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安全管理对策及措施(精选12篇)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5年,我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万4745.8亿元,同比增长19.7%,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01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筑安全生产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安全生产,是建筑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在建筑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2005年,全国建筑业共发生伤亡事故2288起,死亡2607人,居工矿商贸领域第2位。1~4月份,建筑业重大伤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了40%和17%。其中,4月份,重大建筑施工坍塌事故多发,分别占重大建筑施工事故的63.6%和54.5%。本文针对建筑安全生产状况,从分析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在经济日益市场化的条件下,强化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促进建筑业安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主要问题分析
近年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了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保持了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2005年,建筑业伤亡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1.4%和
6.5%。1~4月份,建筑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和1.2%。但是,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有以下4个方面。
1.政府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
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有关交通、铁道、水利、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的难度大;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有些建设工程(如化工、冶金及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建设项目),政府行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行政监管主体缺失,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如2006年5月19日,大连开发区沈阳音乐学院分院建筑工地发生模板坍塌事故,造成24名作业人员被埋,其中6人死亡,18人受伤。这起事故暴露出施工企业违法违规分包、转包,建设项目未经施工许可开工建设,施工人员未经安全培训上岗作业等严重问题,而有关部门也未及时纠正。
2.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各责任主体。从历次安全检查,特别是重特大建筑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安全设施和劳动安全防护不到位。不少总承包企业对分包企业资质,特别是安全生产条件审核把关不严,违规分包现象严重;不少监理公司的项目监理人员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有的设计单位对安全标准和规范重视不够,造成工程存在安全设计的缺陷等。如四川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工程“1222”死亡44人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其中标企业将隧道施工分包给无资质的施工队伍,监理人员又未履行
安全监理职责;贵州务彭公路珍珠大桥拱架施工“115”死亡16人的特大跨塌事故,其施工企业未制定大桥拱架施工安装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并采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北京市西单“95”死亡8人的施工坍塌事故,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等。
3.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法监督乏力
一是目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如1997年颁布的《建筑法》,对于建筑领域调整的范围和对象,特别是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有的内容与有关法律法规不一致;二是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缺乏有强制性、可操作性的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规定等,造成企业在市场不规范竞争的低价中标中缺乏安全投入保证,产生大量事故隐患;三是执法监督不力,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还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行政执法和动态监管工作不够严格。此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等。
4.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涌向市场,“门槛”低的建筑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00万人,80%为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策及措施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建筑市场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共同促进建筑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政府及各级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
1、建筑安全管理机构体系的总框架
建筑安全管理机构体系建设构想的总体框架,它是在较为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规范作用下,以及在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下,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主要通过安全中介组织等组织,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安全中介组织可以接受政府委托,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中介组织就自己的行为向政府负责。建筑承包商积极向业主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并接受业主的监督,同时也接受政府或政府所授权的中介组织的监督检查。项目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应该自觉接受政府的监督,认真向承包商履行合同义务,并对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2、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以《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目前,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监督管理方式,要改变过去那种替代企业安全员进行安全检查的监督管理方式,要从繁重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二是监督管理内容,要改变过去只对工程实物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变为监督检查责任单位的安全管理行为,具体检查其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安全经费投入情况,采用
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落实,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的管理和意外伤害保险情况等。
3、建立和完善职业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由于职业意外伤害保险包含积极的经济激励机制,因此,职业意外伤害保险是当今世界各国改善建筑业安全状况的一种最为有效、普遍使用的经济手段。我国建筑业也采用工伤保险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雇主责任保险)两种制度并存。但我国的这些制度都不够完善,还需积极探索。目前,我国主要应积极推行以工伤保险为基础,工伤保险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同时积极探索意外伤害保险行业自保或企业联合自保模式,通过工伤保险、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行业自保或企业联合自保三种保险模式促进建筑企业以及建筑业职业安全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建筑企业应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工作要从两方面开展,一是对企业领导决策层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认识。二是对员工作业层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做好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层的安全教育工作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一环。据统计,企业领导层安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淡薄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领导层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才能为执行层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教育培训计划、经费得到支持和落实,执行层也才有动力抓安全生产工作。
