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通用8篇)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篇1

摘 要 在校园文化和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我校成为“温州市首批校园足球定点学校”以来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较全面的阐述校园足球文化内涵、作用和机遇,同时系统地探讨我校建设校园足球文化现状中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校园足球 文化内涵 开展现状 发展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与其中学阶段的校园文化有着直接关系。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发展,各级各地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这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校园足球和校园足球文化含义

(一)校园足球的由来

国际足联草根足球项目发展计划中指出,可以在任何形式下进行开展(学校,社团以及俱乐部),针对6-12岁的青少年(男生和女生),为每一个人提供进行足球训练和比赛的机会,努力做到无处不在,人人平等,简单,有趣和有效的比赛,严格遵守公平竞赛的原则,旨在让更多的人进行足球运动,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共同享受足球所带来的乐趣,其目的就是把足球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中国青少年 都在学校,所以中国足协提出发展校园足球计划,也就是说校园足球是秉承国际足联“触摸世界”的精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草根足球。

(二)校园足球开展背景

2008年11月,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计划正式启动,这项活动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体卫艺司、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主办,旨在:“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让学生在快乐足球中强身健体,在发挥个人天赋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中国足球的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三)校园足球文化内涵

校园足球文化是指校园这一特定范围内,学校师生在足球活动中所形成的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活动过程中接受德、智、体、美、劳等综合教育,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生活,拓展知识面,提高身体素质,逐步形成以足球教学为主导,以课外足球活动为依托,多方协调配合,全员积极参与,健康、积极和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校园足球文化作为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不单有着足球文化的普遍特征,具有自身独特特性的文化系统,更起着教育和传承的作用,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塑造健康、完善、科学、系统的中学校园足球文化范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中央为校园足球保驾护航,校园足球发展迎来春天

近年来,校园足球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2009年4月14日,国 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同年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强调:要坚持体教结合,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培养更多的专兼职教练员,办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夯实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

2013年2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其中关于“加大校园足球投入力度、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和利用、建立健全校园足球评价机制、加强师资建设”等条款,旨在解决青少年足球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总书记近年来在不同场合常常说到中国足球,他说有三个愿望,“第一中国足球能世界杯出线,第二中国能举办世界杯,第三中国获得世界杯冠军”。他的三个愿望,给中国足球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校园足球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特色的重要平台,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校园里开展足球运动,把足球动和静与青少年身心发展完美结合,形成了特色校园文化。

(一)有利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通过发展校园足球比赛和知识宣传,逐步发展比赛场地建设,足 球器材添置,足球知识宣传窗建设,足球校报校刊创建,网络平台建设等一系列和足球有关的物质方面建设,使学校物质文化方面具有主题性和特色性。

(二)有利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通过足球比赛,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集体合作以及全局观念的养成。在参与足球活动中,学生受到各种规章制度、足球竞赛规则和各种行为准则等管理和制约,如果违反规章制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在活动中遵守规则的行为和习惯会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这种优良的行为最终会成为他们自觉的不用约束的习惯。同时足球比赛有输有赢,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作风,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勇敢果断、不怕困难和敢于拼搏的精神。

优秀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会吸引学生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与学习的自觉性,养成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一技之长,使学生从小培养一种运动爱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验到体育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各种校园足球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同时有助于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班班交流、校校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 应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格形成。

三、我校校园足球文化发展现状

2011年,我校成为市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到现在也走过2年时间,虽然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受传统教学观念、人才培养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作为基础课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学校开展的一些足球文化活动处于应付和初级无序状态,还没能形成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一)足球知识缺乏制约发展

从领导层面分析,认为足球就是比赛,只要在比赛的时候组织队伍参加比赛就可以,缺少对足球深层次的认识。如通过足球运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团结向上的良好的校风的形成;通过足球比赛磨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态,使学生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有利于促进终身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体育教师是整个校园体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校园足球的开展同样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指导。目前我校体育教师普遍存在足球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足球专业知识缺乏、有关足球科研成果少、以及足球教学水平偏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阻碍了校园足球的发展。

从学生个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足球基本知识了解甚少,基本技术掌握差,还不具备比赛的基本能力,从而影响到学生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还体会不到足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所以缺乏兴趣,也就没有发展的动力。

(二)足球场地设施的制约发展

足球场地器材,作为校园足球教学和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校园足球的教学和训练工作,以及学生课外足球活动是否能够正常进行和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效果。

我校没有完善的足球设施,学校有一块25X30米的泥巴场地,一个300米的塑胶场地,按面积说足够开展活动,但是由于这些地面滑而硬,特别在下雨天就不适合活动,不利于开展足球运动。训练辅助器材缺乏,使训练和游戏缺乏新鲜感。

(三)缺乏家长支持制约发展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同时目前中国足球的社会口碑不是很好,加上社会竞争压力大,学生升学压力大增,学生家长都希望子女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成绩上。在抽样班级进行家长调查统计显示:62%的家长不支持孩子踢足球,认为踢足球影响学习,而且容易受伤;26%的家长由学生自己意愿,只要不影响学习;12%家长不了解足球,说不上支持反对。这种文化学习和足球训练之间的矛盾也是阻碍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学校足球活动开展单一

