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教学计划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务教学计划

教务教学计划 篇1

散打教学计划 散打教学计划一

教学对象:有一定武术基本功的但未接触过散打的学生。教学目标: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初步掌握散打的拳法,腿法,摔法,跌法,防法,步法,及基本实战姿势

教学内容:A 准备活动部分 B 教学部分 C专项身体素质练习A 1头部 肩膀 手指 腰部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手臂 以及腿部的柔韧练习

2行进间的练习前滚翻 后滚翻 跳跃 旋转 步法练习后期可结合拳法和腿法 正踢 里合 外摆 B教学部分 C身体素质的练习

每次课时后20分钟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1 俯卧称 ,拳面, 15 20 25 30 2 扛人深蹲 20 15 10 3仰卧起坐,腹部的击打, 30 30 30 4俯卧背起 30 30 30 5 等

散打教学计划二 第一周 : 教学目标: 学习散打的基本姿势,学习直拳的进攻技术。

二、教学方式及手段: 1、学习散打的基本姿势 2、学习直拳的基本技术

组织:按体操队型散开练习,集体练习,然后两人一组可以打靶练习直拳。教法:教练不同方面进行示范、讲解,主要是动作要领,然后集体教学,纠正动作 要点: 要讲动作的意义

三、教学要求:要体会用力顺序,力从腰发,要会蹬腿、转腰、送肩。第二周: 教学目标:学习直拳的防守技术、直拳的攻防练习。教学组织方法与步骤。总复习直拳的防守技术

复习直拳技术,组织:两人拿靶进行练习。学习防守技术,组织:集体学动作,然后两个一组分组进行。攻防结合练习,组织:两人一组进行。

素质练习

上肢力量:俯卧撑 20*2 下肢力量:深蹲 15*2

三、教学要求:两人对打时要注意安全、攻防转换要合理。第三周: 教学目标:学习摆拳的攻防技术,侧踹腿进攻技术。教学组织方法与步骤: 散打技术练习

直拳攻防练习,组织:两人一组拿靶进行练习。学习摆拳防守技术、侧踹腿技术,组织与教法:教练集体讲解、示范,然后分组进行,两人一组。

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听从分配,合理利用时间。第四周: 3

一、教学目标:学习勾拳的攻防技术,侧踹腿的防守技术。

二、教学组织方法与步骤: 1、学习勾拳的进攻防技术 2、学习侧踹腿的防守技术 组织:两人一组进行,学动作时集体学习,然后分组。教法:教练先示范,讲解,然后分组指导,纠正错误

三、教学要求:防止动作幅度不要太大,重心前移。第五周:

一、教学目标:学习转身摆拳的攻防技术,复习所学内容。

二、教学组织方法与步骤、拳法复习、学习轻身摆拳的攻防技术

组织:两人一组进行,戴拳套进行练习,攻防结合 教法:教练先示范、讲解,然后分组教学。

三、教学要求:转身时要先转头,上身要先转。第六周:

一、教学目标:复习所学内容、实战练习。

二、教学组织方法与步骤。1、集体复习各拳法、腿法、介绍散打规则。2、素质练习组织:集体学动作,然后分组进行练习

教法:教练示范、讲解、集体教学完后,分组指导 4

三、教学要求:动作连贯。素质练习时要认真完成。第七周 :

一、教学目标

复习所学内容,学习侧弹腿(鞭腿)技术。

二、教学组织方法与步骤。1、拳法复习、学习鞭腿的进攻技术 3、素质练习

组织:每两人一组进行,戴拳套进行,可以攻防结合,四种拳法自由进行 教法:教练分组指导 要求:组合拳进攻

教学要求:要体会鞭腿的用力顺序,要全发力。第八周: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复习所学拳法、腿法、学习侧弹腿攻防技术。

二、教学组织方法与步骤。、拳法、腿法复习。2、学习侧弹腿防守技术。3、实战练习。

组织:两人一组进行,带拳套练习,攻防结合。教法:教练制定练习内容后分组教学。要求:拳 + 腿结合

教务教学计划 篇2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ERP管理思想普及的当前, 企事业单位均需要大量的掌握ERP理论和实践的应用型人才。然而, ERP作为新时期科技和管理发展的新成果, 复合型ERP人才的培养仍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 因此, 高校需要时刻保持与社会接轨, 其ERP教学活动应结合课程的特点,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调整内容, 不断探索ERP教学新模式, 掌握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ERP, 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ERP人才, 进而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企业资源计划 (ERP) 学科特点

