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企业管理资料微观经济学习题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州大学企业管理资料微观经济学习题

苏州大学企业管理资料微观经济学习题 篇1

1.假定10个人住在同一条街上,每个人都愿意为每新增加的一盏路灯多支付2美元而不考虑已经提供的路灯数量。如果提供x盏路灯的成本为c(x)x2,那么达到帕累托有效的路灯数量应该是多少?

2.在某个小镇上有200个人想卖旧车。镇上每个人都知道这些车里有100辆是次品,另100辆是好车。问题是,除了车的原主人以外,没有任何人知道哪辆车是次品,哪辆车不是。次品的主人愿意以任何高于200元的价格出售他的车。而好车的主人愿意以任何高于1,500元的价格出售他的车,但是如果他不能得到1,500元,那么他宁愿不卖。有许多买主愿意出2,500元来买一辆好车,但只愿意出300元来买一辆次品。当这些买主不确定车的质量时,他们会根据已知的情况来确定车的期望价值,并愿意支付这一价值。

(a)如果小镇上有200辆旧车要出售,那么买车的人愿意出多少钱来买旧车?在这个价格下,好车的主人愿意出售他的车吗?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存在着所有旧车都卖出的均衡?。描述一下均衡情况。(b)假设在另一种情况下,镇上的每一个居民都知道出售的旧车中有120辆好车和80辆次品。那么,买车的人愿意为一辆旧车支付多少呢?。好车的主人愿意以这个价格出售他的车子吗?。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存在着所有旧车都卖出的均衡?。

3. 两家旧车行在一条大路旁并排竞争。第一家是亨利车行,他出售经过仔细检

查并在必要时进行修理的高质量轿车。亨利车行平均要花8000美元购买和修理出售的每一辆车。第二家是杰克车行,他出售低质量轿车。杰克车行出售的车平均每辆的成本只有5000美元。如果消费者知道他们所买轿车的质量的话,那么他们会很高兴的以平均每辆10000美元购买亨利车行出售的车,并仅以每辆7000美元购买杰克车行的车。

遗憾的是,两家车行都是新建的,都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因此,消费者并不知道每家车行的轿车质量。在这两家车行购车的消费者估计,不管他到哪一家车行去,他买到一辆高质量车的机会都是相等的,因而他们愿意以平均每辆8500美元买车。

亨利车行有了一个主意,它将为所有它出售的轿车提供相应的保证书。它知道,一项期限为年的保证书会使它平均花费500美元。并且它还知道,如果

美元。杰克车行也提供同样的保证书,那么会使杰克平均花费2000

(a)假定亨利车行对所有它所出售的轿车提供一年的保证。这会产生一个可信的质量信号吗?杰克车行会不会也这样做?

(b)如果亨利车行对它的车提供两年的保证会怎样呢?这会产生可信的质量信号吗?三年的质量保证又会怎样呢?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篇2

一、判断正误题

1.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该物品价格的变动敏感,可以说需求缺乏价格弹性。错,需求富有价格弹性

2.用中点法计算弹性,如果铅笔的价格由10美分上升到20美分,需求量从1000支铅笔减少到500支,那么,铅笔的需求是单位价格弹性。对

3.对轮胎的需求应该比对固特异脾轮胎的需求更缺乏弹性。对

4.这个月阿司匹林的需求应该比今年阿司匹林的需求更富有弹性。

错,考虑时间越长,需求曲线更富有价格弹性,因为消费者有更多时间去想是否有代替品。

5.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为某种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以该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错 6.如果两种物品之间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正的,这两种物品可能是互补品。

错,两种物品可能是代替品

7.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那么,其价格上升将增加那个市场上的总收益。对

8.胰岛素这类必需品的需求往往是富有弹性的。错,必需品缺乏弹性

9.如果需求曲线是线性的,沿着这条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变的。错

10.如果乘公共汽车的需求收人弹性是负的,那么,乘公共汽车就是低档物品。对

11.本周的汽车供给很可能比今年的汽车供给更为缺乏价格弹性。对 12.如果蓝牛仔裤的供给价格弹性是1.3,那么,蓝牛仔裤的价格上升10%,它的供给量就会增加13%。对

13.随着企业的生产设备达到其最大生产能力,供给倾向于更缺乏价格弹性。对

14.使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技术进步总会使生产者得到的总收益增加。

错,只有富有价格弹性,才能增加总收益。

15.像钻石这类奢侈品的需求收人弹性往往很大(大于)1。对

二、单项选择题

1.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微小百分比变动大大减少了该物品的需求量,那么,该物品的需求是B a.缺乏价格弹牲。b.富有价格弹性。c.单位价格弹性。d.缺乏收人弹性。e.富有收入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为C a.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以该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b.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除以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c.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该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d.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人变动的百分比。e.以上各项都不是。

3.一般来说.需求曲线越平坦.越可能的情况是A

a.富有价格弹性。b.缺乏价格弹性。c.单位价格弹性。d.以上各项都不对。

4.一般来说,供给曲线越陡峭,越可能的情况是B a.富有价格弹性。b.缺乏价格弹性。c.单位价格弹性。d.以上各项都不对。

5.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一种物品的需求曲线缺乏价格弹性?D

a.该物品有大量替代品。b.该物品是低档物品。c.该物品是奢侈品。d.该物品是必需品。

6.下列哪一种物品的需求可能是最缺乏价格弹性的?D a.飞机票。b.公共汽车票。c.乘出租汽车。d.交通。7.如果两种物品之间的交叉价格弹性是负的,那么,这两种物品很可能是C

a.奢侈品。b.必需品。c.互补品。d.替代品。

8.如果一种物品的供给曲线是富有价格弹性的,那么A a.供给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敏感的。b.供给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不敏感的。

c需求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敏感的。d.需求量对该物品的价格变动是不敏感的。e.以上各项都不对。

9.如果一个渔民在鱼腐烂之前要以他能得到的任何一种价格把他当天捕到的鱼卖出去,一旦捕到了鱼,渔民的鲜鱼的供给价格弹性就是A a.0 b.1 c.无限大。d.不能根据这个信息来判断。10.在某个市场上供给减少(向左移动)会带来总收益增加的条件是D a.供给是富有价格弹性的。b.供给是缺乏价格弹性的。c.需求是富有价格弹性晦

d.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11.如果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对那个市场的总收益没有影响,需求必须是C

a.缺乏价格弹性。b.富有价格弹性。c.单位价格弹性。d.以上各项都是。

12.如果消费者总是把他们收入的15%用于食物,那么,食物的需求收入弹性是B a.0.15 b.1.00 c.1.15 d.1.50 e.以上各项都不对。

13.使农产品供给向电右移动的农业技术进步倾向于A a.减少农民整体的总收益,因为食物的需求缺乏弹性。b.减少农民整体的总收益,因为食物的需求富有有弹性。

c.增加农民整体的总收益,因为食物的需求缺乏弹性。d.增加农民整体的总收益,因为食物的需求富有弹性。14.如果供给是缺乏价格弹性的,供给价格弹性的值必定是B a.0。b.小于1。c.大于1。d.无限大。e.以上各项都不对。15.如果存在生产设备的能力过剩,很可能的情况是企业的供给曲线B a.缺乏价格弹性。b.富有价格弹性。c.单位价格弹性。d.以上各项都不对。

根据以下信息回答第16一17题。假设在每月价格为30美元时,小镇有线电视的订户为3万户。如果小镇有线电视把每月的价格提高到40美元,订户将减少为2 万戶。16.用中点法计算弹性,小镇有线电视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D

a.0.66 b.0.75 c.1.0 d.1.4 e.2.0

17.在以下哪一种价格时,小镇有线电视赚到的总收益最大?B

a.每月30或40美元,因为需求价格弹性是1.0。b.每月30美元。

c.每月40美元。d.每月0美元。

18.如果需求是线性的(一条直线),那么,需求价格弹性是 a.沿着需求曲线不变。C b.上半部分缺乏弹性,而下半部分 富有弹性。c.上半部分富有弹性。而下半部分缺乏弹性。d.全都富有弹性。e.全都缺乏弹性。

19.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的,它必定是C a.一种奢侈品。b.一种正常物品。c.一种低档物品。d.一种富有弹性的物品。

20.如果消费者认为一种物品很少有替代品,那么D a.供给将是富有价格弹性的。b.供给将是缺乏价格弹性的。

c.需求将是富有价格弹性的。d.需求将是缺乏价格弹性的。

e.以上各项都不对。

三、计算题

1、某人对消费品X的需求函数为P=100-Q1/2(即根号Q),分别计算价格P=60和P=40时的点价格弹性系数。解:

弹性系数= dQ/dP *(P/Q)这里由已知有 Q =(100-P)² 所以 dQ/dP =-2(100-P)弹性系数= dQ/dP *(P/Q)=-2(100-P)* P/(100-P)² =-2P/(100-P)代入 P=40 P=60 有-4/3和-3 可以取绝对值得到 4/3,3

2、假设(1)X商品的需求曲线为直线:Qx=40-0.5Px,(2)Y商品的需求函数亦为直线,(3)X与Y的需求线在Px=8元的那一点相交,(4)在Px=8元的那个交点上,X的需求弹性之绝对值只有Y的需求弹性之绝对值的1/2。请根据上述已知条件推导出Y的需求函数。解:

由假设①,当Px=8时,Qx=40-0.5×8=36,则由假设③,Y之需求曲线通过点(36,8)

同时,在点(36,8),X之需求弹性为,得Y之需求曲线的斜率,则由假设④,于是,据假设②,由点斜式直线方程得商品Y之需求曲线为

Px-36=(-1)×(Qy-8)

即 Qy=44-Py

3、某城市公共汽车票价从32美分提高到40美分,第二个月的乘客为880万人次,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2%,求需求的弧价格弹性。由题意,知P1=32,P2=40,Q2=880,Q1=880/(1-12)代入公式,得:

价格弧弹性ed=-(△Q*P1P2)/[△P(Q1+Q2)=0.57

所以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为0.57。

4、在英国,对新汽车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Ey=3.0,计算:

(1)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对需求的影响;(2)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对需求的影响;(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新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理由有关弹性系数估计第二年新汽车的销售量。解:

因为将Ed=-1.2,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提高3%使需求降低3.6%。(2)∵EY=3.0 其他条件不变收入提高2%时,需求增加6%。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2002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万辆,增加的车辆为:(-1.2×8%+3.0×10%)×800=163.2(万辆)

∴2003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163.2=963.2(万辆)

四、分析题

在70年代,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进入了劳动年龄,而且有孩子的已婚妇女参加工作液变得更为普遍。试预测工人人数的这一增加对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试画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对你的答案加以说明。解:

工人人数的增加,使劳动力供应大量增加,因此,供给曲线发生了移动,所以供给曲线平移,使均衡工资减少,均衡就业量增加,如下图:

微观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篇3

一、名词解释:

1、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的波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1、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3、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价格量的变动。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的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5、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6、机会成本;为了采取一种决策而放弃的其他决策所获得的最大利益。

7、卡特尔: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违法。

8、正常利润:指企业主如果把资源用于其它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9、自然垄断 :是指在行业中,规模经济在很大的范围内存在,以至于相对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范围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

二、计算题

1.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

试求:

(1)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26时,求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各为多少;

(2)当平均可变成本AVC降到最低点时,求厂商生产的产量、平均可变成本各为多少;

(3)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P由26降至5时,试问厂商的理性生产决策是继续生产还是立即停产?理由是什么?

