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共12篇)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 篇1

1、写字方面:“横多别着急,重点在距离,远近都一样,‘哇’字才美丽。”——这是我自编的一首小儿歌,在学生写“哇”字前出示给学生,这样对学生的书写起到了帮扶的作用。以此还延伸到了“挂”字的写法。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我还提示他们,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更比一个好,这样,我把我们学校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真正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2、识字方面:改变以往的先识字再读文的一程不变的教学方式,而是力争做到让学生边读文边识字。“葫芦”两个字是在出示课题之前,以实物演示的方式识记的;“哇”是通过字的应用规律识记的,我告诉学生,“哇”本字是一声,一般它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读轻声;“盯”是在语言环境中通过字理知识识记的 。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片段】

1.发现共同点, 带识同类字 (4分钟)

师:小朋友们会读, 会听, 还很会观察呢, 这一段中有两个字长得可像了, 瞧, 它们是—— (挂和哇)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呢?

生:挂东西要用手, 所以挂是提手旁, 哇要用口来说, 所以哇是口字旁。

师:你是用意思来记这两个字的, 是个好方法。

生:我说“哇”, 口加两土哇哇哇。

师:那挂呢?

生:手加两土挂挂挂。

师:你们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这两个字的, 也可以啊。

师:还有好几个字和它们长得很像呢, 你能给它们换个偏旁, 变成另外一个字吗?

生:换个女字旁是个娃娃的“娃”。生:换个三点水是个山洼的“洼”。生:换个虫字旁是个青蛙的“蛙”。生:换个单人旁是个“佳”。生:换个木字旁是个桂花的“桂”。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换出学生的眼睛是敏锐的,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方面, 他们也能评价一番, 俨然成了课堂的主人。小青蛙的赏识与夸奖, 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被尊重的幸福, 写字的乐趣在学生的心中不言而喻。)

(浙江省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324300)

了这么多字, 老师还把这些字编成了一首儿歌呢, 赶快读一读吧。

(出示PPT:张口一声“哇”, 用手往上挂。有水是水洼, 女孩爱娃娃。捉虫能手小青蛙, 小——青——蛙!)

(生自由读)

师: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读着读着还打起了节奏。我们也来打着节奏读一读吧。 (众生打节奏读)

师小结:这些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件“圭”。今天我们还要来写一写“挂”和“哇”, 写好这两个字中的“圭”, 我们就能写好其他带有“圭”的字了。

2.依托田字格, 观察“圭”位置 (2分钟)

师:这里的“挂”和“哇”还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呢, 老师已经把它们请进田字格了。看看它们的右边都是两个土, 你觉得写这两个土要注意什么?

生:第一个土的下面这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师:你很会抓横竖中线的笔画。

生:两个土的一竖不要连在一起。

师:是呀, 两个土有两竖, 可不要写成一笔呀。

生:两个土的大小要差不多。师:这样这个字才能写匀称。

生:下面那个土的最后一横要写长一点。

师:这样两个土才站得稳。有了小朋友的提醒, 老师更有信心把这两个字写好了。来, 和老师一起把这两字请进田字格吧。

师边范写边指导:挂和哇右边上面的土, 最后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左窄右宽, 下面那个土的最后一横要拉长。

3.书写“挂”和“哇”, 感受“圭”书写特点 (2分钟)

师:小朋友, 我们赶快把这两个字请进你们书本的田字格中吧。

(生写字, 师走动检查, 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头要正, 背要直, 脚放平)

4.评价反馈“圭”的书写 (2分钟)

(写完后实物投影展示并评议)

师: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写的字, 刚才我们提醒的哪几点, 他注意了?

生:第一个土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了。

生:两个土的竖没有连在一起。

生: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漂亮。

师:你们真会观察, 课后还可以再写一写, 争取写得再漂亮一点。

5.书写同类字, 巩固“圭”书写 (3分钟)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堂作业本, 翻到这一课, 看第三题, “挂”和“哇”还希望大家把它们的兄弟姐妹们请进作业本呢, 行吗?

