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工作流程(精选10篇)
一、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一)深圳市妇儿医院手术切口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了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该院1998年4月3日至5月27日,共计手术292例,至8月20日止,发生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为56.85%。
事件发生后,深圳市妇儿医院未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在自行控制措施未果、感染人数多达30余人的情况下,才于5月25日报告深圳市卫生局。
2、事件原因:此次感染是以龟型分枝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感染原因是浸泡刀片和剪刀的戊二醛因配制错误未达到灭菌效果.3、处理结果:院长陈一臻被免去院长职务,直接责任人主管药师何莹被开除公职,其他有关人员由医院进行处理,赔偿患者损失。
4、反思:
(1)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责任不落实。
(2)没有及时报告,减少损失。
(3)对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执行不力。
(4)有关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灭菌浓度应为2%,浸泡4小时,而该院制剂员将新购进未标明有效浓度的戊二醛(浓度为1%)当作20%的稀释200倍供有关科室使用,致使浸泡手术器械的戊二醛浓度仅为0.005%。
(5)部分医护人员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6月份现场调查发现,手术室浸泡手术刀片、剪刀的消毒液近两周尚未更换,明显违背有关规定。(6)没有感控专职人员,对消毒剂购进没有监督管理。没有对消毒药剂的购入、配制、使用和效果进行监测。
(7)深圳市惠泽公司JL—强化戊二醛的使用说明书没标有效浓度、消毒与灭菌概念不清等问题,也是导致深圳市妇儿医院制剂员错配消毒剂引发严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重要因素。
(二)安徽宿州医院白内障手术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2005年,安徽宿州医院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病人发生绿脓杆菌感染,其中9名患者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2、处理结果:(1)取消宿州市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称号.(2)主刀医生被吊销执业证书.(3)宿州市立医院院长被免职.(4)重罚宿州眼球事件当事医院,没收非法所得318601.86元,罚款3万元。对相关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
3、反思:
(1)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手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均不符合要求。
(2)手术器械清洗灭菌不合要求。(3)对手术室感染管理缺乏。
(三)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感染死亡事件
今年8月28日至9月16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94名,9月5日至15日,先后有8名新生儿患者连续死亡,8名早产新生儿死亡系院内感染所致,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故。
(四)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该事件后果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2、发生原因: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1)漠视工作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2)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该院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对临床诊疗、安全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等制度执行不力,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新生儿科的部分病室收治儿童和成人脑瘫康复患者,部分病室空床租给家属留宿,患儿家属自由出入病区,人员混杂)(3)建筑布局不合理,基本条件不完善
(该院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全,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不能保证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的落实到位。新生儿科未设新生儿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
(4)忽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
(未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履行相应的职责,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医院感染工作,不能有效监督、检查和指导新生儿科、手术室、供应室、产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起新生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员反应迟钝,缺乏报告意识,没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5)消毒及诊疗措施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新生儿吸氧所用湿化瓶不更换。对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在入院诊断、抗菌药物使用、给氧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处理:
3、免去蓟县卫生局局长、党委书记职务;撤销蓟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党支部书记和副院长职务;免去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长的职务。
4、反思:(1)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执行力
(2)加强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3)强化院感防控意识,提高工作应对能力
(4)规范行政审批,加大管理力度
(五)山西两医院发生患者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 :
1、事件情况:47名患者在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医院对47名患者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20名患者丙肝抗体阳性。20名丙肝阳性患者中有14名患者曾在山西 煤炭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
2、原因:(1)缺失有关规章制度(没有针对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十分混乱)(2)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3)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甚至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
(4)存在诸多交叉感染的隐患(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不进行测漏试验和质量监测,消毒方法不正确)
3、反思:
依法执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应增强,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应加大执行度力;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企业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管。
(六)其它暴发事件
1、事件情况:
----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流行,55人发病,23名死亡。
----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发,26人感染,10名死亡。----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苛萨奇B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苛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
一、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液感染。----2005年,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
----2008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综合病房8名患者陆续发生鲍蔓氏不动杆菌感染。
2、暴发事件分析:(1)引起感染的病源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苛萨奇病毒----结核分支杆菌----绿脓杆菌----鲍蔓氏不动杆菌(2)感染的科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3)感染的途径 接触传播为主 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
(4)以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最高
⊕感染来源广(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源体普遍易感)⊕易感因素多
内在:免疫功能,生物屏障,胎龄,出生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外在:静脉内置管,全胃肠外营养,机械通气,药物,病房环境。⊕病情变化快
⊕易聚集或流行(与共用医疗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医院配备工作人员少,工作忙,未进行前瞻性监测。⊕流水线护理操作,忽视手卫生
⊕病房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病人密度大 ⊕医护/患儿比例
3、医院感染是难免的 关键是:----早防范----早发现----早控制
(二)从感染暴发看监测、预防和控制 监测:是防控医院感染的“眼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系统----病区医生,护士报告----临床微生物室报告----其他
(一)监测的目的:
1.发现危险因素,通过针对性干预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建立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基线。
3.发现暴发,一旦确定散发基线,可以据此判断暴发。4.评价控制效果。
5.利用调查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制度。6.调整和修改感染控制制度。7.为措施的有效性提供证据。8.进行不同医院间控制效果比较。
(二)预防和控制
1、制定规则,全员参与(1)与器械相关的感染 1)血流感染 2)尿路感染 3)呼吸机相关肺炎(2)与操作过程相关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3)与环境污染相关感染
----针对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控制感染经诊疗器械、器具的传播----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确保诊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 ※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传播----实施标准预防----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额外预防----规范各种与感染相关的诊疗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2、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建筑(分区、流程、材料)----通风、空气流向、红旗净化----医院环境卫生----医疗废弃物
3、预防和控制要求
应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通过有效的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应当严格执行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隔离工作技术规范。
----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卫生、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防护降低感染危险因素。
----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职业安全。
----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加强耐药菌的监测。
----制定感染暴发的报告、控制、处理流程。
4、注重人员培训
----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1医院感染监测流程优化与再造
1.1优化医院感染监测模式,构建先进管理框架
引进德国KTQ认证[1,2],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基于以往工作经验和基础, 医院感染管理科完善了相关工作。(1) 修订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并完善了医院感染管理科医生、护士、技术员等岗位职责,根据工作能力、专业特点,合理调整监测小组人员搭配,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实现各专业人员的优势互补,全面掌握本专科的所有工作;为及时解决临床科室问题,确定我们的服务口号:您的需要就是我的承诺。并为所有临床科室提供工作联系卡、公示服务口号和工作联系方式,方便临床医务人员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院感人员的帮助。(2)改进了工作模式。第一,指定了监测范围:将全院所有病区、门诊、医技科室、实验室、 重点科室全部纳入院感监测范围。第二, 确定了监测方法:实行分组包干制,分组包干,责任到人。根据各个院感专职人员情况,按照岗位特点及工作年限, 将上述监测范围分为5个包干区,每人负责1个包干区。第三,完善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暴发流行调查、目标性感染病例监测、多重耐药菌监测指导、医疗质量检查(院感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送检率)、消毒隔离指导、 职业暴露、生物监测、环境卫生学督导、院感知识宣传教育、现患调查、监测资料电脑录入、制度修订、各项工作质量分析及反馈。第四,确定监测频率: 每日按照监测内容及监测范围开展监测工作,对监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2日内予以解决或答复;如有特殊情况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时到岗。第五,定期或不定期征求临床科室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满足临床需求。通过医院感染监测模式的优化,充分加强了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责任,提高了职业敬业精神,也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1.2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再造
要及时反映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变化趋势,就必须有一套良好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以便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相应临床科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也可以促进各科室参与医院感染控制。因此, 医院感染管理科充分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建立了及时、敏感、客观的医院感染监测流程,详见图1。
