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人物形象。
本节课,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所以在课前通过让学生自读任务单,观看微视频,自读课文圈画重点等方法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在教学活动时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的词语,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铁管傲慢的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管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抓住重点的词句品读,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陶罐和铁罐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给学生在习作方面以引领。
二、多种形式朗读,明白蕴含道理。
在感悟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环节,我不是抛砖引玉,而是鼓励小组自我展示,其他小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朗读后我又一“竞赛者”的角色来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把朗读时要注意的语气、神态、动作呈现给学生,与无形的教育达到了有形的目的。在我的激励下同学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这时学生就会主动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诠释人物形象,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自然对于课文所蕴涵的道理有了深刻的领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教学步骤二:利用课文特点, 训练怎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写好。师生进行了如下品读。
1.“说”这个词在本文多次用, 有时在句子中间, 有时在句子后面。如: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 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 我感到羞耻, 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总有一天, 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哟, 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2.有时省略表示“说”的字词。如: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 要不了几天, 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 什么也不怕。”
3.用其它词代替的“说”, 并在前面加上“态度”修饰。如: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 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4.用“神情”表示“说”, 或在“说”字前后加上“神情”。如: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 要不了几天, 你就会变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 什么也不怕。”
“哟, 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铁罐说, 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教学步骤三:根据下面的对话, 要求学生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1)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
“不敢, 铁罐兄弟。”陶罐___。
(2)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铁罐说, ___。
“我确实不敢碰你, 但并不是懦弱的。”陶罐___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 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 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3) “喂, 小溪流!这么高兴, 到哪儿去呀?”枯树桩看着活泼愉快的小溪流奔流过来, ___。
“到前面去, 自然是到前面去呀。”小溪___。
评析
本节课从语文实际出发, 从小处着眼, 从语言表达的方式着眼, 在课文中寻找、发现、提炼出一个“语言训练点”, 那就是千姿百态表示“说”。根据学生的能力, 进行有的放矢的突破, 教给学生一点有用的知识。
这种教学是艺术的, 然而又是朴实的。从深处看, 这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师教给学生的, 固然是一种知识, 一种语言表达的模式, 但同时也是一把钥匙。教师所开启的不仅仅只是“千姿百态表示‘说’”这把锁, 他还会让学生想到千姿百态表示“喜”, 千姿百态表示“怒”, 千姿百态表示“哀”, 千姿百态表示“乐”……
把课堂也是推到了一个高潮!“你是这么觉得的?那你来试一试吧!”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第一课时中,我没有把陶罐和铁罐的特点讲明白。如果在第一课时时可以出示这两个事物,让学生们来说一说、他们的特点。那故事最后的意义会更加明了的呈现出来。
在精构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如下:精讲环节中,在总结学法的时候我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对细节之处没有讲得更清楚,导至小组合讨论走形式,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学习。有些小组长在组织小组学习时,人员分配不够合理,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还需加强。通过国培学习我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要及时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具:角色头饰。
第二课时
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2、巩固上节课词语(幻灯:出示词语)
3、出示课文插图(幻灯:插图)
▲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你们仔细看,哪个是陶罐,哪个是铁罐?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点拨。
▲再认一认陶罐和铁罐吧(幻灯)
4、谈话: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请一起打开课本27课。
二、读文(1至9)自然段,感知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一)铁罐的特点
1、过渡:还记得这则寓言故事中,是谁奚落了谁吗?板书:奚落
2、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请找出铁罐的话。
3、指名说出铁罐的话。(幻灯:出示)
4、从铁罐的话中你知道了铁罐的长处是什么?
▲学生答。(板书:坚硬)
5、铁罐向陶罐问话时的神态是怎样的?
▲指名答。(幻灯相机:傲慢、轻蔑、恼怒)
▲并让其上台板书:傲慢(随机指导“傲”字写法)
6、谁愿意用“傲慢”的语气读读铁罐的话?
(二)陶罐的性格特点。
1、请找出陶罐回答的话。
2、指名说出陶罐回答的话。(幻灯:出示)
3、从陶罐的话中,你知道陶罐的短处是什么吗?
▲学生答(板书:易碎)
4、陶罐回答铁罐时的神态是怎样的?
▲学生答(幻灯相机:谦虚)
▲老师板书:谦虚
5、谁愿意用“谦虚”的语气读读陶罐的话。
▲随机指导“盛”字或“处”字。
(三)分角色朗读。(幻灯出示对话)
1、师生分角色: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你们想当铁罐还是陶罐呢?
2、同桌之间互相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演一演
谁愿意来当铁罐?谁愿意来当陶罐?注意表情和语气
▲学生上台表演,并带上头饰。
▲师生共同评价。
(五)说一说
▲谁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请你向你的小伙伴也说说自己的长处短处各是什么吧?
▲随机评价,引出“和睦相处”。
三、学习10至17自然段。
【过渡: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不会去奚落对方的短处,而是取长补短、和睦相处。那么,陶罐和铁罐,最后又怎样了呢?】
1、把10至17自然段读一读,想想:王朝覆灭了,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是怎样的?(幻灯:问题)
2、人们为什么会惊讶、高兴呢?(幻灯:出土后的古董)
3、“永久”是陶罐的什么?(随机板书:永久)
4、而当年狂妄自大,奚落陶罐的铁罐去哪儿了呢?(幻灯:问题)
▲学生答(无影无踪)(板书:氧化)
▲理解“氧化”(幻灯出示:氧化图)
5、所以“氧化”是铁罐的短处。
四、小练笔
1、幻灯出示:在陶罐和铁罐争吵的那天,假如你在场,会对陶罐或铁罐说什么?快拿起笔,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2、请学生读读自己要说的话。(投影展示)
3、师生评价:给小红星。
五、结束
同学们,回去后把这则寓言故事与你的小伙伴分享吧,告诉他们不要嘲笑对方的短处,而是应该互相学习、和睦相处,好吗!
【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花钟》的教学反思12-05
小学三年级语文蒲公英教学反思10-17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01-11
小学三年级《母亲的账单》教学反思01-31
小学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及反思11-26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10-20
小学三年级29掌声教学反思10-05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赶海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