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心得体会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学习《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学习《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心得体会 篇1

学习《心理调适与辅导》心得体会

1、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提升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会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正确对待自己生活的方式,学会如何释放压力和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相处,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真挚的情感、得体的言行和渊博的知识赢得他人的接纳、喜爱和尊敬,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走出心理辅导误区,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辅导教师在个案的辅导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但只要走出心理辅导十二个常见误区并应用辅导中的非言语和言语技巧,我们就可以为心理有障碍或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更好的咨询与辅导。在辅导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产生同感,其次要把这种同感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辅导教师不以长者身份自居,要将他对学生的最深切的尊重传达个学生,要设身处地地倾听受辅学生陈述,不仅要注意学生说的内容,而且还要体认他的内心感受,愿意倾听学生的声音,愿意理解他们。让学生充分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潜能的自由个体,那么学生就会真正进步了。我们的辅导一定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为此,我们这些非专业的辅导员一定要注意辅导的技巧。当然,辅导的技巧很多,面对不同的个体辅导的技巧也各不相同。但我们只要认识到辅导技巧的重要性,就会给我们的辅导工作提供帮助,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学习《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心得体会 篇2

1、压力过大。女教师身兼社会多重角色, 她们既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力量之一, 又是家庭中的主妇;既要干好本职工作, 又要面临较多的家庭问题;既要赡养老人, 又担心孩子的升学和就业问题;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 又要应付家庭中琐碎事务。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生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较多, 诸如, 失眠、焦虑、抑郁、暴躁、躯体病症等。在知识更新日益迅猛的今天, 要求女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加大了女教师的压力感。这一切都使女教师的心理负荷加大, 身体健康受损。

2、疲劳过度。疲劳是人体脑力或体力活动达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疲劳可分为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女教师的疲劳多为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由于工作、生活的重负, 使许多女教师的身体器官处于长期的超负荷运转而产生疲劳现象。忧虑、紧张和情绪不安等负面的心理现象伴随而生。

3、运动过少。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身体的运动不但可驱除疾病的侵害, 还可以缓解、转移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女教师一方面也想成为“贤妻良母”, 但另一方面又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甚至为了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不惜用牺牲睡眠作代价, 使很多女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久而久之, 身体的器官能力下降, 免疫力减退, 生理健康的下滑也带来了不少的消极情绪。

女教师一方面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进步的恩惠, 另一方面又被时代变革所带来的种种困惑所侵扰。所以, 女教师要学会缓解心理矛盾, 学会自我调适。健康心理的塑造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努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女教师心理困惑的消除更要从自身做起。

1、女教师自己在生活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 看得远一些, 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 有时也要学会放弃。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听得进逆耳之言事, 咽得下酸甜苦辣。正如陶铸同志所言:“心底无私天地宽”。不斤斤计较, 不为区区小事所烦恼, 要有容人、容事、容言之量, 这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 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境界。

2、女教师要重新进行自我设计, 量力而行。心理健康十分讲究“度”的把握, 无论是事业的追求、家庭的营造, 度的掌握都很重要。首先, 女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所学, 自己的兴趣特长, 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教育教学模式, 既不好高鹜远, 也不自卑自弃。使自己在创造性的工作实践中, 体验到成功的兴奋、喜悦, 带来全新的精神风貌。

3、女教师要把工作与休息处理好, 要有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比如:诗书怡情, 书籍是通向知识殿堂的阶梯, 又是使人感悟、明理、正心、修身的精神食粮, 还能帮助人们调整心理平衡。在阅读中, 对有关的章节可摘抄常看, 感悟至深的可树之书案作为座右铭, 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运动放松, 女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既可以快速掌握又能持久锻炼的项目, 诸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太极拳……在肌肉紧张与放松的节奏中可以感受到减轻压力的舒服感, 在运动之后热血沸腾, 大汗淋漓中可以感受前所未有的畅快感, 这时所有的烦恼都可以超越, 既能健身又能心情愉悦, 何乐而不为呢?

