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一、生源地贷款工作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源地贷款工作,县领导几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为建立长效机制,落实了机构、人员,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建立了相关责任制,真正保证助学贷款能落实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之中。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2019年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做好续贷生、新贷、首贷生助学贷款办理工作。2019年,全县共计发放贷款2631人,贷款金额为15,74.5,805 万元。
二、认真做好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落实工作 2019年,共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305人次,资金30.5万元。
三、认真做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落实工作 严格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管理办法》和省州有关文件精神,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认真做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的确定、公示、审核、上报及助学金落实工作。2019年,共计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828人次,每生按每学期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全学年共计发放补助资金182.8万元。
四、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落实工作 严格按照甘肃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达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补助资金的通知》的精神,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落实工作。2019年,落实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和非寄宿生补助3590人次,资金223万元。另外,根据文件精神,2019年秋季发放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10022人,资金260万元。发放标准为初中每生每学期312.5元,小学每生每学期250元。
五、认真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本息收缴工作 为了认真做好2019年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息收缴工作,全面完成助学贷款本息收缴任务,我们提前谋划,及早准备,积极与2019年应付本息学生及共同借款人取得联系,掌握贷款学生的家庭住址变化、毕业去向、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通过电话、手机短息、上门告知等方式,对全县2541名享受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已产生本息的毕业生及家长进行了通知,告知学生及共同借款人按时还款的重要性,督促和引导学生及家长及时办理2019年信用助学贷款偿还手续。截止2020年4月底还有226人的915235.58元贷款本息还未收回。现正在制定措施,继续催收,争取提高回收率。
五、承担了教育系统惠农、惠民专项治理工作,及时完成了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克服困难,虽然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还远远不够,为做好2020年工作,经资助中心全体人员讨论,并征得主管领导同意,特制订2020年工作计划。
一、完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及收款工作。
二、完成中职助学金及免学费工作。
三、完成高中助学金及免学费工作。
四、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及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
此外,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积极完成上级部门及局领导安排的精准扶贫帮扶及其他临时性工作。
从2008年至今, 潢川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积极发扬创新精神, 抱着探索的决心, 走出了一条颇有特色的资助工作之路。
抓队伍, 延伸管理
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在县级, 具体实施在基层学校, 效果体现在实施环节。在工作实践中, 潢川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逐步认识到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2011年开始着手建队伍, 延伸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 潢川县各个教育阶段基本成立了相应机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专人负责, 普通高中成立了独立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办公室) , 中职学校成立了独立的学生资助办公室。学校均有校级领导分管, 有固定人员专业负责, 学生资助管理队伍形成了网状覆盖, 延伸了县级学生资助管理。2013年, 教体局为了加强学生资助管理, 又面向全县公开招考两名、选调一名工作人员, 使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得到加强。资助队伍的建立极大提高了县资助中心的工作效率, 突出表现在2014年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中, 县各高中指导本校毕业学生完成前期个人网上申请, 提供资格审查证明, 一方面分流了学生集中到县中心的人流, 同时减轻了县中心指导学生申请的压力, 使县中心办理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提高了学生办理贷款的积极性。2014年暑期, 潢川县共办贷款351笔, 占当年考入外省学生人数的30%, 办理绝对数量居信阳市第二, 比例居全市第一。
抓关键, 求实效
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核心, 是保证资金按政策要求足额发放到符合政策规定的学生手中, 国家为此制定有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 我们在深入细致学习相关文件时, 多次深入学校去调研, 认真分析可能出问题的类型、环节, 然后确定工作思路。
抓宣传, 重点在正确解读政策。每年, 我们都要按类别分次召开专题会议, 并以会代训, 详细解读上级文件, 逐条排查执行过程的风险点, 确保执行人对政策吃得透、用得好。资助中心要求基础学校资助人员宣传资助政策要做到正确、准确、精确:宏观宣传要正确, 合乎政策;关键地点要准确, 不让学生及家长理解出偏差, 产生歧义;核心地点要精确, 不留把柄。
为了保证学校执行层工作的效果, 资助中心定期深入班级, 进行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并及时反馈给学校。经过年复一年的反复修正, 各校在执行资助过程中逐步成熟、完善。
抓关键, 重点在工作程序。资助中心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资助程序:学生申请有证明, 评审有小组, 公示有照片, 发放有监督。学校要做到程序不能减, 步骤不能省, 环节不能少, 过程必须走完。每次检查, 资助中心不听空洞的汇报, 关键查工作程序是否合规。从实施情况看, 只要学校按规定的细则工作流程, 出问题的概率就非常低。
抓档案, 重工作痕迹。潢川县学生资助档案在全市乃至全省, 应该是种类最全、规范程度最高的。2012年,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领导在培训会上说的“学生资助的档案是有价证券”, 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2013年, 我们对以前的各类档案重新进行了归类整理, 并根据工作探索, 对学校所报档案提出细化标准——六有:有封面并盖公章;有目录;有学校申请资助报告;有领导小组、评审小组名单;有签收名册, 普高、职高另有银行回执明细;有工作小结。三对应:个人申请、公示名单、发放名单做到顺序对应、信息对应、字迹对应。两显示:公示通过照片显示, 能显示公示张贴地点醒目的标志物;能显示有学生观看;发放监督通过照片显示, 照片能显示发放现场除学生外另有第三方1~2人, 能显示学生领取现金数量或银行卡清晰图像。
在市、县多部门检查中, 检查组都对潢川资助中心和学校的档案给予了肯定。2014年7月, 在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审计中, 审计组从县中心调取档案, 当场根据档案信息对学生进行电话抽查回访, 核查结果与档案反映完全一致。
讲方法, 求效率
6年的工作实践, 资助中心总结出一套适合潢川县工作实际的工作方法, 即“三勤”“四不”工作法。
“三勤”:即脑勤、嘴勤、腿勤。
脑勤。工作任务开展之前多动脑。学生资助涉及资金,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 资助中心虽然不经手钱, 但负有管理职能, 因此, 丝毫不能有随意、大意思想。因此, 每项工作开展之前, 工作人员都要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思考。这样, 就可以做到工作心中有数, 过程了然于胸, 问题从容面对。几年来, 潢川县基本达到了平稳、平静、平安“三平”工作效果。
嘴勤。政策宣传要多说, 政策要求要多讲。学生资助工作起步晚, 政策刚性强, 全社会对资助工作的认知度不高, 甚至认知有偏差。大众包括有些领导, 都把学生资助和“救济”混为一谈。几年来, 资助中心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宣传资助政策, 针对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宣讲, 使社会对学生资助的认识逐步清晰。学校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沿阵地, 学校领导和教师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操作员, 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资助工作的效果和成败。对于这一关键环节, 中心丝毫不敢放松, 每学期都要召开会议, 对各学校负责资助工作的同志进行业务培训, 对相关的政策进行详细解读, 对各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整理, 组织大家讨论如何解决。
腿勤。脚步要到位, 即工作行为到位。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 资助中心对各校生源情况了解得相当清楚, 每学期分配资助计划, 完全可以根据掌握的数据作出方案, 也不会有偏差, 但是, 每学期, 中心人员还是要深入学校, 进行前期调研、过程抽查、事后检查落实, 并请财政局相关人员参与。
“四不”, 即不变通、不侥幸、不畏权、不越位。
不变通。就是严格执行上级政策不走样, 不依主观想象解读政策, 不自创花样, 不搞自选动作。学生资助政策刚性强、定性高, 上级文件怎么要求, 就严格按文件要求怎么操作, 不做变通。因为在遇到举报及周边部门检查的时候, 别人认可的是文件。
不侥幸。就是不打政策擦边球, 不根据主观想象解读政策。有些个性的、特殊的问题, 按政策规定操作有牵强, 在这种状态下, 不能心存侥幸, 不给今后的工作和自己埋炸弹。
不畏权。学生资助工作只是整个教育工作环节的一个小分支, 有时候, 需要服务整体大局。在这种状态下, 做具体工作的工作人员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遇到这种状况, 部门能做的, 就是按上级政策开展工作, 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不越位。即做好分内事, 不越俎代庖。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的权限, 哪些程序是学校做的, 哪些程序是资助中心做的, 要分清职能, 各司其职。县资助中心肩负的是管理职能, 资助过程在学校, 县中心要做的, 就是保证学校严格按政策操作, 监督学校完成文件规定动作。对于学校工作环节, 做到不插手、不干预。这样, 学校工作有自主性, 就能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
