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食品来源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2025-03-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堂食品来源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通用11篇)

食堂食品来源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1

来源与食品安全的调查

学校名称:大连海事大学

调研组成员:轮机工程学院轮机11—4中队团总支

轮机工程学院11——4中队关于食堂食品来源与食品安全的调查

一、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国家稳定之基础,社会发展之前提。对于学校来说,食品安全问题尤其重要。作为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我们的学习,生活,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从我们可以选择的途径来看,这个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校内食堂食品来源,第二是校内食堂食品安全问题。

轮机11—4中队团总支针对这两方面对大连海事大学各食堂进行调查,发现学校食堂在食品来源上是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采购的,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有很多的监控措施来确保同学们所吃的食物是质量过关,有营养的。

调查时间:2013年4月17日——2013年4月24日

调查地点:学校几个主要餐厅(一餐厅、二餐厅、三餐厅、西山培训餐厅、四餐厅、五餐厅、心海餐厅)、文勤楼。

调查对象:餐厅工作人员、窗口负责人、后勤餐饮服务中心党委书记。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调查人:轮机工程学院轮机11—4中队团总支。

调查分工:

1、区队长、团支书、副区队长负责采访后勤集团相关领导有关食品

来源和食品安全监督措施。

2、班级其他同学分为7个小组撒网式对各食堂窗口食品来源和如何

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进行调查。

二、调查所得信息

(1)食品来源调查

食堂出售食品的质量好坏第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采购。为此,团支部分为7个小组深入各个食堂进行食品来源的访问调查。通过跟食堂各窗口负责人及后勤相关领导的交流得到如下信息:

1、采购方式:食堂各窗口食品原料来源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食品原料

是各窗口提前申报所需食品原料,由后勤集团统一购买,按需分配,另一部分食品原料是由各窗口负责购买。

2、采购原料分类:由后勤统一采购的食品原料有:粮、油、肉、蛋等大宗

商品,由各窗口采购的食品原料有:油菜、白菜、茄子、辣椒、韭菜、生菜等蔬菜、鱼、调料等。

3、采购原料地点:后勤统一采购的食品原料是来自有相关营业证书、有卫生检疫证书、大连各高校统一认证的公司或企业;各窗口所购买的蔬菜来自凌水市场、西南路批发市场等正规蔬菜批发市场。

4、食品原料质量:后勤购买的食品原料在售卖之前经过相关的检疫部门进

行检疫,后勤采购部在采购的同时会检查食品原料质量是否合格,如不合格将退还食品原料,重新购买其他优质食品原料;各窗口在购买蔬菜的时,都是从有营业执照的商家购买,由有经验的采购人员把关蔬菜质量,每次采购的蔬菜种类、数量、来源、供货方联系方式、接收人员等信息都有记录和备案,以供查询。

综合来看,学校食堂的食品来源是安全可靠的。从粮、油、肉、蛋等方面来说,这些食品原料都是从大连市内各高校统一购买地点进行购买,这就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也使购买的价格更低廉。针对最近的H7N9病毒传染,肉食品厂家必须经过相应检疫确保没有此病毒才能出售禽肉。经小组同学调查,各窗口自行购买的蔬菜通常是一个食堂到所有窗口统一到一个地点购买,蔬菜质量都是新鲜优质的。同学们对食堂食品的来源可以放心,食品原料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各食堂在制作食品时对食品原料的加工都按照: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经济原则,因此变质的食品原料不会出现在食物中。

(2)食品安全调查

食品安全的调查是从餐具、餐厅各窗口内部卫生,再到厨师、监管部门、监管程序等琐碎而必要的环节入手。通过搜集相关文字材料,后勤餐饮服务中心党委书记的详细介绍,以及我们平时的观察等方式得到了如下的信息:

1、餐具用具消毒具体流程

饮食餐具的物理热力消毒和化学药物消毒

a.煮沸、蒸汽柜消毒:温度要保持100度,作用10分钟(餐具交出摆放)

b.洗碗机消毒:温度在85——100度以上,冲洗消毒40秒以上

c.紫外线消毒:用于凉菜间、备餐间、操作台面的消毒,消毒30分钟 d.化学消毒:是使用洗消剂进行洗消和消毒。二氯异腈尿酸钠(优氯净),1公斤水:0.42克优氯净,餐具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10分钟。

e.菜板刀具消毒:用洗消剂洗涤冲洗干净后,用酒精均匀地涂洒在板、刀具上,用火点燃消毒后,定位存放。

2、各窗口工作人员的录入

凡各窗口工作人员都需要到大连市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体检机构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取得身体健康证后才能工作,身体健康证每一年进行一次检验从而确保工作人员对食品安全无影响。

