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教学案例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等奖教学案例(共8篇)

一等奖教学案例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第12课,是第三单元神奇的“画王”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金山画王这个软件,而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到金山画王的奇特之处,并初步使用金山画王,基本掌握笔和仙女袋工具的操作使用,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较好的绘画习惯,如细腻地使用笔,及时撤销,学会保存等,能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学习对象分析

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刚学习信息技术大半个学期,部分孩子鼠标掌控还不是很熟练,电脑绘画的基础相对较弱,虽然有个别同学知道甚至用过金山画王,但基本没有系统地学过金山画王各个工具的使用,因此,需要降低绘画的整体难度。从学习特点来看,学生很容易被金山画王有趣的界面和其他功能所吸引,对所学的重点笔功能反而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考虑对学生必要的约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山画王的基本界面,学会金山画王程序的打开和退出,并能保存作品。2.认识画笔,了解仙女袋的特点,并学会两者的使用。3.能选择画笔的合适选项,适度使用仙女袋进行合理创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讲述、学生自学尝试、师生演示交流、范例引导等方法,在给故事配画的过程中,学会金山画王的初步使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升对电脑绘画的学习兴趣。

重点:学会使用各种画笔进行创作

难点:能选择性地使用工具并合理设置进行创作

四、整体思路

本课设计贯穿了文字配画这一思考,一开始就创设一个给小故事配画的情境,然后以考察基本功的形式学习笔的使用,明确要点,再通过理解文字明确各步骤的学习任务,有选择性地使用工具给文字配画,进行合理创作,最后作品展示时让学生用一句话续编故事,也体现了文字配画思考的延伸。

本节课教法以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演示法等。学法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交流、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1.教师跟学生谈谈关于画画的问题,引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时用金山画王为“蘑菇房”小故事配一幅画。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故事配画的情境,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快速引出课题。

(二)认识画王 学用画笔 1.教师组织学生打开金山画王并带领学生认识操作界面。

2.教师以考察绘画基本功为要求,先简单演示用笔画一些“点、线、面”(图1),接着布置任务:用不同的画笔画出不一样的“点、线条、色块”。

图1 3.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指导后,采用学生演示的方式组织交流反馈。反馈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如何画点、颜色的选择、笔粗细的选择、撤销功能、鼠标停留提示功能。

4.教师小结要点并简单板书,组织学生再次尝试。

设计意图:界面了解采用演示讲述效率较高。学生对金山画王中笔的使用还比较陌生,通过演示及自主尝试,能更好了解笔的各种不同功能及画出不同图案的方法,而点、线、面则是组成画面的元素,这样进行教学涵盖了笔的粗细、颜色设置,为后面画图奠定基础。

(三)合理用笔 文字配画

1.教师恭喜学生通过基本功考核,可以为文字配画了,然后出示文字:一个晴朗的星期天,草地上漂亮高大的“蘑菇房”建好了!组织学生说说,如果你来画,你会画上什么?

2.教师出示两幅不同风格的范画(图2),边展示边描述:左边这位同学使用线条画出轮廓,然后涂上颜色的方法来完成的,右边这位同学呢,是用色块来表现蘑菇房的,运用不同的画笔,我们可以画出不同的图案。

图2 3.教师组织学生画图并巡视发现问题。

4.教师以个例分析的形式,选取画得比较好的和画面不完整的两种典型案例进行问题解决。比较好的让学生说说怎么画的并简单演示,画面不完整的则先让学生说说困难,然后教师通过演示,指导学生如何快速修改。

5.反馈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说说对文字的理解明确任务,更有想象空间,用范例引导学生画画,给一些同学提供参考,降低创作的难度,交流反馈中主要解决绘画中出现的问题。

(四)巧用仙女袋 适度美化

1.教师出示第二个句子:几个小动物一起来到了“蘑菇房”下。再次提问:这回,你想画上些什么呢? 2.教师顺着学生的话引出仙女袋,并介绍:仙女袋是金山画王里最神奇的工具了,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图案,像这样选择一个图案,到画纸上单击鼠标就可以画出来了。

3.介绍完毕后,教师故意用工具在画面上乱涂乱画,画出很多动物,提问:有些同学一看仙女袋这么神奇,就会开始像这样画,你觉得怎么样?

4.教师小结学生说的注意点,布置任务:合理使用仙女袋功能,完善画面,完成后思考一下作品中,你最满意的是什么,也可以用一句话续编故事。

5.学生美化作品,教师巡视后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夸夸同伴的作品,说说简短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由于仙女袋的神奇,学生经常滥用,这样设计主要希望学生能适度使用。用一句话续编故事,使整个情境完整,也促进学生表达意识的提高。

(五)保存作品 交流收获

1.教师演示保存作品的方法,说明保存的要求,学生保存作品。

2.教师和学生交流一下本课的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情感两方面来回顾。交流结束后,教师告诉学生金山画王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功能等着大家一起去学习。

设计意图:金山画王中作品保存与其他软件略有不同,因此采用教师演示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收获并引出更多学习内容,既对本课知识进行了梳理回顾,也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六、反思与感悟

本节课的教学,从设计开始就融入了与语文、美术进行整合的思想,把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

整节课以为故事配画为情境,从语言文字的变化,故事的发展展开教学,慢慢地渗透,使画面随着故事的发展丰满起来。最后当画画完以后,再用一句话续编故事,又回到语言文字上。从文到画,再由画到文,循序渐进。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要求过高,特别是最后的故事续编,学生可能在画面上花了太多心思,故事创作显得有点单薄。

另一条线就是融入了美术的思想。在美术中,将画面分成“点、线、面”三块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这么抽象的概念当然过于枯燥了,因此在表达时,教师特意改成了“点、线条、色块”便于学生理解和分解画面。因此,先组织学生学习“点、线、面”的画法,然后进行创作。由于学生用电脑绘画时,也会受平时画画的影响,因此在创作时,出示了两幅范画,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创作思路,先画轮廓后涂色或者直接以色块表现。这样的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创作思路。

一等奖教学案例 篇2

关键词:中小学优秀教师教学研究内容,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文本分析

“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且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丁钢, 2008) 教师身处在变动不居、纷繁复杂的教育生活中, 怎样才能揭示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 教育案例、教育叙事为教师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话语方式。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 就是讲述、分析教师自己真实的教育教学故事, 文章通过细致的描述, 淋漓尽致地展现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情境, 记录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具体场景中解决问题的过程。

近几年, 优秀教师教学研究关注了哪些内容?又有了什么新的实践成果?通过对南京市2008~2011年教学类一等奖的案例与叙事的分析, 我们能从某个角度还原教师的课堂教学生活, 从一个侧面透视中小学的教学现状, 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 进而梳理与分析优秀教师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分析思路