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应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建立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系统,每对各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安全生产状况不好的施工企业强制要求其领导接受相应学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生产状况良好的企业领导可以少接受或不接受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其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应以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如何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等为主。
三、工程监理单位要落实安全监理制度
安全监理的目的是对工程建设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防护及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评价、动态监控管理和督察,并采取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证建设行为符合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止建设行为中的冒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督促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地把建设工程安全控制在允许的风险度范围以内,以确保安全性。
在工程建设安全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方面,有以下一些建议:
1、执行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规章和标准;
2、督促施工单位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对分部分项工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安全技术措施;
4、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文明施工、卫生防疫、冬季防寒和夏季防暑等工作;
5、及时处理各种安全隐患。
四、建设单位要加强安全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
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在施工过程中有检查验收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监督工程款项使用的权力,负责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在整个工程
建设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对建设单位的行为进行规范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己经就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作了明确规定,这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实施。首先,建设单位对雇用承包商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投标单位在编制投标书时,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设计,包括其安全目标及保证安全的措施和方法,在评标时,评委还要重点查看投标单位的安全设计,重视安全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使建设单位在选择安全的承包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可以监督承包商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如积极参加施工现场的安全会议、到施工现场检查、要求施工单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提供安全检查报告等。再者,建设单位应当积极地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措施,应当保证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提供保证作业环境及安全措施所需的费用,提出合理的工期和造价,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
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件的种类
据统计,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事件主要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和触电五大类别。以上五大类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 平均每年占因工死亡总数的90%以上, 这五大类事故被称之为建筑施工中的五大伤害。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影响企业声誉, 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还会给事故家庭带来不幸, 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下面我们列举几个事故案例进行分析:
1) 高处坠落事故是由于高处作业引起的,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 (含2m) 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均称为高处作业。例如某施工单位的焊工未用安全带, 也未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便攀上屋架, 焊接车间屋架角钢与钢筋支撑。工作1小时后, 焊工左手扶持待焊的钢筋, 右手拿着焊钳, 先把一端点固上, 然后左手把着只点固一端的钢筋探身向前去焊另一端。由于左手把着的钢筋因点固不牢, 支持不住人体重量;突然脱焊, 焊工与钢筋一起从8m的屋架上跌落下来, 当即死亡。产生上述事故的原因是:a.登高作业者未用安全带, 也无其他安全设施。b.事故发生时无监护人。c.缺乏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
2) 物体打击伤害指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物体打击会对建筑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容易砸伤, 甚至出现生命危险。特别在施工周期短, 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 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例如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用吊车卸钢筋到料场堆放材料, 由于钢筋绑扎不结实, 在放下料场时突然散落, 对在旁边指挥的工人砸成重伤。经事后分析原因是:a.对绑扎的钢筋不结实, 没检查钢筋是否绑扎牢固。b.岗位危险分析不细致, 员工对吊装危险性认识不足。c.作业人员没对装卸的钢筋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 机械性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 (静止) 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卷入、绞、碾、割、等形式的伤害。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 (如齿轮、轴、履带等) 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例如某工地现场建筑施工人员擅自进行塔机顶升作业, 因其缺乏专业知识, 使塔机顶升套架悬空, 在转台和标准节离开一定距离后, 此时上部全部重量完全由液压缸支撑, 作业人员却扳出两个插块停止操作去就餐, 由于风吹使起重臂转动, 上部失去平衡, 发生倒塌事故。产生此事故的原因是:a.违章作业、违章操作, 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者。b.缺乏对动机械危险性的认识而产生操作失误。c.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安全生产意识比较淡薄。
4) 触电伤害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某建筑工程屋面钢筋焊接由于下大雨施工停工, 雨停后, 工程继续施工。由于配电箱进线端电线因无穿管保护, 被电箱进口处割破绝缘造成电箱外壳、电缆线, 某工因不小心触及带电的电缆遭电击, 经抢救无效死亡。产生上述事故的原因是:a.电源线进配电箱处无套管保护, 金属箱体电线进口处也未设护套, 使电线磨损破皮。b.重复接地装置设置不符合要求, 接地电阻达不到规范要求。c.现场用电系统的设置未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
5) 安全防护用品存在的质量问题, 比如材质不合格、无合格证及检测报告等。有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 又往往以降低施工安全成本作为谋利的首选。施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无不刻意降低成本, 首当其冲的就是压缩施工安全成本, 这对作业人员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2 施工安全的防范措施
1)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要做到:a.加强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b.对现场用电的线路架设、接地装置的设置、电箱漏电保护器的选用要严格按照用电规范进行。c.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包括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资料、用电工程检查纪录、电气设备试验调试纪录、接地电阻测定纪录和电工工作纪录等。
2) 施工所用材料质量监控。抓好材料的现场试验、检验、见证取样等工作。未经检验的材料绝不允许用于工程, 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及时清理出场。例如钢筋进场后, 材料质检员首先要认真核对其质保资料是否真实有效, 检查钢筋的外观质量 (外观、直径及重量偏差) 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并按规定见证取样送检。
3) 违章施工管理。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a.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现场分部分项工程要配备完备的班组和人员, 保证每一个施工步骤和环节都符合工艺和安全的要求。b.加强对劳务工的组织管理, 加强三级安全教育和技能教育, 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c.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理职责, 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 对重要工序、重要部位要实施旁站监理, 坚决制止施工违规违章行为。