3、食品留样制度

a、责任人:由餐厅设专职卫生管理员协助餐厅经理负责每餐食品留样具体工作实施。

b、留样数量:每一餐各种、各类主副食食品均留样250克,每餐必须留样。

c、保存方法与时间:每种食品成品采集后,需标示采集日期、餐次,并附当餐食谱,然后置于性能良好的冷餐留样柜内,在摄氏5~10度条件下保留48小时。

d、留样所需用具:用已消毒的专用餐具密封或将盖盖好。

e、留样柜内禁止存放其他食品。

f、每天留样的操作记录由相关人填写,各餐厅的餐厅经理核查。

经过我们各小组的调查发现,所有食堂都具有食品留样的留样柜,里面有食物,有相关标记的时间,餐次等信息。

4、监督管理机制

a.为了确保食堂的食品是安全的,后勤每隔一段时间统计各窗口的物资使用情况,从而计算出食品是否偷工减料;

b.对于餐具用具清洗消毒每天都有详细记录,经过调查发现消毒按照正常的规章制度进行,所有餐具都是把餐具里的水给空出后再送到各个窗口;

c.每周后勤部门都会对餐厅进行卫生检查,检查形式灵活,最大程度的避免的漏洞。

5、剩菜处理办法

剩菜处理的流程为:等到剩菜冷却后用保鲜膜包裹并放置保鲜柜中,下一次开餐前在7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中至少加热5分钟才能再次售卖。综合食品安全调查的几方面,虽然在各环节的消毒及监管方面是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的,但是仍然存在诸如以下的问题:餐饮人员在烹饪食品或售卖食品时会带有一些不卫生的行为,售卖食品的时候没有戴口罩,有的餐饮服务人员不戴帽子,抽烟,部分人直接用手拿钱等细节问题和个人习惯问题。

三、总结

食堂食品来源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随机抽取豫北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地区,包括新乡、安阳、焦作、濮阳、鹤壁等市)共计61所(5市各选择市区内学校5所,12个县各选择县城学校1所、乡镇学校2所)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1 250名。

1.2 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学校卫生工作条例》[3]统一设计调查问卷,采取自填问卷无记名方式,限时当场收回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分为2个部分:(1)食品安全知识试题,包括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相关知识共15题,题型分为单选和多选,答对1题计1分,答错、少选、多选或无应答者计0分,满分15分。(2)食品安全行为调查,结合现场观察、走访、查阅资料等综合评定,不计分。调查表信度系数为0.96,效度系数为0.88。共发放问卷1 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236份,问卷有效率为98.8%。其中地级市区内学校510份,县城及县城以下学校726份。510名城市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平均年龄(30.42±8.19)岁,其中男273人,女237人;726名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平均年龄(33.07±9.24)岁,其中男370人,女356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城市学校高于农村学校(χ2=8.54,P<0.01)。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

15个食品安全知识试题,除“食堂的防尘、防蝇、防鼠、防虫、防潮措施”外,其余题目知晓率,城市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均高于农村。9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患有哪些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保证营养均衡的做法有哪些”和“食堂每餐每样食物进行留样的量不应少于多少克”的知晓率均较低,城市和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1。

2.2 食品安全行为

“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佩戴外露装饰物在成品区域进行操作”和“不用裸手拿取直接入口的食品”3项在城市和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比例分别高达98.82%,94.12%,97.65%和95.18%,94.63%,96.69%。而“不将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的比例较低,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8.82%,73.83%。见表2。

注:()内数字为行为形成率/%。

3 讨论

调查显示,豫北地区5市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5.63%,说明该群体食品安全知识掌握还不甚理想,尤其是农村。城市和农村学校均对涉及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食品留样等相对专业的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可能与部分从业人员食品卫生意识淡漠,对食品安全知识学习和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其次,近2年学校食堂被个人承包的现象增多,承包人以个人经济利益为第一位,尽量在各方面减少开支、降低成本,比如在人员体检上采取少检、晚检,减少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次数等方法节省费用[4]。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行为对食源性疾病的传播有重要影响[5]。结果显示,豫北地区食堂从业人员总体卫生行为良好,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活动后及时洗手,不用手拿取直接入口的食品3项比例均达到95%以上。不将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和出现皮肤伤口、发热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会主动报告管理人员立即脱离工作岗位的比例亦达75%以上。说明“河南省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较好地促进了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1]。进一步分析显示市区内学校要好于农村,提示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影响着从业者的卫生行为,可能与多数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食品卫生知识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差及对已经养成的不良卫生习惯难以纠正等有关。

