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态课堂”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态课堂”(精选11篇)

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态课堂” 篇1

4月6日---10日,在崔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数学组一行6人有幸来到鲜花烂漫的西子湖畔,参加了 “千课万人” 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68位专家与4100多位与会老师共同探讨思索 “生态课堂”的命题。本次活动历时4天,13场专题报告、31节研究示范课,6个互动点评环节,多角度、多元化,名师云集,优课荟萃,相互切磋,各显风流。

一、累并快乐着

大会安排非常紧凑,每天上下午各有五节课或专题报告,晚上三场讲座或互动点评。早到占座位,匆忙去吃饭,6:30到晚上10点。这些天里,我们更像是在进行一项极限运动。

看上去是近乎“残酷”而“不近人情”,听下来是眼花缭乱、腰酸背疼。但内心的满足,让我们累并快乐着。

二、感悟生态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构筑生态,关爱生命”。什么才是“生态课堂”?名师们这样说:

生态课堂是师生的差异发展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是互动的课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张梅玲)

生态课堂应该表现为“教师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充分显现”,“师生间的互动和谐共振”三位一体的圆融统一。(江苏著名特级教师

许卫兵)

生态课堂是把学生学习看成了人这个生命体的自然成长。作为人,他们需要获得尊重和关注;作为为成熟的人,他们更需要鼓励和期待。学生将遵循着内在的生长规律,吸收着丰富的养料,从而快乐、健康、全面地生长着。(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

张丹)

而名师们带给我们的展示课,正印证了这些观点。同学们在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孩子们被欣赏、被关爱、被认同。在真实、朴实、实效的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名师印象

短短四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走进名师,让我们的心灵震撼着,感动着„„每一位名师特色各异,或儒雅、或风趣、或睿智、或沉稳,给了我们不同的启示和引导,让我们从中受益良多。那些精心的设计,那些经典的话语,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领略大师们精彩报告 郑毓信,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站在国家数学教育全局的高度首先对课改十年进行了必要的总结与反思。他深入浅出的对当代教师专业成长做了分析及今后发展趋势的预测,对广大教师在课堂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让我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认识与提高。

张梅玲,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生态课堂,她提出生态课堂是童心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老师对孩子要关爱、理解、信任。

吴正宪,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著名特级教师。她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专家,她用很多在自己教育教学中与学生发生的故事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主张。她真正走进了孩子心灵,让孩子能够快乐的、认真的、自信的爱上学习。儿童该学什么样的数学呢?她认为学能听得懂的数学、学简单一点的数学、学数与形结合的数学、学动手做的数学、学“不太严格的数学”也就是“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学“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她的基本观点是:“三读懂”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读懂教材、真正读懂课堂。她不但从数学的角度阐述了她的观点,还从整个教育观出发,提出只有学“术”、悟“道”、得“道”,才能幸福快乐地享受,高品味的教师职业生活。这一点让我想到了容闳学校的幸福生活。

(二)走进名师的“生态课堂”

四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们进行了一次次亲密接触。一节节经典课例,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设计的细微与精妙,如:

近距离感受到了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如

四、精彩演绎,感触颇多

感触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本次上课的各位名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看似热闹却没有必要的小组讨论。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数学课充满欢声笑语,充满趣味激情,充满生命活力。

感触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题”意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名师的课堂,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

感触三: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尊重学生稚嫩的思考,思维的萌芽,有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点再耐心点。此外,本次活动通过每课必评、一课多评、半天总评、全天总评等多维并立地深度挖掘每一节课,极大地提升了评课的力度和深度。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刊登与会老师的精彩课评,开通短信平台,极大地浓化了研讨的学术氛围。组委会还特地开设了学生课评这一栏目,让上课的学生对课堂进行真实、真性地点评。这些都为以后我校数学组承办各类活动积累了经验。

五、品味并思考着

台上一刻,台下十年。功在课内,意在课外!