4) 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安全质量严格把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 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防范发生事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a.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b.地面及深坑作业的防护。c.高处及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d.施工用电安全。e.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f.预防自然灾害措施等。
5)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把经常性的普及教育贯穿于管理全过程, 并根据接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 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 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6) 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将企业中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办法制定成统一标准, 纳入规章制度;在企业中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企业各部门、各人员在安全生产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权限,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责任制体系;严格执行未经岗前安全教育培训不得上岗的制度, 对全体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培训体系。
3 结语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有着其偶然性, 很难完全避免, 但是通过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完全有能力去预防它的发生,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最大限度的消除其对人身安全的伤害, 降低事故发生造成的各种损失。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 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 才能为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左海坤等.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 2005.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措施
前言
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做好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工作,我们应该尽量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做好安全生产宣传,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这样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此来达到降低一般事故的发生概率乃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的目标。
1、工程安全价值分析
安全需要投入,安全也带来效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不仅带来含价值因素的经济效益。还带来包含非价值因素(健康、安定、幸福)的社会效益。安全具有两大基本功能: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损失的功能;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 实现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
2.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安全施工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
在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中,绝大多数项目管理人员都认为,安全管理是安全员的事,与他们无关,或者说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与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在现实的施工管理中不难看到在项目施工中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对施工安全意识不到位,不重视安全。领导人员对于安全生产也是缺乏一定的认识与重视,错误地认为安全管理工作只是一些宣传口号和简单的防护器具,大多数项目领导对待安全,思想上重视,言语上也重视,但是在实际行动,执行力上,还是没能做到足够重视。
2.2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建筑工地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没有较高的学历知识,他们也没有经过专业安全和技术培训,在施工技术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注重安全,在施工现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无疑给建筑安全施工埋下重大事故隐患。
2.3安全生产机制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项目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不明确,导致施工安全管理未能真正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施工管理混乱,一些工地没有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一兼多职等现象严重。在现场施工中安全员发现安全隐患不能直接安排人员整改,必须要先向上级报告,至于能否落实到位还得靠施工队或者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遇到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不能及时解决与调整。
3 、建筑施工安全对策与措施
3.1 做好安全宣传
安全宣传是从意识上让人们认识到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要在安全的基础上建筑施工。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筑主管部门、施工企业等都要认真履行,把安全放在的第一位。施工单位和安全监管单位是建筑安全管理的执行者和监管者,要重点学习和落实政策、精神。坚持以人为先,把安全施工管理的理念深入到每个施工人员心中。
3.2 落实安全责任
安全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落实安全责任。首先,建筑工程施工部门,要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分片、分区、分岗位的负责安全施工管理,签订安全施工责任书,随时进行跟踪检查,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再者,建筑工程监管部门,对所辖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加大监管力度,在监管时发现的问题要落实到责任人头上,对此决不姑息。对安全施工管理较差的单位要进行专门培训,让其认识到错误,主动落实安全施工管理责任。对安全施工落实的比较好的企业,适时鼓励,但是提醒他们不能骄傲更不能麻痹思想。
3.3 對建筑施工现场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
在建筑现场施工人员在上岗前,对之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教给他们安全常识以及安全操作规范。因为他们大多都来自农村,安全意识淡薄,在生产中只注重施工速度。同时,还要求培训员工进行实践演练,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因为安全施工一旦产生,如果施工人员缺乏操作实践,也可能会给员工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3.4 完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
现代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施工企业人员安全与设备安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中,施工企业应针对工程特点、项目管理架构以及采用的设备、材料等制定并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此外,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常出现照搬照抄安全管理制度、多项工程使用同一安全管理制度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使得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项目管理架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影响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从自身管理水平、管理架构出发,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体系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此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减少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相关各方要尽量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解决、经验教训总结相结合。整个过程中要以事前预防为主,加强安全宣传、安 全培训、落实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管理投资等管理。辅之以事中控制,事后解决,总结经验教训。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减少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速度远远不及建设规模的发展速度,从而导致现实中事故频发。笔者将从管理者、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两个方面,探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问题。
