料印刷、水电、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采购、图书资料购置、教学软件课件、课桌凳更新、校园及校舍日常维修维护等方面倾斜。

2、公用经费的使用流程(程序)

每次审批合理合规的、手续完善好的原始凭证都要遵循下列使用流程:学校民主理财小组——学校报账员——中心校报账员——中心校校长——中心校报账员——中心校会计中心——县会计局——学校报账员——中心校报账员——刘集农行营业所——学校报账员。即学校民主理财小组对学校当月出具的原始凭证进行逐张审核,学校报账员把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过的、手续完善好的原始凭证报给中心校报账员初审,再报给中心校校长复审,学校报账员将中心校校长复审过的每张原始凭证进行修剪,并在填写好《原始凭证封面》一或二装订好后再报给中心校报账员,中心校报账员报给中心校会计中心审核,中心校会计中心主任与中心校报账员一道报给县会计局审批盖章,学校报账员再来中心校填写审批过的《原始凭证封面》一或

二、对每张原始凭证进行编码、做好流水账,中心校报账员分科目录入、做好纸质及电子版当月收入支出汇总表、出具转账支票、填写好进账单、赴刘集农行营业所将学校从中心校账户支出的金额转到学校报账员特办的农行卡上,学校报账员持卡赴刘集农行营业所提取。

三、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加强学校支出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支出项目和规定的标准执行;加强学校货币资金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做到账实、账账相符。规范收费行为,加强代收费的管理;推进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

三、广泛宣传义保经费政策

1、新学期开学,学校用黑板报、小广播、横幅、标语、学习园地、政务公示栏、例会、教师会等宣传工具或途径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学习培训,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内容、推进措施和最新进展情况,宣传我县和学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工作动态和实施成效等。

2、利用学校宣传专栏张贴“2012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知识问答”、“学校2012春秋二季开学收费通知”,接收社会和全体学生家长监督,向全校学生家长发放“致全校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使我国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3、通过多种媒体积极开展民生工程的宣传报道工作,努力宣传报道学校开展民生工程的进展情况。

4、做好2013春秋二季免费教科书登记表,做好2013年春秋二季免费教科书的登记造册工作,安装好图书室消毒设备,做好循环用书的消毒工作,及时做好各年级的循环用书发放工作。

四、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认真调查摸底,了解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基本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及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为每个留守儿童安排帮扶教师,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根据留守儿童的表现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4、开展人文关爱活动。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以及定期开放“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建立健全《义保经费工作档案》

为彰显我们的工作印记,学校要落实一名《义保经费工作档案》管理员。具体负责义保经费工作的材料整理、统计、汇编、归档、存档工作。各校义保经费工作档案管理员要有责任心、耐心、乐于奉献的精神。切实把学校的义保经费工作档案建立的尽善尽美。

固镇县九湾小学

九湾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篇2

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

1、城乡投入差别造成教育相对不公平。

义务教育的公益性要求国家为每一位适龄儿童提供水平大致相当的义务教育, 但由于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 各地义务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我国的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又极不平衡, 特别是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具体表现在教师工资发放标准不统一, 学校教学设施配备存在差异, 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场所存在差异。适龄儿童在不同学校接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产生很大区别, 造成教育的相对不公平。

2、同一地区的教师工资津贴发放标准不统一。

根据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县为主”的要求,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应全额纳入县级以上财政预算。但目前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财力不足, 通常只能做到维持县本级的人员供养及机构运行。在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的统筹层次提高到县一级后, 总量不足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相当一部分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未纳入县级以上财政预算, 导致了越是在贫困偏远地区教学的教师工资越低的不正常现象的发生。使优秀教师不愿意到贫困乡村任教, 致使这些地方师资薄弱, 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力得不到保障。

3、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内部设施及教学仪器购置经费无法解决, 办学条件存在很大差异。

新机制实施后, 乡镇财政投入越来越少, 公用经费拨款仅仅能维持正常运转, 学校没有多余资金解决内部设施充实问题。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只有在个别乡镇中心小学和中心初中能勉强使用, 村小和各教学点根本无财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教学和研究。图书馆、体育活动室、实验室、阅览室更无从谈起, 学生课余生活比较匮乏, 怎么能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4、乡镇、村级办学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新机制”实施后, 教育经费管理“以县为主”, 乡 (镇) 、村两级办学的积极性锐减。片面地认为现在办教育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各级教育局的事, 与乡 (镇) 、村两级无多大关系。义务教育法赋予给他们的权利和义务都无形地淡化了, 更不用说办学的积极性。