巧妙设计,来自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精彩互动,源于先进理念和足够自信。课堂教学要有快节奏,但在关键处,还要放慢,再放慢……

给予学生更多的等待,更多体验,让数学既“好吃”,又“有营养”,让数学变得简单,变得朴实。

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态课堂” 篇2

[活动地点]中国杭州(报名后告知确切报到及会议地点)

[活动主题]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探究

[活动内容](每版块专家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语文

课堂理念上:邀请教育部乔玉全、傅宜红处长,邀请高校教授王荣生、孙绍振、杨再隋、汪潮、施茂枝、巢宗祺、董蓓菲、潘新和,邀请张文质、崔峦、韩立福传递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前卫理念。

角色定位上:邀请成尚荣、张丰、陈永华、陈金铭、周一贯、贺诚、黄国才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作引领。

教学预设上:邀请清华附小团队王玲湘、张家龙、窦桂梅展示“1+X”语文课程,邀请王崧舟、孙双金、薛法根呈现“刚性预设”转向“弹性预设”的学案形态。

教学程序上:邀请张祖庆、林莘、赵昭、虞大明、管建刚突破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学程翻转。

学习方向上:邀请张立军、诸向阳、蒋军晶展示“以教定学”向“以学定学”的学堂转型样式。

教学方式上:邀请王红、许嫣娜、李茜、肖绍国示范教师“单边讲解”向“合作讨论”的学法转向。

学习心态上:邀请台湾专家朱佩玲、李玉贵、何绮华、张子樟、龚淑芬呈现自主、合作、探究氛围,实现“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学情转变。

能力培养上:邀请荷兰专家Annemiek Funneman、Christiaan Bloem,邀请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雪野、梅子涵,邀请何夏寿、陈琴、徐建顺、韩兴娥、薛瑞萍展示文学剧本表演、儿童作品写作、古诗文诵读、海量阅读,体现“单一书面答题”向“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的转变。

教学反思上:邀请王小毅、王中敏、毕恩明、肖俊宇、余小刚、张志刚、张敏华、陈宝铝、陈朝蔚、陆清华、林志芳、罗良建、施燕红、夏家发、夏循藻、谈永康、章师亚、赖正清、薛丽芬等教授、博士、教研员作现场课堂书面评点,提升教学的学术深度。

教学

课堂理念上:邀请教育部乔玉全、李水平处长,邀请高校教授孔凡哲、孔企平、刘加霞、孙晓天、张丹、郑毓信,邀请省级教研员刘莉、刘忠阳、李晓梅、宋显庆、姚剑强、高枝国、斯苗儿、彭晓玫、管尤跃传递前沿信息,引领以学为本的前卫理念。

角色定位上:邀请王永春、杨玉东、李一鸣、李嘉骏、张梅玲、殷现宾、曹培英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作学术引领。

教学预设上:邀请华应龙、刘延革、吴正宪、张齐华、罗鸣亮、黄爱华呈现“刚性预设”向“弹性预设”的学案形态。

教学程序上:邀请朱乐平、刘德武、俞正强、徐长青实现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学程翻转。

学习方向上:邀请新生代名师万睿杉、刘伟男、陈莹、黄碧峰、谢玉娓展示“以教定学”向“以学定学”的课堂转型样式。

教学方式上:邀请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王开杰、李培芳、何桂、张裕、施银燕、喻巧月示范教师“单边讲解”向“合作讨论”的学法转向。

学习心态上:邀请台湾专家孙德兰、李孟柔、杨美伶、钟静呈现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展示“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转型。

能力培养上:邀请特级教师朱国荣、胡爱民、顾志能、袁晓萍、唐彩斌、曾洁呈现“单一书面解答”向“综合运用”的转变。

教学反思上:邀请叶柱、田小勤、关蓓、刘自强、孙钰红、李加汉、张红娜、张良朋、张新春、陈力、陈亚明、邵虹、易虹辉、郑庆全、赵国防、胡桃根、姜荣富、费岭峰、潘红娟等教授、博士、教研员作现场课堂书面评点,提升教学的反思力。

[论文评奖]每位代表仅限一篇,一式两份,与会时提交组委会(需缴纳评审费)。

[光盘征订]请会后点击“千课万人”官方网站www.qkwr.net订购。

[活动收费]培训费650元/人。食宿、往返交通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住宿标准:每人每天90-150元。

