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压强(推荐7篇)
一、自主学习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
在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3)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公式:。
由此表明:液体的压强大小与
和
有关。
3.连通器:的容器。
(1)原理: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
(2)应用举例:、、。
4.液压技术
(1)
液体压强的传递: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的向
方向传递。
(2)
液压系统的优点:在一端施加一个较的力,在另一端会得到一个较的力。
二、小试牛刀(各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1.杯内装有半杯水,若将手指浸入水中,则水对杯底的压强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2.下列情况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茶壶
B.锅炉水位计
c.抽水机
D.船闸
3.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
A.木桶的粗细
B.木桶的轻重
C.最短的一块木板
D.最长的一块木板
4.唐家山堰塞湖是由于地震使山体滑坡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危害性湖泊。若堤坝前湖水深60m,则水对坝底的压强为
Pa。随着时间推移,水位逐渐升高,则水对坝体的压强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老师用
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a)、(b)、(c)三次实验。比较实验
(a)、(b)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有关;比较
实验(b)、(c)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三、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
则PA、PB和PC的大小关系是;
2.一只底面积为0.0lm2的盛水烧杯放在面积为l.4
m2的水平桌面上,烧杯和水总重为20N,烧杯中水深0.1m,求:
(1)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2)杯底受到水的压力
(3)桌面受到盛水烧杯的压强
四、拓展提升(各学生独立完成)
1.如图所示是某栋楼房供水的水路示意图,放水时水龙头与水塔构成了一
个,若将水龙头(相同型号)单独打开并将开关旋至最大,则
(选填“甲”或“乙”)水龙头出水速度大。
2.一个游泳池,如果将它的长、宽、深都增加为原设计的2倍.则在装满水时,池底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为原来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3.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
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P甲
P乙。
4.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矿泉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
()
A.PA>PB
FA>FB
B.PA
FA=FB
C.PA=PB
FA D.PA FA>FB 5.(提高题)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三个质量和底面积相同的容器A、B、c中装有深度相同的水,则 (1)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PA PB PC; (2)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小关系是FA FB FC; (3)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关系是FA FB FC; (4)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 PB §3—5月相 【教学目标】 、了解月相的概念。 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3、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4、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5、知道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和农历的关系。 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教学准备】 一半涂黑、一般涂白的排球,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2、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形象地介绍月相产生的原理,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把乒乓球用铅笔把一半涂黑做月球。用软件来表现月相随日期的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欣赏王菲的mTV“月有阴晴圆缺” 讲述:大家听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有关月亮的一些什么知识? 那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 这几位同学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我们看到的月球形态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月相。 月亮有圆缺变化。 圆的。 画月亮的形状。 学生画完后,自告奋勇拿到讲台的展台来交流和评价。 通过画月亮的形状并在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以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我们知道月球是圆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为什么会产生月相?) 小组讨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补充:地球和月球本身并不发光。 这几位同学都很善于思考,那下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和月球,那我们先来看看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 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哪里?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太阳照到的一半; 太阳的反射光线。 月相实验的目的两个,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来了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关系 很好!下面我想请同学来操作。 下面每两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所以要朝向哪里呢?——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右边)然后我两位同学要合作来进行探究。 之前我们再请这两位同学演示一下。