(生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

【反思】

一、彰显学段特点

《课标》 (2011年版) 要求在每天的语文课中落实10分钟的写字教学。各个学段在指导写字时, 有不同的特点。低段是打好写字基础的阶段。从一下到二上, 应以写好偏旁、部首为重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好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部件的书写。笔者根据学段特点, 在本节课中重点指导了“圭”这一部件的书写。

二、以点带面重方法

第一学段中要让学生掌握大部分偏旁、部件的书写。如何让部件的书写指导更为有效?笔者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 抓住共同点进行指导, 带出一类字的书写, 从而举一反三地解决了“哇、挂、蛙、娃、桂”这一类字的书写,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反馈有针对

反馈评价的功能重在激励、诊断。通过评价、反馈肯定优点,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达成目标。低年级学生不可能在一次书写中就达成各项书写的指标要求, 因此, 每一次的书写指导可针对一点解决一个问题。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 篇3

新课程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本篇课文在教学时,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教学中展示直观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字幕和动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画面的感知和观察让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自主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质疑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中看出来,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课文中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弄清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培养学生能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和劝告,在不同的环境中懂得采纳良好的意见。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画面和图片,弄清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几种句式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任何事物之间都存有内在的联系。

设计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出示图片】

师: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葫芦,你喜欢哪一个?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葫芦可以用来食用,还能做成乐器和工艺品。在生活中,这种可爱的植物让很多人喜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产生疑问:最后种葫芦的人是不是得到葫芦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对新生事物产生联想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动脑看图的能力。

二、初步阅读,解答疑问

【出示图片】观察两幅插图,并作对比。

1、学生自己观察第1、2幅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两幅图的不同。

葫芦长势不同:一是长长的藤上长满绿绿的叶子,一是叶子枯黄,且有好多小孔。

葫芦不同:一是可爱的,挂在藤上;一是干瘪的,掉在地上。

人的表情不同:一是面带微笑,很满意的样子;一是满脸惊讶,很奇怪的样子。

设计意图:两幅插图的画面对比鲜明,能够帮助学生感知故事、理解课文,所以,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细致观察图片后,给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三、品析课文,明白事理

1、学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盼它长大。

2、让学生想象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然后练习读一读。

指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只要葫芦能长大就行了。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几个虫子不在乎的语气,对小葫芦喜爱的语气。感知感叹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设计意图:学生们结合生活体验,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让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思考得出结论:葫芦叶子与果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叶子上生了很多蚜虫不治就会死掉,葫芦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3、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不同看法。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要先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要快治。感知反问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那人不但错在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还错在不听邻居的劝告,有错不改。

四、拓展想象,训练口语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4

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重点之一,课后练习也出现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的练习。多数学生初步掌握了反问句,但改写成陈述句还有一定难度,还需加强。

这篇课文也是续编故事的好材料,我让学生想象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结果会怎样?

附孩子的续写:

第二年,他又种了几棵葫芦。过了几天,长出了小苗,慢慢地长出了藤。然后,开出了小花。又过了些日子,结出了许许多多小葫芦,就像一个个小娃娃。可爱极了!

有一天,他看见小葫芦的叶子上爬着一群蚜虫,心想:我一定要治虫了,不然可爱的小葫芦又要落光了。他连忙把葫芦上的蚜虫消灭得干干净净。

原来养植物是要精心培育的呀!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5

认识9个生字。学会写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做如下自评。

一、注重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本节课在三处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1、写字方面:“横多别着急,重点在距离,远近都一样,‘哇’字才美丽。”——这是我自编的一首小儿歌,在学生写“哇”字前出示给学生,这样对学生的书写起到了帮扶的作用。以此还延伸到了“挂”字的写法。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我还提示他们,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更比一个好,这样,我把我们学校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真正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2、识字方面:改变以往的先识字再读文的一程不变的教学方式,而是力争做到让学生边读文边识字。“葫芦”两个字是在出示课题之前,以实物演示的方式识记的;“哇”是通过字的应用规律识记的,我告诉学生,“哇”本字是一声,一般它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读轻声;“盯”是在语言环境中通过字理知识识记的,。

