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要深刻(推荐8篇)
汶川发生地震,很多人捐款。不久,易中天质疑余秋雨的捐款动机,称余秋雨“捐泪、捐学校、捐图书馆”是诈捐,有炒作之嫌。同样有人质疑易中天,认为易中天这种说法是为保持自己的“公共热度”。换言之,易中天对余秋雨的质疑本身也近乎炒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种流行态度:动机质疑。质疑是否天经地义?人们对公共事件是否有提出质疑的权利?行使质疑权利的时候,只问动机不问其它是否合适?
请你就“动机质疑”现象写一篇文章。肯定动机质疑(是什么)
1.动机质疑是正常心理,是天经地义,也是公民的权利。政府和个人要有接受动机质疑的气度,真金不怕火炼。
2.动机质疑是维护、改变社会风气的守护神。它可以去伪存真,净化社会风气,让作假者原形毕露,引领社会走向真善美。
3.动机质疑是一个民族理性、成熟的标志。富有质疑精神的民族,才是一个成熟理性的民族,才会有一双明辨的慧眼,不再受愚弄、受欺骗。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思考使人类强大。——帕斯卡尔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北岛 否定动机质疑(为什么)
1.动机质疑是揣测,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往往是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测。(标哥)2.动机质疑会冷了善良的心,伤了温暖的手,危害社会风气。(救人反被诬陷,质疑救人者的动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救?)
3.结果比动机更重要。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圣人,做好事的动机都纯洁得像天使。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又怎么了?只要他在做好事,需要帮助的人因他而获益,又何必苛求他的初衷?
辩证看待动机质疑(怎么办)
1.有根据时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公民的责任,不管他是专家还是名人。2.无根据时要慎重,小心求证,避免不负责任的误伤。
3.能宽容时不妨大度,瑕不掩瑜,要允许玉中有瑕,花上带刺。
英国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一个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能改变的,于是我就想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于是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但是,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去改变我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有了希望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也许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联系以上材料,自定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
孙国玉 知道皮鞋是怎么来的吗?
有一位国王到乡村去旅行,因为路面有很多碎石子,扎得他脚痛。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全国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一位聪明的大臣向国王谏言:“国王啊!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国王听了很惊讶,立即领悟了他的意思。据说“皮鞋”就由此而来。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要改变世界很难,想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
改变自己就有可能改变世界。世界就是由众多的“自己”组成。自己先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会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才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会改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先改变自己,就可能改变世界。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青岛一对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但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渐渐的,整个城市都动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的名字。“微尘”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的称谓,变成了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一粒“微尘”竟然改变了一座城市。
改变自己才有能力改变世界。改变世界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改变这个世界有时候甚至要承受磨难,像曼德拉一样呆在狱中27年,像马丁·路德·金一样暴死街头。——你做好这个心理准备了吗?假设你真的想改变世界,你就要创造条件努力成为这个人。——你做好这个能力准备了吗?祖逖闻鸡起舞;革命志士远渡重洋海外求学;毛主席“男儿立志出乡关”;周总理“大江歌罢掉头东”……无不是为了拥有改变世界的本领。只把自己追求的远大理想停留在嘴皮子上,“坐议立谈无出其右,随机应变百无一能”,其实跟吹牛专家并没什么区别。
改变自己是改变世界的最短距离。“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当全世界的灯光依次熄灭时,你会忽然发现,改变世界原来如此容易,仅仅需要按下开关,改变自己。看姚明和成龙的公益广告,你会发现拯救一个濒危物种原来如此简单,只需要放下筷子,闭上嘴,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低碳环保关爱地球保护环境……这些都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瞬间实现的事实。人们苦苦寻找改变世界的方法,殊不知改变自己才是改变世界的捷径!
王力宏有首新歌《改变自己 改变世界》,歌词极好:“一点点改变/有很大的差别/你我的力量/也能改变世界……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隔膜/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 志当存高远,脚要踏实地。墓主用自己失败的一生印证了一句中国古老的至理名言:“修身”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
议论文论述说理的深刻透彻技巧。① 多角度
②设疑问
③联热点
④百字评
⑤用名言(引、化、仿、造)2009全国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生存的智慧
孙国玉
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或者叫短板效应),说的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意即决定人生成功的,不是你的长处,而是如何有效弥补你的短处。
听起来似乎蛮有道理。然而,人生是一只木桶吗?
80年前,一个文弱的书生来到了清华,他是钱钟书。考试,数学,15分;国文,极优;英文,满分。独具慧眼的清华录取了他。狂补数学吧?不,他一头扎进了清华图书馆,发誓要读尽清华藏书。一年一年过去了,他的数学没有丝毫长进,他的作品陆续问世了:《宋诗选注》《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还有——《围城》!据说,还有比钱老的数学更差的,他们是胡适、陈独秀、毛泽东、吴晗,数学都是——0分。
不知这些伟人狂补数学会怎样,但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却改变了中国。
17年前,一个大男孩儿站到了NBA魔术队面前,“我只会扣篮,我能打NBA吗?” “试试吧。”
投篮,不准;运球,笨拙难看;罚篮,几乎每罚必失,但魔术还是把他带到了NBA,而且是以状元秀的身份,——只因为他那势大力沉、惊天动地、蛮不讲理的扣篮,他那重型坦克般巨大却又很灵活的善于冲刺、防守、盖帽、抢篮板的身躯。17年了,他依旧投篮不准,依旧运球不会,依旧罚篮不进,他的得分手段依旧是扣篮(他已经扣碎三块篮板),但他双手已经戴满了总冠军戒指,他的名字沙克·奥尼尔连同他的外号“大鲨鱼”,让每一个对手胆寒,NBA因为他修改规则,他迫使对手发明“砍鲨”战术来对付他,直到现在,如果有人问:谁是NBA第一中锋?人们依然说:奥尼尔。
不知奥尼尔猛练运球、罚球会怎样,但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却一样统治了NBA。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多少人将这句话奉为座右铭,殊不知庄子还有后半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只有上帝是完美的,凡人总有不足。正如材料中的仙鹤所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生存的智慧不是努力去弥补那许许多多的不足,而在于经营自己的长处,将哪怕是唯一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现代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我们有必要培养那么多的通才吗?看看我们的周围和自身,现在狂背的史地政,将来还能背出半句吗?现在猛做的数理化,将来能用上多少?能够拥有特长,努力发挥到极致,不也是一种成功吗?我并不是反对培养复合型人才,问题是我们有那么多的精力与时间吗?遍地开花的“奥数班”“特长班”,有多少不是正在做着教兔子、松鼠游泳的工作呢?
