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教师读书笔记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教师读书笔记(共11篇)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教师读书笔记 篇1

快乐是孩子的天性,只有那些让人感觉快乐的事情才能让孩子乐此不疲地想做,重复做;而那些让人感觉痛苦的事却让他们想方设法远离它、逃避它。通过阅读本书,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要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1、孩子是一面镜子

“有孩子的家庭,就像多了一面镜子,他能找出你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暴躁,他也暴躁„„”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很沉闷,我思考着为什么孩子们都不积极了?为什么孩子们都低着头?下课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今天怎么了?我先是一愣,想起了原来因为感冒声音发不出来,影响了个人上课的状态,学生因此也显得不积极。而我当时竟忽略了分析自己,找出问题的根源,没有有效扭转课堂的气氛。之后,每当孩子们又低落的时候,我就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微笑以对,孩子们就慢慢地“活”了起来。

2、从点滴渐进中得到信心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教育变成渐进的、快乐的事情。”刚接手班级的时候,我总是很累,课堂上要不断的进行组织纪律,而孩子们经常一小会就“原形毕露”。课下还要苦口婆心地教育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孩子。但是,随着教学经验的学习积累渐渐地我也明白了,要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效率,除了要让孩子懂得守纪律,更重要的是把孩子的 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对于不认真完成的孩子,需要耐心,循序渐进地将其引入正轨。太急只会让自己更没信心,孩子需要时间养成习惯。

3、快乐的教具

孩子们喜欢玩具,生活中有许多活教材,比如孩子们玩的小汽车就有形状的认识,而教师只要把他们喜爱的玩具,拿出来点拨一下,知识的传递,就成了玩的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通过生活中玩具来认识,比起课堂上多么生动地语言都更加容易让他们接受。

4、多一些友好和鼓励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友好与鼓励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并努力克服自己缺点。在教学中,鼓励是一副学习的催化剂,课堂上善用鼓励性语言,除了可以给这个孩子带来快乐,还能影响其他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教师读书笔记 篇2

一、斯宾塞快乐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

1、传承了自然主义教育与心理学

夸美纽斯是自然主义教育与心理学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奠基者, 而集大成于卢梭, 后又发展于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和第斯多惠等, 其显著特点是“引证自然”, 工业革命后转向寻求心理学论证方式的支撑。裴斯泰洛齐倡导“教学过程心理学化”对斯宾塞的影响较大, 掀起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促使19世纪的西方教育者重申了当时的教育方式。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论及赫尔巴特以“多方面兴趣”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论和课程教学论等, 都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但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获得的是不同方面, 一个找到了“兴趣”而另一个得到了“快乐”。斯宾塞在《快乐教育书》中明确指出, “我倡议孩子快乐地写作, 就与倡导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那样, 皆是源于孩子自然属性所提出来的。以我来看, 没有一种教育方法能超过顺应孩子自然的兴趣更有益、更有效了”。为此, 他批判了旧式教育中偏离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教学方法, 强调要遵从儿童的心智发展顺序,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粗略到精确、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理论、从经验到推理、由传授到自学的规则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发展了快乐主义

自古希腊以来的快乐主义者, 认为人类行为的动因是趋乐避苦、人生目的在于追求幸福快乐, 反对禁欲主义、宗教道德和仁爱的道德说教。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出现了穆勒和斯宾塞等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者, 其中斯宾塞的影响最大。他将功利主义快乐论引入了教育过程, 并强调了完美生活、幸福快乐和个人生存、人己皆利的人生价值和衡量标准。在宗教盛行时代, 认为拒绝满足儿童欲望的力度越强, 就会使其道德水平越高, 误以为这样的教育是最有效的;“今则不然, 快乐幸福已认为人类应有的目的, 儿童的欲望应该予以正当的满足, 儿童的运动亦有鼓励的必要;而他们正在发展的心理倾向, 并不是如所设想的那样恶魔似的。”现在有一种广泛的见解, 认为儿童爱好某种知识的时候, 也就是他正在发展的心灵适宜于吸收这种知识, 以满足其生长需要的时候;反之, 当他厌恶这种知识的时候, 亦就是标志着, 这种知识非教之过早, 即是教之不得其法, 而为儿童所不能接受。所以幼儿教育当使其愉快, 而一切教育当使其有趣。”

