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本培训管理制度(通用12篇)

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1

一、教研及培训目标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能设计符合学生能力及特点的有层次

的导学案,能够胜任年级组内及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需要,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引导青年教师拔尖,促进青年教师成名。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目的是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做好培训相关的组织、考勤、考

核工作。

三、校本教研及培训的主要内容

1、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结合开学初的课改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导学案写法”和“教师在导学案课堂模式下的角色及其职责” 的培训。

2、年级组内集体备课培训(各备课组长)

3、教研组内学科教研:《新课标的学习》、《考试大纲》

4、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相关事宜的培训

5、学校微机教师继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继续对教师进行简单的幻灯片的制作、课件的制作、网页的制作及有效课堂模式教学等培训,创新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四、培训方式

1、单人讲授 学校领导或学科骨干对某项内容的细致解析。

2、以学代培 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3、以结对代培 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

4、以研代培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

5、以会代培 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五、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1、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由年级主任专门负责)

2、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2

1.培训计划简单化

个别学校的领导对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很好地学习和领会校本培训的文件精神, 没有把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计划同步规划, 从而使校本培训活动不能成为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也制订了校本培训活动计划, 但是, 在培训管理中忽视过程监督, 使一些活动流于形式, 培训实效性不甚理想。

2.培训模式单一化

有些学校仅开展了一些教研活动, 培训模式仍然是“听课——评课”的传统形式, 缺乏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相结合的培训途径, 忽视教师专业成长规律, 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需求;有些学校虽然要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和案例, 也是应付检查, 教师临时突击补充材料, 有的还留有网上下载的痕迹。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缺乏过程性资料, 没有问题意识, 达不到活动的目的。

3.培训活动随意化

有些学校校本培训学年计划没有结合学校发展需求, 缺乏对学校现实条件的客观分析, 培训计划模糊, 活动目的性、操作性不强, 造成培训活动随意性, 活动结束后也没有很好反馈总结。问卷调查表明, 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的校本培训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帮助不大, 对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满意率较低。

4.培训内容功利化

往往将教师发展的重心放在知识和技能上, 而忽视了对教师教育人格的塑造, 例如教师的情感、责任心、态度和价值观培训较少, 因而对教师外在的要求很难内化为其自身的需要。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校本培训效果的低效状态,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 我们就必须理清教师作为成人学习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使培训者具备教师教育的理念, 只有这样才会有助于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二、有效性校本培训的理论支撑

1.成人教育理论

教师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的、充满个性化的经验, 这是教师在培训中所独有的教育资源, 对在校本培训中的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成人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成人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什么、如何监控学习过程、对于学习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等方面, 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出评判。[1] 因此, 在校本培训中, 我们应该尊重教师的经验。尊重教师的经验, 在一定的意义上, 就意味着尊重他们的人格, 尊重他们个体的价值, 这是校本培训能够充满生命力之所在。

2.资源共享理论

参与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寻求解答的过程[1] 。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在不同的实际工作中, 形成了自己对不同问题的看法, 这是校本培训中的重要的学习资源。因此, 在校本培训中, 教师的学习应是一种交往式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 应该挖掘教师在自己职业生涯成长中所积累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处理许多疑难问题的智慧, 使这些经验、智慧以及教训不仅为教师独享, 更为重要的是让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能够在学习中分享和共享, 从中吸纳对自己受益的方面。

3.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理论

教师专业成长是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一名成熟的教师需要长期的专业培养和训练, 通常要经过三个时期: 一是职前学习期, 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原理; 二是初职时期, 需2~3 年, 在学校中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和实践锻炼, 逐渐融入教师的角色; 三是成熟阶段, 需要3~5年, 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 不断反思, 逐渐熟练地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 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因此, 校本培训要尊重教师发展的不同水平、个性特点、职责需要, 对教师分层分类开展指导和培训, 使教师培训的内容与专业发展规律相吻合。

三、有效性校本培训活动的设计

1.培训内容个性化

在开展校本培训设计的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领导小组的作用, 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 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制订校本培训整体方案, 落实校本培训具体活动, 评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要注意到不同类型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 通过征询、访谈或观察等多种方法征求教师意见, 力求整个校本培训方案成为学校发展和全体教师认可的一种“共同远景”, 然后再转化成正式培训计划和内容, 使培训真正满足学校及教师发展的需要。

