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名胜古迹导游词(共10篇)
海南古迹导游词篇1
五公祠号称“海南第一楼”,位于海口市东南方5公里处,占地面积约6.7公顷。清光绪十五年(1889),海南人民为纪念唐宋间被贬谪来海南岛的唐朝名臣卫国公李德裕,宋朝名臣忠定公李纲、忠简公赵鼎、庄简公李光、忠简公胡铨而建,遂有“五公祠”之称。
五公祠由主楼以及两侧的苏公祠、学辅堂、五公精舍、观稼堂、伏波祠、浮粟泉、cwNB236?酌亭和琼园等亭、台、楼、阁古建筑群组成。
主楼为一座二层木质结构式斗拱的红楼,高9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楼下正门悬挂“五公祠”匾额,楼上挂着“海南第一楼”横匾,楼下大厅内陈列着五公塑像。楼下大厅楹柱上,清人长联高度评价了五位名臣,颇为“第一楼”增辉。长联为:“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主楼右边为学辅堂和五公精舍。学辅堂是浙江名士郭晚秀讲学故址。五公精舍是晚清海南学子研习经史词章之地,后改为海南陈列馆。其间陈列有汉朝的铜鼓,明朝铜钟,宋徽宗赵佶亲笔书写的瘦金字体石刻《神霸玉清万寿宫诏》碑,苏轼的《临江仙》、《行香子》等3首词和他的平面石刻像,海瑞的手书唐诗四首及其大“寿”字碑刻和铸于元代初年高达1.5米的释迦牟尼铜佛像。
五公祠的东侧是为纪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而建的苏公祠。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又多次重修。祠内陈列一批苏东坡诗词碑刻,祠前有碑坊、拱桥、荷池、风亭。祠东有琼园,占地0.67公顷,园内有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轩、仙游洞等名胜。
浮粟泉有“海南第一泉”美称。相传北宋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被朝廷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今儋州市)安置,途经此地投宿,见居民饮城河之浊水,于是察地形而指地曰:“依地开凿,当得两泉。”当地居民掘之,果得清浊两泉,俱甘甜。清为浮粟泉,浊为洗心泉。后人在两泉周围陆续建了苏公祠等建筑。洗心泉在明初湮没。现存的浮粟泉,由琼州知府叶汝兰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改建成方形古井。
粟泉亭已有300多年,由明代知府翁汝遇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始建。动工时,挖地得一刻有苏东坡诗的石砖。此亭因翁汝遇升迁而停建,由继任知府谢继科续建完成。
洗心轩为一长形平屋,原名“食源亭”,因苏东坡一诗而兴建,经历代重修保存至今。
仙游洞是1916年到海南任观察使的朱为潮所建。相传他修琼园时,梦见和宋代海南历史上第一位诗人、道士刘遁在粟泉亭饮酒。刘指亭外说,此地是他出生地遗址,便飞升而去。朱醒后,颇为感慨,在刘所指处建一假山石洞,并依刘遁诗句“仙游洞里杳无人”为假山石洞命名,现假山石洞口“仙游洞”乃朱为潮题。
五公祠东侧还有两伏波祠和拜亭。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副使戴禧创建昭忠祠。1915年维修五公祠时,把两伏波祠迁至现址,现是重修后的两伏波祠,崇祀西汉的前伏波将军路博德和东汉的后伏波将军马援。两伏波祠前面是造型古朴的拜亭。
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五公祠的修缮工作。1954年全面重修,1974年、1984年又两次修整。1994~1996年,又拨款1800多万元,在五公祠游览区内修建高3层,总建筑面积4188平方米的园林仿古建筑——五公祠陈列馆,内设大小展厅10个,以陈列五公史迹为主,同时陈列海南岛历史人文资料,还修拱桥、花圃、绿地等一批配套设施,与“海南第一楼”遥遥相对。
五公祠古迹紧连一片,雄伟壮观,历代骚人墨客多慕名到此一游,故自古有“琼台胜景”之称,今为海口八景之一——“圣祠叠翠”。解放后,周恩来、董必武、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到此参观,并留下热情洋溢的诗词。现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旅游涉外参观游览点。
海南古迹导游词篇2
海南花卉大世界•琼洲文化风情街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南渡江畔,街长500米,处于美兰机场与海口市区连接的核心位置。琼洲文化风情街是集旅游、休闲、餐饮、购物、学术与文化传承、研究于一体的文化主题风情街,因其区位、资源优势,她为海口旅游增添了一个重要景区,并将成为来琼旅游、休闲、购物的外地旅客离岛的最后一站。
兼具琼崖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餐饮文化四大功能的琼洲文化风情街,将成为海口市新的城市生态名片和海南人的会客厅。
海南花卉大世界•琼洲文化风情街是在海口市委、市政府、琼山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海口尚道百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重点以黎苗风情建筑风格的30座造型各异、古朴生态的大型展馆为核心,依托园林景观、假山树石、小桥流水为风情街“穿衣戴帽”,着力将她打造成海南最大的旅游商品展示基地,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海口市林业产品展示基地,海南原生态珍稀植物展示基地。
琼洲文化风情街积极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着力引进国际旅游文化元素。街区内设:海南旅游商品展示区、东盟旅游商品展示区、国际风味餐饮休闲区三个功能区。在这里既可以看到海南黄花梨、海南古陶瓷、海南黎锦等本地顶级特产,又可观赏到来自东盟五国的红蓝宝石、玉器、鳄鱼皮工艺品、木雕等艺术品,并可品尝来自泰国、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的风味小吃。
