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绩效审计(精选8篇)
邓 峰
近年来,长虹集团经历了系列经营机制改革,打破以往“火车头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建立“联合舰队”。集团改变大包大揽的集权模式,把经营职能下放给公司各个产业群,让各个产业公司独立运作,直接面向市场。集团只管方向、目标和结果,每年初向各子公司下达绩效指标,签定绩效合同,结果按绩效完成情况对经营管理团队进行考核。作为企业管理重要一环的内部审计,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当中,围绕企业管理转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方式和方法,从经济责任审计到经营绩效审计就是长虹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仅就经营绩效审计这一议题作简略的探讨。
一、经营绩效审计的定义
经营绩效审计是指根据企业集团内部与各子公司签定的经营绩效合同确定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全面审计各子公司内经营管理责任履行情况,核实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评价经营业绩,揭示经营和管理风险,提出管理改进建议,促进和帮助各子公司管理层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运营效率及效益。
二、经营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比较分析
经营绩效审计相对于以往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干部离任审计,更适应公司管理的需要,主要体现在:
1、审计目的更侧重于经营管理。干部离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廉政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勤政廉政,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审计结果又是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调任、晋升和免职的参考依据。而经营绩效审计则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主线,通过全方位的审计,综合地评价管理团队的经营业绩,发现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帮助改善公司内部控制和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同时审计结果则主要是为管理部门考核各子公司提供数据依据。
2、审计时效性得到有效加强。现实工作中干部离任审计普遍存在事后审计的情况,经常是数年一次,就是发现问题也是事过三秋,而且当事人已离任,审计发现问题也难以核对,责任难以明确划分,整改措施更难以有效落实。而经营绩效审计的开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审计时效滞后这一缺陷,因“审计关口”前移,对内审计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提出,及时予以纠正和整改。
3、审计意见书得到更好落实。由于干部离任审计是在干部离任后进行,因此,审计结果出来后,新上任的管理者对前任形成和存在的问题,经常会出现无法处理或不好处理的情况,在工作衔接上出现空档,致使审计意见书得不到落实。而经营绩效审计,是公司每年兑现绩效奖励前的例行审计,目的是核实经营业绩,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管理者有共同的追求目标,因而审计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能够被管理者采纳和执行,审计意见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三、如何搞好经营绩效审计
1、取得集团公司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绩效审计的前提
企业内部审计其实质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与各职能部门的具体管理相比,内部审计部门因其超脱于具体管理之外,加之所处的视野更广,所以更易发现企业经营各部门、1
各环节及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修正建议供经营者参考。在现实情况下,人们往往习惯于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但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不都是十分理解和合作,这就需要集团公司领导层给予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有意识地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把内部审计建设看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被审计单位逐渐了解并接受“内部审计部门不只是具有审计监督职能,而更主要是具有审计服务职能”的观念,变被动接受审计为主动要求审计。
2、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搞好经营绩效审计的基础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是指管理团队KPI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考核指标,在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时应以企业目标和战略为导向,尽可能地对绩效指标进行量化,给不同的绩效指标以合理的权重,应重视对学习创新、企业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应紧密结合以下因素:
(1)以集团公司经营目标为主,兼顾中、长远目标,密切结合被考核单位的实际状况,将经营目标转化为KPI考核指标并分解到各被考核单位。
(2)考核指标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公正性、连续性和全面性。可操作性就是考核指标应具有合理性,尽可能地符合实际要求,既不能让各被考核单位面对考核指标遥不可及,也不应使其轻易地完成;公正性就是兼顾集团公司与各被考核单位及其之间的利益,对同一层次、同一工作性质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指标必须在横向上寻求一致,如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连续性就是在没有重大因素影响下,考核指标应有相对稳定性,不可随意更改,保持考核指标口径的统一;全面性就是财务和非财务考核指标要通盘考虑,彼此兼顾,权衡利弊,防止被考核单位为眼前利益、急功近利,损害单位的发展后劲。
(3)管理团队KPI关键业绩指标确定后,绩效考核细则的制定是极其重要的。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要求把绩效考核细则作为“经济杠杆”来运用,这个“经济杠杆”将起到自动调节各被考核单位经营行为的作用,使被考核单位要想获取本单位最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相应地兼顾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和自身的长远利益。
3、规范会计核算和健全有效内部控制是搞好经营绩效审计的关键
集团公司各产业子公司因生产经营性质的不同,其会计核算的具体形式也各有不同,另外其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程度也不尽相同。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要求必须加大规范会计核算的力度,如尽可能采用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与集团相统一的会计政策等,保证各产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准确、完整的,使其考核指标数据能够易于审计核实。
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各层次、各部门、各环节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体系组成的。事实上,有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仍有发生问题的可能和先例。制度是由人制定和执行的,一个健全有效地内部控制度还应包括建立一个“制度执行人责任追究制”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才可能最大力度地防止企业弄虚作假,发生坏账、潜亏等国有资产流失或损失。
4、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是搞好经营绩效审计的必要条件
