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精选8篇)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篇1

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酒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通过浅析中日酒文化的差异,增加我们对中日文化的了解,从而建立起统一与差异互动、互补的文化氛围,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

关键词:

中日、酒文化、差异

一、了解中日文化差异的必要性

中国可以说是日本的文化母国,除了知道日本文字与汉字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之外,在其他方面上人们知道的可能少之又少。而我们往往忽视这一些因素,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叹传统文化丧失的时候,我们却可以在日本找到许多中国文化的影子。

正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所言:“了解日本,更能认识中国。”季羡林先生也曾说过:“只有深刻了解对方,才能深刻认识自己。”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一个一衣带水、一苇可航、交往千年的国家。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土等方面,中日都有着不可避免要接触的时候。在实际的操作中,还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避免矛盾的产生,使交流与合作更加顺利地进行,我们必须重视从文化范畴进行探索和研究了解其他民族的思维方法和文化根源,科学地理解别国文化,包括差异部分。

另外,中国是礼仪之邦,当然,日本人也是非常注重礼节的。作为中国人,倘若对日本文化一无所知,因此闹了笑话或者触了他国的禁忌,难免被人觉得无礼甚至无知。所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三、酒在中日的特殊地位

(一)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其一,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在一些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古代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酒政的更换交替,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沉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其二,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而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这种艺术形态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诗歌当中,也体现在绘画中。

(二)日本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虽然也承认杜康是他们的酒祖宗,可是日本人与酒的渊源较中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国古书《东夷传》中,就有“倭人好酒”之说,可见日本人的酒文化由来已久。日本城乡酒家之多,像沙如鳞,远超过我国的酒乡绍兴,而大小酒家生意之佳,恐其它国家是无法相比的。在其它国家,制酒者的社会地位与文化素质并不高,在我国古代制酒者的地位即使在商人中也是比较低的,与士大夫阶层相去甚远,可是在日本,制酒者的社会地位非但不低,并且还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中国相同的,日本的戏剧、诗歌和其它文学作品中谈到有关酒的篇幅也特别多。日本著名喜剧《爱酒仆人》中描写了两名爱酒的家丁,主人怕他们偷酒喝,在外出时把他们缚在柱子上,但他们还是千方百计地偷到了酒,当他们喝到了酒而发出“真是好酒”的赞叹声时,观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可见日本人爱酒之深了。日本作家大伴旅人在文中说:“我的作品是酒的副产品,生前天天有酒相伴,死后怎么办呢?如能化作酒坛或酒壶,吾愿足矣!”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日本人之爱酒实在是发自内心深处。酒在今日之日本,也起着某种平衡剂的作用。外国人说日本人是“工作狂”和“经济动物”,并对他们既妒忌又望而生畏,这是和日本国民的勤奋精神分不开的,可是人毕竟是人,“一张一弛”是人体生理节律,因此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日本人喝酒休息,调整身心,用酒来消除疲劳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了。实际上,日本经济学家也把酒称之为日本社会的润滑油。

四、中日饮酒之比较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是世界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酒的种类非常之多,因为各个民族受气候和风土等因素的影响,有着各自的酿酒方式,自然就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酒文化。

中国人以喝白酒、啤酒为主,果酒、老酒次之,而日本人以喝清酒、啤酒、洋酒为主,中国的老酒、白酒次之。

日本是礼仪之邦,对酒德很是重视。酒席间一般只敬酒,不劝酒,更不会强求对方饮酒,而是奉行各自按着自己的意愿,随意饮用。虽说日本人十分重视酒德,但是日本人哪怕是德高望重之人喝醉了酒,胡言乱语,毫无形象,也一般不会受到别人的嘲笑或谴责。他们认为用酒来缓解压力是无可厚非的。

中国人相反,席间喜欢劝酒,“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不喝可能就会被认为是不给面子或者没义气之类的。暂且不论其是非好坏,不过,这无疑体现了中国人热情好客的特点。此外,义气和豪爽的影子也是可见的。但是正如孔子所言:“唯酒无量,不及乱。”大意即是不限制饮酒的量,但是不可喝醉,无论喝多少,都不可做出不礼之举,否则,在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便会遭到别人的嘲笑甚至指责。在这一点山中日是存在较大差别的。

仔细想一下,会发现其间是存在矛盾的。虽说都是礼仪之邦,日本人不喜劝酒,却对喝醉甚至胡闹之人相当宽容。而中国人喜欢劝酒,但很多人都是不能接受发酒疯的行为,特别是平日里形象较好或者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除了“矛盾无处不在,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这一解释之外,我想这与“礼”之思想根深蒂固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虽爱喝酒,但对酒有所警惕,中国人常说:“酒色伤人”、“贪杯误事”;而日本人却编造了一套为酒歌功颂德的理论。在他们的“酒有十德”颂中,赞扬酒为“百药之首”,“可延年益寿、旅途作伴、御寒代衣、解忧消愁、广结朋友、消除疲劳,节日佳物、独居之友和提神良药。”在日本的酒店中,到处都是歌颂酒的标语,如“酒之功德,无量无上。”“酒是五脏六腑的守护神。”“酒能创造历史与浪漫。”“酒———人与人的媒介”等,日本人之推崇酒,无以复加矣。

奇怪的是,日本人往往喝上少量的酒就醉了,他们常说:“日本人的酒量不及中国人的十分之一。”据最近医学界人士的分析,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的食物以海鱼为主,动物脂肪少,体内缺少一种酶,所以容易酒醉,而中国人和西方国家的人动物脂肪吃得较多,体内的酶能较好地起到分解酒精的作用,所以就不容易喝醉。

平时一本正经喜怒不形于色的日本人,在开始喝酒时,犹规矩矜持,但三杯落肚便飘飘然起来,喧哗叫嚷,逗趣打闹、哭哭笑笑、疯疯癫癫,怪状百出。日本人对中国之传奇人物非常熟悉,尤对济公情有独钟,大概是因为济公在酒醉后之神态与日本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五、结论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篇2

关键词:中国人,日本人,文化差异,观念

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 国际间合作日益频繁, 跨文化沟通极为重要。人们普遍认为跨文化沟通是语言问题, 其实不然, 跨文化沟通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通过语言的沟通只是一个方面, 跨文化沟通是多层次, 多角度的, 首先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才能减少文化冲突, 实现更好的沟通。本文是根据与日本合作多年的工作经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日文化差异。

中日两国是近邻, 自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交往, 从弥生时代开始, 日本从中国吸收了大量的文化要素,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尽管中日文化中有很多相似点, 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这些差异是导致双方在合作中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所以分析、了解中日文化差异, 对于与日本的经济贸易合作、与日本学校的交流, 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大陆农耕文化的求安逸和包容与日本岛国农耕文化的爱拼博和狭隘

中国疆域辽阔, 地理位置优越, 气候温和, 这种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几千年来, 中国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 而这种稳定的农业生产,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也影响了传统文化特点的形成。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 在社会发展中的相互融合, 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国大陆肥沃的土地、良好的灌溉条件, 保证了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周期和植物周而复始衍化, 使人们满足于维持简单再生产, 文化显露出凝重的保守意识, 导致社会普遍安于现状。

日本是个岛国, 山多地少, 地震火山频发, 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正是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培育了日本独特的自然观、人生观、思维方式, 形成了日本拼搏、忍耐的性格特点。根据日本官方调查, 日本人最喜欢的词是“努力”“加油”和“忍耐”。自觉自愿加班是日本企业的一大特点。在日本, 大部分企业员工下班后自觉加班到7点左右, 有的会干到10点才回家, 金融危机时期, 很多企业紧缩费用, 不支付加班费, 但是员工们仍然会加班。对于日本的孩子们来说, 如果爸爸每天按时下班, 他们会认为爸爸不够努力, 或被公司边缘化了, 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由于岛国的自然环境和单一民族的社会特点决定了民族文化中呈现出狭隘性。对于战争的道歉问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特点。

二、中国人的“血缘”观念与日本人的“家族”观念

重视血缘和亲情关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中国人认为人际关系中最稳定的因素是血缘关系, 信奉血浓于水的观念。血缘思维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思考问题时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考虑血缘的因素。中国的家族是由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成员构成的。

日本的同族集团与中国的宗族的最大差异就在于非血缘分支也可以加入到同族集团。日本的家族是以生产、经营为主要目的的非血缘的地缘集团, 注重的是作为生活共同体和经营体的家族的长久兴盛, 传承家业是家族的主要任务。日本的家族成员不仅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人, 也包括没有血缘关系的仆人、管家等。非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往往比远方的亲戚关系更加密切, 他们可以与家族成员一起祭祀祖先, 而且死后也可以葬入家族墓地。在日本的大阪地区, 很多商人家愿意生女孩, 这是因为如果自家儿子不愿意继承家业, 本家的事业无法延续, 如果生的是女儿, 可以招个有能力的女婿, 延续家业。日本的家族伦理以“忠”为核心, 最关心的是家名的延续与传播。如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今天虽然已经不再由丰田家族控制, 但是丰田的家名依然名扬世界。日本的这种家族意识决定了日本的集团主义倾向。也是日本企业“爱社心”的基础。

三、中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日本人的集团主义

尽管中国也强调集体观念, 但是普遍存在较强的“自我奋斗”意识, 通过集体中的个人的能力发挥, 实现整体发展, 中国人喜欢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 实现自我价值体现, 突出个人作用, 所以人们说“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 十个人就是虫。”中国人不善于相互合作, 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日本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 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自己是集团的一员, 自己的发展需要依靠集团的发展; 把集团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在行为方面表现出他人取向, 强调集团内的和谐, 不愿意突出个人意见。日本集团的原型就是“家”, 从日本的房子结构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日本的房子是通透的, 没有墙, 只有隔断, 这些隔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打开或隔上, 房间隔扇上没有锁, 说明家中的东西是大家的, 不是某个人的, 家中没有秘密, 大家都要维护这个集团。长期以来日本形成了集团主义的价值观, 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集团的一员, 集团的意志就是自己的意志, 集团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 导致缺乏个性, 绝对服从的性格。例如, 孩子在学校遇到某事, 回家请教妈妈时, 很多日本妈妈会反问孩子“同学们怎们说?”告诉孩子要随大流, 不要过于突出个人的意见。

四、中国人的“能力意识”与日本人的“序列意识”

中国虽然摆脱了多年封建君主制, 却仍然存在等级观念。人人相轻在中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学历高的看不起学历低的, 大城市看不起小城市, 互相攀比。所以人们更看重能力的发挥, 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 享受高人一等所带来的优越感。在社会上, 人们往往希望被领导重用, 希望出人头地, 不甘心按部就班, 在很多日资企业中, 员工由于不满论资排辈而离职的现象比较普遍。

日本社会长幼序列分明, 在家庭晚辈必须尊重长辈, 连使用的语言都不一样, 要用敬语。在学校、公司也有明确的长幼序列, 高年级或先进公司的人为“先辈”, 低年级或后来者叫“后辈”, “后辈”要尊重和服从“先辈”。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资历越深, 经验越丰富, 也就越受到大家的信任和尊重的思维模式, 被称为“年功序列”的论资排辈的意识被人们普遍接受, 并成为日本企业管理的一大特色。在日本企业年龄, 工龄、经历和经验决定了个人在集团中的等级和地位, 至于是否能力超人则是次要的。这种序列意识, 使人们认识到跳槽不如安心在一处工作好, 这也是日本企业归属意识强的原因之一。

五、中国人喜欢直率和日本人喜欢的暧昧

中国人喜欢直接表达情感, 对于坦率表达思想的人普遍给与正面的评价。例如一个朋友坦率, 说话直截了当, 大家会认为他很实在, 不虚伪, 喜欢和他交朋友。

而日本人一般不直接表达情感, 强调“以心传心”。而且语言表达暧昧, 语感微妙、措辞委婉。日本人崇尚“和为贵”, 重视人际交往中的和谐关系。含蓄、委婉、暧昧是日语表达的一大特色, 也是日本人际交往文化的一种折射。日本人认为:含蓄、委婉是一种美德。语言表达越含蓄, 越能显出讲话人的学识修养。在讲话者与听者之间留有余地, 尽量不直接表明好坏、对错、赞成或反对, 让对方去感受和揣测。70年代在日本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报道, 一位在南极考察基地工作的日本科学家接到了一份妻子发来的电报, 电文只有三个字“あなた”, 意为“你或我的丈夫”, 基地的日本人看到这三个字后都激动地热泪盈眶, 在日本人看来, 其中包含着无限的情感, 有亲情、爱情、思念、牵挂等。日本人的暧昧主要表现为:

1. 委婉的拒绝。日本人认为直接拒绝, 否定他人的请求会损害人际关系, 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了避免与对方产生冲突, 对他人的请求、邀请、建议等一般很少说不, 多用“由于 ~”“不好意思已有了安排”等委婉的方式拒绝。

2. 间接的否定。日本人在表明自己观点时, 一般不喜欢直截了当, 特别是和不太熟悉的人说话时, 更为慎重。为了避免发生争执, 他们会经常使用“要是 ~会更好”、“也许还可以 ~”等形式。

3. 巧妙的省略。日本人讲话经常只讲半句, 故意将后半句省略, 其原因一是由于向对方提出不满, 担心给对方带来不快或伤害, 二是请求对方帮助, 又怕被对方拒绝。

4. 含蓄的推测。他们认为处理人际关系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因此表达上会自然使用推量、推测, 给自己留有余地。

六、中国人的直面问题与日本人回避矛盾

中国人在与他人接触中, 更多地表现出较强的社交能力, 善于辩论, 有时为了一个观点不怕争得面红耳赤。记得我在日本进修期间, 每当进行小组讨论时, 往往是中国学员的小组争论最激烈, 互相争论表明自己的观点, 驳倒对方。

日本人很少争论, 他们害怕人际关系恶化, 所以经常表现出回避矛盾的倾向。不能认同对方提出的观点时, 不是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 而是闭口不言。在日本很多小学生出现辍学的情况, 究其原因是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负, 这些孩子不是通过学校、家长或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而是采取逃避的态度, 拒绝上学。正是日本的这种文化, 形成了孩子们的人生态度。

七、中国人交友亲密无间, 日本人交友保持距离

中国人在相互交往中很重视朋友的情分, 认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亲密无间, 不分你我, 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一个日本朋友曾经跟我说, 他的一个好朋友, 经常突然造访, 事先不打招呼, 来家做客非常随便,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让她无法忍受。

日本人尽管也重视朋友关系, 但是他们更多是有限度地帮助朋友, 他们认为朋友之间也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朋友关系应建立在尊重对方隐私的基础上, 双方在金钱等问题上应该分的清清楚楚。在日本即便是好朋友聚会也是AA制。所以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人冷漠、没有人情味。

八、中国人的“契约关系”与日本人的“融入意识”

中国和日本在企业构成和运作方式上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加入企业组织是以个人形式, 个人与企业间签订契约, 个人的行为和企业对个人的要求围绕着契约展开, 个人按照契约规定工作, 享受契约规定的福利待遇, 当个人利益与企业组织利益发生矛盾, 契约关系就会被打破。企业很难将其一体化。

日本在参与企业组织时, 虽然个人与企业也要签订契约, 但人们是以“融入组织”的心态参与的, 进入企业组织时, 要搞“入社式”要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而每个加入组织者, 对企业组织有很大的忠诚之心和一体感, 强调高度协调、默契和全身心投入, 个人不认为自己与企业组织是契约关系, 而是把企业作为“家”, 把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份子。

九、中国人慷慨大方的送礼观与日本人略表心意的送礼观

中国人送礼一般比较注重礼品的品质, 为了面子喜欢送比较贵重的礼物, 以此来表达对客人的敬意。同时也表现自己的慷慨大方。一些中国代表团访问日本时, 买了诸如景泰蓝、玉雕、羊绒制品、高级酒等贵重礼品。赠送这些昂贵礼品, 给日本人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压力, 这是因为日本人在接受礼物后要回礼, 要回赠价值相当的礼物。而日本人相对比较吝啬, 他们的送礼观, 就是略表心意, 不愿意购买昂贵的东西送礼。

日本人喜欢送礼, 他们认为礼品本身不重要, 一般只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他们更看重的是送礼的过程, 送礼代表对客人的敬意、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谢意、对朋友的挂念。

参考文献

[1]李燕.中日文化的跨文化比较与研究.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6) .

[2]江婷.浅谈中日文化差异.才智, 2008, (05) .

[3]汤忠杰.在华日企冲突与融合路径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论文, 2012, (03) .

[4]孙昕.中日文化的差异研究.今日中国论坛, 2013, (05) .

[5]关向娜.中日送礼文化比较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05) .

[6]胡萍, 涂雅玲.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才智, 2011, (02) .

[7]蒋金芳.浅谈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3) .

