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共14篇)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篇1

(第二期)

桂花乡幼儿园 2015年3月23日

孩子是祖国发展的未来 安全是孩子成长的保障

——桂花乡幼儿园对拒绝乘坐“三无”车辆宣传活动

“三无”(无车牌、无行驶证、无保险)车辆的猖獗为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潜在的威胁,为确保我园幼儿的交通安全,增强学校、幼儿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保证孩子们上学、放学的路途安全,根据教育部门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3月23日,桂花乡幼儿园和家长签订拒绝乘坐“三无”车俩安全协议书,以求通过家、园双方的联合,保障幼儿上学及回家的安全。

在签订协议前,我园任兴丽园长这样说:“孩子每天乘车往返幼儿园,交通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孩子和家庭的幸福,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为了让安全与孩子同行,希望家长认真履行监护人的职责。我们恳请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建立起社会、幼儿园、家庭安全网络体系。”希望家长们不要让孩子乘坐超员、超速、无证、无牌、无保险和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车俩往返幼儿园;发现有用无证、无牌、无保险的“三无”车俩和有超员、超速等现象的车俩,希望家长能及时检举。而签订安全协议书,既是我园对孩子们的安全负责的一种态度,也是园方通过这种方式提醒家长们应当提高对乘车安全意识的一种方式,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不无意义。

家长们对园方的这种方式都给予了支持,积极配合园方签订协议书,并表示除了接送孩子们往返幼儿园的时候不乘坐“三无”车俩,在平时的出行中也拒绝乘坐“三无”,发现“三无”车俩和有超员、超速等现象的车俩,会积极的向有关部门检举,希望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张娜)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篇2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深深地刻进记忆中。提笔写本期卷首语的时候,自己童年的往事立刻纷沓而来。北京、伦敦、米兰、阿姆斯特丹、东京、温哥华、堪培拉……一个小小的女生,被迫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游走,读书,生活。我其实曾经一度认为这种童年生活是那么不堪回首和痛苦,但,望向此时的窗外,风已经是初夏微热的气息,我那些刻进生命中的童年生活,无论是快乐的,还是遗憾的,此刻想起来,竟然在心里都是变成了甜腻腻的幸福。原来,我曾经是那样一个可爱的、对世界充满美好憧憬的小女孩儿。原来,我有今日的如鱼得水般的生活,我有今日对一切都无所畏惧的心态,都源自于童年的经历,都源自于那时候的眼界和见识被不断地拓展。也正因如此,目标和对成功的祈盼一次次地被提升,而每次达到目标的时候,我都会再次清晰地感受到,在这个无所不能的世界里,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努力,只要你不惜力,不怕伤,只要你能放低姿态,只要你肯学习,你就能看到最远最美的地平线,你就能完成每个阶段给自己设立的合理目标,一切皆可实现,真得不难的!

本期杂志的专题策划中,我们的编辑们为你倾心呈现出目前在舞蹈圈内出类拔萃的“小孩子和非常具有潜力的生力军”们成长的过程,他们的爸爸妈妈们也会跟你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如果,你也正有一个在童年期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也正在学习舞蹈,我们更期待你能通过在阅读和感受文章主人公们的人生经历的同时,让自己获得最实用的启示。

入园后,孩子的社会交往是大事 篇3

“可算松口气了!”说到这句话的家长表明了两种心理状态:第一,交给一个称心的幼儿园与尽职的老师,我是百分之百信任的!第二,我的育儿工作正式交接,我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自由。第一种心态值得大家学习,只有对于幼儿园教师进行充分信任,幼儿园老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才能更加顺利自然。女儿千慧的幼儿园老师提醒家长送孩子时一定要一位家长送,与教师交代清楚,与孩子告别之后就要迅速离开。这条要求其实是非常合理的,我每一次都会严格遵守。我经常发现,有些家长会扒着窗户看看孩子,生怕孩子在里面不适应,受委屈,这样一来很容易破坏教师的组织秩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早上七点半送孩子,晚上五点半接孩子,孩子开始大部分时间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孩子在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并开始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可以自己去适应周围的环境,不必要去过多地干涉与指引。事实上,3~6岁孩子处在了人生的第二依赖期(第一依赖期是0~2岁,孩子处于生理与心理的绝对依赖),孩子有着迫切的愿望去拥抱外界的环境,去认识各种各样的人,然而他们缺乏的却是社会交往的方法与经验。有很多的案例表明,3~6岁的孩子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3岁之前,孩子的认知水平较低,同时受到了父母的贴身保护,所以不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3岁之后,儿童逐渐形成自我,在与外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外界的挫折事件、评价或伤害,都可能对于孩子产生巨大影响。我们所谓的人生中的很多情节,比如害怕某物,讨厌某种颜色,鄙视自己的某个部位等大部分来源于这个时期,并会在青春期发酵,甚至伴随一生。3~6岁家长的高质量陪伴,更需要以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经验为中心。具体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询问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解释相关规则 与孩子交流幼儿园的生活,是拉近亲子关系的一个小捷径。“幼儿园给大家提了什么要求呢?”“吃饭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看书的时候有什么要求?”教师会提出幼儿园的规则,这时候我们的对待规则的态度十分关键!我给出的建议是坚决执行老师提出的要求!家长需要做的不是给孩子开绿灯,而是帮助孩子达到幼儿园提出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在家中也按照同样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强化他的意识,帮助他形成习惯。按照幼儿园的要求,便是孩子接受家庭以外社会化的第一步,对于适应未来环境意义深远。

了解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广泛交友 无论孩子上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我所关注的第一件大事一定是他的朋友,而不是学业或其他。学会交朋友,其实应该是幼儿园上的第一课。孩子在朋友中了解自己,学会分享谦让之道,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倾诉与寻求帮助。朋友的存在,成了孩子更愿意去幼儿园的理由。正因为有了自己的朋友,幼儿园才真正成了孩子的乐园。和什么样的孩子接触呢?我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表示“要跟懂事的孩子交朋友!”“爱闹的孩子别理他!”不要给孩子的朋友设置限制,社交交往能力的养成无非是可以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脾气、不同爱好……让孩子在这个阶段接触不同的孩子,广泛交友,他便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与情商。

