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精选4篇)
白寺镇中心校二0一八年五月十六日
2018年春季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按县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中心校于4月27--28日组织了全镇中小学期中考试。从这次考试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科成绩相对位置靠后,只有少数学科排名到了全镇的上游水平,对照往年的测试情况看,与其他乡镇相比,成绩差距加大。为此,在期中考试以后,中心校召开会议,分析现状,排找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确定了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的思路。会议要求全镇教师对照各自的学科,认真分析本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组织部分教师对本学科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改进的措施。经过分析排查,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从学生答题情况看,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差异较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得分率比较高,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如语文学科结合语境释词的能力,对知识的运用的灵活度,对短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语 言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国学填空,习作的表达能力等失分较多。数学学科对根据数字特点与运算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对概念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测试,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合理选择信息能力与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等方面知识内容失分较多。英语学科阅读理解及连词成句等方面的内容失分较多。
2、课本知识的掌握与课外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大。普遍情况是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掌握得还比较好,而对课外知识的考查失分较多,如语文课本中的短文分析,学生大部分都能掌握,而课外短文在阅读理解题失分较多。数学学科中课本中常见题的解答还好,但联系生活实际与情境解答问题的能力稍差,特别是对现实生活现象不能上升到数学的高度去分析判断。
3.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对试题的应变能力,如平时背得十分熟练的古诗,名言等,一旦要求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不知如何是好,另一个表现就是学生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差,也许我们平时见的最多的是一道道标准的应用题,而一旦这种形式改变了,立刻束手无策,缺乏举一隅而以三隅返的能力。
4.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差,甚至不会审题。
从这次考试的情况来看,有一部分学生答题时,对题目的 要求不清楚,结果造成答非所问,这一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种习惯的问题。学生认真审题,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只有认真审题,做到字斟句酌,对题目的要求,对应用题的条件,真正理解明白,做到胸有成竹才不会出错。
5.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依然较低。
通过几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卷面上基础知识,也就是我们平时反复训练的字、词、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考查语文综合能力的阅读、写作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这方面又恰恰是我们学习的薄弱的方面,卷面上阅读失分严重,对重点句的理解归纳抓不住要点,对句意的理解不知从何入手。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是不堪一提。主要问题(1)错别字太多。(2)语句不通顺,无条理。(3)抓不住中心,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4)选材不好,谋篇布局不合理。
经过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对新课程标准解读执行不到位。部分教师没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对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含混不清,教学观念跟不上形势的需求。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有些老教师用过去的老方法、老传统去教新教材,课堂上一些教师还是“满堂灌”,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还是很被动。作业训练形式单调,基础知识练习较多,课外积累与拓展训练较少,练习辅导跟不上新课节奏,造成训练不全面,以至学生难以适应那种 注重能力考查的试题。
2、忽视了课外学习对学生知识增长的重要性。部分教师认为,作为教师只要把每一节课上好、上扎实,就可以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事,或者是学生家长的事,因此出现了学生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之间的较大差异。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分析了语文成绩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一是我镇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不高,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知识积累薄,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跟不上。其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生课外习作要求低,指导的不够,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与其他学校比差距较大。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我镇将从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入手,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研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强化学校教学流程管理与考核。把教学流程细化为五个环节进行考核,这五个流程环节为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校本培训、教学档案资料,制订各个环节的常规要求与考核细则,备课每月考核一次。上课常规考核,采用推门听课与巡课形式,每周2—3次,作业布置与批改及辅导,每月一次。校本培训环节,重在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态度及教研活动的参与度进行随机考核,特别把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列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分期中与期末查核教师的听课笔记。教学档案资料考核,重在考核教师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根据进度适时考核。为了强化考核的严肃性,中心校成立了考核小组,由王新峰校长任组长,中心校中心教研组长为成员,并分门别类进行考核分工,各人负责一条线,确保考核工作严肃、公正、公平。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的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的发放直接挂钩。
2、强化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培训。本学期再掀研读新课程标准新高潮。一是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二是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研读钻研新课程标准。突出以教材为载体,加强单元教材的重点研究与研讨,使每个教师吃透单元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在教材编写意图目标的研讨,使每单元教学目标落到。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
3、功夫放在课前,力量用在课内,补困放在课后。特别是要落实教学常规,抓实“精讲强练”、“抓两头保中间”,具体要求是:
①认真备课,设计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吃透教材,先把课本读几遍,然后看各类教学参考书,最后根据自己的领悟备课。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这就要了解自己班中的学生,知道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答题能力。有些教师使用教育资源库的资料,一定要结合本校本班实际。
②以学定教,改进课堂教学。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科学、简明、可测,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贯彻“少、精、活”的原则,精心安排教学步骤,注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优化。分课时的教学过程,要详细写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达成度等。练习设计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设计练习内容及达成要求,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并改进教学。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保证学生在课堂里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动脑。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③落实训练,加强过程控管。学生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改。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订正,进行补差,真正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抓好学科单元测试,加强单元考试成绩的监控,定期审阅单元试卷和质量分析表,让教师、学生心中有数,建立追踪制度。
