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中学学籍管理制度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沙湖中学学籍管理制度(精选3篇)

沙湖中学学籍管理制度 篇1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籍管理,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序,促进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照山东省教育厅文件(省教育厅鲁教基字[2008]26号)和泰安市教育局学籍管理规定(市教育局泰教发[2009]25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总 则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籍管理工作,尽快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根据有关部门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定。学籍管理实行由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宏观管理下的分级负责制,学校设学籍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学籍管理工作。

二、入学与注册

新生应按时到校报到,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入学手续。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报到,须持有关证明及时向学校请假,如在规定报到时间结束两周后仍未到校办理手续且未向学校请假的,可取消其入学资格。学校按照上级学籍主管部门要求,采集学生学籍信息并按规定时间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审核,审核合格后,学生即取得学籍。学校实行学籍、学业水平考试考籍一体化管理。学生在学籍注册的同时,即取得考籍和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资格。高中新生注册学籍后,如发现有伪造证件、是其他学校在籍学生或同级学校已毕业学生等情况之一者,取消其学籍。

学校严格控制班额。学校在接收正常转学、复学后,每班不超过56人。

三、转学与借读

学生不得随意转学。因家庭住址变化、户口迁移等因素确需转

学的,由学生或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准予转学。

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准转学。根据省市学籍管理要求学生在本县(市、区)内不准转学。

学生在市内跨县(市、区)转学,须经转出学校同意、市级学籍主管部门批准、转入学校同意后后,持户口本或户籍迁移证明、转学证等材料,按照规定时间集中到市级学籍主管部门办理转学手续。

省内跨市转学,须经转出、转入学校同意,在转出市市级学籍主管部门批准后,持户口本或户籍迁移证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和转学证等材料,按照规定时间集中到转入学校所在地市级学籍主管部门办理转学手续。

由外省市转入我省,须持户口本或户籍迁移证明、转学证、原就读学校出具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或《成长记录》档案袋、转出省(市、区)相应考试管理机构提供的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成绩、学生已经获得的学分清单,经本省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确认后,由

市、县(市、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及转入学校办理接收手续。

由我省转出到外省(市、区),须在转出学校同意后,持户口本或户籍迁移证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和转学证等材料,经市、省学籍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办理转学手续。

学生一经转出,因未能在转入省注册学籍又要求在本省恢复学籍的,不予办理。

军队转业干部子女随迁转学时,应遵照《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由安置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妥善安排。

学校一般不接收借读学生。但学生父母双方出国工作一年以上或父母双方支援边疆建设者等,可准予在其亲属所在地学校借读。夫妇双方从事野外工作或流动性较大工作的,其子女如需在其临时工作单位或场所所在地借读,需经所在单位与学校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协商解决。

凡要求借读的学生,应持父母双方所在单位和原校证明及借读学校所在地亲属户口簿,经接收学校同意后,到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办理借读手续。

学生到外地借读,由原学校保留学籍,由借读学校负责做好借读生借读期间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和成长档案),并提供给学籍所在学校。

四、休学、复学与退学

学生因病需长期治疗,可由本人或其家长(或法定监护人)持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病例和三个月以上相关医疗费用单据到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审查同意并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审查核准后准予休学。毕业年级一般不办理休学。

患有传染病或患有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认为不能使其在学校进行正常学习疾病的学生,学校可令其休学。

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当持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续办休学手续。学生休学期满需要复学者,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学校审查核准,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复学。

学生休学期满未申请复学的,学校应以信函或电话形式问询。超过应复学时间一个月以上不予答复或未提出继续休学申请的,按自动退学处理。学生连续休学两年以上,仍不能复学者,应予退学。

学生擅自离校,学校应通过信函等方式督促其返校,并将督促学生返校的相关材料副本存档。学生擅自离校一个月以上,学校可作自动退学处理,并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备案。

学生非正常死亡,学校应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五、考核与评价

高中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以学生发展报告的形式呈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和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学生的评语和鉴定主要就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两方面进行评价,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由班主任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作出,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准确恰当,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六、毕业、结业与肄业

学生修业期满,获得毕业要求学分、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基础素养评价合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合格的,准予毕业,按程序发给高中毕业证书。

修业期满但未达到高中毕业标准的离校学生,发给结业证书;两年内达到毕业要求的,可以换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换发毕业证书当年学生毕业时间填写。

学生修业一年以上、因故中途退学的,或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如学生需要,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自动退学学生,不发给肄业证书。

七、奖励与处分

对德、智、体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分别予以表彰和奖励。学生获得的表彰、奖励等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记入学生档案。

学生违反学生守则、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要与家庭、社会配合进行教育,情节较重的可给予适当处分。学生可给以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给学生处分,由学校批准。学校要建立处分学生的相关听证、申诉和复议等工作制度。

给予高中学生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的,需报上级学籍主管部门备案。学生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毕业前未予撤消的,记入档案。学生受到奖励或处分及撤消处分,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八、学籍信息管理与规范

