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设计大赛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风筝设计大赛(精选13篇)

风筝设计大赛 篇1

主办方:院团委协办:校学生会宣传部

活动时间:4月23号地点:梅园路口前

为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掌握精神实质。我校特举办此次《我心飞扬》风筝设计大赛,带领同学们一同放飞理想,展望未来,创造精彩唯美人生。

亲,还记得你最后一次放风筝是什么时候了吗??也许你不记得,但是或许你记得你第一制作风筝是什么心情吧!忙活了一个上午或许最终都飞不起来,但是我相信过程是激动人心的!

此次活动我们为你提供了这样一个发挥自我的创新思维,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的平台。活动简介:

(1)从4月7号—4月19号进行报名及作品征集;参赛人数可以是2人一组或者3,4人一组均可参赛组最好要有自己独有的队名。参赛选手可在宣传人员直接报名或

者电话报名,请正确填写班级姓名手机号码。请参赛各组在4月21日前交上自己

设计的图样,以及队名。我们进行评选确定最终进入决赛的名单。

(2)作品筛选;我们会从上交的作品中选出最优秀前30名组的作品,我们会电话或者

短信通知。记住哦,不是最漂亮的就是最优秀的,创意才是根本。所以这也是我们评选的一个重要因考虑素。

(3)终极决赛;凡是进入决赛的选手将在4月23号下午现场制作你亲手设计的风筝。

届时将会有老师进行专业评选。参赛选手在制作风筝过程中,我们将准备做好的卡片,前来观看的同学科委自己喜欢的作品投票,投票者可以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即有机会获得奖品。得到票数最多的作品,将评为“最具有人气奖”。

作品要求:

(1)规格大小:菱形(宽约60厘米,高约50厘米);方形(长约50厘米,宽约34

厘米);三角形(直角边长约60厘米,斜边长约85厘米)。

(2)内容:适合文明大学生的思想潮流,创新、积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奖项设置:

一 等 奖1名获奖证书及奖品;

二 等 奖2名获奖证书及奖品;

三 等 奖3名获奖证书及奖品;

最具人气奖2名获奖证书及奖品;

优秀奖5名获奖证书及奖品;

作品交至分院宣传部或校宣部办公室!

风筝设计大赛 篇2

这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 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 多用白描而极少雕饰, 文笔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 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 同时还写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 充满了童真童趣, 使人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本文叙述层次清晰, 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 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 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 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 意味深长, 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就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来讲, 他们对这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 一定会很感兴趣, 因为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 情节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后大部分学生会尝试做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设计理念]

1.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乐说、爱说、想说。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

3.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方法]搜集资料、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 感悟童真童趣。

3. 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 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动手做一做风筝, 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 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1.唤起情感, 激趣导入

师 (谈话) :童年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充满欢声笑语, 你觉得童年生活中哪件事最让你快乐,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有这么一群孩子, 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让我们走进课文, 走进他们中间, 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 指名学生读, 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教师注意纠正读音。

(3) 学生再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句子, 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 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反复朗读。

(5) 教师引导发现、质疑:读后有什么发现, 产生什么疑问, 与大家交流交流。

师 (提示要点) :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高兴的, 放风筝时非常高兴, 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 “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3. 细读探究, 体悟情感

(1) 学习第2自然段。

(1) 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读这一段。

(2) 说一说:读了这一段, 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 想一想:角色转换, 如果是自己在做风筝, 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 找一找:所想象的可以用本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5) 结一结: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6) 赏一赏: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向往、渴望、喜悦) 朗读全段。

(2) 学习第3自然段。

(1) 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 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 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吧! (多媒体展示放风筝画面)

(3) 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 你们看到了什么, 与大家交流交流。

(4) 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 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 你的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5) 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 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 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兴奋、激动、自豪) 再读全篇课文。

4. 课堂练习, 拓展延伸

(1) 自学生字, 交流学法。

(1) 出示生字, 指名组词朗读。

(2) 观察生字, 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 练习书写生字, 抄写词语。

(2)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5. 课后作业, 巩固强化

《风筝》教学设计 篇3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本文人物描写的语言和方法。

3.了解本文丰富的意蕴及主旨。

4.学习鲁迅先生严于自省、知错能改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主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我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本文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二、导入新课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每到春天,“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不过,在鲁迅先生眼里,故乡的风筝却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今天,我们一同去倾听鲁迅先生的心灵诉说,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积累字词。

2.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听写词语。

伶仃 虐杀 宽恕 惊惶 瑟缩

嫌恶 什物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2)学生给加点字注音。

3.朗读课文,探究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相距二十多年,其间作者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探究学习

1.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大家听了第一段会产生什么疑问?

作者为什么看到北京上空的风筝感到“惊异”和“悲哀”?