随着长虹集团的变革发展,产业布局横跨多个领域,规模越来越庞大、业务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之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更需要具有综合知识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经营绩效审计涉及财务、经营和管理领域,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在知识构成上也应该是复合型的,除了要掌握财务、审计知识之外,还需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以面对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在业务
上,要熟悉经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较熟练地掌握国家财经政策、会计法规和集团公司财务制度等相关政策及规定;要基本了解各产业子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要熟悉各产业子公司的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有关情况。
一、审计视野要从宏观着眼,把握大势,看发展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作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基本分析框架,注定了财政审计应从宏观着眼,大处着手,全面围绕财政收、支、管,认清形势,看发展,看主流。
(一)看地方财政收入的质量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又好又快。结果层面,既要审查当前高指标考核指挥棒下连续性、高错位增长的地方财政收入的真实性,看其虚实的程度和趋势;又要关注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看其能否有效保证地方财政职能的发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层面,既要从税费结构、级次结构、预算结构、地域结构等专题的统计与分析中,全面获取财政收入的取得方式,挖掘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又要透过账册报表的数字表相看本质,准确还原其真实的财力状况,并通过比较账面与实际之间的差距,来评价财政收入的质量。
(二)看地方财政支出的投入是否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体现科学规范。要关注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是否建立健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预算安排是否体现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预算支出是否按既定的财经政策执行等。要审查财政支出预算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否有效发挥,总体规模是否正常合理,结构层次是否合理清晰,有无包揽过多的“越位”或资源配置的“缺位”现象,增长方式是否科学优化,能否直接体现要解决市场失效和促进社会公平合理这一公共财政的支出目标。
(三)看地方财政管理的状况是否符合精细化的要求,体现透明高效。部门预算环节,要分析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是否建立,预算编报系统是否有效完整,预算执行结果是否公开透明,绩效评估机制是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环节,要审查直接支付是否成为主要方式,业务办理是否及时高效,财政内外部管理信息系统之间是否充分兼容并有效运作;政府采购环节,要关注规模是否达到国内通行水平,并实现领域的全覆盖和供应商的多元化;债务风险环节,要了解债务集中管理机制、债务消减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是否得到有效建立并很好落实,等等。
二、审计内容要从微观入手,选准专题,看实情
应以满足政府决策及公共财政管理需要为目标,从财政资金流向入手,精心选准专题,积极从机制、体制、制度上查找制约资金效益、效果、效率发挥和提高的不利因素,做到财政绩效审计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一)从财政资金管理审计入手,提高财政服务发展能力。首先要关注财政资金管理的经济性,充分考量预算编制对财政支出结构安排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资金拨付是否与项目实施相配套并确保来源保证,是否实行了总量控制、成本控制和目标控制。其次,要关注财政政策执行情况的效果性,通过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收支两条线等财政管理制度具体落实情况的检查,分析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再次,要关注财政自身管理的效益性,重点审查是否实行预算管理,监督措施是否及时到位,有无只拨不管、监督乏力、支出失控等问题,不断提高财政的行政管理能力。
(二)从财政资金制度审计入手,推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完整性、部门预算改革的全面性、非税收入核算的真实性、指标预算的合理性等内容作为财政制度审计的主要方面,从健全制度和执行效果两个层面考量财政部门存在的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机制不落实等情况,突出揭示直接支付比重不高、预算追加调整频繁、以及部门预算苦乐不均、松紧不一等问题,从制度上加以原因分析和规范完善,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促进各项财政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三)从财政资金监管审计入手,防范资金损失和浪费。监管机制方面,应全面考量高效、可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机制是否建成,内部、外部全方面监管体制是否建立,相关的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目标、监管责任是否得到了清晰明确和有效落实。监管操作层面,要通过审查分析项目实施部门、财政部门和监管部门三方的相关业务档案资料,全面考量监管的范围是否全面、监管的力度是否到位、监管的效果是否明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抽取部分项目资金进行专题审计,针对性地再检验、再论证,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组织实施要从观念开始,全面革新,解瓶颈
应发扬“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从审计观念的全面革新开始,做到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技术方法全面跟上,积极化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
(一)全面更新审计理念。要迅速冲破财政审计原有的思想禁锢,正确审视和充分认识财政绩效审计的真正价值和发展意义,努力克服“绩效难、难审计”的畏难情绪,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绩效审计,行动上处处思考绩效审计,力求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专题都要用绩效的视角去审视、去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在审计理念的“破”与“立”中求得发展,真正推动财政绩效审计工作阔步前行。
(二)全面调整知识结构。一方面,审计人员需要自我加压,主动学习,抓紧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层次和水平,以适应财政绩效审计发展的知识需要;另一方面,审计机关要制定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调整的专题规划,并采取多种方式,突出绩效审计的实务培训,着力通过完善知识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两条腿”走路,来全面调好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探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审计机关也逐渐认识到了绩效审计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绩效审计发展缓慢,且不均衡。实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是社会公众对公共资源实行有效监督的需要,是国家不断完善投资管理体制、正确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需要,也是促进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现代政府审计发展的趋势。但如何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尝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特别是如何掌握其审计重点,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作一下初步探讨。
