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综合管理真题(共6篇)
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
传播学概论
一、辨析题(10分*3)
1、(10分)人类传播是有目的的行为,对传播效果的研究贯穿着传播学的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在百年研究历史的各个阶段呈现明显的差异,这是传播技术的时代变迁导致的变化。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10分)受众成员的媒介接触活动是一种满足个人基础需求的活动。
3、(10分)在传播行为中,传者通过符号来传达意义,大众媒介创作和生产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实现了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强制约束和规范。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简答题(共三题,共40分)
1、(15分)请简要说明人际传播的特点,并根据已有传播学研究成果介绍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
2、(15分)简要介绍霍尔的三种受众解读模式,及其对受众研究的启示。
3、(10分)为什么说寻求知识的动机是缩小知识沟的关键因素。
三、论述题(25分*2)
1、有学者认为,媒介对新闻的内容、背景、及其中心议题的构建比带有偏见的报道更有力量,结合传播理论和媒介传播实践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基于批判立场的传播学研究从传播学早期就存在,并发展成为与经验学派抗衡的批判学派。请论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批判立场和方法。
四、分析题(30分)
2008年中国遭遇一些列重大突发事件。但是,中国依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获得世界广泛赞誉,各项研究表明,媒介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奥组委顾问在采访中明确表明,“奥运会是退出国家形象的战略契机。”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媒介对中国政府驱动国家形象传播发出质疑。但是,这些媒体自身对中国奥运会或者2008中国突发事件的报道却带有一定的倾向性。
请大家分析大众媒介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并请运用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观点谈谈你对大众媒介的宣传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综合知识
一、论述题(15分*2)
1、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着重论述了“情”与“采”的关系,请结合该文的论述,谈谈你对“情”与“采”关系的理解。
2、分析张爱玲《金锁记》中七巧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该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二、简答题(10分*3)
1、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的写作背景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的主旨及其艺术表现上的特点。
3、简论汪曾祺《受戒》的创作特点。
法律与经济部分 问答题(共50分)
1、(15分)此次金融危机反应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存在的哪些难题?对此你如何认识的?
2、(15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哪些积极作用和不利的影响?
3、(20分)近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请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作文部分
作文(40分)
2008年全球电源管理和驱动IC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了将近130亿美元。经过2008年的健康增长之后, 这个市场2009年的销售收入预计将减少4亿美元。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预计是汽车、便携式消费产品和台式电脑。这些行业平均将下降大约10%。
IMS Research电源和能源部门的分析师Ryan Sanderson评论说, 由于许多应用越来越多地把重点放在节能方面, 电源IC市场是非常有弹性的。这就需要具有更低平均销售价格和更高质量的IC, 从而推动这个市场的增长。然而, 由于汽车和便携式消费产品是电源集成电缆的两个最大的市场, 随着消费者开支的减少, 电源IC市场销售收入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从中期看, 预计这个市场仍保持强劲增长并且在2010年将稳定地复苏, 2011年和2012年的增长率将达到10%左右。
(1)2010年
2010年9月16日上午广东政法干警面试真题
1、某农村举行“每月读一本书,每月看一出戏”的活动,对此有什么看法?
2、全国要进行人口普查,作为居委会工作人员,你该如何进行宣传?
3、你和一名公安干警同事去查处一个被举报的传销网点时,被十几情绪激动地人围住,你该如何处理?
2010年9月16日下午广东政法干警面试真题
1、高学历的人是人才还是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是人才?
2、我市要组织一场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法律知识传播活动,作为主办人,你怎么组织这场活动?
3、我市要组织一场电影放映会,在即将放映电影的时候,你发现放映机坏了。这时,观众已经陆续进场等候,作为这场电影放映会的组织人,你怎么解决此次事件?
2010年9月18日上午广东政法干警面试真题
1、现在我国很重视创新型企业的培养,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学校消防安全很重要,由你负责所在学校的消防 演练,你如何组织?
3、在农村,有专家对农民进行免费的农业知识专题讲座,教室只能容纳100人,可来了200人,你怎么处理?
(2)2009年
2009年10月12日上午广东政法干警面试真题
1.关于公安部门开展整治醉酒驾车的举措,你有什么看法?
2.有群众举报有些卖部、杂货店有赌博机,上级让你调查,你怎么做?
3.社会现在有免费培训的机构,然而有些人在培训过程中漫不经心,对此你怎么看?