2.有谁能给出答案?

因为故乡放风筝是在阳光明媚的春二月,而北京却在这样寒冷的季节就放起了风筝,所以他感到“惊异”;感到“悲哀”是因为天上的风筝使他想起了“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这“精神的虐杀”指的是什么?

弟弟瞒着我做风筝,被我发现,我凭着年长,力气大,粗暴地撕毁踏扁弟弟做的风筝。

3.课文第几段写这件事?

第四段。

4.阅读第四段,完成下表

5.找出描写我粗暴拆毁弟弟风筝动作的词语。

“折断”、“掷”、“踏”,我是一个施虐者,这样的动作细节描写隐含对小弟的可怜、同情,也隐含着自责,那弟弟为何要偷偷地做风筝呢?

因为弟弟最喜欢风筝,但他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所以只好偷偷地做。

6.请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入迷情状的语句。

(1)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2)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他惊呼。

(3)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地跳跃。

通过对人物准确形象的动作、神态描写,一个天真活泼十分喜爱风筝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7.那“我”为什么不许弟弟放风筝?

因为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而弟弟对风筝的态度在我看来是笑柄,是可鄙的。

五、课堂小结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本应多到户外去锻炼身体,可“我”深受落后的封建思想的束缚,凭着是兄长,粗暴地拆毁了他苦心孤诣制作的风筝,同时受到伤害的也有一颗稚嫩的心。在这里,正常的天性,得不到发展,合理的愿望,无法实现,甚至付出代价,这就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了。

六、作业布置

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浓浓的手足亲情。

第二课时

一、探究学习

1.那“我”是什么时候意识到少年时扯烂弟弟风筝的那一幕是对弟弟的“精神虐杀”?

是我“人到中年时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游戏可以开发儿童的潜能,增长儿童的智力,从弟弟糊的风筝来看,弟弟有哪些方面的潜能?

弟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弟弟当时“大概十岁内外”,就能亲自动手糊风筝,说明他动手能力强;当时家乡上空的风筝多是“淡墨色的蟹风筝,嫩蓝色的蜈蚣风筝或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而弟弟做的却是美丽的蝴蝶风筝,还有小风轮,说明他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我是如何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呢?

在弟弟面前承认自己少年时的糊涂。

4.面对哥哥的坦诚和忏悔,弟弟作何反应?

他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件事吗?”对哥哥曾经无理的举动,他已经“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5.弟弟什么也不记得了,说明弟弟并不认为自己被虐杀,课文第4段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

小时候,弟弟在哥哥的影响下,也认为放风筝是件没出息的事,虽然自己喜欢风筝,但也只能偷偷地做,被哥哥发现后,他“惊惶”,直到最后哥哥踏扁自己的风筝,没有丝毫的争辩和反抗,认为哥哥的虐杀是合情合理的。

6.弟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为什么我的心还是沉重的?

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肆意妄为的原因,所以感到悲哀、沉重。这里不仅是抒发个人的怨恨,更是对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

二、理解首尾的写景和我的感受

景物:肃杀、寒威。感受:悲哀。

1.划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

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2.课文有好几处写到“悲哀”,请找出来品读一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人冲突的深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内容,个人的悲哀缘于时代的悲哀。本文写于1925年,其时北京仍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之下,封建礼教依然束缚和毒害着人们。

3.首尾两次描写肃杀的冬景,既是写实,又是虚写,是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象征,空中浮动的风筝既是故乡春天的象征,更是美好理想的象征。

三、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叙述“我”撕毁弟弟风筝和“我”欲补过而不能的经过,表现了兄弟间浓浓的手足亲情,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封建礼教对儿童的毒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一篇短小的散文,将深厚的亲情与严肃的自我解剖融为一体,将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加以结合,体现了含蓄深沉的立意美。

四、体验深思

1.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对待二十多年前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呢?

严于自省,知错就改。

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在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准我们上网吧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虐杀吗?

五、课堂总结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文章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

六、布置作业

在你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因为一件东西而产生矛盾呢?请将矛盾发生的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

风筝大赛活动总结 篇4

本次风筝大赛分为展示风筝,亲手制作风筝以及放飞三个阶段进行。其中展示风筝,亲手制作风筝,放飞风筝都在操场举行。参赛选手们纷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通过举办这次风筝大赛,我们收获颇多。在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

1.流程表细化,每个环节一一列清; 2.对选手的组织及安排到位; 3.学生会各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现场出现问题及时弥补,不影响整体效果。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1.整个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大,虽已经往各系下设通知,但仍有许多同学不了解活动流程;

