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有用的人生的作文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有用的人生的作文(推荐15篇)

写有用的人生的作文 篇1

文/于美人

補習班名師轉戰廣播、電視舞台的于美人認為,自己今日能有所成的主要關鍵在於:從小面對事情絕不敷衍、逃避。她珍惜每一段經歷,認真對待生命。

舞台上亮麗光鮮的于美人,其實有一段苦澀的童年。由於成長在單親家庭,小時候,她幾乎是自己一個人在住家附近的巷子裡玩;巷子裡發生的事,留給她很深的印象……

不知是單親的小孩容易遭人取笑,還是自己太敏感。六歲時,鄰居一個小女孩瞎說了一些話,傷了于美人的心;于美人一拳打了那個女孩。在巷子裡玩耍的其他小朋友見狀,都勸于美人趕快逃走。因為,那個小女孩兄弟姐妹眾多,不好惹。才六歲,于美人就面臨是與非的抉擇。她想,如果她走了,從此,她在這條巷子將無立足之地;於是,她貼著牆站著,勇敢面對可能發生的不幸。

果然,小女孩帶著兄姐前來討公道。小女孩的大姐斬釘截鐵,叫她以後不可以打人;小女孩的哥哥則不問青紅皂白,在她臉上打了一巴掌。于美人說,當時,她最大的感觸是:自己闖的禍,自己收拾。

那次經歷,給她很大的啟示,就是:「團結力量大」。

高中畢業後,于美人開始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有些人認為,打工是花時間賺錢;于美人卻以打工為專業。她打過各式各樣的工,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補習班發DM。

第一天,老闆交代八名工讀生,每天須摺寄八千份傳單,工資五百元。于美人想,一天才八千份,這樣的效率太慢了;第二天,她向老闆建議,如果每天摺寄一萬份,是否可以加薪?老闆同意一天若能寄出兩萬份,每人可拿八百元工資。

于美人想到一個提高產能的點子:第一天大家各摺各的、各寄各的作法,必須先打破;改由生產線分工合作,於是,有人專司折傳單、有人專司割名條、有人專司貼信封、有人專司寄發。簡化每個人的工作,達到團結合作的有效產能,結果他們一天寄出了兩萬五千份,老闆發給每人一千元工資。于美人高興的不只是為補習班提高產能,增加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因為分工合作,原本不相識的八個人,變成朋友。又多了一項交朋友的好處。

因為,人生都有用得到的經歷;補習班打工,讓于美人對補習界有一些了解,大學畢業後,很自然地就朝補習班教書這條路走。如前所述,每一段經歷,于美人都要求負責,所以,為了提高職校補習生的英文程度,她自掏腰包租錄音室,灌錄音標、單字給學生聽。這樣做,帶給她的不只是幫助學生的快樂,更重要的是「進錄音室」的經歷,成為她日後到地下電台主持節目的一大助力。于美人在綠色和平電台主持的第一個節目「空中補給站」,話題多圍繞在教育上,這也與她在補習班的經歷有關。

廣播節目主持人的經歷,又將她推進了螢光幕,成為縱橫多家電視台、主持多種不同性質節目的紅人。做節目的經歷,讓她有機會將節目內容轉化成文字,結果,她又成為暢銷書的作家。不管主持天南或地北的節目,于美人從不用字幕機念大字報,照本宣科;製作單位給她任何主題的節目,她也從不拒絕,任何題材她都敢接。

有人說她具有特異功能;于美人則將一切的讚譽歸於平時經驗的累積、好發問、愛看書,以及過去在補習班任教的收穫。好發問的個性,使她連買菜都可以把產地、產程給問出來。補習班教學六年的經歷,則培養了她整理、消化資料的能力。

写有用的人生的作文 篇2

毕竟这项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的奖项,自1953年开始颁发,直到去年才出现了第一张亚洲面孔刘慈欣。没想到短短一年之后,郝景芳竟然再次得奖。

郝景芳曾经与郭敬明并列出现在2002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名单中,却考取了自己热爱的清华大学物理专业。研究生期间,她选择攻读计量经济学,之后又在经管学院读博士。她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北京办公室实习,如今在国务院研究中心成立发起的半官方基金会进行社会调研工作。她说,一切都是因为兴趣爱好发生的转变。

所以,在她夺得“雨果奖”的作品《北京折叠》中,你可以看到她对城市发展在物理科学层面的想象,也可以看到她对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循环经济等各种经济命题的思考,而支撑起这一切的,则是她对于人的观察。

《北京折叠》中,未来的北京市被划分为三个空间,在底层第三空间的人,人数最多,但被分配到的时间最少——每天只有8小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从事着垃圾分解工作,主人公老刀就是其中之一。在冒险违规为第一和第二空间传递信物的经历后,郝景芳对老刀有这样一段心理描述:

他觉得自己似乎接近了些许真相,因而见到命运的轮廓。可是那轮廓太远,太冷静,太遥不可及。

对于自己的命运,第三空间的“老刀们”不仅无暇顾及,甚至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郝景芳用刚踏入职场的白领作为第二空间的代表。在来自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面前,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自己的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第一空间,不论是一份爱情还是一份前途,总之,那里有他们所向往的,在等待着他们。然而,现实对他们充满恶意。

这份来自第二空间的焦虑,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最熟悉的,或许也是郝景芳的切肤之痛。她曾在自述中透露,自己开始写作,是在所谓的清华“学渣”期,她的内心各种崩溃:“每一个尝试、每一件小事都成为一种自我证明和自我审视。而这种审视注定是会失望的。”后来,她开始提笔写作。那年是2006年,至今正好十年。

她将写作视为让生活继续的习惯,而不是谋生的职业技能,她说:我是那种很看重“职业精神”的人,如果以某事作为职业,就需要职业化,根据职位做事,需要根据客户和雇主需要做事。但写作于我,从始至终不是这样的事。所以我至今仍然不是一个作家,以后也不会是。没有能力,也不想争取。

物理爱好者/经济学家/小说作者/80后妈妈郝景芳——有人将这类人命名为“斜杠青年”,指的是不再满足“专一職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对她们而言,职业和兴趣是支撑起立体生活的不同平面,经不起折叠的生活只是一页白纸。所以,那些你以为难以逾越的,对她们而言只是折叠成的一道斜杠而已。

并没有什么不可思议。诚如郝景芳所说:我们生活在全部可能的情境中,我们生活在全部的平行宇宙中。

写人生的作文 篇3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中国梦——一个向往美好、幸福的梦想,我们都向着这个梦想努力、奋斗,都是在缔造和实现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在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拥有“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的梦;无数仁人志士都拥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逐梦精神,激励着我们后人为理想而奋斗不懈,即使失败又有何悲,又有何悔?在挫折中前行,逐渐接近梦想的高度!

