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设计:快乐的牧羊人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活动设计:快乐的牧羊人(共14篇)

音乐活动设计:快乐的牧羊人 篇1

活动意图:

《快乐的牧羊人》源于经典美国电影的一首插曲,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经典的东西总是有它独特的魅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愉快、幽默、诙谐的情绪。

2、能根据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尝试用哈、啦、嘻等象声词哼唱自己认为最好笑的一句旋律。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手拿小鞭子的牧羊人木偶、VCD。

教学重难点:

用语言、动作等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木偶表演。

1、出示牧羊人木偶。

2、教师操作木偶,哼唱《快乐的牧羊人》前面四小节。

二、完整欣赏音。

1、我最喜欢唱的歌曲是《快乐的牧羊人》,你们听我唱完就知道我有多开心,多会笑了!

2、播放VCD,完整欣赏第一遍:听了乐曲,你觉得开心吗?

3、第二遍: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觉得多里很开心、很快乐?

4、哪一段,牧羊人最开心,他正在忍不住笑出声来?

教师弹奏并哼唱这一乐段,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或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欣赏乐曲:1--8小节。你觉得牧羊人开心吗?

欣赏乐曲:9--16小节。牧羊人在干什么?

欣赏乐曲:25--32小节。给你什么感觉?可以用什么动作或表情来表现牧羊人开心的心情?

三、表达愉快的情绪。

1、用各种象声词(如“哈……啦……嘻……”等)来哼唱自己认为最好笑的一句旋律。

2、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或表情来表现自己愉快的心情。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设计:快乐的牧羊人 篇2

【案例再现】

环节一:好玩的滑梯

“宝宝们, 喜欢玩滑滑梯吗?你是怎么玩滑梯的呢?”

“我们先从滑滑梯的楼梯上一步一步往上爬。来, 我们一起一步一步往上爬……现在我们爬上来了, 准备滑下来咯, ‘哗……’滑下来咯!”

“滑滑梯真好玩?我们再来一次吧!除了直直的滑梯, 还有什么样的滑梯呀?哦, 还有转着滑下来的哦, 我们也来玩一玩吧!‘滑滑梯, 真有趣, 一步步, 往上爬, 滑呀, 滑呀, 滑呀滑呀滑。’”

“这首好听的音乐, 唱的就是有趣的滑滑梯,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评析】活动一开始, 幼儿在教师的语言及动作提示下回忆、模仿滑滑梯的过程。随着模仿游戏的开展, 教师十分自然地引出了自编的儿歌, 带着幼儿在儿歌中有节奏地进行游戏, 在体验语言节奏的同时也感受着身体大动作的节奏。在幼儿玩性正浓时马上直接切入活动主题, 引出音乐《快乐滑梯》, 并引导幼儿安静地倾听。

环节二:认识新朋友———铃鼓

“刚才的音乐好听吗?有个乐器朋友听到了刚才的音乐也来了, 看, 你们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铃鼓’。铃鼓要和宝宝们打招呼啦!你们听!它在说什么呀?”

“铃鼓在向我们问好呢!我们也来和铃鼓打个招呼吧!”

【评析】看似简单的问好活动, 实则暗藏了教师的教学意图, 那就是通过“宝宝, 你好!”“铃鼓, 你好!”的对话, 让幼儿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感受到铃鼓的两种不同演奏方法“拍”与“摇”所演奏出的两种基本节奏型“XX—”和“X———”。同时, 通过“问好”游戏来模仿这两种基本的演奏方法。

环节三:在“玩滑梯”的情境中初步尝试跟音乐演奏铃鼓

“铃鼓想跟着刚才滑滑梯的音乐玩一玩呢!想知道铃鼓是怎么玩的吗?请你仔细看、认真听哦!”

“在唱‘滑滑梯, 真有趣, 一步步, 往上爬’这几句的时候, 音乐就告诉我们开始爬滑梯了。那这时铃鼓在干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来, 我们把小手当作铃鼓试一试。”

“在唱‘滑呀, 滑呀, 滑呀滑呀滑’这几句时, 音乐告诉我们开始往下滑了。这时铃鼓是怎么滑下来的?又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来, 我们把小手当作铃鼓试一试吧。”

“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声音和滑下来的声音一样吗?原来, 一步一步往上爬时的声音像小兔跳跳短短的、往下滑的声音像火车一样长长的。那音乐里不唱儿歌的时候又是告诉我们要干什么呢?对啦, 该休息啦!”

【评析】在第一次接触乐器演奏的时候, 采用“听”、“赏”的教学策略能更好地使幼儿关注到乐器演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通过逐句分析, 能更好地了解音乐的结构及演奏的方法。教师亲自生动形象地模仿滑滑梯动作, 更是十分巧妙地化解“教”与“学”矛盾的痕迹。这样的学习对初入园一个多月的小班孩子来说是没有任何负担的。

环节四:优雅正确地演奏铃鼓

“你们想不想拿着铃鼓玩滑滑梯呀?宝宝们, 请拿起你的铃鼓朋友, 老师来念儿歌, 你拿着铃鼓一起来试一试吧!好听的玩滑梯音乐响起来了, 我们带着铃鼓一起玩吧!准备好了……”

“刚才铃鼓拍着腿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还可以让它拍哪里唱歌呢?我们试一试。”

【评析】在这里, 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如何正确使用乐器, 如何使自己的乐器融入音乐, 如何更富创造性地演奏乐器。不同纬度的关注, 使得幼儿的三次练习也各有侧重点, 这样的打击乐活动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机械练习, 而是一次次新的挑战。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能完成这样的挑战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

环节五:小铃鼓睡觉啦

“铃鼓宝宝玩累了, 我们把铃鼓宝宝送回家吧!”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 孩子们安静地抱着铃鼓, 将铃鼓轻轻地送回器乐架。

【评析】此时, 体现了教师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整理打击乐器的意识。整个活动也在温馨舒宁中走向尾声。

【案例反思】

1.小班音乐活动内容的产生要在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寻求突破。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活泼好动、敲敲打打是孩子的天性, 在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相互配合”, 从而使幼儿的头脑变得灵活聪慧起来。

对于刚跨入幼儿园大门的小班幼儿来说, “无意注意”主导着他们的情绪及注意力。所以, 若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让幼儿接受知识并获得心智的发展, 教师必须要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寻求突破。

基于以上思考, 经过反复的推敲与筛选, 最后笔者选用了幼儿最喜欢的滑滑梯游戏, 并选取爬楼梯、滑滑梯这两个基本动作, 配以铃鼓这一小朋友常见的打击乐器, 体验与动作相契合的节奏型X X—X——, 设计了此次《快乐滑梯》的教学。

通过这次活动的实施,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实施打击乐教学, 完全可以拷贝这样一个模式, 即借助单一乐器, 结合该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或寻找或自编简单上口的儿歌, 配以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情境, 在语言节奏及大动作节奏的帮助下, 使幼儿尽快地熟悉掌握该种乐器的演奏, 从而为今后的多种乐器配合演奏奠定基础。

