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问(共11篇)
年级:性别:年龄:政治面貌:
(1)你是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想□无所谓□有机会就加入□十分想加入
(2)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总体评价?
□优秀□ 良好□一般□较差
(3)你认为除了共产党外的其它政党有必要存在吗?
□没必要 □ 无所谓□有必要
(4)你认为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在什么时候可以实现?
□ 100年内 □ 500年内□ 2000年内□ 大于2000年□ 永远都不会实现
(5)你对共产党员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有何看法?
□ 是个例,不会影响党的发展。□ 比较多,影响到了党的形象。□ 很普遍威胁到党的生存。
(6)、你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
□ 想获得荣誉,内心自豪。□ 为人民服务。□ 以后容易找工作。□ 出于从众心理。
(7)、一个政党的就是一面旗帜。
□ 路线□ 纲领□ 方针政策
(8)、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哪次事件?
□ 遵义会议□ 十一中全会□ 八七会议
(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自自主。
□ 辩证法、唯物论、实事求是。
□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
(10)、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1)、把入党看作是谋求私利的一种手段或途径,是
□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可以理解的一种入党动机
(12)、中国共产党何时成立?
□1911年□ 1921年□ 1927年□1949年
(13)、党的宗旨
□ 为人民服务 □ 实现共产主义 □ 推动发展
(14)、你关注时事政治吗?
□ 经常□ 偶尔 □ 不关注
(15)、为什么上党课?
□ 自愿□ 被迫□ 无所谓
(16)在你上党课时,你是否有看其他书籍或做作业的情况?
□经常 □ 有时有 □ 没有过
(17)你认为在党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对你的思想有影响吗?
□ 有非常大的影响□ 有一些□ 几乎没有
(18)你认为大一上党课有必要吗?
□ 有很大的必要□ 可能有吧□ 几乎没有必要
(19)假如在大二能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你会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或多写一些报告信吗?
□ 肯定会□ 可能会□ 看时间的宽松吗
(20)你认为入党对以后找工作有益处吗?
□ 非常大□ 不清楚□ 没想过
(21)你入党前是否考虑过入党后可能得到很多名誉和利益,甚至金钱?
□ 有稍微的考虑□ 可能会有□ 随趋势
国内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最近几年, 而研究内容普遍集中在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王军 (2012) [7]、刘晓云 (2012) [8])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常永勤 (2011) [9]、姜天华 (2012) [10]、刘素婷 (2010) [11]、冷庆丰 (2011) [12]) 等方面, 且以理论研究为主, 实证研究较为缺乏 (江芬 (2012) [3]、陈晓东 (2012) [4]、孙克 (2011) [13]) 。本文认为, 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源头抓起, 即学校应该从大学生刚进入校园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并帮助他们把这种创新通过大学生创新活动或学科竞赛等形式进行探究、验证。
1.上海海洋大学创新活动情况
上海海洋大学十分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骆肇荛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及各项学科竞赛等众多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其中大学生创新活动包括国家级、市级、校级、院级四个级别, 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希望更多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并在项目过程中得到锻炼, 学校的项目也是逐年增多。以2012年为例, 上海海洋大学共计342个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其中国家级项目52个、市级项目160个、校级项目80个、院级项目50个, 涉及学生1500名左右。在342个项目负责人中有大一学生4名、大二学生166名、大三学生170名、大四学生2名。由此可见, 负责大学生项目申请及实施的主要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 大四学生由于面临毕业、就业等事务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度较低。而作为好奇心、新鲜感及活跃度都比较高的大一新生的参与度却十分低。究竟大一新生对创新活动有怎样的认知, 本研究就此进行了问卷调查。
2.调查结果描述性分析
2.1数据来源。
为了对上海海洋大学在校新生对大学生创新活动认知有一个全面认识, 本研究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情况———包括性别、专业、父母学历等;第二部分为对科创的认知———包括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看法、获取创新活动信息的途径、本校创新活动级别等;第三部分为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意愿情况———包括是否愿意参加创新活动及原因等。
本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生命与技术学院、食品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学院、工程学院、爱恩学院共9个学院的2012级新生为例,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 选取每个班级学号尾号为10、20、30、40、50、60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 收回问卷320份, 其中有效问卷315份, 占总问卷的98.4%。从总体上看, 该次问卷调查的设计、形式、对象、班级分布及有效问卷回收的分布与结构基本达到此次问卷调查的预期目的。
2.2描述性分析。
本次调研中的315份有效问卷中涉及上海海洋大学2012级学生共计136名女生、179名男生。
2.2.1对创新活动了解情况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 有246名学生, 即87.6%的学生对大学生创新活动有一定了解。从表1可以看出, 在了解情况的学生里面, 71.5%的人倾向于参加创新活动, 而在不了解情况的学生里面, 52.2%的倾向于参加创新活动。
2.2.2创新活动信息来源
由表2可知, 在了解大学生创新活动的246名学生当中, 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辅导员的通知 (32.11%) , 其次是学校网络平台易班网上的通知 (25.20%) 和班级同学的讨论 (24.80%) , 而学校科创中心等部门的通知 (16.26%) 则在所有通知渠道中占有最少的比例。除以上四种信息来源之外, 部分同学也会通过讲座等形式获取创新活动信息。目的锻炼能力增强专业知识增加履历经历充实大学生活受别人影响其他人数128 20 27 31 4 2比重60.38%9.43%12.74%14.62%1.89%0.94%类别社会调查类发明创造类创业类自然科学类其他了解情况了解不了解愿意176 36不愿意70 33
2.2.3愿意参加创新活动的原因
由表1可知, 在315个样本数据中, 有212个学生 (占样本数据的67.3%) 有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意愿。表3结果显示, 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 而目的是充实大学生活、增加履历经历和增强专业知识的比重分别是14.62%、12.74%和9.43%, 还有约2%的学生参加项目是受身边人的影响、随大流, 并无实质性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约1%的学生会为了争取奖学金等原因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人数38 55 10比重36.89%53.40%9.71%目的锻炼能力增强专业知识增加履历经历充实大学生活受别人影响其他人数128 20 27 31 4 2比重60.38%9.43%12.74%14.62%1.89%0.94%类别社会调查类发明创造类创业类自然科学类其他人数686748290比重32.08%31.60%22.64%13.68%0.00%了解情况了解不了解愿意176 36不愿意70 33信息来源科创中心易班辅导员班级同学其他人数40 62 79 61 4比重16.26%25.20%32.11%24.80%1.63%了解情况了解不了解愿意176 36了解情况了解不了解愿意176 36不愿意70 33
2.2.4愿意参加项目类型
由表4可知, 调查样本数据中, 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参加的社会调查类和发明创造类的科技创新活动, 而对于创业类和自然科学类的项目参与度意愿略低。
2.2.5在项目参与角色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 在212个愿意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学生中, 只有84个人愿意在项目中担任项目负责人, 60.3%的学生更愿意担任项目成员的角色。
2.2.6不参加创新活动的原因
由表1可知, 在315个样本数据中, 有103个学生 (占样本数据的32.7%) 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从表6可以看出, 在不愿意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原因中, 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对大学生创新活动不了解, 也有近37%的学生是由于平时学习或社团工作太忙而没有时间参加创新活动。9.7%的人不愿意参加创新活动的原因包括不感兴趣、能力不足、没有创新的想法等。
2.3结论。
2.3.1大学生对创新活动有一定了解, 了解的渠道主要是通过辅导员的通知。
2.3.2很多学生都有参加社会调查类的创新活动的想法, 主要目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但多数学生表示只想成为创新活动成员而非负责人, 这与学生锻炼能力的意愿略有矛盾。
2.3.3不愿意参加创新活动的学生主要是由于对创新活动了解够, 也有小部分学生是由于没有创意或者妄自菲薄认为自己能力不够。
3.建议
3.1建立以辅导员通知为主、多种宣传途径并存的宣传机制。
相比较不了解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学生, 了解创新活动的学生更愿意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因此, 学校层面需要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对创新活动有清晰认识。例如:辅导员可以先对班委进行创新活动认识讲解或培训, 然后以点带面, 班委通过创新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讲解, 保证班级每个学生都对创新活动有正确认识。
3.2成立指导老师库、课题申请指南等, 让学生有迹可循。
