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校长工作述职报告
(节选)最后,与招生工作有关,借这个机会说说公共服务体系的问题。最近,有些省市电大的同志反映,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为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提供招生服务冲击了开放教育招生,我就此作了些初步调查分析。这里,简要通报一些相关情况,仅供参考。概略统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在读学生总体规模现在大
约300万人,电大开放教育占60左右,其他67所高校远程教育学院占40左右。67所试点高校远程教育学院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学习中心已超过3000个,与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的数量大体持平。高校远程教育学院的学习中心目前有三种类型,即学院自建、合作共建(地方电大占了较大比例)、依托公共服务体系。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前几年主要是进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试点,再加上学习中心备案政策限制等各种复杂原因,在其中所占的份额是比较低的。截至目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合作高校只有21所,而且这些高校大多是几种类型学习中心并存的。其中启动招生的合作高校只有15所,通过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及学习中心招收的学生累计不到6万人,约占整个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在读学生总数的1/50,67所高校远程教育学院在读学生总数的1/20,相当于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在读学生总数1/30。
——浙江省。据浙江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目前有60所试点高校在浙江设点招生,共设立学习中心400多个,招生总规模累计约12万人,与开放教育试点招生规模13万人基本持平。在浙江设立的奥鹏学习中心只有20多个,为合作试点高校招生总规模不到4000人。
——黑龙江省。据黑龙江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目前有31所试点高校在浙江设点招生,共设立学习中心124个,招生总规模累计约2万人;开放教育试点招生总规模约7万人。在黑龙江设立的奥鹏学习中心只有20多个,为合作试点高校招生总规模不到1000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据广西自治区教育厅的统计数据,目前有42所试点高校在广西设点招生,共设立学习中心200多个,招生总规模累计约2.5万人(其中1.5万人为广西电大与其他高校直接合作招生),超过开放教育2万人的总规模。在广西设立的奥鹏学习中心只有20多个,为合作试点高校招生总规模不到2000人。
这些情况表明,高校远程教育试点近些年来发展很快,的确对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招生造成了强有力的影响。但目前这种影响主要还不是来自于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具体说目前还不是来自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试点高校主要还是自行设点或者与有关机构合作设点招生,其中不少设在各地电大,包括通过与省级电大相关部门合作在当地电大系统设点招生,招生数远远超过了奥鹏学习中心。此外,也有些高校是通过国家培训网、弘成科技(中华学习网)等目前尚未经由教育部批准的公共服务机构设点招生的。像弘成科技,为试点高校提供服务的学生数,据说比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还要多。
但这确实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尽管电大公共服务体系现在还没有对开放教育试点招生造成明显影响,但这并不等于说今后不会造成冲击,可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问题在于,是不是电大不搞公共服务体系就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或者说可以规避这样的冲击呢?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多样化,还有远程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看来是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建立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国家在发展战略层面上的政策选择和教育市场的必然产物。而且,今后的公共服务体系肯定不可能只是电大一家,事实上,教育部把这项任务交给电大,也只是让电大作先期试点。教育部注意到电大作为国家教育资源有可能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当然也给了电大一个政策保护期,但这绝不是像有人批评的那样是让电大独家垄断。这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后,教育部正在起草《关于举办远程高等学历教育审批暂行办法》。据分析,按照这个办法,普通高校举办远程教育会逐步放开,预料很快会有更多普通高校加入远程教育的行列,电大开放教育招生肯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而且,教育部已多次明确表示,未来会有第二家、第三家乃至更多的公共服务体系出现,有些企业和行业系统正在通过各种途径谋求建立新的全国性的公共服务体系,对电大的客观上的政策保护期很快就会过去。也就是说,电大的公共服务体系如果搞不好,最后的机会未必是电大的。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电大的发展规划,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是电大的三项主要任务之一,或者可以说,电大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骨干作用,具体体现为办学和服务两大功能作用。对此,我们恐怕还是应该要有“战略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多从发展战略的层面上认识并认真研究相关问题。首先,当然还是要提升电大自身的办学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又是处理好办学和服务两者的关系,在两者的良性互动中为电大的发展找到新的生长点。实事求是地说,这几年推进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过程并不顺利,在不少方面离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在一些重要问题上长期难以形成共识,当然也很难形成合力。有些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解
决,包括如何理顺各种关系,中央电大也还在进行探索。在有些方面,我们确实已经贻误了时机,很有可能造成某种程度的被动。
教育部、科技部等正在筹划,准备围绕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启动“数字化学习港和终身教育体系示范工程”。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已经作为一个国家示范项目被列入其中,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1000个以上的示范性学习中心,覆盖全国城乡,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军营。配合这个示范工程,教育部准备启动一个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中央电大公共服务体系框架下及奥鹏远程教育中心服务平台上,探索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和转移、学历与非学历打通的机制和制度、措施,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这对于电大是个新的机遇又是个新的挑战,有许多课题需要尽快研究解决。
这次评选的范围是全国普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职在岗的校长和体育教师。
“中学体育工作优秀校长”应是“教育思想领先、教学业务精通、管理能力高超、办学实绩突出, 对学校体育教育有良好的理解和思想”的管理专家。评选的基本条件为:
1.依法治校。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对体育教育改革及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开拓性的思考和独创性的决策。在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有计划、有设想、有实施,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学校工作能真正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
2.科学管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 熟悉现代学校行政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关注学校体育, 支持学校体育建设和发展, 能准确地思考和把握学校体育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积极性, 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3.队伍建设。具有率先垂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领导风格, 能以身作则, 诚实守信, 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践行者、带领者和先进者。关心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 能带领学校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学生快乐的运动。带出一支为学校体育献策献力、任劳任怨、持之以恒、考虑学生终身体育发展的学校管理者队伍;带出一支团结和谐、奋发向上、敬业爱岗、工作踏实的教师队伍。
4.质量保证。能根据国家方针政策与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 实施学校体育工作, 能够有效地督促和检查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完成的情况, 体育课教学效果好, 教学质量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认真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有制度, 有措施, 效果好, 课余训练有成效;充分发挥体育场地使用效能和作用, 为开展体育工作提供保障经费。
5.教学科研。具有思考和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能力和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能力, 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课程和学校体育改革与创新, 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 重视学校体育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 全面具体地进行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等课题研究。
“优秀中学体育教师”应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突出、社会公认”的优秀学校体育工作者。评选的基本条件为:
1.师德高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有崇高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关爱学生, 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献策献力。为人师表,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作风严谨, 吃苦耐劳, 任劳任怨。
2.业务精湛。具有扎实的体育技能功底和体育学科基础, 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有驾驭新课程改革和教学的本领。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体育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念, 并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
3.业绩突出。能够有效地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体育、参与锻炼, 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效果好, 并能够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4.教学科研。在体育教学中能善于思考, 积极创新, 大胆改革, 成绩突出, 并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认可。能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教学科研, 撰写有一定水平的论文。
