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史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代世界史(通用8篇)

古代世界史 篇1

(一)从比较民族学的角度而言,古印度文明主要是以下哪一民族创造的:()

以下哪一项是印度恒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创造者:()3

雅利安人是古印度土生土长的种族。()

摩亨佐·达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拥有城市规划的城市。()

古代印度

(二)以下哪一项是婆罗门教最早的经典:()

以下哪一项是雅利安人在古印度创造的的文化:()

将古印度经典《五十奥义书》翻译成中文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徐梵澄。()《奥义书》是古埃及文明的经典。()

古代印度

(三)佛教在印度产生的时间是()。

以下哪一项不是印度耆那教派的教义:()

印度种姓制度中以下哪一个种姓的等级最低:()

与佛教相比,婆罗门教注重众生平等。()

古代印度

(四)1

世界三大宗教不包括()。

根据传播的方式,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佛教三大流派:()

阿育王是印度哪一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

汉传佛教以小乘佛教为主。()

古代印度

(五)1

以下哪一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法书:()

以下哪一项是古印度文明的法典:()3

阿拉伯数字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文化。()4

古代世界史 篇2

专题热度:★★★★★

试题难度:★★★★☆

高频考点:梭伦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美国1787年宪法、巴黎公社、新航路开辟的前因后果、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等。

考题类型:所考试题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

考查特点:所考试题多以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为载体,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有效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描述和 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文字表达能力。试题考查角度新颖,其情境常常游离于教材之外,尤其关注政治文明中的政治制度的创新、经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等,试题还常将世界古代和近代政治文明、经济文明与中国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变迁联系起来考查。

复习建议:依据《考试大纲》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重要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的记忆,夯实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前提。在复习过程中,要始终重视在新的情境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列表法、比较法、图示法等手段比较中西方古代、近代政治文明、经济文明进程中的主要不同,以提升自己比较、归纳、概括、辨别、阐述、论证、探讨等能力,提升复习的思维含量;要联系时 政热点、焦点问题,结合本专题的内容,体现历史学科“学以致用”“资政教化”“联系实际”等社会功能。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4年新课标 全国卷Ⅰ 第32题)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答案:C

解析: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解题。古代世界法律达到相对完备程度的国家是罗马,故A项可以排除。B项反映的是材料的表面现象,从材料看,更突出法律至高无上,不符合题意。C项反映了材料的本质,公民在自杀问题上也需要得到法律的允许,表明当时公民的个人自由受到了严格限制,故C项正确。自然法思想是古代罗马 西塞罗提 出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

变式练习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1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2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3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4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123B.134

C.234 D.124

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其中有一个表述一定是错误的,适合于采用排除法解题。材料提到有陪审法官,故1正确;材料“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表明法官判决很大程度上凭感情断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故4正确,但是不能表明仅仅凭感情断案,故2错误;材料“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表明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故3正确。因此,正确答案选B项。

示例2(2014年山东文综卷第39题)(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 洲奴隶运 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请回答:

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答案: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及对黑奴贸易的评价,适合采用史观分析法解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是站在欧洲是世界中心这一立场上的,否定世界其他地区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这是片面的看法。评述时应该批判这一观点,坚持用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综合分析近代欧洲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而奴隶贸易是建立在血腥掠夺基础上的,应该予以谴责。

变式练习“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1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2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3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4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13B.24

C.123D.1234

答案:B

解析:本题解题要运用文明史 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来分析材料的观点,材料是从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角度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和3的说法不正确,题中材料比较客观地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文明史观体现在“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现代化史观体现在“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由此可知2和4是正确的。

示例3(2014年浙江文综卷第21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 都变成工 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最佳程度型选择题,可运用程度比较法和题眼突破法。

运用程度比较法,A项只反映了材料的前半部分,没有反映材料的全部内容;B项反映了材料中的“大工业”“工业资本”“开创了世界历史”“整个世界”等信息,是最佳选项;C项只反映了材料的前半部分,不全面;D项与题中 的“(关税)保护措施”不相符合。B项正确。

运用题眼突破法,题中最关键的信息是“大工业”“交通工具”“资本都变成工业资本”“开创了世界历史”“依赖于整个世界”,由此推断B项正确。

变式练习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适合运用历史阶段特征分析法解题。1820—1870年,正处于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其他国家正在开始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时期;186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开始。因此,A项是世界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故A项是正确的。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不是主要原因,故B不正确。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是在二战后,1820—1870年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故C、D两项均不正确。

示例4(2014年四川文综卷第11题)图2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 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肯定了工 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 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历史漫画题,适合运用背景分析法解题。题目已透露了1936年这一时代信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电影《摩登时代》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大量使用机器所造成的失业浪潮。根据这一背景,可见A项错在“肯定”的表述上;C项与题中材料无关;D项不正确,因为电影 是喜剧性质。选B项。

