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建筑节能科技网(共11篇)
颁布日期: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文号:
鲁建发(2005)3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保证建 筑节能效果和质量,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健康发展,根据《民用建筑 节能管理规定》和《山东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 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以下 简称工程项目)建设以及从事建筑节能审查监督管理,适用本办
法。
第三条 建筑节能审查监督是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管理的基本 内容。建筑节能审查监督包括施工图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节能施 工检查、节能建筑认定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内容。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工程项目建 筑节能审查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 域内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施工图节能设计审查备案
— —
第五条 工程项目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节能设计标准和要求 进行节能设计,在设计文件中应单设节能设计章节和热工计算书。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审查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时,应当审查节 能设计的内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审查结论应定为不合格。
第六条 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
应当在施工图审查机构颁发审查合格书后 个工作日内填写《山 东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到工程所在地墙改与建 筑节能管理机构进行备案。
第七条 节能审查不合格的工程项目,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手 续。第三章 节能施工专项检查
第八条 工程项目围护结构(含墙体、屋面、门窗、楼梯间隔 墙、阳台、玻璃幕墙、地下室顶板等)、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分部(分
项)工程计划施工 日前,建设单位应填写《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 施工检查表》,报工程项目所在地墙改与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墙改 与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应在收到建设单位填报的《山东省民用建筑
节能施工检查表》后 日内提出检查计划,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九条 工程项目施工中,墙改与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必须按 照检查计划对受检工程建筑节能施工活动进行现场检查。检查重
— —
点是外墙、楼梯间隔墙、屋面、阳台、门窗、玻璃幕墙、地下室顶板等 围护结构和供热采暖与制冷系统的节能做法是否符合建筑节能标 准要求,对违反标准规定要求的要责令整改。
第十条 墙改与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应就工程项目检查的内容 写出《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报告》,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建筑围护结构和供热采暖制冷系统节能施工情况、检查中发现的 问题和处理情况等。
第四章 节能建筑认定和竣工验收备案
第十一条 工程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填写《山东省节能
建筑认定申请表》,于 日内向当地墙改与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提出 节能建筑认定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1、工程设计文件;
2、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3、建筑材料、产品、构(配)件的相关性能指标测试报告、产品
合格证和山东省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认定证书;
4、具备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条件的地区,工程项目应
提供由具有法定资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现场检测报告》; 5、施工单位提供的与建筑节能有关的施工资料;
6、监理单位提供的与建筑节能有关的监理资料。
— —
第十二条 墙改与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受理认定申请后,应当
于 日内及时组织认定评审。
第十三条 经认定评审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工程项目,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山东省节能建筑认定证书》。
《山东省节能建筑认定证书》是工程项目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要 求的标志,并做为按比例返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依据。
第十四条 经评审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规定的工程项目,建 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建设单位在限期整改完 成后,重新申请认定。
第十五条 未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工程项目,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六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未按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对施工图 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 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 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处罚,直至取消施工 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认定资格。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未按照国家和省建筑节能规定要求进行 竣工验收和备案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建设单位改正并重 新组织验收。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前擅自使用的,建设行政主管
— —
部门应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的规定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建设单位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在节能施工检查、节能建筑认定和竣工验收备案 中有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的,由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依法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九条 《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山 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施工检查表》、《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报告》、《山东省节能建筑认定申请表》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样式,各市复制。《山东省节能建筑认定证书》由省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统一印制。
第二十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省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9月26日, 山东省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青岛市召开。会议提出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城镇建设, 以开展评价标识为抓手积极发展绿色建材, 加快推进施工阶段“四节一环保”。二是深入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要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 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 健全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三是强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要健全法规政策体系, 新建政府投资工程、保障性住房项目实行装配式建造, 高层住宅实行全装修, 建立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工程管理模式, 加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培育发展产业链条, 到2020年, 设区城市和县 (市)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分别达到30%和20%以上。四是加快住建领域信息化建设。要扎实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加强B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S等信息技术的研究推广, 搭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平台, 积极推进智慧住建。五是强化住建领域科技创新。要在财政投入、计划立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抓好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研发,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培养壮大人才队伍。
你可了解,选择怎样的玻璃,才能既做到遮阳隔热,又保证足够的光线照明?
