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

2025-0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 篇1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高中物理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技巧

勤于动手,多做物理实验

普朗克说:“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是拓展思维、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时期,通过演示和实验能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自主实验的意识。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实验原理,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拉近学生们和物理的距离,让学生们觉得物理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 篇2

【1】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

be going to + 动词原形——表示将来的打算、计划或安排。常与表示将来的tomorrow, next year等时间状语或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连用。各种句式变换都借助be动词完成,be随主语有am, is, are的变换,going to后接动词原形。

1) 如果表示计划去某地,可直接用be going to+ 地点

We are going to Beijing for a holiday.

2) 表示位置移动的动词,如go,come,leave,fly等常用进行时表示将来。

The bus is coming.

My aunt is leaving for Beijing next week.

3) be going to与will的区别:

1对未来事情的预测用“will+ 动词原形”表达,will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变否定句要在will后面加not, 缩略式won’t, 变一般疑问句将will提至句首。

Will planes be large in the future?

Yes, they will. / No, they won’t.

2 will常表示说话人相信或希望要发生的事情,而be going to指某事肯定发生,常表示事情很快就要发生。

I believe Lucy will be a great doctor.

3表示意愿用will.

I’ll tell you the truth.

4表示计划、打算要做的事情用be going to, 而不用will, 从不严格的语法角度而言,be going to与will二者可以互换, 但注意:

*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结构为:

There is going to / will be + n... 将会有 ......

*come, go, leave, arrive等常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He is leaving tomorrow.

* 在条件、时间状语从句中,一般是主将从现:

If it is fine tomorrow, I’m going/will go on a trip.

一、能力训练及解析:

( )1.There ____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match this afternoon.

A. are B. is C. have D. will

解析: 在there be句型中be与后面的 真正主语 保持一致,a basketball match是单数形式,谓语动词应该使用单数形式,答案:B。

( )2. —Are there going to be any young trees soon?

—Yes, ____.

A. there be B. there is C. there are D. there are going to

解析:问句为Are there…? 其肯定回答为Yes, there are. 答案:C。

( )3.There will be fewer factories,____ ?

A. won’t there B. will there C. isn’t there D. are there

解析:there will be的反意疑问句为won’t there, 但fewer含有否定意义,在反意疑问句中,前面否定,后面疑问部分用肯定形式,答案:B。

二、实战演练

( ) 1.There __________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

A. will be going to B. will going to be

C. is going to be D. will go to be

( )2.Charlie ________ here next month.

A. isn’t working B. doesn’t working

C. isn’t going to working D. won’t work

( )3. He ______ very busy this week, he ________ free next week.

A. will be; is B. is; is

C. will be; will be D. is; will be

( )4.There ________ a dolphin show in the zoo tomorrow evening.

A. was B. is going to have

C. will have D. is going to be

( )5. –________ you ________ free tomorrow?

– No. I ________ fre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Are; going to; will B. Are; going to be; will

C. Are; going to; will be D. Are; going to be; will be

( )6. Mother ________ me a nice present on my next birthday.

A. will gives B. will give

C. gives D. give

( )7. – Shall I buy a cup of tea for you?

–________. (不,不要。)

A. No, you won’t. B. No, you aren’t.

C. No, please don’t. D. No, please.

( )8. – Where is the morning paper?

– I ______ for you at once.

A. get B. am getting

C. to get D. will get

( )9.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hey ________ a volleyball match.

A. will watching B. watches

C. is watching D. are going to watch

( )10. There ________ a birthday party this Sunday.

A. shall be B. will be

C. shall going to be D. will going to be

【2】复合形容词的使用

1. 构成:数词 + 单数名词、数词 + 单数名词 + 形容词(每两词间用连字符 -)

2. 用法:常作定语,用于名词前 , 一般不单独使用。

如:an eight- year-old boy / a ten-metre-tall tree

3. 复合形容词后加复数,表示一类人或物,可独立作主语:Sixteen-year-olds 16 岁的人。

【能力训练】:

( )1.We will have a______ holiday after the exam.

