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比高矮(通用10篇)
活动目标: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人物卡三张;《幼儿画册》(第三册p7)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3)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3.排序(1)三人比高矮。
爸爸、妈妈、小明三个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学说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师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个排序。
爸爸、妈妈、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样排队,个子矮的排前面,个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4.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数学《比高矮》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按照高矮特征给三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2、学习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活动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学习按照三个物体的高矮特征进行排序,我们班的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正确进行比较两物体的高矮,并能用语言表达。本节活动的难点是三个物体按高矮特征进行正逆排序。让在活动时我先请幼儿自己给三个物体排序,孩子们大部分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序,但是在请他们用语言描述是按什么顺序排列时,部分孩子不能正确的表述。
另外,在幼儿操作材料的准备上也存在不足之处,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误导,个别孩子将其与大小混乱。
1、 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学习进行记录。
2、 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 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标记正确点数相应的图形数量。
难点:
对总数标记的认识
活动准备
教具:几何实物图片1张(红色、蓝色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统计表一张。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教师:“图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颜色、形状不同)“它们分别有几个?”
2、认识统计表,学习记录。
教师:“这张表格上有什么?”帮助幼儿理解统计表的含义。重点帮助幼儿认识各标记的含义。
教师:“这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圆形标记,表示所有的圆形;这是红色圆形标记,表示红色的圆形。)
教师:“这个统计表该怎样进行记录?” 帮助幼儿在图表相应的位置上记录。
提醒幼儿根据标记将所点图形的数量记录在标记后面的横线上。
3、幼儿根据标记点数图形数量,教师记录。
二、小组活动:图形分类记数。
1、教师讲解活动要求:在对应的标记后面点数图形的个数,用数字进行相应的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三、活动评价
活动目的:
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物体的高矮,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培养幼儿比高矮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同样大小的红色、绿色大长方体积木各一块,两张小鸡和小鸭图片,一把贴绒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红色、绿色的小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个,套管、盘子各一个。(盘子的正面有方格,反面有凸钉)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与同伴比高矮
幼儿两两组合比高矮(也可以和老师比),讲出谁高、谁矮或两个人一样高。自由交换伙伴再比,可多次进行。(教师:甲和乙比,甲高乙矮;甲和丙比,甲矮丙高)
3.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4.比积木
教师出示红色、绿色长方体大积木各一块,变换摆放方法,让幼儿观察比较:两块积木平放——一样高;红积木竖起来,绿积木平放——红高绿矮;红积木平放,绿积木竖起来——红矮绿高。教师拿掉红积木,问:绿积木是高还是矮?(幼儿无法比)由此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分组操作:
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1.让幼儿用同样方法将相同数量的小长方体积木在桌子上搭高。(教师问:你们谁搭得高,谁搭得矮?幼儿:一样高)
2.让幼儿将相同数量的木珠穿入套管,再插在凸钉盘上,相互比高矮。(教师:看看谁插得高,谁插得矮?幼儿:一样高)
3.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
4.请幼儿把6块红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再把5块绿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然后比一比。(教师:哪个高,哪个矮?。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红圆柱体积木比绿圆柱体积木高。教师:用什么方法能让红圆柱体积木比绿圆柱体积木矮呢?幼儿:拿走两块红圆柱体积木,或加上两块绿圆柱体积木就行了)
演示游戏:
教师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遮住下半部分)玩游戏。(教师用小鸡的口吻说我小鸡高,你小鸭矮。教师然后又用小鸭的口吻说:不,我小鸭高,你小鸡矮)