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话题 在3~6岁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参与一些更加复杂的亲子活动,一方面开阔孩子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在增强孩子的社会经验。比如一起旅行、一起看电影、一起欣赏音乐会、一起冒险等。亲子互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交流的话题,这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集体生活。

分享亲身经历的故事,成为孩子的榜样 我们一直倡导亲子阅读,书中的故事自然可以给孩子很多的启迪,但是书中的故事却永远也比不了我们的亲身经历。因为,比起故事中的主人公,孩子更关心的还是父母。跟孩子叙说什么样的故事呢?有这样三类:第一类,是你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然后如何通过你的不懈努力与顽强毅力,最终战胜了这个困难!第二类,你在孩子同龄时期遇到的问题,你是怎么面对的,又是怎么处理的,并询问孩子会怎么做。第三类,你遇到的新鲜事,你的伟大发现,甚至你的小发明,你的创造性的举动,为孩子开启了一扇智慧的大门,孩子也会学着用你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玩具创设场景,模拟人际交往 通过玩具扮演,让孩子明白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与方法。怎么去问好?怎么去道别?怎么去表达感谢?怎么去表达歉意?怎么邀请朋友一起玩?我们空口去说,孩子很难去理解,如果当着外人面教育又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所以,最好的方法,便是私下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彩排”。类似一些安全问题等复杂交往情况,也可以通过场景模拟,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观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渔”,便是社会经验的传递。

(刘勇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著有《奶爸经》等书)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篇4

意哪些问题?

教育孩子努力做到“五爱”。

所有的家长,对“五爱”并不陌生。从50年代开始,一代又一代的中小学生都接受过以“五爱”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五爱”表述为:“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再一次重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而且要求:“五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包括在“家庭内部和邻里之间”也要体现出来。这说明对孩子进行“五爱”教育是所有的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生活规则。

公共生活规则是社会生活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德要求。只要培养起公德意识,做到并不难,而许多人走上邪路往往是从不讲公德开始的。

爱护公共财物。

从小培养孩子要像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对待公共财物。教育孩子在外边要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写乱刻。跟孩子一起外出时,对那些破坏文物的现象要表示义愤,进行分析批评,不能无动于衷。教育孩子在学校要爱护桌椅、教学器械、体育器材,积极参加维修桌椅等劳动。

遵守公共秩序。

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在影剧院、体育场、公园、图书馆、商店、公共电汽车上,一定按规定办事,不为个人利益破坏规定。尤其是看到有人破坏规定时,不要出于从众心理也跟着去做,应该劝阻那些违规的人。

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保护环境。

现在,有些人不讲公德,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泼脏水,甚至公然破坏环卫设施。要教育孩子分清是非,绝不能做这种不文明、不道德的事情。当发现孩子出现这方面缺点时,及时指出并立即纠正。教育并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大扫除和保护环境的各种公益活动,有机会时跟孩子一起参加,对孩子最有教育作用。

关心公益事业。

关心公益事业的最基本表现是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出于单纯和善良的动机,而不是为了受表扬。社会上许多助人为乐的人都是不留姓名的,应教育孩子向他们学习。

公益事业有固定性和非固定性的。像“希望工程”、社会福利活动、“春蕾计划”(救助失学儿童)等是相对固定的公益事业;像为得病的人募捐、支援灾民、救助遭受不幸的家庭等是非固定的公益事业。家庭要与孩子一起为公益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以我们的善良与同情心熏陶孩子,使他们从小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如果认为公益事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将会给孩子心里埋下不良的种子。

细节决定孩子的未来 篇5

单位:

海州区东辛中心幼儿园

姓名: 李 艳

日期:2015.08.17

索引:

施晗主编的这本《细节决定孩子的未来》是成功育儿必备宝典。《细节决定孩子的未来》是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的。2012年11月出版。

观点摘要:

这是一个细节取胜的年代,人的成功离不开细节。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所以抓好孩子开始阶段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等于开启了孩子幸福和成功的能力和素质,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获胜者。为了培养优秀的孩子,教师不仅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更要懂得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得孩子,让孩子在头脑中消化,所以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细节习惯至关重要,这些细节习惯将伴随孩子们一生,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孩子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

关键词:

成功

修养

细节

行为习惯

不矜细行,必累大德 《细节决定孩子的未来》读后感

不矜细行,必累大德,平时不注重细节,必将有损于品德的修养,以致将来犯下答错误。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细节虽小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可能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教育中的一个细节可能会让孩子变好或是变坏,一个细小的动作可能就让孩子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所以说细节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这阵子有幸拜读了《细节决定孩子的未来》一书, 颇为作者入木三分的见解折服,让人不得不承认:一个细节时代正悄然而至!

一、细节决定命运,请大家看几个例子。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

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得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提问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

科学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段对话是耐人寻味的。从幼儿园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是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说明从小注重细节培养,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

什么是习惯的细节动作?

简单地说:细节动作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它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是长时间注重细节表现出来的习惯动作。

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联接。

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

因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我们每个人身上一定有很多好的习惯,也有很多不好的习惯。

请大家来看一个故事: 北京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很多高学历的人都来应聘。这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儿急事,要出去十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大家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总经理走后,这些年轻人闲不住,围着老板桌看上面的资料和文件,看完了还交换:“哎呀,这个好看!”