1.1管理者
管理者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管理理念陈旧、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意识淡薄。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管理者固守传统陈旧的管理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建筑企业往往会倾向于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减少对工程管理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这种投入不足将对管理机构的合理设置、专业人员的科学分配等方面造成严重限制。另外,即使我国目前出台了一系列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规范,但这些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仅仅是管理者为应付上级的“一纸空文”,自始至终没有被真正贯彻执行,因此也不具有真正的实际意义。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也存在众多问题。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参建方存在原材料质量滥竽充数、把关不严,采购、检验、使用等环节出现管理脱节,导致建筑质量出现问题。可以看出,现实中存在大量工程质量监管浮于表面的现象,质量安全的隐患问题事实上并不曾得到真正落实和有效整改。
1.2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
1一、概述
风险一般是指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效益或财产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一般风险应与盈利机会同时存在,假如某一种风险没有出现或控制得当,减少甚至避免了损失,则承担风险的一方就可能由此而取得效益,这就是“风险—效益”原则。因此可见,在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越大,盈利机会越大。要害在于风险的防范措施。
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具有投资多、建设工期长的特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买卖双方最初的交易只凭图纸,而从图纸到成品,中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它不仅有赖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督等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还与建材产品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工程承包合同是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治理、计量支付的依据,施工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合同办事,它融技术、经济、法律及治理为一体,因此建筑安装工程将面临很多在招、投标签订承包合同时,难以预料或不可能完全确定的问题,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风险因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可能碰到的风险主要有:战争因素造成的政治风险:物价、税收造成的经济风险;合同条款不合理、不完善造成的合同条款风险以及由治理、技术而造成的其它风险。如何在业主和承包人之间分担风险,是合同规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由于合同中的风险是业主和承包商分担的,鉴于各自的位置不同,因此,所采取的措施、方法也各异。项目的每一个参加者对自己应承担的风险应有预备和对策,并作为计划的一部分。
1、业主对风险的防范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编制好招标文件和相应的合同文件。合同文件是以招标文件为基础形成的,合同文件的完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将来发生的合同索赔、合同争议的频率和程度。合同中应明确划分出签订合同时可能预见到事件的责任范围和处理方法,以减少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纠纷。
(2)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通过对投标人的工程经验、施工设备、人员素质、目前施工任务的饮和程度及财务状况进行预先审查,使那些只有通过审查、有足够实力的承包商才能参加投标。这样,就可以为随后的招标、评标工作减少许多麻烦,为将来实施合同提供基础保证。
(3)做好评标、决标工作。在投标时,有些投标人会人为地压低报价。企图在中标后以索赔或其他途径弥补差额。因此,在评标时,应非凡注重对报价的综合评审,不要一味地追求低报价。除非投标人能做出令人满足的解释,对那些报价明显偏低的投标不要轻易接受。否则,将来承包商碰到财务困难时,假如业主给予援助使工程得以继续进行,会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假如业主不给予支援,施工肯定要受到影响,甚至无法进行。这样,对业主不利。
(4)聘用好的建理工程师进行工程监理。
(5)利用履约保函、滞留金等经济手段,约束呈报承包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行为。
2、承包商对风险的防范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的回避
在招标文件中发现的可能招致的风险问题,有些可以在“投标致函”中明确提出来,例如,该项目的外部条件不足,究竟应由谁负责;业主指定分包商的价格确定和违约责任等等。有些则应在协商签约阶段,通过修改、补充合同中有关规定条款来解决,力求按对等权力和义务的原则与业主分清责任。非凡是支付条款,应该十分明确地规定支付的时间、货币和支付方法;对于延期付款应有延付期限、利息计算、超过期限的利率的增加等规定;对于签订合同后,由政府法令政策改变而引起的费用增加,可以要求业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偿等。一般情况下,只要业主是诚意要求该工程项目顺利建成,而且承包商的要求合理,业主是可以接受要求的。
(2)风险的分散
主要指把风险转移和分散给分包商或联营体的合伙人,这是承包商通常的转移风险的方式。例如在分包工程时要求分包商接受主合同文件中的各项条款,要求分包商接受主合同文件中的各项合同条款,要求他们同样提供履约保函、工程保险单以及扣留一部分滞留金,使分包商分担相应的一部分风险。
另一种风险分散方法是,是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的办法。虽然采取这一方法要支付一部分保险费用。但相对于风险损失而言则是很小的数额,而且在招标时,可以将保险费计入工程成本。一般在招标文件中,都规定了保险的要求和范围,如“工程全保险”、“第三方责任险”,如“人身以外险”等。
(3)控制风险损失
主要是在工程实施阶段注重风险因素,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主要方法表现如下三个方面:
一、项目实施时加强成本控制,经常统计和考核直接费和间接费的使用;注重风险的发生和发展的征兆,提出风险损失猜测,采取相应的必要措施;防止突破成本控制计划,或组织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二、熟悉合同条款和保险条例,利用索赔控制损失。
三、密切注重政治经济形式的变化及业主的支付能力和信誉。例如在某些建筑材料大幅度涨价时,提前储存一些物资;当业主多次拖延中期付款时,相应地放缓工程进度,适当控制投入材料的数量,减少占用的流动资金。
(4)予留必要的风险费
这是最常用和简单易行的减轻风险的方式。但是假如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风险都有增加报价的方式对付,那就不可能得标。风险本身据有意外性和随意性,有些风险也不是提高报价就可以弥补的,所以,投标报价时,应适当考虑留有一定比例的风险费用。例如,假如工程承包合同是固定总价合同,则可根据各种建筑材料价格的浮动趋势,以及工期长短和预付款的数量,制定定购物资的分批时间,仅对后期采购的材料适当增加“涨价系数”。对于工程量计算不准、外部条件估计不足,适当考虑“不可预见”系数。国外工程的风险费一般在4%-6%之间,这个系数可以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估价适当增加和减少。
3、业主、承包商共同努力,降低合同风险
对于工程项目,风险治理要求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项目治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并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衔接的治理过程。风险治理的目的,并不是消灭风险,工程项目中大多数风险是不可能由项目治理者消灭或排除的,而是在于有预备的、理性的实施项目,减少
风险的损失。各个施工合同的风险分担比例会有不同,风险的分担,应在合同中写明,各种风险有合同的哪一方承担,承担哪些责任,这是合同条款的主要内容。合同风险的分担,要有助于调动合同当事人的积极性,认真做好风险治理工作,从而降低成本,节约投资,公平合理的风险对业主和承包商都有利,业主得到合理的投标报价,承包商则可以更准确、稳妥地计划工程施工,避免潜在的财务危机。但这种平衡关系,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具体地、定量地评价和把握。根据风险治理理论,风险分担得原则是“合同双方中,谁能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某种风险,或者减少该风险引起的损失则就由谁承担该风险”。
四、结束语
议的答复
楼卫星代表: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局着重住企业关于建筑渣土及泥浆倾倒的处置管理。首先,配合城管、交警等相关部门。以规范建筑渣土及泥浆运输为重点,实施集中整治。通过整治,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建筑渣土及泥浆运输行为,严肃处理违章作业车辆,切实解决建筑渣土及泥浆运输行业存在的无资质资格、证件不全、任意抛撒,不按规定路线、时间行驶,监管不力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建筑渣土及泥浆运输市场,使从业单位符合资质条件,运输车辆准运证件齐全,车容干净整洁,车体符合运输要求,车辆编号规范醒目,运输途中按规定线路行驶,无抛撒遗漏造成污染。
其次,通过加强日常巡查对辖区范围内的施工工地进行排查,对渣土及泥浆运输违章现象比较集中的地段摸清底数;通过对施工工地上门走访、发放宣传传单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指导施工企业制订合理的建筑渣土及泥浆倾倒方案,加强对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综合培训教育。对有重点隐患的施工现场进行跟踪督查,整改不力的施工企业将上报市住建委,将其列入不良行为,严重的建议市住建委,把企业列入重点监管对象。针对建筑渣土及泥浆运输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进行集中整治,认真及时解决建筑渣土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在管理和作业中市民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彻底杜绝建