1.解:(1)短期均衡时需满足条件为:P=MR=SMC

SMC=0.12Q2-1.6Q+10

0.12Q2-1.6Q+10=26,解得Q=20

利润

(2)TVC=0.04Q3-0.8Q2+10Q;AVC=0.04Q2-0.8Q+10;

dAVC/dQ=0.08Q-0.8=0,Q=10

AVCmin=0.04*102-0.8*10+10=6

(3)该厂商的决策必须是立即停产而不是继续生产。

理由分析如下:停止营业点时,产品的价格为P=AVCmin=0.04*102-0.8*10+10=6 即P≤6时,厂商就可以选择不生产了。由题可知产品的价格P=5,所以此时不生产比生产要好。

2.已知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市场的产品价格为P=600元。求: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是多少?

(2)试问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为多少?

(3)判断(1)中的厂商处于规模经济阶还是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判断依据是什么?

2.答:(1)因为长期均衡P=MR=LMC,故有:LMC=3Q240Q+200,1分)

3Q240Q+200=600,1分)

Q=20;π=8000;LAC=2009。

(2)长期均衡意味着LAC达到最低点 则有LAC=Q220Q+200

对LAC求导,令其导数为0,得Q=10;

LAC=10×10-20×10+200=100;π=0。

(3)该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判断的依据是(1)中的厂商最优产量Q=20发生在LAC最低点Q=10的右端,即LAC的上升阶段,即规模不经济阶段。

三、问答题

1、运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分析粮食丰收了为什么农民收入反而下降?依此分析,你认为政府应对农业实施怎样的政策?

.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由于丰收而造成粮价下降,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受损.(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和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关系)

也就是说需求曲线你画得斜率大一点(需求缺乏弹性)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你算TR的面积 然后比较.政府对农业实施最低价格,也就是支持价格

2、试画图并说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形成过程及其满足的均衡条件。

件P=LMR=LMC=SMC=SAC=LAC

3.某城市大量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估计为1.6,城市管理者问你,为了增加大量运输的收入,运输价格应该增加还是应该降低,你应当怎样回答? 为什么?

运输价格应该降低。因为大量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约为 1.6 ,即其需求富于弹性。而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者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若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是富于弹性的(缺乏弹性的),则降低价格将为销售者带来较多的(较少的)收入,而提高价格会使销售者的收入较前减少(增加)。因此,这里为了增加富于弹性的大量运输的收入,应当降低运输价格

4、用图并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运输价格应该降低。因为大量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约为 1.6 ,即其需求富于弹性。而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者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若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是富于弹性的(缺乏弹性的),则降低价格将为销售者带来较多的(较少的)收入,而提高价格会使销售者的收入较前减少(增加)。因此,这里为了增加富于弹性的大量运输的收入,应当降低运输价格

5、简述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1会计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额。会计成本就是记录在会计账目上的成本。2经济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总收益与企业经营的机会成本或者说经济成本的差额。经济成本不仅包括显性成本,还包括隐含成本。由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隐含成本和显性成本都要符合机会成本原则,因此,通常把显性成本加隐含成本当作经济成本,这是企业经营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总和。

6、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状,请解释它们形成U形的原因有何不同。

SAC曲线呈U形是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引起的。即在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大于前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所以平均成本递减,但是达到一定产量后,随着每单位可变要素的增加,所带来的产量递减。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因为在企业长期发展初期,要扩大发展规模,使经济效益提高,这是达到规模经济,但是生产到一定规模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时是规模不经济。

7、简述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及其五种盈利情况。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p=MC,这是因为在厂商行为的惟一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和必要条件是MR=MC。

8、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9、如果消费者处于非均衡状态即MRS12不等于P1/P2时,消费者应如何调整商品1、商品2的购买量,以达到最优的购买组合?

序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为 MRS12=(P1/P2),即消费者为实现最大的效用,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 合,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当 MRS12 >(P1/P2)时,如 MRS12=(1/0.25)>(1/1)=(P1/P2),从不等式右边看,减少一单位商品 2 的购买就可以增加一单位商品 1 的购买,而从不等式左边看,减少一单位商品 2,只须增加 0.25 商品 1 就可以保证消费者满足程度(偏好)不变,这样消费者就会 因多得到 0.75 单位的商品 1 而使其效用水平增加。因此,理性的消费者必然持续地减少商品2 而同时增加 商品 1 的购买,以便增加其效用,反之,当 MRS12<(P1/P2)时,就会减少商品 1 的购买而同时增加商品 2 的购买。同时,根据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以上调整过程中,序数均衡条件就会最终成立。

10、说明SAC、AVC和SMC关系。

SMC曲线与SAC曲线一定相较于SAC曲线的最低点H。在相交之间,平均成本一直在减少,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一直在增加,编辑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在交点H,平均成本达到最低,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11、简述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形。

第一,当各种投入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产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要大于各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的比率,这种情况就是规模报酬递增。

第二,当各种投入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产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恰好与各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的比率相等,这种情况就是规模报酬不变。

第三,当各种投入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产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小于各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的比率,这种情况就是规模报酬递减

12、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叠的?

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状况,可以用该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来表示,该曲线也被简称为厂商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厂商所面临的需求量。这样,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的需求曲线又可以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销售价格是固定不变的,于是,必然会有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且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的结论,即必有AR=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叠的。

13、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试运用需求价格弹性原理解释这个现象:为什么以降价促销来增加销售收入的做法,对有的产品适用,对有的产品却不适用。

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4、短期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Ⅱ阶段生产?

单一投入要素的三个生产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边际产出递增,因为生产的规模效益正在表现出来;

在第二个阶段,边际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长的速度放慢;

边际产出为零时,总产出极大化。过了这一点,边际产出负增长,总产出下降。

生产的合理区域在边际产出递减到边际产出为零之间。

二学位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篇4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B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2、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B A.一个厂商的成本水平

B.财政政策的调整

C.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别

D.某一行业中雇用工人的数量

3、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A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4、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替代品的()。A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价格上升

5、资源稀缺是指()。D A.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

B.资源最终会被耗光

C.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

D.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

1、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涉及到选择。()√

2、由于资源的稀缺才导致种种竞争的出现。()√

3、可变成本是短期中存在的成本。()√ 第二章

1、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引起玉米的需求曲线移动()。B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玉米价格上升

C.大豆供给量锐减

D.大豆价格上升

2、市场需求曲线是根据()。A A.在不同价格上个人需求不用数量相加而得

B.个人需求曲线迭加而得 C.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不同价格相加而得

D.厂商供应情况测算而得

3、小麦糟糕的生长环境或许会()。D A.降低小麦替代品的价格

B.使小麦的供给曲线移到一个较低点 C.需求减少,从而降低小麦的价格

D.使小麦的供给曲线朝左上方移动

4、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而他对某商品的需求却增加了,该商品为()。D A.低档商品

B.互替商品

C.互补商品

D.正常商品

7、垂直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A A.零

B.无穷大

C.1

D.不能确定

9、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弹性与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的关系是()。A A.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价格弹性就越大 B.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价格弹性就越小 C.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小,其价格弹性就越大 D.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与价格弹性没有关系

10、下列会使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的是()。B A.产品热销

B.成本上升

C.技术进步

D.生产环境的改善

1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卖者为增加收益,应该()A A、适当降低价格 B、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D、先降价后提价

15、均衡价格一定随着()。B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上升而上升

D.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16、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D A、需求的变动量除以价格的变动量

B、价格变动的绝对值对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的影响 C、价格的变动量除以需求的变动量

D、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8、一般情况下,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是()。B A、右上方

B、左下方

C、右下方

D、左上方

19、供求规律说明()。D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消费者更喜欢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20、适当采取“薄利多销”定价策略的商品是()C A.农产品

B.生活必需品

C.富有弹性的商品

D.单位弹性的商品

1、汽车的价格上升,会使汽油的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2、垂直的需求曲线说明消费者对此商品的需求数量为常数。()√

3、垂直的供给曲线说明消费者出价在高也不会使供给数量增加。()√

4、如果对小麦的需求高度缺乏弹性,粮食丰收粮价下降将减少农民的收入。()√

5、供给价格弹性等于供给曲线的斜率。()×

6、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较广泛,会使该种商品的价格弹性变大。()√

7、供给曲线左移表示生产者在每一种价格上提供更多的产品。()×

11、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少,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

12、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是一回事。()×

13、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 第三章

1、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有的数量都已有了,这时()。B A.边际效用最大

B.边际效用为零

C.总效用为零

D.平均效用最大

2、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3、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B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

5、若消费者的消费高于他的预算线消费,则消费者()。C A.没有完全用完预算支出

B.用完了全部预算支出 C.超支了全部预算支出

D.处于均衡状态

6、当消费者的真实收入上升时,他将()。D A.购买更少的低档商品

B.增加消费

C.移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

D.以上都是

8、消费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诸均衡点的线称为()。C A.收入—消费曲线

B.需求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9、恩格尔曲线可以从()导出。B A.价格—消费曲线

B.收入—消费曲线

C.需求曲线

D.无差异曲线

10、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可以推导出需求曲线?()B A.收入—消费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无差异曲线

D.预算线

11、按照经济原理分析需求曲线上的各点()。D A.表示边际效用最大的点

B.不表示效用最大点

C.有可能表示效用最大点

D.表示该消费者的效用最大点

1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某女士最终购买了两种商品 A 和 B,已知A 商品的价格为 2 元,B 商

品的价格为 1 元,此时该女士消费 A 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为 30,那么她消费 B 商品获得的

边际效用是()。A A.15 B.30 C.60

D.1

13、总效用曲线达到最大值时()B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D.边际效用为负

16、以下哪一个不符合无差异曲线的特点:()。A A.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B.无差异曲线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表示其效用越大,满足程度就越高 C.无差异曲线图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以相交 D.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

17、如果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预算约束线()。C A.不动 B.向右平行移动

C.向左平行移动 D.绕着某一点转动

18、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说明()C A.边际成本递增

B.机会成本递增

C.边际替代率递减

D.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19、若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但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则消费可能线()。D A.不动

B.向右平移

C.向左平移

D.绕着某一点转动

1、同一杯水对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相同的效用。()√

2、如果边际效用开始递减,则总效用同时相应下降。()×

3、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4、一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数量感到足够了,这说明他对该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

5、钱的边际效用是会递减的。()√

6、吉芬商品是一种低等品,但低等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

7、消费者剩余在任何市场中总是存在的。()×

8、收入-消费曲线是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变化引起效用极大化变化的轨迹。()√

9、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要求预算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

10、消费者收入的变化不会引起效用极大化的点的变化。()×

11、在预算线上不同的点表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是不同的。()×

12、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不可以用具体数字衡量的。()×

13、在一个国家或家庭中,食品支出的比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第四章

1、按照生产理论生产函数表示()。C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

C.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D.以上都对

2、生产中,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则应该()。A A.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当边际产量是负数时,总产量减少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随着某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4、在有效区域中,等产量曲线()。D A.凸向原点

B.负向倾斜

C.不能相交

D.上述都正确

5、等成本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B A.产量降低了

B.投入物更多了

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D.以上任何一个都是

6、已知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既不相交也不相切,此时,要达到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出水平,应该()。C A.减少投入

B.保持原投入不变

C.增加投入

D.以上选项都对

7、当MP小于AP时,AP()。B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后减 D.最大

8、以下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错误的说法是()。B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 在技术上的比例。

B.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

C.随着一种投入要素的增加,该要素能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比例逐渐减少。D.边际技术替代率呈现递减规律。

9、经济学中所说的短期是指()。A A.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时期

B.所有生产要素都能调整的时期 C.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D.半年

1、不变投入是指在短期内不会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投入。()√

2、随着某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同时趋于下降。()×

7、基数效用论认为,同样一元钱,在富人手中和在穷人手中的效用评价是一样的。()×

8、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第五章

1、边际成本是指()。C A.平均成本除以产量

B.总成本除以产量

C.增加生产1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D.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1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不变成本是()。C A.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成本

B.购进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 C.即使停止生产也必须支付的成本

D.以上解释都不对

3、假如总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03单位,总成本从300增加到330,那么边际成本等于()。D A.100