变式练习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先后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对四十多家公司提起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之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上述材料表明

A.美国政府 行政权力 的增强干 扰司法独立

B.社会主义 制度深刻 影响了资 本主义制度

C.资本主义 制度调节 有利于美 国社会发展

D.工业化的 实现推动 了美国的 民主化进程

答案:C

解析:本题适合运用概念分析法解题。在解题时,首先要知道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含义,即政府开始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是“进步运动”。美国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权力与司法是制约与平衡的,故A项是错误的表述;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影响,故B项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改革,而不是工业化的实现,故D项也是错误的;20世纪初美国政府改革,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从学者对这场改革的评价可以看出其有利于美国社会发展,故C项正确。

【重点突破】

1.古希腊、罗马文明共同为西欧文明奠定了基础,成为全部西方文化的源流。比较两者的主要差异

(1)就文明的拓展方式而言,希腊通过城邦之间的战争,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罗马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2)就国家的形式而言,希腊是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由。罗马通过进行对外军事扩张,建立庞大的军事帝国,实行元首制并过渡到帝制,同时进行法制建设,在帝国范围内推行法律。

(3)就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而言,希腊经历了从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统治到贵族长老会议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在罗马,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帝国皇帝 们把法政 大权掌握 在自己手中。

(4)就国家主要机构的设立而言,雅典设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雅典民主制的社会基础相对广泛。罗马设有元首、元老院、大法官等机构,罗马共和国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

(5)就政治文明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言,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罗马政治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

2.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在产生方式和权限方面有何不同?美国和法国的宪法都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原因何在

(1)不同:1产生方式不同。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2权限不同。美国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要向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不参与立法,但有权否决国会的法案,法国总统有创议法律之权,但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2)原因:1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是在要强化中央政权的要求下制定的,宪法赋予总统权力以保持联邦行政权处于强有力的地位为目标。2法国宪法制定时,共和派和君主派已经过了长期反复的斗争,在双方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宪法赋予参议院和总统较大的权力。

3.多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的深远影响

(1)政治层面:促使封建制度衰落,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2)经济层面:引起“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使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导致亚非拉的落后;推动亚非拉、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和人口迁移;促进“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产生。项目

(3)科技文化层面:证明“地圆说”,促进文艺复兴运动“人的发现”;推动15世纪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推动基督教文化的传播;古典文学进入兴盛阶段;开启各地分散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4)国际关系层面:1亚洲开始失去世界中心的地位,日益成为西方的殖民对象,长期贫困与落后。2非洲、拉丁美洲逐步成为西方殖民列强掠夺的对象,长期贫困与落后。3促进了美洲新民族的产生,如美利坚民族等。4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西欧崛起,西班牙、葡萄牙一度强大;荷兰崛起,西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5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区域历史被世界历史所取代,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4.第一次工业革命 与第二次 工业革命 的比较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古代希腊城邦形成之初,往往只有贵族或具备一定财产资格的人才能成为公民,下层平民在城邦民主比较发达的时代才获得公民权。这里的“下层平民”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公民的是

1城邦中的成年男性贫民2侨居的外邦人中的成年男性3被释为平民的成年男性奴隶4城邦中的成年女性或男性奴隶

A.123B.234

C.1234D.23

2.梭伦在改革之前坚持要“拔除了到处都竖着的债权碑”,“而元老会议却在不断制造新的债务奴隶”。这说明

A.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呈现繁荣

B.贵族内部对于社会变革分歧较大

C.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占据主导

D.平民普遍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变革

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这一“阶段”是指

A.梭伦改革时期

B.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C.伯利克里改革时期

D.十将军轮番执政时期

4.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坚决改革

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

D.广大民众的长期斗争

5.罗马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而现代意义上的万民法是指普遍适用于所有文明社会和国家的法律。据以上材料可见,罗马万民法是

A.只适合于罗马境内的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成文法律

B.是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

C.是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是对公民法高度提升

D.是对公民法的补充,为外邦人提供了必要的司法保护

6.“发生在1688年的历史事件,并不仅仅是一场普通宫廷政变,而是一场改变了英语民族历史,改变了世界进程,甚至改变了一切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这主要是因为

A.它直接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B.它结束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它促进了近代代议制度的实施

D.它否定了“君权神授”,确定议会至上

7.1689年《权利法案》第11条规定:“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 领有人。”这一规定

A.其实质在于否定君主的司法权

B.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C.反映了《权利法案》的保守性

D.旨在保证陪审法官的素质和能力

8.1721—1742年,罗伯特·沃波尔在任时间长达20年零314天,却被称为“英国实际上的第一任首相”。主要原因是

A.他作为下院多数党领袖出任财政大臣

B.他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

C.他在历史上第一个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D.他已经行使与当今英国首相完全相同职权

