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精选10篇)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篇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一、为提高MPA学位论文质量,充分发挥论文在MPA教育中的作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中对论文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要求。

二、MPA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应及时与导师商定论文题目,尽早开始收集和积累资料,开展调查研究。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

三、论文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政策评估、案例分析、对策研究等为主体的应用型论文。论文必须逻辑清楚,结构合理,文字通顺流畅,字数在3万字左右。

四、MPA学位论文的规范格式

(一)总体要求

1、论文结构

学位论文分正文和辅文两部分。

论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公式和数据等部分构成。

辅文包括:封面、原创性声明、版权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参考文献、致谢等。

2、编排顺序

封面,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导论或前言,正文章节,参考文献,致谢。

3、总体格式

(1)封面格式统一下载。

(2)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

(3)正文统一、连续编页码,用小五号宋体字,排在页脚居中位置。辅文不编页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4)图表、引文等一般用小五号宋体字,具体格式见后面正文部分。

(二)具体要求与格式

1、中文摘要

(1)基本内容:研究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结论,4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2)格式:“中文摘要”四个字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具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三个字用小四号宋体加黑,具体关键词一般是名词,用小四号宋体,每个关键词之间空出两个字(即四个字符)的距离,关键词位于页底端。

2、英文摘要

为中文摘要的翻译,可更简明扼要。格式同中文摘要,关键词都是名词,每个单词第一个字母大写。英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

3、目录

一般列两级目录,后附规范的页码号。

格式:“目录”二字居中排,用三号宋体字加黑。目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每一级目录后退两个个字(即四个字符)。

正文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4、正文标题

一般分章、节两级。如果需要,段以下也可再细分;章标题可使用两种格式: 第一种(推荐使用)

第一章

□□□□□

(一级标题,居

中,单列一行)

一、□□□□□

(二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

(一)□□□□□(三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

1、□□□□□(四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第二种

第1章 □□□□□(一级标题,居

中,单列一行)1.1 □□□□□(二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1.1.1 □□□□□(三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1.1.1.1 □□□□□(四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注意:分不分节,各章节必须统一。

具体格式:章标题用三号宋体加黑;节标题用四号宋体加黑;节后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黑,居左。

5、表格

全文统一编号。表格应加标题,标题用小五号宋体加黑,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中内容用小五号宋体。表格四周的线应为粗线;两侧的竖线可以不要。

注意:选定某种样式后,应全文统一。

6、插图

全文插图统一编号,应与表格的编号方式一致。插图标题为小五号宋体加黑,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图中文字用小五号宋体。

注意:选定某种样式后,应全文统一。

7、注释

(1)注释必须规范,一律采用脚注、自动插入格式:每页重新编号,编号数字形式采用①、②、③、„;每个注释用小五号字在页脚注明出处,要件及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单位名称及出版时间、页码。

例:①朱学勤:《程序公正与实质正义》;中华读书网编:《学术权利与民主》,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2)引用同一著作、论文,不采用简化格式。(3)引用图表直接在图表下注出来源,不用脚注。

(4)互联网或数据库作品,应注明网址或数据库作者和时间。

例:贺雪峰:《县乡村体制整体改革研究》,大学生支农调研网,http://www.3nong,org/qc01

8、公式

公式一般单独占行,居中排列。如有需要,可加序号,编号规则与图、表一致。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位于正文之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应按外文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和中文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序。

格式:“参考文献”四个字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具体内容用五号宋体,外文期刊名用白斜体。编排顺序遵照下列各项规定:

⑴一般中文著作

例:【1】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⑵编撰类著作

应在编者姓名之后标注“编”或“主编”或“编辑”字样

例:【2】朱学勤:《程序公正与实质正义》;中华读书网编:《学术权利与民主》,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⑶论文集内论文

应先注明论文,再注文集等版本信息

例:【1】罗荣渠:《扶桑国猜想与美洲的发现—兼论文化传播问题》;见罗荣渠著:《美洲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⑷翻译著作(译文)