2.提供给选手的材料质量欠佳,成品水平不高; 3.整体举办形式欠新颖,吸引力小。4.现场秩序有些混乱

针对这些不足,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这次活动从宣传报名到决赛得到了校团委老师和各系学生会的大力支持。这次活动以高水平,高质量的理念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以及老师们的赞赏。

风筝大赛作文 篇5

今天阳光和煦,秋风轻拂,我们学校将要举行一场盛大的风筝大赛,同学们都很兴奋。

参加比赛的选手纷纷带着自己心爱的风筝来到了比赛场地。风筝的样子也是千姿百态,有老鹰,有蝴蝶,还有龙风筝……

首先是各位老师的比赛。伴随着裁判员嘹亮的哨声响起,各种各样的风筝腾空而起,急不可待的扑向蓝天的怀抱。哇,真壮观!看着这情景,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社联风筝大赛策划书 篇6

一.活动名称:“放飞青春,爱你我同在”社联风筝大赛

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传递和弘扬中国的风筝文化。通过放飞风筝,开阔心胸,了解中国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比赛形式:风筝设计比赛和风筝放飞比赛 活动对象:机械院学生 活动地点:足球场

活动时间:2013年5月18日 主办对象:机械院社团联合会

二.赛前准备:确定主持人,安排好各流程负责人,制备器材:遮阳伞、音响、奖品、照相机、水,条幅等,布置场地,将比赛规则提前告知选手。三.比赛流程

1.设计比赛各队伍分别对自己的风筝进行演说,由裁判评分。2.风筝放飞:各参赛队伍进入指定场所放飞风筝,每位参赛选手将在指定的计时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在规定的时间和场地放飞风筝,并由工作人员计时。

3.风筝放飞结束后,各计时工作人员将所负责选手的放飞时间报送计分处由计分处的工作人员计算选手的放飞效果分和附加分。

结构设计大赛命题理论设计 篇7

关键词:结构设计,命题,理论设计

1 结构设计大赛的意义及背景

结构设计大赛是一项极富创造性, 挑战性的科技竞赛。它旨在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团队精神的考验, 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突出创新精神, 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培养团队精神, 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通过结构设计大赛可以很好地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 培养大学生的设计、计算和创新能力。

全国性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已被教育部列为大学生9项科技竞赛之一。2005年, 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 在浙江大学举行了全国第一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之后每一年举办一届。

2 历届结构设计大赛总结

2.1 结构设计大赛的题目

历届大赛的主要题目为:大跨屋盖结构模型、桥梁模型、高层建筑模型以及新增的一些一与土木专业相关的围堰设计等。一般为给定题目, 要求采用规定的材料, 在一定时间内设计并制作出一个结构, 通过承载能力试验, 以荷重比为主要决胜因素, 再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评出获奖等级。

2.2 采用的材料及其性能

一般采用白卡纸, 木材, 竹签, 易拉罐 (铝质) , 铅发丝线 (鞋底) , 白胶和硫酸纸。

2.3 评分办法

从历届的大赛来看, 总成绩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总分为100分, 包括结构造型与体系、理论分析、模型制作、叙述答辩和加载试验等方面。

2.4 方案的确定及理论分析

由于很多题型在各高校的历届比赛中都是没有大的变化, 或者就是照搬和临摹全国结构设计大赛的题目, 所以很多较小范围的结构设计大赛中很多选手的方案也是参考和临摹之前比赛的方案, 没有自己的创新, 但是我们的比赛重要侧重加载, 所以获奖者多为参考和临摹经典模型的选手。

理论分析则多为简单的结构理论分析和软件如ansys, midas的建模计算。

对某结构设计大赛桥梁承重组题目分析如下:

注重考察:本次比赛桥梁承重组是做两跨双车道桥, 最终加载成绩就是加载的重量与自身重量的比值的折合值。而加载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其中挠度成绩20分、静载成绩35分、动载成绩5分) , 结构构造型与体系15% (按模型结构的构思、造型和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评分) , 理论分析10% (按设计说明书、方案图和计算书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评分) , 模型制作10% (按模型制作工艺情况评分) , 叙述答辩5% (按现场叙述和答辩情况, 由评委当场给分) 。

考察的内容以模型的承载能力为主, 理论设计方面较少, 由于方便制作和加载的该种要求的桥型一般是上承式桁架桥, 该桥型受力良好, 设计大赛中能很好的应用材料的性能。所以, 大赛中作品80%以上的为上承式桁架桥。

3 命题的创新理论设计

现阶段结构设计大赛基本上局限于手工制作模型并加载这个范围之内, 而与实际工程结合不紧密, 不能很好的锻炼大家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不能完整的展示选手的综合素质, 所以, 我们的结构设计大赛命题应设置更多样化的题目, 题目可划分为专业组和趣味组分别供高年级同学和低年级同学参加, 每个组都有不同级别的专业知识的要求和动手能力的要求。所以结构设计大赛理论命题应趋于以下几方面。

