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部编版教案(推荐6篇)
教学目标
1.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
3.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2.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3.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学习,去分析。
整体感知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象,看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想象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象,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象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2.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工具解决。
3.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深入思考童话思路。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布置作业
1.写生字,理解词义。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
1.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1)指导学生在文中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2.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3.多侧面地评价骗子。
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4.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1)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2)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3)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4)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5)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6)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5.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课堂小结
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附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一、关于教材总体编排
原人教版教材课本大致有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四个模块, 大体分为八部分, 教材以入学教育为起始部分, 以四幅模拟场景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日常生活, 了解日常学习常规。第二部分为汉语拼音, 分为13课学习声母与韵母, 在每课之后设有几个常用字。第三部分识字 (一) 与识字 (二) , 识字单元共8课, 每课要求我会认的字12—14个, 我会写的字3个。主体内容为20篇课文, 课文内容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全册包含6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口语交际话题,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交际能力。附录设有两个生字表与汉字笔画名称表。
部编教材全册大致分为六部分, 入学教育分为“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体现爱国主义教育, 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识字部分设有10篇课文, 阅读部分设有14篇。每个单元除了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部分新增“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与大人一起读”等栏目, 形式非常新颖, 体现提倡全民阅读的理念。附录部分有识字表、生字表、常用笔画名称表, 新增了常用偏旁名称表。
两部教材对比来看, 总体特点可以总结为立德树人, 自然渗透;保护天性, 幼小链接;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难度适宜, 梯度合理;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引导发现, 倡导自立;课外阅读, 纳入课程。
二、关于选文
(一) 选文篇目。
这部教材编写历时四年半, 各种审核达20多次, 编写非常严谨, 选文也非常具有代表性。部编教材选文还需要遵循综合性、实用性、便捷高效的原则。选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性、具有时代性。
(二) 选文内容。
人文内涵丰富, 选文中有一篇《升国旗》与原教材《我多想去看看》, 描述孩子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真挚质朴的感情, 将人文性渗透在课文中;联系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在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单元, 《比多少》《小书包》等课文揭示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课后设置的练习也与生活紧密相连。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 有朗朗上口的古诗文, 有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儿歌、童谣, 有呈现多彩自然的童话故事;在选文的结尾增加了连环画课文, 不通篇全文注音, 仅部分难字注音, 以检验学生对拼音汉字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学生充分运用识字成果独立阅读, 形成自己的理解, 适时进行猜读。这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关于入学教育
(一)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教材入学教育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三部分内容,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 插图也是教材的重要课程资源, 学生可以从图片内容获取信息, 中国标志性的北京天安门, 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身穿56民族特色服饰笑容洋溢的学生齐聚在一起的画面, 通过教师的引导, 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与“平等”。
(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脱离父母怀抱进入一个新环境刚入学的学生来说, 部分学生充满好奇与期待, 部分学生有些许抵触情绪, 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新教材采用一首《上学歌》, 结合图片展示几名小学生背着新书包踏着轻快地脚步进入校园的情景, 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认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 同时在歌词中提示作为合格学生应该要符合的要求。
四、关于识字写字
(一) 识字方式多样而有效。
字理识字法, 有古老而又传统的象形识字, 第四课《日月水火》结合古代象形字从字形上识记生字, 会意字识字, 例如《日月明》一课中学习“众尖尘”等生字;归类识字法, 将与时间有关季节相关的字归在一起, 系统的学习生字;反义词识字, 第七课《大小多少》以几组反义词穿插在课文中,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传统蒙学, 现如今在小学阶段提倡国学诵读, 《天地人》一课以“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字作为学习内容, 选自三字经, 体现教材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的特点;儿歌识字, 在教材中选用了大量儿歌, 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 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
在生字旁边书写笔顺、偏旁部首、基本笔画全书同步跟随, 这是原教材所不具备的, 这在一方面从源头上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规范师生书写汉字;识字的更大作用在于运用, 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运用, 因此很大部分识字内容与我们生活相关, 例如收集马路上超市等地方遇到的汉字, 加深学生记忆。
五、关于口语交际
识字加油站。在这一板块内容中增加了部分要求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的字, 达到读写结合, 多认少写,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这一部分还扩展了反义词近义词等, 通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表, 学习“数学、音乐”等词语, 同样达到识字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猜字谜、童话故事、古诗、儿歌等形式识字,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字词句运用。让这一阶段的孩子接触量词、形近字, 通过字、词、句的强化训练, 让学生能够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把所学运用在生活之中, 同时采用归类识字的方式让学生系统的学习生字, 例如语文园地四中的字词句运用将与季节有关的词语归纳在一起, 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每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3、小青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汉字的家族和结合实际生活正确认识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
2、通过对偏旁的理解学习形声字“睛、请、晴、清、情”,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3、通过观察生字结构和关键笔画,正确书写“青”“生”“气”3个生字。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它将和我们一起学习,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猜一猜它是谁?。(出示课件)请你来读。
生:“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没有腿,长大没尾巴。” 师:它是什么?