如何分析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写作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论文, 文章以记叙为主, 描述的是师生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等。研究借鉴崔允漷教授的课堂教学分析框架[1], 并根据文本的实际情况, 对课堂教学分析框架进行了修改, 确定了教师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及其子类别。教师教学行为分为如下8个类别:“教学准备即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编写教学方案;呈示行为即教师以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为主的行为;对话行为是师生互动活动, 主要指问答和讨论两种最重要的课堂对话行为;指导行为即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行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管理行为, 即教师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采取的行动;学业评价。”[2]教学内容分为2个类别:教学内容紧扣学科性质, 即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符合学科的特点、思想、知识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经验。教学资源分为3个类别:教学资源的预设、整合与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

二、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纳入统计的2008~2011年教学类一等奖的案例与叙事共计739篇。研究从教师教学行为、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了统计, 具体结果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 研究采用的是不重复统计, 其中有极少数文章涉及到两个主题, 当出现多个主题时, 以其重点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1. 文章总体情况

数据分析表明, 优秀教师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行为方面, 其文章数量约占四年文章总数的半壁江山。比较而言, 有关教学内容的文章数量次之, 教学资源方面的文章最少。

2. 文章分类情况

(1) 教师教学行为

有关教学行为的文章研究主题分布广泛, 涉及到课前准备、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管理行为、学业评价8个类别。表1的数据显示, 教学行为方面的文章数量排前三名的类别是:指导行为占四年总数约24%;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占四年总数约11.1%;教学评价占四年总数约6.2%。首先, 指导行为是优秀教师教学行为研究最关注的问题, 文本分析表明, 相关主题为如何指导学生开展体验学习、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其中, 优秀教师对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研究较多, 共有78篇, 占指导行为类别文章约44%。教师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 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师的角色正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转变。其次, 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是优秀教师教学研究的又一重点问题。一方面, 教师热爱每个学生, 关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营造出民主、关爱、尊重的课堂氛围, 并特别给予学困生、后进生尊重与关怀;另一方面, 教师也在尝试创设思考与创新的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 研究主题为学业评价的文章进入了前三甲, 数量占四年总数约6.2%。学生学业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与难点, 教师处在教育教学的一线, 每天都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什么样的“尺子”才能较客观、准确“丈量”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现状等?如何实施评价?针对这些困扰教师的难题, 他们展开了反思, 进行了研究。

(2) 教学内容

讨论教学内容的文章不像教学行为类的文章主题分布广泛, 研究主题集中在教学内容如何紧扣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两类。由表1可见, 讨论教学内容如何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文章占四年总量约17.3%;一直以来, 教材是“不可动摇的权威”, 教师根据教材设定教学内容, 但已有一些优秀教师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 创造性地实施教学, 如适当地增删教学内容, 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有关教学内容紧扣学科性质的文章占四年总量约16.2%;教师在思考教学组织的顺序、形式, 教学的实施等, 怎样符合学科的特点, 彰显学科的内涵, 符合学科内容知识的逻辑关系。

(3) 教学资源

有关教学资源的文章占四年总量约17.4%;进一步文本梳理表明, 其中主题为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文章占教学资源类文章总数约58.1%。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思想、感情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孩子, 因此, 课堂是灵动生成的、纷繁复杂的。每一节课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怎样处理它们, 随机地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点亮转瞬即逝的智慧的火花, 是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之一。相对而言, 讨论教学资源的预设与整合的文章数量较少。

三、焦点问题的讨论

由于739篇文章数量较多, 对其一一分析有难度。本文以上文分析中超过四年总量15%的三类文章:指导行为、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经验、教学内容紧扣学科性质, 合计425篇, 作为教学研究的焦点问题, 进行详细分析。

1. 指导行为

关于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研究, 是近四年优秀教师研究最多的问题, 内容集中在指导学生开展体验学习、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四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 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的文章数量超过指导行为类文章总量的44%。下面, 就重点讨论此问题。

分学科看, 语文、英语学科主要关注学生自主阅读与写作的学习, 如英语学科运用报刊阅读方法, 语文开展写作摘抄本活动等;数理化学科主要运用错题本、试卷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物理、生物、信息技术学科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无独有偶, 这些文章研究问题的角度也是百家争鸣, 有的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进行自主学习;也有的将先进的脑科学理念运用在教学中, 如“友善用脑”理念下的自主学习;还有的引导学生运用认知工具如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

从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上分析,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 对学习的内在动机性因素的干预;第二, 教给学生充足的认知策略;第三, 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第四, 培养学生主动营造或利用有利于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环境的能力。[3]文章分析表明, 教师对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在认知策略方面, 但其他三个方面很少涉及。因此, 就自主学习而言, 教师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 引导学生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能力, 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学业帮助等。

2. 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经验

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一文中指出, 任何教学都必须始于儿童的经验, 儿童的经验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 儿童的发展是“是经验的发展, 发展成真正需要的经验”。[4]教师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经验的一部分, 使用教师自己的教材知识帮助儿童, 确定儿童应处的环境。”[5]中小学优秀教师正在践行杜威的这一教育理念, 怎样将儿童的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是目前研究较多的问题之一。有的优秀教师研究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如创设生活情境学习英语、思品、数学等;在毕业班引导学生写“人物志”作文;启发孩子从熟悉的生活元素入手进行美术创作;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 等等。还有的优秀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根据他们的学习现状,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减, 开展写字、舞蹈、篮球教学;用儿童独特的眼光去解读文本……

对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问题, 教师还需深入研究如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 挖掘每一个儿童经验中与教材有关的因素, 关照每一个孩子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在具体的情境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适合每个学生需要的他们自己的课程。

3. 教学内容紧扣学科性质

学科性质是课堂教学实践的起点, 决定着教师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的开展。文章的主题主要有:朗读与文言文教学, 语文课文标题的品读, 说明文教学的“语文味”, 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英语词汇与口语、阅读教学;数学之美与数学教学;历史概念的学习;物化生的实验教学;音乐特征与音乐欣赏教学;生物学科的图片教学, 等等。这些不胜枚举的实例说明, 优秀教师在深入研究理解课程的性质, 思考一个知识点的处理、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是否符合学科内在的规律。

主题为教学如何紧扣学科性质的文章共120篇。文章数量虽多, 但学科之间分配不均衡。语文学科的文章有40篇, 占此类文章数量约33%。反映出语文教师较其他学科教师重视此类问题的研究, 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理解较深。如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 教师教学生必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体味课本蕴含的文化, 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进而培养其爱国情怀等。虽然, 语文教师对课程性质的问题较关注, 但在中小学其他学科教师中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研究此问题的队伍。

参考文献

[1][2]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257-270, 139-237.

[3]庞维国.从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着力点[J].全球教育展望, 2002, (5) .