注:*表示2012年与2014年比较
为控制医院感染检测流程各环节, 对监测流程中的每项工作均采用PDCA管理模式[3,4],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减少漏报和误报。
1.3基于医院感染监测软件的医院感染监测流程优化
医院感染监测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持[5]。我院使用了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与临床科室以及检验科信息系统连通,可以实时监测到医院感染、细菌耐药、爆发流行、高危因素等。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和临床医生以及检验科专职人员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进行实时交流,以便及时反馈、核实患者的感染信息,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做到了医院感染“早预警、早发现、早干预”的工作理念。
2成效
通过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再造,我院能及时准确发现医院感染问题并及时干预。如2012年通过开展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发现,该年度ICU医院感染人次率高达12.01%,其中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更是高达27.73‰。通过现状分析,我院积极采用科学的集束化循证干预措施及先进的管理工具加强ICU患者的感染防控,如开展了ICU患者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工作,改进ICU物表环境清洁消毒方式、增加口腔护理频次和引进洗必泰进行口腔护理等。截至2014年底,ICU医院感染人次率下降至8.32%,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下降至15.89‰,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3.69%和11.84‰。导尿管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也逐年下降,如表1所示。 实践证明,以信息化医院感染监测为基础,采用科学的监测流程,实施循证的医院感染监控,有效降低了3种导管的感染发生率。
3讨论
3.1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再造有利于完善医院感染监测体系
医院感染管理科通过引进德国KTQ[6],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构建先进管理框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为优化医院感染监测模式、形成一套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奠定了基础,从而实现院感染监测流程再造,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对医院感染监测进行流程优化,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2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再造有利于进行节点控制和流程管理
过程管理和节点控制在管理质量提高中至关重要[7]。基于医院感染信息化系统和PDCA循环,医院感染管理科明确以“预防为主”,改变了过去经验管理模式,构建了便捷、科学的监测体系,并通过构建过程监测指标和结果监测指标[8],便于进行节点控制和流程管理,实现了由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的转变。
3.3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再造有利于实现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管理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管理 体会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在2001年省卫生厅印发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后,我院就针对医院感染管理问题,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任委员会主任,同时建立了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由科主任、科护士长、兼职监控医生和护士各1名组成。建立健全了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科室监控小组三级监控网络。
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院科两级培训制度、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奖惩制度等,使各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任用专职人员
任用爱岗敬业、专业知识过硬的专职人员,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专职人员应具备如下素质。
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认真按规章制度办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把好监测、检查、反馈关,为院领导提供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可靠资料。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监测技术:专职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中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本工作范围内技术操作要求,甚至应掌握诊断、检验、护理技术操作等相关专业知识。只有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指导实践。只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成效。在实际工作中,专职人员既应具备熟练的感染病例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的检查能力,还应做到“会看、会想、会做”。会看: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对照上级部门制定的规范,看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看出问题的实质、关键所在。会想:有活跃、灵敏的反应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想办法、订措施、堵漏洞。会做:实施想到的,改正不足的,变想法为实践,身体力行,主动进行常规监测和随时监测,搞好协调,及时总结、汇报给院领导,反馈给科室。
具有宣传讲解意识,当好宣传员,提高全员防感染意识。专职人员要注重宣传讲解工作,经常利用各种形式给全院各科有关工作人员讲解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保证医院感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发挥监控员的管理作用
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消毒、灭菌技术和隔离制度的落实都是通过科室每个工作人员来实现的,只有充分发挥监控员在科室的监督管理作用,才能保证医院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正确实施。监控员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每月填报一张科室感染病例报告表,医护两人都签名。对本科室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感染原因,提出并实施控制感染措施,发现感染苗头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并上报科主任和院感专职人员。