2.小班音乐活动目标的设置要结合幼儿现状体现儿童“最近发展区”理念。结合对幼儿现状的分析,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任务所提到的要求:“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 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 培养节奏感”, 我为本次活动制订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在“玩滑梯”的情境中尝试用两种方法演奏铃鼓;二是能让幼儿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 体验节奏游戏的乐趣。教学实践表明, 这节课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目标设置合理, 充分建立在对幼儿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小班音乐活动重、难点的把握与有效突破是保证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此次教学的重点, 其实也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就是要让幼儿在滑滑梯的游戏情境中了解并基本学会铃鼓两种演奏方法, 并能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学会运用乐器。

“无意注意”主导着幼儿的情绪及注意力。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 年龄较小, 以自我为中心, 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让他们接受知识并获得心智的发展, 其中之一就是必须要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寻求突破。因此, 我采用“化整为零、分步突破”的方法降低幼儿学习难度。起初, 我和幼儿一起回忆玩滑梯的过程, 并用身体动作模仿游戏过程, 其目的是用形象逼真的动作促使幼儿对节奏节拍形成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 我引入铃鼓, 用打招呼问好的方式向幼儿介绍了铃鼓的两种演奏方法及声音节奏, 这与模仿滑梯中的身体动作密切联系, 加深了幼儿对节奏的感知程度, 也就为后来的边讲儿歌边使用乐器演奏, 直到最后幼儿能跟着音乐自己使用乐器演奏, 打好了基础。

放养老公,做快乐牧羊女 篇3

看到3.15那些喂瘦肉精的猪了吧,其实男人跟动物差不多,不要人为的控制他,放养的总比圈养的体肥味儿美滋味足!(男人们可以纠正一下被这句话气歪的鼻子!)

别看小三漫山,二奶遍野的,但于老公,该放的时候还得放,这样才能让他对形形色色的女人有点免疫力。否则你整天把他圈起来,啥世面都没经过,只要有那风流女子一打身边路过,他内心的荒草就會刷拉的响动不止!

新婚蜜月,我跟老公去海南旅游,哪想在面包车上,他居然跟个上海小姑娘唠得如胶似漆,全然不顾我这个新娘子在一旁的尴尬感受!

晚上到了宾馆,我既不旁敲也不侧击,直接告诉他,杨先生,你现在是有婚约在身的人,以后跟女同志聊天调情的,要有个尺度,一、如果我在身边,要顾全我的面子;二、如果我不在身边,要顾及自己的面子。床下的事没要求你无,但床上的事得真没有,若是事件地点发生错位,对不起,一种结果,两个字——离婚!

老公一脸的委屈,瞧你把我说得跟下三烂似的?不就是多说了几句话吗?咋还上纲上线,我成了大色狼了。

是狼是羊的,狡辩不是标准,那得以后看行动。但初次小战,我虽谈不上告捷,可也态度明确,要求硬朗。

放养就是如此,别以为是真的把他放在外面由着性子的跑。预防针是要打的,出现了问题,纠正措施更是要及时的。

别看羊官放羊时,吹口哨、晒太阳,躺在草垛上貌似不施监管,其实哪只羊都逃不出他的眼,若真是有跑出范围的,定保一鞭子将它抽回来!养老公也是如此!

记得那次老公出差,落脚点是他母校的所在地,我是不晓得他的那个叫小伊子的初恋情人会不会独杵阑珊的,但依老公的性情,在夜色未央的时候蓦然回首是确保的……所以走的时候我故意叮嘱:行李箱的侧兜里放了几个套套,以备不时之需!

老公一脸黠笑地拥着我:还是媳妇了解我呀!这么宽宏大量的女人下辈子我也包了,不许签别人呀!

挑着睫毛、努着嘴,我在吹着手上那待干的指甲油:不过,套套被我抹过了药,不说皮肤溃烂的至少也得红肿胀痛、功能障碍吧?估计一个礼拜能恢复好!

白衣天使的心怎么这么毒?

老公一脸的鄙视,我倒在他的怀里窃笑不止。

可是,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都可能被低浅的事实打倒,当我的电话打过去时,老公的语调居然怯怯地: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

我的脑袋在飞速地转:他们是在咖啡厅的桌前还是宾馆的床上?怎么环境如此雅静?我是揭穿还是装糊涂?

立刻,我的语调绵软了起来:因为在想你啊,你呢?这么晚了为什么也没睡?老公则浅浅地低呤了一句:Metoo!

那会儿听着他言不由衷的话我真的很想吐,但,我得保持冷静,若他跟初恋女友在一起,我就想扰黄了这个局,因为,我有这个权利!不要以为我真的不会管他床下发生的任何事。

这个电话粥我褒了40分种,尽管中途他多次以长话费贵为由暗示我中止电话,但我就是腻着他不放,直到我聊得有点累,收线的时候,还跟他开了个小玩笑:你对面的女人也不怎么漂亮呀,因为我在你袖口的纽扣上装了个摄像头,只有你持着手机,我才能看清她的模样!

嘻嘻嘻,我收了线,对面是老公哈哈哈的笑声!

这就是放养!“羊”想开小差跑出去看看是正常的,但羊官的思维是一定要跑在羊的前头的,羊想出逃的时间、速度及方向,羊官的心里是不能没谱的,否则,真等他跑出了你的视野,那再长的鞭子也及不了他的身心……

可是,你也真不能整天拿着鞭子站在它面前,更不能发现了点什么蛛丝马迹,就挥起来……

就像那次洗衣服,发现从老公的包里掉出来了一张汇款记录单,名字是她初恋的女友,时间是一周前,1000元,这个数字比暧昧多比爱情少……

我不知道做事细致谨慎的他怎么会把这样的证据留在手里?况且,如果他们当时发生了什么,应该及时解决的,为什么要过后寄钱?是女人勒索还是男人放长线?是仅有的一次还是我仅发现的一次?我的脑子里在不断的闪现与上演着不同版本的剧情……

夜晚的大床上,他困倦乏力,我将掖在枕角的那张汇款单又再次塞了进去……

相安无事的早晨,彼此都显得有点不自然。尤其是听到一条短信进来的时候,我们俩的手同时盖在了餐桌的手机上!

我的目光里没有退让,老公便妥协地撤了手。“孩子刚刚拆了眼睛上的纱布,手术很成功,勿念并真诚的谢谢你!伊”

当我一字不差的读完时,老公如吐了口气般的轻松。

上次出差的时候,跟那里的几个同学小聚了一下,小伊子也去了,她离婚了,自己带着个女儿,孩子眼睛还有点小毛病,后来做手术了。

噢!那她挺可怜的。你没单独约她安慰和爱抚一下吗?

瞎扯!我现在算哪根葱那颗蒜呀?再说,还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的,哪有余粮交她的作业?老公明显在转移话题。

是吗?我斜睨着向他置疑,迎着我那犀利的眼神他的目光迅速的摊在了那盘包子上……于是,我不再追问,还屁颠屁颠地绕到了他的身边,像征性地亲了一下他的额头,并蜷在他的怀里非常高调地吹捧:看我老公!就是柳下惠,就算她像我这样坐在你腿上,你都会一点反应也没有!

去你的吧!我现在就有反应了,你解决吧!