筑渣土及泥浆运输中的不文明行为。
关键词: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管理,措施
近几年来, 由于我国改革发展浪潮正在不断深入, 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中现场监督和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手段, 因此, 加强建筑工程的现场监管以及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工程建设中, 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 涉及到建筑工程建设的具体施工环节、建筑质量的成本控制以及安全问题等多方面内容。因此, 在建筑工程的具体建设中, 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办法, 积极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 建筑工程中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决定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施工团队的好坏。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领导人员的决策能力, 施工人员的水平高低以及专业技能的好坏将会从直接意义上决定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具体建设过程中, 若建筑工程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决策能力, 将会对整个施工过程提出正确的指导, 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会得到一定的保证。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原因还包括环境客观因素, 其中天气变化以及地质条件等都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其次, 如检测保障体系以及质量监管体制的管理环境也会对整体建筑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再者, 由于施工工具以及施工进程等原因,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 环境原因具有复杂多变等特点, 因此, 需要在进行具体的质量监管工作时, 根据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 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策略进行及时的控制。
2 建筑工程在予以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1 政府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 我国政府在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监管机制不够完善、执法力度欠缺以及管理力度薄弱等。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没有办理正规的施工凭证的情况下消极开工, 一些建筑企业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管理就开始投入施工建设, 会在不同程度上, 造成片面节约资金成本而没有考虑到工程安全问题的现象发生。这些问题是我国建筑行业无法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 政府还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
2. 2 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
建筑行业出现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少完善的法律监管机制。具体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法律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建筑企业在招标中压低价格, 或者直接将整体工程分配给各个施工企业, 缺少相应法律规范的制约, 使得建筑工程质量无法得到具体保证; 大部分施工企业利用不合法的手段和权利包揽建筑工程等。
2. 3 过于追求施工进度
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一定的比例来完成, 不能过于追求施工速度而不顾整体施工质量。但是在我国具体建筑工程施工中, 普遍存在为了追求施工速度而对施工质量不管不顾的现象发生。因此, 施工人员不能够为了施工进度, 或者是所谓的质量检查而打破正常的施工进度, 不论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各类工种, 都应该按照规定的施工程序和进度完成整个施工建设。
3 加强施工监管工作的主要对策
3. 1 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监管意识
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是保证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举措和途径, 因此, 监管人员的素质高低以及执法力度的强弱是质量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仍然存在倒塌事件以及工程事故的时有发生。这些工程的质量问题, 与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识淡薄存在很大关系。目前, 建筑设计不规范、施工市场发展混乱、建材市场经营不善等情况的出现, 将会直接导致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混乱, 因此, 人员相对于缺少质量监管意识的现象日趋明显。若对整体监管机制不加以重视, 将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需要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监管意识, 监督部门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位置, 其直接影响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下, 提高监管人员的整体意识和素质, 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 充分发挥监管机制的积极作用, 是提高整体监管人员素质的关键。
3. 2 严格把关建筑材料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购进建筑材料的监管工作, 并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不具备相关牌照以及资质较低的施工部门, 相关部门应该不能给予相关的建筑合格证书。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并由国家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施工、监管以及审核建筑生产厂家的材料质量, 检验合格后, 颁发相关的合格证书, 明确证明建筑企业的材料已经达到使用标准, 企业能够保证其建筑材料在特定范围内具备质量的保证。未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的建筑材料生产厂家, 将不允许从事建筑工程的相关事务。目前, 应该重点检查无证经营、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建筑施工单位, 严禁出现非法承包行为。
3. 3 强化对住宅周期的监管
住宅的整体寿命可以达到十年之久, 而工程建设在住宅全部完工后就不再具备应有的义务, 住户十年间的人身利益不能够全部依靠开发商来保障, 因此, 需要加强对住宅寿命的周期进行严格监管。首先, 为了避免住宅完全竣工后会出现各种问题, 例如, 加强住宅建筑的安全性以免在竣工后出现检修工作, 加强对住宅建筑中钢筋的检测, 减少建筑的能耗以及加强建筑的整体节约性能等; 其次, 需要开发商减少排水以及电管的铺设等, 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的居住面积, 但是却会为以后的检修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 需要妥善解决施工中的种种问题, 创建完善的检修机制, 例如, 对住宅外墙瓷砖在寿命前进行整修, 避免出现墙体脱落导致的伤人事件发生, 此外, 加强对窗户等各项维修等。可以清楚的看出, 住宅在竣工后的很多方面都会给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影响和危害, 因此, 需要注重对建筑寿命周期的质量监管工作。
3. 4 住户监督
住户则是最终住宅建筑的消费者, 住宅建筑的质量好坏, 将会直接关系到各大住户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 住户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障, 绝不会放任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 积极调动住户参与到整体住宅建筑的监管工作中, 对于提高整体建筑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 对于住宅建筑工程的特点, 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吸引住户参与到质量监管的工作中, 并可以从中推选出具有一定建筑经验和技术的居民, 成立质量监督小组, 监督小组若发现存在施工中违反施工合同的现象, 则有权利和义务通知施工单位立刻停止施工, 或者对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其他住宅居民可以利用有限时间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还可以建立相关的建议投诉机构, 住户可以通过电话、信访以及网络互动等形式, 积极反应施工过程中的的任何质量问题, 投诉机构在收到举报建议后, 应该及时对住户反馈的问题进行调查, 并在一定时间内给予答复和解决意见。除此之外, 还可以举办建筑质量有奖反馈活动, 在对工程监管工作中具有重大贡献的住户, 并有效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的反馈人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
4 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正在与时俱进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 加强对整体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积极实施科学化以及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以达到促进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监管。
参考文献
[1]李文洁, 王德华, 佘美蓉, 肖军, 向学, 陈晓红, 谢涉.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 (03) .
[2]索振伟.浅析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4 (06) .