XX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领导班子经过半年的磨合,各项工作都能配合默契,学校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六一节我和大家一起见证了新校舍启用的喜悦。暑假中,旧校舍又开始加固,需要全部搬迁到新校区,所有工作在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中安排就绪,其中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深有体会,有些困难是前所未有的。但所有这些都丝毫没有阻挡整个管理层以及教师团队团结进取,创新发展的步伐。回顾一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值得我认真反思、提高。常规工作不再重复,谈几点个人感受:
一、管理文化---高效有序。
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从头至尾井然有序,无论年初还是秋季开学,都是在校委会以及中层管理人员的论坛中徐徐拉开帷幕。每周一的全体教师会、每周五的班子例会,都会认真梳理工作的条理性,掂量一下工作的轻重缓急,使得每周的工作都非常有效和及时。管理过程中群策群力,谏言献策已经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流程和惯例。管理工作迸发出的智慧火花,让每个人的思维在交流中都逐渐趋于有序化,让每项工作都能达到时效性、务实性。我几乎是被连拖带拽的拉上了这辆动车,与大家一道开始了一年的幸福之旅。一年的摸爬滚打,让我对老师们的敬业、奉献和无私付出感到钦佩,更让我收获颇丰,工作效率和习惯得到了质的提升和改变。比如,蠡风管理平台的有效使用,不仅带来了管理效益的大幅提升,更改变了人的思维和行动,使整体团队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策略得到了提升,让我深受启发:管理也可以这样做。再比如,每次督导、检查,根据校委会分工,我不仅仅着眼于认真梳理相关标准,精心准备档案,重点在于充分体现学校的独特见解和创新做法,并对分管各口的准备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自查、整改,确保每次检查都能高标准、严要求。迎检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更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层次。
二、德育文化---内外兼修。
对内,带领德育处、少先队等部门,强化学生管理工作力度,学生习惯养成再上新台阶。基本实现了学期初提出的“让竞争体现活力,让信任代替恐惧,让爱取代惩罚,让习惯展现谦和”的目标,各年级在级部主任的组织带领下,主题教育精彩纷呈,上周五从各位级部主任的汇报中,我们已经顿悟很多,其实,班主任老师比我们校委会考虑的还要全面,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细致。少先队工作日趋完善和富有成效,学生自理能力逐步提高,孩子们在幸福快乐中不断成长、进步。
对外,通过层层推荐选拔,在各班成立家委会的基础上,近期成立了学校层面的家委会,真正搭建起了家校共建的平台。充分发挥家委会的纽带作用,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空间和领域。亲子活动越来越广泛,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校内校外,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下半年,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市局领导认可,成功创建成为淄博市的德育品牌。
三、人本文化---浸润心灵。
无论是学校的党建工作,还是工会工作,都本着为全体师生服务,为师生发展铺路搭桥的宗旨。本,我们尽量抽出时间走访慰问生病教职工以及家属,千方百计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让大家在实验小学能够更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更幸福舒心的工作。本,学校党支部被评为优秀党支部。当然,由于能力有限,让大家的工作环境还不是很满意,有些工作还没有完全办好,比如食堂迟迟没有投入使用,暖气送的较晚,在此,也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四、学科文化---协作创新。
观课议课活动,一直是我的常规工作,尽管不分管,但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其中。无论是常规的推门课,还是各种公开课、优质课评选等等,都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与执教的老师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一年下来,近百节课堂,让我见证了老师们的进步和成长。尤其是陈大伟教授对观课议课策略的指导后,大家的教学研讨气氛空前活跃,教科研已经渗透、内化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近期的协作创新教研活动,让我感叹,可视化答辩让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在新的一年,希望有更多机会向老师们学习,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工作能力。同时也预祝全体教师能够继续发扬龙马精神,精诚团结,协作创新,做智慧教师,育儒雅学生,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学校,发展学校,办一流的教育,让每位孩子都拥有快乐的童年和幸福的人生。
编辑推荐:
镇监察工作述职报告
机房工作人员个人述职报告
个人德能勤绩廉工作述职总结参考
个人工作述职
XX驻村工作队述职报告
XX党校班主任工作述职报告
新任小学班主任工作述职报告
电脑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村干部半年工作述职报告
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工作基本结束,总体来说,各项工作进行顺利,安排部署有计划,有目的,安全管理到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一布局调整工作进展顺利,食堂宿舍管理趋于常规。本学期在开学前3天(即2月23日),安排并校的教学点教师家访,再一次摸底,确定核实住校人数。在2月23日调试供暖,2月25日宿舍床铺用具到位,食堂大师傅开始到位,收拾炉灶、炊具,29日确定宿舍保育人员、晚自习值周安排。28日试火。3月1日正式将却限、阿克图拜教学点三四五年级合并过来,住校生达到110人以上。
这学期最难的就是宿舍食堂的管理,一无管理经验,二无多余人员充实后勤(部分教师转岗一时难以接受)三是配套设施不到位,如无自来水,四个土锅炉拉煤,架火工作量大。多亏了带班领导72小时值班,一天三次布水管抽水,宿管员架火,烧水,发水。后一个月工作量才得以减轻。学校在抽查中,无论宿管,晚自习教师都按时到位,工作正常。
第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本学期做到开齐开足开全各门课程。虽然汉语班无 正式专职教师,但支教大学生以120%的努力,使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狠抓课堂常规教学,教师考勤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课堂教学采用公开与推门课相结合,与每月一开放周相呼应,推动课堂教学常规化。
2、远程教育等辅助教学定目标,完成2/5为目标。通 过查教案、登记记录为准,不依年龄为界限。不使用者在每学期绩效考核中将重复扣分。以多媒体讲课比赛作为使用成果展。
3、狠抓双语教学。新课程推进到今天,以进入7年,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已不是重点研究,主要是教师工作态度思想认识上。目前乃至今后几年,重点是双语教学,我们很清楚双语教学实施已六年,我校在初中教育阶段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大,一是师资不足,目前需要4个双语数学教师,加上进修刚能达到,汉语教师奇缺,在职的这些教师因都不是民考汉毕业,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中短期培训,汉语运用表达上还是欠缺一点,上课吃力一点。但这些老师很伟大,学习汉语能力是我们在校的民汉教师的榜样。二是我们学生大多来自村里,有的在没到我校之前甚至连汉族人都没见过,何来的语言交流。但我们学生也相当厉害,小学六年数学是哈语,一进入初中换成汉语数学,成绩全县乡级第一。因此,提高双语教学是我们的今后教学中重点工作。教务上、教研组要从教师学生入手,通过提供展示平台,激励措施努力推进双语教学,是我校双语教学工作迈向迅速发展阶段。
4、狠抓校本培训。要从教学教研、计算机、汉语培训 入手,提高教师素质。另外,在师生中继续推进中华硬笔书法
学习。建立学习型单位,在每周提供一小时的读书看报纸时间。
5、今年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较好,向组建的足球队虽未 获奖,但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挥。
6、狠抓教研组工作,落实好每学期8次教研活动,重 点是双语教学和课题研究。教研成效显著,吴玉仙等老师在县级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
7、抓好毕业班内初的复习,不论怎样,老百姓最后认 得还是结果。所以合校一年,六年级内初上线15人,汉族9人,民族6人,完成了年初所定任务。最后上内初人11人,汉族8人,民族3人。
第三,德育教育迈向深入。
1、继续推进了一月一主题教育和“十个一”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
2、学校今年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上学期为探索阶段,下学期将大力推进。
3、继续加强师生政治学习和法制教育。做到教师依法从教,绝不出现体罚学生现象。
4、进一步抓党团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好学生会工作。
5、主题班队会开展有声有色,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后勤安全、管理抓落实。
1、出台了各项管理制度,各项职责,借鉴各校的管理 模式,落实工作安排,加强责任追究制和加重后勤、值周教师
签到考勤处罚。
2、每月要进行一次用电、用水、用煤、防火安全检查,每周一次食堂饮食、卫生、纪律检查。
3、抓好学校安全疏散、防爆、防火演练。一切工作不 是很多,而是无计划,无目的,最终事情赶到一起,要么走形式,要么出问题。
第五,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按年初计划,今年8月底开始改造2010年冬季冻死 的足球场草坪1990平米,完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一个愉快轻松地学习的平台,并购买一台电动的喷灌设施。总投资将近投入2.8万元。
2、提升花草种植品味,在草坪中间花池继续种植了多 年野生花草。
3、加强绿化美化管护工作,学校全体教职工今年齐动 手,划区分段进行管理,减轻了后勤人员的工作量,体现出全校师生齐努力,共建美好校园局面。
4、今年下决心对办公室文化建设进行投入。投入在1.3 万元宿舍食堂制度、字画。
5、将校园商店屋顶翻新,改造为库房,9月我校是教室 宿舍最缺的一个月。
6、对校园的德育文化宣传教育牌进行全部更换,投入 在7千元。
7、在今年10月我校各教室及办公室实现了冬季集中供暖,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温暖舒心的平台。第六、下学期努力方向
1、进一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具体的活动提高 教职工主人翁精神。
2、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 内容形式极具教育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实效性。
3、解决好下学期音体美、双语、汉语教师严重不足 问题。
4、安排好下学期两个教学点三年级合校住宿工作。
5、关于部分项目情况:今冬实施集中供暖,但留下 一些破坏的草坪、树木等要重新种植。数字成长营在7月中旬为我校捐赠20台电脑,新学期学生上机达到每人一台。教育上有一个项目,有望在新学期办公桌全部更换,并配发新复印机、打印机,将会使我校教师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
萨尔塔木中学
用创新实现梦想
2016年06月27日16:01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刚才,当聂耳谱曲、田汉作词的《毕业歌》激昂的旋律在体育馆内唱响时,我看到学士帽、硕士帽和博士帽下面六千多张青春的脸庞上洋溢着无限的留恋与憧憬。我相信,此情此景,将永远定格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成为人生最难忘的瞬间。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是最幸福的江南人!在经历了学海拼搏、生活考验之后,终于收获了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成功。这份成功在带给你们及你们家人无比幸福的同时,也为倾心培育你们的母校带来了无上荣光!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向你们送上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圆满毕业!