十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大家惊呆了,总经理又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这些年轻人捶胸顿足,“我们长这么大,就很少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一个正面的例子:

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小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驾驶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加加林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是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艘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他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所以有人开玩笑地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就是从好的细节习惯开始。当我们看到孩子有不良习惯的时候,你应该想到的是他的神经系统在工作,很顽强地表现出来。但是,这个神经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另外神经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这就是说,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

二、孩子的细节教育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我们可以从生活学习教育交际和培养孩子品德方面进行指导。

三、由此我还想到了“细节也是一种精神”,一种用专业去敬业的精神!不注重细节的人大致上有两种原因:一是没有用行动来体现;二是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注重细节的重要性,就是所谓的不敬业的态度。所以,注重细节是一种态度,一种在工作中责任心和积极性的态度。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是的,一个技术很专业的人一定是非常的注重细节的人,否则他就不可能称为专业。靠精工细活而闻名于世并经久不衰的瑞士表,每一部件的尺寸及重量都是要经过严格的测验与考核;建造复杂而神秘的古埃及金字塔,每块巨石与巨石之间绝妙的吻合,叫现代人叹为观止;这无一不体现着制造者的专业与敬业。

因此,一个不注重细节的人,一定是一个专业不合格,敬业精神不足的人。那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是失败的罪魁祸首,正如西方的一句谚语“魔鬼在细节中”。有专业技能的人凭借他的敬业精神就会把这些细节中的魔鬼各个歼灭,从而使整体完美。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细节的时代,各行各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时代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对产品及社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拿我们所从事得教育事业来说,更是充满着细节。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我们倾注无比的耐心与细心。

给未来的孩子的作文 篇6

我的孩子,第一眼打量这个世界时,你一定觉得她是纯洁美好的,就如你那双闪动的灵眸。的确,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世界的确美好,它值得我们为之拼搏奋斗。

随着逐渐长大,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纷繁复杂的。它的五光十色千变万化,会让你欣喜更会让你迷惘。我想对你说的是:这世界上,有许多事物披着华丽的外衣,却是丑陋的,你一旦靠近它,就会愈陷愈深以至于不能自拔,它,就叫“诱惑”。

你会面对许多物质上的诱惑,你选择去享受去挥霍时,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你最宝贵的品质,甚至是一生的悔恨。有一只小鱼,听同伴说鱼饵上的东西很好吃,而且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可就是有点危险,于是去请教妈妈。妈妈平静地说,不要想着去吃――那些看似最便宜的东西,可能是最昂贵的,它会要你付出生命的代价。我的爸爸曾给我讲过这个故事,我现在说给你听,看来有些经验值得代代相传。

你也会面对许多精神上的诱惑。你渐渐长大,开始读书、学习,你会朝着人生目标一步一步前行、攀爬。在努力的过程中,你同样会面临诱惑。“休息一下吧,偷偷懒没什么的”,这个念头也许会缠绕着你,让你对原来的信心与目标产生怀疑,甚至想降低目标。我的孩子,千万别这样做,诱惑不应该是你人生目标的终结者。

这么多的诱惑是不是让幼小的你心生恐惧?其实,无须害怕,孩子,面对一切,只要用眼去看,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判断,保持内心的清醒与镇定,就能在诱惑袭来时,泰然处之。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篇7

一、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亲子关系健康的基础

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两种常见的家庭关系。

在和谐的家庭中,夫妻是第一关系,亲密相爱的夫妻,会溢出更多的爱去滋润孩子。良好的夫妻关系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地实现性别认同。在夫妻关系较好的家庭中,如果男孩儿从母亲的眼中看到的是正向的父亲,他的内心就会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孩子会在生活中观察父亲,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学习父亲的优点,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如果女孩儿从父亲的眼中看到的是贤惠温柔的母亲,女孩儿也会自然地享受做女人,也会成长为成熟的女人。

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的亲子关系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关系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容易使孩子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如果孩子被过度保护,就会成长为一个胆小懦弱、遇事没有主见的人。

在冷漠的亲子关系下长大的孩子会认为,在妈妈的心中他是不重要的,今后在跟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对孩子今后人际关系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良好的沟通模式是亲子关系健康的保证

1. 避免沟通中“超限效应”

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告诉我们: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马克·吐温因为不愿意听牧师繁琐的演讲,不仅没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可以说,牧师的唠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家庭教育中也时常会上演“超限效应”。某次孩子因为贪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父母会重复地在孩子耳边唠叨这件事,即使孩子下次做错了其他事,教育的时候也不忘把这件事再拿出来“巩固巩固”。

这种反复、单调的疲劳轰炸,会让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到反感厌恶。孩子总是不自觉地处于负面情绪中,有的孩子会装作听不见,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逆反行为。

2. 警惕沟通中的“墨菲定律”

孩子积极地要帮忙端饭,家长会提醒:“你别端,摔了可怎么办!”

孩子作业拖拉,家长又会说:“你总是这样,十点之前又不能睡觉了!”

批评、指责、命令等负面语言几乎成了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担心某件事情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这些否定性的语言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不应该这样做,我是不听话的……父母只是让孩子记住了“不要”做什么,而没有从正面告诉孩子你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父母不能从正面给孩子提出建议,在这些语言教育下的孩子必然会丧失做事的主动性。

处理一件事情时,如果总是围着问题转,问题就越来越多,如果我们可以暂时忽略问题,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什么”,效果一定比“你不可以做什么”好很多。

三、健康的亲子关系中父亲母亲各自的角色定位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亲应该是孩子仰望的对象,父亲应该有绝对的权威;青春期时,父亲应该是威严的化身,青春期的小心思遇到父亲的威严时才能有所收敛;二十多岁时,父亲应该是导师,为孩子把握人生方向,帮助孩子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三十岁时,孩子的事业家庭初步成形时,父亲要放手,让孩子飞,让孩子去闯;四十岁时,父亲才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聊聊天,交流一些人生的得与失。

相对于父亲而言,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则要多一些,所以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也就更大。妈妈情绪温和,孩子的性情也趋于平和;妈妈如果容易生气、喜怒无常,孩子也会心浮气躁,做事容易半途而废。所以,控制情绪是当代妈妈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家庭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塑造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保证,是孩子幸福成长的关键内因。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课题,我们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挖掘自我,让孩子健康成长。

致我未来的孩子 篇8

I’m going to love you, but I won’t hesitate[犹豫] to bend you over my knee and whoop[(非正式)打] your bottom. I won’t make you do much housework, as long as you do well in school. I’ll cook your favorite foods, and help you with your homework; I’ll even spoil[宠坏] you half to death. I may send you to your grandparents a lot, but that’s only because I would like to keep my sanity[神志清楚] and hair. I’ll start buying Christmas presents in July, and if you find them, I’ll donate[捐赠] them to the poor.

