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篇1

专题课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教学对象的针对性都比较强,并且科研含量高,讲授难度大。上好专题课是提高县级党校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科学选题

选题能力也是教师要强化的基本功之一,精心选择有意义的专题题目是能否上好专题课的先决条件。

(一)选题要注重实践性。实践性是专题课最显著的特点,脱离实际对社会实践不具有指导作用的专题课没有任何价值。所选的题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把握县级党校教学对象是乡科级领导干部,遵循服务现实,增强指导意义这一原则。首先,选题要突出两大主题:一是突出重大理论问题,二是突出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其次,实现三个结合:教师选题必须把对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我市集体经济问题。

(二)选题要有新意。专题课时效性较强,所选题目内容要新,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国家的发展形势,了解最新的中央会议精神和各项改革措施和政策,从干部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选题目,如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等。既便是老问题如党性修养等也要求要独到,从不同的角度讲出新意。

(三)选题要找准切入点。教师要关注中央会议精神,了解国家各项改革方针政策的颁布及贯彻落实到基层后的效果和产生的相关问题,着重从县(市)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中选择题目。如税费改革后化解乡村两级问题债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健全和完善我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问题等。

(四)选题要有比较优势。教师要选择有研究基础、专业教学特长、以前讲过的对自己来说较为得心应手的熟悉的内容,使其转化为教学专题,最好是把自己的科研课题转化为教学专题。

(五)选题不宜过大。县级党校专题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专题范围过大,内容空洞,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选题要专,题目不宜过大,切忌宽泛和空洞。范围过大,面面俱到,由此会造成一则时间不容许,二则重点不突出。

二、精心备课

备课是讲课的先决条件,课堂讲授的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备课是否充分,对讲授效果影响极大,要讲好课必须充分准备,无论是新课、老课、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备课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专题的目的、熟悉内容、把握政策。明确目的:就是教师每个专题通过讲授,需要给学员传授那些知识,理论上要掌握那些知识,联系实际要解决哪些问题,培养什么能力,达到什目的。熟悉内容:要求教师全面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尤其最新的中央会议精神;必须了解省情、区情以及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了解最新的相关的学术新思潮和新观点。如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专题,教师必须了解七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熟悉十五届三中全会及其以来的有关三农问题的相关会议精神,了解我区农村改革发展的现状。把握政策:县级党校主体班学员来自地第一线工作岗位,是党的方针、政策在最基层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准确把握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及精神实质,并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贯彻执行的思路和对策。

(二)了解学员教育者要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必须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根据对象的需求来设计专题的内容以便因材施教,这是进行专题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以人为本,按需施教。以人为本与按需施教相结合也是县级党校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按需施教就是要了解不同班次学员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实践经验、能力需求,把握各类学员认识发展的不同规律,针对学员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及学习需求,了解学员想听什么,想知道什么,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适应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篇2

1 党校专题课教学形式及特点

专题课是县级党校主体班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课题设置和内容安排上, 要体现学术理论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选题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 紧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题设置和备课时, 必须注意收集和积累第一手资料, 翻阅较多的文献, 既要把基本理论弄懂、搞清楚, 还要看理论界对该课题研究达到什么程度, 及时把握进度情况, 同时, 要结合自己对该课题研究状况、认识程度, 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例如, 我们在讲述《农村建设》专题、《构建和谐社会》专题时, 既要陈述中央决策的背景和意义, 又要讲述省级贯彻实施的措施和办法, 同时还要分析本地的具体建设的进展, 分析其优势和劣势, 提出一定的建设思路和看法, 通过分析归纳, 及时把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许多新信息传授给学员, 以达到深入学习和双向交流的目的, 使学员更多地得到新信息、新知识, 不断开阔新视野, 也体现党校教学时代性的客观要求。

2 现阶段党校专题课教学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2.1 理论讲授多, 实际问题研究少

党校教学目前以“五基本”、“五当代”以及时事政治等为主, 内容很多、很杂。但对学员的难点、热点问题, 比如国企改革、民经发展、农村建设、社会稳定等实际问题调研不够, 授课针对性不够强。

2.2 专题开设多, 系统要求做得少

县级党校教学以专题讲座为主, 教员熟悉什么知识, 就开设什么样的讲座, 熟悉多少讲多少, 遇到不懂的就绕道而去, 降低教员备课的难度, 增加知识传授的随意性。学员学到的知识都是一些零碎的, 不系统的知识, 课后仅对几个有趣的例子耳熟能详。

2.3“填鸭”方式多, 互动教学开展少

县级党校教学的方法主要采取“满堂灌”的方式, 通常每堂课120分钟内结束。由于专题内容多, 时间紧, 和学员一起探讨、互动教学方法就用得很少, 影响教学效果。

2.4 知识传授多, 思维能力培养少

县级党校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 侧重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传输, 提高了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但由于条件限制, 学员系统能力培养成为县级党校教学的薄弱环节。

3 提高党校专题课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

3.1 逐步完善县级党校教学布局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结构, 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核心,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党性修养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四方面结构的教学布局。其次是与时俱进推动教学内容与世情、国情、党情的紧密联结, 即搞好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结合, 同党和国家发展目标的结合, 同世界格局变动态势的结合, 同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的结合, 各级党校的教学内容还应与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再次是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重要内容, 以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特别是教学科研活动的实践性、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3.2 精心设置党校班次和课程

县级党校课程设置要精要管用。首先要形成具有党校教育特色的专题讲座系列。一是从理论思维层面设立基础理论、基本路线课程系列, 让科学发展观和执政能力建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从县情战略层面设立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课程系列, 提高干部管理经济、驾驭市场的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可以具体设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区域经济, 开放经济等课程。三是从管理方法层面设立公共行政、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等课程系列, 重在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的能力。四是从法治、信息层面设立法律、现代科技知识等课程系列, 提高干部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

3.3 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只有适合、没有最好。在可以预见的时期中, 班级授课仍然是县级党校不可替代的最主要的教学方式, 必须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坚持、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要抓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一是如履薄冰地备好课;二是理直气壮地讲好课;三是一丝不苟地查好课。

其次, 专题课程的设置注意不同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类别性, 在教学新布局的框架下, 力求做到不同类型, 不同学制、不同班次教学培训的个性化、差别化, 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再次, 课程的设计要富有逻辑性、系统性, 专题课程的内容要反映有一定的科研含量, 体现知识的广度与学科的深度。

3.4 规范教与学管理体系

县级党校要树立向管理要效益, 严管理出学习力的观念, 通过综合管理, 保障党校的教学效果。

3.4.1 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每期主体班专题授课新课要集体备课, 就教学的思路、内容、设计等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把关。专题课讲授后, 及时开会总结经验, 剖析问题, 形成共识。现在县级党校教师课时不多, 要力求成为精品课。

3.4.2 加强教研室建设。

首先要加强教研室力量配置, 由老师、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负责抓教研室工作。其次要充分发挥各个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究方面的优势。