我窃贼一般迅速闪出,一溜小跑撤出了安全距离,而后彼此对视,喷笑不止。

好夫妻就是如此,该睁大双眼的时候,一分一秒都不能愉懒;该睁只眼闭只眼的时候,还真不能锱铢必较,毕竟那1000元钱与爱情都无染与暧昧无关,而且,一个无情无义的男人也是我所鄙夷的,最重要的是我知道,现在在他的心里,故人可念、故事已结……

这样最好,他的事情还是由他处理的好,若是我持着票单,居高临下地讨饶,或许他对那端伊人的怜惜都化做了赏识和爱恋,旧日情火就是我亲手予以点燃的,还会燎了原、烧了我、焚了家……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共) 篇4

授课教师:曾凤焮

华美实验学校

教材简析: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男主人公的爱情。此后,他们一家组成家庭合唱团,在被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奥地利,以巡回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和周旋。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作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曲的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噢嘟”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教学目标:

1、《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表演能力。

2、学生能够正确的表达音乐情绪。

教学用具:

音乐播放器、电脑

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 re mi》歌曲导入)。(有条件找到影碟片VCD,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3.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4.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5.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6.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不

一、风格多彩。

强化练习:

1.全班齐唱

(1)从全班齐唱中发现问题,看看学生哪部分跟不上。

(2)发现他们的问题后要立即解决,即找方法让他们学会。

2.分组演唱

要使他们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能掌握,便只有反复练习,分组演唱更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小结: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牧羊女》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山野、草原的音乐风格,了解牧童的生活风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牧羊女》

2、音乐知识:强弱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去过那些地方:

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国家——捷克。

二、欣赏捷克风情图片。(课件1)

捷克是欧洲的中部国家。人们朴实勤劳,能歌善舞。这里森林密布,风景秀丽,有着大片的农场和成群的牛羊,瞧,成群的牛羊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自由成长。

三、学习音乐知识

1、师生律动:你们看,这里的草地真美呀,跟着老师一起去放牧吧。(随《牧童》的伴奏音乐律动。)(课件2)

2、放牧高兴吗?(高兴!)

猜一猜,在这片美丽的草地上会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学生自由回答)

3、①师:刚才老师听到小朋友把羊儿的叫声模仿得特别好,谁再来学一学?(表扬一下)你们的声音把羊妈妈和一群小羊儿给引来了。(课件3)(出示羊群)

羊妈妈在说:×××0∣×× ×× ×0 |

小羊儿,快快 快快 来。

小羊儿在说什么呢? ×××0∣×× ×× ×0|

我来啦,咩咩 咩咩 咩。

②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有强有弱)

你们说得真好,响的声音就是强,轻的声音就是弱。(出示色块记号在相应的地方。认识强弱记号。)(课件4)

③角色模仿。(一个和全体、男生和女生、小组和小组、老师和学生)(小朋友真聪明,已经会用强或弱的力度表现羊儿的声音,真棒。)

4、过渡到课题:在这片美丽的草地上老师不光听到了羊儿的叫声,还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

四、感受歌曲:

1、播放乐曲《牧羊女》。(课件5)

2、师:你觉得下面哪一组节奏图谱更合适这段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

生:选择

师:为什么?

3、屏幕出示:三拍子色块图(课件5)

师:谁能拍一拍。把三拍子的强弱规律都拍出来了。

4、出示三拍子强弱规律:强弱弱。(课件6)

5、师:你能创造出强弱弱的声音吗?

生:自由创造。

6、师:选择你喜欢的方式为音乐伴奏。(播放音乐《牧羊女》)

五、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范唱歌曲。(小朋友拍得真好,听到这优美的音乐,老师忍不住想唱了。)出示歌谱表(课件7)

2、师:喜欢这首歌吗?那我们也来唱一唱吧。

教师用琴带领学生用LU模唱歌曲。

唱一遍后指导难点,再一边打拍子一边用LU唱。

4、填歌词唱。

(1)让我们先来看看歌曲的旋律,你们能找出乐曲中相同的乐句吗?(点击课件)(课件7)

师生接口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

师伴奏,学生连起来唱一唱。

5、解决难点。(学生唱错的地方)

6、处理歌曲。(第三句加力度记号。)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老师很喜欢歌曲中的这一句(师唱),你们听出来了吗,老师在唱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你们能把强弱

记号放在合适的色块里吗?(课件12)你们根据强弱记号把这里唱一唱吗?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生:愉快、欢快、活泼

师:是啊,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完整地唱一遍吧。

7、你们唱,老师来为你们伴奏。(歌词XX X)(课件13)

六、拓展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大家都知道捷克的人都是能歌善舞的,我们也一起来学跳舞吧,老师想请十二位同学上来示范表演,有哪些同学想来试一试?)

学舞蹈,表现快乐。(先看老师解说示范)

方法:首先这大家要围成一个双圆圈。第一、二乐句:外圈人右手牵里圈人左手举过头顶(另一只手放背后或叉腰),踏着音乐的节拍往前走。第三乐句:唱“白羊儿”时两人弯腰屈膝背对背,手放头上做“羊”状;“咩咩”时反向面对学“羊”叫。后半句同前。第四乐句;两人面对双手相握高举(1小节),再甩开或分开外面的手(2小节),最后两手回握高举,里圈人手高举不动,外圈人翻身从里圈里两人高举的手下转出去,接着与下一位合作从头跳。其余的同学一边打拍子一边唱歌。(由于场地限制,同学们课后可以全班到操场上跳一个大圆圈舞。)

七、总结

音乐活动设计:快乐的牧羊人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并拍出3/4拍的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学唱歌曲,。

3.了解蜗牛的特征,体验蜗牛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鼓、蜗牛PPT、美丽的风景背景、蜗牛房子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了解3/4节奏强弱弱的特点

1.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敲打鼓声,咚哒哒,强弱弱,敲四下)

2.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敲鼓并说咚哒哒咚哒哒)

3.现在老师要敲出两种不同的鼓声,你们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第一种:咚咚咚,敲四下,第二种:咚哒哒,敲四下。

4.告诉我,哪里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5.第一种鼓声他的声音大小都是一样的,咚咚咚(敲鼓,并说),第二种鼓声他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敲鼓并说咚哒哒,强弱弱强弱。那我们把这种第一拍是强拍,后面两拍是弱拍的节奏叫做强弱弱的三拍子。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伸出小手,用小手拍咚哒哒咚哒哒。

6.那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拍出强弱弱的声音呢?你来说。我们学一学。

7.那今天我们就要用这种强弱弱的声音来学习一首歌曲。

二、学唱歌曲

1.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好朋友,瞧!他是谁?(出示PPT)(小蜗牛)

2.那小蜗牛长得怎么样呀?