4.你是一名志愿者,在引导人排队时有人对你辱骂,你怎么办
2009年10月12日下午广东政法干警面试真题
1.现在政府建立了电子政务,有网络专家专门回答市民的问题,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现在要举办一个的交通安全的宣传活动,领导交给你负责,你怎么组织?
3.某地区农民在田里焚烧稻草,浓烟骚扰到附近的居民,领导派你去处理,你打算怎么做?
第14题下列关于生活常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姜末B.白糖C.精盐 D.味精【正确答案】:C 第2题皮肤破损出血、颈髓损伤、锐器插人体内、严重挤压伤等是灾害发生时的常见损伤类型,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对于延续生命、等待救援很重要。下列自救措施中,恰当的是()。A.锐器插入体内后,应快速将锐器拔出,简单处理伤口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B.对颈后锐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等症状,即用颈托,一时无颈托,可临时用敷料硬板纸或塑料板做成颈圈固定颈部C.伤口发生喷射状出血时,应立即用厚消毒纱布(或毛巾)包扎好伤口D.被重物挤压引起肢体肿胀或青紫时,应尽快在患处用热毛巾湿敷消肿【正案】:B
第3题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标志是党的()。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二大D.十四大 【正确答案】:B
第4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下面哪两个省市同属于一个地区?()A.福建和河北B.广西和广东C.山西和内蒙古D.天津和吉林【正确答案】:A
第5题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A.草稿B.定稿C.正本 D.副本【正确答案】:C 第6题下列不属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是()。
A.神曲B.十日谈C.伊索寓言
D.巨人传【正确答案】:C 第7题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伴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现阶段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之一是()。很严重
C.大气污染、酸雨、废渣、垃圾等城市环境问题还不很突出
D.荒漠化危害严重【正案】:D
第8题汇报工作、请示问题、请求审议的公文是()。A.法规性公文B.公布性公文C.指挥性公文D.报请性公文【正确答案】:D
第9题十六大以来,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消费结构向()和()方向转变,食品支出比重持续下降,交 通通讯支出大幅增加,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长。
A.服务性 娱乐性B.发展性 享受性C.质量型 富裕型D.耐用性 高档性【正确答案】:C
第10题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错误的是()。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B.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C.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后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 D.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正确答案】:C
第11题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B.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建国后八十年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实践【正确答案】:B 第12题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A.集中决策B.分散决策C.计划决策D.多个决策单位一起选择最优方案【答案】:B
第13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没有消毒剂的条件下,可以用食盐的浓溶液取代消毒剂清洗伤口B.白色衣服或织物上的汗迹,可用醋和氨水按一定的比例配成溶液来洗涤,搓一会儿,去掉汗迹,再用水漂洗C.烟草中毒性最大的物质是烟焦油D.胰岛素是一种酶 【正确答案】:A
第15题第12题()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A.细胞工程
B.蛋白质工程C.人类基因组计划D.基因治疗【正确答案】:B
第16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A.陶渊明《饮酒》B.谢灵运《日出东南隅行》 C.孟浩然《过故人庄》D.李白《秋浦歌》【正确答案】:A 第17题下列具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变更审批权的是()。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省人大 【正确答案】:C
第18题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A.无须折抵,仍然判处应判处的罚金数额B.根据情况由法官自由裁量决定是否折抵 C.可以折抵相应罚金D.应当折抵相应罚金【正确答案】:D
第19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14周岁
一、选择题
1、C
2、A
3、B
4、D
5、A
6、A
7、C
8、B
9、C
10、B
11、C
12、A
13、D
14、D
15、B
16、B
17、B
18、D
19、A 20、B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思想观念
4、个体活动
5、少年
6、教师的教学目标
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主体
9、专门
10、授受
11、教学大纲
12、强制性
13、课程评价
14、启发性
15、讲授法
16、了解学生
17、组织教学
18、陶冶法
19、导之以行 20、学生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P67)
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4、简述学校课程及其形式。(P91)
答: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5、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P118)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论述题(略)
2003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
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
3、学校课程: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班级的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的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二、选择题
1、D
2、C
3、D
4、A
5、D
6、C
7、A
8、B
9、B
10、D
三、填空题
1、非制度化
2、礼
3、赫尔巴特
4、义务教育
5、教育再生产科学文化知识
6、教师的教学目标
7、主体
8、启发性原则
9、了解学生
10、班级规章制度
四、辨析题
1、× 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决定着教育的领导者,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标,但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己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教育是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
2、× 析:学生由于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所以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
3、√ 析: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学生的认识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及有领导的认识。