3.4.3 健全教师制度化管理。

一是健全制定, 制定教师岗位职责、工作守则、授课工作量、新课试讲、下班听课和参加学员讨论等制度。二是形成、推动竞争机制。承担主体班的专题课教师要通过试讲, 试讲不合格不上讲台。有条件的党校可以实行专题竞标授课课。

3.4.4 严格学员管理。

一是实行组织员担任班主任, 为主抓学员管理工作, 同时发挥班委会和党支部作用, 把增强党性修养贯穿于学员管理的全过程。二是严格执行学员管理制度, 使学员在校生活有章可循。要符合科学、规范、可操作这三个要求。三是严格考勤和奖惩, 把学习理论同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密切结合起来。

结束语

县级党校也应量力而行的尝试创新教学方式, 不断积累经验。实施时要抓好三个关键点:一是案例教学, 二是问题教学, 三是互动教学。案例要精心筛选, 恰到好处, 问题设计要科学、切合实际, 这样才能发挥“教”和“学”两方面积极性, 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要真正做好做实这方面的工作, 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徐增进.关于县党校专题课教学的思考[J].理论导报, 2007, 8.[1]徐增进.关于县党校专题课教学的思考[J].理论导报, 2007, 8.

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马列主义;党校;教学

1.上好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的意义

伴随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接触到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如何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如何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当今社会面对的一大问题。而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则是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最佳利器,各级党校作为干部培训的主战场,肩负着干部输送与培养的重担,理应先行先试,走在前列。习近平同志在浦东干部学院的讲话中更是强调:“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都应当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专门讲授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指导学员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与运用,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及伟大信念,有利于培养科学思维等等。因而各级党校开设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迫切。

2.当前开设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遇到的问题

各级党校在开设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一些教师的讲授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许多学员通过专题的学习也都增强了党性,坚定了信念,在工作中也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的是,当前党校系统内部此类专题课的授课正遭遇着新挑战。

2.1重视不够

不少党校近年来加大教改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课来迎合社会的需求,干部的需要,党校培训的内容也开始多元化,从原先的单一的理论课,到现在一些党校逐步将周易、养身、着装等课程纷纷引入课堂,使得课程设置更为丰富多彩。课程设置的丰富本无可厚非,但要避免本末倒置。党校必须姓党,党校课堂必须传播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其理论性绝不能丢。一个丢失了理论宣讲的党校也就丢失了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其他课程的大踏步前进时,对马列主义理论的重视就凸显了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这些非主流的课程往往多姿多彩光鲜亮丽,与其相对的则是党校的理论课程的孤寂与落寞,新型课程的引入在挤占了原先授课学时的情况下,还带走了学员的眼球,相比此类课程的内在活跃性,马列主义课程显得更为枯燥,越发受学员排斥,课堂反馈也不尽如人意,形成恶性循环。

2.2热情不高

一些学员与教师在选课时,都对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表现出一定的冷漠,兴趣不高。从学员角度而言,马列主义理论课枯燥无趣,又不能像其他课程那般直接指导实际,实用性亦不高,出于本能的会产生一种惯性排斥,即便最后硬着头皮接受了相关课程,其学习积极性也大打折扣。从教师角度而言,理论专题课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字斟句酌,而且需要教师博闻强识,触类旁通,对知识面也有要求。受限于理论本身的特点,专题课的理论性太强,教师在授课时除了担忧上不好外,更担忧课堂气氛冷场,学员不买账,乃至课后的评价不高,这些都成为了教师在挑选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时产生的顾虑,进而导致积极性降低,热情不高。

2.3深度不足

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在不少党校遇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理论深度不足,马列主义的精髓之处就在于其丰富的内涵,可现阶段真正能完全解读马列主义丰富内涵的党校教师实在太少,许多教师甚至没有深刻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经历,“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自身对此类理论专题的研究尚且模糊又怎能把课讲得生动,一些党校在专题教学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这都桎梏了马列主义理论的宣讲与传播。

3.上好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的对策建议

3.1信念要强

党校姓党,同样的党校教师也必须姓党,要想上好党校的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授课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俗话说得好“爱一行干一行”,要想上好马列主义课,教师自身应当对党有着充分和清醒的认识,授课教师自身应当信党、爱党,并且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来上好这节课。倘若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课又怎么能够上得好,讲出来的话语连自己都觉得底气不足,自己都怀疑的话,又怎么能叫学员信服。不仅如此,在上马列课时,教师应该有着比平时更高的思想觉悟,肩上担着的使命将是更重,从小处看这仅仅是一节授课,往大了说这已经超出了一节课的范畴,这是增强干部思想觉悟,宣扬党的事迹,凝心聚力的重要一环,必须把其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对待,思想上行动上要更加重视才行,这是讲好马列主义理论课的基础。

3.2主题要明

马列主义理论从面上看,好像内容比较单一,可其中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是包罗万象,气象万千,选课的主题非常广,怎么样才能上好这类的专题课,把握准一个鲜明的主题显得至关重要。即教师希望通过这次授课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让学员们了解什么,反对什么,在实际工作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教师都应当心中有数。尽可能地将主题贴近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员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讲课中,牢牢围绕课程主题开展教学,全面阐述自身观点的同时,切忌胡乱发挥离题万里,做到能放不能收,从而致使课程变味。更应当把握中国特色这一准绳,避免出现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代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教育,旗帜要鲜明,主题要突出。

3.3理论要精

一节优秀的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其精髓就在于其理论的深度,这也是一次成功授课必不可少的条件。现阶段由于各种传媒的兴旺发达,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大多数学员都能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有关马列主义的相关知识。在这种大前提下,怎样才能令其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就必须在理论深度上下功夫。授课教师通过对大量感性材料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将感性材料进行升华,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向学员阐述,达到推陈出新,开辟新视野的目的。这也是上好此类专题课最具挑战性的一个方面,但怎样做才能规避重复与累赘,怎样做才能给学员不同的听课感受,这都成了教师在备课时所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全面地搜集材料,更透彻地研读相关文件,更耐心地进行知识的汇总与整合,都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而打造出来的精品课,还应当反复地锤炼,以便经得起教学与实践的检验。

3.4内容要新

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来对待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的讲授,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络,第一时间将党建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不断充实原有的讲义,确保所讲授的内容能走在前列。在讲

授此类专题课时,还应当适时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刨先争优”等活动,配合世情、国情、民情来开展教学,依据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确保内容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应当回溯书本,静心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书籍,从著作中挖掘新的内容,新的亮点来为教学服务。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都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供思考与交流的空间还很多,深挖下去不仅能发现新的特点,也能使理论更加丰满精进。

3.5形式要活

现阶段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的授课形式大都以讲授式为主,不可否认讲授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员吸收知识,但长期以来一成不变的模式,也使得部分学员热情消减,缺乏相应的互动也使得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其他学科竞相引入新颖教学方式的同时,马列主义领域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一成不变就将令其缺乏吸引力。可以参照其他相关领域课程,引入研讨式、互动式、菜单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和充实课堂,让学员参与课堂与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教师的引导与牵引为学员们点明方向,学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与帮助,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枯燥的氛围,一举多得。