琼洲文化风情街主力开发商东莞富林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大型防腐木生产加工企业,承揽风情街所有展馆的投资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主力开发商海口绚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海南一家实力雄厚的园林企业,承揽整个风情街的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
琼洲文化风情街主力商家“天涯织女”—黎锦馆,由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倾力打造;“海螺姑娘”—贝艺馆,由海南纨美实业有限公司倾力打造;沉香博物馆,由海南沉香文化研究会倾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由海南古陶瓷协会倾力打造;主力商家东盟旅游商品展馆馆主陈奕良先生,生于中国海南文昌,入泰国籍。陈先生携泰清莱中小企业商会加盟风情街,入驻境外商家30户。
2012年5月20日至26日,“2012首届海南东盟国家旅游商品中国巡回展”在海南花卉大世界•琼洲文化风情街举办。参展的商品有泰国根雕、皮具(鳄鱼皮、幸运鱼皮等)、香米,越南红木、黄花梨、牛角梳及缅甸玉石等几十个种类。展会期间,泰国民间舞蹈团和泰拳大师将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全方面展示东南亚的异域文化风情。
这里是别样的购物、休闲、观光、体验场所,在这里您将感受到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意。
海南古迹导游词篇3
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离海口市区约20公里,园内及附近有距今2.7万年至100万年间火山爆发所形成的休眠火山口群。其中最大者海拔222.2米,深90米,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因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是琼北地区至高点。周围还有几十个小的死火山口或死火山眼。
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是海南独一的火山奇观,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距海口市区约20公里。火山遗迹天然壮观,乃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口之一。方圆10里由36座火山口形成的火山群带,其中马鞍岭尤为突出,山高海拔222.6米,乃琼北最高峰。地下熔洞72个,尤其卧龙洞、仙人洞盛名悠久。这里热带果林和原始植被漫落丛生,自然完美。人类不可复现的火山仙景与建筑大师精心设计的六角形蜂房园林体系巧妙结合,气势宏宇,值得一看。
自然景观
火山口岩洞群
地下有火山岩洞群,是火山喷发的产物,被地质专家誉为颇具规模的火山岩洞博物馆。其中仙人、卧龙二洞最为壮观,虽未开发,但可以进入探观。仙人洞距马鞍岭火山口4公里,洞口玄武岩上有“石室仙踪”石刻引人注目,该洞中又有洞,人们在50年代清理洞中泥沙时,发现类似斧凿的磨光石器,可能曾经是人类祖先穴居的遗址。卧龙洞距仙人洞不到1公里,洞长3公里,高7米,宽10米,可容万人。火山口公园为中国’96世界旅游日(海南)主会场,已经按照火山岩浆流向修建了登山道。
火山口马鞍岭
关于火山口公园的马鞍岭,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降凡,与勤劳朴实的农夫春腾结为夫妻。凶恶的火妖知道了
将仙女劫禁在火山洞里,春腾决心同火妖决斗,灭火救妻。他天天在山谷里苦练功夫,呼风唤雨,声音响彻云霄。春腾的行动感动了玉帝和众神仙。玉帝派个神仙教给他对付火神的法术。山岭神把两座大山炼成两个水缸,把一棵参天宝树炼成一条扁担,一起送给春腾;风雨神给春腾指引水源。春腾挑回两潭四池的水,来到马鞍岭时,火妖发觉了,作起法术,使春腾怎么也挑不起两缸水。春腾急中生智,飞脚把扁担踢开,扁担平稳落地,变成象“一”字的一条山岭,正好压住火妖的脖子,另一只脚踢破水缸,顿时风雨大作,降服了火妖,救出了仙女。从此,这块地方百里平安,万物生长。后来,两个水缸变成两个山岭,这就是今天的马鞍岭。
景区特色
石山火山口已建造成一座具有火山文化、生态园林、特色建筑的主题公园。这里的火山生态广场、气势恢宏的登山道、千姿百态的古树长廊、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口遗迹,还有那纯朴的乡土风情、特色的手工艺品、山乡美食等,已成为省城近郊的旅游热点,是海南省优秀旅游景点之一。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迎合了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充分利用宝贵的火山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该公园六角形蜂房组织的园林规划,体现出现代气魄,火山石台阶,蜂窝火山石铺设的路台具有地方特色。已建好精美的火山门、优雅的花园路,美丽开阔的中央广场,特色火山风情区;有清朝道光建造的山神庙,罕见的野菠萝群,山顶观景道,景台,可浏览海口市高楼林立的雄姿,远眺波涛汹涌的琼州海峡,遥望海南中部的五指山,探险万年火山洞等。当今的火山口公园象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任君欣赏。公园附近有荔湾酒乡等著名餐饮点,可品尝风味独特的石山羊宴。
一、海南本土历史古迹类记录片题材的类型梳理
可以挖掘为纪录片题材的海南历史古迹内容丰富而庞杂, 为了便于梳理, 本文只截取了赋予了人类文化的部分, 像自然类的火山口遗迹就被排除在外。本文还把海南历史古迹分为二种类型:历史人物遗迹类和历史文物古迹类。第一种类型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 探寻历史名人的行动足迹和社会影响, 第二种类型则是以文物古迹为中心线索探索海南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一) 历史名人遗迹类