创新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本课题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要求也在于此。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只要学校形成有效的创新管理及培养机制, 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热情及自信会有很大提高。例如, 学校成立专门的创新指导专家库, 每年各位指导专家可就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社会热点罗列几项研究指南供没有自己研究方向但是有创新热情的学生参考或参加。
3.3加强监督, 强化过程管理。
辅导员或指导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做项目负责人, 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以增强学生对完成项目任务的艰巨信心。例如, 每个月固定召开一次例会, 学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指导老师把握项目进展速度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在加强师生沟通的同时有效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摘要: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校园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上海海洋大学在校新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了解;多数学生愿意以成员而非负责人的身份参加创新活动等。由此建议学校以辅导员宣传为主、多种宣传渠道并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宣传, 在新生对创新活动有较全面正确的理解的情况下建立指导老师专家库、创新课题指南等, 并做好项目过程管理。
关键词:翻转课堂;需求分析;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52-05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将传统的“教师课上教、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教学模式翻转为“学生课后学习(教师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教师课上组织讨论、检测与提升”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让教学回归到“教学即师生对话”这一教学本质层面,重视为学生提供个别化、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时间、次数等)。[1]翻转课堂因为起源于中小学教育,常常被用于中小学课堂,早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与研究相对较少。
近年来,已经有部分高校尤其是国外的很多大学都在积极推进翻转课堂的应用,认为翻转课堂对于变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相关的培训等多种方式推进。
本研究从“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视角调查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应用需求,为在高校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一、调查内容与实施
1.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是在参考相关文献以及笔者对翻转课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主要借助“技术接受模型”。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例如,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表达教学内容、利用视频录制与处理软件生成用于学生课前学习的微视频,学生课后也需要登录网络平台查看课程学习视频并完成相应测试等。对于任何一种技术支持的产品或服务,要了解用户对其期望与需求,可借鉴“技术接受模型”加以分析。[2]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如果让大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利用“翻转课堂”,一方面大学生本身应感知到翻转课堂对其学习与发展的有用性 (Perceived Usefulness);另一方面大学生应感知到翻转课堂的实施是具有可行性的,能够支持其便捷有效地加以利用,即要保障翻转课堂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本研究主要从“有用性”与“易用性”两个维度调查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需求。
2.调查实施
2015年4月,笔者对某师范大学20个学院(部)各专业各个班级的学习委员发放调查问卷185份,回收18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74份,问卷有效率94.57%。
关于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态度统计与分析,问卷主要涉及要分析的里克特量表,对其进行Cronbach's Alpha可靠性检验,如表1,其α值为0.850,证明该问卷量表信度较高,调查效果较理想。
问卷卷首语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确保调查对象对翻转课堂概念有充分的理解。问卷数据调查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部分图表由Excel进行处理。在下文对数据的分析中,“大学生”均指参与本次调查的185名学生。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翻转课堂”整体功用的认识
当问及在参与本次调研前“对翻转课堂的了解与体验情况”时,仅有26.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没听说过翻转课堂”,其他大学生均表示自己对翻转课堂有一定了解(其中有28%的学生参与过翻转课堂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期望能够体验或深入体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应用在整体上持积极态度。
对“翻转课堂”整体功用的认识方面,问卷采用里克特量表进行态度测试,对题目选项进行量化并赋值,即5=完全同意,4=比较同意,3=基本同意,2=基本不同意,1=完全不同意。对态度的分值划分为:低认同度的分值为1-2.5,中等认同度的分值为2.6-3.4,高认同度的分值为3.5-5。
表2中,1、2题旨在了解大学生对翻转课堂支持学生课程学习的看法,3、4题为大学生对翻转课堂在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方面的认同度,5、6题是大学生对翻转课堂可促进教师教学变革潜力的调查。
本研究将大学生分为高年级(大三、大四)与低年级(大一、大二),将调查内容与学生的年级进行均值T检验,对于“有助于推动教师改进教学内容”这一类目,与年级相关的双侧显著性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其观点不同,即年级越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各项能力、满足各项需求的认同度越低,但整体上还是给予肯定(均值大于3.5);其余各项调查内容与年级相关的双侧显著性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二者的差异性不显著,即所有年级对每一类目问题所持观点基本相同:在“翻转课堂”整体功用的认识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认为翻转课堂对学生自身发展、教师教学效果、课程资源建设与优化有促进作用。
2.对“翻转课堂”具体功用的需求
(1)对利用“翻转课堂”学习何种类型课程的期望
笔者将来自20个院(部)的大学生分为文理两个学科类别,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对翻转课堂课程类别的需求,经检验显著性概率值均大于0.05,说明不同学科学生的认识差异不显著,即文理科对翻转课堂适合不同类型课程的认同度相似:无论是文科知识还是理科知识,均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细化在具体课程类别上,如表3,只有16%的文、理科生认为所有课程均可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大多数大学生期待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选修课,特别是通识选修课,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合该类课程;由于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较为陌生,对于必修课,大学生对其持保留态度,认为该两类课程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不足四成,且在开放性建议中,有约1/3的大学生再次特别提出应斟酌实施翻转课堂的课程范围,仍期望教师可以面对面地讲授专业必修课程。
(2)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视频学习资源的需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优质教学微视频应具备的特征”为多选题,笔者提供了七个备选答案,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其选择如图1所示,选择最多的是“重点突出”,其次为“目标明确”、“讲解精炼”,超过50%的学生选择了“具有拓展功能”,至于视频本身的精美程度,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即大学生非常关注教学微视频本身的教学性特征以及与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图2为学生“期望在翻转课堂中用的教学视频类型”,大学生认为对于概念原理类知识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并不比传统教学更有优势,因此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视频本身应关注实用性,多提供操作性、案例型的课程。
(3)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评价的需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评价类型有三类: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对该三类评价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并摘取部分数据,如表4所示。
对于重视“教师评价”的学生而言,“学生在课上与教师交流课前学习的情况”与“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提升协作与交流能力的情况”的问题,显著性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二者具有正向相关性:学生更关注课前相关知识的获取与习得,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希望提升协作与交流能力,这些学生认识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期望达到的“教学即师生对话”的目的,但并不太关注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的提升,因此推断是否关注教师评价,对翻转课堂学习的影响并不大,影响了该教学模式下学习效果的自评与互评。
