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题小论文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学专题小论文(共8篇)

法学专题小论文 篇1

2011-2012学年 第1学期

学号姓名成绩

课程名称:《人文专题课:法学专题系列讲座》

论文题目:法学专题课感想

任课教师评语:

任课教师签字:考核日期:年月 日

法学专题课感想

一直对法律比较感兴趣,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也几乎没有选修过相关的课程,这学期的法学专题课算是小小的满足了一下内心的渴望。我们的法学专题课挑选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有吸引力的几个热点问题来进行分析,虽然每节课的时间都不是很长,但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都入迷,也很受启发。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每次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根据老师的讲授内容和自己的一些思考,写一下对法学专题课这门课的一些感想。

第一次课是谭华霖老师的《网络时代的法律挑战与对策》。谭老师以躲猫猫等最近网上比较火的三个案例入手,给我们分析了网络时代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现在,我们越来越能注意到,由网络发展引导的社会舆论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了一些法律案件的发展,网民一边倒的支持或反对越来越多的使得案件向偏向大众意愿的方向倾斜。在学这堂课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问题,甚至反而认为这是网络时代舆论监督更为有效的一种体现。而通过这次课后我认识到,民意司法案件的影响远远没有当初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民意往往是倾向于弱势的一方,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现阶段,由于社会发展的一些不平衡因素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现象,使得公众仇官、仇富的心理十分严重。在民意的影响下,有可能使得一些司法案件的判决更加合理和公正;但于此同时,民意的作用也影响了司法的独立性。

另外我们不可忽略的是,民意是建立在大众感情上的,而民意可能是非理性的,尤其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形下,人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强加在某件事情上。另外,民意也是非常容易受到煽动和误导的。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虽然对于绝大部分网民来说是站在公平和正义的一方的,但不可忽略的是,媒体、网络推手等力量,在民意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部分细节被忽略、夸大或夸张,甚至是刻意篡改往往使得事实真相被扭曲。这样的民意是否是站立在公平和正义的一方就无法保证了。

由此分析,在司法判决中,我们虽然不能忽略民意的影响,但同时也不能奉民意于法律之上。民意可以在法律、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适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时候,独立、严格的司法规范程序和理性的判决才能保证公平和公正的实现。另外,司法要做到公开透明,树立公正的形象,接受舆论的监督,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反之,司法越不独立、公平,就离人民越远,人们就越不相信司法,民意才会与司法形成对立。

第三次课付翠英老师的课《“婚姻法解释三”中的物权法思想》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前一段时间,“婚姻法解释三”颁布后,曾一度引发了很大的反响,网络、报刊上也有很多的讨论质疑。很多人认为“解释三”的出台对婚姻中的弱势一方不公平,尤其是对于大多数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离婚有可能意味着净身出门,是婚姻破裂受害最大的一方。而对于更加有利的强势一方,其离婚的代价更小,因此可能造成更高的离婚率,所以有人将这部法律戏称为“离婚法”。有评论称,“解释三”不应重视了权利却忽略了公平。

但“解释三”也不容置疑有其很大的进步性。首先,“解释三”体现了时代需求。对于在婚姻中越来越被重视的房产问题,“解释三”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财产分配方法。其次,“解释三”对于结婚男女双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促进作用。当前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叫做“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正是这种思想使得很多女性丧失了独立性,而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一个“好老公”上。而根据“解释三”中婚前财产属于个人的的规定,无疑增加了这种行为的风险。第三,“解释三”中涉及小三主张补偿的条款被删,这虽然可能没有考虑到第三者当事人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充当“小三”的风险,对这一现象有遏制作用。

我认为,任何一部法律都有其局限性,往往不能考虑所有的情况,中国的法律体系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解释三”对于独立性的促进是其最具进步性的,这是“解释三”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在所有的课程中,陈巍老师的《证据与诉讼》、李亚梅老师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丁海俊老师的《人格权及其保护:侵权责任法》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就业方面给了很大的指导。尤其是陈巍老师的《证据与诉讼》,陈老师贯穿于整个课堂的两个“魔术”不仅极大的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也给了我们证据使用过程中切身的体会,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李亚梅老师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各种

法学专题小论文 篇2

一、何谓小产权房

一般而言,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的房屋, 销售给了非农业户口对象。

一种观点认为, 小产权房实际上不是一个法律概念, 而是一个媒体炒作的概念。如果上升到法律上来讲, 小产权房就是不合法的。既然不合法就得不到法律应有的保护, 因此购买小产权高度的风险是相当大的。现实生活中法院判决了几起小产权房的案件, 案件判决最后引用的法律认定了农民当时和现在已经取得居住权或者所谓的小产权的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是无效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 小产权房就是没有产权, 只是一种自生自灭的社会现象。如果给以正名, 从法律意义上给其一个名分, 可能就不会叫小产权房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小产权房在社会和整个物权角度上, 范围越来越广。在城中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上都有小产权房存在。

实际上, 小产权房包含以下三种情况:一种类型是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 住宅的需求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由村委会集中建设农民住宅, 给村民发本村承认的产权证明。这是小产权房中数量最大的一类, 这种小产权房并不是非法的。别一种类型的小产权房是农民把闲置的住宅转让给其他村的村民或城市居民, 在这个过程就出现了不合现在法律框架的个别现象。还有一种类型的小产权房是村集体纯粹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 通过变相的房地产开发的方式, 将开发的房屋按照“商品房”的方式销售给城市居民, 这已经是法律许可框架以外了。