冼夫人,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人物和军事家, 在辖治海南期间, 建立崖州, 平定叛兵匪贼, 促进民族团结, 发展经济文化, 成为海南当地的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为纪念她, 每年农历二月, 当地人都会举行军坡节的奉祀活动。冼夫人庙在海南全省现有100多座, 其中海口新坡镇的冼太夫人庙规模最大, 其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年 (1602年) 。
苏轼, 北宋诗人、词人。苏东坡一生先后三次被贬, 最后一次就是在海南岛的儋州中和镇。苏轼是所有被贬海南的人士中, 对海南历史进程、风俗习惯影响最大的一个。他开辟学府, 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的首位举人和一大批的文人志士。仅宋一代, 海南历史上就出了十二位进士。今天, 海南有苏公祠和东坡书院两处古迹纪念苏东坡。此外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巷”、“东坡田”等多处可以探寻东坡先生的足迹。
黄道婆, 生于南宋末年松江府乌泥泾 (今上海市华泾县) , 十几岁只身流落到今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30年间, 她经常为贫苦的黎族民众排忧解难, 并和黎族人民一起创造了新式纺织工具。50多岁的黄道婆返回家乡, 把在黎族学习和改进的纺织工具和编织技术传授给父老乡亲,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三纺绽三线脚踏式纺车,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工具, 比英国的人工纺织机早400年。
白玉蟾, 被誉为海南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文化名人。他是琼州人士, 南宋时期道教南宗的创始人、南宗五祖的五祖。他的诗词、绘画、书法也都为上乘之作。
海瑞、丘浚、张岳崧与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丘浚为“读绝”、海瑞为“忠绝”、王佐为“吟绝”、张岳崧为“写绝”。
海瑞, 今海南省海口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清贫, 抑制豪强, 深受民众爱戴。海瑞祖居在海南省屯昌县新兴镇石峡村, 石峡村现存有海氏世居遗迹, 海氏家族祖墓四座, 明始祖海公之墓、皇明淑孺人吴氏墓、十二世祖海见龙之墓、海瑞母之墓。坐落在海南省海口市西郊滨涯村的海瑞墓, 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 是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的。
丘浚, 明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 琼州琼台 (今属海南) 人。丘浚学问渊博, 著述甚丰, 同海瑞合称为“海南双壁”。丘浚故居位于金花路三巷9号, 现存“可继堂”和前堂两进。丘浚墓位于海南岛海口市秀英区水头村北。
张岳崧, 今海南省定安县人。海南在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他革除陋规, 倡导并协助林则徐严禁鸦片。主持编纂《琼州府志》, 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 曾在海南的琼台书院讲学。
王佐, 临高县人。明代海南著名诗人。明代琼州府提督副使胡荣称赞王佐“博学多识, 见道精审, 故诗词温厚和平, 文气光明正大, 当比拟唐宋诸大家”。
作为纪录片题材, 还有待继续全面深入地挖掘当地的历史名人和对海南做出贡献的普通老百姓的事迹。
(二) 历史文物古迹类
五公祠, 又名“海南第一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清光绪十五年 (1889年) 重修。是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海南的五位主战名臣李德裕、李纲、李光、赵鼎、胡铨而建。海南第一楼及两侧的学圃堂、观稼堂、东斋、西斋与苏公祠、两伏波祠等相连, 形成一组文物古迹群。
东坡书院, 位于儋州古州城中和镇, 1098年营建, 为东坡讲学、会友之场所。后几经重修, 于1549年更名“东坡书院”。现书院内有大殿、载酒堂、载酒亭、左右书房、前后耳房及前门。室内陈列着东坡居儋文献、文物、“坡仙笠履图”、历代碑刻、楹联和匾额。
永庆寺, 始建于宋代, 后经历代扩建。据史料记载, 曾有李纲、李光、胡铨等众多历史名人贤士慕名游历该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数度前往礼佛参学, 并写下感人肺腑的诗句。重建的永庆寺, 位于澄迈老城开发区盈滨半岛, 为现今琼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玉蟾宫, 道教在海南的唯一合法庙宇。位于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山麓, 是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最终归隐之所。重建后的玉蟾宫, 形成了以南宋风格为基调的仿古建筑群, 它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峰峦周围。玉蟾宫的殿堂及各类主题性建筑共有17座。作为南宗的发祥地和文化中心, 玉蟾宫发挥着南宗主道场的作用, 所以被称为“南宗宗坛”。
琼台书院, 相传是后人为纪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学士丘浚而建。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 (1705年) , 据传由于丘浚号琼台, 人称琼台先生, 书院由此得名。这里曾是琼州的最高学府, 是古代海南人士登科入仕的必经阶梯。