企业资源计划 (ERP) 课程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企业的准时制生产、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等先进管理思想, 全面集成了企业供应链上的所有资源信息, 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课程是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统方向的必修课程, 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一门综合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性学科, 其教学过程对于先修课程的依赖性较强。高校以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这种崭新的、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开发机制及其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作用、意义等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使学生具备使用ERP系统、维护ERP正常运行、组织ERP系统二次开发、甚至参与ERP系统开发的能力。

3 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教”与“学”两难问题

《企业资源计划》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是对学生进行原理知识的讲授, 学生只能抽象地理解ERP系统的各个模块及实际应用, 这使得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相当困难, 不利于学生对ERP知识系统的掌握, 使课程缺乏实践性。因此出现“学生认为难学、教师认为难教”的现象, 难学主要是因为学生本身所掌握知识和思维的限制, 容易让学生陷入不知所云的境地, 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实验广泛采用的用友U8 系统庞大, 操作复杂, 在讲解用友软件的具体操作时, 老师经常陷入纯粹的软件操作指导陷阱, 与理论差距很大, 导致学生理解更加困难。而难教主要是因为整体课程理论性强且自成体系, 环环相扣, 很难拓展。而且课程当中枯燥而繁杂的理论, 并不能真正应用于ERP管理系统的实践中, 导致教与学两方面都觉乏味。从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最后掌握的知识只是一个个知识点, 不能融会贯通, 灵活运用, 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ERP的了解不够深入, 没有形成完整的ERP理念, 不符合课程的培养目标。

3.2 理论与实践的脱离问题

《企业资源计划》课程采用的教材, 多数重点介绍ERP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相关计划编制、采购与库存、成本核算以及ERP软件的选型和实施, 而没有涉及到与实验相关的流程知识讲解, 而且也没有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案例。理论课上, 也更多关注于原理的讲解, 很少拓展的相关的实际实验流程当中去。课程实验参照的教材是用友U8 的参照教材, 书中涉及到的企业、产品都是独立于理论教材的, 自成体系。加之用友U8 系统庞大, 操作复杂, 在理论层面讲解ERP的概念后, 在讲解用友软件的具体操作时, 经常陷入纯粹的软件操作指导陷阱。而且学生做实验的时候, 更多是参照实验步骤, 关注点在于完成实验的流程, 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也很少思考一些相关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 造成理论和实验脱离、不配套, 缺乏知识体系的统一性, 往往出现理论知识掌握扎实, 但是实验却存在很大问题;或者是理论基础一般, 但是实验也能做的不错等类似问题, 而且实验的内容和结果既定, 统一, 单从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几乎看不出差距, 这与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现代管理的理念目标相背离。

3.3 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问题

目前多数学校考核方式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测验综合测评的, 《企业资源计划》也在这个范畴之内。考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师生的积极性, 是考核师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但在这种制度下, 存在几种弊端,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一考定输赢。期末考试的成绩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 很多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 并没有完全掌握ERP的知识体系, 也不具备熟练操作ERP软件的能力, 但是依靠考前的突击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第二, 命题不科学。大学考试往往是谁授课, 谁出卷, 谁批卷。不仅要求班级通过率, 各种题型都要涵盖, 最后还要有试卷分析报告体现并存档。这些行为直接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以考试内容作为授课重点, 以满足教学要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这都非常不利, 不能充分体现学习的初衷,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企业资源计划课程的特点, 并提出了现在存在的问题, 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因此, 后续的研究有必要根据本文所确定问题, 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进行调查、实验、回访, 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骆瑞玲, 陈敏, 朱东芹.信管专业ERP课程理论教学方法初探[J].湖南工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2 (3) :1-2.

[2]王朋.ER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化, 2009 (12) :1-2.

[3]李震.大学本科管理类专业“ERP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3, 15 (2) :1-6

[4]王伟.ERP实验教学的探讨[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0 (3)

[5]祝彩群.经管类院校ERP软件教学组织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15 (24) :1-2.