监控护士负责本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按规定项目和时间进行采样送检,保证采样方法正确,发现“阳性”报告单要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负责消毒液配制浓度是否合格,使用范围是否正确,更换是否及时的检查登记;负责科内各区域、各种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负责紫外线灯管等消毒器械的维护保养、照射时数的检查。
2013年医院感染科工作总结
2013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和大力配合下,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及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网络,完善相关制度,细化考核标准根据2006年7月6日卫生部48号令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2013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健全了院科两级管理制度及三级感染监控网,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增设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二级甲等医院复评为契机,重新梳理及完善委员会、各科室、各岗位及相关职能科室部门的制度及职责,细化各科室医院感染考核标准,并每月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依据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考核,考核者发现的质量缺陷问题,由考核者当场与责任科室进行反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质量缺陷进追踪,并督促科室及时整改。
二、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及考核
为提升我院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院感质量和专业水平,更为提升自身院感知识,于3月19~21日与供应室护士长参加绵阳市2013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岗位培训班学习。
针对流行性传染病,4月份下发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及卫计委公布的《H7N9禽流感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案》,组织各科室积极学习和考核,平均分在95分以上。8月份分两批次对全院在职职工进行了院感和传染病知识培训,培训结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核,合格率100%,平均成绩96.8分,每人培训7学时。
3月、7月对全院的工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为:病房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医疗废物、废弃物包装管理、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职业防护。
根据我院出现职业暴露后存在的相应问题及院感控制方面的问题,及时下科室进行职业暴露及院感防控等方面知识培训,现各科室已对职业暴露均能及时上报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发现的院感病人能及时上报。
三、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1、根据年初制定的监测计划,加强了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监测。对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生物、化学监测,并有严格的记录;对不合格的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
2、对供应室灭菌物品进行了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指导其对规范了外来植入物的管理,并有严格的记录。
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开展前瞻性监测1-11月份共调查206例病人,调查中共发现一例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填报医院感染病
例报告卡。
2、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每月第二周对上月出院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8-11月份共调查351例病例,骨科漏报1例带状疱疹病例。
五、6月份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消毒剂进行专项检查,临床医护人员对消毒剂的开启、配制方法规范,使用比较规范,了解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规范、贮存方法规范,都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处置规范。到药械科索证,结果各证齐全,全部合格。
六、加强院内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医疗废物管理标准,院感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溃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转运等达到了规范化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最主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因此根据卫生部2004年4月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疾病感染。于2013年6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容乐观,对手卫生知识缺乏、重视不够。许多医务人员缺乏对洗手及消毒重要性、指征、方法的认识,未掌握
正确的洗手消毒方法,为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以及工作时常忽略手卫生等。
八、多重耐药菌防控
今年4月我院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微生物监测,根据《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由于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因此,除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外,着重强化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手卫生培训等。并对全院29例多重耐药菌病例都进行了现场指导、督查,使每个科室都能逐渐熟悉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九、、规范传染病门诊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控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制度》,每季度对查阅门诊记录,发现漏报乙肝病例共5例,每月查住院病例,发现内1科漏报1例。在二级甲等医院复评及时重新设置了腹泻、发热门诊,添置了防护设施和消毒设备、消毒药品,完善了各项制度。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另外也利用各种宣传日宣传各种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如麻疹、艾滋病等。
十、主要存在问题:
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太差、手卫生知识缺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01~2011-12进行手卫生监测, 将医院22个重点科室和36个普通科室分成11个重点科室和18个普通科室抽取150人为实验组, 另外11个重点科室和18个普通科室同样抽取150人为对照组, 保洁员和医疗垃圾回收员随科室分组。其中医生102人、护士136人、保结员58人、医疗垃圾回收员4人, 年龄21~55岁, 平均为 (36±2) 岁。