当月球的拿着双色的小球再分别站到1、2、3、4的位置上,也看到同样的效果。好,谢谢这两位同学。 我们在座的同学做实验的是要注意几点:、要两个人合作,比如一个当月球,一个当地球的观察者。然后再换过来。 2、一定要边观察,边记录你看到的月相,记录在发下来的表格中。 3、因为座位的活动范围不大,所以大家可以站起来做。 4、小球白色的一面一定要朝向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演示错误的动作。 5、先观察1234四个位置,然后再观察这四个位置中间的月相。 6、做完实验后可以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观察月相,老师下去指导,指出错误,并督促记录情况。然后当月球的同学分别站到1、2、3、4四个点上,当地球的同学观察一个位置,然后把看到的相应的月相画在书上。 教师巡视,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提醒学生看到什么记录什么。画完后,请几个代表上来展台展示,进行评价。指出错误的,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给出正确的记录,并把正确的月相贴到黑板上。 加深学生对月相变化顺序的了解,使学生在实验中开动脑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们就用来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相变化的规律。 说明:太阳光在右边,中间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右上角是月相在相应位置的月相。 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时全黑的,我们把它叫做新月(朔,黑板上写出)。然后逆时针转过1/8圈,我们看到月亮露出了一部分,叫做峨嵋月。再转过1/8圈,当日地月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我们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所以右边亮的我们把它叫做上弦月。再转过1/8圈,我们看到右边亮的范围变大了,有点凸出来,我们把它叫做凸月。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回到了一条直线上,但我们看到的月球全部都是亮的,我们把它叫做满月(望,黑板上写出)。 接下来按这个规律请学生回答——再转过1/8圈,月球的左边亏了一点,但还是凸出来的,叫凸月。再转过1/8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边(西边)变成一半亮了,我们叫做下弦月。再转过1/8圈,右边又亏了一点,又变成了峨嵋月,但是为了和上面的峨嵋月区别开来,我们把它叫做残月。再转过1/8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又变成了新月。 通过刚才实验和动画的演示,月相变化是怎么形成的? 这样,月球绕着地球跑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有29.53天,我们叫做农历月,又叫朔望月。 农历上规定,当月球是新月的时候是初一,月球满月的时候是十五或十六。 注意观察新月到上弦月,上弦月到满月,满月到下弦月,下弦月到新月之间的月相,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 那么1、2、3、4四个位置之间的月相又是农历多少呢? 听老师介绍,对照多媒体的理解并记忆。 月球本身不发光。 月球和地球不停地公转和自转,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总结:月相的变化始于西缘,结束于东缘。 新月:初一;上弦月:初 七、初八;满月: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用把月相的变化连续的形象的展示给大家看,化抽象为形象。 进行实地的观察是让学生将月相变化知识和实际事实对照,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体会科学探究所需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加深理解。 巩固小结。 很好,大家这堂课都表现的很出色,下面就来考验一下大家。、判断下面各图分别是什么月相。一个一个出现月相。 2、两个同学在学了月相后,在郊外旅游,分别看到了如下的月相,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农历多少吗? 3、看日地月三者位置,得出月相;判断接下去月球亮的部分多了还是少了;再判断过了7天后月相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 根据月相规律回答。 根据“上上西,下下东”判断。 对知识点进行变式联系,使学生能灵活的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月相产生的原理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并能通过月相推算出当天的农历。下面再一起来回顾一下: 【演示】老师带头,新月,朔,初一,日、月、地。然后按逆时针的方向转动月球,学生一起回答……峨嵋月——上弦月,西边亮,初七初八,日地月垂直-—凸月-—满月,望,十五十六,日、地、月-—凸月-—下弦月,东边亮,二十二二十三,日地月垂直—-残月-新月 学生回答。 对今天教的知识进行总结。 介绍月相与生活的联系: 你可以利用月相干什么? 根据月相判断农历时间; 根据月相的空间位置判断方向; 根据月相判断涨潮和落潮。 将月相引入生活,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究宇宙的欲望。 作业: 1、设计实验:我们看到的月球的月面始终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2、观察记录:长期观察月相变化。 要求:自己设计表格,抓住晴天机会连续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及当时的日期,时间,你看到的方向等……(可以隔日进行),并坚持绘图记录,掌握规律。 回家实践操作。 回家记录。 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课堂之外。 教学反思 中学七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一、《科学》教材的特点 《科学》新教材,从整体上看,体现现代科学的特点,展现科学精神,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今后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工作中具有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实践与决策、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在新教材中,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具有较强启发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内容,使教材呈现开放性和动态性,充分体现现代科学的特点;注重科学史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介绍,使学生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学习有关科学知识;教材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注重学生个性化表现,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无限启发;新教材中还体现了人文精神,如生物的资源、环境保护等,虽然没有正面阐述,但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的领悟。 