3.1 专业组

3.1.1 注重理论设计, 注重软件的应用

结构设计大赛更多的是通过建立结构模型, 以便大家更深刻的认识和学习力学知识。所以, 现阶段的很多比赛中的模型如桥梁并未运用所学的其他如混凝土结构设计, 钢结构设计, 桥梁工程, 建筑材料等学科的知识, 限于做模型的材料, 结构设计大赛在专业组方面应该注重理论设计, 针对高年级学生应侧向如毕业设计模式的综合知识的考察方面的题目。

同时应加强像CAD制图, photoshop效果图, midas、ansys受力分析等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应用, 为今后工作打基础。

3.1.2 根据实际工程项目命题

如上面所说, 我们的设计应趋向的实际应用型, 故我们也应该引进部分工程中的资料进行题目设计, 同时, 加入查取国家级规范等内容, 让专业组趋于专业。

3.1.3 模型注重造型

最终也可以提交制作的模型, 但是模型应该注重造型, 加载可有可无。因为在理论计算中使用的材料并不是实际做模型的木材等材料, 主要破坏位置也不一定是实际中的最不利位置, 加载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3.2 趣味组

3.2.1 理论占部分

目前很多高校的结构设计大赛都是趣味性的, 因为在评分中一般模型加载占到70分~80分, 绘图及理论计算为20分~30分, 现场答疑占5分~10分。趣味组的比赛常常出现的就是做工决定成绩, 很多等奖作品都是临摹的结果, 常常因为加载仪器等的原因成败的偶然性很大。所以, 在结构设计大赛命题中理论设计及计算应该占到较大比例的分数。

3.2.2 结合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综合应用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成立了力学研究协会等组织, 举办力学趣味竞赛, 也就是着重考察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在模型中的应用。

在材料力学中我们学习了材料的性能, 同时, 学习了材料截面形状等方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所以结构设计大赛可以综合考察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结合性利用的题目。

3.2.3 只针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考察

只针对材料的力学竞赛现在已经有很多了, 当然, 这样的比赛题目对于做工要求更严格了, 可以结合材料自身性能考察各种截面形式下的力学性能。

可以根据受力考察材料受损的最不利位置等方面的内容。

3.2.4 注重造型

结构设计大赛也可以单纯注重造型, 加载占次要, 如桥梁造型, 结构造型等。

4 命题目的

质素亦针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出不同难度, 不同要求的题目, 旨在:

1)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通过结构设计大赛来丰富大学生活, 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

2) 针对不同年级同学, 高年级同学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 就应该把相关专业只是很好的用运到实践中, 调高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而低年级的同学可以通过制作模型、建模分析等方面对力学进行初步的了解, 同时提高大家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提供学习软件机会;

3) 专业组更专业, 这样就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考察力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加强机械, 土建等各类专业专业知识考查, 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历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细则.

[2]全国结构设计大赛条款.

[3]历届西南交大结构设计竞赛细则.

设计大赛的传播秘诀 篇8

恒源祥副总经理陈忠伟介绍,2008年是恒源祥成功使用奥运营销战略的一年,其中最成功的活动当推运作了全球范围征集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这项活动不仅策划、运作得比较成功,而且由于引起了社会共鸣,在长达一年八个月的时间内,不仅没有冷场,反而由于争议和热议,给恒源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额外传播效果,成为近几年来设计大赛成功传播的范例。

服装鞋类企业常常希望通过面向社会的有奖大赛征集产品设计等形式达到广泛传播和深度体验的整合传播效果,但是,这种活动往往周期较长,难免面临着“两头热,中间冷”的尴尬,如何实现设计大赛的持续高关注度与较高质量的传播效果呢?

赢在起点 里程碑计划的确定

陈忠伟介绍,当恒源祥在2005年12月22日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家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类赞助商时,公司就在考虑如何运用好奥运会这个大平台进行体育营销。当初对奥运会的选择是从三大平台(奥运会、世界杯、F1)中优先选择的。有了战略平台后,在中国奥委会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12月,作为2008奥运赞助商的恒源祥集团,以其特有的“权益”人身份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宣布启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公开向海内外征集“中国礼服”的设计方案。为什么会选择公开征集中国队礼仪装备呢?因为通过分析,恒源祥集团认识到奥运会开幕式拥有全球40亿左右的关注度,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最主要最直观展现中国形象和企业的形象的载体就是服装,而恒源祥本身正是这样的品牌企业。找到了契合点,剩下的事就是详细的活动策划和传播计划。