1.2 方法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进行现场提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包括手卫生知识和手卫生方法、洗手时间、手卫生指证等项目。实验组采取现场发现问题立即培训整改的方法, 对照组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 观察手卫生情况与医院感染的关联性。
1.3 手部细菌监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 按“七步洗手法”流动水洗手, 并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监测洗手前、后采集样本的带菌量, 做细菌的定量与定性检测, 重点科室手卫生标准为5cfu/cm2, 普通科室手卫生标准为10cfu/cm2, 洗手后均不得检出致病菌。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将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手部微生物采样监测结果
对临床各科室工作人员洗手前后采样结果发现, 医务人员工作中洗手前手部带菌率为100%, 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似[1]。携带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洗手后带菌率为32.7%。工作人员洗手前后手部平均带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 整改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洗手依从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实验组洗手依从率从整改前的25.182%提高到整改后的59.106%;对照组洗手依从率由整改前的24.988%提高到整改后的50.617%, 医院感染率整改前,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75%和4.870%, 整改后分别为3.731%、4.327%, 医院感染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见表2。
3 讨论
3.1 工作人员手卫生状况
手卫生知识的认知情况: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通过对临床科室现场提问调查发现, 89.5%医护人员知道手卫生很重要, 但56.7%对手卫生知识的具体内容认知不足, 对洗手时间和洗手方法不知晓;27.4%对洗手指征认知不全面、不到位, 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和手消毒, 脱手套后, 手无污染不需要再洗手, 认识不到手卫生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作用, 影响了洗手依从性。保洁员和医疗垃圾回收员认为工作中洗不洗手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没关系。在临床不同科室医护人员中接触患者前洗手的人员很少, 接触患者后洗手或手消毒的人较多占62.6%。在诊疗、护理两患者之间洗手或手消毒的仅占7.2%, 多数因工作忙来不及洗手和手消毒, 医生在病区洗手指证依从率较低, 护士洗手执行率高于医生, 保洁员洗手执行率低, 基本上是干完整个病区的活才洗手。医疗垃圾回收员也是回收完病区的医疗垃圾后才洗手, 应加强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本调查显示, 工作人员的手接触患者的用物越多, 带菌量及菌种也越多, 而且手任何部位都有菌, 手被细菌污染后是无法进行灭菌的, 菌群附着在皮肤上比附在其它无生命的物体上更难以清除和杀灭, 有效的防止外来菌定植和传播的重要手段就是经常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3.2 手卫生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 这一途径比经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 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2]。有五步[3], 第1步是病原菌生存于患者的皮肤或患者周围的环境中;第2步, 病原菌传播到医护人员的手;第3步, 病原菌在医护人员的手上生存至少数分钟;第4步, 如果这双带菌的手执行手卫生做得不够又去进行医疗活动;第5步病原菌就会从医护人员污染的手传播给所接触的患者, 可能导致医院感染。有研究表明, 加强医护人员洗手, 可降低50%的医院感染率[4]。院内洗手成为降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制定了医院手卫生管理制度。针对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低, 洗手前采样细菌含量高的情况, 加强了手卫生知识的培训, 定期做好手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提高手卫生意识, 使医护人员自觉遵守手卫生规范。同时加强对薄弱环节保洁员和医疗垃圾回收员的手卫生教育和培训, 对新上岗的医生、护士及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使他们掌握防控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和正确的洗手方法,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要求所有科室工作人员在手部有明显污染时, 使用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无刺激有护肤效果的洗手液, 避免因经常洗手造成皮肤干燥、皲裂的发生。对于重症患者的医院感染、传染病病人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要做好诊疗环境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擦拭, 加强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工作, 协调和解决好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问题, 监管部门加强对各科室环境微生物及手卫生监测管理力度, 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及人员下发反馈整改建议, 直到整改和监测合格为止。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消毒隔离管理意识, 规范手卫生行为, 预防和降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对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 研究手卫生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随机将医院22个重点科室和36个普通科室分别分成150人为实验组和150人作为对照组。监测工作人员洗手状况及洗手前、后手部带菌量, 做细菌的定量与定性检测, 实验组采取现场发现问题立即培训整改的方法, 对照组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 观察手卫生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关联性。结果:工作人员洗手前手部携带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实验组与对照组洗手依从率从整改前的25.182%、24.988%分别提高到整改后的59.106%、50.617%。医院感染率整改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75%、4.87%, 整改后分别为3.79%、4.32%。结论:通过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与监管, 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质量, 预防和降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工作人员,手卫生,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姜振环, 李宏, 崔红, 等.外科系统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 33 (6) :45-46
[2]何红艳, 林伟青, 黄雪琴, 等.手污染的控制与医院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0) :1407-1409
[3]Pittet D, Allegranzi B, Sax H, et al.Evidence-based model for handtransmission during patient care and the role of improved practices[J].Lancet Infect Dis, 2007, 7 (5) :304-305