3、完善了英国传统的乐趣教学观

在英国教育思想发展中, 特别是洛克以来的大教育家们几乎都重视“绅士教育”, 在教育目的上历来将“有学问”或“有知识”置于身体健康和有德行、有智慧、有礼仪之后, 更多的是关注良好心智、风度、性格的养成和心理发展。在教学法上, 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锐意革新, 提倡乐趣教学。比如, 洛克主张智育重在乐学、爱学、会学而不在多学, 因为在他看来有知无德, 结果会更坏。在教学过程中, 洛克非常关注儿童心理意向, 重视乐趣教学, 强调培养儿童喜好和兴趣上的有利时机, 甚至希望把游戏寓于教学过程中。斯宾塞曾发表过对洛克《教育漫话》的评论, 而且他的论述中也留下很多洛克的痕迹, 受其思想的影响很大。又如, 英国导生制倡导者皮兰斯 (J·Pillans, 1778-1864) 也主张采用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 在乐趣教学中发展儿童的心智。斯宾塞明确说, 他所提出“用快乐的原则进行教育”是受到了皮兰斯的启发。因此, 英国传统的乐趣教学观, 可视为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的一个基础或背景。斯宾塞既继承了这个传统的精华, 又创造性地完善了它, 使之形成为系统的快乐教育理论。

二、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快乐教育的倡导者赫伯特·斯宾塞认为, 好的教育应是按照学生的天性在快乐中汲取知识, 激发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 使之成材。传授知识的过程要在快乐中进行, 不要过于看重分数。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 快乐教育是使学生处于快乐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教育则是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得到“有目的的快乐”。这就要求教育者, 应该先让学生们快乐起来, 然后再给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提倡让孩子在自由和快乐的教育氛围里学习。不仅关注儿童的智力因素, 又顾及到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 而这些都是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只有“快乐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快乐既是学习的真谛, 又是人生的真谛。

第二, 快乐教育肯定了学生的基本人权。学校教育必须从传统的教育束缚中解放出来, 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中心, 这样才能为快乐教育的实施提供空间。自快乐学习的理念提出以后, 将人的发展机制的重点转移到学习者自身, 注重学习者自身的主体性。快乐教育实际上肯定了学生的基本人权。可见, 快乐教育的“以解放为本”, 实际上体现了受教育者的“为自己存在”。

第三, 快乐教育以学生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教育上, 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要真正以学生为本。教师应该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充分发挥他们在自身道德成长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富于人性的快乐教育就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 这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也是使他们在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的条件下, 轻松愉快地学习。

在上面所提及的快乐教育的三大特点里面, 斯宾塞把幸福快乐视为人类应有目的和合法目标。快乐教育目标的其中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的情感目标。快乐本身, 就是正常有效的心智活动的一种前提。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性格。遏制不受纪律约束的倾向, 唤醒沉睡的情感, 加强认识力和培养鉴赏力。学生处于消极状态下时, 自身的潜能就很难发挥和智力就会降低,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调节学生的情绪达到一种快乐、专注、自信的情形时再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形下, 学习才最有效。

三、实施快乐教育的相关举措

在斯宾塞看来, 塑造快乐的方法和氛围比其他的方法更有效。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 而且内在的潜能也是迥异不同。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和家长运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快乐的方法是并不是没有, 而是可以发现的。在《快乐教育书》中, 主要介绍了以下五个方法:

首先, 教育工作者自身应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 也就是要是个快乐的教师, 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还能充满爱心的看到更多儿童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 这方面不仅不少家长缺乏这方面的努力, 就连教育专业人士也有需要完善的很大的空间。

其次, 教师和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友好的鼓励是实现快乐教育的最优途径。这就需要教师要喜爱、尊重和公正对待所有的儿童, 有意识的营造鼓励儿童的氛围, 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促使学生拥有自我成就感和实现感。

再次,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孩子获得“有目标的快乐”。这是因为儿童的兴趣快乐各种各样, 但多数是没有目的尤其是没有社会目标, 所以应先使孩子们快乐起来, 接着再给出具备可行性的目标。这样就使孩子不仅觉着好玩更会认为自己的行为很有意义和价值。