4、女教师要学会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比如:悦纳自己, 要学会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 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树立较为客观的自我意识;巧妙宣泄, 汉语中对宣泄一词的理解为“舒散心中的积郁”。这也是人格心理学上所说的“发泄情绪”, 通过合理宣泄, 释放心中压力, 除怒清郁, 以达到心理解脱与平衡;多交往多谈心, 与他人交往, 交心谈心, 既能密切关系, 建立友情, 体会沟通的乐趣, 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教师学习《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心得体会 篇3

【摘要】当前高校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大都是由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引起的,这就表明了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高校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与班级团体辅导,帮助大学新生健康积极的成长。

【关键词】大学新生 心理问题 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9-01

一、大学新生的入学心理问题表现

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后,离开了熟悉的高中同学和家人,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将要生活和学习在一起的陌生人,因此就会产生极强的孤独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新生都会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缺乏对新集体的融入感,不愿意同新同学进行交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生活适应上的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后,经常会面对独立自主的生活产生手足无措的感觉。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都是只顾学习,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而在进入到大学后,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要学生自己解决,这对已经对家人产生依赖的学生来讲,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新生就会产生非常苦闷的心理问题。

3.大学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后,最大的考验还是来自于学习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理想专业与现实学习之间的差距,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失落感。还有一方面是由于大学不同于高中学习,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会让很多学生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在学习中懒散应对的结果就是导致成绩不合格现象的发生,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和急躁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试与班级团体辅导的策略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

要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入学心里调试与班级团体辅导,就需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针对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座,提高大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要明确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要帮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心里品质,保证学生能够依靠丰富的精神和内心,正确激发自身的潜能和充分发挥自身的人生价值。高校应该加强对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加大对心理问题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力度,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时的摆正自身的心态更好的适应大学的新生活。与此同时还应该开展具体的情商教育讲座,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会学生能够在学习和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大学新生对新生活的适应性,减少由于未知和陌生而产生的心理焦虑问题。

2.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

要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入学心里调试与班级团体辅导,还需要重视对特殊新生群体心理问题的关注。这里所说的特殊群体,指的就是家境比较贫困,以及身体上有缺陷的大学新生,这些学生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进而诱发心理问题的滋生。这就需要高校和班级辅导员加强对他们心理变化情况的重视,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寻求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和帮助,可以通过申请助学贷款和奖学金,或者帮助他们参加更广泛的社交活动,避免出现他们由于自身原因而远离交际的现象,要提高对特殊群体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有效性,从实际情况入手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成长。

3.加强对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

要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入学心里调试与班级团体辅导,还需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班级辅导员同学生的心理距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自己放在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要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加深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体会,才能寻找到更加高效的解决措施,以心交心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家长进行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普及,营造出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为促进解决大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保障。

4.加强对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健全

要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入学心理调试与班级团体辅导,还需要不断的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咨询服务体系,要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减轻大学新生接受心理问题咨询的精神压力。高校可以建立大学新生的心理档案,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并且快速准确的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疏导和劝解,帮助学生正视心理问题的存在,并积极的配合心理疏导工作,早日解决心理问题。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对高校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和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增加心理健康咨询的硬件设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心理健康咨询教师队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

总而言之,加强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适与班级团体辅导,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还同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和对特殊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健全搞笑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正确引导学生快速的适应新环境,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叶玉清.大学新生入学心理调试与班级团体辅导[J]. 中国青年研究 2010

学习《心理调适与辅导》心得体会 篇4

今天通过观看《教师心理调适和辅导》这一模块中对学校心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教师心理调适与辅导、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学生心理调适与辅导、教师幸福的艺术这五个专题的学习,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借助专家的指点,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尽可能完整、完善。

一、用理解、理智的目光看待学生。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无论是自我约束力还是目标追求,都处于比较低层的境界,我们不必要也不需要过分地苛求学生,允许他们犯错,更要让他们有改过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知道,我错了

二、牢记成绩不是唯一,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在生理、心理上有正确、正常的发展轨迹。

三、善于调整压力,我们不但要善于调整自己工作的压力,更要帮助学生舒缓学习压力。自己都整天苦着脸,在你影响下的学生,能活跃、愉快的成长吗?多笑笑,开怀自己,愉悦别人!