前几天,我在学校微信上读到一篇题为《时光不老,我们不散》的文章,充满着毕业生对江南美丽校园的不舍与眷恋。“江南”二字,自古就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心口之中、字里行间,大家对其注解也各有不同。但我确信,在座同学们的内心深处一定都珍藏着同一个我们共有的“江南”。
同学们心中的江南,应该是“崇尚真知,以学习追求卓越”的江南。前几年,学校每年都出现一间宿舍4名同学一起考取名校研究生的故事。今天,在你们当中,药学院涓苑84栋
416、法学院澈苑74栋117、纺服学院榴园12栋323等宿舍的全部同学也都考取了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前几年,学校每年都有毕业研究生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今天,在你们当中,2名博士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先后刊登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我们欣慰地发现,热爱学习已成为江南的文化基因。
同学们心中的江南,应该是“谋划人生,用创新实现梦想”的江南。食品学院9名同学自发组成了一支以就业为目标的“活力小分队”,他们信息共享、任务分担、精神互助,不仅每个人都成功签约箭牌、玛氏、京东、联合利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还引领组建了一批低年级、跨学院、研本联合的就业新团队,善于谋划成为他们成功起飞的羽翼。设计学院研究生冯漉大四创业,四年来实现公司营业额近400万元,吸纳14名同学就业,被央视经济频道和新闻频道分别报道;还有来自不同学院的一批同学积极投身创业大潮,成功以“创客”的身份入驻国家级众创空间,勇于创新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基石。我们欣喜地看到,创新创业已成为江南的时代风尚。
同学们心中的江南,应该是“胸怀担当,将爱心付诸实践”的江南。在今年无锡国际马拉松大赛中,我校4300名同学报名,2800人入选志愿者。你们当中,一定有很多同学跟学弟、学妹们一道服务于赛段计时、秩序维护、医疗救援、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承担了本次赛事的全部志愿服务工作,构筑了锡马赛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你们当中,还有连年前往苗族、土家族村寨支教的“红粉笔”社会实践团队;有制作微电影《以爱之名》呼唤社会更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毕业设计团队。我们无比地自豪,投身公益已成为江南的行为习惯。同学们,正是你们和一代又一代的江南人共同铸就了学校“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共同阐释着学校“轻工特色、江南风格”的办学理念。这正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述,是《庄子》中“庖丁解牛,技进乎道”的惊叹,也是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的注释。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工匠精神正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这包含着:
脚踏实地、务实创新的内心气质; 专注当下、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 拒绝诱惑、坚定信仰的精神品格; 超越平庸、止于至善的人生追求。
在我们的江南,有许多同学、校友和老师正用他们的行动共同丰富和践行着这一精神。我们的同学以匠心认真雕琢人生,专注梦想,执着如一。今年我校录取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张宁卓,从小怀有一个工业设计梦。自幼患有极重度耳聋的他从未因厄运降临而失去梦想,付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普通孩子一样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他也未因已有成绩而改变梦想,在高考因1分之差与理想专业失之交臂后,本科期间仍然坚持自学设计类课程,甚至放弃原专业保研资格,毅然走上了艰辛的考研之路;他更未因眼前挫折而抛弃梦想,在去年首次尝试失败后,今年再次步入考场,终于考上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即将重返母校,继续逐梦人生。
我们的校友以匠心努力铸造事业,专注行业,务本求真。1965年毕业于我校发酵工程专业、生前曾担任我国生物材料主干企业总经理的已故校友——张启先先生就是其中的典范。启先校友从业50年,始终以孜孜不倦的态度投入工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科技,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引领行业。他一生为建设发酵工业强国付诸的努力与从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德,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去年底,他生前工作的公司捐资200万元,在我校专门设立“张启先奖励基金”,以此鼓励师生们不断传承他的精神。
我们的老师以匠心坚持服务社会,专注发展,勇担重任。自2005年以来,我校王洪新、曹栋、杨瑞金、张晓鸣、陶谦5位教授先后从江南腹地奔赴大漠戈壁,到新疆石河子大学连续担任食品学院院长10年。由于杰出的服务和重大的贡献,他们中有人被授予终身“名誉院长”称号,有人被评为“全国十年援疆突出贡献个人”,有人甚至把全家都带到天山脚下工作,谱写了“一人援疆行,一家援疆情”的佳话。与他们并肩工作的一大批江南大学教师,或精心授课,或指导研究,共同肩负起了为国家西部地区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重任,也因此,石河子大学食品学科已在新疆各高校同类学科中位列第一。
同学们,无论是张宁卓同学、张启先校友,还是援疆教师团队,在他们身上,闪耀的正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底色是执着,内涵是敬业,核心是坚守。人生或目标不同,或路径不同,或术业不同,或机遇不同,但只要我们始终专注人生、匠心独运,就一定会成就不一样的精彩!