生:青蛙。(师板书)
师: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青蛙”。生齐读:青蛙
师:加个“小”字,(板书)再读。生齐读:小青蛙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这个新同学,小青蛙(出示课件课题)。看,它来了。(课件出示青蛙图)
二、初读识字
1.师:小青蛙穿着什么颜色的衣裳呀? 生:绿色。
师:你知道“小青蛙”(指黑板上的词)这个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绿色吗? 生:青。师:是的,“青”就是“绿色”的意思。(出示拼图)你能根据图片说出几个带“青”字的词语吗?你来说。
青草、青菜、青椒、青山、青松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理解了“青”的含义,咱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记一记吧。出示一组词,生齐读。
师:表扬第4组的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2.师:知道了小青蛙穿的是绿衣裳,那这篇课文还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读文要求)请朗读课文,自己读给自己听,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学生读文认生字,教师走动指导,生读完后静息好)师:课文里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了。
师: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看看小朋友们是不是真的认识这些字了。(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请学生认读,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读错了,教教他。3.去掉拼音再读一读。齐读。
三、再读辩字
1.师:课文中,有几个字是“青”字的好朋友,它们和“青”字长得很相似,请你在课文中用横线划出这几个字,读一读。生举手回答划出的字,(课件)。清、请、情、晴、睛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它们的读音和样子,哪儿相同,哪儿不相同? 引导学生发现:相似点——这几个字韵母都是ing。(请你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几个字,感受一下它们的韵母)不同点——偏旁不相同。齐读生字。
2.猜字谜游戏:
有水方说清,有日天气晴,有言去邀请,有心情意浓,有目是眼睛,有虫是蜻蜓。
3.小组合作:
师:小朋友们,了解了“青”字的好朋友,它们就准备一起去旅行啦!看,小火车开来啦,它们应该住哪个车厢呢?请你和同桌一起想一想,再把它们送到车厢里去吧。
小小组合作,展学。
【设计意图】用猜字谜的游戏巩固认识形近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生字的运用,让学生相互检查对生字的认识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四、生字书写
1.小伙伴们都去旅行了,“青”字也要回家了,我们一起送它回家吧。请你仔细观察“青”,说说你认为要写好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注意到竖画在竖中线上,第三横长。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生练习书写,展评。
2.这篇课文还有两个独体字,出示“生”“气”。请你们再观察这两个字,说说要写好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生竖画在竖中线上。“气”第三画较短。
教师示范书写,生书空,重点教“气”的第四画。生练习书写,展评。
五、板书设计
3.小青蛙 青
清晴情请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显然目标少,但环节多,环节与目标没有一一对应)
1.通过听示范朗读和画斜线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生字,结合实际生活认识1个新偏旁“病字旁”,教写1个新笔画“横折提”,通过观察生字结构和偏旁,写好左右结构的4个生字“清、晴、情、请”。
3.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保护”“爱护”的含义,能用词语“保护”说话。4.通过在课文中圈关键词的方法,了解小青蛙的特点,激发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青”字家族生字导入。
二、朗读课文课文
1.初读课文读顺句子。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读准节奏。
听老师读课文,在你听到停顿的地方画斜线。再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1)展示画的斜线,教师纠正。
(2)根据画的斜线,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
(3)学生展示朗读,教师指导纠正。引导学生在画斜线的地方要换气以达到停顿的效果,如: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4)分小组再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1.读第一句话,想想小青蛙长什么样子,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并把它圈起来。
引导学生从“小小青蛙大眼睛”中找到“大眼睛”这个词语。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2.小组合作,读第二句话想想:小青蛙有什么功劳? 读第三句话想想:我们要怎样对待小青蛙?