3.6方法要多

不少学员都不太喜欢上马列主义等相关专题课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马列主义课程的理论性太强不好理解,课堂趣味性不高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这些都是当前马列主义教学专题中普遍存在的顽疾。诚如其然,此类专题由于其课程自身原因,涵盖有高度的政治性与严肃性,要想完全满足学员的需求有一定困难,但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变化来把这种负面效应降到最低。例如在授课时可以用更通俗的语言进行讲授,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口语化多一些,对理论的解读可以更为平实: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包括图片、影像资料来充实教学;在论证时更多地采取举例论证,通过学员熟悉的事例来强化记忆;上课时情绪饱满激昂,语言抑扬顿挫等等,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化来弱化学员的排斥感。

3.7效果要实

这是马列主义理论专题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课堂上简单地一听而过。部分学员对党建的认识不清晰,一些人甚至较为肤浅地觉得马列主义内容太虚,实际工作中也不够重视,迫于组织压力才在课堂上被动听讲,这样其学习的效率无疑是大打折扣的。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当适当地予以施加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通过在课前布置相关阅读书目,课堂上辅之以教师授课,课后对学员提出论文要求,让其结合工作中的实践来谈谈对马列主义课程的学习体会,迫使学员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进行思考,有思考才有收获,带着任务进行的学习效率将远高于普通的课堂授课,这也是将马列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一个良好契机。

党校党性锻炼小结专题 篇4

一、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在单位还担任领导职务,深知参加党校学习是一种很好的给自己充电的机会,而不是渡渡金。平时,自己凡事都严于律已,高要求,强化道德修养,充实内在品质。自己深知党员是党内的主人,是党的工作主体,更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责任重大,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有德无才不一定办成事,但有才无德往往会坏大事甚至断送党的事业。因此,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地坚持不懈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特别是“xxxx”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成为了本人的人生信条。自己在工作中,除了尽量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之外,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角度,倡导并身体力行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务实,勇于改革创新,廉洁自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积极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关心职工疾苦,把党的温暖送到职工心中。通过这么做,使自己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抑制和克服了各种错误思想的浸蚀,在职工中树起了威信,树起了号召力,向心力,提升了内在品质,所在单位的工作,200x年还获得了全区先进国营林场称号。

二、学风学纪良好,考风考纪扎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最佳方式。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党务知识,同时还要在学习与工作实践中不断吸收各种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党校学习,没有严谨的学风学纪,扎实的考风考纪,很难想象会学到比较高深的理论和知识,只是走过场而已,所以,自己在这个方面历来都强调更要从严要求,尽是做到成为一个不耻下问,博学多思,兼收并畜的好学者,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自我的知识涵养。力争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经济信息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追求革新,追求更大更佳的工作效果。

三、遵纪守法,慎言慎独,反腐倡廉。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作为一名党员,肩负着教育群众,率领群众努力改革求创新的责任。有时候尽管工作上一帆风顺,但总感到理论功底不足,党内政治生活经验少,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的意识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脆弱,一遇挫折,往往会有英雄气短之败,灰心丧气。另外,在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应对新经济活动的能力和勇气还有所欠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往往会有束手束脚,一筹莫展的时候。还有,有时也热衷于一些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爱听吹捧的话等等。所有这些,都值得警惕和警醒,自我加压,磨炼意志,遵纪守法、慎言慎独,接受考验。

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升华党性。两年多的时间里,自己除了正常参加组织的各种活动外,利用出差或外出学习的机会,基本上没有放弃对革命圣地,博物馆,历史展览馆的考察。参加这些活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调整,充实提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立志为公,坚定信念理想不动摇,永远跟党走。

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篇5

“严以用权”是“三严三实”的关键和重点。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我认为,党校人在践行“严以用权”上,要把握好畏权、依权、晒权这三个关键词。

一是畏权。要记得牢权力的出处。权力不是个人财富,而是组织财富,来自群众,属于社会。作为校委成员,“官”字只是个岗位,是用来为教职工和学员服务的;“权”字只是个工具,是用来为教职工和学员谋利的,在履职用权上。头脑一定要清醒,用权一定要谨慎,无论是加强队伍建设,还是组织教学活动,抑或是设计培训载体,都必须围绕区域发展吸收学员建议,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落到实处。要弄得清权力的边界。邓小平同志讲过:“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这句话与新修订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倡导的精神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作为校委成员,权力的边线不能只是法律,法律针对的对象是普通公民,而应该把边界划在党规党纪上、划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划在修身律己的道德高线上,认真用好党校自身的话语引导权和传播权,积极弘扬“正能量”,把“三严三实”要求、“十要十不准”规定,作为严以用权的必然遵循和永远不能踩越的边界。要整得明权力的双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民造福,建功立业。如果“剑走偏锋”,就会伤人伤己,权倾人亡。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就是以权谋私、滥权妄权的典型,教训十分深刻,令人十分痛心。作为校委成员,一定要澄清党校是“清水衙门”、没有权力寻租空间的模糊认识,坚决在财务开支、校园建设、教学管理方面按规矩和程序办事,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二是依权。要贯穿“三个坚守”。坚守党校姓党的校魂,坚守实事求是的校训,坚守从严治校的校风,把从严从实精神具化到教学和管理工作全过程,持续强化党建统领作用、增强干训工作职能、提升科研咨政水平、打造校园特色文化。今年的培训班次和人数创历年新高,为石景山区干部队伍培养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这既是全体党校人同心奋进的结果,也是持续贯穿“三个坚守”的回馈。要突出“两个前提”。校委成员在依法行政中,落实领导干部职责和规章制度是两个重要前提。今年以来,校委成员紧紧围绕“一岗双责”,坚持高标准,坚持有创新,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了以上率下、以身作则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突出抓了党校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校委集中研究了两轮党校规章制度汇编,并注重发扬民主、充分民主,做到了字斟句酌、精雕细磨,为校委成员正确履职、严以用权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要注重“一对平衡”。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校委班子明确了“提素质,尽全力,扬仁爱”的治校理念,“提素质”和“尽全力”的落点是“严管”,“扬仁爱”的落点是“厚爱”,作为校委一班人,严以用权就要处理好“严管”与“厚爱”的关系,平衡好二者的权重,用纪律严格约束,用关怀润物无声,既要体现制度的刚度,又要饱含人性的温度,两者的辩证统一才是遵循权力的亮点所在。

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篇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开放、实践和研究,在此背景下,诞生了语文专题学习。而作为专题教学应该有那些内容和要求,我们接下来将进行探讨。

一、语文专题课的内涵及要求

(一)语文专题课的内涵

语文专题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专题学习属于研究性学习,它以核心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体验与研究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综合实践能力。

(二)对语文专题课的要求

专题课的课堂教学是课外学习和课内展示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探究成果,是多种思维火花的碰撞。语文专题课的一大特点就是课容量大,既涉及课内知识又涉及课外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动手动脑,大胆实践,感悟体验,探索创造,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长城》一课的专题教学,笔者紧扣专题教学的要求来开展教学。