[3]戴巍伟.妥善处理住宅工程质量群访群诉的若干思考[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3 (06) .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
一、我国建筑行业给水排水施工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给水排水的安全存在隐患
我国许多的建筑行业针对给水与排水的问题上很不重视,往往都在施工的过程中马马虎虎,在给水排水质量的安全管理问题上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首先,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许多的施工企业与用人单位对于建筑的给水与排水这一方面很少有人甚至根本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到现场去检查与进行安全工作的检查,许多的给水与排水工作都是专业素质很低的进行管理,他们往往都不会严格按着标准去施工。其次,建筑工程的承建单位在进行施工时都认为自己的安全方面工作做得十分严谨不会出现任何差错,所以往往这些企业在施工前的安全普及工作都只是简单的“做表面文章”,没有落实到实处,安全隐患问题十分严重。另外,每一个施工班组在进行排水与给水的管道挖埋过程中,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地点的交通,他们往往在这一过程中都不会上报给总施工单位,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愿选择最简单与最便捷的路径进行给水排水施工,这样十分不科学更会对总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总承包单位无法按着原定的计划按着交通路线进行原料运输,往往耽误了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工程,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在进行排水与给水的施工过程中忽视了防火的问题,施工的秩序十分的混乱,当施工人员他们在使用电器时对于输电线路都是“能凑合,就凑合”从来不会做安全检查,粗心大意。往往这十分容易酿成大祸引起电路问题引发的火灾。总而言之,建筑施工工程的总责任企业都没有针对建筑时的排水与给水管道统一进行安排,对于管道的埋设深度也没有具体的要求,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尤为突出。
(二)建筑施工过程质量问题的隐患
往往安全问题的隐患的出现都是质量不过关,质量差造成的原因。只有质量达到了标准才可能降低安全隐患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
第一,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成本预算的过程中都选择一些成本较低的原材料,给水与排水的管道都选用一些价格比较低廉质量较差的管道,这样铺设的管道往往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水管渗水、漏水现象,许多的施工质量都很差。建筑企业的质量监督工作人员也缺少对工作的认真与严谨的态度,这样就导致了施工时给水与排水的水管与管道出现了管道漏水现象严重、防水的阀门长期滴水,给后期维护、使用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许多的施工场地现场都是简单的设置几个给水口,用水量大、给水量少往往影响着正常的施工。许多的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时如何保护与正确的使用给水管道没有正确的说明,造成了施工质量极差,施工质量不符合规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施工的程序与过程在规定中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着规定的顺序与程序严格按着标准进行施工,切记给水排水的管道随意的铺设与安装,如果随意的架设往往造成的都是施工秩序十分混乱,施工麻烦不断。最重要的的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这才是造成施工问题出现的关键,许多的施工单位在选择用人时都因为技术水平不过关造成了质量问题的出现,从而引发了安全问题的出现,许多的施工人员往往都缺少施工经验就担负着很重的责任,许多工作在一线的技术人员最基本的图纸都看不懂,更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就直接进行施工,这对排水给水管道的质量问题影响很大,他们不了解如何科学的埋设管道,怎样的质量才能够达到标准。总而言之,要想提高施工的质量最重要的就是按着规定施工、培养专业的施工人员、材料选择要做到“物美价廉”的原则,这样就一定能够达到安全生产的原则。
二、针对施工过程排水与给水质量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我国的施工过程中排水与给水问题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更关乎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的过程要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就必须针对现有的问题进行解决,找出解决对策。
(一)建筑材料要符合标准,统一规格
建筑材料的选择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这样会造成施工建筑体的质量大大下降,在选择施工排水与给水管道时要严格按着施工标准进行选择,选择建筑用材时要统一标准、统一尺寸,这样才能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时要按着要求决不能大意,经常对排水排污管道进行检查消除隐患,要将排水与给水管道埋设到冻土层以下,防止冬季管道被冻裂。管道承受的压力测试一定要按着施工标准进行测试,另外管道的埋设也要严格按着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实施的顺畅。
(二)加强工程的施工管理,排除一切安全隐患
工程的检查单位与监督工程的相关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着施工单位交付给的图纸与施工方案严格监督,绝对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忽视施工的质量问题,应该协助施工单位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在施工工作前一定要对施工人员普及安全教育工作,杜绝安全隐患问题,严格的按着施工规定与施工要求检查施工设备,对施工地点的安全进行彻底的审查与检查。要对施工的每一笔原料进行质量的检测,定期检查施工设备。另外,施工单位要深入到工程事故的防范中去,防范安全问题的出现。
(三)加强室内管道设计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施工的排水与给水大多数都是室内隐蔽的管道,这样更要对承受的水压进行必要测试,要严格按着施工的规格进行测试,监督与测试人员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严格按着执行标准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要生成一份公正合理的报告上交给施工单位,由上级进一步审核,只有符合标准才能达到施工的要求。给水系统的施工完成以后要进行严格的清理与消毒,防止出现水管的堵水以及卫生不合格而影响正常的使用,保证施工的规范化。
(四)施工的设计要人性化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施工的设计方面要做到人性化,尽量减少使用过程中的不必要的麻烦,管道与阀门的位置设计要相对合理,间距与位置要进行仔细的分析与选择,给水与排水施工的过程是经过层层分工与建设完成的,在建设之前对于管道的设计要仔细的进行分析,避免出现阀门、水龙头缺少而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按着施工图纸合理的进行设计。
结束语
施工过程中给水与排水的质量与安全工作十分重要,要严格按着施工要求去实施,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项目,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能够向着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提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浩强.建筑给排水施工安全及质量管理探讨[J].科学之友,2010,16:101-102.
[2]文泽年.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及质量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10:79+81.
