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精选8篇)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篇1

1.就业率不代表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对大学比较关注的一个指标是就业率,而对就业质量则很少注意。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大背景下,各学校都不想惹麻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顺利毕业出去,于是,在考勤、作业、平时成绩、考核方式、考试难度等方面放松标准,为他们的毕业提供便利,这样的做法很难保证质量。

2.学习是双向过程,因素不能保证结果

企业的产品生产中不仅需要有完善的产品设计、生产条件、熟练技工等保障因素,更应注重的是产品检测,有缺陷的产品是不能够流通到市场中的。相比较而言,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更多地关注了条件与过程,对结果的检测及把握则相对不足。

二、企业管理理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

1.结果导向的思维与行动模式

企业不做结果会被市场淘汰,员工不做结果会被社会淘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结果就是学生学会专业技术,建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基本的社会能力及未来发展所需的学习能力,能够在社会中立足谋生并持续良好发展。建立结果导向的思维模式就是要以学生培养为目标,以学生成长及发展状态为结果,以此来衡量工作绩效,并修正接下来的行动。

2.建立任务型团队

为实现使学生批量成长,对学生负责,对结果负责的目标,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积极破解难题,从企业入手,在机制上实施了“人才强系”战略,建立了“外引内培”的选拔聘用机制、专兼结合保障机制和评估与奖励机制等,如软件技术系通过校企合作,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引进企业项目经理、专业技术人员、骨干教师,引入行业考核机制和行业规范,形成订制班培养。计算机应用系为推进各专业与优秀企业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并将校企合作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任用外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专业负责人,甚至申办新专业,重组和整合相应机构并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使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3.建立结果导向型评价

推行考试改革,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和“教考分离”体系。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学生为本位,素质为核心,能力为重点,技能为关键”的理念,并通过不断改革探索,逐步完善多元化的过程性教学评价体系,实现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听说、写作、业务操作、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评价。评价方法包括面试、表演、分组讨论、辩论演讲、阶段测验、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种形式。克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实现了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4.建立结果导向型工作模式

保证实现最终结果所需要的资源配置(做对的事):师资水平、实验条件、实训环境、课程安排、课程设计、课程模式、校企合作等都对人才培养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走出任务型思维,明确我们要的工作结果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实现了想要的结果,不断地问自己,怎么做是对的,是对人才培养有利的,不断地去优化自己的工作。

结果导向的工作模式不仅需要每个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更需要建立一种能够打破常规的协调机制,确保预期结果的顺利实现。

三、在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应用企业管理理论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借鉴与应用企业管理理论有助于建立结果意识,关注工作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但在应用的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工作结果的设定与衡量标准

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包含知识的传授、工作技能的训练、职业态度的建立、社会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养成等诸多方面,有些目标很难形成明确的可验证指标,在检验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明确因素。

2.建立与结果检验相配套的绩效体系

多年来形成的教师职能分工与任务结果不相匹配,教师绩效激励体系与结果导向的检测与激励体系不相融合,都是影响结果导向工作模式能够顺利实行的不利因素,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体系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实践摸索。

3.人才培养结果与办学总体目标的权衡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篇2

在教学管理的理论分析中, 教学管理人员会发现很多在以前的管理中出现过的很多问题, 这就使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 并探索相应解决的方法, 得到对教学管理的新的认识。然后把这些新的认识和以前的工作经验结合起来, 这就是教学管理工作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过程。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实践和认识, 逐步地建立并完善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这种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在很多方面效果明显。

1.1 高职教学管理更加正规、有效

教学管理人员要依据教学管理科学发展体系,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机构, 确立管理职责, 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法制规章的科学制定, 使高校教学工作有章可依。

1.2 在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水平随之提高

要想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就必须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教学管理的科学发展, 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正确认识科学发展,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主动使用科学的、现代的管理手段, 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教学管理人员还要能用科学发展观去分析解决问题, 用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 明确教学管理中的各种客观规律, 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管理方式, 抛弃旧的经验管理方法。

2 科学发展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实施内容

高职教学管理科学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以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前提, 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 建立起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监控系统, 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

2.1 教学管理决策系统

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核心, 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指导着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说, 由在教学工作的领导者作为教学管理决策, 他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一系列的经验和方案。由于教学管理主要依靠的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制造和加工,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基础就是对教学信息的管理。此外, 除了需要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为指导, 完善的教学管理信息为基础外, 还要有教学管理控制系统做保障, 才能够让教学管理工作正常持续的运行。

2.2 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

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主要包括教学巡视员制度、学生教学联络员制度等。有可靠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获取可靠的信息需要通畅的信息网络支持。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要求第一时间获取便于决策的可靠信息资源, 以便决策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3 教学管理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符合教学客观规律, 在探索、发现、认识规律的基础上, 总结并制定出一系列的教学管理规范, 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因此, 教学制度的逐渐完善, 能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因此, 科学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工作, 实施科学的指导与控制是教学管理科学发展的关键。

3.1 严格进行管理

严格按照教学规章制度办事,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按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坚持严格的教学管理, 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运行;二是进行持续性的管理。教学活动是长期的连续的, 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必须保持持续性, 不能有任何的放松, 保证教学管理的质量持续有效。

3.2 实行激励机制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 老师和学生都是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 教学管理也不能只追求严格管理, 而应在严格管理的同时, 实行合理的激励机制, 调动师生的教学及学习积极性。注重在教学管理中运用科学理论, 了解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并努力去满足其心理上的合理需求, 将他们的需求和教学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学过程。

摘要:教学管理实现科学发展, 是现代教学管理发展的趋势, 也是现代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需要。本文对科学发展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效果、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篇3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销售管理;教学方法