学校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和学籍管理制度,按照上级要求为学生建立学籍信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学籍档案应永久保存。学生学籍信息电子档案管理采用省教育厅监制的学籍管理系统。

新生注册信息及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借读等学籍变动信息须于开学一个月内,集中上报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学校为学生建立学籍档案应该采集以下相关信息(不同学段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只采集必需的信息):

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班级、学生类别、出生日期、出生地、籍贯、现住址、户口所在地、联系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数码照片等。

学生监护人(或家庭成员)信息:包括监护人姓名(无特殊情况和要求一般填写父母姓名)、关系、单位名称、联系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

学生入学信息:包括原学校代码(第一次入学为空)、入学日期、入学方式(普通入学、民族班、体育特招、外校转入、恢复入学资格、其他)、来源地区(学生来源所属行政区划县区)、学生来源(正常入学、借读、其他)、就读方式(走读、住校、借宿、其他)、入学考号、入学成绩等。

学生其他信息:包括国家或地区、外语语种、政治面貌、血型、健康状况、港澳台侨状况、独生子女状况、流动人口状况、接收资助状况等。

沙湖中学学籍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地籍管理;改革;对策

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情况下,传统地籍管理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管理要求。地籍管理工作人员应从实际出发,找到制约地籍管理的根本原因,探讨研究合理的对策,为新形势下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奠定基础,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一、地籍管理的基本现状

总结近几年的地籍管理工作,经过地籍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地籍管理取得显著成绩。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严格贯彻城镇土地管理政策,逐步提高土地使用者对所拥有合法土地的管理意识,缓解了一大批土地纠纷问题,降低土地纠纷事件的发生;坚持执行地籍管理实地监测,及时更新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村土地的使用数据,地籍管理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管理思维和管理制度上的巨大突破:土地管理操作过程中,土地使用状况的实时监测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及时防止了建筑单位或其他集体或个人违法占地的现象,准确把握我国土地的分布、资源配置、使用建设情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服务。

二、地籍管理几个突出的问题

1.法律建设和执行标准不健全。尽管我国在形势下的地籍管理已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地籍管理法律条文和操作标准,但这些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毕竟还不成熟,存在诸多的漏洞和缺点。主要表现为:第一,以偏概全,这些法律规范大多从当前地籍管理工作中某一问题出发,制定规范,视角较为狭窄,没有站在新形势下全面规范地籍管理的高度,使地籍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贯彻相应的法律精神;第二,认可度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时间短,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之工作人员学习的必要时间不足,使得新政策新法规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这就加大了地籍管理的执法工作难度,降低了地籍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2.地籍登记无法全面贯彻落实。可以说,地籍登记是地籍管理的基础,是一切地籍管理工作的依据。如果不能严格地对土地进行合法登记,那么地籍工作就是纸上谈兵。然而,由于我国民众缺乏法律意识,相关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及时合法登记地籍的必要性。在登记地籍过程中,民众表现为不积极,不配合,这样的落后思想态直接导致土地不能物尽其用,产生相应的价值和效益。另外,我国要求参与地籍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从业证书才能上岗。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较为偏远的地区却没有严格贯彻执行,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甚至出现一人多岗、岗位常时间无人的现象。可想而知,这样的管理人员必然缺乏工作要求的业务能力、工作水平、管理意识,不能胜任管理工作中用到的最新的记录管理方法。--这也造成了我国无法严格贯彻落实地籍管理登记,长此以往,必然使我国的地籍管理埋下严重隐患。

3.地籍管理观念落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地籍管理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地籍工作应随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地籍管理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措施,应对伴随发展而来的各种问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意识观念的落后,已经习惯了以往跟着政策走的工作方式,对新形势下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加重视,或者根本不留心,难以在第一时间记录并反馈。土地调查工作往往是上级分配的任务,或者工作的流程不规范,亦或者问题暴露了较长时间、影响较大后被动去做的。

4.地籍管理未能与城乡发展相协调。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我国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推进城乡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地籍管理。然而,现阶段表变现出来的土地登记不全面、土地调查数据现势性不强、土地纠纷问题多、使用者缺乏依法依规用地意识等问题,使地籍管理工作难以高效顺利进行,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针对地籍管理问题的几点对策

1.建设完善的地籍管理法律体系。地籍管理过程中,要规范地籍管理,就要健全相关的地籍管理法律与规范。并大力推进地籍管理制度化建设,推进其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在完善其法律法规体制过程中,尤其要加强针对土地登记工作法规的建设,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确保土地登记的准确和及时,并重视后续的管理工作,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

2.打造高素质的地籍管理队伍。管理的执行在人,因此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打造高素質队伍的核心。为此,我们要改革地籍管理人才的选拔制度和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培养一大批业务精、素质强、作风硬的地籍管理人才,尤其是补充偏远地区所亟需的管理型人才。杜绝一人多岗、设岗不设人的情况。