④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讨。学校领导、教研组要深入课堂,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及时发现、处理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之间也要相互听课,进行交流探讨,取长补短。
强化教育科研,注重研究的实效性。一是在全校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二是继续开展自主习作课题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开展自主习作的实验。学校将在本次质量分析会后,专题召开语文教师会议,研究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启蒙教学问题。三是继续开展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重在培养学生如 何收集信息,如何合理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继续强化写字教学研讨,从规范作业要求开始,把写字教学研究与学生课堂作业要求相结合,使写字教学研究见实效。
4、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每位教师要将教学当作事业追求,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切不可安于现状。做到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事,我们必须从低年级起,消灭不及格现象。
5.开展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可以增加知识,开阔眼界。书是开启人类心灵的钥匙,对于小学生而言此时正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关键时刻,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很强烈的,单靠课本传授的知识是不够的,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兴趣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课外知识。作为教师,谁都知道,课本知识不但有限,而且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带领学生、引导学生到书海去遨游。一味地钻在课本里,让学生一个劲儿地去“读死书,死读书”,或补课,或增加作业的训练量,这统统是不成的。读书活动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下学校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想要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得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好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学生造就一个温馨、舒适、谐和的育人环境,为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本次考试,不但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为以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相信全镇教师对于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是有信心的,也是有能力的。相信只要全镇教师端正意识,明确责任,改进教法,真抓实干,期末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附:各校成绩
白寺镇中心校 2018
本次期中考试的范围是1-3单元 三个单元的内容,本次试题是徐敏出的题是一份高质量的试题。试题采用了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试卷满分100分,听力部分为30分,笔试部分为70分。难易程度适中,题型比较灵活。难易比例划分的合理,拉开了优等生、中等生及差生的分数。重点考查学生对四会单词的听说写及语言基础知识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就考试试卷做以下分析:
根据本次考试情况总结了这半个学期以来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教学问题,从考试结果反映出这样情况:
1.从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不认真做题,在连词成句中,学生丢了标点符号,而且都忘了首字母大写。要不就是填词落词,还有少部分学生照着写单词都写错了,可看出学生比较粗心,答完题就开始玩,不检查,答题的习惯不好。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对话的学习,情境创设太少,练习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对对话的理解不够透彻,更谈不上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所以选择句子补全对话丢分严重;其次中等生对连词成句的丢分问题,我反思到自己在教学中高估了学生,总觉的说的很好了,其实写起来就从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书写。再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训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以下的措施:
1.教师在上课时尽力创设尽可能多的情境及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对话的练习。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板书的书写,应画上四线三格多示范,而不是电子课件上一闪而过。作业中加强四会单词及四会句子的书写。3.教师在备课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好学生的拔高,所以在对话课与故事时间里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给予物质的鼓励。
5.提高课堂效率,听完外教的讲课,我觉的要想上一节成功的课,课前的warm-up挺重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其次根据视频来学习单词学生感兴趣,视频的播放,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的能力 看的能力,而且学生学起单词来也不枯燥了,那么难的单词很轻松就记住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下载些视频学习,提高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6.课后差生的辅导工作还要继续坚持。
1.《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的写作范围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资治通鉴》的写作范围是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故两本史书中都包括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故答案是B。
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的是
A.武王伐纣 B.齐桓公称霸 C.焚书坑儒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由此可知,ABD项内容在两本书中不能同时查到,不符合题意;只有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政策能够同时查到,C项符合题意;故选C。3.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宋朝商业繁荣表现在:大都市的繁荣,店铺林立,海外贸易发达,纸币的出现,《清明上河图》描述的是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所以答案是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4.在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全国性政权是 ①元 ②金 ③秦 ④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历史上建立统一的全国性正权少数民族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①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也是首个征服全中国外来王朝。定都大都,②金是和两宋宋相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③秦不是少数民族政权,④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644年入关,逐步统一全国。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因此排除②③,本题选C。考点:建立统一的全国性政权的少数民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和发展,战是次要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间的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和被侵略之说,同学们要注意这一点。
5.我国历史上曾建都北京的朝代有 ①秦 ②西汉 ③元 ④明 ⑤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我国历史上曾建都北京的朝代。结合历史知识,知道北京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6.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元朝,1279年灭南宋,结束了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也是首个征服全中国外来王朝。定都大都,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644年入关,逐步统一全国。明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因此④不是共同点。明、清不是结束分裂局面,因此③不是共同点。①②是元、明、清三个朝代在的相似之处。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7.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更换马匹和休息、住宿的地方。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商业繁 C.元朝交通便捷 D.元朝农业发展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元朝时期的交通。元朝疆域辽阔,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大量驿站的设立,反映了元朝交通的便捷。“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也能够说明元朝国力的强盛。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8.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