…………
没错,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都蕴含着科学,它们都是现代建筑节能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孟庆林教授就是深谙建筑节能秘密的高手。
孟庆林多年致力于亚热带建筑热环境与节能研究,他敢于创新,取得了多个首创性的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工程实践,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创建了“亚热带建筑热环境与节能”学科方向和南方建筑节能研究机构,制定了首部应用于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的国家行业标准,开发了首个城市热环境低空遥感系统,研制出首个动态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台。他获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127篇,出版专著和编著4部,主持编制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图集17部,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3名,为我国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学科建设、科技进步、标准完善与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立足前沿,投身南方建筑节能
孟庆林,生于吉林海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扎根岭南,专注于亚热带建筑的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并以多项创新成果立足业内。
孟庆林1985年毕业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供热通风专业,后南下求学于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重庆建筑大学,先后获得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7月,孟庆林转投同为建筑老八校之一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并扎根于此,历任副教授、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的亚热带建筑研究起步于上世纪初,百年发展中,对华南地区的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实践及岭南建筑风格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该校的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国高等学校建筑领域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则是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单位,也是我国高校系统首个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建筑节能检测机构。
现在,孟庆林承担着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建筑学院副院长、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孟庆林将专业方向锁定在亚热带建筑的热环境与节能技术研究上,是从硕士阶段开始的。
在当时的中国,建筑节能仍是一个相对冷门的研究领域,并未受到重视。但一直以来,建筑是个“能耗大户”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建筑行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能耗额更是快速上涨。
有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比例已超过30%,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由于受到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刚性需求的扩大,使得亚热带地区民用建筑能耗增长迅速,已经占到全国民用建筑能耗总量的54%。
随着全世界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及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节能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进步也已经成为热门及前沿研究领域。
孟庆林介绍,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一项具有显著地域性的工作,与当地的气候等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北方的节能技术和创新成果,并不都适合南方,同样的道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也会因地域、气候的差异,难以在我国产生良好的效果。“这就决定了南方的建筑节能,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孟庆林专注建筑节能研究二十余年,正是在不断探索适合南方气候和地域特征的新的建筑节能技术与方法。他认为,“解决南方建筑节能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和发展围护结构防热为主的技术路线”。
所谓围护结构,是指建筑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如门、窗、墙等,能够有效地抵御不利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南方地区夏热冬冷、温高湿重、辐射强烈,因此,近百年来我国南方地区一直运用遮阳、通风、隔热等传统防热技术解决建筑环境过热问题。
但随着空调设备的普及,原本用以防止室内过热为目的的围护结构传统防热技术体系不再适用,必须立足新情况,提出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
浸淫行业多年,孟庆林非常清楚自身所面临的挑战,“在我国,不计成本和代价地实现少数建筑物的节能并不难,而让我国数以千亿计的建筑物乃至整个建筑业都节能,面临的困难很多,我们意识到,在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探索适合国情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对于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至关重要。”
孟庆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将研究重点放在围护结构上,依托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围绕最为经典的遮阳、隔热、通风三点深入开展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社会效益显著。
锐意创新,结累累硕果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亚热带地区建筑节能。但在当时,在亚热带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理论和技术领域,仍面临着若干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孟庆林介绍,问题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在围护结构蒸发降温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迫切需要建立标准的实验气候分析方法,以确定建筑节能设计中的热工参数;在建筑遮阳节能技术基础理论与构造设计方面,需要建立基于建筑能耗的遮阳性能参数模型,提出建筑门窗玻璃的自身遮阳关键技术方法;在围护结构防潮理论和构造设计方面,需要研究围护结构热湿双向传递机理和构造设计方法,确定围护结构多孔材料的工程设计参数;在围护结构自然通风节能原理与设计方面,需要解决大尺度建筑群的风环境模拟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筑开口设计与室内风场分布之间的相关性等。
面对着重重困难,孟庆林和他的团队都没有气馁。
他们依托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联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几家单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2项课题的资助下,围绕亚热带地区建筑围护结构蒸发、遮阳、防潮、通风节能设计的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工程应用研究,开展了长达12年的系统研究,最终形成了建筑围护结构防热节能设计关键技术和应用的创新成果。
◇创新技术理论,指导建筑节能
孟庆林和团队通过研究建筑外表面贴附水膜的隔热机理,建立了蓄水、流动水膜和不流动水膜三种情况蒸发冷却传热过程数学模型;揭示了围护结构周期性热湿气候边界条件下含水多孔材料的热湿耦合迁移规律;并确定了建筑围护结构被动蒸发冷却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附加热阻。
他们定义了建筑“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并提出计算方法。他将窗口外遮阳构造、外窗构造和玻璃配置的综合遮阳性能进行了量化评价,并建立关系式:遮阳系数SW=建筑外遮阳系数SD×玻璃遮蔽系数Se×窗透光面积占比η。并以此关系式指导设计节能建筑。经广东省建设厅鉴定:《现代建筑遮阳设计方法研究》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复杂遮阳设计计算研究处于国际领先。
他们研发出了建筑节能门窗用断桥铝塑共挤型材,保证了窗框架的保温性能(K<1.5)、耐火性能和强度;开发了一种玻璃用透明隔热涂料,及涂料涂膜技术,可阻隔太阳辐射光谱中1000nm附近能量的80%,使单片6mm厚涂膜玻璃的遮蔽系数Se从0.89降到0.6以下,可见光透射比保持在60%以上,遮阳性能优于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产品。相关成果在国内大型工程中应用,并形成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用铝塑共挤型材》JG/T437和《玻璃膜应用技术规程》。
他们提出了房间自然通风外窗开启设计方法,“窗开启面积比”确定为进行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采用流体力学定量模拟居住建筑典型房间的通风效果,获得了不同“窗开启面积比”对应的“房间主流区最大风速”及“通风换气次数”的关系,截至2010年共指导设计节能建筑约2.9亿m2。
◇创新实验方法,助力标准建设
建筑“长”在环境中,研究建筑,必须放在特定的气候环境中。城市热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局地环境的舒适、安全及建筑能耗。
以建筑蒸发降温研究为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但采用何种材料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则是一项需要反复研究测试的难题。孟庆林介绍,要了解最真实的材料蒸发降温过程,自然是在真实的室外环境实测最佳,但室外实测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要复现实验结果非常困难。
那么,能不能建立一个与真实室外环境无限接近的实验环境,以便更好地开展实验研究?
