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推荐9篇)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篇1

安全管理工作台账是学校各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促进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基础,也是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台账,提升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落实安全措施,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促进各校报送安全工作有关情况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确保报送材料准确、及时,现就规范学校安全工作台账、安全材料报送及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安全台账

(一)台账内容

1.法规文件: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安全管理等有关部门下发的各类安全工作文件。

2.组织领导: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安全组织管理网络、工作职责等。(综治、安全、禁毒、普法、矛盾纠纷调处等等)

3.管理制度:学校基本情况、最新修订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外出、逃生、突发事件等)。

4.安全管理:各类安全工作责任书、安全工作学期和计划、总结,各类有关安全工作的会议纪要,学校安全工作月报表(一校两表等),班级日志,值班记录等等。

5.安全教育:开展各类安全教育、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开展的活动要有活动预案、活动过程、图片,活动总结)。

6.检查整改:各类安全工作检查记录,学校安全重点部位巡查记录,学校安全重点部位日、周检查记录,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记录,安全隐患整改、跟踪督查情况记载等。

7.预案演练:防食物中毒、防踩踏、防火灾、防地震、大型集体活动等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情况记载(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

8.事故案例:相关安全事故及处理情况的记载,对各类事故的反思总结等。

9.安全考核:各类安全考核的组织实施及结果等。

10.经费投入:安全设施设备、宣传教育活动等经费投入情况记载(发票、购置物品登记册等)。

11.其它工作:其它安全工作材料。

(二)台账要求

1.上述1—3项台账为长期使用,4—11项台账为分归档,随时备查(原则上保留两个)。

2.各校要高度重视建立安全管理台账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要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3.台账资料要求全面完整,力求图文并茂,按上述条目逐项分类整理归档。

二、报送材料

(一)报送内容

1.每年7月初报送学校上半年安全工作总结及下半年计划,暑假值班表(要注明值班人员联系电话);次年元月初报送下半年总结及次年计划,寒假值班表。

2.每个季度报送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情况统计表。

3.学校安全主题教育根据上级要求(如:安全教育宣传月,预防溺水,六五普法等等)和相关主题教育日(如:6.26,11.9,12.4等等)随机开展,资料在活动结束后一周内报送。

(二)填报要求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篇2

规范管理的涵义

规范管理, 也称科学管理, 是指为使管理合理化、客观化, 提高管理效率, 规范组织活动和被管理者行为的正式的标准化的规则。其中, 组织活动与行为规则以职能活动的科学分析成果为依据, 摆脱对管理者个人经验的依托。学校作为人们以共同的教学———教育活动为基础结合而成为“团体”, 也像其他堪称“团队”的社会组织一样, 其特征为各成员依据一定目标分担职责, 共同活动;在“团队”中, 各成员仍须受一定的职能活动程序、标准与规则的约束。作为当代主流的学校管理模式, 因其在一定的科学分析成果基础上并在有限程度上体现了平等精神, 这为学校管理提高了效率。

规范管理的具体体现

学校规章制度, 简称校规, 即学校内部规章制度, 是规范管理在学校管理的具体体现。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应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管理学校的规范, 即学校外部的管理规范, 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颁布的各级各类的教育政策法规;二是学校管理规范, 即学校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 也称为学校规章制度, 即“校规”。广义的理解包括这两种, 狭义的、更为普遍的理解是指内部规范, 即学校规章制度。校规在学校中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无形的领导者。以往的经验管理与家长制管理, 处理问题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 对待同一问题, 不同的领导由于主观随意性作用, 经常会有不一致的情况发生。但是, 经全体教职员工一致认可的校规中罗列有标准化、合理化和程序化的具体内容, 能够约束学校内部包括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所有人员的行为, 取代了以往的领导的意志就是政策的情况。“团体”中有了完善的制度, 代替领导者直接行使行政权力和管理职能, 因其平等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力量发挥着无形的“领导者”的角色,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治”的领导。

2.灵活应对日常事务。执行校规时, 容易造成千篇一律和生搬硬套的倾向。规章制度的作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关键还是在于掌握制度运行规律的领导者在面对现实中纷繁复杂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时, 领导运用校规处理事务的方式合法合理时, 能在制度的允许范围内加以正确的引导, 还是可以避免规范性的制度硬化和僵化。