3.哦,小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圆圆的壳,那这个壳有什么用?(这个壳像房子一样,可以躲在里面,很安全)我是快乐的小蜗牛,呦呦,背着房子去旅游,呦呦。(出示图片贴在卡纸上)

4.它的头上有什么?(触角)

5.那我们给他一个好听的词,叫小犄角。

6.好,现在伸出你的两根小手指,当小蜗牛的小犄角。伸出两只小犄角,呦呦,一边看来一边走。呦呦(出示图片)

7.小蜗牛开心的时候会唱歌,它唱:咿呀而哟,呀咿而哟。我们来学一学。

8.小蜗牛唱的这么开心,那他会回头吗?(不会)

9.小蜗牛说:我从来不回头不回头。

10.老师现在把我们刚才所说话的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看,指着图谱念儿歌,要求幼儿一起念)(我是快乐的小蜗牛。。。)

11.现在我们用三拍子的`节奏来年这首儿歌,跟着老师一起念。(边敲鼓边念)

12.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快乐的小蜗牛》,你们听:开始唱,并敲鼓。

13.你喜欢哪句?我们来学一学。(钢琴伴奏,敲鼓)

14.现在老师弹琴,老师大声地唱,你们小声的唱。(弹琴,敲鼓)

15.现在老师轻轻地唱,你们大声地唱。(弹琴,敲鼓)

三、趣味性演唱和表演

1.(出示ppt)现在老师这里有三只蜗牛,一只蜗牛妈妈,两只蜗牛宝宝。蜗牛妈妈这么大,走路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很响)老师很响的敲下鼓。那蜗牛宝宝这么小,走起路来怎么样?(轻轻地走)所以蜗牛宝宝轻轻地走路没有声音。所以三只蜗牛走路的声音应该是咚--没有声音(边敲鼓边解释,第一拍敲鼓,二三两拍不敲,以前一拍动作延伸后两拍)

2.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三只蜗牛走路的声音,伸出小手,拍手练习咚-的节奏,第一拍拍手,后两拍延续拍手之后的伸展动作),要求有一个老师安排敲鼓。

3.练习完之后,要求小朋友用所学拍手的动作一边唱歌一边拍手,之后也可以拍腿。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拍手唱歌动作,要求有个老师在一旁敲鼓,一个老师弹琴。

4.现在,我邀请小朋友上来做游戏,请五位小朋友上来按咚-哒-哒的节奏敲鼓,其他小朋友来唱小蜗牛的歌曲。请五位小朋友轻轻搬起小椅子面向大家坐好,然后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鼓和一根棒。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开始敲鼓,老师在一旁用铃鼓稳定节奏,其他小朋友大声唱歌曲。

5.现在我来当蜗牛妈妈,蜗牛妈妈要带宝贝们出去旅游了。谁愿意上来当蜗牛宝宝?(点5个、10个、全班小朋友上去饶教室一圈)

创设快乐的音乐课堂 篇7

一、改变模式

传统的唱歌教学模式是:听赏音乐或老师范唱 (同学们听了, 觉得很好听, 真优美, 很想学唱, 兴趣来了) ;学唱歌谱 (兴趣一下跌落低谷) ;学唱歌词;富有艺术性。这种模式呆板又全然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新的模式:欣赏歌曲;直接唱词;再学唱曲谱, 其效果却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习曲谱的畏难情绪减少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促进了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性, 学会了体验情感, 表达情感。歌唱是感受、体验情感最直接的手段, 好的歌曲作品, 词与曲结合得浑然一体, 天衣无缝。在唱歌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听录音带, 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 更要提高教师的范唱水平。用教师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和激情直接启发、感染学生, 再通过学唱歌曲准确地表现出来, 让音乐在同学们的心灵中生根。这样, 唱歌就成了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也成了他们最能直接抒发情感、愉悦身心的一种方式。

二、用科学方法歌唱

初中学生正处在变声期。这一时期, 他们甜美、清脆、嘹亮的童声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声音沙哑、音色多变、高音上不去等状况, 甚至连音准也掌握不好。这使他们产生了困惑心理、畏难情绪。一些学生就不再愿开口唱了。还有一些同学在歌唱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 尤其到高音时, 喊得面红脖子粗。虽然声音大, 但声音粗糙, 缺乏美感。为了纠正这些现象我在给学生讲明变声期生理现象、变声期的嗓音保护外, 着重强调用科学方法歌唱, 在平时教学中作了3个方面的训练。第一, 用正确的姿势歌唱。特别强调头要端正, 不能前俯后仰, 肩部、颈部、面部要放松, 不可紧张僵持, 等等。第二, 用科学的呼吸方法歌唱。吸气时要吸到位, 气沉丹田, 用闻花香、抽泣等来启发学生练习。呼气时, 要保持好吸气后的状态, 不要一泄而出, 使气息有支持点地呼出, 可用吹生日蜡烛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 声音就自然、通畅了, 对喉部的压力也减少了。第三, 用弱声歌唱。变声期声带一般有轻度充血, 不利于放声唱, 一律用小声, 轻声唱。也就是依靠少量而柔和的气息支持、控制发声。这样学生能感到歌唱的舒适, 还在各自唱的同时能听清自己的声音, 避免了学生声嘶力竭的“喊唱”, 让学生们自觉追求高雅、抵制庸俗的音乐意识。

三、创编歌词

同学们很喜欢创编歌词, 以歌曲《军民大生产》为例。男同学很快编好了歌词, 并开始积极试唱。女同学就不同了, 歌词创编得倒是很上口, 可她们就是不敢大声演唱。一个女生说:“这首歌女生独唱不好听, 要是大家一起唱就能唱出来!”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预设出了问题, 没有关注到初中女生怕羞的心理特点。我果断地将独唱改为请全班女生齐唱创编的主调部分歌词, 再请全班男生配合齐唱歌曲中的衬词部分“吼嗨!”这样的演唱形式马上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响应, 只要女生一唱完主调歌词, 男生就迫不及待地应和“吼嗨!”课堂气氛完全可以用“火热”来形容。我又在肯定的基础上对女生提出了改进要求:“要是声音更洪亮、更整齐一些就完美了!”“男同学的拍子卡得真准, 声音也够洪亮, 要是能避免喊唱就更好了!”这下同学们演唱得更起劲了, 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这节课后, 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敢大声唱歌了。

四、竖笛演奏

以八孔竖笛起始课为例:刚一上课, 我就用竖笛吹奏了一曲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天空之城》主题曲, 同学们惊喜地发现竖笛的音色如此优美;接下来请学生观察自己的竖笛, 让他们发现竖笛的结构特点;再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吹奏出第一个音时, 所有孩子都是专注的, 每个学生都想第一个吹奏出纯净的笛音。在我的及时激励性的评价下, 95%以上的孩子在竖笛起始课中能学会“Sol、La、Si”三个音的指法;认识三个音在五线谱中的音位;知道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同学们完整地吹奏出《小宝宝睡着了》《玛丽的小羊羔》这两首歌。我看见很多孩子眼里闪烁着快乐和自信的光芒, 很显然, 这节竖笛起始课带给了同学们愉悦的感受。

如何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活动;快乐体验;情绪;氛围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34-01

热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和欣赏活动。一般都具有愉快活泼、生动感人的特点。音乐活动的特点与幼儿的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音乐活动需要幼儿有情感地投入进去,而幼儿又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那么教师如何将音乐活动作为突破口,使幼儿饱尝快乐呢?下面浅谈我的做法与感受。