关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学生在影响项目的相关性检测中,所有显著性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表示该类目与学生自评、互评具有正向相关性。总体而言,越关注自身评价(自评与互评)的学生,对评价与交互的关注度越高:这些学生更重视课堂展示以及课堂上的交互;比起对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更重视通过讨论与交流后得到的知识;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同度更高,认为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较全面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3.对影响“翻转课堂”实施的相关因素的看法
(1)学校层面的影响
参与、体验翻转课堂的大学生并不多,仅有28%,无论是否参加体验过翻转课堂,学生都认为学校的整体规划、对教师与学生给予系统指导与支持缺乏。且体验过翻转课堂的学生对这三项更认同。可见在学校层面,学生期望学校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与推广提供整体规划,同时加强对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指导与支持。
(2)来自教师的影响
在表5中,是否期待体验翻转课堂对翻转课堂实施影响的pearson系数均小于0.3,表示两者间存在微相关,且显著性概率P均大于0.05,表示彼此不存在显著性,即无论是否期待体验翻转课堂,学生对于教师本身对翻转课堂实施影响的看法一致,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与素养是影响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均值均大于3.6)。
作为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地位、价值都没有改变,学生对教师期待非常高,教师的观念、专业素养对于帮助、引导大学生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
(3)来自学生的影响
如表6所示,大学生对自己的相关评价中,各项能力的统计均值在3.44-3.69之间,除了“探究与研究的能力”(均值=3.44)表示能力并不特别突出外,大学生的基本学习、自学、自控、交互的素养都比较好,但这些类目中,除“语言表达能力”与“探究与研究的能力”外,其余类目的偏度均小于零呈左偏态,即大部分学生的评价略低,这表示自律意识、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是大学生较欠缺的,这可能是阻碍大学生参与、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因素之一。
4.对学校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开放性建议
针对“对学校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笔者向大学生征求开放性建议,共收集到来自67位大学生的80余条建议。
笔者对这些建议进行梳理与总结,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建议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加强培训与推广”、“调整评价方式”、“提高便捷性”、“注意实用性”、“先试点再推广”以及“其他”。
整体上参与调查的大学生非常重视翻转课堂的实用性,有43条,具体建议为依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制作不同的微课程以适应翻转式学习,教学内容的质与量要恰当,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视频应先经过几位专业教师审查再提供给学生等;其次为建议先试点再推广,共26条,具体建议为应在某一学科、某一课程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专家与学生反馈并修正后,制定适用的方案进行全面推广;有21条建议希望学校加强培训与宣传,既要培训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的教学技能,也要培训学生在新模式下接受知识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加大对翻转课堂的宣传,促进教师与学生在新教学模式下思维、观念的改变;有20条建议期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更改现有的评价方式,采取更灵活、更公平、更有利于交互的方式;有14条建议提到了提高便捷性,主要针对教学平台与校园网络的畅通性,学校应加强相应措施与设备,在易用性维度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三、总结与思考
1.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教学魅力,它将讲课搬到课堂外进行,有助于调动课堂内的学习活跃性——教师可以以更有意义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学生也能以更有意义的方式与同学互动,在互动中完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虽然有研究认为,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内容的教学不能翻转,这是受到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所制约,[3] 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基于学生的视角,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运用适当的技术,无论文科还是理科的教学内容均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从有用性维度分析,整体上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价值及其对学校、教师、学生、课程本身的促进作用予以肯定;从易用性维度分析,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翻转课程的实施持比较理性的态度,认为实施翻转课堂具有可行性,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给予充分调研与宣传。
基于对本次调查分析,高校、教师、学生自身均是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高校而言,由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自身学习能力与习惯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度有差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可能会影响教学的整体进度与节奏,因此高校的宏观设计与信息化建设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教师而言,虽然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减少,但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如课前、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教学环节仍需要教师进行整体把握与设计,仍然起主导作用。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教师需要分析知识点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知识,其是否适合翻转,学习效果是否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大学生作为高校翻转课堂的真正主角,他们对翻转课堂的认识、理解和期望是高校能否有效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
本研究从技术接受模型视角出发,调查某师范大学对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期望、有用性和易用性,试图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大学生翻转课堂需求图景,以期为现有高校进一步推广或优化翻转课堂提供有益参考。
2.思考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表现为既具有自主性又具有探索性,[4]在高校教学中应体现其个人主导、个性化、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过程的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进行研讨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正回应了这种学习诉求,可以让高校的课堂回归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学中具有可推广性。
尽管“翻转课堂”的最早提出源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但由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较高,网络基础设施也有较大的保障。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在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精神、课堂氛围以及知识的内化与迁移等方面更有优势,[5]并在很多方面对大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推广有显著的适用性。
实施与推广翻转课堂对高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不仅需要加强对翻转课堂实践的研究,加强相关实践,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宣传与推广,更要对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认识翻转课堂的本质,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同时更要提供硬件与软件设施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保证,如提高校园网络的带宽,保证微课程播放的便捷性与流畅性,购置或开发合适的平台,便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交互与评价。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应关注翻转课堂的适切性,灵活安排学习活动,加强整合,将技术支持的学习内容还原学科知识的本质,尊重学科逻辑。如果学生将时间过多地花费在找资料和使用数字平台与电子设备上,反而会分散学习注意力或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增加,从而选择放弃,宁愿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因此学校需要对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予以技术性指导,使其学会利用平台及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与交互,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学习意识与能力,尽快适应新学习模式,更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Davis F.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1989,13(3):319-341.
