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家长会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层家长会(精选6篇)

分层家长会 篇1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进而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为此,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八年级段先行试点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同步推进七年级分层走班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分班原则:学校将本着自主选择、动态分层、因材施教,并兼顾有利于教学管理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知识水平、能力倾向、学习兴趣和教师评价等因素将学生分成A班(基础班)、B班(提高班)。

2.走班科目:试行前期,先组织数学和科学两门学科进行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管理为要素的分层走班教学。

3.动态分层:根据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从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A班优秀者可以进入B班,B班学习吃力的可流动到A班学习,实现动态分层。

希望家长帮助孩子合理选择班级意向。教务处将参考学生提交的选择意向,再确定第一阶段分班名单。

我选择的班级是?请在的括号内打“√”,并带回学校交班主任老师。

A班[基础班]()B班[提高班]()

家长签名__________

学生签名班主任签名_____________

台门学校初中部教务处

分层家长会 篇2

一、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 即价值标准所取的方向。叶澜教授认为:“价值取向是人对客观事物及自己需求和利益的认识水平的反映, 也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本文的价值取向指的是农村学生家长在涉及子女教育方面的决策时, 对教育在子女未来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即认为教育对子女未来发展价值越大, 越倾向于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与支持, 从而提高子女的学习动机;相反认为教育对子女未来发展价值越小, 对子女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越容易影响到子女学习的动机, 导致他们学业不良, 甚至辍学现象的发生。

二、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理论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内部的个人或群体因占有社会资源的多寡而形成的不同的层次及各个层次间具有不平等的关系, 这种不平等表现在政治权力、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等方面的差距。社会分层激励着人们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职业资质, 从而实现向更高阶层的流动。

社会流动以社会分层为前提, 指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地位的变化和角色的转化, 即从一个阶层、阶级或职业转换到另一个阶层、阶级或职业的现象。社会流动始终存在于社会发展中, 只有社会各阶层的不断流动才能为社会输送新鲜血液, 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正如俗语所说“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向上的流动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人们渴望能够以其学历、智慧、才能和社会贡献来取得更高的收入、更大的权力与更高的社会地位。因此一个社会的流动率越高, 就越能调动各个阶层, 尤其是中低层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使他们充满希望, 通过后天的努力, 实现向上流动的愿望, 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

社会分层蕴含着社会流动的动态平衡, 如前所述社会流动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中地位的升迁或降落。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有:暴力斗争、政治运动以及教育。暴力斗争在相当长的历史中起着社会流动的作用。通过暴力斗争, 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流动, 有可能使一个群体一下由“上层”下落, 而另一个群体从“低处”上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就是暴力促进流动的写照。政治运动促使社会流动则表现在通过政治的干预实现社会的流动。例如在特定的时期内“地主”“资本家”成为社会“不齿”的群体, 而贫下中农则受到人们的敬仰。除此之外, 教育也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途径之一。相对于暴力斗争、政治运动, 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社会的流动更加公平, 对社会发展的破坏力最小, 因此更为理想。随着现代社会流动程度的提高, 教育的经济功能和选择功能更加明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人是经济的动物, 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教育则在当今社会实现这一目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给个人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已被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所证实, 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大家所认可。在“学历社会”的背景下, 学历和文凭就成为教育向个人社会流动可利用资源转化的中介。“学历社会”对学历的关注胜于对实际知识、能力、胜任力和态度的关注。在同层次学历下, 又以学校或专业的声誉为判断的依据, 这在客观上导致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

三、农村学生家长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

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 并非教育自身独立所能完成, 社会相应的价值导向、结构、制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子女的影响更为突出。由于农村家庭的收入较之城市的家庭要低得多, 同时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水平与城市相差较大, 因此农村学生家长的教育价值取向对于学生学习动机、是否能够继续深造影响巨大。