B.30

C.330

D.10

5、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是()。D A.AC的最低点的值

B.MC

C.AVC和AFC之和

D.上述答案都成立

6、假如增加1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都有可能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A A.不断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

C.固定不变

D.决定一个企业的停止营业点

8、下列成本不会在长期中存在的是()。B A.平均成本

B.不变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含成本

9、长期边际成本曲线()。C A.是线性的并且是向右上倾斜的B.对厂商在长期中的价格决定并不重要 C.当LAC最低时和LMC线相交

D.以上都对

11、某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格为15 元,平均成本为12 元,平均可变成本为10 元,则该企业

在短期内()B A、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亏损

13、生产者制造8个单位产品的总成本(含一次性固定成本)是15万元,制造第9个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5.7万元,则第9个产品的边际成本是()。B A.15 万元

B. 0.7 万元

C.15.7 万元

D.不能确定

14、假定某企业总成本函数为TC=2000+15Q-Q2 ,Q 为产出数量,则其平均变动成本为()。C A、15Q-Q2

B、2000/Q

C、15-Q

D、不能确定

15、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9 元,平均成本为11 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 元。则该企业

在短期内()。C A、亏损,停止生产

B、存在利润,继续生产 C、亏损,但继续生产

D、不亏损,停止生产

16、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4000+25Q-5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A A、25Q-5Q2

B、4000

C、25-10Q

D、4000/Q

1、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如果得到了鱼,熊掌就是他的机会成本。()√

2、如果企业用自有资金进行生产,则它是没有资金成本的。()×

5、固定成本不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6、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平均固定成本也不随产出变化而变化。()×

7、从原点出发的与总成本曲线相切的这一点的平均成本最小。()√

12、经济利润即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属于显成本。()× 第六章

1、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中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D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原有厂商要退出这个行业

C.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D.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2、厂商的停止营业点()。A A.TR=TVC

B.P=AC

C.企业的总损失等于AFC

D.以上都对

3、若在最优产出水平下P超过AC时,则企业是在()。A A.获取利润

B.蒙受损失,但在短期内继续生产 C.蒙受损失,应立即停产

D.盈亏相等

4、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A A.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B. 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C.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D.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5、当完全竞争市场处于长期均衡时()。D A.P=MR=SMC=LMC

B.P=MR=SAC=LAC

C.P=MR=LAC的最低点

D.以上都对

8、作为一个基本假设,厂商的目标是()。A A、利润最大化

B、收益最大化

C、成本最大化

D、规模最大化

9、如果生产者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生产者应该()。B A 停止生产

B 扩大生产

C 维持生产

D 不确定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C A.产品有差别

B.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

C.产品完全无差别

D.以上说法都对

2、对于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来说,MR=P。()√

3、在长期当中,完全竞争厂商如果经济利润为零,就应该退出该行业。()×

4、完全竟争市场的产品同质假定意味着厂商生产的产品一模一样,不存在差异。()√

5、如果一个企业的平均成本达到最小值,说明它已获得了最大的利润。()×

6、在完全竞争的行业中,一个代表性企业的MR=LAC,说明它处于长期均衡的位置。()√

7、完全竞争市场中商品是完全同质的。()√

8、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C=MR。()√

9、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由MC曲线截取得到的。()√

苏州大学企业管理资料微观经济学习题 篇5

一、概念题(2×8分)

1、需求的价格弹性

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3、生产函数

描述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和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生产中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所能产出的最大产品量之间的关系。

4、规模报酬递增

表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按相同比例变化时,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5、边际技术替代率

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6、机会成本

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7、经济利润

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8、市场

是指从事商品买卖的有形或无形交易场所,实质是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由此决定商品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二、判断题(1.5×10分)

1、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对)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错)

3、对于一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该在MP>AP的第二阶段。(错)

4、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错)

5、总成本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就等于平均成本。(对)

6、所有沉没成本都是固定成本。(错)

7、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外包络线。(错)

8、规模经济会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整体移动。(错)

9、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P=MR=LMC=LAC。(对)

10、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错)

三、单项选择题(1.5×10分)

1、假定x和y的价格不变,当MRSx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2、下列属于吉芬商品的是(D)。

A.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1% B.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为+3,收入效应为+2 C.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为+3,收入效应为-2 D.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为+3,收入效应为-5

3、假设劳动L的价格为w、资本K的价格为r,如果MPL/MPK>w/r,那就应该(B)。A.用更多的资本替代劳动

B.用更多的劳动替代资本 C.降低工资

D.降低利率

4、被用来自己开厂的自有资本的利息属于(D)A.显成本

B.隐成本 C.机会成本

D.B和C

5、一直线通过原点,并且从下方与STC曲线相切,在切点处SAC(D)A.达到最小值

B.等于SMC C.等于AVC加AFC

D.以上都对

6、当平均成本高于边际成本时(B)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成本下降 C.总成本上升

D.边际成本下降

7、某人辞去月薪2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万元(月息1%),办一个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人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C)A.2000元

B.1000元 C.3000元

D.以上都不对

8、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B)

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B.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 C.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

D.边际产量为0

9、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与(A)有关 A.规模报酬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C.要素的边际生产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企业的产量是500单位,总收益是650元,总成本是800元,总不变成本是250元,按照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原则,此时他应该(A)A.增加产量

B.停止生产

C.减少产量

D.以上任一措施都不采取

四、简述题(4×6分)

1、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不能用基数衡量和加减,而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进行比较和排序。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偏好概念,发明了无差异曲线分析工具,并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一起来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在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以及两种商品的价格给定情况下,在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时(MRS12=P1/P2),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2、结合图形分析短期生产中总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相互关系。

任何产量水平上: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上每一点的值,可由原点到总可变成本曲线上相应点连线的斜率给出;

边际成本M曲线上每一点的值,可由总可变成本曲线上相应点处切线的斜率给出;

平均可变成本在边际成本M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处达到最小值。

3、满足什么样的假设条件才能被称为是完全竞争市场?

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有四个方面的假设条件需要满足: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企业的生产份额和消费者的消费份额都很小,他们都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都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2)市场上的商品是完全同质的。同一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间完全无差别,不仅商品质量、规格、商标等完全相同,而且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也完全相同。

(3)所有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所有资源可以在各企业之间和各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

(4)市场主体拥有完全的信息。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并据此作出自己的最优经济决策。

4、分析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有哪几种情形?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有五种情形。

(1)市场价格P高于最小的平均成本AC。此时,平均收益AR大于平均成本AC,企业获得利润,企业会继续生产。

(2)市场价格P等于最小的平均成本AC。此时,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成本AC,企业的利润为零,企业会继续生产。SAC曲线的最低点,即SMC曲线与SAC曲线的交点,是企业的收支相抵点。

(3)市场价格P大于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AVC而小于最小的平均成本AC,平均收益AR小于平均成本AC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企业出现亏损。企业收回了全部的平均可变成本和部分平均不变成本,亏损的是另一部分平均不变成本。企业会继续生产。

(4)市场价格P等于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企业出现亏损。企业收回了全部的平均可变成本,亏损的是全部的平均不变成本。AVC曲线的最低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企业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

(5)市场价格P比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AVC还小。此时,平均收益AR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状况,企业出现亏损。企业收回了部分平均可变成本,亏损了全部的平均不变成本和另一部分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停止生产。

五、计算题(3×10分)

1.假定某企业短期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为SMC(Q)=3Q2-4Q+80,且已知当产量Q=10时的总成本STC=2200,求相应的STC函数、TVC函数、SAC函数和AVC函数。解答:

STC(Q)SMCdQQ32Q280QTFC

当Q=10时,STC=2200=1000-200+800+TFC,得出TFC=600 所以STC(Q)Q2Q80Q600 32TVC(Q)Q32Q280Q

SAC(Q)TC(Q)/QQ22Q80Q/600 AVC(Q)TVC(Q)/QQ22Q80 2.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3/8K5/8,又设PL=3,PK=5。

(1)产量Q=10时,企业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与K的数量。(2)总成本为160时,企业均衡的Q、K、L的值。解答:

(1)既定产量10,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条件为

3858MPLPL MPKPK385833dQd(LK)3dQd(LK)58LK,MPKLK8 其中MPLdLdL8dKdK85858388LKMPLPL3K3,即833=,则KL Q=10时,为使成本支出最低,需要

MPKPK5885L5LK8代入Q=LK,得KL10,此时最低成本CPLLPKK31051080(2)既定成本160,产量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也为

38385855MPLPL,亦即KL MPKPK58代入CPLLPKK3L5K160和Q=LK 得KL20,此时Q20

3.已知某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成本函数LTC=Q3-18Q2+108Q,其产品的市场价格为P=300,求:

(1)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是多少?(2)该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为什么? 解答:

(1)对于完全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MC

dLTCd(Q318Q2108Q)其中MRP300,MC3Q236Q+108

dQdQ利润最大化时,MRMC,则3003Q36Q108,(Q-6)100,Q16

苏州大学企业管理资料微观经济学习题 篇6

BCDADABCDABABCACDABC

×√×√√

1.错。一个变量究竟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取决于该变量值是否由某个模型本身决定。在一个较小的模型中的外生变量,有可能成为一个较大模型中的内生变量。

2.错。资源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满足欲望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足的。

3.错。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两者还有一定的联系。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相互以对方的研究对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前提条件。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综合构成经济学,其中,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错。经济人假定是对商品经济中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场合下的行为特征的一种本质概括和抽象。与其它相关假定相比,经济人假定对现实社会中的人的各种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

辨析题

1.答: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是公有制与集中决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主要由政府占有,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和经济增长等4个基本经济问题由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解决。这种经济体制存在技术与激励两方面的弊病。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社会供求信息十分庞杂且瞬息万变,人们无法及时地制定正确的能够将供求衔接好的计划。由于计划赶不上变化,按计划来生产,必然导致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的弊病。更严重的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当局即使能够及时地制定出供求衔接得很好的计划,也无法保证人们能够按照计划进行生产。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必然缺乏效率。

简答题

2.答: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的分析,研究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说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稀缺资源如何在各部门和各经济主体之间得到合理的配置。

实际上,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一方面,人们总是根据产品价格的高低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做出相应的选择;另一方面,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收入的分配过程。因此,微观经济学也叫价格理论。由于价格是在市场上形成的,所以,微观经济学又叫市场理论或市场经济学。

3.答: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通过总量(一般价格水平、失业率、国民收入、货币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常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任何国家的收入在短期总是具有波动的趋势(有时繁荣,有时萧条),在长期则不断增长。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失业与通货膨胀)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故宏观经济学也称作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答:静态分析法和比较静态分析法的共同点是都撇开了时间因素,假定变量从一种状态走向另一种状态是瞬间完成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的内容上。静态分析法主要研究变量从非均衡状态走向均衡状态的机制,描述变量在某种均衡时的状态;比较静态分析法研究变量从一种均衡状态走向另一种均衡状态的原因,并对新旧两种均衡状态进行比较。

论述题

1.答:经济学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满足欲望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足的。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产生。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不能生产出白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而只能生产那些在当前人们最需要的产品。但是,什么是当前最需要的产品呢?这些产品生产多少最适当呢?这就是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

(2)如何生产。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就必须考虑选择最有效的生产方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果。但是,什么样的生产方法才是最有效率的呢?是多用劳动少用资本还是相反?是大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生产?是使用A种技术还是使用B种技术?是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生产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这就是如何生产的问题。

(3)为谁生产。产品在进入消费之前,先必须进行分配,以确定每个社会成员所能得到的份额。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产品的有限性,使得产品不能按照人们的需要或欲望来分配。那么,社会产品应该按照哪种方式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呢?这就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4)经济增长。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人们必须谋求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把更多的资源用于积累,发展经济,供当前消费的资源就会减少。反之亦然。人们将怎样在未来消费与当前消费之间分配资源呢?这就是经济如何增长或发展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四个基本经济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和经济如何持续、稳定、快速增长问题,人们就必须做出选择,以便对现有的稀缺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欲望。由此,便引出了经济学的定义。所谓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或欲望的科学。