教师学习《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心得体会 篇5

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置关重要,它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对于教师,拥有健康的身心更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承担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传道、授业和解惑,而承担这一使命的人---教师那就是无所不会、无所不能,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就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要高尚圣洁,要永远都当圣人。教育体制改革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高付出、重压力、低收入、高消费之间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无法回避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望子成龙和以升学率论英雄这根无形绳索的束缚下玩命地工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级各类评优评先,这些都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

新时期教育的发展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可贵的创新精神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心得 篇6

隋之峰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的讲座之后,对教师职业倦怠有了新的认识:倦怠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不可忽视并应有效解决的迫切问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教师职业的现实压力

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但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及其推行,教师们深感当年稳固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教师都做到了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

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使得各级各类学校间激烈的竞争不仅体现于学科教学,而且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的辅导工作。本人的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评职称前的各种达标要求,令教师疲惫不堪。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2.作为社会人肩负生活重压

教师是社会上普通的一员,虽然近年来教师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还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同时,全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在不断提升,家长因孩子成绩不理想而责备甚至殴打教师的事件还时有发生。因此,教师不得不面对种种社会压力的困扰。

二、预防和解除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2.品味生活,学会放松自己 3.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 4.坚持体育锻炼,应对压力困扰

教师学习《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心得体会 篇7

一、新任辅导员的构成

近些年高校扩招, 高学历的学生渐渐多起来,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 高校对辅导员的需求也多了, 很多硕士学历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高校担任辅导员。他们有的是因为自身兴趣, 有的是因为暂时工作难找, 就业压力太大, 退而求其次地接受辅导员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担任辅导员时往往都是迷茫的, 除了大概知道辅导员是经常跟学生打交道之外, 还有自己读大学时对辅导员的一点模糊印象, 再没有其它的具体概念。另外, 还有一部分是本科毕业后参加过工作, 然后再读研究生, 毕业后再担任辅导员。新任辅导员基本是由这两部分人员组成,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轻有活力, 容易跟学生打成一片, 但对自身岗位的认知很迷茫, 所以在刚开展工作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 一般在任职一年内都会有一个心理调适期。在经过一年或两年的思考、适应、转变之后, 有的人留了下来, 留下来的也许是愿意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奋斗, 也许是还有其他的期望;走掉的人, 有的是考上公务员离开, 有的是选择了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可以说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不太稳定的, 辅导员的心理压力、生存状态也是不容乐观的, 这些来源于社会、高校本身, 当然还有自我的认知, 角色的认同等。

二、新任辅导员的心理历程

现在高校专职辅导员师生比例为1∶200甚至更多, 新任辅导员在刚参加工作岗位时都是带着满腔热情, 但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被一些日常繁琐的事务包围, 从开学时的军训, 到班委的选拔, 再到贫困生工作认定、党建、学生会团委、教务方面, 以及走访学生宿舍, 关注生病和心理有些问题的学生, 按期跟他们谈话等, 这些繁琐的事情很快会消磨掉刚开始工作时的热情, 一个学期过去, 学生放假, 辅导员才有机会休息, 有人称辅导员是“两眼一睁, 忙到天黑”, 平日的双休假期都会接到学生的电话。太多这类性质的事务性工作, 使辅导员无法抽身学习和研究。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对辅导员的考核制度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规定, 相应地也就不会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系统的保障体系, 新任辅导员在参加工作之后不但不能获得一种职业发展的安全感, 反而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这就使得该工作的时效较长, 短期内并不能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 刚上岗的辅导员都渴望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 但这项工作的特殊性使得短期内无法看到工作成效, 不免会使工作积极性下降。现今高校招聘的辅导员多是在校期间较优秀的硕士生, 这两年也有高校从博士生中选拔辅导员, 他们可以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与昔日同学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的较大差距势必造成心理落差, 况且此时正处在成家立业、经济困难时期, 生活上的担忧给了他们不少心理上的压力, 很多高校辅导员人员流动较大, 多是这方面原因。

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40.4%的辅导员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 自感非常疲劳, 生活没有规律;69.3%的辅导员对自己的收入状况不满意;68.4%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没有其他教师地位高、不受重视。当问“再一次让你选择, 你会选择辅导员工作吗?”选“会的”的辅导员人数只占48.2%。以上这些数据足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辅导员队伍的频频流动对高校的稳定发展来说非常不利。