几年来, 潢川县在学生资助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工作中仍然不断遇到新问题、新矛盾。大家抱着不怕困难的积极心态, 在省中心的领导下, 攻坚克难, 把潢川县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关键词:资助工作;方法探索
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升资助质量,使贫困生在智力、品德和人格塑造等方面全面发展是资助工作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资助工作以及困难生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助育人工作目前的手段
目前我国高校对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资助手段主要有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势,同时通过社会慈善机构、民间团体、个人等方式也设立了专项奖学金、助学金,这些资助方式共同形成我国资助育人的途径,资助内容主要为金钱的方式。
二、资助育人工作途径存在的问题
1、资助形式简单,学生缺乏自我提升能力
我国目前资助方式主要是金钱发放,就天津某理工高校而言,资助覆盖面教为广泛,但物质形式过分单一,多为金钱资助,并未放眼学生发展,为学生搭建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贫困生比例偏高,个人能力和综合技能发展较为受限,在就业时面临多重压力。相对于物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里健康、感恩意识、综合能力提升往往受到忽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将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给予传承,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社会竞争力[1]。
2、教育方式单一,受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
在天津某理工高校的学生调查研究中发现,高校贫困学生奉献精神缺乏,感恩意识淡薄,只知索取不懂回报,把国家、社会、学校给予的关爱和资助看作理所当然,表现的以自我为中心,教育效果缺失,受助学生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淡薄已经成为资助工作的重大障碍。加强对贫困生学生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资助工作的最终目标。
3、资助队伍参差不齐,教师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目前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高校相关资助工作,由于辅导员工作繁杂,除资助工作之外还有其他繁重的工作,故资助工作难以做到全面、专一、透彻,也无法做到针对受助群体的个性化指导与跟踪。同时,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频繁的队伍更迭也无法在资助方式上形成一脉相承,完全统一的量化标准,在资助工作中只局限于将工作做完,很难达到做好甚至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开辟新途径,关注困难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1、导师齐抓共管,关爱困难生心里发展
以天津市某理工高校化学化工学院为例,在学院形成以辅导员为主、班主任、班导师为辅的导师团队,通过建立“导师工作坊”、“心里约谈聊聊吧咨询室”的方式,给每位导师配备5-8名本科生,通过每季度定期两次心里约谈的方式,让学生与导师有了沟通交流的机会,在约谈过程中,导师通过填写《导师工作手册》,对困难生同学进行分类,通过自身学业背景、专业知识为疑难困惑的困难生同学提供有效帮助和建议。通过组织参与“导师沙龙”、“科技庙会”等导师面对面活动,为低年级学生了解专业背景、明确学习目标奠定基础;通过组织“本研交流研讨讲座”、“大学生科技立项中期交流会”为中高年级学生科技成果交流搭建平台。通过组织策划“课题设计大赛”、“趣味化学知识竞赛”为全院导师和本科生双向结对子提供机会;通过组织“我最喜爱的导师评选”、“师生趣味运动会”等一系列文娱活动为促进师生和谐关系、丰富困难生课余生活提供平台。
2、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服務困难生人才培养
通过组织“困难生座谈会”、“困难生节日慰问”、“宿舍走访”等活动,拉近党员教师与困难生同学距离,并将困难生学生与党员教师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定向帮扶。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带头作用,关注困难生的就业和成才要求,通过定期开展“心理约谈”、“困难生就业座谈会”推动困难学生完成就业,发挥党员教师的战斗壁垒作用,从专业知识学习、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造充满关心、关爱、关怀的成长氛围,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建立竞赛指导团队,关注困难生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培养
以化学化工学院为例,全国、天津市每年会举办众多与专业内容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竞赛,为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就业竞争力,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学院组建专业教师竞赛指导团队,从课题设定、软件使用、比赛排练、实践操作等方面做到专人指导。竞赛指导团队教师通过导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指导方式,实现梯队科研模式,组成一批由导师带动研究生、研究生带动本科生,师生联动、互进互促的科研团队模式。通过导师制深入指导模式,形成低年级学涯导航、高年级职涯教育的指导体系,竞赛指导团队指导本科生科技立项1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指导本科生专业技能竞赛4次,获得全国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三次、一等奖四次;论文SCI累计10余篇;指导本科生参与市级及以上重点课题2项,国家专利1项,参与本科生百余人次。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国家基金项目、市级重点课题、大学生科技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平台支撑。
4、利用社会实践基地,提升困难学生综合服务能力
充分利用困难生实践基地资源优势,为困难生提供实践岗位的平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升困难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增强困难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困难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激发困难生的潜能,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增强学生自信心。第三,客服困难生惰性心里,提升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第四,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困难生集体主义观念,强化团队意识,感受团队精神力量。因此,社会实践基地对于提升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5、利用校友资源,发挥朋辈困难生德育教育中的激励作用
高校校友在困难生培养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有着成才示范、情感示范和品牌示范的作用,成为困难生培养过程中的指路明灯。通过向困难生同学介绍校友的成功之道、成长经历对困难生同学进行激励教育、情感教育,通过开展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方式感染并激励众多困难生成才信念。同时,杰出优秀的校友还可利用手头丰富资源,加强在校困难生与相关行业的联系,使困难生尽快了解到目前就业信息,甚至便于“近距离”了解到一线岗位资源,增强了困难生的求职竞争力。
6、充分利用社团优势,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勤工助学中心”是化工学院致力于困难生成长成才培养的服务型社团,组织开展“沐浴恩情,感谢有你”感恩节主题晚会将感恩导师、感恩父母贯穿其中,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弘扬师德模范;通过组织开展的蓟县渔阳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活动,为有创业梦想的困难生搭建实习平台。通过引导全院师生广泛参与具有化工专业特色的品牌学生活动,为困难生提供与老师亲密互动的空间和舞台,为实现师生课堂课后深入指导提供支持。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不仅要做到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生进行专业教育、心理教育,树立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推动资助工作健康发展。要着手于困难生能力培养、心理健康培养,加大对受助学生的德育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作为一项育人工作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2009-2010学年,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标准筹建、高起点运行,并朝着专业化和制度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这一年,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创新理念、突出特色两方面着手,一是扎扎实实推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各项工作,切切实实把学校领导“爱生如子、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项日常工作中。二是积极创新学生资助工作理念,多管齐下努力加强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牢固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党和国家、社会的诚信、感恩之心。现将2009学年资助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1.进一步加强领导。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学校稳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在成立专门的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基础上,还成立了以学校校长邓红君任组长,其它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校性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2.进一步提高认识。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资助工作也越来越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及时适应这一趋势的要求。我们迅速从繁杂的资助工作中理清头绪,扭住以下几件大事开展工作。一是利用2009学年秋季学期班主任培训班的有利时机组织全校班主任进行了资助工作理念、法律法规、工作流程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并对资助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难题进行了技术层面和政策方面的指导与讲解,对资助工作可能出现的涉法涉诉情形及时进行了警示和告诫。二是制订了《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制度》、《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家庭贫困学生免学费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学校奖助学金管理细则、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管理细则和中职学生国家免学费管理细则。为此,以 “奖、助、减、免”四方面为一体的广义性的、全校性的大资助工作体系得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3.进一步规范管理。2009学年,尤其是秋季学期以来,学生资助工作继续在原有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克服困难,不畏繁杂,积极探寻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在规范程序,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求突破、求发展,提效率,加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时时处处规范程序、加强监督,严格做到从过程到结果的全程公正、公平、公开,最终确保了没有发生一起学生及其家长的投诉事件。
