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愁诗歌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乡愁诗歌(通用9篇)

思乡愁诗歌 篇1

就因为这些特点, 在诗歌教学中, 教师往往容易陷入尴尬的境地:讲授太多太白, 就冲刷了诗歌或淡或浓的味道;但说得不多不白, 似乎这节课又没有讲透彻, 学生没有什么收获。有人这样评论语文课堂:老师不讲也懂, 老师讲了也不懂。诗歌的教学更是如此, 那么, 到底应该怎么做既能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这坛蕴涵各种味道的“佳酿”, 又不把诗歌翻译成平淡无味的“白开水”呢?

最近, 听了河南省濮阳市第9中学杨建刚老师执教的《乡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一课。在教学中, 一个细节的处理, 让我不由得拍案叫好!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他没有过多的阐释, 而是通过比较,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了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在这点的处理上, 一般的教师仅仅是让学生读几遍, 然后生硬地把这三个词语交给学生, 其实学生真正理解了吗?答案大多是否定的, 而杨老师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讲解诗歌不留痕迹, 让学生在改写中触摸到文字的温度和诗歌的灵魂。

【教学片段】

师:欣赏诗歌还要仔细品味、琢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挖掘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这是我改写过的一首《乡愁》。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大屏幕显示: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生:缺少了很多词语。

师:缺少了词语?我们向来要求写文章要简练, 这样不更简练了吗?

生:这里不能简练, 数量词“一枚、一张”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的形状, 又是“小小的”、“窄窄的”, 面积小、程度轻但是乡愁浓重, 反衬诗人内心强烈的思乡之情, 所以不能简练。

师:你说得不错!确实不能简练, 但是我觉得“窄窄的”也可以换成“薄薄的”, “薄薄的”可以反衬诗人心中厚厚的乡愁, 你认为可以吗?

生: (纷纷地) 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窄窄的”是形容船票的形状, 与“小小的”、“矮矮的”一致, 音节上也押韵;而“薄薄的”是形容厚度的, 与上下文不一致, 音节不押韵, 破坏了诗歌的音韵美。 (学生微笑赞同。)

师:哦, 原来这里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你真聪明, 你又教会了老师一些诗歌知识:诗歌要讲究音韵美。老师向你学习!

生: (争着举手回答) “浅浅的”一词给人无限希望, 那么跨越海峡便不难, 去掉“浅浅的”, 就表现不出诗人渴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师:炎黄子孙是一家, 我们也希望两岸人民的深情能尽快填平这浅浅的海峡, 使两岸变通途。

生:“矮矮的”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坟墓的特点, 又真切地传达出诗人与母亲阴阳两隔, 永不得再见的哀伤。

师:“矮矮的”写出了诗人的哀伤, 你能试着读出这种哀伤吗? (生低沉舒缓地读这一小节, 较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师: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很好, 分别从数量词和形容词方面做了赏析。现在谁能把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这些数量词和形容词为什么不能去掉?

生: (略思考) 这些数量词和形容词的运用体现了诗歌的语言美, 所以不能去掉。

师:你总结得真好, 原来诗歌的第一美就是语言美。 (边说边板书语言美。) 好, 刚才老师的改写是失败的, 我又进行了第二次改写。

(大屏幕显示: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师:你感觉如何?诗的味道、诗的结构有变化吗?

生:感觉没有了诗歌的味道, 也没有了诗歌的节奏和结构美。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诗歌不但讲究语言美, 还有讲究节奏美和结构美。 (边说边板书结构美。)

师:老师总是失败的, 我现在进行第三次改写。

(大屏幕显示: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学校母亲/在家里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异乡新娘/在家乡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坟外母亲/在坟里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台湾大陆/在对岸)

生: (读后纷纷举手, 要求发言) 这样修改了以后, 总觉得很别扭。

师: (追问) 这次是哪里别扭?