2.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假定前提、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三个方面。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的分析,即通过个量(某种产品的价格、某种要素的价格等等)分析,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实际上,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微观经济学也叫价格理论。由于价格是在市场上形成的,所以,微观经济学又叫市场理论或市场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通过总量(一般价格水平、失业率、国民收入、货币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常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任何国家的收入在短期总是具有波动的趋势(有时繁荣,有时萧条),在长期则不断增长。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失业与通货膨胀)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故宏观经济学也称作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互相将对方的研究对象当作自己研究的假定前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综合构成经济学。第二,总量分析必须建立在个量分析基础之上,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答:经济人假定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和最终目标,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满足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经济主体在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时,都能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以最小的成本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精于计算,理性从事,不会犯任何错误。故经济人假定常常被叫做理性人假定。

(3)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能够极大地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其效果比个人直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效果还要好。

“经济人假定”是经济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选择,以便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欲望的科学。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从本质上来说,根源于个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无限的欲望。如果人们都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么,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就不复存在,进而也就没有经济学了。

4.答:学习经济学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了解现实世界中的经济运行机制

在生活中,你可能对这一事情惊奇不已:在没有任何人指挥与计划的情况下,各地的人们在市场上竟能够轻易地买到每天所需要的各种东西。学习经济学可以使我们理解现实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比其他经济体制在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方面更有效率,并弄懂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汇率变动、失业率上升和政府对经济为什么要干预以及为什么这样干预等很多重大经济问题,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头脑的选民,投出理性的政治选票。

(2)可以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增加自己的效用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学习、工作、休闲与娱乐,还是进行政治选举和其他活动,时刻都会遇到经济问题,经常要做出选择(是否考大学、是否好好学习、是否考研究生、是否结婚、是否要孩子、是否储蓄、是否增加劳动时间等等)。经济学本质上是有关选择的科学。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自己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例如,对于消费者来说,经济学中的资产组合理沦、消费与储蓄的最优选择理论等可以指导他们的选择行为;对于厂商而言,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厂商定价理论、资本与投资理论等可以指导其投资、生产与销售决策。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分析比会计学中的成本分析对于企业经理人员的决策更具有指导意义。经济学理论对政府的决策行为同样具有指导作用。政府的许多决策如果能够科学地运用经济学知识,就会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3)经济学除了有用以外,它本身是一门充满魅力的科学

经济学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博大精深,被萨缪尔森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工具,借鉴历史经验,经过缜密的逻辑思维,对各种经济现象和其他社会问题做出理性的解释与预测。越学经济学,人们的兴趣常常会越加浓厚。

(4)经济学理论是应用经济学等其他研究领域的基础。

国际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研究领域都以经济学理论作为基础。经济学理论甚至被引入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用于研究人的各种决策行为。学好“经济学”,对于更好地学习各种应用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5.答:在萨缪尔森看来,人们在研究经济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会犯后此谬误、不能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和合成谬误等三种错误。

如果仅仅因为一件事情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前,就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这样的逻辑思维错误叫后此谬误。实际上,前后发生的两种事情之间可能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例如,在美国,一些人观察到,在商业周期扩张之前夕与扩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工资和价格上升的现象。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这些人主张采用提高工资和价格的方法来治疗大萧条。然而这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在萧条时期,由于产品卖不出去,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厂商既不会提高产品价格,也不会提高工资。另一方面,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提高也不可能推动经济复苏。因为它们会相互抵消,使得实际总需求保持不变,从而就业率与产量不变。

有时,人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不能保持其他相关条件不变。例如,土豆的需求量受其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如肉、蛋等食物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和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土豆的需求量与其价格负相关。但在其他因素也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土豆的需求量不一定与价格负相关。如果在土豆价格上升的同时,一方面,肉、蛋、大米和白面等相对高档的食物的价格也相应上升;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收入大大减少。那么,土豆的市场需求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会增加。如果一些人由此得出土豆是吉芬商品,其需求量与价格正相关的结论,显然是犯了不能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这个思维错误。

苏州大学企业管理资料微观经济学习题 篇7

课堂思考题:

1.长期以来我国的生育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请思考其中可能的原因。

答案要点:首先,由于发展阶段以及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不同,西方国家的工资率水平明显高于我国,这使得在国外生育的机会成本大大高于国内,人们更倾向于减少生育;其次,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生育子女以期在年老后获得稳定的生活保障成为很多家庭的最优选择,这也是我国生育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2.经济学究竟属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答案要点:从研究对象上看,经济学无疑属于社会科学。尽管近年来出现的少数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也研究诸如生物种群进化等生物学现象,但人类社会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经济学的主要目标在于用逻辑一致的框架来解释人类社会纷繁芜杂的各种现象。与其他社会科学有所不同的是,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接近于自然科学,特别是经济学也非常重视有关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当然,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经济学的定量研究很难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可重复可控制的实验来进行,但在试图从现实现象以及定量数据中抽象出客观规律这一点上,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是高度一致的。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似的地方还在于它也采取数学化的表达方式。然而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仅仅是解决了逻辑推演与严密性的问题,数学无助于现实问题的发现与抽象,也不能解决经济学中价值判断的问题。现代经济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工具,但这些工具所起到的作用都是辅助性的,经济学的“核心”仍然是对社会现象与社会本质的思考。

3.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是否体现了边际决策的原则?

答案要点:经济学认为人们的决策行为是在边际上进行的,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也不例外。尽管对于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工资还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人们的看法也许并不一致,但在配置有限的时间资源上,最优的决策仍然是边际上的。即便是把工作价值看得很高的人,他在决定花多少时间在自己的工作上时,也是遵循边际决策原则的。

4.假设在一个圆形城市中,所有居民都在圆心处的中央商务区(CBD)工作,他们可以在城市中自由选择住房。距离中央商务区越近的住房价格越高,而交通成本与路程成正比。试讨论居民将如何选择住房。交通价格的改变又将如何影响其住房选择的决策?

答案要点:越接近中心商务区,住房价格越贵,但每天上下班的交通成本越低,即对居民而言,选择接近市中心的住房,所获得的收益是交通成本的降低,而成本则是房价的上升。假设房价以及交通成本随着住房到市中心距离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居民的最优决策将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处。如果交通价格下降,那么选择接近市中心住房的边际收益会减小,居民将更愿意选择离市中心较远的住房。

5.考虑教育市场与房产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某些地区所实行的禁止择校,按户籍划片入学的政策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要点:在禁止择校,按户籍划片入学后,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附近的房产价格将上涨,收入较低的家庭由于无力购买高价房产而更可能使子女失去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同时,由于教育存在较强的同群效应(Peer Effect),附近有较多低收入家庭聚居的学校将更难得到优质生源学校间的差距将被拉大。此外,按户籍划片的政策将催生以好学校附近户口为目标的寻租活动,这部分租金原本是可以用于改进教育资源的分配效率的,例如在允许择校时,学校可以向学习一 2

般而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收取较高的费用,用以补贴家庭困难但学习优异的学生,而禁止择校后这一途径不复存在。(参见本章教育政策评论系列。)

课后思考题

1.有的人认为,经济学里一些简化的模型与现实不符,所以,这样的模型不是好模型。也有的人认为,模型要复杂才好。请问你对此怎么看?

答案要点:经济学模型是对现实现象中所包含的经济学逻辑的刻画,因此对现实作一定意义上的抽象是必要的。经济学模型通过一系列比较严格的假设条件,构造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以排除某种现象背后一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说明最为关键的几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理想化”的世界是我们理解真实世界的基准。我们通过放松一些假定,引入其它因素的影响,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真实世界。因此,简单或复杂不是判断一个经济学模型优劣的标准。模型采取简化形式或复杂形式应该由其要说明的问题来决定。在一个简单框架下就能讲清楚的机制,完全没有必要用很复杂的模型;但一个简单到把要说明的核心机制都抽象掉了的模型,也不是一个好的经济学模型。

2.人们常常批评经济学家不能对一些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他们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也往往不同。请问你对此有何看法?

答案要点:经济学家对特定问题的思考一般都依据某种经济学逻辑,强调特定几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往往在于相互影响的变量数目是庞大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渠道是多重的。从某一理论逻辑出发得到的结论很可能只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或可能存在的机制之一,而对相同现象的解释也会因根据不同理论而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因此,综合全面地考虑不同经济学家的意见,甚至其他学科的意见,是政策措施可能获得较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3.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出现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因此,很多人提出应该由政府出资来办教育,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怎样才是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答案要点: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房地产市场来实现的,因此有关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措施应该重视政策变量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的主要受害者是家庭收入比较低而学习优秀的学生,政府可以采取奖学金、票证补贴等措施来保证这部分学生获得较好教育的机会。对于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配置,政府可以采取允许适度的择校费,然后用这部分收入补贴条件较差的学校,也可以通过鼓励学校间短期的师资交流等措施来解决。而严禁择校、划片入学、强制性对教育资源实行平均化等措施,由于没有考虑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很可能得到与政策预期完全相反的结果。

4.经济学不能用来分析有关爱情的问题。人们的行为常常不像经济学家所假设的那样理性。对这些看法,你有何评论?

答案要点: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理性,但经济学中所讲的理性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性”含义并不相同。经济学中的理性强调的是行为人总是在最大化某种目标,这样的假定事实上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许多现实中看似不理性的行为,很可能只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行为人的目标是什么,他面临的约束又是什么。

5.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伴随着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领域内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人认为,这都是市场化改革惹得祸,因此,中国应该退回到由政府免费提教育、医疗和住房的模式上去。对此,你怎样看?

答案要点:政府免费提供教育、医疗以及住房的模式,由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其低效已经为我们改革前数十年的实践经历所证实。现在这些领域内所出现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造成的,相反恰恰 4

是因为市场化改革没有到位,政府的行政垄断力量没有被打破,或者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具体方式上存在问题。

6.请用本章所学的一些经济学原理来对如下政策观点进行评论:(1)市场经济必然产生收入差距,对此,政府不需要进行干预。(2)应该为失业者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直到失业者得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为止。

(3)为了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应对外来劳动力的就业进行限制。

答案要点:

(1)通常情况下,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确实会导致收入差距,而静态地看,完全竞争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是最有效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需要对收入差距进行干预,因为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从动态角度来看,政府控制收入差距是必要的。

(2)向失业者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是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失业者更有效地寻找工作,降低失业率。但这种服务并不需要一直维持直到失业者找到合意工作为止,因为向一个异常挑剔或根本不想工作的人介绍合适的工作边际成本将很大,而对社会来讲减少一个失业者的边际收益可能并没有那么大。因此,对社会而言,向失业者提供介绍工作服务的最优方案应该是免费为其提供一定次数的介绍,如果失业者都拒绝,那么再向其提供就业服务就要收取费用或者不再为他介绍工作。

(3)限制外来劳动力就业看似能增加本地居民的就业,实际上这种效果不仅是暂时的,而且代价巨大。限制外来劳动力的就业,将拉大他们与本地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剧城市内的社会冲突,影响城市长期的经济发展。同时这一措施也不利于外来高素质人才的进入,影响城市的集聚效应。

第2章 市场运行:需求与供给

课堂思考题:

1.利用本章所学的供给与需求基本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长期内是上涨的?(2)中国的钢铁产量对世界铁矿石价格有何影响?(3)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粮食价格将受到什么影响?(4)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答案要点:

(1)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其供给曲线将向左上方移动;如果没有替代性资源或技术的出现,长期内需求曲线至少是不变的,甚至会向右上方移动,因此均衡价格将上涨。

(2)给定世界铁矿石供给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中国钢铁产量的增长将推动世界铁矿石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因此均衡价格将上涨。

(3)生物能源技术需要粮食作为原材料,因此粮食的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如果粮食的供给曲线不变,均衡价格将上涨。

(4)随着我国的产业升级过程,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上升,而实际劳动力的技能结构变化不大,这使得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为抑制要素回报率之间的差异,在市场化改革后这种差异得到扩大,劳动力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比例下降,资本等其它要素收入比例上升,这也使得不同要素所有者收入差距扩大。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城市倾向政策,使得我国城乡间收入差距十分突出。另外,由于改革过程中制度约束不完善等原因,计划经济时代的既有权力在市场化过程中得到变现,垄断部门定价权力在市场化过程中得到放大,这些因素都使得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课后习题

1.假定需求曲线为均为大于0的常数,且,供给曲线为。试求均衡价格,其中,、、、及成交量,并讨论需求及供给曲线的平移对均衡有何影响。

解:均衡点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因此均衡价格足:

及成交量

满 即有:。

需求曲线的平移在表达式中体现为取值的变化,而供给曲线的平移则体现为取值的变化。显然,当其它参数取值不变时,变大,需求曲线向上平移将使均衡价格及成交量都上升;而变大,即供给曲线向上平移将使均衡价格上升,但均衡成交量下降。

课后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它们为什么通常都是正确的?