其实人生不是木桶,人生是一把斧头,如果斧刃不够锋利,很难磨快,那就不妨掉过来,当锤子用吧,用来砸钉子,比斧刃好使。
一四八五年,英国国王查理三世在决定由谁统治英国的泼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导致这场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少了一枚小小的马掌钉。战前,查理的马夫在给战马钉马掌时缺一枚马掌钉,马夫偷了懒没有去寻找,便勉强找了一枚旧的凑合。结果,两军交锋时,这匹战马跑在半途中就掉了一只马掌,国王被掀翻在地,成了俘虏。于是战后传出了这样的歌谣:少了一枚铁钉,丢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只马掌,翻了一匹战马;翻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去了一个国家。
一枚小小的马掌钉与一个国家有关系吗?而生活恰恰给我们建立了这样的联系。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小处不可随便
孙国玉
一口痰与一个企业的命运有关吗?看似没有,但某制药厂厂长的一口痰却吓跑了前来洽谈的外商,毁了一个能挽救企业的合作项目,企业因此破产。——您说有关吗?
一口痰与民族形象有关吗?看似没有,但出国同胞在电梯里的一口痰却让国外一些宾馆的电梯间永远有了刺目的中文警示语“请勿随地吐痰”,这让每个中国人汗颜,也让外国人产生“中华民族是个肮脏的民族”的印象,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文章《中国人把痰吐遍全世界》。——您说有关吗?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什么地方学到的东西最主要,学者说在幼儿园,因为他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学者的话再一次印证了看似无关大体的良好的习惯对个人事业成功的作用。
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煮吃了人家的广场鸽,结果中国人成了那座城市不受欢迎的人。——人家不说某某吃了鸽子,而说中国人吃了鸽子。谁会喜欢缺乏爱心的人呢?旧上海的公园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国人愤怒当然是正义的,但仔细想来,老外歧视华人却爱狗,视狗为家庭的一员,据说韩日世界杯时,还有老外球迷为抗议韩国人吃狗肉而不来看球,那他们为什么连狗也不让入内呢?据有的资料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确实有同胞在园中随地倒卧、毁坏花木、甚至如狗一样随地大小便。——谁会愿意美的地方秽物遍地呢?
有一个外国著名摇滚乐队的歌星,我忘了他的名字,但我记住了他说的话:“我永远也不会到中国去演出,而且我要在2008年组织一次运动,抵制中国奥运会。”为什么他这样仇视中国?因为他看了一个纪录片,内容是中国某地一个皮草加工地,人们活剥动物皮的血腥残忍的场面。……个人的文明习惯与整个民族素质、形象甚至与现代化建设、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是看似无关,实则相连哪!
我们加入了WTO,我们的经济正在与世界接轨,请让我们的习惯也与文明接轨。物质与文明应该是同步发展的,文明习惯也是力量。韩日世界杯的时候,日本一个几万人的球场,球迷散后,竟然没有一片纸屑。美国媒体叹到:“这是一个可怕的民族!”想一想我们的球场甚至是电影院、音乐厅散场后的场面,看看那遍地的果皮和包装袋,我们似乎应该感到另外一种可怕。
让我们懂得在没有警察的时候也不闯红灯;没人罚款的时候也不随地丢垃圾;没人管理的时候也会规规矩矩的排队;没人提醒的时候也知道女士优先、给老人让座……让世界关注中国的时候,看到的是我们的优雅。让他们的“我喜欢中国”不再是客气而是发自内心。
又想起了一个小故事:有人向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求字,先生不允。其人用心良苦,竟将先生写在厕所的警示条幅“不可随处小便”揭走,剪开重新组合为“小处不可随便”收藏起来。
好一个“小处不可随便”,妙啊!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他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孤单而又迷惑。他大学曾经历退学,后前往印度开始精神之旅。他创造了“苹果”,却曾被“苹果”扫地出门,当他重返“苹果”后又奇迹般拯救了快破产的“苹果”。他是比尔·盖茨此生最尊重的人,生平七次登上《时代》封面。他,就是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一个CEO,一个科技奇才,一个未来学家,一个革新者、一个铸造者„„56岁的乔布斯刚走完人生,带给世人的改变却是翻天覆地的。读了以上材料,请你以“乔布斯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作文,记叙、议论、抒情均可,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审题立意:有关乔布斯的成功,可写的角度太多了,磨难、创新、兴趣、求知、志向、坚韧……
写什么呢? 没伞的孩子请你拼命跑
他刚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而养父母只是普通的工人,甚至中学都没有毕业;他进入大学学习,高昂的学费几乎花光了养父母的所有积蓄;他曾历经退学,拮据又潦倒;他在车库里创业;去教堂吃每周一顿的免费“大餐”……
他在26岁就成为了亿万富翁;他推出了世界最早商业化的个人电脑之一Apple I,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脑Mackintosh;成立了独立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了全球首部3D立体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改变了动画行业的发展;他推出了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新产品,使苹果成为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 是的,他就是乔布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却让世人折服的奋斗者。他让我想到一种动物:鲨。鲨鱼无鳔,从它出生的那一刻起,它清楚地知道:要想活命,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拼命游动。于是无鳔的鲨鱼超越所有鱼儿,成为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而它永不疲倦的游动的身影,也赢得世人崇敬的眼光。
这是一个有着太多抱怨的时代。的确,优越的家庭背景,大权在握的父母,这些优越于他人的先天条件可以让一个人少奋斗十年甚至二十年,当普通孩子还在题海中苦苦挣扎时,当工薪族还在精打细算还房贷时,“富二代”“官二代”们或许已经开着宝马兜风了。但当你收回燃着妒火的眼光冷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极少抱怨生活,当别人慨叹着社会的不公、命运的捉弄、弓着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的腰在狭小的居室打转时,他们已勇敢地敞开家门,走进风雨,毅然前行。
他们不畏惧前方的风雨吗?他们不曾被孤独无助袭击吗?不,他们与常人有着同样的脆弱,只是他们比常人多了一份清醒和勇气:我深知自己的卑微,在这个权钱说话的时代,我知道自己处境的尴尬,只是我不甘心,我有理想有抱负,我有着实现他们的信念和决心,所以我只有勇敢地走进风雨,不惧磨难,付出多于常人的努力,最终抵达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这个世界没有人在乎你的抱怨。”我相信,这是每一个如乔布斯一样的奋斗者内心的声音。
暴风雨来了,有钱人家的孩子打着伞从容地迈入雨中,没伞的孩子呀,不要忧伤,不要彷徨,勇敢地走进风雨吧。要知道,一旦你勇敢地走进风雨,背上的负担会被风雨冲刷得越来越轻;一旦你无畏地奔跑起来,第一个看到彩虹的人,也许不是什么上帝垂青的幸运儿,而是你们!