一、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的《销售管理》属于专业技能应用性课程。在销售管理实践中没有千古不变或“永恒”的定理,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市场的复杂性和销售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运用销售管理知识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学习销售管理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实际应用,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有关理论知识体系,更难以掌握和运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遇到两大问题:一是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程序化操作知识,单纯靠教师讲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难以让学生理解其对实际销售管理活动的重要性;二是市场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和顾客的个别要求是没有办法预料的,这就对销售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应变能力)要求很高,必须依赖学生自身的摸索与总结。这两大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具体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观念,使学生知道得到这些知识的过程,使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开展体验式教学是必要的。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思路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设置好教学目标,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听、可看、可触摸、可经历、可操作的机会,以创设体验环境。然后运用案例体验、项目体验、角色体验、公司体验等体验教学策略尽可能把抽象的知识还原成事实,让学生面对需要去思考、讨论、合作;让学生去体验事实,体验问题,体验过程、体验结论,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感情与思想的萌生、形成和交流的过程,最后在体验过程中作出总结和提炼。销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式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销售管理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思路

三、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实践

以真实情境为素材、以操作体验为特色、以团队协作为支撑、以提高技能为目标,将不同体验式教学方法尝试运用在销售管理的教学实践中,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销售工作人员。

1.案例体验,实战分析

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让学生深入体验案例背景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有两大类。一类是书本上及网络上的可搜索到的现成案例,这类案例数量比较多;而另外一类案例就是师生的实际市场销售案例,尤其是学生亲自实践的案例。笔者侧重对第二类案例进行运用。一方面收集整理学生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案例;另一方面鼓励有市场经历的同学在课堂上把自己销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自己的处理办法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展开实战性的分析。比如,在学习销售渠道的管理时,有一个学生提供了她个人的真实案例:她在校园中代理某一品牌的糕点,有一天,她接到了顾客的投诉,说校园中另外一个卖这个品牌糕点的人是有礼物赠送的,质问她为什么没有。经查找原因后发现,另外那个人是另外一所高校市场的代理商,而公司对此漠不关心。因此,该同学非常懊恼。同学们纷纷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并归纳出现在发生的是市场串货行为,从而提出多种处理意见。类似这样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個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分享市场实战中的经验与教训,印象尤为深刻,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2.项目体验,探究操作

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可能会获得较多的研究与应用课题(项目)。在这样条件下以专业教师承担的纵向与横向课题,尤其是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为基础,让学生量力而行地参与此项目部分甚至是全部内容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实践技能锻炼机会。因此,项目体验教学就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如销售渠道设计、销售计划制定、客户关系管理等)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就是让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主动收集信息,获取所需的知识,主动分析和探究问题,在研究的同时,将知识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的学习过程。当然,在项目体验中,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能力与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教学知识的关联度,妥善处理自我研发与学生参与、学生能力与教学知识关系等矛盾。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客户经理及销售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笔者挑选部分学生参与到丽水市烟草公司松阳分公司的横向课题“客户经理作用的发挥和素质的提升”当中来。通过为学生提供研究资源、项目机会和实践指导,让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深入市场一线,自己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主动收集客户经理素质需求的信息,主动分析和探究问题,在研究的同时,将知识内化成学生自身经验体系的学习过程。然后,要求参与项目研究的同学在班级中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去引导其他同学。对此,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教学方式远比教师在课堂中的说教要更加形象、更加容易理解。

3.角色体验,模拟演练

这一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到销售过程之中,将学生分组,由组员来扮演销售经理、销售业务员、团体顾客、个体顾客、顾客家属等角色,以小品或游戏的形式来再现实际情景,让学生去寻找问题沟通与解决的方式,并“身临其境”感受当事人的心理历程。如在学习销售过程管理这个环节中,由学生自选商品、自定市场背景,展开模拟销售,从中考核学生运用销售展示技巧、顾客异议处理技巧和促进成交技巧的能力。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改变平时懒散的学习作风,开动脑筋设计各种可能情景,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表达了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克服了学生的胆怯心理。

4.公司体验,落实环境

这是一种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开展从事产品销售的实践教学方法。开学之初,将班级设为销售公司,销售公司下设地区销售分公司,每个地区分公司由5-6个学生自由组合,从事某一种或某一大类产品的销售,地区分公司之间每个月进行一次业绩评比、总结。如在讲授销售计划制定的知识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每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月别销售计划和周别销售计划;在讲授销售区域划分的知识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每分公司进行销售的产品及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销售区域的划分。这种真实工作环境实训教学方式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并且能将课内学习的知识能带到实践进行检验,并且也可将工作中的疑问带到课堂来进行讨论,真正做到课内外融为一体。

四、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启示

在多轮的销售管理教学中,笔者探索着运用体验式教学,从中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明确认识到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应当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1.灵活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

上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与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再充当“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言堂”式教学的实施者,而应当积极建构不同的学习情景,运用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一种浓郁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思考问题、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与主角,教师则应发挥指导引导的作用。

2.充分认识学生群体差异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大都是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在中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考中大都成绩不理想,加上初中、高中时缺乏老师关注和同学尊重,不少人存有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生气、恨铁不成钢不行,抛弃、任其发展不行,赶鸭子上架、硬逼硬卡更不行。故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决不能“一视同仁”,而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创建不同的体验情境。对于思考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就适合做项目体验,对于模仿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就适合做角色体验等等。

3.综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须知,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都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相联系。因此,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想发挥其作用应“因时因地”而制宜,绝不能用某一种方法来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学方法。应注意综合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某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灵活加以运用。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均应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愉悦地进入情境,主动参与,知识外化,自我反馈;使自学、讲授、讨论、测试、练习溶于一体,节奏快、密度高、容量大、及时反馈;使学生处于一种既兴奋、又紧张的情境下,参与范围广、思考深、效果好。

4.并举挑战性与可行性原则

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对学生做出肯定满足其挑战性的需求。同时,在创设情境、任务及问题时要尽量简单,避免繁琐与复杂,控制在学生能力可及的范围内,使学生实施的可行性强。否则,学生就会放弃努力,体验就失去了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万卷.“AIDA”模式与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研究[J].武汉

工程大学学报,2007,(11):84-86.