5、教职工考核奖励政策不配套。

实施“新机制”后, 上级出台的政策未考虑到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职工建立考核奖励机制方面的支出安排, 学校在义务保障经费中不能列支补贴、奖金、福利费。虽然国家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 但在财政状况相对较差的地区, 特别是县级以下地区完全落实绩效工资政策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校无法制定和实施教师的奖励考核政策, 由此会造成学校的绩效管理难以实施, 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 导致教师墨守成规, 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现象。

二、建议和措施

1、在县域内统一国家规定的教职工工资、津贴标准, 制定偏远山区教师地方性津补贴标准。

教职工工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由财政部门按时存入个人工资卡, 要保证偏远山区的教师至少能够在乡镇驻地取到工资。建议条件成熟时, 由省级政府财政承担义务教育教师人员经费, 包括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补贴、养老金、医保金、住房公积金等。各地区可依据地方实际制定地方性津补贴标准, 增加偏远山区学校教师补贴, 适当提高教师待遇, 增加教师福利, 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

2、在加强“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同时, 明确镇、村两级的办学职责, 提高他们的办学积极性。

逐步转变办学观念, 赋予镇村两级在办教育上的权利,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对镇、村两级教育投入情况考核机制, 真正树立起人人办教育的大教育理念。

3、深化教育内部改革。

提高义务教育保障能力, 除了增加财政投入外, 还须深化教育内部改革, 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要规范会计行为, 加强学校财务管理, 确保教育资金管好用好。要加强对校长和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建立相应的培训考核机制, 及时将上级的政策、法律、法规贯彻到最基层, 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针对当前基层学校财务人员大多是教师改行的现状, 建议将财会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教育会计队伍中去, 以全面提升教育财务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4、建立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及充实内部设施正常资金来源机制。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普九”后, 基本达到了办学要求, 学校的校舍维修经费和内部设施购置经费应建立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 学校义务保障经费为辅, 社会捐赠为有力补充的资金来源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学校维修和购置经费按照实际需求情况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各级政府在校舍维修改造过程中投入情况的考核机制, 保障学校正常维修改造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

5、在改革过程中统筹考虑教师考核奖励机制。

在目前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的情况下, 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对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各义务教育学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 采取财政拨一点、学校结余一点、勤工俭学筹集一点、社会力量捐赠一点的方法筹集资金, 由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教奖学政策, 专项用于对教师的考核奖励, 最大程度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促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信随着义务保障经费机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公平, 人民的教育负担越来越轻, 教师素质普遍提高, 教育事业一定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行改革, 陆续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课本费, 对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化解学校普九债务, 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对改革顺利进行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九湾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篇3

一、宣传内容:

全面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经费分担和有关保障措施等,组织编写宣传提纲。

二、宣传方式:

1、开展新机制宣传月(2010年2月)活动。

一是重点依托娄底日报、娄底都市频道、娄星在线等本地主流报刊、电视、广播、网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专访、撰写专题文章的方式,宣讲政策,解答问题,向全社会进行深入集中宣传。娄星区教育局网站(http://lxq.12edu.cn)和娄星区教育新闻信息工作网(http://XX年.gkzw.com)开设专题栏目,发布相关信息不少于15条次。《娄星教育》出版“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宣传专刊”。

二是发放“宣传卡”。将省保障办统一印制的“宣传卡”、“宣传单”简单、清晰地标明国家免补的项目,在春节前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三是发布公开信。区保障办给每位家长写一封公开信,介绍新机制的具体内容,2010年春季开学后不再收费的项目和仍然收费的项目、依据和标准。

四是悬挂或张贴标语、口号。发挥中小学校分布广、布点多的优势,在繁华路段和人口密集地区利用标语、横幅、板报、专栏、简报等多种方式,切实做好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宣传。

2、开展新机制专题教育活动。

一是开好“两会”。各义务教育学校以校为单位,专门召开班会和家长会,校长和教师分片包干,检查落实情况,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与家长,教师要采取家访、电话等形式补告。