[报名咨询]参会单位须事先向组委会报名,未报名者谢绝参会。电话报名:(0571)86971080 86971084 8697104086971789 86971641短信报名:15958198815 15958188212 15958198116邮箱报名:qkwr@163.com官网报名:www.qkwr.net微信报名:qiankewanren QQ报名:2521566653 1658661567(备注:1.网络报名如两天内不见回复,请改用电话报名;2.本次研讨会将发给学员继续教育学分卡;3.日程安排于活动前10天在网站公布;4.示范课在同一会场举行,部分报告将以分会场形式进行;5.专家介绍请登录官网查询)

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态课堂” 篇3

一、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古诗《枫桥夜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杨氏之子》、《已死的母熊》、《宋定伯卖鬼》以及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论语》、蒋军晶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周益民的《绕绕绕绕复绕绕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它在指明方向,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心得体会《听“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心得》。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小学生必须会背100首古诗,50遍古文”。我认为让学生熏陶在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

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王菘舟老师上的《枫桥夜泊》,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王老师由“钟声”离析出“愁眠”,由“愁眠”逐步添加出“看到”之景,“听到”之声,“感到”之情,层层拓展,终于“剥”出了一个“对”的蕴意。又以层层淡出层层擦去(板书的字)点拔出与“钟声”一起消失的愁眠,让“钟声”化解了“愁眠”,给全诗抹上了温暖的亮色,给课堂浓浓的文化气息。

千课万人 篇4

我有幸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撇开繁忙的工作,带着一份对与大师同一课堂的期盼,我和同事一起来到了杭州,走进了“千课万人”的会场。整整两天,虽然一直坐在听课会场,没有时间出去领略杭州这个现代城市光彩的一面,没有时间去那为世代文人所称颂的西子湖畔走上一圈,但并没有留下遗憾。因为,在会场,我目睹了王崧舟、陈国安、徐素梅等著名特级教师的风采,我的收获满满。

短短两天的听课学习,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每天坐在体育馆硬凳上,一听就是10节课,高密度的课堂让人休息的时间很少,长时间的坐姿让人感觉有些疲乏;但我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那课堂教学堂堂精彩,那大师风采个个让人折服。这样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走近了大师,再次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

短短两天的听课,却是对我的一种历练。领略名师风采,并从中汲取经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周一上午王崧舟老师的课。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向来以清新出名,如诗的感觉充溢着整个课堂。王老师的课,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我们聆听着,沉醉着,仿佛经历了一种心灵的洗礼。当王老师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从红地毯上走入课堂时,全场的教师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这次他上的是《孔子游春》,整整二节课,没有让我们有一丝的疲惫。学生也听得很入迷,下课后,很激动地去还让王老师签名。

《孔子游春》从写景入手,讲述孔子与弟子们在泗水河边游玩中,由水引发一系列思考,借以教化弟子„„王老师的课出人意料地让学生去寻找、比较孔子的课堂、课文与我们现在的课堂、课文的不同,以此作为各个板块的主抓点。他极富创意地将“看到的”与“想到的”对应起来,甚至由此将文章改编成一篇诗歌,引导孩子通过师生合作朗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孔子作为课文的灵魂人物,他的君子形象和教师形象在老师一次次地引导中,在学生的心灵上高大地竖立起来。

千课万人 篇5

订单

活动时间:

编号 内容

年级

主讲教师

盘数 份

价格/元

订购

活动地点:

示范课:《纸马》

王雷英: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许嫣娜:全国青年教2 示范课:《纸马》

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江苏)

30.00

示范课:《纸马》

李玉贵:台湾小学语文教学学会理事

30.00

示范课:《绝招》

王 红: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夸父追日》

王自文: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剪枝的学问》

(一)薛法根: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剪枝的学问》

(二)薛法根: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牛郎织女》

虞大明: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雾和霾》

(一)四

孙双金: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雾和霾》

(二)四

孙双金: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蒋军晶:全国青年教11 示范课:《文成公主进藏》 四

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浙江)

30.00

示范课:《声音的故事》 四

周益民: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金钱的魔力》

(一)张祖庆: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金钱的魔力》

(二)张祖庆: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丑小鸭》

刘发建:新生代名师(浙江)