基于此,孟庆林带领团队采用多参数耦合控制技术,创建了我国首个可重现的动态热湿气候风洞实验室,并建立了建筑多孔材料蒸发实验模型。采用热湿气候风洞实验方法,他们复现了湿热地区夏季典型日的气象环境,从而获得了种植屋面的附加热阻值,解决了多孔建筑材料的动态热湿传递规律及关键热物性参数的工程检测方法,并通过了CMA认证。经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鉴定:“动态热湿气候风洞实验技术”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他们还研究开发了我国首个城市热环境低空遥感系统—飞艇巡航低空遥感地面温度测试系统,并设计了相关装置,建立了由飞艇牵引装置、可见和热像拍摄设备、遥控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构成的地表温度低空巡航遥感系统,为大型工程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而要推动这些技术与方法的普及,尤其是在偌大的中国,并非易事。建筑行业,是行业准入制度控制下的行业,新的节能技术要推广,必须走标准化的道路。只有依托行业标准来推动技术实施,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正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
孟庆林深深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因此他非常重视新技术与方法的标准化之路。
到如今,根据孟庆林的研究成果形成的《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是我国首部应用于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的国家行业标准,其他多项成果被国家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及多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用。
此外,他根据太阳反射比检测原理,首次提出采用光导纤维分光光谱法测定热反射隔热涂料的节能性能,并通过设计定位片,有效解决了测试光路系统漏光和测点定位的技术难点,解决了反射隔热涂料的太阳光反射比在工程现场检测的难题。该成果形成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检测标准》JGJ/T287。
在室内热环境测试方法领域,他提出了异形房间测点定位方法,并研究确定室内热环境测试传感器布置位置和数量。经过努力,该成果最终形成了国家建设部行业标准《建筑热环境测试方法标准》JGJ/T347。
…………
◇创新技术应用,推动工程实践
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验系统,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应用于工程实践,为了将理论数值变成实实在在的节能效率。多年来,孟庆林积极推动建筑防热节能设计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由其主持自主研发的多项创新成果,如反射隔热墙面、模块化佛甲草绿化屋顶、太阳能光电驱动百叶遮阳、第三代铝塑共挤节能门窗、可变遮阳系数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单片涂膜遮阳玻璃,以及开窗+吊扇+空调三者寻优控制技术(即三联控技术)等,都已在多个工程实践中得以应用。
2003年以来,孟庆林带领团队指导我国夏热冬暖地区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约3亿平方米,配合建筑师完成了包括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亚热带建筑节能实验楼、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航站楼、广州亚运工程、广州大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在内的20余项重大工程的建筑节能优化设计,节能效率达6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中,由孟庆林团队设计建设的亚热带建筑低能耗实验楼,能耗指标仅为同类建筑物的四分之一,夏季室内空调可节约电耗40%,节能效果显著。
2014年10月16日,建筑节能“节约之星”由中国经济网发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榜上有名。其所凭借的,正是多年来所积累的多项创新科研成果及其成功应用。
自1999年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3项、国际奖励2项,授权和受理申请专利13项,4项科研成果经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而孟庆林,也因贡献突出,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全国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颁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文字号】建科综函[2011]8号
【颁布时间】2011年01月11日
【全
文】
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重点工作的通知
建科综函[2011]8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及有关单位:
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重点工作印发你们,供工作中参考。
附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重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重点工作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任务。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1年的工作重点,将以“十一五”工作为基础,以构建好“十二五”总体工作框架为目标,围绕部里的中心工作,创新机制,突出抓实抓好建筑节能,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取得实效,为“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取得新进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突出抓好建筑节能
全面总结评估“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经验,科学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建筑节能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做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继续深入贯彻《节约能源法》及《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建筑节能工作的整体提升。
(一)完善省、市、县三位一体、协调运行、监管有力的建筑节能管理机制,管理重点向市县下沉,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二)科学合理地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寒冷地区全面执行新的节能设计标准,有条件的地区推行更高的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继续组织实施“双百示范工程”,启动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区域示范。
(三)2011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北方采暖地区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要安装分户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并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四)继续抓好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制度,扎实做好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制度。扩大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规模,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模式。