崖州古城, 即现在三亚市崖城镇, 是海南岛古代四大州城之一。距古城南二公里处的水南村, 被称为“海南第一文化古村”, 是海南著名的古文化村落, 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 宋朝以来德州、郡、县均设在这里。历代的文人墨客, 圣贤学者, 达官名流的流放谪居, 广东、浙江、福建等发达地区的商贾流居落藉, 对崖州城的兴盛具有重要的影响。到了明代时, 崖州已具有“弦诵声黎民物庶, 宦游都道小苏杭”的盛况。
海口骑楼, 可以追溯到六百多年前。太祖朱元璋把连同“白沙津”一带的岛屿和渡口, 按兵制改建为“海口所”, 为防倭寇而筑成海口千户所城, 后又增筑市场街。上个世纪30年代, 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1931年, 得胜沙街上的“五层楼”建成, 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 商贾络绎, 烟火稠密”, 是当时海口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
除此之外还有大云寺遗址、伏波庙、美榔双塔、中和镇、白马井、龙梅村、贝龙塔、桄榔庵、溪北书院、文昌孔庙、斗柄塔、府城鼓楼、李纲祠、赵鼎衣冠冢、千年古盐田、海底村庄、秀英古炮台、临高角古灯塔和鉴真和尚5人群像等文物古迹都是纪录片可以挖掘的题材。
二、海南本土历史古迹类记录片题材的独特性
(一) 本土题材呈现出海南特色的古代贬官文化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到: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贬谪, 是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中国历史上因遭贬谪的官员, 常常有饱读诗书之人, 贬官失宠后, 悲剧意识就来了, 由此文章也有了, 诗词也有了, 贬官受贬期间足迹所到之处, 便成了遗迹, 这些文化便形成了贬官文化。贬官是中国历史上一直不曾间断的现象, 如果从屈原算起, 历史仿佛赋予了贬官们特殊的重任, 比如文化的传承, 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制度的反思等。
海南岛在历史上曾是一个蛮荒之地, 古代的许多大臣都曾被贬谪到这里, 有著名的唐代以后帝王流放“逆臣”的南荒之地——崖州古城, 较集中体现海南流放文化的是三亚崖城镇水南村, 从汉到明, 被贬到海南的贤相、名臣、学士有15人之多, 其中有10人居住在水南村, 至今村中仍有多位被贬名相、大臣、学士的后人居住。还有五公祠、东坡书院、李纲祠、和赵鼎衣冠冢是为五公和苏东坡等被贬名士作见证的历史遗迹。五公和苏轼是海南贬官文化的代表人物。因此, 以贬官官员和贬官遗迹为题材的纪录片, 必然会呈现出海南特色的贬官文化。
(二) 本土题材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全面性和立体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家合一的, 海南本土历史古迹类记录片题材也体现了这一点。从历史名人遗迹类来看, 冼夫人、苏轼、海瑞、丘浚、张岳崧和王佐代表的是儒家文化, 白玉蟾代表的是道家文化, 鉴真和尚代表的是佛家文化。三家文化是不分家的, 哪一家都会借鉴其他两家的文化以发展自己, 比如白玉蟾所发扬的道家文化就融合了佛家与理学思想, 主张性命双修, 先性后命, 融道教修命之术与佛教养神之方于丹道一炉之中。从历史文物古迹类来看, 五公祠、东坡书院、琼台书院、崖州古城、海口骑楼、中和镇、伏波庙、白马井、溪北书院、文昌孔庙、龙梅村、府城鼓楼、李纲祠和赵鼎衣冠冢等集中代表了儒家文化的特色;永庆寺, 美榔双塔, 大云寺和桄榔庵等集中体现了佛家文化的特点;玉蟾宫体现的则是道家的文化特色。我国其他地域的纪录片题材或许只能体现一种或两种文化, 相比之下, 海南本土题材就呈现出了文化全面性的特色。
海南的特色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便在海南设郡, 从此中原文化便在海南岛扎下了根, 与海南本地民族文化互相滋润融汇, 形成了异常深厚和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特质。其中融合了中原文化、本地民族文化、流放文化、移民文化、热带海岛边疆文化、热带海岛生态文化等不胜枚举。这种文化的立体性不是所有地域都具有的, 在发达的地域是见不到流放文化, 特别是贬官文化 (属于流放文化的一种) 的, 在内陆地区是不可能看到热带海岛边疆文化和热带海岛生态文化的。但在海南本土纪录片题材中都可以见到。
(三) 本土题材呈现出海南当地文化与中原外来文化的双向辐射性
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差异, 海南文化的发展确实与中原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不可否认, 海南本土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同时又呈现出双向辐射的特点。从历史名人遗迹类来看, 冼夫人和苏轼是以外地人的身份, 而丘浚是以当地人的身份让中原外来文化向海南本地辐射, 影响和推动海南社会的进展;黄道婆以外地人的身份, 白玉蟾以当地人的身份让海南当地的文化向中原辐射;而海瑞、张岳崧和王佐的行为则体现出海南当地文化和中原外来文化的相互辐射的特色。
因此, 纪录片题材还要对海南历史文化代表人物的著作和事迹, 对历史上流放海南的贤相、名臣及著名文人学士在海南的活动和专著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让纪录片呈现出海南当地文化与中原外来文化的双向辐射性。
三、挖掘和拍摄海南本土历史古迹类记录片题材的价值
(一) 史料价值
挖掘海南本土历史古迹纪录片题材的首要价值就是史料价值, 为海南留下影像的历史文献资料。海南目前没有专门的电视纪录片栏目或节目, 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仅用文字记载是不够的, 而且文字记载有其局限性, 比如不具有可视性和现场可证性的特点, 这一点电视纪录片可以做到。纪录片就是用图像写就的历史, 纪录片可以让海南本土的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有直观的和可以佐证的影像资料, 不仅有利于补充文字史料记载的不足, 还能推进对海南本地历史古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