2.培训形式开放化

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与学的方式, 例如小组交流合作式、专家讲座式、案例学习式、课题研究式、自学与导学式相结合等等。培训中要注意教师间、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 要注意校际之间的共同培训与学习;要注意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加强与省市名校、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交流, 建立教师空间课堂, 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

3.培训评价人文化

学校要对教师的培训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 提高培训质量, 对按质按量完成校本培训的教师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彰, 同等条件下, 要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实施目标管理, 采取学分制, 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与奖惩挂钩。对在培训中学习进步大的教师, 建立“希望之星”教师专业成长袋, 优先提拔使用, 训用结合。

4.成果转化群体化

学校要定期指导青年教师制订生涯发展规划, 使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网络、板报、教师校本培训园地等形式展现教师在校本培训、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可喜成绩, 使教师看到自己参加校本培训后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 促进教师更进一步认识到参加校本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从而主动积极地参加校本培训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鼓励骨干校长、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师校本培训中, 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率和辐射作用, 进而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3

一、立项研究,确立校本培训的实施载体

教研教改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永恒动力。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我校克服了师资薄弱,科研教师少,经验不足等困难,以国家级子课题《校本科研中的教师备课探索》为依托,摸索实践,把二次备课,教材整合作为研究的重点,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校本培训。

1.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科研制度

成立了以校长为负责人、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科研小组。认真按照设计方案拟定计划,制定了教科研、会议、学习、检查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实验研究行为,保证了整个课题研究的正常展开。

2.推行二次备课

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良莠不齐,部分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目的性缺乏认识。为此,我们明确了备课的内涵、目的、意义及方式方法。把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研究学生、思考教法视为备课的隐性付出,写教案应是显性付出。为了切实保证教师的备课质量,使其在业务上真正提高,我们建立了新的备课模式——二次备课。备课分为一次备课和二次备课两种方式。一次备课是指平时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超前备课。书写的教案称为一次教案。该教案可进行软设计,留有足够的空间在二次备课中调整、更改、补充。但基本环节要具备。二次备课就是针对一次备课后距离上课时间较长,教师有必要在正式授课前重新备课,再次进行教案预设、调整、补充。为了让教师在二次备课中有所依循,我们设计了二次备课教案供教师撰写。教案分课前再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三个板块。通过摸索实践,教师积累了大量材料,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3.进行教材整合

针对传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整合”理念。受此启发,鉴于同一版本教材,因地域和学生的素质不同,最终出现了不同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提出此项研究。教材整合可以是宏观整合也可是微观整合,宏观整合即在内容设计上注重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增强教材的整体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使教材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同时把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目标的整合。微观整合就是学科内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实现综合性学习。教师在整合中体会到了教者的快乐,每人都有厚厚的一本整合笔记,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了。

二、强化管理,夯实校本培训的具体环节

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实验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改革的要求,取决于实验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能否顺应改革的要求。我校以教师为主体,强化各方面的管理,为推动校本培训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1.狠抓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自主学习课改理论,建立了学校领导业务讲座制度。每学期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针对教师需求进行讲座。同时,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教师学习。通过学习,我校教师对课改的认识理解都有了质的提高,并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为了让教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开展了教学研讨会、教学展示、二次教案展评等活动。在二次备课不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在教研组内自主形成的优势,采用了个人与集备相结合的备课方式,开展了科研优质课评比活动。开展活动虽然费时耗力,但能极大地调动教师的课改热情,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

3.加强校本培训的考核和管理

制定严格的领导听、评、导课制度和教师的培训考核制度。指导教师采用“放、引、创”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实行民主教学,使每一个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在对教师的培训考核中,采用了查培训记录、书面调查、经验交流、竞赛评比等方式,对培训结果进一步综合,推动工作深入开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实施质与量的综合考核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中。

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过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虽然经历了十年的课改实验,但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校将求真、创新地完成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保平中学)

校本培训制度 篇4

(2006---2007学)

东尖山中学

校本培训制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现在职教师进行系统、规范的校本培训,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为此,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制度:

一、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时、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

二、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按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做好培训记录。

四、学校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教师年终考核中扣5分。并将考核情况纳入教师评优、职务聘任、晋升,并与奖金福利挂钩。

五、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得走过场。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转化,由骨干向知名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

六、做好校本培训的考核与总结工作。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七、经费保障。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八、明确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教师业务档案。(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3)期末总结师训情况、评估考核。做好骨干教师的培训。

2、骨干教师职责

上好示范课、专题讲座,协助学校,做好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3、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和市教育学院组织的培训活动。

(2)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3)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探索新课程理念,并把新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4)整理自己的业务档案。

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篇5

1、公假:凡因公事(含产假)请假,培训内容自行后补。公假不记入奖惩范围。

2、事假:凡因事请假者,须具备请假条,并经校本培训领导组组长同意后,记事假一次。

3、病假:凡因病不能参加培训学习,须持医院证明并出具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记病假一次。特殊情况(如急诊等)除外。

4、迟到:培训学习两次点名后未到者,记迟到一次。

5、早退:学习中提前退场者,记早退一次(特殊情况除外)。

6、旷工:无故缺席不参加培训学习者,缺席一次记旷工一次。

二 培训考勤

每学期公布一次,学年度累积计算。教师出勤情况与学校年度考核等级和学校奖惩制度挂钩。

三 培训

涝池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6

1、政治学习制度:每周一下午放学后为政治学习时间,学校全体教职工必须参加,由校长室组织教职工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贯彻落实。参加学习的教职工必须做好政治笔记的记录。

2、业务学习制度:每周周三下午为业务培训时间,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学校全体教职工必须参加。按事前准备的学习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和业务文章,进行业务技能训练和业务交流。参加学习的教师要在业务学习笔记上认真笔记,参加训练和交流。

3、业务培训制度,合理安排业务培训时间,全校教师集中参加培训,培训教师由学校推荐优秀教师担任。培训内容以教育管理、业务技能、论文写作等为重点。担任培训任务的教师事先要写出培训提纲,做好培训准备,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在业务学习笔记上做好笔记。

4、教师自学制度:每个教师自学一份业务报刊,每周摘录学习一篇教育教学业务文章,摘录一条教育教学信息,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做好自学笔记和摘录笔记。

涝池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为了达成培训目标,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必须有制度的支持,为此制定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1、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

2、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组长:虎治田

副组长:陈毅陈玉海

组员:吴永祥蔺永春

3、各教研组每周二组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按照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活动记录。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

4、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的必备条件。

5、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

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每学期组织经验交流、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观摩等活动,并形成制度。

6、做好校本培训的考核与总结工作。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7、经费保障。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8、后勤支持。后勤为培训服务,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涝池小学校本培训学习考勤制度

为确保校本培训规范化,监督机制是校本培训顺利实施的有利保障,特建立校本培训学习考勤制度如下:

一、参训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科培训,不迟到、不早退,有病、有事须事先递交书面请假条,由校本培训领导组组长批准并及时予以备案。

二、参训教师参训前,须准备好学习记录本和相关学习资料,参训时,须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不做与培训内容无关的事。记录本须有教师本人认真填写。

三、参训教师须按时做好学习记录,按时完成培训指导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及时交给校本培训领导组检查。

四、参训教师在学科培训时,须积极参加研讨,上好研究课,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五、参训时,校本培训领导组须安排专人认真做好记录。

涝池小学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一、按时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辅导。

二、及时上交上级部门布置的教师培训论文、教学设计、学习笔记等等。

三、能够按要求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校本培训并认真做好学习记录。

四、按要求完成自学内容及时上交自学笔记、读书笔记。

五、能够将在校本培训中所学理论,总结转化,指导工作实践,完善提高个人教育教学素质。

凡是能够按要求完成学校制定的以上各项要求,学校将在期末给予表彰,并做为评聘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

凡不能完成校本培训任务的教师,不能按时上交各项校本培训作业的教师,学校将在期末评比中给予通报批评,并提醒教师及时纠正,对于达不到要求者,不能被评为优秀教师,并做为教师晋级、教师评聘的基本条件。