学校食堂作为特殊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对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操作行为有更高的要求。应以文化程度不高的从业人员为重点,长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培训、指导,使其掌握必需的食品安全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建议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学校定期组织专家针对食堂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餐饮企业自律意识;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学校食堂日常监督的频次和覆盖面,重点检查食品卫生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持有情况和从业人员健康情况,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保障师生的餐饮消费安全。

参考文献

[1]梁利花,吴翠平,娄晓民,等.河南省部分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食堂卫生学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79-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S].2009-06-01.

[3]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S].1990-06-04.

[4]喻文俊,庄啟骏.大东区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2):1526-1527.

[5]谢鹏,李榆丰.丰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9,9(17):6-7.

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篇3

一、成立领导机构,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的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郝登强校长为组长,李兆建、任慎平老师专管,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领导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组长:郝登强

副组长:崔广荣、胡俊岭

成员:李兆建、任慎平、陈金龙、冉德领

二、自查情况

在学校食堂用餐的:现有住校学生800余人,教职工40余人。学校本着勤俭节约,让利学生的原则,做好食堂销售管理工作,把食品安全做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并完善了食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卫生制度:

a、食品卫生:

1、应采购新鲜、卫生、无污染的菜肉米面等食品,不得采购和销售腐败、变质、过期食品以及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2、食品的防蝇、防鼠、防尘、防腐设施应正常使用。

3、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切生、熟食品的刀具及砧板分开使用。

4、加工前,菜必须洗净,食物要煮熟,保证饭菜卫生、安全。

5、盛放食品的餐具洗净,定期消毒,销售熟食品必须使用食品夹,不得随意用手取食。

b、个人卫生:

1、食堂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体检,符合要求者才能上岗。

2、要讲究个人卫生,工作时穿戴好清洁工作衣帽,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和理发,勤洗、勤换工作衣帽。

c、环境卫生:

1、餐厅、厨房等室内外环境按包干范围必须每天打扫,保持清洁卫生,每周要大扫除,做到室内“六面光”,地面干净,墙壁、门窗、天花板无污痕、无涂画、无灰尘、无蜘蛛网,室外无污物,水沟通畅,无臭味,无卫生死角。

2、锅灶、水池、炊具、台板、砧板、食品橱、冰柜等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

3、食堂周围水槽、水沟、剩饭菜池(桶)要经常清洗、清扫。

4、餐桌椅用后要擦干净。餐具和盛放熟食品的容器要洗净、消毒。

5、食品及原料的贮存应符合卫生、安全、整洁的要求。

6、发现采购、销售病、死、变质肉类(包括母猪肉)米面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司务长负主要责任责任。

7、采购的食品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大宗食品必须提供该食品的有效证照及发票。

8、事务长应加强市场行情的调查了解,尽量多想办法,采购价廉物美的物品,尽量降低成本,减少支出。每餐尽可能多的,制作多个品种,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

9、对剩饭剩菜,严格按要求进行处理。

(二)、就餐制度

1、严格按学校规定的就餐时间准时开饭,无特殊情况不得提前或推迟开饭时间。

2、要礼貌待人,不得使用粗暴语言。

3、开饭时及时检查饭菜数量,及时补充,确保足额供应。

(三)、食品验收制度

1、凡采购入食堂的食物,必须经验收后方可使用。要验质量。主要看食物的品质是否完好,有无污染变质,是否有齐全的生产厂家、商标、生产日期等标志,是否过保质期,有无产品合格证等;验数量。能称重量的,必须过称,以件计的,是否符合数量标准。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篇4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接到灵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文件(灵食安办〔2018〕7号)后,我校根据自查内容,迅速开展自查工作,现将食品安全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责任,加强管理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组长,餐厅管理员、操作员、学生科等部门的人员为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二、9月25日召开食堂食品安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专题会议,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强化食堂负责人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对照《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排查表》逐项落实。