生: (仔细琢磨) 这样太直白了, 像原来的多好: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尽管仔细想“这头”也是指学校, “那头”也是指家里, 但是, 还是没有原来的诗句更耐品味。

师:他用了一个词语“耐品味”。真好, 诗歌如茶, 是要品的。轻轻地呷一口, 别急着下肚, 慢慢地品味, 这悠长的味道啊, 尽在这一品中。诗歌的这种特点, 就是诗歌的意境美。 (边说边板书意境美, 学生纷纷点头。)

师:美丽的语言, 忧伤的乡愁, 通过琢磨品味,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精练含蓄, 内蕴丰富的魅力, 加深了对诗人感情的理解。总看这首诗歌, 我们不难发现, 她的美就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以后, 我们再学习诗歌, 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品味。

【片段反思】

余光中的《乡愁》通篇只有88个字, 学生一读就懂, 余光中自己就把这首诗列为“浅显之作”。然而教好《乡愁》却并非易事, 用流沙河的话说:“这是一粒水晶珠子, 内无瑕斑, 外无纹痕, 而且十分透明, 一眼便可看穿, 叫我说些什么, 我看见了的, 别人也都看见了, 还要我来说吗?看来看去, 这粒水晶珠子仿佛不是工匠琢磨而成的, 而是天然形成的……”可是, 就这浅显之作, 以十几岁学生的年龄阅历, 能否体味和感受那种“把我烧成灰, 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的赤子之心?那么, 怎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更近距离地触摸文字的温度和诗人的灵魂?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构思之高妙?

杨老师深深懂得:诗, 一定要读得仔细, 品得仔细。但是杨老师有更深刻的思考:如何读, 如何品?如果单单是表层的读或者简单的品, 那么, 对《乡愁》的理解势必会流于表层。杨老师还深深地懂得:诗歌是美的, 可是美的传递方式是熏染而不是解析。杨老师更深深地懂得:诗歌的创作是将无形之物化为有形之物, 可是诗歌的鉴赏评点则是要通过有形之物探究无形之情。那么怎么更好地熏染学生, 怎么更好地通过有形之物探究无形之情呢?于是, 他以诗人的胆识选取了改写。

在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 他选取品味语言、结构和意境这一重点, 但是, 如何突破这一重点, 他通过三次改写, 在三次改写中, 真正让学生品味了诗歌的语言、结构和意境, 触摸了作者的情感。

一、品味语言

杨老师通过把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和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去掉, 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了这些形象、生动、重叠词语的重要性, 有了这些词语, 诗歌似乎就有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节奏和悠扬婉转, 而去掉这些词语, 语言顿时变得枯燥单调。所以, 通过这一简单的比较, 学生很轻松地懂得了诗要讲究用词美、音律美等语言美。

二、品味结构

杨老师通过把诗歌的长短句改换成散文的形式———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通过这样的改写, 学生很容易读出改写后的内容, 缺少了一波三折的节奏和韵律, 而没有节奏和韵律的诗, 味同嚼蜡。从这里, 学生感受到, 原来, 诗歌的韵味啊, 还全在诗歌的结构中。所以, 在这样的改写比较中, 学生又很轻松地品味到诗歌要讲究结构美。

三、品读意境

杨老师通过更换几个词语, 把整首诗都改写成大实话, “我/在学校母亲/在家里”, “我/在异乡新娘/在家乡”, “我/在坟外母亲/在坟里”, “我/在台湾大陆/在对岸”, 这一简单改写, 看似游离了诗作, 却是“发功”前的一段“蓄势”, 是“实景清而空景现”。通过这样的改写, 学生轻轻松松就懂得了, 诗歌的韵味原来尽在这样的含蓄的意境中。

学生看似没有出声读书, 但却是实实在在地“读诗”, 这是对诗的一种再创造, 是情感升华后对诗的再演绎, 完全能达到“真境逼而神境生”的目的。尽管没有过多语言的解释和阐述, 学生却能理解到诗歌的美妙之处, 这足以让学生浸泡在诗歌语言的陈酿之中, 慢慢浸润, 慢慢吸收。这样的教学引导可谓是匠心独具, 达到了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思乡愁诗歌 篇2

一段典型感情首先必须是一段真实的感情,是诗人确实体验过并为之激动过的感情。庄子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真实,是典型感情的基础,一切虚伪矫饰的感情,都将从根本上破坏诗的美,更谈不上有什么典型性。我们可以从半个世纪以来台湾诗人所创作的大量的乡愁诗里感受到真实的巨大力量。为什么就整体而言,台湾诗人以乡愁为主题的创作,要比大陆诗人此一方面的创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要好得多,表现出了更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呢?这其中的道理,就在于远离了故国,才能有故国之思;远离了故乡,才能有故乡之思;远离了故人,才能有故人之思。台湾诗人孤悬海外,他们对离散之苦,有着最为痛切的感受,因而,这种强烈的故国故乡故人之思,一旦发而为诗,就以无可比拟的情感真实,深深感染了读者。