A. two month B. two-month C. two-months

( )2.I think______ can choose their own life style.

A .nineteen-year-old B. nineteen-year-olds C. nineteen years old

( )3.There is a ____tree in the park.

A. four hundred years B. four-hundred-year-old

C. four-hundred-year old

( )4.Nie Haisheng had a ______flight in space.

A. five-days B. five-day C. five day’s

( )5.I’d like to spend ________holiday in the country.

A. a two-day B. two-day C. two day’s

【3】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用法:

1.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1)“If从句 + 祈使句”的句子。

例如:If you want to go, please let me know.

If the green light isn’t on, wait for a minute.

(2)“祈使句 +and(or)+ 陈述句”在意思上相当于一个带有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

注意:A.“祈使句 +and+ 陈述句”可以转化为if引导的肯定条件状语从句,且主语是第二人称。

B. “祈使句+or+陈述句”可以转化为if引导的否定条件状语从句,且主语是第二人称。

例如:Study hard and you will pass the exam. = 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pass the exam.

Hurry up, or you’ll be late. = If you don’t hurry up, you’ll be late.

(考题 (2010重庆中考 )Work hard,________ you may catch up withyour classmates soon.

A.orB. butC. andD. yet

思路解析:本句是“祈使句 +and”的句型,句意为“努力学习,你会很快赶上其他同学的”,and在句中表示承接关系,所以选C项。

2.if从句与主句具有以下特点:

1)当if表示未来的条件时,主句中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即“主将从现”。

e.g. If you can’t come tomorrow, we can hold the party a little later.

明天你如果不能来,我们可迟一点举行宴会。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ll go to the Great Wall.

明天如果不下雨,我们就去长城。

2)表示如果某种条件存在,就有可能 / 不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e.g. If you don’t get up early, you will be late for school.

你如果不早点起床,上学就会迟到。

If I play games on it, it will go wrong.

如果我用它玩游戏,它就会坏掉。

3)if从句可放在主句前或主句后,从句置于主句前时,须用逗号与主句隔开,反之则不用逗号。

e.g. If it’s fine tomorrow, we can go out.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能出去。

She will be happy if she joins the party. 如果她参加聚会她会很开心的。

I’ll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if I don’t understand. 如果我不懂我会求助老师的。

【典题分析】:

1.(2010上海)We will have no water to drink ____we don’t protectthe earth.

A. until B. before C. though D. if

[ 答案 ]D.[ 解析 ]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如果”。意思是如果我们不保护地球,我们将会没有水喝。

2.(2011重庆)We will plant trees tomorrow, and I don’t know ___Tomwill come and join us.

A. if B. which C. what D. where

[ 答案 ]A.[ 解析 ]if引导宾语从句,表示“是否,是不是”。意思是我们明天将会去植树,但是我不知道Tom会不会去。

—Do you know if _____finished the work?

—Not yet. If he , he____ will give me a call.

A. he’s, will finish B. he’ll, finishes

C. he’s , finishes D. he’ll , will finish

[ 答案 ]C.[ 解析 ] 问句的if引导宾语从句,表示“是否”,从句要用陈述语序,从答句Not yet. 中可以看出从句应该用现在完成时态,答句的if引导状语从句,要遵循主将从现的规律。

【(1-6单元)知识点能力提升】

Ⅰ . 单项选择:

( )1. You are sure to pass the exam ______ you study hard.

A. if B. though C. that D. since

( )2. I'll go to see the film with you ______I have time this evening.

A. whether B. so C. if D. when

( )3. ______ you study harder, you'll never pass the final exam.

A. If B. Until C. Unless D. Except

( )4.We’ll stay at home if it ______ this afternoon.

A.rain B.rains C.to rain D.raining

( )5.We will go to the Great Wall if it ______tomorrow.

A.won’t rain B.isn’t raining C.rained D.doesn’t rain

( )6.—I don’t know if he ______.

—He will come if it ______.

A.comes; won’t rain B.will come; doesn’t rain

C.comes; doesn't rain D.will come; won’t rain

( )7.Do you know what time ______.