一、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

歌唱是人们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一种形式,也是一个人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幼儿都是由歌曲和舞蹈伴随着长大的,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影响而健康成长。幼儿刚进幼儿园时,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对家庭的依恋使他们想家、想父母。而一首“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我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给幼儿带来了许多感情上的安慰,每当听到小班刚入园的幼儿唱起这首歌,我仿佛看到一张张含着眼泪而又笑眯眯的小脸。他们好像在告诉我,也在告诉他们自己,他们长大了。确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他们从爸爸妈妈的“宝贝”,爷爷奶奶的“太阳”,家中的“老大”,进入幼儿园,与众多小朋友一起学习、游戏、生活,就需要改变在家中的一切不良习惯,享受大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因为所有小孩在家中都是家庭的“中心”,但到了学校后,不再成为班级的“中心”,幼儿能够适应这一个转变,这就是进步,就是成长。

在《我的好妈妈》《我爱我的幼儿园》《国旗红红红的哩》《毕业歌》等歌声中,幼儿学会了爱父母、爱同伴、爱老师、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在《找朋友》、《对不起,没关系》、《拉拉勾》等歌声中幼儿学会了与同伴交往,学会了宽容。老师与幼儿的心也在歌声中紧紧地贴在了一起,我们都感受到了极大的快乐。

二、在欣赏活动中,营造尊重、平等的氛围,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成人在言行中处处要体现对幼儿的尊重,能使幼儿意识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马斯洛关于尊重需要的著名论断更证明了这一点,他说“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创设表演的平台,给每个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特别是一些能力弱的幼儿,胆子比较小的幼儿,要允许他们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通过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出来,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也就有这样,才会让所有的儿童都得到发展,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平等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而不是优者更优,劣者更劣,这种两极分化的结果不是素质教育想要的结果。

每个班里的幼儿,音乐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能力弱的幼儿到哪里都不受重视,如果老师对此漠不关心,这种“忽视”的本身就会加深幼儿的自卑感,因此,教师要设法调动每个幼儿的积极性,并形成互相尊重、平等的氛围。例如,班上的毛毛小朋友,平时比较调皮,且嗓音沙哑,唱歌还有些“跑调”。一次在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时,他强烈要求当狮王,我请他来扮演狮王,班上的其他幼儿向他投去了既惊讶又期待的目光,毛毛自己也很激动,但很快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有能力来担任狮王这个角色的,因为他所创编的动作很有新意,与众不同,将狮王的威风凛凛和摇头摆尾的形象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在我的暗示下,爱“跑调”的他还慢慢跟上了节奏变化,他成功了。毛毛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赢得了小朋友们对他的另眼相看,大家都为他的成功而高兴。尊重幼儿,要将尊重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中,那将使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从而感受到更大的快乐。

三、在音乐美中,让幼儿体验快乐

音乐本身是美的,他通过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频率不同运动形式所构成的旋律、调式、音区、节奏、速度、音色等基本手段,以及和声、曲式等音乐组织手段来表现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乐活动的快乐,不仅仅停留在歌曲的感受、舞蹈的创编和欣赏活动上,重要的在于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并通过音乐活动来实现心灵上自由自在的快乐。

总之,快乐是一种情感经验,是用了心、动了情换来的情感经验;快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等,让幼儿感受快乐、体验快乐。这种积极情绪的培养,对幼儿个性的发展、人格的构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会使幼儿终身受益。以上是我经过初略探讨所得的浅显体会,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为切实做好音乐教育工作,为提高现代化儿童素质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张金玲.展开音乐的翅膀,学会飞翔——浅谈如何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音乐[J];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04期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篇9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选点说明】

一篇课文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单元教学目标、文本内容,教师要明确教什么? 《植树的牧羊人》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第四单元。该单元的教学,在人文精神上的熏陶已在单元说明中有明确定位,即:“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诠释,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与思考”。

《植树的牧羊人》作为享誉世界的绘本,故事情节清晰明了,无需讲解;人物形象交待明确,学生很容易把握,更无需分析。牧羊人只是一个普通人,若抛开“种树”的事件,一味对人物的美好品质、崇高伟大进行剖析,既没有解读文本的深度,也没有关照生命的温度,更没有教育学生的力度。我们在看到牧羊人“伟大”(伟大是因为他让荒地变沃土,让人们获得幸福。)的同时,更应看到“伟大”的背后是什么?更应思考:一个普通人为什么会由普通走向伟大?是如何由普通走向伟大的?于是,我将课文的解读定位于:在种树的过程中去关照人物。全文解读聚焦“变”字,通过感受“种树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知晓变化的过程,探寻变化的原因——牧羊人对生命的热爱与渴盼,对希望与幸福的不懈追寻。这才是引领变化的力量源泉,也是让牧羊人走向伟大的根源。牧羊人是通过改变了自己(幸福了自己),才带来了土地及他人生活的改变,从而改变世界(幸福世界)。

探寻牧羊人美好品质的形成根源,才对文本的解读有了深度。

引领孩子们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知晓对希望、幸福的不懈追寻才是幸福的起点,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引领孩子们从美好的生命个体中汲取营养,润泽自身生命,对自身生命意义与价值展开思考。这样的教学才关注了孩子核心素养的形成,有了关照生命成长的温度和引领生命向上的力度。

基于以上几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采用默读方法——学习边默读边勾画、批注关键语句的方法,感受种树带来的变化;探寻、感受变化的原因——牧羊人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对希望与幸福的不懈追寻;明白幸福的真谛——种植希望与幸福才能收获希望与幸福。教学重难点:牧羊人种下的是树,更种下的是希望与幸福,收获着希望与幸福。【策略说明】 明确了教什么,进而要明确如何教?

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是在第三单元训练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的基础上,要求边默读边勾画、批注。这是对默读的进一步要求和训练。本课的教学,在默读方法的指导上依然立足于此。

落实默读方法的训练,不意味着整节课只能默读,语文课的阅读形态应是多元丰富的,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恰当的阅读方式,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我在默读训练的基础上还借助朗读、赏读、想象式阅读的方式,运用生生读、师生读、齐读、互读等多种形式展开阅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有所获。【课型课时】教读课 一课时 【过程设想】

一、创设情境,引出种树之题

教师在音乐声中谈自己阅读的初步感受,进而引出课题。

二、默读勾画,知晓种树之事

采用默读方法,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勾画关键,概括课文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为了让荒地重获生命,用35年时间,在普罗旺斯地区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地点),一直种树(事件经过),最终让荒地变成沃土(结果)的故事。

三、走进文本,发现种树之变

1、小组合作,感受种树前后的变化,探讨感受变化的原因。

研讨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合作研讨成果,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语段,分析探讨变化。在分析中,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为抓手,调动情感,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土地之变、人们生活之变及牧羊人生活之变,知晓所有变化源于牧羊人生活的变化,进而探寻变化的原因:即牧羊人对生命的热爱与渴盼,对希望幸福的追寻,引导学生明白幸福的真谛。

关键语段预设:第2段、第4段、第7段、第10段、第11段、第16段、第20段里的关键语句。

2、画面想象,知晓种植希望与幸福,便是收获希望与幸福。

情境创设:看35年后,荒村重获生机,欢声笑语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人们围绕在牧羊人的身边„„

此时牧羊人的脸上会有怎样的神情,他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慨呢?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一下牧羊人当时的神态和心理。

四、链接作者,探寻种树之义

补充作者资料,探寻种树故事的意义。并请同学们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种树前 种树后

《孤独的牧羊人》的教学设计 篇10

3、积极参与“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用好玩、幽默的音色与牧羊人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孤独的牧羊人》音乐磁带、图谱、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理解“孤独”的含义,尝试用积极的方法排解孤独。

1、你们知道什么是“孤独”吗?你们有过孤独的时候吗?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孤独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快乐?