1.制订和交流计划

第一,思考重点:认真阅读教参《长城》中的分析及活动建议,思考可研究的问题,调查学生的兴趣点,查阅资料,充分准备。

第二,明确任务:把要掌握的问题化成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确定探究任务。

第三,组建小组: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选出组长。

第四,制订计划:小组讨论制订课题探究计划,明确分工,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过程、成果展示方法及分工。

第五,计划交流:师生共同评议,完善计划。

2.分组活动

第一,要求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以W o r d形式或打印稿形式记录下来,要求随时记录和拷贝重要的信息,如文稿、图片等。

第二,擅长电脑操作的同学负责收集汇总资料,为制作幻灯片、手抄报和写文章做好前期准备。

第三,及时交流最新收集的资料。

3.展示、交流成果

第一,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究完成选题并展示成果,可分多种形式展示,如图片、幻灯片、书面报告等,整理成一篇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有自己观点的探究报告。

第二,组长主持组内讨论,小组成员分享、交流研究成果,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定稿。

第三,组长指定一人代表本组发言,在班内交流研究成果。

第四,课后写学习收获,并在班内展示交流,巩固知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开展语文专题课程的时候,要紧扣课程内容,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应对学生做合理的指导,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增加课堂内的互动性。让学生们更深刻的了解所学知识,以下笔者通过实际教学实例来说明初中语文专题课教学的开展方式及方法。

二、示例:《长城》专题教学计划

按照开展语文专题课的要求,我将《长城》专题教学按照以下步骤来安排:

(一)阅读教材

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学习的手段和途径,目的是要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了解长城的历史和建筑结构,感受其雄伟气魄,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在阅读的同时,探索和挖掘长城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保护长城的情怀。

(二)明确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城的结构、历史、价值、有关长城的文学、长城的现状及如何保护长城。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上网查资料的能力、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纷繁的资料中选择、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启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并引导他们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小组讨论

将全班学生分为六组(6―8人为一小组),各组确定探讨的话题,收集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提供的话题如下:

(1)历史顾问团:万里长城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2)建筑顾问团:万里长城由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价值顾问团:万里长城有哪些价值?

(4)文学顾问团:收集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成语、谚语、诗词、歌词等。

(5)导游团:假如你是长城的导游,请你对游客做一个简单又精彩的介绍。

(6)保护团:列举长城遭到破坏的情况,并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

(四)学习方法

查阅资料法: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培养查找资料的能力,运用网络资源为学习提供服务,面对纷繁的资料,有选择地处理信息、加工信息。

小组交流学习法:小组成员各自搜集资料,然后进行组内讨论,汇总信息,完成一个小组发言稿。

(五)教学程序

(1)导入。当宇航员遨游在太空时,中华大地上唯一能被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它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长城彰显着人类的聪明与伟大,它凝聚着智慧,充满着神秘,洋溢着活力,展示着雄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走进长城,了解长城。

(2)走进长城。第一,了解长城的历史、建筑;第二,探讨长城的价值;第三,挖掘长城的文化;第四,了解有关长城的故事;第五,探讨保护长城的措施。

(3)教师总结。长城是古代建筑的典范,它也是金戈铁马、民族英魂的见证,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我们仰望长城时总会由衷地产生一种自豪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长城也在慢慢变老,尤其是出现了诸多问题:无人管理的野长城自生自灭,管理不善的旅游使长城遭到破坏,出于商业目的的过度开发以及种种有意无意的破坏行为已经给长城带来了难以弥补的巨大伤害,我们要用行动来拯救长城。

(4)作业。请学生课后以“我心目中的长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综上可以看出通过对语文专题教学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三、总结

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篇7

《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为上好此课,我首先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的基础之上,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设计三个教学环节既消费维权第一招——拥有一双“慧眼”; 消费维权第二招——炼就一双“慧眼”;消费维权第三招——增强维权意识,掌握维权途径。三个环节中暗含一条主线,既“方法”的主线,也就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由 这条“主线”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消费维权意识、掌握维权途径,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反思本节课,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一、贯彻教育部关于时事新闻进课堂的要求,采取“新闻播报”的形式,以时事新闻、社会热点这一重要课程资源为媒介导入新课。

本节课,师生共同选取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三则新闻,如:今年“两会”人大代表关于食品安全的热议、“毒胶囊”事件、网络热捧的“油条哥”卖放心油条等热点新闻由学生播报、点评,引入教学主题。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进学生亲社会的情感。更加突出了学科特点。(以往我们也尝试课前“新闻播报”,但往往新闻播报的内容是与教学内容相脱节、相孤立的。本节课我将“新闻播报”与课堂教学内容恰当衔接,很自然的导入新课,也使整堂课浑然一体。)

二、注意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体验、感悟和反思。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在“消费维权第一招”中,我设计一个“考眼力”的活动。选取一组学生平时比较喜欢购买的食品图片,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识别商品的真伪,看哪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快、问题多。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参与的热情度比较高。(因为展示的13组图片,都是学生身边的、平时比较熟悉的食品、饮品)通过比较、鉴别,使学生感悟到:假冒伪劣产品确实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在消费前,必须拥有一双“慧眼”,也就是增强自身对商品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在“消费维权第二招”炼就一双“慧眼”中,我设计一个“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并配以《雾里看花》的音乐,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感悟,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超市、商场购物的注意事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和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从“案例”入手展开分析,且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符合教学本身的要求。

新课标教学策略中,关于法律部分,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本节课,我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一个是当下人们比较热衷的网络购物的案例,一个是同龄人小张购书的案例。这两个案例中的人物,一个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一个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坚持打官司。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确:我们要增强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因为损害的利益不大而对违法者姑息、纵容,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案例既是一种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教材,对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及时穿插典型案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更能帮助学生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四、恰当组合多种教学资源,并采用多媒体辅助为教学服务。

在本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其中包括:睿尔手机广告视频、3.13晚会部分视频、食品实物、老师自编的顺口溜和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以配乐朗诵作为课的结尾,升华主题,提升情感。

我精心编制了结束语,并配以音乐和消费维权的流动画面,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冲击,使本节课在高潮中结束。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不能够熟练地驾驭课堂。也许是14年没有踏上讲台的缘故,缺乏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总感觉不够顺畅。

二、对自己课前预设的东西也没能很好地完成,更谈不上课堂生成。主要是自己对准备的东西还不够熟练,所以,就更谈不上生巧。

三、在课堂中还缺乏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学生对于活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本节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这都是我今后需要很好地实践和改进的地方。

四、课堂上基本上没有主动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更没有听到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本课教学中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老师预设好的,事实上,学生不可能没有问题要问,一堂课也不可能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而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质疑能力鼓励与培养。真正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所以,我要经常反思,形成“反思——教学——再反思——再教学”这样的一个教学链条,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沈北新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忠敏

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篇8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中学 成雄学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每天拼时间、拼消耗,靠延长时间、增加习题总量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以说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但是我校原来非常有优势的语文退步了,高考语文平均成绩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佳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有必要对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可以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标准。下面,结合本人多年高三语文的教学经验,谈一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精心策划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的教学,与高

一、高二的语文教学,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高三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教学内容多;教学难度大;教学时间紧迫。因此,提高教学的效益,就迫在眉睫。

