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自然为话题作文
本是清澈见地的流水中却看不见“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佳境;本是柳絮飘飘的时令却看不见“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景观;本是惊涛澎湃的滚滚黄河水却看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瑰卷。当三十年前“让高山低头,让大海让路”的“豪言壮语”在地球上愈演愈烈之时,四川一场8级地震掠走了十多万人鲜活的生命。
大自然发怒了!
一直以来,自然给予我们很多:木材,矿产,珍珠,钻石,空气,水……人们无节制地开掘她,伤害她:砍树,猎杀,投毒,排污……
自然发怒了!
肆虐的沙尘暴徘徊在北京街头;疯狂的龙卷风袭击着美国;浓厚的大雾笼罩着伦敦;凶猛的海啸吞噬着印尼……这一切,都使人噤若寒蝉;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危险。
地球曾有过“蓝天如水,红叶如鱼”的绚丽画面,也有过“天苍苍,野茫茫”的朴实风光,我们不曾珍惜过。我痴痴地望着天空,想起那一首诗:“平静而美丽的星空,如兰色的缀珠绸缎,被谁牵挂着,而那些珍珠,摇摇欲坠,闪烁生辉。”守着那一捧“温柔地可以使大地开花”的蓝天,贪婪的我想用壁垒围住它,静静地,由我一个人来守护它。
管子曾经说过:“天覆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天不失其常,则寒暑得其时,日月星辰得其序。”人类的命运的咽喉,勒在自己手中。
我曾有过美好的憧憬,自然拥有“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桃花”的春景;拥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夏花;拥有“清梦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的一帘秋梦;拥有“琥珀珠黏行处雪,棕榈帚扫卧来云”的冬天。
下面以“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材料: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 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建构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陈毅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象里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特有情怀;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烂漫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
提示语: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 空间,而且是我们精神寄托的伊甸园。
话题: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
要求: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一、审题
审题的基本原则:辨明文体、看清题目要求、分析题目中隐含的内容。 话题作文 中,材料的作 用是引出 话题,提示语是对所给材料的解释,话题指明作文的写作重点,要求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包含着两个概念:“自然”、“心灵”。从所给的材料来看,题中的“心灵”指的是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此话题应围绕“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联系,选择独特的视角,让“大自然”变成可触可感的形象,通过描述自然与心灵碰撞出的精彩瞬间,阐发人从自然之“象”中获得的“美”的享受、“真”的感悟、“善”的启迪。
二、立意
立意,就是通过审题,紧扣话题,确立要写的文章的观点。一篇文章的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它的立意如何。
面对“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学生极容易确立“地球是我家,我们都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主题。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 存空间,而且是我 们精神寄 托的伊甸园”来思考立意,“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在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寻求生命的启迪”,或借鉴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自然”是“心灵”的折射等等。关注自然,思考人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东西,才能突破窠臼,另辟蹊径。