实现中国梦,必有宠辱不惊,视岁月如流的淡定;必有雪底苍松、僻地兰草的坚韧;必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怀揣中国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携长风,迎朝阳,向着梦的方向挺胸前行!

梦之蓝,如天空般辽阔。飞天梦是中华亘古的畅想,神五飞船到神十飞船,科学家们带着中华的梦想飞天;梦之蓝,如大海般深邃。拥有自己的航母,是中国人民一直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许许多多的人前仆后继,终生奋斗。

梦想是美丽的,实现梦想的路是不平坦的。我们身边的人,在接近他们梦想的过程中,释放着那些平凡的、感人的、积极的正能量,那些或朴实或高贵的精神、品质,就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和力量。这种精神就是中华精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写人生挫折的作文 篇4

十岁那年的暑假,爸爸把我带到了连云港大海边。远处海连着天,天连着海,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大海散发出神秘的气息吸引着我,我迫不及待地换上泳衣,扑入大海的怀抱。

冰凉的海水驱走了燥热,留下的只是清凉。我随着海浪一上一下,好不自在。突然,一个大浪打了过来,爸爸把毫无防备的我往下一按。浪从我的身上打了过去,我一连呛了好多口又咸又苦又涩的海水。等浪打过去,我才慌慌张张地站了起来。“咳,咳,呛死我了!”我一边抹去脸上的水一边埋怨爸爸。爸爸笑了笑说:“只有让你尝尝海水的滋味,你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会游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可能一帆风顺[注: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的,只有经历了挫折,你才能更好地向前方迈进!”听了爸爸的话,我若有所悟,明白了爸爸的用意。是啊,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没有“拦路虎”,不可能没有“绊脚石”,但只有经历了这些之后,才能阔步向前。

经过爸爸的.一番指导、鼓励和我的努力,我终于学会了游泳。我像一条自由的小鱼,灵活自如的穿梭在这片蔚蓝的大海中。

不知不觉,晚霞仙女们已披着橙红色的轻纱,踏着缕缕清风缓缓而来。金色的海面细波如鳞,天上的云娃娃们戴上鲜艳的冠儿正轻轻絮语……

人生的道路上少不了挫折,这是对我们意志的考验,也是让我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为成功铺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吓倒,再也没有勇气站起来,没有胆量和信心继续前进。其实,你离成功往往就是一步之遥,坚持下去,再多一次努力,就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果犹豫、退缩,便永远只能在失败的阴影下度过余生。无论经历了多少次失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第一百次失败之后仍旧勇敢地站起来,作出第一百零一次努力。

写人生感悟的作文 篇5

回首前尘,洗去铅华,不觉之中,人生阡陌上,已经行走四十余年。人生是一个不可预知结果,不可预知前途,不可预知终点的行程。在这个行程中,我们亦或开心快乐;亦或郁闷哀怨;亦或孑身一人的孤单落寞;亦或知己相伴的悉心关爱;亦或前呼后拥的狂欢……众生纷繁,有人过得迷糊;有人过得清醒;有人聪明,有人愚钝……但无论怎样的.行程,我都希望在如烟世海中,不要丢失了自己,在心灵深处留下一处最洁净的角落,永远如初时的美好;为自己留一处清静,疲惫时得以休憩;受伤时,可以疗伤;郁闷时,可以宣泄;开心时可以放纵。

二、缘分

春华秋实的轮回,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岁月的累加,更有感悟。缘分,就是岁月给我的一记厚实的书卷。

曾经我不相信命运更不相信缘分,是岁月教我认识了缘分。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只要涉及感情,人们都像是中了缘分的蛊 ,把一切都归于缘分。而且,还不愿其烦的谈论与诉说。

佛家说,缘分天定。谁与谁的相遇,谁与谁的相恋,总会与缘分纠缠不清。有缘的人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有缘,都会相遇相聚,携手红尘;无缘的人,总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素手难牵。

红尘阡陌,无论是缘是债,是悲是欢,是甜是苦,是酸是辣,都要学会去尝试,学会开始,学会面对。也许,会行走在一条荆棘丛生的路途,但也一定会有清风明月相伴。面对缘分,我们承诺彼此,愿意携手天涯,只是无人知道,天涯究竟有多远。是一米阳光的距离?还是一个春天到秋天的距离?还是一生的距离?

三、誓言

有人说,誓言是掷地有声的人格担保;有人说,誓言不过是拆开美丽的谎言。因此,誓言是期望,是美好,是慰藉;是失望,是哀伤,是杀手。但无论是什么,我们都要正视。怀揣一份期望、美好,抚平心灵的哀伤。誓言,无论结果如何,在最初的那一瞬,一定是美丽,即便只是一个光环。无论担保还是谎言,是誓言都会被时间验证,被岁月拆穿。

四、爱恋

爱只是一个字,字典中处于第一个声母的行列,也是一个很好念的一个字。但是,只有真的用心爱过,才会懂得爱的涵义。只有真的爱过,才会闻风柔软看雨生情;只有爱了,才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只有爱了,才会望茶不会凉,守夜不会黑。只有真的爱过,才会有许多的感触,才会明白那份心境。在人世上,并非只有烈酒才会醉,并非只有热恋才会刻骨;亦或,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让人魂牵梦萦;一段简约,更可以维系一生!