建设安全是生产、经营、居住、学习、娱乐活动安全的基木保证。如果对安全管理不善,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一、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部门,建筑业之所以成为一个危险的行业,与建筑业本身的如下一些特点有关:
(1)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没有履行相应职责。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2)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防护设施不全。如人工挖孔桩工程极易造成坍塌、中毒事故,模板大支撑体系、竹木脚手架等受材质影响可靠性低,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应严格限制使用或予以淘汰。
(3)施工人员素质较低。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65%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民转为工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不能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他们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4)建设项目施工大多在露天的环境中进行,所进行的活动必然受到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例如,在现场气温极高或者极低、现场照明不足(如夜间施工)、下雨或者大风等条件下施工时,容易导致工人生理或者心理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事故。
(5)目前世界各国的建筑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偏低,建筑工人的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训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劳动力涌向建筑业成为施工人员。一旦管理措施不当,这些工人往往成为建筑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不仅为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还给建设项目本身和全社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6)建筑业作为一门传统的产业部门,许多相关从业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由于大量的事件或者错误操作并未导致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事故,而且同一诱因导致的事故后果差异很大,不少人认为建筑安全事故完全是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深入地认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因而造成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不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此外,传统的建设项目三大管理,即工期、质量和成本,是项目生产人员主要关注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牺牲安全管理。再加上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经常削减用于安全生产的支出,更加剧了安全状况的恶化。
二、针对安全事故的提出的预防措施
(1)落实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2)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遇有特殊作业(深基坑、起重吊装、模板支撑、人工挖孔桩、临时用电等)还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程序经审核批准。
(3)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才能上岗。
(4)所有新员工或从事新的工作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
(5)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复查。
(7)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8)把好安全生产“六关”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
(9)施工现场安全设施齐全,并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
(10)施工机具(特别是现场安装的起重设备)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管理工作不但能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还能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然而根据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来看,虽然大多数建筑企业已认识到工程管理存在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落后情况, 从而容易导致管理效果达不到最佳状态。
1 关于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重要性分析
1. 1 能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本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力度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投资成本的缩减,进而避免出现建筑工程中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的浪费现象,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且建筑企业若想得到工程项目的承包权,就必然要经历工程项目的报价投标、合同签订及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技术手段等, 进而在此期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建筑工程实行更高效的管理措施,对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的浪费,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2 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水平
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对于自身的生活及生产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因此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充分落实各项监督工作, 进而避免出现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现象。由此可知, 建筑工程不断自身的管理水平,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进而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2 关于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分析
2. 1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管理模式处于混乱状态
通常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措施的有效实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专业素质的高低也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然而根据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 大多数管理人员都存在严重的管理经验不足和专业素质较差等问题,并且由于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人员为劳动人民,因而在具体施工之前往往缺乏一定的岗前培训教育活动,进而使其专业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除此之外, 针对一些管理经验相对较为缺少的人员来说,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调配制度,进而导致建筑工程劳动力不合理的情况经常出现。
2. 2 建筑工程不具备健全的管理体系,专业化程度较为薄弱
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完善。通常情况下, 健全的管理体系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安排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做好不同的管理工作。但经过相关调查发现,目前仍有部分建筑企业为了最大限度节约资金成本或者是对工程管理体系的不重视,对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任意压缩减少,进而使工程管理体系无法得到明确完善,展开顺利高效的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也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阻碍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 3 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较为陈旧落后
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仍然在沿用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建筑工程中的大部分施工任务都是由施工单位来承担的., 然而从现有的施工团队角度来看,其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差, 因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技术等方面内容的综合培训,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的资金成本就会大幅度增加, 而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导致工程资金投入和产出严重不成正比。因此如果依然使用以往的管理模式, 必定会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并且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无法有效保证。
3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
3. 1 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 对于相关建筑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要求其具备专业化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然而由于不同岗位的技能需求各不相同,因而要对其展开必要的岗前职位培训,进而使其充分满足岗位需求,更好的参与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去, 保证建筑工程高质量的完成。同时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经验较少及专业素质较差等管理人员, 建筑企业更应定期举办内部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使一些惊讶较为丰富的管理人员能够积极分享其管理心得,对管理经验不足的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可以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培训课程, 对管理人员展开系统的专项培训,并对其培训成果进行定期考核, 保证其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还可以积极吸收一些新鲜血液,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管理人员的招聘, 让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产生一种危机意识,进而不断不但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为建筑企业培养一支高质量、能力强的专业管理队伍,还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3. 2 积极构建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行资源合理配置
若想保证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 并且还要根据工作内容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建筑企业若想最大限度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还要积极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管理队伍。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在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时, 首先就应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计划,保证建筑工程有序进行,并且在方案制定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人员配置等因素,进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建筑工程的相关负责人要以整体性原则为基础,展开施工人员的的合理配置,进而充分保证建筑工程需要和实际安排的施工人员保持平衡,并对其进行定期跟踪检查,一旦发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进行调整解决,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人力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促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全面进行。
3. 3 不断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角度来看,要求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管理模式的更新,进而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控制工作, 保证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能够合理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从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角度来看,对其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将信息化管理方法合理应用其中,进而实现管理信息的友好交流分享,最大限度避免建筑工程决策出现任何的风险安全隐患,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管理;质量监督;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对有关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不断完善,对施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如此,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整体的质量,而且还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脚步。为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将问题进行合理解决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虽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就目前项目管理现状来看,在质量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
一般来说,建设单位的意志已经由设计文件来表达了,但建筑施工过程中仍然经常发生违规干预和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特别是不少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都是当地的行政部门,他们考虑的往往还包括形象、功绩等非质量和成本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管理工作干扰太多。基于此,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为了追求工期、进度和形象,往往会忽略工程项目的设计功能和施工的整体质量,导致工程项目管理缺乏规范性,从而导致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致使后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