【关键词】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60-02
前言:作为医院感控制的重要手段,预警监测系统集大量数据于一体,包括抗菌药物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感染病例监测以及高危因素等信息。尽管近年来医院对该系统建设给予足够重视,但投入使用中有较多不足之处,要求做好设计与改进工作。因此,本文对医院感染管理中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现状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水平是决定感染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从当前感染监测现状看,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为:①感染爆发难以预测。实际识别感染病例中,多依托于现场判定、手工操作,而实时预警、自动分析与监测都未实现,仅在患者出院一段时间,才发现有感染问题存在,这样将无法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帮助。需注意的是,感染暴发的控制,要求以预警机制作为保障,使感染暴发苗头被控制,才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②数据采集问题。一般信息采集的信息多来源于各科室医护人员,人员将信息汇报给院感科,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重新做好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许多医技信息、检验信息难以及时被院感科人员获取,其导致无法及时反馈指导,最终造成管理决策不具备较高的准确度与效率。③数据分析与统计问题。由于感染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如多重耐药菌监测、抗菌药物的应用,单纯利用人工分析方式,不仅受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等影响,且因信息数据过于复杂,难以保证分析效果,且处理中易疏漏,这样最终分析的结果难以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1]。
二、医院感染管理中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将抗菌药物监控、多重耐药菌监测、医院感染预警以及其他模块等融入系统中,确保整个预警监测系统的应用有前瞻性。具体设计如下几方面。
(一)感染预警模块
感染预警模块设计中,要求与其他AIS、EMR、RIS、LIS与HIS等做到数据信息交接,这样整个系统既可做到筛选感染病例,也能满足其他统计、查询、干预与监测功能要求。同时,对于其他留置导管、发热、抗菌药物、感染暴发等,都可实现自动预警。需注意的是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感染预警指标进行明确,可结合相关的感染信息,如抗菌药物应用、微生物学细菌培养结果、常规化验结果等,在此基础上完成预警指标构建过程。系统会根据预警指标,自动确认感染病例,并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筛选,由专职人员对病例分析。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
该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接微生物室系统,对具体的监测范围进行确定,由系统完成采集细菌药敏实验相关信息,检测其中病例并预警。当人员从系统中获取定植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后,便可从干预专家库内寻找耐药菌防控SOP方案,并提供给主管医生。另外,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设计中,要求做到将数据作为导航,通过检索对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查询,可将任一时段内的耐药菌药敏变化信息导出,为用药选择与耐药菌防控提供指导[2]。
(三)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
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在作用上主要表现为可使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被监控。模块设计中,可根据预防、治疗与用药的相关标准,对抗菌药物的不同应用目的进行统计,做到分级管理,一旦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模块可进行预警。此外,对于其他如Ⅰ类手术切口,在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种类等方面,都可被纳入自动预警的范畴中。
(四)其他模块
系统设计中,其他如切口感染监测、手卫生管理模块等也需进行合理设计。如在切口感染监测方面,设计中主要考虑系统可实时监控切口感染情况,并对其中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在手术风险等级确定的基础上,对可使感染率、感染例次进行统计。另外,对于手卫生管理模块,且在院内感染控制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构建中,要求对手卫生数据做到实时记录,并根据记录信息完成分析、统计与报表过程。这样在数字化管理手卫生依从性下,能够使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得以提高[3]。
结论:预警监测系统的构建是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实际进行系统设计中,应正确认识当前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从感染预警模块、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以及其他模块进行设计,在保证所有模块设计合理的基础上,使预警监测系统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预测与预警,使医院感染率得以降低,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运萍,潘丽杰,万志红,周文莉,马世民,董颖,王俐. 医院感染预警监测与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17:1551-1554.
[2]钟山.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07:15-18.
一直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在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医技科室的协助下开展工作。院感管理科按照本科室的职责,定期下到临床、医技科进行了解、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具体围绕对医院的临床抗生素使用、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预防职业暴露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进行。
医院有针对性地对院感管理人员进行相应调整,院感管理科有专职医务人员,对临床病区、门诊诊室进行每月一次消毒后启用前的空气监测,全院临床、医技科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每月抽检一次等工作。物体表面无菌监测、医务人员手无菌监测等每季度一次。对全院临床科抗生素使用每季度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是否合理使用进行讨论(由院感管理科、药剂科、临床科等有关人员参加),针对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存在问题给予相关的纠正处理。对发生的院感病例要求如实上报,以便院感管理科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院感管理科专职人员不定期下到各临床科检查、督促改进存在问题;协助总务科对医院污水处理、医疗费物处理的管理等工作。
附:院感管理科各相关人员名单
茂名市人民医院院感管理科