二是开学时搞好公示。各学校在新学期开学时要将新机制基本内容、国家补助情况、按规定仍可收费的项目和经费使用情况张榜公布,主动接受当地群众监督。

三是开学后广泛再宣传。新学期开学后,各学校利用第一次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或在学校设立政策咨询站等形式,对新机制的政策进行广泛宣传。

3、公布保障办咨询电话:0738-8514820,热情解答有关新机制的政策,协助解决有关新机制方面的问题。

三、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教育局成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童喜阳彭建良

副组长:江双发唐春云

成员:各乡镇中学、区直学校校长

办公室设教育局办公室。专干:刘德斌。

各校要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并确定专人分管、部署、协调、推动本校的宣传工作,为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建立奖励机制。做到宣传渠道多、宣传范围广、宣传形式丰、稿件数量多、稿件质量高。

2、建立工作机制。

各校要认真组织干部、教职员工认真学xxx省、市、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和会议精神上来,振奋精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学校应及时收集整理新机制改革工作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并及时向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或提供新闻素材或线索(通过娄星区教育新闻信息工作网),每月上报相关宣传信息不少于2条。

3、及时总结推广

教育局办公室将组织相关新闻媒体的记者,深入农村、学校,进行形式多样、富有深度和特色的报道,积极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进展。

对各学校上报录用信息给予通报,并对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附: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宣传指定标语

免除学杂费,受惠千万家

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免除学杂费,切实减轻人民负担

免除学杂费,体现党的关怀

政府资助贫困生,好好学习快成才

九湾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篇4

推进教育和谐发展

(2014年12月11日)

自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以来,在市教育局有力指导下,在试验区工委、管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公平、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领导,强化举措,加大督查,狠抓落实,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全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业务管理情况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我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财政局副局长任副主任,教育局、财政局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定期联络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出台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中小学综合预算编制方案》、《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实施办法》、《教育民生工程宣传方案》,制定了《中小学校收费管理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支出票据审核办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办法》,修订了《中小学公务接待制度》、《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报告制度》,下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公

(二)严格贫困寄宿生资助管理。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困难家庭寄宿生申报及公示制度,规范贫困生的界定和核实。区财政足额安排本级应负担的资金,实行兜底垫付、资金专户存储、拨付方式统一,通过银行卡及时足额发放国家资助资金,无挪用现象,无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行为,无强制消费或抵减学费等行为;发放对象符合政策规定,无冒领错发现象,确保了资金拨付的高效及时到位,切实解决了特困学生的经济负担。春秋两期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74万元,资助学生1200人次,资助资金已于4月、9月提前打卡发放。

(三)加强免费教科书的发放和监管。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免费教科书按时、按量、按质发放到学生手中。全年价值215.3万元的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已全部发放,做到学生生均一套。

(四)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规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下发收费公示样表,制定了统一的永久性收费公示牌,在学校醒目位置公布张贴,设立举报电话,层层签订收费承诺书,明确责任人的责任,从源头上堵塞学校“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加大学校收费工作明查暗访力度,及时通报检查结果。目前我区各级各类学校没有出现乱收费现象。

(五)扎实开展校舍维修改造工程。2014年我区校舍维修改造项目4个,投入资金240万元,建设面积9263平方米。截

后的用款计划,将教职工工资直接拨付工资统发专户,实行统一打卡发放,公用经费从专户直接拨付到校;学校按照批准的用途和额度规范使用,确保学校基本运转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切实改变了预算编制、执行走过场的现象,增强了教育预算的约束力。

九湾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篇5

市教育局局长 XXX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对深化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行专门部署,意义非常重大,必将对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浩市长、元英市长将发表重要讲话,市财政局的领导也将就如何保障投入、加强管理提出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就教育部门如何做好建立新机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新机制的重大意义,把握好发展农村教育的历史机遇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和国家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和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农村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这项改革的推行,必将对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全市教育系统一定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行新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从中体会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决心;看到落实这一重大举措对实现我市教育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尽快将思想统一到国家的政策上来,尽快将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把握好发展农村教育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把我市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县市教育局要及时将国家、省里的有关精神和市政府领导讲话传达到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师,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增强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精心组织,切实做好新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影响深远。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2007年春季起要全面实行新机制,时间紧、任务重,全市教育系统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努力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

(一)狠抓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好新机制改革工作,教育系统责无旁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到应尽的职责。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要按照国务院《通知》和这次会议要求,积极做好有关基础数据的调查、统计工作,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当好政府参谋;要主动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和省里确定的实施步骤,分步到位。