三、辅导员的角色研究

相比高校最初设立的“政治辅导员”这一职位, 现如今的辅导员早已不仅仅是有关政治方面的辅导员, 随着时代的发展, 意识形态和有些政治特色的东西已经淡化了, 如在一组问卷调查中, 学生对“您希望辅导员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的回答各项所占比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6%) 、人文修养 (50%) 、管理水平 (51%) 、沟通能力 (61%) 。其中选择人文修养、管理水平、沟通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学生都占了一半以上。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现如今的大学生对辅导员素质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 性格外向活泼的辅导员更受学生喜爱, 太过严肃沉默的辅导员就不容易跟学生拉近距离。在开展学生工作时, 学生希望辅导员给他们充当人生的导师, 在他们迷惑时能为其指点迷津, 例如学业、人际、情感、就业等问题, 但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 比如到课率, 迟到早退旷课等违反教学纪律的事, 学生则希望辅导员不要干预, 他们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想法, 认为大学怎么读是自己的事, 但校方则不这么认为,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经常在这方面要求辅导员去督促检查, 所以, 有时辅导员也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平衡点, 怎样做好校方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就成了辅导员的工作。

在学生的期望之外, 高校对辅导员也有较具体的要求。首先, 每一个辅导员上岗之前的岗前培训第一课便是, 做辅导员要有三心, “爱心、责任心、上进心”。辅导员的工作除了上级交代的必须完成的任务之外, 其他的是无法量化的, 如对学生的关怀程度, 对自己的要求, 这些是没有严格标准的, 完成在哪一层面上, 也是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其次, 要求辅导员具备政治敏锐性。这些应贯穿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 如果辅导员对学生空谈理论, 那么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另外, 危机干预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的稳定安全, 作为辅导员, 是第一责任人, 这些要素都是平时大会、小会的主题。

四、新任辅导员的心理调适和角色转换

在担任过一年的辅导员之后, 每个新任辅导员都会思考今后的路怎么走, 是因为兴趣爱好, 觉得自己适合这份工作而留下;或是发现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 可以有其他出路而离开;又或者还有一段时期的迷茫, 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抉择。这大概是新任辅导员任职一年后的状态, 对工作依然有兴趣有热情的辅导员当然适合继续留下, 有其他出路的辅导员又会开始另一段职业生涯, 那么留下的和正在徘徊的辅导员, 该如何度过这段迷茫期, 如何把握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呢?

从目前形势来看, 辅导员工作已经开始向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那种把辅导员岗位当作进入高校过渡性岗位的想法也渐渐被淘汰。这一趋势迫切要求辅导员具有与专门职业相匹配的职业信念和专业精神。辅导员应深刻领会社会对职业化辅导员的期待和要求, 努力培养自尊、自强与自律的角色精神, 以辅导员角色应有的职业道德抵制一切非本质性的角色行为的冲击。随着时代的变迁, 辅导员依靠政治因素的支撑所维持的地位已不复存在, 辅导员工作也已不再完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专业基础, 多数辅导员目前所具有的角色素质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按职业化的发展方向, 高校辅导员工作将成为独立的、专门的社会职业, 并有系统而稳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

美国高校有专门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老师, 称为“学生事务管理者”。他们的工作内容虽然和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不尽相同, 但也包括课外活动、学生生活、住宿等方面的学生事务。这些学生事务管理者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 他们已经进入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其表现之一就是这份职业有非常清晰的职责划分和工作说明。工作说明可以清楚地反映高校和学生事务部门的宗旨及该职位的责任, 还可以使学生事务管理者了解自己有哪些义务。这方面, 我国高校可以借鉴, 在辅导员权责范围方面的借鉴应更清楚明了化。

辅导员在给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 是基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认识, 那么辅导员在调适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时, 也应加强对自我的认知和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稳定的情绪等, 强调社会性和个性两个方面。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地与人打交道, 其工作对象是逐渐成熟但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 工作环境需要与周围同事、领导、各个部门协调合作, 因此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非常重要。至于个性方面, 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都是这份工作需要的基本个性特征。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充实自己,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正在迈入信息社会, 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如果自己知识面太窄, 就很难令学生信服, 与学生没有共同语言, 交流就会受阻, 这对有效地开展辅导员工作非常不利。尽管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太多太繁琐, 但辅导员还是应加强自身学习, 努力提高各方面能力。

摘要:高校辅导员既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层管理人员, 又是和学生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人员, 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对大学生乃至高校的影响非常明显, 本文作者从高校新任辅导员的角度探讨当今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变化历程, 以及角色转换的过程, 旨在帮助新任辅导员更好地适应现状, 调节自我。

关键词:高校新任辅导员,心理调适,角色转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 2006-9-1.