端端正正 写人生 篇6

这天,我在山东潍坊《名人书画斋》见到了聂国强先生,他是应邀到《名人书画斋》做客的。《名人书画斋》是《中华名人》杂志社、《中华名人俱乐部》在潍坊市设立的大型书画店。当我迈进《名人书画斋》,就完全置身于书画艺术的殿堂。这里展示了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张海、范曾、赵望进、张明宽、李太平、郭继功、张文周等全国名流的大批书画,令人大开眼界。

《中华名人》杂志社、《中华名人俱乐部》通过《名人书画斋》,加强了同全国书画名人的联系,展示了中国书画名人作品,展现了中国书画名人风采。

我看到聂国强先生正在泼墨挥毫,一会功夫,一个苍劲有力的斗大洒金“寿”字跃然纸上。我就在这个大型书画长廊里采访了他。

无情岁月增中减 有味诗书苦后甜

聂国强,出生于1941年,父亲是财粮(现在称“会计”),写一手好毛笔字。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幼就刻苦练字,考初中都是提着毛笔进的考场。参加工作后,钢笔逐步代替毛笔,但他还是对曾伴随自己长大,见证了自己成长的毛笔念念不忘,一直坚持练习书法。他在退休之前,早、中、晚都要写,《河南画报》曾刊登《痴心不改三十年》的文章,介绍了他对书法的酷爱。

在当前物欲、权欲横的流社会中,很多从事书法艺术的人,练了几年书法,有一点成绩就称为名家,到处宣传。聂国强认为,书法和做人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书法追求高的精神境界,人也应该追求一种高的精神世界。因此,在人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时候,要保持清静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聂国强人正字正,不自吹自擂,不随波逐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写字,被称为“实力派书法家。”

聂国强自1999年退休以来,全部精力都倾注于练习书法,他每天都要练习几个小时,一直都没有停过。练习书法需要很强的腕力,近六十岁的他每天都要炼哑铃操。为了锻炼腕力,一个哑铃12kg重,他用手提着,左右各转50下。我提了一下聂国强还没有沾墨的写大字的毛笔,腕部感觉有些重。聂国强说:“如果沾上墨还要重”。这时,我看到聂国强行笔稳健,走笔流畅,犹如蛟龙戏水、鹰击长空,真的很难想象,他拿着那只笔会有那么重的分量。

聂国强的书法,就像给“寿”字配的对联一样:“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做人堂堂正正 写字顶天立地

书法是生命灵魂的歌吟与共鸣。几十年来,聂国强先生在书法艺术的黑白世界中如醉如痴,用心灵书写自己人生的感悟与追求,把人生当作了一件最大的艺术作品。

我想起栾瑞生老师写的书《翰墨情》,他写到“书法是综合修养的艺术表现,字如其人,每一个字都是心电图,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从字中看到一个人的心灵,看出一个人的气质修养。”

聂国强先生就是这样,从他的字可以认识他这个人。他已近古稀之年,可身板笔直、走势稳健,“坐如钟,立如松”。看其人,观其字,他挥笔尽现一满四尺宣纸的斗大字“寿”在纸上,每一笔都是那么苍劲有力,横如广阔平原,坦坦荡荡;竖如撑天立柱,笔直挺拔。

聂国强说:“做人就要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做一个大丈夫。这样,写出的字才能稳稳当当,上撑着天,下立于地。”

聂国强先生书法非常娴熟,功力深厚。他说:“书法唯有一个字‘练’,要读贴,但不要一味地模仿,字帖给人的是更加完美的启发,而不是一个规则。如果字帖有不完美的地方,或是有更加完美的想法,都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聂国强书法工整、大气,在传统的书法中,有一些细微的自己的感悟在其中。初识聂国强,只觉得他的书法非常的传统工整,但慢慢地了解他,才能感觉得到,他的书法是一种人生的沉淀,传统的婉约中能感悟到人生的积淀,这种积淀带有浓重的人生感悟和人生哲理。

严谨求精 修炼心灵

聂国强认为,书法作为艺术,进入艺术状态,就进入一种高层次的人格状态,就要严谨,就要认真。写字实际上是一种修炼,是灵魂、心灵的修炼,最终的目的不是写出字来,而是成为一个人。

聂国强不顾暇名利,书法严谨,精益求精。聂国强说:“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就是做事执着、严谨、不敷衍了事。”我们从他书法作品上就可以印证。

现在,很多书法家为了突出自己书法特点,小有成绩后就追求新异,追求个性,不稳重不扎实,很难有高的造诣。聂国强并不刻意追求所谓书法的现代性,他把自己的书法艺术深深植根于传统,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不囿于古人,找到自己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他不但擅长写小如蚕豆的小楷,还能写大如磨盘大的榜书。特别是他的小楷,工整、清秀,有力而不僵硬,含蓄而不羞涩。聂国强说:“我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写好某一个字,而是要写好每一个字。我创作书法一是传统的道路;二是面向大众,不求奇,不求怪,不追风,不逐浪。”

在潍坊《名人书画斋》,他现场提笔挥毫,《三十六计》计计尽现纸上,运笔流畅、血脉相生、尽显功力。在《名人书画斋》书画长廊,聂国强欣赏着全国40多位书画大家的作品,认真地说:“艺术品从来都是让大众欣赏的,大众的需要就是我创作的目标。”

写人生的高一800字作文 篇7

高中毕业时,我的身高是一米七六。如果按“超女”、“快男”的评比打分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我常常是被去掉的那个“最高分”。因为在一般学校,我的身高是鹤立鸡群的。举个就近的例子说吧,刚进大学,上第一节课——军训,千余“准军人”里女生我最高,总是站在排头当“标兵”,我心里挺高兴;可是一到挑“旗手”,挑“军体拳汇操表演人员”时,我又成了被去掉的那个。心里有些别扭。我想,打分规则的理论根据,大约是“最高”、“最低”两个极端分数,往往藏着评委个人感情或别的什么非正常因素,去掉得有理;可我是“生就的”,被去掉岂不冤哉!但又一想,我这“最高分”与“富二代”、“硬靠山”虽有不同,但不是也占着许多先天因素吗?去掉应该!说来也不尽然,事情总有两面性。

初二那年,一天中午,我从北方图书城出来,被一位教师模样的人拦住。她开门见山道:“我是模特儿学校老师……”这位非要拉我进他们学校,还许了几个愿,又是成名,又是高薪的。好像我这身高、“三围”一下子给未来的幸福打了保票!可惜,我没这个兴趣,好一阵婉言相拒才把她摆脱掉。吃“三围”之类“原生态”的饭,也许是一种幸运。有同学说我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这么好的身材,干嘛不利用?但我总觉得挺没劲的;还是吃艰辛中得来的饭更有味道,也更心安理得。

说来也是天意吧,按照“(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子女身高”的公式计算,我应该是一米七三。由于小学时我在校篮球队的锻炼,还冒进了0.03米。我很珍惜这“零点零三”,因为它是我自己挣得的;更为巧合的是:我小学念得一般,中学读得平平,用数字表示,就算两个占位的零吧;前面是大专三年——今天就是良好的开端,我要让未来的“三”,成为响当当的有效数字,一定!