学校对校园足球的发展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对校园足球比赛的统筹安排,缺乏比赛资金,活动内容单一,除体育教师每个学期有一个单元的足球教学课,就是每年举行的班级足球对抗赛,而且全部由学校几个体育老师策划和执行,参与人数不多,只是带着完成任务的性 质组织比赛,还不是全面深层次的发展校园足球文化。

四、提升校园足球文化发展的建议

(一)首先全体教职工端正思想,转变观念,为我校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思想保障。做好舆论导向,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对家长讲解和宣传参与足球活动的好处。

(二)需要我们的教师尽可能多地增进和家长的交流,使家长明确校园足球的目的和真正内涵,学生在参与校园足球的活动中,能够通过训练和比赛,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并对参加校队训练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并安排教师给队员因为训练和比赛而落下的文化课进行补习,从而消除他们学习上的后顾之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文化活动,拓宽学生的足球信息平台,加强青少年足球参与的意识,不只是局限在单一的班级对抗赛。定期举办各种足球节、足球知识竞赛、足球知识讲座、各种有关足球方面橱窗、板报、墙报、手抄报的比赛等,以促进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体育教师足球意识文化的形成和提高;逐步扩大影响面和覆盖面,逐步实现全校人人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来。

(四)加强学校体育教师的足球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足球教师的师资水平。其次,完善足球教学与训练的评价体系,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对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足球教师的积极性。

(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增加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学校足球场的建设,提高足球场地设施器材建设的质量,加强对足球场地器材设施维护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具有优质而安全的硬件设施。

(六)树立榜样,加大宣传力度。如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以及涌现出来的优秀学员,上有“省校园足球希望之星”、“市校园足球希望之星”称号,学校可以设置“校足球希望之星”“班级足球希望之星”称号,利用明星效应,扩大校园足球的影响力。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校参加温州市初中组校园足球联赛获得优异成绩,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足球文化建设也逐年提升,但是还不够系统,没能成为学校主题文化,没能使足球惠及全校师生。相信只要我们把握时代脉搏,认清不足,逐步完善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校园足球文化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篇2

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着力打造求真、诚信、务实、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每一个学校不懈的追求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管理”。“教育思想的领导”, 就是要求学校要有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 是一个学校的文化灵魂, 它源于这所学校的“传统”, 又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它是在宏观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的微观思考, 对学校教职工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同时, 它又要具体可感、可操作性, 易成为大家认同的目标, 与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 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 被全体教师认同和追求而逐步积淀为学校文化。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北大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影响着所有进入北大的人, 历经百年不衰, 至今已成为北大发展的灵魂, 就是一所学校具有厚重文化理念的体现。

以“和谐”为理念的学校文化, 它既要体现学校的个性, 又要具备社会发展的时代性, 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也是学校追求的终极价值。

二、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和谐”并非漠视“矛盾”, “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 需要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

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 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 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 其实质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 建立以发展人的主动性, 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

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它的重点是建设之后的运行与参与, 具体包括大家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认同, 它对每一个个体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时效性的激活。

三、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首先是教师文化。一方面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 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 搭建民主平台,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 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 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师的个性, 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学活动中, 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 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 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题文化协调一致。浓郁而温馨的氛围, 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精神应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

其次是学生文化。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 不能称其为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 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从内容上说, 学生文化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体育、艺术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学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应坚持“育人为本”, 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 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 积极向上求进步;学习上自主, 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 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 主动约束与反省。在具体工作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生手册》的制定、参与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制定班级班规等。

四、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它是学校文化的硬件, 看得见, 摸得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学校建筑文化的建设, 如学校建筑的布局, 各种建筑物的命名, 校门、大型壁画、各功能室的设计与布置;学校绿化与美化, 如学校绿化景点、学校雕塑的创作设计与修建、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 教学楼、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 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 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校报、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如果这些学校的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 要突出德育工作这一主题, 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多管齐下, 常抓不懈。要确保人员和资金到位, 有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员网络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有了必需的资金, 才能改善办学条件, 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和发展。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课外兴趣活动、文明行为习惯、创新能力相结合。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篇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是实现新形势下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对于培养良好的校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使学校的办学品位不断提高。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校园文化中最主要的硬件部分,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最外显的一项重要工程。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装饰与活动场所,能陶冶师生情操,塑造完美人格,激发校园师生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门庭设计制作了两块电子屏,一块对内,一块对外,实时发布通知、标语、宣传语、学校新闻、教育名言警句等,既影响了家长,又教育了学生,提升了办学形象。在校园设计制作了主题文化墙,张贴安全常识、礼仪常识、国学选片、二十四孝图等,成为学生课余时间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各功能室、教室、办公室标志清晰美观,室内悬挂规章制度、张贴名人名言、标语,做到布置优雅大方、整洁卫生、富有文化气息。教室布置,既有统一标准,又充分发扬个性,努力打造特色班级文化育人环境。校园内教育牌、提示牌,做到醒目美观,处处体现教育与文化内涵。教学楼、办公楼走廊墙壁张挂师生优秀字画作品、名言警句,让师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和激励。同时,学校还建成了学校网站、多功能室、校史室、师生作品展室、录播教室、科技馆等,既能吸引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娱乐中思考和学到知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和创造精神。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校院种植树木花卉,楼道教室窗台摆放盆花,保持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是校园成为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