[2]倪亚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极其相关问题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汪婧莉.高校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 篇8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机构,它涉及到千家万户,教育领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就使教师无论在知识经验、教学能力还是在心理素质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的`心理疾患已远远高出社会一般人群.面对种种压力,教师如果调节不当,就有可能产生不正常的心理,而这些不正常的心理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人生态度带来负面效应.

作 者:潘英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141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6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关键词:心理健康 维护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篇9

摘要: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产生了很多的心理压力,教师自身要从方面学会自我调节。

关键词:心理健康原因角色转变工作方式自我调节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心理压力重重的今天,而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职业枯竭,自我价值感缺失、焦虑抑郁……,“工程师”的灵魂受到了重创,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

一、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会产生一些诸如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方面的问题。而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中小学教师因课改带来的教师角色、工作方式、竞争方式等的改变而又产生了新的心理压力。

1.教师角色转变的压力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和教师对教材与知识的独占和绝对权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

者,由过去的“惟我独尊”“高高在上”的控制者转化为以民主、平等、和谐为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这种转变必然会引起师生关系实质上的变革以及教学地位的变迁。很多教师担心随着角色绝对地位的下降,会导致教师权威地位和影响力的下降。

2.工作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压力

新课改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五个不适应:一是教育思想不适应。二是教学能力不适应。三是职业技能不适应。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能力不强。四是教学评价不适应。五是知识结构的不适应。这在无形中就会迫使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疑,这不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而且新课改中许多新的要求的提出,也给中小学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3.评价标准的变化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实施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它的实施,要求评价标准应由过去的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因而,一些学校出现“双面人”现象:对外高举课程改革大旗,大肆宣传,轰轰烈烈地搞课改,对内仍然按照原有评价标准评价教师和学生,以升学人数作为奖励指标,实实在在地抓应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不知道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尽快转变角色,还是保持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来应付沉重的升学压力。兼顾两种标准,使教师身心俱疲,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4.利益关系不平衡带来的压力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教师就是那种安贫乐道的奉献者,他们只为耕耘不求收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超负荷劳动付出,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辽宁省调查,教师常年日均加班50分钟以上,是商业人员的6.3倍、工人的5倍;许多教师的日均工作时间达10小时。长期超负荷运转,使得中小学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压力沉重。而如今新课程的改革又向中小学教师提出很多新的要求,教师强大的工作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学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强烈的反差。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与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的收入相比属于最低的,而工作强度是最大的。这些都会给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教师自身要学会自我调节。

面对压力,作为教师自己,要学会自我调适。所谓自助者天助,自助是一种直接、便捷、根本的救助方法。而且,“工程师”的职业特点就是育人,他们有这样的优势为自己疗伤。这里推荐一些自助的方法,希望能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学会排解不良情绪

教师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使他们无法愉快地工作与生活。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重的如焦虑、抑郁,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里介绍几种非常适用的放松疗法。(1)深呼吸法。深呼吸时应全身放松,吸气的呼气的过程要慢,持续的时间各约4秒钟,平时每天坚持练习两次,每次4-10分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2)张-弛肌肉放松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让你先紧张后放松,在感觉紧张后再充分地体验放松的感觉。从操作上来讲,一般从上到下,依次进行。(3)想象放松法。即通过对一些安宁、舒缓、愉悦的情景的想象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如海边漫步、草原奔驰、似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等)。由于这种松弛是持久的、有益的,由自身努力形成的,所以容易形成对环境的控制感,而这种控制感对环境压力造成的紧张感的缓解是非常有利的。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心理现象的最高层次“,是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者,在心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应抱定自己的理智信念,”天道酬勤",努力工作,定能取得真正的成就,从自身的工作进步与成就中获取幸福的果实。而且对于任何事物,要学会爱自己所选,才能真正地找到它的意义。对于教师职业,除了是谋生的手段

以外,还可以找到教学中的娱乐价值、情感价值、回归价值(回归童年、回归学生时代,永葆童心)等;也可以将职业提升为事业,成为艺术。当职业成为一个人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时,那就会产生无穷的乐趣,自我人生价值也会大大提高。