教师请幼儿判断一下小鸡、小鸭哪个高,哪个矮?(幼儿可能回答一样高,因为它们的下半部分被布遮住了,从头部看是一样高的)
教师揭去遮盖的布,幼儿看到小鸡站在小椅子上,小鸭站在地上。再请他们想一想,小鸡、小鸭哪个高,哪个矮?教师可边说边把小鸡从椅子上取下来与小鸭比,使幼儿懂得比高矮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延伸活动:
教师让幼儿到操场上去找任何一种物体与自己比高矮。如,让幼儿比过后说,我和大树比,树高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教师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较。
教师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别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比高矮,该怎样比?把比的方法告诉大家。
活动评析:
1.设计中将高与矮比较中的相应性、相对性、可变性巧妙地渗透在集体活动和分组操作中。在演示游戏和延伸活动中,还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的物体比高矮时,必须在同一平面上。这样,有利于幼儿仔细观察、多做比较。
2.设计中的各环节注意动静交替,既有拍气球时的向上跳跃等活动性比高矮设计,又有桌面组合、摆弄操作材料等安静性比高矮设计。幼儿不仅人人有亲身投入比较活动中去的机会,同时还有思考、判断、应用和再创造的机会。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
教学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教学反思:
生活中大部分幼儿对“大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幼儿分辨高和矮的区别,和‘大小”也有相似之处,因而有了先前的基础,并且涉及的知识面不是太广,再次实施起来就有些经验了。可万万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幼儿所表露出来的现象却是比较笼统、模糊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观察各种年历,学习查看年历的方法
2、体验年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了解一年中的重大节日,自己的生日
2、不同款式的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年历展,”展示在教室周围
3、笔,纸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份8月的月历,引出月
师:这是年妈妈为它的日期宝宝盖的房子,这房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月,那那个小朋友可以告诉我,这是几月的房子呀?(8月)真棒,那请你们数数看这里住了多少个日期宝宝?(幼儿数数,有31个)引出8月有31天
二、认识12个月
1、出示12个月的房子月历卡
师:年妈妈有365个宝宝,她为这些日宝宝盖了一些像8月这样的房子,我们看一共有多少座月历房子?(12座)年妈妈给这些房子起名为1月、2月、......12月 引出:一年有12个月
2、师:这12座房子一样大吗?
引导幼儿观察后说出:12座房子里有大房子,小房子和一座最小的房子。
3、师:大房子有几座,分别是那几个月?小房子有几座?分别是那几个月?最小的房子是哪一个?是几月?
请幼儿个别回答
小结:大房子7座,我们叫它大月;小房子有4座,我们叫它小月;最小的房子我们叫它平月。
4、师:怎么能很快的记住那个是大月,哪个是小月?(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师:老师教小朋友一个学习记忆的方法:伸出左拳,手背朝上,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的第一个凸起的地方(左手食指关节)数起,凹下去的地方为小月,凸起的为大月,2月为平月。即1月大,2月平,3月大,4月小.........数到7月后的凸起的地方往回数,8月大,9月小.....三、知道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你能在你的年历的大月中找出几个日宝宝?小月里有几个日宝宝?平月呢? 引导幼儿说出,大月31个日宝宝,小月30个日宝宝,平月28个。
四、发现日历上的不同标识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有一份4月份月历,这上面有哪些日期是红色的字?为什么? 师: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年历上找找除红色标志外,还有什么特别的?
小结:我国年历上的节假日都是红色字体标志,有些特殊的日期会用图案火文字表示,如4月20号谷雨。提醒农民伯伯要开始耕种了。
五、制作自己的年历
师:这张月历是我自己制作的,我在4月8号上画了一个蛋糕,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幼儿讨论猜测
师:这是我妈妈的生日,这个是提醒我在这一天要为妈妈送上祝福。
师:这上面还有一些标识提醒我当天要做的事,比如这本书,告诉我4月20号要去看书。师:现在我请小朋友们为自己做一份年历,在上面画上不同的标识。延伸:回去展示自己做的年历
比长短、比高矮
教学目标:
1、经历比长短、比高矮的过程,掌握比长短、比高矮的基本方法(对齐比、拉直比),了解还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比长短。
2、能用长短、高矮来描述日常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经历比较和对应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与说
夏天来了,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要开夏季运动会了,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
1、故事导入,引出高矮-----比高矮。T:马上要进行的是摘葡萄比赛。瞧,运动员出场了。(出示运动员图)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三名运动员谁能最先摘到葡萄呀?(长颈鹿)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长颈鹿高)T:哦,长颈鹿最高,所以它能先摘到,那谁最矮呢?(小白兔)。那小羊和小白兔谁高?那小羊和长颈鹿谁高?T:小羊怎么一会高,一会矮?