9.2009年,美国总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奥巴马表示对获奖感到“惭愧”。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对奥巴马获奖表示祝贺。某报就此指出“19世纪相似的总统,21世纪不同的获奖心态”。说“19世纪相似的总统”是因为

A.两国总统都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B.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

C.都有权力最终否决议会通过的法律

D.都有权经参议院批准解散国家议会

10.戴高乐曾指出:“1875—1940年我们更换过102届政府,而英国仅更换过20届政府,美国只换过14届政府。”这一言论

A.暴露了法国共和制的短暂

B.反映了英国君主政体专权特征

C.体现了美国政体较为稳定

D.说明了法国君主派和共和派斗争继续发展

11.法国从1873年5月24日梯也尔下台到1879年1月30日格雷维当选总统,6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君主派与共和派的矛盾得到缓解

C.1875年宪法较好地达成了共和目标

D.法国君主立宪派在政坛上基本消失

12.1877年3月,法国《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材料反映了

A.封建专制王朝的复辟

B.巴黎公社的失败

C.“一票共和”的实现

D.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13.《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一文中指出:诞生于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对当时近百年工业革命实践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系统总结”。这 里的“资本 主义经济 制度”是指

A.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B.资本主义工场制度

C.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D.资本主义大企业制度

14.《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自治政权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理论指导的革命

D.并没有实施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举措

15.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 革命所开 创的进程 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16.15—17世纪,欧洲股份经济才有了明显的增长,相继成立了一批由冒险商人组成的、政府特许垄断海外贸易的股份公司,如:英国商人冒险家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些公司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亚非拉地区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B.西欧国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支持

C.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社会经济交换活动的迅速增长

17.“我们的船队首先到达佛得角群岛,然后朝南直驶南大西洋……3个月后,改向东航,到达好望角……11月22日,船队绕过好望角……3月2日进入莫桑比克……4月到达东非马林迪……”这则航海日记应该出自哪位航海家之手

A.葡萄牙迪亚士

B.葡萄牙达·伽马

C.西班牙哥伦布

D.西班牙麦哲伦

18.某校组织“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迁徙和交流”的图片展览,以下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A.玉米B.葡萄C.蚕茧D.西瓜

19.一部小说里这样写道:“那些疲乏的旅客,看到美洲海岸,真有如释重负之感。”一个历史学家写道:“百里之外传来的气息,有如满园花木那样馥郁芳香。”这样,这里就成为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成功的“试验田”。这部小说里所说的“试验田”是指

A.马萨诸塞

B.弗吉尼亚

C.北卡罗来纳

D.新阿姆斯特丹

20.据记载: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 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殖民对手已经不复存在

B.英国正式确立殖民霸主地位

C.英国工业革命后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D.荷兰、法国等国均承认了《航海条例》

21.恩格斯曾经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这只有依靠现代大工业才能办到。”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革命前,欧洲国家的妇女个体还没有参与公共劳动

B.妇女个体参加公共劳动必须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以后

C.大工业拓展了妇女的活动空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的能力

D.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家庭、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的变化

22.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后,把在柏林舍内贝尔格尔大街的小作坊变成了一个跨国公司。当他1892年在夏洛滕堡去世时,他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西门子帝国,其中的一半员工都在海外生活和工作。这表明

A.西门子揭开了电气时代的序幕

B.西门子发明了最早的发电机

C.西门子公司是德国最早的垄断企业

D.西门子是发明与经营兼顾奇才

23.图4是反映“英国1903年关税改革”的漫画。图中间的树下写的是“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树干上写的是“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这表明

A.英国的自由贸易使列强都成为受益者

B.英国逐渐丧失世界经济强国地位

C.英国从自由贸易政策中获取大量好处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

24.以下是学者关注工业革命的角度列表。这一表格说明

A.1阶段的研 究最符合 工人运动 发展要求

B.2阶段的研究最有利于经济长期 稳定发展

C.3和4阶段的研 究最符合 当时各国要求

D.对工业革命内涵的理解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

25.表3是某国1770年至1901年经济结构变化的统计数据(根据《世界近代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这些数据可以说明此国

A.后100年的各项产值增长率均高于前71年

B.已经成为世界上工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C.尚未迈入近代工业化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

D.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结构变化的根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材料二1787年宪法是新大陆第一份具备高度法律意义的文件,与之相当的就是古罗马的《十二铜 表法》。…… 《十二铜表 法》和1787年宪法都包 含了私法 和公法两 大门类。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年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使人吃惊的是,最终的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表明,在罗马,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政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