能否成为海上霸主,不在于你是否有鳔,而在于你是否不停游动;能否最先走出风雨,不在于你是否有伞,而在于你是否拼命奔跑;能否成为人中豪杰,不在于你是否拥有优越的出身,而在于你是否比别人勇于拼搏!点评:本文突出的特色:立论的角度新颖。
本文独选乔布斯寒微的出身,这就一下子切入了社会最热点话题,人们的脑海中直接出现了“官二代”“富二代”“拼爹”一类字眼,而乔布斯的成功则向人们提供了成功与个人奋斗的典型范例。永不抱怨,不能“拼爹”就去“拼命”;当不了“富二代”就做“富一代”。
“文章合为时而著”,有很强现实意义的文章才是有用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吧?”
儿子回答:“我发现咱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只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整个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一般的作文立意,往往从批评父亲的角度立论,落在“贫穷与富有”上,揭示现代人物质富有而精神贫乏;或谈“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满足,与物质的多寡无关”。我的辛苦你永远不懂
你站在窗口看雪,盼它下大快下大。你冲我喊:“你可以在雪里玩,我羡慕你!”
我挪动麻木的双脚,祈祷雪快停吧,推着垃圾车继续向前。我没有回答,因为我知道,我的辛苦你永远不懂。
你不懂我的累。坐着工作的人,有无数的理由,抱怨脑力的竭尽,抱怨一身的弱病,抱怨空调吹出了关节炎,抱怨电脑看出了近视眼。可是你为什么,为什么在羡慕健康痛快的同时,不肯真的走出来——哪怕你走的是砖铺的便道,不是山路。你知道吗?寒风也可以使人生病?缺医少药也可以让人痛苦?在你抱怨暖气来得晚的时候,却为何不看看我的“胶囊宿舍”或者桥洞下的帐篷? 你不懂我的渴望。你满博客都是向往“真爱”的文字,写到字字血泪却只是“相思”了一星期。我想,或许是我没有那么深的爱吧,连个电话也舍不得打,因为我知道明年的所有花销全在我贴身的衣服兜里,一张一张排着队。你为教育重负而争吵,找来花样翻新的工具,学我天天都做的手工活,还要花几百万布置一栋名叫“通用技术”的大楼。而我只知道,明年的今天,我将不在教室里,我将终生做着让你羡慕的“社会实践”……你说你空虚,我奇怪,你为什么会认为我一定“不难过”,不“空虚”!
富人家的孩子羡慕满天的繁星,因为他不知道这里没有照路的灯光,你想要星星,何不把灯关上?富人家的孩子羡慕偌大的农场,因为他不知道那不是用来游玩而是用来劳动的,没有玫瑰,只有麦芒;富人家的孩子羡慕农村的小河,因为他不知道小河不是用来嬉戏的,而是用来灌溉庄稼的,为了争它的水,几个农夫打破了头;富人家的狗也会羡慕这里的狗吧,因为它不知道什么叫看家护院,残菜剩汤!
我不想谈论什么“享受”生活,什么有钱了不懂生命的意义,什么要乐观,什么精神的富有……因为但凡一个有良心的人,不应站在阳光下教训站在雪里的人要坚强。事实不需要精致的语言,在生存、温饱、休息、学习没有足够条件的时候谈精神升华,无疑是书呆子的空想。然而可怕的是,当人们的地位差距拉大,社会便分了清晰的阶层,那些幸运者,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不幸者的感受,为不幸者凭空添加了他心里的美好色彩,其实“带月荷锄归”的农人心里只有劳累没有诗情。理直气壮地抱怨着的你们,根本不懂,谈所谓“真正的富有”,前提是你有足够的条件去欣赏!
你渴望雪里的乐趣并没有错。但是,请记住:不是站在雪里的人,就拥有了在雪中玩耍的那种快乐。有时,穷人的浪漫只是富人的一种错觉。衔着金汤勺出生的孩子,穷孩子的痛,你永远不懂。
点评:这篇作文最震撼人心的是对社会生活的敏锐关注与深刻思考。
本文独出机杼,从“富二代”儿子的角度立论,在儿子的认识误区中感受到“饱汉不知饿汉饥”、“白天不懂夜的黑”。以“我”与“你”对比抒情,从弱势群体的视角,列举了社会上的诸多不公与隔膜,展示了富人的一点小惆怅与穷人的那些真愁苦。
2006年全国一套作文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乌鸦也疯狂(学生作文)
乌鸦想学老鹰凌空擒物的本事,却落得成事不足,身擒人手的结局。这看似一则笑话,因而充当小丑角色的乌鸦也自然会招人揶揄,正如牧羊人轻蔑的口吻:“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然而,这只疯狂的乌鸦却一时令我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庄子·人间世》里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马车行至途中,见不远处有一只螳螂举起双臂,怒目以对。车夫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然而庄子却要求车夫绕道而行。螳臂当车固然是不自量力之举,但它那“纵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却将庄子震撼。面对这样的“疯狂”,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尊敬。庸人之所以为庸人,是因为他从未想过成为伟人,你没有鸿鹄之志就永远是燕雀。我们的生活中是燕雀居多的,因为种种近乎“挟泰山以超北海”的挑战让我们望而却步。生活中的种种定理如镣铐束缚着人类的想象。面对定理,有两种态度:顺从和颠覆,对于芸芸众生来说,颠覆无异痴人说梦,因而颠覆者就如同那只疯狂的乌鸦会遭人耻笑,但这也便是平庸与伟大的分水岭。
我想到一个人,美国费城76人队的艾弗森。以1.8米的身高混迹于高人如林的NBA是难成气候的。但艾弗森并不妥协,命运要他做一只乌鸦,他却偏要成为一只雄鹰。常规赛MVP、东部全明星首发,这些荣耀连同他伤痕累累的背影成为NBA赛场的神话。他没能得到总冠军,但屹立于他矮小身材里的高大灵魂令我们仰之弥高。
螳臂当车实为一种不计后果的壮美,这种美常令我们无所适从。庄子为螳螂折服,我们也应为一只乌鸦凌于常人之上的勇气而汗颜。时代需要的是勇于挑战不可能的人,我们也许不是雄鹰,但我们依然有权利疯狂。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我说:“当一只乌鸦忘记了自己叫什么,这就是伟大的开始。” 百字评的写法:
1.天津许云鹤驾车经过天津红旗路时,发现67岁的王秀芝老人跨越马路中间的护栏后摔倒,他随即停车叫来120并将老人送往医院,不料,老人事后一口咬定是许云鹤撞伤了自己。近日,天津市红桥法院一审判决:许云鹤承担40%的责任,赔偿费10万多元。2.重庆南坪,一位约80岁的老翁摔倒在地,手足抽搐,无人敢扶,不少人提醒:不要扶,扶了要遭殃。
3.石家庄一老人摔倒无人敢管,死在自家小区的甬路上。以“扶老恐惧症”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①欲擒故纵:
当道德义举屡遭无良诬陷,当英雄出现流血又流泪的残酷先例,人们选择做看客以明哲保身,似是理性之举。但冷漠着并痛斥冷漠毫无用途,唯有扶起旁落的责任,才能扶得起摔倒的老人;唯有扶起破碎的良心,才能扶得起摔倒的老人;唯有扶起倾斜的判决,才能扶得起摔倒的老人。②层层追问:
是生活的教训让我们的心越来越硬,还是市侩与庸俗渐渐占据了我们曾经单纯的心灵?成熟让我们冷漠,理性让我们逃避。这样的成熟与理性,难道就是我们追求的吗?还记得那个一次次被蜇却依然执着地救蝎子的僧人吗?他说:蝎子蜇人是它的本性,救它是我的本性。
以每秒两个多新生儿降生的速度计算,联合国人口司推算出第70亿个人将于2011年10月31日降生。10月31日,俄、印、菲等国纷纷宣布世界第70亿宝宝在本国诞生。联合国人口司顺便推算出第80亿人口将出现在2025年6月15日;第90亿人口将出现在2050年前;第100亿人口将出现在2100年前。请以“第70亿宝宝”为话题,谈谈你的认识。③排比渲染
这个孩子的生日,是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日子,是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日子。70亿人!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消耗,更多的社会需求。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将会愈演愈烈。70亿人!意味着更尖锐的矛盾与纷争。一些人饱食奢华,一些人饥饿、挣扎。战争与动荡将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70亿人!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基数和未来几何级数的增长,地球的承载极限更快的到来。——或许这个孩子的有生之年真会看到地球变成地狱!在哭声中出生的孩子呀,但愿你不要在哭声中成长。《拉·封丹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太阳和北风比试谁更有力量,看谁能脱去行人的大衣。北风鼓足了力气向行人吹去,可行人却将大衣越裹越紧,北风白费了力气;太阳登场了,他暖洋洋的照着行人,行人一会儿就觉得热了,解开了衣扣。又过了一会儿,行人觉得更热了,就脱去了大衣。太阳获胜了。