[2] 丁爱侠.美国LPFE体验式教学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119-122.

[3] 盖祥震.“团队项目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深圳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9,(6):40-43.

[4] 郭佳,李光霞.从传输式教学到体验式教学[J].北京交

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4-128.

[5] 胡志权.分组式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的应用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361,384.

[6] 贺庆文.基于建构主义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6):39-41.

[7] 赵秀芳.“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09,(9):97-99.

[8] 朱丽萍,王巧霞.独立学院管理学教学模式趋于体验式教

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20):94-96.

A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Experiencing Teaching

in Course of Sales Management

XIA Feng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being interactive and experiential, experiencing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of sales management course.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significant experiencing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case experiencing, project experiencing, role experiencing and corporation experienc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vocational skills and strengthen overall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learning situation.

Key words: experiencing teaching; sales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s

收稿日期:2012-06-27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销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SCG382)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篇4

摘要: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提出三种实践教学模式,游戏实践教学法、试验模拟教学法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法。

关键词:游戏实践教学法 试验模拟教学法 校企结合法供应链课程定位

《供应链管理》是站在现代管理理论前沿的一门课程,其内容涉及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市场营销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知识面广、学科交叉、综合性知识强、时间和空间跨度长等特点。《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明确指出,供应链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物流专业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本课程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主要培养学生供应链的设计与再设计能力、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能力以及利用信息工具沟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合作精神、成本意识、服务意识以及综合物流管理素质。供应链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案或PPT的演示,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缺少实践性教学;或者通过给定企业经营运作情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案例讨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但实施难度比较高,所选案例只是代表一般性情况,实用性有一定局限性。通过阅读文献,浏览网站并走访了几所高职院校,归纳总结了当前比较流行的三种实践教学方法,游戏实践教学法、实验模拟教学法和工学结合法。这三种方法间存在循序渐进的关系,在课程初期以游戏实践教学为主,讲述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通过实验教学强化操作技能;最后,学生们进入企业工学结合阶段,边工作边学,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技能再次得到升华。

2.1 游戏实践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课堂参与度很高、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实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和积极性。国外供应链管理教材就很重视这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如啤酒游戏、囚徒困境游戏、桌面游戏实训等。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经过不断探索也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如桌面实训等。在游戏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以内容简单、分工明确为前提。游戏实施过程中分为三个环节:前期准备、过程监控及游戏之后的总结点评,这三个环节都影响到游戏质量和效果。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游戏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啤酒游戏。啤酒游戏是一个供应链全程运作的模拟游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1960年开发的策略游戏。至今世界各地已有成千上万人参与过这个游戏,包括学生、企业管理者乃至政府官员,已被列入许多著名大学的MBA课程中,许多国内高职院校也把它引入到实训环节。通过“啤酒游戏”可以使参加学习和玩游戏的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供应链和动态系统分析这两个概念,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给企业所带来的压力,并且从本质上了解产生“牛鞭效应”的原因。同时游戏的结果可以作为绩效评估的分析对象,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到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最后达到提高参加者的供应链技能的目的。

②囚徒困境游戏。囚徒困境最早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阿尔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1950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该游戏可以运用在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的讲解中,让学生明白供应链管理是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追求协作企业双赢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这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供应链协调管理。类似囚徒困境游戏,还有“智猪博弈”、“斗鸡博弈”、“羊群效应”。通过此类游戏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供应链中协作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同合作伙伴协同合作等。

③桌面游戏实训。桌面发源于德国,在欧美地区已经风行了几十年,大多使用纸质材料加上精美的模型作为牌具,所以也称纸牌游戏。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纸牌和桌面角色扮演类游戏的特点,根据供应链教学要求设计了供应链桌面实训。该实训包括4大模块,认知供应链、构建供应链、运营供应链和评价供应链。实训开始之前首先要分配实训角色;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商,并且明确说明卡片类型及出牌规则。在指导教师辅导监控下,完全由学生自助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学生供应链管理专业能力。

2.2 实验模拟教学法

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学习过程中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和抽象的,教学效果往往不明显。实验教学法通过模拟实践工作的情景环境、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用实验模拟教学带动理论教学也是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实验教学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接触到企业常用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未来工作接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学生由传统填鸭式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并能够在试验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实际企业的一些基本操作流程及业务进行仿真模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这些业务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走向社会时可以更好地实现“零距离”上岗,更好地促进发展。实验模拟教学可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基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实施,可以实现边动手操作边学习。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物流实验教学环节,建立专业的物流实验室或实训中心、沙盘实训室等,并且积极参加教委及行业的各项技能竞赛活动如高职高专物流技能大赛、大学生ERP模拟大赛等,交流实训经验,强化实训教学成果。例如,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天津市最早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之一,从建立至今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很多物流软件及配套的硬件设备设施,同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有用友ERP软件、Logistic软件、自动识别软件等,通过实验室教学可以模拟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管理运营流程,实现订单处理、制作、货物仓储管理和货物配送分销等。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管理知识、训练管理技能、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2.3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通过建立实验室或实训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但由于实验模拟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一些院校仅靠自身建设实验室根本解决不了教学实践的需求,也会成为学院的经济负担。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实践教学无疑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弥补学校软件和硬件的不足,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资金,利用企业既有的物流设施和软件。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院合作,分解入职培训压力,获取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可以得到学院智力支持等。