二、小产权房的成因

关于小产权房的成因有如下几种观点:

1. 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一种方式

当农村的大量土地因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被征用以后, 遗留下来需要解决农民负担的问题。农民要生存, 农村集体本身又没有自身的经济利益来保证解决农民的问题, 只有借助边缘性的政策。从农村集体的角度讲, 不管是大产权、小产权, 能解决住房问题就好。于是, 通过对过去宅基地一对一的调换也好, 按照市场价格调整也好。本村农民除了获得一处住房自住以外, 每户还能补贴两三套房子。除了满足自住需求以外, 剩余的房子就可以卖掉。就这样, 小产权房就慢慢浮出水面了。

2. 房价飞涨促使城里人到农村购买小产权房

小产权房升温是这几年的事情, 随着最近几年房价飞涨, 一些无力在城市买房的人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农村的小产权房。小产权房的价格一般是城市商品房的1/3到1/4。随着需求的增长, 在农村特别是市郊开发小产权房的规模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小产权房大约占到市场总量的二成。有学者表示, 现在房子这么贵, 房子贵了大家会想怎么样才能买到便宜的房子。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3. 小产权房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有学者则提出之所以会有小产权房, 是各方利益主体小聪明的结果。农民也好, 集体组织也好, 都是理性的。明明知道风险, 为什么会买?就是因为利益原因。究其原因, 首先是管理不严。法律明文规定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 但还是有很多主体出于他们的利益驱动参与到其中;其次是因为当前农民除了在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外没有更多保障手段, 因此小产权房就成了保障其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

三、小产权房的合法性

目前的法律法规不允许在集体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 不允许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成员销售。小产权房的升温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2007年6月18日, 建设部发出了关于购买新建商品住宅的风险提示, 提示城市居民不要购买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

小产权房问题事关民法上的自由及其限制问题, 要遵循实体性的论证规则, 也就是在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时候, 我们必须要确认和保障当事人的自由能够去得到实现。如果是要对民事主体的自由进行限制, 一定要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有学者主张集体土地上面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可以进入土地交易的一级市场, 要确认和保障作为土地所有权人的这类集体民事主体自由的实现。也有些学者主张集体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不能进入土地交易的一级市场自由的进行流转, 要对作为土地所有权人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中的处分权能进行限制, 也就是要限制特定类型民事主体的自由。从民法的角度去讨论价值判断问题, 又涉及到解释论和立法论这两个不同的路径的问题。

从解释论的角度来讨论民法上面的价值判断问题, 必须要遵守立法者体现在实定法当中的价值判断的结论。这就涉及到现行法上几个比较重要的法律条文。比如《土地管理法》第43条第1项的规定、《物权法》第39条、第42条第1款、第153条的规定。《物权法》第153条规定, 宅基地权利转让适用相关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把《土地管理法》第43条第1款的规定引入到宅基地使用权, 也可以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能否进入土地一级市场自由流转所设置的法律规则。从《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可以看出, 无论是单位和个人在土地上进行建设, 都要求在国有土地上进行, 如果在集体土地上进行的话, 在这一条款中设置了三个例外的规定例如乡办企业、公益设施等。由此似乎可以得出的结论:集体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从现行法上确立的法律规则来讲, 进入土地交易的一级市场自由的进行流转, 的确是欠缺比较扎实的法律根据。

但是解释论上得出的这类结论, 即使是在现行法的框架内, 也有两个实际的困难不好解决:

第一, 《物权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征收集体土地。如果是纯粹出于商品房开发的目的, 要把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 是不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这样一个基本的约束性的条件?进行商品房开发的土地, 不能一概地认为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 如果是这样, 以后在城市里进行商品房的开发, 这个土地的来源从什么地方来?一方面不符合征收条件, 一方面集体土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不能进入市场自由的进行流转, 土地的来源可能就会枯竭了。这是个现行法框架中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

第二, 《物权法》第39条规定, 所有人对自己的动产、不动产依法占有、使用、处分、收益。怎么找到一个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 对集体的处分权能进行限制?这个恐怕也是《物权法》在进行体系解释的时候遇到的困难。

从立法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早在《物权法》起草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2004年8月4日到8月11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了《物权法》修改稿的研讨会, 围绕着集体土地上边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进入土地一级市场自由的进行流转, 国家垄断土地交易一级市场是否有正当性, 出现了重大的意见分歧。一种意见是可以进入一级市场进行流转, 因为《物权法》第3条第3款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保障一切主体的市场地位和权利。第4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人不能侵犯。同时在《物权法》起草的过程中, 王利明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提出, 长期不允许集体土地上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进入一级市场自由流转, 受损害最大的是集体组织成员农民的利益。也有人反对允许让宅基地使用权进入土地的一级市场进行流转, 主要理由是社会稳定。有的学者担心, 如果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进入一级市场自由流转, 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变成了今天的《物权法》第153条相对比较有弹性的规定。这一规定传达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首先是强调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 因为对《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比《物权法》的修改容易, 通过对《土地管理法》的修改, 调整现行的做法, 相对来讲开辟了比较容易的途径。第二是“和国家有关规定”。其含义是允许各地根据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和城乡一体化的进展程度进行试点。第三, 最终的目标是让集体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进入土地交易的一级市场自由的进行流转。中国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标志是“农民”不是确定的身份而是职业选择。只有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够作为市场的要素, 进入土地交易的市场自由地进行流转, 这样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四、小产权房背后的利益博弈