活动策划成功后如何做好传播计划呢,这就需要有完整的战略计划与实施计划,其中里程碑计划的选择和设置非常重要。

什么是里程碑计划?在项目管理中,里程碑事件是项目的主要事件和关键点,是衡量项目进度的标志性指标。对于一项动辄历时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设计大赛,设置里程碑计划是策划活动的重点。国外曾有一位蝉联马拉松赛冠军的运动员,当媒体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回答说,答案就在下一个电线杆——原来漫长的马拉松赛上,运动员很容易因为过长的赛程而失去信心和目标,而这位冠军把比赛分成了若干段,每一段的里程碑就是下一个可以看得见的电线杆,这些可控的小目标会不断增强运动员的信心,并最终引导运动员抵达起跑时根本看不到的终点,这就是里程碑计划的重要作用。

比如恒源祥在提出活动三个标准(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同时,将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活动分为三阶段计划: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预热期,2007年4月至2007年8月征集期,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评审期。这项历时一年零八个月的大赛还设置了若干个里程碑事件计划,比如启动仪式、宣传(通过平面、电视、网络等多渠道广泛宣传)、征集、评审委员会和顾问团组建、媒体宣传、网络互动(网上互动平台, BBS讨论区)、地面推广活动(大赛告知与展示、“百年奥运礼仪装备与中国服饰文化展”、优秀作品图文集)、评审、作品公布等等。征集活动原计划在北京奥运倒计时100天时举行颁奖晚会,推出优秀作品并宣布候选作品将会有机会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正式礼仪装备。

可以说,计划的相对完善决定了活动的成熟度。从事后的媒体关注度分析,这次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形成了三个集中传播期,一个是启动期的2007年3至5月,另一个是引起争议的2007年9至12月,最后就是奥运会前的2008年6至8月。这其中,既有正面评价,也有争议,甚至负面评价,但无一例外,在当时都形成了相对的舆论热点。

在另一项设计大赛中,里程碑计划同样明显。在2007年10月22日CBA联赛07-08赛季开赛之际,安踏公司推出了“我的设计,我的CBA”——首届CBA安踏装备设计大赛。作为CBA合作伙伴的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利用征集CBA联赛战靴、战袍及总冠军T恤设计的策划,不仅强化了CBA、潜在消费者与自己产品的关联,同时还有望从中发掘新产品的创意和发现优秀设计人才,同时提升安踏品牌美誉度及时尚感,可谓一石三鸟。

安踏为这次设计大赛设置了初赛报名提交(2007年10月至11月)、入选公布(2007年11月底)、决赛评选、封闭式集训、大赛颁奖(2008年1月11日全明星赛开赛前夜)等四个里程碑计划点。活动中严格按照计划,并在里程碑事件时点上进行重点宣传,强化了设计大赛的传播目标。

投石起浪寻找共鸣点

波澜不惊常是用来形容平静甚至是无所作为的状况,显然,对于需要广泛传播和较佳传播效果的一项设计大赛而言,波澜不惊并不是理想的状态,一波三折、涟漪不断才更符合活动目标的要求。如何带来一波三折、涟漪不断般向外扩散的传播效果呢?最简单的作法就是投石起浪——投一块石子在水中,水面马上产生层层涟漪,这块“石子”就是共鸣点。

恒源祥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执行过程中投了块什么石子呢——国服,这是恒源祥找到的最能吸引国人眼球的共鸣点。事实证明,这块石子不仅泛起了微波粼粼,更带来了波涛起伏。

在启动之初,恒源祥董事长刘瑞旗表示,他想通过这个机会,导入中国人自己的“国服”概念,设计出具有中国元素、适合当代中国人穿着的创新服装,向全世界去展示中国的服饰和文化。

“国服”概念,在奥运会前的语境中,不仅能牵动着体育爱好者的关注,更引起了全民的探讨。这个共鸣点,不仅为恒源祥在设计大赛开启之时赢来了更高层次的定位,更为媒体以后的持续关注埋下了伏笔,提供了传播议题。果然,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中,围绕着国服应该采用何种类型(汉服、唐装、中山装、旗袍、西服),什么颜色,什么程序、什么人设计、代表什么风格、如何体现“中国元素”等等发散性话题广泛传播。其中出现了网友签名提议某种设计风格,比如网友签名支持汉服设计,老外想设计中国队奥运礼服,奥运礼仪装备设计大赛引发“百家争鸣” ,民间的国服情结等等巧妙的传播内容的出现。

“国服”这个共鸣点的选择之所以比较成功,关键在于它提升了设计大赛的层次,扩大了大赛的关注范围,将一项可能只是服装设计师关注的活动变成了全民可以参与讨论的话题,同时赋予它文化内涵——这种内涵又区别于阳春白雪式的纯高雅艺术,它是街头巷议、家长里短、吃穿行游式的生活文化关注。这项共鸣点的选择为活动传播跳出小圈子无疑起了放大器的作用。