关于人生的作文:淡写流年 篇8

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人们心目中的宇宙会不断地向外扩张开去,而就个体生命来说,人生的风景却在这种扩张中相对地敛缩,曾经喧啸灵海的潮汐,在时序的迁流中,已如浅水浮花,波澜不兴了。淡写流年,就是要恬淡而缓和地解读生命,通过文字来重现一个鲜活的生命真实,描绘一种生灭流转的人生风景。

时间在销蚀生命的同时,自然也接受了记忆力的对抗——往事总要竭力挣脱流光的裹挟,让自己沉淀下来,留存些许痕迹,使已逝去的云烟在现实的屏幕上重现婆娑的光影。而所谓解读生命真实,描绘人生风景,也就是要捕捉这些光影,设法将淹没于岁月烟尘中的般般情事勾勒下来。

回忆是中老年人的一种特有的专利。它是对于遥远的童心的痴情呼唤,是重新感受年轻,追忆逝水年华的一种心灵履约,是对于昔日芳华的斜阳系缆。普通的人们毕竟还都天机太浅,既不具备佛家的顿悟,也没有道家坐忘的功夫,总是像《世说新语》中说的“未免有情”,因此,在展现飞逝的生命的过程中,在感受几丝甜美、几许温馨的同时,难免会带上一些淡淡的流连,悠悠的怅惋;而且,由于想像中的完美和过于热切的期待终究代替不了实际上的近乎无情的变迁,所以,回忆常常带有感伤的味道。早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玉奚谷生就在《锦瑟》诗中慨乎言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既已惘然,更不要说事后追忆了。

许多生活的图像,在心灵的长期浸染下,已经成为一种前尘梦影,旧时月色,一似飘逝的过眼云烟,或则了无踪影,或则漫漶模糊。由于追忆属于想像的领域,它是在时空变换条件下的一种新的综合,新的加工,因此,凡是追忆都会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夹杂着本人对于过往情事的重新诠释,包括赋予它以当时未必具备的新的意蕴、新的感受。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无论回忆也好,捕捉光影、勾勒情怀也好,充其量只能是粗具形体的原始素描,而绝非摄影机下原原本本的照相,更不可能是那种记录三维空间整体信息的全息影片。

当然,就算是原原本本的摄像或者全息影片又怎么样,年光已如飞鸟般地飘逝了,留下来的只是一个个空巢,挂在那里任由后人去指认,评说。有人说得更为形象: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经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满地狼藉的黑白瓜子壳。

作者:王充闾

就着情趣写人生 篇9

杂学富,文采厚,白石虾,悲鸿马,就着情趣写人生,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追求和表达,没有经年久月的底蕴基座,不可能有节节向上的昆玉台阶。人应追求高尚雅淡的生活,要有向上、健康、文明、科学的情趣,才可能有众口成碑的赞誉肯定。

一、装满昆虫,装点人生

小学生是很爱和小动物打交道的,他们和小昆虫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小学语文课本中,写小昆虫的文章很多,《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映的是昆虫给老人带来的情趣,也反映了孩子美好的心灵。《青蛙看海》展现的昆虫界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装满昆虫的衣袋》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痴迷,说明只有执着追求,才有辉煌成就。笔者在上《装满昆虫的衣袋》时,用了很多的时间向学生推荐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介绍了蟋蟀、螳螂、蜘蛛、蜜蜂、、蝉、蝎子、甲虫等。作品的科学性趣味性文学性都很浓,其中有对生命的敬畏,有对生活的热爱。学生看了之后受益非浅。法布乐的口袋装满昆虫,法布尔的作品挂满了累累的智慧之果。他小时候爱着昆虫,长大了追求真理,从装满昆虫,到装点人生,让我们每个教育者总会受到启迪。

人生圆缘,来此一遭,不为苦行,多为真趣,本着这样的思想去生活学习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否则,就是生存而不是生活了。

上完了《装满昆虫的衣袋》笔者在班上试上了《我用情趣写昆虫》的习作课。写作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昆虫,查阅资料,了解它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在训练过程中,猜谜激趣,点出昆虫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 量最大、种类最多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展示各种各样的昆虫。交流课前观察所得,小组内交流。然后填表:名称()外形() 生活习性()其他( ),让学生试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表述。也可以把表格的内容变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再让学生读习作,小朋友们笔下的昆虫是那样的有趣,惹人喜爱,学生在习作中明白了,有许多昆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人类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对待它们,保护它们。由此习作课展开去,很多同学都写出了鲜活生动的作品。

二、凑着热闹,展示情趣

小孩子的情趣不仅是自然赐予的,更是他们自身创造的,凑着热闹,展示情趣,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在写作中开放儿童的双眼,让他们观察;开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玩耍;他们的笔下会有飞扬的神采,纯真的表白。

我们的习作教学不能停留在文本上和课堂里,我们要切合时代的脉搏,给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风风火火地动起来,学生便有了写作的素材,他们会追着热闹跑,会跟着感觉写。

如阳光体育在全国早已展开,我们要把活动搞活,课间教师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火一把,这样习作教学时,互相探究便会找到共同语言。再如“六一活动”“艺术比赛”“庆祝元旦”等重大活动时,我们教师也要深入其中,这样我们才能深知其乐,洞察其趣。

如在“世界粮食日”笔者作了一个“食品安全问题”习作训练。

(一)触及情感,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吃些什么?指名说;2.大屏幕出示各种蔬菜、水果、零食、饮料、牛奶等。这些食品当中你吃过哪些?最喜欢的食品是什么?

(二)触动情感,习作指导。如果现在告诉你们这些食品当中有一些食品存在问题,吃了会对人体有害,说不定在我们吃过的食品中就有部分存在问题,听到这个消息,你们有何感想。

1.出示图片、视频。(假冒伪劣产品,电视相关报道) 你听说过这些消息吗?看到这些你现在想说些什么? 你想对假冒伪劣食品的制造者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说,触动学生的情感因素。)2.出示受害者图片。(大头娃娃,长期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而导致生病的人等)看到这你想说什么?你想对受害者说些什么? 3.出示质量监管部门执法图片。你想对质量监管部门说些什么?