4.进一步加强沟通。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工作,与上下左右各部门的工作密不可分。为此,我们积极、主动地与上下左右各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和协作,既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也加深了彼此友谊。我们与招生处、学生处共同努力做好了新生助学金、免学费等评定资格的审查工作;我们本着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要给予学生资助的工作理念,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室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给予了高度关注;联合财务室做好了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联合校团委举办了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为主题的感恩、诚信教育征文活动。配合学生处、教务处加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在校行为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和考核等。市、县资助管理中心对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历亲为关注学生资助工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学校全校一盘棋建立健全大资助工作体系的理念给予了高度赞赏。
二、创新理念、突出特色
1.宣传服务升级。为了让新入学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国家资助有关政策和精神,我们认真执行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要求,一是将《国家资助政策简介》和《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随新生入学通知书一并寄给新生。二是通过班主任向全校学生公布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电话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全天候解答学生在资助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制度保障先行。创新资助工作理念,必须以依法依规推进资助工作实践为前提,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创新。我们深刻认识到制度的保障性和重要性,因此把建章立制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在充分把握国家资助相关政策、广泛吸收兄弟学校先进经验、清醒认识学校当前实际的基础上,制订了4项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规章制度。3.培训教育推进。为切实把我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打造成真正惠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阳光工程。我们坚持一手抓资助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及道德素质锤炼,一手抓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对全校班主任进行了集中培训与个别谈心指导相结合。对受资助学生平时在校表现和消费情况进行追踪,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感恩的教育和考核,引导学生珍惜国家给予的阳光、雨露,立志早日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4.评定审核改革。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以来,认真走访调研,发现原先以班级为单位分配受资助名额的评定办法容易引发不公平趋向。学生急切希望改革的呼声较强,我们吃透国家政策、借鉴兄弟学校经验、报请校领导同意后,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年级和专业为单位相结合分配资助名额的评定办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资助中心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初审委员会,各班成立了以班主任为组长、班干部为成员的班级民主评议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民主评议的调查、考核表格,既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在校行为表现,又易于操作执行和防患学生弄虚作假引发新的不公平。为保持资助工作的严肃性和持续性,我们在新生当中先行试点改革,积累经验后在全校推行。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尽管明显增大了校行政、班主任的工作强度,但是广泛获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付出是值得的,改革是有效的。
5.双向资助并行。资助换个说法也可以叫扶贫,输血扶贫是治标,造血扶贫才是治本。同样如果仅仅停留在经济上资助家庭困难学生也是治标。为确保国家资助政策既落到实处,又真正取得实效。使国家资助资金切实起到“造血”作用。我们提出精神资助与经济资助双管齐下的工作方案。一是调查摸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尽可能地保护这类学生的隐私、极力避免“暴力”资助。二是开展中职生自强之星评选和诚信感恩教育征文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热爱之心。三是广开渠道,增设勤工助学岗位,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四是组织受资助学生积极进行募捐、献爱心等活动,随时随地、力所能及地进行爱心传递与接力。
6.理论实践合一。在推行一系列资助工作创新实践的同时,积极开展学生资助研究工作,努力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资助管理办法,从理论上寻求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种问题的长效资助工作机制。
总之,2009学年,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各职能处室的配合、帮助下,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资助政策的前提下,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助学生成功”的工作理念为指导,经过艰辛努力,打开了一个较好的工作局面,成绩属于过去,今后仍将继续努力。
******资助中心
2010年6月15日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09学年工作计划
2009学年,资助中心将认真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学生工作理念,切实加强、改进各项工作,认真实践“资困、助学、励志、强能”的宗旨,使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有效资助。
(一)强化认识,提高服务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助学生成功”的工作理念,将各项资助工作抓好、落实。
(二)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大力开展诚信、感恩教育。在开展各项资助工作的同时,将诚信、感恩教育贯穿其中,使资助工作取得真正实效。
(三)整章建制,完善资助工作体系。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形势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院“奖、助、减、免”为一体的资助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认真开展各项资助工作,在工作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进步。2009学年,学生资助工作中心将继续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在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上积极探寻新思路、新方法。
(五)根据上级要求,及时上报有关报表,落实有关特殊政策。及时完成有关报表、材料的汇总、统计、报送工作,并及时请示汇报。根据形势发展、工作要求。
在2009学年第一学期具体工作方面,资助中心工作将分为三部分——强化干部培训、完善资助体系构建和加强资助政策宣传的活动。
资助中心内部建设:(1)加强内部建设,落实中心日常管理,及时召开中心例会;(2)及时完成学院贫困生资料统计工作,圆满完成资助体系搭建工作;(3)做好勤工助学岗的监督与管理;(4)在原有基础之上,强化干事培训,使其完成角色转换;(5)心理健康节活动中积极申报活动项目。
联合其他各部门:(1)心理辅导活动联合心理咨询和辅导室进行,其他部门协助服务社完成;(2)协助学生处做好新生资助工作申报和审批工作;(3)协助教务处做好新生的注册和学籍档案建立工作。
联合校团委:(1)紧跟时代的步伐,好好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宣传渠道;(3)联系校内外媒体,做好各项宣传工作。
总之,我们坚信,2009学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县资助工作中心的正确指导下,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探索,一定能够打开新的工作局面。
******资助管理中心
2012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社保中心在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
领导和指导下,创新思路、扎实工作,推动了全县社保事业再上台阶: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金征缴再创新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基础管理不断加强,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完成了州下达的各项社会保险目标任务,为我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9月31日,全县养老保险参保30263人(在职22548人、退休人员7715人),完成州下达目标任务29263人的103.42%;失业保险参保17886人,完成州下达任务数17300人的103.39%;工伤保险参保17204人,完成州下达任务数17796人的96.67%;生育保险参保10788人,完成州下达任务数13402人的80.50%。
(二)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进一步增长。1—9月,全县收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143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3464万元;收缴失业保险基金84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472万元;收缴工伤保险基金41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1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120%;收缴生育保险基金30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72万元。