———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之比较》

材料三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部法律对世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相同贡献。(6分)

(3)结合材料 三和所学 知识,概括德国1871年宪法出台形式和内容的特点。(4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弗格森说:“如果不是英国人的统治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很难相信,自由资本主义的框架会在全球如此多的不同经济体内成功地建立起来……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今天有三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约四点五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也就是说,地球上大 约七个人 中就有一 人会说英文。”

———引自尼尔·弗格森《帝国》

材料三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就指出,首先实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国家,“具有向世界其他地方伸展的趋势———这就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统一体”。他把这一点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第五个特征,并强调“这一含义在现时代以前是不存在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英、法、西班牙等国北美殖民地的变化情况。(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以上变化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尼尔·弗格森、库兹涅 茨观点的 看法。(8分)

28.(18分)阅读下面两部著作的目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比较两份目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12分)

(2)根据两份目录,指出两位作者在编写著作过程中相同的观点或观念。(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C4.D5.B6.C7.C8.B9.B10.C11.A12.D13.C14.C15.B16.C17.B18.A19.B20.C21.C22.D23.B24.D25.D

二、非选择题

26.(1)原因: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私有意识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公民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弊端;罗马领土的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6分)

(2)内容都涉及私法和公法两大类,都要求保护私有财产,都有助于限制专制,都对后世其他国家的法制建设有重大影响。(答对其中三点即得6分)

(3)特点:形式上,不是制宪会议或国民议会民主讨论的结果;内容上,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4分)

27.(1)变化:英国夺取西班牙的佛罗里达半岛,夺取法国的路易斯安那以东、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及加拿大等大片殖民地。(4分)

原因:英国通过殖民战争,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殖民霸主;英国建立起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国家。(4分)

(2)看法:(本题为开放式问题,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

同意: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虽然给亚非拉国家造成极大的灾难,但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推广到全世界,冲击了亚非拉国家落后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和旧思想,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8分)

不同意: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虽然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和世界文明进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亚非拉旧有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生产方式和旧思想观念,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但殖民扩张和野蛮殖民掠夺,给亚非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害,是亚非拉国家长期贫穷和落后的根源。(8分)

28.(1)示例一

不同之处:目录A更注重西欧殖民扩张在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2分)目录B更注重新航路开辟在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2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使亚非拉等国家沦为西欧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分)新航路开辟也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重要因素。(2分)两位作者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2分)

示例二

不同之处:目录A更注重科学革命推动历史进程的作用。(2分)目录B更突出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对历史进程的影响。(2分)

原因:近代科技革命、思想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3分)科技革命是思想革命、工业革命、政治 革命的前提,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又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程。(3分)两位作者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2分)

(示例说明:本示例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世界古代、近代史 篇3

阶段古希腊罗马时代

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政治

(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自然条件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三面临海。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条件。

(2)历史条件

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一般来说,城邦里的公民在与王权和贵族的斗争中往往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君主专制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3)社会条件

在海外贸易、工商业发展和文化交往中,古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且较早地接受了平等、民主观念。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

提示:商品经济发达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主要原因。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确立和发展过程

①奠基阶段

A.改革

梭伦改革。

B.主要措施

经济上:颁布“解负令”。

政治上: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建立四百人议事会;设立陪审法庭;确立新选举法,如抽签选举、差额选举。

C.意义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②确立阶段(公元前6世纪末)

A.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

B.主要措施

用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实行“陶片放逐法”。

C.意义

基本上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③黄金时期(公元前5世纪)

A.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B.主要措施

各等级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C.意义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期”。

(2)实质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3)基本特征

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4)评价

①积极作用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全民族对知识孜孜不倦追求和民主的氛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缺陷

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专政。

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拓展提升】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对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雅典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轮流坐庄——现代选举制的起源。

(2)人民主权——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

(3)五百人议事会规定的任期——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的渊源。

(4)五百人议事会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比例代表制的开始。

(5)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

(二)罗马法

1.起源与发展

①起源阶段

A.表现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B.具体内容

习惯法:主要存在于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早期。

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发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②发展时期

A.表现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B.具体内容

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万民法: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③完成阶段

A.表现

《民法大全》。

B.具体内容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④升华阶段

A.表现

自然法。

B.具体内容

自然法精神的提出,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罗马法的目的与实质

(1)目的

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

(2)实质

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拓展提升】罗马法对今天的影响

(1)陪审制度——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2)保护人制度——演变为现代的律师制度。

(3)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法则体现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

(4)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

(5)法源于自然——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

(6)罗马法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很大影响,如法国《民法典》中有关物权和债权的内容,就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的。

(7)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所谓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资产阶级对此加以继承和发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的原则。