浅析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篇3

关键词: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火锅

前言

大家都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社会都呈现出不同的进步情况,特别是中日两个国家的文化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和渊源,而饮食文化作为中国的基本文化,这一点对于我国周边的国家都有着比较特殊的影响。我国有一句古语说的主要就是“民以食为天”,由此能够看出在我国发展的五千年历史中,饮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日本国家在唐朝开始就和我国有着非常深厚的交流,同样这一点也注定日本的饮食文化在根本上和我国有着不解的渊源。而就是在唐朝时期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对于日本国家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并且筷子的使用方式也是在中国流传给日本的。下面本文就针对中日的饮食文化展开分析,以火锅为例,重点了解到中日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且在人们吃火锅的过程中所食用的菜品种类,以及汤底还有蘸料的区别,重点研究中日饮食文化的区别,为各个国家之间的饮食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一、中日两国的饮食习惯

(一)中国饮食习惯

在中国人们的饮食习惯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其中热门主要的主食就是五谷杂粮,这也是人们所谓的食五谷不生病,其中辅食就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类,这就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同时我国的很多地区都以农作物为经济产物,中国的饮食还习惯性的以热食和熟食为主要食物,同时中国还习惯聚食,也就是烹饪和饮食相结合,人们在篝火周围吃饭,这也是中国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主要习惯。还有中国的饮食习惯性的使用筷子,在古代称为箸,人们能够自如的使用双手夹食物,这也是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进食方式。因此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重点是农作物,肉类为辅食,同时也比较喜欢食用熟了的食物[1]。

(二)日本饮食习惯

日本人经常把饮食称作料理,并且主要以鱼、虾和海鲜贝类为主要食物,同时在食用的过程中一般以冷、热、生和熟几种方式。日本人在饮食方面比较讲究的是营养,同时也比较讲究色泽和形状,一般的口味都是比较咸也比较鲜的食物为主。食物比较清淡少油,或者是酸甜口味带有辣味。同时日本人在饮食过程中主要以鱼、海鲜还有瘦猪肉和鸡鸭肉,还有蔬菜和豆腐为主,日本人不习惯吃羊肉和内脏以及肥肉。这些都是日本人日常的饮食习惯。传统的日本国家中习惯吃蔬菜和水果以及大豆,很少购买红肉和红糖以及饼干等加工好的食物,同时日本人也习惯直接去超市购买新鲜的蔬菜,很少在冰箱中存放食物,这些都是日本人的饮食习惯[2~8]。

二、中日两国火锅习惯的差异

(一)中国火锅饮食习惯

中国人在传统上就比较喜欢红红火火,传统的中国火锅都是使用明火以及中国传统的铜质锅,同时人们还会在制作的前期利用牛骨或者是猪骨熬制高汤,最后把高汤放在铜质的锅中,在高汤煮开了之后,人们围着火锅放入自己比较喜欢的食物,例如:青菜、牛肉、鱼丸、内脏等等。同时中国人在食用火锅的过程中,还习惯性的食用蘸料,传统的火锅蘸料都是用芝麻酱、腐乳、韭菜花等等调味料加在一起,调和而成,人们在食用的过程中用煮好的青菜沾上蘸料,这样的味道比较鲜香,也是中国人普遍比较喜欢的味道。这就是中国人在食用火锅的饮食习惯[9~11]。

(二)日本火锅饮食习惯

说到日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寿司和料理,日本的火锅也有着非常纯正的日本风味,其感觉和味道绝对不逊于中国的火锅。据介绍,日本火锅有着比较著名的由来,其种类繁多,汤底也比较讲究,其中就包括海鲜火锅、高汤火锅等等。据传说日本人在古代就有着吃火锅的习惯,人们把鱼肉和蔬菜放在锅中,一边煮一边吃。随着时间的流逝,火锅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被普及,并且经过演化和发展,人们开始把牛肉切成薄片,加上海鲜和蔬菜在锅里煮熟了食用。而日本人比较喜欢的蘸料则是由生鸡蛋汁、酱油和糖做成的。现阶段随着日本的进步和发展,日本人的火锅不仅仅是汤底还是作料以及材料上和原来相比都变得非常讲究,其火锅更加注重健康和营养,这也是日本火锅饮食的习惯和特点[12~15]。

三、中日两国饮食观念的差异

(一)中国饮食观念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饮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样中国人的饮食观念也呈现出很大的变化,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认为不吃早餐的害处比较多,特别是老年人都认为每天吃早餐能够保证人们具有充沛的精力,同时中国人还认为,早餐要吃的像皇帝一样、午餐要吃的像平民一样、晚餐要吃的像穷人一样,这样的饮食习惯才健康。同样的中国人还认为,不能够在睡觉之前吃东西,这样会严重的影响水民质量,这也是中国人比较喜欢的饮食习惯和思想行为。在饮食的过程中,人们一般以谷物类为主,并且辅食以蔬菜和肉类为主,同时每餐都需要食用主食,这就是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二)日本飲食观念

在日本这个国家,很早以前就开始吧粗粮作为健康的饮食进行推广,同时在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上能够看出,日本主要的主食就是玄米,副食相对来说比较少,即便是需要摄取也是简单的动物蛋白,并且摄取的量非常少。虽然日本人的饮食比较单调,但是非常健康,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日本人在肉类的摄取上比较注重的就是鱼肉,还有海鲜类,不习惯食用动物内脏和肥肉。同样日本人在使用鱼肉的时候,比较习惯选择生鱼片,还有寿司也是人们在饮食过程中的首选。这些都是日本人的饮食观念和习惯。

四、中日两国饮食种类的差异

(一)中国饮食种类

中国的饮食一般情况下由于地理因素、气候和风俗习惯以及特产等形成了不同种类的风味,因此也划分出了不同的菜系,其中在汉族的饮食特点中来说,主要有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以及十大菜系的说法。同时这种划分方式还呈现出了持续增加的趋势。并且在几大菜系之中,每一种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同时在中国主要的食物就是谷物类,北方主要以面食、米饭为主,还有大米和小麦加工出来的食物。同样的中国的菜肴一般也以陆地上的生物为主,也有水中的鱼类。

(二)日本饮食种类

日本的料理中有着自己特有的风味,这种风味的形成主要和其地理环境有关,日本人在日常的饮食过程中习惯性的吃主食和副食,主食主要以米饭和面条为主,副食则是海鲜和鱼虾等等,并且在饮食的过程中经常都配上日本酒类。同时日本的饮食种类中,具有比较强的季节性,味道比较鲜美,同时还需要保证原有的味道,清淡不油腻,因此日本很多食物都是生吃的。在日本的菜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食用生鲜和海味,这也是由于日本四面环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海产品生产地,因此这也奠定了日本食物的发展方向。

五、中日两国在烹饪过程中存食材的区别——以火锅为例

在食用火锅的过程中,中日两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食材的烹饪中,中国人的火锅一般选择的就是青菜和牛肉类,还有猪肉,中国人在食用火锅的过程中,喜欢把猪肉中肥瘦结合的位置切成比较薄的肉片,放在汤中煮熟之后食用,人们认为这样能够把猪肉自身的油脂煮到锅中,这样在食用火锅的过程中也能够品尝到猪肉的香味。但是在日本的火锅烹饪过程中,一般都选择海鲜类的产品,在火锅的食用过程中也习惯性的选择生鱼片和牛肉等,并且并不会煮的特别熟,日本人喜欢保留食物的原有味道,这也是日本人烹饪火锅过程中非常常用的食材和习惯。

六、中日共有的饮食文化——以火锅为例

中国人和日本人所共有的饮食习惯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喜欢喝酒,日本人喜欢喝清酒,这种酒的度数相对比较低;而中国人喜欢在吃火锅的时候喝度数比较高的酒,这样能够在吃着火锅的过程中把酒精挥发,达到喝了很多却不醉的目的。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比较喜欢敬酒,这也能让客人感受到热情的感觉。而在火锅中煮鱼也是两个国家人共有的爱好,虽然中国人习惯食用牛肉和蔬菜火锅,但是鲜鱼火锅也是比较受到欢迎的一种,而日本人本身就非常喜欢生鱼片火锅,这也是两个国家在火锅饮食上所共有的文化。

七、中日两国不同饮食习惯——以火锅为例

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的饮食文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饮食的分餐制与大锅饭,日本人不论家中有多少客人,都会选择每人一份食物,在一个大的锅中煮好之后分给大家,然后在自己的餐具中食用,这也是日本人长久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而中国人不论是火锅还是炒菜,都会所有人聚集在餐桌上,共同食用一个盘子中的食物,这也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八、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能够看出,日本属于岛国,在日本这一国家开始建立的初期就位于岛上,因此其国家中非常容易出现资源的缺乏,以及文化的闭塞现象。同时日本的国家并没有与之相接壤的国家,因此导致自然灾害的危机意识非常浓重,经常会害怕由于自热灾害导致过国家的灭亡,因此日本国家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并不会选择需要比较长时间生长的植物,同时在饮食的过程中也并不会非常的复杂,特别是在食用火锅的过程中,日本人习惯性加入日常比较喜欢吃的东西,例如:生鱼片和比较爽口的寿司等等。而日本的火锅有着比较大的来头,并且种类也比较多。而中国的传统火锅基本上只有一种类型,是在近些年才逐渐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种类的。因此就能够看出中日饮食文化中存在着比较多的差异,这也是由于国与国之间发展和国情不同的主要原因,所以各个国家之间还需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才能够保证饮食文化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YunJungChoi,KatalinMedvedev,YuriLee,PatriciaHunt-Hurst.HowChina,JapanandKoreaareperceivedbyVogueUSAinthelast10years[J].InternationalJournalofFashionDesign,TechnologyandEducation,2009:21.

[2]M.Ma,G.Dong,X.Liu,E.Lightfoot,F.Chen,H.Wang,H.Li,M.K.Jones.StableIsotopeAnalysisofHumanandAnimalRemainsattheQijiapingSiteinMiddleGansu,China[J].Int.J.Osteoarchaeol,2015:256.

[3]王新惠.论周作人对饮食文化的传播[J].甘肃社会科学,2011(04):151-154.

[4]侯巧红.浅析中日饮食习俗的差异及形成原因[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113-116.

[5]李想.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礼仪的差异[J].群文天地,2011(24):5.

[6]芦英顺.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对比[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27-128.

[7]尹文华.浅谈中日两国饮食文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228.

[8]井利.日语对日本多元文化的体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6):84-85.

[9]蔺艳娥,高健.日本幼儿健康行为研究——以电影《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1):87-91.

[10]周大坤.中日两国筷子的设计艺术[J].科技与创新,2016(09):28.

[11]殷小凤.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研究[J].才智,2014(06):251+253.

[12]董芳.淺谈中日“四大”文化的异同[J].赤子(中旬),2014(04):312.

[13]席佳蓓.从鸦片流毒谈中日传统文化的差异[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03):68-72.

[14]胡兆量.中国文化的区域对比研究[J].人文地理,1998(01):5-11.

从酒文化看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篇4

1.日本酒文化的起源 2.日本酒文化的历史性

3.日本酒文化和中国酒文化的异同点 4.酒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日本文化99题 白幡洋三郎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1出版)

吃到天涯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01出版)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起源

日本清酒是借鉴中国黄酒的酿造法而发展起来的日本国酒。

日本人常说,清酒是上帝的恩赐。1000多年来,清酒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饮料。在大型的宴会上,结婚典礼中,在酒吧间或寻常百姓的餐桌上,人们都可以看到清酒。清酒已成为日本的国粹。

据中国史书记载,古时候日本只有“浊酒”,没有清酒。后来有人在浊酒中加入石炭,使其沉淀,取其清沏的酒液饮用,于是便有了“清酒”之名。公元7世纪中叶之后,朝鲜古国百济与中国常有来往,并成为中国文化传人日本的桥梁。因此,中国用“曲种”酿酒的技术就由百济人传播到日本,使日本的酿酒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到了公元14世纪,日本的酿酒技术已日臻成熟,人们用传统的清酒酿造法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尤其在奈良地区所产的清酒最负盛名。

自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之后,日本清酒的质量逐渐下降,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酒商往清酒中对入大量的食用酒精,以增加酿酒量,牟取暴利,使清酒所具有的独特风味黯然失色。因此,日本老人称这种低劣的清酒为“乱世之酒”,赞誉原来纯正的日本清酒为“太平之酒”。由于清酒酿造业受到历史上“乱世”的影响,给日本消费者留下了不良的印象,加上新一代日本人崇尚饮用啤酒和烈性酒,所以清酒的销售量逐年下降。今天,日本清酒的质量虽然已恢复其原来的水平,并且利用现代酿造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但其产品仅占日本酒类市场销售量的15%。据统计,1988年日本清酒年产量为1448×10000000L,1993年为1457×10000000L,而1995年仅为996.9×10000000L。日本全国有大小清酒酿造厂2000余家,其中最大的5家酒厂及其著名产品是:大包厂的月桂冠、小西厂的白雪、白鹤厂的白鹤、西宫厂的日本盛和大关厂的大关酒。日本著名的清酒厂多集中在关东的神户和京都附近。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分类

(一)按制法不同分类

(1)纯米酿造酒 纯米酿造酒即为纯米酒,仅以米、米曲和水为原料,不外加食用酒精。此类产品多数供外销。

(2)普通酿造酒 普通酿造酒属低档的大众清酒,是在原酒液中对人较多的食用酒精,即1吨原料米的醪液添加100%的酒精120L。

(3)增酿造酒 增酿造酒是一种浓而甜的清酒。在勾兑时添加了食用酒精、糖类、酸类、氨基酸、盐类等原料调制而成。

(4)本酿造酒 本酿造酒属中档清酒,食用酒精加入量低于普通酿造酒。

(5)吟酿造酒 制作吟酿造酒时,要求所用原料的精米率在60%以下。日本酿造清酒很讲究糙米的精白程度,以精米率来衡量精白度,精白度越高,精米率就越低。精白后的米吸水快,容易蒸熟、糊化,有利于提高酒的质量。吟酿造酒被誉为“清酒之王”。

(二)按口味分类

(1)甜口酒 甜口酒为含糖分较多、酸度较低的酒。

(2)辣口酒 辣口酒为含糖分少、酸度较高的酒。

(3)浓醇酒 浓醇酒为含浸出物及糖分多、口味浓厚的酒。

(4)淡丽酒 淡丽酒为含浸出物及糖分少而爽口的酒。

(5)高酸味酒 高酸味酒是以酸度高、酸味大为其特征的酒。

(6)原酒 原酒是制成后不加水稀释的清酒。

(7)市售酒 市售酒指原酒加水稀释后装瓶出售的酒。(三)按贮存期分类

(1)新酒 新酒是指压滤后未过夏的清酒。

(2)老酒 老酒是指贮存过一个夏季的清酒。

(3)老陈酒 老陈酒是指贮存过两个夏季的清酒。

(4)秘藏酒 秘藏酒是指酒龄为5年以上的清酒。

(四)按酒税法规定的级别分类

(1)特级清酒 品质优良,酒精含量16%以上,原浸出物浓度在30%以上。

(2)一级清酒 品质较优,酒精含量16%以上,原浸出物浓度在29%以上。

(3)二级清酒 品质一般,酒精含量15%以上,原浸出物浓度在26.5%以上。

根据日本法律规定,特级与一级的清酒必须送交政府有关部门鉴定通过,方可列人等级。由于日本酒税很高,特级的酒税是二级的4倍,有的酒商常以二级产品销售,所以受到内行饮家的欢迎。但是,从1992年开始,这种传统的分类法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按酿造原料的优劣、发酵的温度和时间以及是否添加食用酒精等来分类,并标出“纯米酒”、“超纯米酒”的字样。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特点

日本清酒虽然借鉴了中国黄酒的酿造法,但却有别于中国的黄酒。该酒色泽呈淡黄色或无色,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味纯正,绵柔爽口,其酸、甜、苦、涩、辣诸味谐调,酒精含量在15%以上,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是营养丰富的饮料酒。

日本清酒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精选的大米要经过磨皮,使大米精白,浸渍时吸收水分快,而且容易蒸熟;发酵时又分成前、后发酵两个阶段;杀菌处理在装瓶前、后各进行一次,以确保酒的保质期;勾兑酒液时注重规格和标准。如“松竹梅”清酒的质量标准是:酒精含量18%,含糖量35g/L,含酸量0.3g/L以下。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命名与主要品牌

日本清酒的牌名很多,仅日本《铭酒事典》中介绍的就有400余种,命名方法各异。有的用一年四季的花木和鸟兽及自然风光等命名,如白藤、鹤仙等;有的以地名或名胜定名,如富士、秋田锦等;也有以清酒的原料、酿造方法或酒的口味取名的,如本格辣口、大吟酿、纯米酒之类;还有以各类誉词作酒名的,如福禄寿、国之誉、长者盛等。

最常见的日本清酒品牌有月桂冠、樱正宗、大关、白鹰、贺茂鹤、白牡丹、千福、日本盛、松竹梅及秀兰等。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新产品

近几年来,为适应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日本开发了许多清酒的新产品。

1.浊洒

浊酒是与清酒相对的。清酒醪经压滤后所得的新酒,静止一周后,抽出上清部分,其留下的白浊部分即为浊酒。,浊酒的特点之一是有生酵母存在,会连续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应用特殊瓶塞和耐压瓶子包装。装瓶后加热到65℃灭菌或低温贮存,并尽快饮用。此酒被认为外观珍奇,口味独特。

2.红酒

在清酒醪中添加红曲的酒精浸泡液,再加入糖类及谷氨酸钠,调配成具有鲜味且糖度与酒度均较高的红酒。由于红酒易退色,在选用瓶子及库房时要注意避光性,应尽快销售、饮用。

3.红色清酒

该酒是在清酒醪主发酵结束后,加入酒度为60度以上的酒精红曲浸泡而制成的。红曲用量以制曲原料米计,为总米量的25%以下。

4.赤酒

该酒在第三次投料时,加入总米量2%的麦芽以促进糖化。另外,在压榨前一天加入一定量的石灰,在微碱性条件下,糖与氨基酸结合成氨基糖,呈红褐色,而不使用红曲。此酒为日本熊本县特产,多在举行婚礼时饮用。

5.贵酿酒

贵酿酒与我国黄酒类的善酿酒的加工原理相同。投料水的一部分用清酒代替,使醪的温度达9—10℃,即抑制酵母的发酵速度,而白糖化生成的浸出物则残留较多,制成浓醇而香甜型的清酒。此酒多以小瓶包装出售。