(五)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以节能服务市场为主体的节能服务体系,启动高耗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六)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继续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和县级示范,引导和推进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模式。继续组织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扩大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规模。
二、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按照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一)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制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技术细则,研究制定医院、社区以及特殊建筑物的绿色建筑评价细则。组织开展绿色工业建筑评价。
(二)推动地方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积极指导和支持地方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使其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提高标识项目的质量,扩大数量。
(三)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在理念的发展和技术的开发应用上,积极引导绿色建筑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争取国家“十二五”绿色建筑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并组织实施。围绕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等各阶段的技术需求,组织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配套适宜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提升绿色建筑技术集成水平,组织绿色建筑集成示范。
(五)加强能力建设。针对各地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开发及评价的技术人员从业能力参差不齐,对绿色建筑理念把握不全面等问题,加强对部专家委员会、地方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设计、开发等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六)加大宣传力度。适时开展专题系列报道等相应的宣传活动,召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交流会,组织专家、获得标识的项目承担单位以及有关机构和人员,依托案例分析,宣传绿色建筑发展的理念及实施途径。
三、继续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一)按照科技部重点科技项目的批复要求,做好我部负责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验收;组织各项目承担单位凝练并汇编科研成果,总结“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作经验和实施成效,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研究提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二五”急需开展的科研开发项目,做好部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工作。
(三)做好国家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项目(课题)验收和“十 一五”阶段总结。组织开展城镇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的攻关,开展“城市水污染控制与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开展水处理关键设备与重大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开发。
(四)组织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高分专项应用示范”项目,开展示范城市(景区)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四、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
以节能减排、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侯变化为重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
(一)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在与美国、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组织新的合作项目。落实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联盟合作,围绕双方确定的重点领域设计项目、落实合作单位、开展交流与技术合作。与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城镇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合作。积极争取全球环境基金(GEF)第五期项目。
(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开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对气候变化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研究,调查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排放现状、既有建筑基本情况及基础能耗数据,开展排放基准线、节能减排潜力、建筑物温室气候排放计算方法等研究。
(四)继续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组织实施世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完成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启动中德技术合作“公共建筑节能—医院、中小学校建筑节能项目”。推动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项目。与德国能源署开展“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与示范”合作。
五、积极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各市科技局,各高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贯彻落实我省《关于加快建立科技报告制度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z{10号),经研究决定,自开始,启动省级科技计划科技报告工作,根据《山东省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细则》(鲁科办发z2015{15号)相关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科技计划范围
凡纳入省级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由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基金等)范围的科技项目必须呈交科技报告,
二、科技报告呈交时间
从20开始,新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按照合同或任务书约定的时间节点呈交科技报告;2015年之前立项并在研的计划项目,在开展项目验收(结题)前,只呈交最终(技术)报告。
三、科技报告呈交渠道
省级科技计划非涉密项目科技报告目前一律通过“山东省科技报告呈交系统”或通过省科技厅网站首页电子政务大厅直接登录)呈交。项目负责人凭授权码(通过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息方式发送至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登录系统,并按要求及时填报信息表,上传科技报告全文。
四、科技报告呈交流程
(一)签署合同,
在签订项目合同或任务书时,务必明确呈交科技报告的具体类型和最低数量等事项。
(二)撰写报告。遵循《国家科技报告编写规则》(GB/xx1x.x—)及有关要求。
(三)初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本单位承担的科技项目科技报告的初审(形式、内容、密级)工作。
(四)获取授权码。呈交科技报告前,项目负责人务必向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科技报告中心报送准确的`项目字段信息表(附件1),以获取科技报告呈交系统登录相应的授权码。