小产权房的利益主体包括:城市居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政府、开发商等。这些利益主体关注的主要有:居住生存利益、不动产财产利益、宅基地利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级差地租利益、农业利益、农村社会保障利益、房地产商业利益、国家建设用地利益、国家土地级差地租利益。这9种利益按照数学模型来看有81种冲突。在这些冲突中的最主要的冲突有三种:第一种是不动产财产与农村集体土地级差地租利益的冲突。第二种是不动产财产利益与国家土地级差地租的利益的冲突。最后是国家建设用地利益与集体经济组织级差地租利益的冲突。这是最大的冲突, 这三个冲突都集中在级差地租上, 所以有学者认为, 小产权房的核心利益冲突是在级差地租上。目前对于小产权房, 第一拥护的是农民, 其次是城市低收入者, 包括城乡结合部、外地来京务工的人员。反对的第一可能是房地产商, 第二就是政府。

也有学者认为, 政府在小产权房里是利益相关方, 既然小产权房的发展会让政府失去利益, 那么政府为什么不尽快地把它合法化, 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利益?

五、小产权房何去何从

有学者指出我们要解决这个冲突, 可参照国际私法设计出几个冲突规范, 也可以借鉴民法。对土地不动产财产利益的利益结构设计, 可以从七个方面考虑这种规范:第一是土地不动产性私益问题;第二是不动产生存性私益;第三是不动产资本性公益;第四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五是不动产社会事业公益;第六是不动产保有性公益;第七是不动产保有性私益。

有学者认为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这就需要某些制度来解决不合理问题。

另外, 我们要在理论上明确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物权的属性。这在《物权法》上没有明确, 应在制度层面上解决。在具体处理上, 应该把农村建设用地的小产权房和宅基地小产权房区分开。宅基地小产权房可以依照《合同法》来处理, 集体建设用地小产权则需要解决一个《物权法》范畴的问题, 集体用地使用权能不能物权化?另外要适用不同的处理原则, 严格限制暴利, 限制奢侈浪费土地资源。

关于合法地位, 一个是看现行的法律规定, 如果现行法律本身合法, 那本身就具有合法的地位。如果现行法律没有规定, 那是不是应该给法律上的名分, 这就需要对正当性做一个判断。把小产权房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 不失为一种选择。

小专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小专题 研究 方式

一、什么是小专题研究

“小专题研究”本质上就是教学研究.它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针对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但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小现象进行剖析和研讨,在短期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它是基于教师个体经验和个性特征的研究,大多镶嵌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小专题的定位是“小”而“专”。以小专题研究为抓手,能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小专题研究与宏大的课题题研究相比,它具有“微小”的特点,研究集中在某一方面的问题解决。问题即专题,教学即研究,成效即成果,这是小专题研究的理念。小专题研究具有小、实、活、快的特点,“小”即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的问题切口较小,内容较单一;“实”指研究的问题是本学科、本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从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来,为教学实践服务; “活”指研究的方法灵活,研究范围可以是教研组也可以是个体,自由选择,自主性强;“快”指研究周期和时间较短,短则几周,长则几月,一般不超过一年。它的成果表达可以是一篇论文、经验总结,乃至一个教育教学案例。“小专题”可以让教师在做的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达成自我成长,从而走出一条求真务实的专业发展之路。

二、怎样开展小专题研究

教师通过小专题研究,学到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让教师思维方式发生转变,是小专题研究的核心价值所在。那么一线教师怎样开展小专题研究呢?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很重要。

(一) “問题”如何变为“专题”

问题,源自于自身的实践,每位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教学中诸多的“问题”变为研究的“专题”呢?首先,要把握好确立小专题的原则,即切入点小、有研究价值、便于操作、周期短。其次,要善于分析,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核心问题。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一是罗列问题,即把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感到有困惑的问题列一个菜单。二梳理问题,在问题菜单中找出重要的、根本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三分析问题,对梳理出来的重点问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条件和环境进行分析。四是剖析问题,对分析好的问题深入剖析,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抓住研究问题的根本。

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筛选问题:一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学生各种学习问题,如,个别学生严重厌学、作业拖拉,自主学习能力差、小组合作学习低效耗时等。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从教学反思中提炼有关问题,如,教材的把握和创造性使用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作业批改方面的问题等。三是在班级管理方面。班级管理涉及的教育因素很多,经常会遇到诸多的实际问题,如,学生的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问题、个别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问题等等。例如,一位语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效率不高的问题,确立了《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合作学习不是“合坐”》等小专题进行研究。

(二)选择切实的研究方法

为了提高小专题研究的实效性,必须选择可行的研究方法。

1、小专题研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教学即研究,教室应成为研究室。每位教师要根据小专题研究的需要,按照“确立问题——设计教学——课堂实践——反思诊断——修改提高”的程序,植根于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观测、思考、实践、研讨,逐步形成小专题成果。如,围绕《合作学习不是“合坐”》这一小专题,先后可以确立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等多个研究点,逐个展开专题教学实践研究。这样由“点”的问题研究再上升到“面”的研究。