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 篇3

学校 姓 名 学校 姓 名

盐城市初级中学 李好

靖江外国语学校 雷浩然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赵予倩

仪征市实验中学 李欣悦

海门市能仁中学 陈秋池

泰州市海军中学 朱姝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陈姝灵

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轩辕雪山

靖江外国语学校 沈炼

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 杨嘉雯

常熟市福山中学 倪雨扬

镇江市江南学校 张楚琣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袁嘉蔚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姚忆蒙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刘予恒

金坛市第二中学 张思睿

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胡芸

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郭平安

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 姚晓雯

盱眙县第一中学 姚佩

一等奖

学校 姓 名 学校 姓 名

南京市六合区励志学校 熊珗

南京市六合区励志学校 徐雅

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 周淑婉

南京市新城初级中学 毛雪芸

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杨敏鹤

太仓市第一中学 徐子滢

太仓市第一中学 龚翊岑

太仓市第二中学 吴若愚

太仓市第二中学 汤悟凡

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孙伊凡

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孙田珗

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 沈心妤

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朱晗胐

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毛昊阳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张如凡

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 王红蕾

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 陈雨欣

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 陈欢

张家港市妙桥中学 姜海霞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徐婧涵

张家港市港口学校 卢玉倩

常熟市实验中学 吴愉涵

常熟市昆承中学 孙妙秋

常熟市尚湖中学 刘薇

镇江市江南学校 荣舒萱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庄智博

镇江市第三中学 林思巅

镇江市第四中学 仲兰心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钱逸岚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柴文琦

丹阳市实验学校 王吕赟

镇江科技新城实验学校 张雨涵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北校区 吴文清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南校区 李丹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北校区 高欣

扬中市第一中学 林辰思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赵之炫

常州外国语学校 毛天与

常州市正衡中学 刘卿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虞欣烨

常州市朝阳中学 方璐璐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顾昊婷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王烨欣

常州市河海中学 管仲毓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万心华

常州市清潭中学 张雪佼

常州市花园中学 雷雯怡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曹杨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王思瑛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李馨珗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 丁倩雯

常州市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 范如意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杨润妤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王舒艺

金坛市儒林中学 岳风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查维奕

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 史栖于

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 陈 昇

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 胡昭阳

如东县实验中学 姚丁溢

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 陈双宇

如东县直夫初级中学 吴秋雨

海安县新生初级中学 张陈丹华

海安县海陵中学 蒋伟楠

海安县曲塘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章紫仪

海门市东洲中学 顾超逸

海门市万年初级中学 杨玲玲

海门市能仁中学 陆佳欣

海门市东洲中学 赵清哲

海门市东洲中学 于璐瑶

仪征市第四中学 李瓂

仪征市谢集中学 瞿睿谦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徐润晗

仪征市金升实验学校 蒋璐

高邮市菱塘初级中学 乔涵驰

高邮市菱塘初级中学 邵敏

高邮市赞化学校 戴思源

高邮市城北初级中学 吴怡

高邮市南海中学 徐千千

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金雅淳

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史文茁

宝应县柳堡初级中学 章宇

宝应县水泗初级中学 潘慧

宝应县画川初级中学 舒香香

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杨宇荃

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王佳艺

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戴清宇

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万舒湉

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涂京洋

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张留芳

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仲禹心

靖江市实验学校 赵悦汝

靖江市实验学校 缪徐

靖江外国语学校 徐嘉雯

靖江外国语学校 周知慧

靖江市东兴初级中学 朱雪涵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 高诗逸

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 朱佳佳

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二中 周梦圆

泰兴市张桥初级中学 朱辉隆

泰兴市分界初级中学 张寒冰

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 张恬

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朱煜尧

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 胡雯颖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万静姝

盐城市初级中学 殷佳宁

盐城市初级中学 李镕浩

盐城市初级中学 范雨琪

盐城市初级中学 李洪业

盐城市初级中学 胡雨池

盐城市初级中学 何汀

盐城市初级中学 俞沛涵

盐城市初级中学 吴雯雯

盐城市马沟初级中学 李冬

盐城市大冈初级中学 李幸

盐城市冈中初级中学 戴雪霁

东台市曹丿中学 潘勉之

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沈静雯

大丰市第四中学 韩嘉欣

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 路瑜

响水县实验初级中学 蔡牧言

新沂市钟吾中学 林秋彤

丰县修远学校 谢梦娇

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 张童

丰县首羡初级中学 丁孟珍

丰县范楼初级中学 魏文杰

睢宁县李集初级中学 宋红辰

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杨鑫铭

徐州市开发区中学 曹佳琪

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心中学 黄天歌

徐州市科技中学 张一格

徐州市科技中学 徐晓晴

徐州市树人中学 张长悦

徐州市高级中学 王皓冰

淮安市文通中学 李洪德

淮安市文通中学 费昕宇

淮安市文通中学 郝雨桐

淮安外国语学校 顾睿

淮安外国语学校 徐至立

淮安外国语学校 翟思琪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姜海燕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刘亚乐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颜嘉惠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卢叶颖

涟水县红日中学 马海莲

涟水县郑梁梅中学 张倩

涟水县郑梁梅实验学校 汪楠

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 梁秋雨

盱眙县第一中学 柏星彤

盱眙县第二中学 何珂

宿迁市宿豫区仰化初级中学 赵妍佳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 顾 灿

泗阳县新阳中学 朱明慧

泗阳县致远中学 曹景怡

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顾邱婷

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乔苗苗

泗洪县第三中学 许还予

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方正璇

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曲宝儿

宿迁市实验学校 邵俐陵

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孙培彧

常州市武进区牛塘初级中学 杨雨盈

盐城市初级中学 葛乙平

东台市南沈灶镇中学 朱敏

生命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扰、欲、憾、塌”四个生字,正确拼读“糟蹋、动弹”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和关注标点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前两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和关注标点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前两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19 生命)你来读。生

1、生2 预设老师,你写错题目了,这里有两个生命。先别急,先按老师的来读。

2、那我这样写;你怎么读?(再板书第2个),你来读。生

1、生2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课题,不管老师板书1个,还是2个,大家都能读正确。那作者为什么在课题上反复两遍,它究竟应该怎样读?相信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会对课题有新的理解和读法。

二、汇报预习

1、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谁来领读。(1)、齐读一遍。

预设:同学们不仅声音响亮,语感还挺强呢!这两个字在这里确实应该读轻声,请大家再读一遍。那他的本音是什么?他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你来说)你能在预习时关注多音字,很好,请坐。

3、让我们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吧!谁先来?

预设1:你真聪明!一下就理解了老师的用意。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那老师为什么要变换形式来读呢?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预设2:爬楼梯,往上声音越高,你再来试一下。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不断向上的力量,齐读。从刚才大家齐读的声音中,我听到的是声音的越来越大,感受到的是力量的越来越强。

4.读的不错,那你写的怎么样?