(三)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及时足额。1-9月,城镇企业职工 1
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支付7715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
8763万元;失业保险支付2755人次失业保险待遇127万元;工伤保险支付207人的工伤保险待遇209万元;生育保险支付223人的生育保险待遇164万元,基金累计结余3741万元。
(四)社会化管理服务推进良好。截止9月底,全县企业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覆盖面达到100%;多种方式开展领取养老金的资格认证工作,认证比例达到100%,有效防止了冒领养老金的问题发生。
二、工作措施
(一)以“创先争优”强队伍促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先争优”为载体,要求干部职工踊跃参加“党员示范窗口”、“党员先锋岗”、“岗位明星”评比等活动,争先进、当优秀,牢固树立干部职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处理好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新形势下社会保险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迎难而上抓扩面强征缴。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历来是我中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攻克这个难点,加大政策宣传,拓宽扩面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拓展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渠道,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作为整个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力推进扩面征缴工作。一是把加大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作为宣传重点,提高群众对社会保险政策的知晓率,增强政策执行力,促进扩面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把私营、个体企业作为扩面征缴重点。以《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契机,配合劳动执法监察,深入私营、个体企
业进行宣传督促。截止9月,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家,将职工纳入社会保险统筹。三是加强对参保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稽核。通过书面稽核和实地稽核,促进企业依法参保缴费意识,确保应收尽收。今年以来,对参保单位书面稽核面达100%,实地稽核面达30%。
(三)以人为本抓管理强服务。一是全力以赴开展城镇超龄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4月25日,我县正式启动城镇超龄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根据省人社厅、财政厅相关文件规定,具有我县城镇户籍,2010年12月31日前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简称超龄人员),均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一次性补缴15年基本养老保险费,超过60周岁人员每超过一年优惠3%。参保工作启动以来,参保人员蜂涌而至,经办人员每天高负荷工作,竭尽全力为此类人群办理相关业务。截止9月31日,办理超龄参保717人,收缴基金2015万元,515人享受优惠632万元,向591名超龄参保人员发放养老金293万元。二是圆满完成2011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调整工作。为保证2011年全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调整工作的顺利完成,年初,克服时间紧、退休人员多且情况复杂的困难,圆满完成今年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任务,每人月均增加养老金148元。到9月底,全县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262元。三是认真开展“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工作。按照州局《关于贯彻实施云南省企业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
统筹试行办法的通知》要求,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统筹前,已被认定或者鉴定为1级—4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伤残(职业病),现由企业支付工伤待遇的工伤职工和工亡职工供养的亲属,及时核查基础数据,做好相关费用的清算,将县域内“老工伤”人员尽快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并支付相关待遇。截至9月底,46名“老工伤”人员及供养亲属已纳入统筹管理,其中1人已享受待遇。
(四)严格规范抓内控保稳定。为切实管理好社保基金,防止挤占挪用基金现象的发生,我中心严格遵守我局专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基金监管制度,强化基金监管。接受基金监督部门每月对拨付社会保险基金情况进行审核,把好基金拨付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关口,一年来无违规使用基金、套取挤占挪用基金的行为。今年,全县社保机构做好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工作,继续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及时将社保基金划入财政专户,积极联系财政部门,按规定上解下拨各项基金,保证各险种待遇的按时足额支付,不断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各险种基金的正常、规范、安全运行。
三、存在问题
(一)社会保险扩面空间有限,部分私营企业、个体及灵活就业人员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一些企业只有部分员工参保或是只参加一两项社会保险。
(二)基金征缴难度大,基金支付压力大。
(三)清欠形势依然严峻。
(四)生育保险扩面形势严峻。因事业单位未参保,加之
多数企业认为生育保险待遇享受具有特殊性,参保积极性不高,导致生育保险扩面目标任务难以完成。
四、2012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加强基金征缴,以非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努力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核定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加强社保征缴稽核工作,保持覆盖面和基金收入的快速增长,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
(二)做好《社会保险法》的贯彻落实,加强对《社会保险法》的研究,以新法的颁布实施来促进社保经办工作。
(三)继续加大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切实履行基金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完善和规范基金管理流程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征缴稽核、信息披露和要情报告等制度,巩固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监管体系,加强对社保基金支付的稽核,防止欺诈冒领,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四)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工作力度。积极配合地税部门开展社会保险费清欠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按时足额收缴。
**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勇于探索,乐于拼搏
介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 2007] 13 号),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做了大量工作,现就我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了贯彻落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优势,加强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领导,建立良性的生源地助学贷款运作体系,我市政府在接到《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教育厅 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关于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的通知》后,立即予以部署研究,成立了介休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专门成立了介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了3名专职工作人员。2009年至2010年累计与241人次符合条件的学生签订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合同》,累计签订贷款合同约120万余元。
二、生源信用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机构及管理制度 :在介休市政府领导下,市教育局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抽调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三名同志专职负责资助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单独的办公场地40M2。资助中心利用市财政下拨的办公经费,添置台式电脑1台,打印机、传真机1台,文柜3组,确保今后学生申贷工作正常运转,为贷款学生提供方便和服务。保证数据统计汇总和远程传输。
(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步骤,是利用财政、金融手段,创新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对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整体效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我们高度重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及时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加大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宣传力度,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由我市市长亲自签字在电视台重点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政策、申请条件和办理程序等,在学生高考的最后一天,在我市各高考考点大力宣传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覆盖到所有困难家庭,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管理情况
资助中心组织人员每年到各高中学校摸底、排查,经学校上报、汇总后进行资格审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符合以下条件的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3、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学生;
4、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市;