6.高酸味清酒

利用白曲霉及葡萄酵母,采用高温糖化酵母,醪发酵最高温度21℃,发酵9天制成类似干葡萄酒型的清酒。

7.低酒度清酒

酒度为10~13度,适合女士饮用。低酒度清酒市面上有三种:一是普通清酒(酒度12度左右)加水;二是纯米酒加水;三是柔和型低度清酒,是在发酵后期追加水与曲,使醪继续糖化和发酵,待最终酒度达12度时压榨制成。

8.长期贮存酒

一般在压榨后的3~15个月内销售,当年10月份酿制的酒,到次年5月出库。但消费者要求饮用如中国绍兴酒那样长期贮存的香味酒。老酒型的长期贮存酒,为添加少量食用酒精的本酿造酒或纯米清酒。贮存时应尽量避免光线和接触空气。凡5年以上的长期贮存酒称为“秘藏酒”。

9.发泡清酒

将通常的清酒醪发酵10天后,即进行压榨,滤液用糖化液调整至3个波美度,加入新鲜酵母再发酵。室温从15℃逐渐降到O℃以下,使二氧化碳大量溶解于酒中,用压滤机过滤后,以原曲耐压罐贮存,在低温条件下装瓶,瓶口加软木塞,并用铁丝固定,60℃灭菌15min。发泡清酒在制法上兼具啤酒和清酒酿造工艺,在风味上,兼备清酒及发泡性葡萄酒的风味。

10.活性清酒

该酒为酵母不杀死即出售的活性清酒。

11.着色清酒

将色米的食用酒精浸泡液加入清酒中,便成着色清酒。中国台湾地区和菲律宾的褐色米、日本的赤褐色米、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的紫红色米,表皮都含有花色素系的黑紫色或红色素成分,是生产着色清酒的首选色米。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包装与保藏

(一)清酒的包装

目前,日本清酒多不以杉樽包装,而采用瓶或杯式包装。容量有300mL、330ml、540ml、700ml、720mL、1800ml等多种,也有采用3.6L、5.4L、9L、18L、36L及72L等各类容器包装的。但市场上1800mL的瓶装酒占90%以上,如白鹤、松竹梅、月桂冠等清酒,大多采用1800ml的瓶装;泽之鹤、瑞兆大吟酿,也为1800mL瓶装酒,并用草编织物包住。松竹梅、日本盛也有用300ml玻璃瓶包装的;白雪牌清酒也有用750mL及300mL白瓷瓶包装的,并附带白瓷杯。部分高档720ml的绿瓶包装,球肚形有两小块平面作贴标用;樱正宗清酒有用瓶身矮扁的平底瓶包装的,其瓶身不平的两面呈弧形,容量为720ml;秀兰牌清酒的瓶子更为独特,其瓶底的大半部呈斜面,置于桌上时酒瓶稍斜而立;大关牌清酒的小包装为300mL的玻璃杯,带螺扣的盖内面有小标签,可从上面透视,杯上标签正面的内容与一般标签相似,但其反面有风景画,由于酒液清澈如水,故在杯的另一面可看清画面,这种包装适于旅行,或在宴会上将杯子兼作酒杯使用。特级瓶装清酒多用高分子等材料的内塞,外加有螺扣的金属帽盖,瓶酒装入带尼龙绳的手提式纸盒内,有些纸盒呈黑色。采用坛式包装的清酒,外面用草帘包住,并用草绳捆扎牢固,既携带方便,又十分美观。坛的下方有倒酒用的开口。

(二)清酒的保藏

清酒是一种谷物原汁酒,因此不宜久藏。清酒很容易受日光的影响。白色瓶装清酒在日光下直射3小时,其颜色会加深3~5倍。即使库内散光,长时间的照射影响也很大。所以,应尽可能避光保存,酒库内保持洁净、干爽,同时,要求低温(10~12℃)贮存,贮存期通常为半年至一年。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的饮用与服务

1.酒杯

饮用清酒时可采用浅平碗或小陶瓷杯,也可选用褐色或青紫色玻璃杯作为杯具。酒杯应清洗干净。

2.饮用温度

清酒一般在常温(16℃左右)下饮用,冬天需温烫后饮用,加温一般至40~50℃,用浅平碗或小陶瓷杯盛饮。

3.饮用时间

清酒可作为佐餐酒,也可作为餐后酒。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等级

日本的造酒文化源于中国,日本的风土将其精练,并发展成现在的清酒。它的发展历程是经验不断总结、完善和高质量原料的追寻过程。清酒种类繁多,该如何分辨呢?从前,日本人以特级、一级、二级等不同等级来区分日本酒的好坏。但是现在日本酒的分等制度已经废除,因此一般人无法一眼就分辨出日本酒的优劣。

目前,日本酒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有特定名称的日本酒以及称为普通酒(或经济酒)的日本酒。特定名称的日本酒从本酿造酒到大吟酿酒,一共分为8种,这些酒都属于从前一级以上的特级酒。而相对较便宜的普通酒则占了所有日本酒的8成。编辑本段日本清酒流派

根据日本造酒工会中央会的调查,日本各地每年酿制的日本酒大概有140万公升。最近10年来,产量略有减少的倾向。不过,价位较高、有特定名称的日本酒却大受欢迎,以明显的幅度持续增长。以本酿造酒为例,1986年的年产量大约有8.7万公升,到1992年就增长了一倍多,达到21.2万公升。包括大吟酿酒在内的吟酿酒也同样由9500公升成长到2.65万公升。

从日本酒的名称可以猜得出日本酒的等级,从酒瓶上的标示也可以看出酒的来历。一般日本清酒的标示内容包括产地、酿造者(日文汉字以杜氏称之)出身地、原料米比例、日本酒度以及氨基酸度等。从酿造者的出身地可看出不同流派的酿造法。日本北部的口味较清淡、西部的味道来得较为丰润,品尝时可以从中体验不同的风味。编辑本段日本清酒传说

日本清酒是典型的日本文化,有这么一说,每年成人节(元月15日),日本年满20周岁的男男女女都穿上华丽庄重的服饰,所谓男着吴服,女穿和服,与三五同龄好友共赴神社祭拜,然后饮上一杯淡淡的清酒(据日本法律规定不到成年不能饮酒),在神社前合照一张饮酒的照片。此节日的程序一直延至今日不改,由此可见清酒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古往今来,诗歌、酒、美人、工作是日本男人生存意义的基本要素,活到老做到老是日本人生存的信念,故异常勤劳。工作之余,一杯清酒,富裕的人会来一杯“上善如水”或“男山”,做体力劳动的人则来一杯“百鹤”,希望能像仙鹤一样神游于心中美好的地方。编辑本段日本清酒心得

在中森名菜日本料理所见到的清酒,品种繁多,价位也分高中低,凭喜好而选。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饮用过后的清酒瓶并没有被人随意丢掉,而是点缀在不同的角落,不仅突出了日本清酒文化的精髓所在,更重要的,那一排排“声势浩大”的清酒瓶,成为了中森名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若是有朋自远方来,三五知己把酒言欢,自然少不了冰上一壶松竹梅;拜访长者,显示孝心,千寿、万寿是首选的佳品;公司聚会,商谈生意,菊正宗既不失身份,又彰显自然;若想享受天伦之乐,热上一壶朝香,真可谓乐也融融。

天冷时,暖一小瓶,用“猪口”(喝清酒的小瓷杯)盛来喝,也是一件乐事。但不要忘记帮朋友倒酒,“猪口”是不能空着的!冷饮当然用玻璃杯较好,更地道的可用那种四方小木杯,以前的工人在杯角放一把盐来佐着喝,现在却只能在喜庆节日看到了。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情结

日本法律规定酒的酒精度只能在15°-16°上下,醇香入口,略饮会有益身心,舒筋活络,美颜壮阳。清酒有档次之分,由低至高的顺序是清酒—上撰—特撰—吟酿—大吟酿酒,无论哪一样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美食当前,绝对不能没有与日餐匹配和谐的既轻度又爽口、既香又易入口的日本清酒。

要知道冷藏5°的酒是最爽最美味的,特别是大吟酿、吟酿的清酒,经过用精选的上好日本米(世界上最好的米是日本米,由于品质好、产量少,一般都用于本土供应)以及矿泉水酿制而成。如上善如水,男山大吟酿,菊源氏大吟酿,久保田(万寿、千寿)等,清酒把饮酒的艺术推至至高点,正如“上善如水”的牌子一样,日本语意即“尊贵好饮的感觉就像奔流的水一样向四面八方流传”。以下几种清酒取名之意为:

朝香——酒的清香就好像清晨扑面而来的空气一样,怡人惬意。

松竹梅——松、竹、梅,日本庭园自然高贵的植物,此酒就像他们一样给人和谐自然又不失高贵的感觉。

菊正宗——菊花在繁花丛中显自然淳朴,到处可见。人人喜爱的花卉,不求高贵但求人人喜爱。

千寿、万寿——长寿之人必不可少之意。

日本清酒品牌众多,“上善如水”、赤磬雄町、久保田万寿、千寿等是成功人士的首选,因而价格也较高;玉乃光、醉心吟酿、朝香大吟酿、万寿纯米吟酿、菊源氏等价格适中,很受中级白领的青睐;菊正宗、美少年、日本盛、朝香等走平民化路线,特别被一般家庭所推崇。

编辑本段日本清酒品牌一览

大关

大关清酒在日本已有285年的历史,也是日本清酒颇具历史的领导品牌,〝大关〞的名称由来是根源于日本传统的相扑运动﹔数百年前日本各地最勇猛的力士,每年都会聚集在一起进行摔角比赛,优胜的选手则会赋予「大关」的头衔﹔而大关的品名是在1939年第一次被采用,作为特殊的清酒等级名称。相扑在日本是享誉盛名国家运动,大关在1958年颁发「大关杯」与优胜的相扑选手,此后大关清酒就与相扑运动结合,更成为优胜者在庆功宴最常饮用的清酒品牌,目前大关品牌清酒是由东顺兴代理国内市场,近年在台湾的销售可说是名列前茅,其市场地位已然巩固。

日本盛

酿造日本盛清酒的西宫酒造株式会社,在明治22年(1889年)创立于日本兵库县,是著名的神户滩五乡中的西宫乡,为使品牌名称与酿造厂一致,于2000年更名为日本盛株式会社。该公司创立至今已有112年历史,日本盛清酒是于1990年12月,在公卖局的机场免税店试销成功后才正式引进台湾,其口味介于月桂冠(甜)与大关(辛)之间。有人将酿酒的原料比谕为酒的肉,酿酒用的水为酒血,酒曲则为酒的骨﹔那么酿酒师的技术与用心,则应该是酒的灵魂了﹔日本清酒也不例外,除了先天的气候环境条件,水质的优劣,用米的良窳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若以水的性质区分,日本酒有两种代表,一是用〝硬水〞制成的滩酒,俗称为〝男人的酒〞,另一种典型是用〝软水〞酿造的京都伏见酒,称为〝女人的酒〞,前者如日本盛、白雪、白鹤等﹔后者如月桂冠。日本盛的原料米采用日本最著名的山田井,使用的水为〝宫水〞,其酒品特质为不易变色,口味淡雅甘醇。BOX 硬水与软水的区分在于水中所含矿物质(钙、磷、钾、铁)的多寡,硬水的矿物质含量较多,软水较少。

月桂冠

月桂冠的最初商号名称为笠置屋,成立于宽永14年(1637年),当时的酒品名称为玉之泉,其创始者大仓六郎右卫门在山城笠置庄,也就是现在的京都相乐郡笠置町伏见区,开始酿造清酒,至今已有360年的历史。其所选用的原料米也是山田井,水质属软水的伏水,所酿出的酒香纯淡雅﹔在明治38年(1905年)日本时兴竞酒比赛,优胜者可以获得象征最高荣誉的桂冠,为了冀望能赢得象征清酒的最高荣誉而采用〝月桂冠〞这个品牌名称。由于不断的研发并导入新技术,广征伏见及滩区及日本各地的优秀杜氏,如南部流、但马流、丹波流、越前流等互相切磋,因此在许多评鉴会中获得金赏荣誉,成就了日本清酒的龙头地位,在台湾也成了属一属二的知名品牌。

白雪

日本清酒最原始的功用是作为祭祀之用,寺庙里的和尚为了祭典自行造酒,部分留做自己喝,早期的酒是呈混浊状,经过不断的演进改良才逐渐转成清澄,其时大约在16世纪﹔白雪清酒的发源可溯至公元1550年,小西家族的祖先新右卫门宗吾开始酿酒,当时最好喝的清酒称为〝诸白〞,由于小西家族制造诸白成功而投入更多的心力制作清酒﹔到了1600年江户时代,小西家第二代宗宅运酒至江户途中时,仰望富士山时,被富士山的气势所感动,因而命名为〝白雪〞,白雪清酒可说是日本清酒最古老的品牌。一般日本酒最适合酿造的季节是在寒冷的冬季,因为气温低,水质冰冷,是酿造清酒的理想条件,因此自江户时期以来,日本清酒多是在冬天进行酿酒的工作,称为〝寒造〞,酿好的酒第二年春夏便进行陈酒﹔1963年,白雪在伊丹设立第一座四季酿造厂「富士山二号」,打破了季节的限制,使造酒不再限于冬季,任何季节都可造酒。白雪清酒的特色除了采用兵库县,心白不透明的山田锦米种,酿造用的水则是采用所谓硬水的「宫水」,宫水中含有大量酵母繁殖所需的养分,因此是最适合用来造酒的水,其所酿出来的酒属酸性辛口酒,即使经过稀释,酒姓仍然刚烈,因此称为〝男酒〞。

另外,白雪特别的是其酿制的过程除了藏元杜氏外,整个酿制过程均由女性社员担任,也许因为这个原因,白雪清酒呈现的是细致优雅的口感,如同其名,冰镇之后饮用更显清爽畅快。

白鹿

白鹿清酒创立于日本宽永2年(1662年)德川四代将军时代,至今已有340年的历史﹔由于当地的水质清冽甘美,是日本所谓最适合酿酒的西宫名水,白鹿就是使用此水酿酒﹔早在江户时代的文政、天保年间(1818~1843年),白鹿清酒就被称为〝滩的名酒〞,迄今仍拥有崇高的地位,早期曾是台湾清酒市场最大的品牌,目前台湾的白鹿酒品由正晖公司代理进口,该公司预计今年将陆续引进新的高级白鹿酒品,包括大吟酿、吟酿、纯米吟酿及生清酒等。白鹿清酒的特色是香气清新高雅口感柔顺细致,非常适合冰凉饮用,另外一款白鹿生清酒(Nama Sake),口感较一般的清酒多一分清爽、新鲜甘口的风味,所谓的〝Nama〞是新鲜的意思,一般清酒的酿制过程须经两次杀菌处理,而生清酒仅作一次的杀菌处理便装瓶,因此其口感更清新活泼。

白鹤清酒

白鹤清酒创立于1743年,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白鹤清酒于民国64年引进台湾市场销售,其市场占有率最高曾达到40%﹔其在日本的销售也是属一属二的大品牌,在日本的主要清酒产区,关西滩五乡,白鹤也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尤其是白鹤的生酒、生贮藏酒等,其在日本的消量,更是常年居冠。
白鹤品牌的产品相当多元,除了众所熟知的清酒、生清酒外,另外还有烧酎、料理酒等其它种类的酒品﹔在清酒方面,产品线更是齐全多样,从纯米生酒、生贮藏酒、特别纯米酒到大吟酿、纯米吟酿、本酿造等﹔口味更是从淡丽到辛口、甘口,适合女性的或专属男性喝的,可说应有尽有,不过在台湾的饮用习惯可没分得如此细致。

菊正宗

菊正宗在日本也是一个老牌子,其产品特色是酒质的口感属于辛口(DRY),与一般市面贩售稍带甜味的其它清酒不同,由于其在酿造发酵的过程中,采用公司自行开发的〝菊正酵母〞作为酒母,此酵母菌的发酵力较强,因此酿造出的酒质味道更浓郁香醇,较符合都会区饮酒人士的品味。另外,其所使用的原料米也是日本最知名的米种〝山田锦〞,酿出的原酒再放入杉木桶中陈年,让酒液在木桶中吸收杉木的香气及色泽,只要含一口菊正宗,就有一股混着米香与杉木香气缓缓开展,因此,浓厚的香味无论是加温至50℃热饮或冰饮都适合,是大众化的酒品。

富贵清酒

上撰富贵是橡木桶新引进的清酒品牌,酿造厂商GODO合同酒精株式会社位于北海道旭川市,1924年与四家酒厂合并而成,该公司起源于Mikawaya酒馆,由神谷传兵卫于1880年,在日本浅草花川户开设。神谷传兵卫于1900年在北海道旭川市开始制造酒精,1903年在茨城县牛久市首创日本酒的酿造工业,其后以神谷酒精制造为中心,合并四家位于北海道的烧酎制造公司,于旭川建立「合同酒精股份有限公司」。GODO在日文汉字中的意思为「合同」,中文意思为「合力」,由于结合了不同的酒类制造商,其产品线较多元,包括烧酎、清酒、梅酒、葡萄酒等﹔上撰富贵是采用知名六甲山褶涌出的滩水〝宫水〞,以丹波杜氏的传统酿酒技艺酿制而成,其口味清新淡雅,不过也有较辛口的特级清酒。