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校本培训,误区,示范校

海南省从2005年开展了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评审活动, 三年内评选出一百所“省级校本培训示范校”。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此项工作。可以肯定, 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其中不乏涌现出许多亮点。同时, 也发现部分学校在对校本培训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导致实际操作偏离了方向、冲淡了主题, 使得整个校本培训工作呈现着“形散又神散”状态。

误区一:校本培训是“表面文章”

这是评审中发现的一大误区。不少学校和老师认为校本培训对于学校的深层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作用不大, 完全是一种行政行为, 只要把表面文章做足, 能应付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就算完成任务, 有的甚至把校本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示范校牌子、扩大学校知名度。这一思想在离高考越近的高中校表现得越明显。自然, 在实践中, 这些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只是摆摆谱儿、搞搞形式, 培训内容和教师从事的工作不沾边, 更多的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显然, 这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校本培训的价值和作用。

众所周知, 校本培训是指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 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活动。可以看出,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直接指向学校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它是以学校和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 以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为着力点, 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满足学校发展需要为落脚点的活动。因此, 校本培训所要解决的是学校之“惑”、教师之“惑”, 解之求发展, 破之求进步。这些, 是不能做“表面文章”的, 也绝不是仅仅做些“表面文章”就够了的。

误区二:校本培训是“本校培训”

毋庸置疑, 校本培训的主要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 二是在学校中, 三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指的是立足于本岗、本职、本校的教育实践所开展的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师培训活动, 它体现了自主性、灵活性的特征。而正是“在学校中”这一含义使一些学校误认为校本培训就是本校培训, 认为在校内搞的培训才是校本培训。因此, 实践中不少学校就“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培训, 完全搞“自我封闭”式的培训, 既没有纵向引导, 也没有横向交流, 其效果不言自明。

我们说, “在学校中”并不意味校本培训就是单干, 就是孤立, 就是完全拘泥于学校内部的自我封闭的行为, 而是以学校为中心和主体、以促进教师教学研究统一为原则、以充分利用校内的各项资源为基础的教师培训与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开放, 决定了校本培训的内容、空间、途径和方法手段都应是开放的。也就是说, 校本培训并不排斥校外各种资源的参与和帮助, 相反, 校本培训只有立足本校、积极与校外资源组成有机的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 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发展, 促进教师的进步。

误区三:校本培训是“教研活动”

许多学校对培训内容尤其对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关系不明确, 认为校本培训关注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说到底就是教研活动。因此, 实际操作中学校只开展业务学习、公开教学等这样的教研活动, 不可否认, 教学、教研、培训三者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且我们也肯定, 校本培训确实包括教研活动在内。但是, 校本培训毕竟不是教研活动, 或者说教研活动并不是校本培训的唯一内容, 教研活动是研究学校教学中发生的“有效问题”, 而培训是学校组织专家或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校内学习或训练活动, 旨在使广大教师对这些问题加以掌握。

只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把校本培训等同教研活动的一种相对应的理解和实践, 同样有所偏颇。综观人们对现代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培训至少应该包括教师的使命感、现代教育理论、教师职业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几个方面。可见, 校本培训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是全方位立体化的, 不应该把目光单单投向教学能力。

误区四:校本培训是“独角戏”

对于培训, 人们都习惯“培训者讲, 受训者听”这样的培训方式, 认为校本培训也应该是如此。于是, 校本培训成了培训者的“独角戏”, 培训者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台下静静地听, 老师们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所扮演的是学生、是听众、是观众, 培训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很少有受训教师之间的互动或受训教师与培训者之间的互动, 这种培训把教师置于被“教”、被“训”的位置上。其实, 校本培训主体应该是参加培训的教师, 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校本培训中, 应鼓励受训教师之间和受训教师与培训者之间结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使每位教师成为培训的“参与者”,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培训的效益。

误区五:校本培训是“临时工作”

校本培训是“临时工作”, 主要表现在培训的始终没有“预设”, 也没有“生成”, 教师哪一方面出现问题, 学校就马上组织那种短暂的、随机式的学习行为试图来解决这些问题。然而, 校本培训是不能起始于某一问题, 也不能终止于某一问题或阶段,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 要结合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来整体规划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其次, 制订每一个阶段的详细计划, 包括培训重点、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培训等等, 并根据计划逐一实施;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培训结束后及时评价、总结、反思。