(引导幼儿说出和朋友玩、跳舞、唱歌等多种方法排解孤独,体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3、“有一位牧羊人,每天独自一人站在山顶上放羊,他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让我们一起来听。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欢快、活泼、诙谐的风格。

1、欣赏英文歌曲,感受牧羊人的情绪。

“听了这首歌,你们觉得牧羊人是孤独还是快乐呢?从哪里听出来的?”

2、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发现并感受衬词。

“歌里到底说了些什么?我用中文来演唱,你们听一听,歌曲里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幽默?”

“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幽默?”

“这个有趣的地方是我们平时很少听到的,是外国民歌中一种特殊的演唱方式。”

3、玩“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学唱衬词。

“我做牧羊人,你们做调皮的小羊,来学我唱歌,看哪只小羊学得最像。”

三、再次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分辨不同的衬词演唱方法。

1、教师演唱,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衬词的不同。

“我们再来听一听,歌里的‘咿噢嘟咿噢嘟咿噢’,唱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发现衬词高低唱法的规律。

“什么时候唱得高,什么时候唱得低?”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歌里的‘咿噢嘟咿噢嘟咿噢’有的高、有的低,先唱高的再唱低的。”

3、对比不同人物的音色。

“歌里除了牧羊人的歌声,还听到谁的声音?”

师幼共同小结:“歌里还有王子、行人、旅店的客人、饮酒的人、小姑娘的声音。”

4、教师与幼儿尝试对唱歌曲,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与音色之间的变换。

5、游戏“牧羊人和小羊”,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

“小羊们快和牧羊人到山上来唱歌吧,让我听听你们都模仿了谁的声音。”

四、教师介绍此曲的背景和来历,幼儿欣赏电影片段,进一步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1、“《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是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它是一位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演唱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谁在模仿牧羊人唱歌。”

2、跟随英文歌曲进行游戏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并学唱其中的衬词。

重点指导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

教学难点: 能够初步的认识了解(掌握)八分音符节奏,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

环境与材料

1、幼儿已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播放这首乐曲,使幼儿熟悉旋律。

3、自制大乐谱,大羊、小羊、牧羊人、牧羊鞭图片若干。铃鼓、镲、双响筒、碰铃、三角铁。

4、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进一步熟悉歌曲

教师结合音乐,边摆图片边讲故事熟悉歌曲(图片摆放格式按乐谱的格式):

[1-2]小节: 草地上走来四只羊。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2]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每拍摆一个大羊图片,并试着拍一拍。

[3-4]小节: 草地上又走来七只小羊。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3-4]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半拍摆一个小羊图片。

[5-6]小节:同[1-2]小节。

[7-8]小节:同[3-4]小节。

[9-10]小节: 牧羊人大步走来。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9-10]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人的图片。

[11-12]小节: 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1-12]小节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鞭的图片。

[13-14]小节:同[9-10]小节。

[16-17]小节:同[11-12]小节。

[18-20]小节:同[1-4]小节。

[21-23]小节:同[5-7]小节。

[24]小节: 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把大羊、小羊赶到了一起。教师讲完这一句,边哼唱[24]小节的旋律,边把牧羊人、牧羊鞭、大羊、小羊的图片摆在[24]小节相对应的位置上。

二、配乐器

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

三、演奏

1、在教师的指挥下看图谱演奏。

让孩子享受音乐的快乐 篇11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快乐

音乐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有助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及欣赏能力,陶冶情操,增强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其中歌唱是人们表达情感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以表达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但一到音乐活动.孩子们的表现却有些被动,只是一遍一遍地跟唱,虽然在老师问:"喜欢不喜欢这首歌"时.孩子们条件反射似的回答"喜欢",但其中不乏表情漠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的孩子。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快乐"从何获得?

如何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

一、遵循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兴趣

幼儿期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在情绪、情感上的基本特征是: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成人的情感态度是非标准,是幼儿情绪发展的参照系,是幼儿快乐和兴趣的源泉。幼儿的感受性强,模仿性强,易劝导性强,情绪活泼愉快、明朗,同时少控制,易任性,所以应该以快乐—兴趣的色调为中心,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怎样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歌唱,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像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诙谐的、欢快的、优美的……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歌唱,如果一棍子把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代的教育应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的一出现,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二、培养幼儿自主意识激发幼儿兴趣

新的时代,召唤着具有自主性的人才,现代教育更提倡以自主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幼儿教育纲要》强调: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要在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儿童的主体性,教师的头脑中必须有儿童主体地位的概念和意识,自觉地培养儿童的主体性作为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之一,真正地把儿童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他们还不具备为适应教师的教而来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意识和能力,他们的学习主要不是服从目标,而是服从兴趣和自身的需要。

以幼儿喜爱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幼儿为主体,一切教学从感受入手,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用感受式、启发式、讨论式、即兴创作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一个"趣"字,教学方法多样,体现一个"活"字,因为教学方法得当可以"一波激起千层浪",学习灵活恰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根据音乐的活动目标,巧妙地安排音乐活动的结构和内容,尽量做到情节化,通过小游戏,进行简短节奏发声练习,用故事、玩具、节奏乐、头饰、图片、情境表演、声势练习等进行教学,在活动中也听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整个教育活动始终在听听、唱唱、跳跳、拍拍、敲敲的活动状态,使幼儿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

三,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幼儿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易迁移,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如何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这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直接兴趣,以幼儿爱唱、爱跳、好表现、好创造的天性来激发。教师以自己对音乐、舞蹈深厚的兴趣来感染幼儿,以自己恰当的丰富的情感、表现方式作用于幼儿的心理,感染幼儿,带动幼儿。

1、巧妙设计和出示教具。教具要突出主题,适时出示直观形象的不同教具,不断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2、大胆设疑,巧妙穿插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形式多样,动静交替,在表演中体验。体验是培养兴趣的基础,调动幼儿参与表演,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3、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自由宽松,注意音乐活动目标的适度可行,并有针对性,把握好幼儿学习内容的难度,使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稍加努力能够完成,培养幼儿的进取精神。4、幼儿好胜、好强,正确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在活动过程中将会产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恒心,使兴趣得以保持,会大大提高学习音乐的效果。5、教师恰如其分、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体态、眼神,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化为幼儿的兴奋点。教师要根据音乐活动的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行为和角色,既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又要发挥教师的主体。

