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推荐9篇)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 篇1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 篇2

笔者有幸观摩多次公开教学, 发现教师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教不重学。

重教不重学指的是教师注重的只是如何向学生灌输知识, 达到教学目的, 而轻视学生如何来学这些知识, 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如“汽化”的教学片段:汽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蒸发, 另一个是沸腾。蒸发是指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三个要素有关: (1) 液体的温度高低。 (2)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沸腾是指在同一温度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过程, 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

很明显以上教学, 只是在灌输知识, 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一起探讨如何来学这些知识, 即探讨学法。这样虽也完成了三维目标中知识性目标上的要求, 但没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 提供任何学法。没有对学生的终身负责。其实对学生就已造成了学法上的污染。

2. 重结论而轻过程。

如教学片段 (新授) 。师:两张一样大, 一样厚的纸浸上同样的水。一张纸展开放在抽屉里面, 另一张也展开放在电风扇下吹, 问哪一张蒸发得更快?生:放在电风扇下的。师:为什么?生:因为电风扇下空气流速更快。如果没有等实验结果出来, 教师就下和教材同样的结论, 而忽视整个实验过程。试想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的科技人才吗?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能力吗?

3. 重知识性而轻人本性。

教学当中, 众多教师只是关注教材上的知识有没有讲完, 学生有没有听懂, 练习做得对不对?考试的优秀率多少?有没有达标……而忽视对学生性格、气质等个性和其他心理素质的培养。总之, 是以知识为中心, 而不是以人为中心。

显然, 以上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并不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无形之中就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污染。因而应树立新的“绿色环保”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防治教学污染。

二、环保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教学———绿色物理与人本物理

“绿色物理, 人本物理”指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丰富的知识储备, 为学生的终身服务, 即以人为本,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学应以实验为主流, 重观察、重分析、重体验。

物理教学其实就是实验的教学。教师应根据教材设计一些新颖的, 较短的时间内出实验效果的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 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比如:教学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就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 让学生观察, 思考。 (1) 小实验1:表面积的大小。师:同样50ml汽油, A放在烧杯里, B用刷把它涂到整块黑板上, 让学生观察, A与B哪一个蒸发得更快?生:观察, 2分钟后, 发现B涂在黑板上的已经全部蒸发完, 而A还剩下许多未蒸发完。 (2) 小实验2:空气流速快慢。师:把同样20ml的汽油涂在同样面积的黑板上, A不用电风扇吹, B用电风扇吹。观察A与B哪个蒸发的更快?生:观察, B比A蒸发的快。师:为什么?生:蒸发还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空气流动得越快, 蒸发得越快。

…………

其他的教学也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小实验在这样经常地训练下, 学生定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得到在幅度地提高。同时对于所学的知识因实验设计新颖而印象深刻, 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 教学应以实践为主导, 重操作、重巩固、重能力。

教学以实践为主导指的是教师教学应引导学生勤用脑, 深度用脑, 勤用手、勤用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储备知识, 储备能力。比如:教学磁体性质的片断。磁体是能吸引铁、钴、镍等物体, 除此之外不能吸引。为了对这一性质, 学生有充分的理解, 这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让学生用磁铁去接触铝、铜、木板、塑料等。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磁体除了铁、钴、镍等之外不吸引其他物质。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为今后的学习提供能力储备。

3. 教学应渗透学法, 重指导、重积累、重应用。

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学习方法, 注重指导学生学习, 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 注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比如:夏天吃冰棒时, 揭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汽”这是为什么?教师指导分析:首先分析冰棍的周围有空气, 空气当中就一定有水蒸气, 其次冰棍会熔化, 就会把冰棍周围的热吸收一部分。因而它周围的温度降低, 最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水珠, 因而能看到“白汽”。

这样教学其实就渗透了用物态转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然后分析它们的物态, 再分析它们之间的转化, 再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教学应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重激励。