梅子黄时雨,华年谁与度。亲爱的同学们,离别充满着感伤,更承载着希望。从现在起,母校将成为你们厚重的乡愁,你们将成为母校永远的牵挂。请珍藏学位帽上那具有特别意义的流苏,将它与母校的祝福一并装入行囊,奔向远方。
团结动员广大员工在实现公司“十一五”规划中建功立业 ——在兰州石油化工公司首届一次工代会和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工会主席 许 志 清
各位代表、同志们:
兰州石油化工公司首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是“两兰”整体合并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新公司在调整理顺、构建和谐企业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总十四届三次执委会和集团公司2006年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公司重组合并以来的工会和职代会工作,明确今后的工作和任务,选举产生公司首届工会委员会,动员全体职工为实现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一年调整理顺,两年快速发展,三年初见成效,五年走出困境”的目标做出新贡献,努力探索和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现在,我受大会主席团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第一部分 回顾总结鼓士气 团结拼搏渡难关
2005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兰炼、兰化整体合并,两个有50年辉煌历史的老企业推倒围墙走到一起,成立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这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举措,是兰炼、兰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企业工会组织,在新公司成立之日起,就在公司党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行政、各二级单位党政工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职工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企业方针目标,针对老企业“主营收入低、稳定压力大、融合磨合难”的“三座大山”和“两套人马的安置、利益分配的平衡、不同文化的碰撞、不同群体的矛盾、历史欠账的处理”等“五道难关”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工会四项职能和职代会五项职权,精心打造职工民主管理平台,打造群众生产活动平台,打造突出工会维护职能的平台,打造女职工自身建设平台,打造整合文化凝聚人心平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完成公司党委和行政提出的各项任务,在维护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发展、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促进企业融合共进的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以源头维护为核心,精心打造职工民主管理平台
新公司一成立,我们就积极顺应企业合并的形势,坚持把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作为工会工作的主旋律贯穿到职工民主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去。团结广大职工积极推进企业改革、认真处理企业改革中涉及职工利益的各种问题,有力推动了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职工队伍的团结稳定。
一是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五项职权。先后组织召开职代会团组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原兰化公司老街区危旧楼房改造安置方案》、《2005年新房出售办法》,为新公司公开、公平、公正的实行责任制考核提供了保证。对于合并初期企业面临的在岗职工、集体职工、内退职工、离退休职工、有偿解除合同职工等14个群体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想方设法帮助和解决他们的困难,最大限度地反映他们的心愿和呼声。各二级单位团组长认真学习,广泛了解,履行职责,严肃认真对待《议案审议表》的填写,充分体现了公司团组长联席会议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开透明度。一方面这些重大决策在讨论审议前,都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职工意见,起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另一方面公司决策的议案更加符合大多数职工的意愿,使职代会五项职权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
二是总经理信息员活动广泛开展。为了密切公司领导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支持,在推行职代会制度的同时,我们及时组建了由70多名不同行业职工组成的公司总经理信息员队伍。制定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总经理信息员聘任管理制度》。一年来,总经理信息员共提出有关企业生产经营、职工生活等方面的信息100条,经整理后有36条提交总经理阅批转交有关单位和部门落实处理。目前总经理信息员活动已成为职工直接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架起了一道职工与企业最高领导直接沟通信息的桥梁。
三是厂务公开活动有了新的进展。面对企业合并后各项工作亟待融合的新情况,我们总结经验,不断充实民主管理活动的新内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厂务公开控制程序》,使厂务公开的内容突出了全面性,体系突出了完整性,并向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延伸,向车间班组的广度渗透,形成了以制度作保障的厂务公开机制。
四是日常的民主管理活动坚持不懈。为了增强职工代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代表好企业和职工群众利益,企业一些重大活动,如每季度一次的岗位责任制大检查、企业招收和录用岗位合同工、子女临时工、住房分配搬迁、同行业职工技术比武、验收百面红旗班组等工作,我们都选派职工代表直接参与,从源头上维护了职工的整体利益。
二、以公司发展为目标,精心打造群众生产活动平台
充分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团结和组织职工投身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效益,是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是劳动竞赛有声有色。根据各单位不同时期的任务和本行业特点,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分厂创效益、车间创纪录、班组创先进、岗位创一流、科技创成果、后勤创最佳、检修创优质、机关创效率”以及“为公司重点项目建设做贡献”的系列劳动竞赛。各二级单位找准位置,突出特色,积极组织竞赛,为企业生产经营做出了贡献。
二是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成效显著。为了带动整个公司团结协作、加快融合工作,从2005年6月开始,我们相继在两个消防支队、两个医院、两个幼教、两个物业管理、两个宾馆、两个物资供应等六大系统、12个同行业单位之间组织了技术比武活动。在历时4个月的时间中,共有2100多名职工参加了技术比武活动,309名选手参加了六个赛区18个工种和专业的决赛。79名选手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12个单位获得公司竞赛组委会特别设立的“团结协作奖”。技术比武活动的开展迅速推动了公司“岗位大练兵、全员大比武”的高潮,为新公司职工之间的融合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三是QC小组攻关活动硕果累累。2005年,在公司QC成果发表会上,评出公司级优秀成果95项。其中,31项被评为省、部级优秀成果,5项被评为国优成果,一个班组被表彰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为了促进QC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结合企业实际组织编辑了50万字的《QC小组活动手册》,积极指导二级单位开展QC活动,承办了中国质协石油化工分会2005优秀QC成果发布会,表彰了10个QC小组活动先进单位,20名QC小组活动优秀组织者。在全国第27次质量管理小组会议上,兰州石油化工公司被中国质量协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这是甘肃省唯一推荐的一家企业。
四是班组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根据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纲要》精神,我们结合班组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班组建设委员会,以党政工名义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班组建设工作的通知》,在继承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制订了《班组建设工作条例》等七项规章制度和新的《班组活动记录本》。与人力资源部、职工培训中心一起,分板块举办了四期班组长培训班,对200名班组长进行了脱产培训。由总经理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职工代表组成调研组,对生产一线的班组进行了调研,先后投入近800万元,为640多个班组的生活、工作、休息、学习等环境进行了改造和完善,改善面达44%,解决了班组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五是选树劳模表彰先进的工作落到了实处。2005年是公司劳模先进的丰收之年,先后有7名职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甘肃省劳动模范和中石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有四个基层单位被评为中石油集团公司先进集体。同时,我们运用报纸、电视、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加强对劳模、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宣传,召开了庆“五〃一”劳模及先进人物座谈会,组织了26名劳模分别赴井冈山和新马泰休养观光,慰问了部分在兰的离退休省部级劳模。使选树先进,关心爱护先进的工作落到了实处。
六是科协工作生机盎然。新公司成立以后,我们及时召开各科协分会秘书长会议,现已组建分会23个,会员2004名。向兰州市科协申报“金桥工程”项目12个,“千厂千会”项目12个,征集科协论文334篇。同时,组织召开了科技人员学习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向全公司发出了向侯祥麟学习的倡议书。
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团结、鼓舞了士气、提升了人气,体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的良好氛围。
三、以团结稳定为重点,精心打造突出维护职能的平台
职工队伍的稳定是企业稳定的基础。新公司成立后面临诸多困难,由于历史欠账多、企业效益差和各个层面的差异,上访事件经常不断,各种原因造成的矛盾极为突出。我们始终遵循公司党委和行政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都是大事的原则,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为职工办实事、送温暖,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唤起职工对企业合并后的希望和信心。
一是建立了“送温暖”救助基金。在公司党委、行政专题研究和安排下,我们采取“行政拨一点、申请上级要一点、在岗职工捐一点、工会经费筹一点”的办法,建立了送温暖救助基金,制定了基金管理办法,开展了三轮送温暖帮困救助活动。各级工会组织上下沟通,进千家门、问千家情,对3527户不同群体的家庭进行了摸底核实,对1425户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先后对798户特困家庭、32户重特病职工、465户困难家庭子女就学进行了救助活动。两节期间将继续对生活困难的劳模、工伤致残以及特困职工近600户开展救助慰问。2005年共发放救助资金300万元。这些工作得到了职工群众的普遍认可,不少职工、家属通过写感谢信、打电话、发布网络短信等形式表达了对公司的感激之情。