《科学》教材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强化科学探究,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实施生命科学与社会、技术相结合的教育,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因此,本课程教学具有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体会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他们探究大自然的能力,给学生“鱼”,不如教会学生“渔”。因此我加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探究,通过让学生积极投入、亲身体验和主动探究,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生命科学知识解决自身实际问题及生活相关问题的能力;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主动独立的学习态度与人格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 一起探究实验课题,逐步培养学生对科学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使学生形成敢于质疑,善于实践,尊重事实,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学会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品质。 《科学》新教材中,增加了科学发现和研究史、信息资料,还有更多是来自生活中的知识,我以任务驱动学生,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几个板块,供学生自主选择,然后进行自主探究。新课程教学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学生获取、整合、内化、表达、交流信息,得到的知识远远超过教师在40分钟中能传授的,知识内容得到拓展。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反映出他们迫切想学的心态,这主要是基于教材新颖的优势、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优势,更基于学生学习观念转变的优势。 三、尚需改进的问题 1.知识内容的拓展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有许多内容在课堂上不能让学生充分讨论,影响知识的拓展,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只能有待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但本学科处于一个较被忽视的地位,所以有些课题的探究学生不能深入进行,只能停留在一个较肤浅的水平。 2.在长期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没有充分的转换,学生的主动探究还不够,他们主动学习显得还不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研究属于直接观察的是(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 B.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太空 2.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毫米(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科学书的长度是2.52 D.自己的身高是16.7 3.纳米、光年分别是什么的单位?(A.长度、温度;B.长度、时间;C.都是长度单位;D.都是时间单位。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吃苹果 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弱 C、牛奶和鸡蛋清都是碱性食物 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前,发现托盘天平横梁的指针如右图所示,则应(.A.将游码向左调节 B.将游码向右调节 C.向右端调节平衡螺母 D.向左端调节平衡螺母 6.—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A.60毫克 B.60克 C.6克 D 0.6千克 7.有六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6.02厘米、26.09 厘米、26.10厘米、26.00厘米和26.08厘米、31.38厘米。其中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26.02厘米 B.26.09厘米 C.26.08厘米 D.无法确定,因为真实值未知 8.准确量取45毫升自来水,所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好是(A.50毫升 B.10毫升 C.100毫升 D.200毫升 9.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 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38.5℃,第三次38.5℃。则(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二次正确 C.只有第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10.课间操每天从8点45分开始,到9点05分结束,共20分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8点45分、9点05分指的是时刻,20分钟是时间间隔 B.8点45分、9点05分指的是时间间隔,20分钟是时刻 C.8点45、9点05分、20分钟指的均是时间间隔 D.8点45分、9点05分、20分钟指的均是时刻 11.聂海胜和费俊龙在太空中的“神六”内,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其结果是(A.测出的质量和地球上测出的结果相同 B.测出的质量比地球上测出的结果大 C.测出的质量比地球上测出的结果小 D.用天平不能得测出物体的质量 12.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13.未成熟的葡萄吃起来是酸的,这酸性的物质主要存在于(A.细胞核内 B.细胞膜上 C.液泡内 D.细胞壁 14.把叶肉归为营养组织的主要原因是(A.叶肉细胞能进行蒸腾作用 B.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C.叶肉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 D.叶肉细胞有输导作用 15.人体的皮肤属于(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6.竹节虫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这样就有利于(A.躲避天敌,也有利于捕捉食物 B.生长发育,并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 C.捕捉食物,但不利于躲避天敌 D.躲避天敌,但不利于捕捉食物 17.某同学为了研究水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设计应当改进的错误是两个花盆(A.都应该放在向阳处 B.都应当浇给充足的水 C.温度都应当是0℃ D.都应当不浇水 18.如图所示,点P 的经纬网坐标是(30 A.南纬 200、西经30 0 B.北纬200、西经300 P 20 C.南纬200、东经300 D.北纬200、东经300 40 30 20 10 19.日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一旦发生不可能出现的是(A.春节 B.元宵节 C.国庆节 D.教师节 20.从人造卫星观看,地球表面有许多白色的旋涡,这些白色物质是(A.冰川 B.云层 C.陆地 D.海水浪花 21..郁金香、樟树、桃、松、杉、银杏这6种植物有同学将前3种归为一类,后3种归为另一类,请你说出他的分类依据是 A.有种子、没种子 B.种子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 C.