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义的理解与选择(共4篇)
商务翻译的词义理解与选择
词义的正确理解与选择是商务翻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前提条件.本文利用较详实的例证从专业、语境和修辞等三个方面探讨翻译的词义理解与选择问题.
作 者:张美平ZHANG Meiping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语言学院,杭州市,310015刊 名:中国科技翻译 PKU英文刊名:CHINESE SCIENCE & TECHNOLOGY TRANSLATORS JOURNAL年,卷(期):20(2)分类号:H0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词义理解与选择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A)—0041—01
1. 根据文中的解释或定义猜测生词的含义
以生词的解释或定义为线索猜测词义是进行快速阅读最常见的一种办法。如果在文章中出现比较生僻的词时,文中又能找出类似to be defined as,to be called,that is to say,to mean,to refer to,to be known as等对生词作出解释的语境线索,就可以领悟出该词的意思。如:
Pantomime refersto ashort play in which no words arespoken.
此例中refers to 具有解释功能,再加上in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提供的信息,pantomime的意思就很清楚了,意为“哑剧”。
2. 根据生活常识或经验猜测生词的含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碰到生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或常识将其猜测出来。如:
Most of the flowers are beginning to wither because of the cold and dry weather.
此句中wither为生词,但根据生活常识,由“由于寒冷和干燥的天气”可推测出多数花儿开始“凋谢、枯萎”。
3. 根据同义词或近义词猜测生词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作者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用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解释另一个比较难的词,这些同义或近义词为学生推断词义提供了明显的线索。or,like,as…as,the same as,similarly等都可作为引出同义词的标志性词语。如:
Mr Smith loves to talk,and his wife is similarly loquacious.
很显然由similarly这个语境线索,可推测出loquacious意为love to talk.
4. 根据反义词或转折关系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有时作者会用一些反义词来揭示事物的不同点,这些反义词无疑为学生猜测词义提供了非常好的线索。常见的提供反义线索的词有:but,yet,however,whereas,while,although,in spite of,despite,instead of,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rather than, unlike等。如:
Unlike the United States,where many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make up the population,Japan’s population is quite homogeneous.
此句中unlike为反义线索,表明different nationalities和homogeneous形成反义,因而猜测出homogeneous意为“单一的”。
5. 根据举例、列举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作者为了讲清楚一抽象概念,通常会在下文中举一个例子,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一些,这时候下文的这个例子自然就成了学生理解生词的线索。作者举例和列举时常用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like,include等词语。如:
You can borrow these periodicals from the library,like Nature,News Society,News Week.
此例中periodicals为生词,但学生可以从like一词后的列举中推测出“periodicals”的意思为“期刊、杂志”。
6. 根据标点符号的信息功能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作者有时利用标点符号,如括号、冒号、破折号等为学生提供一种解释或定义。因此,标点符号有时也成为一种语境线索。如:
The nurse is on the night shift——from midnight to 7:00 pm.
此例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对shift作了进一步解释说明,可猜测出shift意为“班”。
7. 根据定语从句提供的信息来猜测词义
定语从句的功能是对其前面的名词或代词进行限制说明,使这一名词的意义更具体。因此以定语从句提供的线索来猜测词义也是特别有用的。如:
He began to shave his whiskers,which had grown thick on both cheeks.
此例中,从定语从句的解释中可看出whiskers是“长在两腮而且非常浓密的东西”,由此可猜出“whiskers”是“胡须”的意思。
8. 根据因果关系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因果关系是猜测词义的又一有效途径,因为一定的原因会导致一定的结果。作者往往会把一些词或句子置于一种因果关系之中,为读者猜测词义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常见的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有since,as,because,for,so,therefore,result in,result from,for this reason,as a result,so…that,such…that,due to,owing to等。
All his attempts to unlock the door were futile because he was using the wrong key.
此例中because给出的相关信息“他用错了钥匙”可猜测出futile的意思为“徒劳的,无效的”。
9. 根据构词法知识来猜测生词的含义
在阅读中如能辨认出常见的一些前缀,如表否定的dis-,in-,un-,im-和其他一些表示词类转换的后缀,那么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
As we all know,when a scientist misuses his wisdom,he will do great harm to man and society.
论词语的认知理解与翻译策略的选择-以与服装有关的惯用语、谚语为例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语义扩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国内外众多学者从隐喻、转喻、超转喻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日语中与服装有关的语义进行分析后发现,这类词语的语义主要通过转喻映射扩展.在对这类词语进行翻译时,可根据其认知方式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主要可采用直译、喻义直白化、解释性翻译这几种方法.