A.B.C.D.【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少
数民族开创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政权是元朝,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故本题应选C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忽必烈建立元朝 9.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畏兀儿 B.回族 C.契丹 D.女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元朝民族的融合,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民族融合不断发展,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本题应选B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 10.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纸币的制造比铁钱制造方便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携带铁钱不方便 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携带铁钱不方便,携带方便的交子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C。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商业的繁荣 11.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北宋与西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澶渊之盟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澶渊之盟签订双方。结合历史知识分析:辽宋战争后,1005年1月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宋辽对峙局面形成。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只有选项符B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2.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 A.北宋、辽、夏、金 B.辽、金、北宋、夏 C.北宋、辽、金、夏 D.辽、北宋、夏、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民族政权并立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辽、宋、夏、金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①北宋(960年),②契丹(916年),③西夏(1038年),④金(1115年)。先后顺序是辽、北宋、夏、金;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3.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个著名的抗金英雄
B.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宋真宗和秦桧杀害 C.是一个著名的抗元英雄 D.是一个著名的民族英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岳飞抗金,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抗金英雄,故A正确;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故B错误;岳飞是抗金英雄,不是抗元英雄,故C错误;岳飞抗击的是少数民族政权,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故D错误。故本题应选A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与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金和南宋的对峙
14.袁腾飞从2010年4月16日起在《百家讲坛》讲“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A.辽、西夏、清 B.大理、金、元 C.金、西夏、元 D.辽、西夏、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宋与 辽 夏 金 的先后并存,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在这时期,先后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的汉族政权并立。它们包括先于北宋的辽、以及北宋之后的西夏和金。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5.”凌晨,将士突入馆驿中……太祖未及回答,有的人就把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太祖既得天下。”该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事件? A.陈桥驿兵变 B.玄武门政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凌晨,将士突入馆驿中……太祖未及回答,有人就把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太祖既得天下”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陈桥驿兵变。960领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称皇帝,建立北宋。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凌晨,将士突入馆驿中……太祖未及回答,有人就把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是解题的关键,960领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称皇帝,建立北宋。16.如果对有关岳飞的遗迹作实地考察的话,去下列哪一个城市会最有收获 A.西安 B.成都 C.杭州 D.北京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乘机收复失地,直捣黄龙。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治,就以胜求和,强逼岳飞等了班师回朝,解除岳飞等人兵权。后秦桧还网罗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后葬于杭州西湖湖畔。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的并立 17.岳飞《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金灭西辽 D.白登和谈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8.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历史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是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所以a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960年,通过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所以②b的都城在上京错误。1127年,金灭亡北宋,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所c是南宋,与南宋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③错误。铁木真统一蒙古,并在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改年号为元。d是元朝,建立人是忽必烈是正确的。故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9.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答案】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20.关于下图人物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626年即皇帝位,改年号为“贞观” C.在位时期,曾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D.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人物为唐太宗。A项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与唐太宗李世民无关;B项唐太宗李世民627年即皇帝位,年号“贞观”,所以B错误;C项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D项创立殿试的是武则天,而不是唐太宗。故选C。
二、问答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法兰西斯培根
材料二: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的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
请回答:
培根说的三种机械发明是哪三种?结合马克思的话,能不能谈谈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产成的力量和影响 【答案】印刷术(文化发展交流);火药(战争,推进社会变革);罗盘针(航海,发现新大陆)。【解析】依据材料“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文字方面的接卸发明是印刷术;战争方面的机械发明是火药;航海上的发明是罗盘针;依据材料“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的信息可知,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交流;火药被应用于战争,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罗盘针在航海上的使用,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书记载,四川有很多人家:“多以种茶为业,有如五谷……采茶货卖,以充衣食。” 材料二: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都(即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
完成
(1)~(2)题:
(1)材料一的记载说明了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哪一生产部门发达?(2)从上面的材料反映的情况来看,宋代经济发展有些什么特点?