答案要点:需求定律是指对于某种特定商品,其它因素不变,其价格上涨时,消费者的意愿购买量是下降的,或者说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这是因为需求曲线体现的是消费者在不同消费量下,对多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的支付意愿,这种支付意愿随着消费者消费量的上升时下降的。

供给定律是指对于某种特定商品,其它因素不变,其价格上涨时,生产者的意愿销售量是上升的,或者说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这是因为随着销售量的提高,生产者多提供额外一单位商品所付出的额外代价是越来越大的。

都变大,即

变小,变大,7

2.当喷墨打印机的配套墨盒价格下降时,彩色喷墨打印机的需求、供给、需求量、供给量以及价格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激光打印机的价格下跌会使其市场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吗?联系现实,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激光打印机的市场需求?你能对这些因素加以分类吗?

答案要点:对彩色喷墨打印机而言,配套墨盒是互补品,因此墨盒价格下降时,彩色喷墨打印机的需求将上升,或者说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如果厂商的供给曲线不变,那么均衡价格以及成交量将上升。

对彩色喷墨打印机而言,激光打印机是替代品,因此激光打印机的价格下跌会使其市场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现实中可能影响激光打印机市场需求的因素有:

(1)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如硒鼓、打印纸的价格,替代品如喷墨打印机的价格;

(2)消费者的预期:如业界新闻影响到消费者对激光打印机价格走势的判断;

(3)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得打印机需求上升;(4)消费者的偏好。

3.草莓的价格下跌会使其市场供给曲线发生移动吗?联系实际,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草莓的市场供给?你能对这些因素加以分类吗?

答案要点:价格下跌本身并不会使供给曲线发生移动,但使得均衡价格下跌的因素可能会使供给发生变化。现实中可能影响草莓市场供给的因素有:

(1)投入品价格:如肥料;

(2)技术:如果草莓生产及贮藏技术进步了,其供给将增加;

(3)生产者数量:种植草莓的数量显然影响到市场供给,另外灾害性天气等起到的作用也类似。

4.当价格能够自由调节时,市场是怎样自动实现均衡状态的?

答案要点:当价格可以自由调节时,它就可以向生产者与消费者传递应该生产多少以及应该消费多少的信息,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或者说存在超额供给时,消费者为得到额外一单位该商品愿意支付的代价就低于生产者多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需要支付的额外成本,这促使生产者减少产量,直到其边际成本与市场价格相等为止。

5.中国目前实行的经济适用房制度由于限定了较低的住房价格而导致超额需求的存在,对照现实,我们能够发现市场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均衡吗?

答案要点:如一些新楼盘开盘时市民需要排长队才有可能买到房;部分购房者并不满足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条件,但通过向权力部门提供租金等途径也能得到房源。这些额外的成本正是市场在管制下实现均衡的方式。

6.请你将以下每一种变化用图形加以表示。

(1)西瓜在刚上市时总是很贵,进入旺季就开始跌价。

(2)由于人们习惯于在立秋吃西瓜,而此时西瓜又快下市,产量不足,因此立秋时西瓜的价格往往会有所上扬。

(3)2006年年末,“多宝鱼”被喂服违禁药物的事件一经媒体曝光,水产市场的多宝鱼价格便应声下跌。

答案要点:

(1)如图2.1所示,西瓜刚上市时,供给有限,但随着旺季到来,供给增加,因此价格下跌:

图 2.1

(2)如图2.2所示,人们习惯在立秋吃西瓜,因此立秋时西瓜的需求将上升;而此时西瓜产量不足,供给较旺季有所下降,因此价格上扬:

图 2.2

(3)如图2.3所示,媒体曝光“多宝鱼”被喂服违禁药物后,消费者对“多宝鱼”的需求大幅减少,在短期内供给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多宝鱼”价格将下跌:

图 2.3

7.分析以下事件中原油价格与产量的可能变化。(1)中东地区爆发局部战争,大量油井被毁。

(2)一种用麦麸发酵提取高纯度酒精的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3)地下的原油越来越难开采,并且纯度也不断下降。(4)日本发生经济危机。

答案要点:

(1)原油供给下降,在需求基本不变甚至上升的情况下,原油价格上涨,产量减少。

(2)替代品的出现使得原油的需求减少,在供给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原油价格下跌,产量减少。

(3)开采难度使得原油供给下降,在需求基本不变甚至上升的情况下,原油价格上涨,产量减少。

(4)日本经济危机使得原油需求下降,在供给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原油价格下跌,产量减少。

第3章 弹性与政策分析

课堂思考题:

1.思考春运期间火车票的涨价现象,是否存在更好的替代措施?

答案要点:从弹性角度的分析见以下本章思考题1。替代措施可以考虑允许价格自由浮动,但要引入供给的竞争方。打破城乡户籍分割,取消针对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限制,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真正自由地流动是治本的手段。

2.如何看待一度在珠三角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中国“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时代结束了”?

答案要点:从珠三角地区局部来看,由于近年来长三角等地区的高速发展,在吸引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上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这是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必须看到,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并未进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仍然在扩大,甚至不同户籍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差距也在拉大,因此,中国并没有进入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时期。珠三角地区民工劳动力供给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因素。当然,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我国社保体系不完善,以及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也是部分地区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原因。

课后习题:

1.假设反需求函数为()处的需求价格弹性

(、为大于0的常数),求某个价格,并考虑随着

取值的变化,将如何变化?

解:由反需求函数可得:,即有

随的变化可以如下来看:

,即随着价格的提高,需求价格弹性将变得更大。

课后思考题:

1.从2002年开始,我国铁路部门经价格听证后,全面实行春运票价上浮政策。然而该政策的效果却微乎其微:2002年全国铁路春运客流1.28亿人次,2003年为1.34亿,2004年为1.37亿,2005年达到1.4亿,2006年接近1.5亿,2007年预计达到1.56亿。结合专栏3-1,请思考并回答一下问题。

(1)在连续几年的春运涨价中,“涨价有利于‘削峰填谷’”、“涨价可以让部分外出务工者就地过年”、“涨价可以分流客源,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是铁道部门的部分理由。结合本章的需求价格弹性分析,你认为这样的理由是否成立?

(2)根据本章学过的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我们能排除以往的春运涨价是为了捞一把的嫌疑吗?

(3)铁路运输部门在价格上是受管制的。连续几年的春运涨价备受争议,2007年铁路运输部门承诺“春运不涨价”让很多人松了口气,但从淡季降价“恢复原价”的做法又让很多人大感失望。请你对此加以评论。

答案要点:

(1)我国的城乡分割政策造成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工作的城市中真正安家落户,而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亲情的联系,使得在春节期间回家团聚成为广大外出务工者一种强烈的需求。同时,对于大多数外出务工者而言,目前的航空票价相对过高,而长途公路运输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上也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春运期间人们对于铁路运输的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事实也证明,铁路部门关于提价抑制需求的理由很难站住脚。

(2)在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时,提价将使得生产者收益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春运期间的提价行为无疑增加了铁路部门的收入。

(3)即便铁路部门在淡季确实下调了价格,也是有利于其收益的。因为在淡季,铁路运输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大,根据收益与弹性的关系,此时的降价行为有助于增加铁路部门的收益。而在春运期间“恢复原价”的行为无疑也有利于铁路部门的利益。应该看到,政府部门的目标并不一定总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部门自身也是一个利益主体。

2.小张决定今年春节花100元买连环画,但他在去书店前还不知道连环画的具体价格,也不知道今年春节他能拿到多少压岁钱。请你计算小张对连环画的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

答案要点:由于小张并不知道连环画的具体价格,也不知道他压岁钱的总数目,他只决定了在连环画上的支出为100元,因此,他对连环画的需求函数为:

,由这个需求函数,我们可以得到需求价格弹性:。

小张对连环画的需求与他能拿到多少压岁钱无关,因此需求收入弹性为0。

3.比较联想笔记本电脑与台式电脑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并说明原因。答案要点:替代品的可得性影响到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联想笔记本电脑的替代品包括其它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以及所有的台式电脑;而台式电脑的替代品仅包括所有的笔记本电脑。因此,联想笔记本电脑较易获得替代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4.比较烤面包店里所有口味的蛋糕与巧克力蛋糕的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答案要点:巧克力蛋糕的替代品可以是其它口味的蛋糕,或者是所有口味的面包;而蛋糕的替代品只有面包。因此巧克力蛋糕较易获得替代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5.不少城市的出租车价格实行夜间(通常是23:00至次日5:00)上浮。然而,出租车司机们认为,应该上浮的是早晚高峰期间的出租车单价。请你对此发表看法。

答案要点:夜间出租车需求弹性较大,价格上浮并不能增加司机的收入,但夜间出租车需求本身比较小,因此价格上涨对消费者影响不大。而上下班高峰时,对出租车的需求弹性很小,涨价将有利于增加司机收入,但对消费者可能有较大影响。

6.为什么粮食大丰收对农民而言不一定是件好事?如果只是某户农民的粮食丰收,那么对这户农民来说,丰收还可能是件坏事吗?

答案要点:由于对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因此粮食大丰收导致供给增加后,粮食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但粮食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太多,因此农民的收益很可能是下降的。但如果只是某户农民丰收,市场的总供给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变化不大,该户农民收益一定是增加的。

7.现在,电费分时段收费的做法已经非常常见,在深夜到凌晨这段时间里,电费的价钱比白天的价钱要便宜不少。请问这种收费方式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影响有何不同?对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影响又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要点:老年人一般对于节约生活开支比较重视,而且有较大的自由来支配作息时间,因此在实行分时电费后,老年人会倾向于多在电价较低时用电,从而削减在电费上的开支。而年轻人一般受到工作时间的限制,相比老年人而言也不太看重电费开支的少量增加,因此分时电费可能对其影响较小。类似地,与高收入者相比,低收入者可能对分时电费更敏感。

第4章 剩余与市场效率

课后习题:

1.如果生产者产量大于市场均衡水平,并且这些产品都销售出去了,那么与市场均衡时相比,此时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有何变化?