(三)触摸情感,升华认识。1.对食品的生产制造者、消费者、质量监管部门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2.如果你是食品的生产制造者、消费者、质量监管人员,你会怎么做?

(四)丰富情感,资料收集。刚才同学们看了很多、听了很多、想了很多,说的也很多。关于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很多相关的内容,请同学们课后从报刊、图书、电视、网站等各个角度,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思绪,完善本次作文。

(五)触发情感,有感而发。此时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围绕你最想说的话,思考出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写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思考;可以是对食品的生产制造者、消费者、质量监管部门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也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情境教学,切合着学生的情趣,学生可以升发开去,有话可写。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我们要贴着学生,情趣为先,学生自然开心,教师教起来也顺心。

【作者单位:淮安市富士康实验小学江苏】

写人生之路的九年级作文600字 篇10

农村书屋,是我的梦想的摇篮。书屋里几条长板凳围着一张四角桌,一本本书整整有条地摆在木制的书柜上。书柜里的书,种类繁多,有航天飞行的,可以带你体味航天员的感觉,感同身受;动物百科,带你走进原始森林,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地理历史类,带你解开世界未解之谜;海洋深水类,可以带你成为一只独特地会发光的海星……

每次来到农家书屋,我便看到一个个小孩子坐在板凳上捧着各自喜爱的书籍,专心致志地阅读着,享受书的熏陶。于是,我静静地走向书柜浏览着书目。突然,一本《爱书如命》跃入我的口眼帘。是谁这么爱书呢?他为什么爱读书呢?为解开这个疑团,我从农家书屋把它借了出来。我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老时钟滴嗒滴嗒地摆动着,时光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我手中至始至终地捧着《爱书如命》,孜孜不倦地阅读着。关于这本书的疑团终于被我解开了,原来爱书如命的是他――鲁迅。幼年时,他识字渐多,便决定攒钱买书,把过年的“压岁钱”用来买书看。成年后,鲁迅的阅读范围更广泛了,他没买到好书,就亲笔摘抄下来。抄书使他受益匪浅,记忆力更好了。

写有用的人生的作文 篇11

诚然,她说的话是十分有道理的。很多问题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可是懒得去改。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人明明知道自己跑错了方向,却因为跑得太快猛然停住容易趔趄,索性听天由命了,直到人家把你拦下来,才醒觉纵容自己太久了。

可以这样说,“言必及人生”是当下很多人的通病。现代人在写文章、侃大山的时候少不得要来这么一出,仿佛不扯一段人生道理,文就不成文、话也不成话了。甚至连吃饭、睡觉这种事也要跟人生扯到一块。这就好比我们无忧无虑地过着日子,却硬要眉头紧锁,装出一副忧郁的样子,是十分滑稽而可笑的,只是身在局中的人反应通常要比常人来得迟钝一些。

言必及人生,反而容易言不及义。即便能扯些闲篇,说不到关键的所在,也是没用的。譬如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如果形容写文章,这应该算是跑题了。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常常动辄世界观、人生观,不是这些问题不能探讨,而是600字、800字的行文讲不了这许多。口子若开得太大,施展开来就容易不着边际。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如行小慧,难矣哉!”所以,我们一定要戒之慎之。

人要诚实,看到风就说是风,看到雨就说是雨,不要见风就是雨。妄言谈说,是大大的不智。因为再金贵的东西,讲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刘登军 翰墨丹青写人生 篇12

刘登军是一位59岁的老人,虽然外表衣着朴实,但经历并不简单。他曾经是一名普通农民,经过自学成才,“知天命”之年入京拜师进修学习绘画。先后毕业于中国北京画院的王文芳导师工作室和中国国家画院的范扬导师工作室。如今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燕京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东方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副主席,亚太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

刘登军1953年出生,山东德州夏津人,兄妹五人中排行老大。从小他就特别喜欢读书学习,对画画感兴趣。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画纸和笔,刘登军就在地上画,学习临摹芥子园画谱,有时候一画就是大半天,忘记了吃饭和休息。“画功就是在那个时候练出来的,也算是打基础吧。”刘登军说。

9岁那年,热爱读书的刘登军原本可以考大学继续学习,但为了供两个弟弟上大学,他不得不辍学,承担起养家的重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在村里帮忙写艺术字,并配合政策宣传在墙壁上画宣传广告。这个差事刘登军非常珍惜,既圆了他拿起画笔的梦想,关键是又能挣钱养家。随后,他开始在专供出口的鸡蛋上画,还在殡仪馆的骨灰盒上画过。

慢慢地,刘登军在山东德州已小有名气,收入也渐渐可观,家庭情况得到大大改善。在山东德州,当地的广播电视报和电视台都报道了刘登军自学成才的事迹。2002年,刘登军的个人画展在国画大师李苦禅的故乡山东聊城举办,当地一名文化名人看完他的画展后,告诉刘登军:“你应该去北京发展”。

“去北京发展”,之前这可是刘登军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他突然间有了到北京学习发展的冲动。“说实话,我在德州生活很安逸,衣食无忧,妻儿都在身边。”刘登军说,为了对画画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他决定到北京一试。

2002年,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刘登军只身一人北上进京,按他自己的话说是过上“关起门来自己折磨自己”的生活。经朋友推荐,他开始进入中国北京画院当研修生,师从国画大家王文芳工作室。“来北京的这几年自我感觉进步很快。”刘登军说,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知名的大画家非常多。原来在德州,他自认为自己的画作还可以。到了北京,他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于是他一边看书,一边临摹学习大师们的精品画作。

200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社会文化司、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书画大展中,刘登军荣获“老骥伏枥,志在奥运”全国老年书画展银奖,同年获中国国际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庆贺申奥成功全国老年诗书画征文大赛”银奖和首届“东方之光”中国当代中老年诗书画作品大奖赛美术铜奖。这些奖项给了刘登军很大的鼓励。毕业后,刘登军继续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师从范扬导师工作室。经过王文芳、范扬等国画大师的指导,刘登军的绘画技术日趋成熟。随后,刘登军开始专攻牡丹和山水画。