2、小专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融为一体。每学期开始,教研组针对本年级、本学科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分析提炼出核心的问题作为教研组研究的小专题,要求同组的老师共同研究,可以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时间进行突破。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析、课例研讨以及撰写教学反思、教研论文等。教师围绕案例中的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在不同教师的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共享资源,拓宽思路,提升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每位教师也可以根据确立的小专题上一堂研究课,这堂研究课成为小专题研究的课例,共同研磨,共同反思,共同提升,拓展提升。对小专题研究的成果,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和相关的教学论文,边反思边总结。这样,小专题研究与教研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小专题研究的实效性。

3、小专题研究与教师自我成长融为一体。小专题研究中,教师还必须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积累,善于总结。要求教师每课撰写反思后记,每月撰写反思案例,每期撰写小专题反思总结。另外,还应鼓励教师写教学随笔、教学故事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如,一位教师个人确定了小专题《合作学习不是“合坐”》后,展开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如:“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基本策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等,仅此一项的理论学习就上万字,在一学期的课后反思中有多篇是围绕该专题来反思的。这样,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三、重视小专题研究的成果

为了促进小专题研究深入有效地开展,必须及时总结和推广小专题研究成果,使教师感受成功的喜悦。小专题研究的成果可以是叙写的教学故事、案例、专题小论文、专题反思等。研究成果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多关注过程;不仅关注显性的成绩,更要关注隐形的成长。如,每学期学校举行一次“小专题成果展示活动”。活动中,教师们展示小专题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互相学习。评选小专题研究积极分子,为了增强研究的内驱力,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并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这样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另外,要鼓励教师在小专题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高度投入、有效合作,对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进行分析,进行反思,形成有效的对策,不断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并养成研究的习惯。

附:

北航_法学专题系列讲座听课感受 篇4

因为我不是法学专业的,对法律知识了解比较少,通过7周的课程学习后,对法律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认识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法律的影子,也感受到以后进入社会中法律更是一门不得不修的必修课。

首先是了解了刑事诉讼与刑事证明的相关知识。要如何证明一个案件,还原一个按键的真相?我们得讲求证据,那么证据从哪里来?当然,很容易想到,咱们可以找证人、目击者提供言语证据;可以在案发现场进行仔细的搜索,寻找实物证据;现在视频监控几乎处处覆盖,因此还可以找到视频证据。老师上课举了还几个例子,我们发现,其中视频证据往往会对案件的侦破提供很大的帮助。就比如说前段时间,在里约奥运会期间,有新闻报道,有4名参赛美国游泳运动员在夜间外出时,涉嫌打砸一家加油站大门。此前,上述4人曾宣称自己在里约市中心遭遇伪装成警察的劫匪持枪抢劫,并被枪指着脑袋。但是,通过调查监控录像和询问目击者,警方发现,当晚,这四名运动员从酒吧狂欢之后驱车回到奥运村,在半路经停了一家加油站。在那里,他们砸坏了加油站厕所的一扇大门,当加油站保安要求他们赔偿损失时,四人还与其发生了冲突。在这其中,监控录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一个案件可以分为侦破的案件和无法侦破的案件。其中,侦破的案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确还原了事实真相;另一类是没有正确还原,从而变成了错案。没有侦破的案件称之为悬案。如果事后在科技的发展下或者找到了新的证据,有可能将之前的错案悬案正确侦破。

福尔摩斯说过一句非常出名的话:“当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还剩一个时,不管有多么的不可能,那都是真相”。这就是排除合理怀疑,在进行案件侦查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此外,还认识到了实际认知应该是对应于客观真实,而诉讼认识却对应于法律真实。就像王宝强演的电影《唐人街探案》描述的一样,所有的证据全部指向王宝强,是他杀了人,在法律认知上这是无可辩驳的,这就是法律真实;而实际上他并没有杀人,而这才是客观真实,这才对应了实际认知。如果一个案子摆在法官面前,所有的判断全部依靠证据说话,也就是说只能从法律真实来判断,只要法律真实上说明他有罪,从法律角度讲就不是错案,但是从客观真实讲确实一个冤案。只要根据诉讼认知断定了案情,不是错案,法官就无需被追究责任。

所以,在诉讼认知和刑事证明中,最重要的是证据!

当然,除了刑法,还了解了更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民法的一些知识。民法是一种私法,私法就是解决私人之间的问题的法律。而公法包含刑法、行政法等。民法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民事特别法(单行法)。如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在民事特别法与民事基本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不冲突的前提下,具体适用中采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适用的原则。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到子女18岁结束,而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也是必须提供的。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人身关系就是人格和身份发生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财产关系就是大陆法系的“物权”就是以财产为媒介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民法的调整方法分为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

民法调整在于恢复正常的民事关系。民法的性质。首先民法为权利法,其次,民法为私法,是市民社会的法,是私人社会的宪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意思自治的原则,诚实信用的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民事活动是日常的社会生活,民事社会活动在民法的范围内活动。而民事活动超出了它的范围才与行政法和刑法发生关系。民事活动是最基本的市民社会的活动,可以说民法具有领先性。