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并圈出来,读一读。(问题多,可分开做、分成三步,样子老师带着孩子圈,功劳和对待自己圈,再讨论。)
3.小组合作,并展示成果。
读第二句话,从“保护禾苗吃害虫”中找到“吃害虫”这个短语。指导朗读。读第三句话,从“请你爱护小青蛙”中找到“爱护”这个词语。指导朗读。【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找关键词回答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的目标。
3.引出“保护”。
四、词语理解
1,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和“保护”意思相近,你能找出来是哪个词语吗?爱护。
这两个词语都有好好照顾的意思,像这样意思相近的词语,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近义词。读一读,“保护”的近义词是“爱护”。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语,学习“近义词”的含义,达到理解重点词语的目的。
2.你能用“保护”说一句话吗? 教师先示范说:我要保护妹妹。学生练习说句子。齐读最后这句话。
五、生字学习
1.最后这句话中还隐藏着一个生字,它还有带来了一个新偏旁,你能找出这个字吗?病
你能正确地拼读出这个字吗?学生拼读。Bing,强调后鼻韵。这个字的偏旁谁认识呢?(病字旁)
2.出示图片,请你根据图片,说几个带“病”字的词语。生病病人病床病房看病治病病愈重病病情 出示“病”的词语,齐读词语。
六、生字书写
1.昨天我们写了“青”字,今天我们要来写写“青”字家族,出示“清、晴、情、请”,仔细观察这几个字,说说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怎样写好这几个字?
左右结构的字,一看高矮,二看胖瘦,三看整体。
2.教师示范书写“请”,教新笔画“横折提”。学生书空。学生练习书写“请”。教师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并请学生点评。
3.按照“请”的书写方式,请你们写一写“清、晴、情”。学生书写,并展示书写。
五、板书设计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部编版语文课堂教案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语文课堂教案模板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建议学时数:2课时
三、学生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四、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
充满.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五、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
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看”“玩”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羊”和“足”)
4、生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示图2、图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8—10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四)学习11—12自然段
睢,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11、12自然段。
(示图4)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部编版语文课堂教案模板2
预设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字词卡片、贴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板贴荷叶图)瞧!这是什么?板书:荷叶。我们刚学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就写到了荷叶。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你能说说荷叶长什么样吗?(课件出示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多圆,多可爱的荷叶呀!多绿、多漂亮的荷叶呀!喜欢吗?一起夸夸这荷叶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荷叶圆圆的,荷叶绿绿的,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所以有好多小伙伴都喜欢荷叶,我们来听一听,都有谁喜欢荷叶,来和荷叶玩呢?
2、师配乐范读。
3、生回答,板贴画。
4、小伙伴都认识了,他们的名字你也认识了吗?(课件出示四个小伙伴的名字。)
认识生字“珠”,在古代王字旁当作玉来讲,跟珠宝玉器有关系。你能给珠找找朋友吗?