心理素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学中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注重正向激励、注重以人为本。这就与教师正确运用言语和非言语有很大的关系。 (1) 正确运用语言。教师教学的口语中不能挖苦、讽刺、尖锐地批评学生。应多鼓励、正向激励学生, 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这样的言语环境中, 学生有着愉悦的心情, 学习效果肯定要更好。作业批改中也可写一些鼓励性语句如“好”、“真棒”、“进步真快”等。这样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 正确运用肢体语言。教师的表情、神态、动作等都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教师的非言语应表现出尊重学生, 易于接近, 喜欢与学生交流、探讨等, 让学生感受到心情愉悦。

总之, 知识经济大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应以实验为主流, 以实践为主导, 同时渗透学法, 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污染, 用绿色、环保的理念教书育人。

摘要: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教学的剖析是重教不重学、重结论而轻过程、重知识性而轻人本性。绿色环保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教学以实验为主流, 以实践为主导, 同时渗透学法, 培养心理品质, 注重以人为本。

关键词:物理教学剖析,绿色物理,人本物理

参考文献

[1]廖伯琴.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吴祖仁.物理 (八、九年级上册)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刘熙瑞.现代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陆国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高二英语下学期部分语法知识精析 篇3

1. 根据动词短语的不同特点,掌握其运用规律。

(1) 动词+副词(不及物)

Harry turned up after the party when everyone had left. 晚会后,人们都已离去,哈里出现了。

(2) 动词+副词(及物)

Please turn every light in the house off. 请把房子里的每一盏灯都关掉。

注意:①如果宾语较长,应避免把副词同动词分开。例如:She turned off all the lights which had been left on. 她关掉了所有还亮着的灯。

②如果宾语是人称代词,只能放在动词和副词之间。例如:She gave them away. 她送掉了它们。

(3) 动词+介词(及物)

I’m looking for my glasses. 我在找我的眼镜。

注意:①其后跟宾语时,必须把宾语放在介词后面,人称代词也不例外。

②动词短语可以放在句子或从句末尾。例如:She’s got more work than she can cope with. 她的工作多得使她应付不了。

(4) 动词+副词+介词

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soon. 我盼望不久就见到你。

注意:“动词+介词”、“动词+名词+副词”、“动词+副词+介词”,这三种搭配都是及物的,如变成被动语态,不可漏掉介词。

例如:In this way both grain and vegetable can be well looked after.(不能漏掉after) 这样一来,粮食和蔬菜都能兼顾了。

2. 熟悉同一动词和不同介词或副词、不同动词和同一介词或同一副词搭配在意义上的差异。

(1) 同一动词和不同介词搭配。例如:

①hear from收到……的来信 hear of听说

②look after照料 look at看 look for寻找

(2) 同一动词和不同副词搭配。例如:

①ring back回电话 ring off挂断电话 ring up打电话

②put away放好 put on穿,上演 put up挂起,举起

(3) 不同动词和同一介词搭配。例如:

look for寻找 call for去取(某物),去接(某人) ask for请求 wait for等候 send for派人去叫

(4) 不同动词和同一副词搭配时,意义上的差异。例如:

①break out发生,爆炸 carry out进行,开展 go out熄灭 hand out分发 let out放出 look out当心 sell out卖完 set out出发 take out取出 work out算出

②break down出毛病 come down落下来 get down下车 take down取下 write down写下

英语否定概念的表达形式一般借助否定词或含否定意义的句型。总结如下表:

在think,suppose,imagine,believe,expect,guess等动词所接的宾语从句中,谓语动词的否定应前移到这些动词前。但hope不属于该用法之列。例如:

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我认为你错了。

not常放在上述动词及be afraid之后代替一个有否定含义的从句。例如:

问:Is it going to rain?

肯定回答:I suppose so.

否定回答:I suppose not. 或I don’t suppose so.

对于hope和be afraid,否定回答只能说I hope not. 和I’m afraid not.

