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家(精选8篇)

企业家 篇1

企业家名言

企业家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企业家的名言17条

艺术家用才华赢得荣誉,思想家用寂寞呼喊真理。企业家用财富证明价值,老百姓用平凡托起伟大。海派清口创始人 周立波 《壹周立波秀》

没有哪个企业家是因为做善事把企业做垮了的。表面上,做善事花了钱,好像亏了,其实我认为不但不亏,反而赚了。关于企业家的名言企业家,慈善家 陈光标

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奥地利经济学家 熊彼特

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名言企业家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马云

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民族,不可能是经济上成熟的民族;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企业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业家;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公民,不可能是市场上成熟的公民。企业家名言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郎咸平

我绝对不会给子女留下什么,我给子女留下的是精神财富,而不是物质财富,我觉得企业家和富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子女的吃苦精神,创业精神,不应该把我们老一辈辛苦创造的财富留给子女,其实这是害了子女。企业家,慈善家 陈光标

企业家是在现在的环境,改善这个环境,光投诉,光抱怨有什么用呢?国家现在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失败只能怪你自己,要么大家都失败,现在有人成功了,而你失败了,就只能怪自己。就是一句话,哪怕你运气不好,也是你不对。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马云

创新是企业家的具体工具,也就是他们借以利用变化作为开创一种新的实业和一项新的服务的机会的手段。……企业家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创新的源泉,去寻找表明存在进行成功创新机会的情况变化扩其征兆。他们还需要懂得进行成功的创新的原则并加以运用。美国现代管理之父 彼得·德鲁克 《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

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在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关于企业家的名言美国现代管理之父 彼得·德鲁克

同时大学生要放下架子,在金融危机的前提下,在家里,在集贸市场上也可以摆地摊,自己创业,从零开始,这样去做。我作为一个……谈不上多大成功的企业家、慈善家,我以前也摆过地摊,白天摆地摊,晚上睡在马路边,如果现在我两手空空,我现在还可以再回到街头摆地摊,对,我不怕任何熟人朋友看到我,面子该放下就放下,讲面子会害人。企业家,慈善家 陈光标

在未来的10年里把中国打造成为最具爱心大国,我对此非常有信心,现在中国的慈善发展特别快,现在人人都来关心慈善了,现在大家对慈善的准备,包括企业家对慈善的认知也越来越多,认为我们不做慈善将来会被社会淘汰。

陈光标在做,我们不做也不好意思了,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是好事,我们的慈善最近几年发展是初级阶段,但是速度非常快,我非常看好我国的慈善事业很快会超过西方的国家。企业家名言企业家,慈善家 陈光标

对陈光标这个名字来说,大家现在都很不陌生了,甚至认为我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陈光标对大家来讲也都很好奇,比如说各种灾难来了第一时间到达,每一次捐款是第一人,第一时间捐款。大家都很好奇,我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我的钱是怎么赚来的?网友都很好奇,首先我告诉网友朋友们,我陈光标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我也经常形容说我是一个地球清洁环卫工。我从来没有把我当成一个什么成功的企业家,慈善家,我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我今天所回报的社会是我怀有一颗强烈的感恩之心,感恩我们党改革开放的政策,感恩我们好的法治环境,感谢我们员工的辛勤创造,成就了我陈光标今天。

企业家 篇2

人类的分工、交易展现的大范围合作是其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迄今为止, 这种合作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协调安排:系统性的制度强制和自由的企业家行动。可以说, 没有企业家精神, 经济计算是不可能的;没有企业家精神, 就没有社会生活的可能。抛弃企业家精神, 在“团结一致”和“利他”原则的基础上强行组织社会经济事务, 在理论上不可行, 而且这一企图最终会扼杀我们现在所知的全部文明。

主流经济学理论有一些令人诧异但又泰然处之的现象:很少讨论企业家与竞争, 可谓“完全竞争理论无竞事, 企业理论不见企业家”。而恰恰企业家的作用以及与竞争的关系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解的。经济学家柯兹纳的《竞争与企业家精神》以及他本人后期的继续探索, 发展出来了竞争与企业家精神的分析框架。在他的理论中, 这位经济学家自始至终强调三个关键性概念: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精神中警觉的作用、对抗性的竞争。

为什么需要企业家精神?

“无知”, 或是“知道无知”, 这是两种不同的意思, 但都是说明掌握了不完整信息的情况。柯兹纳正是在这一个层次发现了企业家精神在市场中的作用, 正因为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对称, 市场中存在可以利用的机会, 它向市场的参与者如何决策敞开了一片空间, 它不在既存的数据中, 而是存在于企业家的设想和想象中, 存在于市场过程的进程之中。

经济学中对行动者这么假设:经济行为中人对待任务, 通过确认目的、选择手段方式, 以及寻求效率, 并把它们视为一体的, 整合人的全部活动来实现。这意味着想象力、魄力在经济活动的决策中发挥着中心作用, 而不仅仅是依靠固有数据做最优化的机械性计算。同时, 经济行为中人的行动还有一种倾向, 即对于新目标的警觉以及对迄今未知资源的发现。而企业家精神的出现就建立在以上的行为之上。