然后, 不单单是为了学习快乐更是为将来的幸福生活, 教师应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教给孩子。家长和教师须审视所学知识对将来人生的价值, 避免盲目性。

最后, 家长和教师应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地去求取知识, 几乎每种兴趣对儿童求知而言, 都很有价值。对孩子负责的家长尽可能地可以利用这些兴趣将孩子引进知识的殿堂, 进而可以培养出儿童求知的良好习惯。

四、启示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方法, 对当时欧美父母和老师影响最大和培育出各个领域优秀人才数量最多的教育方法, 斯宾塞无愧为西方快乐教育理论的真正创建者。当然, 对他也有争议, 比如有人认为斯宾塞是把富有浪漫色彩的夸张作为一个肯定的理论;其理论基础把儿童视为一个有机体, 而不是把他看作社会的一员;愉快学习不是全部, 因为跟着就要求精确和标准;其发现法似乎指儿童在随机获得一些知识, 与现代学生在高度组织情景下的发现教学是不同的。

但尽管如此, 斯宾塞的许多重要教育观点, 没有人质疑其地位和贡献, 启迪着教育界有识之士的思想和方法, 推动着教育理论和学科的发展, 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指导着教育实际工作。我国在教育改革中, 应有选择性地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策略, 实施快乐教育。让教育成为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 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 但在运用快乐教育时, 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特点, 激发其潜能。因此, 有效实施快乐教育, 开放学校教育, 完善整个教育体系, 实现学校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结合, 不断加强我国的人才优势队伍。

参考文献

[1]郭戈.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的一座丰碑[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 (5) .

[2]胡娟.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 (1) .

[3]孙国胜.斯宾塞教育思想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0 (1)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教师读书笔记 篇3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感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一直希望能多积累经验,自己的课堂能上升到一定的境界,我的教育能让我的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走向“享受学习”的境界,非常有幸的是,我在寒假里拜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

在阅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的时候,我深深地被赫·斯宾塞富于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为他奇妙的、开创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也不时的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反思。在书中,斯宾塞向我们提出了做一个快乐教育者的建议,在他给我们提供的教育故事里,他无时无刻不因快乐教育而快乐着。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斯宾塞像一个年老的智者在向我述说着,不断充实着我的心灵。读完全书,斯宾塞的教育方法,成为了我今后教学的指明灯。我期待着能获得斯宾塞快乐教育的精髓,努力学习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做一个快乐的传递者,带着学生们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如果问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快乐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令我们不快乐的事,如有

—1— 的同学上课不认真,有的同学作业没写,有的同学考试不及格。每当这时我们都很不快乐,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学会克制与宽容。斯宾塞说:“一个快乐的人,看待自己的学生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学生的缺点。”其实,当我们以快乐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学生;有的学生你批评完他后,他都不忘记和你说声“老师,对不起。”,因为他并没有记恨在心,他知道你是为他好;每当放学回家的时候,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和你挥手再见;每当过节的时候,总是有无数的祝福包围着你。想到这些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温暖了许多。这就是快乐,这就是生活中最难得的收获。和学生们在一起,感受到的是他们的快乐和纯真。那种快乐的感觉常常包围我整个的心灵,而这种快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只有在快乐中工作,工作才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只有热爱工作本身,我们才会被这种快乐所滋养,所润泽。所以,我们要学会寻找快乐,努力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做一个快乐的传递者

我们不仅要做快乐的教育者,还要做一个快乐的传递者。快乐是情感的体验,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组织教学,调控情绪的积极心理,是成功教学的条件。我们积极的情绪会感染学生,例如我们灿烂的笑容,愉快心情,积极情绪下绘声绘色的讲课,都会使学生有激情,有快乐。每次上课之前,我们应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上讲台,把我们的快乐传递给学生。当我们心情特别好的—2— 时候,我们看到的会是一张张带着孩童的轻松愉快的笑脸,自己也会沉浸在孩子们的欢乐之中,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像是在上课,而是在和孩子们聊天、游戏、沟通、畅谈……,学生们思维敏捷积极的和我们配合,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使得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度过,知识和快乐也在不知不觉中传递者。