二、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工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整的规章制度能够规范师生行为,建立良好的校风,保障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和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与落实。自建校以来,学校扎实开展以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各项工作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行为规范、管理办法、考评办法等。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不断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坚持按章办事,个人评优选先,严格依据考评结果,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校园公示栏,将学校的重要决定、财务等随时进行公布,让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了解学校情况,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广大师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必然,丰富和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为30个教学班配备了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电视机、电子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和多功能机柜,每个班都是一个多媒体教室。学校现已初步搭建起集信息发布、行政办公、教学管理、互动交流等功能的教学办公平台和具有资源交换、精品课程、远程教学、自主学习等功能的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并开始运用平台尝试无纸化办公。充实并丰富了网站内容,建立了数字校园QQ群,教师间进行网上交流,实现了教师“人人通”,校内“班班通”,为“教师备课网上查、各类信息网上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部分教师已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课程视频、收听音频,进行师生互动,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四、加强师生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集体活动表现出的校风、学风等。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积极开展师德建设学习讨论活动,指导和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让教职工言谈举止成为学生的表率,起到示范作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结合《小学生礼仪规范》和《弟子规》开发礼仪教育内容,传播礼仪知识,补充德育教育,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标兵、校园之星宣传评选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努力创建文明校园。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从具体小事做起,针对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学校德育月考核和班级学生德育量化考核,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

五、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应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活动。

(一)加大教育宣传。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育人功能、审美功能和实践功能,有利于学生确立自己的理想、追求、信念,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品德、思想、行为习惯、态度、作风、群体意识、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健康心理,学校借助升旗仪式、入学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运动比赛、读书征文等活动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作用,真正做到高度认识和大力推广校园文化。

(二)重视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成立校园运动队、书画小组、电子琴队、合唱队、仪仗队等,由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竞赛等。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而且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1、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既让学生展示才华,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2、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每年舉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3、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与支持,深入开发了家庭教育资源,为孩子提供来自生活与家庭的、多样化的、差异而独特的课程资源,全面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构建校园文化 提升办学品味 篇4

-----瑞金二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瑞金二中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管理科学规范的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学校始建于1942年,至今已有73年的办学历程。学校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兴校、活动育人为理念,打造书香活力校园,孕育出“团结、守纪、勤奋、向上”的校训,“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爱生、协作、精业、善导”的教风和“尊师、求真、勤奋、多思”的学风。学校着力在师生中倡导和培养以“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 为内容的教师精神;以“修身立德的自强精神、勤学苦练的拼搏精神、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为内容的学生精神。近几年,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12年至2014年我校先后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江西省首批中小学平安示范学校、瑞金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瑞金市“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瑞金市和谐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瑞金市教育系统“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瑞金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瑞金市三八红旗集体、赣州市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瑞金市“感恩励志班集体”、赣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等集体荣誉。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突出“立足升学预备教育、心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陶冶师生情操,构筑精神家园,提高教育品质,提升办学品味,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的特色建设过程,建设体系上努力进行突破和创新,将校内文化要素充分组合起来,形成了富有凝聚力的学校形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校园文化构建:

一、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构建优美校园环境

我校从人文情怀着眼,把艺术、思想和人文精神整合体现出来,用先进的文化充实教育底蕴,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使学校环境建设的教育性更具有生命力,为校园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创造硬件条件。学校每年加大资金投入,美化、绿化校园环境,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把学校建成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每年,学校还开展“教室布置”、“绿色办公室”等评选活动,规范教室、功能教室、教师办公室的管理,使教室能彰显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使办公室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学校对教学楼、楼道的文化建设也十分重视,教学楼取自名句,分别被命名为“齐贤楼”“厚德楼”“日新楼”等,楼道里挂上名人名言或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校园内教育牌、提示牌、提醒牌,醒目美观,还有遍布校园的宣传栏,展示学校发展史、学校文化史、展现学校规章制度、教师风采、德育教育成果、教研教改及学校各项活动剪影等,处处体现着教育与文化内涵,构建了文明、高雅、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校园建筑整体规划和设计合理有序,通过环境建设的艺术性,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近几年,我校添置了标准化实验室8间,新建了综合楼,开设了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等功能教室,80%的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装备了电子备课室,网上阅卷室。增加了学校图书馆藏书达 14万余册。学校的硬件建设和改善,为培养校园人的广泛兴趣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条件。

二、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我校从校情出发,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突出“立足升学预备教育、心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育人理念,坚持“让以道德规范为底线,以思想教育为主线,把思想道德建设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并用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承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努力让每一位教师身心愉悦地工作,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

1、重视舆论文化建设。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教育师生认清形势,了解国情,提高思想认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通过党课团课、时事报告、科技活动等有效途径,引导师生认同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校史展览,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校服,培养母校意识,形成学校精神;利用广播、校刊、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弘扬正气,抑制邪气,形成导向;针对思想倾向和热点文化问题,组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演讲辨论等主题思想教育活动,澄清模糊认识,引导正确舆论。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文化空气,消除消极文化影响,优化校风、教风和学风,用充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的三风建设;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

2、创新文化活动建设。我校坚持把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融合教育性和趣味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展现师生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实质,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素养。