经济活动中的人, “警觉”是必须的、积极的, 藉由警觉, 企业家可以发现那些可能的、新的、有价值目标和可能的资源。正是这个因素使我们易于理解主动的、创造性的人的活动。如果说在掌握完全知识与信息条件下经济行为依靠的是经济计算, 那么在不完全知识与信息条件下对应的是企业家的警觉。

人不可能绝对理性, 环境也是不确定的, 因此根据情况计算最优化行动方案的行为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 所以一个人对新信息表现出来的警觉则显得非常重要。假设在一个完美知识世界, 信息掌握完整, 需要的是工程师而不是企业家, 这样企业家精神就根本没有其存在的空间。可世界不是完美的, 我们面对的是知识和信息远不是完全的世界, 企业家精神则就此凸显出来。

企业家精神需要的是“知道到哪里寻求知识”, 而不只是现有市场信息的知识。“警觉”, 就是企业家的知识, 它可以称为“知识的最高境界”, —种能被发现信息所需的最后知识, 是一种抽象、非常总体和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知识。“警觉”指向既存事实的觉察但不止于此, “重要的是, 警觉必需包括这样的意识, 其中人们能由想象、思维大胆跨越、决断性行动创造将来”。也就是说, 警觉不仅仅是对既存事实的觉察, 也可能产生自想象;既有对当前的事态的觉察, 也有对于未来机会的预测和未雨绸缪。既着眼于捕捉当前的利润机会, 也着眼于未来的利润机会。

企业家精神是市场过程的基本推动因素, 是建立市场均衡的力量。除了“警觉”外, 柯兹纳在后期也重视企业家的“想象”、“魄力”与发现相关的“惊讶”等精神特征。

在一种情形中, 利润的存在本身是资源在时间、空间错误配置的表现。而成功的企业家精神正是先于他人意识到这种现象。实质上, 企业家的行动正是对资源协调配置进行努力。利润的发现和捕捉, 不是努力自动即可达成的, 还需要企业家对机会的警觉。

为什么利润一直存在?因为不均衡是一个常态。只要市场存在不均衡就有利润机会, 利润是经济中的永恒现象。要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资源配置状态, 排除交易障碍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是必要的, 同时企业家精神更是必要的。

“都认为是企业家对迄今未被注意到的机会的警觉使他们打破常规, 这只有在非均衡条件下他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企业家精神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这样一种能力:看到未开发的机会, 这种机会的预先存在表明原先存在的平静循环流是一个虚幻——即远不是均衡状态, 它代表一个注定要被打破的非均衡状态。我们认为企业家是建立均衡的力量, 其活动对现存的紧张做出反应, 并向那些明知未被利用的机会提供纠正, 即把机会利用起来。”

一个决定论的世界需要的是先知先觉的权威独裁者, 那个世界不需要企业家。而一个非决定论的世界每天都是新的, 用沙克尔的描述, 那是一个万花筒世界, 其中所有的事物都处于一个开放的演化进程之中。

什么妨碍了企业家精神?

竞争会导致垄断。我们说的垄断是指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完全竞争意义上的垄断, 也即基于企业家行动产生的垄断, 是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的结果。短期内, 企业家警觉可能发现在一定区域内买断整个资源供给是有利可图的, 在购买行动付诸实践之前, 是一个充分的自由进入。短期内, 一旦某种资源被整体购买, 就会呈现垄断地位。但是这种占优势的垄断地位并不是永久性有保证的, 随着追随者的仿效行动, 企业家利润最终被清除。短期看来是垄断, 长期视角是竞争性的。恰恰是刚才分析过的短期垄断地位吸引企业家展开行动, 也就是说短期垄断 (当然企业家并不一定期待那个垄断地位是短期的) 构成企业家行动的诱因。

所以, 柯兹纳对反垄断政策持保留态度。在短期看来, 垄断者的确看起来通过限制垄断资源的使用, 不是全力服务于消费者利益, 因此反垄断看起来是合宜的, 但是一个长期视角却揭示了:消费者的利益已经由垄断的建立而得到增进。反垄断意味着对于这种增进的动力和机制给以破坏。垄断利润激发了当初的企业家行动, 而正是当初的企业家行为弥合了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缺口。

柯兹纳更是直言不讳:“一种社会政策任意剥夺企业家由其企业家警觉得到的有把握的获利地位, 不能不打击到将来的这种警觉。正是这种警觉, 即使它导致垄断的情势, 也很可能提高消费者偏好的满意程度, 任何对它的打击应受到强烈反对。”只有动态地看待竞争给社会带来的收益, 才会理解竞争基础上垄断并不一定是坏事。限制企业规模或者阻止兼并, 本身禁止的正是捕捉利润机会的行动, 因此限制的正是竞争本身, 正是通过质量区分、产品差异化努力、广告活动构成真实的竞争性市场过程, 如果作为这些活动的结果显示出某种“垄断”迹象, 值得反思的不是这些活动, 而是对这些行为的规则政策。

在信息交流和商业交易扩张十分显著的当代世界, 只要政府没有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抑制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活动总会呈现活跃的状态。出于种种考虑那些对企业家活动实施直接或间接规制的国家, 企业家活动必然很低。