省略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精练。大体上来说,被省略的部分是上文已出现过的词语。有些被省略的部分,虽非上文出现的内容, 但是在意义上是不言自明的。

1.简单句中的省略

1) 省略主语。例如:Get up. (省略了主语you,祈使句中的主语通常被省略)

2) 省略主谓语或主谓语的一部分。例如:

No smoking. (省略了主谓语There is)

Have a cup of tea? (省略了主语及谓语的助动词部分will you)

3) 省略宾语。例如:

—Do you know Mr. Smith?

—I don’t know. (省略了宾语him)

4) 省略表语。例如:

—Are you hungry?

—Yes, I am. (省略了表语hungry)

5) 同时省略几个成分。例如:

—Are you feeling better now?

—Much better. (省略了I am feeling...now)

6) 其他省略结构。例如:

(1) 名词所有格所修饰的名词,表示住宅、店铺、教堂或上文已暗示或明确指出过的事物时,常常可以省略。例如:

We spent the weekend at the Smith’s.

(2) what和how引导的感叹句中,常可省略主语it和be动词。例如:

What a wonderful victory (it is) for her!

(3) 不定式省略,单独使用不定式符号to:

①代替动词不定式后被省略的动词,常在be afraid,expect,forget,hope,intend,like,love,mean,prefer,refuse,seem,try,want,wish等后边。例如:

I asked him to see the film, but he didn’t want to.

②在have,need,ought,be going,used等后。例如:

I didn’t want to go there, but I had to.

③在某些形容词glad,happy,pleased,delighted等后。例如:

—Will you join us?

—I should love to.

注意:如不定式中有be, have, have been, 则常保留be, have, have been。例如:

—Are you a sailor?

—No, but I used to be.

—He hasn’t finished yet.

—Well, he ought to have.

但是,当前面句子中出现的是复合助动词时,在省略句中只需保留一个。例如:

—You wouldn’t have won if I hadn’t helped you.

—I would, I think.

当后一个句子中的助动词不同于前句的助动词时,则应重复。例如:

—I think Mary should be told.

—She has been

当be和have作实义动词时,其后的有关成分可以省去。例如:

—I am tired.

—I am, too.

而其他动词则不可以这样。例如:

—Do you like the play?

不可以说:Yes, I like. 而应该说:Yes, I like it / I do.

2. 并列句中的省略

如果后一个句中含有与前面一个句子相同的部分(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我们通常将此予以省略。例如:

He sang and (he) played the guitar. (省略主语)

John washed (his own shirt) and ironed his own shirt. (省略宾语)

I haven’t read this book yet but I will (read it) later.(省略谓语)

Peter has recently become(a hard-working students), and his brother always was, a hard-working students. (省略表语)

但如果be, have和do在前一个句中作主要动词,而在后一个分句中用作助动词,这时后一个分句中的助动词不可以省去。例如:

Jane has a good memory and has recited all the poems we taught her last night.

3. 主从句中的省略

1) 定语从句中作宾语的关系代词that, which, whom常可以省略;当先行词是time, reason, place时,作状语的关系副词when, why, where也可省去。例如:

This is the first time (when) he had trouble with the boss.

2) 宾语从句中的省略

在以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引导的宾语从句中,如该宾语从句涉及的是上下文所谈的内容,有时可以省去宾语从句中除疑问词以外的部分,而意思不受影响。例如:

The doctor believed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Mike’s chest and he was trying to find out what (was wrong with Mike’s chest).

3) 一般状语从句中的省略

(1) 如果状语从句中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相同,而谓语又含有动词be(包括连系动词和助动词),这时可以把从句的主语和be动词一同省去。例如:

While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 I heard my name called.

Though(he was) tired, the little girl kept on studying.

(2) 当从句的主语和主句的宾语一致时,也有这样的省略。例如:

Her father told her to be careful when crossing the street.

(3) 用so或not代替上文内容,用if so/not的省略句式。例如:

Get up early tomorrow. If not, you will miss the first bus.