(1)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丰富活动内容。我校重视对师生社团的引导、扶持和管理,打破常规活动格局,转向内容灵活多样,发展新的社团,拓展新的文化领域,使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注意填补校园文化活动的空白,既有演讲比赛、辩论研讨等思想性的,又有学科竞赛、科普讲座等知识性的,既有体艺竞赛、影视欣赏等娱乐性的,又有社会调查、军训劳动等实践性的,还有全校性的学校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月、九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十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

(2)以活动场所为阵地,创新组织形式。我校重视建设文化活动设备和场所,依靠和利用场所阵地,把校园文化活动纳入系统管理的轨道,有计划地安排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吸引师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之与学校其它工作统筹运转。活动组织考虑对象的层次性,按不同的兴趣爱好,组织相应的活动形式,如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篮球队、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满足不同师生群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求。

(3)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改变评价方式。我校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自我管理、自我构建的能力,实现师生自主评价、自觉总结和自我提高。文化活动中应充分体现评价的客观性、教育性和方向性,改变主观定论的评价方式,指导师生学会对

自己的行为参照各种规章或道德准则进行自我评价,自我修正缺点,提高活动的教育质量。

3、打造校园文化特色。近年来,我校坚持以开展系列特色活动为主线,引导师生建立文明、有序、有为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

(1)开展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我校充分利用红色故都瑞金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全校开展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发生在瑞金的伟人故事、旧居旧址和身边遗存的革命文化遗产,让学生重温如火如荼的革命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发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扬学校励志教育之帆,成功地找到了开启我校德育之门的钥匙。在活动过程中,主要开展了“八个一”活动,即读一本红色书籍、制一份红色报纸、听一堂红色报告、唱一首红色歌谣、诵一篇红色诗文、游一次红色圣地、写一篇红色体会、办一次红色征文,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接受了爱国、爱校的教育。

(2)开展党的基本知识进课堂活动。坚持“着眼长远,立足教育,重在培养,个别发展”的原则,以《赣州市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简明读本》为蓝本,以党的基本知识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学习教育培养为主线,夯实学生思想道德基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党史常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信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

学校还积极开展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系列活动。每学期学校都对各次考试、活动中表现出色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邀请励志教育专家在初、高三毕业年级中开展一系列中、高考励志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励志教育活动、表彰奖励、年级优秀学生宣传橱窗、标语口号等形式,全方位、多途径的激励学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一系列的激励活动既鼓舞了学生的士气和干劲,又提高了学生复习迎考的坚强意志、刻苦精神和自信、自励的斗志。通过征战高考200天誓师活动;征战高(中)考百日誓师活动;奋战高(中)考六十天誓师大会;决战高(中)考三十天誓师大会暨高(初)三毕业典礼;初

一、初

二、高

一、高二基础年级半期总结暨优秀学生表彰大会等活动,进一步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全体同学尤其是高(初)三学子的信心和斗志,高(初)三年级的激励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打赢高、中考提供了有力保障。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为了浓厚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级风和校风,我校结合学校特点,积极创新,大胆尝试,率先在瑞金市学校中推出“三个提前”读书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全校学生做到了“来校入室、入室即读”,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学校全新的图书馆及阅览室已经对学生开放,教师利用课堂为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学生利用课外活动阅读经典,抒写阅读感受,参加读书征文活动,充分发挥了图书育人的作用,形成了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

(5)开展系列主题教育。

学校抓住各类节日教育的有利契机,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开展以弘扬和培育传统美德——感恩教育为核心的活动;在“教师节”、“九一八”、“十一国庆节”等,开展以弘扬尊师、爱校、爱国教育为核心的活动。并以各种实践体验性活动为载体,结合生命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充分挖掘“生活

德育”,把德育渗透到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之中,形成全方位的“大德育”。

如结合雷锋月,开展的“心向党、讲品德、学雷锋、见行动”主题教育。通过“学雷锋、唱雷锋、做雷锋”、“雷锋标兵”“雷锋班”“雷锋岗”等的评比及事迹宣讲活动、“学雷锋,勤学习”、“学雷锋,守纪律”、“学雷锋,会感恩”、“学雷锋,护环境”、“学雷锋,献爱心”、“学雷锋,爱本职”八大活动将主题教育引向深入,实现了活动育人的宗旨。

学校在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还开展了“榜样式教育”系列活动,2012年开展了“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在校园内推选出了在教育教学、师德师风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将他们的事迹形成文字,编订成册,分发到学生和教师中,发扬了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2014年学校又推出“身边好人”的评选活动,在教师和学生中发现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及孝老爱亲模范。经过层层推选,有 10 位教师、16位学生脱颖而出,他们的事迹也在学校的宣传栏张贴,成为了全校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榜样。

(6)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每年学校都会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包含了书画美术展、校园艺术汇演等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前几个月进行准备,在新年元旦前后,由班级到年级再到学校进行层层选拔,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或者表演。最终总能呈现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受到师生的欢迎。

三、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抓手,导向学校文化价值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班子成员经常学习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文章,多次就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制订和完善了《瑞金二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文明班级评选方案》、《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实施方案》、《文明处室评选方案》、《行风政风建设实施方案》、《师德教风建设实施方案》、《学生公寓管理条例》、《学生公寓住宿规定》、《学生公寓内务管理规定》、《模范寝室、文明寝室评比办法》《绿化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爱护公物公约》、《瑞金二中教职工考勤管理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方案》、《优秀教师评选方案》、《优秀备课组、教研组评选方案》《优秀学生、校园之星评选方案》等100多项制度,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组织构架,运行规则、行为规范、生活规章,以其强制和非强制的力量维系着学校文化价值的认同,约束着全校师生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篇5

提升学术文化水平,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大学文化是一所高校存在发展的灵魂,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的`文化,其核心是学术文化.繁荣的学术文化可以有效推进大学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大学文化的发展水平又影响和制约着学术文化的进步.