(二)积极争取新机制改革的各项资金。中央明确要求,这次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专项资金,要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列,必须从当年新增财力中安排,不应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要坚决防止“挤出效应”,不能因中央、省、市加大了投入,地方就将原本应有的投入挪作他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与财政部门一起,严格按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新机制的要求,积极争取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在政府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要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保证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要保障教师的政策性津补贴,并加快建立教师医疗保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要使学校公用经费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保证有更多的钱用于教育教学;要落实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资金,保证师生生命安全;要给家庭贫困寄宿生提供适当生活补助,保证贫困家庭学生上得起学。总之,要把农村学校“吃饭”、“建设”和“发展”的钱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有需要找政府申请,不准再向农民伸手。

(三)抓紧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建立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将农村中小学的一切收支,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统一编入财政总预算,经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方法上努力适应改革的要求,积极配合财政部门,抓住机遇,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要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要求,正确指导农村中小学编制好2007的经费预算。要把学校维持基本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保证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部纳入预算;各项收入的来源要可靠、稳定,支出要有依据,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要做到收支平衡,不留缺口。

(四)积极探索,逐步建立与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新机制实施后,经费能否到校,学校正常运转能否得到保障,这是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各区县市教育局一定要准确了解学校的情况,尽量把工作做细,确保学校能及时、足额使用专项资金。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随着近年来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各区县市在财政经费管理体制上各有不同,对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也存在差别。建立新机制后,各地要围绕确保教育经费及时足额到校、确保学校正常运转这一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建立与学校预算制度有效衔接、核拨方便、监管到位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

(五)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要按照《中小学会计制度》、《中小学财务制度》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下发的《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建立以乡镇中心校为一个会计单位和“校财局管”的管理模式。要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财会管理制度。要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财产管理制度,确保财产物资安全有效使用和完整保值。农村中小学校长要依法担负起全面管理学校的职责,从严治校,督促财务人员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管好用好学校各项资金。

(六)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杜绝各种形式的乱收费。新机制的建立,为从根本上治理农村教育乱收费提供了坚强保障,各区县市教育局务必进一步加强对收费工作的管理,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今年寒假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不准再向学生预收下学期杂费,明年春季开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能按省里规定的额度收取课本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和搭餐费、寄宿生住宿费,除此之外,不得出台任何收费项目,学校、班级、教师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特别是不得向学生收费统一购买教学辅导资料和学具;不得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校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决抵制向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的行为,凡抵制不了的,可报新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责成有关部门查处。

(七)扎实抓好政策和业务培训。省里在改革试点时期,先后举办了几次培训班,取得了积极效果,为新机制启动打下良好基础。这次会议后,对市里的实施方案和国家、省、市的配套文件,各区县市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要重点对中央、省里的政策和市里的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对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进行辅导,对经费使用、管理和规范收费行为提出要求,确保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正确理解和执行中央和省、市的政策,要把培训工作延伸到每一所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要加强对学校预算编制的培训和指导,逐步提高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在预算编制、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八)加强调研,及时解决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新机制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要客观面对,高度重视,认真进行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如对教师津补贴发放问题。按照中央文件和财政部、教育部通知精神,学校不得将公用经费用于人员工资、津贴、补助、奖金等。而往年确有一些县市、学校使用杂费解决教职工津补贴。新机制实施后,必然导致部分学校教师待遇一定程度的下降,可能造成不稳定因素。各区县市教育部门要努力争取财政部门按照教职工待遇与当地公务员一视同仁的要求,在预算安排中,统筹解决教职工津补贴的资金来源。再比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债务问题。对农村义务教育债务,2004年《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将其从学校剥离到当地政府,挂账停息,纳入政府消赤减债的整体规划,制定切合实际的偿还计划,在化解乡村债务时,优先解决,但到目前为止,我市多数区县市没有落实。对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回避,应采取积极有力措施逐年解决。与此同时,各地还要密切关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后农村中小学可能出现的失学辍学学生返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回原籍及民办学校学生转向公办学校就读等新情况,及时准确地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提出对策建议。

(九)加强监督检查。根据省里的要求,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将把与建立新机制有关的各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两项督导”的重要内容。市教育局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建立新机制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工作不认真、不过细的,进行严肃批评,限期改正;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