除应包括上述版本信息外,还应包括注原作者国别、译者姓名

例:〔德〕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⑸古典文献类著作

除应包括上述版本信息外,还应注卷次 例:《史记》卷25。〔6〕期刊文章

例:〔法〕法斯蒂:《义和团运动期间直隶省的天主教教民》,马胜利译,《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7〕报纸文章

例: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光明日报》,1998年12月27日。〔8〕规范性文件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1991年6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月5日。〔9〕外文论著

应遵循国际学术惯例,凡文章篇名,应用“”表示;凡书名、报纸和刊物名,一律用右斜体表示

例:William Rehg ,“Translator’ Introduction”,in Habermas’s Between Facts and Norms,MIT Press,1996.p.IX;David M.Radmussen,How is Valid Lsw Possible? In Philosophy and Social Criticism,Vol.20,No.4.1994.10、致谢

单独占一页,“致谢”二字用四号宋体加黑,居中。具体内容用小四号楷体。

(三)学位论文的排版

1、版面格式:页边距采用A4纸的默认边距,即上2.54cm,下2.54cm,左3.17cm,右3.17cm,页眉1.7cm,页脚1.7cm;文字用WORD2003或WORD2000格式排版。

2、封面内容:有固定格式,见社科院研究生院网站。

(四)学位论文应电子版的上交和打印、制作

学位论文由学生本人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排版之后,在规定时间统一将电子版交至MPA教育中心,由中心工作人员统一打印制作,分别用于论文评阅、答辩和学校留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位课程要求 篇2

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位课程分两学期开设“综合英语”、“视听说”及限选课。第一学期完成“综合英语”和“视听说”共2学分。第二学期完成限选课1学分。

一、教学内容及安排

1)第一学期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位课程总学时为116学时。其中,面授课时64学时,网络及自主学习课时52学时;面授课程又分“综合英语”和“视听说”两门课。“综合英语”每周两学时,第一学期完成八个单元。“视听说”每周两学时,第一学期完成八个单元。“综合英语”大班上课,“视听说”小班上课。

2)第一学期网络及自主学习课时为52学时,其中包括:完成听力练习16小时,综合英语练习16小时。其余20小时为英语实践活动,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观看视频文件,英语电影模仿,英语口语周,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等。

3)“综合英语”每学期学习8个单元,Global Reading 中的Task1和Detailed Reading 中的Task1,Task2,Task3 必须网上提交。另外,还需完成老师随堂布置的其他笔头作业。

4)听力和口语课分网上视听和集中训练两部分。“视听说”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的第二部分Listening 1, Listening 3, Listening 5和第三部分中的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Exercises 必须在学习新单元前按时网上提交。

5)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位课程第二学期为英语限选课。选修课课时为20小时。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或需要选修:科技英语翻译实践;国际会议交流;科技英语写作。完成两个学期的学分方可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二﹑考试及课程要求

6)本学期期末成绩为百分制。期末考试由笔试、听力和口试组成。其中笔试和听力试卷由北京市统考题和本校考题组成,共70分。口语考试满分15分,其中课堂表现5分,口语考试10分。考试形式有主题抽签叙述,双人对话,图片描述,问答等,由各班任课教师自定。口试不及格者必须重修英语课程。

7)奖励和平时成绩共15分:全部按时完成网上提交的作业并达到上网时间可以得到10分。在学习的平台上用英语发布学习心得、学习技巧、趣事等;在平台为其他同学解答疑难问题、对平台的学习任务、内容及其功能提出建设性建议等;在演讲比赛或其他集中组织的口语活动中获奖;协助老师完成其他课内外教学活动等,可记入奖励分。奖励分最高为5分。

8)无故旷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三、注意事项

9)正式上课一周内同学必须在研究生英语学习网站注册,确定班级,否则将没有期末成绩。

10)交流社区(community)设有公告区(announcements),向同学发布教学要求、课程通知、考试等有关教学事项;学生区供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答疑区(questions and answers)提供答疑解惑的平台,同学可借助于该区向老师或同学咨询。