A.the train leave B.does the train leave

C.will the train leave D.the train leaves

( )8.Do you think if______ an English film tomorrow night.

A.is there B.there is going to have

C.there is going to be D.will there be

( )9.Will you please tell me ______.

A.where Pudong Airport is

B.how far Pudong Airport was

C.how can we get to Pudong Airport

D.when was Pudong Airport built

( )10.—Do you know if he _______ to play basket ball with us?

—I think he will come if he ______ free tomorrow.

A. come; is B. comes; will be

C. will come; is D. will come; will be

Ⅱ . 请用正确的形式填空:

1. If I come, I ________ (see) you.

2. If it is fine, we ________ (go) for a walk.

3. If it rained, they _________ (stay) at home.

4. You will spoil it if you ________ (not be) careful.

5. We would be very much pleased if you ________ (come).

6. Will you help me if I________ (need) you.

7. They will get wet if it ________ (rain).

8. What a pity I haven’t got my car. If I had, I _________ ( take ) you to the airport.

9. We would answer if we ________ (can).

10. If you eat too much, you ________ (get) ill.

【参考答案】:

【1】be going to

一、能力训练及解析答案: 1.B 2.C 3.B

二、实战演练答案:

1. C 2. D 3. D 4.D 5. D 6. B 7. C 8. D 9. D 10. B

【2】复合形容词的使用答案:

【实战演练】:1. B 2. B 3. B 4.B 5. A

【(6-10单元)知识点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Ⅰ . 单项选择: 1-5 ACCBD 6-10 BDCAC

Ⅱ . 请用正确的形式填空:

1.will see, 2. will go 3. would stay 4. are not

5.came 6. need 7. rains 8. would take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 篇3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题目:① =4a2;② · =

5a;③a==;④-= .做错的题是( ).

A. ①B. ②

C. ③ D. ④

2. 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内去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上述操作所能验证的等式是

( ).

A. a2 - b2 =(a+b)(a -b)

B. (a - b)2 = a2-2ab+b2

C. (a +b)2= a2 +2ab +b2

D. a2 + ab= a(a+b)

3. 如图3,在底面周长为12,高为8的圆柱体上有A、B两点,则A、B两点的最短距离为().

A. 4 B. 8

C. 10D. 5

4. 如图4,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是a2和9,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a+9B. 3a-9

C. a2-9D. 3a-3

5. 图5的4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①② B. ②④C. ②③ D. ③④

6. 下列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1=a(a-1)+1

B. x2-4y2=(x+4y)(x-4y)

C. x2y2-1=(xy+1)(xy-1)

D. x2+y2=(x+y)2

7. 如图6,△A′B′C′ 是由△ABC绕点P通过旋转得到的,若线段 AA′长度为 a,点A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为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A. ab

C. a=bD. a、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8. 如图7,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点O为矩形对角线的交点.直线MN经过点O交AD于点M,交BC于点N.先沿直线MN剪开,并将直角梯形MNCD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后,恰与直角梯形MNBA完全重合;再将重合后的直角梯形MNCD以直线MN为轴翻转,此时所得到的图形是().

9. 有下列说法:①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②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1个B. 2个

C. 3个 D. 4个

10.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图8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大角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回答45°;乙同学回答60°;丙同学回答90°;丁同学回答135°.以上4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A. 甲 B. 乙

C. 丙D. 丁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 用计算器探索: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1, , ,…, ,如果从中选出若干个数,使它们的和大于3,那么至少需要选

个数.

12. 某同学学习了编程后,写了一个关于实数运算的程序,当输入一个数值后,屏幕输出的结果总比该数的平方大1.若该同学按此程序输入 后,把屏幕输出的结果再次输入,则最后屏幕输出的结果为.

13. 如图9,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

14. 如图10,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S△ABF =24,则EC的长为.

15. 如果x2+6x+k2恰好是另一个整式的平方,则k的值为.

16. 如图11,在小方格的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将正方形ABCD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正方形A′B′C′D′,则在正方形ABCD平移到正方形A′B′C′D′的过程中,所经过或覆盖区域的面积为.