2施工质量管理不够全面
工程的质量是建筑项目的核心,就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来看,普遍“重进度、轻质量”。实际上,现时大多数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都很局限,施工作业中相当于流水线上的工人在做简单且快捷的步骤,至于衔接好不好、整体质量行不行等根本不会去考虑,这时管理人员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但往往就出现施工人员违规作业,管理人员职责履行不到位而顾此失彼,不按照节点和工序及时检查验收等问题,从而导致质量管理不够全面,工程必然存在某些质量问题。
3施工质量监理力度不够
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工程项目多、工期紧以及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产生的质量管理问题越来越多,施工单位或力不从心,或有意遮掩,如果想要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大项目工程的质量监理力度。质量监理是控制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某些监理单位缺乏专业对口和相对稳定的施工监理人员.甚至总监长期不到位,现场施工监理力量不足,导致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的监控,给作业人员不按规范所要求的工艺、技术质量标准作业以可乘之机,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能够将上述问题有效解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项目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分方面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管理。
1对工程中涉及到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多种专业知识和工种的施工作业。因此,为了能够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工程项目具体施工之前,就必须要将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确保其能够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无论是从施工组织计划、工程质量监督,还是从机械设备使用和项目成本控制,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环节进行统一指挥,确保各个专业、各个工种的施工能够有序进行,并且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2对工程造价、质量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调节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对各个环节的调节,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给予高度的重视,无论是从施工工艺方面,还是施工材料方面,都要做到有效控制。由于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施工原材料比较繁杂,各个品种之间质量的差距也比较悬殊。因此,在对施工材料控制的时候,应该结合工程的具体需要来进行合理控制,首先是对原材料的选购,选购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不能为了获取利润在材料选择上以次充好,其次是材料进场之前的控制,在材料进场之前,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才能使用,一旦有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场地,势必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最后是在施工中对材料的控制,如果施工现场发现了不合格的材料,应该将其明确标注出来,以免出现拿错的现象。与此同时,还要在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就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合理规划,以此来确保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都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由于各个环节衔接不好而造成拖延工期的情况。
3加大工程监理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加大工程监理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也是提高建筑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首先应该建立一套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的监理标准,然后安排具有经验的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其次,监理工程师要掌握好介入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应在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并批准后介入比较合适。很多工程是在项目开工前监理方才开始介入,其实这已经迟了。监理应该对工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为以后施工实施阶段的监理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最后,选择综合素质高的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应一开始就对监理单位声誉进行考察,选择经验丰富、综合能力过硬的监理工程师担任监理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管理的干预。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都制约着建筑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所涉及的管理内容也会日趋复杂,建筑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将会逐渐增加。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将施工管理水平提高,把管理措施切实的落实,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贾小兰.浅谈建筑管理存在问题及针对性的一些解决方案[J].《科技资讯》.2013(05)
[2]李静.浅谈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7)
[3]姜萍.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2)
[4]杨团结.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14)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涉及到项目规划、建筑施工和监工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严重忽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缺少健全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落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这不仅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 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对于不断提升我国建筑施工水平和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近些年, 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建筑工程管理却没有获得一样的发展速度。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认识不到位的建筑企业都存在重技术而轻管理, 抓业务而忽管理的现象, 甚至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短期经济效益, 心存侥幸, 完全忽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而造成了工程施工质量的下降, 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只有具备严谨、科学、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才能有效应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从而避免不该有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很多企业无论是对人员还是对技术都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管理制度, 这就给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优化带来了一定难度, 导致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无法满足要求, 最终造成很多建筑工程项目无法顺利开展。
(3) 管理理念落后。随着建筑施工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 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转变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然而,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依然在沿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这些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存在很多不足, 甚至很多内容只是一种表面形式, 其完全忽略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因此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 并且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4) 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没有跟上建筑行业的发展, 导致目前很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还不够高, 亟待提升。如很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来自建筑施工行业, 他们虽然懂技术, 但是却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这就大大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进而影响到整体工程的正常运转。另外, 很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有待提高。
(5) 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然而很多企业却存在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安全管理观念陈旧等现象, 甚至有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安全管理工作, 导致很多建筑工程质量无法达到相关要求, 甚至引起安全事故。这不但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而且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 不断增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建筑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应该不断增强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带头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和执行建筑工程方面的法规政策, 严格执行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工程管理意识, 使工程管理观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去, 最终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
(2) 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因此, 我国建筑企业应以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基准, 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建筑企业的先进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依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其内容应该涵盖合同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内容[2], 并且对于管理中的很多细节也应进行明确的规定,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
(3) 努力创新管理理念。从国外建筑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 管理理念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目前,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很多传统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因此, 我国建筑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努力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首先, 应该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元素, 使管理更加符合现代工程特点, 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其次, 应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和建筑行业特点, 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4) 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必须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因此建筑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 从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长期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最终形成一支技术过硬、能力全面、责任心强的管理团队。
(5) 全方位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 因此应落实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 管理人员应依照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通过安全知识培训、张贴安全标语和通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宣传;其次, 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安排安全管理工作, 实行全过程、全天候和全员安全管理;最后, 应建立以“安全责任制”为中心的责任体系, 并在不同工程区位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必须真正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不断创新管理理念,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促进建筑企业不断发展, 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浅谈建筑安全管理对策及措施】推荐阅读:
浅谈建筑设计及施工中地下室防水控制措施10-28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措施09-18
建筑施工安全整改措施12-25
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05-25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分析及管控对策论文12-17
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费协议书09-20
探究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措施11-02
建筑工程安全论文:建设工程安全监理的安全控制措施探讨10-31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因素控制措施11-20
浅谈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