3、积累方面:在对第一自然段进行教学时,我向学生渗透了“熟读成诵”、“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文学习方法。

二、课堂上做到了“三个关注”。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6

接下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蚜”“盯”都是形声字,学生能够很快用这种方法记住这两个字,“赛”用换一换的方法理解了它的意思。“自言自语”的意思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老师模拟场景,自言自语说话的样子让学生理解,这就是“自言自语”。学生通过对“盯”字的理解知道这个人眼里只有葫芦,所以觉得“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让多名同学站起来读这句话,齐读,男女比赛读,指导读好感叹句,并换成陈述句再比较读。此时完成了课后练习的第二题的一部分。

第三自然段先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学习生字“邻”——注意:避让,高低。再指导读最后三句话,感情一句比一句强烈,最后几个字一字一字读,“葫芦”重读。同桌扮演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再读,学生很感兴趣,并能够读好反问句和陈述句。再把反问句和陈述句单列出来比较读,联系生活实际说反问句感受不同的语气。

最后一自然段的学习联系课文插图,再联系黑板上的简笔画,画蚜虫,叶子被吃光,用黄色粉笔让葫芦变黄色,用黑板擦一个一个擦掉葫芦,学生看着我一个个擦掉的葫芦,有难过有后悔,接着老师趁机提问:种葫芦的人想要的是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学生就能理解到叶子,葫芦互相联系的道理。

这一课学习了生字,积累了短语,学会了读句子不同的语气,理解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7

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我抓住人物的语言,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教学。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加以品析。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我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你想读什么角色的内容,然后老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读,再让男生和女生对读,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课文,来读出那位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语气,和后来不听邻居劝告,结果没有收到葫芦后悔的语气。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对课文也非常熟悉了。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8

一、对比插图,产生疑问。

1.谁能用刚才读过的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借助第一幅图,回忆一下,这棵葫芦是什么样的?2.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呢?(请看第二幅图)3.是啊,这么好的一棵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教学资源,结合课文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抓住题目,探究原因。

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他们似乎已经明白: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但是在后面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心中有一个疑惑——“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因为孩子们和那个种葫芦的人一样不懂植物的果实和叶子之间的关系,这恰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抓住课文中重要词句,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情,例如: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以读悟文,品析词句。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同时,我还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学生能感悟到的文字间包含着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编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9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另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二、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采用角色换位,“你要是种葫芦的人,看了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学中,随时都有学生当堂的生成,即兴语言的表达,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及时地促进学生,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好。这一点,我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另外,在听课时多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我要的是小葫芦》教学课后反思 篇10

一、满意之处

1、准备比较充分。

2、课堂生成比较精彩。我努力做到了孩子们会的我不说,我只给孩子们补充和适当点拨。突出了重点,将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区别及朗读方式交给了大家,孩子们激情澎湃。

3、多角度学习这篇课文。不但练说了主要内容,还从低年角度着想,降低难度,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再连起来说大意,水到渠成。扩展了一篇文章《啄木鸟与大树》,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并且结合我“十二五”科研内容的训练,扩展阅读,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4、学生能够收集资料,并在课堂积极发言。

5、德育多角度。教学本课我从事物联系、学科学、听人好言相劝等方面引导孩子们总结道理,很顺畅,收获多。并且让孩子们学会查资料的方法,从而也告诉了家长怎样指导孩子查资料。

二、不足之处

1、毕竟是刚上二年级,小组学习搞了不久,还没有大规模的积极发言,学习过程中有溜号的现象,也有在一起学了,却说不出来感受的同学。小组汇报时,最好再有一组来汇报就好了。似乎有点少。不过很真实,我感觉还不错。

2、读的训练时,一着急,感觉还是单独读的人少了,集体读的时间多,应该改成多叫单人,那样适合个体提高,有序不乱。

3、当时在对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进行一下书写练习就好了,因为课后册子上有许多同学会变换,却忘了加标点符号。这个内容应该深入练习,落实到笔上。

三、努力方向

1、小组合作学习更实效,汇报时语言更激烈。

2、培养孩子积累成语、名言,多读书。

3、课前的鼓励和热身要激发热情。

课文《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反思 篇11

[ 片断一 ]

师:种葫芦的人由于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唯恐老师不点他回答。)

生:他会这样想:我早就应该听邻居的劝告,不然的话,我可爱的小葫芦就不会掉。

生:早听邻居的劝告,不就没事了吗?