不仅如此, 这个系统的内部各个环节都应该自成体系, 比如对培训的评价, 应该包括为什么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根据什么评等几个基本点, 因此, 校本培训中应该建立一个评价体系, 而且这个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 不仅评价校本培训的结果, 也评价校本培训的过程;不仅要评价培训者的教, 还要评价受训者的学;不仅是全面的评价, 也是全程的评价;不仅是整体的评价, 也是局部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培训效果的评价, 也包括对培训需求的评价。

误区六:校本培训是“大手笔”

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和规模较小的学校认为开展校本培训是一大手笔, 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购置先进的教学设施、聘请优秀的师资、配备相应的场地、编写培训教材等等, 学校根本无力承担, 并把其作为不开展、少开展或随意开展校本培训堂而皇之的理由。显然, 这又是一个误区, 如果按照这样的条件, 且不说农村学校, 就是很多城市学校也难以开展。事实上, 校本培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经济性, 其经济性表现在校本培训是一种不脱产的在职、在岗培训, 可以节省其他培训所需的差旅费、学习费、住宿费等。

除此之外, 校本培训中, 学校可以挖掘和重新配置学校的各种资源, 综合利用人、财、物、信息等, 对校本培训按照最优化的原则实行有效管理。这样, 大幅度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对于处于农村的学校而言, 校本培训更是一种行之有效而“便宜”的培训模式。因此, 我们主张越是农村的、薄弱的学校越要开展校本培训。当然, 校本培训需要师资、教材、场地、设备, 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也有自己的培训资源, 关键就是学校如何去深度挖掘、充分利用。以教材为例, 如果学校能善于整合、利用教师的“问题的资料和案例”, 甚至是教师本身的文本性经验、日记和叙事性故事等生成性的、过程性的培训课程, 不失为校本培训很好的“教材”资源。

结语:

与其他形式的培训相比, 校本培训有其自身的优势和良好的实践基础, 如何引导其规范、有序的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本文所析几大误区只是笔者在评审示范校活动过程中见到较为典型的几种表现, 今借此文做一梳理分析, 也是抛砖引玉,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更为深入的思考, 期待我省校本培训工作能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校本培训实施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2004.

[2]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刘要悟.校本教师培训合理性追究[J].教育研究, 2004, (6) .

[4]陈伟.校本培训实践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 (3) .

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8

一、“讲座”拉动,理论提升

我校每学期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进程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相应配备八个业务学习题目,在教师自学的基础上,利用每周三下午第八节课时间,集中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涵盖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方式方法、案例、名师成长足迹等,如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八个讲座内容分别是:“教师专业成长计划的制定”、“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途径”、“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名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怎样创建名师”、“窦桂梅的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下学期八个讲座内容分别是:“高效课堂内涵”、“高效课堂探析”、“高效课堂途径”、“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怎样上讲评课”、“怎样上复习课”、“现代学生的学习特征”。主讲人主要由教学校长和教务主任担当,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由各教研组长主讲,目标在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对每位教师起到一个调控和引领的作用。教育专家的一句话:“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培训的必要性,通过实践真正感受到教育教学素养的贫乏,才会使教师达到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境地,接下来的培训才会更加实际而有效。

二、“参与”主动,自主发展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麻园岭小学刘云燕校长的报告和她们学校的培训效果证明,参与式培训是全员参与的一种好的培训方式。开展参与式培训就是把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看作重要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我校也尝试了这种培训方式,效果很好,我校的操作方法:一是学校提前将讨论问题下发给教师,然后教师写好研讨提纲全员参与交流。如:我校开展的培训题目“怎样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你培养了学生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讲座方式的升级。主要流程:主讲人确立培训主题、讲稿和思考题,培训时间是45分钟,前20分钟将讲稿发给全体参培教师独立阅读,接下来的20分钟是问题答辩,主要方式是随机产生答辩教师,主讲人对答辩教师进行评价,最后5分钟是主讲人作总结。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让教师经历了独立思考、流利表达的自我经历和感悟的过程,有利于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论坛”引动,共同提高