5、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借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认定如下:
(1)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2)孤儿及残疾人家庭;(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7)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8)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9)家庭年现金总收入低于8000元人民币;(10)其他贫困家庭。
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需准备资料:(1)、新生录取通知书;在读生提供学生证及就读高校出具未贷款证明。(2)、学生和监护人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3)村委会(居委会)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到乡、镇(办事处)及区民政局签意见。(4)、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5)、贷款学生写《贷款申请》。(6)、贷款家庭必须符合贷款条件之一。
(五)申贷程序
1、申贷学生前往介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交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证明材料,经审查合格后填写《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书》,返回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办理审查盖章手续后,提交给介休市学生资助管理
中心。学生也可在网上下载打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书》(一式两份),预先办理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审查盖章手续,以减少往返次数。
2、介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现场办理借款学生贷款申请,审查通过后在申请表上确认盖章。
3、介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借款学生及其共同借款人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
4、借款学生执借款合同(含回执)到高校报到,办理高校确认手续,通过邮寄或家长转递方式,将合同回执提交给介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银行省分行确认后,通知介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经办银行将贷款资金汇划至高校指定帐户,缴纳借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
5、省分行将与高校打款收据送达介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三、2010年介休市生源地助学贷款的主要基本情况和保障措施:
2010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自六月份开始宣传,八月底正式启动以来,经过四个多月的时间,已经顺利将相关资料上报省教育厅和国家开发银行。经统计,09年签订合同,10年申请续贷的学生共有30人,合计申请贷款金额10万余元。2010年签订生源地贷款合同210份,经审核,上报202份,合计申请贷款金额120万余元。国家生源地信用贷款工作从去年试点开始,今年进一步扩大了覆盖范围,这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步骤,也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等民生问题的重要探索。介休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了落实好这项优惠政策,保证生源地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前做好准备,加大政策宣传。为了使今年新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在高考前,我们将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表发放到各高中,向学生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和办理程序。
(二)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介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教育局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克服了各种困难,确保生源地贷款工作顺利开展。为了确保贷款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在办理贷款的高峰期,资助中心的人员和聘请的临时工作人员一共15人同时开展工作,加强分工协作:一人发放编号,向家长介绍贷款政策和办理程序;八人审核资格;两人指导学生填写合同书;两人负责微机信息录入;两人收取合同书。由于大家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在较短的时间内,共签订了200多份合同,基本满足了每一位申请贷款的贫困学生的需求。
(三)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惠民政策。成立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的目的就是加强高校、学生和银行之间的联系,起到协调和管理的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首先严把资格审查
关,对资料不全和条件不符合的进行筛除,保证贷款能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中;其次,建立完整的家庭、学生、学校之间的联系制度,及时进行信息沟通。有部分09年申请贷款的学生不知道今年需要继续提供续贷手续,我们及时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这些学生,避免了他们因手续不全而导致合同作废的问题。09年申请贷款的学生除了主动放弃贷款以外,其他签订合同的学生全部按时返回回执单,保证了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四、存在问题与困难
1、放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建议上级通过协调,将放款手续简化。
2、资助工作专业性强,建议加大培训力度。
3、对助学贷款发放的额度应将借款人的其他贷款一并考核,避免因其他贷款额度大而影响了助学贷款的偿还。
4、各部门应积极主动协调配合,理顺关系,建立起长效机制,做到严格贷款对象和操作程序,严密审批。
5、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高校应将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俭学、困难补助等几个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回报社会。
6、应建立诚信体系,学校应通过开设一些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课程,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消除某些学生吃“免费午餐”的想法,树立诚信意识,实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早日就业,积极还贷的良好氛围,使助学贷款等一系列资助体系得到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五、建议加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组织管理
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教育、财政部门和农村信用社以及普通高中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建立良性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运作体系。教育部门要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等信息;对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建立学生信用和贷款资格评议小组,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名单;测算贷款需求,编制贷款预案;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初审等管理工作;接受高等学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的委托,建立与贷款学生家庭的联系制度,跟踪了解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受开发银行省分行委托催还贷款;负责向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等学校和经办
银行定期报送贷款学生的有关信息,加强与高校沟通,避免重复贷款。市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管理,协调有关事项,足额安排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业务经费,会同教育部门指导和监督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
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受开发银行委托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结算业务,开发银行按照双方签订的委托协议支付代理手续费。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要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各高中要配合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银行部门,提供高考招生录取情况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情况,协助做好贷款申请、审批和发放工作。各乡镇办事处及村委会(社区)应严把助学贷款的审查关,对需要贷款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进行调查,并将相关信息登记造册。应强化村委会(社区)责任,实行谁签字,谁负责、跟踪了解贷款学生家庭及学生的经济状况变化情况和催还到期的贷款。
2、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资助管理中心首先要加强与各高中阶段学校的联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备案,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未雨绸缪,及早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助学贷款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其次要加强与各街镇的沟通,在各村、街聘请协管员,共同做好资助管理工作;此外,要加强与高校的互动,力争客观全面地掌握贷款对象各方面情况及具体表现。
3、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快捷传递。资助管理中心要在学校,学生和银行之间搭架起通畅的联系渠道,对各方面提供的信息资源及时进行整合,该更新的迅速更新,应归档的及时归档。
4、要增强开发银行系统的可操作性。避免重复的信息录入和繁琐的审报手续,增加经办人修改和删除信息的权限,提供完整的合同信息导出资料。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职工的努力下,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自身的需求,工作中还有 不少差距,我们要继续贯彻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克难求进,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强劲的工作力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突破,使工作得到新的发展。我相信,通过努力,资助中心的工作会更加出色,为整个教育工作争光添彩!