作 者:燕金武 冀亚娇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哈尔滨,15008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649 关键词:学术文化   大学文化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篇6

陆慕高级中学已有近五十年的办学历史。在近五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刻意追求并培育一种蓬勃进取、意蕴深厚的校园文化,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1999年,陆幕高级中学顺利通过了江苏省重点中学的创建验收。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日趋完善,更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个探索世界、捕捉信息、展示才艺的广阔空间。学校的科技大楼、图书馆、电视台、微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电教室等,为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新世纪初,学校又把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定为办学目标。目前,学校已按照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硬件设施的要求,今明两年拟投入7500万元,建造艺体馆、教育行政楼、微机中心、图书中心及教学大楼、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整个校园将达140亩,比原有面积扩大一倍。扩建后的校园将会出现更优雅、更现代、更怡人的文化氛围。校园内大道曲径、草坪绿地、小桥流水、荷塘亭阁、假山池沼,将会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充分凸现出制度管理的两大功能,即约束功能与激励功能,促使师生能自觉地完成两个内化:由他律内化为自律,由顺从内化为投入。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各项规章制度需在积极有效的实施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其积极、先进的文化价值,其源于制约,而终于内化。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近几年来,学校正是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使学校能长久地保持稳定健康的教育秩序,保持不断上升的教育态势,学校连续获得“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科技先进学校”、“江苏省先进团委”、“江苏省贯彻落实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江苏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等数十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培育,应依赖于历史传统的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固然是校园文化得以张扬的重要前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到“与时俱进”的问题,力求能做到弘扬传统与与时俱进的和谐统一。陆慕高级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激情飞越,慷慨陈词,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广泛深入地组织广大学生投入各类各项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来培育思想,熏陶情操,这是构建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类读书活动,多次获全国及省市级优秀组织奖,许多学生先后获国家级及省市级一、二、三等奖。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又及时地把社会的热点、教育热点引进学校,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方式来组织讨论,或专家讲座,或分层实验,或成果展示,使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得以及时紧密地沟通,使时代一些前沿的东西、社会中一些美好的事物在校园中得以鲜活起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感受到社会的气息、时代的脉搏。近几年来,学校的“诚信与责任”的教育、挫折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心理咨询活动都得到社会的好评。

四、以人为本,优化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组织了“碧云天”文学社、省中学生报小记者站、陆中电视台、“陆中之声”广播站、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人本思想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陆慕高级中学拥有苏州市教改带头人、原吴县市知名教师各3名,拥有吴丛市及相城区教改带头人11名。在县区每年组织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学校年年获“团体组织奖”,为高一级艺术学校年年输送优秀人才。据近几年的统计,学校共培养美术专科、本科21人,音乐专科、本科9人。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竞赛中,学校获奖的学生数以百计,其中获全国一等奖的学生也有多人,一位教师的两篇文艺类论文分别刊载在东南大学出版的《民间工艺》杂志与《苏州》(全国发行)上。一位教师关于乡土教育的研究列入国家“九五”教科研计划,其中期报告被评为国家级三等奖,结题报告被评为国家级二等奖。

建设文化校园,提升学校品质 篇7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 教师干事业、求发展的内在需要, 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 教师干事业、求发展的内在需要, 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学校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

一、制度文化突出精细化

实施教育过程中的制度文化彰显的是一所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绩效, 它为实现学校的整体工作目标及工作思路保驾护航。而制度文化中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团队中的资源高效整合。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 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管理网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要求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 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 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要成为精品, 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

1. 细化岗位职责, 增强责任意识。

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 首先要让每个教职工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是什么, 怎样做才算尽职。为此, 学校无一例外地为41个岗位制定了岗位职责 (哪怕是一个临时工也必须有岗位职责) , 并且每个岗位的职责描述得都非常具体、细化。这样, 避免了大而空、模棱两可的现象。方案制定出来后, 先让教职工反复讨论修改, 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 也是一个培养责任意识的过程。

2. 细化考评标准, 落实岗位职责。

如果说岗位职责对教职工是爱岗敬业的责任教育, 那么, 考核评价标准则是对教职工工作的鞭策, 是引领教职工追求工作完美、客观评价自我、超越自我的动力。为此, 学校根据每个岗位职责制定了与其配套的工作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标准中分为工作态度、本职工作、加分和减分4个指标, 每一个指标都有若干关键表现予以佐证。除教职工本职工作考评外, 学校还制定了对全体教职工的考勤、参加学校各种会议和活动以及师德等情况的考核评价。