公共管理学硕士(MPA)简介 篇3

MPA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作为一种专业学位,MPA最早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现在,它已经在欧美及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开来,它在国外的地位可与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地位等量齐观。国外的MPA教育尽管模式多样,但在总体上以招收政府部门及非政府部门的在职人员为主。MPA是一种应用性而非学术性的研究生学位,毕业生主要是到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的民间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政府职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从传统的“ 干部”角色转变到现代公务员的轨道上来。调查表明,我国最近几年晋升的处级公务员,迫切需要改变目前知识结构不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需要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理论、政策分析方法、经济管理知识、法学理论和相关的实用性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因此,通过培养MPA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是国家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对国家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加快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专业建设的步伐提出的一项重要与紧迫的任务。

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在中国设立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并初步决定于2001年10月进行首次MPA联考。

我国开展公共管理(MPA)教育有关政策: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MPA教育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公共管理工作的实际,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MPA教育制度,培养掌握公共管理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外语、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培养目标: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机构的高层次专业性管理人才。

(3)招生对象: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具有学士学位)、有四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年龄在45岁以下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在职培训政府公务员为主,同时兼顾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或服务部门的人才培养。

(4)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突出MPA学位的特点,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MPA培养方案。MPA的课程设置要突破原有按二级学科设置的局限,从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性出发,从职业要求考虑,体现跨学科、复合型、应用性的特点。为统一标准、选拔合格生源,入学考试采取全国联考的方式,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录取,以保证质量。学习年限二年半至四年。论文选题必须紧密联系管理实际,特别是我国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的管理或服务部门的实践。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较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内容要有现实性、应用性,体现学生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报名手续:首先填写《考生报名资格审查表》(向各院校MPA办公室索要或从网上下载),并获得本单位人事部门的推荐后,交至主办院校进行资格审查(包括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等)。在规定时间内,持已经审查过的《考生报名资格审查表和本人的学历(学位)证明到国务院学位办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考试科目:政治、英语、行政学、管理学、综合(语文、逻辑学和数学,比例为4:3:

3)。其中政治为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考试形式以面试为主,每门课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命题、考试、阅卷。

考试时间及地点:全国联考时间为每年的10月份。考生可在招收院校所在地指定地点考试;经招收院校同意,也可在考生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地点考试。

报考办法及条件:为利于攻读硕士学位人员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实行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报考办法。考生必须经本单位人事部推荐方可报名。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可在系统内发文部署有关推荐报名事宜。

招收人员比例:2003年起不在区分公务员与非公务员,一律平等录取。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篇4

1、培养计划之一(课程计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楼145学

2、成绩单88431208要

3、培养计划之二(论文计划)

4、选题报告及评议表友谊校区东馆206求

5、阶段考核表研教学办长安校区办公大厅88493743实

6、教学实践考核表(学硕需要)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楼1457、社会实践考核表或减免社会实 88431208践践审批表(学硕需要)长安校区翱翔学生中心224要

8、专业实践计划表(专硕需要)校团委88430889求

9、专业实践报告(专硕需要)研学工部友谊校区东馆11388492723学

10、指导教师意见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楼145术88431208学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楼14511、提前、延期申请表88431208制(本栏材料仅针对提前、延期学生)研办公室友谊校区东馆20488491501照用于学位证、毕业证照片研办公室友谊校区东馆20488491501相(本栏材料仅针对未按学校要求统一照相的学生)陕西省政府西侧 新华社图片社西安市皇城西路20号申请送审学院领取者所需材料:(以上材料加)毕1-3月答辩者4月10日后

1、目录表4-6月答辩者7月10日后

15、送审的学位论文领业7-9月答辩者10月10日后取证10-12月答辩者第二年1月4日后审批单位:学院时学4月上会者5月1日后间位7月上会者9月10日后证12月上会者3月10日后学位论文送审研究生院领取者论文由研学位办送审,送审时间2个月,每领