快乐是人生的源泉,也是学习的源泉,更是快乐教育的源泉。斯宾塞的教育思想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将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一个快乐的传递者。

邬亚林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篇4

最近拜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所启发和感悟,书中有很多值的我们教师学习的地方。书中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斯宾塞先生将自认为“不是一个神童”的孩子,培养成为“取得的成就比神童都大”的教育过程。

他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下面是他做过的一个实验:我带两群孩子到德文特河边,告诉其中的一群孩子:我一发出口令你们就跑到教堂那里去,那里正在举行婚礼,先跑到的有可能会得到小糖果。另一群孩子我只是告诉他们:你们要尽快跑到教堂那里,越快越好,谁落后我就会惩罚谁。随着我的一声口令,两群孩子都飞快地跑起来,要知道从河边到教堂不是一段很短的路程。结果呢,知道教堂在举行婚礼的孩子,先跑到的很多,而且到了以后,大多还很兴奋。而另一群孩子,有的掉队了,有的干脆跑了一半就停下来了。停下来的孩子多了,大家也就不怕惩罚了。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一群孩子在开始跑的时候,就把“跑到教堂”这件事情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因此跑起来就轻松得多,而另一群孩子则把“跑到教堂”这件事情当做了一个命令,只是被动地去执行,尽管有惩罚的威胁,但仍然作用不大。

当然孩子的快乐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是没有社会目的的,教育则是要引说,应该先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出可行的目标。

再比如:他对一位远道而来的教育学者说:“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教。”他认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我认为是培养他的自助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他在培养小斯宾塞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培养他的自助学习的能力所做的准备工作,实际上比直接告诉他答案还要费心思得多,每一次都要经过苦心的设计。不过,逐渐形成自助学习能力的小斯宾塞,又是对他的这些劳动的奖赏。因此绝不是象别人所说的“是一件偷懒的事”。这让我想起了国外的课堂,那些老外教师的课堂上往往都是问题串。课堂上师生迸发出的思想的火花随处可见。对于这些我是羡慕不已。我想,也许我们缺少的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观念还没有彻底的转变。

这本书既关注了儿童的智力因素,又关注了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都是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的。中国历来都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并长期认为学习是严肃得近乎苦“差事”的事。之前,我一直在想:学习可不可以“快乐”?看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后,我才真正领悟到: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

做为一名快乐的教育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或强迫他学什么。这样你常常会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赋太差。

(3)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现实感和成就感。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篇5

一、做一名快乐的教育者

那么如何进行快乐教育?快乐教育过程中对于教育者的要求是要做一名快乐的教育者,因为我们的言传身教是塑造孩子的原料。一个快乐的教育者,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教育者,更多地是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并且放大,教育的耐心也就日渐消磨。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的时候教育孩子,要努力营造快乐的氛围,多一些友好及鼓励,帮助孩子克服不快乐,给予孩子们快乐的力量,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做一名快乐的教育者。

二、重视孩子兴趣

书中提到以兴趣为孩子引路。是的,孩子会对某些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产生兴趣时,就是教育的好时机。许多我们看似没有意义的活动,其实都可以引导他们从中获得新的知识、方法以及形成好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它不仅是指学有所获,还指学习的过程是令人快乐的。因此,我们应当努力让孩子们确立学习是快乐的信念,只有孩子们都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才会在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整个学习过程才会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学习过程也会自然而然的从“必须学”转化为“我要学”。

三、欣赏孩子

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像照镜子一样,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怒,他就对你怒;你对他冷淡,他就对你冷淡。有所不同的是:你若对他微笑,他可能对你大笑;你对他冷嘲,他可能对你抵触。而后,你再对他笑,他也有可能无动于衷。因此,不仅要爱孩子,更要用对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爱。看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后,知道了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在孩子犯错时,老师要学会耐心的寻找原因,多与孩子沟通,建起一道教师与孩子之间信任的桥梁。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教师读书笔记 篇6

