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训三风诠释(精选7篇)
“三风一训”诠释
校风:勤学
守纪
团结
向上
教风:严谨
博识
求实
尽责 学风:勤奋
踏实
乐学
多思
我校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校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校,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
1、勤学、守纪、团结、向上的校风,是让我们牢固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学校极力倡导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建构民主平等、互尊互爱新型师生关系,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为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创造力培养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强调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指导方针,把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培养目标。
2、严谨、博识、求实、尽责的教风,是树立我们教师的发展是基础。学校发展的根本在于教师的发展,任何一所学校的进步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多地创建有利于教师学习、研究的教学环境,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服务。
3、勤奋、踏实、乐学、多思的学风,是让我们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我们树立为每一位学生服务的意识,为来自不
同家庭,有着个性差异的每一位学生创造均衡的受教育的条件。让学生全面发展。
4、立做人之德,明做事之理的校训。教育教学应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严谨有序,严格有情。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缺失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勤学习、善合作,知荣辱、尽责任,教其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彰显美德。
1、校训:笃行厚德 崇善尚美
诠释:“笃行“,《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厚德”出自《周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崇善尚美:崇尚美好的事物,向往美好的心灵、美好的人生、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世界,追求完美的做事态度。
“笃行厚德 崇善尚美”,意在勉励师生注重品德修养,追求真善真美,践行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品味的人。
2、校风:励志博学 求真崇高
诠释:励志:“志不强者智不达”。学习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没有远大的志向抱负、坚定的意志毅力,就不能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达成目标。
博学:“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当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对学生而言,“博学”更是其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师生均应抱定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
求真:科学的真谛在于“真”,道德的真谛在于“善”,艺术的真谛在于“美”。求真,即在于鼓励师生不满足于已有的一知半解,通过不懈地探索,揭示大千世界中事物的本源,寻求真理,学会用理性的眼光审视
这个世界。
崇高: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是真纯的情感,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神圣的使命,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意在勉励师生养浩然之气。
3、教风:团结严谨 高效创新
诠释:“团结严谨”“团”原指线团,“结”原指绕结。有和睦、不可离间的寓意。“五·四”后,用以比喻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宋 欧阳修 《尚书工部郎中欧阳公墓志铭》:“君讳 载,字 则之,性方直严谨。”意指:倡导教师教育教学中发挥集体的智慧、以严谨的作风治学。
“高效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华夏祖先早在《礼记.大学》中就明确提出:“苟日新,日日新”这一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学校正是继承弘扬创新精神的神圣殿堂,正是孕育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要高效率工作、创造性地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校活力。
4、学风:活学活用 协作进取
诠释:活学活用: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灵活地在实践中运用,不死读书,强调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践协作进取: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进取精神,注重合作学习,共同
能力。
一、校风:
勤奋
守纪
和谐
求实
以人为本,以创新为核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让每个孩子都有健全的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有突出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和谐发展。
二、教风:敬业 善导 高效 创新
敬业: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善导:善导之“善”就在于善于引导,但导要得法,注重实效。其一,了解学情是“善导”的前提。教导要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备课不仅备教材,更应备学生,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应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方法、习惯等,不仅了解学生的共性,更应明确个别差异,不仅发现学生“闪光点”高效:效能高,效力大,效果好。创新:是一个核心,是做好工作的动力,也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学校转型的手段,就是在工作中不囿常规,不落俗套,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创新就是鼓励师生不甘落后,持续学习,创先争优,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
三、学风:乐学
善思 明礼 守纪
乐学善思 孔子云:“ 乐学善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充分说明了乐学的重要性和学贵精思之理。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博学多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 “乐学善思”正是学生“责任”的最好体现,也是人生发展之必需。新课程标准提出:只有从兴趣出发,让乐趣充溢学习之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善于思考,乐于求知,才可拥有创新思维和鲜活的创造力。“业不止,学无涯”。我们只有倡导了“乐学善思”的良好氛围,学生才能求实奋进,才能拼搏进取。明礼,从广义上讲,就是“讲文明”;狭义上,就是“明晓规矩”。明礼,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学者颜之说:“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修,心有礼则泰。”将明礼作为学风,体现了 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守纪: 守纪,即遵守纪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校训
厚德博学
弘毅志远
厚德博学
《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之名而行无过矣!”“博学”是指学识渊博,知道得多,了解的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师德修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一文雅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关爱人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虔诚的态度对待师长,以友爱的态度团结同学,以自信的态度对待学生。
弘毅致远