1、本人必须携带学生证或一卡通证月1-7号收取论文取方可领取。领要

2、代领人需拿被领人的授权委托书办理单位:学院、研学位办取求和和本人身份证明领取。

3、定向生在研学位办领取学位证。要求毕友谊校区东馆204及业地证办理单位:研办公室申请答辩点学位友谊校区东馆202所需材料:证办理单位:研学位办(以上材料加)

12、评阅人评阅意见书(同意答辩)

13、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修改说明

14、授予硕士学位登记表上会

15、学位申请表 每年的4、7、12月召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分会于校会2周前结束。审批单位:学院、研学位办办理单位:学院归档答辩所需材料:(以上除研学位办留存材料外加)按照《西北工业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

27、答辩会议记录细则》规定进行论文答辩

28、答辩表决票办理单位:学院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篇5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审核完成学位论文进度计划、保证论文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开题报告和专家评议,研究生可较好地了解本课题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论文工作计划,并加强与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现对论文开题报告提出如下要求:

一、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下:

1.选题应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基本具备。

4.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确定选题,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6.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7.中职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本专业,注意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以及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应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价值;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本专业领域或职业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分析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

2.课题的意义。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作理论和技术可行性上的论证。

3.课题拟解决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计划。

4.课题研究方法。写明课题研究涉及的主要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5.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6.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应于第三学期末,至迟于第四学期六月底前完成;脱产学习一年的教育硕士、中职硕士论文开题工作应于脱产学习的第二学期末之前完成;在职兼读的教育硕士和同等学力人员论文开题工作应于完成课程学习和考试通过的当年9月份进行。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完成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程序:(1)每位研究生认真填写开题报告审核表,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2)开题报告会必须在院(系、所)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硕士点负责人主持开题报告会,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专家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3)研究生报告选题的意义、内容与方法。(4)专家组讨论、表决是否同意开题报告。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按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4.开题报告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及题目汇总表送研究生学院存档。研究生、导师、学院办公室各存一份开题报告,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5.开题报告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学位点负责人和院长批准,报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公室审查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研究生,则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指导教师要暂缓招生。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篇6

公共管理硕士(MPA)思政理论复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

1.1.中共一大,于1921年在北京召开。()

2.目前中国高校实行责任体系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4.目前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反腐败斗争。()5.“两学一做”中的一做,是指做合格党员。()

二、选择题(每空5分,共20分)

1.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一带一路”中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四、论述题(共25分)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篇7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口学系主任,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 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西部开放促进会理事、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编委,《中国人口科学》杂志主编。

汪同三

著名经济学家,国策咨询专家,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主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多次参与中央经济工作文件的起草工作,是当代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北京市财政学会副会长等多种社会职务以及十几所高等学校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财政理论。曾分别于1997年4月和2000年1月为国务院领导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作税法专题讲座和公共财政理论专题讲座。

张宇燕

著名经济学家与公共政策分析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际经济评论》杂志副主编,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全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倪鹏飞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经济贸易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经济、城市竞争力、房地产金融与房地产经济以及企业制度和融资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近年来关于中国城市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和国内一些学者、官员、企业家和社会公众的热情关注。2000年10月,被聘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项目评估专家。

沈骥如

国际战略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战略、大国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

郝时远

著名民族学家、政府高级智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04年10月21日第十六次集体学习的主讲教授,就我国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民族研究》、《世界民族》杂志主编。另担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民族研究学科规划组副组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民族学学会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执行会长、中华民族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

魏后凯

研究员,博士,工经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兼职有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生产力经济学会、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国土经济研究院等顾问。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

朱玲

女,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51年12月生于宁夏银川。1988年在联邦德国STUTTGART市HOHENHEIM大学农经系取得博士学位。国际农经学会2000-2003年期执行委员会委员,2002-2004年期亚洲奖学金基金会理事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收入分配、乡村发展和贫困问题。