什么样的制度环境阻碍一个社会的企业家精神?除了常见的阻碍因素如腐败严重、管制过度、重税、法治严重缺失、产权界定或保护不力等因素以外, 我们特别关注滥用法律这种正式制度对一个社会中的企业家精神予以压制的危害。一起错误的法院判决打击企业家精神具有影响广泛的消极示范效应, 社会不仅因为那个个案中的企业家活动受到抑制而遭受损失, 许多类似的或相关的企业家活动也因此受到抑制。

一种社会政策任意剥夺企业家由其企业家警觉得到的有把握的获利地位, 不能不打击到将来的这种警觉。

正是这种警觉, 即使它导致垄断的情势, 也很可能提高消费者偏好的满意程度, 任何对它的打击应受到强烈反对。

企业家应该有企业家的担当 篇3

王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我们改革开放35年时间了,企业到今天也应该有担当了。万科也开始国际化了,进入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其中我们有三个理由,首先我们随同客户过去,因为万科现在有很多客户开始到海外去置业,其中置业之一就是买房子,而我们本身就是开发房地产的。我说为什么他们出去到国外买房子?是什么理由呢?我个人认为有几个:一是为了子女,为了小孩上学买房子;二是投资的置业配置,现在国内限购,不允许你买,那就到国外去买;三是准备拔腿跑的。我是不准备移民,所以我没有在国外买房子的冲动。但是我也想说拔腿跑的,当然这是一种选择,企业家为什么要拔腿跑呢?

因为感到生命不安全、财产不安全,所以我想他是感到不安全而走的。但是我们企业家是什么呢?我们企业家就是要承担风险的,包括社会变动的风险。改革开放35年了,我们如果不承担风险,如果我们不来担当,你让谁来担当呢?说政治家担当,那是政治家的担当,我们企业家应该有企业家的担当。

在这里,我不妨来说一下我们最起码担当的责任,未来怎么做,一个企业家非常明确,首先要解决就业,给消费者提供产品,要给国家交税。我把万科这三年向国家交税的情况向父老乡亲汇报一下,跟我们的同仁交流一下。2011年、2012年在民营企业五百强当中,万科交税仅次于华为,排名第二。2013年万科在民营企业排名五百强第十位,我们交税从第二位上升到了第一位,去年我们交税258亿元。希望你们给我一点掌声,但是看到掌声不是很热烈。我觉得我回到了河南,向父老乡亲说这个事是我最得意的,在民营企业当中,万科去年交税排第一。

既然讲到担当,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我很尊重的一位企业家,他的名字叫褚时建。由于时间的问题不能展开,但是我想说的是,大家都关注的是褚时建曾经的烟厂辉煌和他之后再重新创业,创了一个褚橙。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仅仅看他烟厂的创业和75岁的年龄,10年创业的褚橙的故事,不能对这个人进行一个完整的判断。

50年代在他被摘帽之前,他做的纸厂也好,糖厂也好,按照当时整个云南同行的水平,他已经达到了最好,质量好、效益好。他能做到今天不是偶然的,他体现的是一种企业家精神,这种企业家精神让人感慨万千。

如果我们说中国没有企业家精神也不对,为什么呢?褚时建先生的履历和经历,他没有出过省,甚至他没有出过玉溪这样一个地区。就这样一个云南玉溪本土的一个人,刚才说的四个厂都是在玉溪,他做成了国际级的企业,被国际上叹为观止的企业家,在这方面,有很多我们值得去学习的。我们刚才谈到了,我们和国外比,和硅谷比,我们确实要回来向我们自己学习。

我们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词叫做“深潜”,就是要深入地学习西方文化。这一深入不要紧,结果发现深入不下去,就是你想了解人家是怎么回事,你应该弄清楚你是怎么回事,你从哪儿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你喜欢不喜欢是一回事,你了解不了解是另外一回事,我还没有了解就不喜欢,为什么?五四之后我们一直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确实要来反思一下,我们必须要来学习我们传统上的东西,我们不是全盘接受。我们如果把传统的割断了就无法往前走,这就是我想说的放下和责任的故事。

企业家 篇4

摘要:本文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研究企业家声誉的回报机制――经济回报和社会回报,以及企业家声誉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路径。运用系统动力模型,解释领导声誉对领导行为产生的正负两种强化,进而研究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家声誉与企业家行为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交换理论;企业家声誉;企业家行为;影响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09-0113-03

目前,企业家声誉和企业家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声誉机制角度,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认为声誉是保证契约顺利执行的机制,对企业家有长期激励约束作用。本文从社会交换理论出发,指出企业家声誉的双重回报是企业家建立良好声誉的动力。

一、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将理性主义假设引入到社会学,认为社会交换过程中除具有超越理性、超个人性质外,还包含理性因素。韦伯(1968)指出目标取向的行动和价值取向的行动都是建立在有意识的比较与选择基础上。埃默森(1981)指出交换理论关注的焦点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成本和收益。由此可看出,社会交换既包含超理性因素也包含理性因素,这与交换的两个核心要素相符合,即关系和交易。关系要素体现超理性特点,交易要素体现理性特点。而在一项社会交换活动中,是体现关系要素还是交易要素则主要取决于行动者的理性选择。而行动者的理性选择取决于一定条件下他所认同和能够得到的最大化收益(指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也就是说,行动者的行为是建立在对交换两方面的收益与损失计算基础上而进行的选择。