“弘毅”是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论语·秦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道路又很遥远。“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指存高远的意思。弘毅用于校训是邵庄小学贯彻落实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塑造教师抱负远大、具有教育使命感的高尚品质和坚毅人格,以及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精神,促使学生健全人格、健睿智力、康健体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致远”用于校训是激励全体师生能坚定信念,开拓进取,追求卓越,这是时代发展对人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的要求。校训“弘毅志远”整体体现得是邵庄小学教师严谨治学,追求教育的理想;是学生严谨求学,追求学识的高远;是全体师生坚定意志、夯实基础,追求学校的至高发展。
校风
求真
务实
和谐
创新 【阐释】
求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蕴含着对做人、求学的双重要求。学校以“求真”作为校风,表明学校坚持真理,遵循教育规律,工作上不务虚名,不追风、不折腾、不唯上、只唯实。教师必须在“真”字上下功夫,积极钻研教学业务,认真修养身心,领悟教人求真、培育真人的目标,真诚育人。“求真”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真学、真用,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读书学习习惯,把知识学得扎实、用的透彻,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道理。
务实
《论语·为政》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为务实。“务实”即讲究实际,实事求是。王符在《潜夫伦》中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明代朱之瑜说:“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务实”就是要求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制定目标,确定措施,真抓实干;教师以认真细致、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对待教学;学生以诚信向学、踏实求知的态度对待学习,要求全体师生以坚持不懈、科学严谨的态度追求真理。邵庄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务实”为治学之要著、立业之根本,教师教人求实、促人求真;师生为人诚实、真诚融洽。
和谐
冰心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美的环境。”和谐校园,就是学校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以和谐为校风旨在为师生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诚相待,相互关爱,相互尊重,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创新
“创新”及创建新的,是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实践。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学校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学校以“创新”为校风也凸显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教育的办学特色。
教风
乐教爱生
至精至善 【阐释】
乐教爱生
乐教出自《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能够寓教于乐,表现的是教师积极的教学状态和育人心态,以自己的乐教促进学生的好学、乐学。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热心、诚心、爱心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尚书·学记》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至精至善
《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代王充《论衡•感虚篇》亦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至精”意为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其意为: 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至精”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厚实性和教学技艺的精湛性,要求自己广学上进,恒心于教,能够以学识的渊博、道德的威望、人格的魅力影响、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达到教育工作的至精乐道。“至善”是邵庄小学教师的品德目标和境界,要求教师亲力亲为、躬身实践,准确、深刻的体会教育的寓意和教学的快乐,爱岗奉献,恒心育人,以此达到育人的至善和谐。“至精至善”是“天道酬勤,敢为人先”学校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品德与卓越人格的不断完善,体现出教师对自身的业务要求和责任意识,同时也是教师不断追求卓越、精进育人技艺精神的凸显。
学风
勤学好问
乐学善思
【阐释】
勤学好问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荀子》:“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意思是: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好问才能成才。《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学习要一边学一边问,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养成不懂就问、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勤学和好问就如同舟的双桨,又如同鸟的一双翅膀,有了双桨船才能向前行驶,有了翅膀鸟才能展翅飞翔。
乐学善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就是乐于学习,喜欢在学习中找乐趣。只有喜欢学习,乐于学习,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快乐求知,学有所获。《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可见善思对于做人、做事都是十分重要的。邵庄小学以”乐学善思“做为学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XX学校自2007年以来,始终坚持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以真实的成绩面对学生和家长,在事实中找出差距和不足。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我们没有因此而改变,几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见到了彩虹,看到了一个茁壮成长的文康。
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们扭转了XX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的不良形象,逐渐让XX的发展理念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让我们共同来重温学校的发展之路:
2007年,XXX先生接任XX文学校校长,提出“全真”教育思想,要求学校完全以真实的成绩、真实的课堂展现给学生和家长,将孩子最真实的一面情况向家长汇报,与家长共商孩子的教育大计。这一年,我们获得了东莞市“青年文明号”称号、全镇元旦文艺汇演节目优秀奖、全镇象棋比赛第四名、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三等奖。我们在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即使在民办学校,也只能算得上中下等成绩。
2008年,XXX校长提出“草根,我们用奋斗改变命运”的教育理想。并以此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契机,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好转。这一年,我们获得了全镇文艺汇演二等奖、全镇交通知识竞赛二等奖、全镇象棋比赛第四名、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三等奖。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入民办学校前列。2009年,中央教科所党国英讲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黄亚生教授等一行到我校调研,对我校的教学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年。我们获得了全镇文艺汇演一等奖、全镇学生男子篮球赛第四名、象棋比赛团体第四名,教育质量综合评比二等奖(民办学校最高奖项),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们站到高埗民办学校的最高峰。
2007年—2009年,学校追加投资90多万元,扩建了学校校园,硬化学校部分活动场地,给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建立了校园广播电视台,学校连续举办了两届综合性大型运动会,学校成为周边地区硬件设施最先进的民办学校……
前进的步伐在继续,2010年春季,我校成为全镇唯一一所创建油画特色的民办学校(家长和同学们可以通过《东莞美术教研》了解情况),我校的马楠老师是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开办个人画展第一人(相关新闻媒体已报道),我校参加镇中小学校“放飞梦想”合唱比赛一举拿下民办学校最高分和优秀组织奖(民办学校唯一一所获此殊荣),今年的象棋比赛,我们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规范汉字比赛,我们获得硬笔书法一等奖(全镇只有一名)和软笔书法三等奖……
我们坚信,XX的明天更美好!