王德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劳动与社会保障中心副主任,博士。研究领域: 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杨光

西亚非洲所所长,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常务副会长和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经济发展和能源问题。

李扬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1、1984、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8~199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PECC)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若干省、市政府顾问。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曾四次获得

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和论文奖。

李培林

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副会长、《社会学研究》主编。1987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

李少军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政治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以及当代全球问题

王逸舟

1984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任马列研究所当代研究室副主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等职。现为世经政所副所长、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系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经到过30国家及地区作学术访问和客座研究。在美国福特基金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支持下,先后组织和领导了《中国与国际组织:加入与适应的过程》和《中国与非传统安全》两个重大项目的研究。

张蕴岭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亚太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合组织与东亚合作中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亚太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问题;荣誉称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教授,博士生导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兼职教授,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暨社会保障研究所兼职教授。

李林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篇8

A类考生*

专业学位名称

总分

单科(满单科(满分=1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

350

分>100分)83

340 总分

B类考生* 单科(满分=100分)53

单科(满分>100分)80

330 总分

C类考生* 单科(满分=100分)50

单科(满分>100分)75

*工程照顾专业:冶金工程、动力工

备注

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社会工作、警务 325 教育、汉语国际教育 体育 应用心理

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 艺术

文物与博物馆 建筑学、工程

305 270 305 355 320 295 300

40 35 40 55 35 40 40

60 105 120 83 53 120 60

315 295 260 295 345 310 285 290

38 33 38 53 33 38 38

57 99 114 80 50 114 57

305 285 250 285 335 300 275 280

35 30 35 50 30 35 35

53 90 105 75 45 105 53

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安全工程、兵器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航空工程、航天工程。

*临床医学中医类

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 会计、图书情报 工程照顾专业*

临床医学中医类照顾专业*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

260 35 53 250 33 50 240 30 45

照顾专业: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300 40 120 290 38 114 280 35 105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

165 350 280 270 240

40 35 30

60 105 45

155 340 270 260 240

38 33 30

57 99 45

330 260 250 240

35 30 30

53 90 45

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中西医结合临床。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不低于240分。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

A类考生*

学科门类(专业)名称

总分

单科(满单科(满分=100分)

分>100分)

总分

B类考生* 单科(满单科(满分=100分)

分>100分)

总分

C类考生* 单科(满单科(满分=100分)

分>100分)

备注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不含体育学)文学(不含艺术学)历史学 理学

工学(不含照顾专业)农学

医学(不含中医学)军事学 管理学 体育学 艺术学

295 350 325 305 355 295 295 300 260 300 310 350 270 320

45 40 55 40 40 40 35 40 45 55 35 35

68 120 83 120 60 60 53 120 68 83 105 53

285 340 315 295 345 285 285 290 250 290 300 340 260 310

43 38 53 38 38 38 33 38 43 53 33 33

65 114 80 114 57 57 50 114 65 80 99 50

275 330 305 285 335 275 275 280 240 280 290 330 250 300

40 35 50 35 35 35 30 35 40 50 30 30

60 105 75 105 53 53 45 105 60 75 90 4

5*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 二区系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

三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工学照顾专业(一级学科):力学、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

中医学

工学照顾专业(一级学科)*

270 35 105 260 33 99 250 30 90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①报考

280 40 60 270 38 57 260 35 53

地处二、三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 240 30 45 240 30 45 240 30 45

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或者②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篇9

学位论文写作进度工作安排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保证2013届研究生培养质量,指导研究生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现将学位论文写作进程等工作安排如下,请各培养单位参照执行,并通知导师和学生。

一、学位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2013年2月1日前完成论文初稿,交导师审核、修改; 2013年3月1日完成二稿;

2013年3月20日定稿;