[2]张志梅,郑起运.技术接受模型在教育中应用研究的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9(2):72-76.
[3]Rebecca S. The Flipped Classroom: A disruptive revolution in pedagogy, or yet another educational fad[DB/OL]. http://www.slate.com/articles/life/education/2014/02/flipped_classrooms_in_college_lectures_online_and_problem_sets_in_the_classroom.single.html.
[4]畅肇沁.大学生学习特点探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31-133.
[5]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调查背景: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我们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小组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组长:杨思佳
成员:刘姝问、贺慧如、成彬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现况的认识。
方法: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第一师范学院小教大专部10个班,共53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05份。研究对象中用于食品的月支出100元以下的占0.5%,100-300元的占57.3%,300-500元的占36.7%,500-1000元的占5.9%,1000元以上的占0.6%。在是否买到过不安全的食品中有60.9%有过买过,但很少。有32.3%的同学经常购买,仅仅只有6.9%从来没有购买过,在一年以来,您本人或家人是否有因食品问题而致 病或致伤的经历?有32.8%的有过这样的经验,67.2%的没有这样的经验。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同学们担心的主要问题中,同学们最担心的为非食用油(如地沟油、泔水油、垃圾肉油)流入餐桌和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这两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25.9%的人喜欢到当地大型的正规超市及商店购买食品,有30.7%的人喜欢到学校的商店或者超市购买食品,有27.1%的人喜欢到食堂购买食品,有9.4%的人喜欢到流动商摊购买食品,还有6.9%的人选择了其他。针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形式,有24.7%的人认为有问题存在,但尚在控制范围之内,有6.3%的人认为没有问题,没必要大惊小怪,有45.9%的人认为问题比较严重,呈恶化趋势,需加强治理,还有23.1%的人选择了不清楚。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大部分人认为严格检验检疫、普及科普消费知识以及诚信经营是很重要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加大处罚、行业自律以及曝光典型事件也很重要。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有9.4%的人认为到位,有25.8%的人选择了一般,有64.8%的人认为做的不到位。认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主要由生产加工厂家负责的人数占61.2%,认为由中间商负责的人数占3.3%,认为由物流及配送企业负责的占2.7%,认为由批发及零售市场负责的占8.7%,认为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的占34.1%。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是管理体制的占38.3%,认为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占40.6%, 认为是处罚力度的占20.1%。最后,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同学们普遍认为生厂商要提高自身素质,不要赚黑心钱,同时希望国家能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结论: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法》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在食品安全知识、购买食品情况和就餐情况得分低,反映其食品安全现况较差;就餐地点主要为学校食堂;对学校食堂和周围环境总体食品卫生评价一般;主要以方便快捷和口味选择就餐地点。建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及相关知识教育;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学校食堂应在饮食营养、食品安全和口味三方面并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馆和街边小摊的卫生管理及对饮食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以确保大学生饮食安全。
组员:曾冬红,李小婷
09级中文二班
一.调查目的: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领会状况,以及对马
克思注意的看法和态度,为马克思的发展与传播提供参考
二.调查形式:问卷式。本次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
三.调查对象:广州大学所有的在校本科生
四.调查时间:2010年10月—11月
五.调查结果探究及分析
1.。.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危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淡漠的倾向。据调查报告,只有3.2%的人看过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缺乏最基本的认知,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信仰多元化的倾向。例如,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还有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而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学生接受马列处于很被动的阶段
2.。100%的人都是通过教师的授课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但也有通过过半的人通过各项途径其他途径了解到的,或是受朋友同学的影响,或是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不适应。在问到“对于中学所上的政治课的总体印象”这个问题时,觉得一般的占快一半了,比例为45.2%。这足以说明中学所上的政治课所学的内容都是片面的,都是为了应付教育,应付考试。还有32.3%的人认为学校的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偏差大,大道理太多,一般不能接受。只有19.4%的人认为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作用,对大学生的影响大。所以学校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4.在回答“你自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途径”这个问题时,竟然没有人选择“ 发组织“这个选项,这可以说明大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不高,还没有真正了解到马克思对于中国化的重要性,大家都是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5.64.5%的人愿意将马克思思想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虽然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够,但是还是能够意识到它的好处。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从内化与外化的辩证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五性”即民族性、实践性、时代性、互动性和价值取向性的基本特征。
1.民族性。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首先把马克思主义用民族的形式表达出来,实现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融会贯通的民族化理论形态。
2.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属性。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掌握群众,内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停留在本本之上,而是要走近群众,走近生活,指导实践。要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理论具有真正的意义,就必须通过宣传、交流等方式,书报、网络、会议等载体来实现。这即是实践的过程,体现着实践的特色。另一方面,马克思
主义要外化为人民大众自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必须人民大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内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
3.互动性。互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特征。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践,是人民大众实践活动促使了马克思主义不断的提升、丰富、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被宣传传播到人民大众之中,指导着人民大众的实践活动。
4.时代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显著特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的需要,具有时代特色。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重大时代、现实问题,深入探索、勇于回答,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丰富与发展,在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其次,人民大众内涵与时俱进。人民大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人民大众的内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六.出现马克思信仰危机以及意识不够高的原因
1.。从主观方面说,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抓得较紧,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丧失了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如调研中发现,现在许多学生把就业和考研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力,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什么用处。诸如此类的认识,极大阻碍了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高和理论思维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因此不可避免地养成一种狂妄自大、自信心十足的性格。同时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求别人以成人看待他们,以成年人自居,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行动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易于偏激,缺乏克制,往往产生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他们宣扬个性解放,不愿受到外来因素的束缚。这部分学生放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之高校内部改革步伐加快,超过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他们很容易受到蒙蔽。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已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关于金钱和前途的灌输,已经形成无法改变的记忆。
2.从客观方面说,有以下这几个原因:
A.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如发展市场经济中所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腐败现象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使一些青年学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发生动摇,信仰迷失。
B.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师资力量和理论水平与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适应;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相对来说受到的重视不够。民间舆论往往把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看作“万金油”,甚至认为是专业能力不行的才去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给从事理
论教学的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者在评职称、晋级晋职,对外交流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受“歧视”的现象,机会往往不如其他专业课教师。
C..相关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到位。多年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各大专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近年来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学习都作了明确规定,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除了明确规定的课程考试之外,其他形式的理论学习得不到落实。教学、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相关的教学和学习工作计划虽有提及,但是具体任务、工作目标、考核标准等都相对模糊。由于过去我们在开展信仰教育中的悬空化,导致部分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他们不谈理想,不要信仰,更谈不上为祖国献身,他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他们有难不帮,见死不救,把见义勇为视为傻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他们崇尚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根本谈不上什么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理想,这种世俗化倾向已经严重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
七.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几点建议
1.本次调查也显示,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重要途径。应进一步发挥第一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用好这一阵地。还必须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搞好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
2.力求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调查显示,不同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就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个人成长、艺术创作、论文写作等方面的作用有显著的区别;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知晓度及花费的学习时间均高于本科生和大专生。显然,要搞好文艺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教学,按不同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编写出专用教材是艺术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育的必要手段。
3.认真抓好基础理论教材建设工作。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一些教材过于重视自身内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难免导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倾向;其二,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据以制定的种种现行政策混同,而且在内容安排上,政策内容讲得偏多;其三,有的教材中,理论内容本身和编写者对理论内容的理解、阐释的区别不明显。互联网作为人们相互交流与交往的一个新兴平台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平台,促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加大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实现自主的技术品牌,开发新的远程教育方式,适当地保持远程教育的公益性,扩大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传统宣传途径的现代化。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数据源自于“数据统计”)现在的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啊!我们首先要谈的就是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与收获。其实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很明显,我们在上面也提到了。但是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开设这门课程是没有必要的,从调查结果来看,它居然占到了54%,如此惊人的数字啊!认为这么课程有开设的必要的人才只不过占到了16%相比之下简直少的可怜啊!大家都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史在高中已经学过很多内容了,所以没有开设的必要。对于学习的收获,大部分的人则偏向于对祖国的国情的基本了解和认识。这也是必须的,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学习了这么课程,我们对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有没有有什么样认识?也就是是说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以及选择社会主义?模棱两可的人居多啊!这种现象不是怎么的好.占到了44%,还好清楚的人也不少,说明当中不乏热爱学习的人,占到了42%。这是唯一能让我们稍微安慰的一点。
下面我们要谈的是第二点,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阅读材料与参考书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个大问题,学习嘛,不外乎两点,一是听老师在讲台上面授课,二是自己阅读教科书。在大学当中,第二点显得更加重要。大学大部分时间都需要自己自学,老师将的只是一个引子,稍带的提点一下,自学怎么学?自学就是要你自己看着书学习。多看教材,多去找课外书。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们课程的过程中也不例外。一节课才只有那么四十五分钟,老师即使讲的再好,也不会讲的那么仔细!关键还是靠自己。可是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你不看老师又不会对你怎么样。很明显,经常阅读的人不多嘛!调查分析,人数只占到了12%。完全没读过的居然占到了16%,不过还好,大部分还是期望60分万岁的,都趋向于考试前的几天阅读一下。教材都没多少人读,那参考书就更不用人说了。肯定是没有多少人会去自找苦
吃的。调查的数据显示:会读课外书的只占到了24%,大部分同学还是不会主动去读课外书的。
第三点是我们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调查,这有助于学生自己彻底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更能发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那些毛病,能方便他们自己对照改正。调查发现他们对自己评价的原因众多。主要的原因是:
1、学习兴趣不浓,只是被动的上课。对于这一点很多学生都深有体会啊!主要是由于这课是公共必修课,所以他们不得以而去学的。也就成了所谓的被动上课,被逼的去上课哪还能谈什么学习兴趣呢?这点占得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24%。
2、课外阅读和实践不够,这点都没什么,课外阅读嘛!一般人是不会去阅读参考书的。能阅读教材就已经很不错了。
3、知识积累不够,这也是正常的,上课不听课,课下不看书,哪来的什么知识啊!更别说积累了。
4、学习主动性不够,很少寻找老师的指导,像近代史这种公共必修课去找老师的人很少,除非是考研必考的科目,还有要补考的学生。大家都是求能过就行。所以学习主动性肯定也不会很高
5、懒于思考,没什么想法,这种情况不是很多。
6、不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情况也很少,上课只要是老师说讨论,讨论的声音还是挺大声的。
7、经常缺课,这门课程缺课的现象,从调查上来看不是很多,但是也存在着一部分。
8、缺乏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这种人就少之又少了,因为这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综合上面的分析,对于学生自己评价这一块,主要偏向于对课程没有什么兴趣!曾经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看来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要想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更好的认识,教师课堂效果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元素。所以第四点我们主要分析的就是教师课堂效果。根据调查了解,老师讲课的深浅度适合学生理解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是老师所能决定的,所以对于这一点老师还是要好好考虑考虑的。还有就是上课多提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这点也是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积极性的最好的方法,还能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还有评价比较好的是多媒体教学有效果,使我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现在多媒体教学都已经普及了,这样更直接,还能结合图片、视频以及一些其他的信息,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趣味性,学生有兴趣了,效果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还有些是评价比较差的,比如说:上课讲课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够指导学生去阅读课外参考书,教学有针对性。对于这些问题其实只要做的适当就行了。
在我们的课程教学中也不乏存在着某些问题,第五点我们主要分析一些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进度太快
2、教师照本宣科
3、教师讲课内容太多
4、填鸭式教学,缺少师生互动
5、课程知识太深,不易接受
6、课程内容不能解决实际思想问题
7、课程讲授太多,缺少实践活动
8、考核方式单一,不能真正考核学生实际水平
这些都是很明显的教学问题,据我们口头调查了解,大学上课进度快也是正常的,因为一门课程一期只有那么多课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偶尔也会加快一点速度。教师照本宣科的事情,调查显示数据是17%,也不是很高。教师讲课的内容太多,这点和进度太快有点像似。也就是上的太快内容自然也就多了。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那才是课堂的生机,如果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就会显得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听起来也就没什么兴趣了。课程知识太深不易接受,这点不怎么高,只有一点点。一般的老师都不会讲太
难的知识,因为要照顾大部分学生。最主要的就是后面三个:课程的内容不能接触实际思想问题、缺少实践活动、理论的东西太多了。考察的方式也只有一种,也就是考试。这些都是我们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几点。