五、简答题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a创新能力不仅是 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人格特征。b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c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4、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5、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六、论述题
提示: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004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D
6、B
7、D
8、B
9、B
10、C
11、B
12、C
13、C
14、A
15、B
二、填空题
1、非制度化教育
2、法律
3、赫尔巴特
4、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5、人力资本论
6、社会实践
7、教师的教学目标
8、创新精神
9、专门
10、教学大纲
11、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
12、讲授新教材
13、合作学习
14、模块
15、动之以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学生获得相关客观的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A 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D 有领导的认识。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4、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5、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五、论述题
1、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P80)
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提示: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005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造精神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教学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
见如下例子
《文明与我同行》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使学生知道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讲文明,爱文明,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准备。
二、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演出时的文明礼仪要求入手,让学生体验分析,从校园文明、社会文明、家庭文明方面着手,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做一名讲文明、懂礼仪的学生。
三、活动准备:
1.学生查阅资料,学习文明问候用语。
2.搜集有关文明的诗歌、小品、文明歌曲等。3.搜集有关社会文明的FLASH动画。4.请老师讲有关文明方面的笑话。
四、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1.从老师的笑话中体会课堂上的文明,学生自己发表看法。2.全班朗诵《班级公约》,由班长领读。3.诗歌朗诵《让文明与我同行》。4.考考你的小游戏。
5.男女小合唱《文明我们爱你》。
6.换位思维,今天我当老师来说说你希望你的学生是怎样做到文明的。7.看有关社会文明的FLASH动画,从中体会社会文明。8.玩吹气球的游戏。
9.观看动画《关爱母亲》,体会家庭文明。
10.小品《今晚老师睡寝室》,体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11.全班宣誓《初一(10)班共勉誓词》。12.班主任讲话。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五、活动体会和反思:
如何做文明的主人,如何使讲文明讲礼貌在校园蔚然成风,这是这节班会课同学们要探讨的话题。有的同学还反思了自己以前有些行为做得不够好,距离文明礼貌要求还有差距,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是有勇气的,以后会做的更好。大家回顾自己的言行,感觉校园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父母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文明关系,用开阔的思想呼唤文明之花遍地开放。他们以责任、义务、心声等语言引导同学们共同关心孝友中学的发展,爱护孝友中学每一颗草木,他们坚信文明是快乐的源泉,校园里会因你我的文明而生机盎然。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文明的使者,我们共同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共建文明礼貌校园”。这节班会很精彩,每一名参加者都深受教育,让我们马上行动吧,因为文明礼貌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体现着知识、素养,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X年X班 设计人:
一、活动的背景
经过了一个学年对我班学生的了解、观察,我们发现我班的大多数学生不敢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即使是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学,总怕出丑,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通过自信心的问卷调查也发现大部分同学缺乏自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上了一节-----《我自信,我成功》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建立自信心,以健康心态面对人生,迎接挑战。
2、通过同学相互间的赞美,感受被他人认可的快乐,同时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向上、乐观、充满自信等健康心理,以良好健康的最佳心理状态去学习和生活。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征文,提前一周左右,全体学生参与收集理想的名言,古今中外自信的故事及有关自信的诗文
3、号召学生读一些名人传记,了解其成功的秘诀,鞭策自己不断进取。
4、坚信“我能行”,每个人都有成才的因子,会前创造出一个“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的气氛。
5、填写自信心调查问卷
6、制作幻灯片
7、布置教室
四、活动设计
1、由本班的班训“我自信,我成功”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我自信,我成功》
3、根据学生的见解提出什么是自信,并由学生回忆一下有关自信的名言
4、故事欣赏:老师讲《把斧头推销给小布什》的故事。同时让学生讨论乔治.赫伯特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列举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的事例。
5、根据学生的见解,讲述自信的重要性由学生讲述所见所闻的自信的故事。
6、如何培养自信心。介绍增强自信心的几种方法。
7、男生齐唱《男儿当自强》
7、慧眼识英才,我为同学找自信。公布自信心的调查统计结果,挑选出班里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同学,让每位同学说三位同学至少一个优点。学生自由谈谈《我的感想》
8、讲演自信——创造自己的根基
9、歌曲欣赏:《相信自己》
10、作业:通过今天的班会课,写一篇有关自信的日记。
根据例子写出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准备和活动设计几个部分,自己来发挥。
2006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5、C
6、D
7、A
8、A
9、C
10、D
11、D
12、B
13、D
14、C
15、A
16、A
17、B
18、C
19、C 20、B
二、填空题
21、非制度化
2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3、华生
2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5、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6、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27、受教育权