生活中,有时候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更有力量。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且不少于800字。④对比说理
暴力只能服人一时,没有任何一种武力能真正使人屈服,因为它只能压弯人的躯体。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说:“暴力带来暴力,仇恨带来仇恨。” 友善才是融化坚冰的春风,它可服人一世,因为它征服的是人的心灵。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流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说:“不是愤怒和暴力而是温和与友善,才能真正带来世界的和谐与长久的和平。” 我想握住你的手(高考作文)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
还有什么海能把你的身影淹没?还有什么墓碑能比你的名字永恒?还有什么样的手能如你的手触进人生和历史最深最重的一页?
鲁迅先生,我能握握你的手吗?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坚硬,关节粗大。其实这本应是一双秀气的手,绵软白皙,最适合江南书生踏雪访梅,饮酒邀月。这本是一双翻唐诗填宋词的手,也可以调朱粉点秋香。但在腥风血雨、黑暗如磐的长夜里,你选择用这双手奋笔疾书,万千笔墨化作一把把锐利的匕首直刺向反动腐朽组成的阵营。你用这双手紧握长矛,横站着战斗。你坚定地说:“我一个也不饶恕。”书生成了战士,脂粉化作侠气。
我动容了。回望身后,一片蝇营狗苟;冷眼红尘,皆是求名逐利。当现代的肤浅和喧嚣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时,谁还会去关注肤浅和喧嚣的背后?我该怎么办?先生,我想握住你的手,给我一个解释,好吗?
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干瘦、枯黄,略带些苍白,却从手心里流淌出永不枯竭的热量。就是这双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颤抖着,写下了《白莽作孩儿塔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握住这双手,我明白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刚烈和赤诚,明白了“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忧思和深邃。
我真想握住你的手啊!握住了它就握住了永恒。身体是速朽的,于是追求永恒就成了许多人的梦想。但永恒和权势无关,和财富无关,和生命的长短无关,和欺诈无关。一切的假丑恶在时间面前,都露出原形。假饰越多,反差越大。永恒只和爱有关。先生的爱是不要一切装饰一切铺垫的烈火之爱,如奔火而去的飞蛾——爱就要爱得痛入骨髓,甚至粉身碎骨。在毁灭中却又得到永生。历史证明判断永恒的权利属于人民。
当大家都沉默的时候,你选择了用笔说话;当大家都用笔说话的时候,你却选择了沉默。无论你说话还是沉默,都为了人民。心中有了人民的人,人民也将永远记住他。因此人民会庄严地宣告说鲁迅先生是不死的,他是我们的民族魂。我在朦胧中似乎看到了希望,这就是你给我的解释吗?
紧握这双手,在现代的肤浅和喧嚣中,我站成了一棵树,硬成了一块石,凝成了一抔土……
震撼人心的名言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北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 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失去的早已失去。
——海子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生命就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 出名要趁早,否则痛快也就不那么痛快。——张爱玲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天空不留下飞鸟的影子,但我已飞过。——泰戈尔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罗曼·罗兰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开篇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张小娴
老兵不死,他们只会渐渐远去。——麦克阿瑟
俄罗斯虽然广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普京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的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德国
康德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温家宝
上帝要让谁灭亡,就必先让他疯狂。——德国谚语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因如此, 只有从文题材料入手,追问矛盾所在,思辨才有对象,分析才有切入,论点也才得以进一步推演深化。相反,若不能深入挖掘材料,抛开矛盾,那么观点很有可能缺失逻辑链条,导致行文在同一平面滑行。 只停留于浅层议论,必然难见深刻。正如潘新和老师所说:“复制背景材料,就是没有自己的思考,也就没有写作的创造。这样的文章不能及格。”
比如2014年四川高考作文题:“人, 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若把这句话当作格言、真理进行论证,那么观点很难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 由此写就的议论文便容易丧失深刻性。倘若能以辩证思维审视材料,追问材料中 “矛盾是什么”,则能进一步挖掘出至少两组矛盾:一为“站”与“跪”的矛盾,继而由此思考这两个动作的象征性含义,如“站” 是自信豪迈、舍我其谁的主人翁气度, “跪”则是卑躬屈膝、任人役使的奴性心理,以此展开对这两种矛盾的思索,便能演化、推进论点,实现对人性的思考;一为 “自己”与“他人”的矛盾,同样是“站立来”,是“自己站起来”还是“别人扶起来”? 不同的主体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往下便可进一步论证矛盾所引发的差异,继而联系实际,追根溯源,这么一追问,议论文的层次便显现出来了。实际上,无论是传统命题式作文或者是新材料作文,文题材料都包蕴着矛盾对立面,只要善于追问,定能挖掘矛盾,演化命题。
二、把握矛盾,追问原因
找到矛盾之后,议论文已显现出了一个层次,但这还不够,需要针对矛盾进行质疑追问,探究隐藏在矛盾背后的原因, 如此才能进一步深化论点,得出新的有价值的结论。
在福建省2014年高考质检卷中,给出了这样的材料作文题:“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精力旺盛, 田埂、技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通过追问矛盾,我们可以轻易得出莠草在命名上卑贱与雅致的这层差异,由此追根溯源,引导考生思考产生这层差异的原因, 便可再得出又一个议论层次:以卑贱名字命名莠草的人是从实用角度考量的, 而以雅致名字命名莠草的人则从审美的角度赋予莠草以抽象的精神品质,即命名的不同乃是源于人们所处的立场不同,如是便有了新的论证方向。也可从另一组矛盾进行思考,即莠草的“屡次被锄”与“精力旺盛”之间的矛盾,探究其原因,实为生命力的顽强,由此可再进行 “生命顽强,生生不息”这一论点的深化。 或综合材料中的两句话,从“他人评价” 与“自我生长”的矛盾中探究根源,追问: “为什么莠草在卑贱或雅致的争论中仍能保持顽强生长?”进一步得出“明确自我定位,体认自我价值”的观点,从而全面把握材料题旨,达到论证的深刻性。