我们来看这些要求会写的字中,你觉得哪个地方大家需要注意。预设1:我想说“扰”这个字,右边是一个尤其的尤,不是龙。

很好,你的提醒很重要(板书),写这个字要注意占位,左窄右宽,右边是一个尤其的“尤”。

预设2:“欲”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谷的捺变成了点。你的眼睛更亮,(板书)谷字的捺要变成点,写时要注意避让。

预设3:我发现“屈、茁”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出,但是屈的出最后一笔是点,而茁的出最后一笔却是竖。你观察的很准确,这样写是为了字能更美观。

预设4:震撼的撼是“扌”不是“忄”

预设5:“踏”是足字旁。(板书)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写的时候要紧凑一些,注意左右两边不在一个地平线上。

预设6:限这个字是双耳旁,右边不要写成良。你的提醒很到位,(板书),写这个字时,要注意,左右两边并驾齐驱,肩头要平。

5、现在我们开始写字,拿出本子,放好垫本。注意头正、肩平、臂开、足安。(2分钟后)写完之后注上拼音,注音是要注意音节在四线三格中的占位。

6、写完了吗?同位两个互相评价一下。

7、你们两个起来说一说。(教师评)首先应该表扬的是他们的写字态度都非常认真,很干净,也很漂亮……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同桌对你的指导,在书写时吸取别人的经验,扬长避短。

8.为什么老师要写这四个字,请同学们看黑板,它们都是左右结构,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右相当,在书写时有的字不要画蛇添足,有的字要像人一样学会避让,有的字要凝心聚力,不要四分五裂,有的字要齐驾并驱,不要独树一帜,如果你关注到了这些,就能帮助我们提高书写能力。

9、请同学们收起生字本。

三、初学交流

1、字词同学掌握的都很好,老师忍不住为你竖起了大拇指,那读课文的时候,相信你会读的更棒,请同学们接读课文①②③④⑤,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思考:作者从哪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边说边指课题)

2、课文读的正确流利,真不错!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第一事例的内容是什么?谁能再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①②同意吗?

②你的概括能力真强,谁能像他那样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第二个事例?第三个事例?

③大家看,这三个事例中,有的是谁,干什么?有的可以省去谁,直接说什么事?像这样用一个词组就可以将这个事例说清楚,这种简练的表达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3、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谁能看着板书,将这个课后思考题充实起来?①②齐读。

四、深入交流

1、同学们,每件事都有作者对生命不同的思考,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手指大屏幕)画问号?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事例,默读第二段,找出描写飞蛾的句子和引发作者思考的句子。谁来读一读描写飞蛾的句子(生读)同意吗?剩下的句子是作者引发的思考,谁来读。同学们看,老师找的也是这样。

2、从作者的一捉一放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来谈。预设1:因为作者被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震惊了,所以忍不住放了它。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究竟飞蛾怎样的求生欲望让我震惊,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来谈。

预设:生①我从“它挣扎着……鲜明!”这一句中的“挣扎”一词体会到这只小飞蛾它特别想活下来。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挣扎,(拼了命,用尽全身力气)你是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极力鼓动),鼓动什么意思?(扇动),能换成扇动吗?(不行),谁能想象画面说一说。

预设:我通过联系上文知道此时小飞蛾在作者手里,作者可能捏住了它的翅膀,所以它没法扇动,而是在使劲的鼓动。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谈,很好。

预设①这里有两个那样,反复使用,表达的感情很强烈、预设②:我还发现这里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叹。师:你能关注标点符号很好。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啊,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叹。(齐读这三句)

同学们发现了吗?“但它”肯定前面还有另外的情况,上下连起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能结合上下文来谈一谈吗?)①预设:我通过“稍一用力”体会到飞蛾的生命非常脆弱,因为只要作者“稍一”用力它就会死。

②我还发现了“跃动”从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一股生命的力量,请你读出这种力量。

刚才同学们围绕这一段谈的都非常好,有的抓重点词,有的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还有的关注了标点符号,老师特别高兴,你们很会学习,从这一捉到一放,中间的原因是哪个关键词?(挣扎))

预设:求生的欲望——求生的欲望表现在小飞蛾的具体动作是-----挣扎。①为什么挣扎?理解这个词需要联系上一句(生读)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因为作者捉住了它,稍一用力,它就会死。

稍一用力,轻而易举的我就能结束飞蛾的生命,可以说它现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威胁。

②飞蛾这么渺小,我这么庞大,它的挣扎管用吗?几乎是没用的,但它仍然激励鼓动双翅,你从这个动作中又读出了什么? 预设:它特别想逃出去,不放弃一丝希望。

③可是,你们知道一只飞蛾从生到死是多久吗?大胆地猜一下,老师搜集了资料,只有9天,仅仅9天啊!或许这只小飞蛾已经到了生命的第8天,甚至第9天,但它仍然这样拼命的挣扎,此时你又想说什么?

④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就是这种求生的欲望令我感到震惊,所以,此时的我(生读:我感到„„放了它)

⑤同学们,作者捉住了飞蛾,一个小小的昆仲,在它挣扎的瞬间,忽然发现这样渺小的生命面临如此巨大的威胁的时候,竟然如此极力地抗争,尽管希望渺茫,尽管生命短暂,但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都不放弃自己的努力,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作者震惊,令老师震惊,令我们大家都震惊,所以“我感到„„忍不住放了它”(齐读)

⑥学到这,如果让你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齐读)

这是大家对生命强烈的呼喊,你读懂了小飞蛾,读懂了它的心声,面对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只能选择珍惜。

⑦回顾这一自然段的学习,老师发现抓关键词,抓含义深刻的句子,关注关注标点符号是同学们凭借教材经常用到的方法;刚才老师又适时给大家补充了课外资料,这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好方法。那现在就请你利用上面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个事例.学习提示:说一说:作者在这一棵小瓜苗身上又引出了哪些对生命的思考?找出关键语句标画下来,写下感受,并在小组里交流。

预设:大家好,我是++小队,下面由我们小组和大家一起交流作者在这一棵小瓜苗身上又引出了哪些对生命的思考?

生①:我先来读一读描写小瓜苗的句子,“墙角的砖缝……小瓜苗”通过“竟然这个词,说明作者没有想到掉到墙角砖缝中的香瓜子,能长出来,作者很吃惊。

师:只有这一处想不到吗?再找找,还有哪儿?(竟使)透过这两个竟字,我们体会到了那份吃惊。种子发芽长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啊!作者怎么唯独对这截小瓜苗这样吃惊呢?

预设:因为他和别的植物不一样他是长在一个墙角砖缝中的。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他能冒出来,确实让人吃惊,我来补充: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冒字,说明他不是长出来的,而是冒出来的,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他仍能冒出来,说明他的生命力很顽强,作者没有想到。师:带上你的感悟读读这句话。

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啊!

生②我来读读由它引发的思考“那小小……只活了几天”我通过读这两句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到小瓜苗特别了不起。有一股向上生长的力量。尤其是“冲破,坚硬”这两个词,我觉得这课小瓜苗特别了不起,师:是啊,小小的香瓜子,我们从外面打开,它仅仅是一种食物,但是,它从里面冲破,就是一个生命啊!那小小的香瓜子竟然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们不得不赞叹。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力啊!)