高三语文以专题复习课为主,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精心策划每一节专题课的教学设计。

要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质量,就一定要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高三复习资料很多,我们不能做“拿来主义”者,照本宣科。在讲解每一专题时,教师应该吃透考纲考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学资料要精挑细选,深入研究考题,选择难度适合本省和本班的考题,做到优化教学内容。

要做到优化教学内容,教师要先学后教。这一过程主要包括读题、审题、答题步骤和规范的答题模式。具体来讲,就是教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再把它简化出来,然后体现要教学设计中,并把它做成课件。例如,教师要讲授赏析古代诗歌的形象时,通过自己对形象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进而内化为规范的答题模式。人物形象的答题模式:概写形象总特征+结合诗句分析+思想(情感);景物形象的答题模式:描绘诗中的画面+概括景物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想)。又如,近年来考得较频繁的新闻类压缩题——拟一句话新闻。教师通过对新闻这一体裁的理解,归纳出规范的答题模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主谓陈述句)。这样,可以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化和优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撑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三语文复习课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专题课的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的原则。不同的专题复习课,其教学环节也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尽量做到清标晰明朗,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要科学合理,不是可有可无的;每一个环节的内容的选用也要讲求实际,有针对性,不要选些“垃圾材料”。通常来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的教学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考链接,感知问题;(2)考点阐释,教学目标;(3)合作探究,例题精讲;(4)点拨解题思路,技法归纳;(5)学以致用,课堂演练;(6)课后拓展,培养能力。

二、精讲精练,善导善学,提高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对于高考备考流传这样一句话:“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优势在群体,关键在落实。”高三课堂教学最讲实操性,它成功与否,关键在有无落实。教学是一门艺术。俗话说,有了好的剧本,还要有出色的导演。有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有教师的精彩导演,把教学落实到实处,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才是一节精彩的优质课。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的有效教学,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然而,新课程下高三语文教学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目标不具体,重知识轻能力;教学内容不准确,贪多求全;教学资料不精细,东拼西凑;教学手段不灵活,惯于灌输;课堂提问不贴切,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堂训练不及时,时有时无等等。这样的复习课,只重过程,不讲效率,容易使学生形成惰性。

高三语文教学比较特殊,以专题复习课为主。它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规范答题的能力。这就对我们的专题复习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构建和谐而高效的高三课堂呢?本人认为高三复习课要做到精讲精练,善导善学。

1、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善“导”。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非常讲究教学艺术,重视方式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首先,教师要肯放手。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上教师全力服务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中,许多老师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不敢也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只一味的单向传授知识。如果教师把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解题方法全部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兴趣和动力。长期这样的话,学生容易形成不动脑的习惯。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教师要肯放手,要树立以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能力形成的教学理念,而不要什么都代替学生。

其次,教师要精讲。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果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轻重倒置,结果适得其反,而且白白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教师要精讲,语言要精炼,要惜“言”如金,不要讲一大堆“废话”。要做到精讲,在教学内容上要取舍得当。如果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主干知识、难点、方法技能就精讲;如果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能自主学会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时机不当的也不讲。

再次,教师要适时强调。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重视摸索规律,总结归纳答题方法。因此,教师要上专题课时,一定要适时强调本节课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让学生动起手来,作笔记。例如,在复习“诗歌语言风格”这一专题时,一定要强调学生记下古代诗歌的几种语言风格,还要明确答的“三步曲”——叙→析→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这一专题课的重点,做到有的矢,从而实现出课堂的有效教学。

2、学生要有积极的参与意识,要善“学”。要实现复习课的有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精彩“导演”,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消化吸收”。其实,上了高三,有的学生上课比较随意,容易开小差。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学生要有积极的参与意识,要懂得如何去学,要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首先,学生要肯动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上教师设计非常实用的题目。有的学生就是惰,不去思考。不懂也不问,喜欢“等”教师的答案,习惯于“不劳而获”。如果这样,学生几乎就没有参与教学,效果能好吗?因此,要提高有效教学,学生一定要养成动脑的习惯。其次,学生要勤动手。有的教师上课要求学生手不离笔,就是要学生勤动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理应唱“主角”。不要单纯的“思考”,还要去实践。该做题时就动手做,该作笔记时就动手抄。高三的专题复习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各种能力。学生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动手,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因此,学生要勤动手。最后,学生善反思。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学生只有善于反思,才能将课堂的知识内化,才能从未知走向已知,才能从错误走向正确,才能实现举一反三,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既要重教,更要抓学。课堂上,只有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到精讲精练,善导善学,就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布置达成训练,强化教学效果。

要实现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课的有效教学,除了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课堂的精彩讲练,还需要精心布置课后的达成训练。有效的达成训练,让学生运用课堂撑握的知识或技能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可以检测学生课堂的吸收能力,巩固学过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有效课堂教学的补充,能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目前,在作业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训练量大,内容单调,千篇一律,实践性不强,学生疲于应对。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影响,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精心布置达成训练,才能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呢?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来负担。”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高三复习课的课后达成训练,使学生在课后保持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乐”中求学,“动”中求知。为此,对课后达成训练提几点建议:(1)布置达成训练要有针对性,突出教学重点,能体现学以致用,而不能太随意。(2)布置达成训练难度要适中,有一定的梯度。要使训练有效,高三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训练一定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推进。只有训练有梯度,才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答题的信心,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布置达成训练要适时,要趁热打铁,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4)布置达成训练要适量,要精挑细选。不可贪多,训练的数量多,学生很容易疲劳。(5)布置达成训练及时批改和讲评。讲评、纠错,步步落实,真正做到“反复而突出”,这样,学生才能记得清、记得牢,才能举一反三而转化为一种能力,“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

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篇9

《经济法专题研究》复习范围及重点

一、复习范围

(一)张忠军主编:《经济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二)杨紫煊主编:《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三)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复习重点

(一)简答题

1.何谓经济职权?经济职权有哪些特征?p75

2.简述企业资本制度。P94

3.简述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公司法》关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P122

4.比较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P141p150

5.比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课件p43

6.简述上市公司持续性信息公开。P271

7.简述财政、国债、税收的职能。P329 p347p378

8.简述我国的税法体系。P389-420

9.简述我国金融监管体制。P484

10.简述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P451

11.简述社会保障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2.简述对外贸易基本法律制度。P569

13.简述证券法的基本原则。P254

14.国家如何调控价格总水平?p515

15.如何理解经济法是衡权法(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来谈)?p29

(二)论述题

1.试述经济法为什么是独立的法律部门?p47

2.试述公司的治理结构。P116

3.论税收征收的强制措施。P411

4.试述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完善。P214

5.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P425

6.试述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P242

(三)案例分析题

1.某省有两个大型的股份有限公司A和B,两家公司生产的电器既销往国外也在本地销售,两家公司都视对方为主要的竞争对手。1995年7月A公司的总经理陈某结识了B公司的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夏某,陈某许诺如果夏某能够将B公司的主要技术秘密告诉A公司,A公司将送给夏某一套价值30万元的豪华别墅。夏某立即同意,并于 1