三、关联相似,追问现实
古诗有云:“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如今这句古诗竟成为了议论文中缺乏对现实关注热度现象的真实写照。南京师大教授何永康指出“:有些考生用大量的古诗句或大量的名人轶事来证明 ‘水灵’‘、山稳’,就是不肯留意身边的事, 留意人人关心、人人想说的事。”作为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体,倘若连议论文都没有现实意识,那么如何能彰显逻辑的缜密与思维的深度?因而在挖掘矛盾、探究原因之后,若能再往下追问这些现象和现实的关联性,那么,既能显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将议论的层次又推进了一层。
2006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之一“留下一点空白”引发了当年众多考生的热议。许多考生列举了历史名人陶渊明、李白、屈原等事例证明“留白”的美感,语言优美,抒情性十足,然而“美”是“美”了,但却少了与现实的联结,显得抒情有余而思辨不足。一考生则从现实着手,找到题目中“留白”与身边事件的关联,以“请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留白”为议题,探讨当今教育现实,切口小,挖掘深,针砭时弊,引人深思,博得了阅卷老师的好评。可见, 如果心忧苍生,什么样的命题都能写成经世之文,在现实中深化对论点的思考,更能显见思辨的深刻性。
四、探究本质,追问作为
福建省《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深刻”是指不停留在事物和生活表象的罗列和描述上,能反映事物和生活的本质,对读者有启发。追问矛盾、探究原因也好,关联现实、体现热度也罢,最终都是指向事物的本质,以对事物本质的观照实现对人 “作为”的启迪,如是,行文才不至于空发议论,也才能以多个层次的探讨实现议论的深刻性。
如前文“莠草”一文,由追问“卑贱”与 “雅致”的矛盾至追问原因、关联社会现实,进而可以追问针对不同价值观导致人们认知差异的本质,进一步追问:“对此, 我们该如何作为?”则可再得出如考生所说“在当下实用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我们应倡导更富有超越意识的审美精神的培养”,或“必须体认每种生命的独特而唯一的价值,给予平等的尊重”,或“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而功利的认知倡导与培养理性与宽容的精神”等议论层次,实现对现实的思考,并以深入的思考提出有效作为的方式,进一步反作用于现实。当然, 追问作为的层次也非单纯的“怎么做”问题,而是针对具体议题进一步深化,以彰显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
一、比较综合,善于类推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表现,一般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本质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隐藏在现象背后。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比较稳定的。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又都从某些方面体现出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大量的现象及其联系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研究,比较综合,善于类推,在剖析事理的基础上,反映现实生活,从而挖掘出发人深思的本质,拓展文章的深度。
二、由实到虚,开掘本质
这是指选取材料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应该揭示它蕴含的精神实质。比如有一篇文章写两名记者想测一下“文明国度”新加坡人民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故意闯红灯。结果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所有汽车司机都停下来给他们让路,有的甚至招手示意让他们先过。他们后来才了解到,在新加坡,一旦你闯红灯,说明你一定有什么紧急的事要办,因而司机们都让你先行,这不是一种规定,而是新加坡人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作者选取了在新加坡“闯红灯”这样一件“实事”,但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充分发掘这一事实背后蕴含的精神实质。所有汽车司机的让路行动,实际上是“人文素养的约束”,体现了新加坡高度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人本理念。这样,文章就由实到虚,开掘到了本质意义,令人深思。
三、探因问果,追本溯源
探因问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论,是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的主要方法。单就作文过程看,先要会“疑”,就是要能对题目所涉及的事物、观点提出疑问。一“疑”,就想得深入了。具体地说,有“进一步想”“换角度想”“合起来想”。“进一步想”就是在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再往前想,想得再广阔一点,再深入一点。“换角度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同一事物、同一观点。还有“合起来想”,就是把前面想到的要素加以综合,更为全面地对事物做出判断和评价。
四、高屋建瓴,智慧表达
作为一篇立意深刻、高远的作文,其观点应具有启发性,首先必须异于一般人的眼光,要在常识、定论的基础上超越,集天下精华,博采众长,成一家之言。同时,能站在历史的高度,无论是借古喻今、借古论今,还是古今相较、古为今用,都能够游刃有余,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未来进行预测,并提出前瞻性的观点。
很多人都在说销售之苦、销售之痛,但是,笔者更想说说销售之乐。不管是销售,还是其他行业,没有快乐,就没有生活,没有了生活便没有一切。
不记得谁曾经这样说过:没有正常的生活,是干不好工作的。然也,笔者也想说:没有快乐销售的心态也断然干不好销售的。
销售需要“快乐”,但拒绝“深刻”。我见过很多“深刻”的场面,但这些“深刻”的场面无一例外的都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还产生诸多负面的影响。
眼下,饮料的销售旺季就要来临了,旺季是生命线,完不成任务一年的日子就很难过了。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某位领导彻夜难眠,有时枯坐,有时踱步,更多时候在抽烟思考,把自己关起来“深刻”的思考。有用吗?大多是没有用的,因为好的想法不是苦思冥想得来的;另一类是开会、开会、再开会,把大家骂的狗血喷头,让销售人员不敢直视,结果如何?一潭死水,没有波澜,但日子还是这样继续,没有改观。
深刻换来的只是压抑,沉闷,没有效率、更没有效果。但真正能做到快乐销售的企业或个人多吗?恐怕很少。
有一家小企业,人不多,公司每年的口号是:快乐工作。但只是口号,没有实质的内容,即用什么来支撑这个快乐工作口号?有什么具体内容呢?我想,首先应该有快乐工作的环境,如果大家在公司不敢说话,不想说话,谈什么快乐;其次有快乐工作的保障,大家在工作中获得了成绩,要进行奖励,诸如对长期出差在外的同事,公司不要忘记了,就算在节假日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一声,这应该算是最起码的尊重或重视吧,
事实上,就这简单的两点,很多公司也很难做到。
说到环境,着重说一说。每次开会,某企业的某位领导异常严肃,还美其名创意会,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创意吗?另外,制度或文化的保障,也好不到哪里去。某些员工来到某公司就出差,等到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很多人还以为他是来公司报道的。试想,这样的没有归属感,能做好工作吗?