最后一点我们是对教学建议的一项调查,主要的是课堂教学的建议以及实践教学的建议。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看能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查显示,教学建议偏重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是目前开设这门课程的大学,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校并不多。实践方面比较偏重的就是社会调查,居然占到了74%。又是一个惊人的数目啊!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的所有调查分析结果。下面我们针对这次大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的调查,我们也总结出了几点:
1、我们大学生应该要主动的对其进行学习,因为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2、我们可以不去看参考书,但是教科书我们一定要看,因为那是基础,老师讲的只是重点,还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自己去看。
3、兴趣是培养起来的,不能因为刚一开始没兴趣就不学了,我们没兴趣就要自己学会培养兴趣,多积累知识。
4、老师可以上课多于同学交流,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最好的就是能尽量的上多媒体课,用图片和视频增加同学们的兴趣。
5、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这才是重点。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分析
为了给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帮助, 课题组组织了本次调查。本次调查考虑到既要有代表性, 又要有典型性, 因此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学院主要系部的班级作为调查对象, 力求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与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481份, 回收率96.2%。
一、调查结果
(一)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
1.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认识
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认识上, 经调查发现, 认为对自己的发展“很有帮助”的有8.2%, 认为“有一定的帮助”是72.3%, 认为“帮助不大”是16.2%, 认为“没有帮助”是3.3%。可见,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对自己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2.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认识
调查显示, 只有4.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的理论“非常切合实际”, 84.6%认为“理论比较切合实际”, 11.1%认为“理论完全不切合实际, 只是空谈”。可见, 大学生普遍认为理论与实际有一定联系, 但仍有学生认为只是空谈。
(二)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
1.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
12.4%的同学对教师表示“非常满意”, 56.2%觉得“比较满意”, 24.2%认为“不太满意”。在随机访谈中了解到, 学生对教师“不太满意”的主要意见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空泛、教学过程中交流较少等, 说明教师的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问及“你喜欢具备哪些素质的老师”时, 17.6%选择“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 22.1%选择“对时事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5.8%选择“了解同学的问题并给予解答”, 26.5%选择“激发同学的课堂参与感”, 28%选择“语言风趣幽默”。可见, 当代大学生对于教师的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 还要具备课堂表达能力和个人魅力。
2.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评价
关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中31.7%觉得是“教材内容与现实脱节”, 25.5%回答“教学方式陈旧”, 12.8%觉得是“任课教师照本宣科”, 4.3%觉得是“师生沟通存在问题”, 25.7%觉得是“对课程不感兴趣, 只为了应试”。可见, 教学方法单一, 课程内容空泛枯燥, 脱离生活实际等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创新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式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3.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
就“你认为当前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 学生中29.2%觉得“教学过程缺乏吸引力”, 20.8%觉得“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 20.8%觉得“活动安排太少”, 29.2%觉得是“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可见, 实践教学形式偏少, 教学内容空泛和教学投入偏低的问题突出。
就“你愿意参加哪种实践教学方式”的调查, 同学们希望去“考察实践教学基地”占48.2%, 希望去“开展社会调查”占16.3%, 希望“学生上台授课”占4.1%, 希望去“开展讨论, 观看教育片”占31.4%;就“你认为应当如何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间”的调查, 同学们认为“讲一个章节进行一次”的占21.8%, 认为“讲两至三个章节进行一次”的占52.2%, 认为“结课后开展大规模活动”的占21.8%, 认为“开展假期活动”的占4.2%。可见, 学生希望多进行课堂讨论和实地考察的实践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 结合前期研究和学生访谈, 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部分大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
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的发展和未来就业没有帮助, 因此在思想上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 不少同学因为应付考试拿学分和受学校纪律约束才去上课。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有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社会环境原因, 也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认识不清, 学习目的存在功利化的原因。
(二) 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引导者, 一个好的教师能够让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使得教学实效性得到有效提高。多数学生表示教师会影响到学生听课的兴趣, 如果教师讲授缺乏感染力, 教学方法没有运用得当, 那教学效果往往会不尽如人意。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学生偏爱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 这说明学生除了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 更希望任课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同时具备突出的个人魅力。
(三) 教学内容空泛、教学方法单一
尽管一直以来都在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和创新, 但是调查表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方式仍然是“一言堂”和“满堂灌”, 教学内容空泛、理论联系实际不紧的问题仍然突出。在教学方法上, 因为教材内容严谨、周密、政治性强, 如果教师没能有效的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采用互动丰富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就会导致教学过程不够生动活泼, 课堂气氛沉闷乏味, 同时, 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采用的大班教学模式和学校的教学设施也是影响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客观因素。在教学内容上,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了教学内容上的逻辑性和知识的体系性, 忽略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真实生活, 导致教学内容实质上流于空泛。
(四) 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
调查显示当前学院实践教学开展的广度和深度都是相当有限的, 虽然各门课程都合理分配了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学分, 但是在具体安排上流于形式, 在组织管理上不太规范, 在经费保障上不太完善, 在评价体系上不太健全, 这些都导致了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
三、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 再结合当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 笔者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以期能够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为学生所爱、使学生受益。
(一) 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 却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共同探究知识, 让教学成为互动良好的双边活动。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着力提高教师能力
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特点是年轻化且教学经验不足, 面对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高的要求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着力提高教师能力。一方面, 年轻老师要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和提高科研能力, 形成以教学促科研, 以科研指导教学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 也可以发挥年轻、易与学生交流的优势, 只有在互相接触中了解学生特点, 构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教师才能在教学上符合学生所需, 使学生从内心中接受教诲。
(三)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应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出发点, 在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 采取启发式、讨论式、专题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老师给出观点, 学生认识观点”变为“学生自己推导总结出观点”。
(四) 开拓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目前独立学院校企联合办学的发展方向使得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学院可以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实训基地合二为一, 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包括在企业开展教学参观活动、邀请企业的思想政治理论干部为学生讲课、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等。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推动下, 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实践创业能力将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来兴.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4) .