新的一年即将过去,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各临床科室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发现院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院感科也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常规依托护理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督查、无菌技术督查,协同医务科、护理部,配合院领导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一、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手足口并甲型H7N9.流感、麻疹、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并甲型H7N9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加强了并甲型H7N9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
好疫情防控工作。我科分别在春冬两季还做了传染病宣传工作,通过发放传单、现场咨询等方式向广大市民进行传染病知识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二、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我科对全院病例都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未发现有医院感染的发病例。今年我们还做了内科病房的重症室感染病例监测,全年共有十一例病人无一例医院内感染发生。每月进行医院内感染工作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全年监测。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使其合格率达100%。
三、院感培训及考核
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传染病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医疗废物处理、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以及手卫生知识、培训后并有考核、有记录,同时对新上岗的职工先进行手卫生和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相关培训,合格后再上岗。
四、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关键词】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危险因素
当前随着我国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创诊疗的增加以及化疗、放疗等手段的广泛普及,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1]。医院感染己经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必须引起极大的重视[2]。进行医院感染的发病因素分析,有助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3]。本文具体调查了医院感染的发病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质量控制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600例,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知情同意。其中男313例,女28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5.34±4.34)岁。
1.2 调查内容
本文调查的内容涉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住院科室、出院日期、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住院天数、入院时血液学检查情况;医院感染情况包括感染日期、感染部位、感染科室与预后情况等。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判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或者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比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情况
经过调查,600例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50例,发病率为8.3%,其中普通外科22例,妇产科11例,心血管内科9例,其他科室8例。
2.2 发病因素分析
我们把调查的内容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与医院感染发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1。
3 討论
众所周知,在医院管理中,医院感染不但直接影响医疗的质量,而且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不过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不断深化,其质量控制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正逐步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迈进[4]。本文经过调查,600例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50例,发病率为8.3%,其中普通外科22例,妇产科11例,心血管内科9例,其他科室8例。我们把调查的内容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与医院感染发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比较高,主要原因是收治的综合重症患者比较多,很多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血糖比较高,年龄比较大,住院时间长,且救治过程中有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都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5]。具体来说,老龄、高血糖状态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内在因素,住院时间长等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外在因素[6]。而普通外科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常规,这无疑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促进因素。而且外科手术创面大,侵入性操作多等,也增加了术后医院感染的机会。
在感染的质量控制管理中,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洁净和新鲜,提高患者机体防御能力;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对重症老年患者经常拍背有利于痰的排出。要加强抗生素使用基本知识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提高抗生素使用药敏实验的送检率,从而及时反馈,科室指导临床用药。强化医院环境监测,定期进行物表、空气环境监测,从而从总体上以预防和减少患者感染发病率[7-8]。
总之,我院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多与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有关,要积极加强感染质量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伍南,徐秀华,吴安华,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3.
[2]吕莉.2010—2012年沈阳市某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4):515-516.
[3]胡必杰.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新思路[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1(5):257-260.
[4]杨芳.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4):88-89.
[5]赵明红.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5-886.