二、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思想文化:西方人文主义起源

古希腊人文精神发展,经历了研究自然(泰勒斯)——研究社会(智者学派)——研究人自己(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泰勒斯——“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泰勒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在此之前,希腊人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一样,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虽然泰勒斯的命题是错误的,但是他用自然界的水来解释世上万物,表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

2.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1)研究主题

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2)研究范围

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

苏格拉底提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主张“认识你自己”,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4.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柏拉图

研究人类社会,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进行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2)亚里士多德

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强调理性,但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认为如果没有感觉,人们就不能理解任何东西;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图示总结】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阶段特征

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开创性。

(1)政治上: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而缜密的法律,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经济上: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为古希腊民主制度、罗马法的发展完善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

(3)思想文化上: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4)对外关系上:对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展。

【世界近代史】

阶段一、工场手工业

一、政治: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1.背景

历史背景——13世纪《大宪章》提出限制王权,议会起源。

经济背景——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思想基础——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教兴起。

政治背景——英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激化,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限制王权。

根本原因——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1640年,新议会召开,提出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深化提升】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的变化

二、经济

1.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①原因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社会根源:对香料、丝绸、茶叶等的追求。

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兴起,阻隔东西方商路。

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②条件

A.客观条件

罗盘针的普遍使用;绘图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

B.主观条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2)过程

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2.殖民扩张与掠夺

(1)荷兰

①条件

政治条件:1581年赢得国家独立。

地理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

经济优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

②表现

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参与殖民争夺,在非洲、亚洲、美洲建立大量殖民地。

③结果

17世纪成为商业殖民帝国。

(2)英国

①条件

政治保障: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地理优势:位于大西洋沿岸商路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快,工业基础雄厚。

思想优势: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得到解放。

军事优势: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②表现

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确立海上优势。

17世纪初,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最终打败荷兰。

18世纪中期,最终打败法国。

③结果

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三、思想文化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①时间

14—17世纪。

②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③斗争目标

封建神学。

④形式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

⑤内容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⑥影响

冲击了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宗教改革

①时间

16—17世纪。

②核心思想

“信仰得救”。

③斗争目标

罗马天主教会。

④形式

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⑤内容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⑥影响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3)启蒙运动

①时间

17—18世纪。

②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

③斗争目标

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特权。

④形式

直接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⑤内容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想王国”。

⑥影响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三者的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奠基者:伽利略

成就:发现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建立者:牛顿

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历史地位:牛顿力学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牛顿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完备的程度,并得到应用和验证。

阶段特征

14—18世纪初属于手工工场时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也是现代化启动时期。

(1)政治上,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代议制开始建立(如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还未真正掌权,处于劣势,世界各国整体上仍然以封建制度为主。

(2)经济上,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生产组织形式是工场制,生产力水平属于手工操作;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初具雏形,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拓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重商主义广泛盛行,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西方人文精神复兴和发展,经过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神学的枷锁;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阶段二、机器大生产时期

一、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一)政治

1.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

(1)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①背景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的冲击。

②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工人和贫民的政治权利受到种种限制。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和完善

①背景

联邦制度使年轻的美国面临着政治体制的危机,因此,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强化中央集权,在当时的美国已经是迫在眉睫。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制定了联邦宪法。

②标志

1787年宪法的颁布。

③主要内容

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联邦地位高于各个州,联邦法律高于各州法律,各州的地方自治与联邦政府的中央集权相结合。

共和制——总统和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以“主权在民”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

三权分立原则——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掌握,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

④发展完善

1791年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

在南北战争中,北方取得胜利,这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美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得到进一步完善。

(3)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①标志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通过。

②实质

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

③影响

对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促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4)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①背景

法国政局动荡不安,执政者变换频繁,政治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

法国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共和制与君主制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较量。

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②标志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深化拓展】各国政治制度的形成都是由本国的国情决定的(以英美为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英国历史上有限制王权的传统有很大的关系。英国议会历史悠久,资产阶级兴起、强大后控制了议会,并取得了与王权进行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随着议会权力的增强,出现了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的情况。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形成与美国独立后的形势密切相关。美国没有封建专制传统,独立后就建立了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反殖民斗争坚定了美国人建立共和国的信念。政治家们有防止独裁和专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自由的远见卓识。

认识:要从国情的差异来认识政体的差异,政体的优势应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1848年)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背景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阶级条件——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三大理论来源——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实践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工人运动。

②内容

肯定阶级斗争在推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阐明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③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巴黎公社

【深化探究】为什么说巴黎公社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1)从客观上看,反动力量过于强大,不仅有本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有外来普鲁士强权的干涉和镇压。

(2)从主观上看,首先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斗争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其次,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经验不足,这使得决策屡次出现失误。

(3)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而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历史的发展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