2013年4月初学位论文检测

2013年4月中下旬装订成册,外审评阅。

二、请各培养单位参照学位论文写作进度,安排研究生与指导教师进行论文指导,以便按时完成学位论文。

三、各学院对2013届研究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按培养方案要求:学分修满、中期考核、开题合格、按要求发表科研论文、学位外语通过、学费交清。

四、有关答辩时间及答辩前的其他工作另行安排。以上事宜请通知到本单位往届延期毕业的学生。

研究生学院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篇10

一、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概述

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以下简称‘‘学位论文”)是法学硕士生在法学高等院校接受三年系统法学教育的结果,是学生三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努力研习法学的智慧结晶。它不但是衡量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参考,而且代表着硕士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因此,学位论文的水平构成了社会对硕士生专业水准、职业精神、诚信与人品的重要评价依据,理当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与认真对待。

尽管由于法学的实践品格,使得很难将法学研究截然划分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类;但是,在硕士生中划分出理论倾向的硕士生与实务倾向的硕士生还是可行的。无论是理论倾向的硕士

生还是实务倾向的硕士生,只要是认真写作并完成了学位论文的,司以说这些论文对中国法学研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意义,尽管不能说所有的学位论文都必然构成知识增量。而对上述“意义”的考察,则进一步凸显出学术积累的重要性。

自中国法学教育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教育就一直是培养法律高级人才的主渠道。由于中国法学研究自改革开放后恢复迄今只有近三十年时间,所以在20世纪80、90年代,相当一部

分法学硕士构成了法学研究的主力军;即使在大幅扩招研究生后,作为博士生教育的必经阶段,硕士生教育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在这三十年里,中国法学总体上处于在坚持一定原则前提下继受西方先进法学的过程之中,所以法学研究主要表现为在西方法学学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发展中国特色的法学体系的过程。从法学之于经济、政治的相对独立性上看,近三十年的中国法学研究使得中国法学与西方先进法学逐步接轨,形成了以中国法学为中心的、可追根溯源至罗马法的中国现代法学学术史。这一历史必然要求理论倾向的硕士生在其学位论文中具备学术积累的意识,遵循学术规范的要求;也唯有如此,才谈得上学术积累基础上的学术创新问题,才谈得上中国法学在21世纪对人类法律文明的贡献这一问题。

同时,相当一部分硕士生在学习阶段表现出很明显的实务倾向。与理论倾向的硕士生相比,他们更多地关注法律在实践中的具体运作,而不像前者那样相对集中地关注理论体系的自身建设和学术脉络的内在传承。但是,由于法学与法律的实践性质,加上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不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实务倾向的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一点也不比理论倾向的研究生所遭遇到的问题少,而他们偏重实务的学位论文也就具有理论倾向的学位论文所无法取代的独特价值。本着尊重人类智慧的要求和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需要,实务倾向的学位论文也须重视学术积累问题,以避免后来者无谓地耗费各种资源。

然而,目前中国法学学位论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却表明相当一部分硕士生没有对学术积累问题予以应有的关注。大量的抄袭、剽窃现象层出不穷,而随着硕士生的大面积扩招,近

年来学位论文的确存在质量下降的趋势,以致被戏称为“低水平重复建设”。如何制止并进一步避免这种不良趋势,应该成为法学教育界乃至整个法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大力提倡学位论文创作中的学术积累意识,并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学术规范、评审规范与写作方法,则

是应对上述趋势的最基本手段。

二、硕士研究生三年的研习生活与硕士论文选题——以学术积累为中心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法学专业的硕士生教育应该是研究性教育,这是建立在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的法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之上的。法学本科教育应该强调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结合,应该以培养基本具备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条件的合格本科生为目标。如果将这一目标延迟至硕士生阶段,就很难理解法学硕士生分二级学科招生的科学性,同时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与正当性也就必然会遭到质疑。

既然是研究性教育,则不论是理论倾向的硕士生还是实务倾向的硕士生,都应在开始硕士生阶段学习之初就订立一个初步的目标;甚至在决定报考某法学二级学科的硕士生之际,就可以考