对于历史人物的纪录片拍摄来说, 困难就是历史影像资料的极度匮乏, 可以采取历史人物和与人物相关的文物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比如拍摄邱浚这个人物, 不可能拍得到本人, 可以采用画面展现丘浚故居和丘浚墓的场景, 而解说来讲述邱浚事迹的方式进行, 当然也可以采用演员扮演邱浚进行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 但一定要注意纪录片中所说的事实和细节都要有据可查, 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否则就失去了史料价值真实性的原则。
(二) 文化价值
当前, 海南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远远不够, 还没有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海南正处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期, 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不大, 其吸引力就不够大, 旅游业就不可能有跨越式发展。对海南本土历史古迹类纪录片题材的挖掘和拍摄是开发和宣传海南文化的有力途径。海南的历史古迹本身就是宣传海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当地的每一位历史名人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文化品牌, 加上电视纪录片较之文字具有的无可比拟的视听传播效果, 让海南文化在瞬间就能传播到世界的每个有电视的角落。这就是历史古迹类记录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之一, 即纪录片具有传播文化的价值。之二, 历史古迹类纪录片挖掘和展现的就是某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本身就具有文化价值。
由此可以, 海南本土历史古迹类纪录片的传播可以让当地的文化资源得以深入的开发和利用, 进而促进海南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 推动海南旅游业向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贡献文化价值。
(三) 审美价值
纪录片要通过媒体面对受众, 因此受众的需要体现了纪录片的价值, 创作者必须在选题上挖掘其蕴含的审美趣味使观众在接受新的信息的同时也接受了创作者的观点。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第一属性, 它展示的是真实美, 观众通过纪录片可以看到古代贬官的生活境遇, 海底村庄的沉陷过程和海口骑楼的沧桑变迁。历史古迹类纪录片会使得历史题材和观众认知之间拉开一段距离, 于是就产生了间离美。观众观看历史文化的内容, 不自觉的就与现实对比, 或者猜测画面中的文物器具到底是干什么?文物遗址如果复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样的间离美成为了观众欣赏纪录片的一种审美愉悦。海南本土历史古迹类纪录片会和海南当地观众迅速拉近距离, 这就出现了接近性的美。
纪录片是要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需要采用声画对位的制作手法或者情景再现的扮演方式才能实现, 这就是电视艺术的美。电视纪录片艺术的美包括画面美和声音的美, 画面美主要包括构图美、色彩美、运动美和剪辑美等等, 声音美包括言语美、音响美和音乐美。
总之, 纪录片的审美价值不是单一的美, 而是综合的和全面的美。
参考文献
[1]张兵娟.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12
[2]王哲平.赵瑜.广播电视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
[3]王天津.明珠海南的民俗与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1.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西安城墙,它是世世代代陕西人的骄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西安名胜古迹导游词2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遗址,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两字是由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现在的大门东西开,俗称“礼门”、“义路”。走进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游客朋友们,碑林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谢谢大家!
西安名胜古迹导游词3大家好!很高兴做你们的导游,下面就跟着我一起去参观,希望我们有一个快乐的旅程。
西安兵马俑,它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总面积是二万零七百八十平方米。第一号兵马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农民伯伯打井时发现的,后来经过考古学家认真的工作,我们才知道兵马俑是地下式土木结构,东西长二百三十米,南北宽六十二米,内有陶俑陶马六千多件。堪称是一颗异彩独放的明珠。
兵马俑博物馆每年接待一百多万中外游客,许多名人都曾来这里参观,整个博物馆占地二百万平方米,馆区内树林、花、草清香,环境幽雅。