(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市、县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宣传时间上,要贯穿到新机制建立的始终;在宣传内容上,要真正让群众明白哪些费用免了,哪些费用还需要缴,新政策好在哪里,群众真正的实惠在哪里等。要组织相关新闻媒体的记者,深入农村、学校,进行形式多样、富有深度和特色的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三、抓住机遇,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建立新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顺利健康发展。新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解决了多年来教育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也对教育管理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教育部门一定要以此次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确保新机制资金用得科学、用得规范、用出效益。

1、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各区县市教育局和各学校,要抓住建立新机制的有利时机,探索建立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造就一支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要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的力度,不断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大力推行和鼓励城镇富余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新聘任的教师一律先安排到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任教;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对农村学校急需的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保持相对的灵活性;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使其制度化,并在经费上给予保障;要大力推行中小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重能力、重实绩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从2007年起要逐步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目前省里正在对全省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进行总体规划,建立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库。市教育局已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布置,现在正在审核汇总。各区县市教育局要按照总体部署,认真做好子规划,落实分担经费,加强对维修改造项目的管理。特别是作为今年省八件实事和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各地在进度、资金、质量方面都不能松劲,要确保十一月底前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3、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一是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保证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要求的同时,努力增强农村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使之更加适应农村实际,贴近农村孩子需要,不仅能满足农村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和升学的需要,还要适应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秩序。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三是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始终把确保师生安全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管理人员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制订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各种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

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篇6

工 作 简 报

2011年第3期(总第63期)

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24日

目 录

 颍东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 宁国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 宿州市开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细化管理年活动  蚌埠市开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征文活动

 马鞍山市制定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流程图 巢湖市全面部署2011年教育民生工程实施工作

后在项目实施完毕后,学校需填写教育局统一印制的审批验收通知单,并附上协议等相关材料申请验收,由中心学校核验后上报区教育局,区教育局根据需要对重点项目进行抽验审计,并将相关材料存档备案。

三是加强电子学籍管理。进一步健全电子学籍管理制度,对新生入学做到应建尽建,不重复,不遗漏,确保统计信息真实;进一步密切电子学籍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联性,严格按电子学籍统计人数分校制定和月度用款计划,在区教育局、区财政局认真把关的基础上,由国库支付中心直接拨付到各中心校,再由各中心校再分解到各自然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快捷和高效。

四是开展业务培训。将开展业务培训作为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的重要措施,全年多次对各中心校校长和财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帮助中心校校长和财务人员进一步掌握政策、熟悉业务,切实提高了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的执行力和准确度。

五是加大督查力度。区教育局、区财政局每月对中心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检查内容包括电子学籍学生数统计上报的真实性、项目经费支出申报审批的规范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的完整性等;检查结果直接与学校考核挂钩。

由于该区一年来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方面整改成效较好,2011年4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解除了对该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点监管。

 宁国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一是总结自查阶段(1-3月)。各县(区)及学校要对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考核办法,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问题和不足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

二是整改问题阶段(4月)。各县(区)和学校要对总结自查阶段查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逐一整改,并对整改落实工作进行合理评估。

三是健全完善阶段(5月)。各县(区)和学校要在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尤其要致力于构建促进工作开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是总结回头看阶段(6月)。各县(区)和学校要对前三个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及其实施成效进行回头看,从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进一步完善提高。

五是深化巩固阶段(7-12月)。通过积极整改落实和健全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应用和检验,并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从而达到促进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

为确保该活动扎实推进并取得预期效果,该市要求各县(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好本地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细化管理年活动。目前各县(区)已完成了总结自查和问题整改阶段工作,正在积极地开展健全完善阶段工作。

 蚌埠市开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征文活动

为切实组织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宣传月集中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知晓度、满意度和支持度,2011年4月份,蚌埠市教育局面向所辖中小学校师生开展了“感受民

改革工作流程图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本县(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流程图,确保对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目前,该市及所辖县(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正按照流程图确定的工作安排有序推进。

 巢湖市全面部署2011年教育民生工程实施工作

九湾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篇7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构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巩固“普九”成果,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制定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甘政发〔2001〕111号)、《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04〕3号),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提高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设立省级“两基”攻坚专项经费,促进“普九”工作;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制度,解决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市、县人民政府按照中央和省上的政策要求,加强领导,积极筹措经费,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认真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落实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使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促进了全省农村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十五”期间,全省全面完成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任务。10个县区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全省实现“两基”的县达到68个。“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3%,比2000年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