生③请大家看这一句话“竟使……只活了几天”我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想到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土壤、水分、养料,可是这里没有阳光,没有泥土,他仍然能够长出来,真是太了不起了!你能联系其他学科的资料来谈体会,真棒!师:不仅生存环境恶劣,生长条件还不足,它还能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没想到小小的香瓜子骨子里却那么坚强,作者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那小小……力啊!)

生④:请大家接着往下看,我从“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里体会到小瓜苗的生命也非常短暂,只活了几天。

师:是啊!没有发现他,没有注意他,没有人精心管理它,它还能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没想到小小的香瓜子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不得不感叹。齐读(那小小……力啊!)

可是同学们,茁壮生长和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我怎么感觉它们放在一块很矛盾呢?

预设:即使活1天,也需活出精彩

感受到小瓜苗的这种精神,我们不得不赞叹齐读(那小小……力啊!)我听出了大家对瓜苗顽强生命力赞颂。

师:同学们,作者看到了瓜苗,一种微不足道的植物,在它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几天,忽然发现,这样卑微而弱小生命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杏林子在写下“即使”这两个字的时候,她会小瓜苗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敬佩)谁能读出这种敬佩。

学到这,我相信同学们对于课题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读法,这就是(生命 生命)齐读课题面对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只有选择“尊重”(板书尊重)

6.带着你的理解和感悟,抓紧把这一段背过吧!

这一部分同学先背描写瓜苗的句子,这一部分同学背由它引出的思考,开始吧!(2分钟)同学们,背过了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我特别佩服这边的同学,同样的时间能背过这么多内容,真了不起!大家看,用这种分层的方法确实提高了大家的背诵效率,课下再把你缺的那一部分充实起来,再将第二自然段背过。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两个事例的学习你能初步悟出生命是什么?让我说——(出示图片)生命是飞蛾的奋力求生;那你呢?

预设:生命是瓜苗的顽强生长;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5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们有没有留意过人民币背面的风景?

有谁知道十元人民币背面选的是哪个地方?

——的瞿塘峡。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一段要称为“峡”呢?

明:大家看这个“峡”字是“山”和“夹”相合而成。

看这几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水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二山夹一水称之为“峡”)

3、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真可谓“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三峡一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二、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四生朗读课文,师强调生字词的读音,齐读每一层。

3、自由读、互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4、齐读课文。

5、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标:通过讨论,大致读懂文意。

方法:口头说文章大意,遇到疑难处查字典,书下简短注释可先写在文中,长的翻译不写。)

四、深入研读课文

(一)研读“自三峡……不见曦月”——两岸的山

1、两山相夹,一水流过,称之为“峡”,由此可见,写三峡肯定要写到——山和水。

作者先写的什么呢?来看第一层——齐读

明:先写了三峡两岸的山。

2、写“山”抓住“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连绵不断:

山长:“七百里”

山多:相连无缺、“略”

山高、山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

“自非”一句【侧面烘托山峰高峻、两山对峙(相对而立)、江面狭窄。】

3、自由读、齐读、背诵。

(二)研读“至于……不以疾也”——夏水

1、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江面狭窄,水势会如何呢?来看——第二层,齐读。

2、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水?(夏水)

3、有何特点?

明:凶险:“襄陵”、“阻绝”

迅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更现其迅疾。)

补充: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写出了水流之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联系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绝伦。)

4、再读,体会“夏水”之凶险和迅疾,读出那一泻千里的江水的磅礴气势,读出惊心动魄、豪气万丈之感。

5、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来写?而要先写“夏水”呢?

明:因为前文写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因为山势高峻、江面狭窄,夏水才如此凶险、迅猛,先写夏水紧承上文山高江窄而来,这样,文章更为流畅、自然。

(由此可见,前文写山势险峻、江面狭窄,是为下文写夏水的凶险迅猛作铺垫的。)

(三)研读“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写了三峡两岸的山和夏水之后,作者接下来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齐读——第三层。

2、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这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明:水:清澈(“素”、两个“清”、“绿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绝”、“峻”)

树:奇(“怪柏”)

【追问:为什么会“绝巘多生怪柏”?

(1)曲体向阳:因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阳光太少了,而树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长得歪了,怪了。

(2)峡窄风猛:柏树被风吹怪了。

(3)柏树长在岩石上,地势险要,泥土缺少,就长歪了。

师:原来,松柏为了生存,必须依悬崖峭壁之势生长。另外,从美学角度讲,只有“奇形怪状”的才可能具有美感。

像黄山迎客松,不就是形状不同于一般的松树,我们才觉得它美么?再如灵璧石,不就是因为它“奇形怪状”,才成为奇石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么?确切地说,这“怪柏”才是这悬崖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昭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荣”)

草:盛(“茂”)

3、再读,思考:此处写三峡春冬之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明:动静结合:“素湍回清”为动、“绿潭倒影”为静;

“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

视角变化: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鲜明: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青山、绿树、绿草

虚实结合:“回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简洁概括、精当确切。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仅仅八字,但留给人的遐想却是无穷的,你能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描述这种情景吗?

(提示:可从多种感觉角度去想象:视觉、听觉、触觉等)

明:大的瀑布:远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先听到丘壑雷鸣,再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瀑布冲到潭水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迫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悬泉: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如烟似雾的水屑随着风不时撒在我的衣上,湿润润的雾气轻轻地舐着我的手、脸,悄悄地浸湿我的衣履。偶然有几点送入我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蓝澄清,喝一口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5、作者笔下三峡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难怪作者发出了“良多趣味”这样由衷的赞叹!齐读——

(四)研读“每至……泪沾裳”——秋天景象

1、来看最后一层,一生朗读,思考:此处写景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哪个词语直接点出了季节?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读作者笔下的三峡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林寒涧肃”——清冷寂静

猿啸“凄异”——凄凉(以声衬静)

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悲寂、凄凉

(与描写春冬之景渲染的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什么?——渔歌

4、何意?

5、为什么会“泪沾裳”?

(三峡的风光是那么壮丽美好,神奇多娇,但当时三峡两岸的劳动人民为什么那么愁苦哀怨呢?)