音乐活动设计:快乐的牧羊人 篇12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圈点勾画默读文本,分类掌握相关词语,整体梳理文章内容,熟悉文本框架。2.通过看篇,对人物、情节等内容了熟于心,并能恰当讲述出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这是史蒂夫·乔布斯的座右铭,这个活在自己想象世界里的奇才,虽经历过各种挫折,但他那无所畏惧的个性使他一直努力实践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今天,我们将跟随法国作家让·乔诺走进一个植树的牧羊人的精神世界,看看这个牧羊人身上是否具有和乔布斯类似的思想境界。

【设计意图】以“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直接导入,确定教学线索,建立课堂初印象,定下课堂基调,让学生产生走近文本,走进牧羊人的兴趣与热望。

二、看篇——统筹梳理文本内容 1.速读文章,分类归纳词语。[投影展示]

写环境的词语有,写牧羊人的词语有

,写我对他评价的词语有。

[投影展示]:

环境之词:

光秃秃 稀稀拉拉 废弃 废墟 干涸 坍塌 毫无遮拦 东倒西歪 不毛之地 鲜嫩 挺拔 茂盛 源源不断 牧羊人之词:

独自 修整 整齐 干干净净 热腾腾 结结实实 安静 忠厚 不张扬 仔细 挑选 硬朗 沉默寡言 评价之词:

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 伟大 毅力 无私 敬佩

2.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勾画内容为人物、时间、事件以及你认为关键的词句等,按照示例梳理文本内容。[投影展示] 这篇课文写了“我”去普洛旺斯地区的阿尔卑斯山旅行,也写了那里的环境恶劣,一片荒凉。

这篇课文写了“我”旅行缺水的无助与茫然,也写了—— 这篇课文写了——,也写了—— 这篇课文写了——,也写了—— 这篇课文写了——,也写了—— ……

【活动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我”旅行缺水的无助,也写了“我”得到牧羊人的帮助;

这篇课文写了牧羊人严实牢固的石头房,也写了他干净整洁的餐具、房间、地板; 这篇课文写了牧羊人安静忠厚的大狗,也写了他仔细平静地挑选橡子; 这篇课文写了牧羊人一心一意种橡子,也写了他在阿尔卑斯山种橡树的缘由; 这篇课文写了“我”初见牧羊人时的情形,也写了了无生趣的高原;

这篇课文写了“我”再见牧羊人时他的心无旁骛,也写了水流淙淙、草木成片的高原;

这篇课文写了“我”最后一次见牧羊人的难忘,也写了景象完全改观、散发健康光芒的高原。【设计意图】对于篇幅长的文本而言,分类整理文本词语,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熟悉文本内容,建立宏观构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通过“看篇”,对文本各个方面的内容做一梳理,可以涉及人物、环境、情节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有章有法了解文本内容,还学会有感有序地表达。

三、看层——读通读懂牧羊老人

1.选读4到11自然段“我”与牧羊人初遇的情形,思考选读的内容,领悟牧羊人的品格精神,自然流畅表述。[投影展示]

我选读的内容是第 自然段,从(文中词句)读出了牧羊人(性格、品质等)

例1:

我选读的是第5段,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牧羊人热爱生活,干净整洁,做事情一丝不苟,非常认真。例2:

我选读的是第11段,从“他失去了孩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流走”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牧羊人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把承受孤独的痛苦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大爱,他看起来是那样淡定、从容、宁静、安详。2.选读13、14、15、18段“我”与牧羊老人最后两次见面的情形,思考牧羊老人的未改变与环境的改变,思考他最打动人心的品质。[投影展示]

话题探讨——有人说,改变是我们不断寻求的生活方式与生命状态,可也有的人坚持自己的梦想,从未改变。你如何看待牧羊老人的“不变”与他带来的“变”?他最打动你心的是什么?

例:牧羊老人执着如一地种植他的树木,几十年如一日,他把种树当作他的事业在热爱,当作他的生命在经营,他矢志不移地坚持初心,终于换来高山上的奇迹,做成了连上帝都惊叹的事情。他用自己的“不变”换来了荒凉之地的“变”,换来了不毛之地的“变”,换来了泉水潺潺的沃土仙境,换来了人人赞叹的世界奇迹。【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咂摸,走进牧羊人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和理解他的品格、思想、境界,与文本产生共鸣,与牧羊人产生共鸣,真正读懂读通这个有着伟大灵魂的普通人。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充分生成,要特别注意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课堂在生成里走向高山与远方。

四、总结拓展

这位叫艾力泽·布菲植树的牧羊老人与我国寓言中哪个老人的精神相通?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吧!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问题出课堂,让学生的思维继续延续与生成,再将东西方的文化相互结合,这样的课堂理念有助于让学生站在文本的正中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句”,深入体味第一人称表达的妙处,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浸淫情怀。2.通过“看词”“看意”,走近作者,走进记录者与被记录者的高贵灵魂,进而明晰“活着就为改变世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聊了聊艾力泽·布菲,这个可敬可爱的牧羊老人,他的精神与我们的愚公精神有相似相通之处呢!这样的人值得人们记录他们,值得全世界瞩目他们。我们来看看作者让·乔诺是如何来面对面记录牧羊老人的行动的? 【设计意图】这样的课堂导入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缀接与过渡,回应第一课时拓展的问题,又自然引出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学会温故知新,前后勾连。

二、看句——“我”见天地“我”见众生

1.跳读寻找包含“我”与“他”词语的语句,思考辨析:“我”与“他”出现在同一空间里,能读出一种什么味道? [投影展示]

①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②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里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更多牧羊人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③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④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活动小结】

本文虽是小说,以“我”写“他”,真实客观

本文虽是小说,以“我”看“他”,专注真诚

本文虽是小说,以“我”读“他”,深情留念

本文虽是小说,以“我”阅“他”,钦佩敬仰

本文虽是小说,以“我”思“他”,惺惺相惜

2.寻找文中含有“我们”的语句,深情朗读,“我们”包含一种怎样的情怀? [投影展示]

①我们一起喝了热汤。

②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③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

【活动小结】

透过“我们”,看见了世界的温暖和谐;

透过“我们”,看见了奉献的无私忘我;

透过“我们”,看见了欣赏者与被欣赏者的心手相牵;

透过“我们”,看见了记录者与被记录者的坦诚相待。

有“我”有“他”有“我们”,当我们怀着欣赏与敬仰的目光去注视那些守望孤独、竭尽全力改变这个世界的人时,阿尔卑斯山因为温暖目光的聚焦也会变得光彩而绚丽。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我”视角让世界充满了理解与欣赏的光辉。

【设计意图】以“我”的角度来读“他”,第一人称的视角让这篇文章充满了温度与热度。通过两组句子的整合朗读,进行体味,引导学生领悟人称代词背后蕴含的情感密码,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倾向,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性与人文性。

三、看意——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1.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说说“我”如何评价牧羊老人的?你同意“我”的评价吗? [投影展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 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 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 那就可以肯定地说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 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 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 我就觉得

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

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 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 我就从心底里

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 感到无限的敬佩 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活动小结】

“我”认为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他慷慨无私,不计回报,他将沙漠变为绿洲,他将荒芜变为生机,他为这个世界留下片片绿荫,阵阵清凉。他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变着这个世界。