御代荣

御代荣是成龙酒造株式会社出产的酒品,由吉珍屋引进日本当地高品质的清酒产品种类﹔成龙酒造位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成立于明治10年(1877年)至今已有125年的历史。〝御代荣〞的铭柄(商标)其原意是期望世代子孙昌盛繁荣,因此酒造的先代创始人期望藏元(酒厂)也能世代繁荣,并承续传统文化酿造出优美的酒质,让人饮用美酒后也能有幸福之感。日本酒的文化特色是坚持依当地的风土特色,酿出属于地方特有的酒质﹔成龙酒造坚持使用当地爱媛县所出产的原料米品种〝松山三井〞,而酿造用水则是采用四国最高峰石槌山源流的水酿造,其酿出的酒酒质清爽微甘,口感平衡醇美﹔代表性酒御代荣醇米吟酿,采用有机栽培的松山三井原料米,经过50%~60%的精米步合(稻米磨除率)酿制而成,口感丰满清爽。

其它品牌

尤其是在日本当地享有盛名,品质一流,遵古法酿造,数量有限所谓的〝地酒〞﹔以下介绍日本名门酒会的几个地酒品牌。

〝真澄〞创立于宽文2年,公元1662年,市长野县信州诹访泉的原产酒,在明治、大正时期当地的酿酒技术还差一级,当地的诹访杜氏所酿的酒曾被说为「乡下人的酒」,为了洗刷这样的耻辱,在地的茑木村诹访杜氏便发愤成功,经过多年的努力及后代的发扬,终获得勋六等旭日赏。而真澄的名声要到昭和年间才传播开来,因其在昭和二年获得名古屋国税局评鉴会的优等奖,其后每年全国评鉴会几乎都有入围。在昭和21年的全国新酒评鉴会更连续获得第一、二、三名,日本大藏省酿造试验所的山田正一博士,在真澄的清酒中采集到一种会散发类似频果香味的酵母,历经了300多年未被自然淘汰而能生存至今,惊叹之余,该协会将其命名为7号酵母﹔严谨的酿造态度与坚持优质的原料选材,让真澄盛名远播、历久不衰。

位于茨城县石下町的〝一人娘〞,是坚持遵守软水酿法的酒藏,其酒质柔软而辛辣﹔最特别的是在昭和初年所发展出的软水辛口酿造法,在昭和19年的春季评鉴会上获得第一的入赏,此后其微甜到辛辣的口感获得各界的好评。由于一人娘的酒窖在鬼怒川旁,这条河的水质相当干净但是属于软性的水,与宫水不同的地方是软水不好发酵,因此制作酒母时所需的硬水要到隔壁城镇汲取。

一人娘酒质的特点在制作酒母及醪的过程表现,一般在制作酒醪的过程,多做初添、仲添、留添三段式添加米饭的做法,而在制作酒母时使用硬水主要是使之充分发酵,之后若再加入一些软水则发酵将更均匀完整,由于酒母中大量使用酵母,如果酵母发酵得太强,则会影响酒的口感,此时就要将三段式添法改为两段式,让酵母有足够的淀粉醣化,因此其做法要视发酵的程度判断采用方式﹔而添加软水的做法会使口感更柔和,也就成了一人娘的最大特色。

除了上述颇具特色的品牌外,其它如北海道的男山酒造﹔秋田的刈穗﹔宫城县的蒲霞、一ˊ藏﹔高知县的司牡丹﹔大分国东的西之关等,都是日本颇有历史与知名的清酒品牌.编辑本段清酒的诞生

日本的造酒文化源于中国大陆,2000年前、江浙一带的大米种植技术和以大米为原料的酿酒技术传到了日本。日本的风土将其精炼并发展成现在的清酒。奈良县的三轮神社、京都府的松尾神社、梅之宫神社在日本因供奉酒神而非常著名。三家神社所供奉的酒神代表了日本酿酒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情况。

三轮神社供奉的诸神中有一位「大国主命」神,他是日本土著民族的代表。表明距今2000年前在同亚洲大陆交流时,大米的种植技术和以大米为原料的酿酒技术一同传到了「出云阿国」,这就是日本清酒的原型,清酒是日本民族的国酒。

松尾神社供奉的酒神据说是秦氏,他是距今1500年前从朝鲜半岛旅居日本的众多有技术的工匠中掌握酿酒技术的代表人物。

梅之宫神社供奉的「木花咲耶姬」神,传说他用大米酿制甜酒。表明1200年前就开始了制麴酿酒。

编辑本段韩国清酒

韩国清酒一般可分为“纯米”和“本酿造”两大类,酒精度皆介乎15至17度之间。“本酿造”在酿制时另外加入了酒精,而“纯米”的酒清则在发酵时产生,故分外清香。此外会以米粒的打磨程度再分等级,基本的“纯米”和“本酿造”,米粒被磨去百分之三十后,剩余的百分之七十就用来酿酒。高一等的吟酿,就会磨去米粒外层百分之四十后才造酒。至于最高级的大吟酿,差不多百分之五十的米粒外层都会被磨去,加上在冬天才酿制,所采用的米亦比较靓,水质亦较清纯,酿制时间也较长,故会散发一种自然的清香,入口分外醇美。

真澄本酿造生酒,入口很dry但清醇,适宜冷藏到7至12度才饮用。开华吟酿生酒则较温和易入口,味道较清。越誉吟酿生酒和千代寿纯米吟酿,都是清新且带有淡淡果香的,配烧烤的海产更觉清甜。一纯米生酒、贺茂泉纯米吟酿及七笑吟酿,都属于浓郁醇厚一类,“一”更是香气馥郁,未喝已令人醉倒。

目前最好的韩国清酒就是千年之约桑黄菇发酵酒,口感十分纯正.并且是酒后不会头痛和深醉的优质清酒.韩国烧酒算是真露最有名的,像喜闻.清河等,韩国清酒就是千年之约桑黄菇发酵酒和百岁酒这两大品牌为首了。

-----------------------------

日本酒文化

无论喜怒哀乐,以酒助兴或消愁并不仅仅属于日本人的专利。但是,自古以来,日本人最喜欢清酒却是名不虚传。

清酒是用秋季收获的大米,在冬季经发酵后酿成的。可以说,“酒是米、水以及酒曲子的艺术结晶”。所以,名酒的产地必然要有充足的水源而且盛产大米。丰富的水源,优质的大米是生产香醇美酒的先决条件。日本的森林孕育了丰富的水源,为生产优质名酒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里的名酒产地主要在东北、北陆地区、九福岗、熊本一带。

日本菜以鱼类海鲜为主,吃日本菜喝威士忌,因酒性太烈,破坏了日本菜的鲜美,喝啤酒又觉得“味”不足,还是香醇爽口的清酒配上日本菜才有滋有味,再合适不过了。日本人后来用大米的“芯”酿造“吟酿造”很受欢迎,这是清酒中的最高极品。

烧酒清酒很适合正规礼节的宴会,而烧酒却比较适合于轻松愉快的场合。在鹿儿岛,如果提到“酒”,不言而喻指的是烧酒,当地人对烧酒深爱不已,举杯多为烧酒。

烧酒常用的原料是山芋、小麦、荞麦等,但也有用芝麻、胡萝卜、咖啡、甘蔗等制成的另一种风味的烧酒。蒸馏而成的烧酒,酒精的含量比清酒高,从25度到45度,达到了与威士忌一样的度数。

泡盛在冲绳,人们

喜欢喝一种叫“泡盛”的酒,这种酒与清酒一样也是用大米作原料,但与众不同地使用黑发酵,这反映了很早以前琉球人与东南亚的交流频繁,接受了许多外国的影响。“泡盛”也和烧酒一样属蒸馏酒类,但是也有数量高达60度以上的烈性酒。琉球菜浓油重,如果“酒劲儿”不够,确也难以与其“拔刀对阵”。二战前,人们用吕宋壶装好酒埋于地下,储藏100年以上的陈年老酒并非稀罕之物,可现在几乎销声匿迹,真让人怀念。无论喜怒哀乐,以酒助兴或消愁并不仅仅属于日本人的专利。但是,自古以来,日本人最喜欢清酒却是名不虚传----------------------------

想到日本庭园,自然离不开松、竹、梅;说到日本文化,自然离不开沁人心肺的日本清酒。金秋之际,吹来阵阵秋风,是畅饮清酒的好时节。坐在广州天河北中森名菜日本料理店里,听着挂帘瀑布落入水中被石激出的清脆响声,用眼“吃”着刺身的那种非凡享受,再来一壶清酒,那种惬意尽在不言中,在中森名菜日本料理店里,有一道清酒“进行曲”的美丽风景线,让人为它壮观而折服,不妨细细地倾听它的传说。

□等级

日本的造酒文化源于中国,日本的风土将其精练,并发展成现在的清酒。它的发展历程是经验不断总结、完善和高质量原料的追寻过程。清酒种类繁多,该如何分辨呢?从前,日本人以特级、一级、二级等不同等级来区分日本酒的好坏。但是现在日本酒的分等制度已经废除,因此一般人无法一眼就分辨出日本酒的优劣。目前,日本酒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有特定名称的日本酒以及称为普通酒(或经济酒)的日本酒。特定名称的日本酒从本酿造酒到大吟酿酒,一共分为8种,这些酒都属于从前一级以上的特级酒。而相对较便宜的普通酒则占了所有日本酒的8成。

□流派

根据日本造酒工会中央会的调查,日本各地每年酿制的日本酒大概有140万公升。最近10年来,产量略有减少的倾向。不过,价位较高、有特定名称的日本酒却大受欢迎,以明显的幅度持续增长。以本酿造酒为例,1986年的年产量大约有8.7万公升,到1992年就增长了一倍多,达到21.2万公升。包括大吟酿酒在内的吟酿酒也同样由9500公升成长到2.65万公升。从日本酒的名称可以猜得出日本酒的等级,从酒瓶上的标示也可以看出酒的来历。一般日本清酒的标示内容包括产地、酿造者(日文汉字以杜氏称之)出身地、原料米比例、日本酒度以及氨基酸度等。从酿造者的出身地可看出不同流派的酿造法。日本北部的口味较清淡、西部的味道来得较为丰润,品尝时可以从中体验不同的风味。

□传说

日本清酒是典型的日本文化,有这么一说,每年成人节(元月15日),日本年满20周岁的男男女女都穿上华丽庄重的服饰,所谓男着吴服,女穿和服,与三五同龄好友共赴神社祭拜,然后饮上一杯淡淡的清酒(据日本法律规定不到成年不能饮酒),在神社前合照一张饮酒的照片。此节日的程序一直延至今日不改,由此可见清酒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古往今来,诗歌、酒、美人、工作是日本男人生存意义的基本要素,活到老做到老是日本人生存的信念,故异常勤劳。工作之余,一杯清酒,富裕的人会来一杯“上善如水”或“男山”,做体力劳动的人则来一杯“百鹤”,希望能像仙鹤一样神游于心中美好的地方。

□心得

在中森名菜日本料理所见到的清酒,品种繁多,价位也分高中低,凭喜好而选。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饮用过后的清酒瓶并没有被人随意丢掉,而是点缀在不同的角落,不仅突出了日本清酒文化的精髓所在,更重要的,那一排排“声势浩大”的清酒瓶,成为了中森名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若是有朋自远方来,三五知己把酒言欢,自然少不了冰上一壶松竹梅;拜访长者,显示孝心,千寿、万寿是首选的佳品;公司聚会,商谈生意,菊正宗既不失身份,又彰显自然;若想享受天伦之乐,热上一壶朝香,真可谓乐也融融。

天冷时,暖一小瓶,用“猪口”(喝清酒的小瓷杯)盛来喝,也是一件乐事。但不要忘记帮朋友倒酒,“猪口”是不能空着的!冷饮当然用玻璃杯较好,更地道的可用那种四方小木杯,以前的工人在杯角放一把盐来佐着喝,现在却只能在喜庆节日看到了。□情结

日本法律规定酒的酒精度只能在15°-16°上下,醇香入口,略饮会有益身心,舒筋活络,美颜壮阳。清酒有档次之分,由低至高的顺序是清酒—上撰—特撰—吟酿—大吟酿酒,无论哪一样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美食当前,绝对不能没有与日餐匹配和谐的既轻度又爽口、既香又易入口的日本清酒。要知道冷藏5°的酒是最爽最美味的,特别是大吟酿、吟酿的清酒,经过用精选的上好日本米(世界上最好的米是日本米,由于品质好、产量少,一般都用于本土供应)以及矿泉水酿制而成。如上善如水,男山大吟酿,菊源氏大吟酿,久保田(万寿、千寿)等,清酒把饮酒的艺术推至至高点,正如“上善如水”的牌子一样,日本语意即“尊贵好饮的感觉就像奔流的水一样向四面八方流传”。以下几种清酒取名之意为:

朝香——酒的清香就好像清晨扑面而来的空气一样,怡人惬意。

松竹梅——松、竹、梅,日本庭园自然高贵的植物,此酒就像他们一样给人和谐自然又不失高贵的感觉。

菊正宗——菊花在繁花丛中显自然淳朴,到处可见。人人喜爱的花卉,不求高贵但求人人喜爱。

千寿、万寿——长寿之人必不可少之意。

日本清酒品牌众多,“上善如水”、赤磬雄町、久保田万寿、千寿等是成功人士的首选,因而价格也较高;玉乃光、醉心吟酿、朝香大吟酿、万寿纯米吟酿、菊源氏等价格适中,很受中级白领的青睐;菊正宗、美少年、日本盛、朝香等走平民化路线,特别被一般家庭所推崇。日本清酒品牌众多,“上善如水”、赤磬雄町、久保田万寿、千寿等是成功人士的首选。

-----------------------------(((((((((((((((((((((((((((((((())))))))))))))))))))))))))))))))))))))))))))))))))))

日本酒文化

无论喜怒哀乐,以酒助兴或消愁并不仅仅属于日本人的专利。但是,自古以来,日本人最喜欢清酒却是名不虚传。

清酒是用秋季收获的大米,在冬季经发酵后酿成的。可以说,“酒是米、水以及酒曲子的艺术结晶”。所以,名酒的产地必然要有充足的水源而且盛产大米。丰富的水源,优质的大米是生产香醇美酒的先决条件。日本的森林孕育了丰富的水源,为生产优质名酒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里的名酒产地主要在东北、北陆地区、九福岗、熊本一带。

日本菜以鱼类海鲜为主,吃日本菜喝威士忌,因酒性太烈,破坏了日本菜的鲜美,喝啤酒又觉得“味”不足,还是香醇爽口的清酒配上日本菜才有滋有味,再合适不过了。日本人后来用大米的“芯”酿造“吟酿造”很受欢迎,这是清酒中的最高极品。

烧酒清酒很适合正规礼节的宴会,而烧酒却比较适合于轻松愉快的场合。在鹿儿岛,如果提到“酒”,不言而喻指的是烧酒,当地人对烧酒深爱不已,举杯多为烧酒。

烧酒常用的原料是山芋、小麦、荞麦等,但也有用芝麻、胡萝卜、咖啡、甘蔗等制成的另一种风味的烧酒。蒸馏而成的烧酒,酒精的含量比清酒高,从25度到45度,达到了与威士忌一样的度数。

泡盛在冲绳,人们

喜欢喝一种叫“泡盛”的酒,这种酒与清酒一样也是用大米作原料,但与众不同地使用黑发酵,这反映了很早以前琉球人与东南亚的交流频繁,接受了许多外国的影响。“泡盛”也和烧酒一样属蒸馏酒类,但是也有数量高达60度以上的烈性酒。琉球菜浓油重,如果“酒劲儿”不够,确也难以与其“拔刀对阵”。二战前,人们用吕宋壶装好酒埋于地下,储藏100年以上的陈年老酒并非稀罕之物,可现在几乎销声匿迹,真让人怀念。无论喜怒哀乐,以酒助兴或消愁并不仅仅属于日本人的专利。但是,自古以来,日本人最喜欢清酒却是名不虚传。

日本酒文化

“酒者,天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说句实话,酒这个东西真可谓是“环球同此醒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醉鬼,最极端的恐怕就是那句“上帝保佑醉鬼”(《丁丁历险记》)

一 日本酒及酿酒技术的起源

现存关于日本历史的最早记载,是《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的“倭人”部分——日本人叫《魏志倭人传》的那本书。那里面对上古时代的日本人并没有特别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但却已经有了“人性嗜酒”的记载,并且指出在办丧事时,日本人有聚众“歌舞饮酒”的习俗。但可惜并没有指出他们喝的是五粮液还是二锅头。

根据伟大的考古学家不懈努力,我们可以知道,最晚在绳文时代中期(中国的春秋时代),日本人已开始酿酒了。本州岛中部长野县出土了“有孔锷付土器”,是已知的日本最早的酿酒器具。在同一个地点,发现了 发现了山葡萄的种子,啊原来日本人喝的是葡萄酒(法国人跳出来啊?)。这起码说明,当时的酒饮料还是依靠野果酿酒。而根据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传说和考古显示,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是——猴子!他们采摘野果,储存,吃不完,于是剩余的果子发酵,变成酒,恰好本森林里的二郎发现,当天晚上家里人发现二郎满嘴胡话,跳着舞闯了进来。我的观点A:和歌以及敦盛舞就是这样出现的„„我的观点B:日本人的酿酒祖师是——日吉丸!OHOHOHOH 伟大的发现„„

至于今天占据日本主导地位的米酒,则无疑产生于稻作文化传日之后。绳文时代晚期(已经到了战国时代)大量江南地区的农民为躲避战乱,逃往海那边的岛屿(当时的航海技术一级棒),于是带来了水稻的耕种技术。从南端的九州到北部的青森,都发现了这一时期稻米种植的遗迹。当然,光有米还不行,还得会把米变成酒才行,这其中的转变,我们不妨从古书以及一些传说找答案。

首先是无敌的《古事记》记载,在应神天皇时期,有一个从百济来的造酒专家须须许理,天皇喝了他献上的酒,感到味道好极了,“平生没有尝过”(原文有改动啊„„毕竟是日文啊„„我不懂日文啊!!)醉而做歌一首!但是本说法的可信度不高,毕竟《古事记》的残存度是应该受到怀疑的。

下面我们就从民间来找答案,在日本供奉的酒神中,就有大陆的舶来客。其中最著名的首推秦氏。公元四,五世纪时,被称为(注意,只是称为)秦始皇后裔的秦氏一族,聚居于京都一带。他们带来了包括酿酒在内的先进技术,对日本经济发展贡献居功至伟!以至于雄略天皇朝初次设立主管财政的“大藏”机构,第一任长官就选中了——秦酒公!~~~~~~~无言中~~~~~~后来秦氏子孙为纪念祖先功德,在岚山建立了松尾大社,在太秦建立了大酒神社,至今还有香火。所以,秦氏也被认为是日本的酿酒始祖。

日本人终于可以喝自己酿的酒了!!