17. 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能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式,那么所添加的单项式可以是.

18. 如图12,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C′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共66分)

19. (10分)因式分解:(1)36a2-(a2+9)2.

(2)(x2-2x)2-2x(2-x)+1.

20. (8分)化简求值:

a+b2-a-b22a-bb+2ab2+4a2(其中a=-1,b=2).

21. (9分)如图13,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在AB的左侧,分别以△ABC的三边为直径作3个半圆围成图中的阴影部分.

(1)图中△ABC是什么特殊三角形?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作出阴影部分关于AB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

22. (9分)图14的方格中是美丽可爱的小金鱼,在方格中分别画出原图形向右平移5格和把原图形以点A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小金鱼(只要求画出平移、旋转后的图形,不要求写出作图步骤和过程).

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 cm,则小金鱼所占的面积为cm2 (直接写出结果).

23. ( 8分)如图15, 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点,且BE = DF.小明说:“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小东说:“你说的对,若点E在DB的延长线上,点F在BD的延长线上,且BE = DF,得到的四边形AECF也是平行四边形.”小东的说法有道理吗?请画出图形,并给出说明.

24. (12分)如图16,在△ABC中,AB = AC,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的长,得△EFA.

(1)若△ABC的面积为3 cm2,求四边形BCEF的面积.

(2)试猜想AF与BE有何关系.

(3)若∠BAC = 60°,求∠FEB的大小.

25. (10分)如图17,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由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可以拼出图18所示的平行四边形.

(1)求四边形ABCD 4个内角的大小.

(2)现有这样的等腰梯形若干个,你能利用它们拼出一个菱形吗?若能,请你画出大致的示意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 篇4

资料整理人:祝 凯

八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练习

类型1 机械运动计算

1.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上车13:

下车13:56 起步价10.00元

路程7.2 km 金额××××元(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起步价10元,限2 km,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2.60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信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保留到1元)

2.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10 m/s的速度向前方50 m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 m处以30 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类型2 声学和光学计算(根据回声测距)3.亮亮和田田两位同学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 000 m/s,于是亮亮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田田站在铁路的另一端,亮亮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田田听到了两次响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2 s,这段铁路大约有多长?

4.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在距山脚720m处鸣笛后,问司机听到笛的回声时离山脚多远?(声速为340m/s)

5.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经过月球反射返回地球共需2.56s,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v=3.0×108 m/s)

类型3 同种物质问题

6.某城市决定用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为一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浇铸塑像.塑像高为1.75 m,设计时先用同样的合金材料浇铸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小样,测得小样高17.5 cm,体积为70 cm3,质量为700 g.那么,英雄塑像的成品质量是多少千克?

2017年育才中学八年上学期期末复习

资料整理人:祝 凯

(1)该合金材料的密度;(2)英雄塑像的成品质量.

类型4 多物质问题

7.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 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 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 g.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则:

(1)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2)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8.如图所示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龙一号”飞机,设计师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将一些钢制零件改成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小了104 kg,则制造这些铝制零件所需铝的质量为多少?(ρ钢=7.9×103 kg/m3,ρ铝=2.7×103 kg/m3)

类型5 空心问题

9.一个铝球的质量是81 g,体积是0.04 dm3,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体积是多少?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则总质量是多少?(已知ρ铝=2.7×103 kg/m3,ρ水银=13.6×10 3 kg/m3)

10.现有一个质量为54 g、体积为50 cm3的空心铝球.若在空心铝球内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78 g,已知ρ铝=2.7×103 kg/m3.求:

(1)所注入的液体的质量;(2)所注入的液体的密度.

类型6 物质含量问题 11.小明是“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他想测出黄河中水的含沙量(即1 m3的河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他采集了40 dm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 kg.已知泥沙的密度为2.4×103 kg/m3.则小明测得的黄河水的含沙量是多少?