(五)上传报告。项目负责人登录科技报告呈交系统,填报有关信息并上传报告全文。
(六)复审报告。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负责对上传的科技报告进行复审。
(七)颁发证书。复审合格的科技报告名单将在山东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收录证书栏目公布,报告第一作者实名注册并登录后,填写确认信息。
五、几点要求
(一)各项目承担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科技报告工作。科技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将与项目执行过程管理同步检查,并作为项目验收(结题)的必备条件。项目承担单位要认真组织并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撰写和呈交科技报告。
(二)各项目承担单位在开展项目验收(结题)前,须向科技厅提供与项目合同或任务书中对应的全部科技报告收录证书,否则视为未完成科技报告任务,项目不予验收或结题。
(三)对科技报告存在抄袭和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主要负责人将被记入不诚信档案,五年内限制申请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基金等)。
联系人:姜媛、高巍、吴艳艳(省情报院科技报告中心)
联系电话:05x1-xxxxxxxx、xxxxxxx9、xxxxxxx8
电子邮箱:sdkjbg@1xx.com
附件:
山东省科技厅
山东省建设科技协会成立于2003年11月13日,内设墙改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化学建材专业委员会、建筑用金属专业委员会、建设信息专业委员会、建设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和建设教育专业委员会。省建设厅杨焕彩厅长任协会名誉理事长,省建设厅科教处黄鸿翔处长任协会理事长兼协会秘书长,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方肇洪副院长、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谢振清副总经理、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朱洪祥院长、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李明海院长、山东建设建工集团李宪之总经理担任副理事长。
山东省建设科技协会,是全省建设科技领域各行业有关部门、生产企业、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校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建设科技开发、成果评审、科技推广、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化学建材与设备、建筑用金属、建设科技信息化、建设教育等: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的有关建设科技政策,对建设领域的科技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提出建议,并协助政府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二)开展行业情况调查研究,提出建设领域科技发展规划建议,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会员单位提供有效服务。
(三)受政府委托,组织本行业开展科技评优创先活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管理工作。
(四)根据社会需要,积极开展建设科技的宣传推广、经验交流、协作攻关、产品开发咨询服务、建设教育培训等活动,提供本行业技术、经济情报和市场信息,推动横向经济、技术联系,促进行业技术合作与进步。
(五)协助会员单位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机构,从事国内外建设科技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提供”等项工作,及时掌握国内外建设科技的发展动态,使各会员单位的科技工作能在较高起点启动,并更快地取得效益。
(六)加强会员单位的横向联合,协调会员单位之间经济、技术合作和市场竞争中的问题。
(七)发展与国内外建设科技组织的联系,开展国际、省际间的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八)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发展本行业的公益事业,举办技术交流会、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和产品展销会等,推广本行业的科研成果和经验。
(九)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建设科技成果的评审及推广应用,利用各种合法渠道和方式进行宣传活动。
(十)编辑出版建设教育刊物和建设领域的信息性、科普性、专题性刊物及技术资料。
2009年, 山东省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已完成节能改造961万m2, 正在施工的156万m2, 超额完成了去年的改造任务, 不断创新建筑节能改造模式, 积极落实配套资金, 成功探索出以原住宅产权单位、开发建设单位、供热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物业公司、保温材料企业为主体以及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种改造模式。
2010年, 山东省确定建筑节能工作将推出5项措施:一是加快建筑节能立法步伐, 力争出台《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二是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力争新建建筑、已完成节能改造的建筑2010年冬季采暖期全部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三是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出台外墙保温施工企业专项资质和建筑节能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落实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度, 积极推行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发展绿色建筑, 启动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四是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省级示范工作, 组织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规范的编制, 加强对太阳能光热光伏、地源热泵建筑应用产品的质量管理和安装企业管理, 组织开展相关培训。五是推进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在8个被列为国家、省示范城市中, 选取不同类型的300栋建筑, 安装分项计量装置, 搭建能耗检测平台。
据介绍,济阳是“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济南巡展第二站,本次展览时间为一个半月,济阳县将组织所属中小学生参观体验。此次巡展内容由平面科普知识展览、科技体验、数字科技馆、互动展品四个板块组成,涵盖了天文地理、生命知识、科技世界、生活百科、人文社科、国防教育等科普知识。
济南市、济阳县科协表示,“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作为山东省科协、省科技馆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搭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把优质科普资源送到基层的实际举措,是对济南市科普工作的大力支持,是对济阳县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普的有力促进。要把这次巡展活动作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巡展的良好机会,把巡展工作与推进“科普惠民、泉城提素”——511主题服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使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这次科普盛宴。