二 日本酿酒技术的改进

首先还是让我们回到在日本的漫画,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平安时代(中国平安平安中国 哇哈哈哈 我就在平安哈 请大家多多支持)。从诸如《福星小子》之类的史料看来(我„„我不是故意的)那个时代的人们还是满富足的,于是就有无聊的人出现,写了一部《延喜式》,注意,这事日本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部关于酿酒的专著。当时通行的酿酒方法在书中都有所反应。占主流地位的还是把发酵好的材料放入袋子里,挤榨出酒。这种方法出的酒往往有个“糟”字,显示了某种程度上和我中华上国之间的联系。

到了中世纪,日本的文化中心转入寺院,酒类从朝廷向民间开始作为商品流通。当时的著名品牌是“僧坊酒”当然就是寺庙里出产的酒(第三产业哈),踞考证,这种酒是由入宋,入元,入明的僧侣用带回的酿酒技术加以符合日本各个地方的实践而制作的。酿酒技术由于先进技术的引进有了长足发展,采用了著名的“火入”法。也就是煮酒。当然不是所谓“煮酒论英雄”的那个拉。在室町时代末期奈良兴福寺多闻院日记就记录了“煮酒”的作用,其一,杀死杂菌:其二,促进熟成。可见,煮酒已经有了理论依据。当然其最终来源还是中国技术我国在宋代就已经能够从理论上煮酒了。在制酒的方法上看最接近中国白酒酿制方法的是日本的“烧酌”,这种酒的制作方法主要是蒸馏,因而酒精含量较高,著名的就是冲绳出产的“泡盛”。从语言上讲,日本将知道酿酒的专家称为“杜氏”。这下一切都清楚了,“刘伶酿酒杜康造”,杜氏这个词汇直接反映了日本酿酒技术的出处。

当然,日本也有自己的特色。酿制米酒的关键在于酒曲的制作,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西玛拉亚山脉诸国在内的“酒曲文化圈”里,所有国家的酒曲都是饼状,只有日本的酒曲呈现粉末状,这真是日本人的一大创举,根据本人的意见,这是日本列岛多风的结果。

总之,经过中华文化的熏陶和本地人的努力,日本人的酿酒技术在中世纪真正成熟了!

三 日本节气饮酒习俗考

一个苹果在你面前,你不去吃他,他也会不高兴的。最近正ON FIRE的慕容雪村如是说。

所以,有酒,就一定要有人来享受酒,就一定要有饮酒的环境,就一定有饮酒的时令,就一定会产生饮酒习俗这个东西。

人间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日本列岛一年四季变化明显,节序如流,日本人在感受自然更替,抒发生命咏叹的同时,少不了的,自然是酒的助兴。但是也并不是只有在一定之时日本人才会饮酒,有娶了日本姑娘的朋友说有时候BOSS甚至会以“顺利完成一天工作”为借口请大家喝酒。

新年伊始,千家万户入屠苏,日本人会在元旦的早晨,饮“屠苏酒”。这是一种用多种草药制成的酒精饮料,据说可以驱邪避祸,延年益寿。屠为死(好象是屠宰哦),苏为生(复苏)。岁首饮之,一年诸事遂顺,否极泰来。在平安时代(中国平安平安中国)这个风俗传入日本,并流行开来,而中国本土自宋元以降,却渐渐失传(忽必烈,他把北京改造成了一个大牲口圈)。

我中华上国地灵人杰,曾有一政府官员因为在一片在民间和业界被广为传抄的书法作品上以不同式样书写了21个“之”字而名扬古今。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正在进行一项传统的叫做“修禊”(XIUXI)的活动(我一直认为是休息的通假,但没有明显证据„„)。日本在奈良,平安时代(中国平安平安中国)皇宫中都仿效晋人先例,于3月3日举行“曲水宴”。后来发展成用纸作成偶人,放入水中以带走邪气的习俗,到了室町时代,喧宾夺主,偶人完全取代了曲水宴,进而登堂入室成为室内陈设,后世日本以3月3日为“雏祭”成为女孩子的节日。(-_-b这个祭不太风雅啊似乎„„)

四月到了,向大家每人收取一张卡片。呵呵,日本樱花盛开,漫漫樱花如雪,滚滚游人如蚁。在缤纷的樱花下,人们畅饮“花见酒”(向面堂一样说风雅啊风雅)。所以每到樱花盛开时,日本国民数量就会适当减少一部分,原因不详。

皓月当空,天涯共此时。日本人除了抄袭我中华上国之创意吃月饼以外,还喝一种酒,一种度数很低的酒,叫做月见酒。但是不知道如果阴天还喝不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九重阳,日本人也有这个奇怪的风俗,公元5世纪初期,菊花作为一种药用植物传入日本,平安时代(中国平安平安中国)就有了饮菊花酒的习惯,《类聚国史》就在“岁时部五”里提到大量当时宫中君臣聚饮,咏菊唱和的事情,不过好象是公款吃喝的借口呢。而重阳节作为“节句”,一直到明治维新才被废止。

从上面可以看出,其实日本人也没什么想象力,大多数习俗都是仿效我中华上国。就如在酒家门口悬挂的酒旗,根据《和汉三才图会》解释,和中国的“酒望子”“酒帘”都一模一样。日本人下酒的莼菜也传自中国江南,张翰“见秋风乃思莼鲈”算是表率,在日本诗文里屡见不鲜。

最后,表达对白居易的敬意,据说,日本自古相传的“火间”(是一个字,读KAN)即把酒加热后引用的方法,就是援引自老白的诗句“林中暖酒烧红叶”。

(三)日本酒文化之醉忘书

君当恕醉人——陶渊明 醉者神全——庄子

醉时拈笔越精神——辛弃疾

说一句大实话,以上三位对杯中物都喜欢的不得了,偏偏又要装高尚,所以就一定要找些高尚的理由来,当然,这还是正人君子,还有无耻之徒借别人之名来为自己开托,大家看看,记得那句“李白斗酒诗百篇”吗?人家李白关你X事啊!?

之所以说这些XXOO,是因为我想说明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符合规律的道理,中国文人有意无意都会和酒发生关系。哈哈哈哈,知道我要说什么啦吧,日本人仰慕我中华上国,传承我中华文化,把这个也一并学去了,现在我们就来谈谈日本文学永恒的主题——酒!

《古事记》,《日本书纪》中,已经有咏酒的歌谣,而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推《万叶集》卷3所收的大伴旅人的赞酒歌,其中深深的浸染了老庄人生无常的思想:

“有生必有死,仙界渺难图。百年须臾间,不乐复何如?”

这个家伙最崇拜的也是一个偶像组合,当然不是F4那帮傻B,而是所谓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竹林七贤(呵呵,铁匠,官员,流氓无产者的组合哦)。为了自己的偶像,这个大哥作诗一首:

“古有七贤人,笑傲竹林中(我倒)。青眼唯向酒,弹琴度春风。”

这还不算,他还身体力行,效法偶像:

“世间无价宝,莫若酒为尊。”

不知他喝没有喝出青光眼,但最后这两句却被誉为日本文学中最早也是最高的咏酒绝唱。此后在所谓的“俳圣”松尾芭蕉的作品里,也有化用中国典故,把酒比做甘露的描写。但是和歌,俳句因为其自身题材的短小,崇尚优柔含蓄,象大伴旅人这样的咏酒之作,后世不复出现。直到直接继承中国文化的汉试风行之后,酒作为文学命题才又得以一展其奕奕风采。

汉诗人们不仅熟知中国古代的饮酒典故,而且在创作方式上也竭力效法彼岸先贤诗酒风流的才情气概。

这里我要推崇的是江户时代的诗人祗园南海,这位老哥一生景仰诗仙李白,下面就是一个关于他的典故。

话说祗园南海,一日读书,看到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心驰神往,意欲效仿,于是在他17岁那年的春分之日,与同人聚饮(青少年酗酒?),一夜“赋五言律诗一百首,大为时所称”。但是有人怀疑他事先拟就,于是当年秋分之日,这个未成年者再度以酒卧“诗肠”,一夜再赋五百首,据说“凡二百篇,无一雷同者,众皆磋赏。”(出新井白石《停云集》)且不论一个17岁的少年能有多少人生经历,也不论他的诗被人赞赏只是停留在“无一雷同”一节,我只想讨论他之所以干出这种有豪情热血的事情,和酒长英雄胆是分不开的。

最后,我以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咏酒诗作为本文结尾,本诗我觉得极为搞笑,江户时代著名诗人菅茶山的《月下独酌》:

“把酒邀明月,杯中金作波。豪来频吸进,腹葬几嫦娥?”^^

对日本人在酒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一个走马观花的了解后,不知各位施主有何高见,现在,我来总结一番日本酒文化的特色。

其一曰淡丽风格。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里所说的“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在日本被奉为饮席之上品,也即追求一种朦胧雅致,悠远纤柔的审美风尚。因此,尽管日本也有酒精含量很高的烧灼,但是始终不占主流地位,中国的烈性白酒,在日本也难以打开市场。

日本人的最爱仍然是15度左右的以“吟酿”为代表的清酒,他们亲切的称之为“日本酒”用以区别“洋酒”和“中国酒”。当然,淡丽的日本酒,原就与日本清淡生冷的饮食习惯相吻合。

----------------------------

清酒最具有日本代表性,它是由优质的大米加日本山区的泉水制成,度数一般在13-15度左右,酒色透明,味道有甘、辛口之分。甘口以酒味清爽甘洌、淡香怡人而著称;辛口则以酒香浓郁,品味无穷而见长。相比烧酒,果宾酒、以及外国威士忌酒来说,它最大的特色是味淡而清、度数低、不易上头、可以小酌慢品、回味悠长。

清酒可以热饮,也适合凉饮。在日本隆冬季节的时候,大家将清酒烫热到45摄氏度左右,用小瓷瓶装着,一边喝一边漫谈,酒气又不易发散。在夏季则许多年轻人喜欢喝冷酒,有专门的冷酒具,玻璃制,中间有凹进去的洞,放入冰块,酒进去不会掺水,又能保持低温。对日本料理来说,清酒不仅是良伴,还更不特别的功效;它可以去除鱼的腥味,使食物吃起来更香,更嫩。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品牌大致有:泽之鹤吟酿、月桂冠、日本盛、菊正宗。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清酒,都值得一饮。不过,市场销售最多的是这四种名牌。我觉得吟酿为清酒中的极品,它不添加酿造酒精,完全由每粒精米中的精华部分做酒曲酿造而成,外观澄澈明清,在转动间即幻化成五颜缤纷的光彩,一入口中,滋味清爽,继而渐渐散发出多重层次的果香、木香、米香、花香„„被称之为“幻之酒”,是日本极究精致精神的代表作。喝酒有各种各样方式方法,日本人喝酒喜欢兑水饮用。现在时髦的饮法是用各类果汁加少量烧酒调制,浓度依个人喜好。清酒比较讲究在正规礼仪宴会上喝。男士举起酒杯,一口一口接着喝下去,而女士则是用右手托着酒杯,左手垫在酒杯下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品尝。日本清酒除了在居酒屋和宴会上喝以外,再就是在庆功的大会上一定作为喜庆礼品来为大家助兴。这时,用的酒是大樽装,大家围成一团,同时举起木制榔头向樽口敲去。清酒代表了日本人的精神,如果说这个世界里只有日本有清酒的话,我想是没有错的。

--------------------------中国的酒如同茶一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杜康造酒之始,中国的酒代代传承,中国的酒与国外的不同的是主要是白酒,国外大多是红酒,中国的白酒主要有醇香型,降香型,曲香型,混合香型,各具特色,淳厚芳香。自古以来,酒就出现在许多文人墨客的诗文中,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把酒问青天,还有一句话: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然也有酒入愁肠愁更愁的话。酒发展到今天形成中国文化之一,造酒技术也有所提高,酒的价值也在增长,但是,酒后驾车意外频出,饮酒过量造成死亡,官场生意场无酒不成事,这些现象也值得深思。其实适量饮酒舒筋活血,有助健康,还是那句话:就像茶一样,要品,才能体会文化。以上拙见,实属自家之言,比较爱好中国文化方面的事情,借贵宝地倡言己见,多谢。

酒令,顾名思义,是饮酒时的一种规矩。通常情况是一人为令官,按一定的规则,或划拳,或猜枚,或巧编文句,或进行其它游艺活动,负者、违令者、或不能完成者均罚饮(遇同喜可庆之事项时,则共贺之,谓之劝饮,含奖勉之意)。实际上,酒令是饮酒时所进行的一种风流文雅、睿智隽永的娱乐活动,特别在宴席上更是一种佐酒助兴、活跃气氛的主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是酒中的社会文化、大众文化。

一 悠久历史

酒令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萌生于西周。本意是有关节制人们饮酒的律令,森严的礼仪制度。那时候,除设有专门“掌酒之政令”的酒官外,在酒宴上还设有专门监视人们饮酒的“监”、“史”,不管敬酒、罚酒,都要受到“监”、“史”的节制,不准饮酒过度,不准有失礼仪,违者予以惩处。这种以强制性手段确立的酒法,是依法行礼的开始,也是酒令萌发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或可以定为准酒令的产生。

酒令正式诞生于2600年前的春秋初期。据写于汉初的《韩诗外传》载:“齐桓公置酒令日:‘后者罚一经程(经程是一种饮酒器)!’管仲后,当饮一经程,而弃其半日:‘兴其弃身,不宁弃酒乎’”这表明春秋初年已经有了酒令的名称。战国初期酒令由原来的节制饮酒转变为劝酒的性质,“礼”的内容也逐渐淡漠,到了晋代,石崇在他的金圆别墅中宴客,不但令客人即席赋诗,而且规定,“或不解者,罚酒三斗”,从此产生了正式的以诗为令进行罚酒的酒令。曲水流觞令和藏钩令是魏晋的南北朝人从民俗中发掘出来的别有风情的酒令。至此,原本是维护“礼”的、专门为贵族所制定的酒令,在民间汲取了大量养分之后,又以洒脱,新鲜的面貌流行于世间。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酒业振兴,酒风甚浓,为酒令成长提供了沃土,使酒令迅速发展成熟,最常见的有掷骰、射覆、酒筹、酒牌、文字令,此外还有击鼓传花、手势令、旗幡令、小酒令等等,其花样之新,门类之多都达到了空前水平,在文人雅士中十分流行。宋代酒令由雅趋俗,俗中见雅,比唐代酒令有了更广泛的基础。元代以膈,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酒令从士大夫、文人雅士及富豪之家的酒宴之间普及到民间建党百姓之家。

明清时代,酒令进入颠峰状态,其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有前代酒令所不能比拟的。凡人间事物、花草虫鱼、经史典故、风俗习惯、时令节气、唐诗宁词、小说俗语等等,无一不可入令。而且这时候的酒令向着系统化、理论化的方向发展,日臻完善,专著颇丰。特别是文学酒令几乎运用了所有的修辞手段,雅令在娴熟中见经纶,俗令在随意中显风采。而且行令气氛宽松,不行苛令,行令只为劝酒,饮酒只为行乐。

酒令是我国酒文化中戛戛独造的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它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今天,我们掌握酒令的有关知识,并把它适当地应用到饮酒活动当中,可以调节气氛,增添乐趣,陶情冶情,增进智力,提高饮酒的文明程度。

何叔衡等编著的《古今酒令大观》把酒令分为字词令、诗语令、花鸟鱼虫令、骰令、拳令、通令、筹令等七类。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赞成王守国在《酒文化中的中国人》一书中的见解,把酒令分为大众酒令和文人酒令两大类。大众酒令更具实用性,文人酒令更具艺术性

----------------------

酒海苍茫,谁主沉浮

酒是一个“圣物”,是一个带“血腥”的圣物。酒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几千年的酒史,是一部古代酿造技术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优美的民间文学史。然而,又是一部地主资产阶级残酷压榨,帝国主义疯狂掠夺,劳动人民饱受欺凌和奴役的剥削史、血泪史。如果说“长街恰付登瀛数,处处街头揭翠帘”是汾酒生产历史一度繁荣兴旺的写照,那么“甘露堂荒酿法疏,血汗枯竭酒人无”就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汾酒生产必然走向衰落的真实记录。在那漫漫长夜的历史中,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桎梏下,闪耀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才的天才和智慧的古老奇花,如同我们伟大而多难的中华民族一样,备遭摧残,经历了多少的苦难的沧桑!只有在解放以后,党的阳光普照,枯木逢春,这部劳动人民的天才杰作才重新焕发她灿烂的光彩。