2.联系本文,结合让.乔诺的经历简介,你认为让·乔诺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投影展示]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活动小结】

让•乔诺热爱一切美好,愿意记录美好 让•乔诺热爱和平,热爱家乡

让•乔诺热爱所有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人们 ……

3.拓展思考:左宗棠、林业工人张迎善与植树的牧羊人之间有哪些精神的相通之处? [投影展示]

清代诗人萧雄赞颂左宗棠西北植柳:千尺乔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应同笛里边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

对新疆天山地区种植“左公柳”的情景,诗的自注中作了如此记载:“左文襄公檄饬湘楚诸军,各于驻处择低洼闲地,搜折树枝,排插为林。方及数年,已驳骏乎蔚然深秀,民甚德之。皆榆柳也”。

[投影展示]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在山场我握过一只手,我敢说,今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至1985年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活动小结】

他们目标笃定,执着如一,改变着这个世界; 他们意志坚定,厚德载物,改变着这个世界; 他们孤独坚守,矢志不移,改变着这个世界; 他们无私忘我,创造奇迹,改变着这个世界。他们的精神是愚公移山的精神!他们的精神是精卫填海的精神!他们的精神是夸父逐日的精神!

他们信奉活着就要为荒山穿上绿色的衣装,他们信奉活着就要为世界留下绿意和荫凉,他们信奉活着就要改变这个世界!(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文本勾连,将艾力泽·布菲与我国的植树人“张迎善”进行比照,探究二者的相通之处。不管是西方的开放自由,还是东方的敦厚谦和,无一例外地都对改变世界的奉献者产生由衷敬意。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网状的学习区间,建构起更全面、更高瞻的语文学习意识,语文课堂因此更丰富,更圆融。

四、写作拓展 [投影展示]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缔造希望与幸福。你认识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并写出你的评价与感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为机动的结课环节,如果课堂进展顺畅,剩余时间充裕则在课上完成;反之,则留为课下作业。从文内走向文外,从文本走向生活,并且将“植树”一词的外延扩大,让学生去寻找身边那些执着如

中班音乐活动快乐哆来咪教案 篇13

1、感受歌曲欢快、有趣的特性,学习演唱歌曲《哆来咪》。

2、体会轮唱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音乐效果。

活动准备:

1、音符挂牌每人1个。

2、图片:数字1――7。

活动过程:

1、直接出示图片1――7,激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

幼儿:它们是数字1、2、3、4、5、6、7

老师:对!看看它们像是在做什么呢?

幼儿:像在爬楼梯,一个比一个高。

老师:在音乐里,1、2、3、4、5、6、7又是简谱的音符,他们都有自己的音乐名字哦:1是哆,2是来,3是咪,4是发,5是索,6是拉,7是西。(教师引导幼儿跟唱)

老师:我们来学学这些小音符是怎样爬楼梯的。

2、听音乐看图片,理解歌词内容。

老师:老师已经学会了,我来唱给你们听,小耳朵这回可要听仔细哦。

(教师清唱一遍,速度稍慢,突出歌词)

老师:好,有谁知道音符们都说了些什么?

(教师帮助幼儿逐句理解记忆歌词,先学会打节奏念歌词,再跟音乐唱歌词、创编动作。)

哆,唱歌儿快乐多;来,你不要掉眼泪;咪,你真是太甜蜜;发,我有个好办法;索,你不要太嗦;拉,让烦恼全没啦;西,我对你笑嘻嘻。唱起歌儿快乐多。

幼儿学会歌词后,边唱边随意做动作。

3、引导幼儿清楚知道自己是哪个小音符,学习轮唱。

老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音符,快把他们请出来,挂在脖子上,看看你是谁。

幼儿:我是哆,我是来,我是咪……(幼儿争先恐后地说)

老师:哦,这一组小音符全是哆,哆怎么唱的?

幼儿:哆,唱歌儿快乐多。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说出自己是哪个音符,应该唱哪一句。

老师:小音符真聪明,唱得又对又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轮唱的游戏,小耳朵可要听好哦,轮到你唱时,你要赶紧接上来,轮不到你,你要认真地听别人演唱,自己做动作配合,比一比哪组小音符的反应最灵敏!准备好了吗?

幼儿:准备好了!

幼儿跟着音乐,学习轮唱。一组唱一句,最后一句齐唱。(这种方式激起了幼儿极大的歌唱兴趣和表演欲。)

老师:我们小朋友真是太有才了!配合得真好,轮唱得非常棒!

请带有一组小音符的幼儿到前面来表演。

老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还学会了轮唱,大家喜欢轮唱吗?

老幼:喜欢,很有趣,唱起来很开心……

“小朋友,这首歌好听吗?我们把它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去听吧!”

关于打造快乐互动音乐课堂的探究 篇14

一、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小学音乐教学观念上的滞后。

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忽略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针对性, 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统一的单向教学,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或者过分以“结果”为导向, 而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关注。而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应当是音乐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音乐教师对课堂上“细节”的把握, 有助于提高小学音乐课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然而这恰恰是很多教师所忽视的, 这对学生音乐素质的系统培养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二) 忽视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效联系。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 并且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将小学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显然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音乐素质的提高。然而, 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 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音乐素材的挖掘, 不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三) 忽略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中, 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没有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不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割裂了“教”与“学”之间的正确联系, 因此压制了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长期得不到提高, 从而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 在教学评价环节, 传统模式只是将考核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上, 却忽略了对小学音乐教师的系统性评价, 不利于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小学快乐互动音乐课堂的打造策略

(一) 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 由于受到自身认知水平和音乐基础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很多专业的音乐知识学习起来可能会感觉非常枯燥、乏味, 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 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很难“快乐”起来、活跃起来。对此, 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将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注意力。在上课时一定要富有激情, 既要彰显学生的个性, 也要彰显老师的个性, 这样才可能在情感上感染学生, 调动大家的情绪和音乐课气氛, 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主动、快乐地学习。

(二) 优化音乐授课方式, 增强音乐课堂的互动性。

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 对自身的授课方式不断优化与创新, 时刻保持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互动性。对此, 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偏好和教材内容, 进行精心的备课,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例如, 《健康歌》是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 而且比较适合与舞蹈教学相结合, 因此非常有利于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 所以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脱离桌椅的束缚, 让一部分学生唱歌, 一部分学生跳舞,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健康的重要性, 从而调动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将音乐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了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 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打造快乐互动课堂时, 首先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做音乐课堂的“主人”。如音乐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易拉罐、矿泉水瓶、纸盒等废品自制简易型的乐器, 然后参与表演一些自编的节目。这不但可以创造活跃、快乐的课堂氛围, 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总之,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 以互动和快乐为主线, 进一步确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龄特征, 创设愉快的课堂情境和快乐的教学氛围, 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摘要:随着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 对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 进一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积极打造快乐、互动、高效、活跃的音乐课堂。对此, 本文在分析小学音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快乐互动课堂的打造策略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快乐互动课堂,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青年文学家, 2010 (19) .

[2]刘晓峰.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趣味教学[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13) .

上一篇:延期举证申请书(申请延期举证用)下一篇:采访农民工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