济阳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组织更多的群众来参观展览、参加活动,努力实现科普效益最大化。要以“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工程为契机,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为济阳县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活动和科普产品,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做出更大贡献。(编辑:孔海生)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依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试行意见》,为进一步加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验收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经批准列入省级各类科技计划的项目,在计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后,均应进行验收。
第三条验收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引入科学的评估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二章验收组织管理
第四条省科技厅是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工作。
第五条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由省科技厅各相关业务处室负责,组织或委托项目主管部门实施,并按各类省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中验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项目验收分为重大专项验收、重点项目验收、引导项目验收和专项计划项目验收四种类型,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式。
重大专项验收,由厅分管业务处室会同发展计划处,组织项目主管部门实施;
重点项目、引导项目以及各专项计划项目的验收,由厅各分管业务处室组织或委托项目主管部门实施;
第七条重大专项验收前,省科技厅根据需要,组织或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第八条项目验收时必须组建验收专家组,由验收组织部门聘请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已通过技术鉴定的项目,验收专家组可由管理和经济专家为主组成,专家人数一般不少于7人。
第三章验收时间、程序与内容
第九条项目验收工作应在合同任务完成后的半年内完成。如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计划任务,半年内不能进行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通过主管部门向省科技厅提出延迟验收申请报告。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市场及技术等原因的影响,进行合理调整的,按省科技厅批准调整后所确定的目标和完成时间进行验收。
第十条项目验收程序:
1.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全部任务后,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填写《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并提交有关验收资料及数据;
2.项目主管部门审查全部验收资料及有关证明,签署审查意见后,将项目验收申请表报送省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室;
3.省科技厅相关处室收到验收申请报告后,在15个工作日内书面批复验收申请,组织或委托项目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4.项目通过验收后,省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室于15个工作日内,在网上公布结果。
第十一条项目验收以批准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合同文本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内容和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水平、应用效果和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实施的技术路线、攻克关键技术的方案和效果、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管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成长等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申请验收时应提供各类验收文件、资料,以及一定形式的成果(样机、样品等),供验收组织部门审查。
一、各类计划项目必须提供下列验收文件和资料:
1.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
2.项目合同书和项目计划任务书;
3.项目研发工作总结;
4.项目研发技术报告;
5.项目经费决算表。
二、除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计划外,各类计划项目申请验收时,还应提供以下相应材料:
1.项目所获成果、专利一览表(含成果登记号、专利说明书摘要和权利要求书、专利号等);
2.研制样机、样品的图片及数据;
3.有关产品测试报告或检测报告及用户使用报告;
4.建设的中试线、试验基地、示范点一览表、图片及数据;
5.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清单。
第十三条验收专家组应认真阅读项目验收全部资料,通过评议和现场考察等方式,收集和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独立、负责任地提出验收意见和验收结论。第十四条被验收单位应对验收报告、咨询结论和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验收专家组和评估机构应对验收结论和评价的准确性负责,应维护验收项目的知识产权和保守其技术秘密。
第四章验收结论与后续管理
第十五条项目验收组织部门根据验收专家组或评估机构的验收意见,提出验收结论建议,经省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室审定后书面批复。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需要复议”、“不通过验收”三种。
第十六条按期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各项任务,经费使用合理,提供的验收文件和资料齐全、数据真实,视为通过验收;目标或任务基本完成,但验收文件、资料不齐全,验收结论争议较大,视为需要复议;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验收:
1.未按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的要求达到预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
2.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3.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4.擅自修改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的考核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5.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但未能解决和作出说明,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第十七条需要复议的验收项目,应在接到通知三个月内提出复议申请。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承担者在接到通知半年内,经整改完善有关项目计划及文件资料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再次未通过验收,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得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第十八条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参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国办发[2002]30号)执行。第十九条建立验收项目档案。各业务处室应在验收后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验收信息录入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数据库,作为计划和项目执行情况评估、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信用评价的依据。