生:如果我听了邻居的话,我的小葫芦肯定会赛过大南瓜的。(边说边得意地用手比划着大南瓜。)

生:(一脸的迷惑)我的小葫芦怎么会掉了呢?

师:是呀,你的小葫芦怎么会掉了呢?小朋友们能告诉他吗?

生:到现在还不知道呀,你没有听邻居的劝告呗。

生: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大得很!可你不知道呀。

师:(对刚才迷惑的同学说)你现在明白了吗?(学生点点头)(师接着说)发挥你的想象接着说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落了,他还会想些什么?

生:(长叹一口气)唉!我真后悔。原来蚜虫有那么厉害呀!

生:我喷了药就好了。唉!

生:还有下一次的话,我一定要听邻居的劝告。

生:看来,邻居说的话一点也没错。

生:我怎么这么笨呢,早问一问邻居怎么治蚜虫就得了。

生:哦……原来叶子与葫芦之间有这么大的联系。

师:好!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象真丰富呀!在学习中,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想象,多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 反思 ]

此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联系上文,发挥想象力,从中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同学们的想象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又对课文有深一层的认识。那稚气的充满了想象的话语足以让老师感到欣喜若狂。 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于网络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2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修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小学生书写能力,在要求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外,还强调要有书写速度。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必须将生字教学放到重要的位置。此外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联系,注重语文和生活的结合。讲过本课后应该将任何事物间存在着联系的思想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讲一个人种葫芦,只想得到胡芦,却不管叶上的蚜虫,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还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涉及到了“棵、谢、邻、怪……”八个小学常用字。

(三)学生分析

本班级的学生书写能力普遍偏差,所以生字教学是重点,有必要教师板书范写,指导学生书写。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是学生会质疑的地方。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图文结合,得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言语中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葫、芦、藤”等11个字、会写“棵、谢、邻、怪……”八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句的不同语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叶子和果实的关系。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反问语气。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五)教学策略

以问题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常用的反问句式,加深学生理解,帮助其体会并准确读出反问语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理解文本,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这样不仅构建了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六)教学用具 1.课件(包含大幅图片)2.生字卡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字、会写“棵、谢、邻、怪……”八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感知本课内容。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难点: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问:这几个小葫芦? 大家看好看吗?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得到可爱的葫芦,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生答:没有

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2.板书课文题目“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芦要读轻声)(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要求会认的字(需描红的字),并多读几遍。2.看课文中的两幅图画,分别指出图中内容与哪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设计意图: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同时看图与学文相结合,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师提问”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讲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结了小葫芦,不久叶子上生了蚜虫,他却不管,结果小葫芦全落了)指导学生要能完整概括课文情节,如果有遗漏情节,由其他学生补充完整。

三、学写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2.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偏旁帮助理解意思,结构能使学生整体感受生字)认读生字 :盯、葫、芦、藤、邻、哇、慢、每、言、挂、棵、治 指名读,正音.画出文中带有改字的词(教师板书)

“谢”字在文中不是“谢谢”的意思,让学生寻找到改字在哪里出现。谢了”,理解’“谢”在这里是“凋落”的意思。

3.指导书写。(1)观察老师范写,“谢”字,左中右结构占格要均匀,“身”不能出头 “言”字,三横间距要一致,最上面的横要写长。

(2)生描红,临写。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评一评谁写得最好。(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棵(一颗)谢(花谢)想(心想)盯(盯着)言(语言)邻(邻居)治(治病)怪(奇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读出文中反问语气。2.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花重点难点

重点:反问语气的掌握。难点: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生字宝宝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可不要让生字宝宝失望哦!下面老师就来检查检查大家生字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葫芦、哇、藤、邻居、蚜虫、奇怪、盯着、自言自语。开火车朗读。同学们字词的掌握情况非常好,葫芦宝宝也很开心。

(设计意图:教师用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信心,使他们信心和激情满满。)

2.师:那么,谁能用书中的话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样的?