(二)经济:工业革命的开展

1.时间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

2.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

3.条件

资本:殖民贸易,掠夺带来巨额财富。

劳动力:圈地运动。

技术:手工工场生产技术的积累。

市场:海外市场广阔(直接动力)。

4.概况

动力:蒸汽动力。

能源:煤炭。

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火车、轮船。

5.特点

科技结合情况: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发展进程: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法、美、德等国。

侧重部门:轻工业。

6.影响

生产力:生产力迅猛发展,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组织:以工厂制为组织形式。

政治制度:欧美主要国家进行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

社会结构: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

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初步形成。

(三)科技文艺

1.近代科学技术

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大原则,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指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力地挑战了神学创世说。

2.近代文学艺术

(1)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盛行

门类代表作品文学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音乐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美术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2)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艺术流派盛行

门类风格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文学现实主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司汤达《红与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音乐民族乐派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美术现实主义米勒《拾穗者》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主义莫奈《日出·印象》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一)政治

英、法、美、德、日等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加健全。

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导致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亚洲觉醒)。

社会主义运动获得新发展。19世纪晚期欧美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工人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进行合法斗争。

(二)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9世纪中后期。

2.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3.条件

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掠夺。

劳动力:城市化使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工人素质提高。

技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

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概况

动力:电力、内燃机动力。

能源:石油。

主要发明:汽车、飞机。

5.特点

科技结合情况:科学发明大多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科学与技术结合取得了巨大成果。

发展进程:在欧美几个发达国家同时展开,规模更大,发展更迅速。

侧重部门:重工业。

6.影响

生产力: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组织:垄断组织出现。

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权。

经济思想:垄断资产阶级操纵国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信条。

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归纳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三)科技文艺

1.物理学的发展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标志着量子论诞生。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量子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文学艺术的发展

(1)文学

欧美文学继续散发着光彩;亚非拉文学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获得了世界的承认;无产阶级文学大放异彩。

(2)音乐

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印象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等在相互影响中共存。

(3)美术

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阶段特征

18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重大转变,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典型阶段。这一阶段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现代化成熟与发展的阶段,还是现代化在全世界的扩展阶段。

(1)政治上,英、法、美等国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英、法、美、德、日等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人民民主运动兴起。

(2)经济上,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厂制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古代传说故事 篇4

摩腊婆国中有一个婆罗门村庄名叫那伽不拉,那儿住着一个婆罗门比嘉耶夏尔曼和他的儿子迪婆夏尔曼,儿子虽修习得满腹经纶,却无法达到心灵清静的境界,因此禀告父母说:

“我想出去旅行,以便学得更多的知识。 ”

做父母的虽努力想使他打消这个念头,无奈他都不肯听从,终于出发前往他乡去了。

就这样地,他流浪于异国之间,参观了许多圣地和寺院,在像新月祭那样特别的祭日,他行祭拜之礼,穿着苦行者的衣服从容而行,终于达到领悟的境界。不久,他来到吉特拉克达山。在那儿他找到苦行者的森林,又见识了湿婆天的雄伟寺院,更跳入清澈见底的池中沐浴,早晚都做着被称之为桑狄雅的祭祀,向众神之父献上神酒,然后进入寺院,赞美湿婆神,唱赞美歌以取悦于神。接着向前俯伏,心中沉于冥想,然后趺坐在一棵树根上,盘腿打坐,两眼看着鼻尖,心中所默念的,就是肤色微黑,有四只手,分别高举着法螺、法环、棍棒、莲花,两手在前方紧紧并拢,驾乘着卡达鸟的崇高无比的阿狄那拉耶那 (毗湿奴神)。

迪婆夏尔曼就这样的闭上两眼,沉于冥想之中,日过中午犹不自觉。不过他却不得不为了糊口而出去乞食,就在这个时候,一群在空中飞着的鹭鸶把粪便下到他头上来。他向上一看,正看到那群鹭鸶,他生气地诅咒它们,说时迟那时快,那群鹭鸶竟然立刻气绝掉了下来。迪婆夏尔曼看到这情形,心中顿生强烈的悔意:

“可怜的鸟呀!为了一点点过失,就要受那么严厉的惩罚, 而我为了一时的不能忍耐,竟让从前努力从事的苦行完全白费了。 ”

这样说着,他为了希望能补偿自己所犯的罪恶起见。就重新沐浴,又向神礼拜,不断念着咒文,沉溺于冥想。

接着,他又为了研究奥义书而进城去,到一个叫做那拉耶那的婆罗门家求取布施。那婆罗门的妻子在房门口看到来了一个比丘,便手拿器物正想要布施食物给他时,她的丈夫那拉耶那回家了,因此,她放下装着布施物的器物,对迪婆夏尔曼说:

“请稍等一下。 ”

她把水瓢送过去给丈夫,并为丈夫汲了水来,侍候丈夫沐浴、拜神、吃饭等等,都做完了之后,才拿布施的东西给迪婆夏

尔曼。这一来,迪婆夏尔曼可光火了,对她说:

世界古代史考点总结 篇5

一、上古人类文明

【考试说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北:八下P90 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北:八下P9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八下P92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北八下P90:第17课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北:八下P95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6.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八:下P94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二、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北:八下P101 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八:下P102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一面团结阿拉伯人的旗帜,穆罕默德率领信徒,打败了麦加贵族,建成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北:八下P120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北:八下P120 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北:八下P120古代文明的交往的方式,除了暴力冲撞外,也有和平交流的方式。

3.知道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北:八下P120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促进了世界文明的扩展。

四、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八:下P122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2.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八下P92、102、107-108、九上P47-49)

名  称

创立时间

创立地点

创始人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公元1世纪

巴勒斯坦

耶稣

伊斯兰教

7世纪初

阿拉伯

半岛

穆罕默德

3.传播:

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汉朝时传入中国。

★ 读《世界古代史》有感作文250字

★ 中国古代史试题

★ 中国古代史考点总结

★ 中国古代史复习的思路和方法

★ 传媒对世界的影响力的论文

★ 教育世界的本质和灵魂的论文

★ 世界城市低碳发展比较分析论文

★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论文

★ 构建学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论文

世界历史大冒险之古代战士 篇6

读 后 感

石芳菲

关于古代战士你了解多少呢? 《世界历史大冒险之古代战士》就告诉我们了四个位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战士生活,分别是长毛象猎人、亚述战士、罗马战士、日本武士,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长毛象猎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冰河时期,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世界。他们一方面要与恶劣的天气作斗争,同时防御动物的袭击,另一方面还要在狩猎长毛象时防止别的部落的偷袭,真是很不容易啊!这四个故事里最让我敬佩的是日本战士的武士精神,他们讲究“笔刀合一”、“人刀合一”、武士要做到刀、身、心三者融为一体,才能运用得恰到好处。

从这本书里,我了解到了古代战士的不容易。与现代战士相比,他们的生活条件简陋、武器装备粗糙。吃的是干面饼,穿的是厚重粗笨的盔甲,用的厕所又臭又脏,拿的武器是长矛短剑和弓箭;而我们现在的战士,吃的细米白面,住的宽敞明亮,武器装备精良,还有高科技的通讯手段。但即便是艰苦的条件,古代战士打起仗来也毫不含糊。他们为国家而战,为荣誉而战,他们英勇斗争,不惜牺牲!

古代世界史 篇7

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概况而言就是“一专多能”, 指不仅要使大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应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 和谐健康的个性心理, 强健的体魄, 以及较高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如当问到是否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原因时, 我院2004级新生基本素质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显示, 大约有56%的同学回答“随大流”和“不愿回答”, 这些数字一方面说明新生没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也显示一些新生缺乏自信。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 所以,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 大学生也对文学、历史等学科表现出了强烈的深厚的学习兴趣, 希望培养自身素质的全方面发展。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 我开设了公选课《世界古代文化史》, 共有学生100余人参加了本课程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 为了贯彻学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授课内容及方法等方面作了很多努力。

一、设定课程特点

《世界古代文化史》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但是考虑到面对的学生主要是理工科类, 所以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现文理兼容的特征, 在开课之初, 我给课程设定了以下几个特点:

1.素质教育, 高校的宗旨是培养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与技术成就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设人才。开设跨学科选修课, 其目的是加强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大学生首先是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文化人, 除掌握好本专业知识外, 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了解历史和文化以拓宽视野, 也就是要具有宽厚的基础, 丰富的知识, 良好的素质。

2.实用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同人文社会科学互相交叉的融合化趋势。这要求人们接受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面教育, 社会不仅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也需要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实际出发, 以理论为依托, 以世界历史发展为脉络, 重点讲叙各个时期文化发展特点, 增长学生历史文化常识,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3.创新性, 开设非专业选修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文和社会科学中的问题,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散发性思维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和创造性。

二、授课原则———坚持三个统一

即坚持理论与实例相统一,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教学效果与考核方式相统一的原则, 以保障授课内容的准确性, 课堂形式的多样性, 以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1.理论与实例相统一, 历史课往往以大量的理论知识为课程开展的框架, 比如历史时代背景, 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趋势等, 具有指导性和总揽性, 在实际教学中应与实例相结合, 如讲到文艺复兴初期美术史时, 在课堂上放映大量的名家作品, 由灌输式的单向教学转变为参与式的互动教学, 增强理论感染力;或把有关历史案例事件先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通过分析研读案例, 得出事件的实质, 由此上升为史学理论。这种模式打破了原教学模式中教师先讲解理论, 然后举例分析谁的传统模式。对活跃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起了很大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授课内容是课程的基础和根本, 要保证授课内容的充实性和针对性, 同时又要重视课堂形式的新颖性和活泼性, 在课堂上采取小组研究, 自由讨论等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真正起到开设了人文类选修课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