【答案】(1)宋代茶树种植广,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材料二反映了宋代采煤业。
(2)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快的发展,如种茶业。手工业在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产业,即产煤业、造船业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农业和手工业史实的识记。第(1)问从材料一中“多以种茶为业,……采茶货卖,以充衣食”,可知,材料一的记载说明了宋代茶树种植广,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从材料二中“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者”,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宋代采煤业发达。第(2)问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来看,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经济作物的种植有了较快的发展,如种茶业。手工业在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产业,即产煤业、造船业等。考点:农业和手工业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和手工业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和影响。
23.隋朝为什么能够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统一大业?
【答案】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④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⑤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这位隋朝灭陈做了充分准备。而当时,在南方的割据政权是陈涛,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力量衰弱。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而隋朝能够实现统一也有客观条件,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还有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民族矛盾逐渐缓和;而南方经济发展,使南北差距缩小,这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隋朝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是: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④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⑤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答案】(1)材料一:唐太宗;材料二:武则天;材料三:唐玄宗。(2)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3)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时期。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太宗、《贞观政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的局面。根据材料三中的“开元时”可知,这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开元之盛世的局面。(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社会较为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疆域空前辽阔,国立强盛,文化繁荣等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开放的时期。25.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历史启示?
【答案】形成原因:①隋朝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廉洁奉公,政治清明,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善于用人和纳谏,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等政策和措施,为唐朝前期繁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③唐初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和努力发展生产。④人民安居乐业,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为唐朝前期繁荣昌盛做出了直接贡献。历史启示:①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使之有效地为社会做出贡献。②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局面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③统治者的个人作为至关重要。
4月24日,我们一年级如期举行了期中测试,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出题情况:
本次检测共有八道大题,试卷内容涵盖丰富,字词句段都有涉猎,试卷出题注重识字、写字、词句积累,试卷题型多样,题量适中,难度较大。
二、试卷分析:
本次成绩很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及时总结这半学期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做好下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将本次试卷分析如下:
第一题 看拼音,写词语;第四题我会组词;第六题我会填第二小题;这几道题正确率很高,大部分同学做的很好,能听明白题的要求,并能按要求正确工整的书写到卷面上。但有个别同学在此处失分,但失分不多。
第二题 我会连。这道题重点考察学生二类字的识字情况。一方面有的孩子拼音掌握的不扎实,另一方面中差生认字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因此学生错的较多。第六题我会填的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大部分孩子丢分,主要原因孩子们没有见过这类题型,语言积累较少。
第九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这道题中难点在第三小题,“六·一”节有哪些活动?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大部分孩子没有做,一方面老师读题不认真听,另一方面,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平时的教学中也没有训练。
第十题 看图写话。这是一个难点。丢分较多,这是我教学的一个失误总觉得孩子们识字太少写不了话,没有训练过。
三、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质量测试,不仅全面了解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基本情况,而且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迪。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提高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应用词句的能力。
2、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将阅读延伸于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做事细心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要督促学生熟读、熟背课文。
5、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答题,反复检查的好习惯。
【2018年春季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2018年春季五年级语文科质量分析06-06
中心小学2018年春季教学教研计划10-13
东门塘小学2018年春季开学典礼方案12-21
洪桥小学2018年春季学期学校工作计划06-29
2018年春季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10-16
民族小学2018年春季学期美术室管理总结11-26
小学2017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自查报告06-01
下琴小学期中考试教学质量分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