细长的葫芦藤上有什么呢?花谢以后,又会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出示课件: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看,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那么我们就用喜欢的语气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吧!

生:齐读第一段。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你们真的很喜欢这些小葫芦。同学们,小葫芦这么可爱,种葫芦的人特别喜欢它们,可最后他得到小葫芦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最后一段,同学们,种葫芦的人每天都会看好几次葫芦,可是他到底得到了葫芦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出示多媒体图片)

生:种葫芦的人没得到小葫芦,因为我看见小葫芦落了一地。

生:我从最后一段发现种葫芦的人没得到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满满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啊,种葫芦的人并没有得到小葫芦,你从哪些词能明显的看出来呢?(板书:虫更多了,变黄,都落了)

2.师:哪一幅图画出了这段内容呢?

生:课本65页,教师出示课件。

3.师:齐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可爱的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到很可惜。

生:我感到小葫芦很可怜,很心疼它。

师:那我们就试着读出心疼、可惜。

师:指名读,指导朗读。愿意一起来尝试读吗?注意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对比63页的插图,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出示课件)

生:愿意,齐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长得那么好的小葫芦怎么就会落了呢?是什么导致它落呢?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在想些什么?

4.师:是啊,那么好的葫芦怎么就会都落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文2.3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动手圈画,在书中找到答案。

5.指导朗读: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我从这句话能看出种葫芦的人根本就不管叶子上的蚜虫。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他毫不在乎,也不怕。

师: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体会不同语气。

学生个别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师: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子,他只在乎葫芦。他是怎么说的?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他希望葫芦快点长。

师:你具体从哪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

生: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是啊,他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了,他只希望葫芦长得大些,快些。再齐读他说的话。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他只在乎葫芦呢?

生:我从盯这个字能看出他在乎葫芦。

师:请同学做个盯的神情,齐读这段。

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呢?自己练习说一说,然后说给同桌听。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理解“自言自语”,师:种葫芦的人是这么急切的得到葫芦,同桌互相读读,体会感情。

师:邻居看到叶子上的蚜虫,他是怎样对种葫芦的人说的?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生: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

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邻居是怎样劝种葫芦的人的?邻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邻居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邻居很着急。(板书:生了蚜虫)

师:同学们,你们着急吗?

生:着急。

师:那好,请大家试着用着急的语气读读邻居的话。

生:自由练读。

师:种葫芦的人此时怎样?

生: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他的意思是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板书:不用治)

师:你认为哪句更好些?为什么呢?体会语气不同。

生:我认为第一句更好些,能体现出种葫芦的人很惊讶,加强了语气。而第二句只有肯定的语气,语气不够强烈。

师:是啊,那我们就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说话的语气,体会体会。

师: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呢?

生:首先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归纳概括,种葫芦的人并没有得到可爱的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看到蚜虫他会怎样做呢?

生:他会想:如果我好好照顾小葫芦就好了,它就不会落了,我要是听邻居的劝告就好了。如果第二年种葫芦,再看到蚜虫我一定会马上处理的。课后作业:

同学们发挥想象,如果那个人第二年还种葫芦,又遇到了蚜虫,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写成一个小短文,明天交上来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本班学生多是从小一直生活在农村,普通话水平很差,课堂教学中读书,语气的掌握很不熟练,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学习正确工整书写汉字时务必加强学生读的练习,二年级的学生是语言培养的关键期,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上一篇:大学生人生观调研提纲下一篇:邀请回复函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