28、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9、对社会的研究 对学科的研究 30、外部分组
31、学生身心发展
32、形式型策略
33、领会知识
34、交往
35、创造精神
36、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37、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38、个别教学
三、简答题
3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40、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P67)
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41、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P80)
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2、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P122)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P182)
答:(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四、论述题
44、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1)顺序性 → 循序渐进
(2)阶段性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2007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A
5、A
6、D
7、A
8、C
9、D
10、B
11、A
12、C
13、C
14、A
15、A
二、填空题
1、气氛热烈
2、教师的教学目标
3、个体实践活动
4、评价
5、专业人员
6、课外辅导
7、社会
8、京师同文馆
9、教学
10、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11、演示法
12、认识的交往性
13、动之以情
14、人身权
15、教育性
16、择业指导
17、地方课程
18、个体心理素质和能力
19、过渡性 20、民主的
三、简答题
1、P29-30
2、P54-56
3、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P50)
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110)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P102)
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四:论述题
1. 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
2.(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008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A
5、C
6、A
7、A
8、C
9、C
10、D
11、A
12、B
13、D
14、A
15、C
二、填空题
16、近代学制
17、洛克
18、学记
19、自然性 20、评价作用
2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2、受教育权
23、研究能力
24、相互促进的关系
25、学校课程
26、社会中心课程
27、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8、成果
29、课外辅导 30、测验的效度 测
验的信度
31、学生已有水平
32、体谅模式
33、共同生活的准则
三、简答题
34、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5、(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2)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3)教科书的编排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6、目标体系、自控式管理方式,利用制定目标进行管理。
37、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72)
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8、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P67)
答: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四、论述题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39、答: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认知模式是:(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40、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009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1-15题目答案
DDBAD BBCCC BBAAA? 第4题,第13题,第15题都不在咱们书上,15题不确定。16-35题目答案
京师同文馆 遗传素质 创新精神 终身化 精神文化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传统教育学P18(上课强调的)互补 间接 了解学生 演示法 评价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社会 学校课程(这里的题目中课堂打错了,应该是课程)多样化 教学 动之以情 班级授课制 班级
3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学问答题汇总19)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3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那些改变。二,三,1 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38.简述教学策略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一,二,12
(1)教学策略专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39.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的规律。二,三,5
(1)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40.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几种?一,一,39;三,一,28;(教育学问答题汇总109)
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41.论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学问答题汇总25)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到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如果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为准则,可以依次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更多资料请登录:http://shop61151389.taobao.com 中国考试资料 倪乐佛
祝考试成功!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课程目标指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总之,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行政部门确定的培养目标,到课程工作者所要明确的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工作者要考虑的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
4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声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榜样等。
(2)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和巨大动力。
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了解所学习榜样的身世,艰苦奋斗的经历,伟大卓越的成就,崇高光辉的品德,特别是了解那些感人至深,令人起敬佩之处,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所学榜样产生惊叹、爱慕、敬佩之情