与教学计划共同成长 篇3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

②能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能从多种角度体会某个数据。感受100万有多大。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能从多种角度体会某个数据。

课前准备:大米、天平、皮尺;计算器。

最初的教案设计

用教材中的《棋盘上的学问》引入新课。师提出以下问题:

①估计100万粒大米的质量。

②估测100万步有多长?我能从学校走回盘锦吗?能走到哪?

③100万杯水有多重?

④估计语文课本中某一页的字数,根据你的估计1万字占多少页?100万字的书大约有多厚?

⑤100万个塑料袋可以污染多大面积的土地?(支持限塑令)

⑥100万秒你能读多少个单词?100万分钟呢?100万小时呢?(珍惜时间)

⑦一节1号干电池会使1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100万节这样的电池能使多少土地寸草不生?这些土地相当于多少间教室?

⑧100万人站在一起约占多少间教室?

⑨100万册数学书摞起来有多高?你的教室能装下这些书吗?

说它是最初的教案只因这是《认识100万》的第一个动手去写的教案,其实现在看来连教案都不算。起初的想法是懒惰的,只想按照书中的提示按部就班地将活动进行,总结结论就可以了。其中并没有考虑这节课用怎样一个路线去引导学生。上述九例仅是一个想象中的设计,脱离了现实,并且整个这些活动显得杂乱无章。山老师说:“最好选出一条主线来,贯穿整节课的内容。”因此将其中一部分删减和改动形成了第二个教案:以教室为主线,保留以下几个活动。

①探究100万粒大米的质量

教师提供信息,每10千克大米的体积约为0.01立方米。引出问题②

②我们这间教室能装多少质量的大米?

在从空间和质量方面感受大数后,又从距离方面引出问题③

③100万步能从沈阳走回盘锦吗?如果不能,那能走到哪?

又新增加了作业题:找出一些生活中有意义的大数写一篇数学小论文谈感受(如……数据,让你感悟到应该节约粮食、节约用水或者注意环保、珍惜时间……)

教案分析:

借助于课前的师生互动,讲述自己来自盘锦,介绍过盘锦大米,主线决定用盘锦这个隐藏条件。情境创设刚好是和大米有关的,与课前互动可以自然联系,第一个活动就直接由情境创设引出,测量100万粒米的质量。并且这个活动测量起来也比较方便,还有天平的使用。学生们初用天平兴趣会更浓。第二个表现是和大米有关,有利于顺利衔接,实质是进行估算的学习,这可以完成本节的又一个目标。第三个在考虑前两个从质量、空间大小方面感受100万,决定换一个角度感受100万的大小,同时还考虑与本文主线关联,决定用测量100万步,用是否能走到盘锦向主线靠拢。作业的设计虽然与前面的作业设计意思和目的是相同的,但修改后的作业更加规范一些。

经指导老师详细指导,笔者所创设的情境故事,容易让学生走进乘方的思维中,但学生在对于感受大数方面显得有些牵强,并且《认识100万》是第六章的第一节,如果用这个故事引入的话,忽略了对本章的情境引入,没有给学生进入新的一章的学习准备和意识。因此,笔者再作调整,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再将本章的标题引出——《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最后再进入本节内容,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这样,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本节的学习,才能让他们更多地思考问题。

笔者新设计的一组数据:

100万秒我们都可以用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100万杯(普通玻璃杯)水有多少?够西部缺水地区用多久?

100万节干电池(普通1号干电池)可以使多少土地寸草不生?

将活动方案调整为:

活动一:100万粒大米大约有多重?10千克容量的袋子能装下吗?

活动二:100万步能走回盘锦吗?

从沈阳到盘锦大约200千米,到大连400千米,到哈尔滨500千米,到北京700千米

活动三:产出100万千克水稻大约需要多少间教室这么大的土地?

这次准备教案最大的进步是同时考虑了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

设计方案方面:

活动一:测量大米的质量时要数出米粒数来,数多少学生会展开争论,主要做到(1)尽量减小误差,不要只测1粒、10粒……(2)要保证数据的可取性,因此要避免数出的数量过大。

活动二:对于到底要测多少步,怎么测学生会产生争议,解决问题的原则,利用现有条件,常规步伐……一系列可以实现又能减小误差的方法

活动三:教室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出现一些测量误差,但最容易出现的是多次运算过程中出现的计算错误。

展示结论方面:

可能会出现多种结果,学生会为此产生质疑:“为什么会出现多种结果?到底哪个更准确?”解决办法:由学生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并针对这样的结果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悟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

对100万的认识可能出现错误的价值观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经历这样一次备课过程,笔者看到了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自己是如何成长的,也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备课。备好一节课,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知识储备量,更需要我们用心去设计规划和对于课堂的预设能力。而让笔者感受更深的是,无论你做什么工作,如果有人能去帮助你一下,那将是你一生的幸福。你也可以将这种幸福传递给其他的人。

[参 考 文 献]

[1]段定来.备课数学教师成长的基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3(04).