30.00

示范课:《水》

管建刚: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水》

魏 星: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示范课:《蒙娜丽莎之约》 五

盛新凤: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罗才军:全国青年教

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浙江)

30.00

示范课:《三棵银杏树》 五

张学青: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张立军:北京市基础21 示范课:《将相和》

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

30.00

示范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 莘:著名特级教师(福建)

30.00

赵 昭:全国第九届阅23 示范课:《为人民服务》 六

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黑龙江)

30.00

示范课:《孔子游春》

(一)六

王崧舟: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示范课:《孔子游春》

(二)六

王崧舟:著名特级教

30.00

师(浙江)

示范课:《清平乐•村居》 六

陈国安: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30.00

示范课:《皇帝的新装》

(一)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北京)

30.00

示范课:《皇帝的新装》

(二)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北京)

30.00

何 捷:全国青年教师29 示范课:《我最好的老师》 六

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福建)

30.00

示范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赵远利: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报告: 《“翻转课堂”:31 越界与回归带来的教学挑 战》

周一贯: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报告:《解读PCK》

汪 潮: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

30.00

报告:《小学语文教育中的33 分类阅读与生活写作刍 议》

陈国安: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30.00

报告:《经典“素读”课程例谈》

陈 琴: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报告:《课内海量阅读的策略》

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推介人(山东)

30.00

报告:《孔子的眼泪——中36 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奠基与 形成》

郦 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60.00

报告:《再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吴永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30.00

报告:《语文教师如何研发微课程》

诸向阳:新生代名师(江苏)

30.00

报告:《图画书阅读的文学修养》

梅子涵: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60.00

报告:《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实践与思考

(二)》

薛瑞萍:著名小学语

文教学研究专家(安徽)

30.00

报告:《神话传说中的历史41 信息、民间情怀与人文精 神》

段怀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60.00

报告:《为写而读:阅读教

潘新和:福建师范大

30.00

学的构造——为培养言语动机、写作素养而读》

学文学院教授

报告:《民国小学作文教学启示录》

丁慈矿:全国首届经

典诗文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上海)

30.00

学术报告

窦桂梅:著名特级教师(北京)

30.00

辩课

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责任编辑

50.00

互动评点

王崧舟: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崔 峦:人民教育出版47 互动评点

社,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30.00

互动评点

周一贯:著名特级教师(浙江)

30.00

互动评点

孙双金:著名特级教师(江苏)

30.00

互动评点

黄国才:著名特级教师(福建)

30.00

互动评点

吴 琳:北京市东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千课万人汇报 篇6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实验小学胡彩清

本次《千课万人》第二届小学数学“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会的主题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转型探究,共安排了35节课,6场专题讲座,2个课堂评点,3次互动点评。授课有我们熟悉的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吴正宪、朱乐平、黄爱华、华应龙、唐彩斌老师。他们从知识形成,大问题新思考,数与形的有效结合,感悟数学思想等方面演绎了新的课堂模式。

烟花三月下杭州,既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双感受了浙大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路辛苦一路收获,下面就经典课堂中呈现的亮点与大家共同分享:

亮点一:在形象与现实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抽象的数学认识,完成学科间的整合。

徐长青老师的《重叠问题》,以故事导入,设疑激趣,鼓励猜想。形象的用生活中的呼拉圈表示两个集合圈,让情境中既玩抢椅子游戏,又玩猜拳游戏的学生站在圈里,由于有一位学生既参与抢椅子游戏,又参与猜拳游戏,没法同时站在两个圈里,在冲突中激活学生思维,蕴含重复思想,让学生急中生智,把两个呼拉圈重叠一起,巧妙解决了问题,并用手势形象表示两个集合圈,慢慢重叠,这节课运用语文中的关联词“既„„又„„”、“只„„”、“既不„„又不„„”完成了学科间的整合。

亮点二:研究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呈现大格局。

黄爱华老师《圆的认识》。首先用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导入,出

示下水道井盖图,并立起来转动,然后让学生说井盖做成圆形的原因,针对众多优点,重点从“井盖为什么不会掉下去?”这个大问题出发让学生发表看法、展开想象,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交流自学、展示、生生互动质疑解答,最后呈现出一张圆的知识的大网,涵盖了圆的所有知识。