Love,

Your future mother

亲爱的未来的孩子们:

我会爱你们,但我会毫不犹豫地把你们按在我的膝盖上,打你们的屁股。我不会强制你们做很多家务,只要你们在学校乖乖的。我会做你们喜欢吃的食物,帮你们解答功课;我甚至会宠坏你们。我也许会经常把你们送到祖父母那里去,但只是因为我想保持清醒,并保住我的头发。我会在7月就开始采购圣诞礼物——如果被你们发现了,我就把它们捐给穷人。

母亲的品质决定孩子的未来 篇9

1

和六岁的儿子一起观看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

走出影院时,儿子忧心忡忡地问我:妈妈,达娃真的死了么?达娃的两个孩子怎么办?

达娃是影片里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青海玉树高原上的母雪豹。

讲真,别看达娃威风凛凛,在悬崖峭壁上巡逻,观望,嗅到岩羊的气息,便像个狙击手那样在远处潜伏起来,伺机猛攻。完全是弃我取谁的女王范。

可是只要当两只小雪豹在她身边绕圈撒娇嬉闹时,女王的目光立刻柔和下来。

影片开始,达娃身健体硕,意气风发,居山为王,凭着精湛的捕猎技术,吃饱喝足,生活水准也在小康之列,两只小豹尚能无忧无虑。

可是即便是女王,日子也并不总是能过得旗开得胜,顺风顺水。后来发生了一些变故。先是娘仨被四只前来复仇的雪豹赶出了栖身之地,只好另谋山头。

岂料此一时,彼一时,由于地形生疏,某一次捕猎不慎,达娃的利爪被峭壁划破,受了伤。行动迟缓追不上相对容易捕获的岩羊。

眼看着两只小雪豹饥肠辘辘,日渐消瘦,达娃决定冒险。冲入体积比岩羊大数倍,奔跑速度不及岩羊的牦牛群。

她使出洪荒之力,叼住一只掉队的小牦牛,眼看就要带着大餐,母子团聚。说时迟,那时快,半路杀出奋不顾身的牦牛妈妈。

达娃在高大的成年牦牛面前显得那么力不从心,最后丢盔弃甲,放下到手的小牦牛,失魂落魄地回到小雪豹身边。影片末尾,我们看到达娃软软地趴着,目光渐渐失神……

在自然界的丛林法则里面,绝大多数动物的命运无疑是由其母亲的品质决定的。这里的品质包括身体素质,健康状况,觅食哺育能力,意志力和勇气。

我想起儿子的问题。答案是达娃真的死了。她的两个孩子前程未卜。不,更准确地说,小雪豹的宿命也已尘埃落定。

想想看在那个食物稀少,天气变幻莫测的恶境里,还没有捕猎能力的两只未成年雪豹不久或者饿死,或者被别的大雪豹攻击致死,或者……

2

我联想都人类社会。人类虽然早已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中走出来,但其实进化过程的痕迹始终留在基因里。

某种程度上,我们同样遵循自然界的丛林法则。

人类母亲的品质也同样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只是这里的品质比起动物妈妈的品质来说,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多样。

这一点可以从众多杰出人物评论母亲对自己的毕生影响中可知。

拿破仑在著作中提到:母亲的教育决定了子女的未来。

林肯当选总统后说:我的一切都属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蔡元培在自述里回忆起母亲: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更多。

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着: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

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的研究发现,母亲的品质可以从三个方面展露无遗,并且带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过度担心,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从人类最初的养育结构来说,男性靠大自然赋予的体格和力量在外捕猎谋生,女性靠与生俱来的敏感和耐心在家庭里扶老携幼,默默贡献。所以,和父亲相比,母亲天生就是一个育婴师。

孩子最早和妈妈建立亲密关系,形成依恋。而这种亲密关系和依恋模式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评判围绕着他的现实周遭。

在各种类型的母亲中,属过度担心孩子的焦虑型母亲对孩子伤害最大。

先讲我自己的一次经历,发生在儿子刚转到一所新幼儿园不久。怕他适应不良,怕班上原来就读的孩子欺负新同学,怕老师对自己孩子照顾不周,总是各种担心和焦虑,并且这种担心很容易影响正常的认知。

有一天,我去接儿子放学。去的有点早,老师的阅读课还没结束。几个家长站在门口张望,观察自家孩子上课的表现。

我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劲。所有孩子都围成一圈,促膝在一块,手里翻着书,小模样很认真地听老师讲。

只有我的孩子并没有和其他孩子在同一个圈圈里。离他们有点远,离老师更远,而且书翻得好像心不在焉。

“这是怎么了?”我担心起来,“被老师批评了?受小朋友排挤了?挨罚了?他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就像疑人偷斧那样,暗示越多越觉得事情就是那么一回事。

那天我接了孩子回家,总觉得孩子闷闷不乐,总觉得他开始讨厌上幼儿园,讨厌新的老师和同学。

直到临睡前和孩子认真谈了一次才发现自己完全是杞人忧天。当我问儿子为什么不和别的孩子坐在同一个圈里时,孩子很自然地说:没什么呀,我只是觉得有点拥挤,把椅子挪出来一点。

后来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别对孩子过度担心,而是要相信他们的能力。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术语叫:镜像自我。意思是一个孩子习惯于把母亲对自己的反映作为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来了解自我。

如果妈妈过度担心,孩子就会看到怯懦的自己,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会变成你日夜担心的那个样子。

前不久我在幼儿园老师那里听说了一个故事,也证明了这种过度担心,消极暗示对孩子的伤害。

园里有个孩子,长得美丽可爱,就是有点娇气。冬天来到的时候,每次老师让小朋友们去户外活动,小女孩都会说:我妈妈说了,我是早产儿,进过保温箱的,体质比较弱,不能在外面吹冷风的。