一、绩效审计的发展背景
绩效审计,欧美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其政府审计就开始进入了以绩效审计为中心,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并存的现代审计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推动下,许多政府国家审计将绩效审计放在突出的位置,有的国家审计机关甚至拿出三分之二力量进行政府绩效审计,印度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方式,开展绩效审计活动。目前,我国只在审计署和一些发达地区的审计机关针对财政专项资金和大型公共投资项目开展了绩效审计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资金绩效性高度关注的要求。
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任何审计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审计目标,这是确保每项审计工作有的放矢的前提条件。根据《规划》关于绩效审计“以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绩效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重点,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的总体要求,财政绩效审计的目标应该是绩效审计总体目标在财政审计中的具体化和个性化体现。具体讲,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目标通常大致情况下包括5个方面:一是一检查内控制度有效性和健全性为基础,强化内部控制的管理;二是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线,规范财政管理;三是以揭露财政管理体制缺陷、损失浪费、决策失误等问题为重点,堵塞漏洞;四是以评价财政资金绩效为核心,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五是以服务为目的,提供科学详细的决策依据。
财政资金效益审计的目标体现在评价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实现程度,即通俗的将就是坚持政府投入资金是否有效利用,支出效率是否高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并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也是考核政府的重要依据。经济性评估反映政府树立成本的意识,节约开支,用有限的资金多办实事、好事;效率性评估反映政府的投入产出比;效果性评估反映工作最终结果,包括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成,人民和社会是否满意。因此,审计机关应当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结合起来,全面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
从我国实施情况看,财政绩效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公共资源支出经济性审计阶段,即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应立足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掌握影响公共资源支出绩效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财政绩效审计,围绕“经济性”,重点放在财政资金的节约上。二是全面财政绩效审计阶段,即提高阶段。该阶段要在“吸收精华、去其糟粕”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审计国情的财政绩效审计制度,将初级阶段的无体系财政绩效审计发展成为适应中国审计体制的全新绩效审计模式。三是升华阶段即基于提高阶段的全面的效果性财政绩效审计。中心内容是全面、客观地评价财政支出的社会经济绩效,最终体现财政支出的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的吻合性或接近度。
三、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及重点
财政审计是考核政府绩效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估一个政府的绩效,不是看它投入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要考核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企业、公众的需求。在目前的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管理的重点在于财政支出,那么,财政审计就必须研究财政公共支出,针对公共支出的内容和特点有重点地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我国财政公共支出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调节领域支出,重点解决各地政府财政能力均等化问题;二是公共投资领域支出,包括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自然垄断产业,高风险、高技术产业,农业这种弱质和有风险的产业等;三是事业发展领域支出,包括公共预算保证的全额或差额事业单位的事业发展领域支出;四是政权建设领域支出 ,包括国家立法、司法、行政管理、国防等部门和机构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在上述财政绩效审计内容中应该确定以下几个重点:一是以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成本为审计重点。实施行政运行成本审计要关注与运行成本相关的事项进行审查,科学系统的评价绩效性,并拓展到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将绩效审计的成本转化为管理的成果,抑制行政运行成本的超计划增长。二是以财政支出管理为审计重点。要始终坚持“管理出绩效”的思想,实现由最初规范财政部门自身行为到促进财政转变以支出管理为重点,不断建立和完善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配套财政管理制度的目标。三是以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为审计重点。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概算及决算全过程跟踪进行审计,促进科学决策,降低工程成本,减少损失浪费和决策失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以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为审计重点。促进财政及有关部门配套和细化管理制度,发挥有限资金的社会经济效果。
四、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我国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审计方法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因而必须根据审计对象和审计项目的具体特点,灵活运用适合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目的是为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立项和计划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三项工作:一是选择审计项目,编制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二是开展审前调查,其结果一方面作为是否立项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是编制审计方案的依据;三是编制审计方案。在国外的绩效审计中,这一阶段一般要占整个审计项目的三分之一时间。
2.确定项目的效果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支出效果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指项目进行管理和实施的内部效果;二是指项目对象所产生影响的外部效果;三是指项目对社会产生的宏观效果,即社会效果。在项目存在多个目标的情况下,可尽量选择权威性、主流性目标作为评价依据。为了规避风险,将目标和指标体系与被审计单位高层进行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实施过程中,总目标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分目标,分步评价实施。
3.收集数据,分析信息,测算指标,评价结果