1995年8月将B公司的主要技术秘密传真给了A公司。A公司也于1995年9月将一套价值35万元的豪华别墅房产证交给了夏某,夏某当月就举家入住这一别墅。A公司根据夏某提供的B公司的技术秘密,改进技术,占领了B公司在海外的大部分市场。正在A公司定单源源不断的时候,某市C先生购买了A公司的电器后,当天使用就发生了爆炸,C先生及其女儿被炸伤,经查该电器系A公司生产,产品质量存在严重缺陷,C先生一家因此遭受经济损失几万元,在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A公司开始出现货物积压的现象,A公司为了挽回公司的亏损,实施了以下3条措施:第一,运用会计手段,在帐簿上少列收入,少缴了税款几万元;第二,雇用年龄不足16岁的未成年人,借此减少工资总量的支出。

问题:(1)根据以上案情判断,A公司有哪几种侵权违法行为,分别涉及到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中的哪些法律?(2)A公司侵权违法行为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

答:(1)根据以上案情,A公司有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产品质量侵权行为、偷税违法行为以及招收童工违法行为,分别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税法以及劳动法。

(2)针对A公司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商业秘密权利人可以通过行政途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也可以通过诉讼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针对A公司的产品质量侵权行为,受害人可以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通过行政调解,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进行行政调解;也可通过诉讼途径,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如行为违反了刑法,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针对A公司的偷税违法行为,税务机关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交由公安、检察机关起诉,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A公司的雇佣童工的违法行为,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2.甲乙两厂均为某市生产啤酒的企业,使用在啤酒上的商标分别为A和B。甲厂是老牌企业,乙厂是后起之秀。由于乙厂饮料质优价廉,销路很好,导致甲厂的经济效益下降。甲厂为在竞争中取胜,在该市电视台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广告词中称:目前本市有一些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与本厂生产的啤酒在质量上有根本差别,系本厂产品的仿制品,唯有本厂的A牌啤酒不含化学成分,才是正宗,特提请广大消费者注意,购买啤酒时请认准A牌标志,谨防上当受骗。甲厂的广告在市电视台播出后,许多经营乙厂啤酒的客户纷纷找乙厂退货,称其为仿制品,致使乙厂生产经营严重滑坡,造成近10万元的经济损失,于是乙厂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映要求处理。

问题:(1)分析甲厂行为的性质。(2)分析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如何处理此案?

(3)分析乙厂是否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损失额应当如何计算?

参考答案:(1)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依据上述事实和法律规定,甲厂的行为既是一种引人误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诋毁他人商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根据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上述规定,应责令甲厂停止播放和刊登广告,通过电视台和报纸说明事实真相,向乙厂声明道歉,并可在法定幅度内处以罚款。

(3)根据规定,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承担被侵害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根据该规定乙厂的近10万损失可以要求甲厂赔偿。

3.甲、乙、丙3人各出资5万元组成合伙企业松美汽车配件厂。合伙协议中规定了对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办法:甲分配或分担3/5,丙、乙各自分配或分担1/5,争议由合伙人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该合伙企业的负责人是甲,对外代表该合伙企业,合伙企业经营汽车配件生产、销售,经营期限为2年。

问题:

(1)乙、丙在执行该合伙企业事务中拥有什么权利?

(2)甲在担当合伙企业负责人期间,能否与王某再合作建一个经营汽车配件的门市部,将门市部的货卖给松美汽车配件厂?为什么?

(3)假如合伙协议中明确规定,甲不得代表合伙企业签订标的额10万元以上的合同,后来,甲与某机械公司签订了12万元的合同,此合同是否有效?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乙、丙有如下权利:监督检查甲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情况;按照约定,要求甲报告合伙企业事务执行情况及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查阅账簿;对甲执行事务中的不当之处提出异议。

(2)《合伙企业法》第三十条规定:“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外,合伙人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合伙人不得从事有损于本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

(3)该合同有效。尽管甲与某机械公司签订12万元合同的行为超越职权,但某机械公司为善意第三人,因此,根据合同法规定,该行为有效。

党校课心得体会 篇10

近日,我深入学习了同志在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感受颇深。同志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性,尤其是他对权力观和理想的讲话发人深省,让人受益匪浅。对于我这样一名学生,这一番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自己的人生航向。

讲话中,同志一语道出了权力的真谛: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句话与坊间流传的一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一个道理。这句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一个共产党干部应该追求的理想和信仰。

一个有信仰的人是纯粹的,执着的,坚韧的。想想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为了信仰前仆后继,甚至牺牲了生命,他们的人生因此而充盈,生命因此而闪光。在他们心中,没有自己,只有伟大的事业,没有欲望,只有无私的奉献。如今,我们党内确有一些干部由于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出了问题,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面前栽跟头、吃败仗,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古人有“日省吾身”之警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时刻告诫自己职责所在,树立远大理想才能独善其身,提高自身修养,真正为老百姓干事。

党校培训课心得体会 篇11

半个月以来,在市人事局公务员处__处长等领导的精心组织下,在党校__校长、班主任__老师等各位领导和老师的亲切关怀下,在在座各位相关部门领导和党校老师的悉心传授下,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基本理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国博弈的产业基础,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鞍山新一轮振兴等多个专题,圆满地完成了在党校的第五十四期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业。

通过此次系统的学习,使我们在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和工作业务与综合能力上,均得到了全面培训和普遍提高,使我们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心。

下面,我将学习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了理论素养,夯实了理论基础。

公务员到党校参加集中学习培训,很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参加党校学习,有利于补充和丰富知识。公务员肩负政府工作责任。知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工作水平、领导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对于公务员来说,学习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问题。当今时代,知识增长、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加强知识武装,就可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落伍。古人云:“温故而知新。”现在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这样我们的本领才能不断增强,我们的思想才能保持活力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胜任所肩负的领导工作。领导干部工作任务繁重,平常主要靠中心组学习和自学,很难有整段时间系统学习,如果不安排系统学习补充和丰富知识,就可能“透支”原来的知识储备,对工作带来影响。大家能够集中一段时间到党校进行系统学习,是补充和丰富知识的一种很好的机会与方式。

通过此次学习,我较为系统的学习了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可以说,这次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与方式,使我的思想再一次受到洗礼,理论基础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对其主要内涵、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锻炼了坚强党性,坚定了工作信心。

党性修养,是党员的必修课,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通过这次系统学习,本人全方位地提高了自己政治思想水平,自己决心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把最基础的事情做好,具体努力做到:

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坚定的信念。通过此次在党校的学习,提高了我的党性修养,增强了我的党性观念。让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马列主义信念。为此,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保持良好的政治心态。要立志有所作为,努力做“有境界、有智慧、有勇气、有分寸”的四有型青年。要淡泊名利,懂得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取得成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里面有个人努力的结果,但更多的是凝结了组织和群众的心血,一定要十分珍惜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一定要十分珍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岗位,一定要对组织、对群众,也对自己负责,走好每一步。要在复杂多变、充满诱惑的特殊社会环境中,既成就事业,又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使我增强和进一步坚定了了党性修养,做到政治上头脑清醒,心眼明亮,明辩是非。同时,进一步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念,有力提振了工作信心,提升了事业心与责任感。决心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廉洁奉公。