但是,随着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主要是: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缺乏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经费保障水平较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供需矛盾突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缴费上学,农民负担较重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进程和已有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关键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做出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决定和部署,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这不仅是对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的极大支持,而且对提高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更好地发挥农村义务教育在推动全省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充分考虑到我省市、县财政比较困难的实际,决定省级财政全额承担由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免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资金,统筹分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各市州、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中央的这项惠民政策和改革任务贯彻落实到位。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按照中央确定的“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省、市、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一)全部免除农村地区(含县镇和民族自治州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中央财政承担80%,省级财政承担20%,市州和县区市不再承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资金。

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市州、县区市政府承担,具体分担比例、补助对象和补助方式由市州人民政府确定。补助标准要在2005年“两免一补”省定标准的基础上逐年提高。鉴于省级财政已全额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学杂费、补助中小学公用经费资金,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省级不再承担,市州、县区市政府原承担的“两免一补”资金要全部用于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各市州、县区市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积极筹措经费,足额落实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免费提供教科书实行政府采购,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要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下达甘肃省中小学公用经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甘财教〔2005〕47号)规定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80%,省级财政承担20%。

(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央将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测算确定我省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并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共同承担。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继续加大对财力薄弱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全面实施,分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一)2006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科学合理调动资金,采取预拨资金等办法,保证运转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

(二)2007年,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各项改革工作,巩固2006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2008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下达甘肃省中小学公用经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甘财教〔2005〕47号)规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

(四)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我省2005年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当年安排50%,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按照8∶2比例共同承担。

(五)2010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按国家制定的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

农垦、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农村同步实施,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体制予以保障。城市义务教育也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式由市州人民政府确定,所需经费由市、区承担。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政策落实到位。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地把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一)成立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见附件),以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负责各项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市州、县区市政府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一定要把主要精力用到抓好此项改革上,精心组织,靠前指挥,认真实施。各级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承担相应的改革任务,并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各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本意见的要求,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二)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行由省级政府统筹落实、管理以县为主的制度。省政府统筹辖区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具体内容包括:统筹确定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统筹落实中央安排的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资金;统筹制定辖区内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具体政策和配套管理办法及措施。市州政府负责确定市级以下各级政府分担经费的具体责任,落实省级安排的转移支付和市、县政府应承担的资金,制定辖区内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具体政策和配套管理办法及措施。县区市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要按照改革的要求和省上确定的比例承担经费,并根据中央和省上的政策规定建立科学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学校经费预算、公用经费管理等各项制度,管好用好各项义务教育经费,具体内容包括:将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清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政策。学校按“一费制”规定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代收费项目和寄宿学生住宿费外,不得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坚决杜绝乱收费。乡镇也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履行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应职责。免收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政策实施后,市州和县区市财政原来安排的义务教育经费要继续保留,并加大对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防止发生经费投入上的“挤出效应”,确保中央、省、市和县同步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

(三)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加快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完善城镇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农村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教科书的种类和价格,推行教科书政府采购,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秩序;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防止教育资源过度向少数学校集中。

(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实施到位。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要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教育督导部门督政、督学的职能。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九湾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篇8

国发[2005]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

(一)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财力状况分省确定。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承担,补助对象、标准及方式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先落实各省(区、市)制订的本省(区、市)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在此基础上,为促进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中央适时制定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需资金仍由中央和地方按上述比例共同承担。中央适时对基准定额进行调整。

(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对中西部地区,中央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分省(区、市)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共同承担。对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主要由地方自行承担,中央根据其财力状况以及校舍维修改造成效等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分地区逐步实施。

(一)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二)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中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三)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该省(区、市)2005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颁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

(四)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区、市)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当年安排50%,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免学杂费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五)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

农垦、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农村同步实施,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体制予以保障。城市义务教育也应逐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式由地方确定,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四、加强领导,确保落实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各项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本

通知的要求,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落实分担责任,强化资金管理。省级人民政府要负责统筹落实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应承担的经费,制订本省(区、市)各级政府的具体分担办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落实到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全面清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政策,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

(三)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推行城市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教科书的种类和价格,推行教科书政府采购,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防止教育资源过度向少数学校集中。

(四)齐抓共管,强化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要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九湾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计划 篇9