虑一下自己在硕士生阶段的目标。目标的确定对学位论文的最终完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法学本科教育的职业性与通识性使得一个本科毕业生很难在短短的四年内系统把握某一二级学科的知识

体系与学理源流,甚至很难把握对某一专门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基本现状;而法学硕士生阶段分二级学科招生的现实和相应的课程设置、研究任务则使得学生有可能解决上述困难。当然,要解决

这些困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现行的硕士生三年学制在时间上基本可以保证学生能完成对一门学科基本知识体系的知识积累;但这需要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应定下一个基本的目标和大致的方向,以利于下一步的研究。

在明确目标与方向之后,系统的学术积累工作就开始了。学术积累有两层含义:一是某一学科自身的知识积淀与体系传承;二是特定主体对相应学科及特定问题的知识积累与智力思考。学

生的学术积累自然是第二层含义,这种学术积累中最基本的是学生对相应学科及特定问题的体系性把握及其深度、广度。这是一个质的要求,而从具体的衡量指标上看,学生的学术积累则可包含文献积累(即阅读量的积累)、研究方法的积累等。在阅读量与研究方法之间,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依附于前者的。中国法学发展至今,展现各种各样研究方法的学术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更不用说大量的外文文献了。对一个刚刚开始硕士生学习的人而言,欲展开学术积累工作,脱离了这些文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也违背了学术积累的初衷。在阅读这些文献的过程之中,作者们的研究方法与写作方法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读者。读者在理解文本及其作者的过程中,也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立场与研究方法。因此,文献积累与研究方法的积累是密切关联的,但相对

于后者而言,文献积累是一个更加直观的和可以量化的指标。同时,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目前学界的研究方法基本上已经尽可能地多样化了,很难设想一种完全不同于既往方法的新方法的产

生;而另一方面,写作方法又有被滥用之嫌,很多学位论文中所宣称的研究方法不是脱离学科及特定论题的自身特征,就是空洞无物而显得漫无边际,以致很多法学论文中动辄冠以“比较的方

法”、“历史的方法”、“哲学的方法”等大词。因此,在现行学位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于研究方法的积累而言,文献积累具有更高的价值,是更好的评价尺度。

综上所述,硕士生的学术积累在质上体现为学生对相应学科及特定问题的体系性把握及其深度、广度,在量上则主要体现为文献积累这一具体表现形式。在进行文献积累的同时,学生可以

结合所学专业、自身兴趣以及文献积累的具体情况,大致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范围。这里之所以要强调文献积累与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的关系,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硕士生三年写好一篇学位论文

所需的努力,只有有意识地在硕士生三年从事学术积累工作,才能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特别是保证学位论文选题在学术史上的应有价值。

三、选题、开题中的学术积累问题

上述选题范围的划定,只是学生在学校正式组织学位论文开题之前的自行行为;相应地,学生在开题之前的学术积累具有无目的性。所谓无目的性,并不是指学生不具备选题意识与学术积累意识;而是指由于论文选题没有正式确定,所以相应的学术积累可能不是围绕某一特定的论文选题而展开。当然,不排除一些学生在开题之前就已经与导师协商后确定选题并已开始相关准备工作;但是,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还是在开题之后正式确定的,这里涉及开题答辩的问题,即学生的初步选题必须经过开题答辩通过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选题。

学术积累在选题、开题过程中显得异常重要。开题一般在硕士生第二学年末期进行,这时的硕士生已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积累工作,初步具备了选题的条件,能够大致把握某一选题

在相应专业领域的研究现状。这里也反映出硕士生前两年进行学术积累的重要性:如果事先没有任何准备或者准备甚少,则学生在开题时无疑不知所措,不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其