简介
XX学校是经东莞市教育局批准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益性民办学校。
学校以接纳新莞人子女入读为己任,办学三年来,学校管理日趋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赢得了广大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赞誉。
目前,学校根据生源实际,提出了“草根,我们用奋斗改变命运”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找准人生定位,努力拼搏,实现自己人生的大跨越。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本学期投巨资改造了校园环境、增加了硬件设施,使学校成为周边民办学校中校园环境最好、硬件规格最高的学校。
给我一个的健康孩子,铸就一个成长的个体。选择XX学校,圆您一生的梦想。
校训:修身
校风:诚信
教风:学高
学风:尚谨 立志 明理 身正 勤奋 博学 友爱 敬业 善学 求索 尚美 创新 扬长
XX精神:全局第一 精益求精 勤奋忘我 不断探索
师德规范:爱国爱校 爱岗爱生 为人正直 简朴清廉
勤奋钻研 开拓进取 尊重同行 友爱他人
办学理念的内容
【办学理念】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 让理想从这里启航 【办学思想】教师快乐工作 学生健康成长 【校 训】做学更做人 【校 风】赏识 信任 尊重 友善 【教 风】尽责 爱生 博学 善导 【学 风】勤学 好问 善思 笃行 【形象定位】用幸福教育实现教育幸福 【教育策略】幸福施教 特色立校
【教育目标】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具有幸福感的快乐成长 【学校愿景】建设一所富有生命活力、充满人文气息的温馨学校
一、理念的形成
1、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崮云湖街道丹凤小学前身是“中奇小学”,由家乡著名书法家武中奇老人捐资建校而成。2006年3月,应济南市大学科技园建设,学校搬迁至丹凤小区,学校正式更名为“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丹凤小学”。
2、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是人们的普遍要求。在这种情形下,学校如何生存和发展就成为每一位校长苦心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要想改变学校状况,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创建“名校”,才能扩大知名度,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赢得社会的关注、家长的信任。
二、我的办学理念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教育新的挑战,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根据学校的位置特点和历史传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我校的办学理念“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 让理想从这里启航”。
“幸福教育”力求让学生、教师、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有幸福的感受,其核心是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发展,而爱则是这一切的源泉。经过多年的沉淀,“爱心育童心”已成为丹凤小学的核心文化,此核心文化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一主、两全、三提、四爱、五心”五个层面上。贯彻“一条主线”:创设丰富、适宜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愉快、平等的心理氛围中快乐学习、主动发展。落实“两全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实现“三个提升”:提升服务、提升内涵、提升质量。拥有一支具有“四爱”的教职工队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团结友爱。工作中能够做到“五心”:对待幼儿充满爱心、照顾学生周到细心、教育学生热情耐心、教育科研专注恒心、家长工作尽力尽心。以此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引领着丹凤小学的发展方向,在集体共同分享的文化之中朝着共同的愿景,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
校训:做学更做人
做人与做学问密不可分,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即使有再高的学问恐怕也会与现在的社会格格不入!没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底蕴,做人也只是片面和失败的,如果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教育,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做学问时更重要的是先教会如何做人。
校风:赏识 信任 尊重 友善
赏识:“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给予人重视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能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赏识作为一种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能使教育者积极帮助学生实现与外界的健康互动,从而最终使其享受天地人大和谐的美好境界。“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使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
信任:信任,是社会得以运转的重要基石。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建立在对他人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政治上需要政治信任,经济上需要商业信任,婚姻上需要婚姻信任,教育上呢,当然需要教育信任。教师信任学生、学生信任老师,学生之间相互信任,让我们觉得彼此可靠是值得信任的人。因此,信任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基础。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要用真诚让学生相信自己,让学生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言而有信,在信任中增进交流,在交流中加深信任,实现情感的交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尊重:尊重,顾名思义,就是要重视人、理解人、信任人。指个体对客观现实具有生命意义的心理反映,具体是指要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是人天性的需要,尊重是人际沟通的前提,尊重引发自尊和自信。在学校环境中,尊重是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阳光雨露。一个缺乏尊重氛围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是对自己和他人人格和价值的肯定。这不仅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心境。尊重,常常与理解、关爱、宽容和赏识相辅相成;尊重杜绝苛求、嘲讽、体罚等不良教育言行。尊重是教师的感染力所在,它像一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灵,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驱散学生失败的忧愁。