3.规范领导者行为, 提高行政效率。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是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 制度的运行是关键, 其中也最容易产生领导不以身作则, 破坏平等性原则的情况。如果领导者和中层干部的身份和心态, 不能从原来“自己说的算”到“制度说的算”转换过来, 不甘于与被领导者同在制度的规范下开展工作, 那就等于用实际行动向师生们宣布该制度是失效的, 其权威性也荡然无存了。因此, 提高领导者思想觉悟, 主动并乐于接受制度的监督, 才能真正摆脱“人治”, 提高行政效率, 维护校规的权威。

4.从整体上开展学校管理活动。校规的管理对象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又受内在的思想意识支配。执行校规过程中不仅约束其行为表现还要得到师生的内心认同, 需要校规的静态管理与执行过程的动态管理的结合, 学校实际情况与师生员工具体情况的结合, 从而使学校管理在运用校规时因人制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且, 考虑到管理方法的综合性, 即要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 如思想方法、经济方法和其他行政手段配合着发挥作用, 来克服规章制度管理的局限性。

摆脱“人治”走向规范管理是当代学校管理的要义, 校规作为规范管理的具体体现, 力求把工作加以量化, 做到了处处有规范。其稳定性有利于教职工遵守、执行、照章办事。这种学校管理确实收到了显著成效。但过于稳定则不利于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 一个学校的规章制度只有既保持相对稳定, 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动态性, 才能够真正适应学校教育管理的客观需求。即在学校管理中注入人文精神, 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体系, 创造出一种“超越规范”的学校管理方式。

规范管理的超越

“超越规范”管理不是取代规范管理, 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超越。即注重制度管理中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此为超越的目的, 堪为艺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 对规范的理解包括两个层面:伦理规范和制度规范。伦理规范是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 源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实践, 又高于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实践, 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往往流传较为广泛, 形成共识。它强调发自人的内心与道德规范有关的软约束, 当然, 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 因为道德的约束力不具备法律的能力, 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相比伦理规范而言, 制度规范是刚性的, 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 确定办事方法, 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规章、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总称。可见, 两者都是行为规范, 但是制度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 而伦理是一种心灵的契约, 一个是强制力实施, 一个是靠人们自觉遵守, 二者的结合正可以互补各自的缺憾, 对于教育而言更应注意二者的结合。

其次, 处理好规范管理严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严肃性, 即在教师管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系列性的管理体制。在学校管理中, 依规治校, 对事不对人, 照章办事, 学校的运转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灵活性即在严肃性的基础上重视对教师加强感情管理, 体谅教师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逐渐追求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格和情感受到尊重和关注。管理理念从“规范管理”向“自主管理”的转变就是要体现出教师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 让教师体验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在领导的管理下, 自身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这里又涉及到了“人本化”管理, 科学化管理与人本化管理相互补充。一个是严肃制度, 一个是灵活制度, 两个制度相辅相成。另外, 校园安全工作一直都是学校乃至政府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予以关注的问题。然而, 学校在安全管理中所出现的困难和被动局面给学校、校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逐渐捆绑着校长的手脚, 后顾之忧较多。不安全因素的偶发性和突发性, 学校是无法预见的。因此,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 很多学校在校规中体现出强烈的禁锢性, 而不顾素质教育的开展, 这种高度封闭, 不与现代教育相一致的制度不仅限制学生的发展更是降低学校管理水平。即使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早已颁布的法律文件, 在现实中却难以实施。究其原因, 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特点等主观因素的作用, 在事故发生后并不能完全套入公式一般的规章中予以对应解决, 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校方、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与对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后果的承担达成合意。所谓“制度无情操作有情”, 就是严肃性和灵活性的体现。当然, 这在制度运行过程中灵活性的操作是有益的, 对于运行结果而言是不可取的。