审计实施开始后,对所需要的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根据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效果目标实现程度主要通过信息数据的分析和测算来反映的。但应注意指标数据所反映的现象与项目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容易导致错误的评价结论,误导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
4.审计结果的形成
审计完成后,审计机关应该依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报告,并将报告提供给决策者。根据政府绩效审计所形成的审计成果,审计结果应上报各级人大机构以及其他决策机构,送同级政府机关或被审计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为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发挥审计促进发展的作用,推动依法治国。
五、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原则及标准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在审计实践中,针对绩效形式总结出了两种分析模型,一是关于直接经济模型的“投入产出”评价模型;二是关于社会经济绩效的“投入效果”或“投入产出效果”的评价模型。
对于经济建设类等经济支出,测算直接投入和产出较为直观,使用“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模型较为普遍,应用较为广泛。财务评价指标在通用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法基本可以实现。但业务评价指标需要进行创新才能实现。如项目生态考核,生态指标应征求有关部门及专家意见等。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益性支出,由于财政公共性的特点,公益性支出的社会绩效远远大于经济价值。在评价价指标的选择上,不能通过单一的、微观的指标进行反应,而需要较为大型的综合指标才能科学的、合理的完成绩效评价,即坚持“宏观绩效指标为主,微观绩效指标为辅”原则进行评价。同时,还有考虑不同部门、不同任务的目标差异较大,所运用的绩效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
2.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原则及标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坚持3个原则:一是简易合理原则,根据财政支出项目的特点,选择简易、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指标要简洁明显,易于操作、容易判断;二是科学完整原则,确定的评价指标要符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兼顾差别,全面准确的反映支出规模、使用重点及综合绩效;三是客观公正原则,使用的数据基础必须是真实可靠,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基础上。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可分为两类。一是强制性标准,包含法律法规或行业正式公布的部分标准,这部分标准是使用最多也是风险最小的标准。二是参考性标准,包含专业机构研究或行业或地区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等公认的实践标准或实务标准、部分国家的经验总结、可行性报告等,参考标准对被审计单位来说不具有强制性,但有着指导或借鉴意义,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由于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审计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产生审计结论和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使审计的主、客体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会产生审计风险。绩效审计风险存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被审计机构和项目的预期法定目标难以确定。二是依据的信息和资料缺乏可靠性。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所依据的资料包括机构和项目的会计资料,也包括通过财务会计以外的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的信息和资料。三是存在越权审计的风险。四是评价体系和审计程序不统一而导致的风险。五是审计独立性得不到保证导致的风险。
七、结语
我国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体制还不够完善,审计的意识和观念不足,审计的范围小,重点不突出,审计的质量相对不高。我们要做的是转变观念,增强意识,扩大审计范围,完善方法和体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大胜,《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
[2]审计署外事司,《国外绩效审计简介》,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邢俊芳,《绩效审计中国模式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鲍国明、孙亚男,《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项目的选择与确定》,《审计研究》2006第2期.
从目前基层审计机关的现状来看,开展绩效审计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三个不
够”。一是审计力量人手不够足。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编制大多只有二十个左右,而真正在审计一线的审计业务人员只有十几个。当前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审计工作面广量大,审计工作任务多,压力大。目前任务重、人手少是基层审计机关共同面对的尖锐矛盾。虽然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现代化审计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但这一矛盾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始终困扰着基层审计机关。要开展比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更为复杂的绩效审计,必将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审计人员素质能力不够强。现有审计人员结构上是财务人员多,知识结构单一,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是会计、审计等经济类专业毕业,而熟悉经济,法律、管理和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少。在现有审计人员中工作经历比较单一的人员多,而具有经过多个经济管理部门工作阅历的人员少。现有审计人才结构、知识结构的矛盾也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又一大制约因素。三是审计评价的指标标准不够明。绩效审计涉及被审计单位管理的全过程,而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既无可遵循的相关准则,也无可参照的专业方法,缺少绩效审计所需的各类非财务指标。要制定适用的、便于操作的绩效评价指标标准,需要各级审计机关进行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
针对存在的上述制约因素,基层审计机关除了应该通过合理调配审计人员、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强化审计人员培训、强化考核激励等方法,为开展绩效审计积极创造条件外,还要探索创新,积极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要区分阶段。推进绩效审计不能急于求成,要分阶段稳步推进。现阶段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审计人员素质来看,难以全面的开展效益审计。基层审计机关要推进绩效审计,不能搞一刀切,必须遵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来推进绩效审计的深入开展。现阶段要围绕财政支出领域进行探索,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即政府行政成本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效益审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审计。