老师鼓励她像其他孩子那样攀登跑步踢球,她都说:我妈妈说,我是早产儿,不能这个,不能那个……吃饭的时候,只吃一点点,挑食很厉害,她又说:我妈妈说了,我是早产儿,从小肠胃不好,不能多吃,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

老师看着这个可爱又不太合群的小女孩很担心。她已经被妈妈的早产儿魔咒点了穴道。她从来不怀疑魔咒的真伪,还很享受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这对孩子不仅不利,而且有害。既影响她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也干扰了她正常的人际交往。班里的小朋友提到她都会脱口而出:那个早产儿……

更可怕的是孩子形成了习得无助感。这种无助感让她放弃了尝试、挑战还有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而这一切其实是妈妈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引起的。它们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了早产儿本身。

最后由一位优秀负责的老师打破了这种无尽的担心和焦虑。她把全班孩子的出生做了一个排序。

发现在班里,其实小女孩并不是最早产的孩子,另外有两个孩子比她更早产几天,出生时的体重更低,状况更差,但是那两个孩子自己似乎根本不知道早产这件事。身心发展得和班里其他足月出生的孩子一样好。

这件事足以看出母亲的过度担心对孩子能够造成多严重的伤害了。

反复唠叨造成无效教育

有一个段子说: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布道。刚开始,他觉得牧师说得太有道理了,感人肺腑,于是准备募捐。

打算掏出口袋里所有现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在讲差不多的内容,马克吐温听得有些不太耐烦,重新决定收回一些钱,捐点零钱就差不多了,又过了十分钟,牧师居然还在讲。

马克吐温决定不再捐款,等到牧师终于结束喋喋不休长篇大论时,马克吐温感到很生气,不但没有捐款,反而从募捐箱里拿走几块钱。

这听上去是个段子,其实也是一则教育寓言。它揭示了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有一个心理现象值得注意,叫超限效应。常常由母亲们类似牧师的喋喋不休引起。

当孩子犯了一个错误,母亲处于惩戒和担忧之心,怕孩子一错再错,屡教不改,于是同样的话语不厌其烦说上一遍又一遍。妈妈内心以为多讲总是没错,通过反复叮嘱确保孩子记住。可是恰恰由于超限效应而适得其反。

一开始孩子听到指责,批评感到自己有错会满心内疚,行动有所收敛,可是当他不断听到指责,批评,远远超过他的忍耐力时,他会感到愤怒,最后对着干,喋喋不休反而变成坏行为的发动机。

俄国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也写过一个小故事叫《杰米杨的汤》。杰米杨是一个好客之人。

朋友远道而来,杰米杨十分高兴,亲自做了鲜美的鱼汤宴请客人。朋友喝了第一碗,赞不绝口,杰米杨又让朋友喝第二碗……

如此这般,朋友喝得肚子都胀了,杰米杨还在“好客”地“劝汤”。朋友终于仍无可忍,丢下汤,扬长而去。

再好的东西,给予也要有分寸,再精妙的道理,灌输也要懂适度。和孩子对话时,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不要喋喋不休,防止产生无效的语言,降低教育品质。

低情商的母亲带出低情商的孩子

有一次和一位幼儿园老师聊天,老师说他们班上有一个小孩子从来不笑。一开始老师觉得很奇怪。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他的妈妈。老师才明白孩子不笑是有根源的。这根源就是他的特别吝啬笑容的妈妈。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情绪影响的研究由来已久。

实验证明,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回应有助于培养积极正面的孩子,而给予孩子消极冷淡的回应则会使孩子愤怒悲伤。

有一个关于慢性抑郁症母亲的研究发现,慢性抑郁症患者养育的2-3个月的婴儿经常出现悲伤情绪,他们似乎天生就会配合母亲的情绪状态。

这或许是一种生存策略。但不幸的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婴儿会越来越不快乐,社交反应迟钝。不快乐的母亲使他们成为天生没有幸福感的人。

对母亲来说,提高自己的情商是带出一个高情商孩子的前提。母亲尤其需要在了解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情商领域学习,以便成为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母亲。

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 篇10

孩子,你应该相信你的妈妈很爱你,就像你妈妈相信外婆爱妈妈一样。亲爱的孩子,妈妈现在还不知道能给你怎样的生活环境,妈妈也不知道你是不是会过妈妈曾经过的童年,但是不管怎样,妈妈是爱你的。

亲爱的孩子。妈妈,不会逼你学钢琴或者绘画,妈妈不会因为虚荣而逼你当什么钢琴家或者画家。除非你喜欢。或许,你喜欢,妈妈却不能满足你,但是请原谅你的妈妈肯定已经尽力了,因为妈妈爱你。妈妈不会逼你上学,但是妈妈会要求你多看书。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定要有内涵和学识,你的长相,不是你的,哪怕你觉得难看。你的学识和内涵会改变很多,你的思想和观念会有所不同。或许你的伴侣你的幸福程度也会不同。如果你看到你的妈妈不幸福那就是你的妈妈学识和内涵的问题。相信妈妈。妈妈不会逼你考试拿第一,因为你的妈妈就是痛恨和不满考试的。

亲爱的孩子。妈妈希望你做个善良的人。不管别人怎样对你,请你以善回报。不要伤害别人,别人伤害你的程度也会减小。善良的人总是被上天所庇佑的。帮助那些需要你的帮助的人,不要伤害爱你的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亲爱的孩子,妈妈希望你做个有责任心的人。这

样的人才会活得有尊严才会被人所尊重。不管那件事的结果到底有多坏,只要是因为你或者间接的因为你造成的,请你勇敢的承担,妈妈会很欣慰。因为你是好孩子。对于以后你的家庭,请你好好扛起你的责任,好好疼爱你的伴侣,好好爱你的孩子,这些都是责任。不管是哪方面,记得扛起属于你的那份责任。