为了揭开秦始皇陵墓的奥秘,考古学家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对陵园进行科学的钻探的调查,最后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拥有一支雄兵千万,由七千件兵马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他们令全球瞩目,举世震惊,但由于我们现代世界技术达不到保护兵马俑的要求,目前只有一号坑、二号坑出土,有几个坑的轮廓已经出现,但停止挖掘的钻探,其它的地下文物都被保护起来,以免遭到破坏。
野柳风光区沿岸地理景观富厚且多变革:单面山、烛状台、女王头、海蚀平台、海蚀凹壁、海蚀洞等数十种非凡的地形,让人不禁叹息造物者的巧夺天工。
野柳海洋天下在野柳的外海有一片潜礁,岩礁中充斥着各式百般的海洋生物,透过游艇的玻璃底,从船舱中可以-海底牧尝人工鱼礁、鱼群、珊瑚、海葵、墨鱼、虾、蟹和海胆等生物,五颜六色,美不胜收,让您不消潜水也可随便一览海底的美好景致及风趣的水底生态。
野柳海洋天下拥有全长约100公尺的海底地道水族馆,展示近200种的罕有鱼类及海洋生物,并不按期进级,是提供亲子同乐的最佳课外课本,乃由地下改建为水族馆,耗资万万元,其展示的内容夸大特有习性及不常见的鱼类;而野柳海洋天下的海洋生物标本展示区则有多种贵重海洋哺乳动物与鱼类的实体和骨骼标本,极具教诲成果;海豚眷念馆-陈列海豚标本,可以望见巨概略型的海豚标本,以及罕有的、号称海龙的东瀛鬼子深海鱼标本,让人有亲临海底的感受。
海洋天下的招牌演出-海狮绝技演出,听实在习师的指示,轻便的做着演出,别看海狮身躯浑圆肥厚,水中强壮的技艺,毫不输其他海洋动物,也是野柳海洋天下中顶热点的演出,场场爆满。海洋天下的海豚演出可说是受到大人小孩的喜欢,个中,海豚登陆向观众请安,进修各类高难度举措,脾性驯良、感情精致,是一种极具伶俐且通人道的海洋生物,自水中奔腾而起的海豚,美满的抛物线,更是动物界中的水上芭蕾,让人看得目不暇给。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黄鹤楼得名,有“因山”、“因仙”两说。唐《元和郡县图志》称,“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而唐《图经》则有“昔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因以名楼典故。与此相类似的还流传着仙人子安乘鹤、吕洞宾“跨鹤登仙”等故事。昔之论者曾为二说聚讼不决。余以为,就得名时序言之,实证性的“因山”名楼说似在前头,三国东吴于黄鹄矶初建戍楼之际,“鹄”、“鹤”音转,成“黄鹤楼”之名;而“因仙”说大约兴起于道教仙话盛行的南朝时期,至唐代则因文人题咏而播扬广远。“因山”说为黄鹤楼得名奠定了地理学基石,“因仙”说却令赏楼者插上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满足了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两说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后也必将彼此映照,共存于永远。
元代始建的文庙,位于学宫街,1853年(清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在文庙设指挥部,清军攻陷上海县城,文庙被炮火所毁。1855年(清咸丰五年)文庙在现址重建,占地17亩。内有棂星门、泮池、三顶桥、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魁星阁等建筑;有放生池、荷花池等景点;隙地遍种花木。当时已初具规模,但以后渐趋式微,犹如一颗明珠沉落于灰土之中。
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__”期间,又遭到严重破坏。但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拨款修葺和重建了一批建筑和景点,使文庙初步恢复原貌。
1995年根据“以旧区改造为重点,以道路建设和旅游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南市区制定了文庙修缮、开发的方案,决定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争取三年内完成。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0。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
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
凤凰的风景是历史的。从远古盘瓠到凤凰厅、到辰沅永靖兵备道、到民国、到今天,走在古巷中,冥冥中想起的是众多凤凰名人的身影。
凤凰的风景是文化的。但这文化是沉重的。奇梁洞古战场、落马河等众多血腥浓郁的名称正像这美丽风景的阴暗胎记时时提醒你。这文化是朴实的。走进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黄永玉画屋,简陋的陈设,撼人的成就,强烈的人格力量,一种敬仰心态完成一次神圣的人生文化洗礼。这文化还是鲜活的。寻常人家那些制作工艺独特,艺术风格朴拙的蜡染、扎染作品和姜糖作坊系列,使人产生一种全方位文化交融的联想。这文化当然更是肃穆的。当年的凤凰县境,人口不足十万,却建有规模都很大的敬修、三潭两大书院。这是怎样强烈的一种文化呐喊!敬修书院是官办,如今文庙仍在。三潭书院是清同治十三年时任贵州黔东兵备道道员及黔东总兵的苗族人吴自发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副理事长肖继美教授就是在这里启蒙。世间多数人有钱只用于建私宅、建私家园林、购置私家田地,吴自发对文化的这种崇敬,正透露出苗族人对外部的探索、对内部的整理、对价值的评判、对发展的希冀。走在保存完好的三潭书院内,放眼四野秀丽的风光,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凤凰的风景是民族的。一个小县聚居了18个民族,可能全国少有了吧。那座全国保存最完好的黄丝桥古石城,二万多平方米的小圈子里,住了一百十来户人家,却有八十多个姓氏,分属多个民族。而众多少数民族独有的节庆活动,真使人心驰神往:苗族的还傩愿、赶秋、四月八,土家的文武茶灯、阳戏等,经几百上千年的交汇融合,都既保留了民族的质地,又与异地同族习俗明显不同,引人入胜。