二、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企业家声誉回报

声誉通过社会交换产生,代表一定的社会地位。基于前述社会交换理论,交换的进行和维持在于其所产生的各种报酬或资源,而行动者总是追求最大化的效益,寻求最有利的交换对象和活动,即选择最大化报酬。人类社会最终的报酬本质上分为两类:经济报酬和社会报酬。经济报酬是个人获得的财富(如货币),代表一定的经济地位,以货币为价值表现形式的商品价值函数;社会报酬是个人获得的社会名声,建立在名声(由社会网络和集体的认可程度来表示)的积累和分配基础上。因此,声誉是得到的认可总和。企业家声誉的获得和维持需要付出成本,需要投资和长期不断地维护。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行动者在采取任何社会行动前,都要对收益与成本进行理性计算。因而,企业声誉也需要补偿。我们认为企业家声誉的回报也体现两类最本质的报酬――经济性和社会性。换句话说,经济回报和社会回报是企业家建立良好声誉的动力机制。

(一)企业家声誉的社会回报

企业家声誉的社会回报表现为社会信用(与社会债务)、宣传恩惠和社会认可。社会交易中产生借贷关系,借方获得了贷方的社会性资本,就有偿还债务的义务,否则借贷关系不平衡。借方通过他或她的社会关系向其他人宣传贷方对自己的恩惠――这是对借贷交易的社会认可或者是赋予贷方的社会信用。贷方的社会债权越多,获得的认可和信用就越多越广,借方的社会债务越多,传播(认可)恩惠而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大,贷方由此获得更多社会声誉。企业家拥有的社会关系越多、越持久,社会交易中的债权就会越多,社会回报相应增多,企业家声誉提高。获得高声誉的企业家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拥有更强的影响力和更广泛的社会联系。享有高声誉的企业家越多,有利于产生企业声誉。

(二)企业家声誉的经济回报

企业家报酬是对企业家进行激励和约束的最主要手段。企业家获得高声誉,会获得股东的深层次信任,使股东主观认为企业家能为企业创造可观的利润,他们认为报酬与企业家所作的贡献是相当的。因而他们倾向于为那些高声誉的企业家付高报酬,而那些没有高声誉的企业家即使获得同样的企业绩效、有相同的人力资本价值和企业家行为,也没有获得与高声誉企业家一样的报酬,这个报酬“差价”就是企业家声誉的补偿,这意味着高声誉获得了超额报酬。克里斯特尔(1991)指出很多公司股东相信给明星CEO(声誉高的CEO)高报酬是对管理能力的明智投资。他的观点背后的意思就是不考虑CEO对公司的边际贡献来付工资,而是股东相信CEO已做了足够多的事情以至于能获得高报酬,而且这种观念影响了整个补偿过程。这种观点更有可能导致声誉“马太效应”的产生。社会地位高的企业家做相似或一样的工作却获得了更高的回报。

由此,我们发现,企业家声誉在不平等交易中获得了传播和认可,帮助企业家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企业家声誉获得超额补偿,甚至产生马太效应,为企业家带来较高的经济地位。获得高声誉、高经济地位的企业家数目的增多,转化为企业声誉的增高。

三、企业家声誉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

企业家声誉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种结果是企业家声誉成为一种隐性激励的代名词,是激励领导者采取道德行为的约束机制。另一种结果是企业家声誉为不道德行为的产生提供温室。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是声誉对行为影响系统的冰山一角,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来全面分析企业家声誉对企业家行为的影响。

(一)企业家声誉产生高信任

企业家声誉产生于社会认可也产生社会认可,因为它本身是社会认可的函数,而声誉的社会回报又带来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可。社会认可是信任的一种表现形态。信任是一种个人或组织的期望,认为另一个人或组织的语言、承诺、行为和书面说明是可信的,信任是个人和组织行为人间的“交易的中心”。在相关的信任理论研究中,人们将信任分为计算性信任、特征性信任和认同性信任,认可是信任的最深层次内涵。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声誉的核心是信任,声誉愈高,信任越多。

(二)高信任产生的道德行为

企业家 篇5

《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这本传记,讲述了褚时健86年跌宕起伏的风雨人生。从1928年储时健出生,一直写到了互联网时代褚橙的大卖。里面涉及了褚时健在卷烟厂奋斗、隔离审查、被判入狱、种橙子等等内容。书中既有褚时健在红塔集团时的辉煌,也有他跌入低谷人生最悲凉时的经历,还有他从谷底反弹重新辉煌的过程。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佼佼者,曾经的“红塔”掌门人,上世纪90年代褚时健曾叱咤风云,沉寂多年后,以86岁高龄再次缔造“褚橙”商业神话,褚时健的故事影响了许多当代的商业精英。著名企业家王石评价说:“褚厂长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一种精神,是一种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并从困难中重新站起来的精神。”