例如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借着月景来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 含其中,而苏轼豁达乐观的形象也跃然于纸上。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会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比如以荷花为例:“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自己。“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 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迪: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这个话题就是让我们深入生活,去观察自然景物与现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三、拟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则是作文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话题作文一般都不规定题目,只给一个话题。因此,在写作时,就需要我们依据话题材料和自己选材的特点自拟题目。自拟题目,总的要求是从自己确立的写作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空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入俗套。好题 目的标准是准确、简洁、新颖、有文采,“题好一半文”,拟题好坏举足轻重。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
(一)并列法
并列法拟题就是以相关或不相关的并列词语做 标题。例如:《自然·心灵》。
(二)添加法
添加法拟题就是指在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 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抽象变具体的拟题方法。例如:《自然,心灵的鸡汤》《自然,心灵的画笔》《自然,心灵的港湾》。
(三)修辞法
修辞法拟题就是用比喻、拟人、双关、借代、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做标题。例如:《献给自然的歌》《听,花开的声音》《自然,精神的后花园》。
(四)引用法
引用法拟题就是直接引用或间接改动现成的诗文、歌曲、警句等,以引起共鸣。例如:《江山如此多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五、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华衣,优美的语言能锦上添花。“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离不开景和情,对于景物的描摹,感情的抒发,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往往能引人无限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想让语言优美生动,可在作文中运 用恰当的 描写,绘形、绘声、绘色,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晨曦中,玉兰披上一袭轻纱,霰光轻抹,好似彩云飘 落人间。休息时间,坐在树下,蔚蓝的天,洁白的花,自由的风,欢快的鸟,这一切神奇地组成一幅绝妙的图画,蓝天如平静清澈的湖面,洁白的花,像一群洁白的天鹅,风儿在它前后欢呼,鸟儿为他们伴奏。玉兰在湖面上随风摇曳。”根据表达的需要,还可以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 代、对偶、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艺术 感染力。比如:“瀑布是热烈的。它浩浩荡荡地直泻而下,带着男儿强劲的呼号,虽然被岩石迎面劈成无数股水柱,但它仍顺势往下猛冲,溅起的一 朵朵水花 儿被击得 狂放四溢,似烟似雾地朝人扑来。一切像生活一样轰 轰烈烈,永不枯竭。”引用诗词名句、名人名 言、警句、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 者,突出中心,增添文采 的效果。比如:“漫步于冬天的大自然中,似乎面对一张空白的画纸,一任在想象中为它填满所有明丽的色彩。冬天的大自然让我懂得,原来希望来临之前总会有一段绝卓的困境,总会有一段难耐的寂寞。而这之后,却是无法遏制的生机。正像雪莱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 远吗?’。”另外,还要选择准确生动的词语,选用灵活多变的句式,使语言更有表现力。
六、文体