2017年育才中学八年上学期期末复习

资料整理人:祝 凯

12.小明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用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含金量为50%.小明的妈妈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明进行验证.小明通过实验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 200 g,体积为104 cm3,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 g/cm3和8.9 g/cm3.(1)请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根据售货员的说法,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并说明售货员的话是否可信;(3)请计算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

类型7 综合提升

13.有一个空玻璃瓶质量为0.1 kg,当瓶装满水后,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 kg,若先在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 kg,然后在瓶内再装水至瓶满,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 kg.求:

(1)玻璃瓶的容积;(2)金属颗粒的质量;(3)金属颗粒的密度.

14.如图所示,两高度均为h的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2S、-S.甲容器中装满3×102 m3的水.

(1)求甲容器中的水的质量;

(2)往乙容器中注入密度为ρ0的液体,则最多能注入的体积为多少.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篇5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有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篇6

①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②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③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④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⑤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⑥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浮力与压强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同一液体、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的应用: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光的传播知识点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八年级上册物理二单元知识点 篇7

2.1光的反射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来自物体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典型例子:

(1)小孔成像:是光线实际到达所成的像。像是倒立、亮的,像与物形状相似,与小孔形状无关。上下颠倒,左右互换,是实像。像与物可能是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取决于像与物之间的距离

(2)影子:是光线被挡住无法到达的像。像是暗的、与阻挡物外形相似,上下不颠倒,左右不互换。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3×10(米/秒)

5、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V水=3/4 C V玻

6、光年:是长度单位,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

7、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8、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辉改变方向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典型例子:倒影

9、光的反射面叫镜面;反射面是平面的镜面是平面镜。

10、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点、入射角、反射角

11、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3、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

14、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粗糙表面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15、虚像:眼睛能看见,光屏上接不到。

16、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17、平面镜成像作图:运用对称法(虚线、垂直、距离相等、箭头、字母、虚像)

18、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

(2)改变光路:潜望镜(靠两块斜放角度为45度的平面镜,将光路平移一段距离。

2.2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

3、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归纳为空气中的折射角或入射角最大)。入射角越小,折射角也越小;入射角减小为0时,折射角也为0(光线不偏折)

4、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玻璃的折射本领比水强。

5、光发生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光的折射实例:

(1)插入水杯中的筷子向上弯折了

(2)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是虚像,位置比实物高。水里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是虚像,位置比实物高。

2.3透镜成像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球面越凸,焦距越短,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首先要记下凸透镜的焦距

②其次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这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③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直至最清晰。

④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分子运动论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6.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简单的运动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 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择的标准物体。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5 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压力知识点

1、压力—这种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3、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式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压强的单位是牛/平方米,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

5、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6、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篇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2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

(1)防止噪声的产生 或 消声 或 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噪声的传播 或 吸声 或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或 隔声 或 在人耳处减弱。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3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

(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

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5.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6.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4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5.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5)排队看齐;

(6)射击瞄准

(7)立竿见影。

6.小孔成像特点: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8.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9.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线: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2.面镜分类

平面镜

面镜 凹面镜

球面镜

凸面镜

3.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

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

3.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4)光从速度较快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彩带

2.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4.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无色透明物体的颜色能让所有的光都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5.光谱:

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

7.傍晚太阳发红的原因:

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8.雾灯选择黄色的原因:

人眼对黄色光敏感度较高,且黄光不易被空气散射,有较强的穿透作用,能让更远的人看到。

9.红外线的应用:

(1)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遥感。

10.紫外线的应用:

(1)杀菌;

(2)防伪;

(3)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11.紫外线的危害: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 篇9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 整理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较简单,同学们明白眼镜为什么能纠正近视眼、远视眼就ok!不需要刻意做练习。

二、知识要点

1、眼睛

(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眼球的调节:在眼球这部照相机中,光屏(视网膜)不能移动,但镜头(晶状体)的焦距却可以调节。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物体离透镜较远,成的像必然在光屏之前,此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其折光能力减弱,使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物体离透镜较近,成的像必然在光屏之后,此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其折光能力增强,使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2、近视及其矫正: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要加凹透镜进行纠正。(1)特点:只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

(2)原因:晶状体太厚(太凸),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加速度学习网 我的学习也要加速