早就听办公室同事推荐《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这本书,平时零零碎碎也看了一些,寒假里终于有时间开始了对这本书的研读。一直以为教育理论专着都是很乏味,很无趣的。直到看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这是本半是自传,半是札记的书,感觉少了阅读教育理论专着的生涩,多了那份亲切与共鸣。读这本书时,我感觉仿佛迎面吹来了暖暖的风。

看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后,我深深地被斯宾塞富于人性的教育思想所征服,为他奇妙的开创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书中有两个鲜明的观点,那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老师快乐教育。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对于知识的学习,斯宾塞谈到: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那种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这就是教育的真谛!让老师快乐教育,斯宾塞说,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如果我们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说:这个班级太难管理了,这个班级的孩子太调皮了—正如斯宾塞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这头输进去的是苦涩的汁水,那么另一端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如果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认为这是件苦恼的事,那么他也就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把郁闷和烦躁心情表现出来,这样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也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在你因为个人原因遇到挫折时,面对天真善良的孩子,面对一双双明亮无邪的眼睛,忘掉生活中的不快,哪怕是暂时的忘掉。微微一笑,和他们一起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看完书我才真正领悟到: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老师传授知识的欲望。我想,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教育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

斯宾塞快乐教育读后感 篇7

教师:郭颖

虽然会在周末的时候偶尔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拿出来看看,却都是断断续续的,从未完整认真的阅读,终于在这寒假中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将这本《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给看完了,本书主要以斯宾塞的成长为经历,快乐教育为主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诉着快乐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

书中说到:如果对孩子多一些拥抱、抚摸,有时甚至亲昵地拍几下,孩子在对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都会更健康。在这方面我深深的有体会,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向您倾诉心中的事情,喜欢独自一个人静静玩耍的孩子经常给一个温暖的拥抱,主动和他聊聊天,慢慢的孩子会变得活跃起来,会主动亲近你、主动邀你一起玩耍,性格也会慢慢地变得活泼,看到他更多的笑容。对于情绪低落的孩子,一个轻轻的拥抱,一个安慰的吻,几下亲昵的抚摸,孩子一会儿就能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找回阳光搬的笑容。

走进孩子内心的12张卡片。孩子在想什么?面临怎样的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杂乱无章地塞在里面。如果不经常打开看看,有一天当你不经意地打开时,也许会从里面跑出一只老鼠来,吓你一跳。是啊,我们常常不知道孩子们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们为什么会做一些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事呢?这一切的一切是我们对孩子的内心所了解太少,以至于我们无法理解。斯宾塞设计的12张走进孩子内心的卡片让我们知道怎样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内心的秘密,并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困惑,理解他们的事情。在这方面我们和孩子在做这个游戏首先要做好榜样,真诚地对待自己所抽到的每一个问题。

用兴趣诱导孩子快乐学习。“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获取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同样,“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也不会过时。当孩子对某一项事物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及家长沿着这份兴趣进行诱导,促使孩子加强对这事件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使他的学习变

得更为的轻松。在这兴趣中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诱导,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对着泥土、虫子、蚂蚁等等一系列的自然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我们对孩子的兴趣并未进行删除,但也并未为其诱导,将这些任意为之,虽然孩子们在玩、观察中探索了很长的时间却收获甚小或最后对其却毫无兴趣。这一切都缺少了有目地的诱导,孩子在自己毫无目地的探索之下因无任何的收获,他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开始减弱。虽然我们都不是什么教育方面的专家,在兴趣方面的诱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难度,但我们可以像斯宾塞所说的那样加入孩子的“兴趣小组”和孩子一起探索,共同学习(通过各类方法:如查阅资料、请教等)并将这一系列的内容利用文字、绘画、书籍等方式进行记录,可这一切都是在有趣快乐的的前提之下。告诉自己:做了一切皆有可能。在这些方面将对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启着很大的影响。

中学教师《教育的奇迹》读书笔记 篇8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小学教师《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篇9

《爱的教育》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是每个家庭的必备藏书,特别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对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爱的教育》在上世纪代被译介到中国,赢得了中国教育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知名学者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达学园学生的重点读物。这本书主要是献给上小学的孩子们的,正因此我买这本书是想送给上小学的儿子的礼物,我先拜读了,这本书是由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学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录的,后由他的父亲修改,保留孩子的语言,后来作者又加入了新的内容。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来写的,其中一篇《我们的老师》有这样的情景当老师正在问候生病的学生时,有一个的同学突然站在课桌上,开始扮木偶。