酒生产的历史是悠久的,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酒生产的方式却是简单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更决定了生产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里,广大农民不仅要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交地租完税赋,农闲时节,还要从事手工业劳动,以抵偿借贷,或换回自用农具和必需的生活用品。酿酒就是这种手工业劳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封建土地占有者——地主,为了自己的享用,也在秋后,利用剥削的粮食,雇工酿酒,这两种情况虽然目的各异,但他们的生产方式都是分散的,季节性的,没有固定的酿酒处。几只大瓮,一具烧锅甑桶,一、二百斤粮食,就可进行生产。所谓“最是新年佳酿熟,逢逢铁鼓赛郎神”就道出了他们季节性生产的特点,以及小生产者利用赛神祭祀进行集市交换的情景。

生产设备的简陋,造成效率低、成本高,加之自然灾害对原料的影响,使生产者难以维持。特别是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剥削,反动统治除非段的沉重税赋,使大批手工业者必不可免地遭到破产。据记载,清朝全盛时期杏花村有酿酒作坊200余家,而到清末民国初,就只剩下十几家了。“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短暂的表面繁荣,很快被“甘露堂荒酿法疏”的萧条景象所替代。连以佳酿得名的杏花村都酿法荒疏了,可见这种萧条的普遍性和长期性。

但是,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酒生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不断扩大,已经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条件,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的自然经济起了解体作用,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为特征的、生产规模比较大的、技术分工较细的工场开始出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酿酒作坊。在这样的作坊里,资本家根本不参加劳动,完全依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纯粹的雇佣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了。资本主义的竞争,如同大鱼吃小鱼。这就开始了相互间的排斥、倾轧、和咬打。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日寇的铁蹄所至,使刚刚萌芽的民族资本主义备遭蹂躏,兴盛一时的酒生产饱受摧残,弥漫在华夏神州上空淡薄的酒香,逐渐消失。

“柜前一壶酒,酒工一身汗,东家发横财,工人筋骨断。”这首流行在杏花村地区的民谣,用血泪的语言,深刻揭露了地主资本家残酷压榨工人的凶残面目和他们把财富的掠夺建立在工人尸骨之上的贪婪本性。在旧社会,造酒的人们备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世上三行苦,蒸酒、熬糖、打豆腐”。苦就苦在当时的酿酒作坊大多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企业,既有旧式封建主对农奴的宗法式统治,又有新式资本家对利润饕餮式追求。它们结成一副沉重的枷锁,牢牢套在工人的身上。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酿酒工人受着非人的待遇,进行着超负荷的劳动,酿成了许许多多的悲剧。马克思就是指出,资本家用资本赚取剩余价值,仅仅是“死劳动者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吸吮劳动才有生命,天噬的活劳动愈多,它的生命就愈活跃。”“世人都道汾酒美,神仙井水拌泪水。杯杯斟满伤人泪,何日盼得杏花回!”这就是旧社会汾酒工人对那吃人的黑暗世界的控诉。是他们从被压迫的最底层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呼号。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深,反抗愈烈。马克思主义这根阶段压迫和反压迫的红绳,贯穿着1000多年酒生产的漫长历史。那种尖税的阶级对立的景象目不忍视。

然而,资产阶段不懂得,也不可能懂得,从他们产生的那天起,就同时诞生了他们的掘墓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埋葬旧世界,把一切剥削阶级连同产生他们的社会根源拥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是谁也抗拒不了的客观规律。区区砖墙岂能阻挡历史年轮的前进。其实,在那些长夜难明的苦难岁月里,造酒工人从来滑停止过同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只是斗争的形式因时而异,或明或暗或张或也罢了。

巍巍吕梁,美好的杏花村,不仅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精湛的酿造技艺,也记录了千百年来造酒工人的苦难和从自发到自觉的斗争。当我们追溯古代“汾酒”的历史,吟咏有关杏花的诗篇,赞颂汾酒的甘馨、醇厚的时候,我们决不可忘记这火与剑的一页。

大自然和风拂面,人民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春天,从此结束了她充满苦难、悲怆和屈辱的历史。酿酒工人像冲破牢笼的苍鹰,直搏长空。终于在它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下,作为人民的珍品,从酒器里奔泻出来了,人民第一次欣慰地笑了。“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郭老满怀激情的诗句,度度概括了解放以后造酒工人所发挥的顽强革命精神和改天换地的无穷创造力。酒香真正地弥漫在华夏神州。

文化艺术一旦回到劳动人民手中,就显出它固有的生命力。事实已经作了有力的回答:作为国家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骏马奔驰,在名酒生产上攀登世界酿造科技的高峰,也能够使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更有意义、更美。

文人骚客闹酒海

自酒类出现以来,人类就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将士出征,文人写诗作画,家庭喜庆致贺,师朋之会都离不开酒。直至今天,饮酒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种活动中占有重要地全,我国古代文献及诗歌、小说、戏剧中,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关于酒的记载。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有人说,酒是英雄的伴侣,友谊的花束,胜利的凯歌。这话不无道理。单看一部《水浒传》,有多少英雄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武松喝了15碗酒上景阳岗打虎,就是一个典型,用他的话说,叫做“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朋友聚散,饮酒看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两人对酌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样的佳句。酒自然可与友谊花束交相媲美,至凯歌报捷,祝酒庆功,一句“黄龙痛饮”就足以证明。

还在公元3世纪的三园两汉时期,酒就与许多大诗人,大文学家以及所谓名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以前,文人当然也饮酒,但比较明显地把酒当作解忧的“灵丹”,把无节制地豪饮当作逃避现实的手段,特别是把酒醉以后当作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曹操有《短歌行》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举起美酒高歌畅饮吧,人的生命是如皮短促;好像早晨的露珠,一会儿便枯竭了,下去的苦时光正多哩!虽然一时慷慨激昂,但心灵深处的忧患之思却难以忘掉,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只好求助于“酒仙杜康”。曹操这首诗可说是文人“借酒浇愁”的代表作,也生动再现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气慨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接下来便是阮藉、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所谓“竹林七贤”。这些在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人物,不仅喝得多,而且也醉得厉害。酒几乎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主要的特征。时人竞相效仿,影响很大。历史书上说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一斗酒酒有多少?各家说法不一。但看《三国志》说姜维死时,“剖胆如斗大”,以及“太白斗酒诗百篇”,“斗酒十千恣欢谑”的情形,八斗酒,怎么说出不会太少。阮藉则更有这样故事,说他“闻步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堂堂“名士”为了喝酒,不惜隶身卒伍,一醉而昏,也可算够典型的了。这些人为什么要嗜酒如命?有人说他们是在冥想中超脱现实世界,当时“实际的社会情势逼得他们不得不饮酒”,“不得不沉湎”。但是,我们说他们多少有点在逃避现实,甚至抱有宿命论的观点,也应该不算冤枉。还有那位“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是“性嗜酒”的。不仅喝酒,而且“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自己也动手酿酒。至于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酒的酷爱豪饮,就更是人所共知的了。李白少年出游,长期离开故土,他对自己的家乡是十分怀恋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档。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太原早秋》)特别是那首《首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现出眷恋故乡故土之情,你再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来琥珀光。但得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他乡。”(《客中作》“琼杯绮食于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只要有好酒,他便忘记了故乡所在,也不想回家了。杜甫也不亚于李白。他自己说,从十四、五岁便“性豪业嗜酒”;而且越喝越厉害,直至最后死于牛肉白酒。郭老作过一个统计:李白现存诗文1050首,说到饮酒的170首,占16%强;杜甫现存诗文1400首说到饮酒的共有300首,占21%强。郭老说:“当李白醉了的时候,是他最清醒的时候,也是他最糊涂的时候。”“因而他的好诗,多半是醉后作的。”这样说来,酒醉以后,岂不正是这伟大诗人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么!

在我国的诗歌中,到处可以看到酒的影子,到处可以闻到酒的醇香。有人作了这样的假设:如果没有酒,陶渊明不能安享田园之乐,李杜文章不会上天入地,宋词可能会交了白卷。

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诗人以酒酿诗,以诗喝酒,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而且由于用于“发酵”诗歌的“酒母”不同,每个诗人酿出来的诗,亦同我国名目繁多的美酒那样有千家风味,万种情调,令人叹为观止。故晋代陶渊明的“田园诗酒”,闲适而恬淡;又不乏酒的清芬;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酒”,是大漠里悲壮的豪情与欢歌;李白的“浪漫诗酒”,融旷达与豪迈于一炉子,映照出一个“醉魂归八极”、“啸傲御座侧”的自由、奔放的不屈性格;与李白同为“唐诗双璧”的杜甫,酿的大多是“民间诗酒”,与沼兴花雕一般,醉香中略带苦涩之味,大多都是因为渗透了他上悯国难、下痛民穷的一片苦心之故„„

“酒能酿诗”,也是诗人们自己道出来的一种奥秘。“温酒浇枯肠,戢戢生小诗”;“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形册槁木因诗苦,眉锁愁山得酒开”;“酒肠无酒诗不流”、“一曲新词酒一杯”;“百岁光阴举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

“以诗喝酒”,是诗人们天生爱酒的缘故,以至有人评论诗酒文化时说,似乎是酒成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王安石说:李白的诗“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其实,李白的诗,《乐府》之外,言女人者极少,言酒者固多。从李白留存下来的诗文中,大部分写到酒。他的许多直接写饮酒的诗,直到今天还为许多酒客吟诵不已,如“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等等,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中国的诗酒文学,到了李白的手中,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以至皮日休惊叹说:“召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五岳为辞锋,四海作胸臆 ;惜哉千万年,此后不可得。”

诗意与酒情并存。诗人借着一壶酒,往往超脱了现实世界,酣醉之中,诗兴勃发,浮想连翩,平添了许多真情与童心,以至能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把酒言欢,创作出想象丰富、意象活泼的作品,无论是写唯美的小品,还是作豪迈的长歌;无论是倾诉离愁别绪言,还是抒发兴亡感慨,无数精采篇章,大多是酒后放歌而来。陆游那首有名的《红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就是如此,“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许愁亦当有许酒,吾酒酿尽银河流。酌之一斛玻璃舟,酣宴五城十二楼。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却驾白凤骈斑虬,下与麻姑戏玄州。锦江吹笛余一念,再过剑南应小留。”这诗想象力之丰富,艺术手法这夸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堪称历代诗酒文学之冠。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受到社会的尊敬,饮酒周期诗成为风流儒雅之事,受到时人的羡慕,在各种社交场合,这种风气大盛。诗人李白、贺知章、张旭、崔宗之等经常在长安酒楼中聚会,饮酒赋诗,被誉为“饮中八仙。”杜甫为他们写下了著名的“饮中八仙歌”,诗中有“„„李白一斗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篷”的描写,可以想见当时众诗人饮酒中诗兴大发,挥豪作诗,高吟低唱的热烈情景。

在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还写出了当时的名酒名称,使我们对古代名酒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如王仲修“郢坊初进荼糜酒”,梁武帝“香浮郁金酒”,沈约“酿酒爱乾和”,庚信“方饮松叶酒”,岑参“五粒松花酒”,陆游“壶中春色松肪酒”,高九万“先生自酿松精酒”,王建“茱萸酒法大这册”,骆宾王“山酒酌藤花”,白居易“酥暖薤白酒”,“薄黄酒对病眠人”,李商隐“不劳劝君石榴花,”杜甫“芦酒多还酒”,李白“小槽酒滴真珠红”,“兰陵美酒郁金香,”苏轼“试开云梦羔儿酒”,丁仙芝“十千兑得余杭酒”,陆机“葡萄四时芳醇”等等。当然,诗人所到只是部分名酒,但从这些描述中足可看到我国酿酒技术的高度发达。

酒后吐真言

宋公明被发配流徙,来到浔阳楼上,多喝了几杯酒,不觉沉醉狂荡起来,竟在壁上题起诗来:“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醉后题的这首“反诗”,无疑是他内心思想的真实流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酒后吐真言。”

酒,作为一种麻醉品,它可抑制人的某些大脑神经,喝得稍多一点,便容易使人的言谈失去克制,话越说越多,越说越随便,一些久埋在心底的话,此刻也可脱口而出。说酒话时,可能语无伦次,但多为真言。即使“多诈”的曹孟德,在与刘备两人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喝着喝着,也终于喝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的真言来了。酒,确能使人言平素之所未言,在醉得可以的时候,慢慢敞开心扉,吐露最隐蔽的心曲,真情毕现。

俗话说:“言多必失。”酒喝多了,话说多了,难免酒后失言,冲撞他人,或被视为“犯上作乱。”在封建专制时代,因酒后讲了真话,最后惹来祸水的,可谓屡见不鲜。南宋时期的陈亮,才华横溢,蜚声词坛,只因一日与人饮酒,醉中骊为大言,颇犯上,被人告到刑部,竟被打得体无完肤。唐朝的刘文静,当年曾与李世民一起打过江山,有殊勋,唐初时当了刑部尚书。由于他平时对任尚书左仆射的裴寂不满,一次与其胞弟饮酒之中,趁着酒兴,大发怨言,甚至拨出佩刀直砍房柱,说:“当斩寂”这话竟被他的一个失宠之妾告发,最后兄弟二人落得个身首异处。

正因为这样,有人对饮酒显得特别的谨慎,甚至下决心戒酒。春和时期的政治家、齐桓公的上卿管仲,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湛于乐者洽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有一次齐桓问他为什么不饮酒,他说:“我听说酒喝到肚子里,舌头就会失去控制,话就会多起来,话多了就会说错,说错了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最后管仲说:“臣计,弃身不如弃酒。”

最可悲的说,“酒后吐真言”这一特殊的生理现象,在封建专制时代,被一些人用于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的图谋取。因为酒能醉人,几杯下肚,酒力使人层层卸甲,裸现真心,于是有人便专用酒为试探人心,刺探军情,作为“攻心”的法宝之一,曾经导演出许多令人心惊胆颤的活剧。

话说回来,虽然历史上有过因“酒后失言”,触犯了什么忌讳而获罪,但也大可不必提倡“弃身不如弃酒”。酒后吐真言,是醉酒的一种自然反应,这时人的思想和情感,也会脱离理性、礼教或利害得失之羁绊,自由自在地驰骋起来,使人平时不能公开表达的内心矛盾自我披露出来,显示出一个真实的灵魂,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西刘伶做过一篇《酒德颂》为醉酒大喝赞歌:“兀然而醉,豁尔而醒”,“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无思无虑,其乐陶陶。”“纵意所如”,便是说真话;“无思无虑,”就是没有任何顾忌,当今颇有声望的杂文家老烈也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做了一篇近于“游戏之作”的杂文《三杯过后》。他也说,饮了酒,精神亢奋,无法控制自己了思想感情、语言,一下子把肚子里的隐秘都抖了出来,总比不说真话,装模作样,口是心非要好。他抨击“假道学”,颂扬“真名士”,提倡“吐真言。”

然而,也必须记住,酒后未必都有“真言。”有的人灵魂倘有‘妖精’,此刻释放了来,反成祸害。所以,自然联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血管里流出来的便是血,水管里流出来的便是水。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篇5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 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饮食与中国相同之处很多,但差异同样明显存在。从待客方式、菜肴的烹饪方法及见面时的问候语着手,可以分析出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应该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的影响。因此,日本的饮食与中固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比如,日本人和中国人饮食餐具基本相同,都是使用筷子、碗、盘子等。虽说现在许多人钟情于西餐,但传统的“日本料理”吃起来还必须使用筷予。其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待客都非常热情。古人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中国家庭,一旦来了佳宾高朋,采购、烹饪、陪客,忙煞主人。备料丰盛,做工精细I,烹调讲究“色、香、味”,待客力尽地主之宜。日本人接待客人也是充满诚意的,“不亦乐乎”与中国人不分上下,往往为了一顿饭,提前好多天向饭店预约,甚至开车带着客人跑到老远去用餐。

然而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又存在很大差异,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双方的待客方式及观念大相径庭

中国人待客,喜欢“宁剩勿少”,好像桌上饭菜剩得越多,越能显示出主人的盛情与美意。即使饭后桌上一大堆残羹剩饭,主人也还会再三表示歉意:“没有什么可吃的,真过意不去。”而日本人待客,“料理”(菜肴)的数量会恰到好处,既让客人吃饱,又不剩饭剩菜,否则会认为太浪费了。“料理”所用的材料讲究“新、奇、鲜”,并非全是“鱼肉荤腥”,而是荤素搭配,哪怕是自家长的一把不起眼的青菜,主人也会很自豪地向客人宣称“这是自家产的啊”;“ 这个菜很好吃呀”,以此表明待客之盛情。并且,日本人使用的餐具也有一番讲究,往往根据菜的种类选用不同的器皿,而且会在菜上放些花草增加自然感。此为差异之一

二、烹调方法有很大差异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属美昧型菜肴;日本料理注重“新、奇、鲜”,为营养型菜肴。中国菜分为多种菜系,并有“烧、炒、爆、煮、炸、蒸”等二十多种烹制方法,这是日本料理所望尘莫及的。

同本人喜爱清淡的口味,生食或把食物放入水中煮食为多,所以日本料理被称为“煮文化”。这种做法也许与日本水源充足、木材丰富有关。除此之外,日本料理的烹制方法还有烧、烤.炸等有限的几种。