最后, 制定规范时注意其法理性。第一, 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法规的授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三十一条规定, 学校具有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权、招生权、管理学生权、颁发证书权、管理教师权、管理设施经费权、拒绝非法干涉和其他权利以及独立的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法律赋予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是学校在法律上享有的、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活动的资格和能力。因此, 为了使学校管理规范化, 学校有权制定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第二, 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统一。合法性是指学校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不得与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相抵触。合理性是指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只有比较原则、笼统的规定时所应坚持的基本标准。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为了禁锢甚至惩戒人的行为, 而是一种指引和激励的作用, 对于学校校规而言, 更应体现出符合学校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精神和教育的客观规律及学校各类成员的特点, 尤其在制定限制或要求师生员工承担一定的义务的条文时更要坚持合理性的原则。第三, 保障规章制度制定时的程序公正。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应该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征求全校教职员工的意见, 以便使制定出的规章制度规范可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另外, 注意规章制度制定时在用语、内容、保障实施上的技术要求, 用语上尽量明确、具体、规范, 内容上相互配套、相互协调、前后一致, 内容规定与程序保障相互呼应。保障实施时, 学校领导干部应带头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对违犯规章制度的人员一视同仁, 一律按照规章制度程序予以处理, 避免执行规章制度的主观随意性, 有效保证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规范学校管理,打造高效课堂 篇3

一、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打造务实高效的管理群体

学校管理群体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加强学校管理群体的思想和作风建设,着力打造出一支高效的学校管理队伍,是实施“高效课堂”打造活动的关键。作为高效的管理群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加强团结。实践证明,一个团结的学校管理群体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作为学校管理群体要认清形势、正视困难、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昂扬向上,用发展来统一思想,用文化来凝聚人心,用团结来形成合力,用质量来增强生命力。大家要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决策力,加强执行力,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二是要做到正派。坚持做人讲真实、待人讲真诚、做事讲真情。简单地说,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问心无愧的行事,光明磊落的处世。时刻有忧患意识,大胆管理,既会种花又敢摘棘;要严于律己,切忌工作拈轻怕重,问题避重就轻,成绩出不来,怨言一大堆;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在业务上要身先士卒,起表率作用,形成“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状态。三是要做到务实。教育事业是最需要讲认真的事业。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要狠抓管理,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四是要有开拓精神。没有眼界就没有境界;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工作要有新思路、新载体、新局面、新业绩。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要做别人做了但没有做好的事情,要做别人已经做好了,但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

二、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要打造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学校内涵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课堂低效多是教师教学观念较落后,没有积极采用新课改理念,穿新鞋走老路。要想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老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

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十分重要。一是加强师德学习,提高教师师德修养,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社会对我们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为打造品牌教师队伍确立明确的方向。二是鼓励教师多读书,提高文化修养,学校要根据各科特点,为各科教师订阅适合学科教学的刊物和教育杂志,鼓励教师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三是有效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校要制定详细的学科活动计划,并严格按计划高效有序地组织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教育理论学习、名师讲座、集体备课等方式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研能力。四是认真组织听评课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学校要制定出听课计划,出台评课标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他们的课堂展示,影响和带动广大教师提高课堂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在骨干课堂的辐射下,进一步展开高效优质课活动,课后及时进行反馈,在互动交流中促进教师们共同成长、进步。

三、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们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取代学生的角色。严重的角色错位,是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根源。学生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在讲课之前要布置学生学习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相关的应用知识,并利用课堂进行展示。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课,势必就能做到更加认真的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三是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目中有人是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有效途径。目中有“人”就是准确定位师生关系,竭力推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要心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首先要准确定位师生关系。课堂上目中有人还要关注差异,主要是关注差生。其实,造成差生的原因尽管很多,但更多的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作为学生懒惰之症的首席治疗医师,我们教师如果愿意动一些脑筋,花一些时间,还是可以改变他们的惰性的状态的。四是教师要心中有“法”。心中有“法”是打开优质高效课堂的金钥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可以肯定地说,教师掌握的教法越多运用越恰当,课堂教学就越机智灵活,越充满生机;学生获得的学法指导越多越充分,掌握知识的水平就越高,解決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新课标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思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事实上,只要能让每个学生以主体的姿态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做到学而获知、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这样的教学状态,就是好的教学状态。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优质高效的课堂。

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总结 篇4

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工作总结

师生生命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贺兰县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具体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证,教育上创新,活动中落实,经费上保障,努力使学校达到“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把我校建设成为“校园师生平安,社会家长放心”的平安校园。

一、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

我校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教育得当,周边环境良好,教育设施安全,制度保障严密,日常监督有力,校园师生平安,社会家长放心,人民群众满意。”