3.教学效果与考核方式相统一, 把教学效果与课程论文基础知识的考核结合起来, 要求学生期末上交一篇课程论文, 并组织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自由答辩, 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论文, 教师进行综合评审, 以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论文成绩与考勤结合起来, 共同记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使学生考试成绩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教学实践中, 由于选修课是主修课的延续与发展,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得到学生的重视等各种原因, 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出勤率难以到保证, 作为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 不能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所以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 在保障《世界古代文化史》教学特色, 坚持三个统一的授课原则的基础上, 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 提出教学质量。

1.以科研论文专题为基础, 我在备课中意识到, 要把最新的知识、观念传授给学生,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就必须对所教内容的深刻研究, 否则所讲授的内容是肤浅的, 所传播的知识是陈旧的。本课程讲授虽然仅仅30个课时, 但授课内容并不仅局限于教材书本知识, 而学习了大量的专题研究, 比如在结论中以专题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了中外文化特点及对比, 并以此为基础概括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为学生构建了历史知识构架。

2.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一定要有渊博的学识, 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此外, 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 熟悉教学方法, 懂得教育规律。通过教学实践学会驾御、调节课堂学习气氛的本领, 通过自己的语言、手势和情感, 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并根据学生的反馈, 及时调节教学环节, 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营造自由的课堂学习气氛, 将同学们自觉吸引到课堂上来, 努力做到:学术研讨, 实现“授人之‘渔’”。针对本课的教学要求和内容提出相关的讨论题, 以增强学生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课堂上注意提问交流, 例如“文化概论”中提问“什么是文化”切入到主题, 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不断改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跨专业选修课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是专业课的延伸和拓宽。在理工类院校开设《世界古代文化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应掌握其自身特点, 探索改善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大学的素质教育中强调和弘扬优秀人文精神, 使人文类选取修课更好地体现出大学教育中知识和价值、学问和情操、科学性和政治性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1]全翠珍.加强办共选修课程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 .

古代世界史 篇8

回望这颗星球漫长的历史,一段段精彩的故事就像是星空中那璀璨的星星,从这期开始,小玛丽就要带着大家穿越时空,采摘那些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星星。

第一站,我们来到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附近,俯瞰(kàn)两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你会看到那个美丽的王国——巴比伦王国。这座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古老国家,成为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这样一座饱含着历史沉淀的古老国家,必然流传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关于缥缈虚幻的“空中花园”的故事。

传说,在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因为思念家乡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

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当时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据说,空中花园总周长500多米,采用立体造园方法,工匠们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花园中的假山用石柱和石板一层层向上堆砌,直达天空。从远望去,花园就像在天空中一样。假山共分上中下3层,每层都用大石柱支撑,层层盖有殿阁。为防止渗水,每层都铺上浸透柏油的柳条垫(diàn),垫上再铺两层砖,还浇注一层铅,然后在上面培上肥沃的土壤,种植了许多来自异国他乡的奇花异草,并设有灌溉的水源和水管。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的输水设备,工匠们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说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shèn)入地基。

但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淹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空中花园”的实际位置,是位于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北300英里之外的尼尼微,其建造者也不是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而是亚述王西拿基立。

为了发展旅游业,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与实施了一项修建巴比伦遗址的计划,在遗址上仿建了部分城墙和建筑,在城内修建了博物馆,陈列出土的巴比伦文物,其中,尤以一块高逾2米的黑色闪绿岩石碑的复制品最为珍贵,石碑的上半部是镌刻太阳神将权标授予汉莫拉比情景的精致浮雕,下半部则为用楔形文字记载的《汉莫拉比法典》全文。这部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莫拉比领导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现保存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外,伊拉克政府还在巴比伦遗址和巴格达市内仿古重建了宁马克神庙和空中花园,修葺一新的古城的淡蓝色城墙高数丈,重现了这座古城昔日的风韵。

在考察过程中,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xiē)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今天我们的探险就到这里了,我们的问题是:

1.“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四个?

2.古巴比伦人发明了什么文字?

把你的正确答案写在信封背面,就会得到一份神秘小礼物!还会得到“探险小勇士”称号呢。我们的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街11号《小雪花》编辑部“科学探险小分队”收 邮编:150001 或者发e-mail至yangsong2524@126.com

上一篇:山东行业分析报告下一篇:房地产销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