[2]孙宝玉.用课改理念重新认识备课和编写教案[J].内蒙古教育,2013(01).

[3]吴汝萍.数学教师如何从“文本”走向“人本”[J].教学与管理,2007(10).

[4]李霞.研究型数学教师如何“打造”[J].数学教学研究,2006(02).

教务教学计划 篇4

在二年级基础上,继续学习田径运动项目的最基本的技术动作,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发展,重点学习加速跑。

一、快速跑:

1、高抬腿跑教学中请注意:“预备”——提踵,下颌微收…

2、后蹬跑教学中请注意:

摆动腿以膝领先……最后以脚趾蹬离地面;两臂屈肘配合…摆动,“、…两腿转换要快。”指的`是前摆与后蹬的转换,更应强调步幅大。

3、30—50米加速跑:请强调节奏—如匀加速、逐渐加速、突然加速、快加速等等。

二、耐久跑:

1、途中跑—“重心比较高”,更应强调平稳。

2、呼吸—可向学生讲清呼出的多才能吸入的多。

三、跳跃:立定跳远、蹲距式跳远:助跑有力、有速度和节奏。

四、投掷: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

五、技巧:前滚翻起立接球,并进行保护与帮助的教学。

六、武术组合动作:

七、游戏:三年级的游戏教学中除了加强竞争性、对抗性和集体性外,要注意适当提高动作技术的合理性和活动之中的智力因素,通过改变游戏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等,加大游戏的难度,促进学生身心进一步发展。——游戏的生命力就在于变化、发展。

八、小篮球:根据我校学生的篮球基础选修内容如下:行进间运球、单手胸前投篮、行进间传球、教学比赛。

【三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三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2.五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计划

3.小学一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计划

4.初三下学期的体育教学计划

5.初三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6.小学体育下学期的教学计划

7.下学期三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8.三年级下学期国画教学计划

教务教学计划 篇5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100人左右,这些学生大都来自于居峪村,一少部分转于其他乡镇学校,他们都是少先队员。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使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它又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总统上来看,五(1)班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风气浓厚,学习歌曲的速度较快,五(2)班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故学习效率不及五(1)班。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须进行大量的思想教育,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教学辅导计划:

在课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纠正,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教学进度及时间分配:每周两节课。

【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小学音乐组教学计划

2.小学音乐教学计划2020

3.2018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4.小学教室音乐教学计划

5.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计划

6.2020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7.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8.小学高段音乐教学计划

会计本科教学计划改革浅探 篇6

一、教学计划的不足

教学计划是高校培养学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落实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教学计划方面, 还存在以下不足。

1.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不协调。

公共基础课是向学生传授与未来工作有关的、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带有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开设这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人才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主要包括“两课”、人文素质、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和大学必修的基础课程等。专业基础课是按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相近相关专业打通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模块, 它与公共基础课一起为学生构筑学习专业知识而必须掌握的、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其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中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专业课是提供与学生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或为加深某专业方向或特色的专业课程组。它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专业实验课三大类, 集中反映了各专业的特色。针对大部分财经类院校所确立的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和目前会计就业形式的要求, 我们可以看出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明显偏高;而面对“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 专业基础课所占比重又明显偏低。

2.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不尽合理, 内容趋同。

科学的教学计划一定是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合理地安排各类课程的比例与结构, 在内容上衔接紧凑, 循序渐进, 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复合性和创新性素质, 这也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的根基之所在。“厚基础”是指教学计划中应该定位为具有符合学生专业所应有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基础, 有这样的专业基础才可能在将来发展为“宽口径”。从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来看, 会计的职能已由传统单纯地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 延伸和扩展到参与经营决策, 规划企业资金、成本、利润, 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等方面。由此可见, 会计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过硬的会计和财务知识, 还应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金融、法律、外语等知识, 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 一方面, 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设计不仅少且迟滞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学基础中会计科目的变化跟不上经济社会和相应会计规范的变化。另一方面, 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科目, 在内容上的重复性仍然相对较高, 部分课程内容的重复率甚至达到了5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会计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等问题。