植株矮小、植株高大 D.叶片 小、叶片大 22.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句中,月亮的月相是(A.上弦月 B.新月 C.满月 D.下弦月 2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4.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前的人比不用电风扇的人感觉更凉快是因为(A.风把空气的温度吹走了 B.风把人的温度吹走了 C.吹来的风温度较低 D.加速汗液的蒸发,吸收了人体的热量 25.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常常会结有“汗珠”,则(A.“汗珠”是一种凝固现象 B.“汗珠”一般结在玻璃窗的外面 C.“汗珠” 一般结在玻璃窗的里面 D.“汗珠”在玻璃窗的里外面都有 二、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28分 26.小球藻和柳树同属植物界,两者差别很大,共同点很少;玉米和月季同属种子植物门,共同 点较多。这一事实说明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或少 27、动物和植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植物 ,动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 , 脊椎动物的背部有一条脊柱,它有许多 组成,保护着脊髓。 28.人和许多生物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请用学过的知识在下图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29、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放片、调焦,观察,收镜,整理 实验台。 (2如果观察到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想把物象调到视野中央(如图,应将装片向 移动。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 或 光圈 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 (4某显微镜目镜有10X 和20X ,物镜有8X 和45X ,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 是。若要看到视野最大的应选 目镜 物镜 30.小青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科学现象是 现象;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 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31.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体,然后再轻轻放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实验中,当探究“微生物生长与水分的关系”时,将A 培养皿中放干面包、B 培养 皿中放加水湿润的面包、C 培养皿只放入蒸馏水;试问,在这些实验中,C 培养皿起______________作用。 受精卵 婴儿(((32.读下面的学校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是如图的比列尺则该学校校园东西长 米。(2教学楼1位于实验楼的 方向,位于行政楼的 方向。 33.读图 图(33-1 图(33-2 图33-1物体的长度为 图___ ___ 34.某同学要称取50克水,操作方法曾经做过以下几步:(2分(1称量一只100ml 的烧杯质量为m(2加水到天平平衡(3调节天平平衡(4再在右盘加50克砝码(5拿下烧杯整理天平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3(1(2(4(5 B(3(2(1(4(5 C(3(1(4(2(5 D(3(4(1(2(5 35(1状态分别为、。这是它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加碘食盐在受热 时(填“易”或“不易分解,这是它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三、分析与表达(20分 36.某同学探究某物质的温度变化规律,得 B 到右图所示的变化曲线(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图回答:(1该物质熔点是 (2表示熔化过程的是图中部分,共经过分钟。(3在第三分钟该物质处于态。(4该物质可能是。 37.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相关问题:沙士病毒(SARS从哪来? 沙士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新型”的意思只是指以前没有被发现过,并非一定是新出现的。它有可能是真正的新病毒,即从已有的冠状病毒突变而来,但是许多专家相信,这种病毒在自然界种早已存在,原先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近来才转移到了人体。至于沙士病毒的原来宿主是哪一种动物,则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有的认为是猫,有的认为是猪,有的认为是某种野生动物。最近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所将沙士病毒的序列与感染人、鸡、猪、猫、狗等动物的几种已知冠状病毒做了比较,推断沙士病毒可能是由鸡的冠状病毒变异而来。 问题1:以上科学探究的研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问题2:专家提出了哪些假设? 你能再提出一些假设吗? 问题3:专家们收集了哪些证据? 得出了什么结论? 38、探究影响保温瓶中水温下降的快慢的因素 保温瓶是家中厨房常用的器具。我们有没有发现保温瓶中装水越少,过一夜后,瓶中的水温就低。另外,冬天保温瓶中的水温度降低得更快。下面我们将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来探究影响保温瓶中水温下降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立假设 猜测1:保温瓶中水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的一个因素。 猜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 学年飞云中学第一学期初一科学竞赛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 装 2 3 4 5 6 7 8 9 10 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成绩 21 22 23 24 25 二、实验与探究(每空 1 分,第 34 题 2 分,共 30 分)26 ____ 27 _____ ____ ____ ___ 28_____ ___ __ ________ 29(1)____(2)______(3_____ _____(4)_____ _____ ________30_________ ___________ 31 __________ __________ 考号 32 35. 三、分析、表达(20 分)36.(1)订 37.问题 1 问题 2 问题 3(2)(2)33 34(3)(4)姓名 得出的结论 猜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1 实验 2 38.(1)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检验: 实验 目的 检验保温瓶中水温下降的快慢 是否与保温瓶中水量的多少有 关 线 条件 控制 班级 结论 6 2005 学年飞云中学第一学期初一科学竞赛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实验与探究(每空 1 分,第 34 题 2 分,共 30 分)26 ____ 27 _____ ____ ____ ___ ________ 29(1)____(2)______(3_____ _____(4)_____ 28_____ ___ __ _____ ________30_________ ___________ 31 __________ __________ 32 35. 