首届CBA安踏装备设计大赛投出的共鸣点又是什么呢?“我的设计,我的CBA”——这是强调归属感的一种情感共鸣点,希望吸引CBA的忠实观众。这种情感式共鸣点立意不错,也很有针对性,但相对来说,圈子小了些,设计又限制了传播的范围与关注度。

华通明略公司(MillWardBrown ACSR)在4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1284个有效样本显示,中国男篮联赛、全运会和中超联赛排名认知度前三名,其中CBA的认知率达到70%,中超为52%。调查显示,中超拥有远超其他赛事的忠诚度,但在接受度上却得分较低;而CBA在熟悉度、认知度上表现不错,但在忠诚度上却有待提高。看起来目前人气大旺的CBA却在赛事黏性上有课要补,而不大被看好的中超,却能紧紧抓住“铁杆”观众。这种矛盾为难了企业的体育营销决策者,也为类似设计大赛设置共鸣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忠诚度高的群体,体验式活动设计容易得到回应和传播,但对于忠诚度不足的群体,如果想达到更广的传播效果,议题的设置一定要更发散些,尽可能覆盖一些边缘对象。

设计类活动吸引人,还应该有一个预期,即谁会获得大奖,这个因素是一个持续起效的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吸引更多的关注与传播需要设置一定的悬念。

目前,普遍的悬念设置是保密揭晓前的信息,直到最后一刻大幕拉开,结果揭晓。然而,这种作法太过寻常,而且只能带动结束时的轰动性传播,在动辄长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持续过程中,难以唤起重复关注与传播。这就需要更多的巧妙的悬念设计以形成一种递进式的脉冲式传播。

比如恒源祥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仪装备设计大赛中,一年多的时间内形成了这样一个悬念链:国服设计—汉服、唐装、中山装、旗袍、西服—中国元素—支持汉服—明确弃用汉服中山装—公布“奥运礼服”设计三元素——拒公众评选—不会全是唐装汉服—揭秘前夜—揭晓。这一串悬念设计不仅较好地扣合了记忆曲线,形成了脉冲式的传播效果,而且不断设置着新的话题。最后,在收到了来自海外100多份作品、国内有1000多份作品后揭晓的是被网友称为“番茄炒蛋”的服装。有趣的是,这项征集活动结束后,网上仍持续了一断时间的热议,一些网友为揭晓的服装命了名,还有些提出了批评与建议。

“CBA安踏设计大赛”则在大赛过程中强调了草根参与性,并以此形成悬念,同时,在预赛和决赛的整个过程中,大赛官方网站利用网络平台详尽地展示大赛的最新进展,参赛选手及CBA爱好者们可以及时关注比赛的最新动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分享创意的过程中。在大赛进行过程中,组织者及时披露了参赛作品的情况,比如“舞动的篮球”、“龙卷风”、“无敌风火轮”、“零度”、 “野马”等作品上网传播,用这些创意不断扣合安踏品牌中所蕴含的“只要坚持,草根也能变成大师”的旋律。最终,四个月后,在CBA全明星赛前夜谜底揭开,战袍《兄弟》和战靴《三剑归一,千锤利刃》分别摘取了两组设计的桂冠,并被全明星球员带到了本届CBA的全明星赛场。CBA全明星赛后,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还在安踏全国各地的专卖店内展出。

持续时间过长自然需要通过不断提及来强化传播效果,这种脉冲式的传播方式,其实质和每周一赛的联赛赛制一样,是为了维持高的关注度和忠诚度。

“放飞梦想”风筝创意大赛策划书 篇9

一、活动名称:“放飞梦想”风筝创意大赛

二、活动主题:DIY风筝创意设计

三、活动目的:丰富大学生活,展现大学生自我风采,展现外语系蓬勃的朝气

四、主办方:外语系分团委

五、活动对象:外语系学生

六、评委:分团委各部部长与副部长

七、活动地点:4月25日在学校操场上公布比赛结果

八、活动时间:4月10日至4月25日

九、活动规则:

1、可以班级或个人名义参赛

2、参赛者自己动手设计风筝,或表达自己梦想愿望或展现自我个性

3、评委从参赛作品中选出较好作品(数量不限)后再由外语系学生自主投票选出得票最高的前十名作品评为优胜作品

十、活动流程:

宣传阶段(4月1日至4月5日):

1、分团委各部召开会议商量活动与宣传的具体事宜,并确定各部门的职责

2、准备宣传单(务必要有报名方法时间和联系方法)和要发的通知(通知要有时间地点,请求在各院各班上宣传等信息,)