二是做好日常的家访慰问工作。我们坚持元旦、春节期间,由公司领导和二级单位领导带队走访特困职工,为离退休职工、工伤病残职工、死亡职工遗属送去党政工组织的关心和问候;“五〃一”、“国庆节”、老人节期间进行座谈和慰问;日常工作中对遇到困难的职工,各级工会组织坚持“六必访、六必到”的好传统,采取各种形式做了大量的送温暖工作。
三是做好福利待遇和劳动保险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们精心安排和组织了在岗职工、有毒有害岗位职工的疗休养活动;对自选路线进行疗休养的职工提供了方便;为死亡职工、职工供养亲属、职工遗属办理了相应的丧葬费、抚恤费和定期生活补助等善后工作。
四是开展职工安康互助保险活动。一年来,参保金额达6000多 万元,有40名受到意外伤害的职工得到了理赔和慰问。安康保险为职工抵御意外风险建立又一道防线。
通过对这些工作的全面落实,体现了公司党委、行政对广大职工的关心和爱护,体现了公司“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理念,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体现了新公司领导班子的新举措、新思路,是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公司的具体落实,为保证公司生产稳定、队伍稳定、企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以素质提升为途径,精心打造女职工自身建设平台
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积极探索女职工工作的新思路,以女职工素质提升为动力,使公司女职工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荣获
一是开展了女职工综合素质提升活动,新公司成立后,女职工委员会及时召开了公司女职工综合素质达标总结会,安排了女职工综合素质提升活动,确保了达标活动持久不衰。
二是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和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了富有女职工特色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女职工较多的班组和岗位进行了创建“三八”文明示范岗、女子样板岗位、文明窗口等竞赛活动。其中,公司女职工委员会获兰州市“新世纪女职工综合素质达标”活动标兵单位。
三是组织了女职工计算机、英语口语和健身操等各类培训班,举办了“欢乐家庭”才艺表演会。对2025名女职工进行了妇科病、乳腺病普查。组织26名公司级先进女职工到外省学习考察。
四是建立健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管理制度与基础资料,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到了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完成了与西固区计生局签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针目标责任书》各项指标,2005年公司荣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企事业单位称号。
这些工作全面展现了公司女职工的巾帼风采,受到甘肃省总工会和全总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五、以文体活动为纽带,精心打造整合文化凝聚人心平台
团结就是力量。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在新的起跑线上起飞,靠的是公司上下精诚团结,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此,我们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为纽带,凝聚人心,营造和谐,在企业整合中起到了融合渗透、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年来,我们成功举办了以“团结就是力量”为主题的庆“七〃一”合唱节、庆“十〃一”首届艺术节活动。作为公司大型综合性的庆祝活动,各二级单位积极组队参加了比赛,现场和电视观众达30万人次。那些曾经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悔地献给祖国西部石化事业的离退休老人,今天仍在全力以赴拼搏在石化岗位上的中青年骨干,刚刚走出校门来到石化战线的新兵,以及天真烂漫展示着石化事业未来希望的孩子,在同一个舞台,用不同的声音,放声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歌。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歌词,精彩纷呈的职工文艺表演,精心制作的职工才艺展示,充分展现了石化人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决心,表达了石化职工热爱新公司,建设新公司的豪情壮志。同时,还举办了“团结杯”职工篮球赛、职工乒乓球赛、大众健身操等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是公司领导对职工文体活动的高度重视,积极带头、与民同乐,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士气、振奋了职工精神,积极地营造了新公司团结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氛围。
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公司党委和上级工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公司领导班子和各级党政工组织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公司广大职工、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辛勤工作、不懈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大会主席团,并以本次大会的名义,向支持我们工作的上级领导,公司各级党政工组织和领导,向辛勤工作的全体职工、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表示衷心地感谢!向为公司改革发展和团结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先进模范人物、向离退休等多个群体的全体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与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相比,与广大职工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公司的工会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小单位,新组建的单位、少数改制单位工会工作还比较薄弱,没有达到公司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二是随着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加重,工会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但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力量相对不足,一些工会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一些基层工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意识,仍习惯于上级的安排布置,基层工会活力不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二部分 展望前景增斗志 齐心协力创辉煌
同志们,即将产生的公司首届工会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任职期间,正是新公司为加快发展开好局、起好步,顺利实施“十一五”发展目标奋发图强的重要时期,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 “管理基础年”,完成公司2006年方针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央开发西部促进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的方针,集团公司帮助未上市企业减轻负担、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政策扶持,石化公司快速协调的良性发展,两兰合并资源优化,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历史遗留的问题较为复杂,由此形成的矛盾和问题还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存在。面对有利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对公司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目标,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放眼全局、把握机遇、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
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为企业快速发展建功立业
实现公司2006年方针目标和“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是全体职工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广大职工肩负的神圣使命。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总十四届三次执委会和集团公司2006年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来抓,统一我们的思想;要紧密结合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的实际,把公司的发展目标变成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使其在全体职工中牢牢扎根;要广泛开展体现职工价值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尤其要搞好重点工程建设的劳动竞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要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推广经验,不断激发职工创造潜能和活力;要以开展“我为节约作贡献”活动为载体,引导职工增强节约意识,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要进一步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导向作用,在全公司形成一个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新风尚,使劳模精神成为激励广大职工实现公司“十一五”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为全面完成公司2006年方针目标做出贡献。
二、围绕主题、服务大局,实现工会工作的新发展
“十一五”是新公司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推进“十一五”发展目标的进程,更好的服从服务于公司党委和公司工作大局,全面完成公司方针目标确定的任务,各级工会组织使命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
一是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活动,规范二级、三级职代会(职工大会)的运作程序,特别是提高集体企业、改制企业、新建企业职代会的质量,努力把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实现好,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制度建设上有所发展。
二是深化厂务公开活动,根据GB/T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公司快速发展、维护稳定的实际,在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制度上有所发展。
三是签订集体合同,协调好劳动关系。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集体合同规定》的要求,要认真修改和完善集体合同的内容、条款,在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上有所发展。