老师猛一回身去,那学生赶紧重新坐下,低下头,,呆在那里等侯老师的处罚。可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把一只手放在他的头上,对他说:‘以后别在这样做了!’接着上课,课后他说我们有一年时间共同相处。我们试着过好它,你们要好好学习,要成为好样的,我没有家庭,我的家人就是你们。去年,我母亲去世了,我只剩下孤身一人。在这世界上我只有你们,我再没有别的感情,在没有别的四思念,除了你们。你们应该成为我的孩子。我爱你们,希望你们也爱我,我不愿意有任何人让我惩罚,请你们向我表明你们是真诚的孩子。我们的学校将是一个家庭,你们将是我的慰藉和我的骄傲。我不要求你们一个口头上的承诺;我相信,在你们的内心你们已经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我谢谢你们。”

教师读书笔记:教育魅力 篇10

于漪老师在书中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书中于漪老师和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的迷人的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切地体味到教育是爱的感化,是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它是由爱衍生的。教师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过程。

书中给我冲击力最大的是该书对教师教育魅力的现状调查。在上海学生心目中,人格魅力是教师教育魅力的首要条件,远远超过师爱、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即使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应该真诚对待。对待学生,不敷衍,坦坦荡荡,想尽一切办法去发展他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满腔真诚。于漪老师对教育的经久不息,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正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11

之前我一直在苦苦思索,为什么农村和城市的孩子性格差别会那么大?为什么城市中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课堂上只能坐十分钟?一般的老师上十分钟课,那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就会躁动不安、左扭右转、小声说话,甚至于让老师上不成课。为什么最纯真的孩子却没有对课堂纪律的尊重,对老师的尊敬呢?没有一丝集体观念,那么我行我素,一点都不愿受到约束。一说吃喝玩乐特开心,但是死活都不愿意学习一点儿苦都不能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吗?他能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的人吗?

而山村里的一些学生呢,成绩很好,但是说话畏畏缩缩;见到老师,就不敢打招呼,视若无睹地走过去。学习上呢,没有一点主动性,需要老师和家长死管。遇到难题,卷子上大片空白,都不愿意尝试,就等着老师去讲。九年级每班的周末作业,居然有一半多的同学是胡写乱画应付老师的。这能成才吗?

这时我想起了假期读的陶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陶先生曾说,他宁可培养一个独立、健全开朗的人,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也不愿培养一个考上重点大学,但却需要母亲洗衣陪伴的人。他的“生活教育说”提醒我们,教育的初心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单纯知识教育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教什么。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离开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现在有一种人叫“宅男宅女”,工作能力出众,但是就是不愿意跟人沟通,害怕跟人合作,恐惧社交。离开团队的力量,一个人又能走多远呢!这不是我们教育人想看到的吧!

而这一切想改变,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说,教师不仅要学“教”,更要学“学”。怎么做事儿的,怎么学的就怎么教。也就是以事的“做”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而实际上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的全副精力都在备课上,在学“教”上,生怕教得有漏洞、讲得不透彻。现在学习科目多,时间不足,各科老师都在疯狂赶课、赶进度。

大家都忘了像学生一样“学”,学生是否学得有趣,是否乐意参与。一味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只剩下了“学性”,哪里还能有“人性”呢?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这不能不令我们觉醒呀!

我们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各种专业能力。也要注意解放了学生,比如他们的眼睛,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指导。包括观察方法,结果,分析,总结等,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想说就说,能发表独立见解。允许有问题就问,培养质疑能力。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家中,怕他们危险。应该让他们到大自然的社会中去扩大视野、积累阅历。解放孩子的时间,不要用功课填满他的时间表,给孩子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一点他们喜欢的事儿。

通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学习。我终于找回了丢失的教育初心。也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的意义。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教师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斯宾塞的经典名言07-10

上一篇:法制宣传教育课教案下一篇:救火的步骤方法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