二要选好项目。认真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首要环节,所选审计项目审计机关自身一定要有能力胜任。根据现阶段的特点,推进绩效审计,一方面要在结合上下功夫,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开展“独立型”的绩效审计,注意选择资金量大、社会公众关注度高、评价标准比较明确的项目作为开展绩效审计的突破口。项目一定要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相关,审计后的成果可以及时利用。
三要编好方案。要根据确定的审计对象,在充分调查评估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审计方案。独立型绩效审计方案主要包括具体绩效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内容、评价标准依据及具体取得方式。结合型绩效审计方案除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外,应就选定绩效评价的方面作出细化规定,包括评价重点内容、评价标准依据、取得方式等,都应在审计方案中得到具体体现。
从广义上说,绩效审计方法是指在审计工作中为了实现绩效审计目标而采用的工作模式、程序、措施和手段的总称,它包括绩效审计工作组织实施的方法、审计取证方法和审计工作质量与成果的考核方法等。
从狭义上说,绩效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一为绩效审计方法模式(框架),一为绩效审计具体方法。
绩效审计方法模式(简称绩效审计模式),是指进行绩效审计的总思路,它揭示绩效审计的主要方向、重点和大的审计范围,体现的是绩效审计的战略或全局思维。
常见的绩效审计方法模式主要有5种,即:结果为导向(重点)的审计模式、控制系统为导向(重点)的审计模式、问题为导向(重点)的审计模式、责任机制为导向(重点)的审计模式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的审计模式。
绩效审计的具体方法,是指进行绩效审计具体项目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或步骤,体现的是绩效审计的局部思维和具体审计策略,主要包括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绩效审计中,常用的审计证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主要有6种,即:审阅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和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绩效审计的方法模式,前面我们已经进行过介绍,下面主要介绍绩效审计的具体方法。
审阅法
审阅法是通过对书面文件资料进行审查、阅读而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
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账册、财务收支计划、内部管理制度、重要会议记录、文件合同,调阅相关的审计档案、统计资料等。
对文件资料的审阅和研究,有助于审计人员掌握有用的信息和数据,但必须紧密围绕审计目标,并需要对所用文件的可靠性作出适当评估。
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观察来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调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和财产物资的管理等方面。
运用这种方法,审计人员可以获得实物和行为的亲历证据,判断被审计单位行为的规范性和实物的真实性。
为了增强证据的可信度与说明力,在实地观察中可以同时采用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来取得审计证据。
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谈而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
访谈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访谈,可以面对面进行访谈,也可以通过信函、网络的方式进行访谈。
这种访谈可以一对一地进行,也可以一对多、多对多地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
访谈的对象既可以是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干部职工,也可以是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
运用这种方法,审计人员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收集信息,拓宽审计思路,发现重点关注领域。
但应注意的是,访谈获取的证据一般不能作为事实性证据的唯一证据,就是说,访谈获取的证据还需要经过审计人员的进一步证实。
抽样和案例研究法
在绩效审计中,由于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人员经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获取审计证据。
抽样调查法通过从总体中选取一定量的样本,根据对选取样本的调查来推断总体情况,获取有关被审计事项的信息。
运用抽样调查方法,通常可以获取被审计事项的一般性总体信息(即一般性统计数据)。
为了获取更多的深层信息,一般需要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补充。
通过将一般统计数据与深入的案例研究相结合,审计人员可以获取充分的抽样推断信息,从而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审计结论。
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对两类或多类经济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出相应回归方程,然后以此回归方程来推算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规律。
回归分析法的实质是从观察数据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观察数据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时间序列数据;二是剖面数据。
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自变量;(2)取得观察数据;(3)选择回归方程的形式;(4)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参数;(5)进行假设检验;(6)运用回归方程预测因变量的变化规律。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有关指标、数字等内容的对比,或通过与评价标准的对比,来进行数据或证据分析的一种方法。
在应用比较分析时,可以将实际(决算)数据与计划(预算)数据的比较分析,也可以将不同分析期的数据进行比较。
除了这些有关的指标、数字,可用于比较的内容还有:有关的事实情况;不同时间、空间和不同项目的结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一个或者多个项目;有关的政策、目标等。
除了上述方法,为了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审计人员还应当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及其他专项审计,因此,它的报告格式也不能与审计基本准则及审计报告准则要求完全一致。我们认为,绩效审计报告不论其格式怎样编排,但至少包含下列几项内容要素:
l、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项目总况);
2、审计结论;
3、审计建议;
4、论证审计结论的事实证据。
我们在编写“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绩效审计报告时,在充分的询访、调查、咨询基础上,获得充分的证据,审计人员又充分发挥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得出较为恰当的、公众认可的审计结论。如:经过审计和调查,示范园项目自创建以来累计亏损88.2万元,我们不是只以盈利与否做评价标准,而是客观的分析了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 一是建园初期设备投入大、科研实验成本高 (新品种辣椒、西红柿种子每棵价格是普通种子的几十倍);二是对高效优质种苗及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推广宣传不够, 以及菜农对新品种、新技术需要一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等。要求项目近期盈利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在对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情况进行分析时,审计结果表明:示范园项目建成后,先后共接待了各级领导和本市农民参观26000多人次;受示范园带动,全市两年来新增蔬菜大棚种植户3000多户;扩大蔬菜大棚种植面积7700亩;大棚种植户盈利面100%;全市新增蔬菜大棚每年总收入达7660万元,纯收入5980万元,比露地蔬菜种植增收4740万元。菜农将示范园亲切称之为“政府的示范园,农民的试验田”。而在对蔬菜批发市场调查中也发现,外地蔬菜基本不见了,大棚蔬菜的崛起,真正成了当地的“菜篮子”。