1.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

改革开放以前, 农村学生家长教育价值取向是应试, 通过考试改变农民的身份。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体系, 造成了城乡人口在劳动条件、生活质量、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户籍制度也限制了农民的社会流动, 他们被牢牢地拴在土地上, 使得“农民”不再是一种职业, 而是特殊身份的代名词, 使先赋的因素成为决定农村人口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教育却为他们提供了改变农民命运的可能, 由于当时教育制度很大程度上决定考入学校即可以成为“公家”的人, 教育、考试成为他们摆脱农民身份, 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条有规则可循的途径。学业竞争的成功者进入高等学校, 获得较高的学历, 并因此而拥有城镇户口、优越的工作环境、较好的经济效益、较高的社会地位。正是这种教育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可谓“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2.20世纪80年代初~2000年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广大农民的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农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他们可以选择进城务工增加收入, 使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有所改变, 通过教育、考试来改变农民身份的要求有所减弱, 从而导致农村家长教育价值取向开始多样化, 即在鼓励孩子读书上大学的同时, 也鼓励他们学有一技之长以便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 为广大农民子女提供了新的出路, 导致一些农村学生家长急功近利, 对教育关心的热情有所下降, 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

3.2000年~现在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 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 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在城市就业中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诸如父母人际关系、住房、户籍限制等, 比城市学生就业有更多的困难, 导致了农村学生家长教育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 一些学生家长为了短期利益而让自己的子女放弃高考, 最为明显的是2009年全国高考的报考人数在近几年来首次出现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前农村家长教育价值取向的改变有很大关系。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农村学生未来的发展, 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当前这种趋势。

首先, 从政府角度来讲,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与整个社会密切联系, 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逐步缩小城乡的差距;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切实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设施与教育的质量, 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在教育导向上, 改变以前的“离乡教育”即以学生离开家乡到外面发展为荣, 以学生毕业返乡建设家乡为耻的观念, 建立“立足家乡、服务家乡的教育取向”, 引导农村学生家长树立鼓励自己子女学成后积极回乡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观念;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步伐, 解决广大农村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医疗、失业的保障问题。

其次,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 社会用人单位应当改变传统的在就业方面存在的户籍、地域、性别等歧视性观念, 为广大农村生源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让广大农村学生家长看到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再次, 从家庭的角度来讲, 农村学生家长应当看到学生未来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不仅仅局限在读书上大学、从政、走向城市, 更重要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农村学生家长应当看到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认识到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为了生计而谋得一技之长, 更重要的是为将来做好准备, 一旦机会来临就能够很好地把握, 从而获得成功。

摘要:本文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中的作用, 通过对比20世纪50年代至今农村学生家长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 指出了当前农村家长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并从政府、社会、家庭等方面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分层家长会 篇3

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真正有权的人,不会去用权

B 授权要公开化

C 授权应当是有弹性地进行,可放也可收

D 真正有权的人,非常会造势

正确答案: B

2.争夺上级的权力,剥削该给部属的一部分利益,属于哪种权力的误用? √

A 争权夺利

B 弄权

C 滥用职权

D 越权

正确答案: A

3.对授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授权应当是有弹性地进行,可放也可收

B 应该允许上下级之间在私底下达成不成文的授权

C 授权之后不需要让上级全盘掌握事态的发展状况

D 在授权时一定要慎始善终

正确答案: C

4.被授权的人容易误用被授予的权力,它有三种表现,而争抢上级权力的行为是:

A 滥用职权

B 争权夺利

C 越权√

D 弄权

正确答案: B

5.在权责利的关系中,对中层管理者的理解正确的是: √A

B

C

D 有责任和权力有责任无权力既无责任也无权力有权力无责任

正确答案: B

6.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主张的是: √

A

B

C

D 分层授权分层负责分层授权和分层负责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7.对授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B

C

D 你只要做到使老板放心,他就会全部授权为了培养与领导的默契,我们还要注意保持低调理想的授权只要做到让领导很放心就可以了授权要慎始善终

正确答案: C

8.通过对分层授权危害的理解,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选人一定要注意他的品德要注意培训干部的责任感老板要宽容