答案要点:如果生产者能够完全按自己的定价把商品销售出去了,如图4.1所示,生产者按高于市场均衡价的价格

把的商品卖给了消费者,则消费者剩余为图中a部分减去c+d+e部分,与市场均衡时的消费者剩余a+b相比,消费者剩余减少了b+c+d+e部分。而现在生产者剩余为图中b+c+f+i部分,与市场均衡时的生产者剩余f+i相比,生产者剩余增加了b+c部分。因此,社会净损失为图中的d+e部分。

图 4.1

如果生产者只能按消费者的边际评价

把商品卖出去,那么消费者剩余为图中的a+b+f+g+h部分,与均衡时相比,消费者剩余增加了f+g+h部分。而生产者剩余变成了i部分减去d+e+g+h部分,与均衡时相比减少了f+d+e+g+h部分。因此社会总损失仍为d+e部分。课后思考题

1.借助图形分析粮食的丰收会导致消费者剩余以及生产者剩余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要点:如图4.2所示,粮食丰收使得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假定需求基本不变,则消费者剩余将增加图中的a+b+c部分。而生产者剩余由原来的a部分变为现在的d+e部分。

图 4.2

2.如果商品A的替代品的生产成本下降,那么商品A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要点:商品A的替代品生产成本下降,将导致其替代品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下降,即A的需求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如图4.3所示,消费者剩余将由原来的a+b部分变成现在的a+c部分;而生产者剩余将由原来的c+d+e部分变成现在的e部分。

图 4.3

3.如果商品A的互补品的生产成本下降,那么商品A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要点:商品A的互补品生产成本下降,将导致其互补品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上升,即A的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如图4.4所示,消费者剩余由原来的a+c部分变成现在的a+b部分;而生产者剩余则由原来的e部分变成现在的c+d+e部分。

图 4.4

4.你认为代人排队并收取费用的行为应该被制止吗?这种行为会带来帕累托改进吗?

答案要点:排队现象的出现是市场力量在价格管制等干预下的体现,是价格机制失效时的替代。对于以排队为对象的交易双方而言,代人排队者对排队所需的时间精力的评价是不大于其收取的费用的,而付费者对于排队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的评价不会小于这笔费用。因此,双方的福利都会因交易而改进,这里帕累托改进是存在的。强行制止这种行为无助于社会福利的改进,根本性的措施还在于打破对价格机制的干预,让市场力量来决定资源的分配,从而让排队现象自动消失。

5.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宠物狗征收消费税带来的税收收入以及无谓损失分别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答案要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宠物消费税的影响,宠物的交易量会有所下降,在宠物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由此带来的税收收入将减少,而社会的无谓损失基本不变。

6.结合现实,思考一下有关春运的问题:(1)市场会以哪些方式实现价格管制下的均衡?(2)谁可能成为春运不涨价的受益者?(3)谁可能成为春运不涨价的受害者?

(4)如果你是运输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你会针对春运制定怎样的政策?有没有除了价格以外的手段来缓解春运的压力?

答案要点:

(1)实行价格管制,对春运火车票的超额需求必然出现,火车票的配置将不再按价格进行。乘客需要排长队,或者依靠关系后门等手段才能买到火车票。“黄牛”、票贩、“黑车”等现象的出现也是市场试图趋于均衡的方式。

(2)春运不涨价,由于“一票难求”,那些可以凭借关系后门买到火车票的人将受益,他们甚至可以通过倒卖火车票来把这种利益变现。利用春运期间超额需求跑“黑车”的人也将受益。

(3)春运不涨价,普通乘客看似不用多掏钱,但由于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很多乘客将买不到票,或必须从票贩手中买高价票,这部分乘客的利益是受到损害的。正规营业的长途客运部门也会受到损失。

(4)应该允许春运票价自由浮动,但一定要引入供给的竞争方。打破城乡户籍分割,取消针对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限制,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真正自由地流动是治本的手段。

7.很多政策制定者都声称他们运用规定价格或产量的方式是为了增加社会福利,我们怎么来对这类经济政策的福利效果进行评估?

答案要点:从本章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由政府部门规定价格或产量,而非市场力量来决定价格产量时,社会福利不会增加,反而有可能受到损失。我们应该比较政府干预前后,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变化,来看社会福利的变化。

8.请你对中国一些地方所实行的经济适用房政策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论:(1)按政府规定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市场是均衡的吗?

(2)如果市场不是均衡的,那么存在哪些可能的机制使市场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呢?

(3)你认为经济适用房政策会导致效率的损失吗?如果会,你能给出更好的建议吗?

答案要点:

(1)经济适用房的定价低于市场价格,相当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实行价格管制,市场将出现超额需求。

(2)一些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例如居民买房需要排队,一些并不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买到经济适用房,等等。

(3)经济适用房政策相当于政府的价格管制,必然导致效率的损失。即使政府要干预房地产市场,也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例如采取向中低价住房购买者倾斜的住房信贷政策或税收政策,对住房困难者进行住房补贴等。此外还应该鼓励租房市场的发展。

第5章 消费者行为:偏好与约束

课后思考题:

1.请画出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答案要点:见图5.1。

图 5.1 图 5.2 2.如果消费者不喜欢吃咸鱼,请你画出消费者对咸鱼与其他商品的无差异曲线。

答案要点:见图5.2。

3.钻石对人们而言并非必需,水却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然而钻石很贵,水却便宜得很,这被称为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请你用本章学到的知识解释这一悖论。

答案要点:均衡情况下,商品的价格等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边际评价,而消费者对其的边际评价随着此种商品的消费量而降低。尽管水很重要,但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得到足够的饮用及生活用水,因此对其边际评价并不高。而钻石则因其稀有而获得人们较高的边际评价,所以非常昂贵。然而,在沙漠等异常缺水的地区,人们对水的边际评价大大上升,水也成为昂贵的物资。

4.消费者每月都购买粮食和单位价格(元/公斤)的其他商品。粮食在20公斤以内以0.4元/公斤的价格平价供应,超出部分消费者则需要以2.4元/公斤的市场价购买。消费者的月收入为110元,请画出新的预算线。如果价格并轨后粮食价格为2.2元/公斤,则消费者的处境一定变得更糟吗?

答案要点:如图5.3所示,在实行双轨制时,消费者的预算线为折线ABC。若实行并轨,则消费者新的预算线为直线AD。消费者的预算集缩小了,这意味着消费者的处境变得更差了。

图 5.3

5.在专栏5-1中,用抓阄的办法而不是付费决定谁得到好的教育机会,你对这种做法有何评论呢?(不妨考虑以下两点:第一,如果用于办公立学校的财政收入与当地居民的收入正相关,那么供给方面会因此有何变化?第二,如果很多商品都如此分配,那么长远来看消费者的收入会变化吗?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答案要点:如果实行抓阄分配教育资源,公立学校的财政收入将被平均化,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将减少。如果这种分配方式推广到其它商品领域,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上,那么消费者的收入也将处于低水平的平均化状态。更一般地,消费者失去了选择的自由,这对于消费者福利而言是很大的损失。

第6章 消费者行为:选择与需求

补充材料 显示偏好

(1)为什么要引入显示偏好?

关于偏好的理论是消费者理论乃至整个微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但现实中偏好是不可观察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实际的消费数据,或者说消费者实际的选择行为。引入显示偏好就是要用可观察的数据来揭示其背后隐含的消费者偏好,用消费者实际的选择行为推导出导致这种选择的偏好模式。

(2)显示偏好的含义

如图6.1所示,假设A点与B点所代表的消费组合(x1*, x2*)与(x1’, x2’)都在给定的预算线上,即在给定价格以及收入的情况下,两者都是消费者买得起的消费组合。但我们观察到现实中消费者选择了A点而没有选择B点,那么我们就说消费组合(x1*, x2*)显示偏好于消费组合(x1’, x2’)。也就是说,消费者选择的那个消费组合一定显示偏好于他买得起的其它任何一个消费组合。

图 6.1

更一般地,如果给定商品一的价格p1,商品二的价格p2 以及消费者的收入I,消费者选择的消费组合(x1*, x2*)与另一不同的消费组合(x1’, x2’)满足如下关系:

I ≥ p1 x1* + p2 x2* ≥ p1 x1’ + p2 x2’,那么我们就称(x1*, x2*)显示偏好于(x1’, x2’)。即显示偏好是按某种预算实际需求的消费组合,和按这种预算能够购买但并未购买的消费组合之间的关系。

应该注意显示偏好并不是一种偏好,它只表明在(x1’, x2’)能够被购买的情况下,消费者所选择的是(x1*, x2*),也就是说显示偏好仅仅只是对选择行为的刻画;而偏好则表示消费者把(x1*, x2*)的次序排在(x1’, x2’)之前。如果消费者总是选择他所能购买的最佳消费束,那么显示偏好就隐含着偏好,但这是行为模型的结果,而不是术语定义的结果。

(3)消费者选择行为的理性:有关显示偏好的两个公理 消费者的理性行为,可以通过两个有关显示偏好的公理来说明。

显示偏好弱公理:对于理性消费者来说,如果消费组合(x1*, x2*)显示偏好于另一个不同的消费组合(x1’, x2’),那么,(x1’, x2’)就不可能显示偏好于(x1*, x2*)。

显示偏好弱公理告诉我们,如果在两种商品的价格组合为(p1, p2)时我们有

p1 x1* + p2 x2* ≥ p1 x1’+p2 x2’,那么就不可能存在另一个价格组合(q1, q2)使得

q1 x1’ + q2 x2’ ≥ q1 x1*+q2 x2*。

如图6.2(a)所示,假设消费者面对价格组合(p1, p2)时选择A点的消费组合,此时B点的消费组合消费者也买得起,但是他没有选,也就是说对消费者而言,A点显示偏好于B点。如果在价格变为(q1, q2)时,消费者选择了B点,那么原因只能是他现在买不起A点的消费组合了,即A点现在位于预算集之外。但如果像图6.2(b)中的情况,在价格为(p1, p2)时,A点显示偏好于B点,而价格为(q1, q2)时,B点又显示偏好于A点,这种选择行为就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行为。

图 6.2

上面我们提到的显示偏好都是直接在两个消费组合之间作比较,也称为直接显示偏好。如果现在有三个消费组合A、B、C,我们观察到对消费者而言,A显示偏好于B,B又显示偏好于C,那么尽管没有观察到A与C的直接比较,只要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A就显示偏好于C。这种具有传递性的显示偏好被称为间接显示偏好。

在定义了间接显示偏好以后,我们对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行为可以进一步描述为:

显示偏好强公理:如果(x1*, x2*)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另一个不同的消费组合(x1’, x2’),那么,(x1’, x2’)就不可能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 x2*)。

弱公理是用直接显示偏好定义的,而强公理则把该定义扩展到间接显示偏好的情况。即如果一个消费束是另一个消费束的间接显示偏好,那么就不可能对另一消费束来说同时是这一消费束的间接显示偏好。强公理包含了弱公理的内容。

(4)从显示偏好到偏好

上面我们指出了显示偏好与偏好的差别,但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如果消费组合(x1*, x2*)先于(x1’, x2’)被选择,那么对(x1*, x2*)的偏好就一定超过对(x1’, x2’)的偏好。这样我们就从需求信息得到的 25

偏好信息。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观察数据和显示偏好原理推导出反映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对于一个最大化效用的消费者来说,如果其偏好是可以传递的,那么由其消费行为表现出来的显示偏好也是可传递的。因此强公理是最优化行为的充分条件。这也就是说如果观察到的消费行为是最优化行为,那么其显示偏好就一定满足强公理;反过来说,如果被观察到的选择满足显示偏好强公理,我们总是能够找到可能造成被观察到的选择的性状良好的偏好。

课后习题:

1. 用图形表示消费者面临两种完全互补以及两种完全互替的商品时最优的选择

答案要点:消费者面临两种完全互补的商品时的最优选择可以用图6.3来表示:

图 6.3 图 6.4

而消费者面临两种完全互替的商品时的最优选择可以用图6.4来表示:

2. 用图形比较可变现的食品券与不可变现的食品券对消费者决策的不同影响。

答案要点:食品券是否可以变现影响到消费者所面临的预算约束。假设消费者拥有的食品券可以购买的食品数量为x,那么在食品券不能变现以及完全可以变现两种情况下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分别如图6.5(a)、(b)所示。这种预算约束的差异是否会导致消费者作出不同的决策还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比较偏好于消费较多的其它商品时,如图中的无差异曲线所示,那么这种预算约束的差异就会使消费者作出不同的选择。在图6.5(a)中,消费者选择消费x数量的粮食与y数量的其它商品,而图6.5(b)中消费者选择消费更少的粮食x’,但更多的其它商品y’。当然,食品券可变现与否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最终决策还与食品券的数量x有关。

图 6.5 3.已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满足,其中为消费者的收入,为该商品的价格。当消费者收入为120元,该商品价格从3元降到2元时,试计算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分别有多大。

答案要点:在价格为3元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为:

,而降价至2元后,消费者的需求量变为:

,因此价格变化的总效应为:。

这个过程中,斯拉茨基收入补偿为:,即补偿后消费者收入变成106元,此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为:

因此替代效应为:

收入效应为:

课后思考题:。

1. 如果消费者仅消费两种商品,且两者是可以完全替代的,那么消费者的最优选择还会表现为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吗?