人们都说,出来旅游,主要是玩的是一个心情,玩的是一种情感,玩的是一种记忆。总而言之一句话,还是希望朋友们和我在一起的这段时光,能够愉快,能够放松,能够意犹未尽。也就是说,过去了若干年,朋友们还能记得这次野人谷之行,还能够记得这里的山清水秀曾给你带来一丝丝暖意,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朋友们到房县旅游,肯定只以为房县只是个山区县,并不知道房县有“三大特”。“三大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只有房县有,别的地方没有。有朋友说了,你别说的那么玄乎!房县没有多的“独一份”。你还别不信,我说了,你就得心服口服。公元684年,武则天贬李显为庐陵王,左迁房州,就是被流放到房县来了,整整。你说全国哪个地方贬放过皇帝?这叫不叫“独一份”。一会儿我们进了野人谷,就可以看见一个洞,李显曾经躲藏过里面,所以叫“躲君洞”;第二特就是房县黄酒。
有朋友又说,你又胡扯,黄酒哪里没有?倒成了你房县的特产。黄酒到处都有我信,但哪儿的黄酒用小曲酿的?入口绵软、回味悠长、醇香四溢,说白了就是酒味儿醇厚,喝个两碗三碗,能把人喝趴下。武松的酒量大不大?前后喝了十八碗,也喝醉了!酒壮人胆,才把老虎给打死了。也就是说,起码在武松打虎的时候,全国到处都有这种小曲黄酒,后来这种酿酒工艺失传了,只有鄂西北的房县还有留存。
还有人说,到了房县不喝房县黄酒,不算是真正来过房县!说明了房县黄酒的文化涵意。“第三特”就是野人。又有朋友说,野人不是神农架的吗?这中间有个缘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行政区划变更,神农架才变更出去。清同治四年编修的《房县志》记载,远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房县就有人把一个野人献给周成王,这是野人文字记载年代在中国可能是早的了。
野人谷又是天然的药库,珍奇中草药比比皆是,其中有金钗、灵芝、仙人掌、七叶一枝花、头顶一棵珠、文王一支笔等等。路边不起眼的一棵小草,说不定就是一味叫人吓一大跳的中药。药农经常进谷采药,一不留神就会遇上野人。
不过,野人是不会伤害人类,还把你视为同类,像久别重逢的朋友,抱住你的脖子大笑。野人终归是野人,抱住了就不松手,很容易会将人窒息。这时,怎么才能脱身呢?《房县志》提供了一个方法:你要赶紧大叫:“修长城修长城!”野人才会落荒而逃。原来这些野人是为了逃避秦始皇修长城而逃进野人谷的。不食人间烟火,严重蜕化,遍体生毛,岁月荏苒,不能人言。
好像这有点儿不靠谱。当地药农教的方法就很实用。进谷之前,俩手臂上套上竹筒,万一碰上野人抱住大笑,不要惊慌,要等到野人笑晕过去,慢慢地把手臂从竹筒中抽出,采药的你就去采药,砍柴的你就去砍柴。野人醒过来咋办呢?你就不要忘带一土罐黄酒,放在地上,拧开盖子。野人醒过来以后,闻到酒香,捧起土罐就喝。野人爱喝酒,但酒量比人小多了。等他把这罐酒喝下去,起码大半天醒不了,你就可以消消停停地采药或砍柴了。今天我们人多结伴,野人是不敢拢身。
我们现在要过的地方叫“屈尊关”。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到这里都要低头躬腰,诺诺诿诿。要靠人的力量,很容易就能削凸劈突,有意把这个关隘留下来,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审美愉悦。
朋友们往右边看,这里就是野人谷的标志性景观——老龙须瀑布。真可谓是“有如兔走鹰隼落,骏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手,飞电过隙珠滚翻荷,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我们穿过龙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长约88米,宽约28米的瀑布,因其长时间被风化和水冲刷的作用,岩石呈枝丫状,水流也分成两股。如果说是龙须不大贴切,那就更像寿星佬的曳地长须,听那水声,也像老人家在哈哈大笑,给你赐福添寿。
举目仰视,就可以看到“躲君洞”。洞深近两百米。传说唐朝名将薛丁山之子薛刚在房县举起反周护唐的大旗。武则天派武三思进剿。薛刚担心在战乱中稍有闪失,就会祸及李显,干脆让李显和王室近300余人躲在洞中避祸。仗打了一年半,武三思也没有找到李显。从此,这个洞也叫“躲君洞”了。
绝壁上长着虬龙般地爬墙虎,其直径约15厘米,树龄数百年。经受了风霜雨雪、雷电交加的岁月,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令人肃然起敬。生活中我们也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事和不如意,但和这些根扎在石头缝里求生存的藤蔓比起来,我们的那点儿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波三折的“野浴三潭”。为什么叫“野浴”呢?人在这里洗浴叫“野浴”,可没有人来洗。传说是野人经常来。野人谷附近村里有一个姓邓的农民出外打工,没挣到钱,老板克扣了。老婆和他大吵一架,他就穿崖越壁,跑到野人谷,准备跳潭。突然听到一阵阵水响。今晚是大年除夕夜,谁还跑到这里玩水?他很奇怪。
悄悄过去,扒开树丛一看,哎呀,吓了一大跳,原来是五尺高矮、浑身黄毛的野人撩水给小野人洗澡。伸手不见五指,他怎么能看清楚呢?原来他离野人太近了,只是野人母亲的那种关注,那种慈爱,那种温情,竟一点儿没有发现近在咫尺的危险。说明野人的母子之情和人类是完全一样的!看到这些,姓邓的被彻底震撼了!野人母亲给儿子洗澡,嘴里还唧唧喳喳的唠叨,虽听不懂说的啥,极像一个嘴碎的大娘在数落儿子“不爱干净”之类的唠叨。
姓邓的也有三岁小儿,常年在外,回来也没想到给小儿洗个澡,还为丁点儿小事跑到这儿来寻死觅活,对得起小儿吗?对得起辛苦劳累的苦命的妻吗?姓邓的终于回去了,让妻子双手按着膝盖看看春晚,他去下厨炒菜,吃了年夜饭,烧了一大盆水,结结实实地给小儿洗了个澡。
他的妻子怔怔地望着忙出忙进的男人,不知为啥一下子变得这么勤快。出去了小半天,回来像变了一个人似地。朋友们,扭过头去看那个山峰,像不像一个女人在目送她远去的丈夫?这就是那个姓邓的妻小,因为她的男人又要上路了。隐隐约约还能听见她的喊声:娃儿他爹,娃儿还盼着你回来给他洗澡呢?