4) 比较状语从句中的省略

(1) 如从句中含有与主句相同的成分,通常仅保留参与比较的部分(即比较的另一方),省略其他成分。例如:

We are more confident than(we have) ever

(been).

(2) 如从句中含有先行主语it时,通常省略it和其指代部分(名词性从句或不定式)。例如:

He spent more money than(it) was intended (that he should spend).

(3) 比较状语从句中的宾语一般情况下不可省略。例如:

James enjoyed the movie more than Susan enjoyed it. (不能省略it)

但是,当谓语动词为动词替代词do时,宾语可以省略。例如:

He speaks English as well as his teacher does.

强调是对一定语境下的部分内容进行突出的一种修辞手法。有些是语法上的需要,同时也对信息起到强调作用。强调句的常见用法如下:

1. 用强调句型“It is(was)+被强调的部分+that(who)+原句其他部分”来强调说话人的意愿。

对主语进行强调:It was I that/who didn’t realize all my mistakes until you told me yesterday.

对宾语进行强调:It was all my mistakes that I didn’t realize until you told me yesterday.

对状语进行强调:It was not until you told me yesterday that I realized all my mistakes.

2. 用助动词“do/does/did+动词原形”来表示强调。例如:

He does know the place well. 他的确很熟悉这个地方。

Do write to me when you get there. 你到那儿后务必给我来信。

3. 用形容词very, only, single, such等修饰名词或形容词来加强语气。例如:

That’s the very textbook we used last term. 这正是我们上学期用过的教材。

Not a single person has been in the shop this morning. 今天上午这个商店里连一个人都没有。

How dare you buy such expensive jewels?你怎么敢买这么贵的宝石呢?

4.用ever,never,very,just等副词和badly,highly,really等带有-ly的副词来进行强调。例如:

Why ever did you do so? 你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

This is just what I wanted. 这正是我所要的。

He was badly wounded. 他伤得很严重。

I really don’t know what to do next.我的确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5.用in the world,on earth,at all等介词短语可以表达更强的语气(常用于疑问句)。例如:

Where in the world could he be? 他到底会在哪儿?

What on earth is it?它究竟是什么?

Do you know at all?你到底知不知道?

6. 用感叹句来表示强烈的感情。例如:

How interesting a story it is!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啊!

What a beautiful day! 多好的天气啊!

7. 用倒装句将要强调的部分置于句首来加强语气。例如:

On the table were some flowers. 桌上摆着一些花。

Many a time have I climbed that hill. 我多次翻过那座山。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is problem.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8. 用if来表示强调:

1) if从句+I don’t know who/what,etc. does/is/has,etc.;主句部分也可以用nobody does/is/has,etc.或everybody does/is/has,etc.来代替。这里的if从句往往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例如:

If he can’t do it, I don’t know who can. 要是他做不了这件事,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做。(强调只有他能做)

If Jim is a coward, everybody is. 要是吉姆是个胆小鬼,那么人人都是胆小鬼。(强调吉姆不是胆小鬼)

2) if从句+it be主句(把所要强调的内容放在it be的后面,把其他内容放在由if引导的从句中)。例如:

If anyone knew the truth, it was Tom.如果说谁了解事实的真相,那便是汤姆。

If there is one thing he loves, it is money.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他爱的东西,那便是金钱。

1. In some western countries, demand of graduates from MBA courses has .

A. turned downB. turned over

C. fallen downD. fallen over

2. To keep healthy, Professor Johnson

cycling as a regular form of exercise after he retired.

A. took upB. caught on

C. carried outD. made for

3. It’s ten years since the scientiston his life’s work of discovering the valuable chemical.

A. made forB. set out

C. took offD. turned up

4. We all think you speak English as fluently as .

A. speaks a native speaker

B. a native speaker does

C. will a native speaker

D. a native speaker is

5. —You should have thanked her before you left.

—I meant ________, but when I was leaving I couldn’t find her anywhere.