友善:所谓友善,顾名思义就是教人为善。《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说明,人一生下来,不管是性本善、性本恶或是性本无善恶,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变的,即人的爱心和善心的培养是要靠教育、要从小抓起的;没有后天的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即使原来的秉性再好,也可能会变坏。但当前学生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德育环境却很难让人感到乐观,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道德问题也时时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可以说,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尽管人们已经体验了“知识恐慌”、“智慧恐慌”、“本领恐慌”,但对“道德恐慌”、“爱心恐慌”、“善心恐慌”却还麻木不仁。要知道,“离开了善心的智慧会使人变得邪恶”,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没有爱心,没有善心,能说这教育是成功的吗?因此,教学中除了继续鼓励学生追求知识与本领之外,也有必要逐步加大实施友善教育的力度。
教风:尽责 爱生 博学 善导 尽责: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专业工作,“教师”一词从产生之日起就被赋予责任的内涵。教师角色本身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教书育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及“长善救失”等等,这些必然或应然的要求规范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而教师与学生之间那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更折射出教师对学生应承担的责任。教育是爱,更是责任,每位教师对待工作都要尽职尽责,从教书育人的要求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保证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爱生:即关爱学生。爱是教育的根基,爱生是育人的前提。爱生是教师的伟大情怀,爱心是育人的支点。只有牢固树立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全面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真正实现“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我们用“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全体教师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善导:语出《学记》:“道(通‘导’)而弗牵”,这是《学记》中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前进,而不可一味牵着他们。这一原则至今仍有借鉴价值,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因势利导,才能使莘莘学子各有所得。要立足高标,循循善诱,追求颖达开慧之引领精神。“善导”不单指传授知识有方,真正的良师总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精心培育益世之才。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理应在德行方面也起到榜样的作用,“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左传•疏》)。
学风: 勤学 好问 善思 笃行
勤学:“勤”即勤奋、勤恳、勤苦;“学”为学问、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优良的学业是辛勤汗水的结晶,突出的成就是践行拼博的结果。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勤学”意在要求每位同学树立远大志向,喜爱并注重学习,并学会学习,学有所成,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实现报效祖国的志向。
好问:不懂就问,在获取知识时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不耻下问,拜能者为师,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善问多问,会使大脑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
善思:善思,即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善思,两者不可偏废。同时,善,也是善良的意思。善良是人的美德,也是人性最基本的东西。我们希望师生能怀着善良感恩之心,对待人生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做个善良之人。思,思想。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的老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思绪每时每刻都在浩瀚的天空翱翔。我们希望他们能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笃行:《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笃行之:是为学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师生思想境界
南沙河中学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立足实际确立“三风一训”,巨力体现“让南沙河的孩子健康成长”办学宗旨,不断丰富和提升学校人文文化。
校风:和谐尚美
立德向上 内涵:
“和谐”:以人为本,老师关系,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和谐共振,校园环境,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和谐发展。
“尚美”:即崇尚和追求美。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乃是善良和热忱之母”“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因此,尚美是对人文精神和崇高道德情操的追求,它要求师生建立符合社会一般规范的美的标准,做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崇高美、珍视美、创造美。在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形成“尚美”的校风,有利于培养师生建立健康的审美标准,从而造就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情操高尚的现代公民。
“立德”:树立德业,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三立”之首。本意为“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即做圣人,做好事,成就完美的人格。将
有条理地掌握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提高知识水平。这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严格、循循善诱、引导思维,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力求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注重教书育人,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南沙河中学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善于点拨学生领悟,让学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要善于讲解知识,一语中的,要言不烦,引人入胜;要善于吸引学生,让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启迪智慧”:是我们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学风:为学勤勉
求知探源 内涵:
“为学”:做学问,求学。
“勤勉”:努力不懈;勤劳不懈,勤勉好学,“业精于勤,荒于嬉”,天道酬勤,以勤勉之道励前行之志。机会不会眷顾毫无准备的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学生要刻苦,学习执著,奋发努力,提高素质,成
【一训三风诠释】推荐阅读:
法泗小学三风一训06-21
五队中学一训三风12-10
某小学一训三风解读09-07
学校办学理念及三风一训12-06
南澳中心小学办学理念及三风一训解读09-16
正定县教师进修学校三风一训解读11-28
三风演讲09-10
“三风”自查12-04
学校三风建设(小学)06-03
三风工作方案社区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