介休市资助管理中心
在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目前, 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奖、勤、贷、助、补、减”为主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 为贫困学生开通了“绿色通道”, 但在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 国家及学院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自2007年国家颁布新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以来, 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示出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解决学生上大学所面临的经济方面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学院对学生资助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资助政策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比如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另外由于地方政府及学院财政状况的原因, 一些政策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 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难以界定
制定一个认定标准并不困难, 受经济条件和地域差异性的影响, 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难以真正统一。特别是一些学生家庭状况也在发生变化, 要及时掌握这些变化的情况并切实让助学金落到实处, 在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 学院对贫困生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 并要求相关单位开具贫困证明。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同城市的贫困家庭的认定标准大有区别。另外, 由于个别单位对贫困证明把关不严, 部分学生出具的家庭经济贫困证明的可信度受到质疑。二是通过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观察, 判断学生家庭经济能力水平。三是进行综合评判, 即在结合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 利用从其他途径获取的信息综合评判学生家庭的经济能力水平。比如通过其他同学了解贫困学生衣、食、住、行等情况, 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向当地政府了解学生家庭状况, 助学金享受名单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公示的方式来判断学生经济是否困难。
(三) 贫困生资助经费来源渠道窄, 资金到位不及时
目前学院贫困生资助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资助金和学生学费收入, 而实际存在的问题是:一、部分学生学费收缴困难, 导致学校经费紧张;二、国家拨付资助金到位时间太长, 一般要期末才能到位, 发到学生手里时可能就已经放假, 对学生在校学习帮助不大;三、个别媒体对学院资助金发放情况报道不实, 使个别家长或学生对此不理解, 产生很多误会。上述问题导致了“学生拖欠学费、资助经费不到位———学院经费紧张———资助工作不到位———贫困生问题越来越严重”怪圈的形成。
(四) 吸引社会资助资金不够
虽然学院是四川省广安市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 但其社会认同度不高。另外由于学院起步晚, 声誉不高, 很多大型企业及社会团体还不是很了解学院实际情况。与其他地方高校相比, 学院在吸引社会资助方面还存在力量薄弱、资金短缺的问题。
(五) 勤工助学岗位设置有限
学院能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 难以满足贫困生的要求。贫困学生到社会上去打工, 又有诸如法律、安全及与学习时间冲突等问题难以解决。面对这些问题, 如何结合高校综合体制改革, 切实保证在校内外为贫困生提供相对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解决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 大力做好国家资助政策宣传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贫困生问题将在今后一定的时期内长期存在。贫困生资助工作, 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 学院应以大局为重, 大力做好国家资助政策及学院资助工作的宣传工作, 让每一位学生及家长知晓贫困生资助工作。
(二) 落实国家资助政策, 做好经费保障
确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一要充分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二要做好资助经费来源地保障。对于国家的资助政策, 要毫无折扣地全部落实到贫困学生中去。同时, 在落实过程中, 国家及相关部门要及时下拨各项资助金, 这样才能保证资助金及时发放到贫困学生手里。另外, 学院也要做好各项资助经费的开支, 做到专款专用。
(三) 大力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 银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操作的, 帮助新考入高校的和在高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银行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学生或其合法监护人, 向家庭所在地的农村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办理, 不需要担保或抵押, 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 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实行生源地贷款制度主要有几大优点:一是便于了解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的真实水平, 从而有效避免“有钱人申请助学贷款”的现象, 保证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公平、公正, 使真正贫困的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二是便于银行收回贷款。在银行和学校难以找到学生本人时, 可向父母或当地亲戚获取到贷款学生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 便于银行追收贷款。三是操作性更强。学生在生源地办理贷款的手续更加简便、操作性更强。
(四) 建立健全机制, 形成资助合力
以“奖、勤、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必须保持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平衡, 才能发挥最大的资助效力。因此, 要维持体系内部的平衡, 学院应该从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同时入手。学院必须积极主动,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资助本学院的贫困生, 确保工作到位。
学院要加强资助工作的基本建设, 包括成立专门资助机构, 落实资助工作专职人员, 加强资助工作制度建设等, 确保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勤工助学是广大贫困生最为关注的资助方式。因此学院在设立多种奖助学金, 加强助学贷款管理的同时, 应更多地加强对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一是要制订相关制度, 加强对勤工助学活动的领导和管理, 确保勤工助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贫困生建立维权通道;二是要多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岗位, 比如, 校内零时工的岗位, 同时积极发动到校外寻求岗位。
除此之外, 学院要主动借助社会媒体的作用, 即, 通过社会媒体在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报道上的正确舆论导向, 做细、做实学院学生资助工作。
参考文献
[1]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Z].http://www.csa.cee.edu.cn/show_news.jsp芽id=1217, 2007-07-12.
[2]杜泰山.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 2008 (13) .