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走上了一公里长的栈道,右边就是碧波万顷的梭子河。清风徐来,送来阵阵花香果香,撩清泉之甘甜,涤游客之炙烤,歌涌绿源,时和气清,放眼极处,无一尘埃。我们住久了浮躁喧嚣的闹市,来到这优雅宁静低碳的幽深峡谷之中,真有水火两重天的感觉,骤然会感到人生之美好,岁月之亲和,生活之甘甜。会有不虚此行之感叹!
苏州始建于公元前5,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万人,其中市区212.4万人。
苏州是东方水城还是园林之城。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现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
苏州是一座传统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也是个古典与科技交相碰撞的城市。 古典的苏州体现在苏州的方方面面,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苏州居民楼房的颜色,基本都是一白一黑,显得对比强烈又十分淡雅。苏州园林也同样如此,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色彩,温婉脱俗,清淡素雅,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精华,所以被誉为“园林之城”。
中国四大名园中拙政园和留园就占了两处,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传西汉年间,郴州城东潘家坪有一位长得十分漂亮又知书识礼的潘姓姑娘,有一次在郴江边洗衣服,被一根江水飘来的红丝线缠住了洗衣用的棒槌,用手扯不掉,她就用嘴去咬,红丝线却钻入她肚中,由此受孕,为避村人耻笑,她躲在苏仙岭的一个石洞中生下一个男孩,此即苏仙。苏仙出生后,有白鹤以羽暖其身,有白鹿喂其奶水。苏仙后被其母因景取名苏耽,自小修炼,修成后跨白鹤升天。因其飞升前曾先知次年郴州附近将遭瘟疫,遂嘱其母以井水、桔叶熬药解瘟疫之法,其母按其所嘱救治了大批中了瘟疫的百姓。百姓们感其恩,为其在苏仙岭上修建苏仙观,供奉其神像,苏仙岭亦由此成名。
苏仙岭原名牛脾山,就因为郴人苏耽在此修道成仙,故改名苏仙岭。故早在唐代,苏仙岭就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誉。
明代大旅游家在《徐霞客游记》中曾写到“……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四月初十日……乃持盖为苏仙之游。随郴溪西岸行一里.度苏仙桥,随郴溪东岸行,东北二里,溪折西北去,乃由水经东上山,入山即有穹碑,书”天下第十八福地……“。该书直接佑证了苏仙岭自古即为古福地,字字珠玑。
苏仙岭山顶现有”寿山“大字阳刻,直列楷书,字径为55 × 45 厘米,旁注”寿山福地“四字镌于石壁,但”福地“二字至今未现。郴人雅客皆云:苏仙岭即是一个大”福地“,何劳再刻”福地“二字?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市城管局提升苏仙岭品位,深入挖掘苏仙岭文化底蕴的指示,凸现苏仙岭作为古”天下第十八福地“的厚重人文遗韵,苏仙岭风景区在对大门内广场马路旁围墙进行改造时,造石成山,并在其上镌刻不同风格、不同大小的”福“字,其字体都出于自唐太宗以来十八代名君之手。以”万“言多,取名”万福“意寓吉祥,暗寓此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古福地。题名”万福山“,暗寓苏仙岭即为”福地“也。传说从此经过,摸一摸”福“字,数一数”福“字,则会洪福齐天。万福山的建成使大门内广场主题更加鲜明。
苏耽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美丽的传说,还留下巨大的文化财富。苏耽普济众生的”橘井泉香“典故,与三国名医董奉治病救人的”杏林春暖“典故共为中国古老中医的两大经典典故,亦是中医信奉的治病救人道德准则。
苏耽的”橘井泉香“故事在世界华人中广泛流传。苏耽传说孕育的文化精神,是全世界华人共同的文化瑰宝。为凸现苏仙岭为苏耽故里,在对大门外广场马路旁围墙进行改造时,垒石成山,叠泉飞瀑,取意于苏耽”橘井泉香“典故,并与苏仙岭丰富人文宝藏相辉映,增加了大门外广场文化韵味。因石山落瀑在广场一隅,又紧邻”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故取名”临福隅“。
苏仙岭景区有著名的景点,桃花居、白鹿洞、三绝碑、景星观、升仙石、八字铭、望母松、沉香石、苏仙观等均是极具游览观景价值的去处。
【海南名胜古迹导游词】推荐阅读:
名胜古迹长城导游词10-27
崂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09-28
推荐的湖南名胜景区导游词11-04
贵州万峰林风景名胜区导游词07-11
海南观光导游词12-11
海南鹿回头导游词06-20
参观名胜古迹11-07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07-16
名胜古迹风景的作文07-18
形容名胜古迹的好词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