答案要点:对于两种完全替代的商品,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直线,此时的最优选择不会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而是出现在边界点上,如图6.6所示。

图 6.6

2. 消费者花费全部的收入用于购买两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对该消费者而言都会属于低档商品吗?

答案要点:不会。不妨假设现在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如果两种商品都属于低档商品,那么它们的消费量都会下降,这将使消费者的总支出下降,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这两种商品,这就与消费者收入增加的假设矛盾了。

3.如果企业实施加班工资,即只对多于原来劳动时间的部分支付更高的工资,那么消费者一定会选择更多的劳动时间吗?

答案要点:不一定,这还取决于消费者对收入与闲暇的偏好情况。如图6.7所示,在(a)图中,消费者倾向于减少一定的闲暇时间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此时加班工资的激励可以使他提供更多的劳动。但在图(b)中,消费者更倾向于享受闲暇,而不在意收入的提高(这很可能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已经较高了),此时加班工资对消费者的劳动时间影响不大。

图 6.7

4.提高利率可能会激励消费者当前的消费水平吗?

答案要点:提高利率对于消费者当前的消费储蓄决策既有收入效应,也有替代效应。当替代效应为主时,利率的提高将刺激消费者更多地储蓄,从而减少当前的消费。但是在收入效应占主导地位时,利率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即使当前少储蓄,将来也能获得同样的收益,因此可能会鼓励消费者当前的消费水平。

5.2006年以来,中国经历了新一轮的股市上涨,有些嗅觉敏锐的居民就把投资于住房市场的资金转到股票市场。2007年以来,股市继续攀升,但也有些投资者又开始拿股票上赚的钱去买房子了。请你对这种现象加以评论。

答案要点:股价的攀升对于投资者也有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当替代效应占主导时,股价的上涨将促使投资者在股票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获得更高的收益,此时作为替代品的住房投资可能会减少。但是当收入效应占主导时,投资者在股市上少投资也能赚到那么多钱,这就会使投资者把资金转移出来转向住房投资。当然,这里还有投资组合选择策略的问题,在股价持续高涨时,股市累积的风险也在加大,把资金分散到住房市场上也是出于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第7章 生产者行为:技术与投入

补充材料: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在给定资本存量K的情况下,总产量、平均产量以及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由图7.1来说明。当劳动投入在0到L1这个区间上时,劳动相对于资本而言是稀缺的,因此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是递增的。在L2这个点上,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L1到L2这个区间上,尽管边际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高于平均产量,因此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仍然是递增的。在L2这个点上,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随着劳动投入的进一步增加,边际产量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平均产量,因此平均产量也开始下降。在劳动投入到达L3以后,边际产量开始取负值,再投入劳动力不仅不利于生产,反而会使总产量下降。

图 7.1

规模报酬

考虑所有的生产要素搜增加相同的倍数,例如,生产以资本K以及劳动L为投入品,生产函数为那么产出就是,现在如果两种投入品都增加为原来的倍(。如果我们有,就称规模报酬是递增的;如果上述不等式取等号,我们就称规模报酬是不变的;如果取小于号,就是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递增与递减都可能与生产函数中未包含的其它投入要素有关。在上述简单的生产函数设定下,生产技术的进步、企业的集聚等都可能引起规模报酬递增,而企业家精神等难以复制的要素数量的相对固定则可能引起规模报酬递减。

课后思考题: 1. 有时,人们会抱怨企业总是将追求利润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怎么看待企业利润与消费者利益之间的选择?

答案要点:企业追求利润与消费者利益并不构成根本上的冲突。事实上,市场经济恰恰是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在市场有效运行的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利润与消费者利益之间的替代关系,因为竞争会自动对企业的逐利行为施加限制。现实中出现的企业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牟利途径的现象,事实上是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如企业拥有垄断力量等。),32

2. 自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一直在小幅升值,最近这几年,升值速度还有所加快。请问这对于特别依赖于进口原料和设备的企业有何影响?

答案要点:对于需要进口原料和设备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相当于其所进口的原料设备降价。

3. 有人提出,用中国的从业人员增长率除以GDP增长率,得到的就业增长GDP弹性非常低,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的增长。对此你怎么看?如果根据这些结论,由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来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果会怎么样?

答案要点:上述分析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过程没有带来就业的增长,但却忽视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的进步、资本—劳动比的上升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从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发展来看,技术的进步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按照上述观点,由政府补贴来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利于中国生产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也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4. 由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开创的“家庭经济学”将家庭视为一个生产单位,其产品是家庭的幸福。让我们借助生产理论来看家庭的生育行为,不妨假设家庭的效用(幸福感)取决于家庭的孩子数量和质量,其“等产量曲线”是一般的凸向原点的形状。在这样的分析框架里,怎么理解如下现象?

(1)高教育水平的女性往往更倾向于少生孩子和不生孩子。(高教育水平的女性抚养孩子时所面临的成本是什么?)

(2)随着教育费用的上升(抚养孩子的成本上升了),人们更加觉得“只生一个好”了。

(3)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普遍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育率逐渐降低。

答案要点:

(1)高教育水平的女性就业收入较高,因此生育多个子女的机会成本比较高,而且高教育水平女性对子女的教育也会更加关注,因此如图7.2所示,对她们来说,“等成本线”是比较陡峭的。由图中可见,为达到一定的家庭幸福感,她们更倾向于少生孩子,而提高孩子的教育水平。

图 7.2

(2)随着教育费用的上升,生育多个子女的成本上升较快,因此类似图7.2中的“等成本线”也比较陡峭,人们更倾向于少生育。

(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教育水平也逐渐提高,由上面两题的分析可知,人们生育多个孩子的成本相对上升,如图7.3所示,“等成本线”将变陡,为达到一定的家庭幸福感,人们更倾向于少生育。

图 7.3

5. 在1980年代,上海有很多很好的家电品牌,但现在,中国最著名的家电生产企业却都不在上海。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要点:家电生产业的技术在1980年代属于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国内较早出现在具有较高资本积累以及相对高技能劳动力的上海。但此后家电行业的生产技术进步不如IT以及其它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来得显著,特别是目前家电生产基本上采用成熟技术,该行业相对于新兴服务业而言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更适合在资本—劳动比相对不那么高的地区发展,而上海仍然维持着较高的资本—劳动比,更适合于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6. 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就业增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要点:技术进步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与就业增长并不一定同时发生。随着技术进步,具备较高生产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的就业将增加,但生产技能较低的劳动力就业则有可能减少。如果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同时伴随着劳动力素质的较大提高,那么就业增长是可能发生的。

第8章 生产者行为:决策与供给

补充材料

总成本、平均成本以及边际成本的关系

在总成本、平均成本以及边际成本之间也存在着类似于上一章的总产量、平均产量以及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我们用图8.1来说明这种关系。注意到边际成本MC事实上就是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当产量在0到Q1之间时,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对应于总成本曲线趋于平缓,在Q1处达到斜率的最小值,即MC曲线的最低点,继续增加产量将使得边际成本递增,TC曲线变得陡峭,相应地,MC曲线开始上升。而平均可变成本AVC事实上是VC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在Q2处取得最小值(此时与原点连线恰与VC曲线相切)。在产量为0到Q2之间时,VC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是逐渐减小的,因此AVC曲线在这一段是下降的。同时,在这一段产量上VC曲线任意一点的斜率是小于它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因此MC曲线位于AVC曲线下方。而当产量大于Q2以后,情况正好相反,因此AVC曲线开始上升,而MC曲线也穿过AVC曲线位于其上方。AC曲线的情况也类似。

上面的分析完全是基于现成的图形关系,但为什么会有这种图形关系,或者说这种形式化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却是经济学更为关心的。

图 8.1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在分析生产者行为时,“长期”与“短期”的区别就在于生产规模是否可以调整。在短期分析中,生产要素有固定与可变之分,但在长期分析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以调整的。因此,厂商的短期成本可以表示为产量Q以及与产量无关的固定投入的函数,而长期成本则完全由产量Q来决定,因为在短期看来固定不变的投入在长期也可以根据产量来做出调整:

。长期来看,厂商在生产一定产量的产品时会选择最合适的生产规模,即该产量所对应的短期平均生产成本最小,因此在图形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就是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如图8.2(a)所示。注意SAC曲线与LAC曲线的切点一般不是SAC曲线的最低点,对应于任意一条SAC曲线最低点处产量的长期成本由LAC曲线来决定,因为厂商按长期最优规模来生产不仅可以获得产量调整带来的成本下降,还有规模调整上的获益。

不过,长期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包络关系并不适用于边际成本曲线,如图8.2(b)所示。值得注意的是,SMC曲线与LAC曲线的切点处,短期边际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是相等的。

图 8.2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最优决策

厂商的利润是其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因此其最优决策问题可以写成:

厂商的最优产量Q*应该满足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一阶条件: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产品价格的接收者,产品价格与单个厂商的产量无关,,因此策Q*应该满足:

。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产量决如图8.3所示,给定市场价格P,则MC曲线与其交点就确定了企业的最优产量Q*。此时企业的利润那么企业的利润即为图中的阴影部分。当要,如果,时,企业将亏损,但是只,企业就应该继续运作下去,以弥补固定成本的损失,只有当时,企业才应该退出市场。这也就意味着,位于AVC曲线上方的MC曲线,就是厂商短期内的供给曲线。

图 8.3

生产者剩余

与消费者剩余类似,我们可以如图8.4所示的阴影部分那样引入生产者剩余PS,更明确地,生产者剩余可以写成:

显然,生产者剩余与利润满足如下关系:

图 8.4

课后思考题:

1、能不能找到一些实例来说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可能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是下降的?企业的生产决策的均衡点有可能在这个范围内出现吗?为什么?

答案要点:当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时,边际成本曲线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下降的现象可能就比较明显,比如电信公司或自来水公司等。但企业的生产决策的均衡点不可能在这个范围内出现。因为若该企业原产量处于MC曲线下降的范围内,企业完全应该继续加大产量,这样可以降低平均成本,直至处于MC曲线的最低点或最低点右侧才可能达到最优产量。

2、为什么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右上方?请用图形说明,边际成本曲线一定会穿过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答案要点:由于存在固定成本,AC曲线总是在AVC曲线上方,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平均固定成本(AFC)。而AC曲线由下降转为上升的点要比AVC曲线偏右,这同样是由于AFC的存在。当AVC的增量小于AFC的减少量时,AC曲线仍然处于下降的状态。

MC曲线穿过AC和AVC曲线最低点的原因,可以从图8.1中看出来。根据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定义可知,边际成本就是每一产量上总成本或者总可变成本的切线斜率(两者斜率相等,因为他们之间只是在高度上平移了一个FC),而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曲线(VC)上每一产量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平均成本是总成本曲线(TVC)上每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当总成本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正好过原点时,MC=AC,在此产量之前,MCAC,所以MC曲线正好过AC曲线的最低点。同理可知MC曲线过AVC曲线的最低点。

3、在中国改革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相当高比例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这种情况是怎么出现的?企业既然亏损了,为什么不让它破产关闭?