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工学结合”模式、“x+1”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员工培训”模式。根据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开设之前需要先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因此本课程主要在高年级或毕业班开设。而高年级学生马上面临上岗就业问题,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课程可以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运作模式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训,合作企业负责安排学生参与本企业与供应链管理有关的岗位工作,如采购、生产/运营、配送、客户服务等。学生带着教师分派的任务来到企业,一方面通过顶岗实训学习企业的供应链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要进行调研、分析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由此学生会产生对供应链管理知识的需求,在需求驱动下自主学习供应链管理知识并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和任课教师的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完成《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解决方案》,并将成果无偿提供给企业,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篇5

【摘要】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推动着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促进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通过技能竞赛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毕业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模式

一、前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指出,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并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完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促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此背景下,我校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的号召,在专业学科职教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并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但目前从我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岗位职责仍不清晰,动手能力较弱等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素养是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不牢,理论不扎实,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能力不强等现象。在教学中如果仍采取传统的“教师授、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会导致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且对专业知识很难理解与掌握,导致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没信心,继而陷入“不懂学、学不懂、不愿学”的恶性循环。俗话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给予配合,进行互动,如果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课堂就像一场独角戏,教师的授课激情自然也会逐渐消退。

(二)学校各层面不重视专业实践教学,尤其是文科类专业

近年来,为了抢夺高考生源,提高学生就业率与扩大学校影响力,筹划升本等原因,各高校纷纷重力打造省级重点专业、校内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重理科轻文科的现象十分突出,学校的财力、物力及人力纷纷向理工科倾斜,对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投入严重不足。再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文科类专业只要有教师和教材就可以进行正常教学,教师口才好,会说就行,至于实践可以等学生去到实习企业再见习,再锻炼,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

(三)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由于民办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的学生学费,办学资金非常有限,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等方面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一线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这对教学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再者,许多年轻教师来自应届本科或硕士毕业生,没有相关的企业实践经验或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日常教学过程中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困难。

(四)教学模式落后,实践条件严重不足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会建设校内实训室,但由于前期实训设备(实训软件)投入成本高,后期实训材料及维护成本高,加之专业实训教师缺乏,实训室的使用率偏低,而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考虑到自身利益,一般也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实地教学。因此,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形式展开。而校内实训主要以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分析、论述等简单形式进行,或通过模拟专业软件进行综合实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参与性不高。

三、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措施

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带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一)实践教学任务化,模块化

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校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协商制订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或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开设实践课程,对每一门课程的增减、学时分配等都做到认真斟酌,仔细研究,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以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形式展开,打破传统章节式逐一讲解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实践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业教师与同学,达到掌握该学科理论基础知识与技巧的目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与协助。实训依次采取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模拟技能竞赛、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各模块之间相互补充,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完善实训教学条件

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或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内容为主线设计,将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与,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技能竞赛项目达到实践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该教学模式,学生对企业岗位职责与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将来毕业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能竞赛是以相关软件为支撑,学生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就必须强化专业理论知识,自觉学习请教。一方面,学校积极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室,如茶艺实训室、企业资源综合管理实训室(ERP)、酒店管理实训室等,不断完善实训条件,建立规范化的实训室规章制度并派专人负责管理。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紧密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岗位需求,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提供了保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专业师资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企业经验缺乏或不足,在实践教学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学校定期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来我校进行专业讲座,与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对学生的技能竞赛活动给予点评与指导。此外,我校还聘请优秀院校的专家、教授作为我们的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优化我院的师资结构。

同时,学校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专业培训,外出学习,考查与进修,每年的寒暑假期间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地锻炼,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学习企业的最新技术、行业要求与管理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年轻有为的专业骨干教师。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从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中选拔,之后采取“一老带一新”的方法,让所有的专业教师都参与到技能竞赛活动中来,指导学生,相互学习。

(四)健全技能竞赛机制

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是技能竞赛教学模式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而技能竞赛中良好成绩的取得是以和谐的竞赛氛围与长期的赛前培训与引导为基础的。

1.成立技能竞赛指导小组。技能竞赛小组成员主要由各教研室主任构成,选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赛前指导教师,根据每个阶段的模拟竞赛成绩综合挑选出成绩优异、态度积极的学生进行赛前指导培训,进行各个模块的专项培训,加深各环节竞赛项目内容的理解,进而加强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

2.成立技能竞赛领导小组。以教学副院长牵头,负责整个学院各个专业的竞赛活动的统筹与规划,制定出每学期每专业的竞赛时间与项目。

3.健全竞赛制度、经费保障。一是制度保障,制定教师与学生的考核与奖励方法。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纳入日常教学、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等范畴;学生参赛技能竞赛获奖的可以申请替换学分,作为先进个人、优秀班级、优秀毕业生等考核依据,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经费保障,一方面保障学生的竞赛经费,主要包括参赛费用、交通费用、食宿费用、竞赛奖励等;另一方面设立指导教师专项奖励,按照获奖等级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实践教学、技能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水平。近几年,我校毕业生整体上来讲,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高。目前,多家企业主动与我院建立了非常稳定的用人关系,增城恒大酒店、佛山美的集团、广州北汽集团等企业定期到我校进行专场招聘会,对管理学院培养的学生非常满意,认为他们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强,到企业岗位后能很快胜任工作。

记得我院院长在学生座谈会上说道:“人要有三吃精神,能吃苦,能吃亏,能吃饭。能吃饭才能有革命的本钱;能吃苦耐劳,尊重自然,敬畏圣人,人的心理就健康;能吃亏,与人为善,人的心灵就健康。”勉励学生在校期间或将来走向社会,都要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同学们如果有了这“三吃”,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我院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管理文化下,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各方面表现突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生的就业层次与就业率逐年在提高。

(二)教学成效显著

建立专业教学实训室,引导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实践类科研立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获得了广东省大学生创新科技类科研的立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实践类科研立项。