四是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各级工会组织要大力学习石化公司班组建设工作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帮助广大职工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创新能力,使公司班组建设工作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劳动队伍上有所发展。
五是继续开展为职工办实事、送温暖活动,各级工会组织要认真研究公司帮扶救助管理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与行政和社会有关方面一道,在建立为困难职工提供直接、快捷、方便的帮助长效机制上有所发展。
六是围绕女职工综合素质提升活动,开展好以女职工技术素质为主的各项竞赛活动,在加强女职工组织自身建设、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引导女职工在企业各项工作中建功立业方面有所发展。
七是开展文化娱乐和全民健身活动。以“两兰”运动会为重点,完善各业余协会和兴趣小组,利用好文化娱乐项目和场所,以“小型、多样、业余”为形式,在提高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质量和节俭、高效上有所发展。
三、规范程序、严格制度,充分发挥对安全的监督和维护作用 安全生产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什么时候也不能变。围绕公司“管理基础年”活动,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认真吸取吉林石化“11.13”安全事故教训,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群众监督作用,坚定不移地把企业安全工作作为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现实、最直接的大事来抓,努力保证职工生命安全、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要坚持和发扬专管、群管“两个轮子”一起转的优良传统,积极主动地配合安全环保部门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检查指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继续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组织职工代表上岗巡视安全生产情况,监督检查安全责任制和技改措施等落实情况,以及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同时,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安全环保部门切实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严格监督《劳动保护条例》的执行,充分运用和行使法律赋予工会和职工的权利,通过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好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在安全条件下,协调、持续、稳定地发展生产。
四、完善机制、理顺关系,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随着公司改革的深入,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和职代会任职期间整体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提高、新进步、新发展。
一是要建立起“关系顺畅、职责分明、工作有序、形成合力”的工会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这是工会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三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在公司党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的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工作。四是要带着满腔热忱和深厚感情,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五是要善于摸实情,敢于说真话,听取职工意见,反映职工呼声,努力赢得职工信赖。六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
在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领域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许多工作都需要我们在日益复杂化的实践中去探讨、总结和归纳。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把我们既定的工作目标落实好,与时俱进地实现工作的新突破。
五、求实创新、扎实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工会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基层是工会工作的基础,是一切工作创新和发展的源泉。要健全基层工会组织网络,按照《工会法》的规定,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重点完善和抓好新建、改制、控股、集体企业建会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各种身份的职工吸引组织到工会中来;要建立完善基层工会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实行民主决策、扩大民主参与、开展民主管理、抓好民主监督、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以基层单位中心工作和方针目标为重点开展活动,协助抓好职工的政治、文化和技术培训,建立严格的职工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制度,帮助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把基层建成职工信赖的 “职工小家”;要充分尊重和支持基层工会工作,积极主动培养典型,为基层推广各具特色的先进经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试点,积极探索工会工作的新路子,推进工会全局工作的实践和创新。
优化资源条件
——在七届教代会、十四届工代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行政工作报告
(2012年3月23日)
各位代表: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学校向第七届三次教代会、第十四届三次工代会作行政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 2011年学校行政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在转型过程中,我们坚持政治上的高度原则性和采取非政治事务上的高度灵活性,重点推进了三方面的探索:一是改组换届校学术委员会。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已组建完毕,其下由学部和学科专业两个层级构成,其中,学科专业委员会是核心,它把同行评价真正落到了实处。为强化全校范围内已经列入规划的学科交叉与前沿领域的重点研究工作,设立了前沿交叉领域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将成为我校践行学术民主,保证教授治学的基石。二是开始组建新的学校董事会,并申请注册了校基金会(独立的法人和独立的实体)。它将成为联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三是推动教育改革试点。我校承担的“中外合作培养工程领军人才”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取得较好的进展。我们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签订协议,建立二级研究院,开始落实三个方向的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今年将落实具体事项。它将成为我校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过去一年里,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转型求发展的推动下,学校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为完成好“十二五”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下面,我对这一年来的各项工作作一个系统的总结: „„
第二部分 2012年工作重点
2012年的重点工作以校庆建设为主线展开。2012年是我校自1952年院系调整后独立建校60周年。六十年一甲子,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的重点不是要准备轰轰烈烈的庆典,而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建设准备校庆、迎接校庆,因此我们叫“校庆建设”,而校庆庆典只是校庆建设的最后一个仪式。要以校庆为契机,解决历史上的发展瓶颈问题,改善广大师生员工的民生,进一步提高学校竞争力。校庆建设概括来讲就是优化资源、提升条件,优化队伍、改善民生,践行学术民主、实现教授治学。在学校基本形势明显向好,经济能力增强的情况下,需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创新,解决不符合学校未来定位、制约学校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问题。下面,我谈一下校庆建设几项重点工作的思路:
一、励志明德,升华校园精神与文化
60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大事。我们要以校庆为契机,以庆典为形式,以感动学生、感动教职员工、感动校友、感动社会为核心,将校庆庆典及其前期准备工作,办成塑魂育人的大型课堂。在此期间,我们将深入挖掘、升华提炼、继续发扬学校艰苦奋斗、服务国家民族、传承光大文明、追求卓越等优良传统;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回顾、反思、反省学校建校以来的得失经验和教训,用过去60年的积淀为今后60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优秀的中华文明传统,悠久的古代中国太学、书院式大学文化,是我们开拓发展的坚实基础;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近现代大学发展历史与规范,是我们创新发展的参考坐标;近百年中国大学的探索奋斗与艰辛苦难,成为我们励志明德的精神源泉。我们在此基础上,将立足本校,放眼全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继承勤奋求实的作风,光大励志明德的精神,探索一条符合校情的先进大学制度,培养千千万万英才毕业生,让大气谦和、目光远大、勇于奉献、敢为人先,成为学校新的境界与标志。我们要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国家民族文明、人类和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优化队伍改善民生
我校目前存在、也是今年及今后要下力气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人均科研经费低,二是教授面向本科生的教学量低。而解决这两个问题,要与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
一是优化调整人员编制。学校很多地方工作压力很大,甚至严重缺编,但也有些地方人浮于事,定位不准,职责不明。随着资源逐渐宽松,要及时进行这方面的调整,以优化队伍、提升竞争力。我们要对现有的一、二、三线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采取不同措施,对所有编制进行核编。今年将先用企业的办法,按照投入产出预测我校一、二、三线人员的比例,然后结合学术机构的特性对各单位进行核对,并参照同类学校的内部编制分配状况,明确我校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合理性,确定人员合理优化配置的方向。同样,实行多年的业绩点也是人力资源调整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二是推动教授与专业学科竞争力的紧密关联。学科竞争力是学校的根本,我校“十二五”的目标是各学科排名不低于全国前30位(排在此后的学科专业,必须有公认的特色)。学科专业的竞争力体现在教授、师资队伍上。所以要建立一套机制,通过自我评价、校学术委员会的同行评议,甚至是校外的评价以及将来的国际评价,把教师的个人收入、个人荣誉跟学生培养质量、专业学科竞争力和排名对应起来。