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对商业银行教育贷款影响的调查报告

去年,国家叫停教育“产业化”,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这既是我国教育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性变革,也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大政策。

这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讲这无疑是一件大喜事。教育行业政策变化,始终围绕“百姓”利益这一主题,那么,一方获利,另一方利益必定减少。这种利益上的流动,究竟给银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某商业银行与其有信贷关系的部分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教育行业贷款现状及形成的原因

我地现有学校176所,其中高校5所,中专19所,普通高中19所,初中40所,小学75所,幼儿园6所,九年制义务学校6所,其他学校6所。属我地教委管理的学校有157所,现有教职员工11,265人,学生183,394人。其中,高中12,318人,初中48,706人,小学122,370人。从现有学校的类型看,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几年来,该行累计发放2.1亿元贷款积极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支持了20余所学校,截止2005年底,该行对教育行业贷款余额15,482万元,占全行贷款的6.6(详细情况见下表)。

教育领域贷款情况调查表

单位:万元

学校

类别

贷款余额

占比()

贷款用途

贷款方式

贷款形态

流资

抵押质押

保证

次级

可疑

高校

5838

37.7

5838

5838

5838

42877

17447

25430

中专

1230

7.9

5980

250

980

250

1230

1515

4604

29112

中学

7999

51.7

7739

260

7349

640

6340

1649

25316

12610

12706

小学

0.48

600

525

幼儿园

0.19

120

31其他

310

2310

225

285

合计

15482

14972

510

14357

1115

13798

1649

84067

36263

47804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行教育行业贷款主要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占教育行业贷款总额的比重为96.7。贷款正常率为99.8,形成的不良贷款主要是该行组建前信用社时期发放的存量贷款。

该行对教育行业贷款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形成的。

(一)积极主动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众所周知,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2005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只占gdp的2.4,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就西部贫困地区而言,地方更无财力对学校进行扶持。这种情况下,对有较强发展前景的学校,该行积极介入,支持学校进行设备更新等软、硬件建设,使众多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不断增加。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汇报材料 篇10

尊敬的省教育厅督查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今年上半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我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将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实抓好,我县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教体、财政、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领导。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通过成立领导组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强化了协同配合,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为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制定印发了操作性极强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根本目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以及享受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政策的范围和对象及补助标准,从制度上保证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县财政局、县教体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根据省市政府《实施意见》的精神,就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免收学杂费、公用 1

经费支出管理、校舍维修改造等工作先后印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有效地保障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利用县电视台、报纸、《教育》专刊、教育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使党和政府“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全县各中小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家长会、发放《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及宣传画等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政策内涵、主要措施等具体内容,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多措并举,狠抓落实

(一)确保预算充足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预算是基础,经费是关键。我县根据县情实际,建立健全了新机制下规范的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严格按照“二上二下”的工作程序,组织、指导基层学校据实、科学规范编制预算。2010中央、省安排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保障机制资金1343.3万元(其中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1003.9万元、免费教科书313.5万元、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经费25.9万元)。我县财政在打齐打足人员经费的同时(工资、各项津补贴和福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还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落实了县本级各项配套资金83.1万元(其中义务

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57.2万元,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经费25.9万元)。

(二)确保支出规范

为规范公用经费支出,我县及时转发了省财政厅、教育厅《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

[2007]198)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严格使用公用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通知》(教秘计[2009]240号)文件。同时,县教体局与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和使用的通知》,要求全县各学校严格按照“收支平衡,量入为出,厉行节约”原则,根据补助标准和学生人数分(学)编制公用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确保做到义保资金不挪用、不挤占、不截留。全县各学校相应制定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支出范围与标准,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提高公用经费使用效益。

(三)确保拨付到位

1.公用经费拨付:为完善公用经费拨付程序,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我县将全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在3月、5月、9月、11月分四次拨付。截至6月10日已拨付中小学公用经费565.42万元,其中县本级57.182万元,有效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超额完成了2010年上半年公用经费530.6万元的拨付任务。

2.寄宿贫困生生活补助经费拨付:今年上半年,我县共拨

付资金25.99万元(其中县本级财政拨付12.99万元)。

五、齐抓共管,强化监督

县政府每年将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投入情况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从县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对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同时,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作为政府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有关六一儿童节的优秀作文下一篇:汽车电气检测与维修专业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