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题材,涉及财税领域的专门知识,有一定专业性,作文题分值比重大,难度相对较高
2009年湖南申论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题材,涉及财税领域的专门知识,有一定专业性,作文题分值比重极大,难度相对较高。
作答要求
第一题 给定资料(9)提到“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请对这个方案加以简要解说。限200字以内作答。(15分)
第二题 给定资料涉及对是否应该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问题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请梳理给定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分别列出两种意见各自的理由。要求全面周到,准确无误,条理清楚,言简意赅。限400字以内作答。(25分)
第三题 针对提高个税起征点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矛盾,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自定观点,作到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见解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顺畅,书写工整。不得照抄给定资料的文字拼凑成文。限900~1100字之间。(60分)
第一题 给定资料(9)提到“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请对这个方案加以简要解说。限200字以内作答。(15分)
答案(202字)
所谓“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是指对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征收体制,是个税领域的一项深层次改革。具体实施办法由现有的“一刀切”式的分类征收,改为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综合计算纳税金额;进而综合考虑纳税人家庭的支出、负担,实行基本生计扣除和专项扣除,来征收个税。实施这种“一揽子”式的改革,将使个税计征更加实事求是,有利于解决个税体制的深层次扭曲问题,更好地实现调节差距、保障公平的功能。
第二题 给定资料涉及对是否应该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问题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请梳理给定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分别列出两种意见各自的理由。要求全面周到,准确无误,条理清楚,言简意赅。限400字以内作答。(25分)
答案(398字)
资料中存在赞成与反对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两种意见。
赞成的理由是:首先,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有效对策。可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实际收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其次,提高个税起征点是政府让利于民、改善民生的实际举措。随着国家税收增多,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通过减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使居民享有更多的福利。最后,提高个税起征点是维护公平的必要措施。个税起征点过低对中低收入群体不公平,适当提高起征点可促进国民财富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一是实行综合性的个税体制改革,才是当务之急和终极选择。调整个税征收的结构标准比上调起征点更重要,后者将会干扰个税改革的总体布局。二是上调个税起征点缺乏科学规划,操作起来难以服众。个税起征标准多少才算合理,难以准确界定,仓促提高起征点是对公众情绪和政府资源的浪费。三是提高起征点难以起到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
非标准答案(542字)
资料中存在赞成与反对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两种意见。
赞成的理由是:首先,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有效对策。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可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实际收入,稳定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需求,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其次,提高个税起征点是政府让利于民、改善民生的实际举措。随着国家税收增多,政府的财政收入应更多地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通过减税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使居民享有更多的福利。最后,提高个税起征点是维护公平的必要措施。个税起征点过低对中低收入群体不公平,适当提高起征点可促进国民财富在高、中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从改革的长远考虑和总体布局角度反对提高起征点。认为调整个税征收的结构标准比起征点更重要,国家应实行综合性的个税体制改革,以实现“治本”,提高起征点的“治标”措施干扰改革方向,不利于改革的推进。二是从规划与操作的科学性角度反对提高起征点。认为个税起征点定在什么标准才算合理,缺乏科学规划,操作起来难以服众,阶段性提高起征点是对公众情绪和政府资源的浪费。三是质疑提高起征点、促进消费的效力。认为提高起征点、居民每月减少几十元税负难以起到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
第三题 针对提高个税起征点与地方财政之间的矛盾,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自定观点,作到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见解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顺畅,书写工整。不得照抄给定资料的文字拼凑成文。限900~1100字之间。(60分)
答案(含标题,1102字)
深入推进个税体制改革 建立保证居民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增加和财政收入增长遇到了新的困难,百姓和政府都有了过紧日子的打算。一些人士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增加居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向政府“逼宫”。根据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应保持同步增长的理论,政府坚守起征点底线不动摇是正确的;但同时,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个税体制改革,建立确保收入分配公平和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实现民生与公共利益的双赢。
自古藏富于民、以民间之富养政府财力之源是一切善治政府的理性选择。提高个税起征点就是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在民间培植更多的税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强基固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个税起征点与地方财政收入并不矛盾。现代税种是多样的,政府的税收来源是多元化的,一种税收的减少可由其他税种收入的增加来弥补,单一税种一时的减少并不会导致财政收入必然减少;相反,长远来看,藏富于民是有利于为政府培植税源、保证财政收入长期稳定增长的。另一方面,尽管提高个税起征点与保持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并无矛盾,但从我国个税领域的实际来看,提高起征点并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个税起征点的上调、工薪阶层税负的降低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公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建立一个高效、公平、法治的个税征收体制才是最重要的任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确保收入分配公平和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实现公共利益与民众个体、群体利益的双赢,必须找准问题症结,针对主要矛盾,实施“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实行综合计征与分类计征相结合的个税征收体制。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科学规划,按照个高效、公平、法治的总体要求,设计改革的方案和配套措施,变现有的“一刀切”式的分类征收,为综合考虑纳税人各项收入和支出,综合计算纳税金额的征收办法。与单一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做法相比,综合性个税改革,不仅更加注重考察居民的实际收入,而且注重考察居民的家庭人口、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各方面的支出负担,使个税的计征方式更加实事求是,使算出的征收金额更加符合实际,这不仅体现了税收制度人性化的进步,而且更加有利于中低收入居民及其家庭税收负担的减轻,真正实现让利于民、藏富于民的改革目的,更好地实现个税制度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功能。