经过以上综合分析和判断,我们认定该项目属朝阳产业,我们在审计报告中作出了: 示范园的社会效益明显,发挥了应有的示范效应; 示范园的建设资金使用合规的审计结论。在肯定成绩和指出问题的同时,向市政府和被审计单位提出了“应继续加大对示范园的投入,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提高现有土地有效利用面积;优化和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宣传和推广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等建议。并且,将有关审计结论与论证审计结论的事实证据结合在一起,使人看起来有理有据,观点清晰,态度鲜明。
绩效审计报告也可增加审计范围的.内容,它能进一步证明审计结论的可信程度和可利用程度。
审计建议要从正面提出,如“如果你的行动遵守规定的标准 (目标),那么,你将获得良好的后果”。因为建议内容是针对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管理办法和采取正确的措施。
在向政府或投资管理者提交审计报告时,也可将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审计报告的结论所提出的意见或解释,作为“单位意见”一并提交,使报告内容更加客观公正,使问题更能得到深入分析,使报告使用者更全面的了解各方面的看法,从而使决策者根据审计结论得出比较正确的决策。
一、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和依据
对我国的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审计评价时, 我们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与非营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紧密联系的。而非营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则归结为--到底确定使用绩效最大化还是净收入最大化的问题。
在西方, 非营利组织选择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是财务收支平衡, 也有的选择成本最小化、避免财务危机和净捐赠最大化。在这些选择中, 无论是财务收支平衡还是成本最小化, 其最终目的是净收入最大化。也就是说, 净收入最大化必然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 也能体现收支平衡目标。因此, 西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标选择净收入最大化, 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另一方面, 绩效是指在任何特定活动下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非营利事业单位双重目标的特点, 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不能仅仅强调满足于净收入最大化, 同时应更为重视非营利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不言而喻, 以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最大化作为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更准确。
因此, 笔者认为, 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应是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实现了资金使用绩效最大化。
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评价依据是财经政策、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 非营利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评价依据却并非那么明确和具体。非营利事业单位发展目标具有外部性、社会性和宏观性的特点, 决定了非营利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评价依据应以高层次目标的实现程度为重点。绩效审计的评价依据和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各种计划、定额标准、工作规范及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等。在具体评价时, 还需从横向上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比, 在纵向上与历史上最好水平比, 这样才能明确方位, 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二、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重点和原则
1. 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重点。
公共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包括财政资金的配置绩效审计和财政资金的耗用绩效审计。非营利事业单位是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单位, 所以针对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资金绩效审计属于财政资金的耗用绩效审计。基于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目标, 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实际上是评价在耗用一定的资金的条件下, 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或是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多大的评价。
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力资源、技术信息资源、实验成果资源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难点问题等, 都制约和决定了当前开展绩效审计, 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公共财政资金的耗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经常性支出, 二是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中各项费用均有定额标准和预算指标, 如人员工资、公务费用、办公费用等。实际支出 (相对固定) 和预算定额一般没有出入, 这类财政支出不是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的重点内容。
资本性支出是为提高现有事业发展水平或开拓新的事业领域而购置固定资产、建设专项设施和工程等方面的支出。按其产生的效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具有货币性收益的资本性投资, 如校办企业、宾馆等;另一类是不能直接产生未来货币性收益的支出, 包括教育、公共图书馆、对外援助等公共性资本支出。资本性支出分布领域广泛, 投资金额比较大, 包含内容较多, 费用消耗过程复杂且时间较长, 受各种因素影响比较大。资本性支出是财政资金投入和产出的实际体现, 直接或间接产生、创造经济效益。因此, 在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绩效审计中, 应着重对财政资本性支出的投入、使用、管理以及产出的社会事务量各个环节进行审计评价, 这是做好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核心和关键。
2. 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原则。
(1) 坚持短期绩效与长期绩效相统一的原则。评价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绩效, 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 不能局限于该单位现实的、短期的、局部的绩效, 必要时还要追溯到以前年度的工作成果对现实工作的影响, 密切关注前后年度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2) 坚持质量与数量相兼顾的原则。考核非营利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 仅从数量指标进行分析是不够的, 必须结合质量来考察, 才能对事业资金的使用绩效作出全面真实的评价。不仅要注意非营利事业单位工作成果在数量上的变化, 更要注意考察非营利事业单位工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3) 坚持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非营利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既要考核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期内取得的工作效果, 又要评价其对外部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从非营利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来衡量, 不但要考察资金投入所产生的直接工作成果, 而且还要考核这些工作成果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 社会效益、宏观效益也是衡量非盈利性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指标。