读准“小鱼儿”的儿化音。
5、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啊!你们想不想也来读读呀!赶紧打开书读一读吧,把课文读正确了、读通顺。
6、指名四人分自然段读课文。
词语卡片正音:翅膀(读准翘舌音)停机坪(读准后鼻音)
课件出示句子: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学习生字“嘻”。读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句子很长)这么长的句子该怎么读呢?
师小结:读长句子时,要注意句子的停顿,也就是要换气。(指名两人读。)
7、大组分段读。想一想,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8、课件出示句子: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你能给“篮”组词吗?与“蓝”区别。)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看图理解“停机坪”,说说生字“停”的小故事。仔细观察一下“坪”,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看偏旁就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真是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
9、开火车读句子。
(1)师引:小水珠,你为什么要把荷叶当作摇篮啊?(一阵微风吹来,荷叶翩翩起舞,小水珠在上面滚来滚去,就像躺在摇篮里一样。)感觉怎么样啊?(多舒服啊!)能把这一段读好吗?
(2)小蜻蜓你觉得这停机坪怎么样啊?
飞累了,停在这宽敞的停机坪上休息一下呢!也来读读这段话吧。
(3)小青蛙在这圆圆的歌台上面,唱什么歌呀?真是好嗓子!你一定能获得本的金嗓子奖!有信心吗?那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4)小鱼儿,在这大大的凉伞下玩得开心吗?
10、句式训练,还有谁也是荷叶的好朋友?他又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
()说:“荷叶是我的()。”
11、你最喜欢谁,你就投入地去读一读那个自然段吧。
12、指名读。
三、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1、听着大家这么动听的朗读,似乎真的把我们都带到了荷叶姐姐的身边。给大家配上优美的乐曲,让我们都来和荷叶交上朋友吧!
2、配乐,师引读: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生接。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生接。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生接。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生接。
四、复习巩固
1、游戏,攀登词语金字塔。
2、读儿歌。老师把这篇散文诗变成了一首儿歌,一起来读一读吧。注意读准生字。
五、书写指导
1、课文读得这么美,能把生字写漂亮吗?
2、课件田字格里出示:是、朵、美;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
都是上下结构;有有一长横;都有撇和捺。
是:横要长,撇和捺要舒展。
朵:横折弯书空三次。
美:先写秃尾巴羊,再写大。古代的人说:羊大为美。
部编版语文课堂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几千年的恐龙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想象和体悟几千年前的恐龙世界,了解雷龙、冠龙、暴龙的特点和名字的由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恐龙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如文字、图像、图片、玩具等。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地球的主人就是各种各样的恐龙。出示几张恐龙的图片,观察后问:你们想不想了解那些恐龙的特点及生活情况呢?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遥远的恐龙世界》。板书课题,认读“恐龙”二字。
(通过简介和观察图片,激发学生了解恐龙的欲望,产生读书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生自渎课文,自己扫除字音障碍。
(通过自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重点看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3、去掉拼音分组读课文,评出组合。
4、在班内自由找对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抽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引导学生理解“很久很久以前”“各种各样”“主人”等词语的意思,用“各种各样”说句子。板书:各种各样。
(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在语言实践中感悟和积累语言。)
2、学习2—4自然段
(1)带着“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那几种恐龙”这一问题,生自由读后回答,师板书:雷龙、冠龙、暴龙。
(2)你对那一种恐龙最感兴趣?仔细读有关段落,准备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大家。
(3)选择同一种恐龙的同学,可以就近结成小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真正落实新课标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时的良好习惯。)
(4)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模仿恐龙的声音、动作等。
(可以使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加深理解,降低理解的难度。)
(5)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最喜欢那种恐龙?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
3、学习第五段
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老师相机指导,使学生明白我们是根据恐龙化石想象出的恐龙世界。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种类的恐龙?了解哪些有关恐龙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2、播放有关恐龙的课件,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3、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恐龙的知识?怎么了解?生答看书、看电视、上网,向别人请教等,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恐龙大家族》、《恐龙世界》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口,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指给学生探索的途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遥远的恐龙世界》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课下你又了解了那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课内与课外相融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认读、复习本课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
2、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有什么好方法。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
(1)很久很久以前,各种各样的恐龙是大地的主人。
(2)雷龙伸着长长的脖子,移动着笨重的身体在草原上散步。
(3)冠龙带着爪皮小帽,经常漫步在河湖岸边,幽雅地吃着柔软的植物。
(4)几千万年后的今天,恐龙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的化石。
4、注意带下划线的句子,自己读后指名读。
(在重现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并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激发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认读、组词、说话。
2、观察字型,自己数一数笔顺笔画。
3、师重点指导“爪”字的写法。
4、自己练习书写,师个别指导。
(重视自主学习,在写正确的基础上,写好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设计理念:
本科的教学设计力争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设计理念,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结合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学会方法,培养情感,提高素养。
部编版语文课堂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信”中所传递出的美好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信中体会出那种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早读时我们把13课〈信〉进行了认读,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的识字情况。(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巩固识字。)
谁会读就举手?