这使我想起了前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他的“快乐足球”已经深入人心。他带领着中国足球“走向了世界”DD打入了日韩世界杯,那几年中国足球的水平得到了提升,形象也大幅上升了。有人会说,那是抽签的问题,是在亚洲举办,避开了很多强劲的对手等等,没错,有这些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是现在,就算亚洲又举办世界杯,你猜会怎么样,一样会被打得丢盔弃甲,出不了线。信不信,由你去想吧。
如果认为足球是一项任务,是很严肃的事情,那么就完蛋了。为了完成任务,中国足球什么办法都想了。徐根宝提出的:抢、逼、围,所谓是“前门后门两把锁,开口闭口抢逼围”;戚务生提出的“每天万米跑”;朱广沪独创的“疯狗精神”等等,但哪一个人的哪一套理论使中国足球变化了,进步了?不都是铩羽而归,灰头土脸!
为什么?那是因为严肃的、深刻的对待足球不是目的,把其作为目的是本末倒置。仅仅是从短期的成绩来考虑问题就太短视了。派健力宝留洋就是这种短视的真实写照,看看,以前或现在中国足球是留洋能治理好的吗?那些没有留洋的人,如孙继海、郑智、李玮峰等没有去留洋倒是取得了成功,这才是中国足球要好好反思的问题。
现在,留洋的李金羽、李铁、张效瑞在哪呢?想通过这种方法,短期突击提升整体水平,简直就是一场闹剧。几年以后,很多球员在被问及谁对他影响最大时,大部分会说是米卢。这是因为,球员们不仅仅是把足球当成工作、任务,而是当成了“游戏”DD一件好玩的事情。最后在享受足球中取得了成绩,这样不好吗?
例证,即事例论证,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要恰当、正确地使用例证的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选例
选择使用的事例,要典型、有代表性,其观点要与文章观点一致,能真实、准确、充分、圆满地证明观点。在选用事例时,要开阔思路,不拘泥于一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来灵活撷取,为文所用。如《谈骨气》一文引述的事例是:文天祥拒降,贫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敌人。这三件事例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典型性强,它们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论点。
二、灵活引例
选用准了事例,运用论证时,可在观点和事例之间用上过渡性的语句将事例引出来。有了过渡句,文章结构就能严谨,上下文也自然流畅起来,观点和事例就不会脱节了。这句过渡性的语句叫引例。如《发问的精神》一文,“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这句话是论点,后面用引例“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自然引出下文的事例,读后连贯自然。
三、正确叙例
(1)合理剪裁
围绕论点选好的典型事例,在运用充当论据时,要准确把握其重点,恰当的进行剪裁,剔除与论点无关的材料和数据,正确选取叙述角度来丰富最能证明论点的内容,即“取其一点”,集中火力,使事例准确有力的为论证服务。对自身蕴含意义丰富的材料,要细心斟酌、正确把握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找准它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一面,让材料与论点高度一致,以增强叙例的指向性和事例的论证力量。如《谈骨气》一文,关于文天祥的事迹,为了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者适当剪裁了文天祥卫国战斗中怎样“坚决抵抗”,怎样“失败被俘”,以及被俘后怎样“受尽折磨”等内容,只针对性的概述了最能体现文天祥“有骨气”,即宁死不投降、失败了再干的内容:“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文天祥被拘禁在一个阴冷的地牢军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害了。”这样,事例就有的放矢的证明了论点。
(2)适当概括
事例论证中的叙例,只是论证的初步和手段,根据论据展开分析论证,将思路推向论题,使论点进一步深入,才是论证的最终目的。因此,事例本身无须多加渲染,应适当舍去材料中描写的成分,只简洁精练的叙述材料,使读者了解其主要内容、性质或特色即可。中学生初写议论文,叙例时,往往缺乏论证意识,洋洋洒洒的把事情的全部经过描写一遍,占用了很大篇幅,使议论和叙述主次颠倒,削减了事例的论证力量。下面这段文字写的非常成功,不妨学学。
“白石老人艺术上的高深造诣,是勤练的结果。他笔下的绝妙墨虾并非举手所得;他每天七八个小时的练画,是他一生不改的规矩。正是这不成文的规矩,练就了他一手画虾的绝技。我们惊叹于他今天的成就时,却未曾体会到„精‟字后面付出的艰辛与汗水。”这一段文字中,第二句中的叙述精练爽利,不拖不沾,点明了白石老人成为大画家是靠勤奋这一道理。第三句及时概括,文字内容还有意识的向论题(白石老人艺术上的高深造诣,是勤练的结果)做了倾斜。第四句顺水推舟,从反面论证了论点。因此,在能够有力证论点的前提下,事例的叙述,是越简洁越好。
(3)灵活拓展
即在叙例的过程中,强调、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方面,使材料丰富起来,达到有力的论证效果。如上文中合理裁剪文天祥事例时,把元朝劝他投降,他决定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内容(上段选文中省略的句子),详略恰当地写为:“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叙例中扩展引用了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示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文天祥身陷地牢仍拒绝投降而死有了思想基础,他的铮铮骨气向读者扑面而来的同时,事例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四、恰当议例
(1)叙述完事例后,要扣住论点,对事例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事例的分析论述,揭示出事例的意义、内涵,使论点和事例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紧密地融为一体,事例的证明作用也就突出有力了。列举事例后分析论述,针对性强,利于扣住论点。有这样一段文字:
“古往今来,有许多成功的人,他们的人生路都是充满荆棘的。司马迁处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失聪,预示着一个音乐家音乐生命的结束,而贝多芬却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了《命运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张海迪,高位截瘫,但她却靠着自学掌握了四门外语,成了著名作家,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但这种曲折又恰恰显示出了他们在逆境中强大的生命力!这生命力的本身也是一种美。美,是生活中的曲折,是挫折时的意志,是边境中的抗争,是山重水复中的求索,是柳暗花明时的欣喜!谁能说曲折不受呢?”