(1)许可条件及量化分级管理情况

我校在2017年6月30日已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2年6月29日,《食品经营许可证》证在餐厅改造完毕后将挂在餐厅办公室;无超范围经营行为;有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牌,且按要求公示。

(2)食品安全制度落实及从业人员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人员健康管理要求,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必须办理健康证明,做到持证上岗;建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并逐款落实、记录完善,同时配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月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按要求对食品安全员及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3)原料控制情况

食品购进资质齐全,索证、索票记录完善;不存在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物、食品添加剂等情形,无过期食品;不存在违规加工制作四季豆、生鲜黄花菜、发芽发青土豆、霉变红薯、野生菌、来历不明的野菜等高风险食品。

(4)加工场所及加工制作过程

操作间及就餐场所布局合理,三防措施也会做的更到位。操作间排水沟按要求设置排水孔,并保持通畅;门、窗、玻璃、墙壁、地面的干净、整洁,让学校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加工间、操作间、售饭厅等各功能区及设施设备将贴上有明显标识。

刀、墩、案板、池、盆、盘等用具容器洗刷干净,冰箱内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面机、切菜机等机器无残渣、无异味。

(5)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情况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6)设施设备维护和餐用具清洗消毒情况

每周对食堂卫生、工具用具、机械设备、食材原料彻底清洗消毒,确保环境整洁卫生、工具干净、设备正常使用。

(7)留样情况 严格落实食品留样制度,并单独设置留样柜。

(8)餐厨废弃物处置

建立废弃物管理制度、台账,并详细记录废弃物的数量、去向等信息。

(9)其他要求

共安装21个摄像头,已与教体局互联网对接,实现了“互联网+明厨亮灶” ;每月开展一次食堂满意度调查问卷。库存食品原料会严格按说明书规定保存条件进行贮存。

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篇5

根据上级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我校成立了以叶国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自查小组,专门针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了全面、认真的自检自查工作,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食堂卫生工作。

多年来,我校一直把传染病防控、学生饮食卫生和校园环境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每学年初,学校专门召开食堂卫生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食堂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各项具体安全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同时召开学校教职工、食堂从业人员会议,学习上级颁发的文件,要求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提高食堂卫生工作意识,增强食堂卫生常识,切实认识到学生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保证把孩子教育好,管理好,保护好,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到我们的手中。

二、努力做到食品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常规化。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通知与精神。在全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以板报、校园广播、橱窗等形式宣传食品安全,努力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监督安全的校园氛围。严格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食品卫生制度,努力做到常规化。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且身体不适的员工严禁进入食堂工作;平时在采购物品时严格要求食堂定点采购、索取凭证、登记造册;使用的食品原料、佐料、鸡鱼肉类、蔬菜类等在入库前由食堂承包商和学校管理人员一同验货,对于不新鲜,过期,霉变的一概杜绝入库和使用;绝对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时严格操作规程,做到烧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样工作,并作详细的记录。

(1)对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食堂采购,食堂验收,责任由食堂负责。有进货台账,库存食品在保质期内。

(2)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不在国家禁止使用之内,没有来源不明的情况。

(3)对食用油脂、米、肉、面、调味品等大宗食品及散装食品,有明确的进货渠道,并索证索票。

(4)落实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不存在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基本达到到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要求。

三、加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做好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新学期开学,校长室和食堂管理委员会多次将食堂工作人员召集一起学习有关安全卫生方面的知识,要求工作人员规范操作,遵守卫生管理制度,使食堂工作人员掌握食品卫生安全的基本要求,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及剪指甲,不穿拖鞋,在校园内不吸烟、不随地吐痰和不乱扔垃圾。

(1)原料清洗较为彻底,粗加工达到要求,生熟食品分开,不存在交叉污染,食物烧熟煮透,没有违规制作冷荤凉菜。

(2)食品已留样,有记录,留样时间足48小时。(3)餐具消毒,有记录。

四、挤出经费改进食堂布局,将粗加工间的煤炉单独一间隔开,操作过程安全卫生。加强了对学生食堂的投入,为了改善食堂环境,学校投入部分资金,改善学生食堂硬件条件。购置了不锈钢餐具、厨具、消毒柜等。

五、存在的问题

(1)有个别餐饮从业人员工作期间不穿工作服、不戴工作帽;(2)储污桶没有盖子;(3)贮藏室放有杂物;

(4)更衣室不太干净,并放有杂物;

(5)部分蔬菜没发票,有的票据已经过期,有的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已经过期;

(6)留样记录不规范;