A. to doB. to

C. doingD. doing so

6. You are putting on weight. Why _______ your milk without sugar?

A. not havingB. not have

C. you not haveD. you not to have

7.about wild plants that they decided to make a trip to Madagascar for further research.

A. So curious the couple was

B. So curious were the couple

C. How curious the couple were

D. The couple was such curious

8. Not until the early years of the 19th century _______ what heat is.

A. man did knowB. man knew

C. didn’t man knowD. did man know

9. In history of China sometimes little _______ abo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 the government cares

B. does the government care

C. doesn’t the government care

D. the government doesn’t care

10. Autumn coming, down _______.

A. do the leaves fall

B. the leaves will fall

C. fall the leaves

D. the leaves have fallen

11. —_______that he managed to get the information?

—Oh, a friend of his helped him.

A. Where was itB. What was it

C. How was itD. Why was it

12. It was said that not until the old man had passed away _______ to his relatives.

A. she let out the secret

B. was the secret let out

C. out she let the secret

D. out let the secret

13. New ideas some times have to wait for years before ________.

A. being fully accepted

B. fully accepted

C. fully accepting

初二英语下学期知识点 篇4

“by+doing形式”表示方式、方法

语法结构 by+doing形式,“通过做...的方式” I learn Chinese by listening to tapes。

提问方式 by+doing结构常用来回答How do you...?

或How can I...?这类句型 -How can I turn on the light?

-By turning this button.

拓展:介词by的其他用法:

1)by+交通工具,“乘/坐...” by bus

2)by+地点,“在...的旁边;靠近...” by the lake

3)by+时间,“截止到...;不迟于...” by ten

4)辨析by、with、in,“用”

by 侧重“用”某种手段、交通工具、传递方式或媒介等

with 侧重“用”有形工具、材料、内容等

in 侧重“用”语言、语调、笔墨、颜色等

Eg. We’ll be traveling by car.

He broke the window with a stone.

Please answer the question in English.

一 aloud adv,“大声地;出声地”,多指使别人听到的意味,常与read连用。

loud adj、adv。作adv时,“高声地;响亮地;大声地”,常放于speak、talk、laugh、sing之后,多用比较级。

loudly “高声地”,有时与loud通用。但含有“喧闹”的意味。在用与比较级或最高级时,通常用loud而不用loudly。

Eg. Reading aloud is different from reading loudly.朗读课文与大声地读课文是有区别的。

Don’t talk so loud.不要那么高声的谈话。

二 Well, be patient.(P2)哦,耐心点。

patient,形容词,“有耐心的”。(1)be patient with sb对某人有耐心;

(2)be patient of sth忍耐某事

Eg. We should be patient with our students. You should learn how tjo be patient of pains.

拓展:patient还可作名词,“病人”。

三 The more you read, the faster you’ll be.(P2)你读的越多,你阅读的速度就越快。

“the+比较级...,the+比较级...”,意为“越...越...”

Eg. The more you smile, the happier you will feel.

拓展:“比较级+and+比较级”意为“越来越...”

Eg. The weather becomes colder and colder

The London Eye

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首座、同时截至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为伦敦的地标及出名旅游观光点之一。伦敦眼于年底开幕,当时赞助商还是英国航空公司因此又称千禧之轮,总高度135米(443英尺)。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由序号1排列到33。因为宗教忌讳,没有13号),因舱内外用钢化玻璃打造,所以设有空调系统。

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2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八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归纳教案。“伦敦眼”为庆祝新千年而建造,因此又称“千禧摩天轮”。乘客可以乘坐“伦敦眼”升上半空,鸟瞰伦敦。“伦敦眼”在夜间则化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光环,大大增添了泰晤士河的梦幻气质。伦敦眼还为英国大选亮灯,红灯代表英国工党,蓝色代表保守党,紫色代表英国独立党,黄色代表自由民主党。

初二下学期物理教案有哪些 篇5

一、复习目标

1、能说出声音具有不同的特征;