3、发通知和策划书给各班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处

4、海报宣传(包括前期准备宣传和晚会开始的宣传)

准备阶段(4月5日至4月10):

1、准备所需道具与评判道具(主要是空白风筝的准备)

2、安排报名与参赛作品收集负责人

活动开始:

1、活动报名开始(4月10日)并同时开始收取参赛作品一直到活动截止(4月15日)

2、4月15日后评委从参赛作品中选出较好作品(数量不限)后再由外语系学生自主投票选出得票最高的前十名作品评为优胜作品3、4月25日(风筝节)于操场上公布结果,位优胜者颁发奖品并举行最后一项放飞风筝

活动之此结束

风筝设计大赛 篇10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远在异乡的大学生未能回到故乡与家人共同缅怀先人,这无疑加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所以,为了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贯彻“精彩生活,从心开始”的目标。读书协会将举办一次创意风筝制作、放飞大赛,让协会会员在学校也能过一个温暖有趣的清明节。

二、活动目的、意义:

四月阳光明媚、叶绿花香,正是出游交友的好时节,把活动场地设置在室外,让人心情舒畅,活跃活动气氛。

四月的春风吹,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在放风筝的过程中让各部门成员在一起相互了解,有利于感情的交流。

通过活动使大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锻炼强健的体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借助风筝将同学们的理想以直接的展示形式得到表现,带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并助他们摆脱现有迷惑、困境,最终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使放风筝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活动主题:放飞理想,拥抱春天

四、活动时间:清明节前后(具体时间待定)

五、活动地点:亮山工程

六、参加对象:食安111

七、活动内容:

放飞(100分)

(1)起飞(20分)

从风筝离手时开始记时,5分钟内将风筝放飞离地5米算成功。第一次起飞成功满分,第二次起飞成功得5分,第三次以后起飞得零分,但仍能继续比赛。

(2)留空时间(30分)

放飞成功后,裁判开始记时。规定留空时间为20分钟。若参赛风筝无缠绕其他风筝,无断线,无坠地应评20分。如出现上述情况按照其正常飞行时间折扣记分(如正常飞行10分钟,即10/20×20=10,记10分)

(3)风筝的高度及远度(20分)

目测风筝高度。最高的得满分20分。依次类推。

(4)印象分(10分)

在放飞过程中,放飞灵活、稳定,收放线自如;放飞技巧新颖、有特点的给予适当的印象分。

(5)团队合作(20分)

八、奖项设定:

评出单个参赛队: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4个;,一个最佳技巧奖(参照放飞分),一个最佳高度奖。

九、活动的几个原则:

1、保证安全

2、玩得开心

3、准备充分

4、共同参与

十、交流放风筝的心得:

1、谈谈放风筝的感想

2、放风筝的益处:享受大自然的风光,还可以强身健体,使人心情愉快。

十一、注意问题: 天气、地点的选择要考虑周全。

由于是团体活动,必须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活动结束后,由负责人组织全体会员将遗留在场上的垃圾捡入垃圾桶,经检查后方可离开。

十二、财务预算:

基于全班都参加,将40人分为8组,要求男女混搭,需8只风筝

8×(10~20)=80元

本着节约原则,奖品暂定风筝(待定)

十三、负责部门

宣传组(负责宣传方案的制定,宣传海报的设计以及奖状的设计)

策划组(负责各项活动的具体策划工作)

钟表设计大赛点燃创新热情 篇11

大赛由中国钟表协会、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漳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龙文区人民政府、漳州市二轻联社、漳州市钟表同业公会共同承办。中国钟表协会理事长陶小年在颁奖致辞时表示,举办钟表设计大赛,是检验我国钟表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促进我国钟表行业的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国内钟表行业最专业、权威和社会影响力的钟表设计奖项,推进钟表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品质创新,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多层次、差异化需求。

中国钟表协会顾问、大赛组委会主任王德明介绍,本届大赛专家评审由30位来自港澳、高等院校、社会各界、行业内外的专家联袂组成,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科学、严谨的评审机制。大赛经过了举办专业辅导讲座、作品征集、资格审查、初评、复评、公示、终审等环节,按照《中国(蓝光杯)钟表设计大赛评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共评选出71件入围作品,并将入围作品在网上向社会公示。

经过激烈的角逐,本次大赛最终脱颖而出了29个奖项,评出了特等奖1名,金奖3名,银奖10名,铜奖15名,优秀奖42名。此外,71件入围作品通过网络评选出“最受欢迎的时钟作品”3件和“最受欢迎的手表作品”5件。

专家和评委们一致认为,本次参赛的作品,无论在设计水平、创作理念、创新能力、质量品种、实效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作品构思既巧妙、奇特,又布局合理,特别是学生组的作品,思路新颖、大胆,弥补了业内设计师思维上的空缺。