学校明确,学科专业由学校主办、学院承办,对全校开放。一个学科专业以本学院的人员为主,同时把校内其他学院优秀的教师吸引、兼聘过来,动用校内所有最优秀的师资资源。按照学科专业的竞争力及未来定位,建立起相应的师资队伍的金字塔结构,从岗到人,从事到人,明确责任与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人员收入提供准确的依据,也能解决本科生专业和研究生学科的质量如何保证以及学科专业评估的绩效谁来负责的问题。
我们希望每位本科专业的教师都是学校最优秀的教师,同时把最优秀的教授奉献给本科专业。办好本科专业一般至少要有几门核心课程和实验课程,要确定谁是核心教师,核心教师须达到的水准。核心教师要设置a、b角,特色各不相同,专业的其他教师、助手由这些核心教师进行推荐,随后进一步由学术委员会进行评价和学院聘用。
三是提高人员收入。今年学校在这方面投入比较大,额外增加投入1个亿,几乎是之前经过10年递增而实现的最终津贴投入的总和,希望最迟9月份全部兑现。总体原则是,在存量中规范,增量中改革;在提高的同时缩小差距,特别关心目前收入较低的青年教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收入分成基本、岗位、业绩、卓越几个部分。提高人员收入要与基础的人事编制优化调整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整体水平提升,二是稳定队伍、重点保证。使每一层队伍都能得到稳定,充分调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职员工有主人翁的荣誉感。与此同时,为真正把奉贤校区的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和保障落到实处,鼓励科研进入奉贤,业绩奖励等要向在奉贤工作的教职员工倾斜。
三、优化调整学校资源,提升教学科研条件
我校的用房资源分配现状是总体紧张,分布不均,基本条件差,严重制约教学水平提高和校区合理定位的实现。我校在“十一五”对校区的功能定位是:徐汇校区以本科生专业阶段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基地为主,规划容纳研究生和四年级本科生;奉贤校区以本科基础教育为主,兼顾本科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规划容纳一、二、三年级本科生;金山科技园区以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延伸教育层为特色。这样的校区功能定位方案我们没有改变。按照国家对学校用房的92标准,我校用房建设基本达标,但因偏远分割,金山科技园区260亩约10万平米用房无法用于基本教学科研,奉贤校区面积达1540亩,用房使用率很低,而徐汇校区700亩则压力巨大,不堪负荷。奉贤校区已投入了十多亿建设资金(这些投入绝大部分都是我们学校的自有资金),资源远远超过徐汇校区,如图文信息中心、体育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理学院大楼、化学实验楼等公用设施,均建造标准高、条件好,但利用率均不高,目前仅容纳了10000余人。而区区700亩地的徐汇校区却承载着研究生8000人、本科生7000人,继续教育周末上课8000人,高峰时段要达到23000到25000人,此外周围居民也常常进入校园,用房非常紧张。徐汇校区一方面是实验室用房极其紧张(如化学学院的实验3楼、13楼,药学院等),很多仪器摆在走道上,有的实验室还常年失修,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另一方面是有些区域根本没有得到充分使用(如某些实验室、产业用房长时间空关,多少个月来一直贴着封条。这些用房情况是我去年到各学院逐间调研出来的,这也是我第三次进行全校范围用房现场调研)。除此以外,徐汇校区的教室、食堂、6-7人一间的学生宿舍、办公室都也严重紧张、基本条件差。
因此,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校区调整、用房调整,提升教学科研条件。否则,奉贤校区的教学科研功能将无法真正体现,资源闲置,徐汇校区则将面临仪器装备无处安放、教学科研条件难以改善、人才引进培养困难的窘境。奉贤校区要逐步成为本科教育的重心和新兴科研的立足地;随着上海市区铁路的开通,今年年底金山园区会迎来一个很好的机遇,要成为我校科研院和2011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战略储备地;徐汇校区既要对外开放又要保持大学独有的风貌。今年,学校将另外投入一个亿以上的资金和7千万修购基金,调整、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条件。学校各校区资源应该通过搬迁、征用、整修、整顿、清理、置换得以优化,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
首先,通过三年级入驻奉贤进行调整。多年前,几经波折,后根据上级指示,我校的新校区安排在奉贤。有关其定位有过长期慎重的讨论、规划、论证与决策。目前,奉贤校区仍然地处偏远,公共交通、外围生活设施有待完善,这都是建设与运行时一直面临的严峻挑战。许多师生员工有为难情绪实属难免,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在人员收入、设备投入、土地使用等外界条件即将基本缓解或者改善之时,不与时俱进继续已有的规划实施,但为喘息一两年,采取观望的态度,将可能为未来留下潜在风险。一旦外围情况发生改变,校区调整就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多年来的校区建设运行中,我们有许多这样的前期经验。况且,徐汇校区现有的每况愈下的生活、住宿、实验条件压力越来越大,不但难以维持,更不可能满足各方所欲求的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扩展和改善。在校庆之年,不作进一步调整,不满可能滋生,并越来越严重,维持稳定都可能成为一个难题。
在条件允许时,如果不适时提高全体人员收入,就是对教职员工主人翁地位的漠视,就不能最大程度团结力量解决未来的困难和迎接共同的挑战。而在整体情况好转,收入提高热情高涨时,不及时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消除制约因素,就会愧对学校、组织和师生的重托。
本科教学重心进入奉贤,不仅仅是教务、教学进入奉贤,而且是学校教学科研的相当部分工作中心进入奉贤,是研究型的本科教育进入奉贤。这里,需要通过政策调整,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向奉贤的联动,尽可能使在奉贤的师生感受到更多的舒适与方便。
学校的既定规划是三年级整体进入,但由于土地证问题,今年暂时不能完全实现,只能按照文理工的次序依次进行三年级入驻奉贤的调整。文科三年级去年已经进入奉贤,今年部分理工科三年级也将进入,明年工科三年级拟将全部进入。与此同时,我们要确保教学实验的落实与正常运行,保障学生的创新实践的开展,为学生在市区的社会实践提供方便。徐汇校区空余出来的资源则可用来缓解各类用房的紧张状况。
第二,在校院间进行用房调整,并尽可能恢复用房原有功能(如特殊实验室,造价高),腾出更多有效面积,提高投入产出率。第三,要真正建立用房的收费制度。用房交费不是为了创收,所交费用对于学校财政来讲只是杯水车薪,目的是建立用房使用机制,优化调整资源,形成校内用房的良性循环。
用房资源的优化、调整工作将于9月份基本完成,我们希望调整出的用房能实现:一是能保证学校、学院有公用的实验仪器平台;二是学院能有公用实验用房,教授经过批准可以限时借用、到时返还;三是能留有一定的流动人员实验室用于孵化基地建设。
四、推进研究院建设,筹划2011协同创新
科技研究院是把学校基础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研究结合的落脚点,可以弥补现有机制的不足。科技研究院将实行人才孵化机制,学院相中的人才可先在研究院工作,学校给予一定条件支持,不进入学院人事编制,但由学院参与管理,学术贡献属于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优秀者再进入学院编制,在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科技研究院对外也可以专门聘任流动编制的秘书、实验室人员、行政人员、科研助手,他们是学校的人,但与学校又有一道防火墙隔离。它将成为学校优秀人才的孵化摇篮,提高整个学校的人才利用率。这是一套与学院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的体制,它为以后人才的去留留下了余地,是我校人事机制改革的一部分。也正因为此,我们要求学院腾出部分房子,作为公用仪器用房、公用实验用房、未来教师的孵化基地用房,其中每个学院都要有研究院的实验室,此外金山园区也作为研究院的重要一部分,这些都为机制调整提供了空间。
2011协同创新是指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根据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协同创新计划,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协同创新的重点是解决创新主体的“生产关系”问题,以便更好地释放创新要素的“生产力”。这是国家的最新发展策略,我们要不失时机,积极筹划,领衔和参与各类协同创新项目,依此合理、充分利用好金山科技园区和徐汇校区的空余土地,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创造先机。
五、提高学校公共仪器水平
做好基于仪器的科学研究和研究服务,使校、院、所、室的各级分析中心和较大型仪器的共享运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通过校庆建设进行大型实验仪器购买,购买中特别注意奉贤校区科研和学生创新实践的需要,特别注意学校公共仪器水平的提高,特别关注高水平优势前沿研究对尖端仪器的需要。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校、院、系(所)三级的公共平台,这是由我校的学科特点决定的。我校专业相关度高,如果仪器重复购买,不提高使用效率就会造成极大浪费;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高端仪器的购买,要与相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相配套。如果没有相关的使用人,将会造成极大浪费。
六、教授治学、服务学生
在党委领导下,实现教授治学、学生自治是我们重要目标。学术委员会的架构去年已经搭好。今年,学术委员会要在党委领导和行政推动下完善机制化、机构化、正常化,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我们的学生。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都必须围绕人才培养一个中心,将育人贯穿于各项工作中。除通过教师间的相互竞争,提高课堂质量以外,我们将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支持力度,用“科学和艺术”与“网络游戏和影碟”争夺对学生的教育权,让高雅的情操训练引导、呵护学生的成长。
„„
金秋十月,我们的校庆庆典将在奉贤校区举行,徐汇校区将经过部分修整展现含有历史韵味的新风貌。我们的校庆不重规模、层级,而重精神与感受,将尽力办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职员工喜气洋洋的节日。
我们的校庆主题是“因您而感动”,“感动”是最关键的词。要让别人感动,首先至少自己应该要感动,要被自己在各自岗位上对学校事业的坚持、对学校事业的奉献而感动。我们幸运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岁月、迎接60年大庆,我们清醒地牢记我们的任务是为学校事业成为中流砥柱、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今秋党委将换届、明春行政将换届。我们能在一起共同奋斗,就是需要十分珍惜的缘份。我们刚刚卸任的老书记沈伟国教授,在去教育部作离职的最后一次汇报谈话中,仍在争取学校利益,牵挂学校的发展。在他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在他任书记的最后一天,影响我校近8年的奉贤校区土地证问题得以解决。他坚持工作到在岗的最后一个小时,站好最后一班岗,给我和大家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我们要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不激进、不退缩、不保守、不回避,勇担责任,适时推进事业需要的各项工作,不把问题留给后来者,为后继者奠定好的局面。
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全校师生需要高扬大学精神,求同存异、携手奋进、忠于职守、踏实奉献,这样,历史将给予客观的评价,历史将会感谢我们。
各位代表!
六十载风霜沐雨,六十年承转起合。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年份,我们将举办一场不讲排场、不事张扬、感人至深、内涵丰富的校庆,要充分发扬大学精神,关注社会热点,解答社会困惑。岁月流转,甲子重新。六十年是回首纪念,更是翘首展望,我们要以校庆建设为契机,全力推动资源整合,推动学校竞争力和民生走上一个新台阶!