第二十条项目主管部门和承担单位应积极配合省科技厅对验收项目进行跟踪调查和统计,及时上报各类数据和统计报表。
第二十一条项目产生科技成果后,涉及保密、成果登记、技术转让、申报奖励等事项,应当按照科学技术保密、科技成果登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合同登记、科学技术奖励等有关规定和办法执行。
第五章相关责任
第二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验收专家组和中介机构等应对验收资料、报告和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渎职等行为,一经查实,将中止或取消其继续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和计划项目验收工作的资格,已经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将依照有关规定和法律追究责任。
第二十三条参加项目验收的有关人员,未经允许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和转让被评价技术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涉及国家技术秘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第一条 高校科技项目应在合同结束后6个月内进行结题验收。一般情况下,基础研究类项目提交结题报告,应用研究类项目采取会议验收或通讯验收。
第二条 采用结题报告结题时,需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书》,并附带相关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第三条 采用验收方式结题时,专家组应包含技术、财务、管理三个领域的专家,会议验收一般不少于7人,通讯验收一般不少于5人。课题组应提交验收申请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报告书》,附带相关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需要进行成果鉴定时,可与验收工作同时进行,但需提交成果鉴定材料。第四条 研究成果包括:论文(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被SCI、EI、ISTP收录)、专著、软件、数据库、模型、专利等。项目成果均应标注“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A Project of Shandong Province Higher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和项目编号,未标注的不得作为结题验收材料。
第五条 项目结题验收以《合同书》为基本依据,对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等进行审核,提出结题验收意见。
第六条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通过结题验收:
(一)未完成《合同书》的主要目标任务;
(二)提供的结题验收材料不真实、不完整;
(三)擅自修改《合同书》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
(四)超过《合同书》规定期限6个月以上,且未报省教育厅审批;
(五)经费使用不符合有关规定;
(六)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但未能解决或作出说明,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未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要进行整改完善,并在6个月内再次提出结题验收申请。
第七条 未通过结题验收或无正当理由中止研究的项目负责人,3年之内不能申报高校科技项目;对不认真履行项目组织和管理职能,违反相关规定,甚至弄虚作假,项目结题验收通过率低的高校,省教育厅将视情况减少其项目申报限额,直至暂停受理其项目申请;对项目管理规范,结题验收通过率高的高校,将适当增加其项目申报限额。
第八条 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若科学意义较大,应用前景较好,需在该研究领域继续深入研究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所在学校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后,视情况给予连续资助。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紧抓墙改与建筑节能工作
墙改与建筑节能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保护耕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基本国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滕州人多地少, 资源紧张, 人均耕地仅为0.715亩, 不仅低于全省、全国的人均水平, 而且低于联合国确定的0.8亩的生存警戒线。为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墙材革新工作, 把它作为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来抓, 专门成立了墙改与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 由市长任组长, 有关委办局分管负责人为成员, 并专门设置了“墙改与建筑节能办公室”, 具体负责全市的墙改与建筑节能工作。
早在2001年11月, 滕州市人大就组织有关部门对粘土烧砖占地毁田和新型墙材开发替代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 形成了关于禁实和推广使用新型墙材的决议。2003年7月, 滕州市成立了“禁实”办公室, 实行禁实与推新并举, 全面推动禁实和墙改工作。根据实际, 滕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严格限制烧砖占地毁田大力实施新型墙体材料的意见》、《关于实施建筑节能和强制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的意见》、《关于强化关闭取缔规定区域内粘土砖窑的通知》、《关于加强实施建筑节能工作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的通知》、《关于实施建筑节能与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有关问题的规定》、《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方面的文件, 明确了开展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 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措施, 使全市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政策体系, 为开展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 为墙改与建筑节能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近年来, 滕州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筑节能条例》和《山东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为主要内容, 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 采取多种有效形式, 广泛宣传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行墙体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理解、支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市领导多次在滕州电视台发表专题讲话,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镇 (街) 组织宣传车队在主要街道、砖窑生产现场和建筑工地等进行巡回宣传;我们还多次组织全市新型建材生产厂家进行了产品展览宣传, 并利用互联网、简报等形式, 定期把上级文件精神、墙改工作动态、发展趋势等, 传达到各级各部门, 使人们对墙改和建筑节能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为墙材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 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培训, 开展节能技术与政策服务工作, 选派资深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 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服务, 确保每一项节能工程都符合规范、技术施工要求。
以“禁实”为突破口, 推动墙改与建筑节能事业快速发展