关键词:“两课” 大学生 认识评价 调查分析
当前,高校“两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困难局面,形势的发展使“两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那么,认真倾听教育对象的声音,了解大学生对对诸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议,是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此,笔者以参与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为契机,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在云南楚雄师范学院选取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556名大学生进行了实证调查。
在随后的访谈中,学生们也明确表示,希望“两课”的教学内容太单调,缺乏生活化的德育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丰富和发展。
二、大学生对“两课”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认识与评价
访谈中,大学生们也表示“两课”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希望多采取大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活跃大学生的思想”。
可见,学生们非常渴望“两课”教学能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多组织一些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期望教学中能有更多的师生间的互动。
三、大学生对“两课”教师素质发展的认识与评价
经验证明,很多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取决于对教师的态度。从表3不难看出,大学生们喜欢既“学识渊博”(28.96%)、又“生动语言”(32.37%)、“品德高尚” (21.04%)的“两课”教师。访谈也得知,大学生们期望“教师、学生能多一些交流与了解”、“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老师最好说自己想的,不要念书上写的”,而且“教师应该善辩,具备一定高的学识,能针对当前的时代问题发表见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希望年轻而具有激情的老师上课”,教师最好能“多联系实际,多些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教学语言要生动,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注意“请老师将普通话说得标准一些”,“希望老师讲课更精彩”。他们非常不能容忍个别“两课”教师那些“对教学内容缺乏研究,学术水平差”(27.52%),“表里不一,说一套,信一套”(24.46%),“夸夸其谈,不着边际”(18.71%)和“上课不认真,敷衍了事”(12.05%)的思想、态度和行为。
此外,学生们尤其注重“两课”教师上课的语言是否生动,即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准确、清晰、简洁、生动、发音标准、逻辑性强、有幽默感、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可见,大学生们期望“两课”教师品德高尚、专业能力强,教学有激情。
四、大学生对“两课”教材改革和发展的认识与评价
表4调查显示:12.77%的学生认为“教材具有可读性”,26.62%的学生认为“教材基本具有可读性”,48.20%的学生认为“教材的可读性一般”,8.99%的学生认为“教材基本上无可读性”,3.24%的学生认为“教材没有可读性”,这一结果说明“两课”教材基本具有可读性。
而对于课后是否阅读教材和相关书籍的问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仅有1.26%的学生“经常阅读”,26.08%的学生“有时候阅读”25.18%的学生回答“一般”,32.01%的学生“很少阅读”,15.47%的学生根本“不阅读”。
五、大学生对“两课”考核方式改革和发展的认识与评价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06Y1793I)
(作者单位:云南省武定县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石云霞主编.“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调查地点:西华大学
调查时间:7月12日~7月15日,为期4天.调查主要对象:大一至大三学生,年龄在19~21岁,抽样人数为50人。
调查的内容:1.你知道“中国梦”吗(很清楚;听说过,不太了解)2.你是怎么理解“中国梦”的(中国人共同的梦;自力更生自己创造的;听起来很不错,但未必真实)
3.你对“中国梦”的实现抱有多大的信心和期望(完全有信心,认为一定会实现;比较有信心,认为需要有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努力来实现;无所谓,与我无关)
4.对于梦想,你是怎么做的(会和周围适合的人谈谈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争取实现自己的梦想;会和周围适合的人谈谈自己的理想,但不知怎么做;不会和别人说,但会暗中努力,争取实现梦想)
5.你觉得在哪里更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大城市;中小城市或乡镇;如果其他条见都成熟,在哪儿都可以。)
总结: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我们邀请您来完成我们的调查问卷。此问卷仅仅用于调研,采用匿名的形式,感谢您的参与。
1.年级:专业:
性别:家庭住址:(省、市)
2.你喜欢过传统节日吗?
A喜欢,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B喜欢,可以放假C不喜欢,觉得太老土没意思
3.你的家乡过传统节日的气氛浓厚吗?
A很浓,很有气氛B还可以,没以前浓C一点气氛也没有
4.你能背诵二十四节气诗吗?
A能B不能
5.在除夕里,你参了哪些习俗?(多选)
A贴春联B年夜饭C拜访亲友D拿红包
6.你知道有哪些元宵节的习俗吗?
A观花灯B跑旱船C闹社火D踩高跷E吃元宵F猜灯谜
7.清明节里,你参与过哪些习俗?
A扫墓B植树C没有
8.端午节里,你知道它的日期和来历吗?
A都知道B都不知道C只知道日期D只知道来历
9.中国情人节是指哪天?
A元宵节B七夕节C两个都是
10.你是否有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很被动、没意思”的想法呢?A从来没有B有时候有C说得很对,我就是这样想的11.有人认为现代人都热衷于过洋节日,你认为是哪个原因呢? A西方节日本身很有趣B商业化的结果
C传统继而的传承保护不够
12.你认为过传统节日和过洋节日有矛盾吗?
A不矛盾B有一点C矛盾
13.那你更重视哪个节日?
A洋节日B传统节日C都重视D都不重视
14.你更加看重过传统节日时的休假时间吗?
A是的B有一点C不是
15.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内涵是否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开始枯萎呢? A有一点B没有C就是这样
16.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吗?
A是的B没必要
17.你认为发展传统文化哪个更重要?
A在宣传上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如此其内涵
B不要商业性太强的传播
C庆祝活动要有创新
摘 要:自中国梦提出以来,独立学院中国梦宣传教育已初显成效,但是依然有一些值得重视和改进的问题,本文通过云南五所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和践行现状的调查,分析云南独立学院大学生在中国梦教育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水平、践行态度和能力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中国梦 认知 践行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独立学院学生对中国梦认知践行的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2015Y525)部分成果。
为了解云南独立学院中国梦教育的真实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和建议,我们以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云南五所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践行状况及学校教育引导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2015年末,我们向在昆的五所独立学院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发放了《云南独立学院大学生中国梦认知践行现状调查问卷》270份,回收268份,有效问卷267份,有效率98.89%。调查问卷主要从云南独立学院中国梦教育落实情况和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践行状况这两个大的方面入手,考查了学生对开展中国梦教育的认知态度、对中国梦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对中国梦的践行态度及践行能力、获取中国梦知识的途径形式及对学校开展中国梦教育的总体效果的评价5个方面的内容。设计的调查问卷由22道选择题和一道文字描述题构成,以随机方式进行了抽样调查。
2 云南独立学院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成效
调查显示,自中国梦提出以来,云南各独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等各部委及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安排,扎实有效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各项工作深入持续推进,成效显著,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具体表现在:
1.各学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总体得到充分肯定
尽管在“你所在学校是否开展过中国梦相关宣传教育”一项调查中,选择“是”的学生仅占到62.17%,选择“否”和“不知道”的分别是11.61%和26.22%。但根据与各学校部分思政课教师、学工部门教师等的座谈交流及对各学校校园网站的浏览中了解到,云南各独立学院自2013年以来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进行过中国梦教育宣传,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从未间断过相关内容的教学。
在对各学校中国梦教育宣传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被调查学生“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率共计达到94.01%,表示“不满意”和“不清楚”的仅占5.99%。在“你对学校的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效果的评价”的回答中,“很好”、“好”、“一般”的比例共计达到95.51%。在问及“所在学校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是否对你产生了影响”时,94.38%的学生表示产生了影响,仅有5.62%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影响。由此可知,各学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对广大学生是有积极影响的,宣传教育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
2.各学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第一,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首当其冲的是解决认知问题。调查中了解到,98.5%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中国梦”,被调查学生从对中国梦一般知识毫无认知到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而且部分学生对中国梦含义及实现路径、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梦想的关系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在被调查学生中,近50%的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部分学生不仅仅是知道了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还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梦与个人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联系,中国梦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等目标息息相关。并且95.13%的学生都认识到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紧密联系,其中73.03%的学生都认为“我的个人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第二,学生对中国梦的践行态度更加积极。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仅仅是解决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问题,更要关注学生的践行力问题,即当代大学生是如何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落实中国梦的问题。调查中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并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践行中国梦。在践行态度上,当问及“你对实现中国梦的态度”时,91%的学生对实现中国梦持“寄予厚望并主动关注”的态度,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践行中国梦持积极态度。在践行行动上,当问及“在学校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中,你总是”一问时,被调查学生选择“积极参加”和“偶尔参加”的比例共计达到了89.5%,说明绝大部分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宣传教育活动。在调查中还了解到,88.8%的学生都认识到不仅仅要参与宣传教育活动,还要“付诸行动,努力争取实现梦想”。在“大学生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做些什么”多项选择题中,“努力学习,进一步求知”、“积极投身实践,服务社会”、“从身边小事着手,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三个选项,每个选项均超过97%,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都立志从自身实际出发为实现中国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积极践行中国梦。