一段典型感情还应该是一段具有鲜明个性的感情,从抒情气质到抒情方式,都应是特立独行、不同凡响的。只有这样,这段感情才迥异于那段感情,才能以它独特的美学意味产生独具的艺术魅力。

一段典型感情又必须是一段具有普遍概括意义的感情。只有这样,这段感情才不是难以理解的,才能以它蕴含的共性,在读者中产生广泛的共鸣,从而由“自我”出发,进人大众的心灵。下面引用两首台湾诗人脍炙人口的同题诗作,请读者仔细揣摩一下其中所传达出的典型感情的上述三要素。

乡愁

杨唤

在从前,我是王,是快乐而富有的,

邻家的公主是我美丽的妻。

我们收获高梁的珍珠、玉蜀黍的宝石,

还有那挂满在老榆树上的金币。

如今呢?如今我一贫如洗,

流行歌曲和霓虹灯使我的思想贫血。

站在神经错乱的街头,

我不知道该走向哪里。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一首《乡愁》的作者杨唤(1930-1954),生于辽宁省兴城县菊花岛,在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毕业后,开始写诗、绘画。抗战胜利后到青岛,18岁担任《青报》的副刊主编,1949年到台湾。1950年开始写儿童诗,成为台湾现代儿童诗的先驱,1954年因车祸逝世于台北。第二首《乡愁》的作者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少年时期流寓重庆。1947年人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为台湾著名作家。这两位诗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祖国大陆度过的。正是这段终生难忘的岁月,给了诗人以刻骨铭心的记忆,当他们远离故乡之时,才能以出自心灵最深处的乡愁,谱就了他们笔下如此深切动人的诗篇。如果说这两首《乡愁》传达出了一段具有典型意义的感情,那么.它们的典型性,就首先表现在它们的情感的真实性上。其次,这两首同题的《乡愁》,从抒情气质到抒情方式上,又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杨唤自幼丧母,他的童年是苦难而不幸的。但苍白的童年生活,却是决定杨唤一生的关键。杨唤生前最大的志愿,就是出版童话诗刊,希望在他甘美而又俏皮的文字带领下,让在苦难中成长的孩子都能有个快乐的童年。因而我们不难理解,在杨唤的涛作中,那优美流畅的字句和童话般的美丽色彩,正是他对凄苦童年的凭吊和补偿,这构成了杨唤独特的抒情方式。这首《乡愁》就正是如此,当他写到故乡的时候,故乡是这样的优美,优美得如同童话一般;当他写到现实的时候,现实则是如此地令人身心困窘。全诗就这样在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中,深切地表达了杨唤内心的乡愁和哀痛!而余光中的《乡愁》,则又有着余光中独特的抒情方式,读来又是别一番天地。它的结构奇特而又整齐,在形式上富于格律美;它的乡愁既纵贯于诗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同时又横跨于各个阶段上的“这头和那头”,把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交织贯通在一起,层层递进,愈进愈深,感情越来越深沉,境界也越来越宏大。最后,尤为可贵的是,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是诗人独特的美学创造,但它们又对海峡两岸千百万中国人渴求祖国统一的共通情感作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概括!

《乡愁》诗歌参考 篇3

1、《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祖国颂歌》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走在世纪之初的我

想到祖国,满怀激情

祖国--

在这里

我为您放歌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文明源泉的汇合

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宽广而博大

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题

是我生命的一切

祖国啊,祖国--

您是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

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您坚强而自信

进步而前卫

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智慧

东方蒸腾的旭日喷薄着您的活力

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您远见卓识

艺高胆大

小渔村的`翻天巨变证明了您的胆识

人民满脸的微笑写的是你的伟大

祖国--

您创造了生活

改造着世界

祖国啊,祖国--

您是世界和平飘扬的旗帜

人类文明进步的使者

您是扞卫真理的勇士

哺育子女的妈妈

您正直而博爱

坚强而慈祥

世界人民叹服您的胸怀

华夏儿女感激您的母爱

祖国--

您抚慰了战火中人类的伤痛

送来了和平的黎明

祖国啊,祖国--

您走过千年历史,跨越了世界文明

您明晰千古,坚定为英特纳雄耐尔生生不息

您仁慈博爱,扞卫着绿色与和平

我们为是您的儿女而自豪

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骄傲

祖国--

我们与您同心

我们拥您前进

您的儿女们坚信

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世界的明天更美好

人类的明天更美好

3、《写给祖**亲的歌》

送袅袅暗香而来

霜中的菊

献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详

激情飞上诗句

听黄河汩汩

载无数苦难历史

观河沙沉沉

积淀多少回忆

满目疮痍

是你旧时的容颜

儿时的艰辛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时光的琴弦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5、《友好的笑容》