3、调整自我期望值,接纳自我教师们的心理压力中有一类是来自于对自己的高要求——无法接受自己有做不好的地方。这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给教师戴上了一顶冠冕堂皇的帽子:博学、高尚、充满智慧,无所不能……社会对教师的神化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也是一种高要求,使很多教师无形中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这实际上等同于让自己在“理想自我”状态下工作与生活了。可他们同时也是一名普通人,他们的“现实自我”中有平凡、琐碎的一方面,有缺陷,需要被包容被接纳。如果老是活在“理想自我”的指挥中,将会有很多失意或压力。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自我保护。

4、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能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身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

5、要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从中得到乐趣与心理支持。如交几个知心好友,闲时一起吃吃饭聚聚,一起娱乐,一起旅行等。一方面可以放松,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生活面,让生活更充满活力;还可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及调适 篇10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冲突,调适策略

现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他们有新入职讲师,也有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学生辅导员。他们在教师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承担着较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和学生工作的任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与当代大学生密切接触的教师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

青年时期正值人生创造的高峰期,高校青年教师有着年龄的优势,有着干出一番事业的激情和热情,同时他们年轻的面孔和精神面貌又使这一群体成为大学生模仿和参考的对象。因此,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有意识地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群体心理问题,研究青年教师心理的现状、成因及调适对策,帮助其有效排除心理障碍,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现状及特征

(一)思想的开放性

当前高校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目击者和体验者,他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知识面广,广泛涉猎有关的新学科、新技术;而且他们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成长的一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便捷的信息搜索和获取方式,让他们手中的信息量骤增,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包纳了百家的言论、万家的观点,各种信息汇聚;他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充满奋斗的激情和热情,有强于前人的开放意识和变革愿望。

(二)行为的自主性

能够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是同龄群体中比较优秀的一部分,他们整体素质较高,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力较强,又大多较为自信,大部分在学生时代都曾经是学生干部或优秀学生。再加之高校教师个体劳动的专业特性,以及高校中宽松的工作氛围和学术的自主性,使得高校青年教师独立工作意识强,喜欢独立思考、自主行动,在行为上自主性较强。

(三)角色认知的模糊性

在当代教育呈现由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由共性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复合性使得现在的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者,更是一个多元化的职业角色,不仅是指导者、传授者,而且是研究者和模仿者,等等。高校中的青年教师很多是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但是缺少正规师范专业的训练,对教师角色认识较为模糊,对适应教师这一职业,适应教师的各种角色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学知识缺乏,不了解教师的特点,自身发展定位不明确,缺少归属感和成就感,等等。[1]

(四)对职业的高预期性

青年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作为职场新秀,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成才欲望强、不安于现状、自我期望值高等特点。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他们在工作上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希望起骨干作用,并在事业上做出显著成绩。[2]因此,高校的青年教师往往存在着对职业认识不清的心理特征和现状,这也是造成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心理落差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青年教师的心理冲突和问题分析

(一)思想的开放性与工作方式传统性的冲突

青年教师思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但是我们当前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还是传统而且单一的,并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和变化,这种现状限制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展现自己的思想的闪光点,压制了青年教师变革的欲望,使青年教师的想法不能充分地宣泄。这种对表现和变革的激情的压抑,很容易让青年教师从行动上的压抑转化为心理的压抑,心理容易出现一些困顿,继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二)行为的自主性与工作特点的合作性的冲突

青年教师能力较强,且较为自信,独立工作意识强,喜欢独立思考、自主行动,在行为上自主性较强。但是教师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就是沟通合作的能力,要善于与人沟通,不仅仅是自己的学生,还有学生家长,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同事进行沟通与合作。只有沟通与合作才能集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找到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只有沟通与合作才能与同事,以及同教研组的其他老师做好课程的准备与协调。但是青年教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情和他们自主独立意识的强大,往往使他们在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的同时,容易出现比较棘手的人际交往障碍,这首先体现在他们对交往重要性的认识不清上,他们更多地习惯于自我设计、自我实施,很少与人沟通和交往,合作意识比较弱。其次,人际交往的障碍还体现在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合作意愿表达清晰,有时可能会出现好心做错事的情况,这会更加打击他们交往沟通的积极性,甚至会引起他们的消极抵制。而这种交往沟通上的障碍,往往会伴随而来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自负、自闭、自我评价过高、怀疑心理、苛刻、缺乏归属感等。[3]