3. 实践教学不足。

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应用型人才起着桥梁与枢纽的作用。目前, 会计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不够合理。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的规定一般很笼统, 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组织方式不够明确, 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 实践教学课时在会计总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偏小。由于大部分年轻教师缺乏实务经验, 以致在实践教学环节的随意性很大。另外, 由于高校在管理与控制上缺乏实践教学质量和数量的严格监控措施和标准, 从而影响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实践教学的内容来看, 主要是校内的实践课和毕业前的实习。对于实验课, 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院系的手工或电子模拟实验室走走过场, 熟悉一下会计记账的流程和简单方法;对于毕业实习, 学生也多选择在校内进行。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真实会计工作和环境的直观感受, 不利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结合。这也是造成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教学计划雷同, 创新较少。

虽然高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内容的连贯性, 但这并不是说不根据社会形势与经济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更新, 不突出所培养人才的特色。据调查, 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不仅在院校内部的调整变化较少, 而且在不同院校之间也显示出较大的雷同性, 创新性与特色性不够显著。会计专业的特色与创新集中体现在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的科目设置上。从所搜集的资料来分析, 专业基础课的重复率达到了90%, 核心专业课程有93%是类似的。

二、改革教学计划的建议

1. 合理调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

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整合、完善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公共基础课中结合“两课”教育, 设置会计职业道德、会计 (财经) 法规、会计诚信教育等课程, 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 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就有机会涉及本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会计发展, 可增加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内容。同时, 教育部2007年根据形势的变化, 也提出了“两课”教育内容缩减的计划, 这也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计划提供了条件。

2. 改革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种形式, 它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一环。因此, 各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应突出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改革目前高校所实行的最后一学期集中安排实习的单一模式。

首先, 根据教学的课程安排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穿插安排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之中, 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目前大部分院校集中进行实验, 教学场地紧张的窘境。其次, 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 学校可以根据自愿原则, 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 在第三学年分批在相关的实践基地进行短期轮训, 既可让学生切实地感受会计工作的环境与氛围, 也可使学生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 可进一步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指导性的思路。最后, 进行集中的校内毕业实习, 目的是在学生熟悉了基本的会计流程的前提下, 集中进行拾遗补缺、重点突破。这样的实习设计既改变了传统的实习模式, 也充实了校内外实习的内容。

3. 增设专业基础课课程和选修内容。

学分制的灵魂在于其选课制。目前, 财经类院校由于扩招、教学设施和师资条件等软硬件条件的限制, 虽实行不同的学分制, 但总体上专业基础课开课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 在教学计划中, 首先要打破传统的专业学科知识结构, 淡化学科间的界限, 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减少由于专业细化造成的知识缺陷。在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之间, 如过早、过细地进行专业基础的划分, 不仅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 甚至会导致知识结构出现严重缺陷, 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深造。

(2) 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专业基础课的选修内容,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靠在专业基础课上学习与积累。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可着眼于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提高就业率。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增设相关课程, 如财务分析学、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项目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学、网络会计专题、财务与会计案例分析、财务策划与分析、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环境会计专题等。对于选修课的教学也应该改变传统课堂灌输的教学形式, 以师生讨论分析的互动形式为主, 着重于案例教学, 这不仅能增添学习的乐趣, 扩大知识视野,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突出院校的特色与优势, 对教学计划进行创新性改革。