你是一片绿叶

我是一片绿叶

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的生命

绿叶挨着绿叶

构成了茂密的森林

不再惧怕风沙的狂野

你是一座房子

我是一座房子

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耸立

房子挨着房子

构成了高楼大厦

越来越多的走向繁荣昌盛

你是一条小路

我是一条小路

我们是一条条通往远方的小路

小路挨着小路

构成了通往世界的方向

让全世界人民都看到我们友好的笑容

诗歌:乡愁 篇4

乡愁在故乡的池塘里(那里有我初学游泳时的狗刨和闷水)。

乡愁在飞奔的龙舟上。

乡愁在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画面里。

乡愁在村前的柳条、柳条帽和柳哨上。

乡愁在那一畦畦连成片的菜地里。

乡愁在父亲撒开的渔网里。

乡愁在母亲反复抛动的梭子里。

乡愁在姐姐送来的鸡汤里。

乡愁在亲人见面时的热泪里。

乡愁在故乡那片山水里。

乡愁在亲人送行的脚步里。

乡愁在父母一次次的唠叨里。

乡愁在先人躺下的坟墓里。

乡愁现代经典诗歌 篇5

母亲的容颜逐渐老去

乡愁却从不褪色

时常走进我的梦里去

乡愁是一句念叨了千百次的咒语

在寂静的夜里像一行清泪般流出

“归去来兮,归去”

乡愁是迷住了双眼的炊烟,在绿杨深处

一缕接着一缕飘来

怎么也吹不散,熟悉的味道,挥之不去

有时候融入了不醉的酒曲

用父亲的汗和母亲的泪发酵

用漫长的时间来酿造,倒入了流浪的酒具

解不开心中的忧愁,难以下咽

烈火将心儿炙烤,将愁绪点燃

那鸳鸯戏水的图案

你走的那天绣上的深情诗笺

绵绵情意,一针一线

握着腰间的荷包

乡思蔓延

就算,天各一边

握着,就像是把手儿牵

干燥的`风扫过眉梢

为何却能将泪水带出来

梦里千万次将你寻找

秋风盘旋在枯黄的山坳

梦里有一首唱不完的歌谣

迷茫而消瘦

他乡的月儿圆,泪水却招摇

风干的嘴唇抿出一句话

乡愁让人千里迢迢,魂萦梦绕

乡愁是一场永无止尽的加时赛,在心巢

曲终人散的时候

诗歌乡愁作者 篇6

那一寸见方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侯的依恋,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依仗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来来往往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其中滋味自在心头。一坯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诗人的心归往何处?那乡愁竟是不能圆的梦了!“这头”和“那头”终于走向了沉重的分离,诗人的心一下子沉入了深深的黑暗中。

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是和诗人一样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伤痕。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了升华。那乡愁已不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和苦闷。诗歌由此具有了一种深层的象征意义。那母亲难道不是祖国的象征?那情人难道不是诗人的自喻?

诗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在 一起,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离别和相聚间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正如诗人所言:“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赶。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叙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无尽的相思。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饰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了词语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诗人就是用自己真实的感受,用音乐般的语言唱出了心中对祖国和祖先的深深眷恋之情。这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风在台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可以说,余光中的诗使得台湾诗坛的现代诗趋于于成熟。

阅读练习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才能树……对应物上.甲、乙两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肠人”的倾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著黄昏 隔著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著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後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中 有韵地 你走来

—— 余光中《等你 在雨中》

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著一个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吗?

这是寂静的脉搏 日夜不停

你听见了吗 叮咛叮咛咛?