近年来,中考作文“文体不限”,使得考场作 文文体形式丰富多彩,散文、日记、书信、寓言、童话、小说、故事新篇等等都曾出 现过,其中不少 产生了极 佳的创作 效果。那么,写话题作文用什么样的文体好呢?首先要看话题适合用什么文体,其次要看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最后考虑用哪一种文体写,最能写出深度和新意。当我们确定了一种文体后,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创新式布局,选择最佳的角度表现中心,使文章新颖独特。“自然与心灵”这则话题材料,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触景生情,表达小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例如朱自清的《春》;也可以写成叙事散文,写人在自然界活动时得到某种启示,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或用童话的形式展现“自然”与“心灵”的交流;或借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等进行故事新编,例如《涉江》就是通过叙述故事的形式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用“自然与心灵”一线贯串,充分展示了一代诗魂的浪漫情怀和高洁追求。
但无论怎样构思行文,文章都要侧重写出“心灵对自然的感受”。
最早接触三国时,我五岁,那天,爸爸带我去无锡城玩,那里的《三英战吕布》节目中那热火朝天的打斗场景就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回家之后,我就问爸爸:“爸爸,能不能给我买一本《三国演义》呢?”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书很快到手了,可我那时毕竟才五岁,识字量并不大。可是我面对着那密密麻麻,像蚂蚁一样爬在一张张纸上的文字,我刚一看见它们,就如同看见了天书一般,不知那究竟是何物。
于是,我又向爸爸救助。我诚恳地对爸爸说:“爸爸,这些字我一个也不认得,你读给我听好吗?” 爸爸直截了当地说:“好啊。”
此后,我每天晚上都要听爸爸给我讲《三英战吕布》至少半小时,那时,我每天都是在爸爸朗朗的书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逐渐地,我对他越来越熟悉,甚至还可以将它背下来。那年,我只有五岁。
渐渐地,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已经能独立阅读这本名著了,我早已不再只看《三英战吕布》这个章节了。我开始读其他章节,我别的通通不看,就沉迷于书中描绘的那些激烈的打斗场面。我为体验这种感受,我还在家中与爸爸玩起“真人版”的《三国演义》。在那高吭的喊杀声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那种热闹的场面,那时侯,我六岁了。
上小学三四年级了,我开始不再沉醉于打斗场面了。我已经感受到人物的品质,例如卓而不群的孔明、勇猛无敌的吕奉先、骁勇善战的马孟起、忠心耿耿的赵子龙……实际上,我最佩服的还是关云长,他在曹操那儿受到了金钱、美女以及豪华府弟的诱惑,可是他丝毫没有为之动容,当他得知刘备在袁绍处时,还不远万里地去与刘备会合,他这种宁肯抛头颅、洒热血,也不肯背信弃义、出卖朋友的行为令后人赞叹不已。
外公是我的启蒙老师,他因没有参加高考,也只好屈伸做了半辈子的小学数学老师直到退休。后来我出生了,他便在我还未上幼儿园之前每天教我识字,背诗和算数。记忆中仍忘不了,每次我识完字都可以去离小区不远的废弃火车站,看那些火车快速的驶过。那时我四岁,唯一留下的印象就是我带了一罐没有吸管的果汁,外公于是把它撕出一个缺口给我喝。
第二个片段样的记忆就到了五岁了,外公给我识字用的卡片也多而复杂起来。我穿着一个黄绿色的外套,要去做什么已然忘却了。但是唯独记得读字时候转过头去看到的那副场景——橙黄色的光布满了房间,外公站在那里遮挡住了一部分,于是他身体的边缘便好像围了一圈光,十分高大。记忆也就此戛然而止,往后的两年里我竟什么都不曾记得了。
我小时候外公身体不错,如今他的腰已十分不好了。每次他在看电客厅视之前,都要摇摇晃晃的从他休息的屋子里一点一点的挪出来那把 来,又摇摇晃晃的各处寻找那遥控器了。
兴许是因为看电视多了,亦或者有着兴趣了解。外公十分的熟知公共交通。外婆曾经对我说过,要是给外公一张公交卡,从北京的哪里都能回家。大概是有些夸大的成分罢,但是不必否认外公对公交车的了解胜于大多数人。
十岁那年暑假,我要天天去海淀黄庄上课,父母有时太忙,外公便带着我每日花上两个小时坐公交来回周折颠簸去上课。他每天比我早起两个小时和外婆一起筹备午饭,摆的精致并且极仔细的用玻璃盒子装好,包裹在棉衣里,这样到了中午还是热的。期初我并不理解,后来知道他们是怕我在这边吃不好,吃不习惯。
躺着躺着,我仿佛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跟着小草一起欢快的跳舞,跟着大树一起演奏。静静的停止了,因为风主宰着一切。风没有了,大自然就安静了下来,快快乐乐的小草和大树,停息了脚步,停止了自己的声音。
我静静地躺着,仿佛听到了小草的哀求,大树的期盼。
呼——呼,风又来了,我在想,是风看到了我们渴望的眼神,听到了我们心的呼唤。虽然是微微小风。可是小草和大树并不觉得。他们还是尽情地跳,尽情的唱。
我倾听风的声音,看着风对我的微笑,慢慢的,我已经到了梦的家园。
在梦的家园里,大自然很美好。大自然的每一个生物都很和谐。他们每天玩耍,嬉戏,都不用为了我未来而担心。
我觉得他们是快乐的。
风也是这么觉得,在炎热的夏天,风带给他们清凉。让他们快乐。他们每天都能听到风的声音,风再给他们唱歌。听——风的声音多美啊!
慢慢的,太阳告别了东方,风把我的梦境打破,风让我醒来。来到现实的世界,风叫醒我之后就悄悄的离开了。
美,是清晨荷叶上的一滴露珠,晶莹剔透、冰晶玉洁、纯洁无瑕,让人禁不住驻足观赏,呵,多美!美,是父母的一杯清茶、一声叮咛、一句问候,让人倍感温暖、舒适;美,是别人的一个微笑,充满甜蜜、友好与欢乐……
美,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是李煜“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一腔愁绪;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愁绪……