D 一个组织,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正确答案: D

9.哪一个不符合中国授权的原则: √

A

B

C

D 随时向上级汇报不与上级抢夺权力向上级表现出获取权力的欲望即使被授权,也向领导说会向他请示

正确答案: C

10.顺应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对下面的观点不予认同的有: √A

B

C

D 提拔下属容易,可要降职却很困难领导喜欢专权,却希望别人认为他不喜欢专权私下谈话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通常方法主管之间有矛盾时总是去找上司协调

正确答案: D

11.在分层负责表的制定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请每一个成员都将自己的工作列出,以利于分析对于每天的正常状况,惩办人也可以推卸责任对于异常情况,承办人无法承担责任,则只能向上汇报共同讨论,决定后呈请领导核准实施,并定期检讨正确答案: B

12.对组织中权责利关系的理解中,错误的是:√A

B

C 员工必须有能力高层应该倾向于无为中间管理层要能干

D 某个人有能力,代表他能干

正确答案: D

13.为了使领导放心授权给你,需要做的是: √

A 不要表现出来

B 不要与上级抢夺权力

C 随时向上级汇报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4.下列对中国人授权心理特征的判断中,错误的有: √

A 我们的上司不喜欢专权的人

B 中国人说话永远不说清楚,总是喜欢旁敲侧击

C 定期抽查对工作更有利

D 中国人不会自告奋勇、一马当先

正确答案: C

15.为了防止授权后出现滥用权力等不利情况,领导应该做的是:

A 不授权

B 进行定期抽查

C 不定期抽查

D 对下属负责范围内的事务进行随意干预

正确答案: C

英语分层教学 篇4

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本文结合现阶段高中生的构成特点和教学现状,指出分层次教学“分层不分班”,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语言知识和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根据学生各自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英语学习环境中求得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为学生素质提高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得知识,而且发展诸如语言表达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与观察能力及使用工具书与查找资料能力等,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分层教学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主动型学生的特长,调动被动型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消极型学生的热情。

二、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

分层次教学着眼于学生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前提条件。具体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其次,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此外,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英语。最后,教师必须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实施英语分层教学,应有长期的计划,最好从高一年级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三、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

1.备课分层

备课是保证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首要环节。备课分层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掌握他们存在的个体差异。

(2)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大纲,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有用信息。

(3)考虑教法。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有多种方法,可根据内容分层,根据不同的活动分层,根据角色或学习者的反应分层,或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指导分层等等。

(1)教学目标分层。

(2)提问分层。

(3)操练分层。

3.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方法即“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的。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练习应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即采用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这种补充不应该是课堂的延续,更不能变相增加题量负担,而是根据不问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基础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一定要对他们加强“监控”,确保他们不掉队。要针对不同特点进行学法指导,不断激发并强化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优秀生和特长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前提下,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5.测试分层

在单元及阶段性检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所学握内容和英语达标的不同要求拟定等级性试卷。A 卷:基础题,难度较小,只考查本单元重点,不考难点,以模仿性试题为主;B 卷:考查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侧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C 卷:以本单元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拓展,增加有一定难度的理解及综合性测试题,检测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等级性测试,旨在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均有展示自己知识和才能的机会。等级制的分组应是流动的,进步明显者应调至上一等级,成绩明显下降者应调至下一等级,以便教学具有针对性,也使学生有压力感。

6.评价分层

评价标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当把评价作为手段,以此来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决心评价时,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为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问答、作业练习上分出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者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了同一问题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他们都有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这样就能及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发展。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在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或单元练习中,应按各层次教学目标来划分优、良、中、差、不及格五个等级。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求知欲

2.服务于课程改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3.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5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面对21世纪的教育,我们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点评与小结。