对于目前教学计划“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 要根据院校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创新性的改革。教学计划的改革需综合考量, 全局统筹规划。不同的院校具有不同的学科基础, 从而显现出不同的学科优势, 有的以金融学科见长, 有的以企业管理学科闻名, 有的以经济贸易学科立校等。在教学计划的创新过程中, 结合院校的特色、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目标, 对会计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革新, 突出本校在会计教育中的特色。虽然国家在1992年的学科调整中取消了行业会计专业的学科设置, 但这并不是院校不进行行业教育的理由。以金融学科见长的院校, 可以整合师资力量, 组编金融会计教材, 并增设相关的选修课或必修课, 突出金融会计的学科优势, 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保险、金融知识方面的基础;以企业管理学科见长的院校, 可以把管理与会计紧密结合, 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流程, 着力培养企业会计人才;以公共政策研究为主的高校, 可以在会计学教学计划中, 突出“公益性”和“公众性”, 为政府和事业单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同时, 各院校还要积极疏通会计实务界与教育界的联系渠道, 推动会计教学计划的变革。在教学计划中, 可根据自身专业的社会影响和地位, 规定一定学分的专题讲座。高校可积极联系会计职业界的参与, 邀请政府主管会计的部门领导、企业的财务总监、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负责人等会计实务界人士进行不定期的学术讲座。实务界的参与, 一方面可以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与事件引入日常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总之, 教学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 其变革与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变化和要求, 结合各院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对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 从而提高所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摘要:本文以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作为分析财经类院校教学计划的突破口, 指出当前会计学本科教学计划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计划,建议

参考文献

[1].杜娟.中英会计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8

网络教育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篇7

【关键词】 网络教育;教学计划;学分制;课程模块化;课程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2—0044—04

前 言

定位于成人继续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作为一种大众化教育,网络教育面向的学习者大多是已经有稳定职业和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他们接受网络教育不是为了追求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而是更重视实用技能的提高与未来职业能力的发展,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网络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本专科生源素质有所提高,原有学历补偿性教育正向提高性教育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正向成人素质教育前行,新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的提高,重视精神文化生活的教育及素质的教育。

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也称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编制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学习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代远程教育,应该根据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多规格、学制弹性灵活、课程模块化等原则,制定侧重于职业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水平提升的专业教学计划。本文在反思现代远程教育现有教学计划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教学计划改革思路。

现有教学计划问题分析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主要参考和借鉴了全日制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相同或相似专业的教学计划,其特点是以阶梯式课程为主,课程设置严谨,理论性强,这对于传统院校的精英教育目标是比较合适的。但是,网络教育院校与传统院校相比,面临的是不同的教学对象、目标定位与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平等化为其主要目的,所以,全盘照搬精英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不合适的。调研发现,试点院校80%~95%的课程为纯理论课程,实践实训类课程严重缺乏,课程设置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足,根本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学计划的实施上,业内比较普遍的完全学分制和选课制的推行也显露出一些弊病。各试点院校在借鉴传统全日制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本着人性化、民主化原则,大力推行学分制。以网上人大为例,学院采用基于互联网教学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制度,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任何时间学习任何课程,这样做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学力强的学习者可提前结束学业,学力弱的学习者可以推迟毕业时间,这给了远程学习者最大的自由与灵活。但完全学分制的应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课效率低,学习过程监控不力,因传统学习习惯影响而严重依赖教师的学习者常常在一大堆课程面前无所适从,会出现随意选择课程、不顾课程关联或逻辑关系、将必修统考课程安排靠后影响考试和毕业等问题,更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学习信心;更有部分学习者(比如专升本)在一年内修完所有课程,学习质量无法保证。从管理角度考虑,由于选课太放任而导致相应的教学辅导、学习支持等工作量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整个教学工作安排。完全学分制并不完美,如何根据我国远程学习者学习特质和成人学习特点来有效安排教学计划,是教学计划改革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学计划改革目标

教学计划应充分体现培养目标要求。网络教育教学计划的改革应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素质教育,调整课程结构,以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突出专业素质教育,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应结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安排,提高远程学习效率。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最核心的内容。针对网络学习者90%以上是在职成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从两方面实施改革:一方面,课程设置向职业化、技能化方向发展,压缩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和各项技能培养,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更“专”更“精”; 另一方面,大力增设各类有益于拓展学习者视野、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公共选修课程,例如人文、健身、财经、生活类课程,开展广泛的通识教育,使学习者所学知识更“宽”更“广”,这也是未来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教育教学管理上,目前主要有五种管理模式,分别是学分制管理模式、学年制管理模式、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班主任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有些试点院校采用统一的学年制管理模式,通过统一学习计划、集体选课和集体预约等方式实现学习者的高交费率、高选课率和高预约率,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保持较快速度。将学分制与学年制、学期制相结合,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习者行为,但加强了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可提高远程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远程教育领域可合理应用。