杜郎口中学成功的教学改革(“三三六”自主开放教学模式)使学校发展壮大的速度让人震撼,他们独具特色的业务论坛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让人有所启发。每周六下午,杜郎口中学用4个课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业务论坛,论坛由论坛评委会随讲随评,即时宣布结果,以学科组形式排序,计入本人考核。业务论坛的题目由开始自定逐渐变为由校委会提前一周指定公布。论坛题目针对性强,能够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论坛,教师们不仅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到了其他教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体会到了唯有自己才是专业发展的主体。业务论坛是杜郎口中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科研型专家转化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我校正在进行中,为了让全员参与,学校在预先布置论坛内容后,要求全体教师都要认真准备,届时采取当场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主讲人,教师一旦被选中,即登坛论讲,这种方式迫使教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而教师在准备论坛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培训的过程,尽管是“逼”出来的,但是培训的实效性是显著的,通过教师不同观点的论坛,我校实现了教师资源共享的目标。

总之,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培训原则,力求寻找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以适合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也使校本培训更显其生动性,为教师所接受和喜爱。

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篇9

为了激励教师更好地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促进自身往纵深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特制定教师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奖: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对于成绩突出者,年终量化加分。

2、能够主动参加除上级及学校组织的培训之外的各种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学校根据证书级别加年终量化分。

3、取得各级各部门颁发的教师能力方面的荣誉证书,如各级教学新秀、骨干、教学能手等等,学校根据证书级别给予加年终量化分。

4、对于在校本培训中成果突出,学校年终给予该教师校本培训“突出成就奖”,并加年终量化分。

5、教师在校本培训中,表现突出,为学校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做出贡献的,学校设年终校本培训工作“突出贡献奖”,并加年终量化分。

惩:

1、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表现消极懈怠,学校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量化分的处罚。

2、在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中,发布不利于工作开展的舆论,做阻碍校本培训工作正常进行的行为,学校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量化分的处罚。

3、对于不能按时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学校除扣除其考勤分之外,将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及扣工资和年终量化分等处罚。

4、没有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如缺少计划、总结、心得、反思、笔记等,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扣除年终量化分。

2014学年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篇10

为严肃校本培训的学习记录,确保校本培训的学习时间,使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特制定《校本培训考勤制度》。

一 考勤

1、公假:凡因公事(含产假)请假,培训内容自行后补。公假不记入奖惩范围。

2、事假:凡因事请假者,须具备请假条,并经校本培训领导组组长同意后,记事假一次

3、病假:凡因病不能参加培训学习,须持医院证明并出具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记病假一次。特殊情况(如急诊)除外。

4、迟到:培训学习两次点名后未到者,记迟到一次。

5、早退:学习中提前退场者,记早退一次。

6、旷工:无故缺席不参加培训学习者,缺席一次记旷工一次。

二培训考勤每学期公布一次,学累积计算。教师出勤情况与学校考核等级和学校奖惩制度挂钩。

三培训学习时,全体参培人员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说话、不开小

校本培训的有效方略 篇11

根据需要确定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重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坚持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培训相结合,优先保证通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然后再开展教材教法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培训。同时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体研修相结合;要挖掘和运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案例进行培训。对青年教师主要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对骨干教师主要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艺术研究,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学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综述,现代科技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等内容的培训。

点面结合确定培训对象

1.全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10天内完成每个教师80学时的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规范性培训任务,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明显提高。

2.骨干培训。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措施、考核细则、奖励意见,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初步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教研组长及高级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需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初步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青年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学校的现在,关系着学校的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确定学校——年级组(教研组)——个人三级培训的思路,考虑制订出《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和《年度青年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考核细则及奖励意见。利用开讲座、结对子、以会代训、听课评课、上汇报课、送培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不间断的培训,形成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希望能在在这一体系下,基本达到新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三年胜任教师工作,六年成为教坛新秀,十年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培训目标。

4.班主任培训。培训工作中,考虑逐步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聘任和评选制度,切实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力争三年内完成对班主任45课时的培训,基本上建立起一支适应我校可持续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5.教研组长培训。加强对学科教研组长的培训,形成学科教研组长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发挥学科教研组长的教研带头作用。