二、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工作的具体目标

力争在2013年12月前达到“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的建设标准,实现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的目标。

三、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工作的具体措施

1.制定发展规划,实施“平安”计划。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立岗小学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实施方案》,把校园安全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有效的组织领导与领导重视才能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并不断得以强化。为此,学校建立校领导、各任课教师值勤制度,同时经常召开教师会议,了解、分析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布置创建工作,传达上级有关精神。结合社区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教师及时整改,确保学校创建工作的有秩开展。2.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防患意识。教育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保证师生安全是学校第一位的责任,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主抓学校安全。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以教导主任牵头的安全教育领导班子,健全校园安全工作网络,切实做到校长亲自抓,全体教师共同抓,工会、少先大队协助抓,使创建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3.建立安全制度,值班保障严密。学校先后制定了《校园管理制度》、《学校安全值周制度》、《学校门卫值班制度》等,加强门卫值班管理,我校制定了严格的门卫登记和值班制度,加强门卫管理工作,把好入门关。严格执行车辆出入制度、来宾登记制度。同时,加强值勤值班。强调学生进入校园后,无特殊事情不许走出校门,外人进出校园都要登记,每天夜里有专人值班,负责教学区的财产安全。

4.制定安全规定,强化安全教育。学校制定了《汉佐小学教师工作“十不准”》、《汉佐小学学生“十不准”》、《汉佐小学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交通安全“六做到”,并进行了大力宣传教育,有针对性的重点安全教育活动就达10余次。

5.加强安全考核,明确安全责任。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校长与各功能室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与教师签订上课安全目标责任书,与班主任签订《班级目标管理责任书》,把责、权、利相结合,把各班级每学期各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打分,作为期末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肩上。班主任是本班学生的第一管理者、第一责任人,要求班主任建立家校联系簿,遇学生旷课或突发事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该紧急处理的及时处理,不得隐匿不报;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人身伤害的,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同时,学校和学生家长签订了《校外安全责任书》,确保了学生没有发生较大的事故。

6.坚持安全教育,做到经常化、规范化、特色化。充分利用校园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规定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主题安全教育,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活动,选编防震抗震知识、自护自救知识和防水防火知识,下发学习,开展知识问答、知识竞赛活动。积极组织消防、交通、食品卫生等安全教育,受教育面达100%。

7.安全预防为主,制定紧急预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了18种应急预案,并开展消防、防震等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参与率达100%。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建立通报制度,各班主任对班内学生严格教育管理,及时掌握信息上报校长和教导处,及时进行调解矛盾,防止恶性事故发生,有问题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帮教工作,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至今没有出现违法的学生。

8.安全监督有力,不定期对校舍、设施等进行安全检查、维修与维护,学校设立有安全检查、处理记录本,无论教育体育局还是中心小学所有安全检查安排,学校都做到了认真自查,并对自查情况及时形成报告上报,发现隐患学校有能力解决的及时、积极排除,没有能力解决的及时上报。

9.建立保障体系,安全综合治理。健全校内外安全预防网络,要求下学教师路队护送。要求学生准时上下学,准时回家。上学路上注意交通及乘车安全。对学生的饮用水进行监控,让学生自带饮用水。同时还邀请公安交警、消防来校进行交通安全和消防知识教育等。10.加强安全保险,降低安全风险,动员家长为学生参加医保、安保、校方责任保险,对一些小伤害、小事故及时进行救治,及时通知监护人,收集证据,联系保险部门赔偿,积极化解并妥善处置了不安定事端,维护了学生权益。

四、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的工作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做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警钟长鸣、防治结合,时刻将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使校园安全工作达到了“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基本要求,具体做到了:安全教育得当,安全管理有序,教育设施安全,教育设施达标,安全监督有力,制度保障严密,学生自防、自护、自救能力得到培养,校园师生平安,校园连续三年无安全事故发生。社会家长放心,人民群众满意。

2013年11月

创建“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工作总结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篇5

9月11日下午,我校在教学楼二楼电教室召开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专题会议。组织食堂所有员工、管理人员观看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教学片。