【关键词】高校学生;经济困难;资助工作;问题;对策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助体系不完善
首先,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面窄,范围小。事实上,学校奖学金和经济困难学生并不是成正比的,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没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其次,的贷款机制不完善,地方信贷手续要求不同,比如填表规则要求不一致,所以很多学生的贷款手续繁琐,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可能会导致贷款延误时间。同时银行放贷手续多,过程复杂,资金不能及时发放到位。还有高校提供的勤学岗位少,稳定性差以及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不能发挥勤工俭学的作用。最后部分高校困难补助金额少,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上来说是杯水车薪。
2.判定经济困难的机制不合理
各高校根据上级文件都有一定的认定经济困难学生的标准,但真正的利用这一标准去判定经济困难学生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是不固定的,如何及时掌握变化情况,在操作程序上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相继都出台有一定的政策,但是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所以在高效落实工作中也是漏洞百出,比如有的高校要求出台有关部门开的贫困证明,这样的一纸证明是没有权威的。
3.无偿资助产生了一些弊端
无偿资助体制是为了帮助经济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部分同学会对此产生依赖心理,逐渐缺失自我应对经济问题的意识。更有部分同学对“奖、贷、补、减”这种形式上不需付出劳动的方式情有独钟,而对勤工俭学没有太大兴趣。另外部分同学由于虚荣心不愿意去申请相关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经济、思想负担。
4.忽视对受资助学生的思想教育
当前的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所以贷款中拖欠贷款的现象很多,这就极大地挫伤了银行的积极性。因此除了要完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以外还不能忽视对贷款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必要时利用媒体曝光,与保险、财政部门联合限制信用记录不良者以后的贷款。
二、对高校资助工作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1.完善国家资助体系
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在资助体系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分别建立不同的机制投入相应的资金。资助体系中受众人群的评判标准、受众范围以及资助的金额、比率都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扩大,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创新资助方式。比如,对于不便划分责任的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等,可以按照在校贫困生数量,按照一定的规定比例资助,对于没有得到这些优惠政策资助的学生,学生所在学校生活费用的部分可采取无以贷款形式。另外资助工作中涉及的相关办理部门要精简办理手续,为学生提供便利。
2.建立健全的经济困难评定机制
首先,要严格规范基层民政部门的认定审核程序,以提高贫困证明材料的权威性,其次做到审核办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要加强对证明材料办理流程的宣传,同时,做到每份相关证明材料留有备份。然后要建立责任制度,每份材料在由各级民政部门联合证明后,如果出现情况不属实情况要追究各级行政证明人的责任。最后要建立明确的监督举报制度,学校监督受资助学生日常消费情况,保证做到受资助的真实性。
3.扩宽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途径
高校资助工作应该是带着感情去实行,在现有的资助体系下,积极开拓经济困难学生的受资助途径。比如:在现有的奖学金基础上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和学业进步奖学金等来使资助体系更加完善;在现有勤工俭学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技术性的岗位,增加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还可以举办相关创新活动、项目并提供相应的奖金鼓励。
4.大力加强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不仅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做好高校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要通过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学校的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机会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励他们勤奋刻苦。对于没有得到资助的同学也要加强教育,让他们端正自己的心态,在利益面前经得住考验,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人。加强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关注他们心理历程变化,及时沟通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自控能力协调好人际关系,做到经济上补助、思想上解压、心理压力上缓解。
三、结语
高校要注重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关怀,要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他们开通学习绿色通道。要不断加强建立和完善高校资助体系,做到真正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谢丽娜.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改进与创新[J].理论导刊,2010(06)
[2]魏东.新体系下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07)
[3]谢伟清.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索[J].世纪桥,2009(2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我院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减”和“绿色通道”等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有效缓解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帮助贫困生树立起自立自强、诚信处事的观念,帮助大学生丢掉贫困带来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并切身感受党和国家的关心以及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全面发展。
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结合今年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们通过广泛的宣传,认真组织,稳妥安排,圆满完成了学院2012年的学生资助工作。共为0000名学生发放2012年国家奖学金0000万元,为0000名学生发放2012年国家励志奖学金0000万元,为0000名学生成功办理了生源地贷款。并且,我们在九月底已经顺利完成了我院2012年勤工助学岗位的招聘工作,为25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了相关的工作并为其开展了岗前培训。同时,做好了过程管理和后续监督工作。具体的政策介绍和落实情况如下:
一、国家助学金
资助对象: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标准: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0档。
资助覆盖面:我院享受面将达到学生总数的0%以上;
申请资助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经过学生家庭所在乡、镇或街道民政、教育部门、所在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落实情况:在我院四个系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于今年0月份完成了对国家助学金申请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审核,以及最终的评定。全院共有0名学生获得了我院2012年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占全院人数的0%。一档的受助金额为0元,二档的受助金额为0元。其中获得一档国家助学金的受助人数达0人,二档国家助学金的受助人数达0人,共涉及金额0元,现已资金到位并发放完成。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
资助对象:用于奖励资助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以下简称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标准:奖励高等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同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每生每年0元。
申请资助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经过学生家庭所在乡、镇或街道民政、教育部门、所在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品学
兼优。
落实情况: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的考察,在各系的通力配合下,我们评选出了今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受助学生。受助学生占全院学生人数的0%,其中文法外语系有0名受助学生,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工程与应用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今年的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受助金额达0元,现已经所有受助资金发放给受助学生。
三、国家奖学金
资助对象:奖励高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8000元。