3. 细化考评过程, 量化为“千分制”。

细化考评过程, 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个教职工的工作业绩, 是创建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是激励教职工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学校坚持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评价, 对教师考评实行自评、领导评、学生评、家长评、教师互评相结合;对职员考评实行自评、主管领导评、互评、教师评的方式;对中层干部考评采取主管领导评与教师评的方法。考评期限分为月评与期评, 最后由各部门归总成绩, 形成学期每个人“千分制”考核结果, 然后依据学校奖励规定予以兑现, 并且评价结果与职务评聘、评优评先进结合起来。“千分制”考核就是根据干部、教师、职工的工作性质, 分别制定考核细则, 设以1000分为评价的满分, 再根据考核指标的主次分别进行赋分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

4. 细化奖励机制, 激励教职工努力工作。

对于工作优秀、业绩突出的教职工给予适宜的奖励, 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奖励之下教职工一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乘势而上。为此学校近三年来相继制定完善了奖励制度12项, 涉及教育教学成果和德育、体育、科技等方面。奖优让教职工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奖励激励着教职工向更高的工作目标迈进, 从而营造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

5. 实施精细化管理, 抓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

为了有效地实施精细化管理, 校长可以统揽全局, 综合谋划, 按照设定的管理目标, 科学合理地将权力和责任分配到管理的每个环节, 甚至每个细节, 形成一个管理处处见、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的运转机制。校长只有在必要的时候, 才事必躬亲, 一竿子插到底。

6. 实施精细化管理, 抓分层次管理。

校长可以选择把权力分给下属, 尽可能少地使用权力, 尽可能少地管理具体事务, 充分发挥下属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实行层层负责, 一级对一级负责。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努力倡导:领导可以越级检查, 但不能越级指挥;教师可以越级汇报, 但不能越级请示;校长应该干校长的事情, 干了校长不该干的事情, 虽然很忙, 也仍叫不务正业。

7. 实施精细化管理, 提高各层次人员的执行力。

校长必须致力于强化和提高每一位教职工的执行力, 特别是干部队伍的执行力。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积极、意识先进、作风扎实、管理精细、富有创新精神, 能围绕学校重点和总体工作思路团结协作、协调一致、实干高效的干部队伍, 努力打造一支有人品、有能力、有态度、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总之, 学校制度文化的逐渐形成, 首先是建立在规范性的基础上, 使教职工的行为有明确的参照标准, 这是学校管理者行使职能的依据;其次, 学校制度是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总结的基础上, 既要传承又要发展, 从而使学校管理保持连续性;再次, 学校制度的制定是以学校的总目标为前提的, 因而在各项制度中要体现导向性。让制度发挥最佳效能, 关键是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

二、物质文化突出教育的系列化

1. 整体建构外部环境教育区域。

2007年9月, 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研究室”, 开始了有组织、有步骤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工作。经过精心的自我设计, 学校外部环境文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目前已经形成了三个教育区域和墙面教育。

第一个教育区域为“团队建设园地”。走进校园, 教学楼两侧整齐有序地排列着22块展牌, 呈现三个主题。一是在学校大门一侧竖立着学校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和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 明确指出了办学方向;二是学科组、年级组建设, 展示了9个基层团队, 齐头并进发展、团结、奋进、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不同的工作特色;三是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 展示了近三年来涌现出的一批骨干教师队伍。“教坛英才谱”谱写着25名区级骨干教师的事迹, “德育楷模园”彰显着17名区级师德标兵的形象。在教师的辛勤培育下一批又一批最棒的学生也展示在校园里, 成为了在校学生的榜样。

第二个教育区域为“责任教育基地”。根据我校生源的实际状况, 学校责成校园文化研究室和德体卫艺处对责任教育展开了议事论证, 经过深思熟虑, 精心挖掘和提炼, 一个以“责任教育”为主题, 图文并茂的大型系列宣传展牌置于学校操场醒目位置, 命名为“责任教育基地”。展牌共计30块, 分为10大篇章——希望篇、孝敬篇、哲理篇、行为篇、读书篇、毅力篇、励志篇、爱家篇、爱校篇、爱国篇。突出了学生的四种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学校的责任、对个人的责任。具体明确的要求与做法, 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 学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同时也成为了校园中一抹教育的景色。

第三个教育区域为“德育特色活动及成果展示长廊”。在这里排列着20块展牌, 呈现的内容分别是:“学生礼仪规范”、“共青团建设”、“学校国旗班升旗展示”、“学校艺体团参赛盛况”、“学校车模组成果”、“各类兴趣组活动情况”、“各种劳技比赛成果”等。这些活动及成果的展示, 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同时, 教育学生要成为国家有用人才, 必须谋求全面发展。

为了更直接地让教育投射入学生的视觉, 学校力求让校园建筑的每一面外墙都会“说话”, 都具有教育意义。因此, 教学楼的墙壁上, 张贴着催人奋进的名言。一方面烘托学校育人氛围;另一方面时时激励学生积极奋进, 努力学习, 提示学生遵规守纪,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2. 内部环境彰显特色文化。

走进教学楼厅, 对面写着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前厅右侧写有对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的诠释;前厅左侧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写有教师静心工作的“七静三品四用”要求, 还写有教师自我发展的“五个一、四个二”具体完成的业务指标。