2、知道响度是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音调是声音的特征之一,音凋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二、知识回顾

1、平常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许多不同的基本特征,如:2、通过动手实验比较声音具有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我们叫做称为 。

探究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时,可知: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

3、通过动手实验比较声音具有高低之分,声音的高低我们叫做 表示。

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时,可知: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 。

4、频率表示的是: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符号用 表示。

5、响度表示声音的或或。

三、例题分析

例1、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2)_______ ______。

分析:

例2、音调高指声音听起来“尖”“细”“脆”等,所以女学生的音调比男学生的高,下列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 )

A .隆隆的雷声 B .老鼠的吱吱叫声

C .声如洪钟的演讲声 D .牛的叫声

分析:

例3、每一个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现有一个音叉,它的频率是400Hz ,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 _____;

它的振动频率会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 答:_________。

分析:

例4、昆虫在飞行时抖动翅膀发出声音,苍蝇每10s 翅膀振动3520次,蜜蜂每20s 翅膀振动3800次,蚊子每5s 翅膀振动3200次,那么它们翅膀振动频率最大的是_______,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_。

分析:

点拨:频率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四、巩固练习

1、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音的大小决定于

_____。

2、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

_____________有关。

3、某种苍蝇在飞行时4s 内翅膀振动1400次,则频率是 ,而蝴蝶的振动频率是8Hz ,即它每秒振动 次。

4、下面四例是形容声音的“高”:①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女高音歌唱家 ④请勿“高声喧哗” 其中指音调的有________,指响度的有________。

5、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 )

A .响度很大 B .音调很大

C .发声体的振动时间长 D .振动频率高

6、“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 、音调高低 B 、响度大小 C 、振幅大小 D 、以上都不是

7、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 )

A 、“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

B 、“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 、“请勿高声喧哗”

D 、“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8、歌舞演唱乐队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 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方向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电闪雷鸣”,说明打雷时声音的响度大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0、小红同学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践活动,

请你仔细观察这图,想想,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什么?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 篇6

文本文摘自教育文摘 初二物理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1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二,学生分析我所承担的是二年级的物理教学.共有69人,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其中共3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有50%的学生基础薄弱,有些学生讨厌理科学习,经过了解测试后个别学生小学数学知识都未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作业马虎了事,抄袭作业严重且作业格式不正确,写字不认真.部分学生学习虽然刻苦,但十分吃力,效果不好,这主要是学生学习方式方法问题.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抓好基础知识,是物理教学工作的重点.三,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五,教学课时的时间分配和学年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安排教学进度13.1——3.5期初考试、讲评第六章第一节23.8——3.12第六章第二、三、四节33.15——3.19第六章复习并测验,第七章第一节43.22——3.26复习 月测53.29——4.2第七章第二、三、四节64.5——4.9第七章复习并测验,第八章第一节74.12——4.16第八章第二、三、四节84.19——4.23第八章第五、六节,复习第八章 94.26——4.30第九章第一、二节105.10——5.14第九章第三、四节115.17——5.21习题课、第九章第四节125.24——5.28第九章第五、六节135.31——6.4总复习(六、七、八章)146. 7——6.11第九章第七节,复习本章156.14——6.18第九章测验,第十章第一节166.21——6.25第十章二、三、四节176.28——6.30总复习186.24——6.30总复习期末考试文章山课件

初二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篇7

一、立足课堂,研究教法,大胆尝试,着眼于提高课堂效率

我组四名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善于积累,同时更善于学习,纳新意识强。在教学中都养成了严谨、扎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教学作风。针对这一特点,利用集体备课活动组织教师,针对某一课题进行交流,各自畅谈自己的看法,相互吸收有益建议,发挥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全组教师都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好:学为主,教为辅、,杜绝满堂灌的现象。一学期以来,教师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进步,使我组的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提高,教学成绩较好。