法律和每个公民都是息息相关的.学习法律基础对每个人有重大意义和实际用途: 学法有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有的青年人因为不懂法,不知道哪些行为可以自由选择做与不做,哪些行为不能做,哪些行为必需做,遇上事情不能正确处理,稀里糊涂就违了法,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学法有利于公民维护合法权益。学生、农民、干部、工人亦是公民,拥有公民的合法权益,一旦遇上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法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大学生毕业时找工作要用上劳动法、申领办企业的证照要用上行政法,和他人做生意要用上合同法,将来成家立业也要用上婚姻法等等。通过学习经济法规,学习合同法,学习婚姻法,学习教育法。是我们深刻的理解到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使我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正确的行使我们的权利,正确的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更能正确地遵守法律规定,使我们更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扰,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知识是现代社会成员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法学专题小论文 篇5

1、(单选题)现行《宪法》明确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

A.取得赔偿的权利

B.提出建议的权利

C.要求给予刑事处罚的权利

D.提出批评的权利

正确答案:A

2、(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关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公民

B.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及时回复

C.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公民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D.公民申诉、控告或者检举,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利是指公民()。

A.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在立法上一律平等

C.事实上平等

D.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正确答案:A

4、(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B.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C.宪法没有规定对归侨权益的保护

D.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正确答案:A

5、(单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是()。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

C.选民民主选举代表

D.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正确答案:D

6、(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A.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C.现行宪法中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作了规定

D.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的义务主体首先是国家

正确答案:A

7、(单选题)公民应履行的最根本的法律义务是()。

A.受教育的义务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依法纳税

D.劳动的义务

正确答案:B

8、(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A.环境权

B.选举权

C.受教育权

D.劳动权

正确答案:A

9、(单选题)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正确答案:C

10、(单选题)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B.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正确答案:B

11、(单选题)下列有关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B.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C.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D.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应该开设宗教课程

正确答案:D

12、(单选题)关于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A.只能由《宪法》授权机关进行

B.属于国家内政

C.是国家主权的体现

D.任何国家不得干涉

正确答案:A

13、(单选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正确答案:D

14、(单选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多项职权,但下列哪一职权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

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D.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正确答案:D

15、(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C

16、(单选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性质上属于()。

A.自治组织

B.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国家机关

D.政权机关

正确答案:B

17、(单选题)我国由()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正确答案:C

18、(单选题)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最高原则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民主集中制

C.政治协商

D.多党合作

正确答案:A

19、(单选题)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属于我国公民的()权利。

A.政治自由

B.人身自由

C.文化教育 D.社会经济

正确答案:B

20、(单选题)在我国,通过和公布宪法的机关是()。

A.国务院总理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国家主席

正确答案:B

21、(多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

A.省人大常委会

B.省人民代表大会

C.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D.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ABCD

22、(多选题)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组成。

A.主任

B.秘书长

C.委员若干人

D.副主任若干人

正确答案:ACD

23、(多选题)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A.镇

B.自治县

C.乡

D.民族乡

正确答案:ACD

24、(多选题)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包括()。

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BD

25、(多选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的时候,一切有关的()都有义务向它提供必要的材料。

A.公民

B.社会团体

C.国际组织

D.国家机关

正确答案:ABD

26、(多选题)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A.公共卫生

B.人民调解

C.治安保卫

D.民事诉讼

正确答案:ABC

27、(多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明确规定,国家帮助民族自治地方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

A.各级干部

B.各种专业人才

C.技术工人

D.共青团员

正确答案:ABC

28、(多选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A.国务院组织法

B.宪法

C.立法法

D.民族区域自治法 正确答案:BD

29、(多选题)下列哪几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A.副委员长

B.秘书长

C.委员

D.委员长

正确答案:ABCD

30、(多选题)根据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包括()。

A.秘书长

B.委员若干人

C.副主席若干人

D.主席

正确答案:BCD

31、(多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

A.自治州

B.自治县

C.民族乡

D.自治区

正确答案:ABD

32、(多选题)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有以下哪几项的公布、发布或者宣布权?()

A.发布动员令

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C.宣布战争状态

D.发布特赦令

正确答案:ABCD

33、(多选题)根据宪法规定,下列对于国务院的相关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国务院依法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B.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C.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D.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正确答案:ABC

34、(多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工作可分为哪些方面?()

A.工作监督

B.法律监督

C.执法监督

D.纪律监督

正确答案:AB

35、(多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哪些机关组成人员?()

A.中央军委主席

B.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国家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正确答案:ABCD

36、(多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哪几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A.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B.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C.制定和修改国家部委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D.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正确答案:ABD

37、(多选题)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定职权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A.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B.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C.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D.决定特赦

正确答案:ABCD

38、(多选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

A.行政罚款

B.逮捕

C.行政拘留

D.刑事审判

正确答案:BD

39、(多选题)下列关于地方各级人大的描述,错误的是()。

A.省级人大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地方各级人大都通过选举产生

C.地方各级人大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织基础

D.各级人大的任期不一致

正确答案:AD

40、(多选题)以下哪几项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进行任免?()

A.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

B.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

C.军事法院院长

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正确答案:ABCD

41、(判断题)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就是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总结革命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2、(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宪法对我国国体的规定。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3、(判断题)在我国,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4、(判断题)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既可以是国家所有,也可以是集体所有。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5、(判断题)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6、(判断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7、(判断题)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如果遇到不能选举的非常情况,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半数以上通过,可以推迟选举。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8、(判断题)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决定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9、(判断题)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以民主为根基,以集中为规制,既可避免多数人的暴政,又可阻止独裁。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0、(判断题)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A.对