“钟表设计大赛点燃了钟表行业技术创新的热情”。据中国钟表协会副理事长、大赛组委会副主任丁言行介绍,本次大赛不仅在参赛作品水平和创新实效上有了很大提高,参赛人数和参赛作品数量也大幅提升。有些企业、学校为了推荐最好的作品参加大赛,自己先进行了预赛。特别是在参赛作品网络投票环节,孔雀表所在的丹东市,竟有近30万人参与投票。北极星钟表公司的总经理张兆基表示,此次大赛结束后将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下次的大赛热身。此次获得奖项较多的上海汉斯钟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敏表示,未来将设计出更多出奇独特的作品。

“大赛的成绩不重要,关键是增强了中国钟表行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一个钟表设计研发的热潮即将到来,达到了举办大赛提升整个行业设计水平的目的,”丁言行说。她表示,大赛将以服务企业为出发点,以创新设计为载体,以推动成果转化为目标,在钟表行业营造重视设计、崇尚设计的氛围,激励广大设计人员为民族品牌争作贡献。

漳州市龙文区区长胡栋良在致辞时表示,借助大赛平台,不仅发掘出更多的钟表工业领域设计精英和作品,更促进了优秀创意设计成果的转化运用,推动了中国钟表业的转型升级,相信通过此次大赛,将有更多优秀工业设计项目落地,吸引更多工业优秀设计人才投身到中国钟表发展之中,也使漳州钟表业的发展充满时尚魅力,也更具竞争力。

首届中国(恒丽·蓝光杯)钟表设计大赛于2013年5月至12月在漳州举办,迄今已连续承办了两届大赛的漳州钟表同业公会会长、恒丽电子公司董事长邵跃明激动地表示,大赛集聚了钟表行业的规模企业和设计精英,通过钟表设计大赛把行业创新的热情调动起来,潜力激发出来,以促进行业的进步,这对整个行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主办方中国钟表协会和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大赛。大赛再经过3到5届的积淀,未来将成为钟表行业一项知名的国际化赛事。”邵跃明如是说。

据介绍,此次大赛还得到了中国港澳钟表同业的大力支持,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第一次有来自德国、日本、中国港澳等地的选手报名参赛。

风筝教案设计 篇12

鲁鹏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2、体会作者通过动作、神情、心理剖析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深刻的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①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②了解作者、交流背景信息。③整体感知内容。

④研讨1-4自然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诗歌,欣赏

2、生自由谈感受

3、师:看到风筝,我们感受到的快乐,然而有一个人当他看到风筝时,涌上心头的却是惊异与悲哀。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原因。(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交流信息

1、生交流搜集到的鲁迅的资料。

2、师课件出示: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风筝》鲁迅先生于1925年1月写的一篇散文诗,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照自读要求,默读课文

自读要求: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板书)

②风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③文中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19世纪末期,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④ 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顺序、倒叙、插叙)

⑤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读效果。

四、再读课文、细致体会

1、再读要求:

①遇到生字生词,看注释,查工具书。

②对不理解的问题自主探究,思考钻研,解决不了的划下来。

2、学生汇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2)解释

肃杀:秋冬天气寒冷,草木凋落。伶仃:孤独无依靠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疲惫,没精神。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从感情色彩上讲,含有很大的悲壮成分。

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到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孤诣,指别人所达不到的。

(3)整理未解决的问题,以备研讨交流。

五、指导朗读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2、指名分段读,正音

3、重点句子师示范领读

六、研读交流(课文1-4段)

学习方式:四人一组,合作研讨,教师“蹲点”。抽两组代表向全班报告,有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加以评述。

1、课件出示研讨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看上下文,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惊异”,为什么“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第3段、第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写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肯动脑筋,很会设计。这样有益身心的正当行为而要偷偷来做,实属可怜之至。褒扬与同情是可以体会得到的。

(4)对“我”的描写,流露了什么感情? 作者把自己写得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最后“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看见”。小兄弟的痛苦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而自己则是冷酷无情,这里含着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七、朗读前四段(感情基调:深沉、自责、悔恨)

八、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写作背景。研读了课文1——4自然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交流研讨,体会文章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九、作业:“研讨与练习”

一、1.2两题,二、三。

十、板书设计

4、风筝(线索)

“我” 扯断风筝 “小兄弟”

风筝教学设计 篇13

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体现开放性)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体现开放性)

五、思维延展

1、讨论主题 感悟警句

①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体现开放性)

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体现开放性)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体现开放性)明确:

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

2、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体现开放性)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 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体现开放性)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鼓励性评价)

明确: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六、小结

上一篇: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责下一篇:带“花”字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