三、开阔了工作思路,拓宽了思想视野。

善于对思想和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一个公务员的进步和提高,很重要。参加党校学习,有利于我们进行总结和提高。大家平时工作忙,难得静下心来深入总结,到党校学习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工作中的经验是财富,工作中的教训也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总结。安排公务员到党校学习,就是为大家在工作“热运行”中提供一个“冷思考”的宝贵时机,创造一个能静下心来“踱方步”的宝贵时机,使大家有时间来回顾和总结自己以往的工作与生活,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自己的认识和工作立于新的起点,以利实现新的提高。

通过参加此次党校学习,使我开阔了工作思路,拓宽了思想视野,使我对于以往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困惑的好多问题,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对于增加我们今后在工作中的战略智慧和主动权,是很有益处的。

四、增进了学习交流,获得了共同提高。

到党校参加学习,有利于相互交流和学习。党校学员,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和不同工作领域,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大家的知识积累、经验积累和个人经历、政治阅历,也都不同。这种学员构成,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大家通过在党校的学习过程中,结交了新的良师益友,建立和增进了感情。通过在学习讨论中交流工作经验,畅谈心得体会,切磋研究成果,取得了宝贵的集思广益的效果,获得了共同的提高。

总之,通过这半个月的学习,使我受益很多。这次学习,我从老师和学员身上学到了很多,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和提高、知识上得到了补充、思想上也更加成熟。这必将对我个人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将永远珍惜和怀念这段时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这次党校学习为契机,把党校学习的成果,积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继续深化学习,用学到的新知识,去指导工作实践,更加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实现鞍山市又快又好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党校专题课教学调研报告 篇12

沙区教师进修学院 何建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坚持进行创新教育的系列研究,现已进入第四年。我在去年进行《美术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基础上,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确定今年研究的重点是课堂教学创新。其中一项研究活动是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创新》专题调研。

所调研的10所中小学在课程改革实验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领导和美术教师在《美术课程标准》指引下,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课改,发挥了教育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工作扎实,对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都作了初步探索。课堂教学创新初见端倪,基本适应了课程改革初始阶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创新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由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课程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创新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有价值的创新,仍然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研究,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实验进展

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把激发生命活力,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其本质是教育创新。教育深刻变革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抓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正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课程的务本之举。

(一)、教师已经开始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所更新。

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参加座谈的教师纷纷以新的理念来谈自己的体会,来谈教学中的典型事例,来讲教师和学生所发生的变化和进步。被调研组听课的教师还以新课程的理念,反思自己刚刚上过的课。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到教师的座谈发言,都较好地反映出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已初步确立。这些观念主要反映在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上。

在学生观上,教师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而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把学生本位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学生个性意识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在课程观上,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讲授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在教学观上,教师已经认识到,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调研组在听课中看到,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而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教师不再仅仅把教会学生知识作为唯一教学目标,而是在教学目标中融入“让学生掌握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发现中掌握知识”、“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同样重要”等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内容。

2、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

从10所中小学24节课总体上反映出,教师已开始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自身的角色逐渐清晰。①变“高高在上”为“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待的权利,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②变管理的“专制式”为“民主式”,让学生享有身心自由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③变教学的“指令式”为“对话式”,让学生享有自主建构的权利。④变“教材的执行者”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让学生享有体验的权利。⑤变评价的“评判式”为“促进式”,让学生享有发展的权利。

3、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一定的转变。

首先,表现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多元化的特点。沙坪坝小学柯佳老师上的一堂一年级艺术课《会变的脸》,整堂课既活跃,又具知识性,通过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可了解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是怎么来的?又该怎样来表现?这样,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得到了较好整合。

其次,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创新。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上桥中学刘艺琳老师的初二美术课《音乐、情感、抽象画》,老师根据学生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自己先来体验音乐对人的情感的影响(积极的、消极的)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种学生主动认识、主动构建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是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的创新。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课堂教学创新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重庆七中周莺老师在《标志设计》一课中先导入有关知识和预设空间,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由学生讨论,设计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探索总结,完善认识,体验情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在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上创新。课堂教学创新提倡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山洞小学陈娟老师在《会变的线条》一课中设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线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线条的变化,小组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点拨,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很好的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宗旨。

(二)、学生变得爱学习,实际“学力”提高了。

调研组在与各校领导和教师的交谈中,大家一致反映现在的学生学习方面变化较明显。有的说“自信了,胆大了”,有的说“信息量多了,思维活跃了”,有的说“自主探究意识增强了,会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我们老师的工作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放手让学生探究,允许学生„犯错‟,学生在老师的不断培养下,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出乎我们的意料”。

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

在新课程环境下,学校各方面正在努力适应着学生,而不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适应学校。学生在校园里、课堂里变得轻松和愉快了。老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群体,而且关注个体;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关注学生的当前,还关注着他们的未来,教师正在为学生营造着新的生活。

在小学课堂里,反映出孩子们不仅行为上参与,而且是情感参与、心理参与、思维参与。这种主动的、快乐的参与成为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的内心需求,成为孩子们不断获得发展的幸福生活。在各种课型中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学生开始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如此,老师们还重视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2、学生“会学”的能力有所提高。

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反映,课改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学生的进步是多方面的,集中反映在从“学会”到“会学”,实实在在的学力提高了。

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调研组看到在课堂上,围绕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不再只局限于一本书了,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学生也不再只是听讲与做习题,他们学会了剪报贴画,搜集各种资料,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体验。教师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

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现在不少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课堂上常听到学生说:“我会,我来说”、“我补充”、“我发现……”、(三)、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单纯知识性教学转变为现代发展性教学。 新课程标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强有力地冲击着僵固呆板的课堂教学,以新的教育理论和新的呈现方式,新的内容和新的编排形式的统一,体现了学习的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和个体性的特点。广大教师正运用新的策略,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

从课堂教学总的流程上看,课前的备课、教学设计、课中的教学过程、课后的反思都有创新,都有改革。各校普遍改革了备课,学生行为、反思”三项,把“教案”与“学案”结合在一起,努力体现“以学定教”。例如:沙小美术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做到了“三熟”,即熟知《课改纲要》《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熟悉新教材“新”之所在,熟悉学生使用新教材遵循的教和学的规律。从总体上看,在策略的运用上各校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

1、注重师生互动策略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现在,原有教学固定不变的程式打破了,师生互动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教师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成了教育意义上的组织者、对话者,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实践、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一是通过自主寻找学习伙伴,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促进学习;二是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形成一种团队合作精神;三是淡化训练,强调感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不但学会,而且逐渐会学。树人小学刘智利老师的二年级美术课《民间工艺字》,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新型奇特色彩的年龄特点,组织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用水彩笔创作出美丽多彩的图形字样,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均学有所获。