对个别学生不熟悉的字要让学生组词,不理解的词要追问学生是什么意思或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最后的字要抢答,看谁快?
二、理解课文。
大家对本课的字掌握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翻开书51页,姿势正确的把这篇课文自由朗读一遍。
指名读一下。
读完了课文老师有一个疑问,课文中说是谁写的信?
从哪可以看出来?(第一段)
“我”都想为谁写信?
学生自由回答。替小鸟给妈妈写信……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替小鸟妈妈哪段是?让学生齐读。指导朗读。
“我”替花朵蜜蜂
替云云
替树树
为什么“我”要写这些信呢?
(或提示引导“我”为什么要替小鸟给妈妈写信呢?)
这么多的信,你最喜欢哪一封呢?请你把自己喜欢的那封信再认真读一读,想象一下信中都说了写什么?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详细说一说。
(或引导:假如让你替花朵给小蜜蜂写,你打算说些什么?)
学生通过想象、文中的字词和实际自由表达。
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暗示信的作用。
信的作用可真大呀,怪不得“我”想写很多很多的信,下面就请在音乐声中朗读一边。
三、延伸课文。
同学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连老师也想信,你们想不想写信呢?
那请你先思考一下你想给谁写,在信中要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写的怎么样:写的真好,就像课文中的话;用自己的话写信也非常好。)
四、教学生字。
1、巩固认字。
2、分析字形,指导生字写字。
学生初步感知信中传递的美好感情。
部编版语文课堂教案模板5
【学习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识字;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动物图片、桃树(卡纸做)。
学生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见过壁虎吗?(课件出示:小壁虎在墙上爬来爬去的画面)大家看,这个小东西就叫壁虎,你们看看它长什么样?知道为什么人们叫它壁虎吗?
(真聪明,它脚趾有吸盘,可以附在天花板和墙壁上爬行,经常在夜间出来捉蚊虫吃,是人类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
(板题,读题)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创意识字
1、谈话:
这篇课文是连环画故事,非常有趣,但是全文没有注音,小朋友们有信心把故事读下来吗?
2、学生借助图画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认记。
3、小组互助读书:
先把刚才画出的不认识的字一起想办法认识,然后把课文读通顺。
4、全班交流:
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
(如:看图猜字、联系句子猜字、熟字认新字、查看生字表)
5、课件展示词语(生字带拼音),请小老师带读。
6、交流记字方法:
你有没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朋友的名字和样子?
7、课件展示词语(去掉拼音),齐读。
8、出示生字卡片:
开火车认读生字。
9、玩摘桃子的游戏:
小朋友,现在我们的智慧小火车开到了梦幻桃园,(师出示结满桃子的桃树)桃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你们想要吗?不过,你得会读桃子上的生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按自然段分读课文,思考: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尾巴?