总结:看来和不同的小动物比,比的结果也可能会不同。
2、比长短。(1)我们一起到这三名运动员的房间里看看吧。(出示三张床与裤子、皮带的图片)(2)看到这三张床,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出示裤子,说一说三只小动物分别应该穿哪条裤子?出示皮带,说一说三只小动物分别应该用哪条皮带?比较长短。板书:()比()长,()比()短。比较的方法:把皮带拉直比,或者是数方格的方法。
二、课中操
1、手势比高矮、比长短
请你比我高一些,我就比你高一些;请你比我矮一些,我就比你矮一些。请你比我长一些,我就比你长一些。(师生边说边做动作。)
2、学生比身高。指名两个学生比身高,让其中一名学生站到凳子生,学生说一说可以吗?为什么?
三、练与用
1、参加摘葡萄比赛长颈鹿得到了奖品,我们看一看,哪支笔长?引出数方格的方法比较。
2、出示四条绳子,你觉得哪条绳子最长,哪条绳子最短?到底对不对?(移走长方形)现在你能把它们排排对吗?
3、感知化曲为直的比较方法猜哪条绳子长?(移走长方形)比长短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4、出示小动物比较图
学生读题,说一说该怎么比较?有没有办法让我们清楚地比较出它们的高矮?添上网格图,根据身高编号。
比厚薄准备: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
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 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 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
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
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
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
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 教师检验2-3样物品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二)、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
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
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
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
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三、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
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
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教师依次检验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四、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粗细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
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
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活动目标:
1、探索各种比较高矮的方法,能讲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记录比较的结果。
3、初步感知物体高矮的相对性和不变性。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比较高矮有初步的经验。
2、探索高矮的材料:绳子、木块、皮尺、奶粉筒
活动过程:
活动一:幼儿两人一组比较高矮,并记录自己比较结果。
指导语:请小朋友自己找个朋友,两个人比比谁高谁矮,也可以在周围环境中找一些材料来帮助,然后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1、儿童自己分组活动,教师观察儿童活动。
2、提问:“你刚才和谁比的`?用的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3、“我刚才发现小朋友在比较的时候做了一些记录了,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记录的?”
4、教师简单小结。(可以是儿童讲述的情况,也可以是儿童记录的情况)
活动二:幼儿三人一组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老师:“请三个小朋友来,你们看看他们谁高谁矮?那中间的呢?”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2、小结:要想知道
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3、老师:“现在你可以找几个小朋友一起来比一比,看看谁还能发现更多的秘密,然后在记录下来。”
4、再次分组活动,教师观察儿童活动。
5、如果儿童在活动中有新的发现,要鼓励儿童说出探索的发现。
活动的延伸:老师请一位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和老师比较。
小时候,爸爸在我家门前栽了一棵小梧桐树。一天,我用小刀在梧桐树上刻了两只眼睛,还刻了一个嘴巴。奇异的现象出现了——到很处冒出了许多小水珠来。我大声喊:“爸爸,快来看呀!小梧桐哭了,还流眼泪,还有口水哩!”爸爸哈哈大笑,说:“你用小刀伤了它,小梧桐树好疼啊!它能不哭吗?今后你可不要再伤害它了,应该好好保护树木哟!你就和小梧桐比着长吧!”