亲爱的孩子。妈妈希望你做一个单纯,简单,纯粹的人。哪怕这些都被现实所否定。但是妈妈喜欢这样的人,这样干净的人。满足妈妈好么

亲爱的孩子,妈妈希望你做一个自由自在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的人。妈妈肯定过不了妈妈想过的生活。不管你想要过的生活多么的荒唐妈妈都会支持,因为妈妈知道曾经的荒唐是为了以后的不荒唐的生活,年轻时的荒唐会让你在年迈时感到存在感。妈妈想让你纯粹的活着。过的好。

亲爱的孩子,妈妈希望你做一个珍惜时间珍惜家人的人,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的生命就在倒计时。妈妈不希望你到80岁时你后悔在自己的这一生没有什么可以回忆值得品味和痛哭流涕的事情。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跟着你的心走。真的,妈妈希望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做你喜欢做的事,不要管别人怎么想。你的家人不会背叛你,只有你的家人才会掏心的爱你,所以请你记得爱你的家人。

亲爱的孩子。妈妈希望你乐观的生活。不要像妈妈一样悲观。妈妈其实很乐观,但是在很多事让妈妈乐观不起来。妈妈是一个懦弱、没梦想‘没追求、、、的人。妈妈希望你不要这样,因为这样过不了自己想过的生活,活着也很累。

亲爱的孩子,这些都没有你健康快乐重要。妈妈希望你,健康快乐的长大,找到一份你喜欢的工作,做一个有内涵的人,有幸福的家庭。不求轰轰烈烈,只求充实就好了。孩子。你一定要知道,不管你的妈妈爱不爱你的爸爸,或者你的爸爸爱不爱你的妈妈,爸爸妈妈是爱你的,也许超过了他们自己本身,就像,你的外公外婆爱你的妈妈一样。

孩子。妈妈爱你。很爱

拿到的题目有三个,第一个是《致青春》第二个是《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第三个是《上选修课的收获》。第三个是让老师难堪的,因为我的收获几乎为零,演讲与口才,多高端的课啊,我居然没收获。第一个,那是痛,柔柔的。等我以后再写我的青春吧,因为我现在还青春,给青春的悄悄话以后会无病呻吟的,但

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未来 篇11

子女规划始于当下

在孩子成长阶段,教育尤为重要。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孩子的权利,关乎孩子的未来,是孩子们积累未来竞争力的重要阶段。所以无论贫穷还是富贵,让孩子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是我们不能逃避的责任与义务。

据统计,子女教育费用在我国居民总消费中排在第一位,其支出比重接近于家庭总收入的1/3。在筹划子女教育金时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这笔钱在孩子需要时就必须拿出来,也就是几乎没有时间弹性,所以要从宽准备,从早准备。二是在为孩子准备教育金时,要大概确定将来子女所需教育程度。三是要一并考虑到教育费用的上涨率。据统计,目前4年大学学费及生活费,在内地需8万元,而15年后则约需15.3万元(学费增长率与通胀率相加按4%计算)。

遵守三大纪律

孩子是脆弱的,也是最容易受到疾病和意外侵袭的,而无论门诊、住院、手术、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费用,都可以获得报销或理赔,这才是父母对孩子更全面的呵护。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稳健,复利滚动,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胀,让资金保值增值。而且,用保险准备教育金是合同形式,可以从法律上保证被保险人的正当权益,其他人没有权利动用这笔资金,让孩子未来的教育成长更加安全有保证。

给投保人一个豁免保障 投保人若不幸发生身故或一、二、三级残疾均可豁免后期所有未交保费,且孩子未来的所有利益照常享受。也就是说,不管大人发生什么风险,孩子未来的成长教育绝不会受到影响,这才是万无一失的方式。

教育金账户需专款专用 家庭中很少资金是专款专用的,而孩子未来的教育成长费用是必须确定的,这笔资金是做父母的一定要支出的,为了保证在孩子最需要用钱的时候有钱可用,就一定要专款专用。

教育金需纪律性储蓄 孩子未来的教育成长费用的准备应该是相对固定的,不能太灵活,也不能冒太大风险;而真正要做中长期储蓄真的很难。因为过程中必须要克服人性的弱点,不受任何诱惑。只有用强制储蓄工具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储蓄成功,而保险是首选。

我们总想给孩子多一些,再多一些。当孩子未来学有所成,成家立业之时,知道是父母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就一点一滴地为做了这么充足的准备,孩子一定能感受到这是多么伟大的父母之爱,相信也一定会用孝心来回报父母的爱。

案例一:白领家庭为2岁孩子进行规划,选择平安鑫祥两全保险(分红型)与平安鑫利两全保险(分红型)进行组合,年存2.4万元,共储蓄20年,将享有以下权益。

贴心保障

(1)每年2万元意外医疗报销(意外医疗指由于外界因素造成的非身体内部自身造成的医疗,如猫爪狗咬、烧伤烫伤、磕碰摔伤等);

(2)60周岁前高达30万元重疾保障(全面覆盖,防患于未然);

(3)18周岁起高达62万元身价;

(4)储蓄期内投保人发生身故或一二三类伤残则免交后期所有费用,收益不变。

教育保障

(1)18~21岁每年4万元大学教育金;

(2)22、23岁每年6万元研究生助学金。

将爱进行到底

(1)28岁当年领取8万元婚嫁金(如宝宝未领取研究生助学金,则可领取25万元婚嫁金);

(2)29~60岁每年15000元生活补贴(孩子和家长都可以用);

(3)60周岁20万元退休奖励;

(4)60~80岁每年1.3万元养老补充;

(5)80周岁一次性再给32万元祝寿金。

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 篇12

当我还在象牙塔里求学的时候,阅读《傅雷家书》,只是顺从大流,并不能完全理解它深刻的含义;而如今,当你在我的胎盘里有了第一次生命的律动,我竟然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傅雷家书》的营养,并深深体会到每一封家信中的“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纵览全书,傅雷先生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就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力争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先生语重心长的教诲,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深深地感动了他的长子傅聪,而且感染了每一位读者,给予天下的父母深刻的启迪。作为即将为人母的我,读完这本书,突然有很多话涌上心头,想对我未出世的孩子说。