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效益评价作为政府效益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的是“结果导向”, 或者说强调的是责任和效率。另一方面, 效益评价也有助于提高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理财水平, 促进单位成员更加重视工作结果, 提高工作效率。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中存在问题的改善措施
1、加强科学预算,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我们要建立与经济改革变化相对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使得制度与变化相适应。科学预算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在预算管理中, 我们应该打破原有的预算模式, 利用高科技来制定出更加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把事业单位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管理的统一的对象, 实现真正的更加精确现代化的预算管理。
2、加强政府领导的监督。
新形势下对管理整体队伍的水平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领导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确保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监督考评反馈机制建立群众反映和监督审核结果反馈机制, 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漏洞, 完善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群众和相关业务认识的投诉和意见, 认真听取专家的看法, 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 严格财政税收的“进与出”。
3、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税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从业资格。各级税务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在处理财政税收时应加强对财务会计的严格控制, 规范票据管理。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制度的不断推进和深化, 财政管理规范越来越规范, 越来越严格。事业单位只有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才能与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相适应、相配套, 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4、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部门应通过绩效评价机制调动各资金使用单位节约资金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切实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对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运用进行事前评价——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必要性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分析, 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 优化资金结构;事中评价——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预防专项资金的滥用、挪用, 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事后评价——通过审查和评价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作为以后年度专项资金审批的依据。对专项工作完成好的单位, 建议将项目的结余资金留归本单位使用, 对有贡献的个人实行适当的物资奖励, 调动各单位节约高效地使用专项资金的积极性;对项目完成不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单位, 以后不安排项目, 对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人员,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 移送司法机关。
随着财政资金效益评价制度在我国各地的逐步推行, 对各种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必将不断规范和健全, 最终会对财政支出管理改革、非营利事业单位职能转变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晓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2009 (09)
一、物流绩效指数与绩效中的关键因素
(一)物流绩效指数和主要指标
物流绩效指数(LPI)及其指标是建立在一项跨国货运代理商和快递承运商的专业人士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LPI及其指标具体给出是1-5范围内的数字,这个数字范围也能够用来解释绩效的衡量结果。例如,问卷调查中额外的国家相关信息基础上的分析表明,一般来说,LPI低1分(如不是3.5,而是2.5的话),意味着进口时从港口到公司的仓库需要再多花费6天的时间,出口时则需要再多3天。同时也意味着在入关时需要花费5倍的时间在货物检查上面。
物流绩效涉及以下七个方面的指标:(1)海关清关的效率以及其他边境机构的办事效率;(2)货物运输和物流的信息技术设备的质量;(3)安排国际货物运输的便利性和负担能力;(4)当地物流产业的竞争力;(5)跟踪国际货物运输的能力;(6)国内物流成本;(7)货物运输抵达目的地的及时性。
(二)物流绩效中的关键因素
1.基础设施的质量。 通信和IT设备是当代国际贸易的核心组成部分,货物的实体运动(运输)需要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LPI指数排名最高和次高的五分之一国家,物流运营商很少出现通信设备和IT设备问题,但有将近一半的运营商表示了对物流绩效表现一般和较差的国家的担忧。在泛撒哈拉非洲的4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个问题。运输设施的质量仍然是物流绩效表现一般和较差的国家密切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个问题甚至也是物流绩效最高和高的国家所关注的,这也反映了维护基础设备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从而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
2.私营和公共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竞争。供应链的绩效主要是依赖于私有部门的海关经纪人和陆路运输运营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的质量上,以及政府公共代理机构在出入境管理上的工作能力。在这些领域,排名最后三个五分之一的国家通常表现的比排名最高的五分之一国家的要差劲,而且物流服务质量的差别和基础设备的差别的意义同样重要。对于绩效较差的国家,私营和公共物流服务部门的贸易物流服务获得认可度很低(客户不满)。对于物流绩效较高的国家,私营物流提供商获得的客户满意度比公共物流服务提供商要高。通常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非洲,规章的欠缺,竞争的不足,导致了腐败的产生以及较差的服务质量。
3.海关以及其它边境代理机构。边境清关不仅仅是海关勤奋工作的事情。法律执行机构和农业、工业部门也会牵涉其中。海关的表现通常要比其他的边境代理机构要好;一般来说,清关大概要占进口所花费时间的三分之一。这也强调了重视协调边境代理机构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那些已经取得了快速清关能力的国家。