第三,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得到增强。要激发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度和践行力,使大学生了解中国梦,并能够自觉主动践行中国梦,解决好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信念问题也至关重要。调查中,对中国梦的实现,选择“有可能实现”、“很有可能实现”及“一定会实现”的学生的比例共占到95.9%,表明了当前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
3 云南独立学院学生在中国梦认知践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成因
虽然当前云南各独立学院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相关教育宣传活动,而且这些宣传教育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3.1从学生层面看,整个教育宣传没有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学生总体认知践行状况不够理想
中央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专家修订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及一系列教参,相关部委、教育主管部门等先后下发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教党〔2013〕2号),《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五四”期间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教党〔2013〕5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国梦进教材 进课堂 进头脑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教社科〔2013〕4号),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等重要通知、文件,从政策上、具体条件上给予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从云南独立学院学生层面看,这项工作没有得到广大学生的重视。具体体现在:
1.少数学生在思想理念上对中国梦教育的认识不够。调查中了解到,还有1.5%的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中国梦”这一概念,26.2%的学生对“学校是否开展过相关教育宣传活动”一无所知,还有10.5%的学生明确表示“从不参加”教育宣传活动。说明各独立学院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中国梦教育的重大作用意义毫无认识,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2.部分学生对中国梦含义和实现路径等一般知识了解不够,理解上还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调查发现,云南独立学院学生对中国梦内涵和实现路径的了解程度还不够高,理解上还存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调查显示,仅有49.8%被调查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余学生要么认为中国梦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么认为是“实现共产主义”或“其他”。这表明还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仍然不能够对中国梦做出准确的认知理解。进一步的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学生对中国梦内涵的核心内容及实现路径理解的偏差更大,统计结果显示,仅有16.5%左右被调查学生能够对中国梦核心内容做出准确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仅有8.99%的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3.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中国梦的践行力有待提高。在“在学校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中,你总是”一题中,选择“从不参与”的学生比例高达10.5%,“偶尔参与”的比例更是高达60.67%。当问及是否有迟到、翘课情况时,89%左右的学生回答“有”,这89%的学生中每学期迟到次数最少的是5次,多的达几十次。谈到对翘课行为的认识时,超过80%被调查学生认为是很正常的行为。这些情况都从一定侧面反映出了当前云南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践行不够积极主动,没有能够在自身的学习、生活中把中国梦落实落细。
3.2从学校层面看,还存在重视不够,保障乏力,实效性不显著等问题
3.2.1部分学校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宣传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调查发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可以不要”,“应付上级检查时重要,平时可以忽视掉,忙起来可以完全丢掉”,走过场、走形式的情况,表明一些学校对中国梦宣传教育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一些调查数据可以辅佐证明这一结论,如在“学校中国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回答中”,有55.8%的学生选择“重视不够”。在问及“如何改进学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多项选择题中,43.45%的学生希望学校对中国梦教育宣传的重视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口头上,表现在学校红头文件的字里行间及是否开展过相关教育宣传活动上,更应该体现在“增加投入,改善教育教学设施”等物质条件的改善上,给予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保障。另外,在开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中国梦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的回答中,比较集中的意见是希望学校能够保障基本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转,重视公共政治课等上大课教室的教学基础设施的添置和更新换代,不要让老师和听课的同学每天与教室里那‘任性的话筒、‘任性的电脑和‘任性的投影仪作‘斗争了。”这也反映了部分学校对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3.2.2部分学校中国梦教育宣传活动总体设计安排特色不够鲜明,针对性不强。调查发现,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开展了不少活动,但针对各学校自身办学特点、学生特点和不同学生专业特点而开展的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教育宣传活动并不多。如在问及学校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32.96%的学生认为“大而空,脱离实际”,因此,改进对策中,67.42%的学生认为应该“注重实效,克服形式主义”。
3.2.3学校中国梦教育宣传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滞后。师资队伍在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当问及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时,21.35%的学生选择了“教育宣传者素养不高”,在选择改进宣传教育意见时,也有29.21%的学生选择了“加强师资队伍”一项。在最后一道开放性题目中收集的文本材料中也有同学提到此问题,有学生这样说:“希望上课的老师和开讲座的专家们不要让我们听一次课听得不仅身累心更累,云里去雾里来,希望能准确传达信息、对问题有自己独到见解,能引起学生共鸣,能触动学生心灵。”由此可见,教育宣传队伍素养问题也是云南独立学院学生学习中国梦、践行中国梦的一大制约因素。
3.2.4宣传教育的手段和途径简单滞后,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充分。向大学生传播中国梦,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水平和增强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力度,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和有效途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实际上,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利用新科技、新媒体创新途径和方法,如通过电视、书籍、报刊自觉自愿积极主动了解中国梦,再如利用好网络媒体这个大学生较为熟悉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但调查显示,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传统途径和手段。本次调查中设计了“你所在学校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一道不定项选择题,统计结果显示,“政治课课堂教学”比例达72.66%、“校园广播、学校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比例达61.42%、“召开主题班会”比例达57.68%,九个选项中只有这三项比例超过50%,而其他选项“学生通过看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等自主学习方式学习”的比例仅为46.07%,“专题讲座”的比例为34.46%,“党员、团员培训”的比例为32.21%,“组织学生课外社会实践”的比例为26.22%,“专业课课堂教学”比例为20.97%,“其他方式”比例为8.99%。当前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现有方式途径运用中,首当其冲的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一些独立学院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手段和途径简单落后,就应该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但调查表明,少数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没有很好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就无法很好地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展开中国梦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1).
[2]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3]孙玉娟等.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实效的理性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的调查问】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入党申请书对党的认识09-11
关于大学生对宿舍的满意度的调查报告10-03
关于大学生对诺基亚手机满意度的调查问卷12-15
关于大学生对参与志愿者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12-12
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的大学生调查报告09-30
关于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作用10-20
关于大学生购买电脑的调查问卷10-01
关于大学生业余时间支配的调查11-21
关于大学生活动课外调查的报告12-12
关于大学生廉洁修身的调查问卷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