每年组织专业学生参加广东省市场营销大赛、全国企业沙盘经营模拟大赛及校内实践模拟市场大赛等。为了能在技能模拟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积极查找资料,主动请教教师,学生间相互交流,激烈讨论。有的学生还主动联系兄弟学校进行网上模拟竞赛,相互切磋交流,学生们的兴趣与积极性高涨,实践教学氛围也更浓。同时,学生从竞赛结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以企业模拟沙盘经营大赛为例,2013年报名参赛的人数仅90余人,最终完成培训30余人;2017年报名参赛的就有200余人,最后坚持完成培训的100多人。2013~2017年期间,共获得各等级技能竞赛奖励10多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近年以来,我校技能竞赛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实施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技能竞赛中产生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又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对口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与学生的一致肯定。同时,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策略,教学主管领导、就业部门领导带队老师实地走访企业,邀请企业能工巧匠进入校园,企业师傅与校内教师共聚一堂,畅所欲言,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学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更大提升,这在历年的技能竞赛获奖中得到体现。

五、小结

通过技能竞赛,我校实践教学有了很大突破,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学习兴趣浓了,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从竞赛中找到了?W习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在竞赛中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理论基础知识在竞赛中又得到了充分运用,两者结合达到了实践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巧,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参赛指导教师也从兄弟院校间的竞技角逐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所在,虚心学习,相互交流并认真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今后,我校将继续探索以技能竞赛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践行职业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新技术、新行业、新标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篇6

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陆志琴

内容摘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更加重视,探索现代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提高职高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结合自己的任教学科,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实施5S管理的尝试,阐述了问题提出的理论基础,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分析了实施以后的成效及有关的思考。

关 键 词:5S管理 汽修实训 中职教育

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并通过经济体制转轨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更新已有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实习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任教学科,在汽修实训教学中进行了5S管理模式的尝试,具体的构想和实践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5S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是日式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方法。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修养(Shitsuke)五个词的缩写,因其日文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其中:

整理: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 整顿:将寻找必需品的时间减少为零;

清扫:将岗位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 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 修养;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要遵守执行。

5S管理不仅能够改善生产环境,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服务水准、员工士气等等,是减少浪费、提高生产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管理活动有效展开的基础。日本式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5S也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也日益重视,特别在汽车维修行业中,以丰田4S店为典型的各汽车维修企业中,实行5S管理已经成为当今汽车维修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种趋势。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其重要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从广义的角度讲也存在着管理的问题,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学生需要怎样的管理一直关系着教学的成与败。特别在汽修实训的教学中,教学环境是操作实验室,相对于在固定的教室中的教学环境,它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在实习操作过程中,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操作技能,是对各种工具、设备的使用,学生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又需要相互的协作,需要的是规范、有序的课堂教学程序,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这些和企业中生产环境的特点,对工人操作技能的要求,安全文明生产的内容,企业管理的目的,企业文化的形成等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因为汽修实训教学和企业的生产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因此把企业中实施的5S管理模式借鉴应用到汽修实训教学中,具有了可能性。另外一方面,我们的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的教育,所教、所学要紧密地联系实际,要实用、有用、管用。培养的学生最终也走向社会,如何向社会输送有用的、实用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了解企业的需求,和企业的管理模式接轨,使学生能更快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缩短进入社会的磨合期,也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一个迫切的要求。所以探究5S管理在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5S管理模式在汽修实训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5S管理模式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五个基本内容,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实施,根据教学程序,分出侧重点,同时又相互影响促进,具体的的步骤如下:

1.课前准备——以整理为中心的管理

整理的含义是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区分开,在岗位上只放置必需物品。整理的目的是(1)为学生进行实习操作腾出空间;(2)防止在教学中学生误用相关的设备和零件。考虑到教学的特点,和企业中的做法有所差异是,这个环节涉及实验室内课前的整理主要由教师或个别学生的辅助来完成,涉及学生个人的准备由学生来完成。具体步骤:

第一步:教师对实习教学所要使用的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

第二步:根据本节课的实习操作项目进行相关的零件、工具和工位的准备,把本节课不需要的零件、工具等物品区分整理出来;

第三步:把实习操作需要用到的零件、工具、设备拿出,并整齐地摆放在学生操作的场所,把整理出来的不需要的物品拿离出学生操作的场所,进行清理。

第四步:整理出来的不需要的用品处理,没有用到的零件放入专用的零件架上,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放入工具箱,以前遗漏下来的废料废油倒入专用的垃圾箱,不需要用到的大型设备摆放在专门划定的区域里,尽可能不防碍本节课的实习操作。第五步:学生的准备主要是准备好工作服,工作帽,并穿戴整齐规范,必要时带好课堂笔记和笔。其他物品一律不准带入课堂。上课之前按学号列队、整队,老师宣讲实习中的安全事项和实习科目,依照次序排队进入实习场所,按规定站立在自己的工位上。

第六步:每次课进行循环整理。

在课前准备中对本节课所需的物品要分使用频繁的、使用次数较少的区别对待,每位学生都要使用的工具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要人人一份,使用次数很少的可以几人共用;即便是本节课马上要使用的物品,也要适量,避免重复放置,将必需品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一些可用可无的物品应坚决处理掉,决不手软。2.教学过程——以整顿为要求的操作过程

整顿的含义是将必需品放于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到的状态——即寻找时间为零。整顿的目的是(1)实习操作场所一目了然;(2)缩短找寻物品的时间;(3)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在实习操作中,整顿由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每位学生严格进行操作实施,具体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作场所的定置要求,不同的实习项目有专门的实验室,要求学生知道各个实验室的所在;

2).实习操作现场各工序、工位、机台的定置要求,学生一方面按照学号有自己固定的操作位置,另一方面根据实习项目明确各自的实习操作任务,站立在相关任务的工位,有些以小组形式进行协调配合;