2002年以来,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城市建设工程中逐步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通知》精神, 迅速组织力量对全市建筑墙材需求量、实心粘土砖与新型墙材生产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制定了“禁实”工作实施方案、新墙材发展计划、实心粘土砖总量调控计划和实心粘土砖厂技术改造及关停计划。同时, 市政府与各镇 (街) 签订了关闭粘土砖窑责任状, 将“禁实”情况与镇 (街) 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市“禁实”办、建设、工商、税务、供电、城管、环保、土地、公安等部门联合办公, 逐个砖窑落实关闭日期。由公安、城管等部门组成禁运小组, 在进入城区的各个路口设卡检查, 对进入城区的粘土砖运输车严格进行查处, 杜绝粘土砖进入建筑工地。由建设、建工、执法部门组成专门检查小组, 对全市建筑工程进行全面检查, 从规划、设计、图审、监理、验收备案、确权发证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 并采取了整、改、停、罚等处理措施, 使“禁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 所有在建工程已实现“禁实”。
同时, 强化了以贯彻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 从施工图纸节能审查、登记备案、责任书鉴订、墙改基金缴纳、质量监督、施工许可、节能检测认定、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闭合管理。对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的工程不予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不准销售使用。新建民用建筑实施了建筑节能施工现场公示制度, 维护了广大市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以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 大力发展多种新型墙材
近年来, 在发展新型墙材方面, 滕州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 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四个突出”, 即:坚持发展新型墙材与当地资源利用相结合, 坚持发展新型墙材与优化建筑结构体系相结合, 坚持墙改与建筑节能相结合;突出煤矸石利用, 突出粉煤灰利用, 突出页岩利用, 突出工业炉渣利用, 从而保证了墙改工作的较快进展。按照优化建筑结构体系和建筑功能的要求, 滕州市自2001年起, 开始逐步研制和生产煤矸石烧结砖、水泥砌块、粉煤灰砖、炉渣砖、灰沙砖等新型墙材。除重点发展煤矸石砖外, 依据滕州资源分布状况, 研制开发了轻质、高强、节能的复合型墙材。市墙改办公室及时制订了全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 提出了新型墙材企业的布点规划和产量分布规划, 确定了新型建筑材料的主导产品。2001年以滕州市建设系统各开发单位为法人股, 筹建了滕州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示范生产线, 通过以点带面, 迅速掀起了滕州墙改与建筑节能工作的热潮。
目前, 滕州市获得山东省墙改与建筑节能办公室认定证书的山东鲁化新型材料、滕州市福兴新型建材、滕州市瑞腾新型建材、滕州市华恒工贸、滕州市正方新型建材、滕州市华闻光明建材、滕州市建发新型建材、滕州市龙鑫新型建材、滕州市华海新型保温材料、滕州市春兰新型建材、山东福瑞格节能科技、滕州市天福新型建材、滕州市誉北煤炭、滕州市超华新型建材、滕州市昌达新型建材公司等各类新型墙材和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已达到21家, 新型墙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品配套齐全, 形成了以烧结煤矸石多孔砖、加气混凝土砖、蒸压粉煤灰砖以及各类墙板为主导的新型墙材生产应用体系。全市新型墙材生产能力达10亿块标准砖, 年产量6.8亿标准砖, 已满足我市建筑的需求并已辐射周边城市和农村使用。到目前为止, 我市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工程全部实施节能综合验收, 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部执行设计节能50%和65%的标准, 建筑节能施工质量稳步提升, 建筑节能执行率达100%。
以技术进步为手段, 提高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产品科技水平
一是不断加大技术投入,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 滕州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严格规范专项基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2008年共征收专项基金380万元。在资金使用上, 坚持收支两条线制度, 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墙改部门对完工的工程墙体进行现场检验, 按照墙体材料达标情况及建筑节能执行情况办理返还手续, 切实发挥了墙改基金的经济杠杆调控作用。二是不断加大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力度, 提高新型墙材技术装备水平。三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提高产品质量。在发展新型墙材过程中, 滕州市一方面引导实心粘土砖厂进行技术改造, 转产新型墙材;一方面鼓励新型墙材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 扩大企业规模, 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严格质量管理, 制定了新型建材产品工厂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制度, 强化了企业内部产品质量检测手段, 对掺加粘土制品和煤矸石实心砖的不予认定备案。去年, 滕州市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的通知》。《通知》对节能产品的生产企业、体系认定, 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督等各部门的职责作了进一步明确, 特别对各单位在此项工作中的责任予以了明确的规定, 为推进墙改与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以建筑应用为龙头, 加大墙改与节能技术推广力度
近年来, 滕州市坚持以建筑应用为龙头, 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建设示范工程等措施, 促进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技术稳步发展。根据上级要求, 滕州市及时出台了《关于实施建筑节能工作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的通知》、《关于实施建筑节能与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有关问题的规定》等地方标准和配套技术规定, 要求所有建筑工程必须全面执行公共建筑节能50%和居住建筑节能65%的标准。同时, 把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列入各级的考核指标, 在建设工程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等环节都采取相应措施, 建立起了各职能部门联动、层层把关的运行机制。在建筑设计、施工评选和小区评优中, 把是否使用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技术作为重要评选条件。同时, 按照“先示范、后规范”的原则, 着力抓了墙改与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建设, 并注重通过示范工程 (小区) 建设总结经验, 运用典型引路, 带动面上的工作。
【山东省建筑节能科技网】推荐阅读:
山东节能监察系统07-01
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试行)06-03
山东科技大学试题09-14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风格09-17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09-13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专科专业介绍10-07
山东省远程研修07-16
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06-16
山东省名牌领导小组07-22
山东省工资支付条例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