(三)职业的高预期性与教师职业晋升的缓慢性的冲突

青年教师的人生阅历和社会实践相对来说还很少,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源于书本知识和口耳相授,包括对自己的职业也是仍然处于主观的想象阶段,还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和期望。然而生活现实与个人理想之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现实往往落后于人的理想。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职业抱有高的预期性,想在工作后的很短时间内做出一番大事业,或者是将教师生活想象得过于理想,而现实全然不同,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往往使青年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空虚郁闷的状态,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内容较少,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往往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种失落感和抱怨,常常无意识地压抑和否定青年教师自我正常的欲求以满足职业的需要,带来低工作满意感、低信任感和低自信心,等等,[4,4]甚至直接导致非正常性职业倦怠。

(四)角色认知的模糊性与教师角色多样性的冲突

从古至今教师所承担的角色都不是单一的,复杂而又多变,并且不同的角色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角色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由于教师角色责任的多样性、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的多重性、教师角色行为的复杂性与教师角色承受外在压力的脆弱性等因素,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青年教师在不同角色间置换,从而引发出心理适应问题。不同的角色带来了不同的社会期望,又与教师本身的自我需要、利益产生矛盾。

三、青年教师心理冲突的调适策略

(一)从外部调适的角度来看

1. 形成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性强、思想意识独立性强的专业群体,更需要有社会的支持和大众的认可,首先国家和社会要促进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政府要切实增加教育的投入,改善青年教师工作、学习和科研的环境,支持青年教师的大胆创新;改善青年教师的物质待遇;减轻青年教师过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荷;同时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在青年教师的筛选、培训和资格认定方面形成一整套的标准,减少并杜绝青年教师消极心理的产生。全社会要切实关心、支持、配合青年教师,让他们在一个被尊重的氛围中工作,最大限度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5]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要不断完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媒体宣传降低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值,通过建立制度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通过提高待遇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等。采用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提供有力的宏观环境支持。

2.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生命关怀。

学校管理除了具有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约束的功能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指导和服务。学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积极营造既有利于公平竞争又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另一方面,学校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推行一系列改革时应加强与青年教师的沟通交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实施更有效的激励措施。这样,既能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主意识和灵活性,更好地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为制度的实施和改革的推行消除误解、减少阻力,降低各项制度规范的实施成本,从而有效推进学校的各项改革,为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支持。

3. 学校应将心理咨询服务系统引入教师管理系统。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平台,及时解决教师的心理冲突和心理疾病,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要主动进行心理培训与咨询,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尽快进入教师角色的情境中来。学校自身没有这种心理资讯资源的可以借助外部心理咨询资源定期给青年教师提供有力的专业心理援助。学校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治疗他们的心理疾患,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请专家为青年教师做专题讲座,传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成熟度。[6]

(二)从内部调适的角度来看

1. 学会正确地认识工作压力。

要正确地认识工作压力,相信压力既是危机,但又蕴藏机会,进而主动地适应压力。当压力太大造成障碍时,要寻求亲友、同学、师长、心理医生的辅导和专家的帮助,以协助自己度过难关,从工作中寻找乐趣。教师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心理健康的人能从接受挑战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2. 调整认知,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解决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能力。一要正确、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自己难以解决的心理健康疾病问题,敢于主动寻求心理专业机构的帮助。而不是盲目地逃避自己的问题,做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鸵鸟。青年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寻求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积极主动寻求外界的帮助。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深刻领会新的教育思想,以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切实增强心理上的职业安全感。此外,还应学习一些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手段和方法,真正提高自我维护和保健心理健康的能力。三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大量的实践表明,体育运动是健心的良药。青年教师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够排解不良情绪,而且能够有效消除心理疲劳。尤其是当年的年轻人应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四要优化饮食结构。青年教师应根据教师脑力劳动工作的特点,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些益脑、润肺的食物,以增强身体素质,为心理健康提供强有力的身体保证。[7]不能因为自己年轻就忽视了饮食健康,这种物质的健康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

3. 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学会体会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理感觉,教师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金钱,不要和其他职业攀比,不自卑,不自傲,不苛求;正确看待工作,懂得“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作为一名好教师,就应该是工作出色,同时,又会享受生活;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建立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人生发展目标,不要浓缩自己的生命。[8]

参考文献

[1]王俊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心理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1, (4) .