综合性个税改革涉及面广,操作复杂,深刻考验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的决心和能力。但我们相信,只要政府坚持以民为本的施政方向,认真落实改革要求,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稳妥地深入推进个税改革,一定能够实现藏富于民的目标,在民生不断改善、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中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
非标准答案(含标题,2006字)
深入推进个税体制改革 建立确保收入分配公平和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持续加深,居民收入增加遇到了新的困难,百姓和政府都有了过紧日子的打算。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被许多人认为是增加居民实际收入的有效手段,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舆论对政府“逼宫”之势;而政府此时坚守起征点底线不动摇,被认为是以财政利益压民生利益,引起不少民众的不理解。然而从财税理论与我国政府治理的实际来看,把居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群众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成立的,是一种狭隘和短视的浅见;政府之所以暂时不上调个税起征点,正是着眼全局、立足长远,从深入推进个税体制改革出发,谋求建立确保收入分配公平和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矛盾,实现民生与公共利益的双赢。
自古藏富于民、以民间之富养政府财力之源是一切善治政府的理性选择。管仲、商鞅分别以宽徭薄赋的手法,奖励耕织、鼓励贸易,使齐、秦两国在国民富裕的基础上迅速臻于富强,一跃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康熙“永不加赋”的政策与雍正“摊丁入亩”的减负办法,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积聚财富,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近现代美日诸国都曾经历过一段低税负、高增长的时期,为它们成为世界强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民众收入增加、有钱在手,就会用于消费、用于投资扩大生产,使国家和地方政府各方面的税收显著增长;现代税制是综合性的,政府的税收来源是多元化的,假如个人所得税降低,而消费与投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增加,则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收入必定相应增加,使政府的财政收入整体上呈增长趋势,显然,单一税种起征点的提高,并不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必然减少。在我国经济活力旺盛的形势下,个税起征点提高后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仍然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是可以预期的。提高个税起征点就是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在民间培植更多的税源,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强基固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个税起征点与地方财政收入并不矛盾,一时、一税的减少只会换来长远上税收的总体增加。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不是当前个税领域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个税起征点的上调、工薪阶层税负的降低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公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建立一个高效、公平、法治的个税征收体制才是最重要的任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个税改革“先解决对百姓影响最大的问题,再解决百姓呼声最高的问题,然后解决最容易操作的问题,再次是解决改革震荡最小的问题”的原则,对百姓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实际收入的多少,理顺个税体制,确保居民实际收入不断提高,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也是实现政府藏富于民的改革目标;百姓呼声最高的问题,无疑是收入公平,通过改革,利用个税杠杆调节过高收入,将收取的税收用于民生领域,促进财富由高收入群体向中低收入群体合理流动,使全体居民平等享受公共财政带来的利益,就会实现第二层次的目标;而选择娱乐明星等重点人群作为突破口,扩大试点范围,就能使个税改革建立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推进得更加顺利,实现“容易操作、震荡最小”的目标。
正如一些研究人员所指出的,阶段性、小幅度地提高个税起征点,缺乏科学的规划和严密的计算为依据,操作起来难以服众,不仅是对公众情绪和政府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对综合性个税体制改革的推进造成干扰。要实现确保收入分配公平和地方财政稳步增长的目标,实现公共利益与民众个体、群体利益的双赢,必须找准当前个税领域的问题症结,针对主要矛盾,实施“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实行综合计征与分类计征相结合的个税征收体制。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科学规划,按照个高效、公平、法治的总体要求,设计改革的方案和配套措施,变现有的“一刀切”式的分类征收,为综合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综合计算纳税金额;进而综合考虑纳税人家庭的支出、负担,实行除基本生计扣和专项扣除,按纳税人的实际收入计算并征收个税。与单一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做法相比,综合性个税改革,不仅更加注重考察居民的实际收入,而且注重考察居民的家庭人口、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各方面的支出负担,使个税的计征方式更加实事求是,使算出的征收金额更加符合实际,这不仅体现了税收制度人性化的进步,而且更加有利于中低收入居民及其家庭税收负担的减轻,真正实现让利于民、藏富于民的改革目的,更好地实现个税制度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功能。
【09年综合管理真题】推荐阅读:
09管理真题07-22
08年综合管理部总结06-08
09二级建造师管理真题06-17
“综合管理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07-09
2022年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12-20
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2010-2018年07-07
2024年学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责任书11-25
2008年职称英语考试综合类(A级)真题07-12
13年(工业)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