灵活多样活化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全方位开展的平台。

1.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科研兴校是我校主要的办学思路之一。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希望能以此带动教师培训,基本上形成每个学科有课题,每位教师搞科研的局面,达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2.以老带新结对子培训。在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中,老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可考虑制定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制度。每位老教师与一位青年教师结成对子,由老教师具体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并把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进步情况作为对老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

3.外出考察走出去培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近几年来,我校共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代表将近30人次参加各级培训和参观学习。为了放大考察学习的效能,必须考虑建立外出学习报告会制度。因为外出学习报告会制度能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实现考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4.名师讲座以会代训。上学期薛城教研室就邀请国内教育专家5人,来我区作报告,效果很好。另外,采取听课、评课、以会代训、教师论坛、经验(论文)交流、校际交流、案例教学等形式,也是我校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 篇12

一、讨论的出发点:当前校本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急功近利,培训的本质被扭曲

校本培训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许多都是以红头文件形式布置到学校。但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学校往往缺乏总体规划,忽略了教师的长远发展。或者虽有方案计划,但实施过程中有随意性、随机性的倾向,难以使培训扎实推进,有序深入,无法真正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有些学校甚至仅仅为满足部分教师的功利性需求而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是为了获得晋级资格,这就扭曲了校本培训的本质。

2. 纸上谈兵,培训内容与现实相脱离

校本培训兴起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了对校本培训含义的阐释,但对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制度的建立关注不够,这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培训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就需要与现行的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各种制度协调一致。校本培训如何进行,还要靠校长的宏观指导。然而有的校长不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在不了解本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只凭个人意愿设定培训内容,闭门造车,根本不能发挥校本培训的功用。

3. 简单狭隘,校本培训浅尝辄止

校本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既要继承以往传统教研中有效的做法,也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采用新的培训方式。有的学校简单地把传统的教研活动,诸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同于校本培训的全部或主要形式,有的则狭隘地把邀请专家来校做报告看成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的学校注重培训,但却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只关注教师参加培训的人数、完成作业的情况,而缺乏对培训组织、培训者的评价,导致校本培训形式松散。

4. 职业倦怠,教师参培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通常就无意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有的学校舍得投入,聘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讲座、听评课、指导教研活动。专家们认真准备、细致讲解,内容也有针对性。然而参训教师反应却并不积极,培训现场气氛沉闷,交流不畅,甚至对培训有心理上的排斥厌倦。因此,如何强化主体意识,为培训的主动与自主提供精神支撑,是校本培训中应该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有效培训的前提:对校本培训的准确定位

要想把校本培训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使之真正成为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广阔平台,就必须对校本培训有个准确的定位。

校本培训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要从学校面临的现实出发,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为学校的生存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要把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主体,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培训来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含义是“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培训要研究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地说:

1. 要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的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校本培训中,面对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要更侧重后者,要认识到校本培训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引领、导向和支撑作用。学校要成为“名”学校,就必须树“名”思想,塑“名”教师。只有站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规划校本培训,才能真正发挥其内在的作用。2.要提高对校本培训个性化的认识。校本培训如果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校本”。每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各自不相同的教育经验和人文底蕴,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创设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以促进教师教育风格的形成,促进学校向名、优、特迈进。3.要明确认识校长、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责任。校长是校本培训的主要设计者,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有明确的定位,并把两者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确保校本培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师也要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全责,教师的主动学习是校本培训的关键,教师要把个人发展和教师群体发展、学校发展联系起来,找准发展个人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的结合点,主动参与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加速自身专业发展进程。4.校本培训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把校本培训单列出来,势必增加学校工作的负担,而且,校本培训离开了学校的日常工作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使培训走向工作,工作贯穿培训,把培训与学校学习、教学、教研以及其他各项主体活动结合起来,逐步使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以达到校本培训的最终目的。

三、有效培训的基础:建构起切合学校实际的培训内容序列

要使培训收到实效,就要有切实的培训内容。大致说来,校本培训可以构建这样几个内容序列:

1. 开列书单,构建读书序列

吴非在他的《课改需要爱读书的教师》一文中写道:“中国不缺想做官的教师,缺的是爱读书的教师;中国不缺搞应试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师。”