三、佳肴还需美酒配

中国的酒与茶同样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人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所谓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敬。中国人请客吃饭,除了准备丰盛的饭菜外,更是大设佳酿良液,劝酒畅饮,甚至逼酒,不醉不归,以示诚心。酒还另有妙用,烦劳一天,适量饮酒,便可化解疲劳,疏通筋脉。中国酒类之多冠盖四海,大致可分为白酒、黄酒、啤酒、果酒、料酒等,具体品种无以数计。单就名酒而言就不下300种。

日本酒类也不少,清酒闻名遐迩,从味道说,有甜辣两种;从等级说,有特级、一级和二级三种,大概都在15度上下。最有名的清酒有“大关”、“菊正宗”和“富久娘”等。日本人很喜欢喝酒,尤其在晚上,每天下班后,大都要喝一杯后再回家,直接回家的人也要在家喝一杯,而且往往与中国人一样边吃边喝;而不似西方人的有时不吃也喝,干喝不吃。许多日本公司的职员,每周要有三四天在外面喝到深夜,方才如倦鸟归巢;因此也才有了没有酒也便没有日本的现代化之说。但是,日本人不胜酒,喝的并不多,他们喜欢饮酒放歌,有时表现出日本人的豪放性格,有时流露出凄凄痛楚的浓厚民族色彩。酒的作用更表现在交易场上,饮酒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真正目的却在谈生意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吃的

中日茶文化比较 篇6

中国のお茶の歴史は三国時代から遡る。長い間中国の茶が世界に影響を与え続けている名作は唐時代の陸羽が書いた「茶経」である。その時からお茶を飲む活動は次第に王候貴族から一般の庶民へと広がった。宋時代と明時代を通して茶道は大きく変化し茶の葉の改良、茶器の発展、また茶道思想の完善を経て、今のようになった。

日本のお茶は平安時代に僧侶の最澄によりお茶の苗を持ち帰た。その後、村田珠光、千利休、豊臣秀吉などの名人が茶道に新しい製作法や禅の思想を導入し日本独特な文化芸術となった。

中日の茶道は自国の文化や歴史の影響により違う所がたくさんある。例えば茶の葉の種類、茶道の規則と過程また国民の性格と美意識などの方面で食い違う。キーワード:茶道 中日文化 比較 茶道の活動 禅 摘要

中国的茶史可以上溯到三国时代。中国的茶在很长时间里对世界产生持久影响的是唐代陆羽写的《茶经》。那时开始饮茶活动就逐渐从王公贵族普及到平民百姓。经过宋、明两代茶道发生了很大变化。茶道从茶叶的改良、茶具的发展到茶道思想的完善逐渐成为今天的样子。

日本的茶最初是在平安时代由和尚最澄从中国带回日本的。之后,村田珠光、千利休、丰臣秀吉等人将茶道引入了新的制作方法以及禅宗思想使之成为日本特有的文化艺术。

中日茶道因本国历史文化的不同在茶叶的种类、茶道规则以及国民性格、美意识等面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 茶道 中日文化 比较 茶道活动 禅 序論

茶道というと、みんな日本の茶道を頭の中に浮かぶだろう。中国ではいつも茶文化と言う。なぜ日本の場合は茶道と読むのか、それは道というのは日本の伝統的な文化の一つであり日本独特な読み方だからである。みんなご存知のように日本のお茶は中国から伝われ、そして絶えず発展し今のようになった。この点から見ればと中国は日本の先生と言ってもいい。でも日本の茶道は中国のと同じものではなく中国と違う道を歩んでいた。なぜその違いが出てくるかそしてその違いがどこにあるか、私はそれについて詳しく解明したい。1.中国の茶文化 1.1 茶道の定義

みんなご存知のように茶道は中国に源を発した。茶道の定義も時代の変化によって変わった。最初茶道の定義を決めたのは唐の時代にお茶を飲むことによって道を得ると言う意味だ。茶道の歴史は今まで発展しつつあり、茶道に対する定義もいろいろあった。ある学者は茶道を文化芸能としてお茶を飲む活動と文化を完璧に結び、つまりお茶の中には道があり、お茶を飲むことによって道を得ると定義した。ある専門家は茶道を一種の室内の芸能と呼ばれる。これらの定義を纏めると茶道とはお茶を飲む活動の形で精神的な感じと思想上の需要を満足すると言う意味である。ここでの茶道の活動は茶を植えることや茶の葉に対する研究ではなく、茶器、お湯やまたお茶を飲む場所に対する選択や飾りかたを含む活動である。1.2 茶道の起源と発展 1.2.1 様々なお茶を飲む活動

中国はずっと昔からお茶を飲む習慣があった。「三国志」によると呉国の皇帝が宴会で酒を飲めない大臣にお茶を賜った。その時からお茶を飲む習慣が始まった。最初は生理上の需要を満足するだけで、茶を飲む環境や茶器、茶の葉の質に対する特別な要求がない。その後感覚器官によって茶を味わう活動が出てきた。つまり特定の環境の中でお茶をゆっくり飲み味覚、視覚などを利用してお茶を味わう。これによって美を求め、人生の秘密を探求するという精神的な享受に達する。

もう一つの活動はお茶を入れる芸術(茶芸)だ。つまりお茶を味わうことと違い、人の主体性によって茶器やお湯にぴったり合うものを選び、茶の色、味、形などの品質を充分に発揮する活動である。そして茶道の思想もの中に入れてきた。1.2.2 茶道の起源と発展

茶道は中国の伝統文化の一つとしてその起源と発展はお茶を飲む文化の発展につれて生み出されたものだ。そして茶道の産生や形成また復興などは人間が自然や社会に対する認識、改造及び人類の活動と深い関係がある。

世界で第一回「茶道」という言葉が現れたのは唐の時代である。その時茶道は王候貴族の間に大いに行なわれてみんな茶がら付き飲む。それによって茶道が一定の格式を形成した。唐時代には政治、経済、文化がすごく発展し社会も安定していた。その条件の下で様々な茶道の流派が形成された。その中で一つは修行の形での茶道だ。この種類の茶道は一日中三回だけお茶を飲むと道を得ることができる。これは一般の人々にとっては難しいことだ。修行の茶道は古時代の詩人の陶淵明は都会から出て田舎に入って隠居の生活を送り、自分の希望や気持ちを花や森あるいは水の中に寄せるというような修行と同じ、僧侶が素朴な生活を送り現実中の悩みや不幸なこと、または不平等なことを回避するために茶道によって修行することである。一回だけお茶を飲むのは道を得られない。三回ずつ飲むと人間の肉体と心が徹底的に浄化され、神仙と人間を一体にする境界に達する。もう一つは茶芸の形で行う茶道である。この種類の茶道については陸羽さんの書いた「茶経」がその代表作である。「茶経」は世界で初めてお茶のことを系統的に述べる本であり、中国の茶の歴史の中でも一番深い影響がある本である。茶芸とは茶器や水などがお湯に対する影響もしくは茶の木の種類、栽培、加工、茶の葉の化学的な変化を研究することによってどのように質のいい茶を生産するかを考える過程である。そのうちにいろいろな道という精神的なものを得るのはこの種類の茶道の鍵だ。例えば、美味しいお湯を作るためにいろいろな調味料を適量に入れ、適当な火で煮る必要があるという例から国を治める時適材適当し、各階層の人間関係をうまく処理する必要があることが分かった。もう一つの例を挙げよう。「茶経」によるとお湯に適する水は一番いいのは山の水であり、次は海の水であり、最後は井の中の水である。この三つの水を見分けるために工夫をすることから物事に対する研究は表面に止まるのではなく、細かい所まで区別し物事をうまく把握する能力を育成する必要があることが分かった。つまり芸能という茶道は人類が世界のあらゆる物に対する認識のレベルや、身につける程度を反映する。三番目は風雅の種類の茶道だ。これは前の二つと違い、のどの乾きを癒すために飲むのではなく、お湯や茶器などを選び、いいお茶を飲むのではなく、お茶を入れる過程を実演する形で現れる。そのうちに芸術の趣が含まれ、鑑賞性や美術感に富む。この茶道の代表作は唐時代に出来上がった「氏を閉じてかぐことを閉じる」という本である。その本によると風雅の茶道とはお茶を飲む活動を通じて人々に精神文化の需要に実演の形での茶道を提供するということだ。つまり、物質的な享受と文化芸術の享受を結び、茶を飲む活動に鑑賞性や文化芸術性に富まらせることだ。これらの三つの種類の茶道の出現及び茶芸に趣味を持つグループの形成がこれからの茶道の発展に重要な影響を与えた。

宋時代になると風雅の茶道と茶芸の茶道が主流になり、以下の二つの特徴を持っている。第一、風雅の茶道は王候貴族から一般の庶民に普及した。その時国が繁栄し国内も安定している。貧しい人もお茶のことに注目を集めた。茶器も複雑から簡単に変わり庶民に受けられやすくなった。第二、茶芸の形での茶道及び茶道の思想が普及した。具体的に言うと、お茶の精細さ質の良さを比較することによって、人間が世の中の物事に対する認識や理解及び把握の能力を反映した。このような茶道の思想は一般の庶民の中に普及するのではなく王候貴族の間にもよく伝わた。人間は物質の生活が満足している上精神文化を追求するようになった。これも平和の社会に積極的な役割を果たした。

明時代の初め頃朱権を代表とする茶道が人気がある。唐時代の団茶は葉の形の茶に変わった。茶道の思想も変化した。お茶を飲んでいるうちにお客さんが自分の意見を述べ複雑な社会から離れ心を清潔する。朱権の『茶の明細』という本は茶道の過程を詳しく紹介した。明時代の末期になると茶道思想は哲理の意味が弱くなり今のようにお茶を味わう要求と大体同じになった。

清の時代には茶の葉に対する需要が拡大し有名な茶もそれにつれていろいろ出てきた。陶器の現れは茶器に大きな変化をもたらした。その時お茶の産地を重視し茶芸の活動も簡単になり茶を味わうようになった。改革開放後中国の生産力がずいぶん発展し物質の生活にゆとりがある。精神文化に対する需要が絶えず増えることは茶道活動の発展に条件を提供した。お茶を飲む活動はお茶を飲むことからお茶を味わうことまで茶芸から茶道までこのように少しずつ浸入し、より多くの科学的な内容や精神文化の内容を含むようになっ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茶芸の実演という形での茶道が盛んになった。そして実演の形も沢山ある。例えば宗教の形、風俗の形、古時代の茶道を倣う形などいろいろある。このような茶道は茶の自然科学と人文精神、文化芸術を結び、時代に応じて新しい内容と形式を含む。

2.日本の茶道

2.1 茶道の文化定義

日本の茶道は中国から渡来したものであり、千年あまりの歴史を持つ。そして日本の社会文化と人文文化の発展につれて完善され、大和民族の独特の環境の下で宗教、哲学、論理、美学、自然が一体になった。茶道が唱えられた「素朴、純粋、典雅」という精神は日本の茶文化を「道」の境界まで高めた。茶道は日本の伝統文化の代表として国民の生活の中でも不可欠なものになった。茶道の目的は渇きを癒すのではなく同じ茶の本質の優劣を鑑別するのではなく複雑なプログラムと儀式を通して情操を育成し静寂の境界に達するのである。2.2 日本のお茶の発展

中国の茶文化の歴史と比べると日本の茶道の歴史はそんなに長くなかった。歴史の資料によると、お茶が日本に初めて入ってきたのは平安時代であった。その時中国で留学していた僧侶の最澄によりお茶の苗を持ち帰ったそうである。奈良時代に上層の階級の間に喫茶の風習が始まった。その後、茶の木が近畿諸国をはじめ、各地に広く栽培された。鎌倉時代に栄西禅師をはじめ、沢山の禅僧が茶の製作方法と喫茶法を日本に伝えることによって茶道はどんどん進歩していた。喫茶の目的は鎌倉時代までは思想生活の伴侶として用いられたが(時には薬用)南北時代になると喫茶を遊戯的に用いた。つまり、闘茶として品種を飲み分ける競技の形で行なわれた。このような僧侶茶、武士茶は中国の茶文化に深い影響を受けた。これは日本茶道が生まれる前の歴史だ。本当の意味を持つ茶道は十五世紀の末ごろ村田珠光氏により創立された。村田珠光氏はお茶を飲む行為に思想を入れる初めての人であり、日本茶道の祖先と言ってもよい。その後武野紹鴎によりさらに推し広めていった。日本の茶道の精神も「茶と禅が一体になる」ような境地になった。千利休はもっと具体的かつ系統的な規則を定め茶道を庶民化にさせた。また茶会の種類、茶器の種類や茶室、庭の飾り方なども決めた。日本の茶道は今でも絶えず発展しているが茶道の基本的なものを決めたのはやはり千利休だ。でも茶道の大成については織田信長、豊臣秀吉の成果を無視してはならない。彼らは茶道を政治的に利用したが茶道に精神的な慰安を求めた。千利休は「謹敬清寂」を「和敬清寂」に変化させた。江戸時代に千利休の子孫と弟子が茶道を継続し「家元制度」注①を作り別の流派が現れた。千家流派は表千家、裏千家と武者小路千家三つの大きな流派になった。この時期は日本茶道の輝かしい時期であり、日本民族の特徴を持っている。また抹茶道、煎茶道も形成された。明治維新以来茶道に深刻な変化が現れ文化的な意味が強くなった。そして時代に応じて自国の特徴を持っていて今のようになった。

2.3 中国の茶文化が日本の茶道の発展に対する影響

日本の茶道の形成と発展が中国の茶文化と深い関係がある。まずお茶を飲む風俗は最初に日本に入ってきたのは平安時代のことだった。日本の天台宗の創始者である最澄は中国の仏教の経典と茶の木を持って帰った。そして栄西は鎌倉時代にもう一度中国の茶を持ち帰り、「喫茶養生記」という書物を作った。その本は日本の茶道の歴史的な転機と言ってもよい。また栄西は茶に対する栽培、茶の葉の摘む方法、飲む方法を詳しく紹介した。それと同時に中国から寺のお茶の飲み方を導入しお茶を飲む礼儀を定めた。例えば団茶、抹茶、闘茶などは全部中国から伝わられたものだ。ほかには毎年の春と秋、奈良で行なわれた茶会特に唐式の茶会は日本の茶道の源である。それは中国の唐と宋時代の茶会によく似、茶を飲む庭の飾り方や点茶の儀式及び闘茶遊戯などが含まれる。これだけではなく栄西は平安時代の終わり頃中国の宋に学び日本に禅宗を開いた。禅文化は日本の伝統文化の中で重要な内容であり、禅宗の導入と伝播につれて形成された。日本の茶道から中国の仏教思想の跡もよく見られる。日本の茶道の和敬清寂という精神は仏教の教義の中にはっきり書かれてある。「茶禅一味」注②という茶礼もそれと同時に導入され、室町時代になると五山僧の間に次第に定着して行った。3.中日茶道の比較

日本の茶道は中国から伝えられたが先生と言える中国とは違う道を歩んでいた。そこには中日の茶道に違うところがあると思う。特に日本茶道は中国の茶文化に深く影響され、自民族の特徴と精神を結び日本独自なものになった。3.1 茶の葉の種類 茶の葉の種類に対する標準が違い統一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今の茶の学界には茶類に総合的な方法を取った。その方法によって中国の茶は二つに大きく分かれた。一つは基本的な茶であり、もう一つは再加工の茶である。基本的な茶には緑茶、紅茶、青茶、白茶、黄茶、黒茶、六つある。その中で緑茶は中国で一番歴史の長い、生産量も高い茶である。このような分類の方法は茶の作り方によるものだ。再加工の茶は前の六つの茶を原料として再加工後の茶である。その中には花茶、圧縮茶などがある。

日本の茶道に用いられた茶は主に緑茶である。そして茶の産地、栽培の方法、茶を摘む時期、茶を作る方法によって煎茶、ひき茶、玉露茶などの名前が付けられた。例えば、精製された茶の葉をスプンでひいて粉末としそれを茶碗の中に入れ、熱湯を注ぎかき回して飲む。煎茶は中国の明時代で流行したものであり、葉を乾燥し蒸したり揉んだり熱湯を注ぎその汁を飲む。玉露茶は煎茶の一種で今でも高級の茶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る。3.2 茶道の規則と過程

茶道の中での規範は人生の道徳心を涵養するために重要な内容であり、茶道の活動の各方面に含まれている。規範は人に良好な行為を養成させる。お茶を入れるなど細かいことや日常生活の中で規範を守り良好な気質、身振りを育成することができる。茶道を修行する人はその過程の中で礼儀、姿勢、順序、位置、服装などいろいろな規範を守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茶道の活動にあるマナーは茶道の種類によって違う。例えば、お辞儀の仕方、跪く仕方、また、握手、目付き、など厳しい規則がある。それらの礼儀はお礼を表し、お客さんに尊敬の意を表し、茶道の中身を協調する規範である。

日本の茶道の規則は禅宗寺でお菓子を食べる規則から来たのだ。僧侶たちは朝ごはんと晩御飯だけ食べ、お腹が空くのでお茶を飲み始めた。それとともに懐石注③を食べる。現代の日本の茶道は面積の小さい優雅の茶室で行われる。茶室の中には珍しい骨董や掛け軸が壁に掛けてある。真中にはお湯を沸かし、器具が置いてある。茶室は飾り方によって違う。歴史の中で有名な茶室は小堀遠州による弧蓬庵、古田織部による燕庵、千利休による草庵茶室、秀吉による黄金の茶室だ。