整节课在一个大问题引领下,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间,最后呈现了一张圆知识的大网图。

亮点三: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调整完善中趋于完美。感悟图形的周长、面积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华应龙老师《台湾长什么样子》,老师先出示台湾地理位置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读信息画图(在长400千米,宽150千米的长方形中)。

〔我也准备了3个长方形,想感受一下老师们对信息的解读能力。〕

出示:台湾本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4千米,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画出台湾的样子。(师有什么问题,再调整画一个)。

再出示: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再画第三个)。

整节课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做事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只有不断调整才能接近完美。同时让学生感悟了周长、面积和形状之间的关系;周长一定时,面积可大可小;面积一定时,周长可长可短;周长和面积都一定时,图形的形状并不唯一。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

亮点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规则,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张齐华老师在《确定位置》一课中,首先出示5行、5列的照片图,让学生找他儿子的照片,学生没法找,于是提供线索给出一个数对(4,2)学生急于找到答案,结果找出4个,这时老师说我不可能有4个儿子,哪出现了问题?要准确找到,必须明确什么?〔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先明确顺序,再明确方向,既4与2表示的意义,老师简单的手势直观理解顺序:先列后行、方向从左到右、从下往上的规则。然后用数对确定位置,给数对判断位置。拓展延伸在教室中的数对,由一个人扩展到:

一行一列一斜行整体学生

(X,1)(1,X)(X,X)(X.Y)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亮点五:注重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可能性大小建立在可能性相等的基础上。(可能性大小新解释)

5个球放在盒子里,〔编5个号,每个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①②③④⑤

11111摸到555555个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2黄3白,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2里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5专家解释:5个球放在盒子里,编5个号,每个球的可能性都是1,共有(5)种等可能,摸到黄球有(2)种可能,所以摸到黄球5的可能性是2。因此,5表示有5种等可能,2表示摸到黄球有2种5

可能,出示:2枚硬币一起掷,两个正面全部朝上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3枚硬币呢?

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态课堂” 篇7

4月16―19日・中国杭州

校门口上车时间:6:50

合作学生:杭州采荷一小教育集团

报到地点: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凯旋路268号),逸夫体育馆!

时间

上午

8:00一12:00

下午

1:30一5:30

晚上

7:00一10:10

听课人员

安排

16日

(周五)

唐彩斌:小数的意义(三)

王宏伟:比大小(三)

柏继明:手能帮我学数学(三)

刘德武:与圆周有关的问题(六)

赵兆兵:认识二进制(六)

朱国荣:三角形的认识(四)

牛献礼:探究计算中的规律(六)

汪培新:植树问题(四)

林良富:确定位置(五)

施银燕:确定位置(五)

林良富:教学情景中的智慧型行动

黄爱华:数学课堂追问的艺术

彭晓玫:互动评点

刘 莉:互动评点

韩东兴

(车)

丁界利

孔荷红

孙红谊

周国爱

17日

(周六)

毕 波:观察的.范围(五)

朱乐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

黄爱华:垂直(三)

许卫兵:李白喝酒(五)

刘 松:认识方程(四)

徐长青:重复(三)

汤春燕:容积和容积单位(五)

钟麒生:认识四边形(二)

张 红:商不变的规律(三)

赵劲松:平行线(三)

朱乐平: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教学研究

吴正宪:让学生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教育

斯苗儿:互动评点

庞燧(车)

周晶晶

钟富尧

方春波

华成林

千课万人听课体会 篇8

张敏芝

11月,我们四位老师结伴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千课万人”对于我来说吸引力极强,许许多多专家、大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精彩的课堂演绎,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会让我激动不已,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的观摩现场。

在本次“学本课堂”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与4000多位与会老师共同探讨思索 “学本课堂”的命题。本次活动历时4天,16场专题报告、29节研究示范课,多个互动点评环节,多角度、多元化,名师云集,优课荟萃,相互切磋,各显风流。

一、累并快乐着

本次活动安排时间非常紧凑,这些天里,我们更像是在进行一项极限运动。看上去是近乎“残酷”而“不近人情”,听下来是眼花缭乱、腰酸背疼。但内心的满足,让我们累并快乐着。