2、指名回答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然后指导读第1、2自然段,比比谁读得难过。
3、指名回答小壁虎向谁借过尾巴。相机在黑板上贴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
4、小结:
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多难看哪,它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借到了吗?为什么?我们下节课再学。
四、课堂练习读读说说
听,(教师作倾听状)我们的学习小伙伴西西好像有话要说,哦,她说她这节课还学到了两个好词。一个是游来游去(贴词在小鱼图后),一个是飞来飞去(贴词在燕子图后)。你们也会说这样的词吗?比如:老牛____;还有其他的吗?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河姐借,并玩一字开花(组词)。
2、学生观察,当小老师提醒大家该怎么写(注意讲出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女字旁的写法横变为提,不超过撇)。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在书上描红、练写这三个字。
六、作业
1、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你们来猜猜看:像蛇不是蛇,身长四条腿,爬墙捉害虫,猜猜它是谁?
2、找好朋友,把这课生字读给对方听。
二、继续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⑴出示课件(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情景)问:这幅图画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贴上小鱼图片)
⑵课文里哪个自然段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读读看,他借到尾巴了吗?
⑶读后交流:
他借到尾巴了吗?(没有)是不是他借尾巴时没有礼貌,小鱼不借给他?(不是)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谁来读?
⑷指名读小壁虎的话。哪儿看出小壁虎有礼貌?然后指导朗读小壁虎的话。
⑸小壁虎这么有礼貌,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他呢?
(课件演示小鱼的拨水动作)板:摇尾巴──拨水。
⑹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2、方法迁移,感悟第四、五自然段:
谈话:
小壁虎向小鱼没有借到尾巴,又向谁去借呢?请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读懂第四自然段。
⑴明确方法:
小组长,你们知道该怎么组织大家学习吗?
(先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最后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⑵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⑶全班交流:
小壁虎向谁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
(相机贴老牛图片,板:甩尾巴──赶蝇子)
⑷指名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学生评价。
⑸小朋友自己学习第五自然段。
⑹读后交流:
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相机贴燕子图片,板:摆尾巴──掌握方向)
3、延伸拓展: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它还会向谁借呢?他们会怎么说呢?
⑴小组练说:
借助收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故事,一个小组说一个。
⑵指名说。
4、学习故事结尾部分:
⑴没有借到尾巴的小壁虎怎么办呢?教师引读第六自然段。
⑵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后讨论:
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幅插图附句子:我又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啦!)
指导读好这句话。
⑶小结:
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不用借自己会长出来。
三、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与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名佩戴头饰上台表演。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呢呀哪,让生认读。
2、让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三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口字旁,口字旁应该写得小而高,三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3、请最能看的同学提醒大家写呢呀哪时还各应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书空。
4、生在书上描红,练写2个,写完后让同桌评价。
(写得漂亮的,给画上小红花)
五、作业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像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有的长句子不容易读好。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说话训练
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
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
3.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出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二、初读诗歌
1.出示多媒体.课件。
2.刚才人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来了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
3.同桌对读,一个当“妈妈”,一个当“我”,读读看。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
最好。
4.朗读比赛。
三、识字
1.认读词语
在.课件中结合景物出现词语:告诉,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
仪式。
2.自由练读词语。比-比。
3.认读生字
用笔在诗歌中圈出这些生字,并大声练读。
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4.教师抽查生字卡。
5.听音找卡片。
6.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四、说话训练
1..课件出示图片和句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2.个人练读,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全班读。
五、读诗歌
1.小组读一读,比比哪组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全班与老师分角色朗读。
六、写字“广、升”。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
3.转盘游戏:这些生字又交上了新朋友,大家一起来认识认识。
出示转盘,开火车:
二、朗读、背诵诗歌
1.观看升旗录像。
2.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背诵诗歌。
三、扩展练习
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
说话训练:我多想-- 。
四、写字
1.观察两个字“足、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竖中线上的笔画及最后两笔撇、捺的
位置。
2.比较字形,识记汉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安适、慈善、贮蓄、澄清、空灵”等词语。2.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泉城”济南。
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4.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文中的遣词造句,感悟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过程与方法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认识作者老舍,了解“泉城”济南。
2.播放朗读音频,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及重音。
3.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结合第一课学过的知识,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文中使用的各种描写手法。
4.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对济南的感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3.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教学难点
1.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学习作者如何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品味准确的用词,学习写景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肃穆,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尤其如此。可是,位于我国华北平原中部的济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冬天是美的,而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有一种纯净的、独特的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充满温情的、充满想象的美的享受。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使作品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韵味。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北京人,满族。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背景资料
老舍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于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选自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
3.知识链接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侧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明显流露出作者情感。
4.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 济南(jǐ)
.髻(jì)
.着落(zhuó)
.宽敞(chǎng)
.水藻(zǎo)
.地毯(tǎn).人才济济jǐ.