(3)矫正: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

3、远视及其矫正:在光线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所以要加凸透镜进行纠正。(1)特点: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2)原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太短。(3)矫正:在眼球前放一个凸透镜。

三、经验之谈:

人眼的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当我们看不清物体时,根据情况搭配适当的透镜即可纠正。但是同学们近视眼戴个眼镜始终是不方便的,虽然看上去是斯文很多,但是我们能避免就避免,在平时用眼时要注意规范,写字不能考得太近,不要长时间看电脑等屏幕。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 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 篇10

满分:100分 答卷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陆上的邻国中面积最大与最小的是()A.俄罗斯,尼泊尔 B.俄罗斯,锡金 C.俄罗斯,不丹 D.哈萨克斯坦,老挝

2.台湾岛东西两侧各頻临的海洋是()

A.太平洋,东海 B.东海,大西洋 C.东海,南海 D.黄海,南海 3.下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中,纬度最低的是()A.天山 B.昆仑山 C.秦岭 D.南岭 4.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维吾尔族 B.壮族 C.回族 D.朝鲜族 5.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总趋势()

A.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D.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 6.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从成因上讲属于()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7.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京杭大运河 8.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B.黄河的水量含沙量都超过珠江 C.金沙江,川江,荆江都是长江重要的支流 D.黄河的年航运量仅次于长江 9.我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多集中在()A.6-8月份 B.1-2月份 C.3-9月份 D.10-12月份 10.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在上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森林资源 11.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是()A.大力减少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B.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 C.使再生资源不断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 D.大力进口我国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 12.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规律是()

A.夏秋多,冬季少 B.秋季多,春季少 C.冬季多,春季少 D.夏季少,冬季多

13.我国目前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最好办法是()

A.节约用水 B.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防止水污染 14.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A.油菜 B.甜菜 C.棉花 D.甘蔗

15.大庆油田的石油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其最佳运输方式是()A.油罐列车 B.管道运输 C.火车或汽车运输 D.汽车运输 16下列商品粮基地位于四川盆地的是()

A.成都平原 B.江汉平原 C.三江平原 D.太湖平原 17.下列运输方式中在我国客运,货运量居第一位的是()A.内河运输 B.管道运输 C.高速公路 D.铁路运输

18.造成“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风俗习惯 D.临近疆界 19.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主要分布于()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西北内陆地区 D.东南沿海 20.下列铁路干线中,都为南北走向的是()

A.京沪线,兰新线 B.京广线,陇海线 C.京九线,京广线 D.宝成线,浙赣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我国位于 半球,北半球,位于 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2.北回归线横穿我国自东向西的省区为。23.我国面积为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人口居世界第。24.我国目前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25.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26.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27.我国共有 个民族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是。

28.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是。29.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具有运价低,运量大的特点的运输方式是。

30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地形)区,北方以 为主,南方以 为主。三.连线题(每小题8分共16分)31.将下列诗句与所描述的地区相连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华北平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青藏高原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塔里木盆地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长江中下游平原 32.将下列河流名称与其主要特征连线 塔里木河 汛期最长的河流 长江 最长的河流 黄河 水量最大的河流 珠江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四.综合题(每空1分共11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知道,在北回归线附近的许多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控制。降水十分稀少,再加上气温高,蒸发旺盛,因此大多数地方便形成了炎热干燥,人迹罕至的是沙漠地带,自然条件极为严酷。像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西亚地区的阿拉伯沙漠等,令人望而生畏,无不悲叹大自然这份冷漠的表情。而位于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则不然,这里河汊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处处鱼虾肥美,片片稻米飘香。人们又无不赞叹大自然赐予大这份最优惠的待遇。

(1)请回忆,西亚、北非属于 气候。而我国江南则为 气候。年降水量在 毫米之上,属于四类干湿地区,带来雨水的主要的是 季风。

(2)西亚、北非受气候影响,适宜发展 业,而种植业依赖于,因此主要分布在 和 地区,代表性的农作物为。我国江南则以水田为主,代表性的农作物为 并使我国淡水鱼的最大产地。