作 者:李淼 作者单位:洛阳外国语学院刊 名:日语学习与研究英文刊名:NIHOUGO NO GAKUSHU TO KENKYU年,卷(期):2008“”(z1)分类号:H3关键词:认知分析 转喻 翻译策略
语文教学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先后进行过四次教改,努力改变语文学习少慢差费的现象。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发现学生学习语文,课时多,收效慢;用时长,效果差。固然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关,知识广泛,日积月累也还有很多没见过。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先提高写作能力,演讲表达能力,还是先理解文化典籍,再学以致用。没有那个教育家能断言。成名的作家、演说家,也是先接受基本文化教育后,在社会实践中逐渐摸索,走向成功。似乎也无法证明,学校教育中,教什么,怎么教就一定将语文学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语文学习中出现问题时,都表现出对现实材料理解不准有关。学生理解词义靠背诵,成年人理解词义靠生活习惯养成的直觉,少数人常与文字打交道的职业训练有素,文字功底好。对句的理解、对词的理解,都引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理解的偏差。我们今天仅从词义理解方法的角度,讲一讲理解词义的方法。几年前,我花费两年的时间研究词义变化的规律,没有结果。却发现每个汉字构词后,新词词义基本按照原有汉字词义结合,不论以主谓、动宾、偏正方式结合,还是词义发生引申、转化,新词词义可以按照语素义、形容义、形容义、比喻义、象征义、转化义、词源义来分类;再加上对专属名词做定性判断的下定义方式,汉字词义来源基本可分为这四个方面。
我们不妨从反面推理,假如词义基本来自这四各方面,那么,理解词义源头,也就理解了多数汉字词意。我们就以成语为例来分析解词方法。
比如:以语素解词(直指其事)为例,“挨门逐户、爱不释手、爱莫能助、半信半疑、安于现状、百无聊赖、搬弄是非、饱经风霜、悲欢离合、奔走相告、别出心裁、不合时宜、不即不离、安分守己”等词,成语各有出处,理解是按照成语中语素的词义,连缀成句即可解释。“挨门逐户”挨,靠近、依次;逐,追也。门户同义。解释为一户都不漏过。“不即不离”即,到、靠近、立刻;离,相距、隔开。形容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奔走相告”奔走都是跑的意思,告,告知。这类词语中的语素都直指其事,表明词义。成语使用的是语素义。
比如:以形容解词(绘其状态)为例“安如泰山、安之若素、按部就班、跋山涉水、饱食终日、秉烛夜游、出类拔萃、斑驳陆离、百废俱兴、八面玲珑、昂首阔步、别有天地、变化莫测、安然无恙”成语除了使用语素义之外,成语的目的是摹绘某种特定状态,绘声绘色,绘形绘貌。“秉烛夜游”秉,持也;“ 昂首阔步”昂首,高仰头;阔步,大步走。形容走步姿态和精神状态。“变化莫测”测,测量,推测。形容未来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形容做事按照步骤、次序进行,守规矩,少创新。
这类词语的字面义是为了形容物、事、人的状态。
比如:以 引申义(成语中个别字词义引申)为例“不刊之论、不速之客、避重就轻、不肖子孙、不识抬举、不可理喻、不可名状、、不拘绳墨”等词,出现了词义的变化,在本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新义。“不速之客”速,邀请。成语指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不刊之论”刊,削、斫,在印刷时引申为除掉。成语意思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避重就轻”重、轻二字在成语中的意思与重量无关,引申为重要、次要。成语意思是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比如:以比喻义解词(运用比喻)为例,“买椟还珠、按图索骥、画蛇添足、杯水车薪、敝帚自珍、闭目塞听、闭门造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词,运用比喻修辞,将有比喻义的故事叙述下来,表达某种寄予思想性的哲理。“买椟还珠”讲一个出国人为了将珠子卖个好价钱,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画蛇添足”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敝帚千金”语出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一量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比喻义解词或成语整体,或局部使用比喻义,阐述某个道理。
【英语词义的理解与选择】推荐阅读:
商务翻译的词义理解与选择06-03
辨析词义的方法01-15
词义06-06
辨析词义11-23
cost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词义06-25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速度的提高10-08
大学英语阅读中转喻的认知与理解12-08
对艺术的理解 英语范文06-11
我选择就业的英语作文11-23
破解英语四级阅读理解的技巧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