该教学片系统讲述了食堂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卫生要求,食品加工重要环节的操作规范,以及发生食物中毒后应采取的基本措施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知识。与会人员边观看边做好记录,并就“食堂食品安全”与“操作规范”方面的有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达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在日常工作中要更加负责,加强检查力度,确保每一个加工环节都安全可靠。

针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我校采取的措施是:

一、食堂的所有工作人员,在具体细节上不能马虎大意,大家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严把食品的质量关。

二、卫生条件不合格的,要毫不迟疑的马上整改,对于不能确定的,要先请示后操作,绝不能因个人的麻痹大意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作为伙房管理人员,在食品管理力度上更要进一步加强,多总结,多反思,具体作到严把“三关”。

(一)、采购关。在面粉、食用油等大宗食品的采购上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定点采购,并坚持产品采购制度。对于蔬菜类农副产品,也实行定点采购。坚持从源头上杜绝有问题的食品进入食堂。

(二)、食品贮存关。把好原料的入库验收,按要求存放。

(三)、生产加工关。在生产加工方面抓环节,抓流程,不加工已变质或有异味的蔬菜、肉、鱼、蛋、禽等半成品,不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材料;食品存放实行“四隔离”餐具消毒实行“五过关”,有专人负责有记录,实行食品留样制度,做到“专人”管理,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篇6

关于创建自治区“安全管理规范化示范学校”

验收工作的整改报告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安全管理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宁教体卫【2012】161号文件安排,按照“考核评估细则”的要求,以及自治区教育厅《首批安全管理规范化示范学校验收整改意见书》的条款,我校积极落实整改人员,认真开展“安全管理规范化示范学校”材料和相关设施的建立健全工作和整改工作,目前已取得实效,现就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

我校在已有安全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校园实际建设规范化所要求的安全文化,补充规范化所要求的基本文化文化标识,已经在相应醒目的位置张贴“校园应急指挥系统图”、“安全疏散示意图”、“楼梯口紧急撤离责任图”、“校园敏感要害部位标识图”和“学生逃生指示图”等。

二、在“安全资料建设”方面

根据“考核评估细则”的要求,我校落实进一步落实了安全责任体系的建设,规范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落实了各项安全制度的实施工作;完善了有关协议和相应的联席会议记录,规范了各类安全检查台帐,同时在材料里反映出安全投入经费的复印件;完善了学生考勤制度、学生离校登记制度及相关资料,对学生缺课原因进行核准,并予以登记;完善了大型

1活动审批制度,并积极付诸实施,建立健全了相关资料;建立健全学校和各班组活动的过程资料,并注意资料的收集和保存工作;按照 “敏感要害部位”的要求,对“敏感要害部位”进行“周巡查”,重点岗位“旬自查”,全校积极开展“月检查”、“年考核”的工作程序,落实责任人和相关工作人员。

三、在“安全能力建设”方面

我校根据“考核评估细则”里关于“应知”、“应会”的基本要求,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了安全知识和技能实训,如对教职工进行了“应知”、“应会”内容的培训,给各班印发培训内容,以确保每个人在验收时经得起随机抽查;确保在生活中万一遇到险恶情况,首先能够自救,可能情况下能给他人提供帮助;切实落实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并做到“五落实”(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课时),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四、在“安全基础建设”方面

我校根据“考核评估细则”的要求,重点抓好了以下工作的落实:

1、及时更换了过期、或不合格的灭火器。

2、对教室的前后门进行了检修,使前后门保持相同的常规灵活使用状态。

3、逐一检查了屋顶吊灯,该更换的更换,该维修的维修,并纳入常态检查范围。

4、对教室、楼道、楼梯间的开关逐一进行检查,对损坏的进行了更换或维修,把学生活动场所的终端电路和外漏电路纳入常态检

查、常态管理的范围,确保终端电路和外漏电路完好、安全、使用灵活。

5、把校园里消防设施纳入常态检查范围,经常检查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保证设备完整,功能正常,卫生清洁,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实训,使他们熟练操作。

6、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提高校园卫生工作标准,配备了专人负责校园卫生工作,确保校园卫生、教室卫生不留死角;把学生厕所、教师厕所纳入常态检查、常态管理范围,确保厕所环境清洁,空气清新,设施完好,灯光明亮,道路通畅安全。

7、落实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器械,把学生活动区域的设施纳入常态检查、常态管理范围,确保体育器械安全稳固、达标实用。