刘登军说,作为一个画家,首先得把画画好。“好的画作来源于数量”,那就是精品是不断地画出来的,为此每天他都非常用功,经常一画就是四五个小时,直到画出他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为止。可能是画画用功过度,他为此落下了严重的职业病——站久了会腰会痛。但一旦他投入画画的创作之中后,就把腰痛给忘记了。

有的时候,伟大是因为有了平凡的积累。刘登军创作《夏林尽染》非常偶然,2010年初夏,他随一帮画友前往北京云蒙山写生,在经过一片小树林时,里面的五光十色让他非常着迷,似乎他想到了家乡、想到了童年,想到了未来,想到了希望。于是,他立即支开画夹记录下眼前的场景,作品一气呵成,取名《夏林尽染》。《夏林尽染》作品完成后,刘登军意犹未尽,又陆续创作了《春林尽染》、《秋林尽染》和《冬林尽染》。层林尽染系列作品在京城的画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国画大师前来参观学习。

”丹青难写是精神”,王安石《读史》中的名句常被引用来说明精神力量的可贵。刘登军天命之年只身赴京潜心学习追求绘画事业,经受住了孤独和寂寞,终于在晚年迎来了事业的颠峰。刘登军的画作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2004年4月18日,《国色天香富贵花》入选参加法国博览会;2005年,《牡丹图》入选人民海军第八届书画展;2006年,《黄山秋色》入选参加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书画展;2007年,《丈二百鸡图》入选“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书画展,获银奖,并被北京奥委会永久珍藏。2009年9月12日,他参加了国际书画展荣获绘画艺术金奖,为增进中外友谊,加强与各地文化交流,开展书画艺术活动做出了贡献。2010年4月4日,刘登军赴韩国办个人国画展,受到国内外艺术界及友好人士的好评,精心创作的六尺山水《大山轻轻对我说》被韩国企业家收藏;2010年9月17日参加国际书画名家联谊展,为增进中外友谊,加强与亚太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被授予金奖;2010年10月16日赴日本办个人国画展,成功交流了中日艺术文化友好的平台,受到日本艺术界及友好人士的热烈欢迎,丈二山水《黄山春色》、《丈二百鸡图》《层林尽染》被日本企业老板收藏。他的作品入选迈向新世纪中华书画作品集,被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社、建设部老年书画研究会,外交部老年书画研究会、总参北极寺书画协会、中国泰文研究会、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中华全国总工会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长城学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他的画作还被不少国家领导人收藏。

刘登军说,做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能有今天的成绩,他深感知足。他把这份感激之情投入了公益事业,不留名的做了很多好人好事。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自愿捐出多幅精品画作参加慈善义卖,支持抗震就灾;他还满腔热忱地资助家乡的希望小学。2009年,他将多年来精心创作的多幅精品画作捐献给家乡。如今,刘登军在北京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准备2013年5月在京举行个人画展,然后回山东办个人画展。

写有用的人生的作文 篇13

RESUME

Personal Information:

Family Name: Wang Given Name: Bin

Date of Birth: July 12, 1971 Birth Place: Beijing

Sex: Male Marital Status: Unmarried

Telephone:(010)62771234 Pager: 99900-1234567

E-mail: service@for68.com

Work Experience:

Nov.1998-present CCIDE Inc, as a director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web

publishing.Organized and attended trade shows(Comdex 99).Summer of 1997 BIT Company as a technician ,designed various web sites.Designed and maintained the web site of our division independently from s electing suitable materials, content editing to designing web page by FrontPage, Photoshop and Java as well;

Education:

1991-August 1996 Dept.of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Achievements & Activities:

President and Founder of the Costumer Committee

Established the organization as a member of BIT

President of Communications for the Marketing Association

Representative in the Student Association

Computer Abilities:

Skilled in use of MS Frontpage, Win 95/NT, Sun, JavaBeans, HTML, CGI, JavaScript, Perl, Visual Interdev, Distributed Objects, CORBA, C, C++, Project 98, Office 97, Rational RequisitePro, Process, Pascal, PL/I and SQL software

English Skills:

Have a good command of both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Past CET-6, TOEFL: 623;GRE: 2213Others:

写有用的人生的作文 篇14

人生奈何几多愁

人生奈何几多愁,有人欢喜有人忧。当别人正在合家团聚时,他独自一人在监狱里受刑;当别人正在笑口颜开时,他却忍受着屈辱与痛苦在怀念父亲;当别人正在嬉乐玩闹时,他面对着冰冷的墙壁黯然神伤。然而最终成就了他的一生,《史记》之父,司马迁。

透过生锈的铁栏杆,司马迁独自盘腿坐在墙角,面对不能言说的屈辱与力不从心的嘱咐,他感到无比的自卑,一再想到以死来祭奠这屈辱的历史。可是,他没有选择放弃,因为他将无颜面对世世代代身为史官的先祖,无颜面对父亲临终的嘱托,没有资格向惨无人道的世道申冤。忍受无情的腐刑与恶劣的环境,拿起令人发寒的笔杆继续编撰未完成的巨着。只要想到文王、仲尼因困厄发愤而作书,左丘明、孙膑因忍受亲身之痛而圣贤,手里的笔越发得炽热,人生奈得了多少愁呢?

经过六年的牢狱之苦,眼见天光重现,希望重拾回心中,回想狱中的固执有些后怕,完成父亲的遗愿指日可待。

回到家中,夜夜都能梦到那手起刀落的卒目,眼神中充满了鄙夷。日夜思绪化作悲愤的动力,不断地努力同祖先一起记录,哪怕日后被人遗忘。终于,古代第一部传记体通史诞生,它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注入了司马迁无以计数的心血与不言而喻的痛苦,完成了父亲的嘱托,自己也不会因郁而终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的逝世顶得上千座泰山。人终究要死,被人称赞流芳百年是它,被人责骂遗臭万年也是它,为伟大事业献身的人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

人生不会全是繁花似锦的道路,也不会全市低谷没落,不能以一己之身衡量生的价值,悲伤过后定有彩虹出现,繁华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汗水,失望之中要透过其本质望向光芒,永远要记住,人生奈得了多少忧愁呢?