美,是雨后架起的彩虹,在蔚蓝的天空中,它显得别具一格,更重要的是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之后,它才出现,它体现了奋斗之美,正如歌中所唱“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美,是一首动听的音乐,在心情烦躁的时候,让你赏心悦目,忘记烦恼;在你兴奋的时候,引吭高歌,即兴起唱;在你悲伤的时候,陪你一起痛哭,流泪,让悲伤与音乐融合在一起……
美,是寒冬傲霜斗雪的梅花,在白茫茫的大地上,独自绽放在悬崖峭壁,她体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美,她那美丽的花瓣正是她经过严寒困苦的骄傲的体现……
三毛为了亲近自然舍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但最终如愿以偿获得了撒哈拉尽头绮丽的梦。她放弃了与荷西过平淡幸福的生活而与他来到干巴巴的撒哈拉沙漠。在这里她得到了异于别人婚礼的信物――鲜花,得到了荷西为她奔走整个沙漠而找到的骆驼头骨,她们的爱在风沙干燥的沙漠开出了幸福的花。为了亲近自然,她不惜抛弃繁华,为了亲近自然不惜搁置其他。
沈从文为了亲近自然舍弃了躁动的浮华,但他拥有了凤凰山上五彩石的绚烂。他自小生长于山川秀丽的凤凰,对此有一种难以舍弃的情感,他不留恋于尘世的灯红酒绿,高楼林立而偏爱自然的清静与美好。因此,在他的潜心于自然中创作出了闻名中外的《边城》。它寄托了沈从文对凤凰全心的爱,他也从此声名鹊起。
梭罗为了亲近自然,减去了享誉世界的荣耀,但他也拥有了瓦尔登湖上惬意的寂寞。他放弃了被荣誉围绕的光环而选择了在瓦尔登湖畔的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个月。瓦尔登湖畔有纯洁透明的湖水,有茂密翠绿的山林,有大自然给人澄清的空气。在这里梭罗感觉到了心灵的纯静与精神的升华,让他选择与自然相处的决定无怨无悔。
米兰昆德拉在说过: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也越真切的存在。亲近自然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更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像三毛、沈从文、梭罗。亲近自然让他们得到他们生命中的美好。
看日出日落,听江流长逝,感花谢霜飞。自然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美好。亲近自然,感受它的内涵,无疑令我们心旷神怡。
在路上,我看见了青山耸立在金黄的土地上,我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在青山上,那巍然屹立的高松树群,棵棵挺拔而出,似乎是一队军人叔叔在那里训练。
大舅爷对我说:“这是净月,不仅美景多,野菜也多,一会儿我就领你见识一下。”
下了车,我经过了一小片松针和残叶,经过小径,终于到了一片菜地。哇,菜地的面积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一望无际。
走进了菜地,我站在土坑上,准备挖小根蒜,我原本以为小根蒜长在很显眼的地方,一挖就OK,可是实战一开始,我就被顺利的OUT了。一开始挖,我就盯上一颗,我轻轻走过,然后开心一跃:“我抓到你了!”一锹下去,我就将它挑了起来,一阵“哈哈”后,我就去找大舅爷汇报战绩,可大舅爷却皱了皱眉:“呃,这不是小根蒜,小根蒜的下面是有蒜的。”
我失落了,我又向前走,看见一颗,我心不在焉地将它挑起。此时大舅爷朝我走来,我拔出蒜,发现还是没根,就转头对大舅爷说:“又是草。”可大舅爷却说:“你挖对了,就是你把根挖断了,再挖深一点,你在地上找一找根。”我看了看地上有许多小白蒜在嘲笑我,我不由得奋起,续写一段“成功挖蒜”。
第三次,我找好位置,一锹下去不回头,我用力一挑,抖了抖泥,嘿,这回不知为什么,心跳个不停,我猛地睁开眼睛,嘿!这不是那笑话我的淘气小蒜吗,怎么脸色苍白,眼睛里写着:“蒜你狠!”我接着向下看,一条条绿色的“小鞭子”迎着风,很是可爱。咦,这不是小根蒜吗,大头长尾巴,我心中绽放了胜利之花。
一小时后,我的袋子变得满满的,虽然我身上有浓浓的蒜味,但是,我依然很快乐。
在家吃小根蒜的时候,蒜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甘甜涌向心中。
闭上眼,倾听风儿窃窃自语的声音,享受大自然轻柔的抚摸,顿时飘过一阵熟悉的芬芳;睁开眼,迎接我的不是那枯黄凋零的落叶,也不是垂头丧气的小草,更不是秋风萧瑟的荒凉寂地,而是一片翠色欲流的旷野.树木、花朵儿零乱地散在这翡翠般绿流上.侧耳倾听大自然的回音,“沙沙,沙沙”——原来是秋带给我们这个不同凡响的见面礼.
“来呀,快来呀!”秋的身影轻盈地挪移着,刚才还在那儿寻捕蝶影,这一眨眼,又坐着榕树秋千微笑地向我招手,我忍不住秋的诱惑,蹦着跳着追随秋的倩影.
花海上的蜂围蝶阵,蜂蝶的共舞纷飞,我觉得自己仿佛也变成了—只蝴蝶,加入了他们.他们似乎非常欢迎我这位志同道合的伙伴的到来,拉着我的手,热情地邀请我一起分享秋的礼物.五彩缤纷的鸡冠花,黄中小斑纹雏菊也赶来助兴,为这花丛里的舞台锦上添花.
一丝凉风轻轻地袭来,心里不觉涌上一股暖意.这股暖流缓缓地流入我的心底,永不停息.葱茏苍翠中点缀着的黄的踪影的绿野,替代了凋零的花儿的缤纷多彩的花野,这是秋无边际的视野.她像春那样,善解人意,温柔可人:她又像冬那样,常给我们这些秋迷带来许多出人意料的惊喜;有时,她又是夏的.翻版,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充满生机;但有时,她又淘气调皮地吹落几片金黄的树叶,她觉得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才是人家心目中所向往的.