[6]熊莉.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5(2):81-83.
[7]代瑾.医院感染进入科学防控时代[J].中国医院院长,2007, 13(5):3-5.
1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1.1 加强科室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科室人员的在职培训, 提高大家对清洗工作的认识, 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了解各器械的性能、清洗方法, 对精密器械要做到手工清洗, 以确保器械清洗干净又不会损坏。让大家知道清洗是灭菌合格与否的重要环节, 要自觉在清洗工作过程中认真履行职责。
1.2 做好个人防护
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清点、清洗、检查、包装物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尤其在清洗时, 正确使用各种防护技术。在清洗再回收物品时, 按要求佩戴防护面罩、口罩、防水衣、橡胶手套、防水鞋, 操作前后洗手, 遇手套有漏水时随时更换。清洗时将半自动超声清洗机盖子盖好, 避免气溶胶。工作完毕应立即洗手。如有损伤要正确处理伤口。强化手卫生, 切断由于手所致的医院感染传播途径[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 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交叉感染。
2 正确配制各种溶液
要正确配制各种溶液, 在半自动超声清洗机内按1∶270比例配制多酶洗涤液, 正确配制润滑液、除锈液, 使用合适的清洗工具。
3 对清洗工作的管理
3.1 按清洗步骤执行
按说明配制洗涤液于半自动清洗机内, 按流程将回收的再利用器械进行分类。 (1) 在流动水下冲洗; (2) 在配制有多酶清洗液的半自动清洗机内进行洗涤。根据多酶清洗液的说明设定水温和时间, 多酶清洗液适宜温度在20~40℃, 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清洗效果越好, 浸泡2 min后清洗。根据物品污染程度, 一般器械洗涤3 min~5 min, 污染严重的器械可延长时间, 但不能超过10 min; (3) 进行漂洗; (4) 在流动的纯净水下进行终末漂洗。清洗后的器械在加润滑油的高温箱内按要求进行煮沸消毒, 在干燥柜内烘干, 对器械定时进行除锈。
3.2 正确使用多酶清洗液
多酶清洗液要现用现配, 严格按多酶清洗液使用说明进行配制, 这样才能保证最适宜的浓度和最佳的清洗效果。其可将微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 使器械上的有机残留物更容易去除, 既能保证清洗质量, 又可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酶在快速分解有机物和微生物的同时, 大量污染物溶解在清洗液中, 消耗了清洗液中的酶, 酶的功效也随之减弱。清洗液本身无消毒功能, 只是分解后的小分子物质容易被清洗掉, 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清洗液中聚集会造成新的污染[2]。所以多酶清洗液要现用现配, 不可放置时间过长, 更不可以重复使用。器械多时要每批次进行更换, 这样可以确保器械清洗质量。
3.3 正确浸泡器械
要正确浸泡器械, 我们回收后的再使用物品进行分类初洗, 按不同类型的器械分批放入半自动清洗机内进行清洗。带有轴关节的器械如剪刀、止血钳等浸泡时要把关节打开, 穿刺针要把针芯拔除, 管腔要充满液体, 使多酶清洗液充分与物品上的污染物接触, 物品要全部浸泡在清洗液面以下才可以, 同时保证器械浸泡充分[3]。这样才能起到多酶清洗液的作用, 也才能保证清洗质量。
3.4 规范清洗对器械的影响
原来的清洗方法是将器械浸泡在“84”消毒液内30 min, 再用清水刷洗, 而“84”消毒液腐蚀性强, 器械上的一层保护镀层被腐蚀, 到处是锈斑, 沾上血迹、污染物很难清洗, 用去污粉清洗不仅没有清洗干净, 而且又增加了新的污染源, 给清洗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清洗程序简单, 管腔类器械没有清洗工具, 只能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 没有压力, 腔内的血迹、黏液冲洗不净, 经过高压灭菌后管腔发黑。如今我们按国家制定的规范流程对再生器械进行清洗, 严格按流程要求去做, 把部分有锈斑的器械和洗不干净的器械进行淘汰。“84”消毒液换成了鲁沃夫多酶清洗液, 按清洗步骤操作, 高温煮沸消毒、上油、烘干、直接组装打包, 减少了过去擦干净的二次污染。现在清洗后的器械变得干净明亮, 增加了使用寿命, 节约了开支, 杜绝了因器械清洗不干净而给患者造成的感染。
3.5 对再生器械清洗的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也是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岗位之一。所以要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再回收器械的清洗质量的管理, 使其严格按国家规范标准执行, 按流程操作, 用制度去管理, 保证清洗质量过关, 无菌物品灭菌合格, 临床使用安全。再生器械清洗是灭菌成功的前提条件, 因为器械上附着的有机物如不能彻底清洗干净, 不仅会使细菌在器械表面或内面腔形成一层生物膜, 阻止灭菌前的穿透, 导致灭菌失败, 而且有机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腐蚀器械的表面镀层, 使器械受到锈蚀[4]。所以要彻底地清除器械上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保证灭菌蒸气能充分与器械表面接触, 达到有效的灭菌, 必须严格地遵循国家制定的《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4 加强督导和检查
护士长每天检查督导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清洗流程是否规范, 操作是否到位。不定期检查器械齿部和轴节清洗是否干净, 上油适可程度。对管腔器械正确使用水枪、气枪, 对不明原因污染的器械回收后按要求进行特殊浸泡处理后再按流程清洗。由质控组每周定期检查1~2次, 每月抽查2~3个无菌包, 包装组在组装时检查清洗是否合格。通过层层把关, 做到一般问题及时解决, 不符合操作规范标准要在早会上强调, 做示范。护士长在整个清洗过程中实行质量跟踪追溯管理, 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严把质量控制关, 从源头上消除隐患[5]。
5 结果评价
器械清洗质量是灭菌物品的关键要素, 强化清洗操作流程是我们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关口。我们通过对再生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严格把关, 层层互相监督, 互相制约, 可以确保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能安全有效地正常进行, 灭菌合格率始终达到100%, 为保证我院医疗安全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周细坤, 陶宏坤.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9) :2588-2589.
[2]苏秀霞, 刘文东, 赵兵, 等.多酶清洗液保湿在器械清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09, 2 (14) :106.
[3]李悦红, 蔡先彬, 陈惜遂.联合应用多酶清洗液及酸化水清洗消毒胃镜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6) :35-37.
[4]谢菲.消毒供应中心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9) :1860.
【医院感染工作流程】推荐阅读:
医院感染工作计划10-21
医院院内感染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0-29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12-03
医院感染综述09-22
2023年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10-03
2024年上半年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11-12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06-13
血库医院感染管理06-16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10-31
控制医院感染制度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