8、把室内外供暖设施纳入常态检查、常态管理范围,杜绝手轮被卸,螺杆独立的不安全、不文明现象发生,确保供暖安全。

9、把校园了地下管网纳入常态检查、常态管理范围,确保相关人员对地下管网布局结构走向清楚,“校园敏感要害部位巡查图”标识准确;并做到井盖完整,标识准确;有实用的井盖开启工具,及时清理检查井、地沟淤泥等,确保管沟畅通,不影响正常使用。

五、在“安全特色建设”方面

试论学校规范管理与人文管理 篇7

一、以规范管理推动学校发展

所谓规范管理, 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 它是制度管理、规章管理, 即将管理的要求和目标通过制度、机制来表达;其二, 是把目标和要求标准化和量化。规范管理既然是一种通过制度和机制来表达标准化和量化的要求, 并且在管理工作中常常表达的是底线要求, 所以具有一种刚性的管理意义。规范管理是保证管理合理性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因此,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 必须重视规章制度的制定。当然, 制度的制定应选择适当的时机, 充分考虑教师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从理论上讲, 制定、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 任何制度的真正实施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并非一日之功, 应有一个过程, 取决于众多复杂的因素, 其中, 能否为广大教师认可和接受非常重要, 否则, 这些制度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难以得到贯彻落实。因此, 在制度制定前, 应充分了解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 做些民意调查, 召开不同层面人员的座谈会, 开展一些预研究, 然后在取得基本共识后, 再组织范围相当的人员参与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尽可能获得支持和合作。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教育家陶行知提出, 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就必须重视学校规章制度的订立。他认为,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以立之大本”, 是师生“共同的约言”。随着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发展, 学校规范管理就愈加必不可少。

首先, 它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学校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系列、多结构的复杂的综合体, 要把这个综合体里的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 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就必须要有一整套规章制度, 使学校一切工作和所有师生员工有规可循, 有矩可蹈。

其次, 它有助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并形成一种集体教育力量时, 这所学校才能办得好。当学校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 符合现代管理原理, 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时, 就会使全体师生员工知道: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不应该怎样做。这样, 就能把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成为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的动力。

再次, 它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井然有序、蓬勃向上的校风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 也是学校办得好的重要标志。学校规章制度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实践性。规章制度一经制订, 就要求师生员工按章办事, 行为有所规范, 并在日积月累、反复实践的过程中, 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优良的学习、工作习惯, 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而良好的校风是任何学校办学成功的关键。

二、以人文管理促进个性发展

所谓人文管理, 是指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管理。学校管理工作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而人是有情感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 有不同的发展需求, 管理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 同样的一件事, 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 可能需要管理者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见, 人文管理表现出来的形式常常是微观的, 具体的、差异性的, 或者说人文管理实质上是一种柔性管理。

实施人文管理符合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目前, 各个领域都强调以人为本, 把人与人的发展作为考虑、处理和解决问题的首要原则, 学校管理应强调人文管理, 因为学校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人, 它的运作过程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交互活动所构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施, 不仅表现在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能力这些方面,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 即教师和学生是在什么情境和状态下, 通过什么方式完成这些活动的, 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情感、情绪、需要、欲望、思维方式等等, 这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管理工作只有重视了这些因素, 才有可能使学校管理工作更为完善。在人文管理中, 促进人的发展是其最终目的。这集中体现在课程评价制度的改革上, 它要求逐渐淡化评价的淘汰功能, 强化评价制度要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功能。它强调以学生为本, 把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

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育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 根据学生知能结构和接受能力设置课程, 规划进度;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制定作息时间, 并随季节变化调整以适应学生;根据学生知能现状, 选择教法,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教学。既要“有教无类”, 又要“因材施教”, 对具有不同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 促其完善, 助其发展。

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挖掘学生潜能,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 把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素质的重点来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养成推祟创新, 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及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学会创新思维, 敢于打破常规, 突破传统,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规范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关系

简而言之, 规范管理和人文管理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那么, 怎样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呢?