二、坚持集体备课的优良传统

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离不开团队协作精神,作为我们备课组来说,集体备课是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团结氛围,具备真诚的协作态度,通过搞好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我们备课组来说,要更好地把握好新教材要求,理解课改理念,正确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就必须加强学习,互相交流,除在办公室要经常讨论有关问题外,我们还坚持在每周三五上午在办公室开展集体备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搞好“四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考练、统一作业。杜绝各自为政,互相隐瞒信息的现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

三、共同搞好物理兴趣小组的活动

为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初二年级组的统一要求下,我们组开展了“物理实验视频评优”活动,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本社团深受学生欢迎。物理教师主要以“小发明、小制作”为内容,开展了多次专题讨论和相关技能培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还没有积累太多学生作品,但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 篇8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3)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兼任初二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因材施教,根据我校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看到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起来,作为教师的我非常欣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感触颇多,总结如下:

一、扎实严谨,注重基础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根据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习题讲析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二、注重教学反思,提高自己

没有反思的教学有点像是盲人探路,有点盲目前行的感觉。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的震撼,我们需要有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新的教育观,也就需要在教学后作出反思。新的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一名合格的教师,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各个章节的教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提高教学技能。就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所以我在教学中,从没放弃学习的机会。研读课标,我有了新的感悟;学习教育理论,我如饥似渴;新的课堂教学实践则让我和新课程有了真正地亲密接触。教育事业是一份良心的工作。只有我们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太多的计较只会阻碍我们前行的脚步。

三、因材施教,关注个体

从整体上看,每个班的学生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针对这种情况,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以趣导学,多提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和鼓励,并适当地讲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技巧与方法;

2.讲课是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一旦发现学生有听不懂的,及时给予讲解;

3.尽量给学生最具条理性的笔记,便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回去复习,有针对性地记忆;

4.注重知识的总结,经常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力图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知识框架。本学期物理教学,虽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仍有很多不足和困惑: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二物理上学期章节总结 篇9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3.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5.响度:(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3.噪声的控制:

(1)防止噪声的产生

或 消声

或 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噪声的传播

或 吸声

或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或 隔声

或 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2.温度计制作原理: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2.熔化的条件: 到达熔点,继续吸热。3.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4.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汽化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5.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6.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7.液化现象: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2.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3.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4.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5.光的直线传播实例:(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5)排队看齐;(6)射击瞄准(7)立竿见影。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8.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9.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1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线: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2.面镜分类平面镜 凹面镜 球面镜 凸面镜

3.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想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现象: 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3.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4)光从速度较快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带 2.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3.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4.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物体的颜色能让所有的光都透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5.光谱:

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6.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7.傍晚太阳发红的原因:

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8.雾灯选择黄色的原因:

人眼对黄色光敏感度较高,且黄光不易被空气散射,有较强的穿透作用,能让更远的人看到。

9.红外线的应用:(1)红外线夜视仪;(2)红外线遥感。10.紫外线的应用:(1)杀菌;(2)防伪;

(3)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11.紫外线的危害: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

远视镜(老花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其折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凹透镜:

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4.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凹透镜上,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虚焦点上。5.主轴: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6.光心: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7.焦点: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实焦点,简称焦点。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8.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9.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出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两侧。5.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1)一倍焦距是成实物与虚像、倒正、物像异同侧的分界点。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倒立,物像同侧);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正立、物像异侧);(2)二倍焦距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3)实像都是倒立的(物、像同侧),虚像都是正立的(物、像异侧);(没有缩小的虚像,也没有等大的虚像)

(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四、眼睛和眼镜 眼睛:

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2.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3.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眼镜

1.近视眼矫正:佩戴凹透镜。2.远视眼矫正:佩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成像原理(虚像):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2.望远镜成像原理: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道理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3.视角:

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近时,视角大,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大;离眼睛远时,视角小,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小;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5.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6.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总结: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成平衡,一边低向另一边转,针指中线才算完。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1g/cm3,1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上一篇:数学计算机学院党校工作制度下一篇:读曾国藩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