3).工具的定置要求,要求学生在每个操作步骤中使用完工具后,一定要放置到原来的位置,并在任何时刻保证工具摆放的整齐划一;

4).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配合的定置要求;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然后按步骤发出指令,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有序的操作,不能随意的自我操作,学生操作工作完成后,必须举手报告:报告完毕,保持规定的站立姿势听取教师的点评。如此循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5).检查现场的定置要求。在教学的每个操作步骤中,按操作区域设置小组长,分组进行负责检查,每组的检查结果统一反馈给教师,以便进行及时的调整反馈。

在推行整顿的定置要求时要求学生彻底地严格的执行;要确定相关放置场所,规定放置方法,例工具在工作台上要间隔30公分,工具不能超过工作台的边缘等;进行标识,例在工作台上放置分解下来的零件部件时,有放置区域的分界线等。3.课堂结尾阶段——以清扫为中心的管理

清扫是指将岗位变得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将设备保养得锃亮完好,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清扫的目的是(1)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2)稳定品质(3)达到零故障、保证安全。在本个阶段,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操作,具体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相关的实验室放置专用的垃圾箱,扫帚、拖把等清洁工具。第二步:从实习操作岗位扫除一切垃圾、灰尘;要求学生仔细清理自己的工位位

置上或操作场所中的一些废料,要全面清理,包括地面,墙面以及天花 板。

第三步:清扫点检机器设备;对课堂实习中用到的工具设备进行清洗,整理。第四步:整修在清扫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如有损坏的零件,需整改的地方等。第五步:若发现设备、零件有漏油、漏气等不寻常现象,必须查明污垢的发生源

(跑、滴、冒、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六步:实施个人责任制;个人工位上责任到人,整个实习场所的打扫,按学号

进行自觉的轮流。

第七步:制定相关清扫基准。清扫有具体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的要求保

质保量的完成。

在清扫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并发动班干部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能人人参与,全员动员;并责任到人,对每位学生进行严格的检查; 清扫时要与对零件、部件的检查保养充分结合;一定要建立清扫基准,避免个别学生有逃避的现象。

4.以清洁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

清洁是指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标准化、制度化。清洁是总体规划,对进行整个实习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具体的步骤有:

第一步:实施5S管理,对学生进行组织,进行教育,在实习操作场所悬挂5S 要求的标牌。

第二步:整理——实习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物品和不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区分。第三步:向进入实习操作场所的每一位学生进行确认说明。第四步:撤走在实习操作场所中各工位上的非必需品

第五步:整顿——规定必需物品的摆放场所。相关的设备都有用黄线划出的专

用的放置位置。

第六步:规定摆放方法。工具摆放的间距、次序、位置等都有具体的要求。第七步:进行标识。把工具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等用醒目的字或卡片进行

提醒。

第八步:将放置方法和识别方法对学生进行说明。

第九步:清扫。在每个实验室的地板上划出区域线,明确各责任区和责任人。

在贯彻清洁过程中,首先要对师生贯彻5S意识;5S一旦开始了实施就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整个实习教学次序会被打破,降低教学效果;为了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必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于学生长时间养成的坏习惯,只有花时间逐步来改正;要深刻领会理解3S的含义(整理、整顿、清扫),彻底贯彻3S,力图进一步的提高,来确保后面“2S”的实现。5.以修养为中心的管理目的

修养是指对于规定了的事情,大家都按要求去执行,并养成一种习惯。修养的目的使学生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素质习惯的人才;铸造良好的团队精神。推进修养的步骤:

(1)学习相关5S的规章制度。重点对高一新生,在开始进行实习教学时,首先

让他们了解5S的含义,学习相关的5S管理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5S的 要求严格实施教学。

(2)理解5S。通过实践,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实施5S管理的企业,例丰田4S店,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中的5S要求,通过眼见为实,加深对5S的理解。(3)努力遵守5S的规章制度。通过检查、反馈、记录每节课,每个项目操作中

每位学生遵守5S的情况,督促学生养成5S的习惯。

(4)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加分,班级表扬等形式进行鼓励。(5)使每位学生自身具备成功的修养。

修养的养成需要持续推动5S直至习惯化;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教育培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素养。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汽车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5S管理,在教学程序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很多情况下,彼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理、整顿、清扫,是实现清洁、修养的前提条件;同样清洁、修养也为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提供了保障。

三.实施5S管理模式的有关成效

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开展5S管理模式,经过实践,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中,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职高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脾气性格 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进行5S管理中,通过在每节课中的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的规范要求,对于规定的事情,大家都严格地按要求去执行,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都起到逐步的矫正作用,日积月累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造就了学生良好的品质素养,也就是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了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第二:有助于建立融洽的教与学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坚持5S,能够使实习的相关设备经过整理、整顿而存放有序,物归原位,工具摆放整齐划一,通道畅通,地上不会随意摆放不该放置的物品。通过经常性的清扫、点检和检查,不断地净化操作环境,有效地避免污损零件或损坏设备,保持操作场所宽敞明亮,整齐干净。这样操作场所就有条不紊,安全就会有保障,意外的发生就会减少,保证了学生人身安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进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也使教师的每一项教学环节能够保质保量的顺利进行,促进融洽教学环境的形成。