二、名师印象

短短四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走进名师,让我们的心灵震撼着,感动着„„每一位名师特色各异,或儒雅、或风趣、或睿智、或沉稳,给了我们不同的启示和引导,让我们从中受益良多。那些精心的设计,那些经典的话语,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精彩演绎,感触颇多

感触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本次上课的各位名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看似热闹却没有必要的小组讨论。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数学课充满欢声笑语,充满趣味激情,充满生命活力。例如:刘伟男老师的六年级的《口算成绩》这一课:他巧妙地设计课堂,通过脚越长,口算能力越强,勾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冲破难关,到达胜利的彼岸。

感触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题”意识。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名师的课堂,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华应龙老师在展示《找次品》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循循善诱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数学思维的方法。

感触三: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尊重学生稚嫩的思考,思维的萌芽,有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点再耐心点。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谈话中,我又学上了一招,今天又“涨知识”了:张老师不走偶像路线,讲究“内涵”,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引入,立竿见影。这样的课堂,没有一个学生不会喜欢的。正如一位老师感言:张老师亲切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如沐春风。在不断激励中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生的本质,让我们看到别样的课堂。

千课万人听课随想 篇9

泽国二小王晓

千课万人汇聚了全国各省的特级教师,如窦桂梅、金明东„„也汇集了各流派的语文教学,如“厚重、大气、精致、灵动”的浙派风格„„此次杭州之行相遇了这“千载难逢”的精彩,有两个关键词来形容:

第一个关键词:享受

享受了名家的风采,享受了智慧的光芒,享受了精妙地引导,享受了有效地追问,享受了学习带给学生的魅力,也享受了学生的纯真、灵动,更享受了课堂的婉转细腻、酣畅淋漓,甚至是摄人心魄的震撼„„

这次享了,也受了。才想起这么一句话:“什么是教育,所谓教育就是在一切教育结束后还留下的,这才是教育。”同样,去听课,接受职业培训,我也走进了被教育的范畴。可是以前来过的千课万人,因觉名家、行家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很经典,不能错漏,所以用尽了全力记录。记得最夸张的是每天写完一支笔油。却错过了抬头看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错过了教者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微妙的脸部表情。这样只是一味地拼了命地记。只是机械地当了一只录影机、打字机。由于夹带着这样的匆忙,反而忘记了这吸收和反思„„

如今对着这精彩轻松的课堂,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想必也很累。这种教育会带给孩子的是什么?枯燥与乏味。可能以前常想着“学海无涯苦作舟”,但细想想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里,有多少学生耐得了苦。只有有乐趣,才会可能带动起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孩子享受学习,带来“乐学、好学”的局面。

第二个关键词:学导

本次“千课万人”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主题就是“学导课堂”。“学导课堂”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和教师引领帮助相结合的课堂。“学导课堂”是支持学生游戏学习的课堂,需要教

师有针对性的教,需要老师导在学生学习的关键处,导在学生学习的需要点上。诚然,学导课堂的形态,凝聚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内在过程。例如那节圆润纯熟、不着痕迹的《小猴子下山》,老师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了解得真真切切,不失时机地引导、开导、指导;学生乐学、善学、好学。轻轻松松又扎扎实实走过了40分钟。回想过程,清晰明朗。抓句式 “又()又()”,训练了用词、训练了朗读、训练了语感等等。由于阅读教学的点抓得好,导得妙,学生学得快乐,课堂气氛融洽,教学高效。

再如设计浅显、条例清晰的《三打白骨精》,三大板块,两大主问题。一问白骨精出现,在唐僧师徒眼中各是什么样的形象。二问同一妖精,师徒四人内心情感各是怎样的。三体会章回小说“一波三折”的特点即背后的文化内涵。浅析了文本,却深化了学生对阅读的感悟。导得聪明,学得愉悦。增强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如何让你遇见我如何让我遇见你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在学生生命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我寻求学习语文轻松之路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让学生与语文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于是我化身一只轻盈的蝴蝶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飞进了千课万人的学导课堂