褚时健的性格,有着很强的多面性。他首先是个生活化的人,比如他在做右派时,有时会去打猎,从中找到很多乐趣。他也有随遇而安的一面,有非常强的在逆境中崛起的个性。在长期的人生波折中,就是“要做事”的态度使他走了过来。他在序言里谈及“一生的追求”,是“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他总爱说,他和老伴都是属牛的,其实他们并不属牛,只是有牛的性格。他说:“我一辈子都要干事情,任何情况下,我都要有所作为。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意义。”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作者没有回避褚时健的红塔阶段。对此,褚时健个人的看法是:人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你这一生所有的东西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曾经有过的失败和挫折也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就不回避。因为这样既能说清楚事情,又能规避很多东西。所以这一部分中,作为传记,作者突然间跳出来,用“我”的视角谈了很多事情,有利条件就是共同经历,还有个原因就是方便说。褚时健此时的经历,足以让人警醒。

褚时健一生经历过很多变故,让他一次次走出来的驱动力是什么呢?书中写道,这么多年来,褚时健很多行当都干过。朋友都说命运不公,他说“别说那些了,杂念少了,不管在哪里,也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只想着把事情干好。”往往一件事情,别人想一种办法,他会想五种、八种,会找相关的人去交流、去考虑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限制,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事情不办好不罢休。

企业家五大修炼决定企业生死 篇6

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领导人。企业家自身的修炼,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经营之神”任正非,带领华为步入正轨后,只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将思科、朗讯、西门子、爱立信等百年巨头品牌远远甩到后面,他的卓越贡献不单是把中国通讯设备业做到了全球第一,其实任正非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企业家树立了成功的榜样与信心,为中国企业家树立了十年跨越百年路的模楷与典范,令人鼓舞与振奋,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

企业家的五大修炼

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企业家自身的胸怀、格局、眼光、智慧和正能量。企业家的素质与修练是核心中的核心。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企业家以下的五大特质:

第一,企业家必须具备宽阔的胸怀。以创造客户价值和企业效益为原则,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区别对待。给予优秀员工丰厚回报,帮助其改善生活,快速成长;给予充分的发展机会,帮助与成就人才实现个人的追求和理想;打造让员工身心愉悦的肥沃土壤,实现心灵的富足。企业家必须具有成就员工,合作共赢,分名、分利、分江山、分天下的宽阔胸怀与境界。

第二,必须具有成就一番大业的格局,具有成就令人尊敬的国际领袖品牌与基业长青的强烈意志与追求。必须具备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全力以赴,百折不挠的强大信念。

第三,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为企业发展制订正确的战略,遵循时代节律,把握先机。

第四,必须具有超凡的智慧。智慧的积累,源于超强的学习力。所谓学习力,就是能够将知识和智慧应用于实践去创造客户价值,同时又能创造企业效益的能力。

第五,企业家也必须具备强大的正能量。能量源于健康的体魄,自身的健康管理。企业家必须保持身心灵愉悦,精气神充沛,才能日理万机,同时也必须不断修炼加持心灵能量,才能使自身魅力四射,激励团队勇往直前。

企业的六大核心创新

用十年的时间跨越国际一流品牌上百年走过的路,核心在于创新。

第一,人才培育模式创新。必须高度注重内部人才培育,建立学习型组织,成立自己的商学院,与一流大学合作,定向培育专业人才。

第二,产品创新。坚持以创造客户价值为中心,成立产品创新研发基地,建立高激励性的创新土壤,精确调研产品的每一组成部分与行业前十名的差距,并立项赶超。

第三,公司治理机制创新。激励员工充满激情,充满力量,充满斗志,不断提高生产力。

第四,管理系统IT化创新。必须实行管理系统全面IT化,才能突破性提高生产力,才能真正提升公司的治理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

第五,学习力创新。善于学习,与一流的咨询顾问公司合作。继承商业文明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向前三名标杆企业学习,站在巨人肩膀上崛起。

第六,精益化管理创新。每天进步一点点,建立每周创新报告机制,即目标成果计划的达成率分析报告,以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验与智慧的创新总结报告。

聚焦八大关键要素

1、建店实用标准指导手册的优化,是营运层面的核心支撑要素。

2、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各中心各事业部必须建立lT化管理系统,使公司全面进入依靠系统进行管控的轨道,这将成为维也纳集团发展史上新的历史里程碑。特别大运营办公红绿灯系统、人才生产线系统、开店筹备管理红绿灯系统,各中心各部门的流程管理系统、ERP系统、供应链系统、战略合作伙伴供应商招投标与管理系统、CRM系统、EHR系统、电商平台等系统今年必须上线。我们应厚待强人、善待强人,但不能依赖强人,我们必须依赖信息化系统进行营运管理。

3、战略聚焦,做到专注、极致、高效。我们专注于中端酒店做到不具争议的第一。在此期间,我们也要培育我们的种子业务,即五星级以上的维纳斯皇家酒店品牌。

4、组织变革要以提升团队作战能力为中心。充分发挥研改创新中心职能,建立卓越创新机制与系统,使企业组织成为一个高效能的创新孵化器。与lBM、甲骨文,麦肯锡等国际一流的咨询顾问与软件植入公司进行全方位合作,花钱去买时间,买效率。与一流及新兴的智能化公司合作,整合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应用于产品创新。