(7)调料盒不合要求;

六、整改

以上问题限期整改。经过整改,以上问题均以解决。若再犯,发现一次一项罚款100元。

通过自检自查,我们认为我校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处在正常、有序、健康运行的轨道上,基本符合上级领导和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毫不松懈地继续做好我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争取把食堂卫生工作做得更好。

水屯一中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报告资料 篇6

自查报告

为切实做好我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保障2014年春季新学期开学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校根据市县教科局和县卫食局文件的通知要求,学校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我校食堂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食堂食品卫生工作展开了全面、认真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校现有在校学生362人。学校长期以来始终把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放在第一位,把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平时,重细节。

二、成立领导机构,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的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食堂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领导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本学期初,学校专门召开食堂卫生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针对各项具体安全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同时召开学校教职工、后勤人员会议,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上级颁发的文件,要求学校后勤人员提高食堂卫生工作意识,增强食堂卫生常识,切实认识到学生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保证把孩子教育好,管理好,保护好,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到我们的手中。

三、食堂环境的排查,食堂环境清洁和保持,鼠、蟑螂、苍蝇和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的消除,以及防护措施。

四、确保了饮食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五、健全卫生、食品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到人,搞好食品卫生宣传,由主管后勤的教师做好对食堂每周一次的检查。

六、把好五个关,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1)、把好采购、加工关:采购做好验收工作,索证索票,并做好进货台账记录,加工做到烧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2)、把好“消毒”关。所有的餐具、用具都高温消毒。

(3)、把好“个人卫生”关。做到身体不适的职工不能进入食堂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及经过食品卫生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必须做到“三白”。

(4)、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厨房关,保证无投毒现象发生。(5)、食品加工制作管理,贮存场所设备的清洁,原料清洗彻底生熟分开,食品的留样及留样设备的正常运转。

七、整改措施

为有效地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各类事故隐患监控,切实保障学校师生员工健康安全。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学

校食堂要通过课堂教育、板报、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使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深入人心,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自身健康。同时,也使食堂的工作人员自觉按照《食品卫生法》进行操作营业。

(2)、加大管理力度,杜绝校门流动摊点的食品流入学校;食堂生产加工加强卫生监管,严格操作规程。加大奖惩力度。

(3)、全面停止使用一次性碗、筷和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学校通过健康教育,告诫学生不吃霉变食品,不买三无产品,不喝生水冷水,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题讲座,开展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加大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监控力度,禁止学生到无证摊点就餐或购买副食、饮料等商品。

七、存在问题

(1)、学校因经费原因,学校食堂配套设施标准不高。

(2)、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是从学校附近聘请来的。

总之,要持之以恒做到上述几条,才能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我们一定在本学期中再接再励,把好关,开好餐,把食堂卫生工作做得更好。

黄蒿界九年制学校

双鹤中学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篇7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工作,本学期开学后,我校根据食品安全管理相关章程,对学生食堂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责成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整改,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进一步完善了食堂卫生安全制度,现将食堂卫生安全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责任 组

长:刘国喜

副组长:闫栓虎

李金虎

成员:杨根才

闫东红

唐秀鱼

秦兰香

二、自查时间

2015年3月7日至3月10日

三、检查情况

1、对学校食堂所用的锅炉、用电线路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发现两个餐厅的用电线路存在老化现象,存在安全隐患,随后进行整改。

2、对两个餐厅的贮藏间、操作间都进行了检查,对餐厅的卫生工作提出了针对性要求。

3、重新检查了工作人员的健康证并进行了登记,对于新聘任的工作人员要求立即进行体检,办理健康登记证。

4、对餐厅所购置的各种蔬菜、面粉、调料的来源都进行了排查,要求做好相关登记。

5、要求餐厅规范建立健全台账,并挂于醒目处。

5、对饭菜留样也进行了检查,对于不合规范之处要求进行整改。

6、对工作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1、食堂硬件建设还未尽完善。

2、档案管理还未尽完善。

3、工作人员的体检工作还未进行。

五、整改措施:

1、进快完善食堂硬件设施。

2、对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及时填写相关内容。

3、已要求餐厅管理者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办理健康证。

4、不断完善更新各种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定期召开炊管人员及后勤管理人员的会议,经常学习食品卫生以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龙山小学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篇8