在各层教学楼道的墙壁上, 相隔有序, 悬挂着名人画像、手笔字画和各年级教师誓言以及奋斗目标。楼道的横梁上有“静开发智慧、敬传承美德、净拥抱健康”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两套行为提示语。学校注重楼道文化的营造, 意在给学生一个美化的学习环境, 一个知识的园地, 一个教育的空间。

学校积极创设富有特色的班集体文化环境, 尽量做到以育人为突破口, 让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育人功能。每一个班都制作了独具特色的班牌, 在制作班牌的过程中, 充分调动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学生自己设计班名, 自定班风, 确定班集体奋斗目标, 选取催人奋进的班歌, 班干部还向教师和同学们“公开承诺”, 明确干部的职责。另外, 学校还把《中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统一制作成镜框, 挂在教室统一的位置。为了使教室文化不空泛, 学校德体卫艺处定期对两个宣传板块进行评比, 在班牌上做文章, 把相关评比结果体现在班牌里, 从而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我们打造特色物质文化, 是为凸显环境育人的优势, 也是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精神文化突出人本化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 它是一种氛围, 一种态度, 一种习惯, 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凝聚, 渗透于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 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 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 让办学理念绽放办学思路。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必须立足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充分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学校办学目标要求。基于这种认识, 我校提出的办学理念是:“人人有才, 人人成材”, 基本含义是“相信每一个师生都有很大的潜能, 都能做好本职工作和搞好学习。学校尽一切可能帮助教师得到发展, 帮助每一个学生为日后成为社会栋梁之材而奠定基础”。

办学理念决定了办学思路, 为了把一所普通初中校打造成为一流学校, 学校提出了三大主题办学思路, 即:科研兴校、名师强校、质量立校。学校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两项举措:第一, 成立“名师培养工作室”, 致力于有目标地进行骨干教师培养。第二, 成立“青年教师文化沙龙”, 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思想文化交流平台。为了践行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 学校大胆尝试管理体制改革, 把原来的教务处分设三个处———教学运转处、教学质量处和教学科研处, 使之把教学部门推上了专业化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显现出有章有法、有条不紊的发展态势。教学质量管理在《教师成长档案》中践行跟踪、调查、分析, 使学校教学成绩连年提升, 教学科研管理从做表面文章逐渐走向深入。

另外, 为了进一步谋求学校的发展, 近期学校又组建了“综合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和“谏言组”, 立意群策群力, 共谋共建学校今后三年的工作。

2. 让校训放飞理想。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 成就学业;教师充分发展, 成就事业的地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统领, 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引领。学校依据师生的情怀提出校训要求, 无疑会唤起师生对理想的追求, 从而使师生找到实现理想的支撑点,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此, 我校向全体师生提出的校训是:“追求卓越”。基本含义为, 全校师生要自强不息, 勇于奋斗, 与时俱进, 超越自我, 力争办最好的学校, 做最好的教师, 当最好的学生。学校带领全体教职工勇敢地向社会做出了公开承诺:“从每一名学生抓起,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让所有进入塘沽十五中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进步。”与此同时, 各年级组教师也纷纷立下了誓言, 写下了年级奋斗目标, 并以招贴墙报的形式置于各楼道醒目位置。

3. 加强校风建设, 着眼于立德树人。

我校的校风是:规范、文明、和谐、向上。规范是指事事有章可循, 人人照章做事;文明是指环境整洁美观, 师生彬彬有礼;和谐是指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家校关系、社校关系融洽;向上是指人人生机勃勃, 富有朝气。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 我们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的。

一是立德树人, 先立教师之德。

立德树人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师德风范。我们的做法是:第一, 组织学习, 唤醒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学校提出了十问教育, 并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十问教育分别是:一问教育是什么, 二问素质教育是什么, 三问德育是什么, 四问班主任是什么, 五问智育是什么, 六问教师是什么, 七问什么是好课堂, 八问办学理念是什么, 九问校训是什么, 十问校风是什么。第二, 开展活动践行师德标准。为了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四项师德规范要求, 并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 使教师去理解教育的使命。通过组织“师德风范周”活动鞭策教师认真履行师德行为标准;通过开展“爱生月”活动, 让教师走近每个学生, 关爱每个学生;通过召开“师生情感交流会”, 让教师感受做教育工作的快乐。另外, 学校积极倡导要重视“第一次教育”:第一次亮相是形象;第一次叫出学生名字是亲切;第一次提出要求是信任, 第一次上课是艺术;第一次批改作业是鼓励。第三, 加强师德考核评价, 把师德建设落在实处。为了保证师德建设不走过场, 提高教师自我约束力, 学校制定了《全员育人考核方案》《教师师德考核量化》, 每学期通过自评、年级互评、学生和家长问卷评、师德领导小组根据日常工作实录讨论评价等形式, 归总师德考核量化, 并纳入学期“千分制”工作绩效中。

二是以“责任教育”为载体, 培养有责任心的人。

为了补给学生责任的匮乏, 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学校展开了对责任教育的大讨论。共识之下, 形成了具有鲜活内容的十大篇章“责任教育基地”, 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在校园里, 同时又完成了近三万字的责任教育解读本——《责任教育百问》, 从此学校德育工作有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国旗下讲话有了责任教育的内容, 班会、年级会有了责任教育的主题, 家长会有了培训材料。随后, 德体卫艺处又成立了学生讲解团, 他们把责任讲给自己, 讲给同学, 讲给家长, 讲给周围的人。