秋宛如一个赋予双重性格的女孩,时而内向,时而外向,让人捉摸不透她的心思.
秋,好像一件无形的纱衣,装扮着爱美的大自然.
秋,仿佛曲径通幽,引领我们去欣赏一个新的世界.
在平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忙碌奔波于各种各样的事,每个人都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需求而拼搏着。有多少人能停下脚步去思考这一切呢?大多数人不愿停下,怕被超越,但其实,奋斗的人生固然精彩,也需要有底线。做好自己该做的,想做的,不必强求,不必让自己身心疲惫。
正如拔苗助长这个故事所说的,农夫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于是他便到田里,将禾苗一棵棵地往上拔。他回到家高兴的说他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的儿子听到后,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却发现禾苗全都枯死了。可见任何事都是强求不来,唯有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_,顺其自然,才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无论是陈胜、吴广起义,还是太平天国运动,都是因为封建统治都压迫剥削人民,使天下的百姓有苦难言。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农民起义,反抗斗争,但若统治者能够实施仁政,以仁治国,顺应民意,就不必担心政权被推翻,可见顺其自然,顺应民意在历史发展中可能才是最好的选择。
顺其自然并不是说一切都要等待,遇事应知进退,明舍弃。努力争取后行不到的就不必强求。放失有度,顺其自然,波澜不惊,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够以平常心去对待纷杂的世事和漫长的人生,在平淡中调出五彩斑斓的人生,相比于强迫自己去追逐,为什么不选择顺其自然呢?相比于反反复复纠结自己的决择,为什么不选择顺其自然呢?学会顺其自然,会让生活充满阳光。
我不拖沓,一进植物园就往深处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而湿润的味道,入眼的便是眼前铺在地上的一层厚厚的落叶,有些叶子还带着绿色,有些则以枯败,有些则以腐烂。抬起头,发现自己不知何时走在密林间的地上。繁茂的树干枝叶几乎完全遮蔽了头顶的天空,只有少许的光亮透过树叶的缝隙照了下来。就在我的周围,还有许多突出地面犹如虬龙般的树干和枝干,几许枯藤缠绕在石头、大树之间,野草新绿,苔藓青青。几声鸟鸣,从高高在上的树梢上不时传来,似低声细语呢喃,轻轻交换着,却已是这林间唯一的声音。
幽幽鸟鸣,在头顶上方叫唤,慢慢唤醒了这片沉睡了一晚的山林。光线变幻地从树梢的缝隙中照下,让我脚下的路变得光影交错,黑白摇曳。几滴露珠,晶莹剔透,落在青草细长的叶片上,随着微风吹过,缓缓的颤动着滑过青绿的叶尖,滴落于土地上。古藤老树、青苔绿草,层层叠叠,悄无声息,似无边际。落叶徐徐,树枝轻摆,这林间之景如同一幅优美的画卷。
我站在这林间,看着这般美景,前日的忧愁一扫而空,每深呼一口气,都感觉心灵被净化似的美好。抬头看见西边天空的那一抹残阳,我意识到天色已不早,于是便沿着来时的路走了回去。
走出植物园,踏上柏油马路,车如流水马如龙,又要回到那喧嚣的城市中去了,我有些不舍,驻足望着身后的这片森林。原始而幽静的森林中,沉默的寂静又一次降临了,仿佛千百年来,周围的树木都是这样沉默地看着这所发生的一切,尽管山山水水几万重,但他们永远矗立在那里,越过春夏秋冬,守候着这片园林,这份宁静。
“大自然,和你的约会很愉快,希望我们可以成为朋友,让我这个已久久淹没在城市中的孩子能领略你无与伦比的美……”
多接触自然,会领略到不一样的人生。亲爱的你,准备好与大自然的约会了吗?
【我与大自然为话题作文】推荐阅读:
我与自然共成长的主题班会教案03-13
以大自然为话题的700字作文10-29
以大自然的美景为话题的作文03-27
以感悟自然为话题作文600字11-25
感悟自然为话题的700字作文11-26
我与快乐话题作文10-06
我与明天话题作文01-25
关于我与春天话题作文06-24
我与微笑为友作文600字11-09
走进大自然为优秀作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