这段文字,在列举事例后再做总结性的评析,指出了“他们在逆境中强大的生命力”来自“人生道路的曲折”的道理。后两句继续扣住论点,进行深层分析论述,通过比喻论证鲜明地强调了论点的正确性。论点和事例水乳交融、事例的论证效果明显增强。
正是放弃“清松石上流”的山脚美景,才有“一览众山小”的山顶视野;正是拥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豁达,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幽静;正是放弃喧嚣,有了宁静,才能致远……
放弃,是一种境界。
放弃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有惊涛骇浪的挑战;放弃车水马龙,喧嚣嘈杂的城市,才有一望无垠,悠闲自得的田园风光;放弃辽阔无垠的草园风水,才有烟雨江南的梦幻水乡;放弃沉重的包袱,才可轻盈展翅高飞;放弃昨日的花环,才有明日的掌声;放弃已拥有的基业,才可以开创一片新的天空。
于是,放弃让我们抛弃过去的对与错,让我们进入一种新的天地,让我们飞得更高更远。那么,让我们学会放弃!
放弃,是一种获得。
奥运健儿们放弃了平日舒适的生活,在运动场上洒下汗水与泪水,才获得比赛胜利的一瞬间,取得辉煌,证明自己的价值;科学家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放弃已取得的成就,对未知领域进行不断探索,才不断取得耀人眼目的成就;难道不是这样吗?若不是这样,中国的体育何以在世界上绚丽夺目,科技由何以兴旺发达?
于是,我们应学会放弃,在一次次放弃与抉择中,品味真正的获得!
放弃,是一种豁达开明的心态。
成功,往往令人神往;放弃,似乎是人们所不愿意的。然而,为了成功,有时我们必须放弃。放弃并不是证明我们言败,我们不求进取,而是证明我们不拘小节,我们在开创另一片新天空,我们的豁达与开朗,我们对真正的成功的执著与向往。
所以,我们应学会放弃,体味一份心底的开阔、豁达。
学会放弃,会发现原来放弃是一条小溪,曲径通幽;是一个海峡,连接成功;是一道彩虹,通往希望与梦想。
那么,学会放弃吧!
放弃今日的花环,获得明日的光环!
放弃梦里的幻想,获得现实的天堂!
放弃眼前的安逸,获得长远的飞翼!
放弃已有的辉煌,获得夺目的光芒!
于是,由于放弃,我们快乐,我们成功,我们豁达,我们展翅高飞!
川端康成的这篇小说固然透露了他怀念亲人、向往母爱的美好感情, 但读者如果把这么一篇令人荡气回肠、唏嘘不止的小说主题只简单定格为“母爱”, 我认为不免有些肤浅, 况且这种自然之爱是“连老母鸡都作得出的”, 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强调吗?当然, 本小说歌颂了亲人的爱、血缘的爱, 我也从不否认母爱的伟大, 但我觉得本文的主题应是:“人与人之间的相濡以沫的感情是能超越丰厚的物质的。”
不是吗?贵妇人倒好像成了穷人, 她虽然有钱, 但是却换不到穷人所拥有的亲情, 而且, 穷父母还无意中给她上了生动的一堂人生课。在这一点上, 她羡慕和敬佩这家穷人, 小说最后, 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 老实说, 我虽然没有孩子, 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 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 钱呢, 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阅读写作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连接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纽带, 是文章存在的原因, 是文章价值的体现。当然, 由于社会生活本身的复杂性, 由于作品内容本身的形象丰富性, 由于作者与读者身份和年代等的差异, 文章的主题不可能是单一的、僵化的, 但我们还是要探讨文章的主题, 而且要尽可能地让文章的主题符合作品题材的实际情况, 使主题思想正确、深刻、新颖, 具有时代的气息, 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承认, 从而提升作品的内涵。比如, 我们生活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 现在社会上崇尚金钱、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太多了, 我们应该赋予《父母的心》这篇作品时代的特征, 使作品在新时代里能与时俱进, 获得崭新的面貌, 而又不失去它的本质。
有些人看到写“母亲和孩子”内容的文章, 就习惯地给这些文章贴上“母爱”的标签。最荒唐的是有一位老师讲作文, 课堂训练的题目都是到后来才在黑板上显示出来的, 因为黑板上分明写的是:“要合理安排文章的详写和略写。”可是由于引入的材料是写一个孩子误解母亲、理解母亲的, 于是整个课堂也全部变成了“母爱”的天下, 一直到最后, 学生始终在说母爱, 议母爱, 写母爱。且不说本课授课内容失重, 就谈对引用的材料本身的理解也有失偏颇, 与其把这篇材料概括为“母爱”, 不如说是提出了一个“上下辈人之间要加强沟通”的问题。
与此类似的还有教材上《花季雨季》这部文学剧本, 我听到有老师在课上也是左一句“母爱”, 右一句“母爱”的, 其实把主题理解为:“下辈人应学会与长辈沟通、应学习长辈身上的美德”, 会不会更深刻确切些呢?