第三:促成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5S的管理,整洁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的创建,可以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学习的兴趣不断的提高,必然使学习效率提高。零件、工具、相关的物品摆放有序,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用寻找,能够在使用时立即取出要用的工具和相关设备,使操作过程通畅,有效的保管、放置和布局,彻底消除寻找、滞留时间,节约了操作过程中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而通过5S管理使学生逐渐养成的良好习惯,培养了有修养的学习伙伴,改善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使课堂组织充满活力,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并带动改善意识,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有助于班集体建设,提高学校的形象。优良的品质来自优良的学习环境。通过5S管理创建了整齐、清洁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学习变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热情,使每位学生在责任感、自信心、意志、毅力等方面都进行了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个人素质的提高必然为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而学生最终会走上社会,高素质的学生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由于口碑相传达,更会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促进学校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有关开展5S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1.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实施5S管理模式,是一个不断升华、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总结,具体的操作还有待于细化,在研究类型和方式上还比较单一,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总体的指导和计划还有待于更具体化。

2.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开展5S管理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不是所有的实训项目都是同一个要求,具体的5S要求会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在零件拆 装实习中,应突出整顿的要求;而在钳工实习中,整理和清扫就需要重点要求了。因此,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提出5S要求的侧重点。

3.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不断的学习和领会5S的内涵,并能持之以恒。5S管理是非常简单但又每天时刻都要做好的五件工作,一方面在思想上要避免存在轻视、忽视的心理,另外一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定要持之以恒,要日积月累,这样最终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要避免“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现象,所以必须要坚持推行5S,才能获得良好的实习教学效果。

4.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把学校教学中的5S管理和企业中实施的5S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个必须继续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实施5S管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的。因此多走出学校,多借鉴企业在5S管理中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加以改进,会有更现实的意义。

5.实施5S管理,对学校的教学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5S管理的整顿中,涉及学生的操作,如果能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可以为5S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会能有效的保证实习教学有序的进行,能否从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保证足够的教学设备,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丰田公司编 《汽车维修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第一版 2.章水生著 《教育心理学》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一版 3.肖锋著 《学会教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一版 4.王尚义主编 《教育与管理》 2002年第19 5.《卓越的现场管理:5S推行实务》 经理人图书超市

http://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篇7

实践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的重点教学模式, 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教学环节。当前, 我国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管理薄弱, 管理模式较为单一, 管理实施力度不强的情况。就此, 各高职院校务必要加强对实践教学课程的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相关的管理机构, 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独立的课程内容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 运用先进的实践课程管理方法, 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结合各院校自身的特点, 完善实践课程的管理体系, 促进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实践教学课程的管理困境

(一) 管理力度薄弱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验、顶岗实习、课程实训、企业实训、专业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等。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与社会、企业相联系, 关系较为复杂, 且受院校教学环境及条件的影响。当前,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院校实习实践经费不足, 学生实习实践机会少等情况, 再加上院校开展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空泛, 可行性较低, 且可操作性不强, 组织工作不到位, 使得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动手机会较少, 如:实践课程中的顶岗实习, 是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 实习结束后自行递交实习报告, 这种岗位实践缺乏相关的规范及考评制度, 很难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及操作能力起到提升和帮助的作用。

(二) 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当前, 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 其管理模式也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 存在一定的弊端。另外, 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实践管理模式与实践教学的发展脱节, 使得实践教学课程管理模式不完善, 如:实践课程的管理理念滞后, 管理组织过于单一、管理手段不健全等, 使得管理模式缺乏可操作性。

二、加强高职实践教学课程管理的对策

(一) 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 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化,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其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及用人单位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 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并保持教学管理的时代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同时, 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更新管理手段, 革新管理内容, 创新管理方法, 保证实践教学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另外, 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工作者还需为实践教学创建可持续的竞争环境, 构建符合并适应时代发展的调整机制, 促进管理效率的整体提高。

(二) 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

实践教学课程的管理需要一个职责明确, 结构合理的机构来进行落实。高职院校可根据实践教学课程自身的特点, 以日常教学管理为基础, 建立专门的、独立的管理体系, 并设立院校、科系及实验室三个层级组织的综合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设立能够将管理的重心下移, 并对各层级的管理职责进行落实。管理机构的工作如下:

1. 院校方面。以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科室为主, 辅助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的督导组和教学委员会, 负责整个院校实践教学课程的计划、组织和管理, 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协调、监控及考评, 并对院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及资源的优化配置, 制定校外实践活动的教学原则、并建立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2. 科系方面。各个科系在遵照院校领导原则的前提下成立教学质量监管小组, 对本科系的实践教学进行规划、监督、管理及考评, 并结合科系自身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创新, 参照院校教务处给出的实践教学原则对科系的实践教学进行有序的组织, 并构建合理的科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包括:学生的管理、教师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教学经费的管理等。各科系不但要提高自身实践课程的教学效率, 还要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提升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3. 实验室方面。实验室是实践课程教学的基层单位, 实验室主任的责任是监督教师及实验人员的实践教学, 安排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课程, 并对实践教学进行考评, 如:不定期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旁听及检查, 以此监督教师的实践教学, 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另外, 各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学习的管理, 构建学生的实习管理体系, 如:成立以校领导为主体的专项工作小组, 负责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整体统一的组织和规划, 并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协调。以上措施都是在保障院校管理整体性、规范性及协调性的前提下开展进行的, 管理模式以教研室和各科系为基础, 保证和管理模式的科学化、规范化及权责统一化。

(三) 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依托, 且又相互独立。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有着不可替代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 能够验证理论教学的成果。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而言要更为繁琐复杂, 必须有完善的组织管理工作为依托。各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就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对实践教学的目的、管理方式、工作流程、评价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 并对参照反馈意见对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修订和补充, 促进实践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不断深化, 保证实践教学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需满足以下要求:

1. 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需满足实践教学复杂化、开放化、多样化的特点,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积极调动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性, 充分发挥老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 已构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高职院校要将传统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革新, 确保革新后的管理制度的具有时代性及科学性, 实现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1]。

(四) 构建独立的课程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体系需独立于理论教学的课程体系,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同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思路如下:

1.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对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规划, 并参照职业资格的考试标准及技能鉴定的标准对各个专业实践内容及技能要求进行确定, 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及认知发展将实践教学编制到教学计划当中。

2. 依据实践教学的计划要求对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编制, 因为实践课的教学大纲是实践教学的指导文件, 所以每个教学环节及教学项目的内容、要求、形式、学时、手段等都要有清晰明确的计划安排, 同时要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方式和考评方法, 确保实践教学的规范化。

3. 依据实践教学大纲严格执行实践教学任务, 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使之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其构建过程较为复杂, 需要在明确课程思路的前提下对实验、实习、实训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及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须注意的是, 实验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能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 此环节教学体系的构建需完全确保学生的课堂主导性, 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是实践教学的重点, 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需以专业技能要求为出发点, 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确保学生专业技能符合技能考评的要求,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需注意实训时间及其可操作性;实习是考察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 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应, 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该环节需要有相关的考评制度及考评方法作为依托。总之, 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要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 要能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实现高职院校人次培养的目标[2]。

(五) 强化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部门要做好实践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组织并协调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强化对实践教学课程质量的监控, 如: (1) 强化常规教学的管理工作, 建立学期初、中、末的定期检查制度, 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实践教学有较强的时效性, 院校教务处需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严格把控重大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及时限。 (3) 利用校报及宣传栏对大型实践教学活动 (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会议等) 进行宣传, 强化院校师生的实践意识, 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 运用先进的实践课程管理方法

将先进的技术设备 (如无线射频技术、计算机设备等) 运用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中, 可以实现管理的微机化, 进而提升管理效率, 如:在实验室运用无线射频科技能协助管理员对实验室进行快捷、准确的管理;运用计算机设备能实现对相关实践教学数据的准确收集, 并实现对实践教师、实践计划、教学大纲、实践任务实验仪器等的数字化快捷管理。先进的管理方法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自动化, 真正做到教学资源共享, 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管理效率与监督职能。

(七) 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用于对实践教学过程、质量及效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高职院校需制定相关的规程制度及管理条例, 如:实验室的教学质量考评条例、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考评条例、实践教学奖励制度及教学改革办法等, 实现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监管。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由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管理中心统一规划制定并颁布执行, 实践教学可由院校领导进行监督考评、学生评价或各科系互评, 并保证教学质量能够真实的反馈到相关管理部门, 实践课程管理中心对考评结果进行总结并对相关工作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确保实践教学管理的有序进行, 保证管理工作对实践教学的有效调控[3]。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的薄弱环节, 是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培养的缺口, 高职院校需有效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 结合新时代背景, 创新并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 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岗位操作能力, 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为企业及社会提供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优秀职业技能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综合人才。新时代背景下, 高校发展改革的重点是强化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创新并完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本文对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对策进行研究探讨, 希望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对现行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调整, 确保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湖南农机, 2012, 6 (8) :79-80.

[2]翟志华.完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6 (9) :103.

高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的论文 篇8

【关键词】高职物理;问题分析;多元化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传统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经不再适应,其实施模式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高职物理教学内容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反映当前社会发展、教学要求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等,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物理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动力。

1.高职物理教学问题分析

首先,传统的高职物理课程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对于当前的前沿理论,前沿实验以及新的技术等了解甚少,在教学模式中传统的高职物理教学还是单方面的进行,这样造成了学习课堂氛围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足,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

其次,在大多数高校中,设置的课程课时较少,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充分地掌握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只能在根据老师对实验的原理、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验的具体步骤、具体的操作方法等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得不到相应的锻炼,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和机械化的学习。

最后,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在实验室里产生的,而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集中在教师当中,对于物理概念的认识、物理实验的应用以及技术发展的规律和实验的成果都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造成学生思维得不到开拓,更不用说新技术的创造了。

2.高职物理教学多元化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高职物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到相关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

2.1高职物理管理多元化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和老师的地位并不是完全的平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掌握了课堂教育的主动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重视,只能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也就是说老师在课堂学习中主导着课堂学习,对于课堂知识、课堂习题、习题答案等都是以老师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个性和学习潜力得不到开发,创造能力得不到锻炼。虽然我们一直都在提倡学校教育应是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灵活的课堂学习制度,但是这种提倡还只是处于一种口号状态,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地位观念。

2.2高职物理环境多元化

实验基地和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是高职物理课程的重要基础。实验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学校进行创新型教育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为学生自由选择实验项目提供便利。学校可以根据本学校实际情况,建设不同层级的实验基地,向学生开放,供老师和学生自由选择,通过为老师和学生实验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也加强了对学生团队合作实验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优质服务,成立学校实验中心,合理进行管理,学校和各学院各级进行管理,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最大程度上的方便老师和学生。总之,高职物理课程改革必须对其实验条件进行改革,加大对学校实验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制定一个合理的、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给提高学生和老师的科研水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提供便利。

2.3高职物理课程多元化

传统的高职物理课程在课程课时的安排上比较少,这与我们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关注,所以,就高职物理课程的改革中,需要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加大关注,无论是课程的设计还是实验书本的编辑。首先,在课程的课时安排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增加其课时,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有机会、有时间进行高职物理。其次,在高职物理课程的设计方面,不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理论知识时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是理论知识的升华,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可以实现高职物理的目的,也才可以实现高效教育的目标。

总结

高职物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进行。就目前大学高职物理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其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我国高职物理课程体系需要适时的在高职物理管理、高职物理课程、高职物理条件以及高职物理课程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围绕着社会变化、社会发展以及社会需求进。

【参考文献】

[1]周宙安,张丽娟,李春树.高职物理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1),168-170

[2]张梅恒,杨昕卉,胡巍.高职物理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72-75

[3]谢常清,李强,郭平生.高职物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

上一篇:天上人间壁画教案下一篇:水东村建设生态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