三、分析、表达(20 分)36.(1)0℃(2)BC 2(3)液(4)水 33 34 37.问题 1 SARS 病毒从哪里来 问题 2 新型的 SARS 病毒从已有的冠状病毒突变而来 其他合理即行 问题 3 略沙士病毒的序列与感染人、鸡、猪、猫、狗等动物的几种已知冠状病毒做比较 得出的结论 沙士病毒可能是由鸡的冠状病毒变异而来 38.1)影响保温瓶中水温下降的快慢的因素 2)保温瓶周围环境的温度高低可能是水温下降的快慢的一个因素 实验 1 实验 目的 实验 2 检验保温瓶中水温下降的快慢 是否与保温瓶周围环境温度的 高低有关 条件 控制 控制保温瓶型号、水的初温和 环境温度一致;使每个保温瓶 内盛放的水量不同。即取四个 相同的保温瓶分别倒入 1/ 4、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学习了太阳这颗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的基本情况后,继而要了解的离地球最近的也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本节课教学对后面即将要了解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宇宙知识以及探究宇宙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等内容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和初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2、技能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历程以及中国的“嫦娥工程”实施情况,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月球表面特征和月面上的环形山的形成 难点:了解月球上的一些物理现象 二:教法确定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考虑初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利用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讨论、问答、总结、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三:学法确定 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法, 讨论法,问答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四:教学程序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将按“视频引入→观察讨论→总结新知→知识拓展”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视频引入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副“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并成功到达绕月轨道的视频画面,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探月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实施探月计划?进而引入课题,你对月球的了解有多少?想不想知道人类目前对月球的了解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二)观察讨论——知识的学习 先请学生各自说一说目前对月球的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通过提问的形式说说还想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知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月球的大小、概况和环行山等。 1、通过出示大量的图片及数字信息,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并概括月球的概况:(1)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3)月球的质量很小,约为地球的1/8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直径3476千米,约为地球的1/4。 2、在了解了月球的有关数据之后,出示月面特写图,展现给学生一个明暗错落的,布满环行山的沧桑的月球,请学生观察后讨论归纳出月球表面有月海、月陆以及月球表面布满环行山等知识。然后马上有乘胜追击: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环行山呢,地球上怎么没有呢?通过比较、讨论、分析加上视频展示,不难找出答案,主要是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层而使陨石能够直击月面,从而留下那么多的伤痕。 3、在引出了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点之后,请学生到月球做客,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一副副表现月球表面一些物理现象的图片:如 由“在月球上看地球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天空的黑色的; 由“月球景观漫画”图,请学生讨论归纳: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除了会形成大量的环行山以外,月球上还不能直接通话,日夜温差大等特点; 由“宇航员第一次月球漫步”视频,让学生感受月球上重力较小,人有变轻的感觉,所以宇航员可以跳起“太空舞”。 (三)总结新知 从月球回来后,请学生说一说你此行的收获及对月球了解加深了多少,说说月球给你是整体感觉是什么?请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月球情况:月球的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生命、布满环行山的荒凉世界。 月球虽然是一个荒凉世界,对于地球来说月球的重要性仅次与太阳,是人类探索太空的踏脚石,所以人类一直都在不断地探测月球。通过人类登月大事记和中国航天大事记,特别是中国探月计划——“嫦娥工程”的最新情况,让学生体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宇宙探测的步伐,以及中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阅读部分 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须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科学的奥妙 (四)知识拓展 1、讨论:我国现在是否有必要发展登月技术?假如你现在是一名科学家,你会如何开发月球? 2、布置课外作业:通过科普书籍、杂志或相关网站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并相互交流。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太阳和月球(2) 月球概况 : 月球表面景观 : 人类登月计划: 地球唯一天然卫星 有月陆(明)和月海(暗) 人类登月大事记 月地平均距离38.44万千米 布满大大小小的环行山 中国航天大事记 质量是地球的1/81 是一个没有空气、没有水、“嫦娥工程” 体积是地球的1/49 没有生命的荒凉世界 一、学期全册教材分析 科学新教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课程综合化发展,较好地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简单的拼盘式处理。 