申请资助条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落实情况: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的考察,在各系的通力配合下,我们评选出了今年国家奖学金的受助学生。受助学生占全院学生人数的0%,其中文法外语系有0名受助学生,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工程与应用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经济与管理科学系有0名受助学生。今年的国家奖学金的受助金额达0元,现已经所有受助资金发放给受助学生。
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资助对象: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3.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
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学校名单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生;4.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市、县。5.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资助标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申请、审批和发放。每个借款人每年申请的贷款原则上最高不超过6000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高校在读学生当年在本学校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不得同时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落实情况:今年全区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于8月1日统一开始办理,按照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及自治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达我院2011年助学贷款指标,在今年的生源地贷款工作中,我们分步实施办理。今年,我院共计发放贷款0人次,金额0元。其中:2011年续贷0人次,金额0元;2012年新贷、首贷、续贷0人次,金额0元。基本做到了应贷尽贷,受到广大人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的普遍认可。
四、勤工助学
政策介绍: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
下,向学校提出勤工助学的申请,接受必要的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再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内或校外的岗位上进行勤工助学活动。
资助标准:学生参加校内固定岗位的勤工助学,其劳动报酬由学校按月计算。每月0个工时,酬金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以适当上下浮动。学生参加校内临时岗位的勤工助学,其劳动报酬由学校按小时计算。每小时酬金原则上不低于0元人民币。
落实情况:在四个系的学生工作办公室的积极宣传和认真落实下,我们于九月二十七日确定了我院今年勤工助学的申请学生,并于二十八日对申请岗位的学生进行了面试和考核。今年共有0人申请了勤工助学岗位,有0人参加面试。经过长时间的选拔和认定,在十月初我们最终产生出25位学生上岗。其岗位有打扫图书馆卫生、整理图书馆图书。。现已成功将人员安排到各岗位上开始工作。
五、今后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资助中心将继续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有关政策理论学习,注重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研究和探讨,及时总结经验,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建立我院贫困学生档案库,完善资助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大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宣传,更好的为全院贷款学生及其家长服务。踏实认真,务实求新,不断完善资助后续管理工作 学院定期对受助学生进行调查回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及时对相关家 庭贫困
信息进行更新,掌握第一手的资助信息。同时认真落实资助款项的发放工作,加强监督,确保国家资助资金切实用到贫困学生身上。
一、指挥中心内务管理工作制度
指挥中心负责值班人员要完成相应的卫生清理工作,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的整洁有序。
(一)责任范围
1、指挥大厅; 2、2楼高清视频会议室;
3、值班人员宿舍;
4、机房。
(二)卫生标准
1、所有办公家具、室内设施、台面、办公用具、设备(微机、显示屏、主机、键盘、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电话等)无灰尘、污迹;
2、门窗玻璃洁净明亮,无灰尘污渍;
3、地面干净,无灰尘、脚印、水渍,无擦拭痕迹;
4、易成为卫生死角的部位,如楼体与外墙玻璃之间的空隙处,办公台面下的微机线缆等,要经常擦拭,保持洁净。
(三)职责划分
1、指挥大厅和2楼高清会议室由上一班所有值班民警打扫;值班人员宿舍由住宿人员打扫;机房由技术人员负责安排。对责任范围按照卫生标准进行彻底清扫、擦拭;
2、每天交接班前,由上一班负责打扫;
3、每周二大扫除,周二8:30分,由值班主任组织所有白班人员及上一班值班人员进行全面打扫,不留死角。
(四)卫生维护
1、桌面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未经许可不得随意移动各种设备的位置,不得摆放任何与办公无关的物品;
2、地面要保持洁净,不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3、要注意公共卫生,卫生间要保持清洁,大小便后均要冲水,便池和水池内严禁倾倒残茶、烟蒂、剩饭等杂物;不得乱弹烟灰、乱扔烟蒂。
4、废纸、杂物或淘汰不用的物品,不得随意堆放。
二、指挥中心请销假管理工作制度
1、指挥中心值班人员或工作人员因各类情况需要请假的,要严格按照请销假制度按程序执行,提前向领导请示获得批准后方可休假;
2、值班人员可预见性的事假,需请假时间不长可换班的,要在2天前值班员向指挥中心主任请示,经批准后与其他班次同志换班;
3、请假时间较长且不可换班的,须填写《请假条》,报请主任批准;
4、未经批准擅自离岗的,按旷工对待;
5、请假期间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离开市区的,须向主任报告,说明事由、目的地、归市时间;
6、假期结束后,填写《销假单》,由内勤备案。
三、指挥中心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制度
1、指挥中心内部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接警专用电话、巡控视频屏幕墙、LED显示屏、高清视频会议交换机及机房设施等;
2、指挥中心各项设备均用于公安专项工作,禁止任何人用于其它用途;
3、指挥中心民警使用公安网专用计算机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防止一机两用,公安网专用计算机严禁连接外来网络媒介(手机、外置网卡、便携wifi等),如发现违规行为,严格按相关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保持指挥大厅、机房整洁。禁止带入食品,禁止吸烟,液态物质远离电器设备放置。严禁使用有干扰仪器正常运行的电子设备或大功率器具;
5、电器设置应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为前提。电脑、打印机等专用器材、设备,按照“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确定具体人员保管、维护;公用器材、设备由指定的人员统一保管;
6、指挥中心接警线路、网路、系统专用服务器要时刻保持正常通畅运行,当设备或系统发现异常时要及时汇报指挥中心主任,调度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抢修;
7、确保公安网专用电脑的系统安全,禁止在公安网专用电脑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禁止放入个人携带或来路不明的光盘、软驱等;
8、指挥大厅内所有设备维修、维护均由专人负责,未经领导同意,不得随意拨弄开关设备,不得擅自变动设备位置、变更操作程序和改变设备用途,由于个人原因损坏的,照价赔偿,造成后果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9、未经专业人员检查通过,任何人员禁止携带个人电脑至指挥中心使用;
10、未经上级领导批准,任何外来人员禁止进入指挥中心大厅及管理机房。
四、指挥中心监控录像管理工作制度
1、交警大队交通监控采集的录像资料归指挥中心管理,按照既严格规范管理,又便于实际工作的原则,由指挥中心授权使用;
2、指挥中心是交警大队唯一有权对外发布录像资料的部门;其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传播录像资料;
3、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因侦办案件需要提取查看交通监控录像资料的,必须持本单位一把手签字、单位加盖公章的介绍信,派正式民警前来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主任签字批准后,方可查看和调取。民警进入大厅查看录像,无特殊情况,一般一次进入大厅不得超过两人,大厅同一时段最多接待两批查看录像人员;
4、调取录像人员无权查阅及下载与自身侦办案件无关的视频资料或图像资料;
5、调取录像人员进入指挥中心禁止使用具有录像、拍照功能的手机、相机等储存设备,值班人员发现调取录像人员有记录视频显示屏的行为嫌疑的,有权要求删除储存设备中的相关信息,调取录像人员应予以配合;
6、指挥中心录像资料只能用于本部门业务工作,不得向任何部门或人员传播泄露;
7、指挥中心计算机设备,有查阅、下载交通监控录像功能的,要加强管理,为用户名设定私人密码,确保交通监控资料安全不外传;
8、对因管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造成录像资料传播泄露,以及不按程序或私自外传录像资料,造成社会后果的,具有相关责任的交通协管员一律辞退,民警给予纪律处分;
【**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县政务中心工作总结09-22
县职教中心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06-27
县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06-26
县行政审批中心信访工作注重预防10-04
县社保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09-26
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10-24
县党建目标管理工作总结10-27
县一季度工业工作总结及二季度工作计划05-28
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汇报06-30
2005县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要点工作计划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