答案要点:在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并不受市场价格和成本的约束,而用行政规定将成本和产品市场价格固定。这样造成了企业失去对技术和管理的内在激励和要求。在改革开放之后,企业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上述内在问题开始显现。这一企业家精神缺失的表现使得很多国企竞争中失利,亏损。

企业亏损而仍旧继续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若是短期亏损,但是生产仍能弥补可变成本,并补偿部分固定成本,则这样的生产是可以持续的,在企业面对更好的机遇或遇到优秀的领导人时,可以扭亏为盈。其次,若是长期亏损,则从市场角度来看,企业应该倒闭。但是同时,国企承担着很多社会服务的功能,例如承担就业压力和市场供应任务,或者当地的经济好坏影响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时,政府官员就有动力违背市场规律,通过种种手段保证国企在亏损的条件下经营,尽管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无效率行为。

4、中国的地方政府曾经为亏损国有企业的退出设置障碍,同时,也为垄断行业设置进入壁垒。地方政府为什么这样做?这些做法对市场效率有什么影响?

答案要点:地方政府这么做是因为其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的重叠,分工不明确。比如考察政府官员政绩时加入当地经济指标,或者由于政企不分的国企与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皆会导致政府试图干涉企业正常的运行。这样做是会伤害合理的市场秩序,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行业内有无效率的垄断,不利于经济发展。

5、很多时候,在商品需求增长的过程中,商品的价格却在下跌。比如说,在1980年代,电视机曾经是非常紧俏的商品,在通货膨胀比较高的1988年,商店里的电视几乎没有存货。到了1990年代后半期,彩电价格仍然比较高。但是,在最近这些年来,彩电的价格却越来越低,曾经卖到过5000多元一台的29寸彩电,现在1000多元就买得到。其他的商品也有很多在不断地降价,包括电脑、手机,甚至汽车。为什么需求增长了,价格反而下降了?

答案要点:这个问题可以用长期均衡的图8.5来回答。在市场变化中,给定不变的市场供给,市场需求增长是会带来价格的上升,均衡点从E1转移到E2。但是,同时快速增长的需求让很多生产者看到了该行业超额的利润,从而涌入该商品的生产,他们努力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各项成本。源源不断的商品供应拉低了市场均衡价格,所以长期的市场均衡不是E2而是E3。E1与E3的价格谁高谁低并不确定,在有强烈正规模经济的制造业里,例如题干所说的电视机的生产中,供给变化对价格变动的作用会更强烈,导致E3的价格比E1的价格还低。

图 8.5

第9章 福利经济学和市场效率

补充材料:

交换经济中的禀赋与效率——埃奇沃斯(Edgeworth)框图分析

教材的9.1节对交换活动的效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埃奇沃斯框图这一分析工具对此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我们仍然考虑教材中那个仅有小陈和小陆两个消费者的交换经济,也就是说,我们不考虑经济中的生产活动,小陈和小陆进入市场时就各自拥有一定数量的资源禀赋,在这里就是一定数量的蔬菜和肉,然后相互进行物物交易。如图9.1所示就是这个交换经济的埃奇沃斯框图,其中横轴表示蔬菜的数量,纵轴表示肉的数量,小陈所拥有的蔬菜和肉的数量从左下角的原点O开始度量,而小陆的则从右上角的原点O’开始度量。由于只考虑交换活动,我们假设这个交换经济中蔬菜和肉的总量都是固定的,分别为X和Y,在图中分别以框图的横向总长度和纵向总长度来表示。

在初始的时候,小陈拥有比较多的蔬菜x,但他拥有肉的数量y则比较少;而小陆则相反,拥有比较多的肉Y-y和比较少的蔬菜X-x,这体现在图9.1中经济的初始禀赋点A位于框图的右下角。对于初始禀赋,小陈觉得自己蔬菜太多而肉太少,小陆则觉得自己肉太多而蔬菜太少,因此双方就有进行交换的意愿。我们在图中分别画出了双方穿过初始禀赋点A的无差异曲线IC(小陈的)和IL(小陆的)。对于小陈而言,位于IC右上方区域的消费组合显然要优于A点;而对于小陆,位于IL左下方的消费组合也是优于初始禀赋A点的。因此,图中由IC和IL包围而成的阴影部分对双方来说都是优于初始禀赋的,如果交易之后可以使得蔬菜与肉在双方之间分配的点位于这个阴影区域以内,那么小陈与小陆的福利水平都将得到提高,双方都会答应进行这样的交换。一般而言,如果通过交易可以在不损害其他行为人福利的条件下来改善某行为人的福利状况,那么这样的交易就被称为是帕累托(Pareto)改进的,图9.1中的阴影部分就是与初始禀赋点A相比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区域。在现实中,如果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那么相应的交易或改革措施就应该被推行,而且实施的阻力可能相对会比较小。

图 9.1

那么这种交易行为会进行到哪一点才停止呢?我们看图9.2,图中的B点不仅是小陈与小陆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而且初始禀赋点A与其连线也恰与这两条无差异曲线都相切。如果交易的结果在B点,那么我们就说是帕累托最优的,也就是双方都不可能再在不损害对方福利的情况下改进自己的福利水平了。注意到此时直线AB的斜率就是交易的均衡价格。如果交易价格不等于这个值,那么市场将不可能出清,直到价格调整到均衡值为止。

图 9.2

在不同的禀赋条件下,对应的帕累托最优结果也不一样。如图9.3所示,将这些帕累托最优点连接起来,就形成所谓的契约曲线OABO’。注意到如果初始 43

禀赋点位于框图的左下角或右上角,交易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很“富有”,而另一方很“贫穷”。

图 9.3

课后思考题:

1.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均居于世界的前列。而这时,在国际社会却产生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国威胁论”,有些人认为中国产品出口到全世界各国抢占了他们本国产品的市场,威胁了他们国家的就业增长。对此你有何评论?

答案要点:该论断是不合理的。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分工有利于提高世界总产量和福利。中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低端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西方发达国家技术领先,生产高端产品的成本相对较低,主要生产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这样的分工,提高了世界总产品的产量,也让国际上他国消费者享受到了低价高质的产品,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同时,中国加入世界市场可以扩大世界市场的规模,规模的扩大可以带来分工的深化。中国提供了低端产品之后,技术领先国家的失业劳动力可以经过培训,转移至高端产品的生产。就业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依赖于原有产业甚至是不符合本国比较优势产业的维系,积极的产业升级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才是有效途径。

2.在改革开放以前,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工资是被平均化的。改革开放以来,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工资差距在扩大。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在所有的原计划经济国家,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就业和失业的女性在适龄女性中的比率)都在明显的下降。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要点:改革开放之前,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别主要并不在工资上体现,但改革之后,这种差别逐步得到了体现。研究表明,男性与女性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差异,如果按比较优势的理论来进行分工,可能就会产生男性从事社会职业,而女性从事家庭服务的趋势。当然,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事实上只能解释因变量差异中很小的一部分,另有很大的部分并不能得到解释。也有研究倾向于将这种从经济效率角度无法解释的变化归因于社会歧视等因素,对效率造成损失的社会歧视当然是不合理的。

3.有人主张,为了实现社会平等,应该对低收入者买房进行补贴,对低收入者的子女的教育也应该进行补贴,而应该对富人的奢侈品消费进行征税。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出发,是不是可能通过其他的政策来改进这种再分配政策的效率?实施针对特定商品的征税和补贴政策有没有合理之处?请以教育的补贴为例加以说明。

答案要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结论意义是,效率和公平可以分开考虑。要达到公平的分配,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初始禀赋,而不是改变价格的方式来达到,这样可以避免效率的损失。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政策推论出发,政府如果想促进平等的分配,那么,正确的政策就应该是改变不同的人的禀赋,而不是扭曲价格。教育补贴和买房补贴等等尽管都是改变禀赋的方式,但可能更为根本的政策措施应该是从有效控制全社会的收入差距入手,这才是更为直接的改变消费者资源禀赋的手段。

当然,实施针对特定商品的征税和补贴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这类政策的针对性往往更强。以教育为例,如果政策的目标是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那么提高低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不一定能保证这个目标,但针对性更强的教育券可能就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4.很多人有这样的印象,经济学总是在强调效率,而不关心公平。你觉得这种看法对吗?

答案要点: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表面上看,经济学家主要关心的是效率问题,但是关于公平对效率的影响,在经济学中也经常被讨论。教材9.2.3里在考虑社会福利函数时就提到,在最近十多年的研究里,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就是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讨论了收入不平等的种种影响,尽管这在研究中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但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收入差距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5.显然,中国的不同省份之间应该具有非常不同的比较优势,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看到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市场分割这些现象呢?如何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呢?

答案要点:这些现象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谋取短期利益的行为。分割的市场给当地企业以垄断的权力,减少企业间的竞争。市场分割为重复建设创造了环境,而重复建设又为市场分割找到了借口。如果陷入这种恶性循环,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不能利用国内经济的大市场和分工效应。要改变这种状况,打破市场分割,改变地方政府的目标是关键。将原有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和官员利益与当地企业关联的链条打破,使政府真正服务于市场,努力架构市场规范和机制。鼓励企业在法律的管制下自由发展,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不断进步。这样,不同地区的分工合作自然会形成。

6、对于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结果来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必要的吗? 答案要点:对于实现帕累托最优,完全竞争的市场并不是必要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只是说,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的;第二定理只是说,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均可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达到。但是它没有提到其他配置方式。例如,理论上,如果存在一个知道所有人偏好的拍卖人,它的目标是实现全体成员福利最大化,且该拍卖人没有自己的资源配置偏好和相关经济利益,则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拍卖人所掌握的信息,直接制订出各商品的最优价格,促使帕累托最优分配的实现。

第10章 垄断

课堂习题:

1.某垄断厂商欲实行三级价格歧视,他面临两类消费者或者说两个市场,需求函数分别为。假定该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则在两个市场上他应该分别如何定价?如果该厂商不能实现价格歧视,即在两个市场上只能定相同的价格,那么这个价格应该是多少?

答案要点: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反需求函数分别为:。

如果能够实行价格歧视,那么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分别为:。,可以得到: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厂商的利润为:

。,那么他面临的总需求函数就如果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只能定相同的价格是:

其边际收益可以表示为:,47

根据 可以得到:

。,此时厂商放弃第二个市场,所获利润完全来自第一个市场:

2.某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求厂商最优的定价与产量。

方法一:厂商面临的反需求函数为:,其生产成本可以表示为。

,边际收益为: 则厂商的总收益可以表示为。,我们可以得到: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方法二:由题中特殊的需求函数形式,我们可以得到厂商面临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一个常数:。

由垄断厂商最优决策点上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我们有:

,根据 可以直接得到。

3.假定某垄断厂商在需求曲线上弹性为3处进行生产。现在政府向其征收的从量税,如果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分别是线性的和不变弹性的,则征税后价格分别会怎样变化?

答案要点:当厂商面临线性需求函数时,如图10.1所示,假设反需求函数为

则边际收益函数为

简单起见,我们假设线性边际成本函数,即有 这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在征税前,厂商的最优产量满足

此时的商品价格为:。

已知厂商在需求弹性为3处进行生产,即有

因此,需求函数中的参数满足,即。

政府征收从量税对厂商而言相当于其边际成本增加,即边际成本曲线向上平移 个单位,因此边际成本函数变为,因此 此时厂商的最优产量满足

商品的价格为:

因此征税前后价格的变化为:

图 10.1 当厂商面临的是弹性始终等于3的需求曲线时,由垄断厂商最优决策点上边际成本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上一篇:论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下一篇: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