明:因为那时的三峡未经整治,它水流急,河滩险,暗礁多,江湾杂,无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只与生命。

你看:“夏水江陵,沿溯阻绝”,一旦“王命急宣”,也要舍命冒险而下。千百年来,数不清的船工因劳累、饥饿而惨死在这条三峡的航道上。

那凄凉的猿鸣,总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对死者的追忆和生者的担忧,因而眼泪止不住簌簌落下。

现在三峡已经发生了巨变,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的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已全部竣工。

6、“巴东……泪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岭连、江窄水急给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峡的百姓带来不便。特别是渔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下江捕鱼。他们命悬腰际,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确实值得人们的同情。

“泪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了作者对当时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齐读这一层。

五、课堂小结

文章仅仅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景象。

语言的简练是本文的特点。

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讲风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字写出山之高峻;“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字表现江水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字展现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图;“清荣峻茂”,4字即现:江水清澈、树木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数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语言的简练由此可见。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篇6

《小小的船》是一首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诗歌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巧妙地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有趣的夜景图——月儿是停泊在天空中的小船,“我”坐在“船”上看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诗歌以合理的比喻为纽带,将遥挂天空的月儿瞬间拉到眼前,把现实和奇妙的幻想不留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诗歌共有两句,第一句运用比喻,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两幅图景带进读者脑海里,弯弯的月牙和小小的船在形状上相似,都是“弯弯的”“两头尖”,二者合二为一。第二句说“我”坐在小船上,实际是想象自己坐在月亮上看星空,以充满童趣的幻想,勾画了坐在月亮船与星星相伴、畅游蓝天的浪漫图景。文中出现3个“小小的船”,第一个指的是真实的小船,第二、三个指的是弯弯的月亮。课文插图画了一个小女孩躺在月亮上,伸出手,向着蓝空中的星星说些什么,两颗星星正对着她微笑,充满想象和童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的、船”等10个生字和门字框1个偏旁;会写“月、儿”等4个字和横折钩、竖弯钩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3.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的”字短语。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读准“的、船”等生字的字音,会写“月、儿”等字和横折钩、竖弯钩。

教学难点:

1.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2.积累“的”字短语。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和门字框1个偏旁。

2.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描绘的图景的奇妙。

【要点把握】

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读准生字字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渡船、货船、小木船、打捞船图)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看到过的船,理解“船”的意思,识记“船”字。

船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舟++口=船,还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识记。

(2)学生找一找哪一幅图是“小小的船”,再说说它的特点。

(小木船是“小小的船”,两头尖尖的。)

2.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示例:船本来是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可叶圣陶爷爷笔下“小小的船”不仅仅是我们刚刚所说的小木船,那还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小小的船),生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独立拼读下列词语。

2.教师结合学生反馈,出示词语“月儿”,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接着朗读词组“弯弯的月儿”。

注意:“弯弯的月儿”中,“儿”不读轻声。

3.学习生字“的”。

(1)请学生拼读音节,引导发现轻声,练习朗读,要求读得又轻又短。

(2)教师交替出示词语卡片“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学生开火车读。

(3)引导学生说几个含有“的”的词组。如美丽的校园、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等。

4.多种方法识字。

(1)教师出示顺口溜,请学生比赛猜一猜,最先猜出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一点一点大——头◆一横一框,一对小人藏中央——两

◆土里出太阳——里◆学生站在太阳下——星

①猜出生字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读。

②理解字义。

两教师两只手各拿一片树叶,让学生数数共有几片树叶,然后将两片树叶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明白一个加一个是“两”。再请学生观察同桌的样貌,看看什么是两两出现的,如两条眉毛、两只眼睛、两个鼻孔、两只耳朵。

头教师可以出示铅笔,特意指出铅笔的首尾两端一头尖,一头平,引导学生明白“头”可以指物体的顶端或末梢。

里教师故意让一名学生走出教室,然后再让其进来,引导学生说出“里”“外”,再让学生交流:教室里有什么?

星请学生数一数插图中有几颗星星。课件出示星空图,请学生说说对星星的认识,再用“星”组词:星光、行星、星期。

(2)做动作,请学生猜一猜,看谁的动作做得最生动,谁猜得又准又快。

一只手罩在眉眼处,做出向远方眺望的姿势。——看

请一个同学双腿微微平开,站在门框中央。——闪

①猜出生字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读。

②理解字义。

看教师请同学做出各种看的动作,如远眺、偷看、仰视等,深刻理解“看”的意思。

闪教师播放天空星星闪烁、灯光闪烁的动图,让学生明白“闪”有闪耀的意思,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人躲在门里”理解“闪”也有躲闪的意思。

注意:“闪”的偏旁是门字框。门字框源于“门”,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门的样子进行识记。汉字中,四四方方像一个框框把里面的部分围起来的偏旁一般称“框”。

(3)其他方法识字。

①教师直接读出“在、见”的音,学生跟读;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拼读,同桌之间互读互纠,教师指名读,然后正音。

②理解字义。

在教师结合教室的环境,让学生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然后点明这些东西都存在于教室;还可以通过语境理解“在”字:我们在学校里读书。妈妈在公司上班。

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看”来说出“见”,理解“见”的意思。

5.(课件出示10个生字)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抢读,然后自由读、齐读。

6.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注意想象夜晚看月亮、星星的情景,抓住课文轻快的节奏,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词语连读,把课文读通顺。

朗读指导:文中的重点词语需加以注意,如“月儿、船儿”要读成双音节而非儿化音;“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等叠词的朗读,可以和“弯的、小的、闪的、蓝的”做比较,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词语,学生开双人火车朗读(一人读词一人读词组),体会它们的不同。

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

2.(课件出示小木船、弯月图)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船儿”和“月儿”的相似之处。

(船儿、月儿的形状是弯弯的,看上去都是小小的,两头都是尖尖的。)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什么和船儿、月儿很像。

(倒映在水中的拱桥的影子、撑开的小伞的侧面、香蕉、眉毛等。)

4.积累词组。

让学生画出词组“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朗读词组,让学生观察星光闪烁的动画,配合小手张合,动作演示“闪闪的星星”,体会“闪闪的星星”明亮又可爱的特点。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课堂回顾。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了儿童诗歌,诗的内容很美,从中读到了很多优美的词语,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还学会了10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收获可真不少呢!

2.引导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月、儿”等4个字和横折钩、竖弯钩2个笔画。

2.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要点把握】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文结合,读懂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转转盘”游戏。

转盘被等分为10份,每一份中写有一个生字。教师指名上台转动转盘,指针指向哪个字,该生读出这个字的字音。若正确,教师予以鼓励,让其领读;若错误,其他学生举手改正并领读。

2.谈话导入。

示例:同学们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了,真棒!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你们还记得课文写了什么吗?(生答,教师配乐,出示星空图)看,这片星空是不是特别让人向往呢?让我们飞起来吧,飞向美丽的夜空!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第一、二行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1.(课件出示第一、二行诗)学生自由读,个别读,互相评。

2.指导画出写“月儿、船”的词语。(弯弯的、小小的。)

3.设疑:为什么用“弯弯的、小小的”,而不用“弯的、小的”?

(投影句子比较:弯的月儿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课件出示句一个句子: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学生比较朗读,说体会。

“弯弯的”更突出了月亮的弯的程度,“小小的”更突出了船儿的小和可爱,读起来更上口。

总结:像“弯弯、小小”这样两个字叠在一起组成的词,我们称为“叠词”。有了叠词的帮助,月儿、船儿就更加可爱了。谁来把它们可爱的样子读出来?看看谁的月儿更弯,船儿更小,夜空更美。(先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读)

4.(课件出示月儿和小船的图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句意。

(1)第一个“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真实的小船。)第二个“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月儿。)

(2)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说成是“小小的船”呢?