4.腐败和透明度。物流绩效表现同样依赖于更宽泛的政策维度,包括总体商业环境,物流服务规章管制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治理的总体情况。当地物流服务市场治理的方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使用实体网络连接全球市场的能力。政府采购的透明度,货物(防盗)的安全性,宏观经济情况,体制的潜在力量都是物流绩效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5.贸易系统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处于供应链最上游和最下游的贸易商来说,最重要的是物流服务的质量及其稳定性,这些主要通过清关过程的可预测性及运输船只能否及时抵达目的地来衡量。在物流绩效表现较高和较低的国家关于这个问题的满意度的差距相对于该次调查中的其它问题来说更大。
在以上所有指标中,可预测性对物流绩效指数的影响巨大的,是影响物流活动总成本的中心指标,也影响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二、中外物流绩效指数的主要差距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物流绩效指数在150个国家中排名第30位,得分为3.32。与高收入的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差距。从收入水平看,中国在中低收入国家中排名第一位,在包括中高收入的所有的中低收入国家中排名第三位。
从区域范围看,在亚洲,新加坡世界排名第一、日本排名第六、中国香港排名第八、中国台湾排名第二十一、韩国排名第二十五、马来西亚排名第二十七,均高于中国的物流绩效水平。
从物流绩效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看,中国物流绩效指数在150个国家中排名是第30位。其中海关效率得分2.99,排名第35位;基础设施得分3.20,排名第30位;国际运输得分3.31,排名第28位;物流竞争力得分3.40,排名第27位;追查和跟踪能力得分3.37,排名第31位;国内物流成本得分2.97,排名第72位;货物运输及时性得分3.68,排名第36位。我国与物流绩效指数较高的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由以下事实来解释,即一个国家的总体物流表现很大程度上受到供应链上最薄弱环节的影响。即使只是在一两个方面表现较差,也能够对一个国家的总体表现造成强烈的影响。我国供应链上最薄弱的环节就在于居高不下的国内物流成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最大。
三、中外物流绩效差距的原因分析
国际物流包含一系列的活动,包括从运输、货物的整理、仓储和清关到国内配送、支付系统等。提高物流绩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政策目标。海关的服务效率、贸易相关的基础设施、内陆运输、物流服务、信息系统和港口运转效率,这些对于一个国家能否及时并以低成本的方式进行货物贸易和物流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贸易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能够很好的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发展经济又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制度环境分析
物流绩效高的这些国家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国家在物流产业中起到核心领导者或者重要参与者的作用。
物流绩效表现首先依赖于更宽泛的政策维度,包括总体商业环境,物流服务规章管制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治理的总体情况。当地物流服务市场治理的方式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使用实体网络连接全球市场的能力。政府采购的透明度,货物(防盗)的安全性,宏观经济情况,体制的潜在力量都是物流绩效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根据2007年《营商环境报告》,通过对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证 、雇用员工、登记财产、获得信贷 、保护投资者、纳税 、进行跨国界贸易、执行合同法、 关闭企业得出的营商容易程度指标,这些物流绩效比较高的国家营商容易程度指标也比较高。
(二)物流成本分析
拥有良好的物流绩效的发达国家的引致成本比物流绩效表现较差的国家的引致成本要低的很多,这个差距可以决定一个产品的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反的,各个国家的和具有不同物流绩效水平的国家间的直接物流成本则表现的相对来说比较接近。引致成本与可预测性成反向相关关系,且不断下降的物流绩效使得引致成本迅速上升。
在发展中国家,物流绩效与不断增长的贸易量密切相关。企业的竞争力对所在的物流环境相当敏感,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物流成本和供应链效率以及总体的经济环境,更重要的物流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直接物流成本包括货物运输费、港口装卸费、保证金等手续费、代理费、赔偿性支付等,还要支付由于供应链缺乏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而形成的引致成本(Arvis and others,2007)。他们必须承担更高的供应或生产的存货投资、或使用费用更高的运输方式以保证按时交货(Guasch,2007)。
例如在意大利面对同一个汽车生产商的的供应商需要维持7天的库存水平,但是在摩洛哥却需要35天。在非洲的一些国家需要维持3个月的库存水平或者更多。在孟加拉,服装产品有10%通过空运来满足它的欧洲购货者的时间要求。
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如果它们的物流绩效水平较低,其竞争地位往往容易受到削弱,因此也会产生较高的引致成本。物流绩效表现最差的国家中的企业进一步恶化,因为他们需要担负很高的运费以及较高的引致成本(如图1所示)
以上发展趋势表明,处在较差物流环境中的贸易商带来的较高的物流成本,其中只是部分的与货物运输相关。由于物流成本的内生性质,他们可以由于国内物流系统和政策的改善而降低。(如图2所示)
随着供应链时代的到来,各种商品可以在国与国之间快速、可靠和低成本移动,各个国家能够通过全球物流网络进入巨大的新市场,而那些不能与全球物流网络有效连接的国家将面临巨大的、不断增加的外部成本,物流绩效指数能够帮助各个国家确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改善其物流绩效。要降低我国的物流成本,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就必须进行综合改革,通过制度创新,创造有效的物流发展环境,从物流服务差、寻租行为、欺诈行为、过度管制和通关程序不友好的恶性循环向高质量物流服务、市场开放、鼓励投资、市场体系完备有序、通关程序有好的良性循环转变,实现物流友好。发挥国家在物流产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实现关税改革、边境贸易管理、基础设施以及货物运输规章之间的协同作用。降低国内物流成本,提高私营和公共物流的服务水平,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整个国家的物流绩效指数和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Arvis, Jean-Francois, Gael Raballand,and Jean-Francois Marteau. 2007“The cost of being landlocked: logistics costs and supplychain reliability.”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4258.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2]Guasch, J., and Joseph Luis Kogan. 2003.“Just in case inventories: across country analysi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012. WorldBank,Washington, D.C.
[3]世界银行.2007全球经济贸易物流报告.
【浅谈中外绩效审计】推荐阅读:
浅谈地方政府投资绩效审计10-29
军队医院绩效审计研究09-16
绩效审计整改报告范文12-14
构建财政支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思考11-04
浅谈企业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12-12
浅谈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01-09
中外传记教案05-26
电大中外民俗06-10
中外学生守则07-05
中外文化习俗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