分层教学, 是指在班级内部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适应的, 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 使教学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 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 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适应, 通过对学生实行异质编组或同质编组, 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练习, 分层辅导, 分层评价, 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共振效应, 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目标的教学方法。

“分层施教、异步达标”是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一种发展, 它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为前提, 并以这些差异为依据将学生分为若干不同能力层次的小组, 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体系、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多层次的形成性评价系统以控制教学进程, 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最适合他们个性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我们认为“分层施教”的理论框架有三个组成部分: 其一是它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这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导向以及价值的判断依据;其二是分层的策略和目标序列, 这是我们实践成败的关键;其三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策略, 这是教学的核心;最后是形成性评价系统, 这是教学的保障。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实施分层教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由过去的“学”适应“教”改变为“教”适应“学”;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控制、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面积提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达标肯定, 超标鼓励”, 适时动态评价, 促使达标递进, 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增进学生的自信心, 不但是分层教学的手段, 也是分层教学区一般教学的显著标志。根据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要组织和实施好分层教学, 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前提, 有效施行差异教学是重点和关键, 实现“达标提高”促使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是目的和归宿。

分层家长会 篇6

一、显性与隐性相融合分层教学的内涵意义

所谓“隐性”分层, 指的是在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 如原有基础、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潜力等具体情况基础上, 在层间自愿基础上进行流动, 实施动态分层, 分为A (优) 、B (一般) 、C (及格) 三个层次, 然后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分层定标、分层指导、分层评价,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当然该分层只求心中有数, 不应公开。所谓“显性”分层, 指的是教师在分层要求、分层定标时, 学生可公开地自由选择, 并公开从三个层次分析评议。在教学中将显性与隐性分层相融合, 不仅使教师能有效地开展教学, 充分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全面性, 而且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可行性实施策略分析

1. 分层设定目标, 搭建成功平台。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提出与每个层次学生能力相匹配的分层教学目标, 就能把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协调起来, 以便教师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多个维度贴近学生的本质特征和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当然, 分层设定目标时应做到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 又能鼓励个体发展;既要低起点, 又要多层次、有弹性, 为每个学生的当堂达标创造机会。如,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 制订如下分层目标:C层学生只要求能基本读懂文章, 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 能做T/F判断, 学会直接从阅读课文中寻找答案;B层学生除要求达到C层目标外, 还要求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理清文章脉络, 查找细节信息, 回答细节问题;A层学生除达到B、C目标, 还要求能理解句子间逻辑关系, 深挖文章深层次的涵义, 找出主题并展开一定的讨论。

2. 分层合作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充分尊重, 使其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等差异, 注重共性和差异相结合, 因材施教,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 又要充分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1“Friend”的Reading“A Best Friend”的教学过程中, 引导各层次学生进行互助合作学习:建议C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词汇短语概括文章的主题;B层学生围绕“Why do we need best friend?”来进行学习交流;A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在此基础上, 提出问题:“If you are Millie’s friend, what do you want to say?”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三、分层设计作业, 挖掘学生内在潜能

英语作业的设计必须坚持以生为本,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 增加练习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分层设计, 让学生自主选择, 使学生在自主性的作业训练中, 主动探究、吸取知识, 发掘特质与潜能, 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如, 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5“A Brave Young Man”后, 可设计以下几项作业, 让学生任选一至两题完成: (1) 熟读课文; (2) 精读课文, 掌握本课的各类相关词组; (3) 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今后怎样以自己现有的能力做一些实际的有意义的事, 并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 (4) 根据课文故事情节, 编一个电视台主持人和故事主人公之间的小对话。

四、实施分层评价, 促进学生最优化发展

在显隐分层相融合的分层教学模式中实施分层评价, 应及时公布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分层评价应具有及时性和鼓励性, 用对各层次学生具有适合性和挑战性的不同标准来衡量各层次学生, 应更多地考查各层次学生达到及超越本层目标的情况。如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 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取得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 从而激发其英语学习动力。

上一篇:俗语大全下一篇:学生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