[2]王平风, 朱以财.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11) .

[3]郭瞻予.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5.

[4]俞国良, 宋振韶.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43.

[5]王平风, 朱以财.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11) .

[6]熊丁.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3) .

[7]卢建玲.试论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科学教育, 2009, (3) .

心理健康与调适心得体会 篇11

道真中学高二英语组

张启霞

二零一四九月

健康是幸福的源泉也是生活的财富。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人们对健康概念、健康标准及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解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学习了《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这本书之后,收获颇多,现将我的感受总结如下:

对于一名教师不仅要在学业上能为人师表,更应在人格和行动上成为示范。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教师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身心素质;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否则,教师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必然会引起一些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如态度粗暴、挖苦讽刺学生和对学生冷漠等,这些不良的教育行为对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通过认真学习这本书,使我们每个教师都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自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教师的心理问题解决主要的应靠自我教育,即通过自我调适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认清形势,调整心态,适应现实。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坦诚开放,正视自己,承认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教师保持健康的身心。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要做到: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带入课堂;冷静地处理课堂中的不良和突发事件;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对待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健康的心理,能帮助我们笑着面对人生,把挫折当做人生进步的垫脚石,当做磨练意志与才气的机遇,当做未来的财富。心理健康的人善于调节自己,应付各种复杂情境,他们乐观、富有情趣、充满活力,善于感受、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这样的人的生活质量也就是很高的。

心理团体辅导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今天通过上心理团体辅导课,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本次心理健康的学习培训,我收益匪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心理学产生无限的崇敬,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着更美好的期待。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鸣,感受对方的心声,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

辅导中的“小鸡长大”游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从老师们对游戏不同的态度中,我看到了大家不同的心态。有的老师害怕失败而从中途退出,有的老师不按规则游戏,有的老师随波逐流不坚持自己的原则。她们都害怕成为被瞩目的失败者。而我作为一只没有长大的小鸡,体会到了顺利赢得游戏的人所体会不到的感受。虽然输了,但我的心态很平和。在游戏中我一直想长大,但我不能左右自己猜拳的结果。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人生,即使我们很努力了,却不一定总是胜利,面对失败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我认为应该是理性、释然、输得起!所以本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以下两点: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十二年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

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1、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并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按能做到心理学的要求办事。并注意在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师生关系时为学生在为人处事与人际交往方面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师者当为范。

2、一定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3、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二.时刻关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与成材,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下是我在此方面的一点粗浅的见解:

1、应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的情绪等方面,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学生,要能够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认同不同意见的分歧,创造一个谅解和宽容的气氛。这样的话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存在心理问题。然后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进行心理鉴定,并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从而让他们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成长。

2、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我们可以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与学生交流学习、生活,与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

3、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靠老师的耐心教育,更重要的是靠家长的悉心栽培,因此家长的心理健康也相当重要。很多家长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要批评,但是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的。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孩子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4、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可以通过班队会课,定期地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说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大家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上焦虑和压力及时地得到一定的宣泄和疏导,也使得他们可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教师学习《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心得体会 篇13

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表现为:在人格上是完整和谐的;在情绪上是乐观稳定的;在意志上是坚韧不拔的。在人际关系上是协调和谐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创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善于学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体罚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教师学习《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心得体会 篇14

义平小学 卢尚伟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当今社会,传统的道德文化、家长的高期望值、体制与管理中的不完美不合理之处、个人生活中的经济、情感、人际与发展等等问题,使广大教师不堪重负。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急需得到科学的指导.有幸的是,2021年8月24日,我校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组织的暑期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中,聆听了王伟琼老师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压力管理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有关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知识。

《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课程包括五个模块: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二.压力来源.三.压力状态的自我评定.四.了解应对压力模型.五.如何进行压力管理.针对每个模块逐一进行讲解,并且通过轻松活泼的方式,引导教师全面正确地理解压力的存在及其影响,更多感受生活中美好的积极的一面:1.学会有效应对和管理压力,做情绪和生活的主人,成为快乐健康幸福的教师。2.教师要加强身心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3.拥有一颗豁达宽容的心。4.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5.建立良好的人际支持,首先就是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其次,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同事之间相处愉快,能形成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最后还要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因为家人的理解支持是教师工作的一大动力。

上一篇:推普周精彩发言稿下一篇:逆袭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