茶会の前に主な客と陪客を確かめる。茶会をよくするために主人は忙しく、いい茶菓子を選び、茶室を綺麗にする。茶道に用いられたお菓子と言うとお茶の引き立て役といわれる物であり、一服のお茶をいかに美味しい味わっていただくかという重要かつ欠かせないものだ。茶会中いろいろな厳しい約束がある。主人もお客も「一期一会」の思いで茶会に参加する。主人はあらゆる手を尽くしお客を持て成しお客の方もこれから会えなくなると思っていて茶会に参加する。両方ともお互いに協力し合うことと感じる。3.3 国民の性格

文化は国民の性格を反映すると言ったように中国の茶文化は中華民族の伝統に影響され中華民族の性格を反映した。中国は礼儀を重視する国と言われたとおり茶文化は友達同士の友情や家族同士の愛情を体現する。茶を飲む形によって友達になるということは一般の庶民の中に普及されているのではなく集団や国の礼儀にも用いられる。新年の際、会社や工場などで茶話会を行い、上司は会社員に感謝の気持ちを表す。だから中国の茶道は日本より実用性を重視する。そして日本より庶民化を持ち礼儀と形に拘らず、実用性を大切にする。日本ではそれと反対に、厳しい形式を守り道徳を養成するために茶道の活動を行う。それは日本民族の発展と深い関係がある。日本は小さい島国であり、人口の増加と個人の生存に矛盾が出てきた。個人は生きていくために周りの環境がどれほど悪くても我慢する。苦しい状況の中で人間関係や、仕事をうまくいくためにいつも自分のことを我慢する。それは茶室の入り口が狭くて体を曲げて入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とからよく分かる。また悪い自然環境の中に形成した日本民族は集団意識も強いし、お互いに協力の意識も強い。茶道は集団による活動が多い。みんな連携して平和の雰囲気を造る。最後、日本では厳しい身分制度を実行し規範と礼儀を重視する。茶会中厳格なコースを守り形式的な話を言わ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その点から見れば、日本の茶道は本当にお茶を飲むのではなく、人間に礼儀の教育を行う道徳修養の儀式である。このような形式を重視し実用性をあまり重視しない文化は人間の間に自然的な付き合いに悪い影響を与えるのかもしれない。3.4 茶道の中の美意識

中国の茶道の中にある美意識は茶道の活動中のメロデイ、対称、対比、異同、自然、対応比例などを通して表す。例えばメロデイは自然界の中に存在する永遠の変化と命のリズムを表し生き生きな表現の形式である。また、茶器の排列、動作や言語の音で表す。対称の美は中国の古典美学にある規則であり、バランスと安定性を持つ美学だ。茶道の活動の中で静態の物事の対称もあれば動態の物事の対称もある。人の位置や茶器の並び方などは中心線を基準として並ぶ。また、お茶を入れる動作や体の姿を対称的に行うことを通して観賞側に目や心を楽しませる効果が出る。自然の美は人類が自然に対する追求から表す。自然の中で生活しているのは人間の生まれながらの希望である。お茶を入れる時、緑の茶の葉は水の中で自然に広がるのは一種の自然の美である。茶道の比例の美というのは物事の大きさに適当な比例があることだ。

日本の茶道の美意識の主旨は「素朴」ということである。それも禅の本質である。村田珠光は素朴な美を重視しお茶を飲む時日本産の器具を使うことを主張した。千利休は既成の美意識に拘らず小さい茶室を造り朝鮮の陶器を導入し茶道を庶民化する。日本の美意識は素朴のほかいろいろな美もある。自然の美は庭園、建築、花を挿すことなどの配置から人間の注目を集める。欠陥の美は粗末あるいは指紋のある茶碗を上品と見なすことから表すものである。3.5 茶道が反映した思想

中国の茶文化は儒家の思想を核心とし儒教、道教、仏教を一体にすることによって茶文化の内容を豊かにする。儒家文化の本質は実用で中国の茶文化は日本より庶民化を体現する。また儒家の「礼仁徳」と中庸の思想及び道家の「無為、自然、」の思想も茶文化に深い影響を与えた。だから中国の茶文化は自然の美を崇拝しているが日本ほど儀式を重視しないのである。

日本の茶道は主に中国の禅宗思想を反映した。また禅文化は日本の伝統文化の中で重要な内容である。敬と寂という思想は禅宗からきたものだ。敬とは真如の前にみんな平等の地位を持つという意味だ。茶室に入って身分を言わずお互いに尊敬する。つまり茶室の中には平和の世界である。寂とは静寂でどんな時にも動かないで静かな心を持つという意味だ。和は禅宗の「心が穏やか」の意味であり、お互いが仲良くすることだ。それだけではなく「茶禅一味」という思想も室町時代になると五山僧の間に次第に定着していった。ほかには日本茶道の形成は仏教との関係もある。清という思想は仏教の「清らかである」ということから来たのだ。結論

本論文は中日茶道についての資料を集め調査を通して纏めたものだ。日本の茶道は中国から導入したものだが、中国と違う道を歩んだ。私はこの疑問を持って中日の茶道の歴史と発展を考察し、中日茶道の相違点を分析した。日本の茶道は中国の茶道の影響を受けるほか、日本民族の発展や日本独特な伝統文化からの影響も深い。だから中日茶道は茶の種類、茶道の規則と過程などの方面だけで違うのではなく、茶道が反映した国民の性格や思想も違う。中日の茶道の交流はこれから必ず絶えずに行われるうと思うが、実用性を重視する中国の茶道はより多くの日本人に受けられると私は思う。

本論文はこのような視点から中日茶道を比較したものである。個人の能力や知識の不足で文章の中に文法などの間違いや中日茶道に対する分析に足りないところがあると思うので、ご指導くださるようお願いする。謝辞

本研究を執筆するにあたり、始終適切な助言を賜り、また丁寧に指導して下さった王霜先生に感謝の意を表します。また、中須賀剛先生と黄金春先生をはじめ、多くの先生方が常に論文の書き方をご指導くださいました。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注釈

①その流派の本家として、代々の芸道を受け継いでいる家

②茶が、古来、飲み物として禅の寺院で用いられていたことは知られていたがそこでは礼を持って茶と接していた。特に元の時代にあっては、礼のうちでもっとも重用な礼とされた。やがて茶が日本に伝わると、こうした茶礼も同時にもたらされた。

③茶の湯で茶を勧める前に出す簡単な料理。参考文献

【1】冈仓天心 茶内本 东京 岩波书库 1988年

【2】膝 军 《中日茶文化辩异与展望》 东京 东方出版社 1992年 【3】周文棠 《茶道》 ﹙2003年5月﹚ 浙江大学出版社 【4】赵丁 《茶的故事》﹙2003年1月﹚ 地震出版社 【5】周笑明 《日本国概况》﹙2000年9月﹚ 南开大学出版社 【6】杂志 《西北大学学报》﹙2005年7月﹚ 哲学社会科学版

浅谈中日馈赠文化的差异 篇7

“一人の日本人を苦しめることは何でもないことで、日本人に物を与えればよい。いつまでもそのことを頭に持って、悩み苦しむであろう”。这是美国的一位社会学者罗斯·贝奈克写的一本《菊と刀》中的一句话。另外, 日本有名的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先生在《日本语の特質》一书中也写道:“第三者どうしのやりとりにはかんしんがないが、自分がもらうとなると苦しむ”。这两段话清楚地表达了日本人在收到礼物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不回赠对方点东西心里就不安宁。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也是如此吧。

在人类的生活中, 馈赠是社会交往的一部分。国家不同, 在馈赠理念上、习惯上、礼品上都各不相同, 下面浅谈一下中日两国在馈赠文化上的差异。

二、馈赠理念方面的差异

由于日本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大陆, 四面环海。孤岛的生活使日本人自古以来对自然的认识就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人对围绕自己生活的大自然的变化非常敏感, 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顺应大自然, 接受大自然的恩惠, 喜欢大自然。日本又是一个单一民族。因此, 生活在这个岛上的人如同一个整体, 自己是这个整体的一员, 就要维护这个集体。因此就造就了日本人的“集团行动性”这一特点。从心理上这个“集团”是每个日本人的大后台, 自己要忠于这个“集团”而从中获得安全感。因此, 在这个大集团中, 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 为表示感谢, 形成了赠送礼物的习惯。表示自己是这个“集团”中的一分子, 今后要互相联系, 互相帮助, 而向对方赠送礼品。这就是“お歳暮”和“お中元”。“お歳暮”就是年末, 元旦前的时间里, “お中元”是7月15日左右的时间。

“お歳暮もお中元も、もともと生存の無事を祝い亡霊に供養するために、神様や仏様に供える米や餅などを親しい人に贈る宗教行事でした。それがしだいに宗教行事としての意味を失って、現在では世話になっている人に感謝の印として贈り物をするという習慣になっている”。

这种年末和中元的赠送, 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一到这个时间, 包装精致的各式各样的礼品在整个日本国土飞来飞去, 呈现一片和气融融的景象。

另外, 日本还有一个好的习惯让我也十分钦佩, 就是日本人的“引越しの挨拶”。搬到一个新的地方, 都要拿着礼品去左邻右舍, 一边递上礼品一边说:“今度、隣に引っ越してきた田中でございます。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日本人认为拿着这并不值钱的礼物去邻里寒暄, 是用这小小礼物把我们的关系联结起来, 这个礼物是维护关系, 加强密切联系的纽带。从此我们就是一个“集团”里的一分子了。我非常赞美日本人的这个习惯。而在中国就没有这种美好的习惯。我记得小时候 (上世纪70年代) 邻里之间关系还很密切, 互相借点油、盐、酱、醋、互相串门唠唠家常。每逢过节, 互相送点水果、点心之类, 表示一下平日互相之间交往的感谢的心情。但是, 随着高楼大厦的出现, 自家门一关, 完全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此, 我小时候的那种“开放型”的邻里关系就向“封闭型”

转化, 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决不敲邻居家的门。可谓是“说话之声相闻, 不识身旁邻居人”。随着过去的馈赠理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如今“无功不受禄”的想法成为人们的一种当然。馈赠礼物也逐渐变成一种利益, 权势的体现。

三、馈赠礼物上的差异

“つまらないものですが、ほんの気持ちだけです。”这是向对方赠礼时必须说的一句客气话。我在日本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也收到过很多人们认为是“つまらないもの”的礼物。例如, 包装得很精致的铅笔、纸叠的鹤、一个涂上颜色的贝壳等。最初我也认为日本人不怎么大方, 净送这些毫不值钱的东西。有一次在我休假要回国的时候, 导师的夫人送给我一个包装得漂亮的纸袋, 打开一看是几张带有各种浅颜色的宣纸, 可以做手工, 也可以做包装用, 我觉得有点失望时, 师母说:“こんなものは中国にはたぶんないだろう”。听了这句话我猛然明白了师母的心意, 你没有的东西、珍奇的东西作为纪念, 不论它的价值大小, 也就是最好的。我这才明白了日本人为什么一支普通的铅笔也能成为赠给别人的礼品的真正含义。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古人曾说过的一句话“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这句话它真正地体现了日本人的赠送礼品时的心情。也就是“重”“情”。因此什么东西都可以做赠品, 如铅笔、包装纸、毛巾、香皂、铅笔刀、圆珠笔、旧衣服等。

而在中国, 我小时候的邻里之间, 朋友之间你送我一个点心, 我送你几个水果的时代已完全消失。尤其现在, 取而代之的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求于人的时候, 还要看对方的地位、权力, 能为我办多少事而选择礼品。非常着急, 难办的事情, 礼品越重。进而至今, 已演变成带有贿赂色彩的馈赠也屡见不鲜。可见中国人赠送礼品是“重价”, 如贵重手表、海参、名牌服装、贵重金属首饰等。

在日本“正月” (中国的元旦) 时我曾送给我的导师很贵重的茶。当导师看到这贵重的礼物时说:“これはいけませんね、二度とこんなことをしないように”。这句话至今还经常回响在我耳旁。

综上所述, 中日在馈赠的理念方面, 馈赠的礼品方面有着极不相同之处, 我还是喜欢日本从古时延续下来的馈赠习惯。把自己的诚心倾注在这并不值钱的礼品中, 以此为纽带把人们紧密地连接起来, 不掺杂权力、地位、互相利用, 这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幸运社.成人礼仪常识513例.日本文库出版社, 2005.

中日文化间差异性研究 篇8

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辩白文化,日本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道歉文化。日本人习惯说对不起,常常以表达歉意作为交流的起始点。这种道歉并非出于一种礼貌,而是出于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或者自身给别人所带来麻烦而表达的一种由衷的致歉。中国人在表达上更注重解释,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中国人在犯错后首先解释原因,力求让对方知道事情的确切原因或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与中国人好面子有一定的联系,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为自己找借口,更多的是想说明自身处境,借以表达身不由己或者情有可原。

日本人治国讲究自由合理,中国人则崇尚发愤图强,这与中日两国国情密不可分。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国力衰弱,人民困苦,中国人民只有依靠自身的坚忍不拔与刻苦努力才有出路。中国是勤劳善良的民族,自古以来中国很少依靠外来力量实现自身的发展,而是更多的将希望寄托在自身的努力上,不甘为人后。纵观中国历史,多少辉煌灿烂的成就是中国人通过自身一代代顽强不懈的努力实现的。日本人以合理为原则,他们所说的合理也是基于自身文化价值的,他们认为忠是合理,认为有序是合理,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文化认同与日本的发展轨迹不谋而合。在当代的中日两国社会中,中国人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这也是发愤图强的一种外在表现;日本人则讲究团队与合作,他们强调重在参与,不求名次。中国人将自身的文化价值渗透到教育的各个角落,主张精英教育,强调学生个体素质与能力,各类所谓的状元层出不穷;日本教育体制则明显不同,日本青少年教育形式丰富多彩,课外社团林立,学生有很多自我空间,在学生期间去海外旅游等现象很普遍。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学生个人素养全面,但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日本教育体制下学生虽然兴趣广泛,但很多学生不爱学习,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很多中国人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日本人则普遍认为生活是为了工作。在日本,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街上的行人个个行色匆匆,他们将个人的中心定位于服务,个人的一切都服从并服务于工作这个核心。中国人更注重家庭理念,他们认为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应服务于家庭生活。

在日本,婚姻的观念正在逐步发生转变,很多日本人不愿再走入婚姻的围城。单身贵族是很多日本年轻人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流行语。近年来,日本国内的离婚率不断上升,这一方面与日本人紧张的工作节奏有很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与日本人对婚姻的看法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历来以家庭为重,他们重视家人,重视家庭,重视生活,以天伦之乐为人生终极目标。中国人在工作与家庭遇到冲突时第一个想到的几乎都是家庭。他们在工作选择,时间分配,个人诉求等很多方面首要考虑的就是家庭因素。比如,工作单位离家远近,如果距离比较远,那么他们宁愿放弃较高的薪水和优越的工作环境;他们为了子女的教育宁愿放弃自身的发展机会;他们为了照顾父母宁愿选择减少应酬和交际等。成家立业是中国人对家庭最高的信仰,一切以家为核心理念,业只是成家后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目前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很多问题还需要解决,如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他们的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相对完善。日本的老年人在退休后一般都会选择去社会福利机构,那里有健全的设施和完善的保障。日本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可以有很多选择,如旅游,甚至返聘上岗等,他们一般可以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好。中国社会的养老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子女。再者,从中国社会的价值认同体系而言,养儿防老天经地义,很多老人,抑或子女,对养老体系甚至是持排斥态度。这些都与中国人浓重的家庭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他们讲求孝道,认为子女对老人的赡养是自己与生俱来的责任与使命。如果将老人放在养老院是一种不孝的表现,是自身道德沦丧与人格扭曲的一种表现。尊老爱幼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从来不将老人看作一种负担,常常以长者相称,老人的意见在中国年轻人做出决定时能起到莫大的作用。中国人重老,决定他们很难将两代人在生活上割裂开来。再者,中国的养老体系目前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中国人重视饮食文化,他们会吃能吃,热情好客。中国人请客时,饭菜一定要有剩余,如果饭菜刚好或不够,主人会感觉颜面扫地;日本人则要求恰到好处。中国人喜欢吃热的,日本人则善于冷食;中国人认为盐是百味之首,日本人则喜欢甜食;中国人重视量与质,日本人重视质;中国人饮食内容五花八门,日本人饮食范围则相对单一。

中国的茶文化与日本也略有不同。中国人讲究品茶,从茶叶的制作,茶具的选择,茶室的布局,沏茶水的选择,冲泡的方式等都下足了功夫。日本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即泡茶的过程抑或工艺流程,他们并不看重茶叶本身,这与我国广东省的功夫茶与这多少有些相同。日本人讲究喝茶的心态、礼仪、情趣等,他们通过这些来表达对茶文化的认知。

在婚恋方面,日本社会与中国社会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讲究门当户对,日本人讲究对自由婚恋的追求;中国人保守,日本人相对开放;中国青年人比较重视父母的看法,日本年轻人更看重自身的想法;中国人对同居比较慎重,日本人认为同居是相互了解的一种方式。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随着全球化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向前,国与国之间相互渗透与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必可避免地会与另一个国家的文化会产生碰撞。中日两国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很多矛盾对立;既有优秀文化的积淀,也有遗留的文化弊端。只要我们本着包容理解、兼收并蓄的态度去相互吸收文化元素中优秀的地方,剔除糟粕,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才能日益加深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生活中可以选择与谁为邻,但国家间不能选择。中国和日本的和平友好是人心所向。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是促进两国友好发展的必要措施,对两国人民具有重大意义,只有通过交流我们才能加深了解,面向未来。也正是通过交流,我们才能优势互补,进一步促进双方的发展与繁荣。

(西安文理学院)

上一篇:检验科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下一篇:保护自然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