重残汉文学写人生 篇15

这,是歌唱的声音!这,是呐喊的声音!这,是奋进的声音!朋友,你知道这首诗是出自谁之手吗?它出自一个重残人徐新洋之手,诗名就叫《我走向太阳下面》!这首诗是从徐新洋的胸膛迸发而出的,成为徐新洋身残志坚的象征,也深深地鼓舞着更多的人。

突患恶疾艰难念完三年书

1961年5月,在世界青铜文化的发祥地——湖北省大冶市殷祖镇,一个偏僻的鄉村五庄村徐太湾,徐新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他在父疼母爱的家庭氛围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8岁时,徐新洋开始在村里的小学上学。上学不久,一场天外飞来的大病差点要了他的性命。最终命是保了下来,但他行走却极困难,小伙伴们轮流背着小新洋行走一里多路到学校,放学后,又由小伙伴们背回家,整整3年,徐新洋在小伙伴的背上念到三年级。这时候,他的双手臂和双腿都开始萎缩变形。父母便找乡间郎中给他诊治,郎中用传统的方法,诸如扎针灸、用火烧烫等诊治,均不见有效果。徐新洋又到医院求治,医生总认为他是患了小儿麻痹症,治疗过程使他受尽了难言的折磨和痛苦。徐新洋为了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治疗,能继续念书,咬紧牙关,尽量忍着痛不叫出声来,又强抑着泪水,不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而心疼。但终因病情复杂,经过治疗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还慢慢转向恶化。

1973年7月,徐新洋不得不告别校园。年少的他并不知道身体残疾对他将来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自己将要永远告别心爱的学校了。离校的那天,他母亲特意赶到学校去背他,他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爬上母亲的背。趴在母亲的背上,只要还能看见学校,他总是留恋地扭回头张望。到了实在看不见学校了,他在母亲的背上默默地流了眼泪,湿了母亲的衣服一大片……

挺直脊梁残手握笔写人生

徐新洋太酷爱读书了!于是,他托教书的姑父借来了四五年级的课本,开始自己“啃”。慢慢地,他“啃”完了小学课本,再接着“啃”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课本。除了阅读课内读物,他还要如饥似渴地阅读课外读物,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和开阔自己的视野,可是家里没有多少书可以看,他只能从别人那里借。

一次,徐新洋从姑父那里借到一套铜版繁体字的线装《三国演义》,如获至宝,可书里许多字都不认识。于是徐新洋靠一本《新华字典》识字,边看边翻字典。后来,他把这本字典翻破得面目全非。姑父看他没有了“老师”,就又借了一本字典给他,几个月下来,他终于看完了《三国演义》,姑父的字典却也被翻得破烂不堪。

徐新洋在不停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玉液时,也在与病魔作不屈的顽强斗争。由于无钱医治,他畸形的双脚开始发炎溃烂,双臂、双手也加重变形萎缩,但他仍然执著地在“书海”中艰难跋涉,只要沉浸在书里,他就能把病痛抛到九霄云外……漫漫岁月里,能使徐新洋欣喜若狂的就是有幸读到一本又一本好书。

16岁那年的夏天,徐新洋好不容易借到一本《唐诗三百首》。为了能在预定的10天内将书还给人家,跟原来一样一首一首地看,一首一首地领会诗意是不可能的了。他开始用最原始的方法——“抄书”。因为不能坐,徐新洋为抓紧时间,第一天上午他趴在家中那张破旧的条桌上,双手攥笔一字一字地写。当时他的双手长满毒疮,且都已结痂。由于不停地抄写磨擦,结的痂被磨破了,双手开始流血。他的脚也因为站立太久,更是脓血不止,流得满鞋都是,脚痛更如万箭穿心!……最后用针线缝起的笔记本上抄的诗,也都浸满了汗水脓血!然而,倔强的徐新洋没有丝毫的放弃,他将“战场”慢慢挪到床上——侧卧着身子,继续抄……

这么多年来,徐新洋借书、买书、抄书……他读过的书堆起来比他1.5米的身躯还要高出两个头。烟盒纸、旧帐本,只要能写字的纸,都成了徐新洋抄写好词好句的“笔记本”。有时专于抄写,身上溃烂的伤口流血淌了一地,他都毫无知觉。

几十年来,徐新洋都没有好好地端正着坐起过——因为臀部肌肉僵硬,骨头也不能随意转动,他无法落座,看书写字都站着,臀部长期溃烂发炎,靠吃消炎药维持。

被病痛长久折磨着的徐新洋,一直寻找慰藉心灵的方式,书籍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到现在,罗贯中、曹雪芹、鲁迅、沈从文、莎士比亚、雨果、巴尔扎克、莫泊桑、歌德、卢梭、罗曼·罗兰等很多名家的巨著他都认真拜读过,他能背诵几百首唐诗、宋词,还翻破了5本字典。

为了谋生,也为了攒钱买书,徐新洋在自己不足10平方米的卧室里开了一个小店,商品总价值只值二三百元。他的母亲——一位年近七旬、从不言苦的老人,每次进城,不仅要帮儿子打货,还要给儿子买书。因为不识字,刚开始,老人只能够按儿子说的封面上的图案来“按图索骥”,还经常买错书。后来,买的次数多了,目不识丁的老人慢慢认识了“短篇小说”、“百花园”等不少的字,再也没买错书了。这可说是她因为儿子而创造了一个奇迹。

“书犹药也,读也医愚”。读书架起了徐新洋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他不仅从中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诸如“我的身体虽然残疾了,但我的一颗心没残疾,我要选择另一种人生”等等,而且,读书使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说徐新洋以前读书只是为了找一种事干,继而养成了一种爱好的话,那么日后进行文学创作则成了徐新洋的精神寄托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惟一方式。

从1981年起,徐新洋开始试着写诗歌,写短篇小说。

“不是我说你,要是你能写出文章,能发表一个字,我就戒饭!”当年听说徐新洋想异想天开写文章时,村里的好事者竟毫不客气地当面出他的“洋相”。好事者说的也不是不无道理,好手好脚且念过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人都不一定能自如地写好文章,更何况只是念过3年书且手脚已重残的徐新洋呢?但倔强的徐新洋忍受着旁人的冷嘲热讽,依然不管不顾地继续着他的追求。

1篇、5篇……10篇、20篇……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掀起一股文学热,文学风吹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这让徐新洋那颗年轻的心躁动起来,充满了渴望:“我的作品能发表吗?”……从最初的石沉大海到变成铅字,徐新洋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与艰难、心痛与欣喜的过程呢?他从1981年开始创作,直到1985年才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