3.及时更新地籍管理工作数据。地籍工作数据随着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目前的工作更新不及时,为地籍工作的分析管理带来了困难。所以在地籍管理过程中,建立地籍数据库日常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并跟进地籍数据,掌握数据的变动情况,确保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同时注意记录地籍数据的真实性和精确性,保证为跟踪评价国土资源提供第一手资料,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小结:地籍管理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基础工作。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地籍工作法律建设、制度建设及当前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强法制建设,革新地籍管理观念。参与地籍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法制意识、管理意识,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创新理念,弥补自己在地籍管理实践中表现的缺点和不足,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解决,推进我国地籍管理工作持续科学发展。

沙湖中学学籍管理制度 篇3

学生日常行为量化管理考核细则

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营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我校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过程量化制度。量化制度将学生的具体行为以分数形式量化,既重过程又重结果,以此作为学生学习评价和班级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为保证可操作性,采用减分制原则。细则如下:

每班基础分为100分,在此基础上按以下原则减分。

一、考核内容

(一)思想品德

1、语言行为应文明,不说脏话。若违犯,每人每次扣2分。由此引起的打架,按打架论处。

2、遵守学校餐厅的管理制度,打饭要排队,不乱倒剩饭剩菜。若违反,插队者,每人次扣2分,乱倒剩饭剩菜者,每人次扣2分。就餐要在餐厅(除特殊天气及特殊情况),不得回宿舍吃饭,否则每人次扣2分。

3、学校的所有公物都应该看作自己家里的东西,细心爱惜。若发现破坏、损坏公共设施的同学,每人每次扣10分,情节严重者可酌情增加扣分,并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

4、有抽烟、酗酒、赌博行为的,每人每次扣10分,情节严重的可酌情处理。

5、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学习、生活的秩序。若违犯,每人每次扣10分,情节严重者可酌情增加扣分。

6、学生不得打架,不得携带、私藏手机、Mp3Mp4、游戏机、烟酒、打火机、刀子、锐器、钝器、棍棒等违禁物品。若违犯,每人每次扣10分。情节严重者可酌情处理。

7、学生不服从管理,顶撞或变相顶撞教师和管理人员,每人每次扣10分。情节严重者可酌情增加扣分。

8、给异性写情书,骚扰对方,谈恋爱的每次扣10分,情节严重者劝退。

9、中午午休、晚上熄灯一小时内不得上厕所,否则每人次扣2分。

10、禁止在校园内打口哨、无辜呐喊,否则每人次扣2分。

11、男生不留长发、怪发,女生不戴首饰,不留披肩发否则每人次扣2分,限定时间内不及时处理加倍扣分。

12、学生之间原则上不准相互借钱,若借须经班主任批准,否则因此产生的矛盾按打架处理。

(二)教室、宿舍

1、不按时作息,在教室逗留,在宿舍说话、打闹,洗衣服、洗头等每人每次扣2分。

2、宿舍、教室卫生应干净、整洁,东西摆放应整齐有序、线条化。(详见宿舍评分标准)卫生评比每次查卫生有录像机摄像,但最多保留3天。

每天不定时查卫生(厕所卫生每天查),每周日下午第三节课后大扫除,结束后学生可以洗衣服。

3、从教室或宿舍窗口向外扔东西,倒水或倒垃圾,发现后每人每次扣2分,如果落实不到具体的个人,则该宿舍的成员每人扣0.3分或该班的同学每人扣0.1分。

4、不得在教学楼从事体育活动(跳远、跳绳等),一经发现,每人每次扣5分。

5、未经批准擅自离校,翻墙外出或夜不归宿,每人每次扣10分,情节严重的劝退。

6、上课、上操、午休、晚休、集体活动迟到、早退,每人每次扣2分,若有旷课、旷操,每人每次扣5分。有事情必须请假(每次开学按时不到者扣2分,特殊情况可酌情扣分,至少0.5分)。

7、应保持教室良好的秩序,无论上课、课间都要保持教室安静。若违犯(在教室内追逐打闹、高声喧哗、吃零食等),则每人每次扣2分。

8、不得私自串宿舍、留宿他人,一经发现,每人每次扣10分。

9、校外吸烟、喝酒、打架的与校内相关规定,情节严重者劝退。

10、教室宿舍要做到人走灯灭电扇停,否则每次扣2分。

(四)加分

1、乐于助人。主动为集体(社会、学校、班级等)做好事或在其他同学急需要帮助时帮助他人,每次加2分。(有材料)

2、在校内外做好人好事被发现或收到表扬信者,对学校有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加2—5分;拾金不昧,按价值记分,限记10分。

3、在各项比赛中荣获奖励的加2—3分。

4、向值班老师反应违纪现象(经老师核实)的每次加2分。

二、考核办法

由思政安全处核算,办公室及各班班主任共同监督。

思政安全处

上一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会议下一篇: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年度工作计划