科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量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不只是缺乏生气的抽象文字符号。 科学教材重视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课本中心和知识中心倾向,不单纯强调获取间接经验。 科学新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科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留出发展空间,而不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而连贯的知识。 以上特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实践创新精神。 教材安排的顺序是科学入门、观察生物、地球与宇宙、物质的特性,组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的物质系统。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到这门课程,虽然有一定的知识作铺垫,但不能过难过深,所以还是以比较直观的描述性内容为主,较少出现需要抽象推理的内容。同时没有出现公式,也不要进行定量计算。 二、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 《科学入门》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初步掌握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形成测量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温度计和托盘天平。教学难点是:刻度尺等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及读数,科学探究意识的形成。 《观察生物》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分类方法,知道合理的分类有助于科学研究;体验生物的个体组成与群体组成与其它物质一样都是有层次性的;学会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了解简单的探究过程;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知道细胞的结构、分裂、生长、和分化,知道动物与植物的区别,知道多细胞生物的组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是:显微镜的操作技能,生物分类的理念的建立,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等生理活动,组织、器官、系统以及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地球与宇宙》的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方法,通过观察人造卫性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和比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差值,阐明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球体。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表,知道经纬度和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通过地球仪和经纬网的阅读,了解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位置的方法,通过活动课,制作小型地球仪并进行讨论和评比;通过观察平面经纬网图的制作,了解地图的绘制,通过各种常用地图的阅读比较,了解地图三要素;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开展地图上的“假想旅行”;通过活动课,绘制平面示意图。学习掌握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找北极星;使用活动星图,观察四季星空;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和类型;通过望远镜观察和图片观察,了解太阳活动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了解月面上的环形山。通过观察图片等,了解九大行星的表面特征。教学难点是:地球形状的证明;东西半球划分界线的观察判断;小型地球仪制作中地轴倾斜的判断和地球仪评比要素的归纳;经纬网地图投影的观察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平面示意图绘制的步骤;活动星图的制作;使用活动星图观察四季星空;探究和理解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理解太阳活动和月球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建立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空间概念。 《物质的特性》的教学重点:晶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物质的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凝固和液体沸腾时物质的温度不变,但要吸热或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图象;分子及分子运动图象的建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七年级1、2班的科学教学任务,共有学生66人。这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科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科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2、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3、积极开展科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科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科学知识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教师应当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进行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5、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鼓励他们运用口头、书面、绘画、图表、数学公式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之间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培养学生提出论据、回答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对彼此的科学解释提出批评和质疑,要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①采取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运用奖励机制,要求学生做到:课堂内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积极开动脑筋,并大胆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回答问题完整、不含糊、不罗嗦,并能对其他同学的回答作评价。 ②教育学生认真思维,不懂发问,鼓励学生认真自学,培养能力。