2、注重学科整合策略。

教师不仅注意传统的学科教学,还重视学科内的知识整合和学科间的知识整合。杨梨路小学吴永红老师和磁器口小学曹燕老师共同执教的二年级美术课,则是美术与语文的整合,用图配文(童谣)的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仅创作了图文并茂的美丽画卷,而且还掌握了创作儿歌的一般方式。这样的整合是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上落实的重要标志,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注重人本情感策略。

实施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在现在的课堂上得到了明显地体现,教师抄教案或以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教案的现象淡了,而从研究学生入手,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的现象浓了;以教师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教师的意志代替学生的意志,以教师的认识规律代替学生的认识规律的 3 现象少了。师生在课堂上民主平等的关系越为明显。教师的教学激情体现在全身心地投入了服务学生、组织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之中。学生有了教师的这种态度和情感的支持,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主动状态。

4、注重个性发展策略。

人有共性但也有个性,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共性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教育。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既注重了共性教育,又开始注重个性发展。教师从教案设计起就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个性品质呈多样性的特征,注意了因材设计的策略,确保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责。比如提问:“你读懂了什么?”“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提问方式的改变,面向了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见解的可能。

5、注重生活实践策略。

调研组看到现在各校的课堂教学都比较重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从课内扩大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名校联中李劲柏老师在教学《中国画与民族精神》一课时,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成立若干研究小组,小组内分工明确,有的上网、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有的到教师、学生中进行调查,然后汇总各方信息,综合分析,设计理想方案,在课堂上展示。同学们踊跃发言,推荐各自方案,有的甚至产生了争论。注重生活实践的教学,在同学们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点燃了智慧的火花,锻炼了各种能力,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

6、注重全面评价策略。

教师正在由课程评价的裁判者逐步转变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鼓励者。调研组看到,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评价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还注重学生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策略的改革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就情感取向而言,肯定和表扬多了,尤其重视学生中不成熟却经过自己思考的独特判断,珍视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二是就语言而言,以寄寓、真切、鼓励的语言期待学生释放潜能的激情多了,特别关注学生发展的潜能和可能的进步。三是创设了让学生成长所必需的和谐健康的氛围。更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励作用,强化过程评价。

我区中小学美术教育进入课程改革四年多来,学生变了,教师变了,课堂教学变了。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新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态度积极,思变求变,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从而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初步的、革命性的变化。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实施新课程是课堂教学创新的根本性因素。

新课程的理念震撼着教师,新课程的教材激励着教师,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在新课程下,教材本身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内容上改变了“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同时,教材的编写也从“童心”、“童趣”出发,内容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教材中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有亲近感。同时,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学生的变化。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课程改革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中,正经历着洗礼。在新课程的发展过程中,教学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没有教学创新,新课程的发展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关注新课程环境下课堂教学问题,寻求教学创新之路,便成为课改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各级领导重视为课堂教学创新创设了良好条件。

各地党委和政府对课改十分关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课改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实验方案思路明晰,对课改进行了直接、具体的领导和管理;社会有关方面也对课改给予支持。这些都为实施新课程,改革课 4 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环境。再次,学校的校本化措施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重要保证。

各校都把教师的学习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全校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去。各种形式的学习使广大教师接受了较为全面的课改通识培训,在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标、改革措施的基础上,了解学科改革的具体要求、教学实施的建议,为投入实际操作确立新的理念。

各校都把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作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深入持久的攻坚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持续的校本研究活动,各校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例如:树人小学就开展了很有特色的《美术小课题》校本课程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各校普遍重视以教育科研来推动课堂教学创新。统整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支撑理论,各校都非常认真地组织教师学习这些原理性的理论,并以教育科研课题为抓手,开展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又密切结合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课题研究。

二、问题与思考

在充分肯调研学校课改实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上要正确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教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有些课堂上,对于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那些事实性、陈述性知识,某些不适合于用发现法学习的内容,都组织了“探究”活动,在热热闹闹中学生并未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这一教学传统的优势不能丢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应该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可偏废,教师应该既要“为知识而教”又要“为思维而教”。原有的死板,僵化的课堂必须变,而学生刻苦的精神、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等都不需要变,也不能变。总之,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在继承我国好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要否定“教师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又放弃教师主导作用的情况出现。

有些课堂还存在着自主变成自流、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探究浅层化等苗头。有的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没有指导,没有要求;有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目的不明,内容不当,时机不妥,甚至匆匆开始,又匆匆结束;而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跟着学生走”都有片面性。

(三)、要否定“课本为中心”,不应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教科书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

对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反对“教教材”,要有正确全面的理解。这是因为教科书编得再好,仍然会有不足,如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教材编排的定型化,课程资源的有限性。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但是,也应当认识到,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我发现有些教师并没有用好教科书,对教材的把握不准,没有深入钻研教材,结果课上完了,而教材的基本要求没有很好落实,学生的实际能力受到影响。

(四)、要否定“课堂为中心”,反对把师生禁锢在教室里,要改变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

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状况,但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要有实质性的改变。

现在课堂教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局面有所改观,努力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但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机会主要还在课堂上。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准确体现新课程理念,做到既要开放、搞活,又要扎实、高效。调研组发现,在某些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与方法上有新的模式化的苗头,有一些功利性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表面上是热热闹闹的,但实际是“空教学”。教学是有它自身规律的,我们要脚踏实地地探索教学规律。要在新课程观念、现代教学论、儿童心理学等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树立辩证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不断探索,不拘一格,力戒浮躁,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探索出实实在在的途径、策略与方法。

三、主要建议

课堂教学创新是新课程发展中的应有之义。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是一个长期的、难度很大的过程。现阶段应遵循新课程的理念,从实际出发,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推进新课程的发展。为此,向有关领导部门和学校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持续不断地抓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重点,也是难点。从课堂教学实际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观念问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为一种很难扭转的巨大惯性,经常会出现“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让教师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观念,创新教育的观念,进一步掌握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一定要与教学实践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操作层面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的过程,需要进行具体、细致、扎实的研究;要从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找到其隐性理念,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学习新理念,掌握新理念。还要强调“实践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就是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实践来转变教育观念,要紧紧依靠教师、相信教师在实践中是能够逐步接受先进教育观念的。

(二)、要十分重视教师的后续培训。

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中,教师面临着最直接的最大的改革压力。教师们在新课程实施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研究、实践、尝试,做了许多原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其中的甘苦,真是一言难尽,难怪有的老师在座谈中讲到贯彻新课程的“最大感受”时,只说了一个字,“累”!为此,建议各级领导,既要保护他们的热情,尊重他们的劳动,设法减轻他们的压力,又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引导他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与自身的专业成长结合起来,让他们充分体验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快乐。其中,后续培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创新中的困难和困惑,采取各种形式,搞好校本培训。要紧密结合本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培训中提升教师对现代课堂教学科学性的把握,如多元化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对课堂教学科学化若干主要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学会进行教与学的行为分析,帮助教师逐步形成理论思维的气质以及敏锐捕捉教育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帮助教师逐步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学定教”、随机处理教学问题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得到升华,实践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沙区教师进修学院 何建平

上一篇:机械设备部岗位职责下一篇:毕业典礼感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