5、坚持持续改进,实实在在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深感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扎扎实实为加盟商提升业绩,提高回报率。

6、抓住移动互联网机遇:不管是六百年的全聚德,三百年的狗不理包子,还是今天刚刚出生的雕爷牛腩,又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上:谁具有互联网思维,谁就能在移动互联网纵横驰骋,把握商机,游刃有余;谁能将传统产业与电商完美结合、华丽转身,谁就能把握时机,在移动互联网这核心营销渠道上大展拳脚,呼风唤雨,成为未来商业竞赛场上的最大赢家。

7、构建创新肥沃土壤,实施创新六大策略:第一,研究失败,拿别人的失败,作为前车之鉴,规避不必要的弯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思维是愚不可及的。第二,学习成功与标杆,学习与模仿是最高效率、最低成本、最低风险的最佳创新捷径。第三,继承己优,将自己的优点进行总结,并纳入知识管理系统,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不反对继承。第四,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满足与引领客户的需求与期待,不断提高产品价值。第五,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建立极具激励性的创新奖励机制。第六,营造宽容氛围。对创新的不足、不完美,对失误,甚至是失败,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包容。只有打造这样的肥沃创新土壤,才能真正成为一家卓越的创新型公司。

8、建立学习型组织,强化知识管理查询系统。学习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善于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提高创新力,才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lBM与麦肯锡能做到全球数一数二,知识管理查询系统是核心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致力于加强管理。

用好激励机制,激发奋斗者激情

我们将致力于,为那些有强烈意愿去奋斗与贡献的伙伴,实施一系列的激励机制:

1、继续实施高薪+精英的人才战略,如高层薪酬逐年调至500万年薪以上。

2、实施高年终奖与重要成果提成奖激励机制。

3、实施创始合伙人分股分红激励机制。

4、实施上市前股权赠予或超低价授予激励机制。

5、上市后,像我们的股权认购书所说明的那样,拿出证监会所允许的最大值,进行期权激励。

6、实施管理者、奋斗者与人才“居者有其屋”的激励机制,我们正在高铁、地铁,轻轨沿线寻找地块建设维也纳之家花园,为有志于维也纳事业的奋斗者解决住房的需求。

7、实施内部创业合伙人激励机制,如合伙开公司、合伙开店、合伙做电商,凡是有良好的持续发展与盈利的商业模式,公司跟据自身实力,都会致力于合作投资,员工没资本,公司可先预借,或担保,或垫付,支持员工在内部创业成功。

8、实施丰盛退休计划,到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旅游度假圣地阳江海陵岛的银滩边,依山傍海拿一块地,建一个维也纳皇家庄园别墅区,让维也纳的人才有自己的度假及退休养生的皇家式庄园,每栋300多平,带装修300万左右就能建成。

以上激励机制,尽管未能一步到位,但我们必定将义无反顾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与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留住优秀的人才,以及让人才的潜能与灵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共同愿景与梦想!读到这你用了

激发企业家精神推进企业改革创新 篇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激发企业家精神, 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 激发企业家精神, 发挥企业家才能, 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推动企业不断取得更新更好发展。最近,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 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 闯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2016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哈尔滨市举行, 并以“激发企业家精神, 发挥企业家才能”为主题, 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进一步弘扬企业家“敢为天下先, 爱拼才会赢”的精神, 推动企业改革创新, 为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一、企业家要带领企业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企业家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核心, 以人才培育为支撑,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在企业创新是新技术、新知识的大规模商业应用。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勇于担负产业报国、引领创新的历史使命;大胆摒弃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观念, 主动抢抓市场机遇;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把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 形成关注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从“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 到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 再到快速推进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海尔集团在持续创新中发展壮大。尹家绪作为我国汽车行业和军工行业的知名企业家, 担任长安汽车公司领导期间勇于创新, 确立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 使这家濒于破产的企业发展成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主持兵器工业集团工作以来, 完善大型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建设, 积极倡导互联网思维, 推动企业实现稳健增长。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主要体现在企业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发主体、成果应用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近些年来, 我国企业家带领企业瞄准国际创新发展趋势和特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 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相继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联合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 使我国成为继美、德、俄之后又一个独立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崔根良提出创新是亨通发展之魂, 构建并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体系, 带领亨通集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成为中国在光纤通信领域唯一拥有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及自主产权的民族企业。宋志平领导的中国建材集团下属企业自主研发千吨级T800碳纤维生产线所有的核心设备和技术, 实现了中国首条千吨级T800碳纤维生产线技术突破。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能源、物流、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企业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渐削弱。严峻的经营环境和市场压力, 要求企业通过管理创新, 有效控制成本, 提高生产率, 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发展空间。陈进行带领大唐集团始终把企业提质增效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以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提高发展质量, 集团效益连创新高。徐和谊把战略管理作为北汽集团发展的生命线, 谋划“自主品牌”、“新能源”和“国际化”战略, 使北汽集团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制造业中站稳脚跟。通用技术集团、冶金科工集团、九洲电器集团、华录集团、电建集团、香江集团、科达集团、春秋航空等企业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使企业的管理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 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 依然取得良好业绩, 实现企业发展质量效益的稳步提升。