从这以后,我再也不用小刀刻小树了,而且天天和小梧桐比高低,一心想超过它。
不久,姑姑把我接到她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和小梧桐比高低。我走到小梧桐跟前一比,就惊慌的喊了起来:“噢!爸爸妈妈快来看啊,小梧桐长高了,我长矮了!我长矮了!‘
爸爸、妈妈都笑了,还说我傻。我又哭又闹。爸爸千般劝,妈妈万般哄。我虽然不哭了,但我为什么长矮了却一点也不知道。今天,只要想起这件事,我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张老师上的是一年级上册《比高矮》的内容。比一比是一个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活动,从中体会比较的方法,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张老师是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的,可以看出,张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从整体看,好的方面有:
1、组织教学、课堂调控能力强。
对于刚入学还不到一个月的一年级学生,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张老师这点做的很好,课一开始张老师就通过“夺红旗”活动、想不想和老师玩游戏等话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节课下来,老师能很好地调控好课堂纪律,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2、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可以说,课的整体设计很好,从情境的创设到观察生活中的图片,再到列举生活中什么比什么高、矮,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知、体验高、矮,因为高矮的判断对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较的方法,和比较中要注意的问题,如老师说:比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他们?这句话就问得好,让学生的思维有了碰撞,这样,不仅知道比较的方法,还知道比较的条件。教学中,教师组织了学生小组活动、交流,让学生全员参与了讨论和表达的机会。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会比较高矮、长短、厚薄,体验比较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教师很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小组活动等,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拿了一本厚的、比较小的字典和一本薄的比较大的笔记本,让学生观察、比较,说说如何比较厚薄,指出比较的地方,并用手摸一摸。还有就是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时,教师用直观的教具演示,把弯曲的绳子拉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比较要按一定的标准。
4、渗透德育教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利用课本主题图,用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所看到的,如: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等,说到两位小朋友送老爷爷过马路,及时地教育学生应尊老爱幼,帮助有困难的人,有机地渗透了德育教育,同时也锻炼了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拓展学生思维。
在课的结束时,老师还很有用心的举了个例子,如:外国的一条河和中国的长江比,谁长?湖南的一座山和广东的一座山,谁高?怎么比较呢?这样的问题,很好地延伸了课本身,把思维延伸,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值得探讨的方面有:
1、小组活动时很多时候会出现混乱,或是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主要原因是学生活动目标不明确,老师交代不清楚。张老师在这节课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特别是把目标要求交代清楚外,还安排好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大家进行活动,这样的小组活动才会有效、有序而不乱。
第一部分是人与人的比较。中班幼儿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关于高矮的相对概念,并且积累了一些两两比较高矮的方法,他们也喜欢在日常活动中互相比谁更高。因此,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们让幼儿在和同伴的反复比较中巩固两两比较高矮的方法,加深对高矮相对性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人与物的比较。我们借助幼儿喜欢的“搭积木造房子”的游戏,引导他们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理解高矮。我们对幼儿造房子提出了要求--比班里最高的幼儿要矮,这使得幼儿不仅要和同伴合作完成造房子的任务,更要使自己建造的房子符合一定的要求。于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用目测的方式进行估计,或者请班里最高的幼儿前来作实际比较,人与物的高矮比较自然而然地进行着。