同舟共济jì.
伦敦(lún dūn)..
贮蓄(zhù xù)..肌肤(jī).镶(xiāng).澄清(chéng).
澄澈chéng
. 澄沙dèng.
(2)词语释义 响晴: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设若:假如。安适:安静而舒适。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秀气:清秀。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贮蓄:储存,积聚。
澄清:清亮。文中指水清澈见底。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3)词语辨析
“宽敞”和“宽广”两个词都表示“范围大”的意思。“宽敞”侧重指立体空间,多形容院子、房屋等,适用范围较小。“宽广”侧重指平面面积,可形容土地、水面、道路等具体事物,也可形容领域、胸怀、知识面等抽象事物,适用范围较大。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答案示例:“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首先,全文布局精心,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其中“温晴”是一个关键词,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对济南的总体观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6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话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2.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示例: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3.课文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③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4.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答案示例:山和水是济南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是济南的魅力所在。①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城中有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泉池,有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和大明湖。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赞美济南的自然风光。②“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写出济南群山围城的地理环境。这些属于泰山余脉的小山或点缀城中,或环绕城外,不仅涵养了济南的泉水,也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第1自然段用什么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有何好处?
答案示例: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赞赏它是个“宝地”。
2.第4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秀美。
3.第5自然段是怎样描写城外远山的?
答案示例: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出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4.第6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不结冰”“冒着点儿热气”,有“绿萍”——水的暖。有“水藻”,水藻绿得像拿出了“终年贮蓄的绿色”——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水边有“垂柳”,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水的清、亮。
5.怎样理解最后一段里“这块水晶”的比喻?
答案示例: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视线由下而上进行仰视,同时展开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并且把红屋顶、黄草山、灰色树影融入这块蓝水晶,在水天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上,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梳理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开篇将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接着有写水色,处处渗透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济南冬天总的特征是什么?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温晴。选取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暖、绿、清亮。
二、新课导入
老舍先生曾在《济南的秋天》里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儿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泉城,去感受它的冬境之美。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的?