(3)造成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西两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4.读下图回答(每空1分共13分)

(1)A是 山脉。

(2)B为 高原,位于我国第 级阶梯上,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三江源”是指 , , 河的发源地。

(3)C 为(地形区),内部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4)D为(地形区)。

(5)BCD分别为 , ,。(温度带)(6)C为(干湿地区)。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篇11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殷红/殷切 接济/济南 斑斓/斑驳 风雪载途/三年五载

B.衰减/蓑衣 追溯/朔方 镂空/丝缕 伎俩/技术

C.磐石/馨香 藻井/烦躁 愧怍/作用 惊骇/刻苦

D.奔丧/丧命 连翘/翘首 积累/劳累 惟妙惟肖/姓肖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重峦叠嶂 转弯抹角 天衣无缝 物竞天择

B. 荡然无存 因地治宜 长途跋涉 巧妙绝轮

C. 草长鹰飞 相安无事 穷愁缭倒 微不足道

D. 雅俗之别 五彩斑澜 气息奄奄 哀草连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帅里皮加盟中超联赛,中国体坛为之一震,对中国足球而言是件好事。

B.餐桌上美不胜收的饭菜,让采风团成员们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C.正是您的坚持与不懈努力,才创造了一个永垂不朽的传奇。

D.在越野障碍技巧赛上,摩托车飞跃巨石如履平地。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B.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学习交通法规。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5.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背影 》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叙事散文,语言生动流畅。

C.《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

D.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6.给文段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3分)

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潮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仍然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历史是起伏的潮汐, ,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A.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

B.涨潮,是历史的巅峰;落潮,是历史的中断

C.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

D.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

7.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黄沙,黄沙,漫漫的黄沙,无垠的黄沙,让人寸步难行。干渴,干渴,身在干渴,心在干渴,灵魂在干渴!突然,大漠深处,天际升起一轮新月,闪现宝石般的蓝光。――呀!月牙泉!绮丽的月牙泉,你是一朵烂漫的花,点染千古荒野。沙鸣是你的歌,云飞是你的舞。你澄澈的胸怀里,一半蓝天,一半黄沙。芳草、繁花、驼影、亭阁,你把塞北江南的美景,绘成一幅无与伦比的流淌着生命韵律的画!

A. 文段开头运用反复,强调了黄沙的无边无垠,给人们的行走带来了无比的困难。

B. 文段中“身在干渴,心在干渴,灵魂在干渴”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人们干渴至极。

C. 文段中“你是一朵烂漫的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牙泉对荒野的装点作用。

D. 文段结尾用“绘成”一词赋予亭阁以人的行为,运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塞北江南富有生机的独特美景。

8.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2分)

人民网10月7日电本网综合消息,国庆长假今日将结束,受探亲、旅游和学生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高速公路今天将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多地高速或再现拥堵。

据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测,7日全国公路返程高峰将从10时开始,有可能持续到晚上21时。6日路网运行压力较大的路段还将迎来新一轮的车流高峰,特别是一些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相交汇和连接线的交通流量将持续高位运行,交管部门采取有效的疏通措施,将是道路通畅的关键。

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9.在“全民读书月”中,光明中学举行了“名著‘”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炼的书评,读罢令人同味无穷,拍案叫绝。例如:

《伊索寓言》: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格列佛游记》: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异的幻境。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为下列名著写上精彩的短评。(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4分)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骆驼祥子》:

10.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

(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6分)

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 ; , 。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11.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⑴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⑵晨兴理荒秽,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⑶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⑸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

⑹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大漠景象的诗句是 , 。

⑺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本期学过的与“家书”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 。

(二)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12-16题(15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节选自周密《观潮》)

12.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⑴至于夏水襄陵。 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或王命急宣( )⑵虽乘奔御风( )

⑶既而渐近( ) ⑷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14.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 有何间焉。(参与)

C.方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方千里。(面积)

D.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平时)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6.填空。(3分)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__________的特点,以“素湍”、“回清”“___________”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______、色、_____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近及远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上一篇: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下一篇: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