B.错

小论文-专题 篇6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学院

完成时间专题:XXX 小论文王建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下学期

试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和解决办法

中南大学信息学院XXX专业(学号)

摘要:劳动力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部自身应当是统一的,但是,这种统一却受着商品经济的成熟程度、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及其微观实际操作水平等现实条件的种种制约。本文叙述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并依据现有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市场操作主体条件以及科学技术创新思想的理性方法,提出了几点解决办法。

关键字:劳动力市场 结构模式 矛盾

1.劳动力市场是深化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仅限于个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不能进入市场,资金、劳务、技术等生产要素被绝对地排斥在市场之外。随着经济改革与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企业内部的冗余人员越来越多,很多职工面临着再就业。同时我国传统农业已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化,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部门劳动力也将进行新的择业。因此,传统的以保障就业为前提的劳动人事调配和企业内部调节作用都不能代替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竞争就业,不能代替市场调节。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放劳动力市场,就成了符合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选择。劳动力市场的开发和培育进一步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多元化,在完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何做到个人自由择业、企业自主择人?传统的劳动力实际上是部门所有制,劳动者缺乏选择职业的自主权,用人单位缺乏聘任和解聘职工的权力,因而出现了一些地方和部门人浮于事,浪费人才,而另一些地方和部门却又缺乏科技人才和劳动力,影响了劳动能力的充分发挥和劳动效益的提高。所以,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促使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在劳动力市场上,每个劳动者都有着同等的择业权利和择业机会,从而为劳动者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2.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由理论探索转变到了具体实践,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之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获得更好地发展。依不同标准划分,大致有下列三种结构模式:质量结构模式、产业结构模式和地域结构模式。

2.1质量结构模式

按我国现阶段社会劳动力资源状况来考察,大致可分三个质量层次:即高级劳力(复杂劳动力)市场、技术劳动力(熟练劳动力)市场和一般劳动力(普通劳动力)市场。

(1)高级劳动力(复杂劳动力)市场

这部分劳动力大都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高级学术职称,其主体有较高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从目前我国状况来看,高级劳动力资源的基数不仅小而且分布也很不合理,大量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

(2)技术劳动力(熟练劳动力)市场

这部分劳动力的素质主要是中级技术职称、中级学术职称和高级技工职称,其主体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技术劳动力层次的突出问题是内部结构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其供求状况在地区间和行业间呈现出极不平衡性。

(3)普通劳动力(一殷劳动力)市场

所谓普通劳动力,是指无需经较大的培训就可胜任本职的劳动者,绝大多数是农村劳动力。这个质量层次的基数极大,是我国社会劳动力的主体。从总体上说,这部分劳动力资源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供大于求的状况难以缓和。另外,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其就业困难,收入无保障。同时,因其文化程度低,当他们的正当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缺乏维护和自卫能力,难以维护自身利益。

2.2产业结构模式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个产业、行业之间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差别很大,形成了现存的劳动力的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已十分明显,一方面,大的行业、产业的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由此造成了持续发展的“在职失业”现象;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产业表现出劳动力短缺,即使是社会公开招工也难以吸引新劳动力流入,因此,拟在不同的产业中组织规模不同和开放程度不同的劳动力市场。

(1)第一产业劳动力市场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传统农业已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化,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部门劳动力过剩的现象日益突出。

(2)第二产业劳动力市场

在工业生产部门中,目前仅城市待业青年和每年新毕业的学生,其新增生产能力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已出现供不应求。随着企业劳动优化组合制的实行,“在职失业”人数也越来越多。此外,大量农民进城干合同工、季节工,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岗位显得更紧张了。

(3)第三产业劳动力市场

第三产业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具有劳动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特点,发展潜力大,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较大。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随着工农业物质生产部门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新成长起来的大部分劳动力靠第三产业的部门来吸收,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获得巨大发展,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相比,差距仍较大。因此第三产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仍十分可观。

2.3地域结构模式

我国劳动力资源,不仅在行业或产业间分布不均衡,而且在地理区域间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无论在人口资源分布上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上,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部边沿省份存在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地域结构模式。

(1)经济特区劳动力市场

我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的建设起步较早,因此,特区劳动力市场成立也最早,开放度也最高,基本上实行了生产力主观要素的供求平衡,发挥了经济特区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市场体制也趋于完善,交流政策、劳务关系、劳务仲裁也走上正规,从而为其他地域劳动力市场发挥出了示范效应。

(2)沿海开放地带的劳动力市场

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决定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为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育又吹进了春风。当然,在沿海开放地带建立区域劳动力市场,其开放度和规模度比经济特区劳动力市场要稍次之。

(3)内地区域劳动力市场

内地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剩余劳动力总量大,素质低,寻找工作难。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与需求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的时间、目的地、从事职业等重要事项上,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的解决办法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保证公平竞争。从中

国国情出发,解决再就业问题仅仅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政府的推动十分必要。特别是对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必须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和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所以政府应发展经济,拓展就业空间,尽快完善和落实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3.1分化质量结构

要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素质,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们的优势,但如果劳动力素质得不到相应提升,劳动力市场供给就会出现结构性短缺。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参与世界范围内有限岗位的竞争,如果劳动力素质不能全面提升,要发挥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劳动者进入市场流通环节之前必须经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使劳动力的质量得到鉴定和认证,这个过程对于一个机制健全的劳动力市场是不可缺少的。对流通环节来说,给劳动力的质量确定等级,并提供一个合格的标准,将进一步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和流通渠道的畅通。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就业人员来说,务实的做法是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拓宽再就业的门路。