[ 作者:-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36 更新时间:2007-3-7 文章录入:sl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2006年,我们按照省、市社文件精神,真正把冬防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制定冬防工作方案落实冬防责任制,为我系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教育。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一是我们利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先后举办了4次消防安全培训班,主要培训对象是企业一把手和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干部职工。组织广大职工干部认真学习《消防法》和《黑龙江省消防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冬防工作宣传活动,提高全体职工干部的消防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消防安全氛围。二是利用各单位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广泛开展冬防宣传教育,利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教育职工干部,使广大职工懂得消防法规和消防常识,做到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各单位还设有冬防宣传栏,院内有醒目的防火警示牌。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职工干部的安全意识和防火能力。
2、抓检查。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彻底整改火灾隐患。冬防期间,县社成立了冬防工作领导小组。对所属企业及网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突出检查重点。特别是烟花爆竹要严格按照《易燃易爆化学品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出租网点及重点部位,进行彻底排查,长期监控,集中整改,死看死守。对用火、用电量较大,对电线老化、私接乱拉、电器设备破损、超期服役的电器设备坚决更换和取缔。在基础设施上舍得投入,各单位必须配齐、配全灭火器材。同时保证通讯设备畅通。县社还组织人员对所属企业及网点进行了3次大检查和5次抽查。发现问题对其进行处罚,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3、抓防范。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冬防工作的力度,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我系统还成立了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总指挥由县社主任担任,副指挥由各直属企业一把手担任,成员各单位负责安全保卫人员组成。统一组织和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人力、物力进入事故现场,有序进行救援;发布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令,指挥抢险、抢救伤员、疏通道路、通讯联络、现场警戒、救援物资,拆除事故现场障碍、防止事故扩大蔓延,实施有序有效扑救。为使系统的财产安全不受损失,我们8个基层社全部参加了系统的安全统筹,投保额530万元,保险费17,260元,上交省社11,676元。
4、抓责任。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各单位把消防安全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一把手是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负全责。主管领导对消防工作具体负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制。县社与各单位签订了冬防工作责任状,各单位与负责安全工作的具体责任人签订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了人头,克服了侥幸麻痹思想,避免了火灾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冬防以来,供销党委一直把冬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到日前为止,全系统没有发生一例火灾安全事故。可以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必须警钟长鸣,继续加强和保证冬防工作的实施于开展。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大力开展冬季防火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大力开展冬季防火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加强冬季防火安全工作,集中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充分做好灭火救灾准备,减少火灾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全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坚持以“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整治火灾隐患,加强城乡消防安全工作,确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公众聚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消防违法工程、“三合一”建筑、城镇易燃建筑密集区等易发生火灾事故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场所为重点,减少和消除各类火灾隐患,着力解决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时间安排和工作步骤
冬季防火期从2006年12月20日起至2007年3月31日结束。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6年12月20日至12月24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单位要在认真分析当地火灾形势和本单位消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冬季防火工作。
(二)检查落实阶段(2006年12月25日至2007年3月21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单位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集中整治各种消防违法违章行为,消除各类火灾隐患。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带队的检查组,针对冬季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单位、场所进行重点检查。
一是加强对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防火分隔设施的检查。
要对各类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宾馆、医院病房楼、学生宿舍楼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进行检查。严禁在疏散通道堆放、悬挂可燃商品,严禁营业期间封堵、封闭安全出口,严禁违法储存或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要确保商场、宾馆等公共聚集场所的防火卷帘、防火门符合消防要求,商场非营业期间由共享空间的要将防火卷帘门降下,要坚决拆除非法装修材料,清理毗邻的临时性建筑物、非法店铺。城镇易燃建筑密集区和易燃易爆单位严禁在消防车通道上堆放杂物、倾倒垃圾。
二是加强对用火用电设施的检查。各主要部门对所属单位设置、安装用火用电设备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现象,一经发现,要立即纠正,并督促单位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商场、商店内非营业期间要关闭并不必要电源;易燃易爆单位厂区内要禁止使用明火作业、动用电气焊,要加强对周边地区的巡逻检查,禁止在厂区周围烧荒、焚垃圾和燃放烟花爆竹;学生宿舍、医院病房等要杜绝使用酒精炉、煤油炉、液化气灶具等用火设施;各社区、村委会要定期对居(村)民家庭的电气线路、生活用火设施进行检查,确保符合安全要求,杜绝柴草、农作物秸秆大量进村。
三是加强对消防器材、灭火设施的检查。各单位要立即对配置的灭火器材、安装的消防设施进行一次维修保养,要落实各种消防设施和器材的防冻措施,严禁关闭消防给水阀门。
四是加强夜间防火检查。公安消防机构、各公安派出所要认真实施错时制消防监督检查,加强对夜间经营场所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脱岗漏班、营业期间锁闭安全出口等违法行为。
五是加强节日期间的消防安全检查。各主管部门要加强节日和举办大型活动期间的安全检查,要做到提前部署,强化措施,及时堵塞漏洞,确保消防安全。冬防期间,区政府要组织开展两次消防安全专项检查,有关部门、行业系统每半月开展一次检查,各单位要认真开展自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坚持每天进行巡查。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7年3月22日至3月31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冬防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措施,并加以整改。冬防工作结束后,区政府将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抽查,抽查结果通报全区。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开展冬季防火工作的重要性,要成立冬季防火安全领导组织机构,认真分析和研究冬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制定冬防工作实施方案,做到详细、周密、量化。要按照“人民生命至上,火灾隐患必除”的要求,坚持检查与整改并重,切实将冬防工作抓出成效。
(二)落实责任,确保工作实效性。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和《石家庄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方法》,进一步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细化到每个单位、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人。要通过检查,彻底摸清存在的火灾隐患底数,建立起火灾隐患信息库,逐项登记,分类建档。检查要认真负责、务求实效,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切忌图形式、走过场,确保工作实效性。
(三)严格依法办事,严惩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公安、安监、建设、文化、工商、消防等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配合,建立起联席会议、联合执法等制度,形成坚决消除火灾隐患的执法网络。对检查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提请区政府挂牌督办,并依法督促单位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方案和整改请柬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不能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要坚决采取措施停业整改。要严格涉及消防安全的行政许可项目审批程序,对未经消防审核、验收、检查或者经审核、验收、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开业的公众聚集场所,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改的坚决予以停产停业;对以取得营业执照但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其他生产经营场所,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并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四)加强消防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自防自救能力。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企业专职火义务消防队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灭火演练,做到熟悉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装备器材的使用方法。同时,要对装备器材进行一次清理和维修,对室内外消防给水设置做好防冻保温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就本单位的防火工作层层制订预案,做到遇有火灾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扑救。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要做好协同作战和灭火实战演练,使其经常保持临战状态,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出动,使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五)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抓好冬防期间的防火安全宣传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将冬季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冬季防火期社会各单位和群众应注意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应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传播到千家万户。区公安消防部门要通过全面开放消防站、发放宣传单、组织文艺节目汇演等形式,丰富宣传内容。乡镇人们政府要充分利用农闲时节和集日庙会,组织村民学习宣传消防常识。积极配合冬防工作,定期播发和刊登消防常识,报道消防工作动态,曝光违章、违法行为,为冬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06年校长工作述职报告】推荐阅读:
校长年度工作述职报告07-17
学校校长工作述职报告09-24
2024年校长办公室工作计划07-21
附中校长工作报告06-13
小学校长的个人工作述职报告10-10
南邵小学校长工作报告10-05
中学校长学年度工作述职报告09-28
陈校长2009年述职报告06-25
校长三年述职报告09-14
06年税收工作思路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