再如, 我曾听到许多老师讲沈从文的《端午节》, 老师们的教学态度都非常认真, 教学手段也各具特色, 有多媒体欣赏龙船比赛的, 有让学生模拟记者、模拟赛手、模拟大赛组织者的, 有对文字进行条分缕析的, 但他们对文章的主题都概括得很单调很浅显, 都集中在“团结”“合作”“奋发进取”这几个字眼里。其实, 《边城》这部小说内容很独特, 意蕴很丰富, 不仅描绘了湘西自然风光的秀丽, 还表现了当地社会人情的古朴、善良、和谐。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美好的图景, 个人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等等, 都是值得我们当代人效仿和思索的。
一、从思想上把握:形成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
首先,要实现从“物本思维”向“人本思维”的转变。人本思维与物本思维是相对而言的。物本思维把经济增长、物质财富的积累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而人则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和工具,从而颠倒了社会发展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其结果必然是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种物本思维危害极大,社会主义社会绝不能运用物本思维来看待发展,即为了发展而发展;必须坚持运用人本思维,使发展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这是因为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和核心价值。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证明,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发展”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更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会葬送社会主义。简言之,运用人本思维就是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这个本质与核心,始终坚持运用人本思维。如果不坚持运用人本思维,不及时而清醒地强调和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本质特征,发展的走向就有可能会偏离党的根本宗旨和人民的意愿。所以说,能否实现从物本思维向人本思维的转变决定着发展的性质、结果和意义,也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
其次,要实现“片面思维”向“统筹思维”的转变。各级领导干部要着重克服“片面思维”,确立“统筹思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化“统筹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整合政府主体,各级政府要打破地域界限,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要实现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毋庸讳言,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发展思维更多地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片面发展思维,一些地方采用的发展方法更多地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片面发展方法,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以GDP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GDP是硬道理,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数量与速度等,就是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的片面发展思维的产物,由于把发展简单等同于GDP的增长,于是在实践中就采用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结果使得资源加速枯竭,环境急剧恶化,各种社会问题大量出现,从而严重制约和危害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说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沉痛的。因此,只有用统筹思维取代片面思维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运用统筹思维,就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体现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运用统筹思维的产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键是要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尤其是要处理好全局发展与局部发展的关系:既要在分析综合局部发展的基础上谋划全局的全面发展,又要把局部发展纳入全局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进行精心策划,科学论证;既要把全国发展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立足全局,实行全国一盘棋,又要把地方、部门和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系统工程的子系统,使之符合全面发展的要求。
再次,要实现由“征服思维”向“生态思维”的转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征服关系,“征服自然”、“向自然开战”成为响彻云霄的口号。这种“征服思维”虽然为人们带来了衣食住行的舒适和更多的物质享受,但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沙尘暴、能源枯竭、各种疑难病症等。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呼唤一种既传承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精华,又具有现代特征的新的思维方式——生态思维,坚持用生态思维来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修复自然,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思维超越了人与自然之间主客二分、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确立了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定向,把对局部的思考纳入到对整体的思考之中,遵循着系统的、发展的、联系的认知模式,强调世界是以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方式存在的。这里的“生态”,不仅包括生物群落与其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而且包括地理大区域生态系统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整个世界是一个“人—社会—自然”相互关联、协同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是由物质转换、能量流动、信息沟通的多样性运动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尽管人类社会在与自然界变换过程中显示出的目的性、中介性和复杂性及其变换结果,即自然的人化、信息的符号化和能量的社会化表现了人类社会的超自组织性,但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规律、自我调节的功能相适应才能持续下去。因此,从生态思维审视,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必须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同时,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性存在应该珍惜养育着人类的自然界,自觉地承担起修复、治理、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责任。
二、从实践上把握:形成科学发展的工作方式
第一,要形成科学的谋划方式。科学谋划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循经济规律,或者说,遵循经济规律是科学谋划的根本。以产业发展为例,形成科学的谋划方式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阶段,把握好产业演进规律。二是把握好产业区域转移规律。当前外资加速向中国转移,国内资本加速从沿海向内地转移。按照这一规律,在科学谋划项目时,就应立足自身实际,多谋划一些能够与国外及国内发达地区正在或准备向外转移的产业相对接的项目,并完善配套服务,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三是把握好产业集群发展规律。顺应这一规律,在科学谋划时对已经具备集群雏形的产业,应围绕着产业链条的横向关联配套、纵向拓展延伸以及提高产业配套能力,谋划一些集群发展项目,促其尽快提升水平;对依然处在小规模大群体、有产业无龙头的产业,应谋划龙头项目,支持现有规模企业加速扩张,做强实力,尽快形成集群发展之势。总之,领导工作要紧贴时代特点,把握经济规律,取得工作实效,就必须顺应科学发展的要求,精心谋划。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谋划必须要有戰略目光,不但把它与本地方、本部门的实际相衔接,还要把它放到全国甚至是全球的高度来谋划,以更高的要求、更宽的视野来促使领导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要在推进发展的时候,做到循法度、畏法纪,自觉维护法律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对法律制度的执行,更要不折不扣,不变通,不踩红线,不打制度的“擦边球”;要在摸实情、把实脉的基础上做到求真务实。
第二,要形成科学的决策方式。从某种程度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决策科学与否,关系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兴衰成败。一是决策过程要民主。多层次、多途径、多方面疏通和拓展民主渠道,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二是决策程序要规范。要着力完善决策的有关程序,如决策前的民意反映程序,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程序,专家咨询、论证程序,重大决策协调程序,重大决策审查程序,决策评估程序,党委(党组)讨论决定程序等有关程序,并推动程序制度化,用制度的刚性力量制约决策权力的滥用,任何违反程序的决策都应无效,以制度保障决策科学。三是决策结果要公开。除依法应当保密以外,决策结果应当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开,并不断扩大决策公开的内容,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开,使人民群众能对决策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增强决策者的责任心。四是决策责任要追究。强化决策责任追究既是科学决策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群众的期待。要科学制定责任认定规则,明确在决策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科学界定决策责任主体,坚持“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使决策失误责任人清楚明晰,特别是对集体决策出现严重失误的,不能以集体的帽子“大而盖之”,虚化责任;要强化失误责任追究,对决策失误的,要坚决追查到底,特别是对集体决策失误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第三,要形成科学的执行方式。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决定执行效果,锻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高、执行意愿强的队伍是形成科学执行方式的基础工作。一是要有大局意识。每一项工作都要着眼于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的大局,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对民生信号的敏感度,自觉地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科学发展的建设实践中去。二是要转变观念。要努力修好“挫折教育”这门课,要做到压力面前不弯腰,困难面前不退缩,逆境中不屈不挠。要自觉杜绝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敷衍塞责、不求实效、墨守成规、随心所欲、阳奉阴违等伪执行、低效执行的行为。三是要精通业务。要勤于钻研业务,做到本职工作精,周围业务通,成为多面手、复合型人才。要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了解外情,确保心中有数,做事有底,方向明确,措施有效。要着力培养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解决新问题、难题的能力,提升有效执行的能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执行,既要围绕工作目标,做到整体推进,又要做到相互协调,统筹兼顾。所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立志长远,既要抓好阶段,还要抓好长远,做到从阶段着手,从整体着眼,实现抓阶段和抓长远相融合,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进而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目标的实现。
第四,要形成科学的检验方式。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行检验,最基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环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维护群众利益、满足群众要求、促进群众发展,改善群众生活的工作目标不变,走群众路线的基本思路不变。要把群众利益作为检验重心。衡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是办了多少“大事”,不是看上了多大的项目,产生了多大的“轰动效应”,而是看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和实现。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衡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唯一标准,就是群眾是否满意。因此,在评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实绩的过程中,必须运用群众满意这根“指挥棒”,把群众满意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检验,促使领导干部在“实”字上下工夫,为群众出实招、办实事、解实难,从而防止和克服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三、从生活上把握:形成科学发展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反映人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目前,如何改变以消费主义为主要内容、以“占有”为主要特征的人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类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本身要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核心正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领导干部要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必须注重于形成和培育科学发展的生活方式。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和谐社会”等,最终都体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上。例如,“以人为本”,不纯粹是一种价值上的诉求和预设,而是要求实际地促进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个性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发展本身要服从和服务于人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不是为发展而发展,更不是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个性、自由为代价换来冰冷的物的增长和“带血GDP”的翻番,而这正是我们所要构建的人的新的生活方式。又如“全面协调可持续”。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进步,推动人的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而不是把人看成仅仅具有经济需求的动物,而这一切正是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再如“建设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自身的各种功能之间的和谐,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显然,一个和谐的社会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由此可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只有扬起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风帆,领导干部才能从根本上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经济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才会实现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