亲爱的孩子,我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你知道吗,你是多么地幸运才拥有这美好的生命。而你的降生,对我来说,又是一种怎样的幸福。所以,我首先要对你说,珍爱你的生命。傅雷先生在家书中这样叮嘱他的孩子:“营养第一,衣食寒暖,勿逞年轻,任性随便,迟早是要算账的”;“人的寿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是的,人的生命总是有限,只有尊重生命的规律,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拥有生存的快乐,实现生命的价值。伟人在身后留下一座丰碑,哲学家在身后留下博大深遂的思想,诗人在身后留下慑人心魄的情感,画家在身后留下瑰丽珍贵的遗产……我们是芸芸众生里的一员,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应该让自己生命里的一切思想、情怀、品格盛开在如诗如画的原野,在寂寥的人生路途上,用生命去唱一支热烈而充实的歌。

【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集合15篇】

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 篇13

首先,我的孩子,我要告诉你,这封信是你的父亲在20几岁你没出生的时候为你写下的

也许,在你能读懂这封信的时候,你的父亲已经功成名就,亦或者,仍旧一事无成。不过,无论在你看到这封信时,你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姿态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将要告诉你的以下几点同时也是我将如何教育你的几点:

一你要养成独立自主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

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并且要独立判断是非。孩子,你要知道,每个人,身之为人,就是独特惟一性的。世界上所有树木的叶子不会存在完全一样的,人更是如此。当你在经历某些事,认识某些人的时候,不要相信其他人的判断,而是要运用你所学得的知识,你亲眼所见的状况来做出你自己的判断。当然,如果你相信父亲的话,你可以来问我,我会给你举些同样的例子,来帮助你的判断。但是,孩子,你要知道,父亲也不会总是对的,而传教于你的老师们,更不会全都是正确的。要知道,孩子,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是会影响他的一生,而且,必然是向好的方向影响。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为了所谓的“合群”而遮掩自己的观点和性格。

二维护真理,不要附庸权势以及被强权左右

孩子,在这个社会上,无论你达到何种高度,都会有地位,权势比你更高的人存在,但是,千万不要因为他们的地位比你高,权势比你强就要附和他们的言论和观点。当然,我并不是说他们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只是,经过你的自主分析后,你认为正确的,你要赞同并赞美他们,而反之,你则要勇敢的说出来你的不同意见,而不是明知其错而附和,也不能明知其错却因自己不如对方而不敢言语,这样的话,你只能成为一个虚伪而懦弱的人。当你拥有一定的地位以及实力的时候,你要聆听在其他方面不如你的人对你所提出的意见,也要接受对方与你不同的观点而不能因为观点的不同打压对方或用自己所谓的权势攻击对方胁迫对方,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你还会变成一个被人唾弃的卑鄙无耻的人。学会展示真我,学会勇于反驳,学会聆听,学会“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维护你说话的权利”,这样你才会成长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

三在思想上独立,更是要在生活上独立

孩子,当你到18周岁时,我只会给你基本的零用钱。但是,我知道,在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很多花销,可我不会给你更多,因为在18周岁,你就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的花销买单了。你可以尝试着在课余时间打工,比如低价购进一些生活用品之类,在学校里推销;或者在小饭店打工;抑或者尝试着去某些公司做一个推销人员。孩子,我并不是要你不学习而去工作,而是让你能够在学习之余,尽快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让你知道,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同时,你要知道,这样的经历,会让你受益终身。如果你这样去做了,我会很高兴看到你能够早些成为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际经验的社会成员。

四不要势利,不要仇富,不要讥贫。

孩子,在你选择恋爱或者结婚的对象时,一定要针对这个人做评价而不要去考量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财富拥有量。因为,将要和你走一生的,不是其家庭,不是其财富,而是其人。

孩子,不要仇富,因为富有者必然是经过很多磨练才拥有那么多让人艳羡的财富,而那些人,也必然是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孩子,如果你想要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就要努力拼搏,努力学习他们的长处,并将其长处转化为自身的长处。并且,孩子,如果你努力了,即便你没有达到他们的程度,那么,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富有的人。

孩子,不要讥贫。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穷人之所以穷,是很多原因综合造就的,而并不是他们自身愿意如此的。所以孩子,要宽厚地对待任何一个在某些方面不如你的人,这样,你才是一个被人喜爱的人。

五了解自己如何来临于这个世界

孩子,可能你会对你如何来到这个世界而感到困惑。如果你向我提出这个问题了,我会恭喜你,因为从某种角度上说,你已经开始独立思考了。孩子,我会不加掩饰地告诉你,你是如何来临于这个世界,并且为什么一定要通过那种方式来临。我想,当你了解之后,你会更加地洁身自好。

六永远不要用自身的情况去衡量他人

孩子,我上面说过,每一个人都是独立惟一性的,你一定不愿意别人用他自己的标准衡量你为人处世的准则。那么,首先你就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当然,如果有人用他自己的标准衡量你,你也不要发火或者有其他的情绪,你要时刻记得,你就是你,只要你认为是对的,那么就要坚定地按照自己的准则进行一切活动。当然,你也会有错误,但是,我很高兴看到你碰壁,很高兴看到你会受挫折,因为你的人生路途很长,只有碰壁和挫折才会让你成长。当然,我也会告诉你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可如果你依旧坚持你的观点,我会无条件地支持你,不会阻拦你。尽情地在这个世界上自由翱翔吧,我的孩子,你的父亲永远都会是你最坚固的依靠。

七要有自己的爱好

孩子,我不会强求你学习任何你自己不愿意学习的东西,因为我自己就很清楚如果被强迫学习某些东西,那么一定会有排斥心理而根本学不好,学不精。我不会浪费金钱和时间让你学习任何让你难以忍受的东西。当然,你自己一定要发现自己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如果你向我主动提出你要学习某些东西,我会很乐意付出任何代价让你学习,但是,我希望你会坚持下去,并且学有所成。当然,即便你因为必要的理由而中途放弃,我也不会责怪你。因为那是你自己选择的,只希望你不要因为放弃而后悔即可。孩子,你要相信,拥有一些爱好,会让你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受益终身。