答案示例:(l)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成是“看护者”,将小山表现得十分可爱而又充满温情。(2)用人们的感受:“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以及人们对于春天明天就会到来的幻想,不仅描绘了神态,更突出了心理活动。
2.“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答案示例:(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绿与雪的洁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赋予雪后的山和雪以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了雪娇俏的情态。
3.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答案示例:(1)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人们的感觉印证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覆盖下的矮松的秀美情态。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日山景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
练习三参考答案:
1.“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山水比做人,它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3.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薄雪”比做人,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写景要好。
其次,全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意味无穷。比喻的突出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4.老舍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大师,用词很是讲究。请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成了“没有风”,这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请分析“卧”字的妙处。答案示例:用“卧”字更能传神地表现出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宁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和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3)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请找出来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冬天是一个缺乏色彩的季节,可是语言大师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确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富有色彩感和意境美的图画。
①五彩缤纷。下过雪后的济南,色彩纷呈,“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微微露出点儿粉色”“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银、青、蓝、黄、粉,各色俱有,五彩缤纷。这许多色彩,作者是靠“温晴”这一基调把它们统一起来、组织起来的。不管哪种色彩,作者都用它来描绘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描绘得那样鲜艳美丽,生机勃勃。这些着色的事物很容易引起读者对于色彩的美感和想象。
②交相辉映。作者在给事物铺彩设色时,还十分注意不同事物色彩的彼此搭配。他常常精心筛选具有鲜明对比色的景物,淡淡地加以点染和勾勒,让它们相互映衬,彼此对照,从而使作品产生一种对比的、和谐的色彩美。文中有的景物本来就很美,相互映衬后,显得更美。例如,以青黑的矮松映衬树尖上的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草色的“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微微露出的粉色。这些映衬,色彩鲜艳夺目,都是生花妙笔。文中也有些景物,如“黄草山”“小灰色树影”本来并不怎么美,但一经映衬,也就显示出它们的美来了,变成了这幅美丽图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看到老舍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散文作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丹青高手。
(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简析这篇散文表现的主旨。
答案示例:作者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向读者展现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思考分析: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答案示例:(1)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面还写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也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既有与老天商量的口气,怕秀气的小山被大雪压垮,又有一种赞许的口气,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2)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传达出作者喜爱、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深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和动静之态,也自然流露出热爱之情。
2.课文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此处“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艺术匠心。
答案示例:(1)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经常采用的结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就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的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赏析者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2)标题以“冬天”为中心词,令人见之顿生寒意之感。可读过全文,却知“响晴”取代了暗晦,煦暖替换了阴冷。文末又写“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而不由心生欢喜,确实胜人一筹。
(3)标题里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济南的冬天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清亮得发蓝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写,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水到渠成。
文题“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命意?开头结尾是怎样呼应的? 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作者正是要写出冬季济南景物的特色。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澄澈而又温润的,秀丽明净的,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阅读下面写江南雪景的文段,和《济南的冬天》里的雪景描写比较,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写法好?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答案示例:《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描写,而选段中多为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两种写法都好,老舍写得直观易懂;而郁达夫引用诗句的写法,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四、课堂小结
读这篇课文,可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一个大作家的温润情怀。你看,作者眼里的济南冬天是“温晴”的,是“慈善”的,周边围住的小山把济南放进一个“小摇篮”中,济南人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是下点小雪,也让济南的小山变得“太秀气”,况且济南的水还“冒着点儿热气”,整个天地“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温暖和明亮。可以受到一种高尚、高雅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
学习本文同样可以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首先,课文非常美,文辞美,景物美,意境美,感受美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验;其次,作者通过语言文字,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山山水水,表达出一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可以品味“温晴”“温暖”“安适”“宝地”“慈善”“最妙的”“太秀气”等词语,品味“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句子,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济南冬天发自内心的热爱,体会到一种昂扬乐观的生活态度。
或许济南冬天实际上未必如老舍描写得这般美。但平凡之景进入文学家的眼里,便会成为美好的诗意风景。这是因为文学家有发现美的眼睛,内心有美的情感。这就是作家作品人文精神的体现。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吸收文中的精神营养,培养人格、气质。语文的人文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每课的学习中。
这几节课,我们从朱自清先生的《春》,到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希望同学们都能唤醒自己热爱生活的真心,睁大善于观察的慧眼,拿起精于描绘的画笔,记下四季的美好风光,画出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藏在心中的欣赏、赞叹之情。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雪染小山如少女描绘精彩
济南的冬天雪卧城外似名画语言优美
水暖藻绿显精神情景交融清亮湛蓝如水晶
【皇帝的新装部编版教案】推荐阅读:
音乐皇帝的新装教案06-26
皇帝的新装手写教案11-04
皇帝的新装课文教案设计09-09
皇帝的新装分析06-25
皇帝的新装七年级07-12
学生对皇帝的新装续写07-14
《末代皇帝》观后有感07-01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07-06
西汉皇帝的简介07-23
《皇帝的新衣》续写优秀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