首先, 规范管理好比是硬件, 人文管理则好比是软件。规范管理是管理者运用行政手段保证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对管理者实行控制, 以实现管理者目的的一种方法。这些规章制度, 全体师生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是一种硬性的管理。人文管理是以人为本, 以师生发展为目的, 以情育人的教育。人文管理注重提高人的认识、觉悟, 是一个调节人的行为的管理过程, 它不是硬性规定人们如何去做, 但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是促进人的思想内部发生深刻变化的催化剂。在学校管理中, 能让师生对于制度的遵守、执行产生共识, 明确制定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认识遵守执行制度的重要意义, 为制度的贯彻执行提供心理基础, 同时制度管理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也需要思想工作去协调、解决。这些都是规范管理本身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如同计算机只有硬件没有软件不能运行一样。

其次, 规范管理是静态的, 人文管理是动态的。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严肃性, 制度管理对建立稳定的、正常的工作秩序有一定的作用, 是一种静态管理。由于制度制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 故使制度管理缺乏灵活性, 在管理过程中应变能力差。人文管理可在工作中因人而异, 因势利导, 灵活机动, 应变力强, 能引导人们对有利因素的利用和对不利因素的筛选, 对症下药, 适应变化, 不断发展。这种动态管理更能提高管理的效果, 更适应教育的发展方向。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篇8

一、确立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观念

为了能够有效地树立并确立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观念,学校每周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有计划地安排党纪、法律法规相关学习内容。经过多年来的学习,我校干部教师对依法办学和规范管理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即依法治校就是要依照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把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逐步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依法治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规范办学行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依法组织和实施,从依法办学的高度加强学校管理;二是依法维护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现代学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依法加强学校管理,而学校的管理又注重科学性和人性化。管理的科学性强调从管理内容、程序到方式都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管理的人性化指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要追求管理的公平、公正与效率,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教育的加工能力,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上升。学校管理离不开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这些都需要依法来推动和保障。因此,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现代学校在管理上贯穿始终的主线。

二、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加大依法治校的力度

我校以《学校章程》为总纲,坚持合法性、民主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内容涉及党政工团,辐射到日常管理、教学、德育、总务和教职工工作、奖惩、职称评审、聘任等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班子成员勤政廉洁、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学校制定了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理论中心组成员学习制度、行政人员例会制度、行政干部警示制度、领导班子定期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政一把手与干部谈话制度等,每位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都和学校签署了《廉政防范风险表》;为保证教师依法执教,学校制定了《教师综合评价意见》和《教师工作情况学生调查标准》,建立符合学校发展的教师培训制度;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制订《学生一日常规手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手册》。

学校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属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规划、方案,以及《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订,全部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维护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学校严格落实《工作岗位职责》,对各类事故相关责任人做出的处理,不仅当事人毫无异议,而且其他人也在无声的警醒中增强了岗位职责意识。学校还根据《安全责任及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将学校的人、财、物及周边安全、环境整治等工作融合在网格化管理中,做到目标明晰,责任到人,为依法治校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深化内部体制的改革,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自2004年始,我校进行资源重组、优化调整工作,撤销学校原有的总务处、德育处、教务处,成立资源部、学生部、课程部。资源部下设物材管理中心、人力资源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学生部下设学生管理中心、学生服务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学情指导中心;课程部下设课程管理中心、课程协调中心、课程研发中心。

资源部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调配人力、物力、文化资源等,并使之充分发挥最大效益。课程部大力改革学生的“喂养方式”,于课程改革、课程管理上加大力度,并且在课程设置方面一改以往刻板、保守的课程模式,把“生命教育”办学理念与课程实施进行深度融合,形成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校本化课程实施体系。学生部将德育工作序列化、生活化、课程化,把德育融入进学校育人目标之内,进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成为了必修的课程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四、严格教师管理,保障合法权益和规范从教相结合