教学计划改革探索

1. 课程职业化

网络教育教学对象90%以上是在职成人,具有职业性强、實践经验丰富等特点,他们更期望通过远程学习掌握新的技能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当前参考全日制精英教育的教学计划主要采用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性很强,实用性不足,缺乏职业针对性,学习者学习兴趣不高,相比之下,职业技术类院校、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更为具体,更体现了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实用课程是成人学习者更需要的。面向在职成人的教学计划改革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改革课程设置,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强调课程的实用性、能力化和技能化。尤其在专科阶段,更应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大比例技能型课程,降低理论课程比率;而在本科阶段,则逐渐强调培养学习者的理论素养,适度提高理论课程的比例。总之,需体现专科与专科起点本科一体化设置课程的原则。专科与专科起点本科的教育应根据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设置课程,以分别达到各自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为学习者从中等教育起步完成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教育提供相对系统的科学的学习计划。

当然,课程的全面职业化和实用化要建立在全面深入的职业和岗位分析基础上,要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从工作实际出发,对社会需求反应迅速,要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注重社会实践,让社会参与职业类课程的制定与实施,这些当是未来课程改革的纲领。

2. 课程模块化

模块式教学(简称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比较广泛地运用于技能性知识教学。所谓模块是指在某一职业领域,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将一项工作划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能在适当短的时间内完成,例如在几周内而不是几个月内完成,这样划分出来的每一部分即为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是一个单元的课程内容。一个专业中常有多个职业方向,可将不同职业方向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使学习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度。比如,与市场营销专业最贴近的职业方向有营销师、管理者、市场销售人员和市场调研策划人员,可设置各职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兴趣或未来职业方向自主决定选修相应等级模块课程。目前试点院校的课程服务普遍提供到专业为止,没有针对职业方向进一步延伸。

nlc202309030325

课程模块化优势明显,首先是各模块培训目标明确,都以掌握专项技能为目的;其次是学习者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模块学习,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最后是便于教学计划更新,以后在该专业大类范围内,开发新专业时只需对专业教学模块作出修订即可,从而使新专业的开发周期缩短,效率提高,适应市场的需要。

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应建立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干什么学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整个教学计划应安排一个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学习相关职业群的通用性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美国国家技术大学(NTU)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被划分为核心课、加深课、加宽课和选修课。我们可以尝试将全体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和通识教育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主要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些公共基础学科课程,如计算机、英语、政治课等;职业技能模块是根据职业分析而建成的职业类课程;通识教育模块主要是拓展类课程,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可以包含的内容有:职业规划、法律普及、文学素养、理财知识、电子商务等。

3. 学分学期制相结合

学分制是现代社会中各高校努力追寻的方向。完全学分制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习者的自主权,但无限制的灵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选课和学习效率低下、选课逻辑混乱、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等,学习课程的系统性难以保证,势必影响学习者学习信心和学习质量,还会出现凑学分现象,一些基础学科、冷门专业等资源容易造成浪费。有学者指出,单纯的完全的学分制并不存在,像美国最早实施学分制,但也广泛结合学期制、学季制、三学期制等,英国高等教育一般是学分制和学年制并行,日本在本质上也是实施学分学年制。我们要结合我国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在保障其学习自主权的前提下,综合其它办法来提高远程学习效率,学期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习者的行为,但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结合普通课程一般需要4个月的学习周期,综合分析当前部分院校实施的双学期制和四学期制弊端,笔者提出“三期三考”设想,即把一年划分为三个学期,一年举行三次集中课程考试,也就是说每个学期含四个月时间,学期末举行课程考试。这种“三期三考”设想不同于国内外比较普遍的三学期制。当前,国内外众多高校都采用春、夏、秋三学期制,其中春和秋学期为长学期,一般为16~19周,夏学期为短学期,一般为8周左右,普通课程在长学期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小学分课程等在短学期开展,国内的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从2005年起都陆续实行三学期制,这有利于实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其正在成为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改革的方向。而网络教育学习者多为在职成人,本身就身在实践岗位,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不需额外的实训教育,三学期制设想主要是基于课程的学习周期、全国性考试组织周期和成本等因素而提出的。

三期三考不是单纯的学期制,而是学期制与学分制的结合,思路是对必修课采用学期制和固定的教学计划,对选修课仍然采用选课制和完全学分制,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和兴趣任意选择课程模块或课程,只要选修课学分达到该模块要求的总学分即可。这一方面可保证必修课的逻辑教学,使教学、辅导与考核统筹安排,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控制,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针对选修课的选课制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照顾到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和兴趣取向,有助于实现充分的个性化教学与服务。