千课万人听课体验 篇10

活动初始,由小学语文部编新教材主编之一崔峦老师进行了开场题为《部编一年级教材的创新点及教学建议》的学术演讲,指明了核心素养的三句话浓缩便是育体、育德、育智,识字教学需提速、阅读教学要增效、有质有量有所得,方能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演讲给我们这帮初次接触新部编本语文课本的老师们指明了教学方向,细致了解到新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材教法的不同转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的李琳老师和重庆市巴蜀小学的冯栎钧老师带来的两节示范课,均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创造情境融入其中。李琳老师本真务实的课堂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了复韵母ai ei ui,而冯栎钧老师则是给孩子们和听课老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采莲图,让身处江南的我们体验了独特的教学风采。

之后几天,杭州师范大学的王崧舟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的潘新和教授等及其他优质教研员、各派名师纷纷向我们全方位地讲解梳理新教材如何与素质教育完美结合,从理论上指明了新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路。

在千课万人的舞台上,每位授课教师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他们有的语言幽默,有的语气和蔼,有的俯下身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无不体现着师生平等。教学时,他们主动倾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教师则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充满了生机,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篇11

文化路小学:吴昌兰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总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琐忆。

一、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古诗《枫桥夜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杨氏之子》、《已死的母熊》、《宋定伯卖鬼》以及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论语》、蒋军晶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周益民的《绕绕绕绕复绕绕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它在指明方向,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小学生必须会背100首古诗,50遍古文”。我认为让学生熏陶在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王菘舟老师上的《枫桥夜泊》,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王老师由“钟声”离析出“愁眠”,由“愁眠”逐步添加出“看到”之景,“听到”之声,“感到”之情,层层拓展,终于“剥”出了一个“对”的蕴意。又以层层淡出层层擦去(板书的字)点拔出与“钟声”一起消失的愁眠,让“钟声”化解了“愁眠”,给全诗抹上了温暖的亮色,给课堂浓浓的文化气息。

(二)如窦桂梅老师的《宋定伯卖鬼》,窦老师以自已澎湃的热情和写实的教学营造母语力场的非凡能力让我震颤,选择这么长的一篇文言文进行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窦老师从几乎逐字逐句的教读、解释开始----抱而扶,扶而放,到出孩子充满语感的朗读,再到孩子准确灵动的解释,然后到孩子自由舒畅地议论,窦老师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完整连续,咬定青山不放松,由学生开始的俘游散乱到后来的各抒已见,从开始的东张西望,到后来的无不动容,窦老师用她的心血、肝胆和智慧浇灌并照亮的,岂止是那些学生呢?

(三)如贾志敏老师的《卖鱼的人》。贾老师的课堂严谨,简洁,一言一句,一字一句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极度关注,是贾老师教学的一贯风格,在课堂上,贾老师时时刻刻在规范学生的语言,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他都有严格的要求。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读,在反复朗读的同时,归纳梳理出一条课文主线,再根据这条主线补充内容进行叙述。如:让我疑惑的是______,平常我买鱼是_______,而他却_____。又如:诚信是______,如果不讲诚信会_______,我们应该_______。

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使课文的人文因素,很自然地得以渗透,这种渗透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的统一。

什么是大师?一位现代作家认为,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我觉得,大师的课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同样的课再听一遍,也会津津乐道。

三、“生本课堂”的展示

何为生本课堂呢?王菘舟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更是以生命为本的课堂。唯有真正为了师生生命的发展,以生命促成生命,并最终成全师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我心中的生本课堂。”周一贯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具体地说就是依靠自主学习,激发主动学习,以实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课堂。”在本次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

如蒋军晶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蒋老师的课循序渐进,就围绕“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教学,整节课就样一个问题,初读你觉得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抓住“关心”一词,再读,抓“炫耀”,再读,抓“讨好”再读,最后,你觉得王熙凤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此时,学生就又有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蒋老师没有分析,没有讲读,就是让学生一遍遍读,层层深入,句句剖析,自已从字里行间读懂读明白,整节课,学生的脑子在不断地思考,不断的分析。从初读时的理解到后来截然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提升。蒋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习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学生在蒋老师40分钟的课堂中学到的是一辈子可以用的方法。“生本课堂”在这节课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2024年社区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例文下一篇:四至六年级的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