结果必然是胡乱择一题目,匆忙应付了事;这是一种对自己极不负责的态度,也必然影响到以后学位论文的撰写。

反之,如果有着较好的学术积累,学生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确定选题。选题有两个基本的标准:一是符合所学专业的题材要求;二是根据相应的知识积累确定选题的在本专业领域的地位、是否具有创新性。其实,鉴于目前中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硕士论文选题罕有在整个人类法律文明史上的创新性。目前中国法学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大多表现为:引介西方法治的先进经验——或理论、或制度、或对历史的梳理、或对现状的描述;通过将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进行嫁接,从而验证某理论的正确性、或修正某理论、或检讨其在中国的实践意义。如能达到上述标准,亦可认定论文的创新性。

那么,既然要对相关论题展开系统研究并力争有所创新,就必须在开题时对既有研究文献作一明确的梳理。以下是一篇题为“略述唯理论自然法的法典编纂思想”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选题意义”部分,作者在该部分就对选题可能具有的创新性及选题价值作了简要论述,可作参考:

本文选取西方法哲学史上自然法的重要一支为主题,在法哲学史的意义上没有创新性;但就中国学界对西方法哲学的研究而言,本文的创新性在于:在主张将19世纪以前的西方法律思想史

回归到法哲学史的前提下,在中国率先提出“唯理论自然法”的概念,并以此展开对格老秀斯、普芬道夫、莱布尼茨、沃尔夫等人的法典编纂思想的研究。

同样的研究,在西方学界已有很多,兹不赘举。但在中国学界,尚无系统研究。此处的“系统研究”,是指在中国学界尚无专门就格老秀斯、普芬道夫、莱布尼茨、沃尔夫等自然法学家的法典编纂思想的研究成果。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语言和翻译因素,从一手资料来看,直到2005年,尚无一本体现唯理论自然法学家法典编纂思想的中译著作出版。当然,尽管没有“系统研究”,但还是有少数研究涉及了唯理论自然法学派的法典编纂思想,这主要体现在2003年以来中国民法学界少数罗马法学者对民法法典化的研究之中,他们以徐国栋、薛军为代表。他们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分别是《民法帝国主义》(徐国栋讲座稿,2001),《略论德国民法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薛军论文,2003);此外,据我所知,李中原的博士论文也是以民法法典化思想沿革为题的。不难看出,前述几位学者存在两点共性:第一,他们均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近年来在民法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的迅猛势头,标志着中国民法研究的强劲力量。第二,他们都是研究民法出身,都是在研究民法法典化时涉及了唯理论自然法学派的法典编纂思想。因此,在这场需要民法学与法理学共同推进的讨论之中,中国法理学界关注不多,而这也正是本文缘起的初始理由。

同时,要想在研究西方法律思想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推进,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其中,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科学界定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分期,从而合适地确立相应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具体到本文,笔者主张将19世纪以前的西方法律思想史回归到普通哲学中的法哲学层面,并以问题史的方式对唯理论自然法学派的法典编纂思想展开研究。这就是本文写作的基本理由。

因此,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试图推进中国法理学界就自然法史的研究,从多种路径研究法理学;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对唯理论自然法学派的法典编纂思想及其对制度之影响的研究为当前的中国民法典编纂研究提供参考。

在该开题报告的“参考文献”部分,作者又将其所掌握的涉及“唯理论自然法的法典编纂思想”的一手资料全部列举,如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斯宾诺莎的《政治论》、普芬道夫的《根据自然法论人和公民的义务》、莱布尼茨的《莱布尼茨政治著作选》等一手资料和T.J.}tochstrasser’的Natural LaW Theories inthe Ear‘1y Enlightenment、维亚克尔的《近代私法史一一以德意志的发展为观察重点》、沃森的《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薛军的《略论德国民法潘德克吞体系的形成》等重要的二手资料。上述文献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在国内可以收集到的有关“唯理论自然法的法典编纂思想”的资料,与前述“选题意义”一起较好地完成了开题报告所承担的论述选题价值及其创新性的任务。

四、论文写作中的学术积累问题

上一篇:人社局工作要点下一篇:中级财务会计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