在教师管理中,学校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教师参与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又要为每个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依法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本依据,修订了《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学管理条例》、《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研组工作条例》、《广渠门中学学生学习常规》等与课程管理相关的十余件学校规章,规范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教学常规管理以及教研组管理和教学行为管理。要求广大教师必须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备课、上课、规定每一学科的作业量和完成时间;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学校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不搞有偿家教。为了能够让每一位教师身心健康,学校制定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制度,成立了各种体育俱乐部;设置教师活动中心,坚持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制定了中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组织青年班主任们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实践、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形式,使年轻班主任逐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五、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管理最终是为了教育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学校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让学生全面参与学生宿舍、纪律、卫生等日常管理,通过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将管理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在管理中渗透教育,在教育中形成规范,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贯做法。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形成主题系列;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好爱国主义第一课;每学年组织初一新生参观北京市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组织新高一学生到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每学年新高一学生完成军事训练课程;每年植树节,少先队、团支部组织学生义务植树活动;清明节,组织学生为先烈扫墓;“一·二九”运动纪念日,举行“为青春喝彩,为祖国放歌”主题的诗歌朗诵会;科技节,把科学家请进学校等等。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给予了学生表达思想、情感和需要的机会,拓展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的发展需求,从而帮助每个学生走上适合他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教育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和最深刻的变革过程,在这场教育发展的洪流中,我校也正在加快现代学校的建设步伐。坚持依法治校,追求教育理想,将成为我校的发展之本。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 篇9

规范学校管理和促进课程改革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如何建立符合现代教育需求又适应农村实际的学校管理体系,是学校发展的保障。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课程改革也在由城市向农村均衡延伸发展,但农村小学面临的情况却很复杂,哪怕一个小小的改动都会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学校日常管理中,校长要善于融通,敢于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去尝试,担负起学校的各项工作职责,才能带来全体师生推动学校高效、稳定、健康地发展。结合自己多年来村小管理工作的实践,浅析自己以下感受。

1.抓师德建设,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衡量一个学校工作的好与差,一个好的校风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它就像部队铁的纪律一样,一旦没有了纪律,那就是一盘散沙,学校也一样,如果有好的校风那其他方面的工作就会轻松的多。我校的全体师生都能恪尽职守的从事着自己份内的工作。可以说,我们的这个团队一直是一个非常团结,很有凝聚力的集体,为了进一步加强师生的思想教育,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我们按照教育局的具体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把师德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我们深知,要使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教风至关重要,这种风气的形成单凭少数骨干教师和一朝一夕是不能完成的,应来自于全体教师长期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把做好师德工作贯穿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坚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学习、制度、责任三到位。学习到位就是带领教师专项学习,研讨有关师德方面的材料,在学习中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真正体会内在含义,并及时做好笔记,坚持自学,学校定期检查,做好学校记录和总结;制度到位就是学校制定的学习制度做到定时定量定内容,教师必须全员参加;责任到位就是每位教师都能知道在工作中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和所承担的义务。通过建章建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师的德育素养。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

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

咨询企鹅:162457560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文化知识必不可少,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尤为重要。当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坚持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所以无论是学期初还是日常授课,学校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实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做到领导经常抓,科任教师配合抓,班主任教师重点抓,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武海英老师是一名老教师,她的工作作风是样样亲手做,就连清扫区她也亲自扫,看到楼道操场哪有杂物,弯腰就捡,其他教师也是一样,看到学生有缺点,不管是哪个班的都要进行教育,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受到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也说明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同时少先队坚持开好两会(即班会、队会),升旗、做操已形成制度化。看电影、读报刊、演讲、课外小组等活动不断陶冶着学生的思想情操。就拿看电影来说吧,每次看电影,我们都分班坐好坐齐,要求不出声,认真看,定时上厕所。看后还要进行评比,看哪班做的好,中高年级看后写日记,说体会,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养成教育也得到加强。校园内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互帮互学随处可见,文明之风溢满校园。

2.抓素质教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虽说素质教育工程已启动多年,但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定的瑕疵,灌输、填鸭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轻松,从而减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已课改班为龙头,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吃透教材,坚持在备课上下功夫,写详案,教学设计力争有独到之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大力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观看课改班的教学光盘,围绕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进行互听互评,课改班做示范课,从中汲取营养。比如孙红英的语文课,采取了导读的教学手法,在预习时向学生提出潜在的相关问题,让学生从书中,从课外资料中找答案,课堂上适当点拨,让学生多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积极质疑,然后师生共同归纳,使学生养成了会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五年级的作文指导也颇具新意,做到了眉批、段批、总批相结合,而且是本本详批,非常好的运用了作文批改符号,在总批中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提出希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在实施课改进程中,我们坚持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原则,对小科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学校的各科教学有机配合、协调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3.抓日常管理,促进学校工作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心态与责任下一篇:中国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总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