提示: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明白这句话不是说月亮弯,船很小,而是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因为月亮离我们很远,看上去很小,所以是“小小的”,而“弯弯的、两头尖”其实都在说月亮和小船形状相似,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不是真的船。

5.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相似?说一说。

6.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抓住“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来背诵。

7.随机学写生字“月、儿、头”。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月、儿、头”)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之间交流小发现。

(2)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观察并书空。

(3)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

提示:在书写时,引导学生发现“月、儿、头”3个字撇的同异:“月、儿”的撇同为竖撇,要写得正一些,“头”的撇要写得斜一些,不过它们都要写得修长、舒展。

学习第三、四行诗: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过渡:我们划船在天上到处走,哟,你们看到了什么?(星星、蓝天。)

1.(课件出示第三、四行诗,星星、蓝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大声朗读。

2.交流:课文写的星星是怎样的?(闪闪的。)天空呢?(蓝蓝的。)

3.教师范读,学生听,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用“闪闪的”“蓝蓝的”?

4.课件出示下列句子,让学生分别比较朗读,看有什么不同。

只看见星星和天。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总结:星星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的,一会儿明一会儿暗,我们就说这是“闪闪的星星”;“蓝蓝的”是很蓝很蓝的意思,让我们觉得天空是那么好看,那么美。

5.指导朗读。读出星星的可爱、天空的美丽。

6.师生互说,练习叠词。

师:诗歌中,月儿是——生:弯弯的。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生: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师:在这小小的船里,能看到什么?——生: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7.语言训练,感受夜空的美。

(1)课件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读句子并填空。

闪闪的星星像,多美呀!(钻石、珍珠、小眼睛、明亮的灯)

弯弯的月亮像,真好看哪!(小船、眉毛、镰刀)

蓝蓝的天空像。(写比喻句)

洁白的云朵像。圆圆的苹果像。像。

(2)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先组内练说,再汇报。

(3)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内容。

8.学生自由读,全班齐读,抓住“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来背诵。

9.随机学写生字“里”。

(1)播放“里”的动漫笔顺,仔细观察“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注意笔顺。先写上面的“日”,再写竖,最后写两横。

(3)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

三、欣赏歌曲,拓展延伸

过渡:夜空真美啊!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我看着、想着,入迷了,陶醉了,在我的眼里,那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真像一只小小的船。(音乐声响起)

1.学唱《小小的船》的歌曲。

2.想象:在美丽的夜空下,星星和月亮会做些什么呢?

示例:星星一会儿躲进云层,一会儿眨着明亮的`大眼睛。月亮一会儿和星星说说笑笑,一会儿又静静地听人们说话。

四、读说结合,作业设计

过渡:今天,我们不仅看到了晴朗美丽的夜空,而且学到了叶圣陶爷爷为我们写的诗篇,我们也如同坐在弯弯的小船来到夜空作客,真是太美了。我们要把优美的词句记在心里,还要试着说一说。

1.师生合作,读一读,说一说。

(1)学生读: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星星闪闪的星星天蓝蓝的天

(2)指导说:香蕉弯弯的香蕉大海蓝蓝的大海虫小小的虫灯光闪闪的灯光

2.引导学生交流:你坐到月儿上,会看见什么?对于夜空,你还有哪些奇妙的想象。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重点片段教学实录】

◆引导想象,发展语言(教学重点)

师:我们坐着小小的船在晴朗美丽的夜空中飞翔,心里多么高兴,可是一定有很多同学都没把课前提出的那么多的问题都弄清楚。现在我们就再次乘坐这艘小小的船去探究一下这些问题好吗?

(课件出示探究合作学习目标:1.课文中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2.小小的船是什么样子的呢?3.我们坐在小小的船上看到些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从这三个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分组合作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分组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们讨论得很激烈,相信一定找到了的答案。

师:我们行鳞交流第一个问题吧!课文中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

生:课文中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般。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一句话知道的。

生:这一句话是说弯弯的月亮就像小小的船。

师:月亮船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就来讨论第二个问题吧。

师:谁刚才讨论的是这个问题,请给大家交流交流。

生:月亮船两头尖尖的。我是从“弯弯的月儿两头尖。”这句话知道的。

(师出示课件:夜空中升起一轮弯弯的月亮)

师:你们再看看,一轮什么样的月儿又升起来了?

生:弯弯的月儿又升起来了。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生:弯弯的月儿像香蕉。师:那这根香蕉一定又大又甜。

生:弯弯的月儿像一把镰刀。

师:那夜空就是等待收获的庄稼。

生:弯弯的月儿像一张笑脸。

师:那夜空一定笑得又亲切又甜蜜。

生:弯弯的月儿像一艘小船。

师:那夜空就是等待航行的海洋。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月亮像香蕉,你笑脸,像镰刀,还像只小船。

师:那课文中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

(出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生练读。)

师:月亮船弯弯的、小小的多么可爱呀?想象着这艘小船可爱的样子,再读读这句话。

生:(自己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读得小小的。我们高兴地价值在小小的船上看见了什么?

师:现在我们就来讨论第三个问题:我们坐在小小的船上看到些什么呢?

生:我在小小的月亮船上看见了蓝蓝的天上有闪闪的星星。

师:多美的景色呀!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个小画家,手里正握着一支画笔。要把你看到的景色画下来,你会画一幅什么样的画儿?

(学生自由说)

赏析:低段的课堂除了培养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识字,还应该教会运用语言。恰当地利用文本资源,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朗读、想象、对话中,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

一等奖教学案例 篇7

在名师肖培东的深情引领下, 我感受到了朴实文字背后隐伏的难以言说的悲痛;在名师熊芳芳的犀利解剖下, 我体会到了不同译本背后潜伏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孙秀东老师对大众神话的剖析下, 我意识到了中国语言文字在新时代被赋予的新内涵……其中谭兴会老师讲授的《炮手》,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谭教师着重抓住人物的五处神态描写, 让学生体会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 从而感受人物高尚的奉献精神。这一独到的认识使文章重点凸显, 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读—寻—思”逐步感受炮手的心理, 教学结构的设计可谓精巧。板书设计更是巧妙绝伦, 文中炮手亲手炸毁了自己唯一的房子, 课堂上谭老师亲自扯掉了自己精心寻找的房屋图片, 然后郑重书写了“奉献”两个大字, 结合富于抒情意味的结尾, 让情感在每一个人胸中激荡, 让情感在结尾中升华。

在感动的同时, 再次细细体味文章, 我又多了些发现。通读了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 黄老师认为, 本色语文要以语言为核心, 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从语言角度出发, 我发现《炮手》一文还有几处语言值得细细体味。

一、“平民”抑或“战士”?

人物内心的情感一定得外现吗?