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从正面引导为主,树立榜样、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竞争性,采取同桌竞争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发挥工具书的作用。预习要同桌检查,教师经常抽查。 7、课前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七年级上科学的教学计划篇二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共八个班,据了解,个别学生的家里有电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但从学生上课情况看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同时,学生都还是小孩子,心态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四、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注重小组互助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与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课:信息的特征1课时 第2课: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1课时 第3课:计算机探秘1课时 第4课: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2课时 第5课:信息安全信息道德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第二单元:我的新学期 第1课:欢迎参加辩论会2课时 第2课:为运动员加油1课时 第3课:我心中的班级1课时 第4课:文学社的新成员1课时 第5课:班级风采2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第三单元:畅游齐鲁 第1课:策划准备1课时 第2课:设计外观1课时 第3课:组稿编辑(一)1课时 第4课:组稿编辑(二)1课时 第5课:播放展示与发布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六、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 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学生自学提纲;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十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 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考试纲要》以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教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并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七年级上科学的教学计划篇三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共四个班,据了解,个别学生的家里有电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但从学生上课情况看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同时,由于机房条件所限(需两人一台、机老易卡)学生都还是小孩子,心态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 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 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教学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注重小组互助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与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课:信息的特征1课时 第2课: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1课时 第3课:计算机探秘1课时 第4课: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2课时 第5课:信息安全信息道德1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第二单元:我的新学期 第1课:欢迎参加辩论会2课时 第2课:为运动员加油1课时 第3课:我心中的班级1课时 第4课:文学社的新成员1课时 第5课:班级风采2课时 单元小结1课时 第三单元:畅游齐鲁 第1课:策划准备1课时 第2课:设计外观1课时 第3课:组稿编辑(一)1课时 第4课:组稿编辑(二)1课时 第5课:播放展示与发布1课时 科学是一门初一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一科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新教材区别于旧教材具备以下特点: 新教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促进了课程综合化发展,较好地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整合,而不是作简单的拼盘式处理。 科学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量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生动的文字相结合,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而不只是缺乏生气的抽象文字符号。 新教材重视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克服课本中心和知识中心倾向,不单纯强调获取间接经验。 新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科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留出发展空间,而不在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多少,更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而连贯的知识。 以上特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实践创新精神。 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 1. 摈弃应试教学,努力实施开放式教学 1.1 开展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 第一、建立“情景与互动式” 教学。 第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七年级科学压强】推荐阅读: 科学七年级试卷07-25 七年级下册科学难点10-27 新七年级科学教学计划07-08 七年级下册华师大科学09-30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09-24 三年级科学09-07 科学一年级教案06-26 一年级科学识字09-27 三年级科学教案10-23 小学科学鄂教版四年级科学复习试题09-24七年级科学月相教案 篇2
中学七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3
七年级科学竞赛试题5. 篇4
七年级科学月球说课稿 篇5
七年级上科学的教学计划 篇6
七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