这恼人的音调禁不胜禁

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

铃都摘掉 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著一个人的名字

诗歌赏析:《乡愁四韵》 篇7

一.作者背景:余光中,生于1928年,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着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二.诗歌朗诵

三《乡愁四韵》有赏析:四美。

一美美在意境。意以象言,情以象抒。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首节“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以呼告开篇,反复咏唱,“长江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它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它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诗人漂泊天涯的深情呼唤有如穿越沙漠、久旱干渴的旅人对于绿州和清泉的渴盼,焦灼而痛楚,执着而痴迷!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在旅途,魂归故里。哪怕天涯海角,啊怕苍海桑田,文化的血脉永远亘古如斯,一脉相连。第三节的“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四个意象以相同的方式呈现,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写了诗人对祖**亲手足相连、血肉相依的深挚情怀。

二美美在结构。联想自然,环环相扣。《乡愁四韵》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精选意象,传情达意,更重要的是,它往往围绕中心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乡愁的情感内涵。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其余三节分别由“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引发联想,思路扩展与第一节类似。这些联想,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充分揭示了乡愁的深沉厚重、悠远绵长的特点。第一节第一层联想把“长江水”比作“酒”,凸现乡愁孕大含深,至真至醇;第二层联想由“酒”到“醉酒的滋味”则顺理成事,自自然然,展示了乡愁撩人情思、令人心醉的特点;第三层联想把“乡愁的滋味”类比“醉酒的滋味”,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浅显,使人们特别是那些未曾离乡背井,游走天涯的人们对“乡愁”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感受。三层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现“乡愁”,明白有序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思。显然,这比单一的联想比喻更具艺术魅力,其余三节的联想扩展作用类似,兹不赘述。

三美美在音韵,罗大佑曾为这首诗谱曲,《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诗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而且它在每一诗节的首尾呼应,使得每一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结构非常相似,这些相似的“乐段”反复演奏,形成了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得以不断深化,从而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 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回旋曲式的特点。

四美美在感情。在台湾文学作品中,思乡是一个长久不衰、令人心动的主题,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的结束,长达50年之久;从1949年一直到现在,又是半个世纪多,一湾天然的海峡,一道人为的鸿沟,锁住了回归的脚步,却锁不住思归的心。台湾思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大多出自大陆去台人员之手,这些人在台湾尽管多数已有较稳定的生活,但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根在大陆,在台不过是“过客”,这种过客心态,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而海峡两岸的阻隔状态,更使他们觉得“叶落归根”似乎是个遥远的梦。

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在临终遗诗中写到:“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望。/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泣血的悲歌、含泪的呼唤,集中表达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情动于中而发于外”“悲愤出诗人”,这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抑郁难平,发而为诗,于是有了一首首发自肺腑的思乡曲。

乡愁诗歌阅读参考答案 篇8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1.本诗按时间顺序,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来形象的比喻人生各个阶段的“ 乡愁”。

2.读完全诗,你肯定强烈的`感受到一种思念,对母亲的思念;一种期盼,对祖国的期盼;一种挚爱,对妻子的挚爱。

3.读完这首诗,你又想起了古人的哪些诗句?(至少写两首)

答: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4.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海峡两岸的同胞?

乡愁为话题的诗歌范文 篇9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思乡】

下雨时

我就坐在雨幕的窗前

想着你 --我的家乡

凝视着远方

不由自主

漫步在雨中

又想着你

从彩虹中归来

黄昏时

我就坐在黑夜的门槛上

想你--我的家乡

扑朔迷离

注视着夕阳

又想你

从黄昏的远山下升起

春风吹散

夏日绽放

秋叶飘落

冬雪弥漫

你是五颜

是六色

是星星

是月亮

是快乐的小鱼

是所有的风景

是我最爱的家乡

【思乡】

思乡

坐立晚霞下

沐浴着温暖

也就看到了家乡凋零的瓦屋

看到了老农皱裂的双手

思乡

渐沉的西日

和天际的孤鹜

也就听到了家乡乳燕的鸣啾

听到了老农负病的咳嗽

思乡

夜月如钩

深院锁清秋

也就知道了家乡晚归牧笛的清幽

知道了老农双眸的凝愁

【故乡】

淡远的天空下

凋谢的梨花瓣

飘落在小溪的两旁

耸立的山峰

回荡着片片沉寂

乡村小道上的卵石

蕴育着明晨的清馨

黄昏深处

徘徊的老态龙钟的身影

被落日拉得老长老长

在那嬉耍的孩提时代

我曾怀着稚嫩的梦想

在美好的愿望中飞翔

而今

那往日的故乡

被岁月的尘埃

掩埋在朦胧中

开始悄然消散

上一篇:最新版思修考试试题下一篇:简洁的人生格言个性签名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