加快企业产品创新。产品是企业提供给市场, 用于满足人们需求的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随着我国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企业只有创新供给, 才能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只有提升质量品牌, 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 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才能赢得客户;只有把握产品发展趋势, 努力构建产品差异化优势, 利用大数据,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 才能不断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前些年, 我国手机市场被国际品牌垄断。这些年, 我国企业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 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华为公司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全球排行榜中排在三星、苹果后的第三位。深圳大疆创新公司以技术为支撑, 无人机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的市场份额, 成为以科技产品引领世界潮流的中国企业。

培育企业创新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 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企业要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完善引进、保留、使用人才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大力培养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尤其要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要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企业家要推动企业深化改革

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 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但是也要看到, 企业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改革促发展, 向改革要红利已是企业家的普遍共识。企业家要推动企业加快改革步伐, 加大改革力度。

深刻认识深化改革的紧迫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 到2020年,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积极进展, 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 优胜劣汰、经营自主灵活、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更加完善。实现这一目标还有4年时间。企业家要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感, 结合本企业实际, 坚持问题导向,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 创新体制机制, 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向改革要红利, 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加大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 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 实现股权多元化, 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 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 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兵器工业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黄金集团、普天集团、海信集团、宝钢集团、华融资产、中和环球等企业坚持深化企业改革, 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 积极推动集团管控模式建设, 进行并购重组, 使企业实现稳健增长和质量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为了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企业, 要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资本运行效率;对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作用, 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还有许多政策问题需要明确细化, 否则会影响这项工作的推动。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如实认真反映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问题解决了, 才能切实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国建材集团、新兴际华集团、重庆银行等企业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家要做到守法经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企业家不仅要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 还要接受法律法规的考验, 做到崇尚法治、依法经营。

自觉遵守法纪。企业家是否具有法律意识, 是否具备法治精神, 是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家要以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经营管理企业, 努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企业家要努力提升法律意识, 做学法、知法、用法和守法的楷模。无论是在处理企业内部管理、运作, 还是在处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上, 企业家都要严格依法进行, 自觉不踩雷区、不触红线。

依法合规经营。守法经营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企业家要依法合规经营, 在法治框架下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坚守法律底线, 注重履行法定程序, 有效防范违规操作, 避免企业经营风险。要进一步依法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充分发挥公司章程的作用, 确保公司重大决策依法合规。要积极培育企业法治文化, 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做到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依法做事, 按章办事的良好作风。

不断自律修身。企业家要做到廉洁自律, 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慎独慎微、勤于自省, 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要坚定理想信念, 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加强道德养成, 履行社会责任, 清清白白地做事, 堂堂正正地经营, 不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在政商交往中, 要做到公私分明, 形成以“亲清”关系为纽带的政商良性互动关系, 构建风清气正、公正廉洁、规范有序、充满活力、和谐高效的新型政商关系。

四、为企业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关心支持企业, 为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政府要通过简政放权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经营机会、更公平的经营环境、更明确的市场主体权益、更透明的信用机制和更高效的市场环境, 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要加快金融财税体制改革, 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要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扩大和完善企业的融资渠道;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 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要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机制, 大力提升企业的人才集聚度。

建立公正的法律环境。企业创新发展必须以健全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为基础, 以确保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合法创新, 健康发展。要营造公正的司法环境和守法的社会环境, 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要完善法律法规, 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和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安全;要健全和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使之更加适应创新驱动战略。要促进知识产权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 以高水平、专业化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保障创新者的利益, 支持和激励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快企业信用监管步伐,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失信约束惩罚机制, 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

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社会要形成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关怀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氛围, 尊重企业家的特殊劳动, 重视企业家的社会价值, 充分肯定企业家队伍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要对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做出成绩和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大力宣传和表彰, 特别是宣传企业创业创新典型, 宣传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今年4月29日, 中宣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优秀企业家崔根良的先进事迹。崔根良30多年如一日, 以爱党爱国为信念, 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艰苦创业, 勇于创新,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 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自主发展之路。崔根良先进事迹发布后, 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5月29日, 作家出版社等单位主办著名作家叶梅长篇纪实文学《美卿:一个中国女子的创业奇迹》研讨会。该纪实文学全面反映了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的创业先进事迹, 研讨会上, 文学界、理论界、评论界专家纷纷发表精彩评论, 反响强烈, 好评如潮。可以说, 我国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 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创新、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秀企业家, 比如任正非、柳传志、张瑞敏等等, 也包括在座的各位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企业家。他们的创业创新不仅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是一种推动力量, 同时也是社会正能量的践行者。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宣传这些企业家先进典型,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理解、爱护、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氛围。

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和灵魂, 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 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企业家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 也带来新挑战。广大企业家要大力弘扬敢于担当、勇于作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要弘扬实业报国、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要弘扬致富思源、爱国敬业、团结协作、守法诚信的精神, 要为企业做强做优、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企业文化、企业家与企业持续成长 篇8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新经济的发展,市场变化的速度正在加快,竞争的强度也越来越大。一些昔日闻名的大公司陷入困境,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民营中小企业,也在经历三五年辉煌之后,或举步维艰,或销声匿迹。无论是在传统产业,还是在新兴的信息产业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这个时代的首要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显示,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40~50年,欧洲与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 215年(阿里·德赫斯,1998);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的平均寿命则不超过40年(殷建平,1999);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4年,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为7~8年(王方剑,2000)。以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为例,从1988年成立试验区到1999年底的12年间,平均每年诞生800家企业,同时又有200家企业歇业或撤销。营业时段为l年的企业占总量的80%,3年的占70%,7年的占50%,10年的只有30%,1988年以前成立的527家企业发展到现在比较好的企业只有联想、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几十家。