当然,从个性化、人性化角度考虑,学期制的安排并不是死板的一刀切。学习者由于个人情况如出差、怀孕等无法按时学习和考试时,可申请取消学期中某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对于学习者自主选择的选修课,选课后一段时间内也可以退课。

4. 提高选修课比例

学分制实施的前提是提供充足的选修课程。在目前的试点院校中,虽然学分制被广泛采用,但各院校选修课程比例仍然偏低,专业理论等必修课仍占绝大部分比重。比如人力资源专业,在随机调研的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沈阳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上海大学、江汉大学等院校,选修课占全部课程的比例基本在15%~25%之间,各学校选修课比例不高、跨度较大。再如市场营销专业,在随机调研的西南大学网院、浙江大学网院、衡阳技师学院、四川大学网院、南开大学网院等院校,选修课比例仅在0~20%之间,有50%的院校选修课比例竟然在5%或以下徘徊。这对于学分制的开展是不利的。

在教学计划改革中,大幅提高选修课程比例是重中之重,目前,人大网院各专业各层次的选修课比例在18%~35%之间,若实施改革,选修课比例将整体提高到40%以上。

5. 增设创新学分

设立创新学分的目的是鼓励学习者全方位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活跃校园氛围。所谓创新学分是指学习者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竞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对获得一定竞赛奖励的学习者赋予一定的创新学分,计入总学分,不收学费。这可促进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和校园文化活动,对建设虚拟校园、建立在线学习共同体、降低学习孤独感、丰富远程学习生活是非常有益的。

在具体实施方面,创新学分可以附加学分的形式呈现,总学分的小比例部分(比如5%)可以通过创新学分获得,不交学费,不增加学习者经济负担。没有获得创新学分的学习者,需要通过选修其他课程来获得相等于创新学分的学分,从而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新旧教学计划比较

根据课程职业化、课程模块化和学分学期制相结合的设想,新的教学计划可包含以下课程模块(以原教学计划中专科80学分和本科150学分为例):

总体而言,改革后的教学计划中,职业技能课程比例大幅提高,将占总课程的20%以上;选修课程比例也有较大提升,基本占總课程的40%以上,而原有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比例一般在15%~35%之间。新教学计划中,专科阶段强调技能教学,必修课比例最低,专业理论课比例最低,而选修课、职业技能课程比例最高;本科阶段强调一定的理论素养,所以专业理论课比例提高,选修课比例降低;跨专业层次由于有先修课,所以必修课比例最高,包含15%的必修先修课。原有的专科阶段、专升本阶段总学分由80学分全部调整为85学分,这5学分可以通过创新学分获得;而高起本阶段的150学分中,增加了9学分的创新学分,课程学分降低,以减轻学习者学业负担,同时有利于鼓励学习者多参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共建虚拟校园。

讨 论

学历教育是目前远程教育的主体部分,但随着社会需求的转变,现代远程教育很可能将逐步向非学历教育转型,课程的职业化、模块化不仅是满足在职成人学习者当前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远程教育转型的客观需要。但教学计划的改革牵涉到远程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改革中难免遇到各方阻力,尤其是职业技能课程的全面建设、与证书认证机构的合作等都将是庞杂的大工程,是教学计划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结合院校教学目标,在培训市场广泛考察成型的相关课程,出资引进应该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思路还有待实践检验,同时也旨在抛砖引玉,希冀与同行共同探讨网络教育教学计划该如何做得更完善。

参考文献

[1] 冯晓英等. 面向成人的网络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思路与方 法[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2).

[2] 搂一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DB/OL]. http://www. tech.net.cn/y-jxgg/kcgg/11696.shtml

[3] 刘重庆,徐国庆. 课程模块化的目的与方法[J]. 职教论坛,2001,(3).

[4] 张生明. 课程设置模块化,提升学生职业能力[N]. 中国教育报, 2008-2-28(3).

[5] 刘春生. 职业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 2011-11-30

作者简介:陈义勤,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研究部(100872)。

责任编辑 石 子

上一篇:他变了初三语文作文600字下一篇:初三新学期新打算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