谭老师在教学前三处将军与士兵对话时, 引导学生通过神态来感知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从表象到内心。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

但接下来谭老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语气来朗读士兵的话。学生们在教师的指点下, 带着担忧带着紧张颤抖着进行朗读, 我觉得这种理解与原文不符。

试想, 这样的语气在战场上不让人奇怪吗?如果第一次将军忽视了, 那第二次、第三次呢?

通过最后一节炮手低沉的回答, 我们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平民, 而是一个战士, 甚至可能是一个经历了数次战火洗礼的战士, 哪怕是亲手炸毁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 也没有丝毫犹豫、没有毫厘之差的刚强坚毅的战士。

“是, 将军!”

“看得很清楚, 将军。”

“我看到了, 将军。”

三句简单凝练的话中, 离不开的是“将军”, 这是一个绝对服从命令的战士, 但战士也是人, 我们可以通过他的神态, 感觉到他平静心湖下的暗潮汹涌。

语言的貌似平静与内心的汹涌激荡, 这迥然不同的两种表现不更能突出人物坚强的意志吗?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 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故事情节发生在同一背景、同一国家的另一部小说《蜡烛》, 伯诺德夫人和她幼小的儿女设法保护情报, 最终通过小女儿的机智保护了情报。从“脸色苍白”到最后的“娇声”, 人物的内心不也没有外现出来?再如邱少云为了革命胜利, 咬紧牙关强忍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 把手深深地插入泥土, 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直到最后牺牲。古人亦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说, 在这些感人事例的启迪下, 学生也应该能通过人物内心与显现的不同来感受人物的高尚。

二、“看来”还是“事实”?

这篇短篇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是毋庸置疑的, 但我觉得谭老师对文中另一位人物———将军的分析是不够到位的。将军除了推动情节发展以外, 还应该有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将军的一句话很令人寻味:“这座农舍看来不太结实, 它全垮了!”“看来”一词很值得推究, 它大意是粗略地判断。那么, 农舍是不是就真的不太结实, 一炮就能导致它全垮呢?

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找找炸农舍的原因及优劣, 原因:德军驻地 (不太结实不合情理) ;劣势:远 (将军用望远镜) 、有障碍 (丛林背后) ;优势:自家的房子。通过对文本的阅读, 我们还能够找到第二个原因:这里是炮手的家乡, 那是炮手家的房子。这时候让学生来思考, 为什么一炮就能全垮?从揣摩人物的内心自然地深入分析事情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情到理学习, 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想什么”, 仅仅停留在事情的外在层面。

教师深情化的结尾完全可以变成语言训练, 让学生在这里想象表述:这可能是炮手亲自造的房子, 房顶上有他亲手铺设的红瓦, 这里有他的欢笑, 有他美好的回忆……

三、“奉献”还是“牺牲”?

奉献是指恭敬地交付, 献出付出, 泛指向国家贡献。牺牲有放弃、舍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可见这两个词程度上并不一样, 牺牲是极端的奉献, 就是把一切 (包括生命) 都奉献了。

尾句:“炮手低沉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 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为什么作者在写完前句话后, 还要写后一句话呢?无疑, 在这里, 后句是对前句的一个补充, 是对“仅有的一点”的强调, 为了国家利益, 愿意献出所有, 哪怕是自己唯一赖以生存的房子。

朋友圈里的一等奖 篇8

琪琪给童童看自己的玩具猴,自豪地说这是讲故事比赛的奖品。童童问:“你得的一等奖吗?”琪琪摇摇头:“不是,是三等奖。”童童接着问:“为什么不是一等奖?是你爷爷朋友圈里的人少吗?”一句话把大家都说愣了。

前段时间,童童幼儿园组织了一次“亲子创意画”比赛,每个班挑选几幅作品拍成照片发到幼儿园微信公众号上,让大家投票评出每组的一等奖。我和童童的粘贴画有幸入选。

当时,我也犹豫,到底要不要发到朋友圈请大家帮忙投票,毕竟这也是鼓励孩子,增强她自信心的一次机会。

和家里人一说,大家都没有反对,因为都习惯了在朋友圈帮别人投票。童童爷爷更是表态:“我来发到我的朋友圈,我朋友圈有一千多人呢。”

于是,连续几天我们都在发朋友圈,恳请大家投票并转发,让朋友的朋友也帮忙投票,然后一点一点关注票数,并向帮忙的朋友逐一道谢。

最后,童童真的获得了一等奖,全家人都如释重负。爷爷对童童说:“放心吧,以后只要有什么活动,爷爷还会发动朋友圈给童童投票的,爷爷朋友圈的人多着呢。”童童像没事人一样看着兴奋的爷爷,仿佛获奖的是爷爷。

童童的奖品是一套绘本,童童把绘本递给我时,远不及在班里讲故事比赛得二等奖那样兴奋,那次只得到一个图画本,她却参与了整个过程,体验到了竞争的激烈和快乐。

朋友听了我的诉说,表示也有同感,她已经两次发动朋友圈给儿子投票了。第一次也是整个朋友圈不得安宁,第二次原本想放弃了,可孩子哭闹着说辅导班老师会通报,表扬票数多的小朋友呢。

我把童童和琪琪叫到跟前,拿着琪琪的奖品问:“琪琪,这个是你的奖品吗?”“当然了。”琪琪点点头。我摇摇头:“不是,这个是属于大家的,好多人帮你赢得的。”看着她俩不解的样子,我接着说:“这样的比赛是不公平的,它不是通过专业的评委评判出来的,而是谁认识的人多,谁发动投票的人多谁就会赢,那些投票的人很可能连看都不看作品就直接投票的,你们说,这样有意义吗?”

对于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这些道理确实不太容易懂,忽然想起,我手机上正好有一个朋友的儿子参加讲故事比赛的视频,我打开放给她俩听。

我们一起听了其中的五个故事,都认为讲《老虎拔牙》的小朋友讲得最好,幽默风趣,角色语言形象逼真,两个孩子听得哈哈大笑。

我给她们看现在的票数,这个小朋友几乎是入围者中票数最低的,而票数遥遥领先的是一个她们都没有耐心听下去的小女生讲的故事。

“不公平,不公平!”她们两个闹着叫着。

“妈妈,她爷爷朋友圈里的人多,所以,不管她讲得好不好,大家都选她,对吗?”童童问。琪琪抢着说:“对,就是这样,讲《老虎拔牙》的小朋友是因为爸爸妈妈朋友圈里的人少,所以排在后面。”我点点头:“是这个意思。也可能是讲《老虎拔牙》的小朋友家长觉得这样评比很不公平,没有意思,就放弃了。”

“我以后不要参加这样的比赛了。”她俩争相表态。

我不知道孩子们是不是真的理解了,但是,首先我们家长要对这些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盲目地跟风,或是为了某样奖品被一些网站、商家牵着鼻子走。要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荣誉才是更值得骄傲和珍惜的。

上一篇:我的智慧校园小学四年级作文700字下一篇:摘桑葚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