第三部分是物与物的比较。我们让幼儿通过为房子挂门牌号码来对自己所造的这几幢房子的高矮进行比较和排序。对中班幼儿来说,要完成对6幢房子的排序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这些房子高矮差不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为此,我们先是帮助幼儿快速确定最高和最矮的房子(通过目测就可以直接比较出来),这样一来参与排序的房子的数量也就减少了两幢。我们还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工具一直尺、纸板。在必要时提供测量工具和方法,能使比较更为准确,也有助于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测量与比较的方法和概念,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最后想说明的是,我们经过多次尝试,选择大积木、奶粉罐、纸盒之类的物品作为活动材料,其原因有二:一是这些东西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对于它们的特性比较熟悉;二是这些东西自身有一定的重量,比较稳固,幼儿能够较快地造好房子,不易倒塌。
目标:
1.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乐意和同伴一起用多种材料造房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房子从矮到高排列。
2.愿意和同伴愉快地交流与合作,大胆地表达。
准备:
1.让幼儿收集各种造房子的材料,如纸盒、大积木、奶粉罐等。
2.1~6的数字卡片,直尺,纸板。
3.活动宜分组进行。
过程:
一、好朋友比高矮
1.师:我们这些孩子中,谁最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师: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自己比谁高,比谁矮?(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3.师:怎样比高矮?(请两个幼儿示范。)
4.师(小结):比的时候,人要站直,背靠背,脚并拢,人头放正,眼睛看前方。这样比出来的结果才比较准确。可以用手来比一比,或者请朋友来做裁判。
5.请大家一致认为比较高的幼儿和其他幼儿逐一比较,看看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最后看看这名幼儿是不是最高的。(在这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幼儿有关高矮的概念,巩固比较高矮的方法。)
6.师(小结):原来我们通过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谁最高。
二、造房子
1.引出游戏: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比高矮的游戏。我准备了几种材料(逐一介绍材料),等会儿你们可以两人一组选择相同的材料一个一个叠起来造房子。(强调用相同的材料建造房子,为幼儿后续的建造和比较提供便利。)
2.提出造房子的要求:造的房子要比班里最高的幼儿矮;将房子造在场地后方,和其他幼儿造的房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房子要造得牢固,不容易倒。
3.让幼儿自由分组,选择材料造房子。(在幼儿造房子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合作情况以及每一组使用哪种材料、房子是否造在规定的地方,并引导幼儿请班里最高的幼儿与自己的“房子”比一比,看看“房子”是不是比他矮。教师在指导幼儿造房子时,最好使几幢“房子”的高矮差异明显些,以方便之后的比较。)
4.请班里最高的那名幼儿逐一与6幢“房子”比较,检验所造的“房子”是否符合标准。(在比较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造的房子比×××(最高的幼儿名字)矮”巩固幼儿对高矮相对性的认识。如果发现造的“房子”不符合要求,就引导幼儿及时调整。)
三、房子比高矮
1.师:这些房子一样高吗?我们一起将这6幢房子从矮到高排排队,先看一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第一个,哪幢房子可能排在最后一个。(幼儿通过目测作出判断,并用建造房子的材料为房子命名,如盒子房子等。)
2.师:接下去几幢“房子”该怎样排?(幼儿通过目测进行比较,判断出比第一幢“房子”高一点点的“房子”,并请造房子的幼儿将“房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3.师:真的是这幢吗?请你来比一比,看看这幢“房子”是不是比××房子高一点。
4.师(小结):比较不同高矮的房子时,用眼睛看可能会出错,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5.和幼儿共同为前3幢“房子”排序,引导幼儿了解排序的方法。
6.师:那么接下来的3幢“房子”该怎么排呢?请造这3幢房子的孩子上来把这3幢房子按照顺序排下去。(在幼儿移动“房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防止“房子”倾斜倒塌。当发现有“房子”高度相近,不容易通过目测进行比较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直尺或者纸板等进行比较。)
7.引导幼儿给6幢“房子”装上1~6的数字门牌号码,规则是最小的门牌号码给最矮的“房子”,即最矮的“房子”是1号,以此类推。数字必须是连续的。(幼儿为自己造的“房子”放上相应的数字。)
8.币幼共同检验6幢“房子”的门牌号码是否是从1~6连续排列的。
延伸活动:
【小班数学比高矮】推荐阅读:
中班数学教案 比高矮09-26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方案:比长短06-10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我和朋友比高矮》及教学反思10-03
小班数学10-13
小班数学:动物排队10-12
小班数学游戏课件10-24
小班数学:排序教案12-04
小班数学认识图形宝宝05-29
小班数学《水果排队》教案06-14
小班数学:变得一样多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