八让自己博学多读些书

孩子,多了解些历史,天文,地理等等的知识,很多知识都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我希望你会喜欢看书,如你父亲一样,从小即是书便读。这样,你才会学到更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会对培养你独立思考大有裨益。要知道,当在同学,朋友面前谈论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会让你很有成就感。同时,你也会树立自己博学,好学的形象。这样,对你未来的工作生活都是很有好处的。孩子,不要只读某一类你感兴趣的书,即便是你不感兴趣的书中也会有很多你所不了解的知识存在,多学些,多看些,在大脑里建立自己的知识资源库,不要万事总求人,那样会给别人造成你很无知的印象。当然,有些专业性的问题,你还是要求助于别人,但是那样不丢脸,因为没有人可以对任何事物都十分了解。

孩子,以上这些,是我在这些年根据自身而总结。我希望你在看到这些时候,能从这些观点中想象出父亲是如何成长的。孩子,领悟以上的观点虽然不能让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有权,有利的人,但至少,你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加油,父亲会很高兴于看着你的成长,呵护的你成长。

xxx

家长的视野与孩子的未来 篇14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更有视野、更有未来、更有格局和胸怀气度的家长呢?我过去二十多年的工作更多的是和学生、家长在一起,现就个人的观察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学习比学分更重要

我坚信这一点,因为学分是针对性的、狭隘的;而学习是多元的、可持续的、成长的。学习可以是课本的学习、人生阅历的学习、经验的学习,也可以是道德价值观的学习。只有我们的孩子在多元的世界里成长,成为具有国际化眼光和视野的人,才更容易融入世界舞台,追求世界的目标,追求世界的价值观。

俞敏洪老师和我是同班同学,俞老师考了三年大学,我也考了三年大学,我们在学生里边被认为是最调皮、最没有出息的。但是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们没有放弃过追求,我们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点点小小的成绩。上中学时,我们的英语永远是不及格的,但是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居然在靠英语谋生、靠英语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事业,这是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我们的今天是在过去的35年里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起来的,所以我认为成长和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是相关的,它的面更广、眼光更宽。

★信任比担任更重要

中国的家长喜欢为孩子大包大揽,如果一切都为孩子做主,孩子怎么可能有独立的一天?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要慢慢放手,但是家长放手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我们过去不放手,所以我们现在更不想放手。因为放手了你总觉得他会摔跤,你觉得放手以后他跑不过人家,所以你一直在旁边掺和。每年我会到美国和世界各国的大学参观考察,大学新生报到的时候,中国和美国的学生有一个极大的差异,中国家长和美国家长也有极大的差异。美国家长送孩子报到结束,跟孩子讲要好好照顾自己就走了。但中国家长送了孩子以后就不想走了。我自己也有亲身经历,我们送孩子去美国上学的时候,我们在那边住下来了。到第三天的时候,孩子突然跟我说,你们是不是该走了,我们才突然意识到:所有的家长都已经离开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放手。

我的一个好朋友的事更让我感到意外,她的孩子也在国外上学,这位妈妈和外婆在孩子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了,孩子一周回来一次。我想这是中国家庭式的爱,但是在未来的国际格局里,这种爱可能帮不上孩子太多忙,而且可能会害了孩子。其实我们的孩子有一个非常持续的强烈的愿望,想证明自己的独立,我们应该慢慢放手,相信孩子能够独立成长。这种信任可能比我们不断的担任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只有信任、只有放手,孩子才会走进这个大千世界,才会走进他们所需要去认识、结交和合作的团队。未来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而不是一个个人的,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是走向集体主义的重要一步。

★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很多父母会不断跟孩子说你未来要成功,你要有胸怀大志,但是父母却没有要求自己,他们有空闲可能就去打麻将。我这样说的时候,有些父母可能还要辩驳,认为自己四十几岁,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是,如果父母都不严格要求自己,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呢?我认为身教比言教更重要,我们父母在言传身教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新东方在不断地送中国学生到世界各国去留学。年前中国留学生发生的一系列被全世界鄙视的行为,真的是不仅丢了我们自己孩子的未来,甚至丢了国家、民族的脸。比如有中国的留学生在国外大学里施暴、犯罪,中国家长得知以后赶赴美国,去救孩子。中国家长的第一个行为就是行贿证人,因为他要让其他的孩子说假话,但是他没有想到这让美国孩子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美国孩子把这些东西全部报告给了检察官,所以中国家长被判重罪并和孩子一起被抓起来。

我说的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就是每一次当你要求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让孩子懂规矩的时候,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守规矩。

★梦想比目标更重要

目标是阶段性的,一旦我们实现了目标,有了一份满足我们可能就开始放松自己。我们可能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就能实现目标,比如说上名校、比如说找一份工作、比如说找一个你认为不错的对象。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梦想也没有持续去经营目标,那么获取的东西也会破灭。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梦想是用来靠近的,因为有了这个梦想,我们就有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我们不断去靠近它,而这个靠近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个人的成长。

我们有很多梦想、很多目标,正是因为有了梦想,我们才能够不断走下去。俞敏洪老师和新东方一直坚持要搞家庭教育,因为我们坚信家庭教育无比重要。八年前,没有人理会我们的家庭教育论坛;八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论坛一年开得比一年盛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所以,我想告诉大家,我们不要着急,我们要陪着孩子慢慢走,用我们的行动、境界、思想,培养一个真正乐观、自信、健康的好孩子。我相信这样的孩子,可能比一个企业家,比一个亿万富翁更令人值得骄傲。

人生是一个长跑,不是一个冲刺。孩子的成长是一辈子的,我们千万不要在意他今天能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因为每一个孩子心智的成长是有先后的。他的能力可能会体现在不同方面,而且个人的兴趣爱好可能会不同,甚至于价值观和取向都会有不同,所以我们应该“慢慢走”。

上一篇:0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年级工作计划下一篇:软件开发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