一、学校领导重视食堂卫生工作

期初,学校专门召开食堂卫生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食堂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各项具体安全卫生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同时召开学校教职工、后勤人员会议,学习上级颁发的文件,要求学校后勤人员提高食堂安全卫生工作意识,增强食堂安全卫生常识,切实认识到学生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保证把食堂管理好。

二、确保了饮食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三、健全卫生、食品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建立健全了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到人,搞好食品卫生宣传,由轮值教师做好对食堂每周一次的安全卫生检查,做到奖惩分明。

四、调整厨房内部布置。一是蒸饭间,二是加工间,三是打饭间。

五、把好四个关,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1)、把好采购、加工关:采购做好验收工作,加工做到烧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2)、把好“消毒”关。所有的餐具、用具都高温蒸汽消毒。

(3)、把好“个人卫生”关。做到身体不适的职工不能进入食堂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及经过食品卫生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必须做到“三白”。

(4)、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厨房关,保证无放毒现象发生。

六、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坚持按量化分级管理的标准规范化管理学校食堂。

七、整改措施

为有效的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各类事故隐患监控,切实保障学校教职员工健康安全。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学校通过课堂教育、板报、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使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深入人心,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自身健康。同时,也使食堂的工作人员自觉按照《食品卫生法》进行操作营业。

(2)、加大管理力度,杜绝校门流动摊点的食品流入学校;食堂生产加工加强卫生监管,严格操作规程。加大奖惩力度。

(3)、全面停止使用一次性碗、筷和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学校通过健康教育,告诫学生不吃霉变食品,不买三无产品,不喝生水冷水,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三是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题讲座,开展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加大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监控力度,禁止学生到无证摊点就餐或购买副食、饮料等商品。

七、存在问题

(1)、学校因经费原因,学校食堂配套设施标准不高。

(2)、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都是临时工,工资低,不够安心。

总之,要持之以恒做到上述几条,才能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我们一定在本学期中再接再励,把食堂卫生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自查报告 篇9

根据织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织金县教育委员会“关于迅速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整治的紧急通知”和织金县教育局及板桥乡教育管理中心的要求,为了确保学校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我校开展了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自查。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公办小学,现有学生555人,教职工29人,由于我们的新校区还没有建成,所以现在的食堂条件还很差。食堂没有储储藏室、餐厅、备餐间、操作间、清洗区、更衣室等,食堂暂时是给乡政府租借的。

二、食堂管理:

为了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学校组成了由校长焦少茂为第一责任人,为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宋邦勋,及其他领导班子,各班主任组成了全领导小组,加强了平时对食堂卫生的监管和检查力度,确保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做到位。

三、食堂设施设备与环境卫生情况:

我校的设施设备布局不够合理,没有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点,没有合理的食品加工操作间,没有合理的食品发放及用餐场所,食堂各个操作间的布置还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但配有专用冷藏、消毒设施。

我校食堂内外环境比较整洁,卫生情况良好。多年来学校领导、食堂负责人都把食堂的清洁卫生当成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一是对环境、餐具的卫生有明确要求,实行卫生包干,专人负责,做到餐厅环境清洁整齐,所有餐具清洁消毒。二是严格按照卫生法的要求,不采购、不加工、不发放变质食物。三是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由总务处和监督人员每天定期检查,校长室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于不足之处限期改正。四是严格按照学校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执行各项工作,由食堂管理员监督执行,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杜绝各项有损教师、学生的事件发生。

四、食品采购、储存加工方面:

1、食品采购工作。严格按照采购要求,由公司统一配送师生的各种食品及原材料、调味料,同时严格把关质量,对于每天送来的物品进行检查,做好验收、验发记录,同时在食品加工好以后做好每天的样本留存。

2、储存加工工作。对于食品的储存我们要求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做到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或调料。用于原料和食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它工具做到定位存放。炊事用具摆放整齐有序,每天消毒。

五、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工作。

1、我园食堂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全部持健康证上岗,同时经常参加卫生防疫培训,掌握了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2、食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三白”要求进入工作地点,期间有外出也能做好个人卫生消毒工作。

3、食堂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了明确的卫生保洁责任区,分工明确,能将学校的食堂卫生工作按要求做好每天的清洁消毒工作。

六、管理与监督

1、建立健全了食堂的各项制度,组成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加强了检查与监督。

2、能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食堂食品来源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 篇10

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总结

为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高安全卫生意识,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校园环境。我校长期以来把安全卫生工作放在第一位,抓过程,重细节。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我校食堂卫生领导小组对学校的食堂卫生工作展开了全面、认真的自检自查,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食堂卫生工作。