3.2离散产业结构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已处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化阶段。新阶段我国经济成长的特点是当前增加劳动就业主要不是在工业领域和国有大企业,而是在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

(1)第三产业具有增加就业的巨大潜力,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亦成为增加就业、再就业的战略性选择。如继续拓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渠道,努力发展旅游业;开发社区服务业岗位,重点开发面向社区居民生活服务和社会公共管理的岗位,以及清洁、绿化、社会保安、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便民性、后勤保障性服务岗位。现在这些社会服务岗位开发不足,存在很大潜力,特别是这些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年龄、文化和技术要求相对不高,有利于失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2)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私营经济。首先,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确实承担了重要作用。其次,在这些领域中,有为数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长期发展趋势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经济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仍应适度发展有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的吸纳失业下岗人员。再次,现在各地高度重视发展个体、私营、外商投资和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就业。可以通过鼓励政策,有效的创造平等机会,降低竞争性市场准人条件,取消人为限制,以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

3.3融合区域结构

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在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可以利用先进技术种植高质量的蔬菜和水果;在西部有些省份还有大量的荒山荒地,可以用承包的方式进行治理,将水土保持与种植经济作物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发展养殖业和高效农业,缓解城市就业的压力。

3.4劳动力市场的管理

(1)管理上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解决劳务市场管理体制。要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从事劳动力市场管理工作,一般要设立劳力管理的专门机构,明确管理劳动力市场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要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为保护劳务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的严肃性,对劳动过程中的矛盾争议,要进行协调处理,建立相应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专管机构。

(2)技术上要因地制宜、积极广泛地开展技术培训。根据我国劳动力实际状况,应举

办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和多渠道的办学方式。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或转业培训,以提高业务技术,为农村劳动力和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创造条件。

(3)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的建设。利用网络打破传统劳动力市场在质量结构上、产业结构上和区域结构上的局限性,实现网上交流、信息共享,减少求职的盲目性和劳动力分布的不均匀性。例如,求职者可在任何一个职业介绍网点进行求职登记,通过“人选岗位”实现微机自动匹配;而用人单位可以进入网络检索查询,通过“岗位选人”实现微机自动匹配。

4.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更新,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以及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使得劳动力市场的现行结构模式伴随着市场效应的逐步增大,其质量结构将分化,产业结构将离散,区域结构将融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全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功耀.科学技术学导论.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法学专题小论文 篇7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

这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太阳辐射、下垫面、天气状况。

(一)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最终来源, 因此, 太阳辐射的强弱最终决定气温高低。而太阳辐射又要受纬度位置决定的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及季节变化的影响。

(二) 下垫面

下垫面, 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下垫面的性质不同, 吸放热特点不同, 也会影响其上空大气的温度高低和变化。下垫面又包括三个方面: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

1. 海陆位置。

下垫面最大尺度的差异表现在海陆位置上, 海陆位置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影响气温。例如, 40°—60°之间的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 无论冬夏, 气温特点差异很大, 主要就是因为海陆位置不同, 大气环流形式不同, 气温高低不同。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 冬不冷, 夏不热;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 冬冷夏热;大陆内部距海很远, 气候的大陆性很强, 气温年较差很大。

2. 洋流。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寒流经过降温减湿。因此, 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如果不考虑地形因素一定是东岸高于西岸, 而中高纬度一定是西岸高于东岸。

3. 地形。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二是山脉的坡向和走向也会影响气温高低。例如, 印度是同纬度地区中冬季气温最高的, 这是因为北部弧形走向的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又如, 我国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这是因为北部东西走向的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了南下的冬季风。再如, 同一山地通常阳坡气温要高于阴坡。

(三) 天气状况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同时对地面又有保温作用, 因此, 天气状况也会影响气温高低。例如, 世界的炎热中心不在赤道而在7月份30°附近的撒哈拉沙漠, 这与赤道终年多雨,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30°附近的撒哈拉沙漠终年少雨,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有关。

显然, 以上三个因素在影响气温高低时表现在不同尺度上。因此, 在分析大尺度的气温分布特点时, 我们首先要以纬度位置决定的太阳辐射入手, 然后进一步再从下垫面具体分析气候的特殊性, 必要时还要分析天气特点。

二、影响降水的因素

具体来说,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两点:大气环流和下垫面。

(一)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状况直接决定了降水多少。盛行上升气流的地方多雨, 盛行下沉气流的地方少雨;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多雨,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少雨, 因此, 世界降水分布是很有规律的。赤道多雨, 副热带大陆中部和西岸少雨, 副极地多雨, 极地少雨。信风带大陆中部和西岸少雨, 西风带大陆西岸多雨, 盛行冬季风时少雨, 盛行夏季风时多雨。

(二) 下垫面

下垫面同样包括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三个方面。

1. 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也是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影响降水多少的分布。最典型的仍然是40°—60°之间的大陆, 西岸终年盛行来自海洋的西风, 因此终年多雨;东岸盛行冬季风时少雨, 盛行夏季风时多雨;内陆由于距离海洋远终年降水少。