读书是校本培训中最重要的内容。当一个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巧,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书匠,但他不一定能身心幸福,不一定能让学生身心幸福,因为他的课堂教学可能缺失精神生命的涌动。所以,校本培训要引导教师有计划地读书,通过阅读,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去提升自身感悟美、表达美的能力,去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通过阅读,教师自然由单一的现实中人,逐步地汲取了“理想中人”的气质涵养。再通过课堂这一中介,将这种现实与理想合二为一的气质、修养传输给学生。所以说,阅读能帮助教师完成自我教育,从而使他们的教学生命产生质的飞跃,教育的品位就是这样形成的。

要开展好读书活动,要对教师的读书进行指导,要做好书籍资料的推介工作。如,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全集》《教育目的》《爱心与教育》等;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通识类教育书籍———《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等,推荐学科教学类书籍,推荐教育期刊。

2. 整理出学校的“问题序列”

校本培训是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难题,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要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征集活动,并把这些问题归类整理。

关于学校教育的问题———“教育智慧如何成就学生优秀人格”“教师素质与教育公平”“潜能生的关注与培养”“对学生评价的期望激励”“学习速度研究”等。

关于个人教学的问题———“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空间在哪里”“课堂教学中学生倦怠情绪分析”“学生迁移能力差的原因归类”等。

3. 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需求序列”

校长的使命就是搭台,让每位教师有发展自己的机会。为了实现全员培训的目标,学校可以制定“全员培训,分类要求,分层推进”的原则和策略,按照专业化的要求,采用“合格→优秀→名师→专家”不同的培养模式,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拟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只有在认清了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后,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具体状况,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培训途径等方面正确定位,精心设计,科学施培,才能加速不同层次的教师的成长。

四、有效培训的载体:建立起培训的活动序列

校本培训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传播上,还要在实践的引领上下工夫。实践证明,案例研究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一个典型案例包含了教育教学现象及规律的许多要素。为了激发教师案例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建立起了校本培训的活动序列。

集体备课的操作序列:个体初备———集体研讨———个体修正———课堂实施———课后反思。

个人初备:首先由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备课,设计和编写教案。集体研讨:在组内进行说课交流,教师们共同探讨,去伪存真,矫正补充,使教案内容更加合理、充实和完善。个人修正:再由教师个体结合所在班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个性化与创新处理,形成优质的个人教学方案。课堂实施:备课组成员进行跟踪听课,对课堂教学进行观摩验证。课后反思:课后再次进行反思与交流,对备课与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比较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进行改善,实现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建立起教学公开课序列: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精品课。

汇报课:由初入门的年轻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上课。展示课:根据确定的主题,由比较成熟的教师执教,为全体教师的教学研讨提供素材。示范课:由学校的名师执教,为全体教师作专业引领。精品课: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省级教坛新星、获得过省级以上优质课大赛的教师执教,重点在展示风格。

建立起教师听课序列:学习性听课———指导性听课———研讨性听课———交流性听课——检查性听课。

学习性听课: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向中老年教师学习,听取本学科或相近学科中老年教师的课。指导性听课:有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要主动听取年轻教师的课,以结对帮扶等形式给青年教师以切实的指导。研讨性听课:教研组或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安排教师进行公开教学;同学科组教师集体听课,并进行研讨。交流性听课:同学科教师或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借鉴提高。检查性听课(推门听课):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适时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有重点地听取相关年级教师的课。

建立起灵活的培训形式序列:诊断反思式———互动生成式———课题引领式———师徒结对式。

诊断反思式:基于“每一名教师既是培训者,又是被培训者”这一理念建构起来的,引导教师从以下几个过程进行反思:教学前反思,有效地提高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互动生成式:一般由教学骨干主讲一个案例,教师根据案例可以随时提问,随时发表见解,相互交流切磋,进行思维碰撞。课题引领式:以各课题组活动为主线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带动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师徒结对式培训:学校要充分利用优质师资将“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结成对子,可以让新教师从感知老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老教师的思维方法,从模仿老教师表层行为技能中领悟其深层理念,取法乎上,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上一篇:初中美术公开课下一篇:七一党员谈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