每学年初,学校专门召开食堂卫生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食堂安全领导小组,针对各项具体安全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同时召开学校教职工会议,学习上级颁发的文件,要求学校教职工提高食堂卫生工作意识,增强食堂卫生常识,切实认识到学生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保证把孩子教育好、管理好、保护好,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到我们的手中。

二、确保饮食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学校每年要求从业人员开展健康检查,及时审查和办理健康证,对检查中发现问题且不能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学校按相关要求及时办理辞退。

三、健全卫生、食品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

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到人,搞好食品卫生宣传,由学校食堂安全工领导小组对食堂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把好四个关,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1)进货渠道合法,索证、索票做得比较好。把好采购、加工关:兼管教师做好验收工作,加工做到烧熟煮透,认真做好了食品留样、食品试尝工作。

(2)把好“个人卫生”关。做到身体不适的职工不能进入食堂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及经过食品卫生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必须做到“三白”。

(3)把好使用食品添加剂关。学校食堂除了在做馒头、包子时按标准使用酵母外,其余食品在烹饪过程中均未有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5)灭蚊、防蝇设备全。

五、整改措施:

为有效的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各类事故隐患监控,切实保障学校师生员工健康安全。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学校卫生室、食堂要通过课堂教育、板报、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使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深入人心,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自身健康。同时,也使食堂的工作人员自觉按照《食品卫生法》进行操作。

(2)加大管理力度,杜绝校门流动摊点的食品流入学校;食堂生产加工加强卫生监管,严格操作规程,加大奖惩力度。

(3)全面做到专人专碗,杜绝白色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学校通过健康教育,告诫学生不吃霉变食品,不买“三无”产品,不喝生水冷水,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题讲座,开展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加大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监控力度,禁止学生到无证摊点就餐或购买副食、饮料等商品,尤其禁止学生及幼儿购买垃圾食品。

六、存在问题

(1)学校因经费原因,学校食堂配套设施标准不够。

(2)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都是临时工,工资低,不够安心。

(3)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不能及时取得健康证及经过食品卫生培训的合格证。

(4)留样容器不合格,没有消毒柜及冰箱。

(5)食品摆放架不足。

(6)缺少防鼠器具。

总之,要持之以恒做到上述几条,才能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我们一定在以后工作中再接再励,把食堂卫生及食品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甘州区安阳乡王阜庄小学

王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篇11

成县教育局:

学校本着勤俭节约,让利学生的原则,做好食堂销售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始终把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放在第一位,把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平时,重细节。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学校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我校食堂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食堂卫生工作展开了全面、认真的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加强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的安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邓广平校长为组长,王建新、王三平、郭会军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领导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每学年初,学校专门召开食堂卫生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针对各项具体安全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同时召开学校教职工、后勤人员会议,学习上级文件,要求后勤人员提高食堂卫生工作意识,增强食堂卫生常识,切实认识到学生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保证把孩子教育好,管理好,保护好,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到我们的手中。

二、确保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三、健全卫生、食品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到人,搞好食品卫生宣传,做好对食堂每周一次的检查,做到奖惩分明。

四、把好四个关,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1)把好采购、加工关:采购做好验收工作,加工做到烧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2)把好“消毒”关。所有的餐具、用具都高温消毒。

(3)把好“个人卫生”关。做到身体不适的炊事员不能进入食堂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及经过食品卫生培训合格才能上岗,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必须做到“三白”。

(4)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厨房关,保证投毒现象发生。

五、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坚持按量化分级管理的标准规范化管理学校食堂。

六、整改措施

为有效的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各类事故隐患监控,切实保障学校师生健康安全,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通过课堂教育、板报、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使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深入人心,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自身健康。同时,也使食堂的工作人员自觉按照《食品卫生法》进行操作营业。

(2)加大管理力度,杜绝校门流动摊点的食品流入学校;食堂生产加工加强卫生监管,严格操作规程,加大奖惩力度。

(3)全面停止使用一次性碗、筷和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学校通过健康教育,告诫学生不吃霉变食品,不买三无产品,不喝生水冷水,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题讲座,开展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加大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监控力度,禁止学生到无证摊点就餐或购买副食、饮料等商品。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关于进一步增强学校饮食、饮水、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精神,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学校饮食、饮水、食品卫生工作的管理,进一步把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下一篇:如何开展校本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