2. 洋流。暖流经过多雨, 寒流经过少雨。

3. 地形。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山脉的坡向和走向。迎风坡一般多雨, 背风坡一定少雨。二是海拔高低。山地迎风坡的降水随海拔高度升高呈现“少—多—少”的规律。

在分析某地降水特点时。我们同样要先从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入手, 再从小尺度的下垫面分析其特殊性。

科研总动员 快乐小专题 篇8

教师应在新学期之初结合本班幼儿最近发展区实际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及教师专长斟选出适合班本研究的小专题。如小班幼儿,因刚刚离开家长的全方位庇护初步融入集体生活,关于如何照顾自己,使自己较快适应集体生活,感受到集体的快乐和温暖等,就可以研究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有关的小专题。

如在我园小四班,经两位老师用心观察,发现新入园不久的半数以上幼儿不会独立进餐且进餐习惯不好。不爱吃、吃得慢、吃得脏、挑食多等问题较为显著。在严谨思考之余,他们将小专题的研究命名为《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的实践研究》。而我园的中二班就做出了更为有甄别性的选择,因为该班教师美术技能特长,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对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的培养也相对注重。老师敏感地发现在上学期为幼儿组织的一次拓印活动令其对拓印操作流连忘返、欲罢不能。而每个幼儿在看到自己拓印作品时喜不自胜的神情在使老师眼前一亮的同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淋漓尽致地给予孩子更多参与和感受的机会,以高品质促进他们的多元体验和全方位感受呢?于是,他们的小专题研究就定为《开展自然物的拓印活动,培养中班幼儿表现美的研究》。

二、精心选题——选定研究点,对要研究的问题展开透彻分析,明确探究目标与重难点

所谓“选题”,就是指要通过参与实际小专题研究的师幼认真观察、审慎思考、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真正把想要了解、明晰、解决的“真问题”找出来。而这个问题一定要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在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且在幼儿下一步的成长中需要重点丰富资源、创设条件、集中发展的目标领域。

研究的主题提炼明确之后,教师就可以思路清晰地在主题描述中找出相应的关键词并逐一把各个关键词研究、琢磨、思辩透彻。一定要想清楚每一个词究竟要实现的是什么,具体执行在小专题中时,老师和幼儿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是于幼儿成长有益、于教师发展有利的有效研究、优质探索。

在明确研究内容和核心关键点后,初步梳理出科学有效的研究目标即是当务之急。目标从哪里来呢?一定是围绕最初挖掘出的“真问题”产生的,想清楚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就理清了研究目标。

三、制定策略——针对幼儿发展现状构思一套科学有效的研究内容

任何研究内容一经明确就需要老师随之斟酌出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研究过程,即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在思考研究内容之前,首先应该想到的仍然应该是幼儿最近发展区、师幼的研究兴趣点、教师的研究专长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究内容才能切实经得起后期具体实践的考量。

如我园大一班的小专题为《基于“融爱蕴美”下的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发》,老师便将具体研究内容以子课题的方式分别设定为:1.通过对传统节日活动的研究,找到培养幼儿尊重文化、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有效方法;2.通过主题活动研究,挖掘出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价值,丰富现有传统节日活动内容,提升活动的内在价值;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传统节日主题的把握与设计能力,挖掘传统节日活动的情感元素,引导幼儿在节日活动中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魅力。而我园中四班在将小专题定为《运用绘本进行渗透关爱教育》后,其具体研究内容便因地制宜地设定为:1.根据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特点,尝试选择适宜的绘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培养有爱心的幼儿,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爱自然;2.探索借助绘本渗透爱的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情感教育活动,提升教师在绘本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的策略;3.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丰富阅读形式,营造班本特色的阅读,形成互相关爱、和谐共进的班本文化。

在上述描述中,不难看出,研究内容的设定一定应是基于幼儿和教师双方发展的需要,立足于解决研究主题中实际问题的具体举措和方法。且每一项内容的制定都应紧紧围绕研究主题开展,为解决、诠释、说明、呈现主题而多元存在。

四、优质结题——在科学研究、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做好小专题汇报及结题

小专题研究因受众面较小,只关系到一个班级,所以其“因材施教”性尤为突出。往往每个班的小专题都特色鲜明、重难点各异。这就给了心灵手巧、兰心慧质的幼儿教师更多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如做美术领域研究的小专题可以在书面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同时落实特色展示,师幼作品展、领域内特色艺术作品集、视频材料拍摄等等;儿童文学作品研究的专题即可在特色展示上开展自编自导的童话剧表演;而进行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专题在特色展示中即可开展如班级公约、儿歌串烧分享等。

真正经过反复论证、精心选题、多维挖掘、深入探究的小专题研究虽然不及各类规划课题“出身光鲜”,但它确是一线教师 “试水”课题研究的不二法宝。只要能在小专题研究中真正经历过实实在在“产生兴趣,开始研究;产生专注,进入研究”的系列高品质“热身”过程,那么未来的课题研究之路一定会令谈科研色变的一线教师行走其中也必然其乐无穷,美不胜收。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小专题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促进教师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加快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长步伐;积极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并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较好地发展教师勤于观察、热衷思考、善于发问、审慎求证的能力,真正发挥其“小专题、大智慧”的内涵作用。如此一来,小专题研究才能真正成为“服务于幼儿实际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举措。

上一篇:新进事业单位人员培训下一篇:六一儿童联欢会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