4. 让教风彰显静心静悟状态。

我校的教风是:敬业、民主、创新、高效。敬业指的是工作兢兢业业, 爱岗奉献;民主指的是教学作风民主, 关爱学生;创新指的是不墨守成规,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高效指的是工作方法科学、效率高、质量高。

一是让教师静心工作。

学校向教师提出了“七静三品四用”要求:静下心来上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学生对话;静下心来研究教学;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工作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品味师生的情谊;品味工作的乐趣;品味生活的幸福。用智慧启迪灵性;用人格陶冶情操;用爱心浇灌希望;用汗水哺育未来。

二是让教师静心读书。

学校设法安排教师读书活动, 学生自习课实行学校统一管理, 在稳定教学秩序的前提下, 每周安排两课时让教师到图书馆读书, 并做到课表化。

三是让教师静心钻研。

学校规定, 凡是任课教师都要有自己本学科的课题研究, 在此基础上要完成“五个一”、“四个二”的指标要求。“五个一”是:每学期撰写一篇有深切感受的德育论文或教育案例;每学年主持或参与一项校级以上科研课题;每学年撰写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每学期做一节校级 (或以上) 研究课或专题讲座;每学年做一次校级 (或以上) 教材分析或参加一次读书论坛活动。“四个二”是:每学期完成两篇以上有创意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每学期完成两篇以上2000字左右的教学反思;每学期编制两份以上高质量的单元检测试卷;每学期制作两节课以上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 为了帮助教师开阔教育视野, 学校采取了“请进来, 走出去, 自挖潜”的举措, 积极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近三年, 聘请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为教师培训20多次, 组织教师外出学访260人次。

5. 加强学风建设, 培育有自我价值的接班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 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 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我们坚持从常规抓起,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行为抓起, 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从细节抓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 加强学校人际关系建设, 打造团结奋进的团队。

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 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 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

构建校园特色文化 提升教育品牌 篇8

一、丰富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文化,它既能凸显校园文化氛围,又能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我校始终注重环境文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温馨的校园“雅文化”。我们精心制定的校训(勤奋守纪、文明健康、爱国诚信、拼搏创新),贴在校园醒目的位置,成为全校师生思想行动的指南;用精美瓷砖烧制的《教育方针》《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三大文化墙,引导师生心系教育、热爱祖国、放眼世界;走廊沿壁上“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大长进”等100余条励志名言,时刻激励着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教学楼前墙悬挂着固始古今名人彩绘展板,增强了对师生“爱我家乡、爱我固始”的根亲文化教育;四个不锈钢双面橱窗布置了安全教育、作文展览、优生展示、报刊阅读等内容,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知识,无不体现着“让每一面墙壁说话”的思想。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校园环境中,广大师生的情操受到了熏陶,思想得到了升华。

二、彰显理念文化

学校的办学思想、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等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目标意识,引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明确的方向发展。我校借被列为“明德项目学校”的契机,大力实施“全人教育”理念,通过开展作文书画竞赛和经典诵读等活动,把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目标,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充分自主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提升。目前在我校,参加书法、舞蹈、绘画、钢琴、小提琴、乒乓球等特长学习的学生比比皆是,先后有200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

三、拓展科研文化

近几年,我校每期组织开展校内同年级学科“三课”评比活动,每周四下午召开教研例会,集中进行学习和研讨,并观摩外地名师优质课录像和教学课件等;我们还承担了国家、省、市等多项课题研究,其中《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验与研究》获全国课题成果一等奖,《留守儿童的学困转化》获省级一等奖,《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获省级二等奖;我们成为《河南教育》理事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参考》和《素质教育论坛》国家级教育期刊联谊单位;开通了实验小学校园网,加强了与社会和家长的沟通互动;创办《希望》校刊,刊登优秀家长的家教心得、学生优秀作文、教师优秀教学论文等内容,已出版的四期被“中国教育阅读网”全部选录,开创了我省中小学校刊被国家级网站选登的先河,并获得全国优秀校报校刊奖。同时,今年暑假,我校在参加“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语文风采大赛”获河南省一等奖之后,被首次推荐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总决赛,在全国80多个代表队1000多位选手的角逐中,我校同学最终获得了3金、11银、18铜以及团体铜奖的好成绩。

四、创新德育文化

我们致力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调整和充实德育内涵。定期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和感恩励志报告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爱心意识;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并开展国旗下的主题讲话;每年“六一”期间开展“十佳少年”“百名优秀家长”“千名六项小能手”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先进典范;开设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此外,我们还适时举办法制报告会、歌咏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文体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优化管理文化

近年来,我们在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团队。学校成立了由各班优秀学生组成的校文明监督岗,每逢上学、课间、放学等高峰期,在校园里监督学生文明守礼、遵守校纪。同时把开展家教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定期开展家长例会、专家讲座、家长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共同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去年,我校被评为全省家教工作先进单位。

正是基于我们对于校园文化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深挖细琢,近年来我校逐渐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色。良好的环境给我校的育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隐性力量,使全校学生在“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

(责 编 莫 荻)

上一篇:赴山东学习的体会下一篇:游艇设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