徐新洋永远也忘不了自己处女作发表时的情形!1985年初,他把一篇名为《乡间小路弯又弯》的短篇小说,寄给了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大冶市知名老作家查代文老师,查代文看了他的稿子,不但回信给他不少的鼓励,说他完全可以从事文学创作,而且还把这篇稿子发表在当地的文艺杂志上。徐新洋捧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样刊,心潮翻滚不能自已,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了下来。

这年10月底的一天,徐新洋又把一首名为《陶盆中的仙人掌》的诗歌,寄给了当时已到当地报社当编辑的查代文。一个月后,他收到查代文的亲笔信,信中对他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示赞赏,对他孜孜写作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建议他再写几首寄去,拟作组诗发表。

接到查老师的来信,徐新洋满怀感动和温暖,感动的是查老师仍一如既往、不离不弃地关注着他,温暖的是查老师对他的真心帮助和热情鼓励。他把查老师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想象着自己快要飞起来了,激情勃发,相继写下了《我走向太阳下面》、《野菊花》、《野画眉》三首诗寄给查老师。不到一个月,该组诗在报刊发表。随后被省级文学名刊《长江文艺》转载。

文学创作需要灵感,特别是诗歌,同时也需要感知外面的世界。1987年秋天,在家里闷得太久的徐新洋很想出去走走,呼吸一下室外的新鲜空气,体验一下山野间的那种清新的感觉。他知道此时节正是山花烂漫的时候,他要为构思《题混凝土公路》一诗找灵感!于是,他慢慢地像蜗牛般一步一步挪出了家门,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徐新洋感觉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体内的血液流淌得更舒畅更惬意了。不知不觉中,徐新洋挪到了一条山沟旁。可是正当他入神地构思着的时候,突然,他的脚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便像门板一样不由自主直挺挺地摔到了山沟里。因為身体无法弯曲,他怎么努力也爬不起来!他就那么直挺挺地躺着,无声的泪水从他的脸庞静静滑落……一个小时后,幸好一位上山砍柴的邻居路过,才将他抱回家。

不久,这首《题混凝土公路》也在日报副刊上发表了,通过诗的字里行间,人们仿佛听到了他在诉说:“千锤百击/获得真谛/火狱熬炼/从中得道……”

文学之路太难走,凡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有切身体会、深有同感,更何况是一个足不能出户的重残人呢?徐新洋的每一篇作品,比健康人要多花上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时间、精力、汗水和心血!小说《村事》一文,从开头到结尾,不足千字,他改了一遍又一遍,前前后后共花了5年时间——从1992年开始构思,到1997年才得以发表在省级《短篇小说》杂志上。

20万字体现生命真价值

天道酬勤。20多年来,徐新洋在文学老师们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相继在《长江文艺》、《短篇小说》、《羊城晚报》等发表小说、随笔、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近200篇,20万字。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当前农村人的生存状态及努力寻求人性美的过程,很有现实主义的文风,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清新,使人感悟、振奋。

这就是一双手臂如竹片、瘦小而薄弱、肘关节和十指向内弯曲、30多年来都不曾伸直过的徐新洋,这就是与双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双腿笔直、像两根失去了生命力的枯树枝、30多年来都不曾弯曲过的徐新洋,这就是变形萎缩的脚踝处由于经年溃烂、脓血不止、犹如古老樟树身上的一个疤疖、每日每夜每时每刻都伴随着疼痛度过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徐新洋……他所创造出的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业绩。他克服了健康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坚强不屈的坚定意志,艰难地走出了一条文学之路——“一个健康的人,不一定活得非常出色;一个残疾的人,不一定活得非常窝囊。”这是徐新洋对人生最深的感悟。他说:“没有文学,我活不到今天,文学成了我生活的惟一支撑。”徐新洋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染了不少熟识和不熟识的人。他用自己的特殊人生经历,教育和感动着周围的人们。

其实徐新洋能活到今天,实属奇迹。他不仅四肢萎缩,而且全身没有一处可以扎得下针头,严重的肝病也一直折磨着他。他直到2003年才从一家医院得知自己患的是“脑瘫后遗症”,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病,属医学难题,这种病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好在徐新洋久病成良医,加上他研究了不少的医药书,他对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有时候也自己给自己开处方,自己给自己抓药,对症治疗,有效地遏制了疾病的恶化。

尽管徐新洋是个实实在在、真真正正的重残病人,但谁都很难把他与一个重残病人划上等号,因为他豁达、直爽、热情、健谈、乐观,有着阳光般的心态,而且有着对文学的不懈追求。他一直都铭记着查代文对他说的一句话:“在生活中,值得去爱的东西太多了,失去了并不代表失去了所有的东西。”这句话对他的影响很深,他说这些年他的家人和他的朋友都在默默地支持着他,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当年他想在家里开个小店,但没有钱进货,同湾的一位乡亲得知后,专程到市里的批发部给他打回货,没要他出一分钱。以后这位乡亲只要买东西,都带钱到他店里买,既不要他偿还货款,也不在买东西时冲抵,这使徐新洋的小店得以生存下去……关心徐新洋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徐新洋笑了,发自心肝肺腑的笑,他用笑和自己的行动向这么多无私的好心人表示感恩,他在默默地为自己鼓劲。

徐新洋认为,人的最大的追求是人生的幸福、生活的快乐,他认为精神重于金钱。“写作是我和命运最好的对话!它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信心。”记不清撕毁了多少张稿纸、痛骂过自己枉为铁血男儿多少次,在和命运的对话中,徐新洋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他高举用血与泪点燃的文学火把,开掘着灵魂的莽原。通过文字,他为自己找到了一种奇特的生存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表达着生命,触摸到了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对于生命的长短,徐新洋看得很轻很淡。他说,人只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就行,只要生命不息,自己就要写作不止!他现在着手准备出一本专集。

也许,徐新洋是不幸的,但是有那么多人鼓励着他,关怀着他,敬佩着他,他何尝不是幸运的呢?!更何况他已活出了自己靓丽的风采!自强不息,不向厄运屈服的徐新洋,深刻地告诉人们: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

上一篇:我们的新老师作文350字下一篇:一间自己的房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