绝大多数企业何以如此短寿,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纵观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企业内部资源的挖掘得到持续成长(Penrose,1995;伯格·沃纳菲尔特,1984;蒂斯、皮萨诺和舍恩,1990;潘迪安,1992;彼得夫,1993等),基于核心能力而得持续成长(K.Prahalad、Gary Hamel,2001),积累了难以模仿的知识而获得成长(Demsetz,1988),基于战略的成长理论(迈克尔·波特,1997,2001)。上述研究似乎忽略了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而人力资本主导了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自然也主导了企业的创设、运作、成长与发展(丁栋虹,2002)。

由此,笔者从企业家人力资本角度来探讨企业家与企业持续成长之间的传导机制。这一研究丰富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延伸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研究领域,同时对于我国企业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指导。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成长内在动力

1.企业文化的内涵界定

刘光明(2001)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在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美国麻省理工科大学教授艾德佳·沙因(1985) 认为,文化是一个特定组织在处理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合问题中所学习到的,由组织自身所发明和创造并且发展起来的一些基本的假定类型,这些基本假定类型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并被认为是有效的,由此被新的成员所接受。根据沙因的研究,文化由三个层次(layer) 组成,这些层次相互作用。在文化的外层,是所谓物质层——可以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等;物资层以内是支持性价值观——包括战略、目标、质量意识、指导哲学等;文化的核心是基本的潜意识假定:潜意识的、暗默的一些信仰、知觉、思想、感觉等。由外到内由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组成。“企业文化大致划分为物质文化(外围层)、制度文化(中间层)和精神文化(内核层)三个方面。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心灵,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易开刚2006)

笔者沿着前人的分析路径,从企业家人力资本角度出发同样将企业文化划分为内中外三层,其中内层即核心的价值观本质上来源于企业家的价值观,是企业家对社会、市场、企业本身的基本观念决定了企业家对于企业组织本身的架构、战略方向的抉择、企业社会态度等等。中间层是企业核心价值观走向社会的保证,具体体现为各种约束激励手段、企业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生机勃勃而又训练有素的内部氛围。外层文化体现了企业向社会自我展现,如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产品涉及的人性化、个性化,企业诚信热情的社会形象,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内在价值观通过企业这样的组织形式同物质资本相结合负载于企业产品这样的具体物质形式,达到企业文化的外现。

2.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持续成长的传导机制

企业文化是如何影响企业的持续成长的,它的传导机制是什么,易开刚(2006)认为企业文化从内核、制度与行为、外围等三个层面对企业持续成长产生传导作用,并遵循着“理念—制度—行为—习惯—效率—价值—成长”的企业文化传导机制。可惜作者在此只是做了归纳式描述,并没有作内在的逻辑推理。下面笔者采用追问的方式来探讨其内在的机制。

什么是企业的持续成长?对此直观的回答就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被市场所接受,不被市场接受的产品或服务会被淘汰,那么这样的企业也就要走向终结。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能被市场接受?答案是没有这样的产品或服务。任何产品都有周期,一种产品在市场一段时间以后将会被另外一种产品代替,科技进步使今天产品换代更新的速度加快,当然我们也见到很多企业也跟着“换代”了。到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企业是具有生命周期的,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张,组织走向僵化、走向死亡(爱迪思,2004)。或者说企业及时地转化了产品、重新定位了战略企业,获得了重生蜕变(陈佳贵,1995)。但企业组织是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缔结的契约组织(周其仁,1996)。企业组织的持续成长本质上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存续,只有与社会相和谐,不断随时代演化的价值观才能存续。当然这种核心价值观必须有企业家注入且有后续的高层管理人员接受传承,才能让企业组织持续成长(荣兆梓,1996)。

企业的中层文化即制度文化是将企业家的想法通过制度的形式在企业内部传达给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企业家创建一家企业也许有多种原因,但他都会按照自己对于企业组织的理解来设计企业的组织架构,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并设立奖惩措施,目的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接受他的价值观,按他的意愿行事。这就是企业家将他的价值观内化为组织的价值观的过程。根据心理学理论,人的价值观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反过来人的行为方式强化了人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经由企业家注入,通过制度化方式内化为组织本身的价值观。建设制度文化的意义在于企业组织基于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组织的效率会更高,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具体体现就是企业的物质文化。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的产品也是不断推陈出新。在今天世界上的企业没有一家始终以一种产品打拼市场而获得持续成长。企业的物质文化也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企业核心价值指引下,企业的一系列产品只是其前进的印迹。如IBM从PC领域的巨人到向联想出售PC业务,但它的核心价值观“追求卓越”并没有改变。

上一篇:新闻软文范例下一篇:自费出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